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大众创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创新创业教育之“菁英计划”
热度 1 uestc2014xiaoyu 2016-8-11 11:05
2014年9月10日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李克强总理,给出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声音。自此,政府层面的创新创业活动,开始浩浩荡荡,全面开花。 (请参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记录( 2013-2014)》, http://www.gov.cn/xinwen/2014-12/26/content_2796967.htm ) 其实,关于全国范围内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的感受并没有很深刻,只是回国后的这两年,看到太多的人在谈论创业,太多的人在亲身试水。无论什么层次,无论什么背景,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或者已就业人员,似乎有点想法,有点儿资源的,就都去创业了。试问,创业真的这么简单吗?真的就是金矿吗?随便一挖就能有金子? 这个问题太深刻了,也太大了,牵扯面也比较多,我们无法评判这个潮流和趋势是好是坏,只能说在更好的形式形成之前,它还算是比较合理的。 Ok ,那回到校园的创新创业,对于这一点我是比较有感触的。其实,仔细算算接触学生创新创业,应该是从 2006 年开始的。那时候我进入了学院的学生创新创业中心,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我也从一个虾兵蟹将的角色,慢慢成长为学生主任。似乎是磨砺的时间长了,通过不断感受学生的创新和创业,对于自己真正在做的这件事情,有了更加理性的分析和认识。我发现校园里学生创业的几大弊端,是十分致命的,也是通病。 1 、学生对于市场没有把握和分析。 说白了就是连什么是 BP (商业计划书),如何写 BP 都不清楚。可能也会有人认为,很多好的 idea 不需要 BP ,是的!没错!确实不一定所有的东西都需要 BP 。但是, BP 是你对自己要做的东西的一个市场化认识。你的东西卖给谁,谁负责买单,如何赚钱、盈利模式是什么,等等。如果这些基本的问题都没有搞清楚,试问,你做了一双很漂亮、很耐穿、很低廉的皮鞋,结果发现大家都是赤脚的原始部落人士。那你如何生存? 又或者有的同学认为,那正好说明商机巨大,我们可以培养消费习惯,可以等待市场成熟。 Ok ,如果真的是那样,那么二十年前,很多推出来的智能机为何就烟消云散了,他们很多都还是商业巨头在引领,他们为何不等待?其实,对于商业而言,时间成本是最昂贵的,很多时候我们等不起! 2 、团队结构单一、扁平,缺乏公司的管理经验和团队协作。 学生创业,多半是刚开始几个很要好的小伙伴,对一个好的 idea 十分推崇,几个人一商量马上就决定在一起做。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几个小伙伴都是技术大牛,谁来负责综合管理,谁来负责对外宣传,去找资源,去开拓市场。另外,在理工科院校,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这个团队里如果都是偏重技术的,他们往往对于技术不是很牛的人,是有点看不起的。也就是容易“一叶障目”,那么又如何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去接纳具备管理才能的新成员呢。 除此之外,团队成员在日常的磨合和合作中,由于缺乏公司管理经验,很多事情和操作都是不规范,或者说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流程,那么大家往往会由于利益分配不均、性格不合等问题而发生分歧。最后,可能会走上分道扬镳的结局,创业这件事情也就流产了。 我想,这一点可能是大部分的学生创业团队面临的现实问题。 3 、抗风险能力弱,经不住残酷市场的捶打。 做产品和商业,不是说你的 idea 很棒、你的产品很过硬、你的资金很充足,就一定能战无不胜。很多时候,你的竞争对手会让你防不胜防,很多学生创业团队也没有这种市场抗风险经验,同时在对竞争对手的分析调研上,也十分欠缺。所以这一块也是很多学生创业团队面临的现实问题。因为,国家再鼓励大家创业,但是他不可能去计划市场,不可能去压制所有的市场竞争行为。 4 、缺乏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资金流把控困难。 这一点显而易见,或许有的人说,我们可以请专业的财务公司来代理。是的,没错,但是如果你连基本的财务知识都不懂,你怎么吩咐给别人去帮你做事。又或者,你速学,懂了一点点,可以有模有样的去跟财务公司交流。但是由于你还是不懂得如何去把控财务风险,不懂得去控制现金流,导致前面支出过大,整个资金还没有支撑到盈利,就已经发不起工资了,怎么办? 其实,上面这几点还是只随便罗列一下,大家就可以看得出学生创新创业的出路很困难。 那么,学生真的就不能创新创业了吗?不是的,我的建议是在大学进行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冒进,不能拔苗助长!每一位有想法的孩子,我都鼓励你们去尝试,但是要理性,要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积累。你们可以在学生时代就尝试,刚刚毕业的时候,也可以先去大公司学习积累,不一定为了创业的名头而硬撑,然后等时机成熟了再一展宏图。 说到这里,我把李贞昊老师在 2015 年 10 月 16 日 QQ 上给同学们的一点感慨,分享给大家。贞昊的感慨,其实也代表了我的部分观点。 背景介绍: 我毕业后在学校的部分工作,仍然包括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李贞昊老师是我们学院创新工坊的主任,我担任指导老师。 2015 年下半年,贞昊想给大家进行一个创新实践教育的“菁英计划”,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些创业的基本指导和建议,我也有幸参加了此项计划。这段话就是贞昊在开班之初,写给大家的。 ********************************************************* 当时晓瑜老师出国时,计算机软件学院的创新中心实力是最强大的, 18 支创新团队。 200 多人。收购的被收购,创业的去创业,还有一大随后批去了国内外顶尖的研究机构。 2011 年我跟曹老师来沙河时,基本是三无:无师资、无学长、无建制。老师、牛人都在清水河,有的只是一个不足 60 平的小房间。还有几百带着水汪汪眼睛的新生同学们。一个个项目、竞赛的指导,经历这么多年,几位老师的付出才成长到现在。 说难,根本因为创新实践教育不像教学,课程上了,学生考试有了得分短时间内就可以评估。创新教育在贞昊老师看来,它是最难以评估、最需要耐心的。有的同学可能半年都出不了成果,有的项目做了一段时间没了思路只能搁浅。但它也是对同学们影响最大的。它需要同学们从个人,团队协作,技术研究等方面都去锻炼。可谓是“全身运动”。 最终的结果,我们看的不是同学们做出了什么,而是关心的同学们成长了什么。是人而非物。我们希望从这里走出的同学,都是人格健全、感情丰富、精神饱满的,同时还拥有较牢固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去适应以后在社会中那些不确定的挑战,能引领会的一些发展方向。 人,生活久了,除了家人朋友外,对于外界而言更像是一种形象和符号,由你的社会价值、贡献组成。名人伟人尤其如此。不需要和人去攀比什么,只要笃爱自己所做的事。内心平静,往往强于任何外界的刺激能给你带来的快乐。而梦想恰恰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变为现实的。 如果一定要说这个计划真能给大家带来什么,我想就一个词吧:体验——充满想象、思索、求证的过程。 ********************************************************* 其实,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我也一直认为在大学的环境和平台里,让他们更多的能去体验,即便这只是一种模拟!以此,与贞昊共勉!与每一位从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共勉!
个人分类: 创新创业|9819 次阅读|4 个评论
“双创”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形势与挑战
Caroline2016 2016-8-5 16:34
一、我国步入“双创”新时代 ◆ “双创”的“国家意志”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通俗地简化为“双创”)最早由李克强总理在 2014 年 9 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在该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宣告,要在中国 960 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随后,在 2015 年李克强总理宣读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双创”进一步表述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了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国务院以国发〔 2015 〕 32 号文件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从 9 大领域、 30 个方面明确了 96 条政策措施。作为对上述文件精神的回应与具体行动策略,国务院办公厅又以国办发〔 2016 〕 35 号文件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以“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确定了个 17 个区域示范基地, 4 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以 7 个企业示范基地。随着中央的号召以及政策的出台,地方政府也及时响应,全国多个省份已经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 ◆ “双创”的“众力”: “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共同聚焦的是“众”字,突出的是“众”字。“众”的写法形象再现了字的含义:许多人。由此可见,在我国高度重视与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双创”的提出与部署,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积极投入于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双创”,是中国共产党走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与经验的时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也一再强调协同与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重要作用,指出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习近平 2014 年 9 月 5 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60 周年大会中的讲话)。 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开放春满园”,“众人拾柴火焰高”——可以预见,随着“双创”在我国自上而下逐步展开,势必以点带面,推动“双创”广泛而深入的开展,并逐步形成全国性的“双创”热潮,我国全社会将步入“双创”时代。这也意味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也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为此,有必要深入认识“双创”的含义与重要性,准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双创”的内涵及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挑战 “双创”再一次将“创业”与“创新”联系在一起,是“创业”与“创新”的内在逻辑与外在现实要求所决定的。就内在逻辑而言,创新既是创业的基础,也是创业的促动因素,而创新需要创业落地生根。就现实要求而言,李克强总理指出,一方面,只有通过万众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也就才能提高经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大众创业,才能增加更多的市场主体,才能增加市场的动力、活力和竞争力,从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源动力引擎(钟林,湖北日报, 2014-4-11 )。 《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阐明了“双创”的重要意义:于国家而言,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与民众而言,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具体到创新创业本身而言,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 推进“双创”,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尤其是离不开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我国创业教育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并随着我国改革发展历程不断深化,从最初的以创业带动就业促动下的“创业教育”,发展为创新与创业共同驱动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但正如笔者以往的论述所言,创新创业教育并非一个简单的概念再造,需要针对创新与创业的特点,遵循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规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尚存在着不足与差距。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指出了“创业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健全”的问题;国务院颁行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也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是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应对“双创”时代的挑战,我国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紧扣创新创业发展需求,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实现全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一是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在创新与创业教育方面的融通,构建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系统的创新与创业教育体系。二是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同时,继续倡导鼓励创业型大学的建设,实现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与商业化。三是创新创业教育向惠及广大民众倾斜,借助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以及网络教育等等,向在岗人员、再就业人员以及社区其他有创新创业需求的人员提供创新与创业培训服务。 作者邮箱 :gjgao@tongji.edu.cn
1180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新态势
热度 8 lgmxxl 2015-12-14 15:21
2015 年中国高等教育大事盘点之七: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新态势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战略,围绕国家战略开展工作是中国高校应有的特质和基因。本年度,中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以下主要特征: 第一,领导重视。李克强总理亲自为清华大学学生创客回信;亲自出席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并强调: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刘延东在科技引领创新创业座谈会上强调:为大众创新创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第二,政策给力。一是国家首次举办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二是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三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意见》规划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线图:明确了总体目标与九大任务,具有明显的实战特征。《意见》瞄准9项改革任务,推出30余条具体举措,力争自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意见》对羁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三大难”:“缺资金、缺经验、缺技术”进行了回应。《意见》具有以下实践特征:一是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二是开发开设创业必修课、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三是持高校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四是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自主创业可计入学分,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业,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五是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并形成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六是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七是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在地方政府方面,浙江省甚至出台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积极推进高校建设创业学院的意见》。 第三,高校重视。标志的事件有:一是“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在清华大学成立。二是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设立创业实践基地。在“2015·中国人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国际论坛”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就业处处长王林透露,2015年以来,全国已经有82%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门数比去年增加了14%。”。设立的创新创业资金达到12.2亿元,高校设立的创业基地数量也增加了18%。场地的面积增加了近20%,大学生参与创业创新活动的人次达到了300余万人次。三是成立创业学院。广东是创业学院设立最早的省份,暨南大学则是创业学院概念的始作俑者。自2009年起,包括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在内的三所广东高校相继成立了创业学院。而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国内创业学院数量迅速增长,目前已经有上百所高校都在校内成立了创新学院或类似组织(如创业教育学院)。创业学院意在实现高校学科和资源的跨学科、跨学院整合,解决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中的三大难题。 第四,学生积极。据上海市调查,一是有意选择毕业后立即创业的大学生比例,从过去的3%上涨至32%。此前,30%创业者在就业工作1年至3年后才创业,有4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创业者比例高达46%。如今,这两个数据发生“一升一降”的变化,分别为41%和13%。二是根据创业态度,将大学生分为三类,其中,没有任何创业意图的学生为“创业排斥者”,占15%;75%学生拥有创业念头,通过书籍、电视节目、创业计划大赛等方式,体验创业过程,获得知识和经验,是“创业梦想者”;而剩下10%的学生则是“创业热衷者”,他们积极搜集创业信息、学习创业技能,并且其中部分学生已着手创业。
个人分类: 高教史料|3999 次阅读|8 个评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科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
kejidaobao 2015-8-21 09:14
为更好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探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科学文化发展特点和趋势,积极推动科技事业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普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科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5年10月16日在北京市古北口水镇大酒店召开,英文论坛面向学界征文。 投稿网址:http://210.14.121.20/kexie/website/201508001/cn 详情参见中国科协网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488/index.html 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网http://nais.cast.org.cn/index.html
个人分类: 《科技导报》工作动态|331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天去参加了中关村创新论坛大会
热度 3 accsys 2015-5-14 19:21
应民进宣传部的赵会之约跑去参加了中关村创新论坛大会,开会的地点很远,在五环路与六环路之间的苏家坨的稻香湖景酒店。总得感觉还是管理者和企业老板发言,没有创新者发表创新体会和介绍创新的机会。我想要求在会间谈谈动态计算机的创新,并且带了资料和演示设备,赵部长跑去询问了,回答没有时间了,只好作罢。 现在很多地方在响应李总理说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真要有成效,最好是为创新者搭台唱戏,而不是那些管理者前台唱戏。有一点儿,一哄而上,不讲实实效的感觉。经济日报的郝记者说原来中关村图书大厦,现在竟是投资者与创新者交流的沙龙,建议我有时间去看看。别看现在到处在讲创新,支持创新,实际上,真正的原始创新能够走出来,太不容易了,关键的问题是经费。 我与别人说:“真正能够实现原始创新的是那些衣食无忧的人,历史上如此,现在也是如此。”为什么?你想,如果创新研究或者搞科研是为了提职,评职称,提高工资待遇等,会兴趣浓厚地废寝忘食地进行问题研究吗?中国不改变学术科研人员为生计而奔波的现状,不会有更多的原始创新,自然跟风研究盛行,弄一点点的体会就可以在国际刊物上发个论文,直接或间接地弄点钱改善生活,能有重大的原始创新出现吗?中国的科研人员为什么‘急功近利’?是因为他们不能衣食无忧!我相信,牛顿、爱因斯坦等大科学牛人如果每天想着吃饭、穿衣,为生计发愁,那他们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当然某些陈景润之流的数学家除外,因为数学研究毕竟不需要太大的额外开销,而且可以自娱自乐! 但愿现在的创新热情不是走过场。 2015-5-14
个人分类: 科技畅想|2991 次阅读|7 个评论
元宵节听《政府工作报告》
lxj6309 2015-3-5 22:11
今天是元宵节,首先祝各位节日愉快! 今年的元宵节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今天,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听来感觉确实有点不一样。上午本来是看视频的,结果给卡住了,只有声音,为了不漏掉一句话,就一直没有刷新。 第一感觉是更实在,套话、原则话相对少了。有更多的数字和可操作的实活,这或许有人不赞成,说政府干预过了。比一些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强多了。 第二感觉是更朴实,报告运用了许多的大众化语汇。 第三感觉是有不少新提法。新华网给总结了11个,我不去数,抄录于此: (1)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2)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3)众多“创客 ”脱颖而出;(4)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5)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6)适时启动“深港通”试点;(7)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8)实施“中国制造2025”;(9)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10)综合治理农药兽药残留问题;(11)腐败现象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权力寻租。 实际上,可能比这个还多。我下面讨论其中重要的之一: 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 。 这个双引擎的含义我还没有看得很清楚,是不是指带动新常态发展的引擎?不过,如此说,我国现今驱动发展的引擎可能不止这两个。但是,这两个确实是个新的思维。 在过去的发展中,虽然我们也一直重视增加公共产品与服务,但是其还没有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驱动力之一。今天,我国的发展水平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传统的增长模式逐渐失效,因此需要新引擎。在公共产品与服务方面,我国实际上历史欠债很多很大,现在重视了,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使达到新的台阶之上。但一定要找准所欠在何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确实是个很新的提法,如真能发动起来,在一个时期内确实可以激发新的社会与经济活力,但这种事物都具有二重性。曾有人提出希望每个人都创业,如果这个创业是指做老板的话,就是一句谎言,因为,社会需要的老板是少数,需要的员工是绝大多数。在经济增长乏力、失业严重的情况下,或处于大众创业意识和精神比较弱的情况下,鼓励创业是很对的。另外,还要注意,经济的规律是:企业创建越多,企业淘汰也就越多,成功者最终是少数。一旦失败,大众的承受能力是需要考虑的。如果不能提前预防,且发动很有效,那么,一个时期过后,社会的两极分化会进一步加剧! 今天先谈这一点。
个人分类: 评论|1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15: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