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董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华冰聊专利:与论文抄袭相“媲美”的专利抄袭
热度 10 bingbing800 2016-9-19 14:35
9月13日,关于“论文大神”董鹏抄袭论文的讨伐檄文在科学网被置顶,作者是上海海事大学的一位退休教授,发现自己论文被抄袭后,一路查询证据并维权,经各路媒体报道、转载后,先后在“成都商报”、“新京报”“安徽卫视”等众多媒体先后报道,使整个期刊界和学术管理体制都受到抨击,认为学术期刊审稿机制形同虚设,全面沦陷。 殊不知,作为学术成果的另一个载体--专利,也存在同样严重的问题。 2013年4月2日,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申请了一件名称为“电连接器”的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1310111721.5,发明人为宣万立和陈欢,该申请于2014年10年15日公开。2014年12月24日,浙江大学申请了一件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的名称为“一种电气连接器”,专利号是201420835918.3,发明人为薛爽。2015年8月26日,该专利获得授权,专利记载内容得以公开,一件典型的专利抄袭事件浮出水面。 从浙江大学的专利文件中不难看出,两件专利不管从权利要求书、说明书,还是说明书附图,基本都是一模一样,重复率至少95%以上。但即便如此高的重复率,后者仍然拿到专利权授权,而且在2015年9月圈内炒得如此火热的情况下,此专利到今天仍处持续有效。 论文抄袭,有几个动力来源,分别是:毕业、晋升需求;项目结题需求;期刊社营收;科技荣誉。专利抄袭的动力则有:毕业、晋升需求;项目结题需求;服务机构营收;科技荣誉。对比二者不难发现,两者的共同点是将论文和专利作为获得某些荣誉的工具;主要区别在于一者是刊登文章的期刊社是盈利者,另一者是提供专利服务的专利代理机构;而根源在于文章很多机构自己可以写,专利则需要专业机构提供服务,且专利交给国家知识产权局,其收费也归国家所有。期刊社想多盈利,希望大家多发论文,把关的尺度可能就会松;而专利代理机构想多盈利,希望大家多报专利,甚至不惜帮客户杜撰、抄袭、编写所谓的“专利”。 自2010年起,我国已经连续5年全球专利申请量第一,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00万件,已经成为专利“大国”。但是,大家也都很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却不是专利“强国”。大而不强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持续申请量第一”、“发明专利持有量超过100万”这样的庞大数字中,包含了如浙江大学抄袭富士康这样的专利重复,也包含了其他为冲击专利数量而存在的专利。大而不强的原因之二,在于我国的大量专利属于沉睡专利,荣誉专利而非创收专利,即专利没有在经济活动中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2016年9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先生在第十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启动仪式上说:我国正在积极谋划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从多个环节着手,促进专利质量提升,为专利交易转化奠定基础。专利质量是实施 专利交易转化 的重要基础,必须置于优先位置抓紧抓好。由此可见,国家已经开始从重视专利数量转移到重视专利质量,并将大力推动专利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愿更多的人申请专利是因为创新技术保护,而非荣誉。 董鹏案后续会发展成什么样,我们拭目以待。而我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新创业带来多少支持,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期待。不管是论文还是专利,相信大家都愿意只有原创,没有抄袭。 【本文于2016年9月19日在中国科学报第七版-观点刊发】 华冰,专利执业代理人 知乾知识产权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总经理 知乾,使创新技术更值钱! 公司网址: www.zhiqianip.co m 联系电话:400-0303-972 010-62580655 邮箱:zq@zhiqianip.com
个人分类: 专利|10122 次阅读|11 个评论
认真阅读了“论文大神”董鹏的大作
热度 21 mdzhao 2016-9-13 15:37
我在9日写的博文 “论文大神”董鹏真是可惜了 ,是因为在微信上看到朋友转的文章后,又查了下网上的相关报道,有所感慨而发的。当时的第一个感叹就是,这董鹏真是可惜了,要是在高校还能为学校增加800多篇论文,虽说不是SCI或核心期刊,也好歹能为学校增加学术业绩啊,即便是他个人,也应该能在业绩评估等方面有一定的加分,而他却是个无业游民,这些论文几乎就白白浪费了啊!说到底,现在高校或科研单位的大多数人写论文都是有功利心考量的,而这个董鹏却似乎并无这样的功利性需求,却如此孜孜不倦滴写论文,还不惜一稿多投、一稿多发,那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啊!当时自己也困惑,董鹏的一稿多发为什么竟然没有被发现呢?不是都说期刊编辑部都使用了论文检测系统吗?不过看了下董鹏的文章,发现他每篇文章的标题都是不同的,估计内容也是与所抄袭论文并不完全相同,可见他的抄袭也相当有技巧。 博文发出去之后没想到反应还挺热烈,最没想到的是,发现并揭露了董鹏抄袭行为的徐剑华老师也现身了,在我的博文后写了评论:“ 董鹏事件报道后,最受冲击的不是董鹏,而是整个期刊界和学术管理体制。事件持续发酵,以新京报为首的一大批报纸发表评论文章,网络媒体迅速跟进,甚至有安徽卫视报道,进入了全媒体报道模式。媒体重点抨击学术期刊审稿机制形同虚设,全面沦陷。这样的效果远远超过我的预期,因此我感到欣慰。至少唤起了许多人的良知,相信很多期刊社在反思,在想办法扎紧篱笆,以后这种垃圾稿、抄袭稿以及重复发表的现象肯定会大幅度下降。我收到了太多的点赞,甚至谬奖。目前还在观察、总结,如果发起新的战役,还希望朋友们多支持。 ”当时徐老师还只是注册用户,我鼓动徐老师在科学网写博,后来才知道,徐老师已经申请了博客用户但还没审核通过。今天看到徐老师的首篇博文 敦促“抄袭大神”董鹏改邪归正 已经被科学网置顶,看来,相关的讨论可以在徐老师与网友间更直接深入的进行了。 董鹏之事件是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讨论的,正如徐老师所说,最主要的应该是反映了我们的期刊界和学术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作为回应吧,我今天花了点时间去检索了一下董鹏的论文,不过这个名字太大众了点,居然查到了一万多个记录,涉及学者46个,而董鹏又用过好几个不同的单位名称,不少文章则并没标注单位,即便如我这样对文献检索算是熟门熟路的人,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准确检索出董鹏的所有文章。所以便决定解刨一个麻雀,选择董鹏抄袭徐老师论文并发表的那几篇论文认真研究分析一下。 徐老师的文章是发表于2015年第7期《中国船检》杂志上的,题名“ 大船功过谁与评说 ”。经检索,董鹏发表的相关论文有5篇,分列如下: 1.集装箱船大型化的驱动力与发展趋势. 董鹏,胡培新,季伟.中国远洋航务, 2015(12):64-66 2.船舶大型化:航运业的挑战与机遇. 董鹏. 珠海职业教育, 2015(2):60-64 3.集装箱船大型化的幕后推手. 董鹏,胡培新,季伟. 中国对外贸易, 2015(11):21-23 4.集装箱船大型化的幕后推手与发展趋势. 董鹏,胡培新,季伟. 交通财会, 2016(2):49-52 5.集装箱船大型化是与非. 董鹏,胡培新,季伟. 中国船检, 2016(1):71-74 这些文章4篇可以从知网看到全文,一篇在维普上有全文,我都下载后粗略看了下,也把徐老师的论文读了一遍。写一些自己读后的看法。 1. 就这篇文章而言,董鹏的抄袭确实相当高明,与徐老师的论文对比,可看出董鹏是作了改写的,虽然所有的材料和观点基本来自于徐老师的文章,但整体结构和论述方式上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不是徐老师自己,大多数人不太会发现他的抄袭行为。比起以前曾揭露过的许多抄袭行为,董鹏这样的行为或许都构不成抄袭。因为徐老师的论文也是基于两篇报告,一篇是,联合国经合组织发布的《巨型船舶的影响》报告,另一篇是世界航运协会发布的《对港口拥堵、船舶规模和船舶共享协议的一些看法》,两个报告提出不同观点,徐老师的文章分列了不同观点并作了简单点评。所以,如果董鹏是某学术机构的员工,因此事受到调查的时候,是完全可以辩称他是在参考了这两个报告后撰写的文章,从行文上看,我认为董鹏的文章可读性更强些。(我这里只是就事论事,徐老师别拍砖,哈哈) 2.董鹏的一稿多投是无可辩白的。他从徐老师的文章抄袭而成的文章,5篇虽然标题不尽相同,看看这些标题,也是几组文字的不同排列组合,但还是排列组合得相当通顺的,读了他的这5篇文章却可以发现,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大概董鹏认为他经过改写的文章就不必花那么多精力再去重新排列组合了,所以那5篇文章的结构、文字甚至小标题都基本相同,初略估计重复率在90以上。 3.董鹏的文章所发期刊都属于非核心普通期刊,却都是有ISSN号的正式出版物,但这些期刊在文章的评审、文章规范性等方面肯定存在问题,5篇文章仅一篇标注了作者单位并有简短的摘要,其他都只有作者名字,没有摘要、关键词等信息,5篇文章都没有列参考文献。所以,严格意义上说,董鹏这5篇文章都不能算是规范的学术论文。 4.徐老师的论文发表于中国船检2015年第7期上,董鹏的文章有3篇也是在2015年发表了,可见他抄袭的文章很新,改写和投稿也很及时,最主要的是,这些期刊发表文章的速度也相当快,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印象中一般的期刊从收稿到发表大多需要3-8个月的时间,慢的拖上1、2年也很平常。不知是这些期刊稿源比较少,还是因为董鹏已经是他们的重点作者了?当然,因为速度快,董鹏的文章可能正好逃过了论文检测。但最让我难以理解的是,徐老师发表文章的中国船检, 居然也发了董鹏的文章,看来,期刊对自己发表的文章被抄袭也难以识别出来,倒是挺好玩的一件事情。也可见,我们的期刊上,有多少材料相同、观点相同、内容相似毫无新意的文章,而这些文章除了增加论文数量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用处吗?这或许是最值得期刊、科研管理、学术评价等相关部门思考的问题。 所以说, 董鹏事件暴露了我们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倒是有点类似于用软件自动写成论文后投到学术期刊的实验有点类似。可悲的是,总有那么些期刊是经不起这样的检验的。
个人分类: 其他|11419 次阅读|29 个评论
真的没办法处理“论文大神”董鹏么
热度 9 gaoshannankai 2016-9-9 18:34
这些天,一个叫董鹏的人火了,他在一些行业报刊和学报学刊发表约800篇文章,大多数为论文。伪造、虚构、篡改,你能想到的所有事情他都做了。 但是他既不是高校教师,也不是政府公务员或事业编,于是有人讲 对这类人没有办法。 是真的没有办法么?首先,他的抄袭等行为,侵犯了出版社的版权, 小则说是经济纠纷,大的来讲,如果是恶意侵犯,并且构成一定经济数额, 是有可能构成犯罪的。如果利用论文,获取经费,职称等等,如果达到一定数额, 其实也是犯罪行为。被他冒名的那些单位的荣誉和信誉也遭到侵害。 从作者角度讲,作者相关的支持产权,如果理工科,可能还会涉及到发明权等,也是受到了侵犯, 这起码也是可以通过法律对其进行索赔的。 不是公务员,没有事业编,没有组织管,就没办法了? 我还是中国那句话,中国缺“办”不缺“法”,想办谁的时候,总有法。
3021 次阅读|10 个评论
“论文大神”董鹏真是可惜了
热度 30 mdzhao 2016-9-9 15:10
今天看到的这个报道还是蛮有意思的: “论文大神”5年发表800篇文章 。报道称,2011年起,这位叫董鹏的人,在一些行业报刊和学报学刊发表约800篇文章,大多数为论文。这些文章涵盖现代物流、产业经济学、美学理论、古代文学、心理学、电影戏剧等诸多领域,可谓“论文大神”。 他还伪造各种高大上的身份,虚构、篡改国家级科研项目,再弄上一些显赫的论文合作者,还一稿多投。有意思的是,他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承认自己的抄袭行并道歉。他坦承自己没上过大学,更无博士学历,诸多合作者也是他乱写上去的。 董 鹏抄袭行为的被发现要归功于上海海事大学72岁的老教授徐剑华。徐老师发现他发表于2015年第7期《中国船检》杂志上的一篇名为《大船功过谁与评说》的论文被一个名叫董鹏的人抄袭,并冠以《集装箱船大型化是与非》、《集装箱大型化的幕后推手与发展趋势》等名,先后发表在《中国港口》、《中国对外贸易》等至少5种以上专业期刊。于是徐老师开始了“学术打假”,他发现董鹏通过虚构、篡改科研项目,虚构与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知名院校博士、博士后“合作”,大量抄袭发表文章。徐老师经过大量调查核实,已有确凿证据证实董鹏的抄袭行为,但如何规制董鹏这样的人却让他感到很无奈,“如果对方是一名高校教师,一旦发现抄袭,将面临包括解除教职一类的惩处,但这些惩处无法在董鹏身上奏效。”最后,老教授徐剑华选择给自己知晓的学术期刊编辑部去信,揭露董鹏的不端。截至目前,徐剑华已给约80家期刊写过信,包括《中国港口》、《中国船检》等多家期刊已回馈,称收到反映后已将董鹏拉入黑名单。 在此真的要给徐剑华老师点个赞,现在这么较真的教授真的不多了。我想大概徐老师这个年龄的教授还保持着对学术论文的神圣感,容不得这样的抄袭行为,而且对目前的论文抄袭的普遍和严重性还不太了解,另外也相对有较多时间来做学术打假的事情。 不过说实在的,我也很想给董鹏点个赞,在5年的时间里,发表文章约800篇,相当于平均2天就写一篇论文;涉及领域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再到工业化、市场经济,跨度相当大,精力耗费也不小,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从他抄袭的行为看,这些论文还不完全是原文抄袭,而是或多或少都经过自己的改造和再创作的,至少标题是都改过的,而且改得还挺技巧,深得论文写作的要点。难能可贵的是,那些大学的教师或学生或科研人员,干论文抄袭这种事情是有利益需求的,或为毕业,或为升职、考核等等,而董鹏却并无这些需求,干这样的事情除了满足一下他的虚荣心之外,似乎并没得到多少实际的利益,甚至还要自己倒贴版面费。当然后来他居然靠这些论文也赚来了一些关注和名气,甚至还有期刊对他进行专访,也是醉了,这大概更给了他写论文的动力了吧?我不知道董鹏是否靠这些论文还得到了什么别的好处,至少目前所报道的事实看好像并没有,所以他目前连工作都没有,在我看来,写论文基本是做的一笔赔本的买卖,能如此不计回报地为我国的期刊繁荣添砖加瓦的人还真不多。 其实 ,如果认真去检查一下期刊上的那些论文,题目完全相同、内容完全相同的抄袭论文都不少呢,如董鹏这样改头换面的抄袭就实在太多了,只不过我们已经对此习以为常了,更没有多少人认真去打假,要不然,不知能找到多少董鹏呢!与不久前报道的研究生抄袭同一个导师师兄的论文,甚至教师去抄袭本科生的论文,还有那些连致谢都一模一样的学位论文相比,董鹏还真的花了更多心血呢!想想挺为董鹏可惜的,他如果把写论文当做一个收入来源,这800篇论文没准还能卖出个好价钱,而这些论文分散到不同作者名下,断不会被发现,也能给我们繁荣的论文百花园添上几百朵小花呢!现在这些论文生生变成了抄袭的毒草,实在可惜啊!
个人分类: 其他|28072 次阅读|5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1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