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创始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钱学森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热度 2 luo971 2011-4-28 17:19
钱学森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12-08) http://qxs.ustc.edu.cn/dsykd/qxsykd/201012/t20101208_83743.html 钱学森是中国科技大学主要创始人之一。1958年春天,中国科学院京区一些研究所的科学家倡议:利用科学院的力量创办一所培养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大学,钱学森是积极的倡导者。这一建议很快得到批准。1958年6月8日至9月20日,中国科技大学筹备期间,钱学森任中国科技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这个筹备委员会是经过中共中央批准成立的,由10人组成,其中中国科学院7人,包括郭沫若院长和两位副院长,两位副秘书长,一位学部主任,还有一位就是钱学森,他是唯一一位以研究所所长身份参加筹备委员会的。 中国科大成立后,郭沫若院长兼任校长,钱学森与力学所副所长郭永怀等著名科学家积极筹建力学和力学工程系(简称力学系),并确定该系设立高速空气动力学、高温固体力学、化学流体力学、土及岩石力学4个专业。钱学森兼任力学系系主任长达20年之久,为力学系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学校的整体建设贡献了力量。 1958年6月至8月,钱学森还与郭永怀合作,领导了中国科大化学物理系的创建工作,该系设高速化学反应动力学专业、物理力学专业。系主任由郭永怀担任,但是一些重大事宜主要由钱学森和郭永怀共同决策。 钱学森尽管工作繁忙,但他还是抽出时间给中国科大学生讲课。据近代力学系(1961年5月,力学和力学工程系改为近代力学系)58、59级留校的毕业生回忆,钱学森每次来学校,从不穿西装,只穿土布中山装、带布帽、穿布鞋。夏天来校时带草帽、穿短裤,而且带补丁。钱学森要求近代力学系的老师讲课不要按照以前的课本教,要按力学发展的最新内容讲,把最现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1963年,钱学森在科大开始招收、指导研究生,他和年轻同志一起草拟了物理力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从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和时间分配、必修课程、学位论文、毕业论文、科学报告及讨论、教学实习、生产劳动9个方面对物理力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了全面要求。 中国科大档案馆至今还保存着钱学森当年为近代力学系招生撰写的文章《力学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原稿。他主讲的《火箭技术导论》后来改为《星际航行概论》,并编写专著,成为该校学生的专用教材。1962年,钱学森又为化学物理系58级学生主讲物理力学课程,《物理力学讲义》原著英文版,是他在美国时编写的。为了学生学习方便,在他主持下这本讲义译成中文出版,作为本校学生的专用教材。 钱学森学识渊博,教学认真负责,他的言传身教,胜过无数枯燥的说教,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影响了近代力学系的几代师生。以至近代力学系的老三届学生今天见面时谈起来还很自豪。毕业后,他们无论是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是从事工程技术工作,都表现出基础好、知识面宽、适应性强、有后劲的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因为在学校的那几年听的是世界一流教授的课,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学到了研究方法,懂得了如何学习、如何分析问题。 晚年的钱学森仍时时关心中国科大的建设与发展。1992年9月,他在给中科院院土葛庭燧的信中关切地问道:“现在中国科技大学有材料设计专业吗?似应设此专业,将来还可以设系。”1994年4月20日,他在给中科大时任校长汤洪高的信中说:“我也祝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时代发展新方向:纳米科学技术,作出重要贡献。”同年6月,他在给近代力学系主任韩肇元教授、伍小平教授的信中写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真是高新技术的突击手,而力学系也很称职,下决心像顾海澄教授那样预见至21世纪,开创新学科、新专业——材料设计专业!”1996年1月25日,他在给近代力学系主任虞吉林教授、伍小平教授和夏源明教授的信中写道:“今天我们能设想一个元部件的细观结构是可以随我们的意愿安排的……上述理论工作能展示我们的前途,你们不应该做吗?”
2997 次阅读|5 个评论
永远的蔡希陶:西双版纳植物园创始人
热度 1 liaojp 2011-4-15 21:39
永远的蔡希陶:西双版纳植物园创始人
蔡希陶(1911--1981)出生于浙江东阳,上海华东大学毕业。历任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任云南省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副院长。1930年进入北京静生生物调查所。1932年1月5日,蔡希陶进入云南考察,采集植物标本上万种。1938年在黑龙潭创办了我省第一个生物研究所---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经过研究,蔡希陶确定了在我国北纬21°---23°之间的广阔土地上适宜栽培生产橡胶的论断,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橡胶工业。此外,他还参加了云南香料植物樟油、桉树油、香叶天竺油的开发。1958年,蔡希陶在西双版纳的葫芦岛筹建了我国第一个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热带植物研究基地。   1981年3月9日,蔡希陶因患脑溢血,不幸在昆明逝世,享年70岁。 蔡希陶教授雕像(华南植物园科学家雕塑径) 蔡希陶教授雕像(华南植物园科学家雕塑径) 蔡希陶教授雕像(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雕塑) 蔡希陶教授雕像(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雕塑) 文字自网络。
717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列入《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的物理学家
kexuechuanbo 2011-4-12 11:11
物理卷 · 龚祖同——中国光学玻璃光学纤维高速摄影的创始人 (11-25 05:44) ·郑华炽——我国利用光谱学探讨物质结构的先驱者 (11-25 05:44) ·朱福炘——我国物理实验园地的拓荒者 (11-24 06:44) ·郑建宣——我国合金相图和相结构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11-24 06:44) ·我国首批从事高能物理研究的物理学家——霍秉权 (11-23 06:44) ·磁场冷却效应的发现者——李庆贤 (11-23 06:44) ·岳劼恒——络合物光学研究新领域的开拓者 (07-31 12:34) ·电机工程研究新领域的开拓者——著名教育家萨本栋 (07-31 12:34) ·赵忠尧——我国核物理研究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 (07-31 12:34) ·赵广增——我国最早开展激子光谱研究的学者之一 (07-31 12:34) ·施汝为——中国近代磁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 (07-31 12:34) ·物理教育家朱正元——红烛精神照人寰 (07-31 12:34) ·杨肇燫——对我国物理学名词的统一做出重要贡献 (07-27 16:27) ·国际闻名的高真空技术专家——何增禄 (03-15 05:00) ·我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叶企孙 (03-22 05:24) ·戴运轨——对台湾物理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03-15 05:00) ·我国科学事业的杰出领导人和组织者——吴有训 (11-21 05:08) ·中国物理仪器仪表的制作者与开拓者之一——丁佐成 (11-22 04:24) ·德高望重的物理学家与教育家——查谦 (11-21 05:08) ·毕生献身于我国教育事业的物理学家张绍忠 (09-07 06:48) ·中国雷达研究和应用的开拓者——葛正权 (09-07 06:48) ·我国地磁与电离层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桂质廷 (09-07 06:48) ·毕生努力于物理仪器制作和物理实验教学的丁绪宝 (09-12 07:14) ·对X射线谱学的发展出重要贡献的物理学家郑衍芬 (09-06 06:13) ·多才多艺的物理学家——丁西林 (09-06 06:13) ·在光谱学和量子电动力学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谢玉铭 (09-06 06:13) ·我国近代物理学事业奠基人之一——胡刚复 (09-06 06:13)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的创办人——裘维裕 (07-12 03:55) ·我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饶毓泰 (07-12 03:55) ·科学教育事业的创建者之一——李书华 (07-08 01:45) ·早期向国内介绍量子论和相对论的物理学翻译家——周昌寿 (07-08 00:06) ·创办中国第一个现代科学仪器工厂的物理学家——颜任光 (07-07 22:26) ·张贻惠——率先在国内高等院校开设原子物理学 (06-06 16:51) ·我国最早出国学习物理学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李耀邦 (06-06 16:46) ·我国大学物理本科教育的开创者——夏元瑮 (06-06 16:37) ·我国大学物理本科教育的开创者——何育杰 (06-06 16:34) ·中国第一本大学物理教科书的翻译出版者——王季烈 (06-06 16:30)
个人分类: 科学史随笔|27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上的今天 3月7日
xupeiyang 2011-3-7 07:49
1798年,法国军队进入罗马, 罗马共和国 成立 1914年,中国 核农学 的创始人 徐冠仁 出生 1932年, 罗斯福 实行新政 1988年,我国发射成功一颗实用 通信卫星 1998年,世界第一条用于互联网传输的 海底电缆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21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乔布斯若遇中医药
热度 1 何裕民 2011-2-28 10:38
病情回放 最近,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又一次牵动了人们的心,这次不是他推出什么重量级产品,而是因为自身的胰腺癌病情。从所见的几张近期照片来看,他的确十分消瘦,从零星的资料来看,他于 2003 年 4 月查出胰腺癌,开始只是坚持通过食疗等保守方法,旨在避免手术,几个月后, 2004 年上半年,只能进行手术,但他没有进行化放疗,给出的理由是“不需要化疗或放疗”。 2005 年,他恢复得不错, 2008 年现消瘦, 2009 年上半年,估计是肝转移了,他接受了肝移植手术。二年后的今年年初,他再一次因个人健康问题而退出公众视线。 几个特点 笔者诊疗 1000 余例胰腺癌患者,据我的经验有几点似可肯定:一、乔布斯的抗癌经历相对说来是比较成功的。因为他比一般此类患者约 6 个月的生存期大大延长了;二、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只用手术切除,未用化疗创伤;而且,十分重视饮食疗法;也就是用的不一定是最高科技的,都是切合实际和合理的。因为化疗对胰腺癌的效果微乎其微,弊大于利,千余例患者中还没见一例依赖化疗,活过 2-3 年的;三、从整个发展过程来推测,乔布斯患的很像是十分罕见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因为这种癌,美国医师才会不主张他化疗、放疗,此癌比一般胰腺癌更棘手,也更容易转到肝。但根据我们约 10 例此类胰腺癌患者的情况来看(其中也有两侧已经转移到肝),悠着点的对策,也许可以走得很久。四、作为“计算机狂人”,世界顶级大公司的创业者、成功管理大师,乔布斯的性格特征也与我们所接触的多数胰腺癌(特别其中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接近:近乎苛刻的认真,创新狂热,巨大市场压力(包括官场压力),执着、痴迷,典型的工作狂,高标准苛求自己;当然国内的胰腺癌患者(也多见于 CEO 或管理岗位者)还常常多应酬,好喝酒,喜吃肉食。乔布斯生病后皈依佛教,过去是否好酒肉就不得而知了。 然而,乔布斯的成功只能说是相对的,如果他积极配合中医药,或许肝转移及或恶化的概率还可降低些。当然,这只是种没法证实的假设。假设的前提是我们已借中医药让不少胰腺癌(包括神经内分泌类型的)很好地活过了十年,最长的 21 年。 西方不亮东方亮 多来年,深入的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在胰腺癌的保守治疗方面有特殊疗效,标本兼治,常可使一些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多年长期生存;且有部分患者几年后瘤体消失,指标正常,无特异性症状,可以说临床痊愈。我们的临床上,胰腺癌最长的活了 20 年,现仍健在,活过 5 年以上的有40多位,且大多健在。这些患者都有明确的临床诊断,除少数曾配合过西医药治疗外,大都以中医药及综合治疗为主。 “三大法宝”何以失灵 一般都认为:胰腺癌病程短、进展快、死亡率高,中位生存期 6 个月左右,属于真正的癌中之王。其实, 上述窘境的深层原因在于西医学缺乏针对性的措施。胰腺周边解剖结构复杂,胰腺癌早期通常无特异性症状,发现大多属于晚期,失去手术可能。放疗对腺体组织本即意义一般,常弊大于利。胰腺本身是个“分泌腺”,细胞膜上离子通道泌出能力很强,化疗药即使到达癌组织局部,也更多地被“泌”,损伤周边无辜,引起强烈副作用,却未伤及癌瘤,正因为西医学的“三大法宝”失灵,故它才显得十分凶险。 难题的破解 针对胰腺癌治疗的主要难题关,中医药为主的合理治疗常可柳暗花明。 中医药对机体作用的机理不同于化疗等,它主要作用于癌体周边的微生态、微环境,中医学辨证治疗加针对性的中药,还可以起到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作用,这在实验中已经发现,故中医药治疗不存化疗那样的严重问题。当然,它起效通常也较慢,需要一段时间。 其次,胰腺癌患者常十分疼痛,通常只有用吗啡等才有一定效果。而吗啡等又每每麻痹胃肠,引起严重的呕呃、便秘等。中医治疗可以外敷为主,透皮给药,理气止痛,疼痛严重者湿敷交替,常可使局部水肿减轻,疼痛明显缓解,且有利于胃肠蠕动。能否起效,三五天可见分晓。一旦有所起效,即给予积极鼓励,让患者感到了希望。 再次,胃肠及胆道胰管梗阻也是大难题。对此,我们一般中西医结合,可以中药外敷改善的,以外敷为主;外敷一时难以解决的,可以手术(内外引流或胃肠吻合术)配合,这常可明显缓解梗阻。一旦缓解,同样给予积极鼓励。并告诫患者,在生活和饮食多方面小心防范,以诱发新的梗阻。 消化道障碍也是一大难题。辨证方里面配合护胃的中药,也常十分有效。这方面症状改善往往是最容易出现的,同样别忘了借此给予积极鼓动。 至于胰腺癌的转移或浸润问题,可分别论治。对肝内转移的属局部尚有可配合介入或伽马刀等方法。有时,以中药为主,也可解决诸如转移到胃的小病灶等问题。 总之,中医药治疗关键在于抑杀癌瘤生长、止痛、消解或防范梗阻,但不能过分伤及自身。由于本病患者往往文化层次较高,故让他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积极配合,也很重要。 注意细节的纠治 临床上,胰腺癌患者常表现出以下心理特点: ( 1 )工作上投入型 约半数胰腺癌患者生病前是个强人,做什么事都特别投入,一丝不苟,不达目的不罢休。且特别认真,凡事必须弄清楚。对此,需反复“晓之以理”,告诉须“悬崖勒马”,以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来渡过难关。 ( 2 )生活上马虎型 对吃喝等比较马虎,不太在意,约 1/3 发病前多多应酬,喜好酒肉。对此,可明确指出,并请家属督促。 ( 3 )谨小慎微型 约二成的胰腺癌患者个性特征,谨小慎微、规规矩矩、认真踏实,在应对生活事件时,常常习惯于自我压抑,把矛盾往内压抑,很少流露出来。对此,要善于帮助他学会“倾诉”与“渲泄”,以便学会及时消解可心理隐患。 生活方式指导 胰腺癌是种典型的生活方式病。因此,改善生活方式十分关键。除了纠正患病前所有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饮食不节、嗜食肉脂、暴饮暴食、长时间看电视等;讲究生活要有规律,既不要卧床大养,也不要过度劳累,更不要随着性子来。 饮食减负 由于胰腺是体内最重要的消化腺,脂肪、蛋白、糖类都依赖胰腺所分泌的消化酶加以分解。临床上,很多胰腺癌是吃出来的。因此,吃对于这类患者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决定着一半的疗效!总的原则:低蛋白、低脂肪、少糖、多纤维,少量多餐,易消化;牛羊肉、甲鱼、蛋白粉等属绝对禁忌。 胰腺癌基本方: 内服基本方: 北沙参、白术、荜拨、乌药、冬凌草、川朴、虎杖、留行子、藤梨根、乌骨藤、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神曲、山慈菇、山海螺、郁金等辨证加减,改善症状。配合菌类提取物抑瘤。 外敷基本方: 理气为主,常用药:莱菔子、荜拨、公丁香、乌药、高良姜、制乳香、制没药等适量,有梗阻的酌情加急性子、川朴等,打粉,共为极细末,干敷中脘等处。
4525 次阅读|1 个评论
IT:辍学创业的“榜样”何其多?
热度 14 SNPs 2011-2-22 10:10
NPR广播上面一个FreshAir节目是我常听的一个节目,上星期有 一集专访微博Twitter创始人之一的Biz Stone . 一听,又是一个大学不念了退学创业的主。这个行业里面有多少辍学的“榜样”了:Bill Gates(微软), Steve Jobs(苹果), Steve Wozniak(苹果), Mark Zuckerberg (FaceBook),Sergey Brin (Google), Larry Page (Google), 现在在加上Biz Stone。如果细追可能还有更多。 为什么等不及把书念完就去创业?在中国为什么这样行不通?搞生物的能否也辍学创业? 首先,创业者要有激情,那是不能等的事情,想创业的,谁都拦不住,恨不得马上就开始。机会不等人,“等毕了业再说”,那创业的机会也许就没有了,更主要的,创业的热情可能也就没有了。冷静是守业者该有的心态,不是创业者的心态。创业的热情冷不得,等不得,也求不得,学不得。 其次,学院里的知识教育和创业有些格格不入。对那些创业者来说,把学到的知识派上用场远远比不断地积累知识要有趣得多。读书读得再好也好不过老师和教科书,而创业者追求的是去书写历史,去开创新篇章,去“把宇宙碰个坑”(Steve Jobs的话)。在外人看来,创业者都是“有点狂”的,不把他人意见看重的人。 还有,IT行业创业对技术和知识要求相对不高,象 马云说的 ,关键是发现技术的奇妙用途,先把谁都想用的平台开发出来,大家都用起来了,商业模式就会衍生出来的。 这样辍学创业的事情在中国就很难:难之一是家长不同意,“废了很大力让你考进大学,退学多可惜!”太难理解了,“太不听话了!” 难之二是环境不容许,在博士都还没有好工作的时候,辍学出来没有文凭的,脸上没毛的,20几岁的小孩子知道什么?到那里去拿创业资金?有谁相信你? 难之三是自己怯场,因为从小的教育就一直是提醒我们“我不够好,我只有接受批评的分,我只能听别人的指挥。”“我退学不念了,怎么象父母交代?”这个“内疚”心里的文化压力太大了。 IT能做到的,生物技术能行吗?为什么生物技术创业的很少有辍学出来的?也许生物技术的市场应用需要多读几年书才能发现?真的是那样吗? 答案我不清楚,可是我的经验告诉我:创业和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在校园里我没有学到过!没有老师主动跟我传授过,也没有教科书专门讲过。 所以不要用学位也学业去衡量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文凭只能帮我们找到“可使用的人材”,可是创新和创业的精神不会写在文凭上的。 在美国,创业者的成功案例很多,也使得“退学”成为了创业故事里面的一段佳话,几乎所有退学创业成功的都有学校抢着给他们发“荣誉博士”证书。可是在中国,学而优则仕,退学也等于断了后路。 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创业者的热情没有被学院,老师,家长,同事的一盆盆冰水扑灭!在中国创业,难上加难!
个人分类: 生物技术创新创业|7073 次阅读|16 个评论
《IPAD:互联网的“终结”》令人大开眼界
zy2007 2011-2-17 15:29
我们国家第一代互联网人蒋亚平先生是人民网的创始人之一。虽然源于人民日报社体系,但人民网起到了网络媒体的先锋角色。我和他曾经有过一年在Cambridge的厮混,当时他在哈佛的Nieman新闻研修项目,我在MIT的Knight科学新闻研修项目。虽然我们之间年龄差距很大,但很快成了忘年交。 从个人色彩来说,我回国后在单位支持下,启动科学网项目,很多思路来自他的指点。 朋友不在于经常联系,更在于放在心上。今天有幸拜读他的作品《IPAD:互联网的“终结”》,收益匪浅,仿佛又回到当前和他一起进修时倾听他的很多战略性思考。 特转于此,供更大范围传播。 IPAD:互联网的“终结 ” 蒋亚平 一 从第一次听到关于苹果公司IPAD产品的介绍,脑子里就一直闪亮着这样的一个意象:互联网的终结。到现在,半年了吧,这个意象,团团转转的,就是不去。 普通的中国人开始知道互联网,约是在1994年左右。那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科尔对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很是兴奋,赞美有加,全力推广。中国IT界一些先知先觉如张树新、万平国等,陆续办起了瀛海威、中网一类的ISP公司,即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为一般老百姓提供上网服务。我是当时瀛海威的一名用户。上网电话拨号,用的是256K的Modem。 自己最早用的电脑是8088。约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从一个叫刘享龙的朋友那里借的。他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下海,自己在中关村开了家计算机公司。至今记得,8088电脑偌大个机箱,里面好像可以装一床薄被子。没有硬盘,只有一个五寸的软区,软盘就是一张薄的黑色塑料片,拿在手里晃晃荡荡的,容量是1MB。 那时候,社会上了解互联网的人不多,有上网和消费能力的人更少。政府部门开始关注,基本态度是把互联网当成洪水猛兽。当时我在人民日报社经济部工作,部主任是艾丰。他是一个能够与时俱进的领导。给大家最初配的电脑是80286,没有硬盘,但是已经有了三寸的软驱,与8088比,速度快许多,数据的安全性也好一些。 1996年开始,互联网开始流行了,上网成为时尚,IT行业也逐渐火爆了起来。我那时在人民日报社负责筹建人民网。主管领导是充满创造力的朱新民副社长。前前后后,到现在,十五年了。这期间,事情大大小小,很多,英雄辈出,潮起潮落。到这次IPAd问世,更是互联网和IT领域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情。 二 就是情不自禁地、由衷地喜爱IPAD。就像喜欢一个人,总是在想着,在脑子里不走。喜欢IPAD的外貌,喜欢它的风情,和它的精神。伴着喜欢的,是此样的念想:随着IPAD的问世,随着它的巨大成功,近十几年来市场上种种与互联网及其产品有关的故事,开始进入收官阶段。关于互联网市场应用的第一个时代,或者说互联网进入市场后的第一次战争年代,可以话别了。 这十几年来,许许多多与互联网有相关的故事,被成功地引领进魅力无穷的资本市场,多是高擎的技术创新大旗。其实,从真正在市场发生了有效应用的角度看,与互联网技术服务和内容服务有关的主要技术,这些年来,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比如说吧。至今依然引领江山、风情万种的门户网站,其应用的基础技术,包括网站结构和基本服务,并无大的变化。几年前流行一时的博客,就是在十多年前互联网流行之初推行过、也曾火爆过的个人空间的现世版。校园网、开心网,所有以SNS为特征的社交网站及其服务,就是网上交互功能在新消费环境和新应用环境下的放大。眼下盛极一时的微博,其实就是一个放大了的、立体的BBS论坛,再加上了最初就开发并且非常成熟的聊天室(chat room)和新闻组(news group)的功能。 阿里巴巴、淘宝一类的电子商务平台,给了互联网应用巨大的惊喜。但是它们本质上仍然是内容服务提供商。其服务网民、服务消费者的主要技术及其架构,同各ICP大同小异。同十几年前相比,大同小异。不同的只是信息内容的性质不一样,和多出了相关的支付和验证系统。 另一方面,互联网领域,变化确确实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可以说基本都是在互联网出现之初就存在的、就很成熟的一些技术基础上,因相关条件变化,和其他一些技术变化引起的各种量的变化。这些年来,与互联网应用和推广相关的技术,没发现有重大突破。换句话说,支撑当下红红火火的互联网的,还是先前的各种基础技术,和这些技术在新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环境下的排列组合。 与互联网相关的其他一些事情,却天翻地覆。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的人民网登陆互联网时,中国的上网人数是24万人。那个时候,张朝阳先生最近说的目前有资格进入中国互联网市场做最后决斗的七大互联网公司,都还没有踪影。1997年10月31日,CNNIC成立后的第一次中国互联网调查,网民为62万人。现在呢,到2010年6月底,已有4.2亿人。其中无线上网的手机网民2.77亿。与24万人比,增长了约1.9万倍。与62万人比,增长了6774倍。人类自从进入工业文明、市场经济后,三四百年了吧,有何样的应用和产品,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俘获了如此多的人们?互联网的魅力,真是妙不可言。 三 互联网的基础技术没有大变,网民的数翻着斤头往上蹿,什么东西在起作用?看来看去,影响互联网应用的因素,影响互联网市场的,是这样两个大的方面,五个要素。 一个大的方面,三个要素,属于硬件环境。一是带宽,二是芯片,三是存储器,如内存和硬盘等等。 先说带宽。在信息高速公路系统中,带宽就是实实在在的跑车的路的宽度。记得1997年人民日报社去邮电部为人民网数据中心要专线时,主管的周德强副部长给了当时国内最高待遇,2Mbps。那时国内的总带宽(国际线路总容量)才是25.408Mbps。现在呢?到2010年6月30日,达到了998,217Mbps。增长了39287.5倍。 再说芯片。芯片相当于信息高速公路上所有大车小车上的发动机。从上世纪开始做IT和互联网的人,都知道有个摩尔定律,即单个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提高一倍,性能提高一倍。创始人是Intel公司的创始人摩尔。四十年过去,这个定律还在被验证。1971年4004处理器上的晶体管是2300个。到1997年Pentium2是750万个。据说到2011年可能达到10亿个,每秒可以执行一千亿条指令。芯片这个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发动机,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成本越来越低,而且越来越省电,散热越来越快。 数据存储能力的发展,也大体是摩尔定律这样的速度。4004处理器时代,一般电脑根本没有硬盘,一个五寸软盘的数据存储能力只是1兆。现在,不过二十年的时间,一般个人电脑的硬盘也有500G,就是512,000兆。 芯片、CPU和存储器能力的这种梦幻式的变化,甚至让人怀疑,从最一开始,像Intel这样的公司,就知道自己的芯片一类产品的能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实际上没有限制。当时对技术局限的担心,和在所谓科研突破基础上新产品的推出,都是国家安全需要和企业利润需要支配下的成熟、有序的市场策略。 这期间,软件能力当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软件的能力,取决硬件的能力。随着内存设备容量的增长,系统软件包含的程序代码的行数也剧增。如Basic的源代码,1975年只有4000行,20年后发展到50万行。微软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1982年第一版只有27000行代码,20年后增加到200多万行。最新一版的Word的代码,更是有巨大的增加。 另一个大的方面,两个因素,与钱有关。一是互联网的资费,一是网民的消费能力。某种意义上,这两者的状况,决定了市场和相关产品的基本面。它们对互联网应用的影响,比技术和硬件环境的影响还要大。与钱直接相关的资费和消费能力,是引起一切产品和应用变化的动因,又是结果。邮电部1998年优惠给人民网的两兆专线,如果按当时规定的计费办法,专线费加上流量费,要三千多万元。但是现在,两兆的线路费用,500元就可以搞掂了。 四 回到关于IPAD的话题。 约是在1997年左右,IT界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争论,就是未来究竟是用PC,还是NC。PC是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NC是Net Computer,网络计算机。其实,NC也是个人电脑一种。不同的是,它的配置相对简单,更像是一个容易操作、成本相对低廉的输入输出的终端。更多的一些的应用,可以通过整个网络系统解决。有趣的是,这个想法,同现在领风骚的云计算,是完全匹配的。 NC开始提出来时,人们觉得这个概念干净,有力,且合理。说其合理,是这个理念,考虑到了当时的技术环境、硬件能力、资费状况、消费能力的局限。但是,PC和NC的争论很快就了无踪影。装备齐全、无所不能、价格能够接受的PC迅速占领了世界。为什么?因为人们对电脑的需求,随着上面讲到的带宽、计算、存储能力的变化,随着成本的下降,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在PC上逐步得到了满足。NC在当时失语,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缺少一个类似可以进行云计算的网络系统在后面支撑。这在当时的技术环境下,是不可能的。 如果没有后来出现的两个大的事情,PC完全可以风光无限地走下去。 这两个大的事情,一是手机的普及,短信的应用,及其相关功能同互联网平台的联姻。一是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完善和发展。 手机短信及其同互联网服务的联姻,极大地振兴和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时间是在本世纪初期,此时此刻,对刚进入21世纪、处于胶着状态的互联网业,特别是对于商业模式不成熟、不稳定的门户网站来说,既是雪中送炭,又是锦上添花。众所周知,手机短信服务及其收益,给当时的一些门户网站注射了新的精神。另一方面,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拓展和重塑了手机的功能,扩大和丰富了当代通讯的外延和内涵。这样的种种变化,意味着用于通讯的手机,和用于上网的PC,除了规格、外形的不同,实际上形成了两个功能完全可以互相重叠、服务可以交叉的平台。也就是说,对消费者来而言,它们已经具备同一能力,可以互相替换。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3G技术呼之欲出。这意味着巨大的视频产品市场,也将由以前的广播电视部门经营的电视机一家独霸,变为与手机和计算机三分天下 这便是为什么最近这些年电讯市场和互联网市场,包括广播电视领域,如此生机盎然,如此生生不息,如此热闹折腾的根本。对于这三个行业来说,都是不进则退,关涉生死存亡。 在这个过程中,基于对市场的预测,来自手机和电脑二者、但是方向完全不同的关于产品的期待和欲望,日日勃长。既然技术上完全可行,为什么不可以在一个终端上综合手机和计算机的功能,并且努力让这个终端大小适中、用途适中、价格适中,来代替功能太少、界面太小的手机,和功能太复杂,不便携带的PC,包括已经可以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 现在,因为有前面谈到的带宽、芯片、存储能力,包括成本和消费能力的变化,有已经见到雏形的云计算,和因这些变化引起的投资商投资和创新的欲望,人们完全可以做这样一个大一统的念想了。 五 实际上,在苹果推出IPAD前,来自手机和电脑两个方面的类似尝试,已是琳琅满目。几乎所有名牌手机,都有基本上具备了电脑全部功能的产品,能够上网只是一个小Case。同样,几乎所有品牌电脑,在追求轻便、小巧上,有了不同规格的产品。在电脑上是否配上通讯功能,不过是一个想法的选择,甚至与硬件无关,只是相关软件上的一个取舍。人们注意到到,比较两种不同、趋向对方的极端产品,它们的模样,长得越来越像。 现在,我们得谈手持终端了。最开始,它是指人们在一定技术环境下,开发的一种能够拿在手中使用,但是不具备通讯能力和上网能力的电子阅听设备。当然,实际上,最近十几年来,手持终端一直在这三个领域不懈地探寻:通讯、上网和线下阅读娱乐。 手持终端最初确实与通讯和联接互联网无关。其主要功能是满足诸如游戏、听音乐和读书这样的一些离线需求。十几年前,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些手持终端产品,即PDA。一些PDA产品甚至是在BBP呼叫机上发展而起,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中后期。最初的这些PDA产品,许多是怀有与PC一起共舞互联网世界的壮志。伴随着电讯、互联网技术和市场的迅速成熟,大部分有远大志向的PDA产品都壮烈了。 这种情况下,PDA发生分化,兵分四路。一路主要用于听音乐。最成熟和最有代表性的产品是苹果的IPOD。另一路随着传统出版业的电子化,和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演变为电子书、电子阅读器。典型产品是亚马逊的KANDLE,和中国的汉王。还有一路,就是Netbook,即上网本了,同开始的NC概念,很有些异曲同工之妙。IPAD未面市之前,上网本大有与PC一决雌雄的态势。其实,上网本,就是一个能够上网的大规格PDA。第四路是电讯化。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风行欧美上层的黑莓手机了。这其实就是一个能够通电话的PDA。 手机电脑化的努力,更是风起云涌,英雄辈出。每个著名的手机厂商都在这方便不敢有丝毫懈怠,如最注重用户体验的苹果产品IPhone系列。在IPOD的成功市场形象牵引和烘托下,IPHON在同类产品中,后来居上。 如果不是挟苹果挟各产品之威霹雳登场的IPAD的出现,各大佬公司分别在三个领域精心耕耘的三类功能交叉、但是各有侧重的产品,或许还会沿着自己的路迹,巍巍向前。 IPAD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六 怎样来描述和表达IPAD呢? 尽管还是最初的产品,但是,IPAD几乎拥有了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与电讯、阅读和上网有关的终端的所有的东西。或者说,我们近二三十年来建立的所有与IT、Internet、视频、游戏、学习、娱乐有关的应用的概念,都可以在通过把IPAD捧在手中,得到诠释。而且,她漂亮,亲切,实用,合手,不贵,甚至觉得有点,性感。这几个特点,正是她的魅力所在,杀伤力所在。 人们注意到,目前上市的第一代IPAD,缺少一个功能,不能打电话。但是,谁都清楚,这完全不是一个问题。或者说,这是一个分分钟都可以解决的问题。眼下的IPAD,之所以没有加上手机功能,很可能与苹果公司想减少同政府和行业摩擦,降低产品成本,用合适价格迅速占领市场的想法有关。但是,最可能的,是她要把同手机市场有关的机会,留给已经手机在市场上有王家风范、朝气蓬勃的IPHone,特别是3G的IPHone4。现在看清楚了,苹果一直在凭着自己的产品的实力,以最优的用户体验和合理的价格为核心竞争力,打着一套从容、优雅、然而又是致命的组合拳。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苹果这套会令人眩晕的组合拳的高潮还在后面。IPAD的推出,是一个序幕。苹果有太多可以打的牌,而且都是有很大杀伤力的大牌,王牌。比如,立足于全球战略,将有3G功能的IPhone4做大做强。在适当时机,适时稍改规格和稍稍增加应用模块,便是了一个有通讯功能的IPAd。同样,在适当时机,就可以在IPAD上附上手机所具备的全部通讯功能。 此时,Iphone即IPad,IPad即Iphone。两军会合,将是何样风景。 还有,别忘了苹果的另一路伏兵,即在市场非常独立和成熟的IPOD,她可以随时从容地分别和同时向通讯和上网两侧策应。就在IPAD和IPHONE4在市场时领风骚之际,关于“苹果皮”的新闻和产品,也同样抓获了人们的眼球。只需花上三百多元,就可以把一个IPOD,变成漂亮实用的IPHONE。特别有意味的是,当人们欢呼苹果皮是中国人发明并以此赞美中国人的创新能力是,却发现苹果早将此类的装置,申请了专利。一切都有了周到和久远的安排。 此等态势,如果一天,人们发现,在功能通用的手持终端市场,亮出了一片片白色、绿色和红色的苹果,真是不足为奇。 七 这些年,电讯市场和互联网市场发展的焦点,越来越指向无线终端。无线,宽带,规格,和人机界面,是四个关键点。背后的技术服务平台,和应用,都是围着这几个关键点在找接入,找平衡。这当中,一个多大,多重,多厚,多少功能,多少钱可买,多少技术可以兼容,拿在手中舒服,看在眼里舒服的终端,是所有关键的关键。当然,这样的终端,一定要是最早出现,有可能成为标准的终端,或者能够成为人们想象中的标准。至少在目前,IPAD看起来具备了这一切。 互联网从美国军方最初的一个技术应用,短短二三十年,发展到现在,成为可以从里从外、彻头彻尾改变世界的一个东西,已经发生了太多的故事。现在,随着IPAd的出现,似乎可以做一个大的清盘。 这几十年,电讯,互联网,广播电视,包括所有真实世界里的信息的数据化,那么多的产品,都围绕着或技术为王,或内容为王,或渠道为王,依依展开。归根结底,这所有的故事,都要在一个能够让人体、人脑舒服,而且能够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物理的东西上---一个产品上体现出来。这个物理的东西,这个产品,是一个中介,是一个非人体,但是又能够为人体和人的思想所自在接受的中介。这个中介,在目前的技术和社会环境下,就是人的体和人的脑的自然的延伸。或者说,是作为人体的人,同周围的社会和自然发生关系的一个渠道。 从这个意义上说,似乎应该是终端为王。 IPAD,就是这样的一个产品,一个中介,一个渠道,一个终端。就是对互联网这样的一个清盘。这个清盘,即可以从实践,从技术,从物理的存在,来证实我们同类中一些天才在多年前对地球村主要特征的预测:中介即媒体,中介即信息;也可以对几乎所有正在开发与互联网与通讯有关的产品的人们说:请注意,一个大一统的标准已经出现。 也许我们永远不能说什么事物会终结。对年轻的互联网来说,更是这样。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说,在目前我们所有技术所能实现的范围内,IPAD、及其相应的“事物”的出现,确实终结了一个时代。或者说,在一个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时代的探索中,IPad以它的真实存在,和它的理念,做为人与虚拟世界,人与真实世界的真实信息连接的中介,帮我们在当下这个时空,找到了一个共认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享受我们的过去,可以开辟我们的未来。苹果可以不姓乔布斯,IPAD可以不属于苹果,甚至IPAD会消失,耀眼的会是WPAD,GPAD、FPAD。最近的消息说,黑莓手机即将推出自己的平板电脑,尺寸比IPAD小,功能比IPAD多,价钱还不贵。但是,这些都不重要。我坚定的相信,关于互联网世界及其最终的中介和终端的故事,包括伴随这故事生发出的种种的战争,随着具有IPAD这样一个形体的产品的出现,已经结束。硝烟还会弥漫,战场将有不同的人打扫。但是,在可以预料到的时间里,这一阶段的互联网战场上的战争已经结束。随着这个盘点,这个结束,我们人类自进入信息时代为获取信息、展开行动的发现人体和环境之间最有效连接的那个终端、那个中介的努力,已见端倪。 事实上,IPAD及其相应的产品,将成为附属于信息社会里生活的人们的人体的一个新的器官。与其他器官不同的是,它不是由肉和骨和血的搅拌,而是塑料加上点点点金属的合成。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为这个端倪的问世,为这个人体的新的器官的出现,而欢呼呢?! 当然,新的时代一定会到来。那时,我们人类获取任何信息,不需要终端,或者准确地说,不需要体外中介。我们根据需要,只是在身体中的某个部位植入一定程序的芯片,用我们的呼吸、语言、眼神、脉搏来操控。 上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开始传行世界之时,就有人惊叹,这是一个与火一样伟大的发明。正是IPAD,将这个伟大发明,真正地送到了人身。 八 昨日上腾讯微博,看到老友、前大洋网总裁董宝青先生织的一条QQ围脖:说不定那一天IPAD会瘦身变小。 前日,在新浪微薄看到一条消息,人民网开了IPAD版。有网友惊呼:是否以后可以公费买IPAD。 再前日,大约是18日,即IPAD在中国大陆上市的第二天,报道说,尽管价格比美国贵将近20%, 仍比没上市以前的水货价格便宜两千元。而且,国美、苏宁供不应求。 十月一日,中国国庆日,中青网报道说,苹果承认Iphone4在中国断档。 ………….. 感谢INternet!感谢IPAD! 2010年9月16日 2010年10月2日修改
46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六相圆融
shuilinxi 2011-2-17 00:27
台北大学的易先生和邻居潘老师这两年均嘱咐我读华严经。易先生当年送《法藏》一书给我,其实就是希望我读华严,因为法藏与华严有莫大渊源,他正是华严宗的创始人。潘老师告诉我麓山寺有华严经全集赠送,由于这两年一直在读儒家四经,未曾拜读《华严经》,实属遗憾。孔子的东西大多属人学,而华严很多不但有人学,还结合哲学,是一种智慧大成。虽然一直在读儒家,但是这两年很多对土木的新的理解都跟道家和圆教有关。老子这几年简直就是我的专业老师。 最近心慢慢静下来,开始进一步了解圆教。 今天学的是华严经里的一个基本教义-六相圆融。 “六相”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   总相:事物的全体是总相,比如我们探讨结构的整体性能,这就是总相。 别相:事物的各部分是别相,我们探讨各个构件的受力性能,这就是别相。 同相:事物及其各部分都由原因和条件会合而起是同相,我们讨论各种构件的相关性,根源相通性这些都是同相。 异相:各部分各自独存是异相。构件的不相关性,这些是异相。 成相:各部分会合成此事物,是成相;各部分若不和合,为坏相。我们讨论构件的模糊性和精确性分别是成相和坏相。 “法藏大师以金狮子为喻,谓狮子是总相,眼、耳等差别是别相。眼、耳等同一缘起而形成狮子是同相;眼、耳等各不相同是异相。眼、耳等诸根和合而成狮子是成相;眼、耳等各自独立而不和合为狮子是坏相。总、同、成、相,指全体、整体;别、并、坏三相,指部分、片断。前三相也指无差别,后三相则指差别。无差别与差别,相即相入,圆融无碍;离总无别,离同无异,离成无坏;总即别,别即总;同即异,异即同;成即坏,坏即成。” 法藏的理解还是有那个时代的局限性,实际上六相圆融的整体和部分不一定是实的,也有可能是虚的。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我也写一点我所理解的圆融。 我体会到的一种圆融叫做类类圆融。 A是一类。A1,A2,...,An是其部分 B是一类。B1,B2,...,Bn是其部分 Ai,Aj圆融;Bi,Bj圆融;A,B圆融; A,B又都来源于C,C是深层结构 这里的A,B可以有很多实例: EXP1:A=整体;B=局部 EXP2:A=事;B=理 EXP3:A=结构;B=武功 EXP4:A=建筑;B=文学 太极的圆融建模 A=阳;B=阴 A二分,AA,AB B二分,BB,BA AB圆融;AA,AB圆融,BB,BA圆融 。。。。。。 再推下去就是易经的圆融建模,这也很简单。 C AB AA, AB, BA,BB AAA,AAB;ABA,ABB;BAA,BAB;BBA,BBB 下面就是六十四卦 AB圆融; AA,AB圆融,BB,BA圆融 AAA,AAB圆融;ABA,ABB圆融;BAA,BAB圆融;BBA,BBB圆融 。。。。。。 著名物理学家卡普拉说过: “华严经与现代物理学有着惊人的相似性。。。量子力学迫使我们认识到,宇宙不是物体的集合,而是统一体中各部分间相互关系的复杂网络。” “宇宙就是自己的参与者!” “微尘中,各现无边刹海; 刹海之中,复有微尘; 彼诸微尘内,复有刹海; 如是重重,不可穷尽。” ------《华严经》 这段话讲述了是宇宙在超宏观与超微观上的无限层次。 我的理解是一个人无论达到多高的地位,取得多大的成就,他在一个宏观的世界里也仅是一微尘;但是在微观的世界里却是刹海,这片海却可影射整个宇宙。 从另外一重意义上来说,假如有超宏观界的神存在,他并不是脱离人的,而是属于一个人的相关体,人在受神的灵性影响的同时,人的灵性会影响神的灵性。 所以人的一生在超宏观来看确实好像是无意义的,但是通过微观圆融,又是充满意义的,人好像与宇宙关系不大,但是宇宙却时时在随人而变。 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有胡耀邦和胡宗南等在晚年郁郁而终,也不会有诸多皇帝发出的“我已经拥有了一切,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人的一生正是平凡中的伟大,伟大中的平凡。
个人分类: 人文|2658 次阅读|0 个评论
Google创始人的私人飞机
jiangxun 2011-2-10 09:00
作者:蒋迅 点击看大图 不知Google是无心还是有意,在Google地图上居然看到Google的大型喷气式飞机正停泊在莫菲特场联邦飞机场的停机场上。 Google 创始人的私人飞机 有一天到莫菲特场联邦飞机场去,看到了这架私人飞机。注意 这架波音767 ER 宽体飞机 不是 Google 公司的,而是 Google 的创始人佩奇 (Larry Page) 和 布林 (Sergy Brin) 私人的 。 这个联邦机场本来是不对私人飞机开放的,平时起飞的飞机很少。美国总统的空军一号到旧金山一带时,通常是在这里降落。但是Google创始人却享受了特殊 的待遇。他们的大型客机把这里当成了私人停机后院。他们每年在这里停泊飞机的费用大约是每年壹佰零三万美元。设想一下,如果不在这里起降的话,他们这样大 的飞机就得到旧金山机场或圣荷西机场去,不但不方便而且会更贵。NASA 称他们用这架飞机 搭载科学仪器 。可能这样就能让这架飞机理所当然地使用这个联邦机场了。
个人分类: 科技|60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 祝贺绿棉科技,再传捷报,利用MassWorks出高质量文章
wzq19810930 2011-2-4 14:18
[转载] 祝贺绿棉科技,再传捷报,利用MassWorks出高质量文章
 祝贺绿棉科技,再传捷报,利用MassWorks频出高质量文章 08年在北京的时候绿棉科技的工程师李卫建向我们推出了这款如软件,可以利用简单的色谱质谱连用技术及精准定性化合物。 无意中看到他们的帖子,特特转过来以作留念,原文地址在此:http://www.antpedia.com/html/03/n-117703.html 也算是对他们当年的垂青做个广告吧。 2年前我们就拿到了这个软件,但是直到去年9月,才将原理部分阐述了一遍,居然还是封面文章,牛B啊,if=5.91 果然是数学部分在化学部分的应用能受到青睐,交界学科最容易出新成果的。 祝他们在国内的软件销量得到大提升! 转帖文章文字部分如下所示:  继思路生科公司(Cerno Bioscience) 的创始人王永东博士撰文“The Concept of Spectral Accuracy for Mass Spectrometry"(质谱的谱图准确度概念),发表于全球分析化学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刊物Analytical Chemistry, 2010, 82, 7055–7062,并成为2010年9月号Anal.Chem.的封面文章之后, 原文下载链接 ,MassWorks在实际应用方面再传捷报,中国农业大学潘灿平教授课题组在SCI核心收录期刊《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影响因子0.891)发表了MassWorks新文章《精确质量数在单四极杆质谱定性分析农药中的应用》 原文下载链接 。 这更加使我们坚定,谱图准确度的概念必将得到更广泛的重视,并将对今后的质谱应用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摘要:    利用MassWorks软件对GC/MS采集的目标农药谱图进行校正后,实现了在单位分辨率质谱上测定6种农药化合物的精确质量数,质量误差小于0.02;在精确质量数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同位素峰形校正技术(CLIPs),实现了对目标农药分子式的准确识别,建立了在单位分辨率质谱上准确测定农药小分子化合物的方法,提高了单位分辨率质谱的定性能力。通过对丙草胺及哒螨灵两种农药的质谱碎片所获得的MassWorks精确质量数及元素组成推导其质谱碎裂机理,通过对碎片的精确质量数测定可提高对目标物定性的精确性。    仪器: 6890N/5973 MS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结论:    MassWorks可在四极杆质谱(GC/MS或LC/MS)上测定化合物的精确质量数,在低分辨上实现高分辨的功能。本研究利用MassWorks实现了: (1)在单位分辨率质谱(GC/MS)上测定农药分子的精确质量数 (2)利用同位素峰形校正技术(CLIPs),实现了对目标化合物分子式的准确识别,从而建立了一项在单位质量分辨率质谱上准确测定未知物的精确质量数及元素组成的新方法,提升了单位分辨率质谱仪的定性能力。 (3)分辨同分异构体。在高分辨质谱仪分析中,仅依据精确质量数及元素构成无法对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进行准确识别。采用MassWorks软件可通过对其质谱碎片进行进一步的精确质量数确认及元素组成推到得出质谱碎裂机理,从而可实现对结构的准确区分。 (4)和NIST等谱库的关系。虽然对于GC-MS数据可采用与标准谱库进行快速检索从而对目标物定性,但谱库收录化合物数量毕竟有限,对于新颖目标物及非标准质谱条件下获得的质谱数据则无法进行准确检索,而对于液-质等分析手段,目前无标准谱库可比对,GC-MS及LC-MS结合MassWorks的应用,可在单位分辨率质谱上建立准确测定未知物的精确质量数及元素组成的新方法,提升并扩展了单位分辨率质谱的定性能力及应用范围。 分析化学
26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上的今天 1月26日博主日记
xupeiyang 2011-1-26 07:31
今天开始我们放假了,到2月16日上班。 1921年,索尼公司的创始人 盛田昭夫 出生 1939年, 佛朗哥 占领 巴塞罗那 1953年,美国制成 小儿麻痹症 免疫新疫苗 1956年,第七届 冬奥会 在科尔蒂纳丹佩佐开幕 2000年, 中国长征3号甲火箭 成功发射一颗卫星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87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下载网站面临关闭命运
热度 1 SPIDERFISH 2011-1-25 11:16
近日,中国的广大网友发现很多流行网站上的免费音乐下载链接被取消。 电驴,中国领先的免费音乐、电影下载网站,在上周六就清除了所有的音乐链接,并注明是应版权所有者的要求。随后,该网站的创始人兼总监黄一孟在发微博表示,他知道这一天终会到来。 虽然目前该网站上只有一些卡通片和电影仍能观看下载,但该网站仍然面临在本月底被暂停运营的命运,因其未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的授权。据悉可能受此影响被暂停运营的网站还包括 btchina 和 uubird 等。 此次整顿将进一步强化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虽然会带来阵痛,但确实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相关链接: 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1-01/25/content_11909478.htm
2888 次阅读|2 个评论
析老子的无为而治国之道
热度 1 techne 2011-1-20 15:00
此文章是草稿,尚未正式发表过,欢迎批评指正。 析老子的无为而治国之道 王 键*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200235) :老子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他留下的《道德经》言简意赅,含意深刻,是最富盛名的中国古代著作之一。《道德经》不仅对中国产生了影响,也在世界上产生了影响。本文依据《道德经》书中的内容,对老子的基本政治思想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老子的基本治国思想,是一种“无为”而治国之“道”。这种遵循天道,敬奉自然之道的思想,对于反思现代世界中人类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有很深刻的借鉴意义。 :道 自然 无为   老子其人,姓老名耳,号聃,公认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以老子为名的书即《老子》,后来也叫做《道德经》,它被看作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哲学著作。老子的生平和生卒年代众说纷纭。冯友兰先生曾有如下评述:按照传统的说法,老子是楚国(今河南省南部)人,与孔子同时代而比孔子年长,孔子曾问理于老子,很称赞老子。但冯友兰旋即指出,现代的学术研究,使我们改变了传统的看法,而认为《老子》的年代晚于孔子很久。 老子的思想见于《道德经》中的五千言、八十一章,同老子本人的生平类似,《道德经》这五千言也充满了“朦胧”的色彩。该书要言不繁,哲理精邃,目前流传的版本分上、下篇共八十一章,有“德经”与“道经”之分。   与同期的儒家等思想流派不同,老子从自然界的不变规律中悟出了“道”的真谛,并把它看作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的法则。老子的“道”,是指在天地间始终运行而不殆的永恒规律或超验法则,它先于天地,且独立于天地。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史中,老子第一次把“道”作为世界万物的本源,并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老子言道,就如儒家言仁、兵家言兵、法家言法一样,“道”是老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道”的本意是道路,有四通八达的意思,这一意义引申为“方法”、“途径”,便具有了规律性、普遍性的意思。有国外学者认为,“道”一语双关,同指“言说”和“道路”,即希腊文中的logos和hodos。 老子提出的“道”既是万物存在之根源,又是变化运行的总规律。“道”具有不同于具体事物的特点,它“有”和“无”两种性质。“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道德经》,第1章)。无,是用来命名天地开辟时的道,有,则用来命名生育万物的道。有和无“两者同出,异名同谓”,是一个东西。老子常用“有”和“无”来说明自然界的存在,他还是第一个用“有”和“无”来追溯世界本原的中国哲学家。从这两种性质出发,老子还得出了“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40章)的结论。老子讲的“无”不是指一无所有的“虚无”,而是指“无名”、“无形”。老子认为,有形有象的具体事物,只能由无形无象的事物构成,即“有生于无”。无形无象的“道”并不是空无一物的“虚无”,它是最真实的“实在”,是一切事物所以产生的最终根源。   在老子的思想中,“道”和“无为”是两个核心。有关“道”的思想是老子思想整体和自然观的核心,有关“无为”的思想可看作为老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无为”的思想正是老子的“有生于无”、“道法自然”思想的延伸,“无为而治”以“有生于无”、“道法自然”为其深层基础。 在春秋末年,存在着关于“天”是否是有人格的神的争论,与孔子等人不同,老子明确地反对人格化的神。老子不仅反对神学决定论,也反对道德决定论。他对世界持一种“内在论”的解释,认为天道自然无为,应按照自然界的本来面目来揭示自然界。老子为了彻底否定上天有知、天道有为的观点,把天道无为的思想提到了绝对化的程度。他反对天道有为的神秘主义思想,从“有生于无”的理论基础出发,进而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原则。认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邹狗”(第5章),强调天道无私欲目的,对万事万物一视同仁。而且“圣人不仁,以百姓为邹狗”(第5章)。由万物自然,老子得出了“圣人不仁”的结论。由此来反对儒墨思想所推崇的道德决定论。老子认为,只有“无为”才是最高原则,人要向天道学习,也不应有为。   所谓“无为”,也就是戒绝违反自然的活动。 老子提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30章)。“道”并不是有意志有目的地构成世界万物,所以它又是“无为”的;然而“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与本源,因此“道”是“无不为”的。“无不为”以“无为”作为条件,正像“有”以“无”作为条件。老子还说:“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第51章)。“道”之所以重要,“德”对于万物之所以珍贵,就在于它们让万物自由自在地生长,而不发号施令。“道”是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是形成万物的根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25章)人以地为根据,地以天为根据,道以自然为归宿,所以道效法自然,以自然为原则。故而道的存在、运动并不依靠外在的原因,而是由其内在本性决定的。“自在无为”之“道”的主要内容在于“法自然”,以上这些思想运用到社会改造之中,就形成了以“无为”为核心的社会政治思想。   在老子哲学中,“道”一般隐含着“天道”和“人道”两个层面的含义。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补有余”(第77章)。那么天道和人道二者间的关系如何?老子进一步解释为:“高则抑之,下则举之,有余则损之,不足则补之”(第77章)。由此可见,天道高于人道、包容人道,正所谓“天人合一”。这和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第25章)的思想相一致,引出了“道法自然”的宇宙间最高原则。老子是在天人关系中去认识和把握社会、政治的变化发展规律的。老子提出“道”的思想,正是要把对整个社会政治和人生问题的思考落实到天人和谐的这一大背景之下,在自然的规律中把握社会政治与人生的法则。老子从“自然之道”衍生出他的“社会之道”、“人生之道”,从而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建立起他的政治思想脉络。   “道”作为宇宙间天地万物变化的总规则就是“道法自然”。“自然”这一概念,在老子的思想中有其特殊的意义;“自然”即为实现了“无为”之后的结果和状态,而无为是实现自然的条件。具体说来,“自然”可以分为三层:自然界的“自然”、“社会发展的自然”、“人生的自然”;无论这三层中的哪一个,都要遵循“无为”之道。而这三层“自然”的含义既澄现为自然而然,自己如此,原本如此;同时又暗示了宇宙万物运动变化自身内在的法则和结构,不存在外在于宇宙的干涉力量。对于这两点,在老子的论述中均可表明。如“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第17章)。“道之尊,德之尊,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第51章)。这种“自然”的观点,是对当时神学决定论和道德决定论的挑战和否弃。老子还说:“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64章),“辅”既辅助,表现了变化规律即“道”的不可违背,要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能勉强作为。老子一再强调的“道法自然”,也即是人、天、地、道共同遵循的普遍法则。“法自然”就是要效自然而然的法则,随顺万物的发展变化,不加干涉。因此,“道法自然”是指顺任自然,按自然的原则做事,不强作妄为,这就是老子讲的自然无为,“自然”是道之本性的价值要求。老子对于“道法自然”的说明,落实到现实的社会中,即要以天道统摄人道,使“人道”效法“天道”自然无为的法则,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最终达到天地人的统一,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天之道落实到人之道上,以天道作为人道的深层理论基础,展开他的治国之“道”。   老子政治思想的总的原则,是实行“无为而治”。古往今来,众多有识之士忧国忧民,为治理国家献计献策,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治国主张。有人强调“仁”,有人强调“法”,有人强调“商”;而老子的治国之道则与众不同,他在“无为而治”的指导思想下,提出了一系列治国之术,其中蕴含着深刻哲理。春秋末年,社会矛盾尖锐。老子把当时社会危机的根源归结为两点:即君王有为和社会开化。所谓君王有为是指上层统治者为追求奢侈生活,不惜耗费民力国财,通过征收高赋税等各种手段欺压人民。所谓社会开化是由人们的智力开化而造成的人们逐渐迷失本性。老子认为智力开化给人们带来了私欲,使人们为满足自身之贪欲而相互欺诈,进而沉溺于贪欲和欺诈。于是老子在“道”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在老子看来,治国者应该是“道”的化身,他的突出特点就是顺应自然之“道”。真正是“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绰然而善谋。”(第73章)。最高统治者既然是体现了道的玄德的,因此就应该按照“道”的原则来治理天下,实行无为而治。根据此原则,人们应该“为而不争”、“为而不恃”,从而才能达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一美好境界。老子的政治指导思想是“无为”,这是老子理想社会的一大法则,因而国家的治理也在于“无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处于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第43章)此处老子强调的是“无为”的益处和“不言”的教导,他顺应天之“道”,由自然向社会后再由社会返归自然,实现个人活动顺应自然之“道”的目的。老子曾简要概括了治国的几种状态:“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第17章)。其中,最理想的“太上”状态,反倒是最朴素的“下知有之”,而不是“亲誉之”。   言简意赅加以概括,老子的治国策略可以归结为《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治大国若烹小鲜”(第60章);意思是说治理大国不可有为多事,如同煎小鱼不可经常翻动一样。这也成为了一句治国名言。如果根据《道德经》的内容,全面加以考察,老子的治国之道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五类不同的主张:   一、无为无欲。在老子看来,社会混乱,国家难治,首先是统治者贪得无厌的结果。在老子看来,统治者的“有为之政”,是导致社会混乱不堪的根源。老子正是希望灭去人民奇巧贪欲之心,净化社会风尚,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老子提出“无为之治”其目的就是要反对和消除“有为之治”。“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第75章)。人民陷于饥荒,是由于统治者蚕食的赋税繁多,人民难以统治,是由于统治者好大喜功,人民用生死去冒险,是由于统治者的贪生怕死。以至于“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第57章)。而老子眼中的统治之道,则表现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57章),统治者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民众自然而然地能够返璞归真,获得幸福和美德。对于有为君王,老子提出了警告:“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持者失之。”(第29章)。因为天下之大,它不同于一般的器物,有正反相合和自在规律。勉强而为反倒会起负作用。总之,老子认为:“道恒无名,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化。”(第37章)。也就是说,天下有道,统治者要顺应天道,万物也将自然生长。   二、以正治国。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第57章)。所谓“正”,并不是有人认为的“矫正”,而是坦诚、公道的意思。此处老子并非提倡以“矫正”有为之道治国,而是提倡要顺应天道以“正道”治国,正大光明、当当整整地治理天下。在老子看来,民众本来都很纯朴、诚实。只要君主开诚布公,为政公道,民众便会顺应相应。相反,如果政令多变,严而无信,行而不果,则会失信于民。近而政令难行,国家难治。老子随后又讲到:“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第59章)。老子反对严酷的苛政,而主张用法纪来治国治民。所以他强调说:“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第42章)。“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第38章)。   三、愚民弃贤。此处的“愚”有返璞归真的意思,并非就是愚弄的愚;对此,冯友兰先生有过如下评论:“‘愚’在这里的意思是淳朴和天真。圣人不只希望他的人民愚,而且希望自己愚。” 而“贤”则指德才兼备。老子认为,贤者虽美,但属自然禀赋,不必强求;否则为追求所谓贤明而竞相争斗,只会引起纷争甚至使社会混乱。老子指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第18章)、“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第65章),在老子看来,人们争名夺利的根源恰恰在于智力开化。自从民智开化后,人人都有了追求物欲的企图,随之失去了自然本性。只有不尚贤才能“使民不争”,故而治国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使民众不知名利、去小智而取大智。即达到所谓“大智若愚”的状态。所以,老子又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第19章)。在这些问题上,人们对老子容易产生一些比较大的误解,其实老子的“弃智”并不是简单地不要一切智慧,“绝学”也并不等于要消除一切学说。北宋的老子注家吕惠卿就认为:老子的“不尚贤”、“不贵货”、“绝学”、“绝圣”等文字,并不是要摒弃贤、货、学、圣。老子的用意在于使人明白这些事物都是人的本性以外的东西。   老子这样阐述了他的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者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第3章)。如果从这段话的前一半来看,老子强调的重点是“无知无欲”;而在后半部分,重点则在于“智者不敢”。而如从现代的眼光看,老子的论述的“愚民弃贤”思想倒恰恰体现出了一种民本思想,它是反“智”主义的。在民智开化、争名夺利开始后,智者和贤者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成为人间的统治者,人们追名逐利,逐渐迷失本性。老子认为这样的局面产生了很多弊端,“愚民弃贤”则是让民众而不是贤者和智者成为被关照的对象。正所谓“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第49章)是也。“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老子强调是自下而上的合法性,强调以下为本,而不是舍本而逐上(末)。在老子看来,“大智若愚”其实也就是一种反璞归真的智慧,是以民众为关照点而非以贤者、智者或统治者为关照对象的人生智慧。所谓“不尚贤”,其真义在于“尚民”,而“愚民”的真义则在于“民本的智慧”,以此来抵抗物欲横流之下人之本性的迷失。   四、节制恭让。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第67章)。“俭”即是节俭;又进一步提出:“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第59章)。由此可见,老子也很强调德政,认为节俭既可以“重积德”,是治人的根本大道,又利于“事天”。只有恭行节俭,才能积累社会财富,使国家长治久安。对于国与国的关系,老子还说:“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第61章)。老子认为,国与国之间也应节制恭让,大国对小国谦下能够取得小国的信懒,小国对大国谦下能够取得大国的支持。对于统治者来说,节制恭让是一条重要的治国之道。统治者生活节俭,不奢侈,人民就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生活,统治者谦下,就能获得人民的推崇和拥护。   五、小国寡民。在“无为”思想指导下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小国寡民的相对无政府的社会,国土很小,人口不多的国家是老子理想的国家模式。“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第80章)。老子认为小国人口少,人心齐,民心纯朴,容易治理。只有在这样的国度里,人们才能“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80张)。在这样一个社会中,人民淳朴,和睦相处,没有纷争,相安无事。人们过着安闲舒适的生活。   六、反对战争。老子还具有反战思想,他强调:“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第31章)。来自认为,对于兵者,统治者应“勿美之”。因为赞美战争就是喜欢杀人,而喜欢杀人的人行事不会顺利。如果统治者顺应天道,就不需要用战争来争霸天下。正所谓“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荆棘生之。”(第30章)。战争会带来报复和破坏力,战争所及之地,会变得人烟荒芜。   老子“道”的思想是其治国之道的基础,老子的理想社会是一个返璞归真、充分体现人类本性的社会。前面已经说过,这个思想与老子哲学上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老子的治国思想,并不仅仅停留于一种理论。我们可以注意到,中国古代历史中比较长的繁荣时期,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都是推崇老子道学的典型代表。 不仅在中国,在国外,老子的思想也有较大的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各国经典名著中,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道德经》是有史以来译成外文版本最多,海外发行量最大的中国经典。仅5000言的《道德经》也是世界上创造名言最多的巨著之一。还有学者研究过美国总统里根的成就和老子天道思想之间的关联。   还有一些著名的西方学界思想,比如近代古典自由主义,现代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观点,等等,和老子的思想有着很多契合之处。包括像海德格尔这样名列20世纪最有影响力学者之一的西方思想家,也相当推崇老子的思想。由于对知识的分散性和理性局限性的揭示,使得人们愈发开始怀疑那种理性至上、推崇干预和设计的笛卡尔主义观点。总之,老子的“无为”思想作为其治国之道的核心,表明了老子对社会政治和实践问题的积极探索。同时他批评了人类行为的负效应,提出了人类社会实践的合理性问题,这些思想在现在看来表明老子很早就对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合理性、正当性问题进行了思考,即人类对自己的行为的后果要有远见卓识,人类应在不违背和不破坏“自然”之“道”的前提下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这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现代社会人类实践以及发展所带来的种种而难以,都使人类不得不认真反省自己,这需要借鉴老子深刻的大智慧。 参考文献: 老子 ,《道德经》,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秦家懿、孔汉思 ,《中国宗教与基督教》,三联书店 ,1997。 董光璧,《当代新道家》,华夏出版社 ,1999年。 孔庆明,“略论老子的治国之道”,《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79年第6期。 刘清平,“无为而无不为——论老子哲学的深度悖论”,《哲学门》,第2卷(2001年)第1册。 尹志华,“试析北宋《老子》注家的孔老异同论”,《孔子研究》,2005年第6期。 刘军宁,“老子之道,里根之道——造就自由和繁荣的秘密配方”,《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10月28日。
个人分类: 思想文化|1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
热度 2 techne 2011-1-10 19:40
此文原发表于《世界科学》,心理学方面的介绍文章。 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   千百年来,人们或把梦当作一种无关生活意义的现象对其“存而不论”,或只把它当作一种神秘的异己力量而心存敬畏。殊不知,正是在梦中,隐藏着人类解开自身心理之谜的金钥匙。   严格意义上讲,真正的关于梦的心理学研究,始于弗洛伊德。   作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开创了人类文化史的新纪元。而其划时代的作品《梦的解析》和后期著作《精神分析引论》,便是在这种开创中凝聚的最具标志性的成果代表。   弗洛伊德在1900年出版了《梦的解析》一书,他把梦看成是人的本能欲望的满足,尤其是性本能欲望的满足。最简单的梦是欲望的直截了当的满足,这种梦的含义不言而喻,因而无须分析。弗洛伊德所关注的是另一类的梦,即梦的隐义(内容)大多是本能欲望,但由于意识或内心中道德观念的检查作用,梦中的欲望满足方式以象征性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是说,这种梦与神经症症状一样,是本能欲望的象征。弗洛伊德的梦论起初是为其治疗神经症服务的,弗洛伊德认为:心理疾病往往是性压抑的结果。性本能如果不能得到满足,在有的人身上,其性能量就可能退行,向童年方向倒退。而人在睡眠时,意识(超我或道德)并未完全放弃对本能欲望的监视作用,所以潜意识的欲望要通过化装、象征的方式来加以满足。要理解梦的意义,就要分析梦境象征什么,而要弄清梦的象征意义,就要把梦与梦者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什么是梦?弗洛伊德认为:“梦,并不是空穴来风,它不是毫无意义的,不是荒谬的,也不是一部分意识的昏睡,而只有少部分是乍睡乍醒的产物。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作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它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 (第35页)具体来说,梦的发生包括以下一些要素。首先,梦的发生有一个心理内驱力,即趋向于愿望的达成。一般来说,人在清醒状态下遭到压抑的心理愿望,一直在寻求其达成的途径。当人在睡眠状态下时,意识的层面放松了其警惕,那些受到抑止的愿望不断通过改装,从潜意识层面浮到意识层面,以概念梦的形式实现其达成。其次, “梦”具有“显”和“隐”的区分。弗洛伊德把梦中所叙述的事物称作“梦的外显内容”,而把那他认为体现着愿望,而只能通过意念的分析才能达到的隐藏着的东西,称为“梦的内隐思想”。他认为梦不能公然代表那些本身是禁忌的、特别是和性欲有关的愿望。因此,便通过“梦的工作”,变梦的内隐思想为外显内容;而 “释梦”,则是要对“梦的工作”进行还原重构。这样可以使梦的内隐思想不再难以了解,使外显内容返回到其内隐思想。   再次,梦的发生运用了独特的形式与手段。此处弗洛伊德提出了两个假设:“我们须假设每个人在其心灵内,均有两种心理步骤(Psychic instance) 、系统(system)、心理力量(Psychical forces),第一个是在梦中表现出愿望的内容;而第二个却扮演着检查者的角色,而形成了梦的‘改装’。” (第52页);“凡能为我们所意识到的,必得经过第二个心理步骤所认可,而那些第一个心理步骤的材料,一旦无法通过第二关,则无从为意识所接受,而必须任由第二关加以各种变形到它满意的地步,才得以进入意识的境界。” (第53页)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其心灵内,均有两种心理倾向。第一种要在梦中表现出愿望的内容;而第二种却扮演着检查者的角色。凡在意识中显示出来的内容,必得经过第二种倾向所认可;而那些由第一种心理倾向产生的材料,一旦无法通过第二种倾向的检查,则无法为意识所接受,而必须任由第二种倾向加以各种变形到它满意的地步,才得以进入意识的境界,否则这些内容只能隐藏起来。这就是梦的改装。   那么梦的改装是如何运作的呢?弗洛伊德认为,依靠五种作用。第一,梦的凝缩作用,即以简缩的形式表达复杂的隐意。其凝缩方式有三:或完全消除隐意成份;或只允许某一隐意进入显构;或使某些同质性的隐意在显梦中合为一体。第二,梦的移置作用。即以隐意元素取代或置换另一隐意元素。其方式有二:或使某一隐意元素不以自身显现,而以另一些似乎无关的元素来代替;或是将某些不重要的元素置于重要元素之上,使本来的隐意更为突出。第三,梦的表现作用。即“将思想变为现象”,用幻觉的形式表达某种心理意识和观念。第四,梦的润饰作用,即对梦的产品进行重新排列,使其原有的构成秩序变得交错杂乱。第五,梦的象征作用,即梦利用象征来表现其伪装的隐匿思想。梦通过这五种手段对自身进行改装。如果能安全通过第二个心理步骤的检查制度,就会在意识层面显现出来,实现其愿望的达成;此即概念式(对话式)的梦的发生。但是,不是所有的梦都这样运作。另外还存在着一种情况,即幻觉式的梦的发生。其中,梦的表现作用是其主要的改装手段。弗洛伊德推断:与梦通过检查制度,前进到意识层、形成概念式的梦不同,潜意识中的有些梦思由于受到检查制度的阻抗作用太强,无法通过,又加上记忆复活的吸引,于是产生一种“后退”现象,从潜意识层退到记忆层,进而在感觉端产生了记忆式的幻觉,从而导致幻觉式梦的发生。   对于梦的材料,弗洛伊德认为就其来源,大致可分为三类:1、一般性来源:包括4种。(1)最近发生而且在精神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并不直接表现于梦;(2)几个最近发生而且具有意义的事实,在梦中凝合成一个整体;(3)一个或数个最近发生且具有意义的事件,在梦中以一个同时发生的无足轻重的印象来表现;(4)一个对做梦者本身极具意义的经验(经过回忆及一连串的思潮),却经常在梦中以另一个最近发生但无甚关系的印象作为梦的内容。2、孩提时期经验形成梦的来源:那些在醒觉状态下所不复记忆的儿时经验可以重出现于梦中。3、肉体上的刺激(包括由外物引起的客观上存在的感官刺激、仅能主观觉察到的感官内在的兴奋状态,以及由内脏发出的肉体上的刺激)形成梦的来源。但是肉体刺激并不能单独起作用,它只有通过与精神所具有的其它事实综合,才能完成梦的材料。   以上即是导致梦的发生的一些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紧密相关又相互作用。由于潜意识中愿望达成的心理内驱力的驱动,才导致梦思及其载体向意识层面渗透,而人的第二理步骤的严格检查制度,使得梦思不得不进行改装,以便通过这种检查,或者后退,在记忆复活的吸引下,找到其实现的途径,于是最终形成了表面上与梦思本来意义看来似乎并不一致的显梦,有时这种不一致性甚至达到非常奇怪的程度。此即梦的发生机理。   梦的发生机理是如此奇异且难以把握,那么,在它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弗洛伊德认为:它是一种压抑愿望中体现出来的道德意义。正是由于压抑愿望中道德意义在梦前梦中的不断作用,才导致了梦的发生。在醒觉阶段,社会的人受到外在的或内化的道德规范的制约,其许多愿望无法得到满足,因而遭到抑止。而在梦前的睡眠阶段,这些遭到潜抑的愿望产生心理刺激,开始寻找其达成的途径,从而形成了梦的心理内驱力。梦的心理内驱力的形成是人的本能欲望及其自发利己性作用的必然结果。它是人在睡眠状态中对醒觉状态时所遵循的道德规范的决然反叛。但是,与此同时,内化于人心中的道德规范——良心,在人的睡眠阶段仍未完全放弃其职责。正如前面所述,它在前意识层和意识层形成了较为严格的检查制度。不过,比之于醒觉阶段而言,这种检查制度的严格程度已明显削弱。醒觉阶段,良心的力量占绝对优势,不道德的欲望刚露头或露头不久即会遭到压抑;而在睡眠阶段,欲望的力量大大增强,它以梦思的形式,或通过梦的改装,小心翼翼的躲过良心残余意识的检查,或直接呈现,形成显梦,从而最终实现愿望的达成。就睡眠阶段特别是梦阶段而言,梦的实现就是:人在醒觉阶段时的道德与欲望的冲突在人的睡眠阶段的延续。这揭示出了人性在睡眠状态时仍保有其社会性的一面,仍自发的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人自身固有的自然性与其社会性的冲突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之中。   回顾历史,不可否认的是:弗洛伊德是第一位系统地以科学的态度研究梦的学者,他最大的贡献之一是揭示了梦的形成机制。但他对梦的内容的理解似乎太过于狭隘,他过分关注梦中的性内容,尤其是被压抑被遗忘的童年性经验,所谓的梦的分析就是去挖掘这些经验。由此,他将自己关于梦的内容的解释视为普遍的解释,认为所有具有象征意义的梦都应从性,特别是从童年性经验来加以理解,这就未免太极端了。而且,作为一位开创者,弗洛伊德的理论具有更多的思辨成分,还缺乏足够的科学实验和有效检验机制,所以不难理解这种理论会遭到世人如此多的批评和修正。 (作者简介:王 键,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 (奥)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丹宁(译)国际文化出版社。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
个人分类: 思想文化|5619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花花公子》84岁创始人与24岁女友订婚
xupeiyang 2010-12-27 15:26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7日15:18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