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东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东风吹
热度 1 huailu49 2017-8-3 08:53
有了东风,酷暑开始消退
个人分类: 城市园林|2981 次阅读|3 个评论
东风试射,末世走近?
热度 4 techne 2017-1-24 00:58
(草稿,请勿引用)   今天刚看到的腾讯新闻。据称,在特朗普就任总统之前一段时间出现,在中国网络上的所谓“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车的照片,以及据称是为“东风-41”导弹试射而发布的禁航公告,近日又被台湾媒体翻出来炒作。   (后续多条新闻已证实这次试射为携带10个分弹头的东风5C洲际导弹,全世界以往的战略核力量分布版图正在迅速改变。)   据台湾媒体《联合报》22日报道称,就在特朗普就任前夕,大陆网络曝光了“东风-41”洲际导弹穿越街头的照片,从照片里过往车辆的车牌看,地点属黑龙江省大庆市。香港军事评论员称,据此推断,传说中的第二个“东风-41”旅,很可能已部署东北。文章称,大陆东北地区距美国本土最近,无论采取北太平洋线还是北极线,可比部署在信阳减少两千公里,极大压缩美国预警时间,并提高命中几率;文章认为,信阳第一旅很可能已换装为“东风-41A”,第三个东风旅则会部署在西部战区。   报道还援引大陆网站的文章称,透过最近大陆发布的民航禁航区信息看,中国大陆于本月15日可能已进行一次“东风-41”导弹发射试验。报道称,从公开的禁航通告看,这次试射的射程约为2400公里,意味着可能是一次高弹道试射,封闭空域包括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而弹着区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靶场,规定时段内禁止从任何高度飞越这一区域。   公开的信息显示,“东风-41”是大陆最先进的多弹头洲际核导弹,射程约1.4万公里,可打击美国全境。该弹可配置3、6或10个弹头,具备井下发射、铁路发射和公路发射3种发射方式。   台湾媒体还声称,此次试射的弹着区范围异乎寻常的大,面积约有12.5万平方公里,意味着可能进行了分导式多弹头试验,或者是高超音速滑翔器试验。而另据法国媒体的报道,也有类似内容,称这次试射的落区范围异乎寻常的大,落区面积约有125000平方公里。相比之下,东风41导弹在2016年4月12日的一次发射试验中,携带了两个分弹头。当时的落区是为100*60公里的长方形空域,面积约为6000平方公里,也就是说,15日这次试验的落区面积为上次试射的21倍大。如此大的落区面积,意味着这次可能进行了分导式多弹头试验,或者高超音速滑翔器试验。对比来看,法国M-4A弹道导弹携带的多弹头落区范围最大可达150*350公里。   看了上述新闻报道,笔者不禁惊出一身冷汗。第一个重要原因,是那些核导弹大都部署在东北。说句实在话,笔者觉得东北人实在是有点冤。要知道,上个世纪,在1969年苏联要发动核打击的惊魂时刻,就是东北人差点首先做核试验——不——是核实战的牺牲品。当时的情况,从赫鲁晓夫清算斯大林开始,中共和苏共两党开始翻脸,毛泽东就不断跟赫鲁晓夫对着搞。直到后来勃烈日列夫上台,两党斗的没完没了,不可开交。据说,当时在中苏边境,大概是珍宝岛一带,两国军队经常发生大规模械斗。俄国人普遍都很强壮,人高马大,中国的士兵一般来说不是对手,械斗时肯定要吃亏。后来毛泽东干脆就发出指示,从全国各地选派受过专业武术训练的特招入伍士兵,输送到珍宝岛去专门跟俄国人对打。   就这样,形势也没控制住。后来终于大打出手,但这回可不是械斗了,双方动起枪炮。后来,双方对此的描述又是各执一词。中国的记录说是苏军先开火,而苏联的档案记录更详细,逻辑上也更自洽。大意是,中方在珍宝岛附近设局,利用雪地树林等自然障碍设置了埋伏,先引诱苏军深入伏击圈后突然开火伏击苏军,导致一辆苏军坦克被打掉,指挥官被击毙。这辆坦克后来成了中方的战利品,今天还在军博做展品。   由于苏联在这次冲突中吃了大亏,最高层,勃烈日涅夫震怒,亲自拍板,常委会也一致通过,决定对中国发动核打击。当时如果真的这么干了,那东北人就要第一个倒大霉。但这个事后来幸好被美国人卡了一下,俄国人实在也没想到美国会出手阻拦,最后苏共就没敢下决心动用核武。此后只是在新疆同苏联交界处,苏军伏击消灭了中国的一支边防巡逻小队,算是报复。虽说摩擦不断,但终于没有扩大化。   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我总觉着,这个话对于中国人而言,似乎只是挂在嘴上说给别人听的,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改革开放快40年,中国的综合国力,尤其是政府和军力,早已变得空前强大。此时,本来是天下太平,却谁也没想到,偏偏突然又开始没事找事,非要跑到海上去扩张。再加上朝鲜的核武危局,还有渐行渐远的台湾,形势突然间就变得越来越危险。   那么,看到这个新闻,在这个时候,突然试射东风41,展示多弹头技术,耀武扬威,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要吓唬一下纸糊的特朗普?这是要充分展示核能力?表明中国不怕打核战吗?但我不知道,中国人这个群体,到底有没有认识到,如果中国耀武扬威,不断展示强大的核力量,那中国的周边国家会怎么想?一旦它们感受到越来越大的核威胁,此后核武器开始扩散,将来到底会形成什么样的结果?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我也不管别人怎么想。但我想来想去,确实觉得这个趋势很可怕,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至少对东北人来说,就很有个疑问。反复折腾这么多年,东北人到底图个啥?话说东北人其实都是移民的后代。想当初,东北(满洲)的繁荣和兴盛,也是跟俄国和日本的角色密不可分的。俄国人主要是早期,在所谓的北满地区,他们修建了铁路,搞贸易中心。后来俄国扩张势头太猛,日本人又介入同俄国开战,进入了南满地区。战争结束后,俄国越来越边缘化,日本借着对朝鲜半岛的控制,把满洲跟朝鲜的海岸线打通,连成了一大片,这就让满洲具有了非常特殊的地利。而那个时期也是满洲开始高速发展的时期。   当时的满洲,人口大量涌入,经济高速发展,前景美好。但美中不足,就是后来的战争问题。因为日本政府虽然跟苏联也有冲突,但最后还是跟对方达成一致签订了和平条约,但日本却始终都解决不好同张学良以及国民党政府的纠纷,结果冲突不断,最后就是控制不住形势,大战终于爆发。此后满洲虽然暂时幸免于战争的大规模破坏。但在战后,却很不幸地发生了持续的战乱。在内战中,东北就是最初的主战场,也是整个内战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左右胜负的战场。而仅以著名的长春围城之战为例,为了围歼几十万国民党军队,据说当地饿死的平民就超过二十万,对东北人民而言,这种前所未有的残酷可见一斑。   解放后,有过短暂的中苏蜜月期,东北有当时国内最好甚至在全亚洲都无人可比的工业基础,暂时幸福了一段时间。但也没过多久,就发生了中苏冲突。当时整个中国都搞计划经济,东北更是最典型的重工业地区。后面好不容易熬到改革开放,全国人民总算开始有好日子过了。但相对来说,东北却又不太行了。其中一个可能很重要的原因,是东北再也没有以前那种地利了。当初,不管是俄国繁荣,还是日本发达,东北都可以跟着沾光,但现在不行了。俄国是走下坡路,日本也不灵了,中日关系越来越恶化。而朝鲜又不停地捣乱,对此中国政府则坐视不管。但反过来说,虽然东北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结果东北似乎从来没有因此得到什么与之相应的回报。面对这样的局面,东北人民去跟谁诉苦呢?   在这方面,看看大庆那曾经丰饶的油田,自然就会明白。还有那漫山遍野的森林,成年累月那一车车南下的列车,满载的木材,煤炭,等等等等。所有这些资源,东北人从来都没有因此而得到多少很具体的利益回报。当然,这也许是东北式的粗旷思维方式的特点。那里的人们,生活于黑土地之上的人民,由于特殊的环境,他们大气自然,热情奔放,甚至不免粗鲁野蛮,但却并不太精于利益的算计。特殊的历史和传统,让他们既沾染了一些俄国式的尚武精神,又不自觉地受到了日本那种极其看重面子的文化熏染,他们又必然地会受到中国式爱国主义情结的遗传和感动。而这一切,虽然是不可避免的混合,却又未必是诸优点的聚合。因此,东北人的性格和命运,在不知不觉之中,仿佛注定会具有某种悲剧色彩。   现如今,虽然东北早就不是这个国家的什么发达地区,那些丰富的资源,比如大庆的石油,也早都抽的差不多了,像煤炭,大片的森林,也采的伐的够多的了,所剩无几,但此时此刻,赋予东北人未来的却并不是什么幸福和美好,而反倒突然又成了主要的核导弹发射基地。看着网上的新闻照片,那黑漆漆又粗又状的东风41核导弹发射车,我不仅倒吸着冷气。对于东北人而言,这可绝不是什么幸福的标志。因为,一旦战争开打,这必然是首先要遭到彻底摧毁的东西。   那么,到底用什么样的威力巨大的武器,才能确保彻底摧毁像东风41导弹车这类同样威力巨大的武器?相信这个答案是很明显的,我不知道大多数东北人民对这种可怕的风险有多少了解?但我看了之后,确实是感到这一幕实在太可怕。   最后,作为一个东北人,我要很严肃地建言全体东北人民,此时此刻,大家必须也应该认真考虑下部署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巨大危险。那么,对于核武器,对于自己可能遭遇的切身危害,东北人民,到底有没有发言权?   现在朝核问题愈演愈烈,将来的前景,恐怕直接就要朝着核弹开花的方向去了。那么,我感觉到,像官方论调那这样,只是像录音机一样重复,而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只强调朝鲜半岛无核化,恐怕是远远不够的。我是发自内心地认为:东北是不是也应该早日无核化?要知道,一个可以随意部署大量核武器的东北,一个在黑土地上,可以不经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的讨论和许可,就能随便展示东风41这种可怕的足以毁灭世界的武器的决策方式,这显然不会是一条通往幸福彼岸的道路。   这样不负责任又极度危险的道路,如果持续地走下去,那必然是一条通往末世之路。它更是一条要把东北这个曾经美丽的家园引向彻底毁灭的绝路。
个人分类: 时世评论|692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卧病
sychun 2017-1-21 07:08
卧病 孙捷 东风寒卧榻, 明月上高枝。 秋雨连绵处, 床头辗转时。 我儿孙捷现为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导,瑞典查尔摩斯理工大学副教授。此七绝为其在郑州一中高考时所作,所附书法作品为其父我所写。
个人分类: 诗词与艺术|14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夜伴寒冬
热度 1 yaojunwei 2016-1-5 00:42
冬风不喜路人笑,且将悲怨画霓裳。 月 半独映枝外窗,也无雪宿也无眠。
个人分类: 应如室|1757 次阅读|1 个评论
赤道西风压倒东风的连锁机制:厄尔尼诺成因探讨
杨学祥 2014-6-21 09:54
赤道西风压倒东风的连锁机制:厄尔尼诺成因探讨 杨冬红 1,2 , 杨学祥 3 1 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 , 长春 130026 2 吉林大学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长春 130026 3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 长春 130026 摘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最近指出,厄尔尼诺是西风压倒东风的连锁反应。 本文计算了潮汐变化引起的大气圈、海洋圈和岩石圈差异旋转。 在地球扁率变大时,赤道面的高速气流和洋流产生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由东向西运动,类似赤道东风带;在地球扁率变小时,大气和海洋赤道突起减小并向两极流动,在南北纬35度线以上的中高纬度地区,形成两极突起,南北纬62度线为最高值,旋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速度加快,类似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这一变化规律与星体大小以及形变规模无关。计算结果与全球风带分布完全符合。 综合分析表明,太阳在赤道面,赤道东风加强,海洋南北赤道暖流加强,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太阳在南北回归线( 22.5 度),赤道东风减弱,赤道和 35 度线以上的西风带加强,纬度 60 o 左右南北两个多风暴带活动强烈,海洋的中纬度西风漂流带加强,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月亮潮周期地增强或减弱了这一效应,形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交替发生。 关键词:潮汐,地球自转,厄尔尼诺,潮汐形变,大气环流,海洋环流 0 赤道西风压倒东风导致厄尔尼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最近指出,厄尔尼诺是西风压倒东风的连锁反应。他说:“严格意义上讲,厄尔尼诺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海洋现象,并非大气现象。其次,它是一个海洋温度季节性上升到异常程度的现象,即每年秘鲁和中东热带太平洋的海温超出正常年份的程度,这时候就可以定义其为厄尔尼诺。”丁一汇说,可以说厄尔尼诺是“起源于海洋,波及到大气”。 从世界海温图可以发现,整个太平洋呈现出“西暖东冷”的局面。为什么呢?丁一汇解释说,太平洋热带地区不断地吹着东风,这个东风是人们发现的古老风带,称为贸易风(即信风,因风向稳定,很少改变而得名);东风一吹,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北半球的风向右偏,南半球的风向左偏,这样海水就会北流(北半球)或南流(南半球),赤道的海水往两层流动,深层的冷水就会被翻上来,代替表层水。同时在东风的影响下海水西流,这样一来,使得中东太平洋的平均海温是冷的。 海水西流到西太平洋之后,我国南海、菲律宾沿海等西太平洋地区水位升高,可达 20 厘米,这样就产生一个西向东的海水梯度压力。丁一汇表示,东风顶着这个梯度力迫使海水西流,但一旦东风减弱海流就会转向,“这就是我们预报的关键,理解厄尔尼诺形成的关键”。 “东风什么时候会减弱呢?这要看西太平洋地区的西风有没有出来,西风一出来东风就减弱了。”丁一汇说,西太平洋海平面本来就比东面高,东风减弱下来后,可想而知,海水就会开始倒流。 同时,西风在北半球右偏,在南半球左偏,这样一来,赤道两侧的海水就向赤道地区附近集中,这导致表层的暖水开始下沉,并在海平面一两百米的地方形成暖水层。丁一汇说,暖水层在西风吹动之下,就会向东运动,到达中太平洋的时候,这个暖水层就可能已经非常厚了,一旦它浮出水面,就代替了原来的冷水,“这样我们认为厄尔尼诺就形成了”。 http://sc.china.com.cn/2014/kejiao_renwu_0620/45751.html 赤道西风压倒东风的原因何在? 1. 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的特征及其可能成因 天气变化主要与对流层气体运动有关。吸收太阳辐射热量所在空间的温度和高度控制了对流层的气体密度和气压。一般在空气受热强的地区,形成低密度的低压区;而在受热弱的地区,形成高密度的高压区。在近地面水平方向上,赤道地区为低压区,两极地区为高压区;在垂直方向上,靠近地面的热空气为低压区,高空冷空气为高压区。气压的不均匀性导致气体运动,形成大气环流。受这一规律控制,一般空气在地面从两极流向赤道,在高空则从赤道流向两极。实际的气流分布并不这样简单,除赤道和两极外,还出现了 30 o 、 35 o 和 60 o 三个特征纬度, 表明太阳在南北回归线(南北纬 22.5 度之间)之间的震荡对大气环流的重要影响。 全球性地表风带和气压带由赤道向两极依次为:赤道无风带(低压带)、纬度 0 o ~30 o 的南北两个信风带(贸易风带)、纬度 30 o ~35 o 南北两个亚热带无风带(高压带)、纬度 35 o ~60 o 左右南北两个盛行西风带、纬度 60 o 左右南北两个多风暴带(低压带)、纬度 60 o 以上南北两个寒带东风带与极地高压带(见图 1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相邻两个风带之间的过渡带,即纬度 0 o 、±( 30 o ~35 o )、± 60 o 的 5 个纬度带,其两侧空气水平运动方向明显不同,故称之为大气临界纬度。全球不同纬度的气压带、风带空气运动速度变化很大,量极达 m/s 。这表明,大气运动与地球自转、地理纬度密切相关 。 图 1 东风带和西风带以及径向南北运动 (网络图片) 对海洋而言,水平运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赤道附近的中低纬度地区,形成明显的全球统一性一级西向流;而在中、高纬度地区形成明显东向流。尤其在南半球纬度 40 o 以南、北半球纬度 45 o 以北地区,洋流以东向为主,形成全球性一级东向流(见图 2 )。洋流稳态运动速率的量级介于 cm/s~m/s 。大气运动和盛行凤系的存在,是导致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 图 2 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洋环流分布图 M.B. 斯托瓦斯把地球作为体积不随时间变化的不等速的二轴椭球体,计算了它的基本参数随扁率或偏心率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得出南北纬 35 o 线不随扁率变化而伸缩,由于其固定不变的特性而称为临界纬度。相反,南北纬 62 o 与赤道纬度,当地球扁率发生变化时,互为消长,称为共轭纬度 。 0 o 和 62 o 共轭纬度以及 35 o 临界纬度在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中的特殊作用,表明地球扁率变化在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中可能起到某中特殊作用。 2. 潮汐产生的扁率变化 和自转变化 计算 图3 地球变扁南北纬35度线长度不变 计算结果表明,一个旋转速度不断增大的气体星球,在扁率不断变大的过程中,不断被削平的两极突起通过35 o 不变圈持续地向赤道流动,形成一个几乎静止的(相对星球自转方向相反的快速旋转)气流环。在星球外部看来,加速旋转的气体星球象一个层层包裹的洋葱,每层的旋转速度不同,中心转速快,外层转速几乎为零(见图3)。这非常符合木星环的旋转特征:美国学院公园市马里兰大学的DouglasHamilton和德国海德尔堡马普学会核物理研究所的Harald Krüger发现,行星环中的微粒缓慢围绕木星运转,其形成机制尚不清楚 。本计算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形成机制:变速旋转的气体星球,赤道有慢速旋转的环,两极有快速旋转的帽。 根据这一变化规律,在地球扁率变大时,赤道上空的高速气流,产生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由东向西运动,类似赤道东风带,在外空间看来几乎静止不动;在地球扁率变小时,大气赤道突起减小并向两极流动,在南北纬35度线以上的中高纬度地区,形成两极突起,在南北纬62度线达到最高值,旋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速度加快,类似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这一变化规律与星体大小以及形变规模无关。计算结果与全国风带分布完全符合。 设R为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km,大气的线速度增量为 dV k =Rcoskd ω= Rcosk(ω 2 -ω 1 ) (9) 当k = 0, dω= - 0.9516ω 1 , dV 0 = 442m/s,即赤道高空风向西的最大速度为442m/s。当k = 35度,dV 35 = 339m/s,即中纬度高空风向东的最大速度为339m/s。当k = 60度,dV 60 = 221m/s,即纬度60度高空风向东的最大速度为221m/s。实际上,由于流体间的角动量交换和阻力,高空风的实际速度要远远小于这个数值。 以上规律也适用于没有大陆阻挡的海洋环流,如南半球的海洋寒流——西风漂流带就在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南极半岛与南美洲之间的德雷克海峡就在南纬60度附近。 南极海冰有 120 个月、 60 个月、 48 个月、 26.7 个月的变化周期,与潮汐 10 年、 9.8 年、 5 年、 4 年、 2.2274 年周期一一对应,表明潮汐变化引起的海流变化对南极海冰的影响 。 尽管有大陆阻断,大西洋,印度洋,特别是覆盖半个地球的太平洋,也受到这一规律的影响,海洋环流方向与计算模式完全相同。因此,潮汐形变对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的影响不可忽视。 3. 相关证据 地球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是有据可查的。据罗时芳等( 1974 )和任振球等( 1990 )的研究,地球自转周期有 11.169 (对应 11.2 年太阳黑子周期)、 12.15 (对应 12.01 年木星相似会合周期)、 18.6 (对应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 19.855 (对应 19.858 年木星、土星会合周期)、 22.337 (对应 22.2 年太阳磁周)、 29.783 (对应 29.46 年土星公转恒星周期)、 59.555 年周期(对应 59 和 60 年木星、土星、水星相似会合周期),振幅分别为 0.162 、 0.141 、 0.521 、 0.189 、 0.434 、 0.521 、 1.239 毫秒 。 此种解释的矛盾是,与土星相比,木星质量大,距离地球近,产生的地球自转振幅却仅为土星的四分之一。如果加上潮汐的 11.137 、 18.6 、 19.96 、 22.3 、 29.94 、 59.88 年周期 ,就有很好的对应性和可比性。地球自转周期 18.6 、 29.783 、 59.555 年的振幅是最大的,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在 18.6 年内由 18.6 度变为 28.6 度,完成一个周期循环。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 28.6 度时期( 1986-1988 年和 2005-2007 年),地球的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加快;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 18.6 度时期( 1977-1979 年和 1995-1997 年),地球的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见图 4 )。比较图 4 和表 1 ,潮汐的 11.137 、 18.6 、 19.96 、 22.3 、 29.94 、 59.88 年周期使潮汐影响地球自转的解释更加合理。 图 4 1973 年 1 月 2 日 至 2006 年 8 月 23 日 的地球日长变化 , 纵轴 ms 是毫秒(据魏鸣 等 , 2007 ) 计算表明,当太阳的位置由南北回归线移向赤道,此时 db = 0,da = 50px, 带入公式得日长增量 dT =0.00027s, 相当于 1/3704s, 它是春分和秋分时的地球自转速度小于夏至和冬至时的自转速度的原因。 日长的季节性变化,由一个周年项和一个半年项组成,前者变化的幅度约 0.4 ms ,后者约 0.3ms 。两种波动叠加在一起,出现两个波峰,其幅值变化的极小值通常位于 1 和 7 月 。 计算值与测量值完全相符。 图 5 2005 年 1 月 1 日 至 2006 年 8 月 23 日 的 LOD 变化,纵轴为毫秒( ms )(据魏鸣 等 , 2007 ) 图 5 给出太阳引潮力和地球轨道变化对 2005 年至 2006 年日长变化的半年周期影响。 3 月 20~22 日春分和 9 月 22~24 日秋分时太阳在赤道面,最大潮汐使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日长增加; 6 月 21 或 22 日夏至和 12 月 21~23 日冬至时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使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日长减少。 李国庆发现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 13.6 天、 27.3 天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李国庆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人员宗海锋在《 2007 年天灾预测总结学术会议文集》上发表论文《 27.3 及 13.6d 周期的大气潮》,通过对比分析 1973-1998 年的日长、大气环流及月球相位随时间的变化,发现伴随着月球相位的交替变化,地球大气的纬向风速场、地球位势高度场以及日长作 27.3 及 13.6d (天)的周期震荡。这种周期性的大气震荡,被视为一种大气潮。月球对地球大气引潮力作用的周期变化,是引发 27.3 及 13.6d (天)周期大气潮的主要原因。月球对地球大气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引起大气纬向风速场及地球位势高度场的变化。当月球围绕地球运转之天赤道上空时,月球视赤纬角等于 0 度,这时月亮对大气的引潮力最大,大气的纬向风速增加,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减小,日长增加;反之,当月球视赤纬角最大(绝对值),月球对大气的引潮力减小,大气纬向风速减小,地球自转角速度增加,日长减小(见图 6 )。月球对地球大气的引潮力作用,应该在大气环流及中短天气预报模式中予以考虑。除月球的视赤纬角以外,月球至地球的距离,也是影响 LOD (日长)的因子之一。凡包含近地点 P 的波,其波峰的振幅较高,而包含远地点 A 的振幅较低,因为月球离地球越近,月球对大气的引潮力作用越大,反之亦然。太阳潮也有类似的影响 。 我们从图 4 中可以看到, 1986-1988 年和 2005-2007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年,所以, 1984-1985 年和 2005-2006 年的日长变化幅度较大; 1977-1979 年和 1995-1997 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所以, 1977-1978 年、 1979-1980 年和 1997-1998 年日长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对应关系非常明显。 李国庆和宗海锋认为,月球对地球大气的引潮力作用,应该在大气环流及中短天气预报模式中予以考虑 。雷鸣和欧阳首承运用地球的章动、地球转速和大气变化的关系,探索重大灾害天气的深层次原因 。天文条件与气候变化的相关关系已经逐渐在气象界得到重视和应用。 如果把大气圈和海洋圈作为一个整体来计算,而不仅仅是其表层流动,那么,应用三轴椭球体转动惯量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表明, 当太阳的位置由南北回归线移向赤道,岩石圈的日长增量dT =0.00027s,相当于1/3704s,它是春分和秋分时的地球自转速度小于夏至和冬至时的自转速度的原因。当地球由远日点运动到近日点时,太阳引潮力增加10%,得日长增量dT= 0.00007s,相当于1/14286s。这使远日点的地球自转速度大于近日点的自转速度,从而使远日点处的增减速时间变长,近日点处的增减速时间变短。实际上,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一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 月亮引潮力是太阳引潮力的 2.17 倍,月亮赤纬角(即白赤交角)为 18.6 度(最小值时期)或 28.6 度(最大值时期),黄赤交角为 23.5 o 。所以,月亮赤纬角变化可使日长发生 0.6 ms 的变化,在受到太阳干扰或增强时,日长变化振幅可达 0.3-0.9 ms 。在图 5 中,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到最小值引起的地球形变,使地球自转加速,日长产生 2.5ms (毫秒)的变化。计算值与测量值完全相符。 应用三轴椭球壳转动惯量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表明, 地球各圈层潮汐形变的规模不相同,大气圈的起伏约为1163000px,海洋圈的起伏大约为1500px,固体地球的起伏约为500px,比例为2326:3:1,速度增量比也为2326:3:1。 可以对比的是,空气、水、地壳的密度比为3:1:0.00129,是2326:3:1的倒数。 当太阳的位置由南北回归线移向赤道,岩石圈的日长增量dT =0.00027s,海洋圈的日长增量为0.00081s,大气圈的日长增量为0.628s。 赤道处的地表线速度为 v = 465m/s, 日长 T=24 小时 =86400s ,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线速度增量 dv 分别为 -0.003625px/s 、 -0.010875px/s 和 -8.425px/s ,即地球各圈层自转减慢。以岩石圈为参照,水圈相对减慢最少,气圈相对减慢最多。这导致赤道东风增强,赤道太平洋热水集中在西太平洋,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对应时间为 3 月末或 9 月末(春分 3 月 20-22 日,秋分 9 月 22-24 日,太阳在赤道面上)。 而在 6 月末或 12 月末(夏至 6 月 21 或 22 日,冬至 12 月 21-23 日)日月大潮发生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地球各圈层自转加快。以岩石圈为参照,水圈相对加快最少,气圈相对加快最多。这导致赤道东风减弱,赤道太平洋热水回流到东太平洋,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对应时间为 6 月末或 12 月末,与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 12 月 25 日 圣诞节附近的季节性特征相符。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 12 月末的原因还在于,每年 1 月 3 日或 4 日为地球轨道近日点,太阳引潮力增大 10.2% ,与 11 月 18 日 -1 月 23 日 ( 66 天)地球自转加速阶段相对应。冬至为 12 月 22 日 或 23 日,离地球轨道近日点 1 月 3 日 或 4 日很近,太阳潮最强。引起的地球扁率变化也最显著。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每年的 12 月 25 日 圣诞节附近,就是潮汐改变地球扁率,影响地球自转、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的最好证明 。 4. 结论 潮汐变化引起的地球各圈层扁率变化是地球各圈层差异旋转的原因,对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的分布和变化有明显的影响。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分布的纬度特征与地球扁率变化的纬度特征完全一致。 南北纬 35 o 线不随扁率变化而伸缩,由于其固定不变的特性而称为临界纬度。相反,南北纬 62 o 与赤道纬度,当地球扁率发生变化时,互为消长,称为共轭纬度 。这也是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最基本的纬度特征。根据这一规律,太阳的纬度位置对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变化至关重要,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太阳潮引起地球扁率变化的极值点,因而也是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的异常变化时期,月亮潮增强或减弱这一过程。这是强潮汐组合激发异常气候的理论根据 。 由于流体的流动性,如果把大气圈和海洋圈的扁率变化看作是表层的部分流体流动过程,那么,在地球扁率变大时,赤道上空的高速气流,应该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由东向西运动,类似赤道东风带,在外空间看来几乎静止不动;在地球扁率变小时,大气赤道突起减小并向两极流动,在南北纬35度不变线以外的中高纬度地区,形成两极突起,在南北纬62度线达到最高值,旋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速度加快,类似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这一变化规律与星体大小以及形变规模无关。赤道高空风相对固体地球向西的最大速度为442m/s,中纬度高空风向东的最大速度为339m/s。实际上,由于流体间的角动量交换和阻力,高空风的实际速度要远远小于这个数值,但方向与实际状况有很好的对应性。 如果把大气圈和海洋圈作为一个整体来计算,而不仅仅是其表层流动,那么, 当太阳的位置由南北回归线移向赤道,岩石圈的日长增量dT =0.00027s,海洋圈的日长增量为0.00081s,大气圈的日长增量为0.628s。 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线速度增量 dv 分别为 -0.003625px/s 、 -0.010875px/s 和 -8.425px/s ,即地球各圈层自转减慢。以岩石圈为参照,水圈相对减慢最少,气圈相对减慢最多。 实际状况可能是以上两种情况的一个加权平均,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每年的 12 月 25 日 圣诞节附近,就是潮汐改变地球扁率,影响地球自转、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的最好证明 。 综合分析表明,太阳在赤道面,赤道东风加强,海洋赤道暖流加强;太阳在南北回归线, 35 度线以上的西风带加强,海洋的中纬度西风漂流带加强,在南北纬 62 度线达到最高值。月亮潮增强或减弱了这一效应。 如德雷克海峡就在南纬60度线, 南极海冰有 120 个月、 60 个月、 48 个月、 26.7 个月的变化周期,与潮汐 10 年、 9.8 年、 5 年、 4 年、 2.2274 年周期一一对应,表明潮汐变化引起的海流变化对南极海冰的影响 。 综合分析表明,太阳在赤道面,赤道东风加强,海洋南北赤道暖流加强,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太阳在南北回归线( 22.5 度),赤道东风减弱,赤道和 35 度线以上的西风带加强,纬度 60 o 左右南北两个多风暴带活动强烈,海洋的中纬度西风漂流带加强,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月亮潮周期地增强或减弱了这一效应,形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交替发生 。 参考文献 1. 吴珍汉。旋转地球动力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2. M.B. 斯托瓦斯。地球自转的不均衡性——地球形状及大地构造因素。地质力学论丛( 1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9 。 3.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4 ): 5-12 。 4.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 “ 海震调温假说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Vol. 23 (6): 1813 ~ 1818 5. 杨冬红,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 沙漠与绿洲气象 . 2008,2(5): 1-10 6. Douglas P.Hamilton1 Harald Krüger.The sculpting of Jupiter's gossamer rings by itsshadow. Nature, 2008,453:72-75. 7.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3 ): 1-8 。 8. 杨冬红,杨学祥。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 22 ( 5 ): 1680-1685 。 9. 罗时芳 , 梁世光 , 叶叔华等 . 地球自转转率变化的周期分析 . 天文学报 ,1974,15(1):79 ~ 84 10. 任振球 . 全球变化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90. 60-77. 11. 杨学祥 , 陈殿友 .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12. 周永宏 , 郑大伟 , 廖新浩 . 日长变化、大气角动量和 ENSO:1997 ~ 1998 厄尔尼诺和 1998 ~ 1999 拉尼娜信号 . 测绘学报 , 2001,30(4):288-292. 13. 魏鸣 , 欧阳首承,地球的章动和转速与副热带高压和高温干旱 ,中国工程科学, 2007,.9(8): 40-46. 14. LiGuoqing. 27.3-day and 13.6-day atmospheric tide and lunar forcing onatmospheric circulation . Adv. Atmos. Sci. 2005, 22:359-374. 15. 杨学祥,陈殿友。构造形变、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0 , 20 ( 3 ): 39~48 16.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 - 动力机制。世界地质。 2010 , 29 ( 4 ): 652-657. 相关报道: 院士丁一汇详析厄尔尼诺:西风压倒东风的连锁反应 时间: 2014-06-2010:25:06 来源:中国科学报 编辑:邓瑞清 “厄尔尼诺为什么会影响这么大?大家都非常关注。我们研究了 40 年, 40 年来得到了哪些结论呢?可以说我们基本上弄清楚了它发生的原因和怎么预报它,这是我们最成功的地方。”在中国气象局举办的“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详细解读了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机制。 “严格意义上讲,厄尔尼诺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海洋现象,并非大气现象。其次,它是一个海洋温度季节性上升到异常程度的现象,即每年秘鲁和中东热带太平洋的海温超出正常年份的程度,这时候就可以定义其为厄尔尼诺。”丁一汇说,可以说厄尔尼诺是“起源于海洋,波及到大气”。 从世界海温图可以发现,整个太平洋呈现出“西暖东冷”的局面。为什么呢?丁一汇解释说,太平洋热带地区不断地吹着东风,这个东风是人们发现的古老风带,称为贸易风(即信风,因风向稳定,很少改变而得名);东风一吹,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北半球的风向右偏,南半球的风向左偏,这样海水就会北流(北半球)或南流(南半球),赤道的海水往两层流动,深层的冷水就会被翻上来,代替表层水。同时在东风的影响下海水西流,这样一来,使得中东太平洋的平均海温是冷的。 海水西流到西太平洋之后,我国南海、菲律宾沿海等西太平洋地区水位升高,可达 20 厘米,这样就产生一个西向东的海水梯度压力。丁一汇表示,东风顶着这个梯度力迫使海水西流,但一旦东风减弱海流就会转向,“这就是我们预报的关键,理解厄尔尼诺形成的关键”。 “东风什么时候会减弱呢?这要看西太平洋地区的西风有没有出来,西风一出来东风就减弱了。”丁一汇说,西太平洋海平面本来就比东面高,东风减弱下来后,可想而知,海水就会开始倒流。 同时,西风在北半球右偏,在南半球左偏,这样一来,赤道两侧的海水就向赤道地区附近集中,这导致表层的暖水开始下沉,并在海平面一两百米的地方形成暖水层。丁一汇说,暖水层在西风吹动之下,就会向东运动,到达中太平洋的时候,这个暖水层就可能已经非常厚了,一旦它浮出水面,就代替了原来的冷水,“这样我们认为厄尔尼诺就形成了”。 那么在今年来袭的厄尔尼诺已经达到什么阶段了呢?丁一汇说,自 3 月份就开始不断出现在西太平洋的西风已开始明显增强,现在西太平洋产生的暖水层已经到达了中东太平洋,正接近水面。而温度已经到了(超出正常年均值) 0.5 ℃ ~0.8 ℃ ,预计到达中美洲西海岸,就能升高到 1.2 ℃ 。 “根据这个情况判断,基本上我们认为已经进入了厄尔尼诺状态,我们 3 月份还只是一个判断,现在充满了确定性。”丁一汇认为,估计到八九月份还会有一次发展,这样发展下去,到西方圣诞节期间可以达到顶峰。“具体顶峰时会升高多少度,目前说法不一。这就是强度预测,我觉得主要看西风强度,因为风是不断变化的。”(见习记者 赵广立) http://sc.china.com.cn/2014/kejiao_renwu_0620/45751.html 历史上值得关注的厄尔尼诺年 ——近 500 年中最长的厄尔尼诺事件持续 4 年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 2014 年 06 月 20 日 分享到: 蒋志海制图   早在 18 世纪初,秘鲁和厄瓜多尔的渔民就发现每隔数年捕鱼的产量就锐减一次,而且锐减的时间呈现了很强的规律性,几乎都集中在圣诞节前后。当地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意即“圣婴”。这就是如今人们所说的厄尔尼诺现象。   两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科学家们已经意识到,厄尔尼诺现象影响的对象绝不仅仅是秘鲁和厄瓜多尔的渔民,这一发源于热带太平洋的气候异常,它的影响波及全球。 20 世纪以来,厄尔尼诺现象出现 17 次,每次都使全球许多地方的气候变个样。 1972 年爆发的厄尔尼诺事件就是厄尔尼诺对全球农业和水资源产生严重影响的例子。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回忆说,当年呈现出全球范围内干旱的景象,导致粮食大量减产;对我国的影响也特别明显,造成北方大面积水资源短缺。   “年纪大一点的可能记得,当时国务院特发了红头文件,对天津市实行限制供水,周恩来总理专门到天津贯彻节水政策,向老百姓解释为何今年极度缺水。”丁一汇说, 1972 年是厄尔尼诺对全球农业和水资源均有严重影响的范例。 1998 年的世纪大洪水相信许多人记忆犹新,没错,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肇始于 1997 年 5 月)捣的乱。丁一汇介绍说,正常状态下,西太平洋表层平均海温是 27 ℃ ~28 ℃ ,中东太平洋一般在 24 ℃ ~25 ℃ 。当年的厄尔尼诺事件爆发时,中东太平洋海温升高了 4 ℃ ~5 ℃ ,接近 29 ℃ ,超过了西太平洋的海温。“本来是西暖东冷,一下子倒过来了,所以造成了极度异常的现象,可以说这是我国长江发生全流域大洪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真正让人们认识到厄尔尼诺现象复杂性的,是发生于 1982 年至 1983 年间的厄尔尼诺事件。这一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是在出乎人们意料的情况下发生的。一方面是因为当年 3 月墨西哥厄尔·奇冲火山爆发的火山灰影响了卫星观测结果,乃至厄尔尼诺已经爆发了,科学家们还在讨论当年会不会有厄尔尼诺发生;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这次事件的前期特征与过去的时间有所不同:在此之前所观测到的厄尔尼诺事件发展过程中海温增温一般都是从东太平洋南美沿岸开始,但这次事件却从中太平洋开始。   “ 1982 年发生的厄尔尼诺使我们看到,它并非只有唯一起源的地方,它也可以起源于太平洋中部。这让我们开始理解到,厄尔尼诺的发生是非常复杂的。”丁一汇进一步指出,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也呈现多元化。   “海水变暖导致鱼类的食物大量减少,减少后鱼类大量死亡,直接造成渔业大幅歉收。”丁一汇说,“但是这也导致另一种结果:很多岛屿上的鸟粪层增加了,原来,死亡后腐烂的鱼吸引了大量的海鸟。”   另外,这一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在时间长度上也延长到了次年。丁一汇说,一般而言,厄尔尼诺现象始于春季,至该年的圣诞节达到顶峰,一般到了次年春天厄尔尼诺现象就衰减了; 1982 年的情况是,直到 1983 年春天依旧不衰减,甚至 8 月份还在增强,直到第 3 年才衰减下来。“所以这一年的厄尔尼诺年对全世界的影响是最明显的,因为它太长了,增加了一倍长,当然影响就更大。”丁一汇说。   在历史上,现在全世界有 400 年对厄尔尼诺的记录资料,大概可以看到最长的厄尔尼诺可以持续 4 年,因此厄尔尼诺之于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水的影响非常深远。(赵鲁) (来源:中国科学报 责任编辑:赖敏) http://wwwNaNa.gov.cn/2011xwzx/2011xmtjj/201406/t20140620_250043.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428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风好还是西风好?——雾霾寓言
热度 5 qyu111 2014-1-26 13:56
刮西风的上海: 刮东风的上海: 西方刮来的是工业风、竞争风; 东方刮来的是农业风、和谐风。 西方刮来的是城市的风; 东方刮来的是大海的风。 东风还是西风?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5856 次阅读|5 个评论
末日新解
热度 3 杨学祥 2012-12-22 11:16
末日新解:新旧交替的忧思 开元末日忧始终, 风行水上波自成。 天堂地狱遥相望, 祸福吉凶皆相通。 恨不死,爱不生, 落花流水逐东风。 无可奈何春去也, 夏日如火花更红。 相似诗句: 春的后面不是秋,何必为年龄发愁? ......
个人分类: 诗词|3047 次阅读|6 个评论
难道不能惊上帝
yangyongtian 2012-9-11 19:15
震后又逢大暴雨 , 彝良灾民实堪虑。 借得东风三千丈, 除却阴云出红日。 给点光明与温暖, 犹如赠与几件衣。 天下良民多苦难, 难道不能惊上帝!
个人分类: 感怀|21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安门城亘古美
yangyongtian 2012-6-12 16:44
天安门城亘古美
夕阳西下晚霞红, 猎猎红旗荡东风。 金光昭昭耀左右, 华灯皎皎亮当中。 鲜花铺地织锦绣, 白云飞天傲苍穹。 天安门城亘古美, 再美不如今恢宏。
个人分类: 风光有感|2398 次阅读|0 个评论
相见欢,真难填
热度 8 szc009 2012-4-16 20:56
N久没有填词,武功全废了,内力也尽失。唯一有点知觉的就是俺的手,昨日里,一个不小心,看到陈湘明老师 《沁园春•春访崀山》 ,俺感慨啊: 当年在湖湘,没去崀山访;今日读美文,遗憾万丈长 。陈老师安慰俺说: 来日方长,尽可择机造访 。俺更遗憾的是不能和韵,俺刚说了,俺武功全废了,呜呜。 今日又见卫军英老师的 《沁园春•宫墙柳》 ,还有柏舟老师的《 沁园春·梦游丹霞 》 ,那神韵辞章,和的那叫一个好啊,俺手开始有点小痒痒,俺内力也尽失了,只有认了,忍了,呜呜呜。刚又一个不小心,见杨晓虹老师和滴《 相见欢•二首 》 , 俺那个手就开始不是一点点痒痒的。要跃跃欲试了,呜呜呜呜。俺的手也欺负俺没武功,没内力,自作主张写起词来了,词牌还是《相见欢》,额滴个神啊!不怕大 家 看到 相见愁、尽摇头 嘛?糟踏文化就算了,俺是怕疼的,要是有谁要抽俺,谁来扛起?俺武功全废了,内力也尽失了的。 雪花舞尽梅红,岁峥嵘,阅遍西山残照笑东风。 兰菊泪,松枝醉,竹影重。无奈柳色依依玉门东。
3211 次阅读|21 个评论
边城喜春
热度 1 sarstone 2012-4-9 20:59
四月边城春不在, 长冬黯树花未开。 一夜丝雨东风度, 蓓蕾站上枝头来。 2012.04.09
个人分类: 诗歌|3381 次阅读|2 个评论
五律 壬辰春日二首
热度 1 ericsu 2012-4-1 17:16
西园 谁探春消息?东风入寝门。白涛听浅岸,红树隔遥村。 梅落浑无迹,燕来旧有痕。忽思春去后,客子哭西园。 江左 危芳摇晚瑟,谢草岸边听。凫落愁蒲冷,鱼沉觉浪腥。 梅前元缱绻,江左已伶仃。谁恨花开早,东风不肯停。
个人分类: 唐风宋韵|3468 次阅读|3 个评论
元夕
热度 3 gl6866 2012-2-6 17:37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这首词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名篇。辛老先生是山东济南人。他的词本来应该用山东方言来读才是。好像是在2000年左右,我在中演公司的一位朋友就是济南人。他非常豪放,有几分辛弃疾的架势。于是他就用济南方言为我们高声背诵了一首辛弃疾的词,那时还真感到很稀奇。辛弃疾著名的一首词叫《青玉案•元夕》,专门描写元宵节的情景的,其中最有名的句子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既然这首词那么有名,肯定就不会只用一种方言来读。而且也不现实。不过,现在的科学技术发达,可以通过网络把各地方言的诵读方式都汇拢起来,让我有个比较,在网上找到一段关于这首词的汉语方言、域外方音、中古汉语、老国音、普通话的文件。从中也可以管窥各地喜庆灯节的不同场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0NTM3Njcy.html 古时候过元宵节的一个热闹场景 图片来自网络,无商业目的,向图片所有者致谢。
个人分类: 杂谈散论|3163 次阅读|4 个评论
东风第一枝•题陈湘明“元日探梅”帖(步张翥韵)
热度 5 baiyuxiao 2012-1-26 13:22
东风第一枝•题陈湘明“元日探梅”帖(步张翥韵)
东风第一枝·题陈湘明“元日探梅”帖(步张翥韵) 2012-1-26 读湘明君“元日探梅”帖,图文并茂,美不胜收。湘明兄在余评论中答道:“ 明日兴许能再拍几张孤山之梅红玉裹 , 让柏兄‘羡慕嫉妒恨’。 ”此言 於我心有戚戚焉。记得 2010 年的除夕,我也是在医院陪伴父母度过的,当夜杭城飘起了一场大雪,曾感赋五言诗一首,最后两句写道,“明日湖山去,梅花斗雪妍”(该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20333do=blogid=294983 )。次日初一下午即临孤山,果然已有傲雪初开的梅花,回来写下二首七律“新年雪后孤山探梅步韵林和靖”(该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20333do=blogid=295626 )。去年春节我在山东。今年除夕夜又是在医院陪伴老父度过的,初一那天下午带夫人去净寺敬香,已是黄昏时候了。故而错过了孤山探梅的机会。多谢湘明兄的博文与照片,让我又见到了久违的梅花,因而填下这一阙“东风第一枝”,步张翥韵,以表我对孤山梅花的情谊。也期待湘明兄多拍些孤山的梅花来。 逋冢 东坡, ① 孤山北 麓 , 幽芳信有期约。 晓来快雪初晴, 嫩寒点开冰萼。 佳人睡醒, 靓疏影、 睟 容轻掠。 ② 吐暗香、 雅气微馨, 招引碧空归鹤。 风瑟瑟, 素心淡薄。 ③ 烟袅袅, 一枝拓落。 ④ 几回梦返湖山, 远闻浪吹海角。 相逢如故, 凝魂处、 玉钩云箔。 ⑤ 乘东风、 朗朗星空, 归去玉台仙阁。 ① 逋冢: 林逋墓,在西湖孤山北麓。宋吴文英《大酺·无射商荷塘小隐》:“任岁晚、陶篱菊暗,逋冢梅荒,总输玉井尝甘液。” ② 睟容: 天然光泽的脸色。唐元稹《莺莺传》:“﹝鶯鶯﹞常服睟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 ③ 淡薄: 指妆饰雅淡朴素。唐张籍《倡女词》:“画罗金缕难相称,故著寻常淡薄衣。”宋刘克庄《卜算子 · 茉莉》词:“淡薄古梳妆,嫺雅仙标致。”清汪懋麟《观小伶邢郎歌舞》诗:“不须邢尹重分别,淡薄衣裳也胜人。” ④ 拓落: 放荡旷达。《晋书 · 刘曜载记》:“性拓落高亮,与众不羣。”《北史 · 薛安都房法寿等传论》:“法寿 拓落不羈。”元辛文房《唐才子传 · 高适》:“少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远。” ⑤ 云箔: 云帘。天宫以云为帘幕。南朝梁刘缓《新月》诗:“仙宫云箔捲,露出玉帘鉤。” 附张翥原词 老树浑苔,横枝未叶,青春肯误芳约。 背阴未返冰魂,阳梢已含红萼。 佳人寒怯,谁惊起、晓来梳掠。 是月斜、花外么禽,霜冷竹间幽鹤。 云淡淡,粉痕渐薄。 风细细,冻香又落。 叩门喜伴金樽,倚栏怕听画角。 依稀梦里,记半面、浅窥珠箔。 恁时得、重写鸾笺,去访旧游东阁。 附词谱 东风第一枝 ●●○○ ○○●● ○○●●○● (仄韵) ⊙○●●○○ ⊙○●○⊙● (仄韵) ○○⊙● ⊙⊙● ⊙○○● (仄韵) ●●⊙ ⊙●○○ ⊙●●○○● (仄韵) ○●● ●○●● (仄韵) ○●● ●○●● (仄韵) ●○●●○○ ⊙○●○⊙● (仄韵) ○○⊙● ⊙⊙● ⊙○○● (仄韵) ●○⊙ ⊙●○○ ⊙●●○○● (仄韵) 鹤岗东坡, 孤山北岸, 幽芳信有期 约 。 晓来快雪初晴, 嫩寒点开冰 萼 。 佳人睡醒, 靓疏影、 睟容轻 掠 。 吐暗香、 雅气微馨, 招引碧空归 鹤 。 风瑟瑟, 素心淡 薄 。 烟袅袅, 一枝拓 落 。 几回梦返湖山, 远闻浪吹海 角 。 相逢如故, 凝魂处、 玉钩云 箔 。 乘东风、 朗朗星空, 归去玉台仙 阁 。 照片摄于2010年正月初一
3745 次阅读|15 个评论
东风第一枝-元日探梅(增补)
热度 34 tashaxing 2012-1-24 10:53
东风第一枝-元日探梅(增补)
除日喜见长空剪瑞,琼瑶曼舞,遂一气呵成,履了水龙吟之约。壬辰第一场美梦自是琼山探梅、瑶台问茶之境。元日梦醒,便直奔孤山。然许是琼瑶过解旅人心绪,竟于轻歌曼舞几阵后翩然而遁,只留与旅人龙年第一道阳光。 正失望之际,偶见漫洒在西子湖面几捧金色阳光,随波荡漾,疑是水龙吟和声四起,赶紧按动快门,将这美妙光影笑纳 镜中...... 趁游人尚少,赶紧后山寻遍,然满园梅花只是清枝楚楚、含苞欲放。偶尔寻得两朵开放的红梅,大概算是东风第一枝。可惜没拍下几张,相机没电了。莫非美好的事物一定得有些遗憾? 既有遗憾,自当赶紧弥补。为履遍寻东风第一枝约定,下午改往灵峰继续探梅。灵峰探梅,果然不负盛名。有那大雅至极的笼月楼与掬月亭助兴,这回寻得的不仅有疏淡开放的梅花,更有岁寒三友中另外两君-松与竹。 夕阳西下,山风渐冷,伫立梅苑,遥望远方,不禁低吟: 掬月怜风雅,灵峰问瘦梅。 寒枝衔日远,流彩约人归。 1 荡漾金光,水龙和韵? 2 觉来后山寻遍 3 东风第一枝 4 孤山绿梅含苞 5 相望相惜 6 梢含红萼 7 横枝未叶 8 唤起玉人 9 岁寒三友独怜君 10 不管清寒 11 香冷入瑶席 12 待 13 红萼无言耿相忆 14 希冀如幻 15 清枝楚楚 16 昂 17 化作此花幽独 18 淡定 19寒枝衔日远 20 流彩约人归 追记) 因恐落张翥旧巢,未敢造次填《东风第一枝》咏梅,却有柏舟兄美玉相赠,盛情难却,聊借东风壮胆,凑上一曲致谢。 东风第一枝 答柏舟(次张翥韵) 雾冷孤山,霜轻老树,疏红不误芳约。 冻云剪瑞还晴,清枝玉凝新萼。 流霞高韵,回眸处、断鸿惊掠。 念那时、千里吟风,还送远飞仙鹤。 天漠漠,紫霞又薄。 园静静,暗香涨落。 浪漫总向天涯,率真却依海角。 蓬莱应好,羡一幕、水帘琼箔。 但先赊、五月清风,再聚后山东阁。 柏舟兄原玉: 东风第一枝•题陈湘明“元日探梅”帖(步张翥韵) 逋冢东坡,孤山北麓,幽芳信有期约。 晓来快雪初晴,嫩寒点开冰萼。 佳人睡醒,靓疏影、睟容轻掠。 吐暗香、雅气微馨,招引碧空归鹤。 风瑟瑟,素心淡薄。 烟袅袅,一枝拓落。 几回梦返湖山,远闻浪吹海角。 相逢如故,凝魂处、玉钩云箔。 乘东风、朗朗星空,归去玉台仙阁。
个人分类: 海阔天空|7177 次阅读|84 个评论
南唐末代皇帝的忏悔:世界公民无国界?
热度 2 杨学祥 2011-12-26 15:30
南唐末代皇帝的忏悔 杨学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南唐后主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词《虞美人》。身为国君,不知励精图志,强国富民,最终只落得个国破家亡,饮鸩而死的悲惨境地。这对当前娱乐界的低迷衰败之风是一个警戒。粉丝们辛辛苦苦捧出来的明星,本应是中华民族的典范楷模,可惜成名后或入籍他国远走他乡,或远嫁国外受洋人欺凌,或傍富成为第三者以桃色新闻走红。金钱是他(她)们唯一的人生追求,国外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幸福天堂,他们以成为“世界公民”为荣耀,其文化素质实在令粉丝们脸红。没有祖国的文化人能存在多久? 贸易无国界,但是商人不能没有祖国。犹太人聪明过人,善于经商,足迹遍布世界。因为没有强大的国家支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乎惨遭种族大灭绝。没有祖国的商人能够存在多久?惨痛的历史教训唤醒了以色列的建国欲望。 与犹太人从世界各地汇聚以色列力图振兴民族伟业的趋势相反,中国的富商学子却以走出华夏浪迹异国他乡为荣。美国麦卡锡时代的排华巨浪,印尼纳苏蒂安时期的排华血潮,俄国留学生楼大火的悲惨遭遇,菲律宾劫匪的绑架追杀,以色列肉弹的恐怖袭击,英国海滩的神秘死亡,都挡不住汹涌的出国狂潮 。 现代中国娱乐界的发展,是靠商业的广告来支撑的,正所谓经济繁荣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在广告利润的支持下,电视、电台、报纸、杂志成为最大的赢家,娱乐明星的海选成为最大的看点。舆论工具是否真正把握了世界前进的脉搏?中国的娱乐界为什么对正在逼近的危险视而不见? 香港媒体称美国2012年可能主动对中国挑起事端,与中国交战的日子可能没那么遥远。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12-26/1036678658.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288 次阅读|3 个评论
Dream Car
zoushen 2009-9-14 11:21
每个人的Dream Car常常大不一样,因为有太多的可选择性,反正只是Dream,想想总是可以的,虽然一般目前买不起。而且,Dream Car也常变化,或有好几个。象我太太的Dream Car,就有过GMC SUV,房车,丰田锐志Reiz等几种。有位狮友朋友ZJF说市场上20多万的车都是他的Dream,倒是很实在。 至于我,以前的不说了,现在倒对一款车强烈地想往,虽然还没亲眼见过。 这就是,东风本田思铂睿(SPIRIOR) 我一直对太大的车有点排斥,象Camary,Accord越做越大,可能迎合了一些面子心理,从操控性来讲,就不免会有些折扣。但太小的车,即使品牌性能好,也不是很喜欢,毕竟车还是用来坐的。以前,在德国,同事Dr. Kropp有一辆奥迪A2,作为一个业余赛车手的他,对A2赞不绝口。可是,看着一辆比QQ还小的奥迪,还是让人难以接收,似乎有点与其品牌文化不那么协调。所以呢,我喜欢中型的车。SPIRIOR看来刚好满足我的癖好,作为缩 短版的Accord,或者说把Accord的发动机装到了讴歌(Accura)TSX,在我看来正合适。 不少次,站在路边看过往车辆,想想哪种品牌最适合自己呢?Lexus首先去除,因为我的舅舅就死于这个牌子,所以心理上不想去把这个车和自己联系。(就像我们家全面封杀所有美的品牌电器一样,我们家的美的微波炉居然能自己启动,自己转了一天。)双B名车(BMW和Benz)太过高调,不适合。卡迪拉克,霸气太重。别克,在美国,传统上是钱不太多的退休人员用车。丰田,太过中庸圆润。奥迪,中国的公务员用车,官气重了些。英国 车系,不熟悉,似乎几个品牌都暮气沉沉。法系标致、雷诺、雪铁龙,名字听着有这么点浪漫气息,可惜国产没有中高端车系,也就不想了。雪佛兰,在美国是成功的蓝领品牌。我的第一辆车就是辆雪佛兰的科西嘉Corsica,觉得也挺好的。只有现在Civic大小的车身,却配了3.1升的6缸发动机,油门感觉低沉而有力。有点咱们工人有力量的味儿。很奇怪,雪佛兰的车标是个金色的领结,怎么成了蓝领代表?本田Honda,DNA里比起Toyota多一 点年轻基因,棱角分明,是我比较喜欢的品牌。 说了一堆,话说有图有真相,贴一下我常常怀念,陪伴着我家人好几年的两辆车。背景就是当时的家,雪天的达拉斯。因为工作变动和回国,两辆车先后卖掉了,不知道,现在它们在美国过得可好? 左边是小朋友们的爸爸车(Chevrolet Corsica LT),右边是妈妈车(Honda Accord LX) 回到Dream Car,从品牌来看,Accura和Infinity成了我最想往的两个。年轻而不太著名的品牌,一流的品质,动感的外观,不菲的价格,作为我可望但尚不可及的Dream正合适。 东风本田思铂睿(SPIRIOR)= ( Honda Accord + Accura TSX )/2,勾起我对一家人北美欢乐时光的隐隐怀念,流淌着Accura平民贵族的新鲜血液,分明的棱角,强劲的动力,全面的配置,精致的内饰,正是我追求的那种,低调中的奢华、动感里的绅士。 可是,Dream归Dream,虽然不是豪华车,但我确实还是买不起啊,眼看仙林交房款的日子近了,这次贷款是免不了了,还是回到现实,回到学术,回到教课中去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11 次阅读|1 个评论
棋盘博弈(外一首)
杨学祥 2009-1-23 02:57
棋盘博弈 白黑相间乐其中, 黑白颠倒苦与同。 身陷重围求自进, 任尔东西南北风。 云山空论 远见云山近则空, 世事茫茫云雾中: 空论已至神仙地, 不知天界第几重?
个人分类: 诗词|167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