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正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善良比聪明更难
热度 10 zlyang 2020-10-7 15:20
善良 比 聪明 更 难 大约 1974年夏天,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的爷爷对他说: “Jeff, one day you'll understand that it's harder to be kind than clever. 杰夫,有一天你会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难。” 2010年夏天在“Princeton’s Class of 2010”上Jeff Bezos说: “Cleverness is a gift, kindness is a choice. 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 大约的确是这样吧! It is harder to be kind than clever. 善良比聪明更难。 马丁·路德·金对所谓“原创性”(originality)的定义: “原创性只来自上帝。而其余的一切在你之前就都被人用过了,从来如此、仍然如此、将来也是如此”(Georgia Davis Powers, I Shared the Dream, p.159)。 褚少孙 : https://dy.163.com/article/DKRAOT530526KNOA.html 福泽谕吉“抄袭” 褚少孙 说: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 贝佐斯的爷爷肯定没有抄袭褚少孙。 The lack most is not wisdom, but the courage and integrity of the pure character. 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正直的纯正品性。 参考资料: 人民网云南频道历史,2016-06-16,平静接受一个人的污点:马丁·路德·金抄袭事件 http://yn.people.com.cn/n2/2016/0616/c372458-28517892-2.html Kitta MacPherson, 2020-05-30, Choices shape lives, Bezos tells seniors https://www.princeton.edu/news/2010/05/30/choices-shape-lives-bezos-tells-seniors 躬匠,2017-09-02,善良比聪明重要 https://blog.csdn.net/ydm19891101/article/details/77783469 相关链接: 2018-11-26,福泽谕吉抄袭了褚少孙?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1437.html 褚先生曰:地形险阻,所以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为治也。犹未足恃也。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 2020-07-17,黑格尔抄袭了杜牧的《阿房宫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2412.html 2020-07-18, 原创有多难?从福泽谕吉、黑格尔的“抄袭”说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2533.html 2020-10-05, 2012-04-13,《增加SI prefixes的建议》,可能属于“0到1”原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53270.html 2020-10-04, 中国人首先提出 SI 基本单位“安培”新定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53168.html 2020-10-06, 感谢科学网!感谢刘老师!感谢张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53414.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4433 次阅读|24 个评论
孔老师说,这三种人真的搞不懂
热度 2 zhengyongjun 2019-7-5 08:27
孔老师总结了三种表里不一的人: 1 、 “狂而不直”型 :这一类人,外表豪放,把自己装扮成侠客的样子,貌似正直豪爽,其实内心邪恶得很,活脱脱一个侠客婊。 2 、 “侗而不愿”型 :侗:幼稚无知;愿:质朴。这一类人,外表看起来天真淳朴、忠厚老实的样子,其内心一点也不朴实,表里不一,伪装天真。 3 、 “悾悾而不信”型 :悾悾:诚恳的样子。这一类人,待人接物给人诚诚恳恳的好印象,但与其交往后发现,这类人一点诚信也不讲。 孔老师说:“狂妄而不正直,幼稚而不朴实,貌似诚恳而不守信用。这三种人,我真的搞不懂他们。”
个人分类: 闲言碎语|3495 次阅读|4 个评论
正直的科学家和幸福的科学家
热度 54 饶毅 2014-6-16 09:24
周末读书偶记两则:正直的科学家和幸福的科学家 一 正直的科学家 纳粹上台对德国科学打击很大:从 1901 年开始发诺贝尔奖到 1932 年,德国获科学奖 33 人、英国 18 、美国 6 ,德国在多个学科绝对领先。而 1933 年,纳粹上台的第一年 2600 德国科学家背井离乡,其中有二十位以后将获诺奖。 离开德国和奥地利的科学家很多是犹太人,但有些非犹太人反感纳粹而出走。 药理学家 Otto Krayer 不是犹太人,德国 Dusseldorf 大学药理系主任 Philipp Ellinger 因为是犹太人被撤职,学校把职位给 Krayer 时他不仅不要,而且写明自己认为这样不对,因此失去他本来在柏林的职务。 Krayer 选择离开纳粹德国,先到英国做临时工,后到黎巴嫩,最终到哈佛大学医学院药理系,期间曾获北平协和医学院邀请任药理系主任,但他很受哈佛医学院学生的欢迎,被强烈挽留,后出任哈佛药理系主任。 高尚人格的 Krayer 为了原则而不要工作、去国出走。 二 家庭幸福的科学家 科学家里面五谷不分的不少,但四体不勤者很少,一般都比较用功(笔者不能算)。用功自然需要时间,与家庭的需要有不可避免的冲突。 如果把科学作为饭碗,那研究需费时间是为家庭,时间长会认为情有可原,据传极致的是日本有些妻子认为丈夫上班时间短是不争气,逼丈夫多上班。 如果现代家庭强调在一起为幸福,那么工作时间算对家庭是正贡献、还是负贡献,恐怕不会有绝对答案,而是人人可以有不同观点。预期要求对方按自己的观点,不如每个人找的配偶对此看法一致,这种一致不仅是原则上,可能还要具体到每天多少小时算能接受的时间。 话说德国科学家 Wilhelm Feldberg (1900-1993) ,生于富贵之家,不用愁吃穿,他和妹妹都不考虑事业是否影响自己的生活,妹妹做了艺术家,他做了科学家,而且不要工资,娶的妻子是艺术史家的女儿 Katherine Scheffler 。 可惜好景不长,希特勒上台后, 1933 年研究所解雇了犹太人 Feldberg-- 哦 -- 还不能算解雇,他本来就不领工资,研究所只是要他别来研究所做实验了。 Feldberg 申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用于救助德国犹太科学家的经费时,基金会驻柏林代表说:既然你没有失去工资收入,就不符合我们资助的条件;而且你要知道很多重要的科学家需要这经费,年轻人你恐怕就 .... 不过慢点,你啥名? Feldberg ?哦,英国著名药理学家 Henry Dale 已给打招呼如果 Feldberg 被开除欢迎去他实验室 -- 小伙子你走运了,去吧,我们资助。 年轻人事业有人支持,他家富裕时娶的非犹太妻子是否还与他真恩爱? 他去英国后,她后来也带孩子去。希特勒规定犹太人的家产不能带出德国,那时 Feldberg 的职位类似现在的博士后,即使有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支持,两夫妇带孩子在英国的经济状况大不如以前在德国的富家子生活。但 Feldberg 夫妇恩爱如初。每天早上妻子送先生去研究所,晚上随便他何时做完实验回家,先打个电话,她到半路来接(住家离实验室只有十分钟)。 有一次,他们两人在鱼市流连忘返,可惜囊中羞涩。正好 Dale 的夫人路过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说以前 Feldberg 先生实验做得好时妻子会给全家吃龙虾。 Dale 夫人告诉 Dale 先生( 1932 年册封的亨利爵士)后,爵士说以后实验做得好就到我家来吃龙虾餐。 此后 Dale 会问 Feldberg :今天做了龙虾实验吗? 爵士已数年不关心实验室了, Feldberg 来后,他对实验室重新燃起了热情。 1933 年至 1936 年, Feldberg 三年内发表 25 篇论文,他从德国带到英国的技术对证明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起了重要作用。他后来去过澳大利亚几年,回英国后一直到去世,没有再回德国工作。 Henry H Dale (1875-1968) 长期研究乙酰胆碱,获 1936 年诺贝尔奖,他的研究需要更多的笔墨来介绍。 (合并两个周末微信,科学内容从略,人物故事与非专业读者共享) 参考: Valenstein E ( 2005 ) The War on the Soups and the Sparks. ColumbiaUniversity Press. 协和一段凭记忆,好像是 Stanford 大学药理系教授 Avram Goldstein 在某个回忆中写他的老师 Otto Krayer 提到 Hodgkin AL, Huxley AF, Feldberg W, Rushton WAH,Gregory RA, McCance RA (1977) The Pursuit of Nature--informal essays on thehistory of physi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个人分类: 文化|64867 次阅读|50 个评论
[转载]稻盛和夫的人生第一课
mathmhb 2013-5-14 16:28
我的阅读提示: 1、性格真是儿童时期决定的吗? 2、最重要的是为人正直、诚实。 3、除了自己承当没有人护着你。 4、小的时候多点挫折多点摔跤! 5、无论何种逆境我都不会消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9bb690102dtx0.html 稻盛和夫的人生第一课 “ 经营之圣”的密码,早在童年时代就被植入了 稻盛和夫 的人格之中。 王育琨   每个人性格的形成莫不与儿童时期的经历有关。在一个人小的时候,多点挫折,多点摔跤,往往是铸就那些如影随形的性格特质最为重要的契机和原料,也是一颗上升的灵魂所不可或缺的东西。 稻盛和夫 “经营之圣”的密码,早在他的童年时代就被植入了他的人格之中。   稻盛的父亲畩市是个老实认真又谨慎的人。他开了个印刷作坊,后来又扩展为稻盛承做堂。市终日辛劳,每晚要忙到午夜12点,可收入却不多,只能勉强维生。不过他已满足了。他在经营上谨慎保守,一生从不举债。“从来没有人登门讨过账”,这是市很骄傲的一句话。后来,他听说稻盛在鹿儿岛建京瓷分厂时贷款几亿日元,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干那么危险的事……”稻盛和夫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也是凡事小心谨慎,显然继承了他父亲的性格。   畩市的口头禅是:“最重要的是为人正直、诚实”。为人正直、诚实,所以,这也成了稻盛和夫要求自己以及选拔人才的首要标准。对稻盛和夫来说,其他都好说,可一个人一旦偏离了正直和诚实,就破坏了公司的整体氛围,那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忍受的。   小时候,稻盛很崇拜父亲的匠人气息。畩市裁纸技术很高。厚厚的一叠纸,他拿一把用来切榻榻米那样大小的刀放在纸上,然后用定做的锤子敲着把纸切下来。纸比较滑很容易切坏,但市总是分毫不差。因为,只有不浪费一点材料,他才能赚到钱。每每看到父亲巧妙切纸的样子和一丝不苟的眼神,好像那刀、那纸、那锤都有着生命驻在里面,小稻盛总会涌起一股钦佩之情:“工作,就应该这样的!”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稻盛对匠人情有独钟。他在2010年出版的新书《干法》中说:“匠人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埋头苦干,孜孜不倦,这样的人最有魅力,也最能打动我心弦”。   稻盛的奶奶早逝,爷爷不想续弦,就让21岁的长子畩市成亲。稻盛的母亲姬美过门时只有19岁,便承担起照顾三个小叔子的重任。不久,畩市开办了印刷作坊,姬美毫无怨言地操持家业,并一手挑起了照顾一大家子的重担。要知道,这一大家子男人各有各的脾性,一大家子的生计,还一连出生了7个孩子,想想该有多么不容易。姬美就是这样一个任劳任怨的刚强女性。   姬美性格开朗,与带有匠人气质、一向沉默寡言的畩市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家里的活计干不过来时,姬美就将邻居家的大婶集中请到他们家来,姬美给她们分配工作。有说有笑还把什么活都干了。人多嘴杂,可是在稻盛承做堂从来都是欢歌笑语,可见姬美的领导才能。   活一忙,有时顾不得稻盛,他就哭。母亲没有一听他哭就过来抱他,反倒给那些大婶说:“他哭就是没事”。   不被人理睬,稻盛就哭个没完,常常是一哭3个小时。哭累了,就自己钻到桌子底下,看桌子背面的木纹。那也是一种风景。哪个母亲不疼孩子!可姬美知道,稻盛这一生有许多沟坎需要自己去闯荡。早体味,早得力。   稻盛和夫在母亲无限的慈爱中长大。有时有些特别活动,晚上饥寒交迫地回到家中,母亲总会在门前等候。一进家门,母亲就让他围着火盆烤火,旁边咕嘟咕嘟地煮着年糕小豆粥。母亲盛了满满一碗递过来,稻盛和夫就一头扎进腾腾热气中。母亲就在一旁舒心慈爱地笑着,享受着稻盛和夫的狼吞虎咽。那幅画面久久地驻在了小稻盛的心田。他后来把京瓷公司的社训定格为“敬天爱人”,就因为他希望让每一个员工都能生活在母亲慈爱的氛围中。   姬美是真正的一家之主。一大家子每一个人的脾性,每一个人最需要什么她都清楚。人情事理,为人处世,这些姬美都很在行。稻盛小时候特别胆小。有许多难以言状的“羞辱”和“恐惧”。有时在外面打架受了伤,回来就向母亲诉说,寻求保护。姬美从来不去问谁是谁非,更不会走出门去替孩子护短找人吵架。相反,每逢稻盛告状,她就会塞给稻盛一把扫帚,轰他出去并说:“还不快去报仇?”母亲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让稻盛在很小的时候就告别了“羞辱感”和“恐惧感”。他就此明白,这种脆弱的心态,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可耻的。只能用自己的行动去洗刷,除了自己承当,没有人护着你。这就是世界!   稻盛和夫原本胆小。在上小学的第一天,他要一直能看到妈妈才坐得住。母亲放下家里的事,就一直站在稻盛能看得到的地方。回家后,母亲对他说:“没有比这更害臊的了!”稻盛听罢,恨不能找个地洞钻进去。毕竟鹿儿岛尚武,豁出去以后,稻盛和夫的天性显露出来了,居然摇身变为一个孩子王。   稻盛和夫在他的自传中说:“母亲非常开朗,我也肯定继承了母亲的这一性格。无论遇到何种逆境,我都不会消沉,时刻保持着开朗的心态,这肯定是母亲的遗传。”正是母亲独特的教育方式,让稻盛和夫从一个胆小怕事的跟屁虫,蜕变为一个敢作敢为的人。   (作者系北京大学民营研究院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
个人分类: 创新随想|1326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以群分,中国之脊梁!
热度 2 wya 2011-8-22 11:00
关了自己20天博客,出来透透气! 上周五参加了一场博友交流,感触颇深! 来的博友有因为没有请客送礼拉关系而正高职称泡汤的; 有坚持正高评审规范,给那些提前说情、拉关系的参评者以严厉对待的; 有坚持学术刊物公正性,拒绝刊物之间互引邀请的; 还听说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去拉关系走后门弄课题的“老板”......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心中释然! 有文化、有传统便是中华之希望......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609 次阅读|5 个评论
施一公、饶毅教授,我从心里敬佩你们
lin602 2010-11-8 22:54
好多天没有上科学网写帖了,一是自己有点事情,二是觉得也没有多少好写的。 不过,饶毅与施一公二人的帖子,因为经常被推荐,看他们的文章,觉得这是知识分子从心里说出来的话。许多人赞扬,也有不少人指责。尽管我没有非常仔细研读,但从直观来评价,他们是好样的。 我也不想花许多时间一一评述,他们的良知,他们对科学的态度,让我起敬,尽管我不认识他们。
个人分类: 未分类|399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定要彻底区分目标与手段
kuopaulin 2010-3-15 08:52
绝大多数人的目标都是正直的; 实现目标的手段有时是不正直的; 不是不想正直,而是不能正直; 因为正直的手段往往会遭到各种拒绝; 不要害怕别人说我们手段的不正直,而放弃了对正直目标的追求; 否则一开始就背负这么多精神包袱,是不能远行的; 目标即使正直,也终将从理想变成幻想,结局就是破灭; 破灭的不仅是目标,还有自信! 只要坚信目标是正直的,是为大众服务的,在手段上作一些非正直处理是必要的,最终也会为外人所理解的。 越是宏伟的目标,手段越是变换莫测,最终越是为人称颂。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同济博导劝优秀青年不要读博士
dnastar 2009-2-7 08:04
http://feihuayikuang.blog.sohu.com/109606735.html 我们搞教育的,有幸看到一篇好文,热烈推荐,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聂圣哲 ,安徽休宁县人,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院长,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在美国学习、 创业了 8 年 ,在材料科学领域颇有建树,回国后创办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并成为中国企业管理典范。聂圣哲非常热爱平民教育事业,创办了德胜 - 鲁班木工学校和休宁德胜平民学校,开了中国平民教育的先河。    本报讯(记者方舒阳)昨日上午 10 点,由南方都市报承办的岭南大讲坛在省科技图书馆准时开讲。聂圣哲,这位出身于材料科学,后从事房地产业,却在民办教 育领域颇有建树,更以别出心裁,创出匠士学位而闻名全国的知名人物,以《平民教育》为题,向数百名听众阐述了他对于教育的理解与感悟。    平民教育培养的是合格公民   何为平民教育?聂圣哲说,包括自己在内,很长一段时间,国人对于这一概念的认识存在偏差,总是将平民教育等同于贫民教育,即社会底层子弟的教育,就是打工子弟学校。实际上,平民教育一方面是全民教育,更重要的则是培养人们做一个寻常的人,读平民的书、说平民的话,做一个遵纪守法、勤劳、诚实、有爱心、不走捷径、有正义感的合格公民。反观国内的教育制度,无不是强调让受教育者如何出人头地。从这个角度而言,聂圣哲认为国内目前尚没有真正的平民教育,而没有平民教育,精英教育便成为无根之 木。   不要培养 有文凭的野兽   我劝优秀青年不要读博士。身为博导,聂圣哲笑言,自己作为博导的最主要工作,就是劝优秀青年不要来读博士。因为并非每个优秀人才都适合读博士,成为理论型人才。 把一个只适合做木匠的人培养成博士和把一个只适合读博士的人培养成匠都是教育的失误 ,但这种观念只有在公民普遍具有平民意识,木匠与博士都能被平等看待的社会中才能被接受。   由博士谈到文凭,聂圣哲以美国的教育制度为例指出, 在有文凭的野兽和不一定有文凭的谦卑公民二者中,美国的教育制度更倾向 于后者 ,但这并不表示,美国轻视文凭。相反,美国的教育不但有文凭,而且有两张文凭:显性文凭,即我们通常认为的那张纸说的,而从第二个角度 来说的很少。   平民教育的三个最基本理念   开世界现代教育先河的国家,总的来说应该是美国。我觉得从美国教育消费者的角度,美国教育的基本特征,那就是平民教育。    美国教育有三个基本理念: 第一,一个国家可以没有历史,也可以没有文化,但不能没有有效的教育。这是美国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我 们一些人总觉得美国这个国家没有多长的历史,但是各位知道美国教育部成立于哪一年呢?成立于 1867 年。我刚去美国留学时,和国内很多愤青一样,觉得自己 来自五千年文明之邦,觉得美国人都是土暴发户。我去的斯坦福大学,也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却是 1888 年开始准备创办的,而中国最老的三所大学是光绪皇帝颁 旨成立的,在 1896 年。美国抓有效的教育,抓得早、抓得实在。   第二, 智力有时是天生的,但优秀是教出来的 。   第三,不论出身,每一个 6-16 岁的少儿都必须受到有效的教育,这是无条件的。否则对国家与政府来说,就有可能多一个不合格的公 民,多一个社会问题,从而削减了国家整体实力。不能说农民工的孩子就不是孩子,受到不好的教育,这样对一个国家来讲是成问题的。教育在西方一些国家,又称 为人生重新洗牌的过程,人生之所以能够重新洗牌,就是说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所以平民教育就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美国这三个基本教育理念都充分透露出平民教育的理念,都充分透露出他们治国的务实、平和,和对人性、对国家、对公民的尊重。   美国教育还有一张 隐性文凭   美国教育发给学生的是两张文凭。第一张是显性文凭,即一般意义上的文凭,大家容易理解。隐性文凭则是我本人的一个重大发现。   美国孩子读完书之后,摆在身上还有一张隐性文凭,这就是具有平民意识的公民文凭,即我刚才说的 做一个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谦卑公民 。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 由家庭、社会、学校的互动来完成的 。   我觉得美国这张隐性文凭是质量比较高的,这张隐性文凭将伴随一个人走过一生。一个国家给公民一张什么样的隐性文凭,或者不给隐性文凭,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与平民教育相对的是精英教育,美国人认为,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并不矛盾,平民教育是精英教育的基础,没有平民教育的精英教育是不存 在的。只要平民教育做好了,精英教育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抓精英教育而忽视平民教育的教育只有惨败的结局。精英多数情况下是很难被人们提早发现或选择定 位的,精英也是很难从小就被指定并通过人为主观拟定培养方案就能培养的。 真正伟大的天才不是一般的平庸教授可以发现的 ,爱因斯坦就申请过两次博士学位。一 个国家要把教育办好,就把平民教育做好了,没有平民教育的精英教育都是胡说八道。 一个国家不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爱因斯坦,更不能都用培养爱因斯坦的方法来培养所有的学生。教育的目的就是能够使一个学生将来能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因材施教,人尽其才 在美国教育界的解释:    1 、把一个只适合做木匠的人培养成博士和把一个只适合读博士的人培养成木匠都是教育的失误。把只适合于做木匠的人培养成木匠和只适合于读博士搞理论的人培养成博士,这样的教育才叫成功。 2 、 把孩子的真实情况告诉家长 是美国教育的重要部分,学校里的老师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从一年级起,老师就和家长开始沟通、交流,使得家长到了孩子高中毕业时基本上能够知道孩子未来适合于做什么。    3 、 地位的平等 ,绝不可能认为教授比一个优秀的工匠地位高。在美国一个木匠的收入跟一个正教授的收入应该说是一样的,现在美国一个木匠一天的收入大概是 200 到 400 美元    4 、 客观对待辍学 ,认同最优秀孩子是不会去读硕士或博士的价值观,这样会给孩子,特别是那些能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孩子一个自由发展 的空间。他们认为绝顶聪明的孩子,在平民教育阶段完成之后,有时候通过辍学来变成精英。比如说比尔 盖茨、戴尔等等,尤其是商界的人士。在美国人的眼里, 只有二流学生是去读博士的,一流学生不会读完书的。客观对待辍学就是一个平民教育的观念。   在美国,学历并非越高越好。在一个法治的市场经济社会,政治家、 商人的地位肯定是很高的,他们不需要高学历。在美国,如果市长、州长的名片上印有一个博士学位,会被别人视为怪物。这是我切身的体会。在美国人看来,市长 更多应该是体验民情,应该 20 多岁到社区服务、社区演讲,了解平民百姓的疾苦,读完博士应该去做研究。我们中国人往往把学位当做是一个提高地位的表现。我 的一位同学,在美国某制药公司研发中心担任首席科学家,向我抱怨说,他很想回国,可如果回去,因为没有博士学位,可能三本的学校都不会要他。   让孩子读书的目的   孩子从六七岁开始上学,那时的孩子对自己的命运是不具备完全主宰的能力。特别是 6-12 岁的孩子,基本上只是家长想让他读什么就读 什么。中国经常出现手指非常短的孩子在星期天去学钢琴,我经常对我的表姐说,你的孩子手指这么短,为什么让他去学钢琴?为什么就不能用这样的手指去社区做 服务呢?   将来尽量少花力气多挣钱或当大官,是很多中国人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基本出发点。而美国人读书的目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有为兴趣而读书,有为工作而读书等等。   美国人是从灵魂深处认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的价值观,并认真传承这种价值观的。美国人读书的功利性不强。比如 有一个精神病患者, 拿着一千美元到街上去送人,十个美国人有八个是不敢要的 。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平民教育告诉他们,没有理由接受这个钱,他就会问你这个钱是怎么来的、为什么 要送给我?这样有效的教育使每一个公民都具有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我没有付出劳动,怎么能够拿你的钱呢?中国的教育,这方面要补的课程太多了,远离现代教 育有很大的距离。   许多中国家长经常说再穷不能穷孩子,其实原话不是这样的,原话是 对国家来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对家庭来说再富也要穷孩子 ,也 就是说,国家再穷教育预算也应该是最高的, 家庭再富裕,也绝对不能让孩子挥霍 。在美国是看不到富豪的孩子开跑车的。 只有对孩子非常节俭,他才能够去受平民 教育,否则后代就一代一代退化 ,最后变成了纨绔子弟。比尔 盖茨把财产全部捐出来,一方面是品德的高尚,还有一个方面是比尔 盖茨受到平民教育文化的熏 陶,有一张良好的隐性文凭,他认为必须这么做。   遵守公共秩序依靠平民教育   美国的教育教给孩子的基本原则是, 无论任何理由都不可以侵害他人的利益与权利 ,由于教育的有效,优良的价值观不断重复,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似的对公共秩序的遵守。   我举一个我亲眼看到的例子。我女儿在美国就读的学校,校长是一个 50 多岁的老奶奶,有一天突然接到通知,让我们家长把车子开到学校 一英里之外的地方待命,学校发生了重大危机。我到了学校,看到学校上空有六架直升机,校长拿着一个大话筒站在学校的楼顶上,说劫持人质发生在附近另外一个 学校,枪声也来自那里,希望同学们不要惊慌。   这位 校长站在最不安全的地方,拿着话筒讲话 ,这就是一个示范,让孩子们都知道有秩序地去做某件事。有学者说中国是紧缺经济,所以中 国的公共汽车才这么挤,不挤就上不去。他说的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平民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从潜意识里去遵守秩序,最后从公众的角度来讲是最大的获益。比 如美国 9 11 恐怖袭击发生时,世贸中心大楼内的楼梯自动分成三条道,一条残疾人道,一条正常人道,一条是消防员往上走的道,于是才有 4000 多人顺利的 撤退。如果像某些学者说的资源紧缺,这条道是最紧缺的,大家都去挤,我估计 800 人也挤不出来。遵守秩序成为一种习惯,整个民族的素质就提高了一步,这都 是靠教育来完成的,而且是靠平民教育来完成的。   美国教育过程中不能碰的高压线   在美国,所有中小学是不能开除学籍的,但大学是可以开除学籍的。 在大学里,只要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你撒了三次谎,肯定就被开除 ,没有任何的商量余地,即便是布什总统帮你出面,也解决不了问题,可见诚实在美国教育中的重要性。   公平、公正的观念也是美国教育必须确立的观念。如果我讲话语气里流露出一点点对某个国家学生的歧视,我的女儿就会指责我。她的潜意识当中,这种平等、公平意识已经为一种习惯。   平民教育,要求所有人都平等,对于民主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孩子从小就知道隐私的重要性。现在 美国百分之百的学校不会公布成绩 ,所以在美国,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够昂头挺胸,因为别人不知道他的成绩是多少。克林顿成绩总是 60 多分,他可以在讲堂里演讲,如果在我们这里,可能就不是这样了。   美国学校,有一个不需要写进校训的校训人生六诫,这是我这个平庸人的第二个发现。这些都是美国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的高压线。这些都和美国的基督教文化有联系:    一诫,不许把人作为偶像崇拜;   二诫,不许随意发誓起赌咒;   三诫,不许贪恋别人的财物;   四诫,不许懒惰不孝不感恩;   五诫,不许偷盗奸淫谋杀人; 六诫,不许撒谎害人作假证。   几个美国教育的小故事    有一天,我女儿找到我,说要跟我商量一个重大的事情,说准备花一美元参加俱乐部,我问是什么俱乐部呢?她回答说是帮助俱乐部。俱乐部的总经理是三年 级的学生,总共有 30 人参加,专门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我开始也没有太在意,过了几个月,有一天我翻《洛杉矶时报》,发现了一则报道,就是报道他们的 帮助俱乐部的。我女儿说,帮助俱乐部总经理和报社签了合同,他们提供的报道,稿费比其他报道贵三倍。他们就是通过这些方式赚钱,去帮助盲人看橄榄球赛、给 社区穷人家的小朋友发巧克力等等。最后还盈利了 1000 多美元。帮助俱乐部里有富家子弟,也有官员的孩子。他们都是在一个平台上接受平民教育的理念,做一些大人看起来似乎没有意义,但是对孩子的成长却极有利的事情。   第二个故事是美国新生上哈佛。我的一个同事的孩子,考上哈佛大学,家里准备庆贺,他父亲说请同事吃一顿饭吧。我们表示祝贺之 后,就问孩子什么时候去哈佛,他回答说大概提前一个月,准备骑自行车去,从洛杉矶骑自行车到新泽西州。这一顿饭后,孩子就上路了,过了一个多月,他父亲就 把孩子一路去上学的照片拿给我们看。他一路上骑着自行车,或是搭便车,在沿途的饭馆打工,并做社会调查,比如客人数量、客人消费状况,到了学校就把厚厚一 本资料交给学校。出发前,孩子的父亲给了他 300 美元,结果他到学校之后,还了这 300 美元,还赚到了钱。 美国人的教育充满危机意识,如果不往前走,可能 就会退步 。
个人分类: 未分类|2547 次阅读|3 个评论
为人正直不等于说话直言直语——走西口看后感
cutefay 2009-1-23 23:05
现在中央一台晚上黄金时间正在热播《走西口》,爸爸妈妈几乎每天晚上都在看这电视剧,我也就陪着他们一起看看。去年过年的时候电视热播《闯关东》,很红火,今年接着走西口,呵呵。 《走西口》跟《闯关东》一样,属于超级长的电视连续剧,情节太拖拉,不是我喜欢的电视剧风格。今天看的一集让我有感而发为人正直不等于说话直言直语,不代表说话可以不讲艺术。 电视剧里的主人公田青,是个非常正直的人,说话也直言直语,在昨晚和今晚的剧情中,皮匠铺的赵伙计好心好意偷偷地把他知道秘方的事情告诉田青,并且动员他收购皮匠铺,而田青居然把赵伙计背地里瞒着梁满囤知道秘方的事情告诉梁满囤。梁满囤听到之后当然火冒三丈,把赵伙计赶走了。当赵伙计找到田青,希望能够日后跟着田青干,田青直言直语地说了赵伙计的很多不是。 诚然,赵伙计这个人人品是不怎么样,但是赵伙计这次也是为了田青好。即使田青不想领人家的情,也不应该背后里向梁满囤告状。虽然他不是有心要陷害赵伙计,但是他这样直接跟梁满囤说这件事情,这明摆着是让赵伙计难堪嘛!最后当赵伙计投奔他的时候,他还跟人家说那样的话,谁听了都觉得不中听,于是就跟赵伙计结了仇。冤家宜结不宜解,很快赵伙计就算计到他了偷了500大洋。 我觉得偷钱这事情纯粹是田青自找的,虽然田青是个为人非常正直的人,但是他说话和做事方式不对。如果我是田青,我绝对不会告诉梁满囤赵伙计背地里知道秘方的事情,完全可以编个善意的谎言说赵伙计又无意中找到了秘方,这样既能够帮助梁满囤重整皮匠铺,又能帮助赵伙计谋条生路,梁满囤和赵伙计还能够和睦相处。并且,当赵伙计投奔的时候,完全可以编个其他理由不用他这样的人,或者帮他安置一个其他的工作,而不应该这样说话来伤害他,既让他难堪,又让他没有生计。 我觉得为人正直是每个人都应该的,君子对人要真诚,做人要厚道,要讲良心,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但这不等于说话直言直语,说话不讲究艺术。刘墉先生有一本书叫做《爱不厌诈》,讲的就是善意的欺骗更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例如一个人得了癌症,如果直言直语告诉他真实病情,那么他很快就失去生活的希望,可能很快就死了,所以这种情况最好先隐瞒。另外,我个人觉得当和事佬的人说话不能太直白,在传达矛盾的双方的话的时候,要尽量地把双方话的棱角磨平,这样才能够让双方变得心平气和。如果传话的时候对方说什么就照说,那么很可能会激起更大的矛盾。 今天的剧情给我的另一个感慨是:不要轻易得罪别人,尤其是不要得罪小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小人,会把一个人置于死地。所以,能够善待一个人的时候就不要去恶意地对他,能够宽容一个人的时候就尽量去宽容对方。不过,当宽容真小人的时候,宽容归宽容,但不能完全信任这样的小人,因为很多人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很可能他有一天还会再算计你的。就像电视剧里面的梁满囤这样的小人,田青宽容了他帮助了他多少次,他最后还是死不悔改,还想着算计田青。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5709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