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文学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忆曾恬
黄安年 2009-1-22 14:14
忆曾恬 吕启祥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22 日发布 曾恬走了 , 她是我的同龄人。 曾恬其实又没有走 , 她存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 清晰如昨。 可以这样说 , 在北师大校园里 , 在某个时段内 , 她成了我的第一朋友,或曰,我是她的第一朋友。我们的这份友情,很有一些特别之处。 特别在于,她和我的认识 , 应当是年青时的五十年代 , 但我们并非同学(只可算校友),也未同事,各自东西 ; 直到老年即九十年代 , 才成了朋友。其时彼此都已退休 , 自由超脱,只是由于某种机缘,发现原来有如许共同的话题和兴致 , 于是才熟悉起来。因而,这是在完全放松状态下毫无功利之心和实用意义的相交,这份友谊就来得纯粹,我所感知的曾恬也就特别真实。 她是个性情中人 , 敏于感受,口无遮拦。我们的话题大至宇宙自然、世道国运、社会风气,小至家人亲朋、身边闻见、吃饭穿衣,随兴而谈 , 喜笑怒骂,说完拉倒。当然是她说的多 , 我听的多。 她是爱书人 , 阅读范围颇广 , 速度也快 , 常把她认为有意思的书或文章传阅给我 , 成本的、单篇的、铅印的、复印的都有 , 每次都像孩子嗜美味一样与我分享。 她又是个写书人 , 已出版的小说和编的书不必说 , 我还见到未发表过的若干新诗,其中有一首因为读不懂某些博士论文而用新词组成的诗,令人笑破肚子。她的散文随笔也来得快 , 新加坡寄来的所见所闻,洋洋洒洒、细致入微,因那里空调太冷带来的尴尬我至今还忘不掉。 他其实还有更大的写作计划 , 不止一次说起要写一部关于新八旗子弟的小说,她有这方面的生活素材和观察思考,像讲故事一样向我描述过、感慨过。 她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资深剧迷,更是于是之那一代造诣精湛的老演员的超级粉丝。人艺建院以来的重要剧目她都观赏过。我曾被她带到首都剧场去看过一次演出,幕间她兴致勃勃地去找当晚上场的著名演员签名。也由于她的热心 , 我有幸在他家中见到于是之 , 还照了一张相。 她葆有童心 , 喜欢当学生的感觉。有一年 , 在她的鼓动下我们竟然去夜大读了多半年的英文,成了师大附小教室里最老的学生。凭借中学的底子,我的发音也许还可以 , 但记单词和习语法绝对没有她投入和见效。 她敬老 , 我母亲在世时她常有好吃、好玩之物孝敬,至今还留有一把牛角梳。她爱孩子 , 一天在我家见到一亲戚的小男孩 , 曾恬赞叹:真是个小罗汉! 她很有艺术的细胞,她们班级的纪念册每一页如何配置,每一个花样图案都是她精心搜集和设计的。她当然更是家里装修布置的总设计师,她考过我,小厅窗扉上的花叶寓含什么 ---- 原来是一家三口的关系。橱、柜、桌、架上的每件工艺品都有故事。我送她的瓷砖彩绘黛玉葬花图 , 她拼嵌在了门厅墙壁上。 她来自基督教家庭,我尊重她的信仰,也因为我中学就读教会学校,有一种亲近感 , 于是就有了某年圣诞夜应她之约共赴西 四 教堂的事。时值隆冬,我们下午就去了 , 赶上烛光晚会,十分拥挤 , 但秩序井然,弥撒祝福之后 , 是圣诞音乐演出。其时 社会上的歌星出场已经高价,而当晚演唱均属志愿 , 水平颇高。归途中 , 我们谈论基督教文化何以影响久远。 她一度做过心理咨询 , 几乎是个心理医生,告诉我前来求助者的各种故事。我觉得可以出一本心理医生手记,她体察人的内心相当深入到位 , 这是作为教师、作家、人文学者的基本功。 她疗慰别人,自身也需要疗慰。曾恬也如常人一样有她的苦恼和牢骚,以世俗眼光看曾恬很有福了 , 丈夫成功,儿子优秀 , 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其实事情都有两面 , 正因为老童的学问修成正果 , 工作繁重,压力巨大 , 用曾恬的语言 , 累到连话都不愿说。儿子出类拔萃,自有独特之处,为常人不易理解。因而曾恬有时感到寂寞,极其率性地说一些过头过激的话。在我听来是深刻的片面,从中可以体察到她作为妻子和母亲无价的付出和深沉的爱。 她渴望交流、沟通、结伴。不止一次地邀我甚至求我一块吃饭,但成功率很低 , 记得有一次去了 , 还挺远 , 在前门都一处吃烧麦,她挺快乐。 曾恬的坦率天真 , 在我们这样年纪的人中间已很少有了 , 难得的是他还能自嘲,不乏幽默感。作为老朋友,还时常向我透露些小秘密。有时竟然会像年轻的闺中密友一般讲点陈年趣事。比方说 , 她神秘兮兮地向我透露,说人家以为我和老童同年生,他的月份比我小 , 但是实际上他比我大 , 我声明不论大小 , 都得让着我 ! 这是曾恬式的任性。此类小秘密还颇有一些 , 供我收藏。现实中她有时碰到不如意事、倒霉之事,当时也许不吭声 , 但多半憋不住,过了一阵就会和盘托出对我说:好啦,现在我可以用审美的态度来对待了。也就是拉开距离,像讲述别人的故事一样,不但平和 , 还会自嘲,笑得弯了腰。 新世纪以来,我不住校内 , 知道她在弹琴,前年 , 我们见面 , 她穿红裙子 , 爱美之心 , 一如往日。 对于曾恬而言,我可以是个对话者,但更多的是倾听者。在曾恬的生活圈子里 , 我只是处于边缘的一个 , 即便如此 , 昨夜以来,这点点滴滴从记忆之泉中喷射出来,圆润如珠,清淡如水。这些小水珠被曾恬的赤子之心照亮,有了色彩和光泽,也使我的生活增添了光和色。 末了 , 我想将这小文的题目改为致曾恬,把上面的这些话说给她 , 就像我们在校园里散步时边走边谈一样。 曾恬,你听见了吗? 吕启祥于 2009 年 1 月 20 日夜 接听老童电话之后至次日 (黄安年按 :2009 年 1 月 19 日晚 , 我们的挚友曾恬在 262 医院病逝,享年 73 岁。 2009 年 1 月 23 日上午 10 时将在八宝山竹厅举行告别仪式,老吕特撰写悼文 , 告慰曾恬。)
个人分类: 个人所思所想(09)|419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