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磁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ESA的三颗卫星组成的星座SWARM
jlpemail 2013-12-24 12:42
2013-11-22日,ESA发射的三颗卫星,其中两颗的轨道高度 为460公里,另一颗为530.它们的轨道倾角一致,都可以进行激光测距. Swarm is a constellation of three satellites to measure precisely the magnetic signals from Earth's core, mantle, crust and oceans, as well as the ionosphere and magnetosphere. The resulting models will give insight into Earth's interior and space weather. 视频见: http://spaceinvideos.esa.int/Videos/2013/05/SWARM_soon_to_be_exploring_Earth_s_magnetic_field Mission Parameters: ​ Swarm-A Swarm-B Swarm-C Sponsor: ESA ESA ESA Expected Life: 4 years 4 years 4 years Primary Applications: Geomagnetic field mapping Geomagnetic field mapping Geomagnetic field mapping COSPAR ID: 2013-067B 2013-067A 2013-067C SIC Code: 8007 8008 8009 NORAD SSC Code: 39452 39451 39453 Launch Date: Nov-22-2013 Nov-22-2013 Nov-22-2013 RRA Size: 5 cm diameter 5 cm diameter 5 cm diameter RRA Shape: rectangular rectangular rectangular Reflectors: 4 corner cubes 4 corner cubes 4 corner cubes Orbit: polar polar polar Orbital Period: 5618 sec 5618 sec 5795 sec Inclination: 88.35 degrees 88.35 degrees 88.95 degrees Eccentricity: 0.00139 0.00139 0.00139 Altitude: 460 km 460 km 530 km NPT Bin Size: 5 sec 5 sec 5 sec
个人分类: 资料库|4206 次阅读|0 个评论
磁场的生物效应
热度 3 shihesun 2013-11-20 14:35
人体生物结构层次可分为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物质结构系统、以至生物整体。每一物质结构的磁性,有的是本身具有的磁性物质特性,有的是生物功能过程中电磁感应的生物功能效应,有的是生物机体所处在的环境能量场条件对其作用的结果。 在我们的身体中很多的微量元素是属于磁性物质元素,例如:含有铁元素的血红蛋白、铁蛋白、肌蛋白,含有铜元素的蓝蛋白、肝铜蛋白,含有钴元素的维生素B12,还有属于过度元素的锰、钼、钒、锌等,我们叫他们微生物材料,这些磁性生物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表现出生物的顺磁性,生物的顺磁性在蛋白质、酶的生物功能活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物能量生理功能作用。 一、地球磁场的生物效应 地球的磁场属于弱恒定磁场,是各种生物诞生、生长、进化、衰退、凋亡过程所依赖的环境物理能量场基本因素条件。 生物在生命过程中不断的吸收与消耗磁场能量,如果机体中的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中的微量磁性物质丧失了磁性,就会导致生物功能的紊乱或停止生物功能。 例如,某些红细胞含有的铁元素丧失了磁性,这些丧失了磁性的红细胞在血液中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紊乱,就不能够保持螺旋形运动状态,因此,该部分的红细胞就非常容易被其它保持磁性的红细胞“吸”过去,形成许多的“缗钱状”链接,红细胞缗钱状态形成之后,链与链之间又会相互吸引、缠绕形成团状,多个红细胞团又会通过缗钱状红细胞串联而形成网状。血液中红细胞形成的团状、网状现象,轻者使血液流动缓慢,代谢障碍,四肢无力、思维迟钝,重者会最终导致血脉阻塞,形成血栓而直接危及生命——微循环障碍、气滞血瘀。 我们应该经常喝一些磁化水、有目的的多做磁疗保健、到海边、农村等地,补充、平衡身体中的生物磁场,解除血栓对健康的威胁。特别是在高原生活和工作的人们,由于比较生活在离地心较近的沿海与平原地区的人们,所受到的地球磁场影响较弱,容易有患高原性高血脂症等病症。 二、恒定磁场的生物效应 国内外有关科学家做过很多关于恒定磁场对生物、或细胞的影响试验,并提示长期工作在强磁场环境中的人们:不要全身性接触超过均衡磁场强度为0.12特斯拉的环境中。 国内外有关科学家(包括本人)在研究中 利用一定剂量梯度磁场强度、与其他一定剂量的多种生物能量场,达到了充分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肿瘤细胞增长缓慢、肿瘤细胞停止代谢、直至破碎、凋亡、液化的试验结果,为磁疗医治肿瘤提供了有临床意义的试验依据。 一定剂量的恒定磁场在作用于人体神经细胞时,可以镇静神经,达到止痛的效果,特别是对于神经衰弱、长期失眠、神经性疼痛、电解质紊乱、生物电生理功能紊乱(心律失常、帕金森综合症等)等等,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例如,一定剂量的生物磁场(临床过程须考虑个体差异因素)对于创伤的治疗,不但有消炎止痛的效果,而且具有加快损伤细胞生长、平衡免疫功能预防感染的特殊临床效果作用。 三 、磁场对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物效应 试验证明:磁场能够直接影响生物大分子电离子的空间构象,影响其活性和生物功能;影响蛋白质和酶的活性等多方位的生理功能。 例如在磁场的作用下APT酶的活性提高,促使小肠吸收功能大大加强,因此,患有肠道功能紊乱的老年患者,可以使用一定剂量的恒定磁场能量、脉冲能量磁场的治疗设备(仪器),可以十分有效缓解、治疗便泌、腹泻、消化不良、吸收不好的病症。 1、磁场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医疗作用 磁场用于高血脂症、心梗、脑梗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在国内、国外已经非常普遍,效果显著,并且没有药物一样的副作用,是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倡的二十一世纪“绿色疗法”方法之一。 一定剂量的恒定磁场、脉冲场在直达心梗、脑梗病灶部位后,会有效解除血红蛋白敏钱状态,扩张血管、快速吸收水肿而解除神经压迫,特别是生物磁场的能量,可以直接协助推动血液流动,打通物质通路、生物电通路、淋巴通路、维护经络功能,分解胆固醇结晶体,这与靠血液输送的“活血化瘀”的药物相比,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心脏的搏动功能是生物物理生理功能,一旦心脏产生心律失常症状,就要解决生物的生理功能紊乱问题,这是生物化学性产品无法解决的病症之一,即:如果一个医生对于心律失常患者临床采用生物化学产品治疗的话——不对症。一项生物医学工程学研究成果产品在临床实践表明,心脏在恒定磁场的作用影响下,T波增强,如果针对心律不齐、早博、心律过速的患者,在心脏部位施加一定剂量的恒定磁场或符合心律失常患者心脏原始数据为依据的特定脉冲磁场,可以充分控制病症,促使心律功能稳定在正常范围,特别重要的是:激活患者细胞本来的生物功能,是其领先于国际先进水平专业核心技术。 该生物医学工程学技术产品成果的问世,将与心脏起搏器一起,圆满地全方位服务于心律失常患者。 生物医学工程学基础研究成果之一的细胞基因能量治疗仪所产生的生物能量场,对于具有代谢与免疫双重生理功能的器官病症:肺部疾病(包括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YF型医疗设备)具有立竿见影、恢复生理正常功能、无副作用的特殊医疗价值。 2、磁场对神经系统的医疗作用 磁场生电场,电场可以转化为磁场,生物技术也不例外。磁场作用于脑垂体部位、足三里穴、三阴交等30余个穴位,施以一定剂量生物磁脉能量场后,大脑弱非酞物质分泌明显增加,大脑强非酞类物质分泌充分,这对于患有神经衰弱、重度失眠、药物依赖性患者有治愈的临床效果。我国中医针麻临床技术,应该说是生物医学物理学最高临床成就之一。 磁场用于镇痛,主要是降低感觉神经末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少感觉神经冲动传导功能。笔者认为这是人体生物电在神经组织传导运动过程中,遇到磁场干扰后,其电感应传导强度被衰减的结果。试验证明,创伤疼痛、神经性疼痛在疼痛部位使用磁场的止痛效果极为显著、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四、强磁场对人体影响的弊端 没有地球的磁场就没有生物——就没有人类,这是产生生命体主要要素之一。 人体如果接触了过强的磁场,就会产生不良反应和病症。事例证明,全身性长期在0.01特斯拉以上磁场强度环境工作的工人,会患有植物神经系统失调、中枢神经机能衰退、反应迟钝、头晕、失眠、情绪低落、疲劳记忆功能衰减和性功能障碍问题。 如果在发现初期症状以后,并且能够及时摆脱不良磁场环境,基本上经过一段时间是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的。但是如果接触强磁场环境时间持续性较长,即会产生积累滞后性后果,治疗是比较困难的。 磁场能量用于医用的安全性,是开发利用磁场能量治疗疾病的产品厂家特别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临床治疗上应在诊断、制定能量治疗方案时,治疗剂量的设定,需要科学的实验依据,在确保治疗有效性的同时,应注意人体的安全保障系数。 但是,目前在使用交变磁场磁场能量用于人体方面的产品,比较混乱,从低频、中频到高频都有,低频脉冲磁场对人体的作用基本是安全的。但是,在世界范围,生物能量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解决个体差异是没有解决的一个空白难题。而当今的治疗的医疗设备,基本上都是不懂人体的工程师研究并制作出来的,甚至很多产品都是错误的产品(已经批准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 做为人类用于诊病、治病的三大疗法之一的物理疗法,需要填补的医学临床空白产品非常多,需要像心脏起搏器、高压氧舱等高水平的生物医学工程学专业产品非常多、非常迫切。 (孙平)
个人分类: 基础理论|11350 次阅读|9 个评论
光纤传感半月谈(12)
热度 13 zhwt 2013-6-7 15:09
光纤传感“半月谈”被我写成了“半年谈”,实在惭愧。每年的 9-10 月和 3-4 月都是科研人员的项目申请季,一耽误就是半年。 凡事贵在坚持。从今天做起。本期主要介绍 2013 年第二季度读到的部分文献。 温度传感器 中国计量大学的 Y. Xin 等人报道了采用酒精填充的边孔光纤干涉仪测量温度的方法( Y. Xin, X. Dong, Q. Meng, F. Qi, and C.-L. Zhao, Alcohol-filledside-hole fiber Sagnac interferometer fo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 vol. 193, pp.182 – 185, 2013. ),图 1 。其温度灵敏度约为 86.8 pm/ ◦ C 。 图 1 采用边孔光纤的温度传感器 巴西的 R. E. P. d. Oliveira 等人研究了光子晶体带隙光纤的光谱的温度特性( R. E. P. d. Oliveira, J. C. Knight, T. Taru, and C. J. S. d. Matos1,Temperature response of an all-solid photonic bandgap fiber for sensingapplications, APPLIED OPTICS ,vol. 52, pp. 1461-1467, 2013. )。 南开大学 H. Liang 等人报道了一种同时测量温度和力的 PCF 传感器( H. Liang, W. Zhang,P. Geng, Y. Liu, Z. Wang, J. Guo, et al.,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temperature and force with high sensitivities based on filling different indexliquids into photonic crystal fiber, Opt.Lett. , vol. 38, pp. 1071-1073, 04/01 2013. )。该传感器在 PCF 的两个孔中填充液体,在透射谱里面选择两个透射峰,而这两个透射峰对于温度和应力的敏感程度不同(分别红移和蓝移),从而实现了温度和应变的同时测量(图 2 )。 图 2 液体填充的 PCF 传感器示意图 香港理工大学的 Liu, Z. 等人报道了在高双折射 PCF 上写入 FBG 进行温度和压力传感的方法( Liu, Z., et al.(2013). Ultrahigh birefringence index-guiding photonic crystal fiber andits application for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discrimination. Opt. Lett. 38(9): 1385-1387. ),图 3 。 图 3 高双折射光纤的制作过程 华中科技大学的 J. Wo 等人报道了采用 MSM 结构的光纤温度传感器( J. Wo, Q. Sun, H.Liu, X. Li, J. Zhang, D. Liu, et al., Sensitivity-enhanced fiber optictemperature sensor with strain response suppression,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 , 2013. ),该传感器利用纤芯模和包层模的干涉来测温(图 4 ),并具有较低的应变灵敏度。 图 4 具有 MSM 结构的温度传感器 吉林大学的 Xue, Y 等报道了采用异丙醇填充的光纤拉锥具有极高的温度灵敏度( Xue, Y., et al. (2013). Ultrasensitive temperature sensor based onan isopropanol-sealed optical microfiber taper. Opt. Lett. 38(8): 1209-1211. )传感器图如图 5 所示。 图 5 光纤拉锥示意图 折射率传感器 墨西哥的 M. G. Shlyagin 等人报道了一种自参考的光纤折射率传感器( M. G. Shlyagin, R. M. Manuel, and ó . Esteban,Optical-fiber self-referred refractometer based on Fresnel reflection atthe fiber tip, Sensors andActuators B: Chemical , vol. 178, pp. 263-296, 2013. )。该传感器在光纤端部写入两个低反射率的 FBG ,与光纤端面共同构成 3 个干涉仪(图 6 ),通过干涉相位检测的方法检测折射率。 图 6 光纤端面折射率传感器 山东大学的 M. Jiang 等人报道了采用 TiO 2 涂层的光纤 FP 折射率传感器( M. Jiang, Q.-S. Li,J.-N. Wang, Z. Jin, Q. Sui, Y. Ma, et al., TiO 2 nanoparticlethin film-coated optical fiber Fabry-Perot sensor, Opt. Express , vol. 21, pp. 3083-3090, 02/11 2013. )。通过增加 TiO2 涂层(图 7 ),传感器的灵敏度提高了 2.6 倍。 图 7 采用 TiO2 涂层的光纤 FP 折射率传感器 美国 University ofNebraska – Lincoln 的 Tian, J 等人报道了采用微结构光纤 FP 腔的折射率传感器( Tian, J., et al.(2013). Microfluidic refractive index sensor based on an all-silicain-line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 fabricated with microstructuredfibers. Opt. Express 21(5):6633-6639. ),该传感器表现出来很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以及温度不敏感特性。 图 8 采用微结构光纤 FP 腔的折射率传感器 此外,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 Jeremie Harris 等人报道了基于包层外模式干涉的在线光纤干涉仪型折射率传感器( Harris, J., et al. (2013). Highly sensitive in-fiber interferometricrefractometer with temperature and axial strain compensation. Opt. Express 21(8): 9996-10009. )。该传感器实现了温度和轴向应变的补偿,传感器如图 9 所示。 图 9 基于在线 MZ 干涉仪的折射率传感器 加拿大的 Tripathi, S. M. 等报道了采用串联的具有双谐振峰的 LPG 折射率传感器( Tripathi, S. M., etal. (2013). Temperature insensitive high-precision refractive-indexsensor using two concatenated dual-resonance long-period gratings. Opt. Lett. 38(10): 1666-1668. ),通过调整两个 LPG 之间的距离可以实现温度补偿,如图 10 。 图 10 串联 LPG 的折射率传感器 台湾的 Lee, C. L 等报道了在光纤内部镀金膜(镀膜 - 熔接 - 切割)形成的 FP 腔用于折射率传感( Lee, C. L., et al.(2013). Microcavity Fiber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 With an EmbeddedGolden Thin Film. IEEE PhotonicsTechnology Letters 25(9): 833-836. ),如图 11 所示。 图 11 由金膜和端面形成光纤 FP 腔的折射率传感器 中科院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的 Di, W. 等报道了利用电弧放电在 SM 光纤中形成 FP 腔的折射率传感器( Di, W., et al.(2013). Intrinsic fiber-optic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 based on arcdischarge and single-mode fiber. APPLIEDOPTICS 52(12): 2670-2675. ),外界折射率会改变干涉条纹的对比度(图 12 )。 图 12 FP 腔的折射率传感器 磁场传感器 北京理工大学的 Gao, R. 等报道了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磁场传感器( Gao, R., et al. (2013). All-fiber magnetic field sensors based onmagnetic fluid-filled photonic crystal fibers. Opt. Lett. 38(9): 1539-1541. )。该传感器通过灌注于光子晶体光纤包层空气孔中的磁流体实现,当磁场变化时,磁流体的反射率发生变化(图 13 ),从而改变透射光强。 图 13 光纤磁场传感器透射光强随磁场变化 暨南大学的 Cheng, L. 等人报道了基于安培力的光纤激光磁场传感器( Cheng, L., et al. (2013). Ampere force based magnetic field sensorusing dual-polarization fiber laser. Opt.Express 21(11): 13419-13424. ),该传感器利用磁场引起的安培力使双偏振光纤激光器的排频发生变化进行传感。
个人分类: 综述|11597 次阅读|16 个评论
【三维.不可调】磁感“线”
热度 3 hailanyun0415 2012-8-11 04:32
【三维.不可调】磁感“线”
先上份音乐:魔法门7布拉卡达沙漠迪雅 前几天做的磁感线模型仅仅只是平面上的,接下来是立体的。打引号的原因是因为不仅仅是线。我并没有解出方程,和上次一样 磁感线 仍然是椭圆拼凑而成。 俯视图看上去像只昆虫,侧视图看上去很混乱。 上个课件中我特意将磁感线做得间距相等,从三维模型可以看出,如果间距相等,电感中轴处磁感线密度将会大于侧面,是不是可以认为中轴处磁感强度最强?但另一方面中轴离电流比较远,磁感强度是平方反比衰减的,是不是又可以认为中轴处磁感强度最弱? 视频中黄色的磁感线最靠近电感,蓝色磁感线离电感最远,绿色磁感线位于中部。 视频中摄像机的轨迹是乱画的。摄像机目标是电感中部,所以经过中部时会反向,导致最后退着出来。 以前学物理时,电力线的根数决定了电场强度的大小是我最弄不明白的一个问题。磁力线的根数是不是也决定了磁感强度的大小?但实际上电力线磁感线都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电场、磁场,那些线的存在只是为了方便我们研究电场、磁场的性质而已。应用3DMax的车削可以让磁感线旋转生成曲面,用来模拟磁场。话说车削这名字翻译得真是有技术含量。 三维动画与现实世界一个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穿墙术,不管贴了什么材质,一钻就过去了,而且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视频中摄像机的轨迹是乱画的,目标是电感中部,所以经过中部时会反向导致最后退着出来。 磁场是存在于整个空间的,不过这样一来黄色、绿色的磁感线就都被蓝色包在里面了,有一种能量罩的感觉。 这个视频只打了一个灯光,进入电感中部时感觉好像发现了金矿一样。视频中摄像机的轨迹是两根螺旋线连接而成的,目标是电感中部。 视频中摄像机的轨迹是几个和隔磁感线很近的半椭圆连接而成的,目标是电感中部。 视频中摄像机的轨迹是正弦曲线连接而成的,目标是 蓝磁场 两端,所以从蓝磁场中钻出来以后摄像机会反向。 相关:【可调】螺线管磁感线模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29147do=blogid=600310 我的土豆主页: http://www.tudou.com/home/item_u114846993s0p1.html 我的优酷主页:http://i.youku.com/u/UNDkwNDI1MDc2/videos ----------------------------- 08.12 电场 线 是不是可以看成从电感出发垂直于磁场面的曲线? 电磁场传播方向 是不是 可以看成电感在磁场面上的投影,与磁力线正交的曲线? 还是正好相反? 稳恒电场应该不存在静电场的等势线了。 ----------------------------- 第一次听这个音乐时,我还以为是鬼屋的女妖在唱歌。后来才知道是布拉卡达沙漠和迪雅的背景音乐,只有正版才能在游戏中听到。沙漠有天堂之门,迪雅有地狱之门。那无奈的歌声和吉他是在提醒着什么呢? 美杜莎和鸟身女妖应该不会有这么销魂的声音,或许是坠落凡间的天使和混入地面的魅魔。 -----------------------------
个人分类: 课件|8565 次阅读|6 个评论
地球磁场发现隐藏入口直通太阳大气层
lenghongqiang 2012-7-13 09:47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宣布在地球磁场内发现隐藏的“入口”。这种入口被称之为“X点”或者“电子扩散区”,并非通往其他星系和行星,而是帮助运送来自太阳的磁性带电粒子。    美国科学家在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太空区域发现隐藏的“入口”,被称之为“X点”或者“电子扩散区” 地球磁场能够让飞向地球的粒子发生偏移,但这些入口提供了一条通往地球大气层的直接通道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磁力线,穿过X点   北京时间7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宣布在地球磁场内发现隐藏的“入口”。这种入口被称之为“X点”或者“电子扩散区”,并非通往其他星系和行星,而是帮助运送来自太阳的磁性带电粒子。飞抵地球后,这些带电粒子会形成绚烂的极光,同时导致地磁暴。   参与此项研究的爱荷华州大学教授杰克-斯库德表示:“我们将这些入口称之为‘X点’或者‘电子扩散区’。地球与太阳的磁场通过这些入口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不受干扰的通道,直通9300万英里(约合1.5亿公里)外的太阳大气层。”   借助于宇航局的太阳磁性与不稳定性研究日光仪望远镜(THEMIS)和欧洲的Cluster太空探测器,科学家发现了X点。这些入口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在1万到3万英里(约合1.6万到4.8 万公里)之间。2014年,宇航局将执行磁层多尺度任务(MMS)。这项任务将发射4颗探测器,环绕地球轨道,可用于锁定和研究X点。   目前,斯库德和他的研究小组尚不清楚X点的真实身份。观测过程中,他们发现带电粒子穿过X点,导致地球大气层出现电磁现象。斯库德表示:“这些磁性入口不可见,不稳定并且难以捉摸。它们在事前没有警告的情况下打开和闭合,也没有任何路标引导我们走进这些入口。”   一些X点规模很小,很快就消失踪影,其他一些则规模较大,也比较稳定。2014年MMS任务上马后,斯库德和他的研究小组将利用这项太空任务锁定X点。他说:“借助于携带先进观测设备的太空探测器,对磁场和高能带电粒子进行测量,我们能够锁定X点的方位,而后对其进行研究。”
30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球的磁场
zjzhang 2011-12-15 12:01
地球的磁场是一个不均匀磁场,从赤道到两极磁场逐渐增强。从而由于 Lorentz 力的作用,地面上空会出现两层 Van Allen 辐射带 (就是磁瓶)。第一层在地面上空 800 km 到 4000 km 处,主要由质子组成;第二层在地面上空 60000 km 处,主要由电子组成。又由于极区附近磁感线与地面垂直,而从外层空间入射的粒子可直接进入大气层,与空气分子碰撞,就会产生绚丽多彩的极光。
个人分类: 数学|2456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荷对电荷的作用
zjzhang 2011-12-15 11:53
静止电荷对静止电荷的作用,用 Coulomb 定律; 运动电荷对静止电荷的作用,须考虑相对论效应; 静止电荷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与后者的运动无关; 运动电荷对运动电荷的作用,须考虑磁力。
个人分类: 数学|22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月球内核已冷却停止翻滚 为何还有磁场[图]
杨学祥 2011-11-12 13:26
月球内核已冷却停止翻滚 为何还有磁场 时间: 2011-11-12 10:56:15 编辑: 徐嘉陵  进入论坛 据《新科学家》网站11月9日报道,月亮没有全球性的磁场,而月球的表面却还会有磁石的存在。阿波罗号宇航员带回的月球岩石样本,证明了在月球上存在着古老的磁场区域,并且磁场强度比地球磁场强度弱一百倍。事实上,月球炽热的内核停止了翻滚已几千万年了,它究竟是如何保持其磁场的呢? 两极早没有磁场 现在,月球的两极已经没有了磁场,可在其早年,它可能拥有过一个炽热得剧烈翻滚的内核,因为这些带电的液体的运动,磁场便产生了。可随着内核的降温,对流的停止足以让磁场消失。因此,从月球带回的阿波罗陨石揭示了42亿年前的月球,在那些威力强大的混合熔岩凝固后,可能仍然存在磁场的时候,这的确令人费解。现在,有科学研究团队对月球保持内核活力的原因提出了解释。 极速旋转保磁场 月球曾被认为它形成的时候与地球的距离比现在要近,而且旋转比现在更快,它的减速和离去是因为长期和地球发生相互的潮汐的作用导致。加州大学的克里丝缇娜·戴尔和森塔·科鲁兹说,之前的那些样本并没有把之前更快的旋转速度纳入考虑范围,那急速的旋转搅动着熔岩内核,就像洗衣机搅动水一样。这能令磁场一直持续到27亿年前。 撞击也延续磁场 法国马赛的非平衡态研究院的迈克·巴斯指出,在39亿年前曾经出现过的每一次剧烈的陨石撞击也可能会把月球内核的熔岩运动延续一万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维斯表示,一些陨星——被认为是小行星的碎片,是有磁性的,而且飞行器飞越时也探测到两颗带有磁场的小行星。他还补充说那些样本也许解释了这些太空陨石是如何被磁化的。(曹筱樱编译) 来源: 华西都市报  http://sc.people.com.cn/news/HTML/2011/11/12/20111112105615.htm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500 次阅读|0 个评论
磁场能够减缓镉对绿豆生长造成的负面影响
热度 1 gaojianguo 2011-7-29 14:23
陈怡平 等发现磁场处理能够减缓镉(Cd)胁迫下绿豆幼苗生长的不利影响,效果最好的磁场强度是600mT。他们认为这种缓解作用与一氧化氮(NO)的信号传导有关,植株对磁场环境下的具体响应机制需要更精细的研究。 论文“Magnetic field can alleviate toxicological effect induced by cadmium in mungbean seedlings”发表在Ecotoxicology上。 全文: Magnetic field can alleviate toxicological effect induced.pdf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243 次阅读|4 个评论
精彩图片:地球的磁层
热度 4 pony1984621 2011-4-25 00:16
精彩图片:地球的磁层
精彩图片:地球的磁层 资料来源:美国航天局 编译:马志飞 在物理课上,你应该已经见过这样一幕了:如果在一个条形磁铁的周围撒上铁屑,你就会看到这些铁屑会排列成规则的形状,无形的磁场就展现在你的面前。 我们的地球同样是一个巨大的磁石,科学家们花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来探索它的形状和结构。图片中所展示的就是地球磁场——磁层——仿佛是从太空中俯瞰。这只是一幅概念图,但是它依据的却是真正的科学观测数据,这些观测数据从太空时代( Space Age )就已经开始获取了。图片中橙色和蓝色的线条代表的正是地球两极的磁场线。 实际上,磁力线是看不到的,但是它们可以通过观测地球空间周围的原子粒子而推算出来。与条形磁铁周围的铁屑不同,地球的磁层不是对称分布的,这是由于太阳风的作用,从太阳射出的高速运动的粒子流会带有自身的磁场特征。 就像臭氧层一样,磁层对于我们地球上的生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防止我们遭受绝大部分的有害辐射和太阳热等离子体,把它们偏转到宇宙空间中去。由于我们最近的恒星不断辐射高速粒子流,我们的磁层就经常受到冲击,这会在地球周围的宇宙空间中产生电流——一种能够破坏无线电通讯和损坏卫星的电流,这种现象被称为“空间天气”( space weather )。此外,它们还可以产生美丽的极光。 高清图片 精彩图片:地球的磁层.zip
个人分类: 科普翻译|681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2012年地球会进入0度空间吗?
热度 4 readnet 2011-3-30 15:50
2012 年怎么啦? 科學家終於確定了 2012 不是末日只不過是地球進入了光子帶, 但在完全進入的一瞬間, 我們會在 3 天的 0 度空間中度過, 當然這會死很多人。 磁極顛倒 3 度空間退到 0 度空間,無疑是毀滅,但迎來的是嶄新的世界, 有很多很多人會在那 3 天中存活下來。 那 3 天正是太陽系,在光子帶中發生的巨大的化學變化, 人類體内原子也將重新組合,迎來了 4 度空間第 5 個紀元。 個人理解;瑪雅人說的不是世界末日, 他明明寫的是“ 2012 年 12 月 21 日的黑夜來臨, 12 月 22 日的黎明不會到來”。 想必瑪雅人也是與我們生活在一個空間,他自然無法預測 4 度空間的事情了, 而且 12 月 22 日沒有白天。 但 3 天後,差不多是聖誕,白天就會來的 ! 12 種預言都紀錄了 2012 是不平凡的一年。 聖經密碼、推背圖、台灣瑪雅語、小孩藏僧、乃至雙魚到水瓶的過渡时間… 都表明了這一切最真實的該是美國 NASA 太空總署的調查了, 在 1960 年發現遠處有一團星體 ( 其實就是光子帶 ) 。 在前幾年發現 2012 將會發生生南北磁極颠倒。 在 2011 年會發生生 4 次日蝕… 我們生活在第 4 個世紀與第 5 個世紀的交界,我們應該感到驕傲。 3 度空間到 4 度空間最需要的就是人類精神的力量, 但願我會活下來目睹這一刻 ... 3 天的黑暗。 人類的進化,光的時代, 4 度空間 ,一切聽起來好像一部科幻小說, 不過是真是假無所謂。到 2012 就一切都知道了,死不死又怎麼樣 ? 進入光子時代也會死,只不過肉身不會腐爛罷了,如果是真的, 我真感謝生活在這個年代,話說回來,人類是該進化了。 科學家們認定 2012 年為太陽分子活躍巅峰、期間可能造成全球通訊癱瘓。 科技可能倒退幾十年、甚至更嚴重的後果。 不管真也好、假也罷。趁着社會還美好、多陪陪家人、朋友。 當然、還有你的戀人。 現在開始、珍惜身邊的人吧。 不要像電影裡那樣、瞬間什麼都沒有了。 2012年地球会进入0度空间?.pps
个人分类: 科学八卦|2118 次阅读|2 个评论
火星大气层流失之谜和地磁场减弱的风险
热度 1 杨学祥 2010-10-7 15:20
火星大气层流失之谜和地磁场减弱的风险 杨学祥,杨冬红 地磁极反转首先能引发强烈的构造运动。热能积累在外核导致地核膨胀,胀裂地幔,核幔边界的地幔热流热幔柱顺势上升,形成地表巨大火山区。这是中生代温暖期火山频发与异常的静磁带(地磁极性长期不变带)对应的原因。其次,地磁极性反转会产生一个地磁强度为零的时期。大家知道地球生物曾经发生过大灭绝的现象,比如某些有孔虫在几百万年前之突然全部灭种、中生代恐龙之突然灭绝等,但同时一些其他种类的动物突然出现,比如哺乳动物,这些突变都与地磁反转在时间上有吻合之处。是否是由于失去地磁的保护,太阳风的高能粒子横扫地球表面导致生物灭绝?这值得我们研究,特别是零磁场与生物演进的关系。 太阳风由太阳释放,以每秒200公里至800公里的速度向太阳系运动,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等离子体流。在地球磁场作用下,太阳风难以抵达地球大气层。也就是说,地球磁场对大气层起到保护作用。相比之下,火星缺乏这种磁场,以致大部分大气层被太阳风吹走。 行星大气层的消失不仅与行星磁场有关,而且与行星轨道偏心率有关。我们发现,金星、地球、火星、水星的轨道偏心率分别为 0.007 、 0.017 、 0.093、 0.206 ,大气浓度分别为浓密、标准、稀薄、极其稀薄。两者成反比的原因是,较大的轨道偏心率使行星在接近太阳时像彗星一样丢失一部分大气。地球轨道偏心率在冰期时增大为 0.0607 ,使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变低,降低了对地球表面的保温作用,导致 10 万年周期致冷作用的增强。由于地球轨道偏心率 10 万年周期项振幅不到近日点进动 2 万年周期项振幅的一半,其引起 10 万年冰期周期的作用受到质疑 。大气浓度变化、地壳均衡运动和强潮汐变化三种作用能增强 10 万年周期作用,给出 10 万年冰期周期的合理解释。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美国计划发射探测器揭火星大气层流失之谜(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7日04:23 南方都市报 火星现在只剩下极其稀薄的一层大气。科学家希望揭开火星大气层流失之谜。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5日宣布,定于3年内向火星发射另一颗探测器,尝试揭开火星大气层流失之谜。   根据以往研究结果,研究人员预判,偷走火星大气层的主犯可能是太阳。    定于2013年发射   美国航天局5日说,航天局前一天通过一项行动计划,定于2013年再向火星发射一颗探测器。   这颗探测器以美国2001年和2005年分别发射的奥德赛号火星探测器和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为设计模型,将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   探测器定于2013年11月18日至12月7日期间发射。如果11月18日发射,探测器按计划将在来年9月16日抵达火星上空,开始为期一年的探测之旅。   这项计划旨在探究火星大气层流失原因,预计耗资4.38亿美元。探测器将检测火星大气层中氧、氮、氢、碳等元素的同位素比值,从而计算火星流失的大气层厚度。    大气层流失之谜   美国和欧洲航天局发射的探测器先前在火星上探测到含水硅酸盐矿物质和貌似干涸的河床,表明火星表面可能曾经存在液态水,而那时环绕火星的大气层可能远比现在浓厚。   研究人员解释,几十亿年前,正值年少的火星磁场消失,大气层开始流失。随着太阳紫外线辐射和带电粒子流长驱直入,火星的大气层受到破坏,现在只剩下极其稀薄的一层大气。    或可归咎太阳风   太阳风由太阳释放,以每秒200公里至800公里的速度向太阳系运动,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等离子体流。在地球磁场作用下,太阳风难以抵达地球大气层。也就是说,地球磁场对大气层起到保护作用。相比之下,火星缺乏这种磁场,以致大部分大气层被太阳风吹走。   美国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心研究员格里博斯基说:太阳通过各种活动使得火星大气层流失。先前的观察为我们展示了一些犯罪证据,但这只是些隐隐约约的暗示。研究人员说,除了太阳风,其他太阳活动以及小行星撞击等因素可能导致火星大气层流失。新华社特稿 http://news.sina.com.cn/w/p/2010-10-07/042321226209.shtml  对话杨学祥地球磁极面临大反转?   □记者/刘洪宇   地球之盾磁层正迅速变弱   辽宁日报:近来关于太阳风暴的报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比如8月上旬暴发的一次太阳风暴已经到达地球,只是这次强度较小,有科学家预测未来几年将很强烈,也许会给地球带来灾难性影响,而我们今天讨论的就是地球面对太阳风暴的一个重要的自我保护措施地球磁场,那么您觉得地球磁场是否能肩负起抗击未来几年强烈太阳风暴的重任?   杨学祥:最强烈的太阳风暴源于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年期。黑子的实质是剧烈活动的呈紧密缠绕状态的太阳环向磁场,它像拉紧的皮筋,易被扯断,扯断之后太阳大气中的能量会释放出来,形成耀斑,向太阳系空间发射出大量高速高能粒子和带电粒子的混合体等,形成强烈的太阳风,我们习惯称它为太阳风暴。这些被抛射出的粒子会到达地球,撞击地球磁场和大气层,但绝大部分太阳高能粒子被阻挡在地球磁层之外,仅有少量沿着地球磁力线进入地球。地球磁场的磁力线从南极流向北极,在两极地区形如漏斗,尖端对着地球的南北两个磁极,因此粒子流会沿着地磁场这个漏斗沉降,一般进入地球的两极地区,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地球磁场实际上是对太阳风暴起到了一个屏蔽、抵御和保护地球的作用。   辽宁日报:看来地球磁场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杨学祥:地球磁场是地球的重要物理场和环境因素之一,展布的空间很大,包围地球,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宇宙辐射的伤害,起到盾的作用,其中就包括把绝大部分太阳风粒子阻挡在地球之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辽宁日报:人们关注太阳风暴,往往注重其本身的强度,比如通过观测黑子活动的情况、太阳释放粒子的密度来判断太阳风暴的规模,进而分析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这没错,但既然磁场对太阳风暴有一个抵御的作用,那么我们就不仅要关注矛有多锋利,还要关注我们的盾是否坚硬。   杨学祥:是的,我们一方面要观察、研究太阳风暴本身,一方面还要考虑地球磁场和大气的防护能力,两者综合起来才能把影响考虑周全。尤其是地球磁场,不但被我们关注得少,而且这个盾也并不让人乐观,有研究发现,我们的地球磁场正在减弱。   历史上的磁极反转都伴随着磁场异常和强度减弱   辽宁日报:磁场强度在变弱?   杨学祥:科学家的近期研究表明:地球磁场正在迅速减弱。在过去的160年里,磁场强度令人吃惊地下降了10%。比如丹麦行星科学中心一个研究小组,详细分析了丹麦阿斯泰兹号人造卫星收集的最新资料,在对比新旧数据后惊讶地发现,地球两极的磁场正在变化,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磁场都出现了多个大洞。科学家分析,南大西洋和北冰洋下方的液体金属地核(外核)可能出现了巨型涡流,从而影响了其上空的磁场。由于巨型涡流的力量足以逆转其他涡流的方向,因此极有可能令地磁场南北极就此开始大翻(反)转。另外通过对1980年~2000年的地球磁场研究发现,地球磁场存在很大的地理差异: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磁场变化较小,非洲、欧洲和大西洋的变化非常大,变化最大的地区是非洲南端,在这个地区的磁场极性与正常的极性刚好相反。   辽宁日报:这是否预示着出现另一次地磁翻转的开始?听说地球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磁极反转。   杨学祥:磁极反转作为地质事件,在地球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国家已经从地质勘测中研究火山岩和沉积物中的金属粒子所构成的远古磁场查到了地磁反转的证据。研究发现,磁场在最近600万年间发生了三次翻转,这三次的间隔时间不等,最近的一次翻转是在70万年前。所以翻转是在很长的时间尺度上发生的。而地磁场发生逆转前,磁力急剧减弱,甚至出现零磁场,就是说磁场衰减是翻转过程中的一种现象。目前有些地区地磁场的强度确实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否意味着磁场的强度还会持续降低,是否意味着地磁将要在未来千百年的尺度内翻转,科学家还存在争议,没有定论,需要继续观测和深入研究,英国的《自然》杂志和美国的《科学》杂志近几年都相继发表相关的文章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   辽宁日报: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地球磁极翻转或者说倒转的情况?地球磁场是怎么产生的?   杨学祥:地球是一个各圈层差异旋转的分层地球,即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和内核旋转的角速度不同,其中内核快速旋转,由固态的铁组成,外核是黏滞性很低的导电液态铁;在差异旋转及各种天体的作用力下,在外核尤其是内外核交界处形成快速旋转的环形电流,从而生成了地磁场。地核和地幔的差异旋转导致圈层角动量交换,部分自转动能通过摩擦转变为热能,积累在外核,形成地球内部唯一的液态圈层。与此同时,由于角动量交换,地核旋转变慢,地幔旋转变快,圈层差异旋转方向发生反向变化,导致地球磁极倒转。所以,地磁变化与外核旋转热涡流密切相关。根据人造卫星过去20年录得的磁场变化数据,发现在地下深层产生地球引力的熔流,在接近南北极位置出现巨大旋涡,并以加强磁场逆转的方向转动,因而削弱现有磁场,可能会导致两极易位。   辽宁日报:地球磁极反转对地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杨学祥:地磁极反转首先能引发强烈的构造运动。热能积累在外核导致地核膨胀,胀裂地幔,核幔边界的地幔热流热幔柱顺势上升,形成地表巨大火山区。这是中生代温暖期火山频发与异常的静磁带(地磁极性长期不变带)对应的原因。其次,地磁极性反转会产生一个地磁强度为零的时期。大家知道地球生物曾经发生过大灭绝的现象,比如某些有孔虫在几百万年前之突然全部灭种、中生代恐龙之突然灭绝等,但同时一些其他种类的动物突然出现,比如哺乳动物,这些突变都与地磁反转在时间上有吻合之处。是否是由于失去地磁的保护,太阳风的高能粒子横扫地球表面导致生物灭绝?这值得我们研究,特别是零磁场与生物演进的关系。但确切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还不清楚,因为目前来说在数据上的证据并不充分。另外,利用现在技术进行模拟实验研究也没有可行性,任何一个实验室都无法完成如此巨大规模的模拟实验。   磁场减弱将使南北两极海冰大量融化   辽宁日报:也许发生磁极反转将在很遥远的未来,而且磁极反转的具体影响还未弄清楚,但我们还是要对目前磁场的减弱予以关注,因为要发生强烈的太阳风暴了,地球磁场的减弱是否会对其抵抗太阳风暴、保护地球不利?   杨学祥:太阳风暴发生过程中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很容易迸入极区产生电离作用,产生极光,引起磁暴和电离层暴,它在地磁场中的运动会产生强大的感应电流,其结果可能导致该地区电网变压器的铜线快速加热并融化,电流失去控制,严重损坏该地区的电力系统、通讯线路,如果地球磁场强度减弱,捕获能力就会减弱,那么发生电离的范围就会扩大,电网等被损害的范围可能会随之加大。   辽宁日报:记得2009年美国科学家在对2012、2013年的太阳风暴预测及报告中提到美国、加拿大,甚至中国、日本等会出现全国性停电的情况,按以前发生的太阳风暴来看,不会对中国、日本这样的总体上属于中纬度的国家产生太大的影响,但这次他们的预测如此悲观,是否就是把地磁变化考虑进去了?   杨学祥:因为还没有看到报告科研方面的原文,所以其具体的预测根据还不得而知,但地磁变化应该成为我们研究这次太阳风暴影响的重要的考虑因素,加以重视。   辽宁日报:在地磁减弱、太阳风暴猛烈的情况下,地球的气候、天气是否也会受其影响?   杨学祥:计算机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如果两个磁极的强度继续减弱,则来自太阳的粒子流便可能使高达40%的地球高纬度臭氧被破坏,每次的破坏时间将长达数月至一年之久,这也为南北极海冰融化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辽宁日报:您具体给我们讲讲。   杨学祥: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大约有2%被平流层的臭氧吸收,7%被电离层吸收。当黑子活动高峰发生太阳风暴时,会大量破坏南极臭氧,随之产生臭氧洞漏能效应和地磁层漏能效应,使被臭氧层阻隔的2%的太阳能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导致南极平流层变冷对流层变暖。收缩的平流层自转变快,膨胀的对流层自转变慢,这是赤道高空风产生的一个原因。拉马德雷现象就是太平洋上空高速气流方向转换的现象,拉马德雷暖位相增强厄尔尼诺事件,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拉尼娜事件,从而影响大气环流和全球气候变化。这两个漏能效应也使太阳能量进入两极,北极和南极大陆边缘的海冰大量融化,打开南美洲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开关,减弱秘鲁寒流,进一步增强厄尔尼诺现象。与此同时,增高的海洋表面温度使更多氯元素从海洋进入大气,使臭氧洞进一步扩大,从而进一步影响气候,增加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几率。地球历史表明,强地磁场对应地球的寒冷气候,如第四纪冰期;弱地磁场对应高温气候,如中生代的温暖期。地磁场减弱也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地磁场减弱导致更多太阳能量进入地球。   地球磁场本身异常是引起气候、地质等变化的重要因素   辽宁日报:太阳风暴的各种粒子会干扰地球的磁场,如果非常强烈的话,是否会使地球磁场本身发生较明显的变动?   杨学祥:太阳风和地磁暴的相关性是明显的,会引起高层大气磁活动和环形电流的相应变化。已有研究表明,太阳风与地球磁层顶相互作用,在极区上空的电离层中形成极区电急流。极区电急流通过地球磁力线传至中低纬度地区的电离层中,扰动电离层,不久之后,会发生灾害性天气。所以,地表和大气的电磁变化值得关注。   辽宁日报:那么,地球磁场本身的变化对地球,比如气候变化、地质变化有无影响?   杨学祥:人们普遍忽视地电和地磁的存在,认为它们很微弱。事实并非如此。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一片树林明显地向北方倾斜,原来北部有平行的高压电线,电磁能对树林而言竟比太阳光更具有吸引力。地磁场的异常变化使地表地电场也发生变化,形成地电正异常区和负异常区。地表水从地电正异常区蒸发到高空,带的是正电;从地电负异常区蒸发到高空,带的是负电。带有异种电荷的云团最容易相互吸引而形成雷雨。相反,带有同种电荷的云团相互排斥,形成该地区的干旱。冰岛、非洲中西部和南大西洋是三个负电异常区,它们之间的地区是明显的干旱区,其中就有最干旱的撒哈拉沙漠;其两侧的北美洲和亚洲是正电异常区,在正、负电异常的交界带,是高降水量区。当电磁异常区发生变动时,电场的强度和极性也发生相应变化,由此引起的降水量改变导致全球旱涝灾害在不同地区发生。   谈到地质变化,地磁地电还与地震有密切关系,现在地震观测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对地磁(电)的监测。至于内在的机理,举个例子,携带大量磁性粒子的地下岩浆因为失去地磁的束缚而改变流向和流速,流向的改变将使地球固有板块的运动规律发生变化,而流速的降低将使岩浆自身的温度平衡机制遭到破坏,使地球不同部位之间地温温差增大,这将会产生地震频率和强度的增加。   辽宁日报:听您这么一说,感觉地球磁场及其变化太重要了,与抵御太阳风暴、气候变化、地质灾害都有密切的关系,看来我们应该密切注意地球磁场变化以做好各方面的预测、预防。   杨学祥:是的,应该说我们对地球磁场的重视程度及研究水平还很不够,但是正像你说的那样,种种迹象和研究表明,地球磁场是地球变化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与太阳风暴关系的研究。近年来,全球地震、干旱、洪水、高温等极端气候的出现,不能排除和地磁减弱的关联。如果在今后若干年内,这些灾害气候频率和强度有增加趋势的话,并且地表测得宇宙射线辐射剂量同步增大,则可以确认这种关联。   辽宁日报:谢谢您的讲解。 共4页。 9 1 2 3 4(辽宁日报) http://liaoning.nen.com.cn/liaoning/86/3606086_3.shtml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6970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6714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太阳风可引起地球磁场震动
jimmydz2005 2010-5-11 20:54
此图来自网络 柏林5月9日,科学家发现,剧烈的太阳风可引起地球磁场震动,并伴随有强烈的北极光这一自然现象出现,飞行器罗盘指针会因此激烈抖动,从而可能影响太空飞行器的安全。 最近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欧洲地理科学联合会年会上,奥地利科学院科学家沃夫冈包姆约翰介绍说,美国宇航局的5颗卫星从2007年起对地球的磁场进行了连续测量,研究人员发现,宇宙中的太阳风会引起地球磁场的震动,其震动强度可与今年1月的海地大地震相比。最近较强的一次震动发生在4月7日,而较轻的震动几乎每小时都有。太阳风引起的地球磁场震动直观地反映在飞行器的罗盘指针会发生剧烈抖动。伴随着地球磁场的震动,在地球北极上空还会出现强烈的北极光。 这是科学家第一次研究宇宙间的这一神秘现象。之前在中世纪的欧洲文献记录中也曾提到过天空中突然出现北极光的现象,当时的人们把它看作是上帝对人类发出的警告。德国布伦瑞克技术大学科学家卡尔格拉斯迈弗称,这一自然现象对地球上的人不会产生危害,但可能危害太空中的航天器。 芬兰奥鲁大学的太阳风研究专家凯文莫苏拉介绍说,太阳风其实就是太阳向宇宙辐射发出的大量带电粒子,这种带电粒子可以每小时1000公里的速度到达地球表面,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由此引发的地球磁场震动可以传播到3万米高空,这也是太空中航天器能测量到的震动波。 德国科学家格拉斯迈弗称,虽然目前科学家能够对较强的太阳风进行预测,避免对航空飞行和太空卫星产生不利影响,但要准确预测宇宙震动还不可能。 转自《环球科学》
个人分类: 环球科学|36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学》:太阳磁场减弱 将处于“睡眠”状态
metanb 2010-4-14 19:23
《科学》:太阳磁场减弱 将处于睡眠状态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29600.shtm 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日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太阳表面磁场气体的流动将解释为什么太阳处于睡眠之中。 从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令科学家迷惑不解的是太阳黑子、耀斑和太阳风暴现象非常稀少,并且11年太阳活动周期末期延长了15个月。太阳与太阳风 层探测器(SOHO)的最新观测显示能够更好地预测未来太阳周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更多
个人分类: 太阳链接|203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的原因找到了!
热度 1 harmonism 2010-4-1 11:18
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的原因找到了! 就在 2010 年 4 月 1 日 前两天,美国著名学术期刊《皮那厮》公布了一项重大发现:磁场影响中国人的大脑,从而让中国人是非不分,从而导致了中国社会的道德滑坡。据报道,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很少电视台,广播电台也不多见,只有少数有钱人家看得起电视,普通人只能听听收音机,那时也没有电磁炉、微波炉、手机等商品。而在改革开放之后,电台电视台如雨后春笋,家家户户都有彩电,电磁炉、微波炉等产品也几乎每家必备,而手机则更是几乎人人都有。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时候,却万万没有想到,罪恶的电磁波已经侵入了中国人的大脑,严重影响了中国人的是非判断能力!近年来,中国社会普遍惊呼整个社会大面积道德滑坡,但苦于找不到原因。美国科学家发表在《皮那厮》上的科学论文,终于揭开了中国社会道德崩溃的科学之谜。 中国科学界对《皮那厮》上的这篇科学论文非常重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们在 4 月 1 日凌晨 4 点零一分联名向国家工信部发出了一份措辞强烈的建议书电子邮件。该建议提出,为了挽救中国社会道德,挽救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建议立即停止生产和使用任何产生电磁波的产品,包括停止电台、电视台的信号发射,停止移动通讯信号发射,停止电磁炉、微波炉以及手机的生产和使用。 不过,宣传部负责人指出,美国皮那厮显然是要阴谋破坏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如果皮那厮继续鼓吹阴谋颠覆中国的言论,中国人民绝对饶不了那厮。 2010-4-1 新闻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3/230296.shtm 国外每年4月1日过愚人节,而中国人则天天过愚人节。但愿将来中国人能够每年只过一天愚人节。
个人分类: 科学幽默|6352 次阅读|11 个评论
洛伦兹力与磁矢势的变化
liuying56 2010-2-7 23:14
在谈到静电场时( 库仑力与静势的变化 ),我们发现:一个带电粒子在静电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称为洛伦兹力。其原因在于这个带电粒子的电场会使原来的电场发生变化,即:使改变了电场的势。 再来看看静磁场。一个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其原因在于这个带电粒子的运动会产生磁场,因而使原来的磁场发生变化,即:使改变了磁场的势。 磁场的势是矢量,称为磁矢势。通过分析磁矢势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磁矢势的变化导致这个运动带电粒子受到力的作用。
个人分类: 教学笔记|7220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星高温起源于失控温室效应是基本可信的
chenzhao 2010-2-5 09:40
杨学祥先生在《矛盾的事实与可疑的推论:创新要盯住国际科学前沿》(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2/03/content_705154_3.htm )提出,失控温室效应解释金星高温是难以成立的。他同时指出,金星存在着稠密的大气层与水的缺乏是一对矛盾现象。 该文的许多观点我都是赞同的,例如,提出磁场消失在火星水的消失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有一些问题我也不解与困惑:例如类地天体行星轨道的偏心率,如何与大气密度发生关系?虽然从简单的比较中,我们确实可以发现两者存在着负相关性,但必须给出机制的说明,否则很难不被认为是一种偶然联系。因为样本数量少到仅有4。 而且没有考虑到太阳与行星之间的距离,因此,太阳风通量也是近似平方反比变化着的,金星接受到的太阳风流量也大约是地球的两倍。 另一个事实是:行星轨道偏心率并非常量,在100万年的时间尺度下经常变化,美国纽康等人在20世纪初就给出了各大行星的偏心率变化的级数函数.而地球的生命史表明,地球大气环境在近4亿来是基本稳定的.这个事实提示我们,行星轨道偏心率跟大气密度,基本上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像土卫六绕土星的偏心率0.0292,有着比地球0.017更大的偏心率,而其以氮为主的大气压是地球表面气压的1.5倍. 由麦哲伦号探测器做的测量表明为金星大气残余水蒸汽中,氘:氢的比例远高于地球.这证明了久远以前,金星大气中有着充沛的水蒸汽,由于太阳风的剥蚀,氢元素构成的水分子更轻,更易散逸到行星际空间中. 久远以前金星大气中巨量充沛的水蒸气,说明金星的古海洋已经被蒸发殆尽,而水蒸汽是一种温室气体.由此也正好说明了水的缺乏与高温绝非一对矛盾现象.进一步可以考虑到,其实海洋开始蒸发时,金星气候已经进入了正反馈阶段. 金星有着浓密水蒸气大气时,温度已经上升到可以分解碳酸岩的地步,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由此释放,造成今日金星实际上大气主要成为为二氧化碳. 我认为,综合行星科学的研究成果,由失控温室效应解释金星的高温是基本可信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地球也适用.有人曾说过,金星和地球是一对貌合神离的姐妹.
643 次阅读|1 个评论
碳纳米弹簧--纳米级磁场源?
热度 3 wzhong 2010-1-18 21:03
纳米器件的设计与研究方兴未艾,如何为纳米器件提供一个纳米级的磁场,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采用纳米永磁材料,一方面受到超顺磁尺寸的限制,另一方面磁场的强度是固定的,无法根据需要调变磁场强度。采用螺旋管提供电磁场可能是比较好的方法,磁场强度可以根据电流大小来调控,但是如何得到纳米级的螺旋管?用传统材料绕制是不可能的。螺旋碳纳米管(或螺旋碳纳米纤维)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与直线型的碳纳米管相比,螺旋碳纳米管可以用来做纳米级电磁铁,而磁场的强度可以用通过碳纳米管的电流来调节。下图是我们采用CVD原位催化裂解的方法制备的碳纳米弹簧SEM照片。 最近我们采用原位催化CVD方法,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合成了各种形态的碳纳米材料,如螺旋碳纳米纤维,纳米球链,碳纳米带等。下图是碳纳米带SEM和TEM照片: 由于制备这些碳纳米材料所用的催化剂为原位合成的纳米级过渡金属颗粒,因此所得到的复合物具有磁性。研究表明它们的微波吸收性能很好,且比重小,性能稳定,有望用于轻质隐身材料。 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以下刊物: 1. X.S. Qi, W. Zhong* , et al ., Carbon , 48, 365 (2010) 2. Xiaosi Qi,Yu Deng, Wei Zhong,* et al. , J. Phys. Chem. C 114 , 808 (2010) 3. X.S. Qi, M.H. Xu, W. Zhong* , et al , J. Phys. Chem. C 113, 2267 (2009) 4. Xiaosi Qi, Wei Zhong,* et al. , J. Phys. Chem. C 113 , 15934 (2009) 5. Xiaosi Qi, Yi Yang, Wei Zhong* , et al. , J. Solid State Chem. 182, 2691 (2009)
个人分类: 论文交流|12545 次阅读|9 个评论
磁场的方向不是一个客观存在
wliming 2009-11-18 22:54
我们学习电磁学,很熟悉什么时候该用右手定则,什么时候该用左手定则。但是,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完全可以把左右手定则对调,该用右手的时候用左手,该用左手的时候用右手,你这样判断出来的电流方向,导线受力方向等一切可观测物理效应,绝对不会有错。 你可以试一试。注意,我没叫你乱来,而是左右手定则完全对调过来。另外,这个秘密千万别告诉初中生高中生,以免他们犯糊涂。 这样对调的唯一效果是掉转了磁场的方向。磁场的方向本来就是一个人为的规定和选择,而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
个人分类: 科普|1763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发现:磁场对神经元钠离子通道电流记录时间的影响--盘点2008年的收获之三
人为峰 2009-1-28 15:06
按语:在进入中国人最喜庆的日子--新年的时候,对过去的一年自己和课题组的工作进行盘点。虽然有些收获并不与中医药有直接的关系,但从系统、辨证的观点来看,本人把这些工作都作为支撑自己的最大、最终目标--中医的科学探索不可省略的工作,也是自己的人生目标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本博客中将这些进展与收获向大家报告,以期待大家的支持与帮助。 作为研究经络(细胞)的前哨战--物理因子对细胞的影响的研究,在过去的2008年有不少新的发现,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经过某种电磁场辐射后的细胞比对比组或以往所做的其它细胞的寿命显著要长。 表 1 对照组和磁场作用组细胞存活时间对比 存活时间 组别 平均值( min ) 存活 0-30min 百分比 存活 30-60min 百分比 存活 60min 百分比 最大存活时间 (min) 对照组 (n=30) 15.13 93.33% 6.67% 0% 36 磁场作用组 (n=30) 33.77 53.33% 26.67% 20.00% 93 更深层次的机理和原因正在探索中。 希望看到该消息的科学网朋友们对拙文赐以推荐,以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谢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6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