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加速器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加速器

相关日志

关于加速器和探测器关键技术的项目指南
yangxintie1 2019-2-5 00:20
3 “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 拟支持5个项目: 1.关联电子体系 2.小量子体系 3.量子计算与模拟 4.量子精密测量 1.6亿元 指南 发布 4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 拟支持5个项目: 1.新一代粒子加速器和探测器关键技术预研 2.星系组分、结构和物质循环的光学—红外观预测研究 0.68亿元 指南发布 5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含定向项目) 拟支持3个项目: 1.新一代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关键束流物理和核心技术预研 2.基于LAMOST巡天的银河系和恒星形成与演化研究 3.复杂体系微观界面研究方法 1.07亿元 指南发布
个人分类: 超光速|1695 次阅读|0 个评论
硼中子俘获(BNCT)研发项目人才招聘
chbchen 2017-5-17 09:12
东莞东阳光研究院2017年招聘简章 (硼中子俘获疗法研发项目) 一、公司简介 东阳光集团总部注册地位于深圳市,行政、研发、销售及财务管理中心处于东莞长安;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股份制企业;目前共有员工15000余人,拥有三大业务板块,上市公司“东阳光科”,正在上市筹建中的“东阳光药”和“南岭养生”;公司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小分子药、生物药、新材料、智能器件和食品、化妆品、养生产业;公司在中国拥有五个基地:广东长安、广东乳源、湖北宜昌、贵庆、西藏林芝,并在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设立了分公司。 东阳光在2005年成立了研究总院(东莞长安研发基地),下设东阳光科和东阳光药两个研究院,研究院共有1600余名研发人员,40多名外籍和海归专家,100余名博士,1000余名硕士。 东阳光药研究院下设专利新药、生物药、仿制药三大研究所。在行政上设立了纵向的原创部、药理部、临床部、制剂部、法规部、知识产权部、DQA等部门。东阳光药目前是世界上生产大环内酯规模最大并通过美国FDA认证的企业,国内最大的磷酸奥司他韦生产基地,生产胰岛素类生物药水平最高的企业之一。东阳光科研究院下设新材料、新能源、电子材料三大研究所,在新材料、智能器件、氟硅铝领域拥有了系统的研发能力。东阳光科目前是国内最大的电子光箔、化成箔、亲水箔、φ16以上大电容器及广东省最大的电化产品生产的上市公司,随着和日本三井、UACJ合资的成功,必将成为国内铝加工技术最先进、发展潜力最大的研发型企业,国内研发制冷剂、氟树脂、氟精细化工等科技人员较多、实验装备较精良的主要单位之一,国内研发太阳能原材料、元器件、系统技术等科技人员较多实验装备较精良的主要单位之一。 东阳光集团官网 :http://www.hec.cn/ 东阳光东莞长安研发基地 二、BNCT项目简介 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是一种具有“固有”安全性的生物靶向放射治疗模式,通过将具有亲肿瘤组织的无毒的含硼药物注入人体血液,待硼药物富集在肿瘤组织后,采用超热中子照射肿瘤部位时,中子和癌细胞中的硼-10核素接触并发生核反应,放出的氦离子和锂离子对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力,杀伤效果远远高于现有的X射线放疗和质子放疗,而且放疗的副作用很小。BNCT科普知识请参考科学网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9209。 东阳光集团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开展合作,协作开展BNCT设备研发及BNCT产业化。两年内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园区(东莞大朗镇)建成国内首台基于加速器的BNCT工程验证装置,四年内建成一台加速器BNCT临床示范装置,六年内建成首座商业化BNCT治疗中心。 BNCT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诚邀国内外同仁加盟。 三、招聘岗位 东阳光BNCT项目组面向社会招聘致力于攻克肿瘤治疗技术的专家及同仁加盟,推动BNCT研发及普及。招聘粒子加速器物理与技术、射频/微波技术、真空技术、核工程与核技术、剂量学与辐射探测、肿瘤物理学/生物学、软件工程、机械与流体、金属材料工艺等专业/工作背景人员,招聘岗位见附表,基本要求说明如下: 1. 学历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2. 工作经验要求:工作经验不限,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3. 外语水平要求:英语6级,具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4. 岗位:参与基于质子加速器的中子俘获疗法(BNCT)治疗系统研发; 5. 工作热情高、具有较强的学习和钻研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联系方式: 电话: 17681106420、0769-85315888-5278(联系人:陈先生) 网址:www.hec.cn 地址: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上沙第五工业区东阳光科技园 振安中路368号 邮编:523867 邮箱: ChenChaoBin@hec.cn、QiaoLei@hec.cn (简历及邮件标题请注明“姓名-学校/工作单位-专业-学历-意向岗位名称”) 附表: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研发项目招聘岗位列表
个人分类: BNCT|5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共振“超光速”的应用
热度 1 jiazhang55 2016-10-19 19:19
首先,我说一下为什么我知道我的理论是对的,因为新闻已经报道出来了,大型粒子加速器周围会有球星闪电现象,毕竟粒子加速器形成的电磁场的变化率是非常高的,出现“宇宙共振”现象也正常。 那么我想谈一下这个理论的一个应用方向。 就是0电阻无线送电,如果我们将一个二维场的曲率接近 ,我们在第三维加一个电势,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二维场曲率为 -V 电子 的地方形成一个同一纬度上的全同电势,由于这电势传输不通过经典信道,而是超光速信道,所以经典电阻无法起作用,而且经典的距离也不存在,从而达到了不消耗送电材料,不消耗电能,完成了电能传输。 不过还要说明一点的是,我是一名电力线路工,如果这种送电方式应用了,那我不就下岗了么,我自己抄了我的鱿鱼......
个人分类: 交流感受|40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科幻] [闪电侠第1-2季(2015)][720p][美国][主演:格兰特·古斯汀
lcj2212916 2016-8-18 20:02
《闪电侠第二季》( The Flash )是DC娱乐和华纳联手 CW 电视网制作的真人超级英雄系列剧,作为《 绿箭侠 》的衍生剧,改编自同名 DC漫画 ,由 戴维·纳特 执导, 格兰特·古斯汀 、 坎迪斯·帕顿 、 杰西·马丁 、 汤姆·加瓦那 主演。 该剧讲诉的是闪电侠 (格兰特·古斯汀饰) 在中城警局工作,专注于案件的细节调查,对于速度特别敏感,在一次粒子加速器爆炸事故中得以超能力,利用自己的超级速度拯救着自己的城市的故事。 11岁时,艾伦的母亲离奇死亡,而他的父亲则被当成了凶手。之后,警探乔收留了孤苦伶仃的艾伦,在乔的耳濡目染之下,成年后的艾伦成为了一名CSI鉴证分析员,在此过程中,他一直没有放弃过对于母亲真正死因的调查。艾伦十分迷恋科学家哈里森所研究的粒子加速器,然而,一场意外让加速器发生了爆炸,艾伦被击中陷入了昏迷。九个月后,终于苏醒的艾伦惊讶的发现自己体内产生了神奇的变化,因此而获得了特殊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艾伦开始明白,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和自己一样拥有超能力的人存在,而保护市民的安全成为了他新的责任和任务。 下载地址:(关注微信“时尚军事”,回复“闪电侠”在线看) http://www.yimuhe.com/file-3119381.html
1267 次阅读|0 个评论
放射性药物的发现(新药发现史话三十六)
自我源于思考 2016-2-22 17:09
1895 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Wilhelm Rontgen ( 1845 -1923 年)在用阴极射线管做实验时发现接收端附近有荧光现象,经过几个星期在实验室里的不眠不休实验,终于在当年 12 月确定自己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 X 射线。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穿透性射线,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第二年 X 射线便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 受到这一发现鼓励,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 Antoine Henri Becquerel ( 1852 — 1908 年)也通过感光性研究未知射线,他在 1896 年发现铀盐和铀金属板可以使相片胶卷感光,认为其可以发出一种不可见的光(或荧光)。虽然他的认识不正确,但打开了放射性研究的大门,后来,物质放射性强度单位 Bq 就是以他的名子命名。 随后,居里夫妇在轴矿废渣中发现,其放射性强度比轴要大出许多倍,于是他们猜测其中含有放射性更强的物质。 1899 年,他们经过对吨级的矿渣提取分离,发现了两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分别是放射性强度比铀大数百倍的钍和数百万倍的镭。三人因对放射性的研究,获得 190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很多人都希望镭可以与 X 射线一样,广泛应用于医学。 当镭及其强大的放射性被发现后,风靡世界,很多厂商开发出了镭牙膏、镭饮料,但当镭对健康的危害被发现后,这些都被政府禁止了。 1903 年,刚刚在日本剪掉辫子的鲁迅先生通过《浙江潮》发表文章,向国人介绍镭:“其放射力,毫不假与外物,而自发于微小之本体中,与太阳无异。” 1904 年,鲁迅转到日本仙台读医学。 当居里夫人最早发现镭时,希望镭的放射性可以在医学上做贡献。一战期间,她还呼吁镭在影像诊断(检查伤员弹片位置)上的应用。美国对此作出了积极回应,美国威尔逊总统还赠给她一克镭(居里夫人未申请专利,无法从镭的应用中获得利润)。 1904 年,美国医生 Howard Atwood Kelly (1858 –1943 ) 就开始在 Johns Hopkins 医院使用镭来治疗癌症,当时他采用把镭的化合物包装成胶囊状,然后缝进肿瘤相应部位。很多病人因为大剂量辐射出现了副反应甚至死亡。中国物理学先驱胡刚复( 1892 — 1966 )在 1913 年留学哈佛大学时也曾协助导师类似镭辐射治疗肿瘤研究。不过,更广泛地应用于医学的是放射性同位素。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 Ernest Rutherford ( 1871-1937 )在发明了一个无线电接收器后,于 1895 年申请去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做博后。虽然创造了一个无线电信号接收的距离记录,但很快他发现马可尼的无线电报技术更有优势。于是他跟随汤姆生 J. J. Thomson 研究射线对气体的作用,并于 1897 年协助 J. J. Thomson 发现了电子。 1898 年, Thomson 推荐 Rutherford 去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担任教授。在那里,他与助手 Frederick Soddy ( 1877-1956 ,当时担任该大学的化学实验演示员)开始转向刚兴起的放射性的研究。 他们发现放射性随时间减弱,由此提出了放射性半衰期概念;通过对射线的穿透力和电磁性的研究,他们辨别出至少有两种射线, Rutherford 把他们命名为:α射线与β射线。他们还发现放射性元素会转变为其它元素。通过对其中化学反应的排除,他们大胆提出:放射可引起原子变化(核衰变)。 1907 年, Rutherford 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与助手 Thomas Royds (1884 - 1955) 确证了α射线是氦离子。而在伦敦大学的 Soddy 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1908 年, Rutherford 因为核物理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在前一年, Thomson 已经因发现电子获得了这一荣誉。 但放射性领域还有一些问题待解答,如 1899 年,英国化学家 William Crookes ( 1832 - 1919 年)在分离铀矿物过程中,发现一部分铀具有放射性,另一部分铀却无放射性。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量不同,但化学性质却相同。当时测算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方法不够精密, 1913 年, Frederick Soddy 来到哥拉斯哥大学,希望进一步研究元素放射问题。但一战即将爆发,男学生和实验人员,大都被动员参军、生产军火或参加政府其他活动,他只得请女学生 Ada Florence Remfry Hitchins (26 June 1891 – 4 January 1972) 等几位做自己的助手。而 Ada Hitchins 也有机会发挥自己细致严谨的特点,实验工作一丝不苟。 1914 年, Soddy 又带她去阿伯丁大学工作。在此期间,通过 Ada Hitchins 准确的实验, Soddy 提出了他的同位素理论:质子数相同,原子量不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相似。并且,他提出了核衰变后原子序数的位移规律。 1921 年, Soddy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 Soddy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转向经济、社会研究。 一战后, Francis William Aston ( 1877 - 1945 )返回卡文迪许实验室工作。他在研究同位素时发明了质谱仪。他用感光片记录在磁场中被分离的离子束,根据标准物质谱线来确定相应谱线的元素。用这种仪器,他发现了 200 余种同位素,并于 1922 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因为通过放射性强的元素辐射(轰击)其它元素,就可能产生新的同位元素,因此大家都希望获得高能量的粒子,观察高能粒子对核反应的影响。 1930 年,在加州大学图书馆的一个晚上,刚刚晋升为教授的 Ernest Orlando Lawrence ( 1901-1958 )在苦苦思索通过加速获利高能粒子时,想到了回旋加速的办法,粒子在磁场内做平面环形运动,在某一点置一个加速电场,使粒子每回旋一周就被加速一次,这样就可以得到高速粒子,他赶紧把这个灵感记录到一张手边的餐巾纸上。经过不断改进, 1932 年,他和学生一起建成了第一个实用的加速器。他于 1939 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当时知名的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学家多是欧洲人,当 Lawrence 在欧洲参加相关的学术讨论会并介绍自己的成果时,很多物理学家如 James Chadwick 等人对此并不重视。但 Lawrence 仍然信心十足地向美国政府申请庞大的经费,计划建立更大功率的粒子加速器,并且不断向医学等应用领域介绍他的成果,其中就包括他的弟弟。 他的弟弟 John Hundale Lawrence ( 1904-1991 )是位医生,在他的介绍下,对粒子加速器引起了兴趣,并于 1936 年到加州大学访问他。 Ernest Lawrence 安排自己的中国学生吴健雄( 1912 — 1997 )等人,用回旋加速器制成用磷 32 同位素,让他弟弟做动物试验。 John Lawrence 首先用小鼠做实验,通过给小鼠注射同位素溶液,白血病小鼠出现好转。随后,他把同位素磷 32 应用于治疗白血病的人体试验研究。 John Lawrence 也因此成为核医学的先驱。 1941 年,美国医学家 Saul Hertz (1905 –1950) 则使用 MIT 制造的回旋加速器制备出放射性碘同位素,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经过多位医学家的努力,核医学在 1950 年代全面发展。
个人分类: 医药|7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物理学研究中的陷阱:论现代物理学的错误所在(第二版)内容介绍
热度 1 say8818 2016-2-15 11:10
内容介绍 《物理学研究中的陷阱:论现代物理学的错误所在》(第二版) 一个独立的实验数据定量地验证了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不相等,徐宽定律是对的,等效原理错了。由此发现了粒子能量独立定律:粒子能量由静止质能、动能、角动能独立组成。根据加速器物理的电子冷却效应,可以确认横向动能只是一种表象。根据新发现的物理定律,可以解释粒子尾场加速效应、激光尾场加速效应、宇宙线的慢速粒子、飞秒激光的能谱展宽等现象。根据粒子质量密度定律,可以计算出各种粒子的静止质量半径,将牛顿动能定律、角动能定律联系起来形成立体结构的逻辑链。据此,笔者发现了光子的静止质量半径、质子内部光速、自旋角速度极值与光子频率的关系式,光子角动能极值约束的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接近黄金分割法,光子外半径与光速、角速度关系式,中微子的反应截面与味变振荡波长值、中微子半径、探测器中原子核之间距离的关系式。 粒子的味变振荡通道分为两组,对应 15 个质量,明星实验数据验证了第二组不对称质量的存在。由此可以解释宇宙线各种粒子的味变振荡现象,并可以解释光子的电荷 - 质量味变振荡现象,计算出中微子的反应截面。 重申粒子的不对称性是宇宙中永恒的存在,根据亚夸克结构式、夸克禁闭、亚夸克禁闭、电荷守恒、右手螺旋定则、时间矢量、引力矢量、斥力矢量、角动量手征等物理定律,确认各种粒子的镜像不存在,也就是说宇称不存在,宇称不守恒定律也不存在,需要重新解读吴健雄实验数据的物理过程。据此,并结合光子的电荷 - 质量味变振荡现象,确认光子对纠缠有两种态,而实验发现的无质量外尔费米子、电子 - 空穴激子结构正是光子对纠缠态的行为表现。 这些实验数据中有许多是前沿物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其定性地、半定量乃至定量地验证了新旧物理定律之间的联系,形成的立体结构的逻辑链正是密钥归零的延伸。而其并不需要专家论证、数学论证,只需要实验数据、观测数据的验证,只需要遵守物理定律,据此可以在立体的逻辑链上发现新的物理和物理定律。而这些正是业界所未知和疑惑的物理,也正是现代物理学体系的节点性错误所在。
个人分类: 物理学研究|972 次阅读|2 个评论
最新实验测量:中微子超光速吗?
热度 7 caojun 2015-8-24 14:53
2011 年意大利 OPERA 实验闹出了 【 中 微 子 超 光 速 】 的乌龙, 5 个月后发现是个低级错误:光缆没接好。在发现错误之前,大家一致认为,首先要做的是其它实验的重复验证。因此美国费米实验室的长基线中微子实验 MINOS 实验启动了时间测量的升级计划。 MINOS 的中微子由费米实验室的加速器产生,飞向 735 公里外的探测器。中微子由于质量极小,实验上可以探测到的中微子,其速度几乎就是光速,目前还没有手段测出它与光速之间应有的差别。 今天 MINOS 发表了中微子速度测量的文章。 1 )升级了新的时间测量系统( 有趣的是,他们发现常规的 GPS 系统——他们的老系统在重启时,会随机地有一个 20 纳秒的误差 ); 2 )采用了远近探测器相对测量的方法; 3 )加入了新采集的大量数据。精度比它自己之前的测量提高了 30 倍,比 OPERA 实验高 8 倍。结论是在百万分之一的精度下,没有发现中微子速度与光速的区别。
个人分类: 我的物理|5597 次阅读|8 个评论
寻找第二种中微子
热度 7 caojun 2015-8-3 02:47
寻找第二种中微子 几年前,美国物理学会将自1893年创刊起的全部《物理评论》论文上线,并在其《物理》杂志的“焦点”栏目中回顾历史上的重要论文。几天前回顾的是 发现第二种中微子 的论文。 布鲁克海汶国家实验室,梅尔文·施瓦茨与10吨重的火花室,上面显示了多个宇宙线缪子的径迹 有趣的是,这个团队中的 莱德曼 等人也在1957年用缪子束流证实了 宇称不守恒 ,与吴健雄的论文同一天提交,一同发表。吴健雄经过半年多的实验,已得到了初步结果,并告诉了李政道,但谨慎起见,她打算回华盛顿再检验一遍。尽管吴健雄叮嘱不要外传实验结果,李政道还是忍不住告诉了也是哥伦比亚大学同事的莱德曼。莱德曼就用李、杨建议的另一种检验方法,缪子衰变的不对称,设计了一个检验实验,3天就得到了确定的结果。为了尊重吴健雄的成果,莱德曼将自己的论文压了几天,并在论文中写明:“在本实验开始前,我们已听到了吴健雄利用极化核贝塔衰变证实宇称不守恒的初步结果”。另一组人也用缪子衰变原理和核乳胶技术证实了宇称不守恒,论文晚提交两天,但发表在下一期上。 该作者因此对编辑部非常不满,并退出了美国物理学会 。莱德曼后来还发现了 中性K介子和底夸克 ,担任费米实验室主任,领导完成了超导对撞机Tevatron的建造等。是他首先把希格斯粒子叫做 “ 上帝粒子 ”。 1962 年的一个大型实验显示中微子有两种:电子中微子和缪子中微子 中微子无处不在,但因为与其它粒子相互作用微弱,很难控制和探测。1962年发现缪中微子,是一个具有基本重要性的成果,同时也第一次展示了产生中微子束流的方法。1988年诺贝尔奖的授奖辞对两者的重要性给予了同等的肯定。今天的中微子实验仍然采用同样的基本方法。 1956 年发现中微子后,物理学家渴望研究支配着中微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弱力,但缺乏合适的实验方法。五十年代末,前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的布鲁诺·蓬泰科尔沃,与哥伦比亚大学及布鲁克海汶国家实验室(BNL)的梅尔文·施瓦茨,独立地提出了一种产生几乎纯净中微子束流的方法。施瓦茨随即加入了 利昂 · 莱德曼、杰克 ·斯坦伯格、以及其他人组成的小组,将这个想法付诸实施。 这个团队利用BNL的交变梯度同步加速器(AGS)产生15GeV的质子束流。束流打在铍靶上,产生大量派介子,后者会衰变成缪子及中微子。这样产生的束流混杂了派介子、缪子、一些原初的质子,毫无疑问还有其它各种粒子。质子能量很高,几乎就是光速,因此所有产生的粒子都沿着质子方向继续前冲。束流穿过一堵13.5米厚的钢墙。所需的大量钢材来自退役的密苏里号战舰。 根据计算,绝大多数中微子会轻松穿过钢板,但派介子只有一亿亿亿分之一能透过,其它带电粒子也差不多。这样严密的阻挡是必须的,因为探测中微子是那么困难,以至于极小的污染也会掩盖结果。 为了探测中微子,研究人员建造了10吨重的火花室,由90块1英寸厚的铝板组成,间隔3/8英寸,中间充满气体。理论上,当中微子的洪流经过探测器,偶尔会有一个击中铝核中的质子,产生一个中子,以及一个电子或缪子。这个带电粒子会使气体电离,沿着它的轨迹,在加了高压的铝板间会产生一系列火花,描绘出它的行踪。 在实验几个月的运行期间,大约34.8亿亿个质子打中了铍靶。在这样的轰击中,探测器观测到了113个可能的中微子。有一些实际上是加速器直接产生的缪子,还有一些来自中子或者宇宙射线。研究人员认为其中51个信号是穿过钢墙而来的中微子。这些轨迹穿过铝板时,没有发生其它相互作用,而电子的轨迹不是这样的(因为电子很轻,穿过物质时容易发生多重散射,因此轨迹不直,毛绒绒的)。因此研究人员断定,探测器中只产生了缪子,意味着束流中的中微子“很可能不同于贝塔衰变产生的中微子(电子中微子)”。 这个结论一点也不令人惊讶;理论上早就认为存在第二种中微子。弱作用理论表明,一个缪子衰变成一个电子时,会产生一对正反中微子。这对正反中微子应该有一定的几率合并,产生一个光子。但没有人看到过产生光子的缪子衰变。一个简单的解释就是这里的正反中微子是不同类型的,无法合并。 这个实验使物理学家确信第二种中微子——缪中微子确实存在,并为施瓦茨、莱德曼、斯坦伯格羸得了1988年诺贝尔奖。这种产生中微子的技术开创了研究中微子的新方法,例如去年开始运行的美国费米实验室的NOvA实验,仍然采用了这种技术,以寻找缪中微子到电子中微子的转换。当飞行距离足够长时,由于中微子振荡,缪中微子有极小的概率在飞行过程中变成电子中微子。 (原作者:David Lindley。略有改动)
个人分类: 我的物理|17500 次阅读|7 个评论
高能粒子打靶的高速摄影
热度 4 caojun 2015-7-9 22:08
高能加速器有多高能?这是一小团质子,总质量相当于一粒PM2.5雾霾微粒($5\times 10^{-11}$克),加速到24 GeV后,打在水银喷流上的高速摄影。它的动能为115千焦耳,相当于一颗迫击炮弹。假如将0.1毫克的质子用LHC加速到它现在运行的能量6.5 TeV,能量就相当于广岛那颗:1.3万吨TNT当量。 在散裂中子源、中微子束流等需要质子打靶的地方,因发热量大,靶的设计极为头痛,任何材料都可能被瞬间汽化。未来的高流强装置,例如中微子工厂(指大量产生中微子的束流装置), 都在寻找新的靶方案。欧州核子中心进行了这个高功率靶的验证实验(MERIT)。图中水银喷流直径1厘米,速度为15米/秒,打一枪就跑。不过这个方案仍存在问题,对高流强的装置,迄今还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个人分类: 我的物理|11402 次阅读|9 个评论
“发现”经不起太长的等待
热度 6 caojun 2015-6-17 17:55
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地下实验室的 OPERA 实验昨天发布新闻,宣布发现$\mu$中微子到$\tau$中微子的振荡转换。 因为 2011 年底的超光速中微子乌龙事件, OPERA 实验广为人知。它的主要科学目标则是寻找 $\mu$ 中微子到 $\tau$ 中微子的转换。 1998 年,日本超级神冈实验发现中微子振荡,但只看到中微子消失,无法真正看到新中微子的出现。 OPERA 实验应运而生。 90 年代末提出建议, 2003-2008 年建造,运行到 2012 年底。 探测 $\tau$ 中微子是极其困难的。科学家不得不求助于古老的核乳胶技术。这也是 2000 年费米实验室首次发现 $\tau$ 中微子时采用的技术。 2010 年 OPERA 找到第一个 $\tau$ 中微子。由于实验有一定误判几率,还不能认为“发现”了 $\mu$ 中微子变成 $\tau$ 中微子。从 2012 起,每年找到一个 $\tau$ 中微子(数据分析有一定延后),至今共找到 5 个(参见《 金贵的陶中微子 》),考虑到本底后,终于达到了 5 倍标准偏差的发现水平。 倘若这项结果放到 2003 年前后,肯定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当时的 KamLAND 实验和 SNO 实验都因为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证据,入选《科学》的年度十大突破。然而时过境迁,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微子振荡数据,几乎所有人早就相信,超级神冈看到的就是 $\mu$ 到 $\tau$ 的转换。两年前日本 T2K 实验也已经首次发现了新中微子的出现( $\mu$ 中微子变成电子中微子。其它所有中微子振荡现象都是中微子消失),连这个第一也没拿到。 2011 年底闹出超光速乌龙后,其发言人黯然下台,一年后实验也停止运行。这确实是一个发现,首次证明 $\mu$ 中微子可以变成 $\tau$ 中微子,但似乎打不起喝采的精神。 OPERA 实验退役后,它的 5000 平方米迹径探测器将被改装后运到中国,作为法国和意大利的实物贡献,成为 江门中微子实验 的顶部径迹探测器,用来去除宇宙线带来的本底。
个人分类: 我的物理|19077 次阅读|10 个评论
“创业中国”工程——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加速器
热度 1 bulletin 2015-5-11 11:08
  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急剧变革。第三次产业革命如火如荼,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经济范式正在带来全球性的产业颠覆浪潮,引领这一浪潮的力量是创新创业;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诉求和深化改革的强力催化,二者交汇必将显著提升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引领这一时代的力量也是创新创业。 一. 时代呼唤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大舞台 。当前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创业浪潮具有“大众创业”和“普遍创业”的特点,是实现“出彩”机会的大舞台,为人人“出彩”提供了无尽可能。   创新创业是打造变革主体的行动。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只有通过企业主体才能实现价值和创造财富,创业是打造市场主体的行动,创新创业更是打造能够响应和引领变革的主体的行动。   “创业中国”工程为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核心支点。创新创业通过打造企业主体,能够积极响应和引领变革,是整合创新要素的主动轮,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源;创业生态系统是促进市场自组织和创业主体繁荣的关键,是政府推动创业工作的着力点和“牛鼻子”;“创业中国”则是促进和协调各领域、各地区、各层面创业生态系统建设的系统工程。通过“创业中国”工程,我国有望经历一场普遍的创业精神洗礼,有望形成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活力引擎。 二. 迎接历史性的创业浪潮    (1)巨大的创业机会空间已经开启   从技术推动的角度看,互联网技术正在成为创新创业的加速器。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普遍改造正在成为创新创业的主线,新兴业态加速涌现;互联网的人际和“物”际关系重塑也使得创新创业有着前所未有的便利,在降低创业门槛促进创业便利方面形成多种平台,极大地方便和促进了创业生态的发展。   从需求拉动的角度看,中国市场定义产品的时代正在来临。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及其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带来了对全球资本和创新资源的号召力。随着以中国为龙头的规模达十几亿乃至几十亿人口量级的新兴经济体的现代化,能源资源需求、人力资源需求和环保需求刺激了新能源、节能环保、自动化和机器人等技术与产业的加速发展,客观上形成了新的创业机会空间。   供需两大因素交织互动,推动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由此形成巨大创业机会空间,正在催生历史性的创业浪潮。   (2)普遍的创业行为成为可能和必要   创业门槛的空前降低催生了大众创业。在互联网时代大众创业日益成为事实;基于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部的创业空间更大,创业经济正在涌现。   变革的深刻性要求普遍的创业精神。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冲击不仅有普遍性,而且有颠覆性,不仅为初创企业带来机会,而且对在位企业带来巨大挑战。传统行业和领域的大企业大机构,需要有“归零”心态和再出发的“二次创业”精神,海尔、美的、万达等都是大企业创业行为的典型案例。   面对这样的态势,各国已经先行布局,美国在2011年推出了“创业美国”的国家战略,欧盟在2012年推出了“2020创业行动计划”。在此局面下,我国有必要抢抓机遇,全面实施“创业中国”工程,使其成为中国新时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抓手。 三. 我国的机会与条件   中国的创业机会空间尤为巨大。 一是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完整的产业体系,其中蕴藏全球独一无二的创新创业机会;二是在互联网革命发生之际,中国已紧随美国挤进创新中心国行列;三是中国同时在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深化改革,为促进创业繁荣提供了政策便利。   中国的创业生态系统在快速改进。在创业平台方面,以开放平台为主的互联网龙头企业围绕自身正在形成活跃的创业生态,以新型孵化器和创客空间为代表的实体平台快速发展;在创业群落方面,源自大企业的各种创业派系和代际繁衍现象非常明显,连续创业者越来越常见,以自媒体、网店主、个人app开发者、硬件DIY爱好者等为代表的个体创业者大量出现,同时大企业也把创业平台作为自身创新转型的利器;在创业要素方面,天使投资群体日益壮大和活跃,各类创业人才不断聚集;在创业服务方面,创业大赛、创业培训、创业导师、项目路演、创业社区等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在创业环境方面,新型创业媒体和创业融资平台不断涌现,中关村和深圳的创业活跃势头日益为全球瞩目。 四. 总体思路与行动方向    (1)总体思路   着眼变革,奠基未来,政府引导,市场为主,多元社会力量参与,整合已有创业资源和政策,研究出台新的创业支持举措,破除妨碍创业的各种障碍壁垒,建设自由宽松的创业环境,支持多样化的创业主体发展,鼓励大企业参与建设创业生态系统,大力发展社会化的创业服务和运营机构,鼓励建设示范性创业基地,在线平台和实体平台结合,精英创业与大众创业并举,建设创业要素密集,创业主体繁荣,创业平台高效,创业服务完善,创业文化浓郁的中国特色创业生态系统,形成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有效抓手,使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蔚然成风,把“创业中国”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引领性的品牌工程。    (2)行动方向   把“创业中国”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抓手,开展“创业中国”的顶层设计,制定专项规划、政策和推进路线图。以已有创业平台、载体、资源和政策为基础,重点从简政放权、资金引导、资源支持和改善治理等方面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鼓励地方、有关部门和科技计划出台特色性创业行动计划和政策措施,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以促进创业为导向深化改革,引导大企业参与建设和有机融入创业生态,支持社会化的创业服务机构发展和做强做大,支持建设各具特色的创业示范基地。重点从以下方面着手建设创业生态系统。    ①丰富创业要素。 一是发展创业市场。通过政府采购、补贴、创新券、消费者教育、愿景引导等方式建设乐于尝鲜的“领先市场”;二是丰富创业资本。设立国家种子基金,发展壮大各领域的天使投资人群体,支持天使投资社会组织发展,扩大国家引导基金规模,建立覆盖完备的创业投资支持链条,加快“新三板”改革,引导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三是丰富人才要素。结合各类人才政策,借力大企业、高校、培训机构等人才资源优势,形成创业型、科研型和专业技能型等各类人才的蓄水池。    ②繁荣创业主体。 对于大企业衍生的创业派系,大企业建设的孵化器和投资的创业企业,科教机构衍生的创业群落,市场机会空间带来的创业群落,教师、医生、设计师、艺人、媒体人等知识工作者的创业,传统行业与新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结合的创业,草根创业者,大学生创业者,社会创业者,偏远落后地区的创业者等进行分类引导支持。引导鼓励大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各类社会机构积极参与创业生态建设。    ③发展创业平台。 发展在线平台。一是支持发展能够形成巨大创业空间的互联网开放平台;二是支持发展众筹、众包等为创业提供开放资源连接的在线创业平台,鼓励通过微博、视频、微信等平台开展创业服务。发展实体平台。完善提升传统孵化载体,加大有关政策支持力度,同时大力发展创客空间、新型孵化器、专业孵化器、集中办公区等新式创业物理载体和服务机构。    ④完善创业服务。 发展创业导师制度,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和辅导,建设创业资源密集和创业文化浓郁的创业社区,支持创业论坛、创业大赛、创业路演和产品展览等各类创业活动的开展,鼓励举办创业文化节;引导创业俱乐部、协会等各种创业社会组织发展,鼓励新式创业培训机构发展,鼓励创业服务和运营机构的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建设创业服务体系。    ⑤发展创业文化。 鼓励建设创业者、投资人、导师等各种形式的创业社会圈子和网络,鼓励建设连接创业圈与产学研资用各方的合作伙伴网络,支持各地创业资源的联通和共享。支持创业活动的国际合作。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创业计划、创业课程和创业教育培训平台,鼓励各种形式的内部创业;引导媒体加强创业宣传力度,支持新型创业媒体发展,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创业的文化氛围。 全文请见《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年第6期 作者:赵夫增(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智库观点    《智库观点》是《中国科学院院刊》作为“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策划出版的重大选题的精要版,是科学家就我国科学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深刻战略思考的观点浓缩,其是专送领导和决策层的内部出版物(部分内容亦可作大众传播),希望能对国家和相关领域的重大决策提供科技支撑与参考。
个人分类: 智库观点|2565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加速器及其应用、火力发电新方式
pz2555 2015-4-26 20:21
hjkkll;
个人分类: 热加速器及其应用、火力发电新方式|1132 次阅读|0 个评论
环形希格斯工厂的历史机遇
热度 13 caojun 2015-3-12 23:19
【CEPC初步概念设计报告国际评审圆满完成】2月至3月,高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初步概念设计报告国际评审会在高能所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30多位著名科学家,如诺贝尔奖获得者David Gross,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前总所长Luciano Maiani等参加了评审会。详戳:http://t.cn/RwdomXX 高能量前沿是粒子物理研究皇冠上的明珠。2012年欧洲核子中心(CERN)发现Higgs粒子。深入研究Higgs性质可能是通往新物理的另一道大门。 CERN正在规划未来的加速器——环形Higgs工厂或者直线对撞机CLIC,但它已规划了LHC亮度升级计划,计划运行至2035年,在此之前腾不出手修建新加速器。 美国将费米实验室的加速器转去全力研究中微子(原来叫LBNE,现在走国际化道路,改叫LBNF)。 日本计划修建质心能量为500 GeV的国际直线对撞机ILC,还未获批准。 现在发现Higgs质量为125GeV,比提出ILC时预期的轻很多,实际上可以采用技术更成熟的环形对撞机实现Higgs工厂,造价更低,效率更高。这类超大型装置的设计和研制周期非常长,所谓船大难调头,欧洲和日本改变计划不容易。这为我国开展以我为主的高能量前沿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在CERN完成LHC计划和日本决定修建ILC并获得各国支持以前,有一个十年左右的空窗期,可以考虑在中国修建周长约50公里,质心能量为250 GeV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未来还可以利用同一实验室和隧道,升级为50 TeV的超级质子-质子对撞机,提供丰富的新物理发现潜力,推动中国走向世界高能物理研究最前沿。
个人分类: 我的物理|7903 次阅读|25 个评论
物理也有历史古迹
热度 2 caojun 2015-2-7 12:22
在这个实验室,多年以来,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核与高能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能源与环境、生物与制药等领域做出了大量基本的发现,标志性的实验包括确定电子中微子的自旋方向(螺旋度),首次观察到太阳中微子,证明中微子多于一种,发现正物质与反物质对称性的缺失,以及导致更紧凑和更强大加速器的强聚焦原理。 古迹名录,物理古迹 美国物理学会 At this laboratory, over many years,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have made numerous fundamental discoveries in the filed of nuclear and high energy physics, the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materials, energy and environment, biology and medicine. Among many landmark experiments are establishing the spin direction (helicity) of the electron neutrino, first observation of solar neutrinos, proof of more than one species of neutrinos, first observation of a lack of symmetry between matter and antimatter, and the principle of strong focusing that led to more compact and powerful accelerators. HISTORIC PHYSICS SITE, REGISTER OF HISTORIC SITES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个人分类: 我的物理|4400 次阅读|2 个评论
《波科学与超光速物理》新书座谈暨学术讨论会
热度 4 yangxintie1 2014-9-10 01:00
XXX老师: 您的加速器调试工作现在进行的怎样了?有没有时间关心一下《波科学与超光速物理》新书出版座谈暨学术讨论会? 此会议将于9月21日早9点在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405室举行,不知您收到新书没有?黄志洵老师给我谈过几次希望能够请到您参加,不知道有没有时间参加这次讨论会?一直没有见到您的答复。 现在国际上出现对于广义相对论的超流体解释,最近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物理学家Ted Jacobson解释说,水由离散的、依据量子力学定律相互作用的单个分子组成,但液态水看上去是连续的、流动的、透明的,而且可以产生折射。“这些都是在单个分子中无法看到的‘涌现性’,尽管它们最终还是来自这些分子的属性。 将时空看作流体或许很有用。人们通常把空间和时间描绘成宇宙最基本的“背景”。但假如它们并非最基本的,而由人们无法看见的、存在于现实中更深层次的细小成分构成,结果又会怎样?若是这样,时空的属性将反映其成分的物理性质,正如水的特性来自构成它的微粒一样。”,意大利里雅斯特国际高等研究学院物理学家Stefano Liberati和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同事Luca Maccione,研究了介质如何影响光在宇宙中的传播的想法。他们认为像流体一样的时空并不会同任何一种理论中的时空有显著的区别。但在极端情形下,例如对于能量极高的光粒子,Liberati 和Maccione发现了一些明显的差异。事实上,通过研究高能光子穿越宇宙的观测结果,物理学家发现如果时空是流体,那么它一定是一种超流体。研究人员在近期的《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了其研究成果。 但是我觉得他们有一点没有说清楚,如果量子力学理论和广义相对论引入了流体概念,那么确实如他们所说“时空的属性‘出现于’一些违背相对论的物质”。我的理解是流体的非线性实际上就代替了广义相对论的时空度规不变性。这样相对论实际就沦落为一种近似算法。 可惜的是,他们刚开始这样的的研究,对于流体可压缩性对微粒加速的影响,特别是双曲型和椭圆型性质的不同,他们还没有涉及到。 国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有关进展,如在光纤里面用光波进行空气动力学的激波试验,把两个陌生领域交叉互联在一起,这个电动力学方程的影响非同小可, 上次信里面已经谈了,期望有机会和您交流 顺祝中秋节日后愉快! XXX拜上! 中国传媒大学主办(校理工学部承办)的“《波科学与超光速物理》新书出版座谈暨学术讨论会”,将于 9 月 21 日在校国际交流中心 405 室举行。本文件黄志洵等同志给校领导的汇报,同时抄送部分参会的专家学者。让我们共同努力使这短短的一天会议有更多收获。 会议筹备组 (会议专用邮箱: cuc901@126.com )
个人分类: 超光速|2999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23: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