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莫高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莫高窟“思维菩萨”VS罗丹“思想者”
kd652 2020-10-3 06:09
https://mp.weixin.qq.com/s/0pMtS4BIl2xEhlIfnWhIyg 双节期间,观看了岛国人拍的纪录片⬆“莫高窟” 注意到其中的“思维菩萨”: 跟罗丹的雕塑“思想者”对比: 二者神态何其相似乃尔,在想什么呢? 20W=200000 ......
个人分类: 国内旅游|2859 次阅读|0 个评论
盛唐 or 中唐? 机器学习帮助揭示莫高窟壁画创作时代之谜
sciencepress 2018-9-12 16:38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8年第9期发表题为 “ Dating ancient paintings of Mogao Grottoes using deeply learnt visual codes ”的论文,报道了 利用深度学习分析绘画风格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敦煌莫高窟205、206窟六幅壁画的创作时代之谜 。 在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绿洲中,默然矗立着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莫高窟开凿于五胡十六国期间(约公元366年),历经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直至元朝的历代兴建,至今仍保存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 莫高窟九层塔外观。(图源pixabay) 璀璨莫高窟跨越近千年的历史,而 “敦煌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断代”,确定这735窟中的每一座雕像塑于何朝,每一幅壁画绘于何代。 传统的莫高窟壁画断代,主要有3种方法:有些壁画本身配有题记,可以从中确认壁画创作年代;有些壁画虽然没有附带题记,但可以在史料中找到对应描述,这些壁画也易于断代;而对于那些没有对应文字材料的壁画,就只能依据其绘画风格来进行断代了,比如,唐朝壁画中女子丰腴,而隋朝壁画中的女子则相对纤细。 然而,所谓绘画风格毕竟是主观判断,对于某些壁画,即便同为钻研数十年的资深学者,也会做出不同的判断。而敦煌学的学者们也与时俱进,开始求助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想要找到客观和定量的断代方法。近期发表于《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英文版的这项研究,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机器如何看画? 形状、颜色,以及人眼不识的“神秘因素” 用计算机来对图画进行分类(比如划分壁画年代)是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一个分支,相关研究从大概二十年前就已经开始。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已经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对形状和颜色来进行描述,并据此进行分类。 而近年来基于大数据的机器学习方法兴起,又给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 使用深度学习方法,我们可以用已有图像数据库来训练计算机,让它能够在形状、颜色之外找到人眼无法捕捉的特征,并据此提高分类的准确性 。实 际上,目前已有AlexNet、GoogLeNet等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可以胜任此类工作。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就同时应用了这几种方法。在形状和颜色特征之外,研究者还使用莫高窟壁画数据库,应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方法训练了专门用于莫高窟壁画断代的深度学习模型DunNet,其断代表现在整体上优于传统方法和其他深度网络。 DunNet深度学习网络包含6个卷积层、3个池化层和2个全连接层,由包含3860幅莫高窟壁画的数据库训练而成,其中,3000幅属于训练集、700幅属于测试集、160幅属于验证集。经过数据增量处理后,训练样本达到5万。这3860幅壁画尺寸一致,来自于194个莫高窟洞窟,创作朝代位于隋、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和五代这6个连续的时代之间。 DunNet神经网络的结构 对于“形状+颜色+DunNet”的综合方案,研究者进行了两种类型的训练。第一种训练是6选1,在全部6个时代(隋、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中判断壁画的创作时期;第二种是2选1,在相邻的两个时代之间做出选择。结果,综合方案的6选1正确率为71.64%;而在2选1测试中,除中唐/晚唐判断(77.25%)外,综合方案的判断准确率均达86%以上。 机器的判断:205窟与206窟之谜 训练好了模型,自然要“拉出来溜溜”。研究者在莫高窟205窟和206窟中选择了7幅年代存疑的壁画,让机器对它们进行判断。判断过程中,这7幅画中的每一幅都被分割整理为100个壁画样品,机器模型分别对这100个样品进行判断后,得票最多(每个样品计1票)的时代便被认为是机器判断出的壁画创作年代。 以下就是这7幅壁画及相应的判断结果,可以看出,除其中第4幅外,机器的判断结果都和敦煌研究院的最新官方判定结果一致。而研究人员认为,针对第4幅壁画(机器判断为中唐或晚唐作品,官方人工判定为五代时期作品),机器判定结果对其真实创作年代提出的质疑,是值得进一步判断和研讨的。 第1幅(205窟) 机器判断:盛唐(6选1);盛唐(盛唐/中唐2选1) 官方判断:盛唐 第2幅(205窟) 机器判断:中唐(6选1);中唐(盛唐/中唐2选1) 官方判断:中唐 第3幅(205窟) 机器判断:中唐(6选1);中唐(盛唐/中唐2选1) 官方判断:中唐 第4幅(205窟) 机器判断:中唐(6选1);晚唐(晚唐/五代2选1) 官方判断:五代 第5幅(205窟) 机器判断:初唐或盛唐(6选1,初唐46票,盛唐47票);初唐(初唐/盛唐2选1) 官方判断:初唐(曾被认定为盛唐) 第6幅(205窟) 机器判断:盛唐(6选1);盛唐(初唐/盛唐2选1) 官方判断:盛唐(曾被认定为初唐) 第7幅(206窟) 机器判断:隋(6选1);隋(隋/初唐2选1) 官方判断:隋 值得指出的是,这项研究是计算机视觉方法第一次被应用于古代绘画作品的断代工作 。对相关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将为敦煌,以及更多的古代艺术作品提供更加客观和科学的认定方法。在机器学习名震江湖的今天,这样的应用也是技术最好的价值体现。 文章出版信息: Dating ancient paintings of Mogao Grottoes using deeply learnt visual codes Qingquan LI, Qin ZOU, De MA, Qian WANG Song WANG. Sci China Inf Sci, 2018, 61(9): 092105 http://scis.scichina.com/en/2018/092105.pdf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公众微信号:scichina1950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论文|31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走过四大石窟
热度 5 jinsblog 2018-1-16 10:00
四大石窟指的是以中国佛教文化 为 特色的巨型石窟 艺术 景 观 ,包括:莫高窟(甘 肃 敦煌)、云 冈 石窟(山西大同)、 龙门 石窟(河南洛阳)和麦 积 山石窟(甘 肃 天水) 。这些石窟, 是中国古代 传统 文化 艺术 的 历 史瑰宝 。 能有机会走过四大石窟,对它们进行比较,从中可以更多的了解一点它们的异同,是一种难得的体验。你走过没有? 这四大石窟中,我在 《 月牙泉边,鸣沙山上 》和《 莫高窟中 》中,写过一点 莫高窟 当地的 感想。比较这四处石窟后,还是要提一下莫高窟的特色。首先,莫高窟位于四大石窟的最西边, 也最古老。 这个反映了当年和西域交流的地缘有关。其次,莫高窟在一套砾岩中弄出来,当时看到时,印象深刻。按理说,砾岩不是很结实的岩石,掏出洞穴来敬佛,不知最初乐尊是怎么想的。见到佛光即可,什么岩石不重要。不过那套胶结的砾岩很结实,掏洞穴没问题,但却不能直接在砾岩上凿佛像,所以莫高窟里的佛像,都是塑造的。加上精彩的壁画和王道士藏经洞令人扼腕的故事,在古丝绸之路上,风沙岁月中,留下来多少让人回顾的往事。由于莫高窟的特别,泥塑和壁画为主,它是四大石窟中唯一不让在石窟中拍照的。从造型上来看,莫高窟大概是最低调的,但从内容上来看,它应该是四大石窟中最丰富的,这个差别也许不止一个数量级。 云冈石窟 和龙门石窟,在我看来,有些相似。从时间上看,云冈石窟 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后续工程延续到公元520~525年。龙门地区则体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的造型艺术。两者都是中国历史中巅峰雕塑的代表。这两个石窟, 洞窟和佛像, 都是直接在山体的岩石上凿出来的。两个石窟都有一些巨大的雕塑和一些细微的刻画,各有千秋。从地质学的角度看(我个人的看法),两个石窟都是在沉积岩上凿出来的。所以那些佛身上,都可以看见清楚的沉积岩的层理,贯穿全身,给我的感觉,就是神仙也躲不过大自然的存在。所有的神与人,都是大自然的产物。 这两个石窟,延续的时段久远,规模宏大,从它们的形式,就能看到一种变化,就是西域文化的中国化体现。儒家文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佛也抗不住。佛的面目、衣着、建筑,等等,都在时间中,在中原文化中被融化了。这种融化能力,该怎么评价?要从个人的感觉上来看,我觉得云冈石窟更有规模,但龙门石窟更加细腻。此外, 洛阳的温泉很服务大众,天光下感觉那种拔出内心的感觉,很特别。 甘肃麦积山石窟,修在西秦岭山脉的一座孤峰上。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年至417年),至公元六世纪末成形,大体完整保留到现在。很多比较中,都把这个石窟排除掉,只比前面说的三大石窟。我觉得麦积山石窟值得另起一行来说。积山石窟的规模可能不如前面三个那么大,但它很有特色,就是差不多修筑在麦积山悬崖峭壁上,现在有悬在空中的梯子可以爬上去观佛。记得我去那儿爬的时候,几个广东或者香港的、有了点年纪、说粤语的女同志从上面下来,直喊哎呀吓死我了,估计她们有恐高症。但这也说明麦积山石窟的特点,就是在那个麦垛一样的山上,直上直下,整出来这么个去处,这得多有心才能成。我感觉是这里的石窟,有点前面三个石窟的综合体现,有凿出来的 窟 ,泥塑出来的佛,也有不错的壁画。最大的佛像,应该是泥塑出来的。在山崖的岩石上修出块石壁,下面石壁上打几个窟窿,插进结实的桩子,以此为托,在上面在泥塑佛像,这样站得稳。当然也有凿出的石窟和石窟中的各式佛像。有很多细节上的表现,非常精致。这几处石窟,能说的东西很多,没法仔细说,就不介绍了,放几张照片就好,莫高窟的见前面链接。 看过这些石窟后,一点体会就是人们能够在几百年的时间中,从巨大有力的石雕,到细节柔软的结构,琢磨出这么多千姿百态的雕塑。想想当年的技术手段,能做出这些东西来,那是需要多少的资源、毅力、人心、能耐,和信仰。从时间上看,好像到了明代,这些石窟的建筑就衰落了,这个应该有历史的原因。从雕塑上来看,佛像的形状、衣着、龙凤图案、佛龛、宫殿建筑等等,有很明显的汉化过程。早年的雕塑技法是相当的高,但留在俗世的东西不如这些石窟那么精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有钱了,很多地方都在修建、复建一些庙宇,有的规模很大,开车从高速上路过,就能看见。有没有一种可能,让人们在这几处石窟附近另外开辟些地点,不影响古迹的前提下,让信佛的人们去接着凿,把钱花在 贯穿历史的雕塑上。再过 800年回头看,佛们手上捏着的小米和爱疯手机,天堂的声音,会不会展现了另外一种盛世状况?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与感悟|23643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莫高窟
Fangjinqin 2017-8-14 08:33
莫高窟http://gallery.dha.ac.cn/mobile/?from=singlemessage
个人分类: 历史观察|12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千年莫高窟
热度 12 mdzhao 2015-9-5 09:20
这次的西北行,莫高窟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景点,据说现在因为景区控制人数,许多人到了敦煌因为等不到门票,往往要在那里耗上好多天。不过我其实对参观莫高窟并没什么特别的想法,一是知道现在那里仅开放有限的几个洞窟,二是以前参观过敦煌研究院到杭州来举办的“敦煌艺术展”,那个展览中展出了敦煌莫高窟自魏晋南北朝到元代最具代表性的8个复原洞窟,当时我们跟着一个为美院的老师做介绍的敦煌研究院的老师听了详细的介绍,所以去实地无非是看个原汁原味。不过整个参观过程倒是对莫高窟现在为了平衡旅游和文物保护的关系所作的种种努力和举措叫了几个好。 首先对参观的人数进行控制,旅行社的团队也是定好时间的,以避免某些时段的拥挤。另外安排了数字展示中心的电影等活动,以分流参观的人群,在景区则每个解说员带二十人左右的人参观解说,为避免干扰都用耳机来听介绍,没有别的景区几个导游在解说的时候那种乱糟糟的局面,使得整个参观都比较有次序。其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解说员的讲解,据说这些解说员都是敦煌研究院的人员,自己都从事敦煌方面的研究,听的时候感觉果然如此,他们对那些壁画和塑像无疑是有自己的看法,不同解说员介绍的重点都有点不同,经常会说出自己的观点,与那些导游只是机械地解说和讲故事有很不一样的感觉。比如带我们的解说员对那些清朝重塑的塑像经常会用一种不屑的语气在解说后补充一句:这些塑像艺术价值不高,是清朝重塑的,并点出那些他看不上眼的地方,诸如表情的死板、服饰线条等方面缺陷,而看到唐朝的那些塑像,则由衷地赞叹,告诉各种细节说明那些壁画和塑像的艺术性,这些细节他要是不说,我们一般在看的时候是肯定不会去注意的。比如讲唐朝喜欢女性丰满,他就通过塑像告诉当时人们的审美,丰满并不是肥胖等等。据我们的导游说,这次带我们的解说员是他听到讲得最好的一个,看来自己运气还是不错的。 其实对莫高窟最让我感到揪心的是藏经洞文物的散失,此事以前就已经知道,这次听解说员又介绍了一遍,藏经洞刚发现的时候藏有历代文书、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那些文书除汉文之外,还有藏文、梵文、龟兹文、希伯来文等多种语言文字,内容除佛经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信札等,不少是孤本和绝本。但这些文物却大多数都散落到国外,保存在国内的只有8千多件,实在是痛心。而中国的文物如此命运也绝不仅仅是莫高窟一个地方,当我们开始对这些文物进行保护的时候,才发现最精华的部分都已经没有了,可叹现在对敦煌文献的研究,许多资料要到国外去搜集查找。 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从这次参观看,目前的保护工作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由于莫高窟的石窟内是不允许拍照的,所以没几张照片,也仅照了点外面的景。
个人分类: 旅游相关|6694 次阅读|22 个评论
闲寻旧踪迹:万里敦煌道
热度 1 Mech 2014-11-28 10:54
石窟内不许照相,只能在外面随手拍摄几张。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283 次阅读|2 个评论
啊,敦煌!
热度 2 benjaminliu 2012-10-6 20:47
啊,敦煌!
按:本文是我即将出版的新书《别写错我的名字》中的一篇,先放上来给大家看看。 啊,敦煌!   敦煌是一个奇迹。   奇迹之一在于它纳入中原王朝统治的历史。“春风不度玉门关”,长久以来,这片荒漠中的绿洲都是游牧民族休养生息的宝地,它离那个宽衣大袖、水饮蔬食的东亚农业文明是那么遥远。然而在公元前121元(西汉元狩二年),敦煌的历史发生了巨大的转折。这年夏天,年轻的将军霍去病率军越过居延水(今天的弱水河),直扑敦煌附近的祁连山,大败这里的匈奴军。从此,被匈奴盘踞百年之久的敦煌地区,被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收入了西汉皇朝的版图。这一年,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郡和酒泉郡(郡是比县高一级的行政单位,大略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十年之后,又从武威郡析置张掖郡,从酒泉郡析置敦煌郡,这就是著名的“河西四郡”。从此,敦煌就成为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敦,大也;煌,盛也。“敦煌”这个名字充满了盛世的自豪和自信。   奇迹之二在于它光辉的文化。河西走廊是一个风沙漫天、离开绿洲不远便是一片萧索荒寂景象的地方。“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按照流俗的“地理决定论”,像这样的苦寒之地,似乎只能出骁勇果敢的猛将。的确,河西走廊在历史上曾经几次成为军阀割据的要地,但是这里却决不是文化沙漠;恰恰相反,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河西走廊是个学术重地,从这里走出了众多的文人学士,其中不乏大师鸿儒。比如说,西晋的索靖就是敦煌人,不仅善诗,书法尤绝,而最使我佩服的,是他在西晋发生贾后乱政后不久,就于洛阳坊间的一片祥和气氛中,察觉到了迫在眉睫的天下大乱。他指着洛阳宫门外的一对铜骆驼说:“我大概会看见你身在荆棘之中吧!”(“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很快,匈奴族首领刘渊就在北方起兵反叛,最后攻入洛阳,西晋灭亡,北方陷入一百多年的大分裂、大黑暗时代。“铜驼荆棘”实在是我在中国的史书上看到的最惊心动魄、让人久久不能释怀的典故。   当然,敦煌最大的奇迹,非莫高窟莫属。莫高窟是无与伦比的佛教艺术宝藏和文史档案宝库,它从十六国的前秦时代始修,经历了隋唐的鼎盛,见证了“归义军”在吐蕃围困中追随中原王朝的忠心,最终在明朝初年被废弃。千年的营建,积淀了活生生的历史,而平素为人诅咒的寒旱气候,这时却是让历史瑰宝能够禁受住岁月磨洗的保证。时间就这样又流逝了六百多年,直到1900年6月22日这天,在莫高窟居住了8年之久的道士王圆箓终于一锄头敲开了藏经洞的入口。   这是美好的时刻,这是苦难的时刻。藏经洞在那样一个时代重见天日,使中华珍宝注定要开始它们颠沛流离的劫难。第一个前来掠宝的外国人是俄国人奥勃鲁切夫(F.A. Obruchev),他在1905年仅用一点点随身携带的俄国物品就换取了大量的敦煌文书。接着,英国探险家斯坦因(M.A. Stein)在1907年来到敦煌,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席卷走了藏经洞中众多的珍贵写本。第二年,法国学者伯希和(P. Pelliot)也赶到敦煌,凭借他精湛的东方学知识,又从斯坦因挑剩的写本中裹挟走了大量的珍品。斯坦因和伯希和的行为引起了中国学界的警觉,他们上书清政府,要求尽快运送莫高窟劫余的珍宝进京。但是,就像余秋雨在他的著名散文《道士塔》中所写的,这些国宝级的文物在进京途中“没装木箱,只用席子乱捆,沿途官员伸手进去就取走一把,在哪儿歇脚又得留下几捆,结果,到京城时已零零落落,不成样子”。这一回,敦煌终于没有再迎来奇迹。   上面提到的伯希和,在抵达敦煌之前,已经在新疆考察了一年,在库车的收获尤多。1907年7月28日,伯希和以及与他同行的军医瓦扬(L. Vaillant)在库车附近采集到了一种禾草的标本。1912年,法国植物学家当吉(P.A. Danguy)认定它是一个新种,于是就用伯希和的姓氏将其命名为 Stipa pelliotii ( Stipa 是针茅属的属名,针茅是欧亚温带草原上最常见的禾草)。1955年,苏联植物学家格鲁波夫(V.I. Grubov)为它“改姓”,将它从针茅属转移到细柄茅属,于是有了现在最常用的学名 Ptilagrostis pelliotii 。它的汉语名字是“中亚细柄茅”。   在一个查询植物物种信息的网站上,我看到了伯希和和瓦扬采集的中亚细柄茅标本的采集信息。采集地点赫然注为“突厥斯坦,扎木什塔格,海拔1700米的裸露山坡上”。的确,20世纪初的这些西方人不屑于管新疆叫“新疆”,正如当下还有不少西方人附和一些分裂分子,管新疆叫“东突厥斯坦”一样。   今天,中国的经济已经腾飞,屈辱的历史已经远去,然而,内忧外患依然存在,新疆的民族问题就始终让人忧虑。我的耳边,有时候也不免会再响起敦煌人索靖那一句被称赞为有“先识远量”的苍凉感喟——“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中国是否能够克服这所有问题,创造新的奇迹?我将用我的一生,来见证这个问题的答案。
个人分类: 植物科普|6859 次阅读|2 个评论
莫高窟中
热度 25 jinsblog 2012-10-6 08:46
莫高窟中
夏天去敦煌,回来记录了一段在《 月牙泉边,鸣沙山上 》中,没有来得及继续写点莫高窟中的感想,直到上个星期,敦煌研究院和敦煌基金会的几位到馆里来工作访问,商讨两个机构间的合作,又让我想起来自己曾经去过莫高窟。我对访客提起夏天刚去过敦煌,还动过去找他们的念头。当时因为人生地不熟,胆子也小,加上我们在野外折腾了一段时间,破衣烂衫,人也很黑,不像是该进研究院的斯文人模样,没敢去麻烦或是怕吓着人家,就自己和同事去转了莫高窟。如果下次还有机会去,我会厚着脸皮去找他们,可以多了解点 莫高窟 的精彩。我很钦佩那些在莫高窟工作的人,无论是老一辈,新一代。内地的人在争什么士的时候,他们在窟中日复一日的临摹千年前的线条,让现在的人能知道过去曾经有过些什么。我下辈子要有选择,就干这个行当。 莫高窟的游人不少,由导游带着参观。为了文化保护, 进窟区是不能带相机的,但可以租借电筒看洞中的壁画。 我把相机背包存了,带上自己的手电,进窟区去参观。 第一个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莫高窟现存有壁画的石窟 492 个,全是在一套砾岩层中挖出来的。虽然我不做沉积岩研究,但搞地质出野外,好歹算见过猪跑,可以看出那一套砾石分选、磨圆都不好,里面有花岗岩、石英岩、石灰岩等碎屑,是我能认出来的一些。砾石由泥质、钙质胶结而形成岩体。感觉上这套地层很年轻,像是山前洪积、冲击这样的快速堆积过程形成的。别的地方的石窟,比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佛像是雕刻在比较古老的砂岩体上的。相比而言,承载莫高窟的这些岩石,并不是开挖洞穴的理想材质。窟中的佛像,多是泥胎的塑像,而不是像云冈石窟那样,直接在岩石上雕出佛的形态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当初选择了这块地方来开凿洞窟。恰恰也因为需要人工塑像,留下的文化色彩更为浓厚;泥塑的技艺,一笔一划的彩绘和颜料,各种的人物造型,前人无意间的点滴,给后人留下了蛛丝马迹,可以去探索当初洞窟兴建者的心情、想象和智慧。 转了一上午,感觉我根本没有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去理解莫高窟的一点皮毛。跟着导游看了有限的几个洞窟,面对那些唐朝或唐前的彩绘雕塑,想象着星移斗转, 上千年的时间,怎么就这样流走了。让今天我这样的人难以理解的是,这样一个“工程”,靠活人拿着笔,一笔一笔的描绘,前后持续上千年而成,没有一种信仰、恒心和安静,是做不成这样的事的。而那种恒心,怎么能一代一代传递下来?在那上千年若干次朝代的更迭中,哪次不是把前朝斩尽杀绝烧光抢光而后快的?但这些壁画和泥塑却留下来了。再看今天的各种政绩工程,有几件不是一定要在有生之年的权位中完成的? 谁会想起、愿意做一件能持续半个世纪或更久的事情?今天那些表面上看上去无与伦比的作品,有几件具有莫高窟这样的文化生命力,在西域的风沙冷月下,能流传千年?我实在想不出来。 单说一件事,就是我在参观莫高窟时,一定要去看的、现在编号 17 的洞窟,它是 16 号洞窟的复室,所以在洞窟门上,编号写为 16-17 。要去看的原因,我想读者都知道,它就是蜚声中外、当初由王圆箓王道士发现的莫高窟藏经洞。我很好奇的是,是什么样的一个密室,里面能积满 5 万多件画幡、写卷、印本,文书等,以汉文,栗特文、佉卢文、回鹘文、吐蕃文、梵文、藏文,留下了从 4 世纪到 11 世纪历代的文化记录。现在的人如我,探头往 17 号洞窟里一望,是令人失望的窄小与空空荡荡。看着身边的游客,好奇地往里面张望,我在想谁能真正的体会到那个洞窟中曾经有过一段酸楚的故事。 等我们出了景区,取回我们寄存的包和相机,我拿长焦镜头沿窟区远距离拍了几张照片,是到此一游的记录。尤其是专门找了个角度,从外面拍了 16-17 号洞窟的门牌号,记录一下那个特别的地点和事件,不虚此行。窟区的外部,有一些残存的壁画,仍然很有特色,就像唐朝的符号,让人的思绪能达到千年之远。那些几百年前的木结构间,如今有燕子在筑巢,自由自在地进出在自己的窝门口;而那个窝,是千年前的人铺垫下来的。唐朝小杜的村舍燕说:汉宫一百四十五,多下珠帘闭琐窗。何处营巢夏将半,茅檐烟里语双双。与这佛家的僻静相比,那就是尘世的咏叹啊,而上下已经逾千年。感叹,一直都在感叹,后人无力的感叹。浅薄地记几句,自己都不好意思。 和所有中国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点一样,当地政府都会把它们看做旅游资源,摇钱树,莫高窟也不列外。我去莫高窟的时候是淡季,但游客已经相当的多。可以想象国庆中秋长假,这里的拥挤绝不会逊于华山之顶。钱是重要的,谁都喜欢。但对莫高窟,如何做到赚钱、教育、保护的合理平衡,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课题。我自己的观点,像莫高窟这样的绝世艺术珍宝,保护应该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它的地质结构和壁画的脆弱性,比其它一些石窟更应该得到重视和保护。国家应该投钱进去养着这样的文化珍品,而不是靠它来挣钱,让现在的人能吃肉喝酒,过小康甚至大康的日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与感悟|10438 次阅读|60 个评论
在敦煌建立野外台站的万能理由
热度 1 blownsand 2011-10-24 14:56
上周末与朋友闲聊中得知某教育部直属高校即将在敦煌建立野外台站的消息,未确定是否属实,却引发了一些深入的思考。最近几年,中科院的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和国家林业局的库姆塔格荒漠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相继在敦煌挂牌成立。第一个研究站的建站理由最充分,什么保护莫高窟啦,填补国内戈壁研究空白啦,随便扯上几条就行。 第二个研究站的理由也不难,我们林业系统早就规划建立全国性的观测网络嘛,敦煌不过是一个节点而已。如果再建立第三个野外台站,最容易想到的理由就是,其它部门已在此地建站,我们为什么不能建?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各个部委的研究站就将会把整个敦煌绿洲塞满。千篇一律的建站理由不仅会让国家主管部门审批时感到厌倦,而且可能招致公众的反感。野外台站从事的是极其平凡的工作,可贵或重要之处是长期坚持。如果哪个台站能够做到不朽就太伟大了。记得几年前参加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时,组织者把所有参加人员(包括伙夫斯基)的名字都深深地雕刻在石碑里。闻氏二家中的某位在纪念中华民国教育部一职员时曾写过,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其实,这个地方的风很大。不远处的安西和大阪城均是著名的风口。沙粒在气流作用下很快就会把石碑打磨成千姿百态的风棱石。未来具有很大程度的不可预测性。谁也不能把待建的某某敦煌站将至少观测一百年当成建站理由。从史书里不难找到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由。以汉书为例,今天说昆弥抵酒泉了,明天又说羌人进金城了。即使在我们这个朝代,一些中亚白人还在闹独立。敦煌建站的最大理由就是,一旦新疆独立,敦煌更值得保卫。呵呵,有点儿像NIH创办者在忽悠国会议员。 
1326 次阅读|1 个评论
敦煌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雅丹地貌地址公园
热度 7 mqjiang 2011-10-12 10:43
敦煌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雅丹地貌地址公园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 沙漠中的大树 月牙泉 玉门关 玉门关 雅丹狮身人面像 我 怪树 雅丹-舰队出海 雅丹孔雀城 月牙泉全貌 月球表面 师徒一行
个人分类: 星际之旅|11523 次阅读|10 个评论
敦煌的一天(配图版):莫高窟
热度 1 xuyingxiao 2011-7-16 09:15
两年前的8月16号,上午玩好鸣沙山和月牙泉后,下午去莫高窟。上午被沙子废了相机,以后的行程只有用廉价的手机拍照了。 车行一会就到了。以前出去游玩经常是大部分时间花在路上,敦煌则不然,一整天大部分在景点,路上时间比在上海出趟门还少。莫高窟和想象的完全不一 样,是一大片公园。而且不是一片荒漠戈壁,绿化非常好。而莫高窟本身也不像照片中看到的几个窟,更不像在锦绣中华所看到的小石窟,而是一个山崖,非常长, 两边都望不到头。石窟排列极其规则,上下三层,像旧时的楼房。只开放了少量几个窟,对拍照管得非常严,连拍外景也常被喝止。讲解非常好,第一次在旅游中看 到导游用无线讲解。原来壁画来自不同的朝代,有的甚至一个窟在不同朝代层层画上去。而飞天在不同朝代也有不同版本。 晚上漫步沙洲夜市,天黑得很晚,还没觉得天黑已经快9点了。 夜市,其实天还亮着。
个人分类: 旅游|303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张宝和兰州话戏说甘肃:甘肃到底《穷》到什么地步了
Flyingriver 2011-6-27 14:06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有个释教名寺罢了(千年道不雅--钟山)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春秋五霸有1个罢了(秦襄公)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有个军马场称第二没有称熬头的(山丹) 甘肃没啥草场,就是天下四大放牧之处有1个;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有个五言七律的前驱罢了(阴铿) 甘肃没啥道,就一条河西走廊 甘肃没啥钱,就是这段发了然亚洲最大的金矿;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有座玄门著名大山罢了(崆峒山)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为神州革命留了快依据地罢了(陕甘宁)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世上的白藏牦牛只有这搭有罢了(天祝) 甘肃没啥路,就一条丝织品之路 甘肃是没啥子水,但有条河,他的名儿叫黄河!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有1个清庭的替死鬼罢了(牛鉴)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有个说快板的罢了(张宝以及)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每1个神州人城市违几句他的诗罢了(李白) 甘肃没啥书,就一本《读者》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有个替诸葛亮交班的罢了(姜维) 甘肃没啥吃的,就一碗牛肉面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中间台有几个班主罢了(朱军、水均益、李修平)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四大石窟里有两个罢了(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出了1个说相声的罢了(马三立)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有1个塞外是人罢了(李益) 甘肃没啥宝物,就挖出了一匹铜奔马【马踏飞燕】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五虎大将里有1个罢了(马超) 甘肃是没啥子好说的,但有个是亚洲最大的真格的力量最强的军区,他捍卫着全数神州西部以及北部的安全!-----兰州军区 甘肃财产不发财,只是有个镍都金昌、兰州石化、酒泉钢铁、铜城银子、玉门石油......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有个地道是亚洲最长的罢了(乌鞘岭地道)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有人来这搭学英语学疯了(李阳) 甘肃没啥书,只是清代四库全书藏了最纯粹的一部!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蒲萄酒家乡在这搭“蒲萄琼浆夜光杯”(武威) 甘肃是个小地方,但那里有个把神州90%的航天设备奉上宇宙的小基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万里长城有近半壁在这搭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有小我私人让历代将军们爱慕罢了(李广)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西气东输在这搭颠末的最长罢了 甘肃没啥奇迹,就一处莫高窟 甘肃是没啥子好工具,可有种比哈密瓜价值高的甜味瓜! 甘肃没啥科学技术,就一座春风航天城以及一台重粒子提速器 甘肃是没啥子黉舍,只有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学校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平易近族大学,甘肃儒医学院,天海军范学院,兰州生业技法学院,兰州商学院,甘肃政法大学,河西学院,兰州石化生业技法学院,兰州城市学院, 张掖医专,平凉医专,甘肃联合大学,兰州外语生业学院,甘肃林业生业技法学院,兰州财产高级专科黉舍,陇东学院,天海军范学院 甘肃没啥大官,就是总书记、总理以及****副主席从这搭出往了;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赤军长征厥后这搭小聚了一会(会宁)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让此刻的神州人在外有了另外1个称谓“唐人”罢了(李世民)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在东汉末期出了个枭首罢了(董卓)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插手青藏铁路配置设备摆设的有十分之一是甘肃人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让神州有了熬头口油井罢了(玉门) 甘肃没啥子好山,只是有一座皇帝两次问道的山---平凉崆峒山!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有了神州本身预设的熬头个水力发电(刘家峡)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有一些瓷具备点名气(甘肃花纹陶)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出了几块化石罢了(马门溪龙、黄河象) 甘肃汗青不过长,就从宓羲、女娲氏算起吧;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有人去了会南磁极罢了(秦大河) 甘肃没啥资源,就有点有色金属;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在陇西有个大姓罢了(李姓) 甘肃没啥看的,就丝路花雨加大漠敦煌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曹操的军军队编制里不克不及没有他(贾诩) 甘肃没啥子可牛的,只是3个帝王五帝有里有3个(宓羲.女娲氏 轩辕. )
个人分类: 小品——不止一笑|682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周世界遗产秀】【九】莫高窟
menglingzong 2011-3-28 16:05
【一周世界遗产秀】【九】莫高窟
评价: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 庙宇 ,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莫高窟(Dunhuang Caves)俗称 千佛洞 ,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我国著名的 四大石窟 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 规模 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 佛教 艺术宝库。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 敦煌 ,以精美的壁画和 塑像 闻名于世。它始建于 十六国 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 洞窟 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 佛教艺术 圣地。 近代发现的 藏经洞 ,内有5万多件古代 文物 ,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 敦煌学 。 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 洞窟编号第九十六号,始建时仅有四层楼,后五层是后来修建的,内有一尊大佛,是世界“室内第一大佛” , 它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其间有 弥勒佛 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于 乐山大佛 和 荣县大佛 的第三大坐佛。 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 金刚 、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石窟壁画 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 亭台楼阁 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 图案 、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 民俗 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 莫高窟壁画 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 佛龛 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 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 飞天 ——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飞天是侍奉 佛陀 和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 游龙 ;有的则随风漫卷,悠然自得。 莫高窟所处山崖的土质较松软,并不适合制作 石雕 ,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 泥塑 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 群像一般以佛居中,两侧侍立弟子、 菩萨 等,少则3身,多则达11身。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隋代 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或四菩萨,唐代主要是一 佛 、二弟子、二菩萨和二 天王 ,有的还再加上二 力士 。 历史 光绪 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1907、1914年英国的 斯坦因 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 伯希和 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掠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 华尔纳 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平安藏古董,乱世买黄金。乱世下的文物,风雨飘摇难自保,也是常情,可叹又可悲。
个人分类: 一周世界遗产秀|302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丝路行
sstone2009 2011-2-17 12:36
昨天下午驱车回到兰州,已经是精疲力尽的感觉。 出发前一天,和雷争论了一番,我的初始计划是在武威停下来看看雷台墓、在张掖看看大佛寺、嘉峪关看天下雄关,然后住到敦煌。我的计划上,时间比较紧凑,大约是9点到威武(2.5小时行程),停1.5小时;13点半到张掖(行3小时),停留1.5小时,吃中饭;17点到嘉峪关(行2.0小时),停3小时,吃晚饭;20点出发,争取在24点前赶到敦煌,第二天游莫高窟和鸣沙山。雷觉得时间太紧了,赶路很危险。后来,决定按照徐老师建议武威和张掖不游了。 18日早晨6点半就出发了。从兰州出发,很快上了高速,行了大约五六十公里,天开始断断续续下雨,高速也变成了单车道,好在路车行车极少,车速大概可以保持在90~110之间,又行了一百多公里,路又恢复了单向双车道,而且有隔栏。中间经过乌鞘岭,外面的气温最低才4、5度。此后一路顺利,3小时左右过了武威,12点前到了张掖,在市里的一个美食城吃了砂锅米线,14点,就很准时地到了嘉峪关,在嘉峪关逗留了3个多小时,离开的时候已经17点多了。从嘉峪关到敦煌的路,只有340公里左右,比在03年版的地图册上少了100来公里,路也比想象中好许多,高速一直到瓜州(以前叫安西),走了200多公里,出去后就是往敦煌的“专道”,行走在茫茫戈壁滩,极少遇见车辆,路平坦得象玻璃,20点不到就到了敦煌国际大酒店,安排好,去吃晚饭的时候,我看了看时间,才20点半。 第二天,早上去了鸣沙山,骑骆驼的时候,太阳很晒。中午在宾馆洗漱了一下,收拾好行李,吃过午饭,就去了莫高窟。莫高窟是我心中的一个圣地,可是我无法象一个真正热爱的人那样去全身心地投入进去。那种圣地,只是对文化、艺术、历史的昂望。离开莫高窟已经17点过,很快就把徐老师夫妇送到机场,飞机起飞时间是19点20分,他们让我们先走,路上注意安全。 我们计划住到嘉峪关的,第二天再从嘉峪关出发回兰州。小张先开了100多公里,进高速公路,我换他开了。十分不巧,可能是车上瞌睡的时候吹凉了肚子,或者是中午吃得不合适,一路上不停地闹肚子,中间停了2次,晚饭没有吃,晚上又闹了4、5次,象中了邪。 第二天早饭,我没敢吃多少,只喝了2碗稀饭。一路上,我喝小张依然换着开,先是我开了200公里,然后小张开了300多,我又接了那段稍差的路,没有雨,比来时好多了。一直到兰州出高速口的时候,我把车交给了小张。到宾馆,14点还不到,可以说一路顺风了。 我的疲惫,其实还是肚子闹得,还来就基本好了,可是,不敢吃东西。 (2009.08.21 11:28:00 http://sstone2006.blogcn.com/diary,27823968.shtml )
个人分类: 博客搬家|967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行·之三(上)
chengge55042 2010-7-26 19:48
美国行之三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上) 坐落在纽约曼哈顿上东区中央公园南侧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 艺术博物館 之一。主建筑面积约有8公頃,展出面積有20多公頃。馆藏超過二百万件艺术品,整個博物馆被划分為十九个馆部。 到达纽约的第四天,我们一家三口人去了这座与卢浮宫、大不列颠博物馆齐名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又称纽约城博物馆、都城艺术博物馆。是目前西半球最大的博物馆。初建于1870年,后又多次扩建。主体为 哥特式建筑 ,其规模可与 法国 卢浮宫 博物馆和英国大英博物馆相比。全馆分占三层楼,设234间陈列室。收藏近5000年来各种文物, 纽 约 大 都 会 博 物 馆 主要有埃及艺术、希腊罗马艺术、东方艺术、西欧艺术、伊斯兰艺术、美国艺术等部门,还附设有少年美术馆。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每周开馆六天,周一休息,周五免费。周二到周日早九点到晚五点开放,门票分两种:一种是普通票20美元;另一种是捐款从一美元到无限。我去了两天,都是一美元。我从来也没有如此跑马看花的参观一座博物馆,尽管是两个整天。 1983年我读研期间有幸去了敦煌莫高窟,参观了300多个洞窟。尽管那时很多洞窟还很长残破,因为很少有游人,我们一起在那里参观的只有五个人:上海艺术研究所的两个研究人员,南京师大美术系的艺术史师生二人,还有我。那是一次艺术史、宗教史、中外文化研究史的难得的经历,虽然莫高窟招待所的饮食非常粗糙,而且苍蝇横行。当时的王馆长领我们介绍藏经洞的经历的时候让我非常震惊因为大多数经卷都是以胶片的形式由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日本东京博物馆、法国卢浮宫所赠。而留在国内的许多经卷在王道士以各种方式变卖被赠送的旅途中,被各级官吏以各种名义肢解殆尽运到京城,北平,南京各地都已残破不全。据王馆长讲,被各国文化侵略者抢夺(购买)去的经卷,几乎无所失。留在国内的经卷几乎无所存!这次在美国的几所大学图书馆和大都会博物馆所见,信哉!信哉! 希腊先哲苏格拉底 罗马角斗士 罗马大理石组雕美惠三女神(公元二世纪) 南美土著民间艺术巫 从苏美尔、阿卡德的两河文明到埃及人的大河文明,从希伯来希腊到基督教,从中国朝鲜日本到印第安,从印加古文明到澳洲土族,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从印象派到毕加索、达利,塞尚、梵高、高更、马蒂斯,列宾、列维坦!!!两天的参观和拍照都是到了被驱赶的时候,看不完! 离开大都会时,遇到一群鸟儿一样的女孩子,大多是白种人,间或有几个黑人,她们该是接收艺术传统教育吧?我想。不过和中国孩子最大不同的是:她们不带红领巾!也不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像她们这么大的时候,正是破四旧,立四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我的一张大字报造反有理满天响的时候! 纽约的孩子有福了!美利坚的孩子有福了! 陈丹青认为要读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应该用半年时间!可我要用20天的时间读美国,连走马看花都谈不上!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行快记(五)——飘渺空灵的飞天:莫高窟
jlxt33 2009-10-23 23:00
前往莫高窟时,有莫名的兴奋 可能是期盼太久了,从小就知道的,相约了一定要来的,这么多年了,才来赴约,怎能不兴奋呢? 在这里,感觉眼睛不够用,时间不够用,脑袋不够用。 讲解员都是专家级的莫高窟的研究者,有的很年轻。 看完后,留下来的是震撼和心痛! 精美的令人震撼,被抢掠和毁坏的令人心痛。 从外面拍到的能放的都放上来吧! 以下是莫高窟的外观,有些地方加固了,有的还保留着原来的质地。这些窟里讲述的故事震撼人心、这里的壁画摄人心魄这里的一切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感受,这种体验任何图片、描述都不能替代。 这些饱经历史沧桑和风雨侵蚀留存下来的沙、石、泥土和壁画见证着人世间各色人等上演的一幕幕 这里纵使没有一张飞天的照片,也不遗憾,我们在手电筒的光照下怀着膜拜的心在欣赏、体会和想象,实在不忍心因为自己的贪恋,而增加壁画的负担,就把那些美丽和魅力印在脑海中吧! 这座依山而建的九层藏经阁经历了多少战火和劫掠,终于再次俯瞰太平了 经典的飞天、翠绿的灌木、有些历史的牌坊、沿途的宝塔似乎都在讲述着莫高窟的来世今生 走在护城河边上,蓦然回首发现远处山下的石窟,那里不知是什么宝贝,是否还安然? 在历史的隧道中穿梭后,带着些许的沉重和压抑,晚上来到现实中现代社会的夜市中吃饭,这里很规范,很干净,种类很多,很经济,人间的烟火让我体会到了和平和强大的意义。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721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0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