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流域开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三峡功罪:大流域开发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热度 23 jiangming800403 2012-10-23 18:30
【按】:近日从远新老师与张博庭老师在科学网上战火纷飞。这事情的起因还在我,是我在从老师三峡电站接地博文后面的几条评论而起的,罪过罪过。 据说三峡是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这主要是说它的发电量,它的坝高和库容在世界范围内排名都不是非常靠前。三峡工程库容不到长江径流的 4% ,有效库容只有百分之二点多, 只是一个不完全年调节水库,因此依靠三峡水库实现长江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必然会捉襟见肘 。 当然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也应当是世界最大的。 三峡工程最大的作用是防洪。作为特大型水利枢纽三峡工程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可能最大洪水校核。 三峡是混凝土重力坝,不存在土石坝满顶溃坝风险,也不会像拱坝一样因坝肩岩石变形而失事,如果不是天塌地陷,三峡大坝虽然也不会与天地同寿,但会比我们的寿命要长久的多,然而天塌地陷了,江汉平原还会安然无恙乎? 按照现在上荆江的行洪能力,洪峰流量 8 万的洪水即使动用荆江蓄洪区也不敢保证荆江大堤不溃决,现在洞庭湖底抬升,荆江南泛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江汉平原高程比荆江水位低了 10-20m ,水往低处流,只能是淹没江汉平原,恢复云梦大泽。但是这是不可能允许的。因此谁也无法承受荆江大堤溃决的后果。所以必须把川江洪水控制在进入荆江以上。三峡 145 米 和 175 米 水位之间,有 221 立方米 的防洪库容,而川江次洪水总量之多也就是 1000 亿立方米,所以三峡水库足以 千年一遇的川江每秒 10 万立方米的洪峰流量消减 20% 到每秒 8 万立方米 ,但是这还是需要综合运用行蓄洪区才能保证荆江的安全 。不过每秒 6-8 万的洪水,通过三峡之后都会消减到 6 万以下的安全流量,就不用动用几十万人上江堤严防死守了, 使荆江大堤的防洪标准由 20 年一遇提高到 50 年到 100 年一遇 。但是如果发生超设计标准的每秒 10 万立方米以上洪水,只有采用非常手段了,比如超量蓄水,上游库区淹没面积会扩大,但总比江水溃堤泛滥好。但是除非三峡的蓄水位达到 200m 才有可能淹了重庆,三峡库尾水位最高也就是 190多米 ,和川江、嘉陵江天然状态下的天然洪水位也差不了多少。 三峡 145 米 水位以下用于淤沙的死库容有 100 多个亿立方米,而且川江来沙也在逐年减少,静态淤积时间可以维持 30-50 年,而且三峡本来就是河道型水库,迟早会达到冲淤动态平衡的,死库容可能永远都不会被泥沙占满。 黄万里先生在三门峡工程上是正确的,但是不能因此说黄先生永远正确。如果有堆石滩的话,葛洲坝截流已经 40 年了,早就会在葛洲坝库区出现了,可惜没有?葛洲坝建成后库尾水位和库尾河床高程一直保持稳定。长江三峡截流也早超过 10 年了,黄先生所说的“不出 10 年重庆港就会淤死”显然已经证明是梦话。 当然长江上游千沟万壑,有很多粗砂甚至是石头,但是 长江上游泥沙输移比只有不到 1/5 ,绝大多数粗颗粒都留在了当地而不会进入川江 。而且如果每年真有一亿吨卵石,通过三峡的话这些卵石只会停留、淤积在江汉平原,那样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江汉平原了。江 汉平原不是没有粗卵石沉积层,但是那是在新生代以下的地层 ,当然那时长江还没有形成,粗卵石沉积物也主要是来源于周边山地。 江汉平原新生代沉积层主要是细沙和粘土 ,这也说明黄先生的没有必要如此忧心如焚。也不能说黄先生胡说,但是他只是水文专家而不是泥沙或者水土保持专家,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内脱离水利实践,在资料掌握方面自然赶不上长委的工程技术人员。 此外,三峡工程还有以下作用。 第一发电 ,三峡工程是全球最大的单体电站,相当于 4000-5000 万吨的煤炭基地。 第二水资源调节和调水 ,可以使长江下游 枯水期最低流量由每秒 2000 立方米 ,提高到 5000 立方米 ,避免长江口咸潮入侵,而且也能改善枯水期长江中下游航道。同时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后备水源。长江流域梅雨季节正是北方最缺水的时候,因此南水北调可南北两利。南水北调东线水源有保证,但供水范围较小,需要提水,能耗大,水质差;西线工程艰巨,尚处于超前期工作;中线工程供水范围可以覆盖整个华北平原,工程量也是目前可以接受的,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点。目前 南水北调中线仅从来丹江口调水,由于汉江径流量,工程规模受到限制的,未来可建立三峡到丹江口的配套工程,实现江水北调 。 最后航运,形成从上海到重庆的深水航道。 当然抗旱并不是三峡工程的主要职能。没有任何灌区直接从三峡引水,三峡抗旱也是通过向下游补水实现的。三峡水库调节库容只有221亿立方米,每年11月至次年5月,日均向下游补水1亿立方米左右,或者折合每秒1000多立方米的流量,这点水对下游抗旱基本没有太大作用。比如去年,要使得鄱阳湖湖口恢复到正常水位,三峡下泄流量恐怕要每秒2万~3万,而五月份三峡145米以上也就剩下二三十亿的水了,如果按照上面的流量下泄,不几天就把水折腾完了,到了145米水位,只有来多少放多少了,如果赣江流域还不下雨,湖口水位还会下来,这不是折腾吗? 因为水往低处流,除上荆江悬河外,长江干流处于流域的最低处,直接从长江干流取水的灌区并不多。低处的水难以为高处所利用。靠三峡抗旱还不如打井靠谱。 当然只要三峡水位还在下降,三峡就在为下游补水,虽然作用不大,但是下游闹旱灾不能埋怨三峡水库,没有三峡旱灾会更严重。 三峡是一个奇怪的水库,没有独立的防洪库容与兴利库容,防洪库容等于兴利库容等于结合库容,都在145米与175米之间,因此,三峡本身蓄水、防洪、发电的矛盾一直存在,解决这一矛盾只能依靠上游长江支流库群的建设,只有此才能解决长江流域库容不足的问题,实现汛期蓄水。 三峡水库首要的水利矛盾就是 汛后蓄水,使长江中下游枯水期提前到 10 月份 ,对江湖鱼类育肥不利。但长江中下游多种植双季稻, 10 月晚稻已经接近成熟,需水量有限,因此枯水期提前对农业影响并不显著。 水库破坏了河流的连续性,干扰了天然水文过程,带来了水位、流速、水温、颗粒性和可溶性物质含量等水文要素的变化,从而影响了河流生态环境与服务功能,主要是对水生动物特别是鱼类洄游的影响。另外鱼类产卵多以河流涨水 为刺激信号,而过度的水库调度会使洪水过程平缓化,同时春季水库下泄底层低温和富营养化库水,也会对鱼类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但水库对河流对生态功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水位、流速以及水温决定的,因此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局部的(以库区,随着距离水库距离增加而衰减)、可逆的,也是可以通过人为调控可以控制和恢复的。大坝和水库只要不淹没珍稀生物的重要栖息地,不完全(或大部分)切断珍稀或重要水生动物的洄游通道,其生态环境影响就是良性的,至少是可以接受的。 从“生态位”上水库大坝与水生生物是否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众所周知,大型水电基地一般都位于大江大河上中游高原山峡落差集中、水流湍急的地方,而从海口一直洄游到河流源头的鱼类并不多,河流上游一直以小种群的土著鱼类为主。而且 水流湍急的“水电富矿”地带本来水生生物多样性也不丰富。鱼类是体外受精的动物, 在流速每秒几米的地方,如果没有成千上万条鱼拥挤在一起交尾,射精、排卵以后,精子和卵子就会被水冲走 ,很难结合。水库会淹没一些产卵场,但也会形成新的产卵场 。鱼卵分粘着性卵和漂浮性卵。丹江口与新安江这两座大型湖泊型水库建成后,形成的新产卵场规模都比原来的多得多。喜激流和产漂浮性卵的鱼类可能会迁移到上流或者支流。而且只要存在万有引力,河流就会流动,水库(特别是河流型水库),永远不会成为一潭死水,仍具有鱼卵长距离漂浮的条件 ,因为一个基本的物理学定律是,决定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是物体本身的密度,而不是流速。 从这一角度,一个高坝对河流连通性的影响可能比连续低坝的梯级开发要小得多, 因为水库几百公里的回水范围内,仍是连续的自然河段。 葛洲坝以下 的长江中下游江段不可能再建坝, 长江自由江段的长度超过了许多世界级的著名河流比如欧洲的莱茵河, 中华鲟也得以在丧失了金沙江原有产卵场后,在葛洲坝下游形成了新的天然产卵场。 三峡与向家坝之间也有千余公里的自由江段。即使建成小南海水电站,三峡与小南海、小南海与向家坝之间也有数百公里的自由江段。 影响长江水生生物与渔业的主要是污染和过度捕捞。如果上述情况得不到改变,长江上即使一座水库都没有,情况也会每况愈下。 因此, 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还要依靠上游,特别是金沙江水电群的建设,形成 1000 亿立方米以上的蓄水库容 。
个人分类: 水利工程与水域生态|8236 次阅读|104 个评论
雅鲁藏布-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开发与中印合作
热度 3 jiangming800403 2012-6-25 09:21
雅鲁藏布-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开发与中印合作
按:这应该是我写过的文字中读者最多的。这些文字最初写于 2006-2007 年,写好后贴到了中华网和新浪论坛后,后来又被别人无数次的转帖和改写,总点击量没有 100 万也有几十万吧。我所有发表在期刊、报纸、会议上的正规论文,读者数没有这些网文的一个零头。 又按:又是一年毕业季,想起去年从我校毕业的一个藏族小伙。他继承了家族的历史与荣誉,投笔从戎,成为了一名边防武警。从毕业之后,基本就失去了他的信息,他现在大约在山南或阿里地区的中印边防线。他外祖父是当年追随阿沛起义的红色臧军头领,母亲和舅舅们大体是西藏本土的第一代技术干部,有一个舅舅在剿匪平叛、保卫边疆的战斗中为国捐躯。他的父亲是 70 年代从内地进藏的军人,在西藏的武警边防战斗了 30 年,精通汉、藏、尼泊尔等多种语言。满天繁星照着华夏神州,也照着遥远的西南边陲,为了亚洲和平、祖国安宁,我的兄弟,你驻守在大喜马拉雅的群峰之间,顺便也搞点水土保持哟。 雅鲁藏布江——中印合作的纽带与桥梁 雅鲁藏布江是我国西南的一条巨川,至今养在深闺人未识。雅鲁藏布江在我国境内河长 2057 公里,居全国第 6 位,流域面积 240480 平方公里,居全国第 7 位,但年径流量达 1654 亿立方米,仅次于长江和珠江,排在第 3 位。雅鲁藏布江从墨脱县巴昔卡附近流入印度的阿萨姆。进入印度后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又由东向西流入孟加拉国,称贾木那河,在达卡附近先后与恒河、梅克纳河汇合,向南注入孟加拉湾。 雅鲁藏布江 - 大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概况 由于巨大的落差和高原面上汇集的水量,雅鲁藏布江流域水能蕴藏量高达 11348 万千瓦,其中干流为 7912 万千瓦,只小于长江,居全国第 2 位。另外布拉马普特拉河境外河段以及直接流入布河干流的藏南诸河,还有7000万千瓦的水能资源。单位流域面积和单位河长的水能蕴藏量都居全国甚至世界各大江河之首,仅雅鲁藏布大峡谷处就可以建装机超过 3000 万千万的超级水电站,发电量是三峡的两倍以上。雅鲁藏布江 - 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水力资源差不多已经相当于印度目前全国的发电能力。 雅鲁藏布江源头称马泉河,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河流大体由西向东流,经西藏米林县转向东北之后,又急向南流,形成马蹄形大拐弯和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海拔在 3900 米以上,多高寒草原,为牧区。雅江中游即著名的一江两河(年楚河、拉萨河)地区,是西藏文明的发源地,也是目前西藏最重要的农业区,集中了西藏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经济,也是目前雅鲁藏布江流域用水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但是随着拉萨河等支流的汇入,水流增加,径流量达到每年 294 亿立方米(羊村),其中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第一大支流,长 551 千米,流域面积 3.24 万平方千米,河口径流量 105 亿立方米。越向下游,雅江切割越深,形成两岸雪山对峙的峡谷地形和垂直自然带,在西藏林芝以下,雅鲁藏布江汇合支流尼羊曲,尼羊曲河长 286 千米,流域面积 1.75 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 138.2 亿立方米 ,雅江径流量达到每年601 亿立方米(奴下),不久即进入大峡谷地带,在大峡谷中游雅江与其重要支流帕隆藏布 - 易贡藏布汇合,帕隆藏布与其支流易贡藏布流域面积 2.89 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 372.2 亿立方米 ,水能 理论 储量1622.62 万千瓦,雅江水量因此剧增,每年汇入大峡谷的径流超过 1000 亿立方米,大峡谷是著名的水电富矿地带。 雅鲁藏布江的水利水电开发目前仅涉及一些支流,干流仍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但雅江中游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市地,是西藏农业的核心区,多为半干旱气候。某些支流由于汇流面积有限,以感到水资源不足,出现灌溉困难。但雅江河谷深切,提水费用大,水资源难以利用,雅江中游山南地区各县的沿江地带有西藏最大、最集中的一片宜农荒地,建水电站可以雍高水位,发展引水和提水灌溉,促进西藏的农业开发。 除雅鲁藏布江外,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还有一些河流由我国境内流入印度,这些河流被习惯性的称为藏南诸河,藏南诸河流域面积约 155778 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约 1952 亿立方米。主要有三部分构成。 (一)汇入恒河的主要河流:甲扎岗噶河和乌热渠~乌扎拉渠是恒河的两个上源,它们位于西藏的西南部,在我国境内的河长、流域面积均较小。西藏南部的马甲藏布(孔雀河),吉隆藏布,波曲(麻章藏布),绒辖藏布、朋曲等河都是恒河的支流,这些流域不连续的镶嵌在我国境内,每条河流都对应着大喜马拉雅山上的分水岭隘口,是沟通我国与南亚交通的重要孔道。其中朋曲流域面积约 25307 平方公里,河长 376 公里,是恒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朋曲流入尼泊尔后称阿润河,下游是尼泊尔东部著名的特兰平原,与支流孙科西河汇合后称戈西河,流入印度的恒河平原。在我国建坝,对于改善下游的防洪供水有积极的作用。 (二)朋曲以东的康布曲、洛扎怒曲、达旺 ─ 娘江曲、卡门曲(鲍罗里河)、西巴霞曲、察隅河等河流都是自西藏流入印度境内,并先后汇入布拉马普特拉河,这些河流流域连成一片,是藏南诸河的主体。这些河流集中分布在大喜马拉雅山南坡,水利水电资源丰富,目前基本上尚未得到利用。 (三)藏南内陆河分布于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山间盆地内,在地质历史时期,这些内流河曾是雅鲁藏布江水系的一部分,后来因为湖面下降,才和雅鲁藏布江分割开。流域内基本为草原河流长度均约在 75 公里以内,流域面积一般不足 1000 平方公里,基本上为季节性河流。这些河流以内陆湖泊为归宿,呈放射状分布于湖泊周围。年降水量约为 100 ~ 500 毫米,呈东大西小分布。羊昭雍湖是藏南内流区最大的湖泊之一,目前已打通羊湖与雅鲁藏布江之间的隧洞,利用两者之间的落差发电。 雅鲁藏布江和藏南诸河总水量接近每年 3700 亿立方米,约占南亚恒河 - 布拉马普特拉河 - 梅克纳河超级水系径流总量的约 1/4 ,接近全印水资源的 1/5 。其中约 1/3 源于大峡谷以上青藏高原面上,约 2/3 来源于大喜马拉雅山南坡。 布拉普特拉河流域是印度未来的希望 西藏自治区是中国荒蛮的边疆,区内地势高寒、人口稀少,用水量很小,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丰富的水利水电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同时由于远离中国的人口、经济中心,山脉阻碍、山高水低等原因,也难以从雅鲁藏布江干流特别是藏南诸河调水。因此雅鲁藏布江 - 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过剩的水资源对我国发展而言,基本上是无用的。但是布拉普特拉河却是印度未来的希望。 印度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 1000 毫米 以上。水资源总量居全球第 7 ,大约每年 2 万亿立方米。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不足每年 2000 立方米 ,属于联合国规定的贫水国,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半岛西南角和东北部大喜马拉雅山迎风坡降水充沛,而印度西部靠近巴基斯坦的边境地区和德干高原内陆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少于 800 毫米 ,属于干旱气候。因此印度计划搞“北水南调”工程,从恒河流域向干旱的西部沙漠和德干高原内部地区调水,工程经过地区主要是平原和低海拔的高原,技术难度不大,工程也可能做到很大的规模。 但总的说来,印度农业发展的条件是不错的。印度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 - 工业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对印度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印度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和季风性热带草原气候,光热充足,农业生产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印度全境基本没有高寒地区,沙漠的面积也很小,印度地势的基本特点是低矮平缓,可耕地占到印度国土面积的 2/3 左右,森林覆盖率在 20% 以上。这样优厚的国土资源条件,真是上帝(不对,印度人不信基督教,也许是印度教大神梵天)对印度人民的馈赠。虽然印度的国土面积仅居世界第 7 位,位于俄、加、中、美、巴(西)、澳(大利亚)之后,但是俄罗斯和加拿大纬度太高、气候也太冷,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南极洲除外),中国高原、高山、沙漠面积都不小,而巴西的气候则过于湿润,遍布全国的都是难以开发的热带雨林。印度的农业开发条件足以和美国相提并论,是这七个国家中最好的,可耕地面积远远超出其他五国。 2 亿公顷 的可耕地面积,良好的气候资源,次大陆的粮食产量可以轻松达到两万亿斤,超出任何一个世界大国,不仅养活印度人民,而且可以养活更多的人。但是近二十年来,印度的粮食产量一直在 2 亿余吨的水平徘徊,人均粮食和粮食单产都很低,次大陆是除了黑非洲地区之外居民营养水平最差的地区。 印度的土地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地产所有制(这种“大”仅是印度水平的“大”,和欧美动则几百、几千公顷的大农场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这一方面造成了大量的无业游民,宝贵的人力资源白白闲置,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集中人力,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从而限制了农业的发展。而且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 所有大国中印度可能最为动荡 在所有大国中,印度的动荡可能最为严重,整个印度的安全形势都不容乐观,在全印 20 多个邦当中,一半以上的邦有所谓的反政府武装,但是性质并不一样,有的是反政府、有的是教派反对教派。但不论是民族之间、宗教之间还是不同的社会阶层与种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都掩盖着一个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权力与财富分配的不公正,特别是土地分配的不公正。 印度的国内冲突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 一是教派冲突,主要集中在印度西北部,主要是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矛盾(在克什米尔、古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北方邦等),在旁遮普邦还有锡克教激进力量的分离活动(印度开国元勋尼赫鲁的女儿、英吉拉 . 甘地总理就是在总理府被锡克教卫兵枪杀)。 二是少数民族的分离运动,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印度东北部阿萨姆等几个邦 和印度本土很不一样。 东北部各邦跟印度的主体部分只通过尼泊尔和孟加拉之间的一个狭长的走廊地带连接,这些邦人种、民族、相貌、语言、宗教、文化、习俗也和印度的其他部分不同,其历史、民族、语言和文化更加接近于缅甸、泰国和中国西藏地区,在古代史上还曾有过一个独立的阿洪姆(阿豪马)国与莫卧儿王朝隔河划界。 在漫长的历史中,古印度国家主要在印度河、恒河流域发展。 19 世纪以前德里的权威虽然曾经扩展到孟加拉,但始终未进入到孟加拉东北的阿萨姆地区 . 。孟加拉以东的印度东北部地区是不列颠留给德里最重要的遗产。 以 阿萨姆为主体的印度东北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土地、森林和水资源,布拉马普特拉河谷生产的茶叶也是印度最重要的出口物资;但却是印度比较贫穷和落后的一个角落,使当地人产生了一种被剥削的感觉,增加印度东北各邦与新德里的疏离感。同时还有大量的移民从人口过剩的自比哈尔、孟加拉以及尼泊尔的不断来到人口相对稀疏一些的阿萨姆平原及周边山区,他们和当地人争夺土地、水和就业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当地政治、经济,和当地人产生了许多矛盾。因此 印度东北部地方自治或者独立的要求比较强烈,有大大小小十几个反政府武装组织,比如说著名的阿萨姆革命联合阵线,要求在阿萨姆邦成立一个阿萨姆国。自从 1947 年印度独立以来,印度东北部地区大小冲突中已经先后死亡了 5 万多人。但是这些所谓的 “ 反政府武装 ” 在群众当中还受到相当的支持,因为他们属于劫富济贫的罗宾汉式的人物,打的主要是一些富人、政府机构,对平民还不怎么伤害。政府军来了就躲到深山里去了;政府军走了就下山“打抱不平”,袭击警察局,袭击当地政府机构。为了镇压反政府游击队、维护治安,制止部族、种姓屠杀,以及保卫石油设施,印度政府在东北地区派驻了重兵。独立 60 多年来,印度东北部诸邦实际上基本处于军事管制状态,新德里严格限制外国人进入该地区。但是印度军人在东北部地区的专权,更加激起了当地民族对新德里的反感,引发一波又一波以暴易暴的动乱。印度东北部驻军已经疲于应付社会治安问题。但是印度东北地区的动乱不是单纯靠武力所能解决的,如果不解决贫困和社会公正问题,印度再穷兵黩武,也保证不了国内的安全。另外居住在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岛上的泰米尔人与新德里的关系也不太好(尼赫鲁 - 甘地家族的第三代,印度总理——拉吉夫 . 甘地就是被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炸死的)。 在印度的主体部分最让政府头疼的就是印共非主流派领导的农民运动。这些被称为纳萨尔派(是为了纪念印度共产党人开始武装斗争的地方, 1967 年一部分厌倦了冗长的议会辩论的印度共产党人在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县的纳萨尔巴里领导农民打响了武装夺取地主土地、农村土地革命的第一枪)的游击队组织已经发展到从比哈尔邦到安得拉邦,从奥里萨邦到马哈拉施特拉邦等十几个邦几百个县,在印度的沿海与内陆地区形成了一个广阔的游击地域,他们控制了山林与黑夜,袭击政府机构与警察哨所,建立平行政权,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与军警和地主武装进行以暴易暴的血腥冲突,并向工矿区(如矿产资源丰富、被森林覆盖的乔塔 - 那格普尔高原)发展。 印度与邻国的关系也不好。 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的扩张主义传统,继续向喜马拉雅山区扩张,控制不丹的内政外交,非法吞并锡金。利用当时西藏达赖集团与中央政府的矛盾,蚕食中国藏南领土,在尼赫鲁手中终于实现了英国殖民者从未实现的夙愿。但是扩张主义路线造成了印度与巴基斯坦、中国、孟加拉等较大邻国之间关系的全面紧张。 由于在克什米尔等问题上的矛盾,自分治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一直就很僵,并曾经 3 次兵戎相见,小的边境冲突更是不计其数。长期以来印度在印巴边境地区陈兵百万,把全国 2/3 以上的军力用来对付巴基斯坦,并研制远程弹道导弹、原子弹、氢弹等战略武器,与巴基斯坦搞地区军备竞赛,大大限制了印度国家战略的伸缩。 中印之间则存在英国殖民者留下的麦克马洪线问题。印度独立后即开始蚕食麦克马洪线以南的领土,建立军事殖民据点。 1954 年印度官方地图首次把麦克马洪线从 1936 年以来注明为 “ 未标定界 ” 改为 “ 已定界 ” , 并且 在占领的土 地上宣布 成立东北边境特区 ,这造成了 1962 年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最终印军战死、失踪、被俘近万人 。 1972 年该特区 被 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 1986 年底印度议会两院通过立法将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翌年,阿鲁纳恰尔邦 (意为 “ 旭日之国 ” ) 正式成立。 印度非法成立的 阿鲁纳恰尔 邦 面积 约 8 . 37 万 平方千米 , 超过 印度东北部 其他任何 行政区 , 首府在伊塔那噶( Itanagar) 。全境 分成 13 个区 。人口 100 余 万 ,有 多个 民族 , 原住民 约占人口总数的 60% ,多 属于汉藏语系,包括门巴族 、 珞巴族 、 爱缔族 (僜人) 等 , 方言超过 40 种 ,但 印度政府把印地语定为阿鲁纳恰尔邦的官方语言。 印度非法成立的 阿鲁纳恰尔 邦的范围要比中国宣布拥有主权的藏南地区更为广阔,包括布拉马普特拉平原和那加丘陵北部部分地区。根据中国西藏政府方面的资料,藏南印控区主要包括山南地区的门隅,林芝地区的墨脱南(洛隅)部和下察隅。其中门隅面积为 2.87 万平方公里,墨脱南部(洛隅)面积为 2.26 万平方公里,下察隅面积为 1.18 万平方公里,三者合计为 6.31 万平方公里,约占印度非法成立的阿鲁纳恰尔邦面积的 3/4 。居民主要有当地的门巴人、珞巴人、僜人等。门巴人、珞巴人散布在东喜马拉雅山区,总人数都有数十万人之众,但我国实际控制线内只有区区万人。 跟孟加拉国的关系在印度周边关系当中仅次于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有边界冲突、有河水分配的问题、也有跨境移民问题,反正问题很多。 总之,由于内忧外患,印度将很大一部分国力投入到国防、治安等领域,这就造成了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投入减少,影响了印度国家的发展,而且发展越慢,印度中央政府又不想也无力消除社会的不平等,解决动乱的根源,矛盾就越多,社会就越不安定,社会越不安定在军事治安方面的投入就越多,就越影响发展,如此往复,这实际上是一个看不到曙光的死循环。 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开发中新德里只有选择跟北京合作 如果印共或者其他进步政党取得政权,对内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保证少数民族与社会下层的正当权益与合理要求,对外改变扩张主义路线,修好与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关系。印度将卸下穷兵黩武造成的额外负担,印度是世界上土地、水、矿产、生物多样性和人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只要下大力气加以合理开发,印度将大有可为。 中国和印度的合作将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农业、能源和钢铁工业。印度的农业生产条件比中国好,未来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而且还有可能成为重要的农产品输出国,中国立足自身解决吃饭问题的难度太大,即使可以从雅鲁藏布江调水灌溉西北的荒漠,搞“西部大开发”,但代价是非常高昂的,而且“远水不解近渴”,我们应该放弃从雅鲁藏布江干流调水的设想,而推动印度“搞北水南调”。印度的农业发展了,将极大的改变国际粮食市场的供求关系,也使我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进口搞耗水的粮食,来解决国内的粮食问题。 当然雅江中游的支流,和怒江水系只一条分水岭之隔,从尼羊曲、帕隆藏布 - 易贡藏布向怒江每年调入几百亿是可能的,然后在滇西北三江并流处沟通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即可实现雅鲁藏布江 - 怒江 - 澜沧江 - 长江流域水资源联合配置。 中国农业技术和农业装备水平要好于印度,相信中国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种和化肥对印度是有用的。 雅鲁藏布江的水电蕴藏量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的能源富矿,但离负荷中心太远而难以开发,而印度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大国,从中国向印度“北电南输”是开发雅江水电的一个契机。 阿萨姆与雅鲁藏布江 - 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水利水电资源的开发是印度全面开发的基础,如果西藏还是中国遥远的边疆, 但 阿萨姆确是印度未来的希望。 印度不能失去阿萨姆,印度境内只有少数几个油田,大部分集中在阿萨姆。而且阿萨姆所掌握的水利水电资源也是印度未来的生命线。毕竟和恒河流域的水资源已经达到极限,从布拉马普特拉河“东水西调”是“北水南调”,向印度干旱地区调水的基础。而且雅鲁藏布江 - 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水电蕴藏量已经超过了目前印度全国发电能力的总合,这对一个缺油少煤的国家是多么诱人呀。 但是次大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最缺水的旱季也是河流流量最小的时候,如果印度强行从布拉马普特拉河调水,就会影响下游孟加拉国的用水,产生新的矛盾,因此 布拉马普特拉河需要全面开发,在这方面印度需要与中国的合作。大喜马拉雅分水岭以南的河段仅仅是雅鲁藏布江的一段尾巴,在大峡谷入口处雅江的径流量已经达到了约每年 1200 亿立方米,占全河的 3/4 ,也占到了布拉马普特拉河总流量的 1/5, 而且雅鲁藏布江水电蕴藏量的绝大部分以及大多数大坝坝址也集中在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印控区只能修一些小坝,这对调控雅鲁藏布江水资源是不利的。 因为我国手中拥有雅鲁藏布 - 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绝大多数优良坝址,因此,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印度未来的水龙头和电闸 , 离开了中国的合作印度对普拉马普特拉的开发将是蹩脚的。雅鲁藏布江这种居高临下的地位,也使印度一直梦想把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置于自己的掌握下,或至少使其成为中印之间的缓冲国。 雅鲁藏布江 - 布拉马普特拉河是联系中印两国的天然纽带。新德里只有选择跟北京合作,合才能两利;争印度只会输的很惨,甚至死的很惨。 如果不与中国合作,印度难道想叫它的军队以动乱的阿萨姆为前进基地,翻越大喜马拉雅山,到青藏高原上显示它的存在吗?一方面是广阔但难以开发的土地,另一方面是唾手可得的水利水电资源,何去何从,有待印度抉择。 真不知道印度在东北部混乱的国内、国际(与孟加拉的矛盾)情况下,再和中国发生大规模的、长期的、激烈的对抗会出现什么后果。 希望印度的领导人都会做出现实的选择。 附:西南诸河——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合作的纽带 除印度外南亚还有孟加拉国与巴基斯坦两个人口超过 1 亿的伊斯兰国家,孟加拉国位于恒河 - 布拉马普特拉河 - 梅克那河超级流域的最下游,三面为印度包围,一面临孟加拉湾,基本上是孟加拉族占绝对多数的单一民族国家,但数量更多的孟加拉族人生活在印度(因为他们是印度教徒),孟加拉 95% 以上的国土面积为平原,但人口稠密,每平方公里已经达到了 900 人,而且每年都要遭受洪水、飓风、暴雨与风暴潮的侵袭,旱季则因河流水量而感到缺水,由于人口太多与频繁的自然灾害,孟加拉国一直是一个比较贫穷的国家。 巴基斯坦与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关系不大,几乎独占了以“印度”命名的印度河,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祥地,但是确跟印度是死对头,为此印度一直很纳闷,“以自己国家命名的大河怎么流到了敌国家里去了?”印巴两国为印度河分水问题争议不断。这两国之间还有英国前殖民者留下的克什米尔问题, 60 年来,大战打了三场,小的冲突不计其数。与孟加拉不同,巴基斯坦号称“一个国家、四个兄弟”;境内的主要民族与印度河平原北部的旁遮普人、南部的信德人,这两个民族在巴的国家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旁遮普人也很有意思,与孟加拉人一样,更多的同族因为是印度教徒,居住在印度境内;另外巴西北部与西部的干旱山地、高原还有普什图人(帕坦人)以及俾路支人,普什图人是邻国阿富汗的主体民族,但更多的普什图人是巴基斯坦公民,俾路支人分布在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交界的地方,在哪个国家都让中央政府比较头疼,这两个民族对巴基斯坦认同感不强,经常闹事。 另外南亚还有 4 个比较小的国家,尼泊尔、不丹是喜马拉雅山国,斯里兰卡与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岛国。 滇西诸河属伊洛瓦底江水系,主要河流有独龙河、大盈江、龙江等,流域总面积 21172 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约 314. 5 亿立方米 。 (一)独龙江是伊洛瓦底江的上源,发源于西藏境内的察隅以东,河源大体呈南偏东流向,进入云南省后自北向南流,出国境后流入缅甸。在西藏,该河称吉太曲,在云南称独龙河,流入缅甸后称恩梅开江。恩梅开江与迈利开江相汇称依洛瓦底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该河流域面积 4300 平方公里,河长 160 公里 。 (二)大盈江发源于云南省腾冲县尖高山,在洪峰河口流出国界至缅甸八莫注入依洛瓦底江。在我国境内大盈江干流长 194.3 公里 ,天然落差 1885 米 ,至国界处流域面积 5636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约 178 立方米 / 秒,水能理论蕴藏量共计 174.2 万千瓦,其中干流 131 万千瓦,支流 43.2 万千瓦。 (三)龙江又名陇川江,发源于腾冲县火草地山,由北向南流,于缅甸境内注入伊洛瓦底江。在我国境内,龙江干流河道长 332 公里 ,天然落差 1920 米 ,多年平均流量 255 立方米 /秒,流域面积 12663 平方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 164.5 万千瓦。 独龙江偏居横断山脉深处,至今养在深闺人未识。但是大盈江、龙江流域的保山市、德宏州却是著名的滇西谷仓。 伊洛瓦底江是缅甸的母亲河,流域内密支那、曼德勒、仰光等大城市,伊洛瓦底江有东西二源,东源为恩梅开江,其河源在我国境内称独龙江,西源为迈立开江,二江在密支那以上的地方汇合后称伊洛瓦底江,在缅北重镇曼德勒以下 100 余公里的地方,伊洛瓦底江和其最大的支流钦敦江汇合。以独龙江为源,恩梅开江河长 480 km ,伊洛瓦底江河长 2714km ,流域面积为 41 万 km 2 ,主要集中在缅甸境内,约占缅甸全境的 1/3 ,也包括中国西南边境和印度东北边境的部分地区,入海径流总量 4860 亿 m 3 ,其中缅甸境内 4550 亿 m 3 ,占缅甸国家径流总量的 40% 。由此可见,缅甸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伊洛瓦底江多年平均输沙量约 3 亿吨,伊江上游山区多森林,泥沙主要来自中游干旱河谷地区,大量的泥沙在伊江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使伊洛瓦底江河口不断向安达曼海推进,中游河谷平原面积约 9 万平方千米,下游三角洲面积约 4 万平方千米,是缅甸最重要的农业区。伊洛瓦底江流程较短,而且曼德勒以下地势平缓,落差主要集中在上游江段,上游江段水面比降要超出与之相临的萨尔温江及湄公河,单位河段的水能蕴藏量更大,但水流湍急,不利行船。在缅北密支那 - 曼德勒江段有著名的伊江三峡,风景秀丽,水力资源丰富。 伊江中下游流经河谷平原,水流平缓,千吨轮船可以上述至曼德勒,丰水季节 500 吨轮船可以北上至中缅边境的重镇 —— 八莫,如果结合水力开发,整治缅北三峡江段,八莫的通航能力还可以提高,伊洛瓦底江水陆联运实则是我国西南一条的重要的出海通道,可大大缩短我国中西部地区与印度洋、欧洲、非洲国家之间的距离,并可以解除马六甲海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制约。 缅甸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除伊洛瓦底中央河谷外东西都是山地,全国可以以曼谷为中心的下缅甸、以曼德勒为中心的上缅甸和掸邦高原 3 个部分,而伊洛瓦底江则贯穿上、下缅甸,流经缅甸的核心地区。伊洛瓦底河谷地区面积约占全缅甸的 30% ,人口占到 70% 。 缅甸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境大部温暖湿润,除少数海拔 1000 米 以上的高原与高山地区外,农业可以一年 2-3 熟。降水量一般而言是沿海和内地山区较多,中部河谷平原较少,缅甸的农业主要集中在伊洛瓦底河谷和锡当河平原地区,全境耕地 700 万公顷,可耕地面积在 1740 万公顷左右,粮食产量 1800 万吨左右,主要是大米,缅甸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米输出国, “ 二战 ” 前曾居世界之首,多达每年 300-400 万吨,战后一方面由于粮食产量增加缓慢,另一方面人口和消费量增加,出口量下降,目前每年约 50-100 万吨,但是目前缅甸可垦荒地甚多,灌溉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 1/4 ,复种指数偏低,农业增产的潜力很大。 上下缅甸气候和农业生产方式有所差异。下缅甸纬度较低,每年 5-6 月西南季风就登陆,带来充沛的降雨,雨季较长,又处于山地迎风坡,降雨充沛,是缅甸水稻最集中的产区。但管理比较粗放,一般是利用天然降雨种稻,一年一熟,如果灌溉、肥料有保障,旱季农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复种指数和粮食产量会有很大的增长。上缅甸雨季较短,而且伊洛瓦底中央河谷地带处于雨影区,降水比较稀少,是缅甸气候最干旱的地区。中央干旱区降雨量在每年 500 -1000 毫米 左右,以曼德勒为中心,形成了缅甸最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是缅甸水稻的第二集中产区,稻田多为灌溉农田,旱季播种,雨季开始前后收获,水稻收获后或复种一季作物,缅甸中央旱区的燥黑土比较肥沃,适合多种旱地作物的发展如棉花、芝麻、甘蔗 以及水果等。 至于掸邦和其他山区,耕地分散,主要种植一些旱作作物,高海拔的温凉山区是喜凉的一些作物如麦类的集中分布区。 怒江又名潞江,为国际河流,流域包括中国和缅甸两国。怒江发源于西藏北部唐古拉山南麓,它先向东流经那曲草原,而后向南进入横断山脉与澜沧江平行南流,从云南省的西南部流入缅甸后称萨尔温江,最后流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怒江流域狭长,怒江干流长约 1659 公里 ,流域面积 135984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688. 9 亿立方米 ,约占入海水量的 27.3% 。怒江水流湍急,不利舟楫,但水能资源丰富。全江水能理论蕴藏量约 4600 万千瓦,其中干流约 3641 万千瓦,占 79.2 %。云南江段水能理论蕴藏量约 1974.01 万千瓦,其中干流约 1710 万千瓦,占 86.6 %。云南境内还有南定河、南滚江、南卡河等,流入缅甸后均汇入萨尔温江。萨尔温江在缅甸境内干流全长 1227km ,流域面积 18.72 万 km 2 ,河口年径流量约 2520 亿立方米,在缅甸境内,萨尔温江流经掸邦高原,深切的河谷将掸邦高原分成两个部分, 萨尔温江流经的掸邦高原,缅族人口不多,主要有掸族,萨尔温江以东山峦险峻,是佤族人聚居的阿佤山寨。萨尔温江下游则是孟族与克伦人的地区。几十年来少数民族与缅甸中央政府,打打停停,这些地方一直也不太平 怒江 - 萨尔温江流域内主要是山脉与高原,只在我国云南西部有不大的盆地坝子,在缅甸孟邦有河口三角洲平原,流域内需水量不大。 澜沧江出国境后叫湄公河,全长 4880 公里 ,在世界各大河中居第 6 位,在世界上属第四大国际河流,亚洲第一大国际河流,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澜沧江水系发源于我国青海省唐古拉山北麓, 自北向南先后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区, 在西藏昌都以下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经 缅甸、 老挝、 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5 国,在越南的胡志明市南部入海。干流全长 4880km ,流域面积 81×10 4 km 2 (中国计算数字,湄公河委员会 1993 年年度报告数字为 79.5×10 4 km 2 ),多年平均径流量 4750×10 8 m3 ,年平均流量 15060m 3 /s 。  澜沧江 — 湄公河流域为典型的南北向狭长型河流,为雨水、地下水、冰雪融水复合型径流补给型流域,流域单位面积产水量下游丰于上游,左岸丰于右岸;河川水位年内变化:澜沧江上游地区,因冰雪融水补给明显,每年 4 ~ 5 月受气温影响,河水水位开始上涨而进入第一个汛期,称之为 “ 桃花汛 ” ;而澜沧江中下游至下湄公河流域,随着西南季风的侵入,各河段分期进入汛期并产生最高水位,上下游汛期最高水位时间上相差 1 ~ 2 个月 。 中国 澜沧江干流长约 2153 公里 ,流域面积 164376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740 亿平方米,分别占湄公河全流域的 44.12% 、 20.3% 和 15.58% 。澜沧江基本属峡谷和中山宽谷型河流,在我国境内用水量极少,不到总水量的 5% 。但流域水能蕴藏量丰富,达 3656 万千瓦,其中干流水能蕴藏量 3203 万千瓦。澜沧江的年径流量和流域水能蕴藏量均占我国江河中的第五位,而干流水能蕴藏量跃居第四位。 缅甸仅东北一隅属湄公河流域。 老挝为湄公河上中游的内陆国家,国土大部属湄公河流域, 是澜沧江 - 湄公河流域内产水量中最多的国家,占湄公河径流总量的 35% 。老挝全境多山地、高原,仅万象平原需要一定的灌溉用水,因此水和水电资源供应远大于需求,是中南半岛的重要的水塔,也是潜在的能源输出国。作为内陆国家,老挝希望发展湄公河航运,使自己获得出海通道。 泰国东北部呵叻高原是湄公河流可耕地面积最大的地区, 在其 850×10 4 hm 2 可耕地中仅有约 6% 得到灌溉,如果枯季能从湄公河干流中抽取 400 ~ 500m 3 /s 的湄公河水,则对发展该区的农业和消除当地的贫困起到关键作用。 有湄公河最大支流蒙河 - 锡河,河长 550km ,流域面积 15.4 万平方千米,河口平均径流量 720m 3 / s 。 柬埔寨几乎全境属于湄公河流域, 多平原,平原中部的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水产资源丰富,是贫穷的柬埔寨人蛋白质食物的主要来源,该湖经洞里萨河注入湄公河,洞里萨河是湄公河水量较大的支流,河长 400km ,流域面积 8.4 万平方千米,河口平均径流量 960m 3 /s 。 由于受湄公河水位的影响,洞里萨湖水深变幅高达 8 米 ,水面面积可以从 2500 平方公里增加到 1 万平方公里,相应地湖泊动库容 每年可自然吸纳上游洪水量约 460×10 8 m 3 ,为了保证湖区的洪泛面积, 一方面在湖泊周围形成了随湖水涨落而变化的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生产方式,另一方面湖泊可以吐纳河水,汛期减少湄公河三角洲洪水的泛滥,枯水期又可以向下游供水,增加流量和水深。 为了发挥的水源调节左右,保持湖滨泛滥平原的土壤肥力与提供有机渔饵,洞里萨湖要求上游每年湿季保证相当的洪水来量。 湄公河流域的越南部分主要为湄公河三角洲,约有 390×10 4 hm 2 农业和水产用地,每年 4 ~ 5 月,来自上游的径流约 2000m 3 /s ,为防止海水入侵需用水约 1500m 3 /s ,能用于灌溉的仅约 500m 3 /s ,能灌溉约 50×10 4 hm 2 耕地。目前,该区枯季灌溉需水 1600 ~ 2000m 3 /s ,因此,若要充分发挥区内土地潜力,并有效防止海水入侵,则需在枯季天然径流基础上再增加枯季径流约 2000m 3 /s 。 总之,要满足下湄公河各国的灌溉需求、洪水回流和防止海水倒灌,共需增加枯季径流约 3000m 3 /s 。 有效库容高达近 500 亿立方米洞里萨湖在湄公河的地位就如同我国长江流域的洞庭湖、鄱阳湖,是下湄公河一个重要的天然水库,但是湖泊天然的调洪能力毕竟有限,很难满足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况且洞里萨湖位置过于靠下,无法改善老挝、泰国、柬埔寨东北部的防洪供水情况。 我国境内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形成的水库具有庞大调节库容,可以增加枯水季节河道流量,改善澜沧江的通航条件,并提高泰国东部呵呖高原、老挝万象平原的灌溉保证率。 当然由于澜沧江 - 上湄公河水库群的调节作用,湄公河汛期洪水位将降低,会造成洞里萨湖泛滥面积的减小,但由于水库库容有限,不可能完全控制湄公河的涨水过程,洞里萨湖仍将在一定范围内泛滥。同时水库调节会增加湄公河枯水期的流量,造成水位上升,洞里萨湖水面扩大,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湖泊周围季节性泛滥的面积缩小,会影响当地特有的生态系统和生产生活方式。从保护生态和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考虑,由于洞里萨湖季节性泛滥仍继续存在,湖滨特有的生态系统和社会文化仍将继续存在下去,只是分布的面积缩小。但是洪泛面积在缩小,一定程度上也是好事,首先可以增加稳定的基本农田面积,增产粮食 150 万吨,这些都远高于澜沧江 - 上湄公河地区水库建设的淹没损失。 湄南河居于泰国中部,是泰文明的核心区域,湄南河流域基本上在泰国境内,但与东南亚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 泰国是东南亚地区人口较多、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但处于中南半岛中部,受太平洋季风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要弱于印度支那国家和缅甸,旱季时间相对较长。湄南河平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占全国人口和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但水资源总量只有每年几百亿立方米,已经属于联合国规定的缺水地区,每年旱季都感到缺水,所以泰国计划从萨尔温江和湄公河向湄南河流域调水,调水工程位于低海拔地区,规模不大,实施起来比较容易,但是泰国自产径流占萨尔温江水量的比例很小,占湄公河水量的比例也不大,如果没有国际协议,上述调水工程可能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我国可以与泰国进行水权贸易,向泰国输出西南地区过剩的水资源。 元江又名红河。其干流发源于云南省巍山县境内的哀牢山东麓,大体呈西北~东南流向,河源至国界处流域面积 76276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 483. 8 亿立方米 。元江流域位于云南省中部,北邻金沙江流域,西与澜沦江水系以无量山为分水岭,东接南盘江流域。该水系主要由干流元江 ( 又称红河 ) 、支流李仙江、腾条江、盘龙河、普梅河 ( 又称南利河 ) 等河流组成。上述各河流在云南省境内均有分水岭相隔,自成独立的水系,流入越南后分别称为:红河、黑水江、南那河、泸江、儒佳河等。而黑水江、红河、泸江三大水系,又在越南越池附近汇合,通过红河三角洲注入北部湾。 元江流域海拔较低,流域内山峦起伏,不大可能向我国境内调水。红河三角洲是越南北部的核心,由河内、海防等大城市,工农业相对发达。我国境内有助于改善越南红河三角洲的防洪抗旱形势。
个人分类: 水利工程与水域生态|7397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4: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