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衰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求证] 近三十年美国原创性科研在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落
热度 10 zlyang 2020-6-22 13:45
“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 为我国2070年开始 的诺贝尔 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 近三十年 美国原创 性科研在一步一步地走向 衰落 (1)本网 博主一 ,在 2020-6-21 22:28 说: 三十多年来,我是眼睁睁地看着美国原创性科研在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落,至少在我熟悉的自动控制、人工智能、金融工程等领域。 年轻一代的论文很少有让我眼前一亮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在读老一代大师们的论文时比比皆是。 (2)本网 博主二 ,在 2019-12-28 09:29 说: 这个想法是实现不了的,你也知道。 物理学几十年没有重大进展,就很说明问题。 参考资料: 2017-04-20, 诺贝尔奖获得者谴责“缺乏想象力”的研究资金模型 Nobel laureates condemn ‘unimaginative’ research funding models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news/nobel-laureates-condemn-unimaginative-research-funding-models 理查德·罗伯茨爵士(Sir Richard Roberts)是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他声称决策者更愿意将钱分配给他们知道会取得成果的研究,因为他们“主要是希望再次当选(为自己连任“攒”业绩)”,而不是资助那些“对国家好的”研究。 Sir Richard Roberts, joint winner of the 1993 Nobel Priz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 claimed that policymakers prefer to assign money to research that they know will get results because they are “mainly interested in getting re-elected” as opposed to funding what’s “good for the country”. 2019年诺贝尔奖得主 William G. Kaelin Jr., 2017-05-23, Publish houses of brick, not mansions of straw https://www.nature.com/news/publish-houses-of-brick-not-mansions-of-straw-1.22029 The danger is that papers are increasingly like grand mansions of straw, rather than sturdy houses of brick. 危险的是:论文越来越像稻草豪宅,而不是坚固的砖房。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9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19/summary/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9 was awarded jointly to William G. Kaelin Jr, Sir Peter J. Ratcliffe and Gregg L. Semenza for their discoveries of how cells sense and adapt to oxygen availability. 科学出版社, 2018-06-09, 21世纪的物理学, 迷失方向了吗? . https://www.sohu.com/a/234786002_410558 “现如今,物理学家撰写许多的论文、建立许多的理论模型、举办许多的研讨会议、相互引用彼此的研究成果——我们拥有了好的科学所需要的一切。但我认为,一个好的物理理论就是要能成功地作出预言,而这正是目前所缺乏的。” 冯卫东,科技日报,2010-12-12,美国《探索》杂志:未来的科学何去何从 11位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预测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2/241389-3.shtm http://www.news.zju.edu.cn/2010/1213/c781a84680/page.htm 8.尼尔·图洛克(Neil Turok,宇宙学家,加拿大圆周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非洲数学科学研究院创办人) 孙学军,2015-12-15, 科学家撰写论文用词越来越浮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943443.html 根据对PubMed数据库上的论文数据分析发现,科学家在描述研究时变地越来越乐观。荷兰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学者,对论文中使用的正面词汇如“novel”、“amazing”、“innovative”和“unprecedented”进行分析,发现在论文的题目和摘要中,使用这些词汇的频率从1974年到2014年的40年内增加了将近9倍。相反,一些负面的词汇‘disappointing’和‘pessimistic’没有出现这种变化。 人民日报海外网,2016-01-09 09:36,科学界用词越来越乐观是好事吗? http://m.haiwainet.cn/middle/3541839/2016/0109/content_29528900_1.html 研究团队的负责人,精神病学家克里斯蒂安·温克尔斯认为,这些词汇使用频率的上升,反映了夸大其词之风日益盛行,而并非科学发现的数量和质量真的有所提高。“据我们观察,要想发表论文,你就必须着重强调自己的研究中独一无二的地方。因此研究者们可能会受到诱惑,想让自己的研究从上千篇论文中脱颖而出。”温克尔斯说。 相关链接: 2020-01-19,俺不迷信“国际评审”(“同行评议”的局限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4882.html 2020-01-20,Donald W. Braben:杀死同行评议,拯救人类文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4979.html 2020-05-27, 1970年代开始,人类科技进入了相对停滞期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5211.html 2020-01-08,1970年以后人类数学、物理学的停滞不前:“同行评议”的直接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3380.html 2020-06-07,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工程成就:关键时间与起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6835.html 2020-06-21, 真科研需要哪些条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8767.html 2019-12-02, 科技“同行评议”引发美国《大停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480.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3289 次阅读|67 个评论
[转载]印度哈拉巴文化
fqng1008 2019-6-16 20:46
约公元前2500-1750年(部分地区从公元前2200年-前1700年),是 印度河流域文明 的早期时代。 哈拉巴文化已经进入文明时期,位于 印度河流域 。著名城市有摩亨佐达罗以及 哈拉巴 等,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印章,其中有少量文字,但尚无法解读。公元前 1750年后,哈拉巴文化逐渐消亡,至今尚无确切原因。 城市 根据出土的遗址,哈拉巴文化包括了众多小村落,但城市依然众多。城市包括卫城和下城区两部分。以 摩亨佐 ·达罗 和 哈拉巴 为主要城市。 根据遗址判断, 摩亨佐 ·达罗 的西部为砖砌卫城,东部是住宅区和工商业区合成的下城区。由高墙保护。卫城的中心是一个巨大的公共浴池,用砖和沥青铺成,浴池的附近有水井,也有排水沟。浴池附近还有谷仓和行政机构。 下城区遗址中,街道笔直,垂直相交。下城区因此被分成各个小街区,每个街区中又有若干小巷。主街道宽达 10米,此外街道上还有许多灯柱,下水道。建筑物分化极其细致,有的比较简陋,有的非常豪华,设有浴池和楼梯间以及复杂的下水道和排水系统。 社会经济 哈拉巴文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部门是农业,栽种的农作物有小麦、大麦、豆类等。 印度河流域 没有种植水稻,除此之外,椰枣,水果也是人们日常饮用的食物,畜牧业有牛、羊、猪、家禽等。同时狗和驴也被驯养。 哈拉巴文化已经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当时已有大量的 铜器 和 青铜器 ,如斧、镰、锯、刀、鱼叉等,人们还学会了冶炼金、银、铜、青铜、锡、铅等金属,但尚无铁器。 在 哈拉巴 遗址中, 石器 占据巨大的数量,但是也有 青铜器 的农具和武器。此外,哈拉巴文化的民众也掌握了金、银、锡、铅等金属的加工技术。出土了大量的首饰。 纺织业 和制陶业是哈拉巴文化的两个重要的手工业部门。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纺锤和染缸,可见其已经掌握了染色技术。制陶技术也比较成熟。 哈拉巴文化的商业也比较发达,黄金从南印度进口,银则从阿富汗和伊朗输入,铜则来自俾路支。哈拉巴文化也开始与两河流域展开了贸易,在两河流域出土了大量的 印章。 衰落 这个古老文明究竟是怎样毁灭的 ?印度的史学家根据遗址和遗物从中提出了种种假说,较有影响的有以下两种: 其一是外族入侵说。持此说的学者都一致认为,大约在公元前 175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城市遭到了很大的破坏,特别明显地表摩亨·佐达罗的毁灭。而且在这座城市的街巷和房屋里留下了不少像是被杀戮的男女老幼的遗骨。 例如,在下城南部的一所房屋里,发现有 13个遇害成年男女和儿童的骨骼横躺竖卧,杂乱无序。同时,被杀的人中还有一个头盖骨上有148毫米深的刀痕,大概是被入侵者用剑砍杀而死的。此外,大街头井旁都发现有尸骨,有些尸骨上留有刀痕,有的四肢呈痛苦的挣扎状。 在下城北部的街巷中,还发现有另一骨骼群,在他们附近还有两根象牙,这一切似乎表明象牙雕刻匠人一家的不幸遭遇。持此说者认为,摩亨 ·佐达罗经过一次大规模的入侵,居民东奔西逃,从此古城荒凉了。同样地,哈拉巴文化区的其他城镇也遭到了或轻或重的破坏。 在 哈拉巴 卫城上层更有明显的衰落迹象,特别要提到的是,在这里人们发现有新的陶器类型与哈拉巴文化并存。这一切说明有新的入侵者占据了哈拉巴文化区域。但疑问也随之而来 :这些新的入侵者是谁?过去很多学者把他们同吠陀时期的印度-- 雅利安人 联系起来。可是据史书记载,吠陀时期印度 --雅利安人的入侵年代要晚得多,他们与哈拉巴文化的毁灭整整相隔有几个世纪。 其二是地质和生态变化说。持此说的学者主要根据印度河床的改造、地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水灾来证明这样一个事实 :这一切都会给古城文化带来巨大的破坏。此外,河水的泛滥,沙漠的侵害,海水的后退也都会引起生态的巨大变化。不过古城文化毁灭的原因,可能因地而异。例如海水的后退对沿海的港口城市会带来很大的破坏。而且有的学者还认为,《百道梵书》所记载的当洪水毁灭世界之时,只有人类的始祖摩奴一人在神鱼的启示和帮助下造船得救,也许,这可能就是对印度河文明毁灭的一个回忆。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2036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走向衰落是必然趋势
热度 2 jiangjiping 2018-8-27 07:30
美国走向衰落是必然趋势 蒋继平 2018年8月27日 首先声明一下, 我是一个植物病理学家, 不是搞政治的, 也不是搞外交的,所以, 我的观点仅是个人的直觉。 我已经在美国生活了30多年。 在30年前我刚到美国时, 美国人的素养比现在好得多。最近几年来, 我觉得美国在世界上的声望和地位正在下降, 民众的生活质量也在下滑。 当然, 这些都是相对的。下面是我对美国必然走向衰落的理据。 首先, 一个国家的强盛主要靠人的素质, 这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众所周知,最近几十年来, 大量的移民进入美国。 那些合法进入美国的移民, 素质一般还是不错的, 可是,大量从边境偷渡进入美国的移民, 素质就很难讲。这些从美墨边境偷渡进入美国的墨西哥人和一些中南美洲的人, 他们文化水平低, 生育力超强, 每个家庭都有几个孩子。这样的家庭一是在经济上很贫穷, 二是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一般比较差。 两者的结合, 造就了一批素质较低的公民。这种低素质的公民在整个国家人口的比例正在快速上升。比如说, 现在白人已经成了加州的少数民族。我自己身边就有这样的移民。他们都是贫穷和孩子多的家庭。 我现在的研究站有一个员工, 是一个墨西哥偷渡客, 当然已经归化成了合法居民, 她是一个单身妈妈, 年纪比我小10多岁, 已经当了外婆。 她自己生育了六个孩子。 现在最小的女儿也已经生了孩子。这个小女儿是未婚先孕, 还是学生, 没有收入, 所以, 要靠她的妈妈提供经济保障。我经常看到她在周五来公司跟她妈妈要钱(因为她妈在每个周五领工资)。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 美国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以西裔为多数的国家。到那时, 国势很可能遭受重创。 其次,美国的三权制衡和民主选举制度虽然具有把权力关进笼子的功效, 但是,这个制度也有它的弱点, 就是内耗, 办事效率低, 很难达成共识。两党为了争夺领导地位, 互相指责对方, 给对方制造阻力, 而不是通力合作, 几乎到了内斗的地步。 这样的结果, 必然导致国力的损伤。 再者, 美国在过去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充当了世界警察的角色, 因而, 得罪了许多国家。 这些国家的一些民粹份子一定要寻仇报复,加上美国民众对枪支弹药的合法拥有权和大量的移民, 导致美国的社会治安出现越来越恶化的趋势,枪击事件频频发生。当一个国家的民众没有安全感, 这个国家的国势一定好不到那里去。 最后, 美国维持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 尤其是独一无二的海上武装力量,几支大型航母舰队终年在几个大洋中游戈。这需要大量的军费来支撑, 是对国力的一大损耗。在世界和平的年代,没有战争, 武器卖不出去。没有收入, 只有庞大的开销, 必然造成对国家经济上的巨大压力, 导致国力衰退。 以上四个因素累积起来, 足以导致美国走向衰退。 为了减慢这种衰退的趋势,川普要在美墨边境花重金筑高墙, 减少移民的数额。 就目前的国际局势来看,美国的衰退主要是内部因素造成的。国际间的竞争只能起到激励美国人继续努力发展的功效, 丝毫动摇不了美国的领先地位, 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个人分类: 国家时事|2575 次阅读|4 个评论
没有外来人口,京沪会怎样?兼论易富贤先生“京沪衰落”说不靠谱
jiangming800403 2017-5-8 18:42
京沪两千万人口当中的大多数,几代之前都是外来人口。至少,如果没有外来的人口,上海还会是松江府的一个小县城。当然,现在旧松江府已经在府域范围内实现融城了。 易富贤先生在人口方面大多数观点都是不靠谱的,因为他试图用一个简单的“黑箱”关系来解释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结果自然不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关于经济发展,易先生开出的方子就是多生孩子,显而易见,生育率最高的非洲地区,经济一塌糊涂。 包括北京、上海等的大城市,年轻人多(包括很多大学生),但是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并不会在京津婚育,这就是说根据常住人口数据的总和生育率,就会低估“北漂”青年的生育水平。或者易富贤先生认为“北漂”们不在北京生孩子就永远不会生孩子吧?但是人口是流动的。 根据“五普”、“六普”时期每年十四五万人的出生规模,按人均预期寿命计算,如果没有外来人口,北京上海未来人口规模会回到一千两三百万,即户籍人口的规模。 但二胎全面放开后,去年北京实际出生人口增加了10万,达到了24万的水平,今年可能还会更多,因为积压了很多80+的生育意愿(80+中其实没有多少多生子女),上海也差不多,也就是如果这样的生育规模一直保持下去,即使没有外来人口,北京、上海的总人口也会在2000万以上。一句话,帝都会更强大。不仅,大兴、通州,昌平、顺义、房山都会和北京融城 北京“肥胖”否? 治堵只有一策:不按时上下班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58837.html 上一篇: 回乡偶书:记我县的两位书记 下一篇: 我已经不是“北漂”的年龄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46088.html 上一篇: 房地产库存很大程度上只存在于专家的逻辑里 下一篇: 北京现在大概只是我国第三大城市群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772116.html 反计人士一贯处心积虑的论证中国人快绝种了,真不知道能得到有什么好处?多生孩子对父母、对小孩、对我们整个民族和国家真的很好吗? 推测与现实情况不一致的时候一定是推测错了,而不可能是现实情况错了。按六普数据,目前处于生育活跃期(1981-1990)的女性数量是6340+5018=11348万,年化后是1135万,按照那些忧国忧民的“反计人士”的逻辑“只有不到75%的生孩子,一个女性一辈子只生不到1.1个孩子”,那现在每年的出生人口只有930多万,是每年超过1600万的人口出生数据错了,还是易富贤们错了。用1600万除以1100万,还会得出我国的实际生育水平在每个女性一生生育1.5个孩子(考虑了独身不育等因素),基本等于15年以前的政策生育率。 我为什么反对现在就全面二胎,第一,现在生育数量仍然处于爬坡的阶段,现在全面放开二胎就是在汽车加速下坡的阶段踩油门;第二,80+当中,很多都是有兄弟姐妹的,来自多子女家庭,他们的父辈根本就没怎么好好执行过计划生育政策,更不用说一胎化,给他们(当然也是我们,我也不是独子)开闸,就是老市民给农民工腾地方,因为80年代的独生子女都已经可以生育二胎。 实际上中国从来没有过全面的一胎化政策,而且整个80年代,农村的计划生育就没有能够得到严格执行,否则现在总人口可能不会突破13亿,而且已经停止增长了。1995年以前农村超生一直很严重,实际上目前很多农村二孩仍然占多数。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018079.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803371.html 上一篇:从六普数据看我国未来各民族和各省市人口 下一篇:未来人口规模与结构问题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038344.html 上一篇:易富贤先生的人口理论自相矛盾 下一篇:环珠三角贫困带兼评人口与发展的关系
个人分类: 人口与城市化|3405 次阅读|0 个评论
TPP是美国霸权衰落的标志
热度 5 jiangming800403 2015-10-12 22:05
TPP 是美国霸权衰落的标志。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七十年来,美国霸权有两次顶点。 第一次是战后初期,亚欧大陆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一片废墟,美国经济总量和工业产值都占到了全世界的 40% 以上,黄金储备更是占到 2/3 ,美元成为了唯一的国际货币,携战胜德日之余威,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向全世界输出剩余资本与产品。但是“马歇尔计划”遭到了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的抵制。 1949 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打破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一统天下,随即强大的美军在中国人民军队面前首尝败绩,在两个月之内被逐退千里,由鸭绿江畔撤退到汉江之南 ……… .. 世界遂形成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立、两个平行市场体系。为了围堵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在亚洲大陆外围拼凑北大西洋公约、中央条约、东南亚条约组织、美澳新条约、美日美韩安保协定, ……… . 第二次是 1991 年,三个斯拉夫国家(主要是俄罗斯)的首脑宣告了苏联的死刑,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力图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秩序与国际和平,通过“华盛顿共识”将自由市场经济的福音传布人间,也就是日裔学者福山等人宣告的“历史的终结”。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最终协定,关贸总协定终结,被世界贸易组织( WTO )替代,都是美国全球化、单级国际秩序战略的体现。但是,浮华背后掩盖了美国相对实力的下降,虽然苏联倒下了,但美国也并不是绝对的王者,它的政治、经济力量已经不足以支撑它的国际战略。虽然美元依然具有国际金融霸权,但是美国重新由债权国回到债务国,而且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债务国,已经不具有足够的剩余资本去构建世界秩序。中央条约、东南亚条约组织已经烟消云散,中东地区成为了反美力量的集中营,具有意识形态对抗特点的东南亚国家同盟最终演变成包含全地区所有国家的东盟 10 ,东盟日益成为一个地缘政治实体,跨越了不同政治形态、发展阶段的 10 个国家正在用一个声音维护自己的战略利益。 冷战之后,美国丧失了对手,也丧失了前进方向,在中东的不毛之地与一个个影子敌人浪费了十几年的光阴。从 WTO 到 TPP ,这背离了美国曾经高举的自由市场主义大旗——决定投资和贸易的是生产者的市场理性。新自由主义者曾经不厌其烦的对发展中新兴经济体布道——只要追随市场理性,就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迅速摆脱贫困与落后。 但是当中国利用全球市场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全球最大的大宗资源性产品与工业品消费国,中国的生产与消费日益具有世界性,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重要的轴心国家的时候。美国从投资与贸易自由的大旗下撤退了。市场理性让位于国家意志。 从 WTO 到 TPP 这种排他性的区域自保组织,这是美国霸权衰落的表现。美国已经无力也无意以世界为己任,推动全球化。作为一个有深厚的孤立主义传统且有高度的战略警惕性的国家,拼凑排他性的地缘集团也是对外部不信任感的一种表现。说到底,从 WTO 到 TPP ,还是因为美国受到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压力。不论是意识形态还是地缘政治,中国已经崛起,美国的精英集团已经将中国视为最为重要的战略竞争者,这是中国的荣耀。 但是除了美日以外, TPP 中的中小成员国会追随美日一起遏制中国吗? TPP 成员中, 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秘鲁、智利都和中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文莱、马来西亚、越南也参与了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此外还有基本停摆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当然中国韩国已经把日本放在一旁开始单干了,由于在世界产业链上的生态位不一样,中加自由贸易也不会有太多阻力。当然,中国 - 墨西哥之间有比较严重的市场竞争。就是美国本身,中国也是美国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在中美之间游刃有余,这是中小国家的幸运,也是中小国家的悲哀。当然,严格说除了文莱、新加坡、新西兰之外, TPP 成员国都不能说是小国。除了日本以外, TPP 成员国没有谁真心和美国一道围堵中国,包括和中国存下激烈市场竞争的墨西哥。因为中国才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除了石油和飞机以外,中国消费的大宗资源性产品和工业品要比美国要多得多,包括汽车。 除了中国,世界并没有多余的市场空间去吸纳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智利和秘鲁的铜、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羊毛与乳制品。即使美国的大豆、谷物、汽车、飞机和芯片也需要中国这样的市场。 21 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和基本建设大规模狂飙突进,本质上是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成功。中国人力资本的优势充分弥补了自然资本的劣势,通过国际分工,中国重工业单兵突进的大跃进可以持续十年而不衰,也使得世界经济,尤其是 BHBP/RT 、淡水河谷和袋鼠国进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盛宴。世纪经济一体化,这是大势所趋,这不是 TPP 可以阻挡的。中国不能乱,这不仅是中国的需求,更是国际金融资本的要求。一旦丧失中国需求,能源、原材料包括北美大豆的价格都会变得惨不忍睹。即使最反对北京的政治家也不敢看到那种景象。这也是全球化和市场理性的威力所在。美国想绕开中国制造与中国需求,这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但是左右逢源最后难免会左右为难。因为美国可不像中国厚道,中国和别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时候是真心没有附加条件,不针对第三国。 美国奉行“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实用主义外交原则,但是 TPP 十二个创始成员有种给人的感觉“捡到篮子里的就是菜”。越南不仅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越南战争在美越两国之间一直留下深深的阴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也属于一党执政的权威政治和美国范式有着很大的差异。文莱更是一个“朕即国家”的伊斯兰苏丹国,大概相当于中国一个县的规模,是一个依靠石油出口的“土豪国家”。这样的世外桃源,参加 TPP 可能也是醉了。实际上美日之间也有剪不断的爱恨情仇。 在 TPP 十二个创始成员,和中国大陆存在较激烈的产业竞争的主要是墨西哥、越南以及马来西亚,其中墨、越都是一亿级别的人口大国,但是和中国大陆相比,墨、越、马全产业链的配套能力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是墨西哥特别是越南的短板。 墨、越、马如果要承接中国的制造业转移,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这本身是一个经济理性而不是政治正确性的问题。中国不会畏惧墨、越、马的产业竞争,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只有包括墨西哥、越南、马来西亚的世界的全面发展,才能为中国制造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没有一个国家能全面取代“中国制造”的地位,依靠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是无法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但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将会为其他产业比如装备制造业提供更广阔的生产空间。 TPP 成员国的制造业若想替代中国,需要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资,这也为中国制造提供了市场空间,特别是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市场空间。中国经济不可能因为少生产了几双袜子而破产,而且中国本身的袜子市场就比整个 TPP 大得多。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但未免不会养虎遗患,因为利益诉求总会是多方面的。中东地区的反美力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遏制苏联战略而做大的。 TPP 中除美国外日本、墨西哥、越南三个上亿人口规模的大国和美国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仁者无敌、君子和而不同,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来没有主动选择和美国成为敌人。遥远的太平洋使中美之间不大可能有大的地缘利益冲突。但墨西哥不同,世界上大概只有一个国家可能对美利坚合众国构成威胁,那就是墨西哥合众国。北布拉沃河(格兰德河)以外 20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墨西哥民族心中永远的疼。如果美国处于遏制中国的目地,扶植墨西哥,一个强大的墨西哥最终会构成威胁。墨西哥的总人口会达到 2 亿,而且美国境内的墨西哥人(西班牙语裔的美国人)也在不断增加,未来可能超过黑人,成为美国第二大民族。本世纪内,墨西哥人可能超过核心美利坚人,成为北美第一大民族,墨西哥妇女的子宫正在收复失地。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2418 次阅读|5 个评论
美利坚的衰落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5-1-20 16:37
美国,人口只有中国的不足四分之一,在监狱中的公民有超过200万,超过中国,也就是每100个美国成年人就有将近一个生活在监狱里。 特别是美国黑人被监禁的比例是全美平均水平的6倍,十分之一以上的美国黑人男性青年都住在监狱里。 在新生儿方面,传统白人已经成为了少数民族,七十年后,美国将成为一个有色人种(包括拉美裔)占多数的国家。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2419 次阅读|3 个评论
辉煌与衰落之间
黄安年 2013-3-31 16:14
辉煌与衰落之间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3 月 31 日 发布 对一个国家来说 , 辉煌与衰落之间期望保持相当距离,不该过于短暂。康乾盛世和遭受外来入侵 , 国立衰微的 1840 年中英鸦片战争 , 时隔仅仅 41 年时间。康乾盛世从康熙登基的 1654 年起到乾隆逝世的 1799 年计算有 145 年,即近一个半世纪的光景, 1800 年后中国就一再遭受外国列强入侵和欺凌 。 相隔 170 多年的今天,我们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两步走路线图。 (《“康乾盛世”与中国梦》,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3 月 22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72874.html ) 到了21世纪中叶,即1949年前后基本实现了中国的现代化,那么和1800年相比已经又是一个150年了,和康熙登基及亲政之时,则是过了300年了。 这里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在我们脚踏实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不仅要研究怎样实现中国梦,还要很好的研究这“康乾盛世”与清府衰落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就是说,要研究在“康乾盛世”之际埋藏了那些迅速走向衰亡的因素,因为在“康乾盛世”之后,仅仅40年的时间,清廷就开始走向衰落,清政府走的是一条V字发展道路,而非平顶山道路,即在世界高峰擦处持续发展。考察这个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中国的环境下,还要考察中国的周边环境,放眼看世界。 再就一个城市来说 , 如果保持稳定增长就得研究其可持续发展道路,如果仅仅和某个产业相联系 , 一旦这个产业的竞争优势在该城市丧失,又有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就可能走向衰落,其中的典型例子是中国的东北以重工业为单一发展的某些城市 , 在美国,底特律是个典型例子底特律有着昔日的辉煌,而今已经衰落多时,昔日辉煌不再。(参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675474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675512 ) 我们在谈论营造辉煌盛世时 , 还需要考虑到如何让这辉煌保持可持续发展。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2298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感于美国副总统拜登: 中国崛起不代表我们衰落
黄安年 2011-9-9 20:31
有感于 美国副总统拜登 : 中国崛起不代表我们衰落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9 月 9 日发布 像美国拜登这样的资深政治家 , 说话左右逢源,他强调 “ 中国崛起不代表我们衰落 ” 实在是很普通的道理,而且国人多数持有这一观点,现在由他来宣讲当然对于缓解两国本不该存在的紧张关系是有益。明智的美国政治家要让美国人明白中国的崛起势在必修行 , 美国也不因中国崛起而衰落,这是不容易的 , 因为美国很多人不希望看待美国衰落,也不希望其他国家崛起以至超过美国 , 要转过这个弯子实在不容易。 30 年前,如果有人预言崛起恐怕被认为是说梦话 , 而今已经成为现实 , 30 年后如何发展同样需要看两国和其他国家的政策。排行总有先后,但是不等于排行意味着你死我活 , 非此即彼,完全可以合作共赢。他说 : “ 中国的成功可促进我国的繁荣,不会削弱我国的繁荣。” 他还说 : “ 我们需要恰当地看待中国经济力量的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提供的数据,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GDP )接近 15 万亿美元,仍为中国 GDP 的两倍多;我国的人均 GDP 是 47,000 多美元,是中国人均 GDP 的 11 倍。”“ 也许更重要的是, 21 世纪的竞争本质上有利于美国。 20 世纪,我们主要通过自然资源、陆地面积、人口和军队衡量一个国家的财富。 21 世纪,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在于人民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些看法无疑是客观的 。 *************************** 中国崛起不代表我们衰落 2011.09.08 本文由美国副总统约瑟夫 ∙R∙ 拜登( Joseph R. Biden Jr. )撰写,发表在 2011 年 9 月 8 日的《纽约时报》( New York Times )上。以下是文章的中译文。原文见 www.nytimes.com 我首次访问中国是在 1979 年两国关系正常化几个月后。当时,中国刚刚开始重建经济,我作为第一个参议院访华代表团的成员见证了这个演变的阶段。上个月我再次访问中国,发现中国在 32 年中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 中国的崛起令人瞩目,然而由此引发的争论依然似曾相识。 那时,如同现在一样,有人担心国力日增的中国对美国和全世界意味着什么。美国和该地区的某些人视中国的崛起为一种威胁,津津乐道地谈论冷战式的对峙或大国间的对抗。有一些中国人担心,我们在亚太地区的目标是遏制中国的崛起。 对这些观点我无法苟同。我们很了解,人们对中国日益增强的军力及其意图等问题忧心忡忡。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正与中国军方接触,希望能了解和影响他们的看法。正是因为如此,总统指示美国与我们的盟国一道在该地区保持强大的存在。我对中国领导人和民众说,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大国,并将继续是太平洋大国。 但我仍然坚信,中国的成功可促进我国的繁荣,不会削弱我国的繁荣。 随着贸易和投资将我们两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自的成功对彼此都息息相关。从全球安全到全球经济增长等各种问题,美中两国面临共同的挑战,肩负共同的责任。因此,两国有合作的动力。这就是我国政府努力使两国关系建立在稳定基础上的原因。我曾与习近平副主席在一起度过了十几个小时,所以我相信中国领导人也认同这一点。 我们常常十分注意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但去年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口了价值 1,000 多亿美元的产品和服务,支持了美国数十万个就业岗位。事实上,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出口。 我见到的中国领导人都知道,中国必须从出口、投资和重工业推动的经济转向更多地由消费与服务推动的经济。这包括继续采取步骤重估人民币的币值,提供对他们市场的公平准入。随着美国人增加储蓄,中国人扩大消费,这一转型将加速进行,从而为我们创造机会。 美中两国在合作的同时,也在相互竞争。我坚信,美国可以而且必将通过这场竞争兴旺发达。 首先,我们需要恰当地看待中国经济力量的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提供的数据,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GDP )接近 15 万亿美元,仍为中国 GDP 的两倍多;我国的人均 GDP 是 47,000 多美元,是中国人均 GDP 的 11 倍。 人们常常对中国 “ 持有 ” 美国债权一事议论纷纷,但实际情况是,是美国人本身持有美国的债权。中国仅持有 8% 未偿还的财政部债券,而美国人持有将近 70% 。我们承诺毫不动摇地履行我们的金融责任,不仅为了海外持有人的利益,也是为了美国人民的利益。这就是美国从未发生债务违约且永远不会违约的原因。 也许更重要的是, 21 世纪的竞争本质上有利于美国。 20 世纪,我们主要通过自然资源、陆地面积、人口和军队衡量一个国家的财富。 21 世纪,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在于人民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我在成都告诉学生们,美国在创新方面得天独厚。竞争是我国社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竞争使世世代代的美国人将改变世界的构想变为现实 —— 从轧棉机到飞机、微型芯片、国际互联网等等。 我们的实力来源于我们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来源于我们教育子女的方式 —— 对已经确立的正统观念,不是简单地接受,也敢于挑战和加以改进。我们不仅接纳,而且鼓励自由表达和激烈的辩论。法治保护私人财产,提供投资的可预见性,责有攸归,无论贫富。我们的大学仍然是全世界学生和学者最向往的目的地。我们欢迎有技能、有雄心和渴望改善自己生活的移民。 美国的优势目前来看是中国的弱点。我在中国提出的主张是,中国向创新经济过渡,需要开放其体制,特别是人权方面。人人皆应享有基本的权利,中国人民也渴望行使这些权利。自由可释放一个人的全部潜力,而缺乏自由则会酿成祸乱。开放和自由的社会最有助于促进长期增长、稳定、繁荣和创新。 我们本身也有工作要做。我们必须保证任何愿意工作的美国人都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我们需要继续吸引全世界的顶尖人才。我们必须继续为我国实力的来源投资:教育、基础设施和创新。但我们的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如果我们采取大胆的措施,美国没有任何理由不比以往更繁荣昌盛。 我作为副总统前往全世界各地,已经走了 50 万英里的路。每次回国,我都感到对我们的未来同样充满信心。有些人可能会发出美国衰落的警告,但我不认为如此。我可以向你们保证:根据我在中国的经历,中国人也不认为如此。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http://iipdigital.usembassy.gov/iipdigital-mgck/index.html Keywords: 美国副总统 , New York Times , 拜登 , 纽约时报 , 中国崛起 Read more: http://iipdigital.usembassy.gov/st/chinese/article/2011/09/20110908160959x0.5176159.html#ixzz1XPaRoi5R 美国参考 0909 ( 转载不受版权限制 ) U.S. Embassy’s URL Chinese site: http://embassyusa.cn English site: http://eng.embassyusa.cn/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16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30年摧毁中国制造业基本体系
热度 1 geoallan 2011-7-20 13:56
30年摧毁中国制造业基本体系 2011-07-19 19:30:06 浏览 2577 次 | 评论 3 条 30年摧毁中国制造业基本体系 徐明天 最近回山东,感慨俱多。我曾经工作过的淄博市,曾是中国的工业基地。德国人占据山东半岛时,就在那里开矿建厂,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里,建成了纺织、化工、机械、电子、医药、陶瓷、丝绸、煤炭等工业体系,现在已经没有可数出来的制造业企业。 山东半岛曾是80年代乡镇企业的红火之地,与苏南和广东并称,是全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样板。现在那些乡镇企业多已销声匿迹。 以我最为关注的电子信息产业为例,这可是信息时代30年发展最为重要的产业。《第三次浪潮》作者托夫勒说,第三次浪潮可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完成,工业骨干是电子工业。这30年可谓沧海桑田。你知道改革开放前中国最大的电子基地在哪里吗?北京的酒仙桥,那里是中国电子产业的聚集地,那里现在除了京东方已经没有什么电子企业了。北京的万寿路也是电子企业聚集地,北京牡丹电视机厂就在那里。现在已经改建商场和住宅楼了。 当然大家会说北京还有中关村,中关村曾被说成电子一条街。现在还能说是电子一条街吗?就是骗子一条街,房地产一条街。这样说有人可能不服气。不服气你能讲讲中关村科技是怎么一回事?北京市政府的主导中关村开发的中关村科技,虽然挂着科技“羊头”,但卖的是房地产的“狗肉”,一路坑诓拐骗,合伙行骗的不只有北京市政府,还有中关村最著名的科技企业四通,有中国首富黄光裕,黄光裕为此锒铛入狱。中关村骗案,把中关村的精英企业和精英人物都拖下了水。如果你还不服气,你能给我举出中国关村电子制造企业吗?除了一个小小的汉王,还能列举得出来吗? 再说上海,那是中国电子最重要的城市。25年前,中国第一届电子企业百强排名,前10强中有6家是上海企业。现在已经没有一家上海电子信息企业进入百强排名前10名。你如果列举上海的知名电子品牌企业,应该是列举不出来了。天津也是电子工业重镇,中国第一台彩电就诞生在天津,天津的冰箱、空调也曾经很出名。现在,天津除了狗不理包子已经没有品牌企业。 再说深圳华强北,现在民营山寨企业还算强盛,但是大家应该看到,华强北是中国电子工业的集体覆灭之地。华强北是由中国电子工业部下属的企业建成的,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电子工业部的那些部属企业都在华强北设厂,特别是国防三线厂,都集中到了深圳华强北。深圳华强北的每一栋厂房都是一个电子企业的成果。但是,现在这些国有电子厂全都成了地主,靠出租房子维系,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还做制造。 80年代、90年代,中国内地有许多电子企业重镇。每一个省都有一到两个彩电品牌,都有冰箱、洗衣机、空调企业。现在内地的彩电企业只剩下长虹和海信。以电冰箱为例,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几乎在短短几年中,中国人从意大利默洛尼公司连续引进了九条阿里斯顿冰箱生产线。一时间,后缀阿里斯顿品牌的合肥美菱、牡丹江北冰洋、南京伯乐、上海远东、景德镇华意、重庆五洲、宝鸡长岭、兰州长风,还有一家没缀阿里斯顿,但也是同一公司生产线生产的长沙中意冰箱。最后拼下来,只有广东胜出。青岛还有两家,河南有个新飞。 有些人可能认为,广东、浙江的制造业发达,是30改革开放的成果,而历史事实是30年把中国内地的制造业基础全部摧毁。现在提出沿海制造业向内地转移,我向企业提出问题:你们清楚内地的制造基础是怎样被摧毁的吗?内地现在已经具备了制造再生的条件和基础了吗? 事实证明,内地已经没有了产业和企业再生的基础,不得不完全靠引进外来投资。这样的外来投资能够可靠吗?以重庆为例,近来引进了大批外资企业,形成电子信息产业的巨大制造能力,几乎没有一家自生的企业。而80年代引进的是国外设备,还有当地企业,现在已经没有当地企业,引进的全部是外资企业。这种历史事实不是中国制造倒退的例证吗? 中国经济要转型调整,不能依赖外向型,不能依赖外商投资,还要有自主企业、自主产业、自主品牌,要做到这一点,中国制造业要回到原点,从头开始。30年后,要重走回头路。 最近中央召开高规模的水利工作会议,要进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据说九个常委出席会议,史无前列。可是,中国的水利设施曾经相当发达,这30年抛弃了、荒废了。现在不得不重建。中国的制造业基础也是这样。 历史就这么公正无情,无论你吹嘘得多么辉煌,你可以掩耳盗铃,但坍塌得废墟就矗立在那里,你无法视而不见。成败功绩,历史总会记录和证明。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018 次阅读|1 个评论
黄河文明在衰落 看《江山入画》有感
热度 3 chrujun 2011-6-24 19:10
看了孟津老师的博文《江山入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699do=blogid=458349from=space ),心中不免震撼。博文的主要内容是从飞机上拍摄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风景。从一幅幅看不到多少生机的土地,我们知道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已经不堪负重了。地下水位在不断下降,人口在不断增多。这里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不可避免地不断下降,黄河文明将不断衰落。 这将是历史的必然。 黄河文明应该是从宋朝开始衰落的。由于人口多、黄河泛滥成灾,黄河流域一直是战争的温床。 人吃人的惨剧在历史上上演了无数次。黄河流域的优秀人才为躲避战乱不断南迁,黄河文明开始走向衰落之路。 我们现在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近现代史主要由南方人书写了。 南方水资源更丰富、战争潜力更强、人口素质更高,这使中国南方成了战乱的最后庇护所,也拥有了改变中国历史的人才和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文明有望得到恢复,与南方文明并驾齐驱。但由于人口的快速膨胀,导致水资源极度匮乏,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从三鹿三聚氰胺奶粉到双汇瘦肉精猪肉,黄河流域的人口不断受害于假冒伪劣食品。肮脏的地下水和重度污染的空气不断危害当地人的健康。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多子多福的长期毒害,黄河流域的计划生育是中国最差的,从公务员到农民,超生成了家常便饭。 尽管南水北调正在施工,但相对于无法控制的人口增长来说,南水北调也是杯水车薪。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黄河流域人口生存环境将近一步恶化。除了有大量人口外,黄河流域也没有多少自然资源。 从今天的中国经济版图上看,黄河流域的经济已经大大落后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由于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有色金属、和稀土,黄河流域经济之进一步相对衰落不可避免。诞生中华文明的黄河流域,将进一步面临经济衰落、人口素质下降的困境。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4398 次阅读|4 个评论
喜听陈宝森荣誉学部委员美国复兴还是衰落的讲演
热度 1 黄安年 2011-6-14 20:04
喜听陈宝森荣誉学部委员美国复兴还是衰落的讲演
喜听陈宝森荣誉学部委员美国复兴还是衰落的讲演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6 月 14 日发布 今天 6 月 8-9 日 , 社科院美国所举行建所 30 周年系列叙述活动 , 德高望重的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陈宝森先生参加了两体内的活动 , 见到他身体健康 , 格外感到高兴。 9 日 上午他在社科院国际学部举行我国首部美国蓝皮书首发式上作为作者之一发言 , 该蓝皮书的题目是《美国问题研究报告( 2011 ) ---- 美国的实力与地位评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组织编写。 2011 年 6 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他讲演的题目是《后金融危机的美国复兴乎?衰落乎?》该主题是右他和王荣军、罗振兴主编的《当代美国经济》(修订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年 6 月版)中第一章第 1-43 页)。先生简要地介绍了该文的基本论点。 他在文章一开始就将美国近年爆发金融危机时间界定为: “就美国而言 , 这次经济衰退开始于 2007 年 12 月,到 2009 年 7 月为止,历时 18 个月 ,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收缩时间最长、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 , 因此又被人们称为‘衰退’。在经济衰退结束以后,美国的经济复苏仍然相当艰难 , 直至 2010 年第四季度 GDP 按年率计算 , 才刚超过衰退前的峰值,然而就业状况仍然暗淡。” 文章从五方面,阐述了对于美国是否衰退的看法: 一, 从周期性危机看兴衰 文章认为: “此次金融危机与历次危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不同之处只是表现为不是制造业而是房地产业的生产过剩,同时发生了由金融丑闻所导致的金融雪崩 , 因此对美国经济的打击特别大,但它并不比某些已经发生过的周期性危机更加严重。回顾 20 世纪的 100 年,美国经历了两次更大的挫折。一次是 1929-1933 年的大危机 , 一次是 20 世纪 70-80 年代美国的‘胀滞’和日、德的崛起。当时就有不少人‘唱衰’美国,包括美国人自己。”他说 : “这次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能说小 , 但其特点是虚拟经济的打击比对实体经济的打击大 ; 对华尔街的打击比对主街的打击大 ; 对美国软实力的打击比对硬实力的打击大。” 二,从经济实力地位看大国兴衰 他提出十个方面的观察视角: 1 ,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值反映一国创造财富的能力和国家富裕程度 2 ,劳动生产率 3 ,科学技术 4 ,教育水平 5 ,财政实力 6 ,金融实力 7 ,主权货币 8 ,跨国经营 9 ,人力资源 10 ,自然资源 在分析了上述十个方面后,他说: “其他主要发达国家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要想赶超美国 , 还需要长期努力 , 在此之前谈美国衰落为时尚早。” 三, 穷兵黩武与大国兴衰 他提出“美国是否会因为穷兵黩武而走向衰落值得研究。”从历史上看, 美国发展科学技术优势两个轮子 , 一个是商业需要,另一个是战争需要。战争这个轮子有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 , 但并不能由此证明美国所进行的一切战争都美国保持其优势地位有利。 四, 以史为鉴看大国兴衰 他认为社会制度变革影响大国兴衰,在同一制度下 , 因循守旧的必定要衰落,锐意创新的大过必定要崛起, 19 世纪美国的崛起和衰落最为典型。他指出英国的四大教训:第一 , 丧失了引领科技革命的领袖地位;第二,企业制度变革滞后;第三 , 殖民体系解体;第四,丧失英镑主导地位。 五 , 从社会发展规律看大国兴衰 他说 : “美国是否到了衰落期和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能否避免衰落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如果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 , 那么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就是肯定的。”“如果说美国精英在经济体制上是有创新精神的,那么在社会制度变革上则染上了自我陶醉症。但是此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大衰退是又一付醒酒剂,它使人们看到如下问题。” 第一 , 这种社会形态虽然长于创造财富,但难于使参与者共享。在国内很难 , 在国际上更难。而国内国际同时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正只这种社会制度及其国际体系所打造出来的而又无法克服的治病弊端。 第二 , 只有新的社会制度顶住了压力,在经济上发展得更强大,更繁荣,实现了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才有可能具有吸引力,用范例促使人们觉醒。这将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第三 , 美国的两党制政治会给美国的繁荣与衰退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 却难以成为促进美国进入高级社会制度的机制,因为它们从根本上都是维护旧制度的。 第四,新兴经济体同发达国家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明显变化。但大国之间此兴彼衰的竞争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所走的是一条由领先到相持到衰落的曲折起伏的道路。 第五 , 当今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各国都在为强国富民而展开竞争,只言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竞争是好事 , 大家都应该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对待这种竞争。 陈宝森先生的讲演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迪,他的最后部分建筑在两大社会制度竞争的基础上 , 美国目前是否进入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顶峰,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中多数是否发展为比美国更为高级的社会制度 , 目前没有足够的资料来证实,而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因而对于前景的准确评估还需要社会实践来检验。 所附照片 5 张 , 最前两张照片是 9 日在开会前的合影 , 第一张是胡国成、陈宝森、黄安年、周世俭;第二张是孙哲、陈宝森、黄安年、周世俭。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2346 次阅读|2 个评论
电波传播中衰落的简单小结
williammilo 2010-2-24 10:08
我的博客已经搬家到 xiongbox.com 欢迎访问熊伟博士的网站! 本文永久链接 http://xiongbox.com/电波传播中衰落/ 1.衰落是指 接收信号电平的随机起伏,即接收信号幅度随时间的不规则变化 。衰落 对传输信号的质量和传输可靠度都有很大的影响,严重的衰落甚至会使传播中断。衰落主要由多径干涉和非正常衰减引起 。多径干涉,即多条射线的相互干涉,是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衰落成因。多条射线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地面、大气不均匀层或天线附近的地形地物的反射,也可能是由于电离层多次反射、电离层中的寻常波和非常波或天波和地波的同时出现。 2.多径干涉形成的衰落通常称为多径衰落或干涉型衰落。非正常衰减的典型例子有降水衰减和次折射引起的绕射衰减;反者是由于发射点和接收点之间的直射线弯曲而被地面阻挡所形成的。这类衰减发生时,接收信号电平低于正常值,从而形成衰落。这种衰落通常称为衰减型衰落。其中,降水和次折射条件下的绕射所形成的衰落,分别称为降水衰落和绕射衰落。 3.信号幅度随 时间、频率和空间而起伏 的衰落,分别称为时间选择性衰落、频率选择性衰落和空间选择性衰落。若电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极化发生变化而产生衰落,则称为极化衰落。例如,电波在电离层中传播时,由于地磁场的作用分成两个椭圆极化波。当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变化时,椭圆极化波时刻改变极化椭圆主轴的取向,从而接收信号发生极化衰落。不过,这种衰落的出现机会比多径衰落小得多。 4.衰落通常分为快衰落和慢衰落两种。前者是指在足够短的时间间隔内(如几秒、几分钟内)接收信号电平的快速变化。多径传输是引起快衰落的主要原因。例如,对流层散射传播中的快衰落就是由收、发天线波束交割的区域内许多不均匀体的散射分量随机干涉形成的,它有很强的频率与空间选择性。慢衰落是短期信号电平中值(如几分钟中值,日、月、年中值等)在较长时间间隔内的变化。引起慢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传输媒质结构发生变化。如对流层散射传播中,慢衰落是由 大气折射、大气湍流、大气层结等平均大气条件的变化 而引起的,通常与频率的关系不大,而主要与气象条件、电路长度、地形等因素有关。 5.由于衰落具有随机的特性,须用统计方法如概率密度或分布函数描述。快衰落的幅度分布一般服从瑞利分布。对慢衰落进行较准确的统计分布描述比较困难。对流层散射传播中,慢衰落通常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衰落特性可用 衰落深度、衰落率和衰落持续时间等主要参量描述 。 ① 衰落深度 :信号电平瞬时值与中值(或自由空间电平值)之差;或分布概率分别为50%和10%的电平间分贝数之差,它表征衰落的严重程度。 ② 衰落率 :每秒钟瞬时值超过中值的次数除以二;或单位时间内,信号幅度自上而下通过某给定值的次数,它表征衰落的频繁程度。在电离层电波传播中,寻常波与非常波形成的极化衰落的衰落率约在每秒几次以下。在对流层散射传播中,中值电平处的衰落率约每秒百分之几次到几十次,一般它与 频率、风速、散射角和天线波束宽度等因素 有关。 ③ 衰落持续时间 :即信号幅度低于其给定值的持续时间。在对流层散射传播中,中值电平处的平均衰落持续时间在超短波频段为几秒至几十秒,在高频段则可达百分之几秒至几秒。电离层传播中的中波波段平均持续时间约几秒至几十秒。此外,还可用 衰落幅度、衰落速度、衰落带宽等参数描述衰落的某些特性 。 6.克服衰落的方法主要根据形成衰落的原因而确定。例如,在对流层视距电波传播中,为克服由于地面反射引起的干涉型衰落,可通过选择粗糙的反射面、用刃型屏蔽体阻挡反射波、加大收发天线的高差等方法,减少或消除由多径产生的衰落。此外, 分集接收技术 是克服多径衰落的最有效的方法。有时,也用 提高发射功率、采用强方向性天线、抗衰落天线、自适应接收技术和留足够衰落余额等方法 克服衰落的影响。
个人分类: 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科学|5182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汽车工业的衰落触目惊心
chrujun 2009-11-5 18:31
有两件事情使我感受到美国本土汽车工业的惊人衰落。 一次是在休斯敦郊区的一个大型露天停车场里,我转了一圈,看了100多辆汽车,没有发现一辆美国本土品牌的汽车。绝大部分汽车是日本品牌。只有在公路边看了10来分钟,才从川流不息的车流中发现了一辆福特的皮卡。 另一次是从《今日美国》看到的一则关于汽车可靠性的用户调查报道。总计调查了5个大类的汽车,日本品牌占了绝对优势,美国品牌只在一个小类(皮卡)中混了个第三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197 次阅读|2 个评论
在山岗上写博客(3)
jlpemail 2009-1-23 09:32
从长沟湿地朝北望去,可见观测站激光楼的银白色圆顶。蚂蜂窝网上有人贴出了照片,这张风景照里有圆顶,不仔细分辨是发现不了的。从远处看,圆顶的确融入了房山风景。从南侧的近处台地上看,圆顶就显眼多了。这是观察观测站的最佳角度。尤其是在晴朗的早晨,云彩连绵不断地从西北的上方峰巅上涌现出来。立体感非常强。许多次,结束值班离站之后,我会静立在山坡上观察蓝天白云下的台站。一些随手拍摄的照片,不断分享到了博文里。有两朵云彩好似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她们正好飞跃台站北侧的水库上空,如一对结伴旅游的孪生姐妹。姊妹云,用来称呼她们,恰如其分。 晴朗的早晨,在观测站西侧的田野里,可见圆顶之影的缓慢演变,恰如古观象台的日晷。从东侧望去,台站的北侧空地,和外面的松树林连接到了一起。 在博客里,我也提到过下雪的日子。院内水泥路上的积雪,会被推向东南侧的小树林。院外水泥路上的积雪,就近处理。当时国家天文台有位刘老师,经常来站调试即将运往阿根廷的激光测距仪。十多年前,这台仪器拆卸装运之前,在小操场上放置过。协助拆卸仪器,挥手的照片,在博客里也曾经发布。 2004年十月的暴雪摧折了台站的迎客柳。两棵柳树这段树干后,保留了侧枝,模样反倒像黄山迎客松了。迎客柳距离调试激光测距仪的铁皮房很近。幸运的是,它们没有殃及铁皮房的活动屋顶。 观测站迎来过一批又一批客人。比如来站使用GPS点,水准点的,比如来站进行绝对重力测量的。其中,也有外宾。比如法国来的飞利浦和他的同事,他们来进行卫星增强试验,清华和中科院的人也来参与了交流活动。来访的几个日本物理大地测量工作者,看上去彬彬有礼。但我饭后去激光楼时,发现其中一个男子在鬼鬼祟祟地拍照。那些牌子,应该是可以公开的,可他获取资料的丑态的确可掬。来访的客人中,也有地震研究所的,他们的移动激光测距仪去韩国之前,在小操场上短暂放置过。 当然,我也迎来了几批战友和文友。他们的来访让我颇感温馨。有意思的是,一位战友兼校友的儿子与双胞胎同学结伴来站,他们也去了我经常散步的冰湖。破冰之旅,让孩子们十分兴奋,其快乐指数不亚于亲近我们的庞大仪器——通光口径六十厘米的卫星激光测距仪。一位小学生,是傍晚随父亲来站的,看到仪器也是非常喜欢。可惜,当日,天气不好,无法开机,她没有看到观测卫星的情景。 离开台站两年之后,我发现有许多当时忽略的细节,是值得分享给博友的。此文,是一种弥补。 在山岗上,为科学网写博客的日子,是令人难忘的。写作的过程是愉悦的。尽管质量高的博文不算多,竟然也得到多次加精和称赞,这都是我继续更新博客的外在动力。 当然,只要觉得有话可说,我首先想到的是发不到科学网博客里。虽然,我算不上科学家,也可以分享从事传统大地测量和空间大地测量三十多年来的感受和感想。凡事我觉得有用的,比较前沿的信息,比如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新进展,我都会乐意到这里分享。我了解的不多,不深刻,只是愿意分享,表明自己的兴趣。在科学上,我这样的人不可能有像样的建树,只不过是做一个自己行业的科学爱好者罢了。 如果,我的博文能为阅读者带来纳秒级的愉悦,也就知足了。(完)
个人分类: 科技会场|351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1 19: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