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老人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老人

相关日志

[转载]【文学作品】【疯癫老人日记】
lcj2212916 2014-7-6 19:19
【名稱】:疯癫老人日记 【作者】: 谷崎润一郞 【大小】:577KB 【格式】:PDF 【語言】: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疯癫老人日记》描写一个老人既已性无能,又深藏着生命的原始渴求和力量。老人看中儿媳妇美丽的脚,看作是佛的脚,崇拜得五体投地;儿媳妇则是个放任的女性,有一股征服男人的强烈欲望,为此甚至不惜施虐。老人爱抚她的脚时,她采取接受的态度。老人在抚爱中,忆起了自己儿时恋母﹑抚爱母亲的脚的情景,将母亲与儿媳妇叠印在一起,产生了一种神秘的感情。最后老人想将儿媳妇那只佛脚般的脚,拓刻在自己的墓碑上,以求得死后永恒的愉悦和永恒的美。 【下載載點】: http://www.400gb.com/file/67917124
1217 次阅读|0 个评论
是否应该叫停打车软件?
热度 4 bioxncai 2014-3-1 20:17
最近两家打车软件开发商的竞争可以说非常激烈,消费者使用打车软件打的还有奖励,奖励的钱当然是打车软件开发商支付了,软件开发商做的是赔钱的买卖,真的很担心他们会两败俱伤。不过更让人担心的是由此带来的不公平,以及如何继承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打车软件的横空出世,确实给青年人带来了方便,在手机如此普及的年代,只要在手机上按几下,出租车就如约而至,这等美事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打车软件的使用却伤害了老人、小孩和那些不会使用这种先进科技的人们,对这些人来说,打车比以前更难了! 一位电视台主持人讲过的故事让人非常感慨!一位出租车司机使用打车软件接到了一笔生意,匆匆赶往目的地,当他路过一所医院时,看到一位老人正在挥手示意想乘坐出租车,恻隐之心一度使这位的哥想停车帮助老人,然而他的车已经被客人用打车软件预约了,无奈之下与老人擦肩而过。事后,那位老人在寒风中颤抖的、无助的身影一直不能让他忘怀,于是这位出租车司机作出了弃用打车软件的决定。 当我们享受着打车软件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可曾想过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需要得到出租车帮助的人们?年过花甲的老人,眼也花了,手也抖了,已经没有能力使用打车软件了,他们难道不是更需要我们的关爱吗? 最近,马云在微博中表达了他的思考:“如何干的更智慧点。呵呵竞争千万不能伤及别人。” 附马云的微博:   几天前,我妈和我说她在路上打出租车,很久没有车停下来。她说她们这年龄的人不会用手机打车软件,不仅不能享受到“竞争红利优惠”,连起码的打车服务也没有了。我父亲说要不是我公司参与这个竞争以及看到很多年轻人喜欢,他早骂上门来了。   我觉得市场竞争的原则是要让市场受惠,让用户受益。不怕烧钱,更不怕竞争,但最怕伤害用户的利益,特别是老人孩子的利益。   这事还真得认真思考和对待。打车软件的朋友们,你们还想打多久啊?建议你们坐下来喝杯茶,商量一下,下一步如何干的更智慧点。呵呵竞争千万不能伤及别人。   两个蛮汉打架,街上看热闹的人多,绝对不要认为别人在看比赛,别人是在看笑话。
3313 次阅读|9 个评论
如何解决“老人摔倒,你扶不扶?”这一问题
热度 3 ssglwu 2014-2-22 09:11
吴国林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都需要别人帮助;即使不老,也需要他人帮助。 “老人 摔倒,你扶不扶?”这个问题不说,实在是堵在心中。 近年来,从几年前南京最早报道的一例,救人者被讹;到去年四川达县判处讹人的老太家人被关行政拘留。 前不久,还有小伙子救人被 讹诈,小伙子跳河以证清白。好像事件还没有调整清楚。 今天又从网上了解到:2014年2月10日下午3时 左右,洛阳涧西区西苑路与武汉路交叉口附近的洛阳平价商店门前,一位老人买菜时突然跌倒。不远的超市员工刘永银发现后,赶忙上前扶起老人。 老人却一口咬定是刘永银将她“推倒的”。还拉着刘永银不放,坐在超市门前讨要说法。刘永银只好拨打110,报警求助。派出所民警到场,民警见二人各执一词,当即调阅超市内监控录像。录像显示,老人是自己 购物 过程中不慎跌倒,刘永银确实是在做好事。 按理讲,老人倒地,他人帮扶,这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道德。 讹诈人的老人的数量不多,但是,由于网络传递的放大作用,其影响极坏,极大的影响了社会的道德风气。这与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矛盾。 为此作以下建议: 1 、尽快制定法规,对于讹人的老人,对其行政挽留,重者承担法律责任(要 重判 ),如判刑。即使是年龄大的老人,由家人代替。但 老人也要至少有半天被行政挽留 ,由其家人陪伴。 2 、在法规制定之前,建议在扶人之前,最好留下证据。如果考虑到说不清,可以打110,以救人。 3 、有人认为,老人年龄大了,容易糊涂,这也不是理由,若此,我们能否不采信老人的说法?如果老人本人宣称自己可能糊涂了,那么,他(她)的证言就可以不信了。 4、尽快建立个人诚信系统, 将个人的不良信息记录 ,用作为银行、工作、提升等重要影响因素。
个人分类: 杂记|6432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一个人有三份职业——站着、坐着、躺着都赚钱
热度 3 boxcar 2014-1-10 17:47
N多年前在吉大时听说的: 有个老人, 白天,他老人家会在学校附近捡破烂卖—— 站着赚钱 ; 因为他老人家有一副非常有特色的大胡子,据说模样也颇有型,所以被包装学院雇去做模特让学生们画—— 坐着赚钱 ; 晚上,他老人家还在某楼打更,巡视几圈就可以躺下睡觉的那种—— 躺着赚钱 。
个人分类: 社会|3539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
热度 1 jxz1963 2013-12-3 15:39
实在是不想转发此文,昨天北京又发生一起老人与老外青年的“碰磁”事件,唉,以后这好人还怎么做呀!!! 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 2013-11-19 凤凰网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关于老人的新闻层出不穷。先是唐山老人的广场舞打扰到附近学校,高中生站立抗议,却遭到了老人的羞辱;紧接着,广东汕头两名高三学生扶起了骑电动车摔倒的老人,反而被老人诬陷讹诈,报警后才获清白;更有甚者,西安一位老人因为女孩不肯为其让座,竟然一屁股坐在女孩身上……大江南北,莫不如此,让人疑惑中国老人为何集体变“坏”了? 【中国老人变“坏”了?】 中国每个时代都对年轻一代持悲观态度,总是指责、抱怨和担忧年青一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国将不国。然而现在,部分老年人的所作所为才真正令人感到了担忧。 最近,广场舞扰民的事件频繁成为舆论热点,而部分老人“理所应当”的态度,也令不少人感到汗颜。 中国人眼里,老人应该是明事理、辨是非、德高望重 在很多中国人的记忆中,谈到老年人一般都代表着处事讲规矩,待人有礼貌,把品行看得很重。年长的人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高声喧哗,他们理直气壮地制止小孩子们扔石子、砸玻璃、打路灯,更不准打架骂街;他们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喝有喝相,因此也以身作则地说,吃饭不该趴着歪着,吃东西不能出声,夹菜更不要如鸡头啄米,立时挺胸抬头,坐时身板端正。 在农村亦是如此,不少受传统社会环境熏陶过的老人,无论“成分”如何,也不管识不识字,对读书、对文化,从眼神里都透出一股敬仰之意。“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良言三冬暖,恶语六月寒”,这都是很多农村老人直至一生的信条。 可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蛮不讲理 然而,到了最近两三年,情形又大不相同了。吐痰、吵架、骂街、打赤膊、不排队、高声喧哗、攀折花木、不走人行横道,长者的数量在增多;将救人诬为撞人的,也是一把年纪;在城市里的小区门口,总看见有人白发皤然,却双手抓住树干来回晃悠,自称锻炼。在公交车上遇见经常会的一幕,一排4人的座椅,有一对老夫妇占了2个半,请他们挪动一下,不料被老太太骂了15分钟。 很多中国人在美国和欧洲旅游,多次看到同行的小孩在不断提示爷爷奶奶,过街要走人行横道啊、说话不要那么大声啊、吃自助餐别浪费啊!而这些,原本应该反过来提醒才合乎情理。 于是,很多人把老人变“坏”归咎于社会发展 于是,不少人开始怀念过去,怀念过去的老年人是多么有教养,多么讲道理,怀念过去的社会是多么的“平静与安详”,不似现在这般“赤裸裸”。而老年人不讲道理、“变坏”的原因也被归咎于社会的发展,认为正是因为社会变得越来越开放、复杂甚至浮躁,才造成以前那么纯朴的老年人现在变得如此这般的不讲道理。 可是,中国传统的道德教化并不差,现在的困境不能赖账到老祖宗;这也不能怪西方文化的传入,不能说改革开放让大家学坏了。随着越来越多人出国,大家都知道了西方社会的道德水准社会风气并不低。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老人变“坏”呢? 【这些老人家的缺陷从何而来?】 老人变“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长时期他们的生活、经历已经所接受的教育,而把责任推给他们成年后的社会开放,显然是不公平的。 很多老人在成长时期都经历过数次的政治运动,而这些运动曾经把人性中最恶的部分激发了出来。 成长经历:无论物质还是精神,充斥的只有“匮乏” 众所周知,近几年出现的“新晋老人”大多出生于1949年前后,在他们的成长时期,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匮乏”。在他们长身体的时候,却正好遇到“三年困难时期”,食品短缺和饥饿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物质观念的形成。哪怕到了物资充裕的时期,记忆中的“匮乏恐慌”还是会使他们试图占有越来越多的物质资源,而为了物质甚至不惜大打出手甚至铤而走险。 与物质相对应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只是物质的匮乏并不代表精神层面的富足,相反精神层面的“匮乏”则更甚。在物质长期匮乏的背景下,人类的活动唯一目的几乎就是生存下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并且伴随着历次的政治运动,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念被打破,而新的道德观念又不存在,为了生存下去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就像是曾有文学作者描述苦难时期的生活。“谁不偸谁就活不下去”。 基础教育:狼奶喂养出丛林式价值观 在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环境下,这一时期的人们也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他们是喝着狼奶完成启蒙和基础教育,得到的是一种丛林里比划谁的拳头大的价值观。而最要紧的是,没有什么禁忌也没界限。想想看,道德的底线在哪里?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孝敬父母,这些就是底线。很不幸,老人家们成长的年代正是恶没有底线的年代。 而狼奶教育的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理智和知识的缺陷。老人家们都不适应多种声音的局面,不知道如何理性地辩论,他们习惯一人独语的一言堂。诉诸理性,宽容异己,这种理智和道德上的品质,恰好是洞穴教化无法造就的。而知识上,老人家们当年成长时期的中西经典诵读几乎空白,没有一点诗书礼乐的熏陶,这导致他们的粗野无知。 当初种下的恶果,如今就到了“收获”的季节。于是,他们不觉得广场舞可能会对他人造成困扰,不觉得让座是一种关爱而并非理所应当,甚至可以颠倒是非、诬陷他人,成长时期基本公共教育的缺失,使他们认为一切都理所应当,甚至可以不择手段的利己。当然,除了教育之外,还与另一种他们的亲身经历密切相关。 政治运动:把人性中最恶的部分激发了出来 很不幸,老人家们成长的年代正是恶没有底线的年代。历次的政治斗争激发出人性中最恶的因素。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师长都可以批斗,连同床共枕的夫妻之间都可以相互揭发,还有什么可以信任?还有什么坏事不可以作? 无论他们之后还经历过什么,在价值观形成期所经历的一切已经足够影响到他们中的很多人了。人,是看着父辈的背影长大的。品行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和周围的长辈言传身教,靠的是耳濡目染。恰恰是这一代人,成长期间有许多空白,也有很多盲点,最该接受道德哺育、情操导引、汲取文明的时候,不是浩劫,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结果,等到当了父母辈或者祖辈,以身作则,也就无从谈起了,而为老不尊,则更成了一景。 【变老的“坏人”正在突破底线】 毋庸赘言,每个时代都会有为老不尊的老人家,但这个时代尤甚。这不是说这些长者更坏,而是说,他们成长的烙印使他们无法摆脱一些局限。虽然他们后来经历了痛苦的幻灭觉醒和更新知识,但喝狼奶长大的痕迹是根深蒂固,这沉重烙印,不是他们所能去除的。 部分老人的举动可能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坏 所以,我们应该可以看出,其实并不是因为社会多元化和氛围的变化而使得原来淳朴、善良的老人变坏了,恰恰是成长阶段存在着严重缺陷的那一代人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再加上越来越发达的媒体,“老人变坏”也就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大众的眼前。 而现在这些老人的行为,对于未来社会也不是完全没有影响的。如前所述,这些老人多是崇尚丛林式的价值观,并且缺少基本公共意识以及辩论的规则和知识,这就导致在纠纷解决时社会的底线会向下拉平。比如,唐山的中学生们用安静站立的方式抗议广场舞对正常教学秩序的骚扰,换来 的却是老人们言语的羞辱;而几个月前,北京昌平的一男子用鸣枪和放藏獒的方式驱赶广场舞,效果明显,当然该男子也受到了法律惩处。如果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辩论、协商,而是以暴制暴,那么对于整个社会运行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对于突破底线的行为,社会也该勇于纠偏 在 《论语·宪问》中有这样一处:“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翻译过来就是说: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可见中国传统的尊老和孝道,也是有条件的,就是老人要象个老人的样子,不然不但得不到尊重,还给痛骂“老而不死”。 所以,当今的中国社会,对于老人所存在的问题,该纠正的还是要纠正,不能因为在“尊老”之下,就近乎无条件的服从。当然,很多时候人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是难以更改的,更何况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所以,有些问题也只能交由时间来解决。 因此,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本文为凤凰网自由谈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分类: 推荐|2138 次阅读|1 个评论
冬天里的温暖
热度 1 陈龙珠 2013-11-27 09:13
日前侄儿来电话,说是同村现旅居宁波的一位八旬老人,亲自将为我做的棉鞋送到他那里了。 当时听完电话,不禁热泪盈眶。母亲去世前的几年,哥哥家里的孩子们都陆续中学毕业后到外地读书去了,这位老人便是母亲平时说话聊天的好伙伴。 冬天逐渐寒冷了,现在坐在办公室,虽然还没有去取回那双由看着我从小长大的老人亲手做的棉鞋,但一想起这事,浑身便已感到无比的温暖。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91 次阅读|2 个评论
怎样给老人们送健康?——帮老人们解决便秘、肥胖更重要(CZ)
zcgweb 2013-10-27 10:27
怎样给老人们送健康?——每年仅给80岁以上老人祝寿还不够,给老人送健康也是很重要的,应该尽可能帮老人们远离便秘、轻度肥胖、睡眠不好、肠胃不好和长期慢性腹泻等健康困扰,方才是真正关爱老人们的健康,这些问题都可以找我,因为我们已经都解决了(CZ)。
23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要像关爱儿童那样关爱老人
姜文来 2013-10-13 17:26
要像关爱儿童那样关爱老人 姜文来 重阳节前一天,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发布了中国老年人状况。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中有 30% 的人还在劳动,在农村这一数据达到 40% 。从 1990 年至今的 20 多年里,城市老年人的在业率一直下降,现在保持在 5% 左右,但农村的在业老年人口却在增长,目前为 40% 左右。当前我国约有 40.7% 的老年人仍是靠家庭供养,只有约 24% 的老人能够依靠养老金生活,农村只有 4.6% 的老人能靠养老金生活,农村很大一部分老人要靠劳动收入养活自己。四成老人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 “农村的问题相比城市更严重,很多老人一旦生活不能自理,就没有收入来源,得依靠子女抚养,他们依靠家庭成员供养的比例达到 47.7% 。”( 10 月 13 日 《京华时报》) 我小的时候,在广播中听见西方某国家老人在家死了好长时间才被发现,当时感觉不可思议,而如今类似的新闻在我国也时常出现。我国已经逐步跨入老龄社会,如何正确地处理老人问题,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人口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没有老人的幸福生活,年轻人的焦虑感和压力会增加,整个社会幸福指数也会随之降低。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关爱老人,其实就是关爱我们自己的未来。目前,从整体情况来看,社会应对社会老龄化问题准备明显不足。 从硬件条件上来看,城市养老机构远远不能老龄化需求,特别是公办养老院更是供不应求,以北京市朝阳区华严北里的第一社会福利院为例,“ 1 万多人排队,每年只能入住几十位,即使按 100 人算,也要等上 100 年。”养老上公办养老院就像年轻学子考清华北大那样难。农村养老机构的硬件和城市相比更差一筹,农村养老机构条件更差,大部分冬天冷夏天热,而且绝大部分入住的是孤寡老人,除非万不得已,没有老人自愿去养老院养老。 从软件条件上来看,我国养老软件更难以适应老龄化需求。养老院为老人服务,更需要体贴、爱心和付出。老人收入有限,需要消费水平和其收入水平相适应,相对应的服务不是奢华而是价廉而质优。现在养老院服务人员整体工资水平低、劳动强度大,对人难以有吸引力,没有留住人才的物质基础,由此难以满足老人护理与服务需求,特别是在私营的养老院表现更加突出,出现了公办养老院想住进不去,私办养老院空闲人不愿意住的尴尬局面。 我国城乡养老差异很大。在城市,老人养老尽管受到软硬件的限制,但养老毕竟有一定的物质保障,而相对广大农村而言,养老问题更加突出。目前,年轻人大部分去城里打工,相当一部分农村成了老弱病残村,只有逢年过节或者老人去世,农村才有些人气。老人除了照顾自己的生活以外,还要照顾孙辈分的生活。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凄苦,一旦生病或者失去劳动能力,生活来源成了大问题。尽管部分家庭可以从子女中获取部分生活来源,但子女无暇照顾双亲普遍存在,物质上供养即便很充足,精神安慰少之又少。特别是现在农村“不孝之子”普遍存在,这部分老人由于有子女不符合进养老院的条件,孩子又不孝,他们生活更难以保障,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个别老人甚至走向自杀的不归之路。 在全社会提倡关爱老人,提倡像关爱儿童那样关爱老人,这一点不为过。目前,我国对儿童很关爱,从家庭角度来讲,一个孩子有父母的关爱,也有来自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的关爱,真可谓集百爱于一子,甚至出现了过分的关爱—溺爱。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国家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从各种角度进行关爱。相对于儿童而言,老人所得的关爱更少。子女要关爱自己的父母,国家的关爱要像老人倾斜,让更多的老人特别是广大农村老人享受国家的关爱,社会年轻人要关爱老人,在全社会形成关爱老人的氛围,让老人生活的更幸福。 老人的幸福是社会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像关爱儿童那样关爱老人,社会才更加和谐,社会幸福指数才更高。
3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谬论?----中国的‘孝道’隐含着什么?
热度 9 lin602 2013-10-12 14:48
昨天看一电视,一娘生二儿四女,最后母亲无法安静养老。 经常听到的教育是‘孝’,参观了不少旧祠堂,‘孝’是里面的核心。 想想,这大力提倡的‘孝道’,是中国甚至许多国家的文化核心,也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 从中可以看出‘孝道’口号中内含着什么? 这个真实的世界缺少‘孝’! 儿童弱小,所以有个儿童节,妇女在男权社会中弱,所以有个‘三、八妇女节’,好象没有官员节,没有老板节,没有男人节吧。提倡‘孝道’,比这些节日更厉害。 我们看到的现实太多了,许多老人都挺不幸的。所以孔夫子也竭力提倡‘孝’! 世界是年轻人的,年轻人有生活压力,但是世界的主人。让我想起了抛物线。人生就是一抛物线。
3164 次阅读|11 个评论
感皇恩 • 赞龚全珍老人
hucs 2013-10-8 16:44
感皇恩·赞龚全珍老人 胡春松 全珍爱祖昌,随将军路。 回乡农民步,何故? 艰苦奋斗,半世情缘心语。 四十年日记、其可树! 捐款赠书,演讲无数。 情至深,人归何处? 户晓家喻,赞叹一国慈母。 赣鄱齐颂谱、春诗护! 注: 作于南昌大学, 2013 年 10 月 7 日下午 。 作者胡春松:医生、诗人、在职博士。 1 )《感皇恩》(寿范 / 贺铸 / 陆游):宋词词牌。原为唐教坊曲,其曲有双调,后用作词调。又名《叠萝花》。 2 )今年 91 岁高龄老人龚全珍 为 共和国开国将军 、 江西籍老红军 甘祖昌同志的夫人。 新中国成立后, 甘祖昌 将军坚持回家当农民,其事 迹入选当时的小学生课文。由于“ 艰苦奋斗、弘扬革命传统的精神”, 龚全珍老人当选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 9 月 26 日 15 时,在北京京西宾馆会议楼前厅,她受到 习近平总书记 亲切会见。中共江西 省委书记强卫 两次看望并接见 龚全珍老人,并亲自为《 龚全珍日记选》一书作序 ( http://qzlx.people.com.cn/GB/369261/369628/index.html ) 。 ---- 相关链接1:人民网“我的中国梦”征文活动 胡春松作品“新春风·中国梦” (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2013/0416/c359613-21159028.html) 相关链接2 : 2010 年“放歌鄱阳湖”诗歌大赛:胡春松作品 《鄱阳湖》 ( http://blog.jxcn.cn/u/poyang/186426.html ) ---- 作者简介: 胡春松,男,江西进贤人,中共党员,南昌大学在职博士,医生,诗人。著有医学专业著作以及诗书 《青春诗语》 (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 《青春论语》 (网络版,纸质版待出版)、诗书 《美丽中国》 (待出版)、 《青春私语》 (写作中),是“岭峰体”诗歌提出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提出并建立了现(当)代诗歌评价的“五美”标准(结构美、意境美、思维美、语言美、韵律美);作品充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交织的多重色彩。另有: 科学网博客 (2009.10-), 人民微博 (“颂子”,2013.3-),雅虎博客(2007.6-2009.9) 工作描述 :左手医学,右手诗学。 ---- 相关链接1: 致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评委的推荐信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657058.html ) 相关链接2: 颂歌与祝福—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12年12月)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656211.html )
个人分类: 博士研究|15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辽阳
热度 20 nightreading 2013-8-10 18:00
今年年初,岳父反复和我商量,想回辽阳,话语间都是叶落归根之意,终于近几日成行。老夫妻带着我一家三口,乘坐仅有的那辆上海-丹东K188慢车去了辽阳,路上时间近30小时,对于年近古稀的病残老人而言,其间辛苦可想而知,很心疼,但老人眉宇间的兴奋劲感染了我,有了些许安慰。到了辽阳已经是晚上十点。见到前来接站的小妹夫妇,老人压抑多年的情感瞬间崩塌,拉着小妹的手泣不成声,泪流满面,都很伤感。 老人一生好强,多年从事水利基层工作,身体很是健壮,相识十多年,从来没有生过病。而恰是如此,三年前的那次脑溢血让人特别猝不及防,手足无措,无法接受。老婆几次红着眼给我说,在梦里老人还是健步如飞。而如今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是,老人需要轮椅才能移动。不知道有没有上天,即使有,也是昏睡的,否则为何让一个质朴善良、素食终生、性情刚烈的老人丧失了他最为珍惜的行动能力? 辽阳车站是新建的,一改原来的砖土灰泥结构,都是钢筋铁骨,顶盖透明敞亮,轮椅可以从车厢直接到站台。三个车站工作人员奔过来,一边说,哥们别急,我去拿电梯钥匙,一边催促另外的人员帮忙推扶,其间尽显主人的热情和骨子里的豪爽劲儿,瞬间大家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是本性还是职业素养?至今我也不清楚。反正在如今的公共服务行业里,他们是异类,这种特异却让人暂时忘却旅途劳顿和烦忧,很是感激。那个电梯是一个特制的升降台,依附于步行楼梯的扶手,速度不快,却极为平稳。等到大家簇拥走出车站时,已经是凌晨。各自安顿完毕,突然就是闪电似龙,声震如山崩地裂,接着就是狂风暴雨,我在庆幸中却觉得,这是辽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欢迎老人回家。 第二天晴朗,老人很早就起来了,坚持要到外面转转,丝毫没有长途奔波之疲倦。然后姑姑、叔叔们都来了。老人和老姊妹们抱头一阵痛哭,就像一群孩子。上海距离辽阳甚远,老人病后与亲人相见也甚少,只有六叔代表大家过来几次。虽然都能理解,但我知道老人心里是有委屈的,如今也算是宣泄了。老爸,哭吧,哭吧。 中午,一起聚餐,酒自然少不了,聊聊家常,不觉就是下午两点,六叔有了醉意,流了泪。到了晚上,老婆的几个同学过来看望老人,大家多年保持联系,很是熟悉,就在一个烧烤店聚餐,中午酒意未消,却不知不觉又是几瓶啤酒,后来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太子河公园里,肆无忌惮的笑谈。看着太子河面上映出的片片火光和对面耸起的很多高楼,朋友解释说市政府过去了,于是地产也很是兴旺发达,不禁苦笑。又有人说,辽阳的房子全省第三,沈阳和鞍山后就是这里,我觉得不对,毕竟大连也是黄金之地。但还是庆幸几年前帮老人置办了一套房子,否则现在也是有心无力了。 小妹就住在太子河畔,她说起辽阳的历史那是滔滔不觉,纯正的东北口音甚是悦耳,幸福的人都是一个模样,堵塞在钢筋水泥中的人们却是各自不同。昨日看到的太子河又称为大梁河,辽阳城市在河的北面,所以称为辽阳,古时却称为襄平, 从公元前3世纪到17世纪,一直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要地,也是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这里文化悠久,发现汉魏时期的墓群壁画比敦煌壁画还早500多年,也是曹雪芹的祖 籍之地,市中心的白塔位于广佑寺内,非常有名。上次来辽阳,偶尔进入一家画廊,主人笔走龙蛇,泼墨成云的功力,让人叹服。一个地方的底蕴,不是靠几个高楼可以堆砌成型的,这种底蕴渗透到每一片绿叶和草根,熏染到房屋顶上的流檐飞翅,洋溢在人们的眉宇之间。 如此的城市,也难怪让老人魂牵梦绕,失声痛哭,因为这里萦绕着自己的魂魄,深埋着自己的根。那滴滴眼泪有世事沧桑的酸楚,更多是魂魄归位般的喜悦。坐在太子河畔,看着一处星星点点的浮萍和莲花,我才真正理解什么是归属,什么是家! 感叹几句: 大梁河水过襄平, 碧波涤荡萍如星。 八宝琉璃广佑寺, 千尺古塔镇辽东。 十年弹指清风苦, 三巡酒醉泣泪声。 夜半行路深复浅, 惊鸟过枝遁无踪。 美丽的城市让人留恋,忘却烦忧,放几张图片。 下面几张随意拍,特别留给李侠大哥: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4421 次阅读|68 个评论
发博文300篇记
热度 14 mqr 2013-7-16 10:44
发博文300篇记 自2011年10月24日在科学网发第一篇博文《连云港将军崖“东方天书”试译——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泥石流灾害记录》至今年7月11日发《四四中国儿童节》,正好发博文300篇。 这是我自己连作梦都没有想到的。记得2004—2005年在美国女儿家,她们上班,家中闲有座机和笔记本电脑,我连碰都不敢碰,怕给碰丢东西,只是感到神秘,神秘得望而生畏,哪里敢学! 2006 年被反聘写地质报告,写的东西要拿到外面去打印,回来再校对,校对完再打,修改多少次打多少次,反反复复,这才感觉到,地质技术工作的形势变了,我们这些老东西赶不上了,于是产生了学打字的想法。 谈何容易,已经七十多岁,精力大不如从前,记忆力明显下降,又不会拼音,于是从学五笔开始,拜年轻人为师,慢慢地能把方块字打出来了,在工作之余,也打打自己写的文章。 后来接触了网络,新浪、搜狐、天涯社区……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简直是无所措手足。待进了科学网,才感到这里真是一片清新宁静的天地,很喜欢,但很忐忑,因为我确实感到,这里都是我心目中的大家,自己还远远不够科学。 既已进来,也就尝试着发发博文,让我十分惊喜的是编辑老师和众多博友对我给予了热情的帮助和鼓励。也有被精选、被推荐、被分享的,特别是在许多评论中给我以难以忘怀的关照,增加了我的勇气,现已有好友80多人,使我的一些小文能以坚持写下来。 人老了,“今天”,就像一个杠杆儿的支点,一边是沉甸甸已经板结失去生命的过去,一边是轻飘飘无所事事有限的未来。 一个单身老人,与无所事事相伴的,是狐独、是空虚、是寂寞、是惆怅……自从上网写点儿博文以来,自感有很大的缓解。对过去,就像是又拿起了锹镐,把已经板结的土再翻一翻,透一透新鲜空气,让昨天接触接触今天;对未来,尽管有限,像是拿起了砍刀,砍向颓丧、等死的荆棘,为未落的夕阳,开一条新路。 所写的东西,简直是个大杂烩。有科普、有旧体诗词、有新诗、有散文、有照片……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对过去工作、生活的回忆,自己也已感觉到,有的根本不成什么文章,只是一些实际资科的堆放,不写出来,也就埋没了,不会有人再知道了。 我庆幸,我擦上了这个时代的边儿,赖啦巴几挤进了年轻人的行列,原来老年人也可以用发博文的形式为自己的生活撒些“花椒面”,突破死板的固有,笑对正红的夕阳。
个人分类: 闲文|8386 次阅读|30 个评论
自制的电动爬楼轮椅车
热度 3 jitaowang 2013-6-8 23:06
作者 : 王季陶 自制电动爬楼轮椅车 , 解决老伴的困难 , 也希望为老年社会作些贡献 ! -------- 2012 年底以前我和我的老伴基本上都是学校门卫所说的 “ 一天四次 ” 进出校门 . 相应地 , 我们在家中也是上下午 “ 一天四次 ” 地上下五层楼 . 虽然老伴的走路功能也有些退化 , 好在我们一同坐在电动老年三轮车上 , 形影不离地对到学校和活动没有太多影响 . 随着我的老伴因为十多年的阿尔兹海默症 ( 即老年痴呆症 ) 进一步发展 , 估计是进入第三期 . ( 参见我的博文 : “ 积极应对老伴的痴呆症, 共享生命欢乐的每一天 ”) 从今年元旦到春节前后 , 病情发生了突然的变化 , 在短短的几天之内 , 她就不能下楼了 . 我俩都是虚龄 81, 我也不敢让她再下楼 , 以免两个人从楼梯上摔倒 . 很快 , 她在家中的平地上也不能独立行走 . 去年年底最后一次我和她一同走下楼到医院请教医生时 , 医生为她作了脑 CT 以后说 : 脑部明显萎缩 , 以后可能完全躺在床上 . 我的理解是病人的控制身体站立平衡的功能发生了萎缩 . 在她不能坐马桶时 , 我安装了扶手 , 只用了两次 , 第三次她就不会再用了 . 我马上改装了一个带马桶的木椅 , 使用至今 . 再把家中的老式办公椅安装了轮子 , 也使用至今 . 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她不能下楼 . 连上一次医院也可能需要叫 120 急救车 , 怎么办 ? 除了一过春节就在家中请来全天的保姆外 , 就是成天担心如何下楼看病 ? 而且这是没有电梯老式公房中老年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 ! 一晃已经是今年的 3, 4 月份 . 我用家中的小孩推车改装成可以请人把她抬下去的轿子 . 可是宿舍的楼梯太窄 ! 左右抬不行 , 前后抬高低相差太多 . 好在对我的实验动手能力是有信心 , 三下五番就把一个自动下楼的轮椅车做好了 . 这时已经是今年 4 月中旬 . 我们就利用没有电机的自动下楼的轮椅车 , 陪她下楼到医院看病 , 并且抽血检查 . 回来时 2 个人扶着她上楼 . 因为当时她的脚还有力气是能上楼不能下楼 . 很快她的上楼能力也明显衰退,于是马上设法解决自动化上下楼 . 电视中也看到有电动轮椅的介绍 , 并不满意 , 无可奈何 , 也得试一下 . 就这样开始了我的最新 “ 科研项目 ”: 电动爬楼轮椅车 . 一个月后 , 我就把在家中自己初步 “ 研制 ” 好的电动爬楼轮椅车 , 带到学校中我们的微电子学楼中给同学们做表演试验 . 老师和同学们纷纷围观 , 把它当作一个奇迹 . 我的实验动手能力在复旦校内也确实是有些名气的 , 我们 “ 博导楼 ” 邻居也都是复旦的博士生导师 , 他们也说 : 只有王季陶能够做到 . 有的同学还用手机拍照和录像 , 他们通过 email 发给我 . 在此一并附上 . 此后还在做改进和创新 , 希望有更安全更简单的效果 , 客观上也是对老年社会的一个奉献 . 这是一张自制电动爬楼轮椅车实物照片. 以下附上两段视频录像文件 : 视频1.mp4 空车下楼演示 视频2.mp4 载人上楼演示
个人分类: 纪实篇|10032 次阅读|8 个评论
儿童的忧虑与老人的希望
热度 1 heitiedan2012 2013-6-4 11:05
人总是从小时候长起来的,如果没有意外,人也总会长老的。报载,有 80 后或 85 后在儿童节时已经在怀旧了。我记得我开始怀旧是在四十岁之后,不知是不是现在年轻人怀旧的时间提前了。怀旧的主要情绪大约也都是认为儿时生活美好,无忧无虑。现在无论如何也回不去了,等等。我也想过,我的儿时也是无忧无虑吗?当然和今天相比,忧虑的内容不一样,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和今天相比,儿时的生活算是无忧无虑了吧。 有个朋友,与我年龄相仿,据他的回忆,他的儿时充满了忧虑。家境不是太好,生活比较困难,而且父母也没有什么正式工作,所以他总在为家庭的生计担心。特别是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没有正式工作的父母,总得做些当时看起来是投机倒把的事情,来维持家庭的生计。比如,弄点猪鬃梳理干净了卖给畜产品公司,或者弄点鸭毛之类,也做同样的活计。这点事在今天看来什么都算不上,可是在当时,如果被街道积极分子发现了,就有可能被戴上投机倒把分子的帽子,甚至还有可能被批斗。所以这位朋友在他的童年时代,成天就为这些事担心。而且,由于家境不好,学费也总不能及时交上,而在没交上学费之前,老师总要时不时点他的名,弄得他在全班同学面前极没有面子。这种情绪也影响到他的学习,他不爱上学,他恨老师。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学习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 至少,我们不能说,所有的孩子在他们的童年都是无忧无虑的。有时候,他们的这种忧虑会伴随他们的一生,甚至会给他们的一生都带来不同程度的阴影。即使那些看起来家庭生计没有什么问题的孩子,在他们的童年,也会有不少在他们看来属于忧虑的事情。比如,老师对学生有偏有向啦,如同学之间谁和谁好,谁又和谁不好啦,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原来名次比自己差的现在跑到自己前边去啦。可能还有例如,谁有一双新耐克鞋,而我的父母就是不肯给我买啦,等等这些今天看起来也就是鸡毛蒜皮的破事。可是在当年的孩子们看来,都算不得小事,都让他们会忧虑一阵子。只不过,这些忧虑在孩子那里,很少能持久的。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就会忘记,只不过又会有新的这类不大不小的烦恼来打扰他们。 小孩子的无忧无虑,一方面是在今天看来,儿时的忧虑确实算不了什么,另一方面是孩子们在那时是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的。当孩子们长成大人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大人是要承担责任的,家长们不可能再替他们担当一切,这些压力,这些问题都是过去的孩子们现在需要直接面对的。他们要担忧的事很多,其实其中有些并不那么严重,往往是坏情绪本身加重了这些忧虑。 怀旧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早点晚点都无所谓。对老年人来说,怀旧渐渐成为生活中相对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人说,年纪大了,也没有什么理想了,就是混吃等死。我觉得,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么悲观。年纪大了的人,固然不会再有年轻人那种充满各种憧憬的理想。但年纪大的人自有自己生活的希望。这些希望看起来不再像年轻人的理想那样有着无限丰富的色彩,有着更大的展现空间。但这些希望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是生活中同样不可缺少的部分。比如,有些年纪大的人希望继续学习,这种学习已经与实际的应用,与能否成为挣钱的手段没有什么关系了,这种学习本身就是生活。每天都能得到新的东西,使生活不是简单的重复,这样的生活就是有意义的。有些年纪大的人,也总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这些事在过去由于各种原因,是没有机会或者没有条件去做的。做这些事,也许看起来很平凡,与什么理想希望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其实这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想做某件事,就表示怀有某种希望。要把这件事做成做好,也同样离不开希望。做成了一件事,就会想到要做下一件事,要做一件新做的事,要做过去没有做过的事。这就又产生了新的希望。 即使没有机会和条件来做这些过去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同样也会有另外的希望。例如,希望自己的隔辈人有健康的身体,有和睦的家庭,有良好的成长环境,能学会各种各样的技艺。他们看着孩子的成长,心里怎么会没有希望?那些已经退出工作岗位的上年纪的朋友,只要我们还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会有我们生活的希望。这是让我们能够健康生活的最重要的动力。
2962 次阅读|2 个评论
老人之言——文明、民主和移民
热度 1 sheep021 2013-6-3 10:34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一对老年背包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其文也美,其言也真。 一次颠覆价值观的旅行 在印度教圣城瓦拉纳西,站在恒河河畔著名的Manikarnika Ghat石阶码头,一对年轻恋人对我说,要是早两年来印度看看,就不会从中国移民到澳大利亚了。 印度旅游与移民澳洲有什么关系?想知道答案,就背包去印度走走吧,这一段经历,或将彻底顚复和重塑你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中东的启示 去中东旅行,二个月,6个国家,参观了无数清真寺,聆听了无数次宣礼召唤,深深领略了宗教的力量。然而,内心的我,仍然是无可救药的无神论者,在中国世俗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早已根深蒂固、不可动摇。内外感觉的强烈反差,让我突然领悟到:中国才是彻底的人本主义国家。在国内对此感受不深,“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大一神教在中东争斗千年,至今没有结果。民主不能解决“文明的冲突”问题,人类需要更高的价值追求。中国人“不信神、无信仰”的人文精神孕育了“共和”价值,在未来国际格局演变中,将大有作为。 …… 尽管中国文化并非完美,尽管中国人不信神、无信仰可能被人误解误读误判,但无信仰无神论孕育生发的共和价值,符合基本人性,是人类天性、人本主义、人文精神的精髓,是化解人类各种冲突的良药,是中国软实力的核心价值,其中的正能量远远高于副作用。 莫让软实力变成“软阻力” 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核心价值观,而核心价值深藏于民族性格中。 …… 从历史的长程看,说假话、少诚信,只是中国人暂时的性格缺点,而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而没有毁灭也没有中断,原因在于亿万老百姓承载的中国文化中,有二个最简单、最基本的特质:一是求生存;二是求发展。 中国人不信神,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不是基于宗教道德的考虑,而是基于对自己生命一要活下去,二要活得好的考虑。没有对上帝的信仰,只有对生命、生存、发展的崇拜。西方人从基督教教义衍生出西方的道德规范,中国人从世俗生活经验中提炼了东方的道德规范。儒家伦理最鲜明的特点,不是宗教性,而是世俗性和实用性。中国人讲究实事求是,有人解读为实用主义;中国人崇尚与时俱进,有人解读为机会主义。不管使用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词语背后的内涵,是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智慧,这与马克思主义无关。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决定了民族性格中的缺点具有暂时性、阶段性、可克服的特点。因为,核心价值是文化的本质属性和生命力所在,民族性格是文化的外在形式和表象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民族劣根性可以自动消失。 当前的问题是:道德大滑坡引起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核心价值发生严重冲突,已成为中华文明内在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发展下去,可能导致两种相反结果:要么是民族劣根性削弱中华文明的生命力直至生命衰竭;要么是中华文明内生出重塑民族性格的制度和机制安排。 台湾的骄傲与困惑———我们感受到的台湾人心态 大陆与台湾都是龙的传人,同文同种同兄弟,却在不同制度下各自走了60多年,不仅产生了疏离感和神秘感,而且使两岸文化性征发生了某种变异。 …… 台湾人温良恭俭让早有耳闻,这次有了亲身感受。尤其在台北,民众公共道德水平很高,文明礼貌、善良友好,干干净净,让人感到很舒适很惬意。 说起对台湾的印象,我们说这里很干净,人们很友善。台北捷运(地铁)即使上下班高峰,人们也自觉排队、秩序井然;给老弱孕残专设的“博爱座”绝无年轻人去抢。在台湾自由行,真的就像走亲戚,又没语言障碍,玩儿得十分轻松愉快。 主人说,也有不干净的地方,是你们没看到。其实,一、二十年前,台北街头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吐槟榔末、上车不排队的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 为什么仅仅一、二十年的时间,民众道德就得到极大提升?大家七嘴八舌,讲了许多原因:民主制度、公民社会、日本人50年的统治、二二八事件后国民党政府40年戒严,都有影响。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化,对于塑造今日台湾人的文明道德发挥了重大作用。 有一个说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台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保险箱。在嘉义一个庙里,一个自称天天拜神的香客说:蒋介石是负有使命的,他的使命不是统治中国,而是保留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蒋介石的最大贡献,是把中国文化带到了台湾,保留下来。 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基本共识是儒释道三者统一。在台湾,无形的儒释道统一文化,集中表现在庙宇这个有形建筑及相关各类祭祀、参拜、庆典、娱乐活动中 。 台湾庙多,无论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镇,处处有庙,而且大多管理很好、香火鼎盛。许多数百年的老庙,也是光鲜整洁、金碧辉煌。更重要的是,这些庙大多不是在深山老林,而是在街市上、在菜市场里、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台湾民间信仰源于闽南粤东,融道教与佛教为一体,道教成分较重。但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中原文化发挥了更大影响。 庙宇多以道教为主,庙中供奉的神灵,有主神,还有许多陪神。妈祖庙里同时供奉观音菩萨、玉皇大帝、文昌公、关公武圣,还有其他许多神。有时多达二、三十个不同属性的神灵同聚一堂。 多神供奉,其实许多神是历史人物:孙膑、关公、岳飞、郑成功,甚至施琅,都在庙里占有一席之地。 与一位庙工攀谈,问:庙里为什么供奉这么多神? 答:方便啊!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发财求财神,想考大学求文昌公,想生孩子求送子娘娘,想出海平安拜妈祖。在一个庙里都解决了,不然还得一个一个庙去拜,麻烦。 有多少心愿都可以到庙里去求。以一神教的标准看,台湾民众的多神信仰不专一、不虔诚、过分世俗化,甚至过分实用主义了。 但这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开放、多元、包容、实用、入世、世俗化 。 …… 问过出版社几位年轻人:你真的信神吗? 得到的回答是:从小就跟父母参加拜拜,已成为风俗习惯。谁见过神?谁见过上帝?信仰是在心里,求得内心安宁就好。 在台湾,传统文化营造的那种浓浓氛围,大陆已经很难感受到了。但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哪些是精华,需要传承?哪些是糟粕,必须扬弃?常常是个说不清的难题。 …… 我们深深感到:大陆与台湾就像兄弟打架,立场敌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却基本相同。毕竟都是中国人,五千年文明铸就的民族性格,岂是60年分离就能割裂的? 我们想,这就是两岸终将走向统一的基础。 钓鱼岛背后:别成了美国亚太战略棋… 围绕钓鱼岛主权之争,中日博弈背后,是美国重返太平洋战略的棋盘布局,南海之争也是如此。如果看不清这一点,中国就真成了任由美国摆弄的一只棋子。 …… 当今世界的文明博弈,是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的“三国演义”。 美国中东政策出现战略性失误,导致9.11事件,十多年反恐战争,中国获得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美国本指望“阿拉伯之春”把伊斯兰世界改造成美国的战略盟友,好腾出手来重返东亚对付中国。但事与愿违,美国以民主普世价值改造伊斯兰世界,却低估了伊斯兰文明不同于基督教文明的独特性,低估了一千多年来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累积的敌对情绪。 美国的全球算盘太过一厢情愿。阿拉伯之春才不过一年多,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就被杀害;提出重返亚太战略半年多,西亚北非那边又出了问题。伊斯兰世界反美浪潮汹涌,这必然影响美国重返太平洋地区的脚步。 中华文明,不以逞勇斗狠取胜。从世界大棋盘大格局的全球眼光处理钓鱼岛主权之争,争取另一个发展战略机遇期,处理好内部改革发展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才是最重要的。 对待日本,“以理服人”无效,只能“以力服人”。 当中国真正崛起、硬实力软实力都达到足够时,解决钓鱼岛问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70 次阅读|1 个评论
恶犬咬吃晨练老人 遵义采取应急措施[血腥慎阅]
热度 3 liuli66 2013-5-30 21:42
信息来源如下: —————————————————————— 恶犬咬死晨练老人 贵州遵义紧急启动犬只集中整治 2013-05-30 13:35:04 | 来源: 人民网 |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530/c1001-21671403.html http://gb.cri.cn/42071/2013/05/30/6651s4131926.htm   人民网北京5月30日电(记者 仝宗莉)据遵义市政府门户网站消息,本月27日遵义中心城区发生恶犬伤人致死事件后,遵义市委、市政府近日召开紧急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加强规范中心城区犬只管理工作,并决定立即在红花岗区、汇川区、新蒲新区和遵义县城区,全面启动犬只集中整治专项行动。   针对恶犬伤人致死事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廖少华,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秉清分别作出批示,对加强中心城区犬只管理以及相关事宜提出明确要求。同时要求红花岗区委、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积极反应,迅速行动,及时有效开展善后工作。目前,遵义市政府已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对加强规范中心城区犬只管理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此前据媒体报道,27日,遵义62岁晨练老人被两条杜兵猎犬袭击身亡,老人被恶犬撕咬并拖行10米远, 警察也不敢上前施救,又请特警支援。 网友称特警来没击毙恶犬,最终由狗的家人套走。事发康海花园小区后山,狗主人已被刑拘。 相关 两恶犬咬死晨练老人 吃掉其胳膊耳朵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3-05-30/content_9177647.html
个人分类: 杂感|26 次阅读|3 个评论
百岁老人忆往思今——周有光系列图书
热度 1 deliangwang 2013-5-30 00:14
周有光百岁口述 朝闻道集 今日花开又一年 拾贝集 晚年所思 百岁忆往
289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5 22: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