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北京交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太肥的北京,如何科学的变瘦?
热度 24 dwchen 2014-4-2 20:06
北京确实太肥了 。北京是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教育中心、文化中心、科研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可谓是 中心的中心 。我国建设北京,已经到了 “量中华之物力,造北京之辉煌 ”的境界。没想到,到头来,物极必反。我们耗尽了很多国力,却造就了一个肥胖的北京,一个首堵的北京,一个污染严重的北京,一个房价畸高的北京, 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北京。 就我们熟悉的科教系统而言,北京有82所大学,其中211以上的大学26所,985大学8所,还有一个中科院大学、30多个中科院的研究所和很多部委的研究院。想想很多省只有1到2所211大学,我们确实要反思:一个北京市,有必要设置这么多大学吗?世界上,有哪个城市有如此多的大学? 北京的科教系统显然太肥了,而其他省市确实太瘦了 。这样,社会发展能均衡吗?社会发展能和谐吗? 北京太肥了,很多城市病症状都是肥胖导致。肥胖症的病人,行动不便;北京交通拥堵,出行困难。肥胖病人,容易得各种病; 北京空气污染严重,肺癌发病率持续攀升。肥胖病人,要浪费更多的食物,消耗更多的药品;北京消耗了全国太多的资源,浪费了全国纳税人无数的税收。 北京确实需要减肥,需要从一个虚弱的行动不便的胖子,变成一个健康的灵活自如的瘦子。 很多人提出了将很多不重要的非核心的部门整体搬迁出北京。这个方法,应该 也算是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但是,还没有到壮士断腕的程度 。我的问题是,搬迁出一些部门,哪些空的房子怎么办?如果又有其他所谓宣称“更重要更核心”的部门来填满这些空的房子的话。 这只能称为“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这样的效果几乎和减肥之后反弹差不多,只有为期不长的短期效果。 从我个人在国外访问和生活的经历,我认为北京的城市病或者说肥胖病主要的原因是 城市规划极其不合理,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太高,太聚集导致的 。其实北京有1.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合理规划的话,容纳2000多万人,应该也可以生活的很好。可是,我们在做城市规划的时候,管理部门只想到卖地赚钱,没有考虑到这么多人口聚集在一起,如何出行?如何生活?如何工作? 国外著名大城市,公园特别多,绿地特别多 ;除了市中心有一些高楼,其他地方的楼层都不高。这样,人口密度就自然降低下来了,什么交通拥堵、尾气排放、空气污染等问题都解决了。 宜居城市的奥秘在于城市绿地面积占整个城市的土地面积较高 ,估计约有30%到50%,而北京估计10%都不到。其二, 要减少人口密度,减少高层建筑,减少小区规模 。北京的小区人口太聚集,想进进不去,想出出不来,停车找不到位置,能不拥堵?能不尾气排放多?能不影响生活品质? 所以,要想北京科学的变瘦,仅仅靠搬迁非核心部门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些部门搬迁后, 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将这些建筑摧毁,变成公园和绿地,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否则,只不过是换了一些人而已,北京的肥胖病依然如故。希望我们的决策部门这次能有些远见,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还全国人民一个适宜生活的北京,一个交通畅通的北京,一个环境优美的北京, 一个真正的伟大首都 。
个人分类: 北京北京|7544 次阅读|60 个评论
高温拷问中国人的应对气候变化意识
热度 6 BJTUcivil 2013-8-9 10:51
高温拷问中国人的应对气候变化意识 王元丰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进入7月以来,我国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高温区域覆盖19个省份、约1/3的陆地国土面积;42个市县连续高温日数突破7月的历史纪录。截至7月30日,中国已有十多个城市今年以来的高温持续天数超过10天。其中,湖南长沙高居榜首,高温天数高达39天,重庆有34天,杭州有30天。上海高温持续天数达24天,破历史记录,此外,最高温度达40.6℃,突破上海14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极值。而浙江奉化连续第五天气温超过42℃,以42.4℃的气温再度居于全国高温排行榜首位。 如果说持续三天以上最高气温达到35℃,就可以称为热浪的话,那么今年我国已经受到严重的大范围热浪侵袭!与我去年夏天在浙江时,当地人平静地告诉我,当地已经连续22天最高气温超过35℃不同,今年媒体对于高温天气比较关注,报道了有人因高温中暑死亡、杭州的市民“占领”地铁站去纳凉,中央电视台将持续高温天称为“自然灾害”,呼吁政府要像应对地震等灾害一样积极应对。这反映了社会对于热浪天气的关注意识增强,还是因为今年确实太热了?我看还难以给出确定原因,但是,这反映出中国社会的一个问题:对气候变化问题关注远远不够!夏季热浪袭扰,不是今年才出现的,像浙江、重庆以及湖南和湖北等地,近些年经常有超过20天的高温天,但是,人们并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很多人认为夏天热是正常的!可是,让我们想想20年前,夏天在北京出现33℃以上的高温都是非常少见的,如果气温达到目前常见的35℃,肯定要放“高温假”了! 实际上,同全球一样,中国也在经历气候变化。这种气候变化已经被科学研究所证实:近100年来,中国的平均地表气温明显上升,升温幅度在0.5至0.8℃,增温速率比全球同期平均值0.6℃略强,但是,一些地区的平均温度上升高达4℃!然而,在这样的事实面前,人们对于气候变化的问题,仍是不很关注,一些人甚至在否定中国气候变化的存在!即令是在今年这样严重的热浪困扰下,把高温天气同气候变化联系起来的报道也并不多! 人们不把热浪天同气候变化联系起来,不仅因为人们认为热浪天气是自然现象,同样是因为很多人认为,这种极端的高温天气,人们没有办法改变。然而,这恰恰是我们在面对这种热浪天气时,必须改变的观念!夏天热是正常的,但严重热浪天气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人类行为所导致的。我们不燃烧这么多的煤炭,向大气中排放几十亿吨的二氧化碳,我们不建这么多的高楼大厦和柏油马路,道路上不跑着上亿辆的汽车,还有城市中没有数量过亿的空调,这样严重热浪天气出现的几率是不会很大的。 因此,在极端的高温天气面前,或者说在面对气候变化时,我们不应该听天由命无所作为。我们要在两个方面行动起来: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减缓这种热浪天气的影响。政府和社会要积极关心老人、孩子还有各类容易受高温天气影响的弱势群体,为他们送去清凉,减少高温造成的伤害;更要关心那些在高温下,为社会发展提供支持的交通警察、环卫和建筑工人等工作人员,必要时要停止在高温下工作;此外,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减少能源的消耗,低碳地生产和生活,一点一滴努力,减少这种严重热浪、低温冷冻以及特大降水极端天气光临的次数和强度。当然,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全社会要持续不断地奋斗!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政府和社会都要全方位地努力。但是,重中之重的是唤起全社会对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这方面政府的工作还需要大力加强。创新宣传方式,让老百姓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容和责任,提高全社会对低碳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理念,抑制奢侈消费,引导社会公众向低碳消费方式转变。这些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应有之意。希望这次极端的高温热浪天气能让中国人的应对气候变化意识真正觉醒! 《环球时报》2013年8月9日
3415 次阅读|7 个评论
北京交通虽然很拥堵,但很有次序
xupeiyang 2013-6-10 09:25
北京交通很有次序,不会乱套,大家耐心等待,不抢道挤车,你看看是这样的。 大家知道,不能乱,乱了对大家不利。不像我们老家,开车没有规矩,结果大家倒霉。 【你尝过吗?北京“爆堵”! 】端午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由于机动车不限行,又逢降雨天气,14时左右开始出现车辆拥堵,紧接着高速路迎来出京高峰。北京市交管局的交通预警显示,9日全天“中度拥堵”以上持续时间将超过7小时。你吃过爆肚,尝过“爆堵”么?北京特色啊! http://t.itc.cn/f5kUP
个人分类: 美丽中国|19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岗位招聘启事
talentblog 2012-11-15 11:40
学校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全国具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1997年、2006年被评为全国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 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成立于2003年2月,是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实现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而建立的。学院已探索出一条有效地培养“国际化、高层次、复合型”软件人才的办学之路。学院于2006年6月获得软件工程硕士授予权,2011年8月获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9月成立了软件工程研究中心,致力于软件工程学科建设。 软件工程研究中心主要从事软件工程基础理论、技术方法与工具等方面的研究,紧密围绕软件行业和区域科技发展,立足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重大科技问题,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基础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为行业企业提供理论基础、技术支撑和软件服务,坚持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协同创新共同发展,提高研究成果转化率,提升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能力,提升软件工程学科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与国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并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软件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工程理论、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技术、软件服务工程、数字媒体内容处理等。研究中心于2012年开始招收软件工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同时,面向海内外广泛招聘有识之士,引进优秀的科研人员,建设多元化、国际化的高水平科研团队。 专业需求: 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招聘岗位: 岗位类别 学科 数量 岗位要求 教授 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 国外知名高校或国内 211、985高校的教授或副教授,或者国内外高水平研究机构相当于教授或副教授职称的研究人员, 具有一年以上的海外工作经历或博士后研究经历;在软件工程或计算机科学相关领域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具有出色的科研工作能力。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较深的学术造诣;发表过多篇 SCI学术论文,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成就。 副教授 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 获得国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博士学位,有软件工程或计算机科学专业研究背景,发表过 SCI检索的高水平期刊论文,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学术成果突出。 讲师 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 获得国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博士学位,有软件工程或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研究背景,科研能力强的博士后或博士,发表过 SCI检索的期刊论文,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 科研岗位 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 本科院校为国内 211或者985院校,软件工程或者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强、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同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36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感觉蛮写实的!(转)
youql 2012-11-8 23:15
2012年10月,在北京度过第十二个年头后,徐博终于成为一名房奴。虽然月收入有14000元,却要还13000元的房贷,他有些自嘲地说自己很幸福:“从此以后,不用纠结要不要当房奴了,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砸在脚面上。” 新房在北五环的一个小区内,每平方米23000元的价格,是徐博夫妇“啃老”凑了首付后,勉勉强强能买得起的楼盘。开发商也将“五环刚需盘”概念作为卖点,虽然它离五环路还有一公里的车程。 徐博看着这片2014年才能交房的工地,不禁回想起在北京交通大学读书时,周围五六千一平方米的房价,一切恍如隔世。 2000年,徐博从松花江边的老家考入北京交通大学。那时候,它的全名还是“北方交通大学”。徐博不仅考进北京,还考入了较为理想的专业。当时跟IT相关的一切专业,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色,他幻想自己的未来也是金色的。 大学四年,徐博可真忙,大一忙着进学生会,大二忙着过四级,大三一年都在忙着参加各种证书的考试,之后是复习考研。闲暇时,他一度幻想自己如当年的网游新 贵陈天桥一样,能够在毕业后幸运地代理一个网络游戏,一夜暴富。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唯一没有关心的是周围似乎沉寂的房价,而这个错误在若干年后他将用一生 的辛劳去弥补。 2004年春天,徐博第一次考研失败,他在一家小网络公司找到了一份后台管理的技术岗位,月薪4000多元。父母考虑拿出一半首付,让他在北京供房,但当 时徐博却对工作不甚满意,主要是觉得平台太小,而最要命的问题是,这个小公司不能解决北京户口。他很清楚没有北京户口意味着什么,而让后代成为北京人,是 徐博全家的梦。 反复权衡之下,徐博做出了当时自认为无比英明的抉择,辞职复习考研,毕业后再努力进一家有实力的国企。 2005年春天,在背水一战的氛围中,徐博如愿以偿重回北京读研。买房又提上了议程,徐博的母亲考虑拿出首付后,以租养贷,家里再填补一些。回过头看,这是个读书期间最完美的购房方案。 然而,体制内的利益诱惑却让计划成空。当时,徐博父亲工作的地方税务系统,在松花江边盖了栋“江景豪宅”,以相当于市场价三分之一的价格,向内部职工出 售。他父亲拿到一个顶层的复式“房票”,套内面积180平方米,落地窗明亮大气,可以一览整个江景。就在父亲沉浸在第一重喜悦之中时,惊喜再次到来,父亲 住在隔壁的同事希望把整套房按照房票价格出售。 如此一来,入手即可以获得两倍的利润,徐博的父亲自然毫不犹豫地出手。这样,给徐博在北京购房的计划中止。后来他才知道,因为父亲同事的儿子毕业后要在深圳买房,希望家里多交一些首付款,他们才放弃了这套福利房。 2005年后,北京房价开始了火箭般的蹿升。而每年春天,徐博耳边也会不断听闻最新的调控政策。一年又一年,房价在不断的调控中不断上涨,徐博也在新一段校园生活里开始了第二段恋爱。 徐博的女友比他低两届,是校友。同他一样,第一次考研也以失败告终,于是,她开始了边工作边考研的生涯。她在一次次的考研中失利,两人的感情却在一年年的磨合中升温。2008年,徐博毕业,被一家中国IT行业数一数二的公司录用,北京户口也解决了。 2008年底,北京房价在经历几年的狂飙之后,终于开始下跌。这对情侣也庆幸又一次看到了在北京买房的希望。 从2008年底,到2009年初,他们一有时间就去看房,从望京的新建小区到二环百万庄附近的老公房。最让他们惊喜又纠结的是,原来很多已经没有中介放盘 的小区,似乎一夜之间凭空出来一批房源,一时间竟有些应接不暇的感觉。“首套房7折利率”,多少年没见过了,女友很是惊喜。 就在买房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之时,徐博的女友在经历三年的屡试不第之后,竟然考上了研究生。徐博不愿再次割舍感情,女友的学习费用由他负担。 而这一年,公司战略转型失败,新业务部门开始大裁员。作为一名新人,徐博每天既要战战兢兢地守住自己的饭碗,又要每月按时给女友“月供”,买房的念头就被压在脑后。“毕竟,房价看上去还要跌。”徐博这样安慰自己。 2009年3月开始,曾经一度势如死灰的房价开始报复性飙涨。原来已经跌去近三四成的房价,不仅在一年内收复失地,而且远超2007年达到的最高价,让等在原地的徐博绝望仰视。 2010年,“限购令”出台,原来楼下繁忙的中介生意,一下子冷寂下来。徐博心想,都不让有钱人买房了,房价该降了吧?但是,他发现自己太天真了。 原来还有放盘的户型,在限购令出台之后,大量消失,尤其是两居室以下的小户型。 实在买不起,还可以租房啊。没想到,房价没有丝毫的松动,房租却开始上涨,尤其是中关村附近的一居室。徐博研究生毕业时,五道口附近的一居室,到处可以找到月租金2500元左右的房源。可如今,同样的一居室,没有3600元以上,根本租不到。 2012年夏天,徐博女友毕业,两人正式结婚。岳母把50万的养老钱给了徐博,徐博父母也把当年为占便宜多买的那套房子卖了,拿出同样的数额,支持两人买 房。他们都说,无论结果如何,不敢再等了。考虑到岳母的养老问题,徐博夫妇决定一步到位,买一套120平方米的大户型,将来把岳母接过来一起住。 签完购房合同的那天,徐博和老婆一边吹着北京深秋的冷风,一边在荒凉的公交站等车,五味杂陈。 “这里过两年就要通地铁了,会熬过去的。”上车前,老婆这样安慰徐博。是啊,路要一步步走。徐博心想,现在最要紧的,是尽快帮老婆找到工作。
12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交通大学一青年教师坠楼身亡
热度 3 laserdai 2012-10-14 03:12
忙着看诺贝尔奖,没有想到两天前发生的事件, 北京交通大学一教师校内坠楼身亡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10/270373.shtm (10月11日)下午1时许,海淀区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一名男教师坠楼,不治身亡。校方表示,正在全力配合警方调查。警方表示,初步判断已排除刑事嫌疑,目前还在调查中。 为什么又有年轻人跳楼? 原因是抑郁症?或者工作压力大?被未来的丈母娘逼得? 有什么想不开的吗?科学网上是满可以倾诉的。 不明白,父母养育那么大,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别说为国家社会做贡献,对得起这么多年的生育,养育和教育吗?是独生子吗? 等待更详细调查结果。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5173 次阅读|11 个评论
送月饼添堵,今年送这个吧,环保节能,解放交通
热度 1 sheep021 2012-9-29 10:59
送月饼添堵,今天送这个吧,没人两袋,但要自己提货。 提货地点:各ATM机均可 考虑到后面人的提货需求,不要超额哦 北京交通这个大月饼,味道肯定不错 呵呵,还是芝麻陷的 月饼还要鲜花配, 天安门“史上最大花篮”竣工 将摆放至十八大闭幕 天安门“史上最大花篮” 花好,才能月圆 祝:祖国繁荣昌盛,走向富强。 祝:好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32 次阅读|1 个评论
催人进步的每周报告会
热度 1 BJTUcivil 2012-9-20 10:24
催人进步的每周报告会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学院教授 王元丰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学院博士生 解会兵 自 1996 年开始指导研究生到现在,我已指导了 15 名博士生,近 70 名硕士生。而在这十几年科研历程中,最为让我觉得有效的培养研究生的方法,是在我们的课题组内建立起的“每周报告会”制度。 “每周报告会” 是自 2002 年以来,我带领的课题组在不断的摸索中逐渐建立起了一种培养研究生和科研的制度。这十年来,我们基本每周都会有 1 到 2 名研究生或者邀请的校内外学者做一个正式的学术报告,并且逐渐形成了 学生报告、导师质询、讨论交流 这样三个固定环节。在研究生的报告中,报告者针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介绍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工作。而在此过程中,我和其它几位课题组老师针对报告过程中一些基本问题或发现的有价值的 问题 进行询问,一方面考察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通过这一过程不断的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而在报告结束之后,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则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针对报告内容展开讨论,在碰撞交流中擦出思维火花,在学科的交叉中发现问题。这项活动的成果已不断显现:自 2007 年以来,我们课题组已发表 SCI 文章 20 篇, EI 文章 30 篇,并有另外 20 余篇文章已投给 SCI 检索期刊。而在“每周报告会”上,也发生了很多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我们工作中所坚守的原则与方法。 严谨的态度 张丁丁同学是课题组 08 级工程管理专业的硕士生,从 09 年上半年开始接触建筑可持续评价方面的课题,在 09 年 9 月份他第一次作报告的时候便发生了不愉快。因为还没有正式的开题,所以第一次报告我要求学生主要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现在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与问题所在。而在作报告的要求下达之后,研究生大概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整理前期的工作、确定报告主线、构建报告逻辑结构、准备一个内容简练而丰富的 PPT 。但在丁丁的报告中,我并没有看到这些,报告伊始便是如庸师授课般满页文字的 PPT ,听到的也是对 PPT 的朗读。于是我便试探性的针对报告中涉及到的简单概念进行了质询:“什么是可持续建筑?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有什么不同?”“可持续建筑是……”他回答得很不好。“我不希望听到这样的报告,这是在浪费我和各位同学的时间,请丁丁同志再好好准备一下,争取下次能给我们带来一场精彩的报告。”我毫不客气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面色通红、一脸尴尬,丁丁走回自己的座位。他心里肯定不好受,但对于没有严谨态度的工作态度、不尊重课题组文化,我不能容忍。 第二天我把丁丁以及相关课题的人员召集在一起,先告诉他怎样查找文献。我知道研究生最初接触科研最大的通病便是不会找文献,亦或掌握了大量的文献却不知道如何从中分辨出重要文献来进行仔细的研读。从我做科研二十多年来的经验来看,接触一个新课题,了解国际前沿研究最直接的方式便是查阅最新的研究综述性文章。这些综述文章通常都是在这一领域有很深造诣的著名学者写就,阅读这样的文章能够让人很快掌握这个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并能够如站在巨人肩膀上一般发现该方向研究现存的问题。针对丁丁我带着他一起找了 50 多篇相关的研究文献,并通过快速浏览文章的摘要,选出其中的十几篇重要文献,要求他接下来仔细阅读,争取准备一次成功的报告。这样的准备与前一次肯定大不相同,在几个月后我听到了一场丁丁带来的成功报告。这次报告后,他的状态大为不同。在接下来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完成了建筑结构全寿命可持续评价体系的建立,开发出一套建筑可持续评价软件,发表了一篇国际会议文章。而且凭借这种认真对待的工作态度,顺利的找到了一份地产公司的工作,现在已升任总经理助理。 思维的碰撞 在科研中,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可贵的。特别是对于博士生的研究,要求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如何才能从土木工程传统科研课题中去发现新问题变成了一个难点。而在我们课题组,这方面有不少便利条件。原因就在于我们课题组研究的多样性,课题组内的老师和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既有传承与联系,研究课题包括:材料本构关系以及材料和结构阻尼、耐久性、徐变、可靠度、建筑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而各个研究方向之间研究内容的交叉变成了滋养学术思想的温床,每次报告会的最后,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根据报告人的报告开展热烈的讨论,拓宽了大家的视野,经常会在讨论中发现过去没有想到的问题,提出让人惊奇的研究思路,大大地促进课题组研究的进展。而且我们课题组还会定期的邀请国内外学者做报告,这也为思维的碰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 2010 年初春我邀请到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李克平教授来我课题组作报告,在报告中李克平教授介绍了交通控制与模拟的方法,并提到了一种新的分析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这一概念激起了我的一名博士生曹健的兴趣,在讨论环节他简要的向李教授介绍了他的研究方向: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劣化模型分析。并和李教授详细讨论了对于混凝土材料中硫酸根离子的扩散与道路交通中汽车单元的行进之间的异同。 2010 年 9 月,经过半年时间的研究,曹健成功的将元胞自动机理论引入到硫酸根离子侵蚀混凝土结构模型中去,并成功地在美国的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发表了一篇 SCI 检索文章。 良好的表达 这种定期的报告会制度在促进我们课题组科研不断进步的同时也锻炼了我的学生另外一种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而沟通表达能力的训练,我认为是研究生特别需要的。 对于报告,我要求同学们不但在内容上精心准备,在语言上也要特别下功夫。我以国外政要演讲的例子,告诉学生们没有天生的演讲家,演讲效果好都是做了精心的准备。现在大多数课题组研究生,在报告前都会叫上课题组同学进行演练,有的甚至演练多遍,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报告方式。为了准备一场精彩的报告,学生们不只是在报告内容上做了很多的努力,同样在 PPT 制作上,在演讲风格上,在语言的组织上也都努力下足功夫。 在报告中,我也经常对他们提出一些要求:作报告要注意从听众的角度去思考;要能用简单的语言去描述问题;要能够脱离 PPT 的束缚。这些都是一个好的演讲者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解会兵是 2009 级的博士生,主要做结构可靠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他的第一次报告中对结构可靠度分析常用的蒙特卡洛抽样方法进行了介绍,但只是对教科书的文字复述。我打断了他的报告,“我做一个现场调查,有多少人听懂了什么是蒙特卡洛抽样方法?”,接下来我询问了几个同学对于蒙特卡洛法的理解,如我所料,没有得到一个准确的答复。“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你的报告没有从听众的角度进行思考,对于这样一个概念的理解是需要比较丰富的概率论知识作为基础的,而这一点并不是所有听众具有的,因此在报告中要采用更易懂的语言来对这个概念进行阐述。”我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了这一概念,同学们都听懂了! 我做过粗略的统计: 博士生在学习期间平均要做 10 次以上的报告 ,硕士生要做报告 3 — 5 次。这样的锻炼,相比那些在校期间除了毕业答辩可能一次报告都没做过的研究生,我们课题组学生的表达能力一定会是有所不同的。 光阴如箭,作为一名导师,我很高兴我们课题组形成并长期坚持,这样一种很好的促进学生自身能力提升、促进科研进步的方法。我相信在我们课题组学习工作过的研究生,对每周的报告会一定会觉得受益良多的。 《大学生》 2012 年 10 月下
2596 次阅读|1 个评论
伦敦奥运后中国人当更自信
热度 2 BJTUcivil 2012-9-14 20:52
伦敦奥运后中国人当更自信 王元丰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伦敦奥运会,中国无论是金牌总数还是奖牌总数都没能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名,这让很多中国人感到失望。 中国人对于奥运会有着非常大的难解情结,认为中国不应该看重金牌,那是对中国与奥运的历史认识不清。我们的民族曾经被称为“东亚病夫”,1932年中国只有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窘境,给中国人留下多么长久的心理阴影。所以中国人才会有“百年奥运”的梦想。2008年中国第一次夺取了金牌榜第一名。但是,北京奥运会还未能给中国人以真正、彻底的自信,我们知道中国很大程度上是凭借主办国的优势,取得这个成绩,而奖牌榜总数中国还落在美国后面。因此,很多人希望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人能真正超过美国取得金牌榜的第一! 没有超过美国固然可惜,但我们要从伦敦奥运会得到真正的自信和从容。中国代表团不但以38金27银23铜的成绩名列金牌、奖牌榜第二,创中国代表团在境外参加奥运会的最好成绩,而且关键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众多突破,多个项目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被记者们夸张地称为:屡屡创造历史!8个项目首次获得奥运会金牌、17个项目首次获得奥运会奖牌,表明中国体育在全方位地向前发展。尤其是中国体育一直以来的阴盛阳衰局面,在这次伦敦奥运会上有了改观,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中国体育又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正在向世界第一体育强国坚实地挺进。 中国何时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体育强国?对这个问题,就像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一定会超过美国一样,无论是用金牌榜还是用奖牌榜衡量,中国人也一定要有信心。也许在2016年,或者在2020年,伦敦奥运过后,中国人对体育成绩应当更加充分自信! 再看看奥运会的组织。2008年北京举办了一场盛大辉煌、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尽管有人说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能够办好个奥运会,不算什么!但我们看看伦敦奥运会,虽然那位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一直手放兜里,很是自负的伦敦市长自称“史无前例,一切都很成功”,虽然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表示:不同的奥运会各具特色,它们之间不应该相互作比较,但我相信那位伦敦市长一直在比较着。回顾下北京奥运会的完美无缺,对比下伦敦奥运会上状况频出:比赛中途熄灭的圣火、连英国首相卡梅伦都要出面道歉的很多国旗乌龙事件,以及让很多国家恼火的裁判问题,还有那位市长老兄吊在缆车上要绳子的滑稽事件,中国人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勤奋工作精神和作风,得到各国一致好评的结果,应该让我们骄傲和自豪! 此外,伦敦奥运会的很多不愉快事件,让中国人再次得到锻炼。游泳小将叶诗文所受到的关于使用兴奋剂的无端指责,羽毛球赛场上中国队让球的处罚风波,裁判判罚对体操、自行车等项目中国运动员的干扰,都没有影响中国代表团的整体表现。我们不再像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受到干扰时有太多的愤怒,我们对国际体育社会的种种有违费厄泼赖精神的事件,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有了更为从容和大度的心态。 经过伦敦奥运会,中国的奥运心结应该彻底解开了!中国很多项“创造历史”,证明中国人能够在任何体育项目走在世界前列。参加了八届奥运会,有了30多年世界体育比赛经验,中国人应该成熟了。中国人应该能够更加自信、从容地走向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应该能够在未来的各项世界体育大赛中,充分展示中国的大国风范! 《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第9期
252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跑院士----铁道部巨贪张曙光的院士之路
热度 1 sfw111 2011-12-20 11:13
在中科院2009年度院士增选评选时,张以一票之差未能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数,再次“饮恨” 张曙光自2007年开始申报院士,但终以一票之差落选。 铁道部运输局局长为何要申报院士?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除了院士所带来的名利,也和刘志军有很大关系。“刘有心争一口气。但刘本人是工人出身,所以让他的部下去当院士。” 刘志军上任之后,为了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他终止国内进行了十年之久的高铁技术自主研发,包括当时南车研发成功并已投入试验性载客运营的“中华之星”,转而引进国外高铁技术。此举令负责高铁技术引进的张曙光在业内树敌颇多。上述知情人士称,“原本张曙光应该申请工程院院士,但之前南车国产动车组研制项目的带头人刚好在工程院,张担心他们从中作梗,在院士评选投票时带头反对他,就申报了科学院院士。” 但张本人并不做学术研究,为了申报院士,2007年3月,张在北京香山一家五星级酒店,组织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下称铁科院)、南车四方、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一批国内科研机构专家为其写书和申报资料,“吃住都是国内一家为铁道部做进出口代理商的国企埋单,从3月开始写,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写了三本书,5月才完稿”。 “出版时把出版日期改成了2007年1月,之所以出版日期要提前,是为了避免外人以为这三本书是因为申请院士才写的。”上述知情人士称。 “当时他风光的时候,一堆人围着。南车四方的几个工程师是他兰州交通大学的同学,也曾帮他写论文,出专著。”南车四方的人士亦称。 根据《中科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条例》规定,院士候选人由本学部院士投票产生,其中“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应超过本学部院士总数的一半以上,而获得赞成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照本学部的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同票数依次入选,满额为止”。而据上述人士透露,2007年张曙光第一次参选时所获赞同票数“寥寥无几”。 2009年,张曙光卷土重来。这次张又重新组织人出版了三本著作,申报当年的院士评选。据多位铁路业内人士证实,当时有企业专门组织了一个团队为张曙光拉票,挨个跑评委,包括组织评选专家去各地出差,参观动车基地的生产活动,并介绍高铁技术消化吸收成果,“来回都是公费,每人还送了礼品”。而张手中掌握的科研项目经费,也成为其拉票的利器。 但这没能搞掂所有人。据一位张曙光的前同事透露,“他担心南车的院士作梗,就由刘志军出面,南车的几位领导作陪,请南车的院士吃饭,希望不要反对。” 张曙光的造假行为也遭到举报。当时南车株洲厂的工程师及铁科院的专家都曾向中科院举报张曙光造假,院士评委会启动调查。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当时被询问的有铁科院的机车制造专家,铁道部向铁科院施压,希望铁科院车辆所的人向调查组说明张的申报材料属实,最终敷衍了事。结果,在中科院2009年度院士增选评选时,张以一票之差未能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数,再次“饮恨”。 他没有机会再来一次了。 现在,张曙光与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均为阶下囚。但当初在竞选中科院院士时,在调查组发现张有造假行为的前提下,仅一票之差没有当选院士,这一票之差只能是个偶然。从当初的寥寥无几到最后的只差一票,张竞选院士中所走的套路不正是把院士竞选中的黑暗、肮脏、非科学,非公正、权势、金钱的本质暴露无疑吗?我们的院士竞选还干净吗?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667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2011中国自动化大会
mohong 2011-12-1 17:05
传承钱学森精神共拓自动化未来-2011中国自动化大会暨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 及中国自动化学会五十周年会庆纪念活动在京举行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承办,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协办的“2011中国自动化大会暨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及中国自动化学会五十周年会庆纪念活动”于2011年11月27-29日在京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路甬祥、中科院党组副书记方新、中国科协副主席冯长根等领导出席大会并致辞,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作主题报告。来自中国自动化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企业代表近千人出席此次盛会。 今年是我国人民科学家、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创始人、第一和第二届学会理事长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为缅怀钱学森先生,追思他作为新中国自动化事业的奠基者为中国自动化事业的发展所付出的毕生心血和作出的卓越贡献,弘扬钱老的科学精神和光辉思想,本次大会特邀钱学森先生的秘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涂元季将军做题为《纪念钱学森百年诞辰弘扬钱老科学精神》的报告,并邀请钱老的女儿钱永真及其先生出席会议。大会还专设“钱学森科学与教育思想研讨会”,由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戴汝为院士亲自主持。 在开幕式上,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孙优贤院士作了题为《中国自动化学会五十年光辉历程》的报告,回顾了过去50年来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自动化人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进一步提出中国自动化学会未来发展和创新,以及建立一支致力于学会工作的专业队伍的努力方向,号召所有中国自动化人紧密团结起来,传承钱学森伟大科学精神,共同开拓中国自动化事业的美好未来。 “中国自动化大会”始于2009年,暂定隔年召开。本次大会自筹备以来,得到了全国自动化界同仁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大会共收到来自十七个研究方向的论文七百余篇。在本次大会上,来自海内外的9位著名学者进行了精彩的大会主题报告,包括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的《从虚拟工厂到虚拟企业》、隆德大学自动化控制系KarlJohanstrm教授的《TheFutureofControl》、UniversityofIllinoisatUrbana-ChampaignTamerBa?ar教授的《Multi-AgentNetworkedSystems:EfficiencythroughCoordinationandControl》、中国科学院吴宏鑫院士的《航天控制的现状与未来》、中国工程院柴天佑院士的《复杂生产制造全流程一体化控制系统理论和技术研究》、中科院自动化所王飞跃教授的《再论平行控制理论与方法》、浙江大学褚健教授的《聚光太阳能热发电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顾基发研究员的《钱学森从工程控制论到系统工程再到系统科学的历程》、清华大学周彤教授的《稳定性、正实性、鲁棒性及希尔伯特第17问题》。大会还安排钱学森科学与教育思想研讨会、高速铁路和城轨运行控制系统、智能电网与控制、信息物理社会系统CPSS、基于数据的建模控制及优化、新能源与绿色制造自动化系统及机器人与智能系统七个专题会场和七十余个精彩的专题报告,分别报告各分支和交叉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五十年峥嵘岁月,一代又一代中国自动化人孜孜不倦地为推进中国自动化与信息、智能科学技术事业的学术发展和技术创新,提升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贡献了积极的力量。值此建会五十周年之际,大会还为学会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以及一批优秀学会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颁发了首届中国自动化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和第二届中国自动化学会杨嘉墀科技奖。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自动化已经成为保障和促进现代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提高的核心科学技术之一。自动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传承钱学森精神,共拓自动化未来,在国家大力推行科技创新、绿色节能、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际,自动化业界也将为中国的新型工业进程,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来自自动化学会网站: http://www.caa.org.cn/index.php?me_id=4ac_id=439
个人分类: 学术动态|23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交通三部曲
lvnaiji 2011-10-13 10:16
吕乃基 很遗憾,此生无缘工作和生活在首都北京,体会往日“皇城根儿”的余晖,感受今日从中心发出的温暖。 很荣幸,此生未曾工作和生活在首堵北京,不必舍生忘死挤车,担心受怕赶不及约会,在堵车中错过良辰美景。 不必遗憾和荣幸,在北京出差、开会、旅游、途经,没有数百次,至少也有几十、上百次。该体会感受的有了,该担心受怕的也有了。 于是,外省人(巴尔扎克的小说经常有这样的称谓)似乎也可以对北京,对北京的交通,说上几句。尤其是,当偶然在网上看到了几张照片,底气就更足了。 1919北京人力车站 1996年的北京街道 2011-9-5北京地铁 捡起被挤到站台下的鞋 遗憾的是,这张照片的像素不高,不能再放大。不过立意高明:此时无人胜有人,正如音乐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或者国画的“留白”。想想吧,可以看到早高峰时的什么场景,听到现场的什么声音! 以下博主模仿当年记者与爱因斯坦的对话。 记者:爱因斯坦先生,三部曲已经到这步田地,四部曲该是什么呢? 爱因斯坦:四部曲我不知道,但五部曲一定是—…… 以下是选择题:A.步行;B.爬行;C.飞行;D.穿行(穿越)
个人分类: 杂谈|57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北京交通之困
dongzg101 2011-9-7 23:09
今天坐公共汽车逛了逛北京,发现,很多时间都在等红绿灯。很奇怪,为什么在交通路口南北汽车没有地下通道呢?南方在交叉路口,一般某个方向上都会有地下通道的,另一个方向直接走上面,就不需要等那么长时间了。交通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节点问题。某些交通路口容易成为堵塞的节点。一个节点的堵塞会影响其它节点的堵塞。在交通高峰期尤其如此。一个小事故容易导致某个节点堵塞,进而影响所有节点。另外,供人步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也很少,在南方很普遍。到处都是红绿灯转换,怎么可能不堵。在地下空间的利用上,北京光会修地铁了,就没有举一反三。停车场也可以选择合适的地方建在地下,关键是收费问题,公共服务财政应该予以支持,都停在路边,也容易发生事故,更别提堵车了。如果因为迟到一小时,一笔国际贸易吹了,这才是因小失大。多少北京人的时间就消耗在路上了。时间才是人最宝贵的财富。
10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交通要建2.5环、3.5环、4.5环、5.5环
xupeiyang 2011-2-10 20:38
“十二五”期间,朝阳将建京密高速路、广渠路二期、新国展联络线等道路,完成象征2.5环(广和里中路)、3.5环(西大望路南延)、4.5环(王化路)和5.5环(茶家东路及新国展联络线)道路的建设,有效分流环路压力。
个人分类: 公共卫生|11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处罚摇号不买车行为有违治堵立法的初衷
热度 6 zbt92 2011-1-4 11:20
为缓解北京的交通的拥堵, 2011 年起北京实施了摇号购车的新政。针对北京的交通状况,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北京的机动车总量不受限制的增长的状况再也不能持续下去了。由于此前上海市一直采取通过竞拍限制汽车号牌的数量的办法,很多购车者都预期北京的治堵措施也会和上海一样。于是在前几个月北京的购车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也可以说,由于政策需要调整,治堵的新政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北京的交通拥堵。不过,从长远来看这不仅完全是值得的,而且,还应该能够通过政策的调整,把一部分本没有购车需求,而因为某种投机心理而购车的水份挤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治堵的立法目的。 应该说相对于原来北京随便购车的现实,治堵的新政非常科学,让一大批想靠政策调整后倒卖号牌发财者的美梦彻底破灭了。但是,这些人手里的车辆由于已经没有了合法倒卖的可能,很可能会变成私下倒卖,而造成长期的人车分离。这样必然会给今后的交通管理带了众多的隐患。 为此,在目前已经实行了摇号购车的新政的同时,还应该对现有的社会车辆严格管理。特别是对于那些曾经为了发政策财而囤积了大量汽车的人员和单位进行清理整顿。例如,应该规定每位驾驶员个人名下原则上不得超过三辆汽车。已经超过者,可以给予一定的宽限期自行处理掉。宽限期过后,仍不肯处理的,应该加收较高标准的号牌占用费。以便迫使那些为了倒卖号牌而囤积下的大量汽车逐步退出北京。 对于事业单位超标准的公务配车和单位有意囤积的超标车辆也应采取限期转让的政策。为了解决公司和企业单位囤积汽车的问题,所有的公司企业单位用车都必须配有一名符合北京购车标准的驾驶员,并占用该驾驶员的第二台用车指标(即个人拥有第三台车以上,收取号牌占用费)。这样就能用经济手段迫使那些曾经想利用公司的名义倒卖号牌的车辆,尽快退出北京市场。 另外,对于那些没有为了占有号牌而参加突击购车的市民,我们应该在政策上予以鼓励和支持。因此,对实施新政后参加摇号获指标且逾期不买车者,不仅不能处罚,反而应该鼓励。最近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有些市民符合购车条件,尽管短期内并无明确的购车计划,但出于 占坑 心理,准备参加摇号。 未来要是突然有买车的需求,或者政策要变化了怎么办,先摇号以备不时之需,反正过了 6 个月不买也没什么影响。 。对于这种情况,一些申请者担心,这会影响急需购车者的摇号中签几率,其权益无法保障。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不成立的。 中签者不买车, 6 个月之后摇号作废自然就会增加那时候的摇号购车总指标。所以,从概率上看,所谓会影响急需购车者的摇号中签几率的情况只会发生在新政实行的前 6 个月。 6 个月之后,中签不买车的行为根本就不会急需购车者的摇号中签几率了。客观地说,实施新政的前 6 个月让购车的数量少一些是最合理的,因为前一阶段的购车井喷已经让绝大部分急需购车的人都出了手。从另一方面看,我们还应该鼓励中签不买车的行为。因为,我们出台治堵新政的目的,是要尽量控制汽车增长的速度,而绝不应该是逼迫本来还不想立刻买车的人一定要去买车。 市民因为担心 未来要是突然有买车的需求,先摇号以备不时之需,反正过了 6 个月不买也没什么影响 而参与摇号的做法,不仅是非常合理的人之常情,而且,相对于那些已经突击购车的人,他们还是更奉公守法的老实人。我们治堵的政策绝不能变成逼迫暂时没有买车需求的人立刻去买车。因此,从实际效果来看,如果我们真的出台了处罚中签者不买车的政策,反倒会逼迫更多暂时没有买车需求的人因为中签而必须购车,这才会真正影响急需购车者的摇号中签几率。 总之,处罚摇号不买车行为,绝对有违我们治堵立法的初衷。
个人分类: 三峡|4619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这样一个人大代表
pukin 2010-12-21 17:47
今天早上看到名记何东的一篇博文,内容是谈北京交通拥堵的根源。 其中谈到北京现在为什么着急要出台治堵新政呢,原因可能是现在已经是12月见了底,而过了春节就差不多又要召开两会了。可北京眼下的暴堵面对那时的全国和全世界既不好看也不好意思,因此眼前的所谓治堵,又属于跟扫黄严打差不多的一种官府暂时行为方式而已。 接着何东在博文里回忆起前年两会时听来的一件真事: 一个小小的区长,来北京开最庄严、最神圣的大会居然都要一条龙上下服务。可想而知在他那一亩三分地上,还不知道怎么为所欲为呢。 何东博文地址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86ed601017o2e.html
个人分类: 博客新闻|2855 次阅读|3 个评论
春节期间北京的交通比较爽
shangsh 2009-1-30 18:40
春节这几天出去了几趟,感觉春节假期北京出行真是爽: 经过的道路基本不堵(西单除外),平时拥挤的公交车也有不少空空荡荡没有多少人,不过出租车比平时少了一些。 如果什么时候北京的交通都能达到现在的状况,北京的交通问题算是真正解决了。但愿这一问题不会让上帝哭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9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1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