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神经毒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毒死金正男的VX神经毒剂有解药吗?
热度 15 tangbocau 2017-3-7 21:41
内容提要:VX神经毒剂是毒性最强的化学武器,无色无味,杀人于无形,但是人体内藏有神经毒剂的天然解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大规模生产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神经毒剂、有机磷农药中毒,美国军方十多年前已利用转基因山羊生产丁酰胆碱酯酶,并开展了临床试验,具有良好疗效,后来可能涉及保密,未见后续报道,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农业大学、上海桀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已相继建立丁酰胆碱酯酶转基因奶牛和转基因兔高效表达体系, 正在以孤儿药身份向美国和中国药品监管部门申报,其适应症包括人丁酰胆碱酯酶缺乏症,可卡因吸毒过量及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 图1 堆放在仓库的VX神经毒剂 VX毒剂由英国人在1952年首先发现,是目前毒性最强的神经毒剂,10毫克的VX即可致人死亡,杀伤作用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近些年来,科学家发现人血清中的丁酰胆碱酯酶就是这种有机磷毒剂的特效解药,只不过这种解药在人体中存量极少,微乎其微。 2017年2月24日,马来西亚警方说,经过初步化验,13日死亡的朝鲜籍男子身上检测出化学武器VX神经毒剂成分。这让全世界再次见识了这种有机磷神经毒剂的恐怖威力。作为有机磷杀虫剂研发过程中的副产品,有机磷毒剂被发现能迅速侵入人体,破坏神经系统功能,少量毒气即可导致中毒者死亡,成为杀人于无形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幸运的是,人体中竟然藏有这种神经毒气的解药,不过这种解药在人体中极其微量,人类还需要寻找到新的技术来大量生产它,才可能免受神经毒气之苦。 可怕的神经毒剂 上世纪30年代,德国人在研制杀虫剂时,发现含有有机磷的杀虫剂杀虫效果非常好,开发出一系列有机磷农药,成为应用最广泛、使用量最大的一类农药。 在研究杀虫剂同时,德国研究人员还意外发现,某些有机磷化合物不仅能杀死害虫,对人畜杀伤力也很强。德国纳粹政府很快意识到其军事价值,将这些有机磷毒物装到弹药中,将其开发成恐怖的化学武器,包括沙林、塔崩、梭曼。此次毒杀朝鲜男子的VX毒剂,由英国人在1952年首先发现,是目前毒性最强的神经毒剂,10毫克的VX即可致人死亡,杀伤作用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之后,前苏联、英国、美国等国相继加入这些化学武器的研究和生产中,成为化学武器的主要生产国和拥有国。 有机磷化学武器在战争中使用次数并不多。1994年和1995年,日本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教徒相继在长野县松本市和东京地铁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沙林毒气事件,造成21人死亡及约7000人受伤,让日本乃至全世界的普通老百姓见识了这些化学武器的巨大危害。 有机磷化学武器之所以对杀伤力强,是因为它能破坏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在短时间内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又被称为神经性毒剂。在正常情况下,乙酰胆碱是在神经系统中的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有信息传递任务时,神经细胞会合成大量“信使”乙酰胆碱,“信使”将信息传送到下一个神经细胞后,会马上被一种叫乙酰胆碱酯酶的蛋白质分解。有机磷进入人体后,迅速与乙酰胆碱酯酶结合,破坏其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导致乙酰胆碱大量堆积,引起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功能严重紊乱,进而导致呼吸系统等器官衰竭,直至死亡。 由于杀伤力太强,沙林等神经性毒剂于1991年被联合国列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于1993年被《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宣布其生产和储备为非法。之后《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缔约国开始销毁沙林等化学武器,到2015年底,全球已有19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约90%的化学武器已经被销毁。 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人类受到神经性毒剂等化学武器的威胁越来越小。不过,美国、俄罗斯等国仍保留数千吨的化学武器,少数国家没有签署《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而且伊斯兰国、基地组织等极端恐怖分子的活动日益猖獗,一旦这些恐怖分子拥有或生产出化学武器,对爱好和平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人体藏着天然解毒剂 显然,神经性毒剂的威胁并不能忽视,在各国政府继续销毁这些化学武器的同时,还应该加快研制神经性毒剂的特效解药,既可在战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神经性毒剂攻击时军人和平民的伤亡,也能在和平时期救治那些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人。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每年全世界有上百万人遭遇有机磷农药中毒,数十万人中毒身亡,大多数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是有机磷化合物对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威胁。 人血清中的丁酰胆碱酯酶正是近些年发现的一种有机磷毒剂的特效解药。丁酰胆碱酯酶于1940年被美国科学家发现,起初人们以为它并没有什么重要的生理功能,以至于大家觉得不值得研究,因为有些人的体内缺乏丁酰胆碱酯酶也能健康生存和生育。直到1991年,美国陆军化学防御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动物实验,将从马血清中纯化的丁酰胆碱酯酶注射到猴子体内,发现这些猴子能抵御梭曼、沙林等神经性毒剂,展现出丁酰胆碱酯酶在防御有机磷神经性毒剂的重要应用前景,也掀起了丁酰胆碱酯酶的研究热潮。 随后,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多个研究机构相继开展人丁酰胆碱酯酶抗有机磷毒剂的猴子、小型猪和小鼠等动物实验,以及一些初步的人体临床试验,均显示人丁酰胆碱酯酶能有效抵御有机磷神经性毒剂。人丁酰胆碱酯酶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动物实验表明,动物体可以承受其内源蛋白含量的上千倍剂量,具有极高的耐受性,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表明人丁酰胆碱酯酶具有开发成理想的神经毒剂解毒药的潜力。 丁酰胆碱酯酶解毒原理其实很简单,当动物体或人体内含有足够的丁酰胆碱酯酶时,有机磷毒剂会被其结合,从而失去结合乙酰胆碱酯酶的机会。不过,这种注射用的人丁酰胆碱酯酶用量较大,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显示,一个成年人的每次注射用量需达到2-5克,而天然的人丁酰胆碱酯酶主要从捐献的人血中提取,血清中的丁酰胆碱酯酶平均含量仅为4毫克/升,一个成年人全部血液中的丁酰胆碱酯酶平均含量也只有16毫克,因此人血清来源的丁酰胆碱酯酶难以满足大规模需求。 图2 丁酰胆碱酯酶解毒原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45414do=blogid=1037332) 转基因羊奶可防毒 很快就有人想到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大规模生产,不过基因工程细菌不能表达出结构正确的重组丁酰胆碱酯酶,基因工程酵母和家蚕表达水平非常低,转基因烟草表达出的重组酶则存在完全不同的糖基化,转基因动物细胞体系的成本则居高不下,而美国军方投资开发的转基因山羊表达出重组丁酰胆碱酯酶则走在了前面。 2006年,美国一家专门从事生化防御药物开发的公司获得美国军方的2亿美元投资,用于开发重组丁酰胆碱酯酶解毒药。2007年该公司研制出一批表达重组丁酰胆碱酯酶的转基因山羊,这些转基因山羊的生产过程跟世界上首例获准商业化的转基因山羊基本相同,都是采用显微注射方法,将乳腺特异表达启动子与人丁酰胆碱酯酶基因组成新的基因,注射到山羊受精卵,再将这些受精卵移植到母羊体内受孕,生出的小羊有一部分正是转基因山羊。 研究人员对这些转基因羊进行悉心照料,并监测转基因羊生长、繁殖和泌乳等性状,发现转基因羊的这些性状跟普通的山羊没有显著差异。其中的转基因母羊长大产子后,在其乳汁中就会生产出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最高可以达到5克/升,是人血浆中丁酰胆碱酯酶含量的一千多倍。一头山羊可年产羊奶800公斤,则可生产出满足上千人用量的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这正是转基因山羊的优势。美国已在2009年和2014年相继批准了利用转基因山羊和家兔生产的重组蛋白药物上市,表明转基因动物制药技术已趋于成熟。 研究人员随后开展了一项动物实验,以验证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抗神经性毒剂的生物活性。研究人员用一种比沙林毒性更大的神经性毒剂——VX毒气,通过皮肤接触使实验小型猪中毒,一个小时后,通过肌肉注射方法,将转基因羊奶中提取出来的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注射到小型猪体内,显著提高了小型猪的存活率,其中当让小型猪接触2倍的VX毒气半致死剂量后,注射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的小型猪存活率比未注射组提高70个百分点,而当让小猪接触5倍的VX毒气半致死剂量后,未注射组的小猪无一存活,而注射组则有33%的小猪存活,表明转基因羊奶生产的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可以用于神经性毒剂中毒后的治疗。 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了临床试验并获得批准,在临床I期试验中,研究人员进行了一个随机、第三方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向身体健康的志愿者肌肉内注射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结果显示人体对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且没有显著的副作用。后续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当中,由于人道主义原因,显然不能对正常人施用神经性毒剂后再进行解毒,以检测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的解毒效果,不过可以用有机磷中毒病人进行临床试验。但是目前这些试验属于军事研究项目,美国军方只要求该公司提供9万份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产品,相关临床试验细节则并没有公开,可能也不会公开。 图3 转基因山羊来源的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开展临床试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45414do=blogid=1037332)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已建立丁酰胆碱酯酶转基因奶牛表达体系,表达水平与转基因山羊相当,但是由于奶牛可年产10吨,是奶山羊产奶量的10倍以上,一旦该酶在有机磷农药中毒防治、农药残留清洁市场大规模应用,转基因奶牛的产奶规模优势将很快显现。另外,加拿大转基因山羊项目的第一完成人黄跃进博士也已回国创业,组建上海桀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培育的转基因家兔可高效表达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达 10 克 / 升以上,是转基因山羊的两倍,目前正在以孤儿药身份向美国和中国药品监管部门申报,其适应症包括人丁酰胆碱酯酶缺乏症,可卡因吸毒过量及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动物试验显示,给受试动物施用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既能在有机磷中毒之前起到预防作用,也能在有机磷中毒之后达到治疗效果。一旦通过临床试验验证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安全有效,对于那些因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农民必定是好消息,也将大大减少未来战争中军人的伤亡,可能对于遏制恐怖主义毒气袭击也将发挥一定作用。 图4 表达丁酰胆碱酯酶的转基因山羊(PharmAthene公司) 该文发表于2017年2月24日《南方周末》网络版
个人分类: 未来动物园|88377 次阅读|24 个评论
[转载]汤波:VX神经毒剂及其解药
wangfeid88 2017-3-3 23:32
作者: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汤波 2017-02-24 15:30:05 堆放在仓库中的VX毒剂。 (资料图) VX毒剂由英国人在1952年首先发现,是目前毒性最强的神经毒剂,10毫克的VX即可致人死亡,杀伤作用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近些年来,科学家发现人血清中的丁酰胆碱酯酶就是这种有机磷毒剂的特效解药,只不过这种解药在人体中存量极少,微乎其微。 2017年2月24日,马来西亚警方说,经过初步化验,13日死亡的朝鲜籍男子身上检测出化学武器VX神经毒剂成分。这让全世界再次见识了这种有机磷神经毒剂的恐怖威力。作为有机磷杀虫剂研发过程中的副产品,有机磷毒剂被发现能迅速侵入人体,破坏神经系统功能,少量毒气即可导致中毒者死亡,成为杀人于无形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幸运的是,人体中竟然藏有这种神经毒气的解药,不过这种解药在人体中极其微量,人类还需要寻找到新的技术来大量生产它,才可能免受神经毒气之苦。 可怕的神经毒剂 上世纪30年代,德国人在研制杀虫剂时,发现含有有机磷的杀虫剂杀虫效果非常好,开发出一系列有机磷农药,成为应用最广泛、使用量最大的一类农药。 在研究杀虫剂同时,德国研究人员还意外发现,某些有机磷化合物不仅能杀死害虫,对人畜杀伤力也很强。德国纳粹政府很快意识到其军事价值,将这些有机磷毒物装到弹药中,将其开发成恐怖的化学武器,包括沙林、塔崩、梭曼。此次毒杀朝鲜男子的VX毒剂,由英国人在1952年首先发现,是目前毒性最强的神经毒剂,10毫克的VX即可致人死亡,杀伤作用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之后,前苏联、英国、美国等国相继加入这些化学武器的研究和生产中,成为化学武器的主要生产国和拥有国。 有机磷化学武器在战争中使用次数并不多。1994年和1995年,日本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教徒相继在长野县松本市和东京地铁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沙林毒气事件,造成21人死亡及约7000人受伤,让日本乃至全世界的普通老百姓见识了这些化学武器的巨大危害。 有机磷化学武器之所以对杀伤力强,是因为它能破坏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在短时间内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又被称为神经性毒剂。在正常情况下,乙酰胆碱是在神经系统中的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有信息传递任务时,神经细胞会合成大量“信使”乙酰胆碱,“信使”将信息传送到下一个神经细胞后,会马上被一种叫乙酰胆碱酯酶的蛋白质分解。有机磷进入人体后,迅速与乙酰胆碱酯酶结合,破坏其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导致乙酰胆碱大量堆积,引起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功能严重紊乱,进而导致呼吸系统等器官衰竭,直至死亡。 由于杀伤力太强,沙林等神经性毒剂于1991年被联合国列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于1993年被《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宣布其生产和储备为非法。之后《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缔约国开始销毁沙林等化学武器,到2015年底,全球已有19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约90%的化学武器已经被销毁。 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人类受到神经性毒剂等化学武器的威胁越来越小。不过,美国、俄罗斯等国仍保留数千吨的化学武器,少数国家没有签署《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而且伊斯兰国、基地组织等极端恐怖分子的活动日益猖獗,一旦这些恐怖分子拥有或生产出化学武器,对爱好和平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人体藏着天然解毒剂 显然,神经性毒剂的威胁并不能忽视,在各国政府继续销毁这些化学武器的同时,还应该加快研制神经性毒剂的特效解药,既可在战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神经性毒剂攻击时军人和平民的伤亡,也能在和平时期救治那些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人。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每年全世界有上百万人遭遇有机磷农药中毒,数十万人中毒身亡,大多数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是有机磷化合物对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威胁。 人血清中的丁酰胆碱酯酶正是近些年发现的一种有机磷毒剂的特效解药。丁酰胆碱酯酶于1940年被美国科学家发现,起初人们以为它并没有什么重要的生理功能,以至于大家觉得不值得研究,因为有些人的体内缺乏丁酰胆碱酯酶也能健康生存和生育。直到1991年,美国陆军化学防御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动物实验,将从马血清中纯化的丁酰胆碱酯酶注射到猴子体内,发现这些猴子能抵御梭曼、沙林等神经性毒剂,展现出丁酰胆碱酯酶在防御有机磷神经性毒剂的重要应用前景,也掀起了丁酰胆碱酯酶的研究热潮。 随后,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多个研究机构相继开展人丁酰胆碱酯酶抗有机磷毒剂的猴子、小型猪和小鼠等动物实验,以及一些初步的人体临床试验,均显示人丁酰胆碱酯酶能有效抵御有机磷神经性毒剂。人丁酰胆碱酯酶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动物实验表明,动物体可以承受其内源蛋白含量的上千倍剂量,具有极高的耐受性,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表明人丁酰胆碱酯酶具有开发成理想的神经毒剂解毒药的潜力。 丁酰胆碱酯酶解毒原理其实很简单,当动物体或人体内含有足够的丁酰胆碱酯酶时,有机磷毒剂会被其结合,从而失去结合乙酰胆碱酯酶的机会。不过,这种注射用的人丁酰胆碱酯酶用量较大,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显示,一个成年人的每次注射用量需达到2-5克,而天然的人丁酰胆碱酯酶主要从捐献的人血中提取,血清中的丁酰胆碱酯酶平均含量仅为4毫克/升,一个成年人全部血液中的丁酰胆碱酯酶平均含量也只有16毫克,因此人血清来源的丁酰胆碱酯酶难以满足大规模需求。 转基因羊奶可防毒 很快就有人想到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大规模生产,不过基因工程细菌不能表达出结构正确的重组丁酰胆碱酯酶,基因工程酵母和家蚕表达水平非常低,转基因烟草表达出的重组酶则存在完全不同的糖基化,转基因动物细胞体系的成本则居高不下,而美国军方投资开发的转基因山羊表达出重组丁酰胆碱酯酶则走在了前面。 2006年,美国一家专门从事生化防御药物开发的公司获得美国军方的2亿美元投资,用于开发重组丁酰胆碱酯酶解毒药。2007年该公司研制出一批表达重组丁酰胆碱酯酶的转基因山羊,这些转基因山羊的生产过程跟世界上首例获准商业化的转基因山羊基本相同,都是采用显微注射方法,将乳腺特异表达启动子与人丁酰胆碱酯酶基因组成新的基因,注射到山羊受精卵,再将这些受精卵移植到母羊体内受孕,生出的小羊有一部分正是转基因山羊。 研究人员对这些转基因羊进行悉心照料,并监测转基因羊生长、繁殖和泌乳等性状,发现转基因羊的这些性状跟普通的山羊没有显著差异。其中的转基因母羊长大产子后,在其乳汁中就会生产出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最高可以达到5克/升,是人血浆中丁酰胆碱酯酶含量的一千多倍。一头山羊可年产羊奶800公斤,则可生产出满足上千人用量的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这正是转基因山羊的优势。美国已在2009年和2014年相继批准了利用转基因山羊和家兔生产的重组蛋白药物上市,表明转基因动物制药技术已趋于成熟。 研究人员随后开展了一项动物实验,以验证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抗神经性毒剂的生物活性。研究人员用一种比沙林毒性更大的神经性毒剂——VX毒气,通过皮肤接触使实验小型猪中毒,一个小时后,通过肌肉注射方法,将转基因羊奶中提取出来的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注射到小型猪体内,显著提高了小型猪的存活率,其中当让小型猪接触2倍的VX毒气半致死剂量后,注射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的小型猪存活率比未注射组提高70个百分点,而当让小猪接触5倍的VX毒气半致死剂量后,未注射组的小猪无一存活,而注射组则有33%的小猪存活,表明转基因羊奶生产的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可以用于神经性毒剂中毒后的治疗。 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了临床试验并获得批准,在临床I期试验中,研究人员进行了一个随机、第三方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向身体健康的志愿者肌肉内注射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结果显示人体对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且没有显著的副作用。后续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当中,由于人道主义原因,显然不能对正常人施用神经性毒剂后再进行解毒,以检测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的解毒效果,不过可以用有机磷中毒病人进行临床试验。但是目前这些试验属于军事研究项目,美国军方只要求该公司提供9万份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产品,相关临床试验细节则并没有公开,可能也不会公开。 动物试验显示,给受试动物施用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既能在有机磷中毒之前起到预防作用,也能在有机磷中毒之后达到治疗效果。一旦通过临床试验验证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安全有效,对于那些因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农民必定是好消息,也将大大减少未来战争中军人的伤亡,可能对于遏制恐怖主义毒气袭击也将发挥一定作用。 (genengnews.com网页截图)
个人分类: 生物制药|1851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正男案元凶-VX神经毒剂解药藏在兔奶中
热度 1 wangfeid88 2017-3-3 17:16
一、事件回顾 2017年2月24日,马来西亚警方证实,经初步化验,13日在吉隆坡第二国际机场死亡的朝鲜籍男士身上检测出化学武器VX神经毒剂成分。当日,一篇 《 VX神经毒剂的解药-藏在转基因羊奶中》 的文章,在南方周末电子版发表,并经知识分子授权转载,引起较大反响。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几年前国外公司利用羊奶生产出一种新型神经毒剂解毒药 -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并顺利通过了临床I期试验。由于其战略重要性,世界上主要国家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俄国,以色列等都相继尝试在不同表达系统中表达此酶。 二、 VX神经毒剂解药也藏在兔奶中 据了解,目前我们国内已具备大规模和快速生产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的能力。一些研究机构和公司曾尝试在家蚕、酵母、小鼠奶和家兔奶中表达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其中最为出色的为一家从事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平台研发的生物公司。这家公司由上述国外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羊奶生产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于 2012年4月在南京创办,其研发中心于2015年入驻上海张江药谷。该公司利用专利技术研制出一批含人丁酰胆碱酯酶基因的实验兔,其乳汁中生产出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高达10-12克/升,为国外公司转基因羊奶表达量的2倍以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三、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的用途及巨大市场 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除了作为国家战略物质储备以防护 VX毒剂等神经性毒剂中毒之外,还潜藏着巨大的民用市场。急性农药中毒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全球每年至少300万人发生严重的急性农药中毒,WHO统计每年在发展中国家20万人死于中毒。我国有机磷农药在农产品上的用量居高不下,不合理使用必将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影响消费者食用安全,严重时会造成消费者致病、发育异常,甚至直接导致中毒死亡。据报道,我国每年农药中毒人数有10万之众,致死率约10%。农药残留和污染造成的病死人数至今尚无官方统计,可能数字更为惊人。有机磷农药残留超标也会影响农产品的出口贸易。既然目前难以在短期内从源头解决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为保障消费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检测和祛除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是一项实用的应急措施。 人丁酰胆碱酯酶可以广谱抗神经性毒剂,在神经性毒剂暴露前后,安全高效生物防护生物个体,目前被认为是最适合人用的神经性毒剂生物清除剂。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作为药物可以最为有效预防和治疗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据悉国外出于军事保密,该药物临床 I期试验完成后便没有了下文,而目前这家中国公司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未来有希望成为国际上首个上市新药。此外,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可作为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否超标的检测试剂,制成的农残检测试剂盒和便于家用的检测试纸可以帮助消费者快速检测食品中农残问题,还可制成果蔬清洗剂、洗手液和其他清洗液产品,可以有效去除食品果蔬中的农药残留,无二次污染,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中国作为“开放、负责任”的大国正以实际行动为遏制恐怖主义化学战和保障人民生命和食品安全作出贡献。 图 表达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的转基因兔 (作者:黄跃进、王飞 )
个人分类: 生物制药|21339 次阅读|2 个评论
津爆核心区可以产生神经性毒气
热度 11 jianhuihong 2015-8-20 09:21
看了附录新闻,甚为震惊。这是什么砖家? HCN, cyanide, 氰化氢,水溶液为氢氰酸,就是公认的神经毒剂 (neurotoxin), 气态氰化氢也是神经毒气。 700吨的氰化钠,如果遇到酸,就会放出氢氰酸神经毒剂。 自然界通常的雨水都是微酸性,因为空气中有CO2, 和水结合变成碳酸,H2CO3. 雨水的PH通常是5.6。学过化学的都知道,PH7, 即为酸性。 只要那700吨的氰化钠,有散落进入土壤的,遇到雨水,就有可能放出氰化氢神经毒气。反应方程式如下: 2 NaCN + H2CO3 -- Na2CO3 + 2 HCN 根据美国OSHA, 氢氰酸的最高许可浓度(PEL, permissible exposure level)是10ppm. 如果浓度达到50 ppm, 可以立即致死(Immediate danger to life and health, IDLH= 50 ppm). 美国非盈利组织health research: https://www.healthresearch.org/technology-transfer/cyanide-exposure-assay Cyanide is a potent neurotoxin, a renowned poison, as well as a terrorist weapon. 美国NIH也把HCN当做神经毒剂: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2782099 Since cyanide is a neurotoxin that produces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stimulates intracellular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请砖家说明,为什么天津爆炸核心区不可能产生神经性毒气? 睁眼说瞎话。 附录: 专家:天津爆炸核心区不可能产生神经性毒气 新华网天津8月19日电(记者徐壮志、毛振华、李鲲)两天来,一则关于天津港爆炸核心区检测出神经性毒气的新闻受到了广泛关注。正在天津爆炸现场执行救援指导任务的军事医学科学院化武专家组指出,爆炸现场根本不可能产生神经性毒气,所谓“神经性毒气”之说属“重大误判”。 17日晚,一则媒体报道称,天津港爆炸现场检测出神经性毒气,指标达到了最高值,甚至认为爆炸区内的多种危化品都可能产生这类物质。国家神性经毒剂中毒救治标准的起草者,国际同类标准的主要参与人员之一的军事医学科学院王永安研究员说,神经性毒气的标准说法应该是神经性毒剂,是毒性极强的化学物质,其毒性比氰化物高几十倍,合成极为复杂,而从爆炸现场探明化学原料,结合神经性毒剂的核心原料和生产条件来看,事故现场根本没有产生神经性毒剂的可能。 军事医学科学院专家、联合国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专家丁日高认同王永安的观点:“只要具备专业常识,就知道这绝不可能。” 同在现场执行任务的总参谋部防化指挥学院专家王宁也持同样观点:“我们看到这则报道时都很吃惊。” “一般的测量仪器出现误报很常见。”王永安说,从电视来看,现场使用的仪器并非行业中认定的可以准确确定检测结果的“金标准”仪器。 军事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聂志勇、全军中毒救治中心王汉斌主任医师同时介绍,到目前为止,专家组并没有听说有神经性毒剂中毒病例。王汉斌认为,危险化学品检测及判读应当依据科学程序来进行。“此次重大误判,源自于对仪器检测的结果没有进行常识性分析解读。” 王永安介绍,一般来说,对于这种容易发生误判的一般仪器检测出的结果,应当首先进行基于专业常识的分析判断,其次应与其他仪器检测出数据进行综合比对,如果仍有疑问,就应该用质谱等高级的“金标准”仪器进行确认,特别是神经性毒剂这种毒极性大、极易引发恐慌的化学品,尤其应该谨慎确认。 “现在民众的关注点多集中在大量危化品的危害上,应强化监测数据的实时发布,让公众能动态得知环境情况和数据。”王永安说,但监测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建议媒体在采访时,应选择真正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专家,避免因为不当解读而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原标题:专家:天津港爆炸核心区所谓“神经性毒气”之说属“重大误判”)
个人分类: 环保|5816 次阅读|3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4: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