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生探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整合文明史与科学史研究
benlion 2013-5-23 22:28
一、人类的文明史研究 1972 年对中西医学精美著作的翻阅和对批驳儒家伦理学(孔子)的震惊,导致了坚持至今连贯一直的人类文明史和科学史的探索和生物学与物理学、转基因与仿生学的思考。西医学红十字会,基督教核心是伦理学,中国儒家内涵也是伦理学,不同历史时代的演变或诠释是西方基督教历史,儒家当然也应该有适应于时代的发展和诠释,科学的方法论与社会的伦理学,医学的人文精神和仁爱关怀,比科学和工程其它领域更为突出。 文明的转型,包括,欧洲从中世纪到近现代科学与工业文明模式的建立,中国近现代化的文明模式转型 – 其中,渤海湾和香港 - 上海的东南区域发展较发达于西北、西南和东北区域。 二、科学史与系统医学研究 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 – 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是等价概念,生物系统与人工生物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RD ),在 90 年代同时阐述了系统科学与综合( synthetic )哲学 2 个层面的理论基础,而又阐述了实验、计算( computational )和工程方法的技术基础。 而且,包括从中西医学比较,实验化学和系统心理学为切入点,神经与基因双向调控发育和心身医学、进化与发生遗传学和形态发生学、基因组智能( intelligence )与自组织程序的重编设计,以及生物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等探索的复杂历程。 合成生物学的现代概念,实际上是 1996 年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国际转基因动物学术研讨会上首先在国际上论述的系统生物工程概念 - 也即,转基因系统生物技术,或工程方法的系统生物学( D.Endy ),概念最早为 “systems biological engineering” 与 “synthetic medical science” ,但词汇转换为 “synthetic biology” 与 “systems biology” 。 系统生物学是基础,研究生物系统机理,应用是合成生物学,开发人工生物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基因、基因组与人工合成,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等。 “合成”指 DNA 分子,即基因的化学合成,最初的“合成生物学”含义,后来转换为“综合、集成、组装”的工程学概念,但仍然保存了基因、基因组的 DNA 合成内涵。 “人工”是指人工设计与人工合成的 DNA 或基因、基因组等, 2000 年 E.Kool 指不同于自然界化学组成或结构的人工 DNA ,后来转换为一切人工设计的基因序列、基因组等。 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一般是单基因转移技术,而合成生物学的转基因,一般是系统设计的多基因、基因组、基因网络等,包括蛋白质重新设计和蛋白质相互作用、酶的反应链人工设计,包括采用微电子集成电路设计原理。 转移是一般概念,移植一般用在细胞核的整个基因组转移,转基因一般指单基因转移。 关于 3 个步骤,是指实验技术、计算机方法和基因工程(或转基因), 2 个方面是天然生物系统为基础的系统生物学,人工生物系统的合成生物学(或系统生物工程)。 有科学家已经意识到北野宏明的概念最初是工程设计,但也有不少科学家不太赞成胡德的概念局限于规模化组学方法;但是, 1994 年提出系统遗传学,以及系统生物工程就是起因于转基因技术存在的局限,从而将系统科学方法和工程与设计的原理用于生物学,以及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和分子生物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方法等。 有许多科学家论述中医学与系统生物学的思维类似,又有发展很快的网络医学和生物学的网络拓扑学方法,而 1992 年系统医药学就是提出中医理论的图论和拓扑学等基于图式( pattern )逻辑的数学模型方法等。 - ( 1972-1982-1992-2002-2012 恰 10 年周期,总结) -
个人分类: 历史|287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钱币 – 内方外圆
benlion 2012-6-22 13:04
20 年前,我在湖南,经过了中国北京、广州和海外以色列、德国和英国一圈,现在江苏。 从久远的历史来看,湖南的道家、江苏的墨家是亚文化背景,用现代的观点看是哲学与科学,或科学与工业,这段路程走了 20 年。 从学术到商业,如果以中国古代钱币为象征,那就是内方外圆、德才兼备的现代科技向产业发展所要走的中国未来道路。 即,探索科学与文化研究 - 论文、数据的期刊和资讯等知识产业 - 技术开发与艺术创意 - 工程、设计的产品和影视等制造产业 - 科学与文化研究的创新型模式。 如下是关于科技与社会的科学网博文我的评论: ( 武夷山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84256.html ) 1992 年科协首届青年学术年会,湖南的年会 10 月在长沙,同年 4 月广州不是这个会却也涉及到医学的哲学问题,同样是 4 月的南开大学是科学社会学(即 STES 的领域,印象很深的是北大孙小礼),还是同年的 10 月在太原的系统科学与经济学领域的会议(印象很深的是清华的魏宏森),我要说的是:那个年代中国的科学与哲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术活动。 (刘立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079-584619.html ) 如同社会是政治与教育(和宗教)、行政与商业的分立体制 - 法制监督、知识创新、市场经济的现代文明模式,在文化上也是科学的求真求知、艺术的唯美和娱乐和起源于宗教的伦理求善和仁义,这是一种文化的分工,同样,科学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的开发研究也是一种分工体制。 社会的分工协作正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本质特征,在生物界就体现出生物进化从小型到大型,然后是社会性动物的进化,所谓恐龙型社会是个体的急剧膨大,却缺陷了群体协作的机动与创造性能力,引申到人类社会的发达程度应该体现在社会分工的细致定位和协作的和谐。 在西方社会的文化,借助端午节的赛龙舟来说 - 分工的个体能力和精力的发挥与群体协作的力量是赢的基础,在欧洲海洋型文化中体现的协作精神就可能来源于此,而群体的协作的前提就是个体之间的讲信用,可见当今社会的问题就根本上在于诚信和协作 - 这是一种群体智慧的匮乏。
231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5 16: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