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等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静之海的旅行系列之1-第1次海上航行
tianjingle27 2012-9-4 14:21
2007 年 8 月首次在烟台见到海,(一群人 老弟与我,冯及男友,学姐刘)那天的海是灰灰的,没见着碧海蓝天,但是那时的海边、沙滩让本人很开心。海的辽阔震撼了本人。那时,第一次吃海鲜;第一次认识了皮皮虾;第一次走在沙滩上;第一次看到了海景;第一次见到了烟台的老弟;第一次与冯一起旅行。 在从烟台到大连的轮船上,第一次见到了海上日出;第一次邂逅了一个齐齐哈尔的小男生,与他相互照应,忐忑而兴奋地度过了第一次的轮船旅行。与老弟告别后,我一个人拿着船票,在候车厅等船来。后来遇到了那个小男生,黑龙江齐齐哈尔的,长得有些小帅,看着清清爽爽的,大概比我少三四岁(与表弟、堂弟们年纪相仿),他在烟台上学,刚本科毕业一年,留在烟台工作。那天他乘船回家,就在一小时前,他不小心弄丢了他新买的手机。那部手机是他用辛辛苦苦攒下的工资买的,结果不小心弄丢了,所以,那时的他很是低沉和难过。听了他不幸故事的我也挺替他难过的,他的年岁和老弟差不多,所以也稍带着姐姐对弟弟的那份疼惜。可能那时他也特别需要一个人聊聊天心中的苦闷吧,后来在旅行之中我们同行着。 那时,第一次要独自经历海上旅行的怯怯女生,遇到一个因为丢了手机很是郁闷的经常在海上旅行的帅帅的小男生(他家在齐齐哈尔,工作在烟台,需从烟台坐船到大连,再转乘火车,所以每次从烟台回老家的往返都会坐船,即海上旅行。对他,船只是一种交通工具。),很默契地结成了同盟,分享了那段海上时光。需说明的是,这不是艳遇,而是一种同盟。作为我,独自且首次坐船,内心忐忑不安,又带着兴奋;而小男生,心情郁闷,希望有人听他说说话。对于我来说,那时最好的同伴就是经历过海上旅行的人,当然,年纪相仿最为合适,尤其是小一些比较合适,因为那样会更加有安全感。所以这个小男生无疑是合适的旅伴;而这个男生,正心情郁闷,需要一个倾听者,偶遇到我,发觉我能安静地听他说话,所以,也是个合适的旅伴。 因为一种默契,我们一同随着人流等待着上船,他会给我讲解些他知道的与船有关的事情,比如船越大在海上航行越稳,晕船的可能性更小;比如船上的座位分等级,越贵的票,所待的位置越舒适等。对于首次听到这些的我来说,是新奇而美好的。随着人流登船后,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 散座处。(我呢,因为旅费紧张,所以买的是该船最便宜的散座。散座不同于卧铺,就是船上最不安稳的地方放置的一排排的座椅。他呢,也是散座。)烟台到大海的航行是 8 小时,晚上烟台出发,早上到大连。经历首航的我见到什么都稀奇,也带着兴奋。而将船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的小男生已经是轻车熟路,没有惊喜了。 过去了五年后,再回忆这段海上旅行时,能记起的是初上船的惊喜;夜晚困了没办法躺着睡觉的难熬;看散客们千姿百态船态的新奇;看海上日出的惊喜和经历海风海浪的恐惧;由坐船之行所体会到的社会等级;与陌生旅伴相互照应的安全感等。 初上船的惊喜当然是指首次经历船上旅行时那种看什么都新鲜、看什么都触动的喜悦感。它和大部分的首次经历的新鲜感是相似的。有时想想,人真的很奇怪,怎么会因为一个“第一次”就会克服那么多不良反应呢? 那份难熬指的是什么呢?散客只有座位而没有铺位,在船行进中,由于风浪,会有晃动感,坐在座位上,没有可依靠的椅背之类,自然是坐不稳,也没办法躺着,这种晃晃的状态,人又怎么能睡着呢?这类人群就和拥挤的火车上的无座的人们一样,是旅行中最劳累的旅客。那份难熬现在回想起来,也会替自己难过。那时,是怎么度过这种难熬的呢?一方面安慰自个说反正最多不过 8 小时,忍一忍就过去了;另一方面,对比着看周围的人,看到年纪大的就想“看老爷爷那么大岁数了,都能抗住这种艰辛,我这么年轻,还扛不住?”;看到年纪轻的就想“人家这么小就受这份罪,我这么大了才受这种罪,够幸运了”;看到多次坐船的人就想“人家老是受这种苦,我受一次又怎么啦”。诸如此类的,貌似这也是种阿 Q 精神吧。(有时间要学学什么叫阿 Q 精神) 实在熬不下去后,我就索性放弃了睡觉,开始看周围人的千奇百态。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大概 70 多的老爷爷,双手紧紧握着拐杖的顶部,力争稳稳地不随着船晃动。老人的呼吸声很重,看着真让人心酸的:这么大年纪呢,还要受这份罪啊。那时,就暗自在想: 以后还是要挣多一点,以后最起码让父母坐船时,得是有卧铺票躺着而不是坐着的啊。 散客的人挺多的,有的索性占了很多个座位,躺下去睡了;有的铺了报纸,在地上睡着;有的租了床垫在地上睡;有的相互依偎着睡;有的抱着行李包睡;有的在玩牌;有的在聊天扯皮;有的如同我在静静的观察。 观察着,观察着,慢慢地,天就亮了。有些人就走到外面去,吹吹海风,等着海上日出。我呢,也好奇地去看了看,但是外面的海风实在是大的很,稍微站一会就冻的不行,所以我象征性地溜达溜达,就赶紧躲进船内了。又过了些时候,小男生过来叫叫我,说,海上日出快来了,出去看看吧。我便听从了他的建议,心里默记着巴金的《海上日出》,与他一同出去看日出。等待日出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大家争相讨论着,等待着,观察着。大自然毕竟是神奇的,现在我已回忆不出当时的日出画面,和大部分的描述该是大同小异的吧。 只记得那时我特别高兴,特别兴奋,也能忍受住海风的寒冷。那时,也在感叹自然之景的壮观、美丽和不可思议。也暗自发誓要将自然爱到底。 那时候,因为在船的外面,所以更清楚地看到了海,看到了船的航行,看到了更多的海浪,因为这些看见,对自然的畏惧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在感叹那些勇于在海上航行的人们的伟大呢。 在观景之时,才发现除了散客,还有卧铺的客人们,似乎他们赏景的地段更好些。对比着这种境况,再想想散客的累,我算是清晰认知了“等级”带来的差别: 花更多的钱,买更贵的票,就能在更好的地方,享受更优质的服务。“等级”不同,待遇相差很大。 例如,一等仓睡觉空间大,人少,赏景的地段好;散客呢,只有坐的空间,人拥挤,赏景的地段也差,船也最晃了。就像电影《泰坦尼克》中表现的,遇到紧急情况时,一等舱的客人最先逃生、最先被救助、最先上船等。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次的旅行让我对“等级”有了很是鲜明的感知,也通过它能更深的去感触周围的社会、理解一些社会现象了。 在这份思索中,船驶向了终点,大连越来越近了。等待着下船时,除了结束掉船上旅行的兴奋外,也意识到要与小男生告别了。那时,就很庆幸遇到了他: 因为他,没有那么恐惧坐船;因为他,记忆中会多一份美好回忆;因为他,感受到陌生人之间的相互照应与信任弥足可贵;因为他,晓得不如意事常八九,要常想一二;因为他,对黑龙江人印象不错;因为他,去看了看海上日出。 后来,下船了,彼此道了别,就各奔东西了。 5 年后,再回忆这段旅行时,内心仍是温暖而美好的。虽然不知道小男生的名字,也仅仅一面之缘,但是那种同行时的默契却是那么的难能可贵。 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自然之景一直在那里灿烂着,等待着有心人的发现和赞美,而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却需要相互的气场相符吧。 这时,最想说的就是: 去旅行吧,无论是个人,还是结伴,去吧,因为,总会有意想不到的风景等着呢。 谨以此文献给第一次海上旅行,也顺便感谢一下那个小男生
个人分类: Respect for others|1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依等比级数划分降水等级为好
zhangxw 2012-3-8 11:11
依等比级数划分降水等级为好 张学文,2012.3.8本文取自空中水文学初探附录,标题做了修订 1. 问 题 雨量图在电视上的气象节目 、地图册中的气候图和气象水文工作中常常用到。这种图是在一张地理底图上绘出不同值的等雨量线(等降水量线)。它通过在地图上的一组线条布局很容易看出那些地方的雨大或者雨小。 但是这种雨量图有明显缺点,雨大的地方线条很密,而雨量小的地方线条又很稀疏。有的雨量图为了克服以上不良效果就人为地在图的某些部分加(减)一些雨量线。我见过一张中国年雨量图竟然人工改了七组线。这种做法使等雨量线的疏密程度已经没有客观意义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问题出在气象人员习惯于按 10 、 20 、 30 、 40 这种等差级数(所有的等值线的差值都是相同的)来选取雨量等值线。而没有考虑到对于降水问题用等差级数选取的等雨量线难以把降水的分布美观地表现出来。这类似有人在上身穿了很多衣服,但是下身却穿的少,结果是让人看着别扭。 如何选定一组更适合的雨量线,使它绘出的雨量图科学实用又美观?这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 2. 按等比级数安排等雨量线好 新疆气象台从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就对降水量的大小用等比级数分级。依这种分级方法也可以决定一套雨量线,用它绘制的雨量图就没有上述问题,而且雨量图也比较美观。我们在这种实践的基础上作了理论概括,写了 “ 用等级表示降水量的大小 ” 一文登在《气象》杂志 15 卷 12 期 34-36 , 43 页上(作者:张学文、尹道声)。这里把该文制的表介绍于下。 一组降水量与其等级的对应关系表(依等比级数,但是起点和比例都可以再调整) 参考名称 降水量( mm ) 降水等级 n 降水量( mm ) 降水等级 n 微量 2.5 1 3.5 1.5 小量 5 2 7.1 2.5 中量 10 3 14 3.5 大量 20 4 28.3 4.5 暴雨 40 5 56.6 5.5 大暴雨 80 6 113 6.5 特大暴雨 160 7 226 7.5   320 8 453 8.5   640 9 905 9.5   1280 10 1810 10.5   2560 11 3620 11.5   5120 12 7241 12.5   10240 13 14482 13.5 这个表可以用于一次天气过程的雨量地理分布分析也可以用于分析月雨量或者年降水量。用这一套等雨量线画出来的雨量图在雨量小的部分等雨量线不稀疏,在雨量大的地方不密集。其雨量分布表现得明确、不需要人工再添加其他的等雨量线(辅助线),雨量图的外观也美观不少。 这个表给出的雨量等级 n 是用等级表示雨量。其取值还考虑了与地震的等级的一致性。例如 6 级地震比较严重,同样 6 级降水也比较严重。这种对应对于群众和政府管理人员都有好处。他们只要记住 6 级灾害是重灾而不必为气象与地震记两种不同的标准浪费记忆力了。 3. 等比级数雨量线公式 上面的表是怎么得到的呢?它是用下面的等比级数公式,配合特定的 r 1 , b 值而计算出来的一组等比级数。其一般公式是 r n =r 1 ×b n-1 其中 n = 1,2,3,4…13 等正整数 让上面公式中 r 1 =2.5mm , b =2 ,雨量等级 n =1 , 2 , …13 就得到了上表的前一部分。让雨量等级 n 取 1.5 , 2.5 , 3.5…13.5 这些个值就得到表的后一部分。 4. 建议两项 l 根据新疆气象部门的经验、我们的文章和这里的介绍,建议在电视上用的气象雨量图上、在各种地图册里的雨量图上、在气象水文部门分析的各种雨量图上都使用这里推荐的按等比级数分级(决定的一套雨量等值线)的公式或者是这里给的表。它会使雨量图科学实用美观。 l 气象、水文、地震等与自然灾害有关的部门共同制定一种相对灾害标准用于不同的灾害中。它都用等级表示灾害,而且相同等级危害程度也类似。这方便了群众和行政管理人员(例如在一切灾害中 5 级都是比较强的灾害, 6 级都是大灾等等)。 (根据作者 1999 年发表在 http://zxw.idm.cn 上的网页文章修订 )  
个人分类: 空中水科学|3970 次阅读|0 个评论
暴力与不打不相识
热度 3 smallland 2011-4-23 00:07
几十年前科学家观察黑猩猩的行为就发现,越是攻击性强烈的雄性,互相恶战后越容易形成联盟,产生亲密关系。就像日本与美国的亲密关系,虽然被投了原子弹,却成了亲密的伙伴。 看似矛盾的东西,其实很符合生存逻辑,对双方都有好处。譬如两个人,双方都富有攻击性,好惹是生非,好斗,为了争夺利益,很可能要打的你死我活。一旦分出了胜负,就不一定继续打下去。对于失败的一方,能和胜者结成联盟,成为亲密伙伴,以后谁还敢欺负我?我打不过他,成不了第一,至少可以做个老二,老大老二联合起来,还怕谁呢?对于胜者而言,多一个死心塌地的支持者也是很不错的。 俗话说,不打不相识。两个攻击性强的人,通过激烈的争吵和战斗,从此成为好朋友,似乎不罕见。有的人还会自豪地说,我们的友谊是打出来的。 这种情况在女性化的场合可能不多,雌性一般不需要通过同性的合作获得利益,而是要依赖雄性的力量。她们之间的友谊与合作关系常常是很不牢固的,私下里也不免原始的嫉妒心。雄性们可能遵循朋友之妻不可戏,而雌性间好像没有朋友之父不可夺的信条。这里面,关键问题是原始的风险意识。 街头勇敢的小混混,无恶不作的黑社会,常常很讲究哥们义气、江湖义气,别看他们是哥们,其实也是有等级序列的。梁山好汉的友谊多是打出来的,但也必须明白自己应该做哪把椅子。 稍稍扩展一下,这也是暴君产生的生物学基础。除了那些只喊万岁不明真相的“群众”,暴君常常有若干死心塌地的支持者,他们对暴君的龌龊行为一清二楚,甚至自己也吃过暴君的亏,却依然不影响他们誓死效忠的决心。这种情况,也是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产生的原因,不合作的人质,很可能惨遭屠杀。
2642 次阅读|5 个评论
镜子微博:科网好友的档次分类
热度 2 liwei999 2011-4-21 06:30
科网好友的档次分类: 作者: mirror (*) 日期: 04/18/2011 10:05:41 新手上路(禁止访问) 注册会员 中级会员 高级会员 金牌会员 博主委员会 版主 +蓝点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1970 次阅读|2 个评论
战争野蛮程度等级表
热度 2 zhangxw 2011-3-28 21:51
战争野蛮程度等级表 张学文, 2010.3 人类科学水平日益提高,但是战争的野蛮程度也在提高。 而战争也可以突然降临。 3 个月前谁料到北非的战乱,可今天轰炸机的“伟大战绩”天天告诉我们文明与和平世界是多么虚弱。而战争是多么迅速、残酷和现实。 我无力制止战争,但是这里为战争野蛮程度定义(很粗,希望大家补充)一个等级,欢迎一切发动战争的人,制止战争的人参考。 战争野蛮等级 基本特征 评语 0 持续的口角 君子之争 1 造谣、暗中有破坏行为 非君子 2 暗杀、故意制造事端 3 舆论战 4 信息战:公开破坏对方的通讯和控制系统,但是基本没有人员伤亡和硬件破坏 是公开宣战的最低级别的战争,摧毁对方的软件系统。 5 常规战争,有人员伤亡和硬件破坏 6 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 7 在战争中使用生物武器 今后应当灭绝 8 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 今后应当灭绝 反对战争的和平人士,尽你们的力量减少战争,再不行就努力设法降低战争野蛮等级! 而本表的贡献之一是在舆论战和常规战争之间加入一个单独的信息战等级。它比常规战争的野蛮程度低一个等级。 欢迎历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把历史的、现在进行的各种战争,对号入座!
个人分类: 生活滴点.2.|2833 次阅读|1 个评论
等级
metanb 2010-9-19 20:50
农民的等级观念要比官僚们原本计划制造的等级观念要强十倍,而大陆的官僚99.999%来自农村,可谓是千足的农民集团。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2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前学术界论文存在的几个等级
yongzhujushi 2010-5-21 15:40
自从任科技期刊编辑以来,也看了数十篇稿件,整体来说是忧心忡忡。或许是我们期刊没有收到好的稿件,或许是好稿件越来越少,总之按照我的标准认为的优秀的稿件实在是不多了。 我认为目前学术界论文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等级,这五个等级的划分不是论文内容,而是看论文内容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思想。 第一级:提出自己的一种思维或者方法。 第二级:对自己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到深层次的原因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说明,优点如何利用、缺点如何避免。 第三级:对自己的实验结果从表面上进行趋势分析,即简单分析一下某几个变量如何影响因变量。换句话就是A随着B增加或者减小,还是先增大后减小等。 第四级:罗列实验数据,说明试验结果。把一堆数据向论文里面一放,好一点的画成图、差的就把数据全部放进论文,然后写自己做了那些实验,得到一个什么结果。 第五级:摘抄论文,复制前人或者同侪的研究成果。好一点的复制过来之后,自己还要加工润色一下;差的就是ctr+c和ctr+v了。 这五级从一到五依次递减。一、二级是科研思维和科研方法的阐述,三级就开始流于应付了,四、五两级就更加等而下之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73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教:教授分级后名片如何制作?
热度 1 luzhanguo 2010-1-22 06:23
在中国很多老师的名片上都标注了:博导,硕导(本人从来不标注),我从未看到过国外的大学老师的名片上标注有博导,硕导的。名片上标注博导,硕导也许是中国特色吧。那么,教授分三六九等之后,是不是在名片上,自我介绍上也都要标注级别呢? 或者在介绍他人时,也别忘了要强调一下该教授是几级教授呢?既然是教授了,为什么还要分三六九等呢?又是一个中国特色? 我都替教育部的官员累得慌。以后大概工人也要分一级工人,二级工人,三级工人等;农民也要分一级农民,二级农民,三级农民;处长要分一级处长,二级处长,三级处长;省长也要分一级省长,二级省长,三级省长;局长也要分一级局长,二级局长,三级局长;校长也要分一级校长,二级校长,三级校长? 我们这样的小学校还没有实施教授等级制度,听说就要实施了。我想到了一个小事,请教各位。名片如何制作呢? 名片制作例: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 八级工学博士,八级教授 陆占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292 次阅读|5 个评论
韩国社会的“非法团体”
chaliez 2009-5-18 10:41
这么多年来,在国内听到的大多是中国是个人际关系严重的国家,不管干什么都要靠关系,而不是靠实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关系也是一种实力! 来到韩国才逐渐发现, 韩国在尊重知识人才的同时,更是一个很看重人际关系的国家.韩国和日本是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两个国家,中国古代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在这两个国家依然存在, 只不过是换了个说法罢了,他们叫 前辈后辈.在韩国这种前后辈制度到现在仍然大行其道,同一个学校毕业的,见面后总是要弄清谁是前后辈, 更有甚者,在大学后辈要到某个实验室借东西,在进门前或后都要报上自己是哪一级的!而前辈训后辈,那时理所当然的, 不管对于错.我诙谐的认为: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在韩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专制的,虽然它的国家体制是所谓民主的. 言归正传,来到韩国后我逐渐发现, 原来在韩国存在那么多的 非法团体.这个某某同盟会,那个某某同门会等等.而这些大大小小的团体几乎都有自己的活动章程和活动经费什么的, 每年都要举行N多次的聚会.比如几乎每所大学每年都有 home coming day。而韩国人也非常重视这样的聚会,不会无缘无故的缺席这样的聚会。在聚会中都要自我介绍,也是按照前后辈的顺序进行,期间觥筹交错,促膝长谈。通过这样的聚会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很自然聚会的目的当然不是仅仅为了叙旧,也是扩大自己人际关系网络。 我所在的实验室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团体或者延续了很多年的制度。每年都有春夏秋冬的各种不同层次的聚会。教授到现在为止收的硕博生超过40人,其中大多数都是在职的,他们大多是在某个领域有影响力的人,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这个教授是相当聪明和有远见的人,这在很多只顾眼前蝇头小利的韩国其他教授相比,这个教授懂得长线投资,他也于去年顺利当选某某会会长!从他实验室出去的人必须遵守这些延续多年的聚会制度。虽然每次来都要交钱,但是他们是乐意来的,因为每次聚会机会会有新面孔或者新的机会。去年冬季聚会本实验室有三名毕业的硕士因为金融危机尚没有找到工作,在聚会中自我介绍时就点出了这个问题,结果还真的有前辈能帮上忙! 这么多人的聚会,韩国人通常会选择那种传统的韩国饭店,人们都席地而坐(对中国人来说,这真是受罪的一件事情).聚会中大家要端着酒经常换地方和不同的人聊天喝酒,借此让大家都认识自己。我已经不止一次的听韩国人对我说,这是韩国人人际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环。这次聚会中,因为我是教授唯一的外国学生,所以自然也深受瞩目,一些公司的总裁主动和我聊天,虽然我听不懂韩语,但是在爱人的翻译下我也能和他们交流。这些人大多在中国有业务,深知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有甚者还给我讲中国历史,足见其对中国作了多少功夫!韩国前一段时间一直在去中国化,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计较,中国国力再强盛些,他们会自然不自然的改过来,要么和另外大国共同敌对中国,要么倒向中国,这就是大国周围小国的宿命。在参观了他们的民俗博物馆后我才发现古代中国是多么的强盛,对他们的影响是多么的深厚!似乎又扯远了,在韩国,这些大大小小的非法团体的确在巩固他们的人际关系上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个人分类: 感悟|345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知阴曹地府,今夕是何年?
大毛忽洞 2009-4-19 07:35
不知阴曹地府,今夕是何年? 东坡说: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其实,苏东坡也没有去过天上宫阙, 因此是猜想出来的琼楼玉宇。 上天需要真的钱,例如, 到太空旅游需要大笔的美元。 据说下阴曹地府只需要一些假钱, 冥钞(假钱)可以自己画, 面值也可以自己定。 但是,到阴曹地府想过上好日子, 仍然需要人间的真钱! 不知阴曹地府,今夕是何年? 可能阎王爷也在改革, 不然,为什么有人要烧二奶? 那纸糊的二奶也需要一笔钱。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3837 次阅读|1 个评论
不想做榜样的人不是好人
moxj 2009-4-3 22:05
今天又有位哥们引用了那句 古话: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好士兵这。看来认可这个观点的人还是相当多的。先不对它做其它剖析,既然有如此多的人信奉它,那么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对这些人有公理的作用了。 你信奉吗?我是有点相信的。大概你是一位士兵的几率不会太大。所以你常把这句话引用到自己的领域:不想考第一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不想发财的商人不是好商人;不想当总理的公务员是好公务员吗?不想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工作者也不是个好科学工作者 如果你认同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你对上面那些都认同吗? 如果你认同了,那你怎样看待自己的生活呢?一直在追求每一方面的最高吗?你没有挫折的时候吗?你说过自己只想做个平凡的人吗?毕竟最好的只有一个,那你在各个方面的目标又是什么呢? 有研究显示, 动物发现自己做了错误的选择后,不是把先前的错误全都抛弃从来,最多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修正,一般是为原来的选择找合理的借口。这是一种本能行为 。 包容确实是一种不错的东西,这方面的话题太大了,先不聊。但就在你包容自己的时候,你变成了一个普通人,如果我借用榜样来指代一种标准的话,你不再能成为圣人。即使你没有放弃这个念头,你嘴里只能说自己愿意成为一个普通人。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时候。我们的那些圣人 榜样从哪里来呢?圣人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过失呢?能反省自己就是圣人了吗?他们自己觉得自己还是榜样吗?比喻今天的各类明星。 如果不是,如果这样他们会更紧张,他们会处在生活的更大压力和困绕下,那问题又出在哪里呢? 你不知道为什么的时候,回头去看看你最信奉的公理。它在那里没有什么变化。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士兵和将军仅仅是等级的差别吗?还是有一个人会跳出来说是能力的差别?还有别的吗? 有多少人用这样的等级来衡量优差呢?这种思维方式真的对吗? 如果是苛刻的等级让你如此困惑,那又是什么让这个社会常常也十分困惑呢? 你还有成为榜样的动力吗?如果有,是什么?没有?你觉得生活的社会很充实还是很空洞? 一切终究平静下来了,如果说平凡才是真正的伟大。那你将怎样回头去看你过去的选择和判断?还是用研究结果显示的动物本能吗?平凡的榜样里有军衔吗?如果连榜样都平凡了,等级还会存在吗?世界将被夷平吗?
个人分类: 未来文明|33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按科学贡献给科学家分一下等级
liufeng 2009-2-24 21:29
看了周可真老师的文章《 中国应有自己的科学企业家和科学企业 》, 突发奇想,对科学家也分一下等级: 开创一个巨大的新科学领域,对众多学科产生深远影响------一等科学家 开创一个新科学领域,对一个或若干个学科产生深远影响------二等科学家 在一等和二等科学家的工作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相关科学研究并作出重大贡献----三等科学家 将前三等科学家的工作应用于人类生活,并产生积极应用价值-----四等科学家 对前四等科学家的工作进行挖掘,整理,和分析---五等科学家 对前五等科学家的工作成果进行评论,介绍和宣传--六等科学家 在前六等科学家的指导下,对相关科学成果进行学习,思考--七等科学家 对前七等科学家的工作进行修改,模仿,甚至是抄袭掠夺--八等科学家 本文纯属个人瞎想,并无不敬之意,个人认为,除了第八种需要排斥以外,所列前七种都是科学研究必需的工作,但客观评价每种工作的意义,应该有所不同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4010 次阅读|3 个评论
质疑--应急预案的等级取向…
zhangxw 2008-12-21 11:57
质疑 -- 应急预案的等级取向 张学文, 2008-12-21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6.1.8 新华社公布)总则 1.3 中规定了突发事件的分类和分级。其中说: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我认为把灾害最严重的事件作为一级事件固然有其提示意义,但是也有严重缺点: 1. 如果规定了,例如死亡人数达到 100 人,为一级事件,那么我们显然不能把死亡 1000 人,或者上万人的事件称为 0 级事件,或者负 1 级、负 2 级事件。在一级是老大的规定下,我们已经被自己蹩脚的定义捆住了手脚。显然 2008 , 5.12 地震如果定为一级事件,那么今后没有死亡 8 万人的事件都可以作为 2 类事件、 3 级事件,甚至瞒报之。这显然是十分不科学的定义方式。 我建议事件越是严重,等级应当越高,而不是越小。 2. 大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等级划分固然各有专业特色而欠统一,但是它们(含暴雨、洪水等)的粗糙的一致性体现在灾害越是严重,等级的数值(如 8 级地震)就越高。政府部门规定的灾害等级越小越严重,而专业部门的规定灾害等级越大越严重,这显然在公共的语言、思维、宣传上造成混乱。权威部门在定义某些事物时,应当多一点智慧和数学考虑。 我在 2008 年的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8607 和 2000 年文章见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98 中就提出划一不同自然灾害类型的相对统一的等级在抵御、克服灾害方面有其好处。这里我 再次希望有关人士、学界、政府部门关注这个涉及科学、社会、政府、公众的灾害等级划一定义问题。
个人分类: 灾害问题|4671 次阅读|1 个评论
年末給科学网的一个建议
zhangxw 2008-11-27 17:23
年末給科学网的一个建议 张学文, 2008 , 11 , 27 科学网也已两岁,去年岁末好像忙于出版书。今年年底有什么活动?我提议,以科学网博客们的签名,集体向有关当局提一个建议(有社会价值、可操作、跨学科的建议)。 建议的名称: 划一若干自然灾害的等级标准,供群众、社会、媒体、政府、专业人员统一使用 。 建议发起单位 :科学网博客(以博客成员认可签名的方式?) 建议递交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建议核心内容:由国务院组织气象、水利、地震、地质、农业、科学院等有关部门的有关人员,让他们结合过去的本领域灾害标准、科学技术标准重新制定一个各个领域相对统一的自然灾害等级标准。供群众、团体、媒体、政府、专业人员统一使用。 建议背景:我国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每年有多种自然灾害出现于不同地区。 2008 年早春的冰雪灾害、 512 汶川地震、夏季的台风、南方的暴雨洪水及至冬季的雾,大家记忆犹新。过去对这些不同类型的自然现象的严重程度,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有各自的标准。有的是分级别表示(大风、地震、地质灾害),有的用百年一遇, 50 年、 30 年一遇表示,有的用小中大、特大(降雨)表示,各有各的说法。仅以分级表示而论,各个部门的标准也不统一,风力现在分为 18 级、地质灾害分 5 级而地震分 9 级 我们不否认这些分级办法有其历史渊源和专业依据,但是不同灾害程度的不同表示方法也为广大群众理解灾害的严重程度、为媒体介绍情况和政府部门组织宣传好动员,带来了人为困难。 在群众、团体、媒体、政府克服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使用一种跨学科的、比较统一的、相对的自然灾害标准,必然为抗灾工作带来很多方便,也提高了我们与自然灾害斗争的水平。 建议来源:科学网张学文博客中原写于 2000 年的一个文章:见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98 他給出的初步统一意见如下表 统一的灾害相对等级表(张学文建议) 等级 等级相对含义 地震 大风 暴雨(雪减半) 洪水 1-4 各个专业自定     2.5 , 5 , 10 , 20 ,   5 会有所影响 与现在同 原 6 级风 20-40 5-10 年一遇 6 有一定危害 原 6.0-6.4 级 原 7 级风 40-80 暴雨 10-20 年一遇(洪水) 7 有严重的危害 6.4-6.8 原 8 级风 80-160 大暴雨 20-40 年一遇(大洪水) 8 非常严重 6.8-7.2 原 9-10 级风 160-320 特大暴雨 40-80 年一遇(特大) 9 罕见灾难 7.2-7.6 原 11-12 级风 320-640 80-160 年一遇 10   7.6-8.0 原 12-13 级 640-1280 160-320 年一遇 11   8.0-8.4 原 14 以上 1280-2560 320-640 年一遇 建议的组织者:希望科学网(编辑)出面组织实施之(组织签名、形成正是稿、递交对应单位 )
个人分类: 灾害问题|5078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对“文化”革命的认识
huangwd99 2008-10-16 13:14
对文化革命的认识(汇编) 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415977.aspx 古今中外,人类的等级制都普遍存在。等级制往往在刚形成时具有较大的弹性,人们也可以在这个等级中找到上升的机会;然而,随着它越来越成熟、健全后,也就不可避免的越来越僵化,上面的人们越来越不可能下降,下面的人们越来越不可能上升。当它的弹性逐渐消失时,它的自我改良机能也就消失了,除了顶层的少数人外,它越来越成了大多数人被束缚、压迫的桎梏。 在中国,等级制根深蒂固到可以被归为文化的一部分。被过度强调的、熟透了的等级制与中国漫长的历史有关,它蔓延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深入到每个人的毛孔和骨髓。大家时时使用而不自觉,只有当与外来文化碰撞时,才会偶尔发现它露出的尖角。等级不仅是社会分工的不同,同时在历史的推进中被累加上了种种额外的标签,如人的尊卑、称谓,说话的语气乃至形体语言,影响着每个的心理、思维、语言和行为。 举例来说,官本位是最根本的,官员级别不一样,吃、住、行都有区别,更重要的是领导的指示很重要,官员们对上要媚,对下要欺。官员讲话时,经常要加一个开头语XX领导指示。如果碰到下级反对自己,以前是反党、反对XX领袖的帽子;现在则是反改革开放,反XX理论。其实XX领导指示、反对XXX到底是怎么回事未必重要,关键是需要这张虎皮来遮掩自己的私货。几千年来,官场文化皮子变了,瓤子还一样。 但官员们的等级思想最严重吗?也不一定,号称思想开放、与世界先进的民主制度与文化接轨的学术界,也有各种级别,学阀普遍存在,学术观点的正确更多地与职称级别、资历高低、是否留洋、名校毕业等相关联,不同的观点经常被没有资格而打压,院士的话则被恭维。这种环境下,出不了真学术大师是自然的,大师、院士们以势压人是符合身份的,文化低的人怀着敬畏的心情仰视大师,乃至奉承也是符合身份的。尽管知识精英最善于表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但在他们眼里,普通老百姓是没资格和他说话的,连话语权也没有,当然也没有他更有尊严。 普通人是否就没有等级思想呢?其实也一样,学历上,有无文化、小学、初高中、大学、研究生;地域上,则有农村、县城、省城、北京上海,东南西北方,不同省市县;经济上,穷人、中产、富豪等等;学校、班级也有普通、重点,学生父母的综合社会等级也在他们身上有映射。所以有地域歧视,有嘲笑穷人,有限制低素质人口,有论资排辈、嫌贫爱富、彼此攀比、崇洋媚外之类表现;日常用语中,也有你以为你是谁?、你算老几?、我和XX长认识、XX真农民等等。大家在一起时,你、我、他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一套综合等级评定法来评估其它人。在各个因素中,官位的权重自然是最大的。而评估的结果则被有意识无意识地反应在其与不同对象说话的语气和肢体语言上,日用而不自觉,成为了我们这个社会里的一种潜规则。 为什么需要等级制?历代统治者们发现强化这种等级制,对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很有好处,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等级制越来越厉害。古代文人主要的才能就是依附于权贵,揣摩主子的心理,通过为他们设计、宣传、推广等级制,分得一点赏赐。这种传统似乎在饱受先进文化熏陶的现代知识精英中流传了下来,并被发扬光大,而那些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文人国外好象叫独立知识分子,我们今天大概只能在历史的故纸堆去寻找那屈指可数的几个了。他们比普通老百姓更高明的地方在于:老百姓只能直来直往表达自己的意思,不够文雅、没有理论高度,而他们却能够引古论今,在里面夹杂着各种花哨的概念、名词,并举着科学、民主的旗号,来捎带自己的私货。说得难听点,就是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处于等级制中的人,主要的想法就是更上一层楼,典型表现特征是对更高等级的人点头哈腰、精神下跪,比自己等级低的人颐指气使,对同等级的人称兄道弟。当然,这些只是外在表现,内心里呢,对比自己等级高的人心里不满也不敢当面表示,心含怨气,然后向比自己等级低的人撒气,所谓等级压迫的按阶传递吧。可以想象,人一出生就生活在这种等级文化中,会是什么结果?显然会导致人格分裂,会产生大量的奴才,人会只认强权,不认公平。在官僚阶层中,就是瞒上欺下,对所有的政策做符合自己利益的解释和过滤;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见风使舵,打着红旗反红旗。对于等级制中的低层,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也在这样的文化中被麻痹,主要的想法就是认命并设法升级,如跳出农门、读书当官发财、攀上高枝,有朝一日也进入高等级,成为人上人。这种奴性文化不仅使官场和企业里充斥着依附、服从和驯顺,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汉奸为什么特别多的主要原因。 等级制与民主本质是相背离的。民主的本质是什么?是平等及其敢于追求平等的精神,即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等级制度下,永远只有官僚、顺民,恩赐的民主,哪有什么真正的平等?永远只有权威、专家,哪有创新、冒险?许多自称为知识精英,并叫喊别人不民主的人,自己骨子里有真正的平等思想吗?他们充满了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他们所说的民主,不过当自己依附于权贵时,希望主人对自己多分一点羹的民主,而不是那些他认为是低素质的愚民都和他一样平等的民主。有些地方声称与国外先进文化接轨的更好,可他们却歧视外地人、穷人,迎合发达国家的高等级人、有钱人,叫洋奴文化可能更合适一些。 普通老百姓呢?虽然受得压迫比较多,但也不反对等级制,只是感叹自己的命运不好。正如今天我们很多人愤恨腐败的同时,不也暗藏着对腐败者权力的羡慕吗?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前腐后继。更极端的,有些人一旦脱离了自己的等级,全然忘记了自己曾经遭受的压迫和不公,恨不得从身体里外、祖宗八辈都与以前一个壕沟里的战友离得远远的,他们对自己曾经的阶层进行压迫、嘲弄的手段比它人甚至有过而无不及。没当官的时候,痛骂当官的腐败,等自己当上了,也一样腐败;自己曾经因是农村人、穷人受别人白眼,等自己成了城里人、富人后,也一样歧视农村、外地人、穷人;当学生时受老师压迫,等自己成了老师,比当年的老师压迫学生还厉害。而在反抗压迫的过程中,也很容易接受流氓无产者思想,演变为打、砸、强。但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都把这种现象归结于其个人问题,很少归结于文化问题。 历史上,只要老百姓没有到造反也死,不造反也死的地步,是不会反抗的。如果反抗成功的话,由于脱离不开等级文化的束缚,所以很快又走了前朝的老路,如果再有文人们的捧场,更上一层楼也说不准。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所有的人从出生那天起,耳濡目染的就是等级思想,不论是日常生活、平时的言谈还是各种文艺作品,概莫能外。我们已被束缚在这样一个思想框架内生活和思考问题,就是遇到了不公平和压迫而反抗,也仅是针对具体问题而非产生问题的根源等级文化思想。一旦压迫解除,就又回到老路上去,所以历史上总是重复着一次又一次的改朝换代。 等级制有利于统治阶层,在中国,权贵、知识精英是等级制的捍卫者,在等级制中被压迫的人身在其中浑然不觉,他们会抱怨老天的不公;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美国是全球等级制的捍卫者。可以观察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些整天嚷着民主的人,他们却在用自己划定的等级来拒绝民主,你要是想和他们争论,对不起,你有资格没有?是否是专业人士?等等。原来他们的制度、规范、标准、法律等等的制订都是针对其他人的,用这些门槛就轻易地剥夺了他人的权利。整天大讲什么制度建设,没有平等思想和敢于为平等而不惜牺牲的精神,给一个制度就能玩得转?现在很多地方搞村民直选,搞来搞去,最后是谁有钱、谁有后台、谁拳头硬,谁上去。其实道理很简单,对于选举和被选举者,不是没有制度,而是没有平等思想和为捍卫平等敢于反抗的精神。制度是人订的,总拿制度说事,是倒因为果。 释迦牟尼能成佛,一则生为王子,具备了普通人毕生追求都得不到的一切;二则有解脱生死的大志,因为物质欲望的满足并不能解决精神上的问题,所以要修行,要得到彻底的觉悟。释迦牟尼不仅自己成佛,也把成佛的道理告诉了众生,那就是众人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佛就是觉悟了的众生。同样,毛泽东一生革命,坚决打破等级压迫,作为个人,他成功了,但他看到,那些跟着他革命的人却并没有,他要把彻底摆脱压迫的方法告诉大家。 普通大众一方面深受等级压迫之苦,一方面自己又深受等级思想文化毒害,等他们也有了一点权力后,与原来的压迫者相比也不逊色。共产党的革命也是如此,在革命早期,因为总有强大的敌人,必须要官兵一致、军民一心,不这样就无法立足。所以每次在短暂的偏离毛泽东思想后,严酷的生存现实又立刻迫使其回归。 共产党执政后,生存压力解除,庞大的官僚等级制迅速建立了起来,毛泽东思想在很多干部眼里过了时。毛泽东明确反对军衔制,反对资产阶级法权,反对干部特殊化,反对一切会导致等级分化的做法,但许多干部却从内心里不愿意,因为他们觉得天下是老子打的,没功劳也有苦劳,因此就阳奉阴违。反党、右派、反毛主席成了维护他们个人利益,打击提不同意见人的最好借口。这说明,社会主义革命虽然进行了,而相应的文化价值观并没有建立起来,大部分的官员、知识分子、普通百姓,头脑里充斥的仍然是等级思想。 毛泽东眼里的等级是井冈山式的:官兵一致,干部只具有军事指挥权,但其它方面则与士兵平等,士兵可以监督干部。毛泽东希望有一种比资本主义国家还要彻底的大民主,他富有远见和智慧地看到,文化,即每个人头脑深处的等级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大敌,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共产党中的权力获利者会逐渐修正自己的路线,回到历史的老路上去,今天的左派也可能就是明天的右派。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把消除等级压迫的办法告诉大家?只有继续革命,让每个人的头脑中都建立起彻底的平等思想。民主不应该是少数精英才有资格高谈阔论的特权,而是每个平民百姓都能够实实在在享有的权利。 但要这么做,就要损害少数精英的利益,并艰难地唤醒民众。 毛泽东一生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蒋介石赶到那个小岛上,建立了形式上的人民民主政权。但不论是孙中山推翻一姓王朝还是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离实现真正的人民民主还有一定距离,因为所有人脑子深处的思想并没有变,仍然是改朝换代,期盼着明君出世,形式上的改变更大于实质。看着那些曾经跟着他革命的们战友正一步一步的走向传统、走进历史,重新形成千百年来的执政格局,毛泽东决心要做第二件大事。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对毛泽东来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他发动了文革。 这个革命要消灭人们头脑中的等级观念,完成教育的普及和平民社会的构建,使知识分子文人、官僚等级制度等从此成为历史名词,从而六亿神州尽舜尧,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精神革命。但这个革命遭到等级高端的干部队伍、知识精英等的强烈反对或者说对毛泽东对他们这些少数人不民主的抗争,他们采用了西方政治学中所谓的打不过你,就加入你的手法。当权阶层以及其红色子弟中许多人一开始就以一种半有组织的形式将整个运动引向歧途,策划了最初的各种打砸抢等破坏行为,等级思想的变种血统论、天命论被他们借尸还魂拿出来。对于许多长期受压迫的群众,虽然参与到了这个运动中,但因头脑深处仍然是等级思想,因此在争取民主及权利的运动中,许多人表现出来的却是专制和跋扈这是中国历史上革命的怪圈,由此也就产生了所谓的文革乱象。 文革结束后,一些知识分子、官僚子弟、城里人因为仅仅过了几天普通老百姓、农民的日子,就诉苦诉了几十年,好象只有他们的苦难才是苦难,而今天那些死亡的矿工、失学的儿童、职业卖血人、爱滋病患者、卖身的妇女等等似乎不存在。他们在控诉自己不平遭遇的同时,一再透露出一个信息我是多么地高人一等啊。历史就是这样书写的,被那些掌握着话语权的少数人任意涂抹,少数人的历史似乎成了全体人民的历史。 毛泽东一生痛恨等级压迫,他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中国社会里上上下下都被等级思想浸淫已久的人们该如何做,如同一个高明的医生,告诉重病病人该如何根治疾病。但由于病人病得太厉害了,无法理解并配合医生的治疗过程,于是在治病过程中就产生了一系列反应。其实不论是反右的扩大化,大跃进中的荒唐,乃至文革中人性的扭曲,都只是在等级文化中长大的人不论是官员、知识精英们还是普通群众,在冲突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程度的自我释放而已,这个几千年的病根到现在也是存在的。因此以前的亩产万斤粮变成了今天的GDP、各种评估指标等的造假和鼓吹,以前的打击右派变成了现在的迫害上访、告状者,以前语录不断变成现在的空话、奉承话连篇,等等。 尽管毛泽东开出了文革这样的猛药来摧毁这腐朽的价值体系,并试图建立一个崭新的价值观,但所有的病人并没有真正的反思自己的病症,一部分人不停地诉苦说医生害了自己,另一部分无知的人则随声附和。没有文革这样的猛药,在每个人的头脑深处进行革命,彻底肃清等级思想的话,中国历史的轮回告诉我们,革命者是很难跳出其宿命怪圈即最初为了反抗压迫、追求民主而革命的人,自己终究又得沿袭了几千年的等级思想,成了新的压迫者。 虽然文革没有成功,但也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树立起了大众的平等观,包括把毛泽东自己从神位上请下来,即毛泽东所说的自己死后会被打得粉碎,也是他的目的之一吧?因为他自己就处在他号召要推翻的等级金字塔的顶端尽管是被人身不由己推上去的,将毛泽东请下神坛,正是思想解放重要的一步,也应是文革的目的之一。基督被犹大出卖,不得不死,他选择了死,并扛着那个钉死自己的十字架去刑场。毛泽东不得不也扛这样的一副十字架去死,这个十字架就是文革。与基督不同的是,毛泽东自己精心的、自觉自愿的打造了这个十字架,并把自己钉了上去,毛泽东钉死了自己,而人民获得了自由。 仔细想想,没有文革,哪有之后的思想解放和反思?遗憾的是,这种反思被人为地引向了针对个人而不是针对我们每个人你、我、他等头脑深处的等级思想。文革是对我们这个民族及其文化缺陷的一个深层次剖析和暴露,也是民主思想的启蒙。事后把几亿人的种种行为都归结于唯一指出问题的伟大导师,这是可笑的,是这种文化缺陷的进一步延续。扪心自问,我们每个人,有多少勇气来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呢?现实中,那些越是有知识的人,似乎越会为自己开脱,那些曾经很左的人,摇身一变,又成了右得不行的人。 毛泽东被请下神坛是不够的,只有通过重新评估文革才能了解其深远意义及我们文化中的糟粕。为了发动文革,绕开官僚、知识精英们的反对,毛泽东不得不采用了一些对他们来说不民主的政治手段。然而比起全体人民的觉醒,国家长远的发展,自己身后的评价又算得了什么呢?但随后那些复辟者的表现则令人有些不齿了他们完全出于自己的私心,尽管在文革中其灵魂的丑陋得到不同层次的暴露,但事后却痛苦流涕地诉苦,扭曲了整个运动的真相。 官僚阶层、知识精英们边指责毛泽东对他们的不民主,边剥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和民主,用官位、资本、职称学历、地域、、等等构建起了一道道软性的、无形的等级藩篱。只有等级高端的人能够高谈阔论民主,俯视那些向上挣扎的低素质人,他们让世人见识了,戴眼镜的匪徒比拿刀子的强盗更加隐蔽的凶残、冷漠和自私。普通老百姓没有说话的渠道,没有影响法律、制度、政策的能力,因为他不具备种种等级资格。大部分人在等级台阶中痛苦挣扎而不觉,为自己在其中前进了一步而自喜。 如果说文革有什么不足,那就是不彻底,没有七八年来一次,人民的觉醒仅停留在不自觉的萌芽阶段,并没有建立起自觉的、真正为平等敢于反抗的精神,还希望有一个权威的毛泽东来帮助他们。这显然是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因为人民的命运只能自己把握,而不是靠什么神仙皇帝,这正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任何民族,如果只有貌似强大的GDP或科技,如当年的宋朝对辽、金、蒙古;大明对清;大清对日本等,而没有强大的精神作为支撑,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正是毛泽东,给我们懦弱的民族精神注入了血性,敢于反抗的精神。
个人分类: 转载|6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震余思之一:再谈划一自然灾害相对等级
zhangxw 2008-5-17 09:52
我的老呼吁,但是现在依然有现实意义!张学文080517 划一自然灾害的相对等级 张学文 (新疆气象科学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2) 2007 5.31从个人主页2000年版转来 问题 现在的地震、暴雨、大风、洪水等自然灾害有很多各自为政的等级标准。这对于行政管理人员与群众理解各种预报、警报和组织防治救灾多有不便。要大家记住各种灾害标准实际上不可能做到。过分专业的术语降低了我们组织群众与自然灾害斗争的效率,应当跳出专业圈子寻找通俗、通用又科学的新语言。 出路 建议设计一种用于很多自然灾害的统一的相对等级,它好记又通用。这对政府管理人员、群众和专业人员都有很多方便。划一自然灾害的相对等级是提高防灾抗灾效率的一个环节,是提高组织水平和科学水平的一个表现。 只要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充分协商是可以找到自然灾害的相对标准的。只要学术权威机关认定,政府会同意在社会上使用的。中国是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我们就可以带头做这个事。解决这个问题显然比陈景润要证明1+1容易很多。 方案 下面是笔者提出的灾害等级的初步设计方案,希望能起抛砖引玉作用。 灾害等级表 等级 等级相对含义 地震 大风 暴雨(雪减半) 洪水 1-4 各个专业自定     2.5,5,10,20,   5 会有所影响 与现在同 原6级风 20-40 5-10年一遇 6 有一定危害 原6.0-6.4级 原7级风 40-80暴雨 10-20年一遇(洪水) 7 有严重的危害 6.4-6.8 原8级风 80-160大暴雨 20-40年一遇(大洪水) 8 非常严重 6.8-7.2 原9-10级风 160-320特大暴雨 40-80年一遇(特大) 9 罕见灾难 7.2-7.6 原11-12级风 320-640 80-160年一遇 10   7.6-8.0 原12-13级 640-1280 160-320年一遇 11   8.0-8.4 原14以上 1280-2560 320-640年一遇 说明 1.地震现在的等比级数分级是其优点。它的缺点是一个等级内的强度相差30倍,这过大了。所以我们做了拆分。风的等级又过细,做了合并,要延伸到龙卷风。 2.雨量用我们研究多年(也用了多年)的一个 等比级数表 。对于雪,可以减半使用。对于干旱地区雨量等级可以加大一级使用。如80-160是8级暴雨。 3.洪水是用出现概率(**年一遇)体现的,这在水文部门已经基本习惯了。问题仅是什么概率对于什么相对等级。 4.关于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旱灾、海浪、等灾害也可以类似地定。 建议 建议有关学术团体组织讨论,形成一个大家认可的方案。交各个专业的行政主管部门认可推广使用。此后涉及自然灾害程度一般用这种相对等级表示。 灾害等级表 等级 等级相对含义 地震 大风 暴雨(雪减半) 洪水 1-4 各个专业自定     2.5,5,10,20,   5 会有所影响 与现在同 原6级风 20-40 5-10年一遇 6 有一定危害 原6.0-6.4级 原7级风 40-80暴雨 10-20年一遇(洪水) 7 有严重的危害 6.4-6.8 原8级风 80-160大暴雨 20-40年一遇(大洪水) 8 非常严重 6.8-7.2 原9-10级风 160-320特大暴雨 40-80年一遇(特大) 9 罕见灾难 7.2-7.6 原11-12级风 320-640 80-160年一遇 10   7.6-8.0 原12-13级 640-1280 160-320年一遇 11   8.0-8.4 原14以上 1280-2560 320-640年一遇 。
个人分类: 地震|4436 次阅读|4 个评论
等级与和谐
jlpemail 2008-3-7 07:18
等级越分明是否就意味着越和谐?我觉得不是。 虽然,在各种利益分配不好平均的时候,适当的进行分级是必要的;但是由明确的等级造成的各阶层的互不认同,摩擦、矛盾也是难以避免的。尤其是在,学识、水平、贡献等无法以令人信服的标准衡量时,这样的等级制度,其对于学术、技术、科学或者艺术的副作用就不难显现了。体制与等级的纠缠,让部分人对体制的合理性表示怀疑。是否,级别高的就一定水平高,或者相反呢?这样的复杂问题,不是一刀切的分级方法可以解决的。 当然,在等级制酝酿和实施推广中,必然有即得利益、获取利益和丧失利益的阶层存在。他们的心态和感觉不会一样,他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也不会一样。 当前,人们议论比较多的收入鸿沟,与等级制度有关。撇开亿万富翁和一般月薪不过数千的工薪阶层的差距不说,(失业者更不好意思说了),即使在学术或者科学、技术界内部,等级造成的包括收入在内的鸿沟,已经破坏了和谐的环境。盲目的攀比是不恰当的,但是比较应该是允许的。尤其是经历、学术水平类似,甚至出现贡献与等级、待遇错位的情况,气体无法顺利排放的现象就比较常见。这样的地方,不可能出现和谐相处,欣欣向荣的好局面。 一边鼓吹平等,一边明确等级,是自相矛盾的。这样的事情,在乐观者看来是喜剧性的,因为蕴涵了喜剧元素。在悲观者看来,就相反了,哪里还谈的上什么和谐二字呢?
个人分类: 科学书场|28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划一自然灾害的相对等级
zhangxw 2007-5-31 10:55
划一自然灾害的相对等级 张学文 (新疆气象科学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2) 2007 5.31从个人主页2000年版转来 问题 现在的地震、暴雨、大风、洪水等自然灾害有很多各自为政的等级标准。这对于行政管理人员与群众理解各种预报、警报和组织防治救灾多有不便。要大家记住各种灾害标准实际上不可能做到。过分专业的术语降低了我们组织群众与自然灾害斗争的效率,应当跳出专业圈子寻找通俗、通用又科学的新语言。 出路 建议设计一种用于很多自然灾害的统一的相对等级,它好记又通用。这对政府管理人员、群众和专业人员都有很多方便。划一自然灾害的相对等级是提高防灾抗灾效率的一个环节,是提高组织水平和科学水平的一个表现。 只要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充分协商是可以找到自然灾害的相对标准的。只要学术权威机关认定,政府会同意在社会上使用的。中国是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我们就可以带头做这个事。解决这个问题显然比陈景润要证明1+1容易很多。 方案 下面是笔者提出的灾害等级的初步设计方案,希望能起抛砖引玉作用。 灾害等级表 等级 等级相对含义 地震 大风 暴雨(雪减半) 洪水 1-4 各个专业自定     2.5,5,10,20,   5 会有所影响 与现在同 原6级风 20-40 5-10年一遇 6 有一定危害 原6.0-6.4级 原7级风 40-80暴雨 10-20年一遇(洪水) 7 有严重的危害 6.4-6.8 原8级风 80-160大暴雨 20-40年一遇(大洪水) 8 非常严重 6.8-7.2 原9-10级风 160-320特大暴雨 40-80年一遇(特大) 9 罕见灾难 7.2-7.6 原11-12级风 320-640 80-160年一遇 10   7.6-8.0 原12-13级 640-1280 160-320年一遇 11   8.0-8.4 原14以上 1280-2560 320-640年一遇 说明 1.地震现在的等比级数分级是其优点。它的缺点是一个等级内的强度相差30倍,这过大了。所以我们做了拆分。风的等级又过细,做了合并,要延伸到龙卷风。 2.雨量用我们研究多年(也用了多年)的一个 等比级数表 。对于雪,可以减半使用。对于干旱地区雨量等级可以加大一级使用。如80-160是8级暴雨。 3.洪水是用出现概率(**年一遇)体现的,这在水文部门已经基本习惯了。问题仅是什么概率对于什么相对等级。 4.关于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旱灾、海浪、等灾害也可以类似地定。 建议 建议有关学术团体组织讨论,形成一个大家认可的方案。交各个专业的行政主管部门认可推广使用。此后涉及自然灾害程度一般用这种相对等级表示。
个人分类: 灾害问题|803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2: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