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云冈石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走过四大石窟
热度 5 jinsblog 2018-1-16 10:00
四大石窟指的是以中国佛教文化 为 特色的巨型石窟 艺术 景 观 ,包括:莫高窟(甘 肃 敦煌)、云 冈 石窟(山西大同)、 龙门 石窟(河南洛阳)和麦 积 山石窟(甘 肃 天水) 。这些石窟, 是中国古代 传统 文化 艺术 的 历 史瑰宝 。 能有机会走过四大石窟,对它们进行比较,从中可以更多的了解一点它们的异同,是一种难得的体验。你走过没有? 这四大石窟中,我在 《 月牙泉边,鸣沙山上 》和《 莫高窟中 》中,写过一点 莫高窟 当地的 感想。比较这四处石窟后,还是要提一下莫高窟的特色。首先,莫高窟位于四大石窟的最西边, 也最古老。 这个反映了当年和西域交流的地缘有关。其次,莫高窟在一套砾岩中弄出来,当时看到时,印象深刻。按理说,砾岩不是很结实的岩石,掏出洞穴来敬佛,不知最初乐尊是怎么想的。见到佛光即可,什么岩石不重要。不过那套胶结的砾岩很结实,掏洞穴没问题,但却不能直接在砾岩上凿佛像,所以莫高窟里的佛像,都是塑造的。加上精彩的壁画和王道士藏经洞令人扼腕的故事,在古丝绸之路上,风沙岁月中,留下来多少让人回顾的往事。由于莫高窟的特别,泥塑和壁画为主,它是四大石窟中唯一不让在石窟中拍照的。从造型上来看,莫高窟大概是最低调的,但从内容上来看,它应该是四大石窟中最丰富的,这个差别也许不止一个数量级。 云冈石窟 和龙门石窟,在我看来,有些相似。从时间上看,云冈石窟 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后续工程延续到公元520~525年。龙门地区则体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的造型艺术。两者都是中国历史中巅峰雕塑的代表。这两个石窟, 洞窟和佛像, 都是直接在山体的岩石上凿出来的。两个石窟都有一些巨大的雕塑和一些细微的刻画,各有千秋。从地质学的角度看(我个人的看法),两个石窟都是在沉积岩上凿出来的。所以那些佛身上,都可以看见清楚的沉积岩的层理,贯穿全身,给我的感觉,就是神仙也躲不过大自然的存在。所有的神与人,都是大自然的产物。 这两个石窟,延续的时段久远,规模宏大,从它们的形式,就能看到一种变化,就是西域文化的中国化体现。儒家文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佛也抗不住。佛的面目、衣着、建筑,等等,都在时间中,在中原文化中被融化了。这种融化能力,该怎么评价?要从个人的感觉上来看,我觉得云冈石窟更有规模,但龙门石窟更加细腻。此外, 洛阳的温泉很服务大众,天光下感觉那种拔出内心的感觉,很特别。 甘肃麦积山石窟,修在西秦岭山脉的一座孤峰上。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年至417年),至公元六世纪末成形,大体完整保留到现在。很多比较中,都把这个石窟排除掉,只比前面说的三大石窟。我觉得麦积山石窟值得另起一行来说。积山石窟的规模可能不如前面三个那么大,但它很有特色,就是差不多修筑在麦积山悬崖峭壁上,现在有悬在空中的梯子可以爬上去观佛。记得我去那儿爬的时候,几个广东或者香港的、有了点年纪、说粤语的女同志从上面下来,直喊哎呀吓死我了,估计她们有恐高症。但这也说明麦积山石窟的特点,就是在那个麦垛一样的山上,直上直下,整出来这么个去处,这得多有心才能成。我感觉是这里的石窟,有点前面三个石窟的综合体现,有凿出来的 窟 ,泥塑出来的佛,也有不错的壁画。最大的佛像,应该是泥塑出来的。在山崖的岩石上修出块石壁,下面石壁上打几个窟窿,插进结实的桩子,以此为托,在上面在泥塑佛像,这样站得稳。当然也有凿出的石窟和石窟中的各式佛像。有很多细节上的表现,非常精致。这几处石窟,能说的东西很多,没法仔细说,就不介绍了,放几张照片就好,莫高窟的见前面链接。 看过这些石窟后,一点体会就是人们能够在几百年的时间中,从巨大有力的石雕,到细节柔软的结构,琢磨出这么多千姿百态的雕塑。想想当年的技术手段,能做出这些东西来,那是需要多少的资源、毅力、人心、能耐,和信仰。从时间上看,好像到了明代,这些石窟的建筑就衰落了,这个应该有历史的原因。从雕塑上来看,佛像的形状、衣着、龙凤图案、佛龛、宫殿建筑等等,有很明显的汉化过程。早年的雕塑技法是相当的高,但留在俗世的东西不如这些石窟那么精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有钱了,很多地方都在修建、复建一些庙宇,有的规模很大,开车从高速上路过,就能看见。有没有一种可能,让人们在这几处石窟附近另外开辟些地点,不影响古迹的前提下,让信佛的人们去接着凿,把钱花在 贯穿历史的雕塑上。再过 800年回头看,佛们手上捏着的小米和爱疯手机,天堂的声音,会不会展现了另外一种盛世状况?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与感悟|23635 次阅读|6 个评论
跨越战争苦难,见证近百年中日交往的大型考古报告《云冈石窟》
热度 3 sciencepress 2016-7-12 08:26
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地,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16 千米武州山之阳,武州川之北。原称石窟寺,或称北台石窟寺,或称恒安石窟。明代为防边患,在云冈石窟旁设云冈堡,故近人调查时称之为云冈石窟。 ▲ 1940年云冈石窟全景图 (下图:全景;上图:局部)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都平城时期,是由皇室和高僧经营的国家石窟大寺。据《魏书》卷四《释老志》记载: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460)由著名禅僧沙门统昙曜主持雕造。开凿工程一直持续到北魏正光五年(524)。现存主要洞窟53 个,小龛1100 个,造像5 万余躯,是北魏时代规模最大的石窟寺。云冈之西还有鲁班窑、吴官屯和焦山石窟,是东西绵延15 千米的云冈附属小石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三《漯水》条记载:“武周川水又东南流,水侧有石祇洹舍并诸窟室,比丘尼所居也。其水又东转,迳灵岩南,凿石开山,因崖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缔,山堂水殿,烟寺相望。”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一《昙曜传》则描绘了云冈石窟壮丽奇伟、冠于一世的风貌:“龛之大者,举高二十余丈,可受三千许人,面别镌像,穷诸巧丽,龛别异状,骇动人神,栉比相连三十余里。” 云冈石窟开创了中原地区石窟寺雕凿的先河。它是融汇了中西文化的精髓而创造出来的,被学术界誉为“云冈模式”,其影响遍及大江南北,在中国石窟寺雕塑艺术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和重要的学术价值。北京大学宿白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云冈石窟是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寺群,又是当时统治北中国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国技艺和人力、物力所兴造, ……云冈石窟影响范围之广和影响延续时间之长,都是任何其他石窟所不能比拟的,……因此,云冈石窟就在东方早期石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它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成了研究东方早期石窟的关键,对它研究的深入与否,直接影响一大批石窟的研究工作。”(《平城实力的集聚和“云冈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石窟 · 云冈石窟》,文物出版社,1991) 20 世纪初,云冈石窟就已受到学术界关注。从学术意义上来讲,云冈石窟最早的调查与研究是日本东京大学的建筑学家伊东忠太。1902 年,伊东忠太到云冈石窟进行了考察,并意识到云冈石窟的重要性,同年发表了云冈考察报告:《北清建築調査報告》和《 *** 山西雲岡の石窟寺》(《国华》第17 编第197、198 号,东京1906 年刊)。法国著名的汉学家沙畹(édouard Chavannes)从1907 年开始,陆续调查了云冈、龙门、巩县和山东济南石窟造像。1915 年,在巴黎出版了《北中国考古图录》(Mission archéologique dans La Chine Septenrioale, Paris, 1915),其中有关云冈石窟的图版是最早的一批图像资料。1925 年,瑞典学者喜龙仁(Osvald Sirén)编著的《中国雕刻——从五世纪到十四世纪》(Chinese Sculpture: from the fifth to the fourteenth century, London,1925)一书,以及1926 年,关野贞、常盘大定编撰的大型图录《***仏教史蹟》(第二辑),都著录了有关云冈石窟的图版。 ▲ 树下思惟的比丘(拓片) 上述著作,主要是初步的调查与研究成果,并不能完整地揭示云冈石窟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基于云冈石窟的重要性,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前身)水野清一、长广敏雄共同策划了对云冈石窟进行考古学调查的宏伟计划。从1938 年开始,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全面调查、记录和实测工作,拍摄了大量图片。同时对部分窟前遗址(如第7 ~13 窟和龙王庙)作了小规模发掘。实地调查工作持续至1944 年,大部分洞窟的实测工作已经完成。遗憾的是,云冈石窟的7 年调查工作是在日本侵华战争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这期间中国人民蒙受了极大的战争苦难,日本人民也承受了战争痛苦。长广敏雄曾一度因其左倾思想而被禁止离开日本赴云冈调查;即便是云冈石窟调查团队日方队员,也有人在学术调查期间被强征当兵,死于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们转入室内整理和报告的编写工作。战败后的日本经济凋敝,社会贫困,那是物质极其贫乏的时期,然而水野清一、长广敏雄整理云冈石窟资料的工作始终没有停止。1951 ~ 1956 年,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以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报告的形式,陆续刊布了16 卷32 册大型考古学报告《雲岡石窟:西暦五世紀における中国北部佛教窟院の考古学的調査報告》(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印刷),前15 卷每卷包括图版册、文字记录和洞窟实测图,第16 卷为补遗和索引各一册,各卷均附有专题研究论文。这部专著卷帙浩大,内容广博,它全面总结了过去的研究成果,在云冈石窟开凿背景、渊源、开凿年代等问题的研究上都有了新的突破,是20 世纪50 年代日本学者研究云冈石窟集大成的代表作。 虽然《雲岡石窟》面世已经半个多世纪,现在看来,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明显不足,但作为第一部大型云冈石窟考古报告,也是至今唯一的一部,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其一,丛书中大量早年清晰的图片和准确的实测图,与今日所见云冈石窟已经有了较大的差别,一些造像业已破坏或消失。因此,该丛书不但是目前研究云冈石窟最重要的资料,也是研究云冈石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自然与人为破坏进程,制定科学保护规划的重要资料。其二,这部丛书的研究部分,成为云冈石窟乃至中国石窟寺考古的重要参考。由此引起的学术思考、争论,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乃至东亚佛教考古的水平。 ▲ 明窗 西壁 鉴于《雲岡石窟》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在科学出版社东京分社的积极推动下,由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整理编译出版中文、日文版的 《云冈石窟》 。中文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实施。原版的《雲岡石窟》为日文和英文。通过中日学者研讨后普遍认为,在丛书中的专题研究和本文部分,以日文本为优;图版解说,英文本则简洁明了。据此,中文版编译工作分别以日文(正文)和英文(图版解说)为底本,各取所长。 同时,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保存一万余版云冈石窟的底版,其中未被《雲岡石窟》采用的多达数千余版。另外,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还保存了部分早期云冈石窟图片。这些图片可以与《雲岡石窟》互为补充,为学术界提供更详尽的图片资料,故拟选择适当图片,新辑为4 卷。这样本次出版的 《云冈石窟》 共计20 卷。 在战后的特殊环境下,最后一位离开中国的云冈石窟调查队日方队员于1946 年只身回到日本,他当时携带的部分云冈石窟的调查资料被留在了中国。1957 年,日本第一次学术访华团受郭沫若邀请来华,其中亦有水野清一。访问期间,日本学术访华团在考古研究所与夏鼐等中国考古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同时中方还返还了以云冈第十八窟测图为主的资料。1975 年,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刊布了《雲岡石窟續補 · 第十八窟實測圖》。跨越战争、跨越苦难的学术研究,为中日两国交流史增添了生动的一页。如今科学出版社在东京设立分社,致力于中日学术交流;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共同组织、编译 《云冈石窟》 ,这些都是中日两国考古学界友好交往的延续,甚为幸事。 《云冈石窟》 编辑出版委员会 ▲ 《云冈石窟》 经典学术全集 ▌ 知名考古学家王巍主编 ▌ 1938~1944年摄云冈实地照片4000余幅,其中近2000幅首次公开。 ▌ 日、中两国著名考古学家云冈研究成果汇集,全部照片和学术资料的中文版、日文版图书首次正式出版。 ▌ 全书大八开,共20卷,21函42分册,分三期3年内出版。 第一期 共7卷8函15分册,2014年3月出版,定价26600元 第二期 共9卷9函18分册,2016年1月出版,定价29800元 第三期共4卷4函约9分册,2016年12月出版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个人分类: 科学书摘|7297 次阅读|11 个评论
佛教艺术瑰宝-云冈石窟
热度 4 zhanghq0121 2012-10-24 10:52
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去年7月,有幸与单位同事一道参观云冈石窟。除了峭壁石窟中由上到下那些鬼斧神工佛像外,景区还新建设了一些配套复古设施,久闻不如一见,上图片吧。 新建的云岗寺大门,还算威武。 挖了个人工湖,有水才有灵气。 人工湖中还有游船。 人工湖环绕复古建筑 两排高大的佛柱,上面雕刻着成排的佛像。 来一张佛柱的单人照 里面还新建了一座佛塔,玲珑塔塔玲珑…… 终于看到了云岗石窟了,这是一张全景。 从门里往外看风景是这样的。 佛光普照,雨露滋润,野花争艳啊。 这几根柱子跟希腊神庙有一拼,虽然不规则,但看起来也挺结实。 精致的佛 岁月斑驳,沧桑的佛。 微笑的佛 慈祥的佛 该维修的佛 横竖都是佛 敬香拜佛 相邻的佛 记录佛的历史 目光炯炯有神、栩栩如生的佛。 完毕,谢谢观赏。
3988 次阅读|10 个评论
美食家(6)——作料
热度 18 YC2011 2012-7-6 21:53
美食家(6)——作料
美食家(6)——作料 曾泳春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上海市曙光计划当年的入选者上了趟山西,让我有了生平第一次跨过黄河的经历。更激动的是,我去了塞外云冈石窟。从山西回来后,我亟不可待地用我优秀的摄影作品为贾伟的博文《云冈之上》上了图。然后我等啊等啊,等了一年之后,没有从贾伟那里得到半句感激的话。我终于知道,原来他并不想我为他上图,他想要孟津为他上图。今年我死心不改,再次为邢志忠前辈的《秋色无戒,细雨中的海德堡》上图。邢前辈的manner比较好,淡淡地给了我一句评语:作文刚及格,摄影不及格。OMG,我的这颗心,直接碎成了“上帝粒子”。 言归正传,本文想说的,不是我优秀的摄影作品的命运,而是我去年此时从山西拎回来的一小桶山西陈醋的命运。我想告诉大家,这桶在整个货架上容积最小的醋,历时一年,终于被我吃掉了约3/5,前几天我将剩余的醋灌进一个镇江香醋的瓶子里,竟还有满满一瓶。去年的醋,到今年还没吃完,不知我是太能吃醋了,还是太不能吃醋了! 我从小就不经常吃到醋。家乡闽,门里一堆虫子,可想而知那里的气候是很容易滋生细菌和虫子的,所以我们极少拌凉菜吃。记得有次从大学放假回乡,我想吃凉拌黄瓜,我妈百般不情愿地给我做了,我一吃就不是那个味儿,后来妈妈终于承认她用开水烫了黄瓜才凉拌的,她认为吃凉拌菜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太不卫生了。所以到了现在,我也极少吃凉拌菜,而醋在凉拌菜的时候才用得比较多,所以我给自己堵上了一条吃醋的路子。吃饺子的时候也需要一点醋,可惜我大过年的都想不起吃饺子,当然也不会为消耗一点醋而去吃饺子了。好像吃面条也有人放醋,可是我做面条一般都是先煲一锅鸭汤,然后用鸭汤做面条,实在不舍得往鸭汤面条里放醋——不对味道。那么还有什么可以用到醋的呢?就是做红烧鱼的时候,可以拼命往里加一点醋了,而我这小半桶醋就是这么吃掉的,当然有几次吃速冻饺子的时候,我也不失时机地消耗了一些醋。还有,那个醋桶设计得极不合理,我每次往外倒醋的时候,都会侧漏掉不少醋。于是连吃带漏,去年的这小桶山西陈醋,终于只剩下满满一醋瓶了。我有信心再花半年的时间把它吃完! 我不喜欢醋,但非常喜欢酱油。我从小就是在被差遣去打酱油中长大的。小时候在外婆家,漳州最古老的中药铺天益寿就在外婆家后面的那条街上,我曾仔细写过那条有很多家铺子的街,包括一个油灯铺,铺里坐着号称油灯西施的母女三人,在暗黑的油灯铺里,她们的肌肤闪着瓷白的光泽。而在油灯铺和天益寿之间,有一家卖油盐酱醋的杂货铺,我每次被差遣去打酱油,就是到这里。铺子里有三个埋入柜台的缸,都用木盖子盖着,盖子上标着:1毛2,1毛6,2毛,分别是三个缸里酱油的价格。酱油颜色越黑,价格越便宜,那种2毛钱的酱油,颜色淡且带些许酱红,闻起来香气扑鼻,今天想来,应该算是生抽了。虽然我每次都被差遣去买1毛6的那种,但我每次都要让售货员把三个盖子都掀开,装模作样乱闻一气,才指着中间那个缸说:打这个!打完酱油,我是不会马上回家的,不管外婆多么火急火燎地等着用酱油,我也要慢悠悠地到天益寿里逛一下,然后到对面的蜜饯铺里精心挑选一颗橄榄,直到把橄榄含到嘴里,我才会拎着酱油瓶子晃回家。 家乡的早餐桌上,经常有豆腐、白水煮蛋,夏天还有剥了壳的荔枝、龙眼、削了皮片成一片片的芒果,这些都是作为佐稀饭的小菜,而且都必须蘸上好的酱油——也许吧,当山西人蘸醋时,闽南人蘸酱油。直到现在,酱油仍是我的心头爱,我到哪里都要看看酱油。在北卡时,我一人备了三种酱油,独自展示自己的厨艺。不知为什么,我在北卡时,总是感觉饿。那里可不像上海,下楼就能到馄饨店吃一碗馄饨,在我住的地方,脚力所及都是森林。我刚去时没经验,有次真把我饿惨了,恨不得把枕头都吃了。第二天我冲到店里买了一包土豆,这个顶饿。再后来,我找到了更好的宵夜,每晚睡觉前,我都会给自己炖一个水蛋,滴上一点酱油和香油,香飘满屋。这样的宵夜,我一直吃了差不多一年,居然一点都不腻,甚至吃上了瘾,我并不是爱吃鸡蛋的人,我想主要是与那点上好的酱油有关。 各地吃辣的爱好是不同的,我对辣椒的辣接受能力比较差,但我能吃胡椒的辣。胡椒也是我家厨房案头上必备的作料,而且我喜欢直接买胡椒粒研磨,那种味道更香浓。胡椒猪肚,是一道特别暖胃的菜,一定是用胡椒粒而不是胡椒粉。在寒冷的冬天,就着一锅胡椒猪肚汤,胡椒的香味儿飘出来,连空气都温暖起来。 我的家乡是没有酱的,我一直不懂酱是什么,后来看小说,才知道酱,原来就是豆子发霉发出来的东西,而上海的甜面酱,竟然是面饼发霉发出来的,终于知道,细菌是人类的好朋友。我特别喜欢看从前各地酱园的描写,保定的酱园很有名,江南也有不少有名的酱园。知道了酱以后,逐渐喜欢起来,到石家庄,他们给我吃黄瓜蘸酱,我觉得非常好吃,恨不得吃一口蘸一口,但那样在饭桌上显得很没有manner,于是下了饭桌就要人家帮我买同样的酱,买了一堆回到上海,亟不可待地拿黄瓜蘸着吃,却不是那个味道,不知是酱不对了还是黄瓜不对了。于是那些辛苦背回来的酱,最终还是扔掉了,但心里依然惦记北方的黄瓜蘸酱。后来吃了韩餐的大酱汤、日餐的味增汤,都非常喜欢。到了北卡,我在美亚买了一包味增,每次放一点豆腐、放一点葱,这是我喝了很久的简易汤——又简单又好喝,对付一个人的生活,真是绰绰有余。 而北卡美国超市里那些一罐罐的酱,我从看到的第一天起,就下决心不想搞明白它们——那是美国人的作料,不是我的。 在德国吃芦笋,芦笋上浇黄油,或一种特殊的作料,背后是上百年的铁路桥,依然通着火车 另,感谢李学宽,在我去年去山西时,为我拍了人生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写真集。贴上这张专业人像照,如果有不好的地方,是我长得不好,不是摄影师不好 梁静 茹 ,《可惜不是你》 。 可惜不是你 陪我到最后 曾一起走却走失那路口 感谢那是你 牵过我的手 还能感受那温柔
8994 次阅读|58 个评论
“好市长”身上还缺点什么
张显峰 2009-12-1 17:24
11 月26日 出版的《瞭望东方周刊》用封面文章讲述了一位造城市长的故事。透过记者饱蘸深情的笔,我在这位好市长的身上看到了果敢,看到了担待,看到了勤勉,也看到了不易,但遗憾的是,唯独看不到应有的科学和法治的意识。 这位市长正在大同市做着两件据说是深得民心的大事。一件是文物景区的打造,包括重建已不复存在的古城墙和在文物保护区内大量地复建文物;一件是城市的拆迁改造。尤其前一件,最是令他引以为傲的事情。 在市长先生的挥斥方遒中,他所表露的果敢与担待确实令人感佩。比如,文物景区的打造,很多规划都是我定的,包括云冈石窟,都是按照我的意见定的,我完全承担责任;比如,当国家文物局要求拆除华严寺中大量新建的建筑时,他说拆了可以,但有两个条件,第一是你免了我,第二是我跳了楼。 但当这样一种果敢与担待成为他身上的主调时,一个执政者应有的科学和法治的色彩就变得黯然,甚至难觅其踪。 任何决策都不能想当然,更不能拍脑袋。尤其文物保护,它有它本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事关文物的工程能不能搞,怎么搞,不是市长一人说了算,像云冈石窟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和科学的方案论证是必须的。不能因为担心审批的过程漫长,论证的意见难统,就自己捋袖子先干起来再说。 缺少了科学和法治的意识,在决策中必然就容易忽视专家意见,决策起来倒是痛快,但决策的科学性却难以保证。比如在云冈石窟的周边环境整治过程中,新建的大面积的人工湖和仿古建筑被文物专家斥为胡闹,认为可能致使文物本体面临威胁。 缺少了科学和法治的意识,很多决策就容易变成劳民伤财的白干工程。还以云冈石窟的周边环境整治为例,因为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和依法履行审批程序,这个工程一度被国家文物局叫停,而人工湖最终放弃修建,其间所白白耗费的大量财力物力,可都是纳税人的血汗。 缺少了科学和法治的意识,决策就容易失去刚性保障,也就难以保证延续性。往往是一个领导凭个人喜好拍着脑瓜子在干,中途换个领导又是另一番决策另一副做派,一座座城市就这样沦为一个个官员涂鸦政绩的黑板。 中央一直在讲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我想其中的深意大概也在于此吧。这位市长正在追求他的刘翔速度,大概是担心在他的任期内干不完,留下一堆半拉子工程不好交代。看来,市长先生也明白,缺乏科学和法律保障的决策,是难交给下一任去做的。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257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云冈石窟事件反思:失职的“守门人”
张显峰 2009-9-1 14:15
调查云冈石窟事件的过程中,我一直试图弄明白一个问题:这么一个耗资数亿元的违法工程,是怎样大张旗鼓又悄无声息地干起来的。 我以为,这是国家文物行政部门失察,当地文物行政部门失职,当地政府追求政绩和经济利益的一个混合产物。但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发现,某种力量的失衡,恰是这个未经论证和审批的工程得以上马并迅速推进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这种力量应当来自专业的文物保护和研究机构。但令人失望的是,作为云冈石窟研究、保护和管理专门机构的云冈石窟研究院竟然对此浑然不觉,即便是在办公地点因为工程的推进一搬再搬、无处可搬的时候,他们依然不知道外面要建什么东西。而面对我们的追问,研究院负责人讳莫如深的推诿和轻描淡写的神情,尤其令人痛心。 我在想,假如工程开始之时,云冈研究院能够站在文物保护的专业角度,提出科学的建议;假如工程推进之时,这些专家们能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担忧;假如意见被忽视之时,他们能够以文物保护者的良知,呼吁外力的干预这件事或许不会落到今天这般境地。如此巨大的工程被叫停,劳民伤财是在所难免的。 我当然理解其中的隐情与他们的担忧。因为毕竟体制所限,研究院并不独立,院长的乌纱如果这也算是一种官职的话,掌握在当地行政首长的手中。但这不是掩耳盗铃的理由。我相信,当地政府也是出于保护和美化石窟周边环境的善意。但当这种善意失去了研究机构和专家的参谋、坚持甚至博弈,就很可能走向一个极端。这不单是政绩和经济利益的冲动,更是对于文物保护的理念和原则的把控。 其实这样的事,不止云冈石窟这一桩。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兴盛,类似的事件几乎时有所闻。细究之,似乎无一例外,本该守宝有责的守门人失声、失守了,甚至有的时候,大有开门揖盗的嫌疑。多了商人的势利和政客的媚权,偏偏少了文物保护者应有的担待。这与一些为文物保护奔走呼号的独立研究专家形成强烈的反差。 其实道理很简单,即便不做高尚的姿态,也该想一想:端的是祖先留下的饭碗,起码也要对得起创造它的先人吧。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479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云冈石窟亿元环境治理工程被紧急叫停
张显峰 2009-8-21 14:17
本报8月18日披露千年石窟披上现代盛装后 国家文物局紧急叫停云冈石窟周边环境治理工程 调查组认定工程违法   相关责任人或被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北京8月20日电(记者 张显峰 李艳)记者今晚获悉,本报18日曝光的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已被国家文物局紧急叫停。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今晚在北京约见了山西省文物局局长施联秀和大同市市长耿彦波,召开调查处理专题会议,确认该工程违法,并代表国家文物局党组传达了处理意见。   记者获悉,本报报道见报第二天,国家文物局即派出由文物保护与考古司、督察司组成的调查组,赴云冈石窟进行调查。今天上午,国家文物局就此专门召开党组会,听取了调查组的汇报。   国家文物局调查组认为,人工湖、仿古商业一条街、窟前道路和广场等项目均在云冈石窟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未依法履行审批程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属于违法建设工程。   国家文物局原顾问谢辰生、著名石窟保护专家黄克忠、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力军等出席了今晚的会议。专家认为,该工程影响了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人工湖的修建将对文物本体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性质恶劣。   国家文物局要求,立即停止大同云冈石窟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所有违法建设行为。停工期间,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全部撤出施工场地。大同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制定并落实文物本体安全的措施,确保文物本体安全、游客安全和云冈石窟正常开放。大同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尽快履行《云冈石窟保护总体规划》的报批手续。山西省文物行政部门和大同市人民政府要组织专家,对违法工程给文物及其背景环境所造成的损害后果进行评估,听取专家对整改措施的意见和建议,并上报整改方案。同时,国家文物局要求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单霁翔说,国家文物局已将云冈石窟违法建设案件确定为2009年度行政执法督察重点对象,从本周开始对这一案件进行持续督察,直至违法行为得到彻底解决。国家文物局督察司下周将再次赴现场督察,重点检查是否停工和施工人员、设备撤出工地的落实情况。如果不落实,执法力度将进一步升级。   大同市市长耿彦波随后解释说,这个工程是2009年省政府重点工程,虽然没有报国家文物局批准,但已经上报了省政府,而且还获得了省政府7000万元的可持续发展基金。这个工程投资较大,老百姓拆迁很多,要尽快处理好停工和整治的关系。但他表示,将不折不扣落实国家文物局意见,使云冈石窟大景区的整治更好更科学。   据国家文物局透露,今年2、3月份,针对大同市多起文物违法案件,国家文物局曾组织两次执法检查,对大同市有关部门提出了严厉批评和整改要求,并列为2009年重点督查案件,要求大同市依法纠正。针对云冈石窟,国家文物局检查组多次询问近期有无建设工程,并特别要求尽快上报《云冈石窟保护总体规划》,大同市相关部门答复近期无建设项目。至今,国家文物局仍未收到《云冈石窟保护总体规划》。
个人分类: 新闻旧闻|4400 次阅读|2 个评论
云冈石窟亿元环境整治工程调查
张显峰 2009-8-19 23:08
   上篇:千年石窟披上现代盛装? 怎么是这个样子?!   几乎每一个来到云冈石窟的游客,多少都会对眼前的景象感到诧异:从临时停车场北望,这里的主角显然已经不是那些闪耀着人类文明光芒的石窟,在重型机械和连绵的工地掩映下,石窟显得遥远而苍凉。   不过能够感觉到,很多当地人陶醉于这样的景象。因为工地是暂时的, 9 月份之后,这里将会呈现属于他们的富丽堂皇。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项在保护区内紧张推进的浩大工程,却没有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科学论证。 除了石窟,剩下的全都是新的   这座 1500 年前北魏时期开凿的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是世界闻名的石雕古迹。 2001 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直到今年三四月份云冈石窟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开始之前,石窟门前大约二三十米开外,一直被五六个村子包围着。云冈镇镇政府也在这里办公。除了风化、水蚀,这是令石窟保护者最头疼的事情之一。   一尊十几米高的大佛,左胸前被刻上了几个稚嫩的汉字,导游解释说,那大概是附近村子的孩子们下学后,跑到这里玩耍时,沿着手臂攀爬上去留下的杰作。   我们 2001 年申遗成功之后,承诺要对周边环境整治、拆迁,但一直没有成功,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说,耿 ( 彦波 ) 市长来了之后这个事情终于办成了。   办成的,不只是拆迁这个繁复的工作,还有他们正在创造的文物之外的景观。    7 月 29 日上午,记者来到这里时,正赶上一场大雨,从临时停车场到临时检票口新铺的水泥路面瞬间变得泥泞不堪。   这条 300 多米长的南北向马路,建成之后叫做莲花大道,两边将排列满石雕的莲花,直通云冈露天大佛。取莲花向佛之意,石窟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张晓宁解释说。   而在它的东边不远,也有一条平行的礼佛大道,直达另一尊大佛。   现在,除了石窟,剩下的全都是新 ( 建 ) 的,在指挥部办公室,张晓宁对着几张挂在墙上的示意图有几分骄傲。   新建的研究院在这儿,后山上。这儿是游客服务中心。这儿是马识善人广场。这儿是陈列馆和演艺中心。这儿建一些小的四合院,供领导来了住。这儿是商业街。   指挥部提供给记者的一份资料显示,这个工程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 2009 年全省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 17.08 亿元,其中核心景区 5.6 亿元。   资料中如此描述工程的预期效果:将再现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 ( 《水经注》记述记者注 ) 的佛教胜境和北魏皇家园林的恢弘景象。 以前游客来,买张门票 1 个小时转完就走了,张晓宁说,我们这个工程完成后,你至少得花个一天半天的。 仿宋的北魏街景   站在石窟高处眺望,从窟前广场到十里河北岸马路,几乎全是挖开的工地。   现场随处可见大干 80 天,圆满完成云冈改造工程这样充满激情的标语。即便是在指挥部办公室里,也能感到争分夺秒的紧迫,墙上除了各种警示语,每个单项工程的每日进度表尤其醒目。   时间排得非常紧,市长要求 9 月底完工。张晓宁说。   这个工程指挥部,由全市各个行政单位抽调的人员组成,直接对市里负责,总指挥是房管局的一位领导。作为石窟研究、保护和管理专门机构的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表示自己也只是参加过几次会议,而一切决策、指挥他并未参与。   指挥部门前正是将要新建的山堂水殿。一个巨大的土坑已被挖掘开,土坑中央的楼体框架拔地而起。这将是一个有着 8 万平方米水面的人工湖,湖的中央是供奉烟火的寺庙。   据记者目测,这个人工湖距离 1 号窟大约 100 米。距离 ( 云冈石窟最早开凿的 ) 昙曜五窟 500 米左右。张晓宁介绍。   陈列馆和演艺中心在昙曜五窟的西南方向。这是一个古典和现代扭曲在一起的建筑,在指挥部提供的示意图里,波浪形的金属屋顶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墙体我们收集了很多古砖来建,顶子是从德国进口的钛金属,造飞机用的那种。张晓宁说。 商业街据说是木质仿古建筑构成。但记者在现场看到,拔地而起的是水泥浇注的框架。工程围墙外,展示边塞民俗风情,再现北魏繁华街景的标语已然透露出几分热闹。但好玩的是,这个号称再现北魏历史的景观,却因北魏留下来的建筑史料太少,只能从宋朝的《清明上河图》中截了一段来复原。 这是站在经济的角度看文化遗产 这些工程都在核心保护区内,仔细研究本报记者提供的规划图后,曾担纲云冈石窟保护规划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力军如是说。 他们能做这么大量的拆迁很难得,但这么大量的兴建很不应该,他说,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是做减法,而不是加法。任何时候,最辉煌的永远是遗产本身,而不是后来人的附属建筑。每一代人都这么盖,以后怎么办?   仿宋的北魏街景、金属屋顶的演艺中心、富丽堂皇的莲花大道,在王力军看来,这么多的解释已经改变了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   石窟保护专家、年过古稀的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克忠担心的是,小环境气候的改变,对文物本体的影响。不搞科学论证就搞这么大的水面,这是严重的错误,也严重违反了文物保护法。   现在距离石窟 400 米开外的十里河,原来从窟前流过。《金碑》记载,金代的时候,元帅府以河流近寺,恐致侵啮,委烟火司差夫三千人,改拨河道。 8 万平方米面积的人工湖,让这些石窟千年之后,再次面临考验。   对遗产应该有敬畏感。王力军直言不讳地批评:这是站在经济的角度看文化遗产。 下篇:以文物保护的名义,建?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力军至今没能和耿彦波单独见面。他曾请当地的一位领导帮忙约见这位大同市市长,希望当面用文物保护的理念说服他。   他不仅没能见到市长,他的意见也没能获得当地的认同。   自从云冈石窟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开始,一些文物保护专家便对其方案提出质疑。但这个耗资 5.6 亿元的浩大工程,并未因此停歇,如果不出意外,将于今年 9 月底完工。 文物保护专家、当地政府、国家文物局,这三个角色,似乎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产生交集。    文物专家:小环境的改变将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   人工湖是专家质疑的焦点之一。   云冈石窟的岩体极为脆弱,最怕水,尤其怕干湿交替,一吸收一蒸发,岩体就容易剥落,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黄克忠认为,这么大面积的人工湖,而且离石窟这么近,造成整个小环境的改变,对石窟将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   这位耿直的专家,坚决反对当地在石窟周边大兴土木,尤其这个人工湖。   今年 73 岁的黄克忠,从 1960 年开始研究石窟的风化、保护问题,曾主要负责《云冈石窟石雕的防风化研究》。   但大同市文物局局长高东森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正因为大同十分干燥,且空气中浮尘较多,挖掘一个人工湖或许能起到滋润和净化空气的作用,高东森说,当然这是我们的一个设想,并没有经过科学的研究。   事实上,水分对云岗石窟的影响一直都是一个重要课题。目前的研究表明,凝结水对石窟有很大影响,但是水分尤其是凝结水的来源并不清楚。   云冈石窟研究院向科技部申报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课题《石窟水分来源综合探查技术研究》,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这个投入 300 多万的课题起止时间为 2009 年 7 月至 2011 年 12 月。这意味着, 8 万平方米面积的湖水会不会成为凝结水的来源,尚待科学研究。   在科学研究没能明确石窟水分来源的情况下,更不应该贸然修建人工湖,王力军说,遗产保护有一个基本理念:如果它保留下来了,能留到现在,就是因为历史环境是这样的,现代人的干预有可能打破这个平衡。   根据史料记载,修建伊始,在距离云冈石窟 25 米的地方曾有河道如玉带穿流而过,河边绿树成荫,美不胜收。而到了金代,古人发现水对石窟的巨大破坏力,为了保护云冈石窟,才将这条河流改道到距离石窟四五百米处,即今天云冈石窟南面已经干涸的十里河。 古人尚且知道为了云冈石窟的保护,将河道外移,我们今天怎么能为了搞旅游产业,冒着损毁石窟的风险,挖人工湖,把水再引回来,王力军说,这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对待文物的态度问题。 不止人工湖。   更让王力军担心的,是大兴土木之后对遗产真实性的损害。他说,新修的建筑是对云冈石窟的重新解释,现在我们能知道它们都是假的,但是 50 年以后 100 年以后,或许没有人能知道真正的云冈石窟是什么样子。   王力军曾经找云岗石窟周边环境整治规划的总设计师李娥娥讨论过。她是园林设计专家,我希望她能了解文物保护的理念,对现有的规划做一些改动,王力军说,但她表示爱莫能助,她说其实他们也是按市长的指示办。 按照我们的理念,拆了之后就不能新盖这些东西,恢复绿地,恢复当年的古河道。王力军说,当然这样也不比现在的工程省钱,还看不出来花了钱,领导肯定不愿意,因为看不到政绩。    当地政府:国家文物局对我们的工作是肯定的   采访大同市文物局局长高东森颇费周折,也颇有戏剧性。   记者几次联系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要求采访,但他一直拒绝见面,也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就在记者准备离开大同时,却意外接到张院长的电话,说是次日上午和高局长一起与记者见面。   和高局长相见在饭桌上,风尘仆仆的他指着自己满是泥巴的皮鞋笑言,我这样子像个文物局长么?   从今年年初以来,我连一天都没有休息过,终日在工地上忙碌,耿市长比我们更忙,每天早上六点多就到工地,晚上十一点多还在开会。大同等了多少年才等到了今天这样的发展机会!他说。   面对各方的质疑,高东森向记者道出了他们的委屈:在过去这么多年里,云冈石窟什么都没有动过,周边的村庄、煤矿几乎包围了石窟,拆迁一直没能成行,空气污染、酸雨、煤灰、居民生活的排放物无一不对石窟产生恶劣的影响,专家们从来没有提出任何意见,而云冈石窟的风化一天比一天严重。现在我们想做事了,想发展了,提意见的却来了。   王力军对此表示部分认同。他说,周边村庄的拆迁是我们呼吁了很多年却没能解决的事情,没想到当地领导有这样的魄力,这次一举解决了,超出我们的想象。   黄克忠也认为云冈石窟周边环境整治是一件好事,但他认为在这件事情上,当地政府犯了两个严重错误,一是在云冈石窟保护范围内大兴土木,违反了文物保护法,二是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就搞这么大的工程,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未经科学论证的批评,高东森表示自己也听到一些,我们开过会,也调研了一些别的石窟的情况,至于论证的问题,专家总是有同意有反对。   当记者追问论证和调研的具体情况时,一直缄口的张焯补充说,开过一次讨论会,调研主要是从网上了解了一些信息,像龙门石窟也是修了一个很大的人工湖。   龙门石窟的人工湖本来就是一个错误,怎么能因为一个错误再犯一个错误?王力军反问。   对于高东森提出的很多文物保护工程,因为专家论证时间太长,甚至久拖不决,耽误了保护,最后文物损坏了,专家却不负什么责任,黄克忠认为,据此干脆不请专家论证,这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他说,国内专家对云冈石窟的关注和保护从来没有停止过,即便是在经济最为困难的时候,国家也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其中。   而且这是文物本体的保护,他偷换了概念。黄克忠说。   采访中,记者试图了解作为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的张焯,对这个工程的看法,但基本由高东森来代答。记者屡次询问正在施工中的云冈石窟周边环境治理工程是否已经按照程序,逐级上报国家文物局及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处并获得审批。高东森没有正面回答:你们知道,我们想要发展的心情很迫切,所以程序上   高东森告诉记者,国家文物局执法检查组曾在今年 4 月对大同进行过执法检查,国家文物局对我们的工作是肯定的。    国家文物局:不表态   文物执法太弱了,真不应该是这个态度,面对这个浩大的工程有条不紊地推进,一直奔走呼号的王力军多少有些悲愤。   记者前往大同调查采访之前,曾与国家文物局数位官员私下交流意见。其中的一位处长曾多次前往云冈,今年年初他曾跟随国家文物局执法检查组前往大同,云冈石窟周围都已经拆迁,并且都围起来了,当时他曾提出能进到工地并了解整治规划,但没能得到当地的答复。   而另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国家文物局曾经有一份文件提到了大同市在云冈石窟保护区内大兴土木的问题,但记者没能通过官方途径了解到这份文件的具体内容。    8 月 10 日,本报记者给国家文物局有关部门提出采访申请,请文物保护司和督查司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但一直未能等到答复。几经周折,反馈回来的意见是:督查司领导批示,暂不对外宣,并表示该司是新成立的部门,云冈石窟周边环境治理工程发生在其成立之前,建议联系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但次日,文物保护与考古司的回复却是:建议记者联系督查司。   截至记者发稿时,仍然没有得到国家文物局的确切答复。 作者: 张显峰 李艳
个人分类: 新闻旧闻|531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1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