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布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光子的静止质量与布朗克常数的关系》
say8818 2016-12-11 21:46
光子的静止质量与布朗克常数的关系.doc 光子的静止质量与布朗克常数的关系.pdf 《光子的静止质量与布朗克常数的关系》 欧阳森 2016年12月9日于德庆 光子的能量关系式 和粒子的质能关系式 ,这是业界早就发现了的物理定律。根据这两条物理定律,光子的质量不为零, 。其质能比 。 密钥归零之后,将已经发现的粒子种类分为引力粒子、斥力粒子和引力 -斥力粒子 。而光子属于引力-斥力粒子,其亚夸克结构式为: ( i=1,4,6;或者2,3,5;) 结合目前物理学界对光子的定义:其是一个电磁粒子,具有波粒两重性,电场、磁场与速度矢量相互垂直,作正弦波振荡。所以光子是在作电荷 -质量味变振荡 。又根据中微子质量 和反中微子质量 ,结合实验数据——示波器中的无线电波、微波的波长是上半周比下半周的短些。根据德布罗意波波长值关系式 ,据此可以确认下标为 i=1,4,6的光子为不对称光子,i=2,3,5的为对称光子。而小于0.511MeV能量的光子属于是不对称的。 既然光子的质能比为常数,那么不同能量的光子其质量是不相同的,暂且称其为光子的 “动质量”。由于不同能量的光子又有相同或者相近的亚夸克结构式,而能够“装下”这三个亚夸克结构的空间必然存在一个相同的静止质量。 而这个推论是根据粒子的质量是引力约束的能量,斥力提供了;或者是引力势能、斥力势能、库仑力势能之和得出的。 假设各粒子的质量密度相等,那么根据前者和电荷轻子的质量和中微子质量下限的实验数据,作三力三体图,得出中微子的三个质量: 0.0386eV 、 7.982eV 、 134.23eV ;又根据大亚湾反中微子能谱畸变实验数据,修正了反中微子的质量为 0.02711eV 、 5.6007eV 、 94.277eV ,正反中微子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 而依据后者,计算出质子、中子内部存在一个半径 0.1fm的引力-斥力平衡的空间,其约束着中间玻色子作置换味变振荡。据此修正了重子的亚夸克结构式,并将该场命名为冯-焦蓝场,以此感谢冯天岳先生发现的斥力定律和焦善庆、蓝其开发现的各粒子的亚夸克结构式及亚夸克理论。这样质子内部存在15个带分数电荷的亚夸克,而高能电子与质子碰撞的实验,看到了质子内部存在许多点电荷结构。 而这些推论、假设、计算结果和亚夸克结构式已经形成了立体结构的逻辑链,并在节点上得到了实验数据的验证,其也就成为了新发现的物理定律、物理常数。建立物理定律之间的联系,在节点上有实验数据的验证,这才是物理学研究的正途。 例如正反中微子的六个质量,其可以解释正反介子在时间衰变的不对称性,还可以解释明星实验数据中介子、核子的椭圆流劈裂现象,以及不对称光子现象。而这些都与粒子的味变振荡波长值相关联,其又定量地验证了正反中微子的六个质量值是精确的 。 有人认为这是错的,不是依据第一性原理得出的结论。如果第一性原理是对的,全世界研究物理的学者在数十年间应有数百万人计,早就应该把这些质量计算出来了,何必至今无果呢?如果第一性原理错了,那么,业界的人们就已经步入歧途,而且正在干着或者准备干着孤芳自赏的事情。 既然光子的质量不为零,根据各种粒子质量密度相等定律,则有质子质量密度与光子质量密度相等 ,得出 ,则有 ,相约得出 。 以 800nm 波长光子的能量 ,质子静止质能 938.27MeV ,以质子引力起力点为半径 ,得出 ,命名为光子的外半径 。 光子外半径与光速、自旋的关系式: 。 随着光子能量的增大,外半径也增大,自旋减少,则高能伽玛光子表现出粒子现象。而随着光子能量的减少,外半径也减少,反而自旋增加,则无线电波光子表现出波的现象。这与光子的波粒两重性现象是一致的。 为什么称其为外半径呢?从数学角度看,该 关系式的导出是合理的。但从物理角度看,质子是静止的,而光子是以光速 c 运动的。根据粒子能量独立定律:粒子的能量组成分为静止质能、动能、角动能并各自表述。质子的动能、角动能可以视为零,但是光子的不行。所以质子、光子都应该以静止质量代入关系式 ,质子静止质量 ,光子静止质量 ( 注:笔者在原著 到续著 中,均已 表示光子静止质量,实为光子的静止质能,应表示为 。因为以光速运动的光子的静止质量不可能是 。没有该过程,直接导出 , 则使人难以理解。这也是业界令 c=1,使得静止质量与静止质能混乱导致的结果,故在此修正之。 ) 将已知条件代入 关系式,得出: 解得: ,称其为内半径,因为这是以光子静止质量得出的静止质量半径(内半径)。而最终其与光子能量(定律)关系式 产生必然的联系,并解释了布朗克常数产生的根源。 光子以质子内部光速 自旋时,光子静止质量可以约束的最大角能 0.580819755eV ,约占光子能量的 37.4747% ,动能占 62.5253% (由于光子的静止质能极小,在此可以忽略不计),与 0.618 的黄金分割法数值相近。 光子内半径、光速、质子内部光速、自旋极值与频率的关系: 800nm 光子的频率 ,与上值相差 3.24% 。引入 7 个条件列表计算(表 5-2 ),得出:光子波长为 782.38nm 的频率 与自旋周数 最为相近,故定义光子的静止质量半径为: 。 光子以静止质量半径自旋一周可以储存的角动能为一个布朗克常数的能量值,而 则是光子以静止质量半径自旋一个弧度储存的角动能的能量值。 参考资料 欧阳森《宇宙结构及力的根源》2010年7月第一版 中国作家出版社(香港) 欧阳森《白洞喷发与轻元素循环》2011年12月 暨南大学出版社 欧阳森《建立宇宙密码字典》2013年11月第一版 暨南大学出版社 焦善庆、蓝其开《亚夸克理论》1996年 重庆出版社 欧阳森《物理学研究中的陷阱:论现代物理学的错误所在》2015年3月 暨南大学出版社 欧阳森《物理学研究中的陷阱:论现代物理学的错误所在》(第二版)2015年12月 暨南大学出版社 冯天岳 著《斥力在宇宙学中的应用》 1994年1月第一版 文津出版社 冯天岳《斥力定律与后星系宇宙模型》1989年3月《潜科学》杂志 徐宽《物理学的新发展——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改正》2005年12月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 李振寰编《元素性质数据手册》1985年7月河北人民出版社
个人分类: 物理学研究|4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刘寄星:《20世纪物理学》译后记
热度 12 sciencepress 2016-9-27 08:27
20 世纪物理学(全3卷) Twentieth Century Physics (美)布朗(Brown, L.M.)等编;刘寄星等 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2016 三卷本 《20世纪物理学》 的最后一卷马上就要付印,这件由京内外18个科研、教学单位近40位科研和教学工作者花费了将近七八年时间共同完成的翻译工作终于要画上句号,当然令人高兴。这里我就这套书翻译的缘起、实施过程以及若干个人观感做一点介绍。 这套书是1995年由美国物理学会和英国物理学会联合出版的,1996年我访问设在意大利得里亚斯特的国际理论物理中心时、在中心图书馆初次读到。读后深感该书不仅对20世纪物理学的革命及其对人类自然观的影响作了全面深刻的叙述,而且详尽地讲述了一个世纪以来物理学各领域的具体进展,特别是相当平衡地叙述了物理学基础研究的进展和物理学应用在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方面的进步。尤为可贵的是,这套书的叙述相当低调平实,没有对杰出人物刻意拔高和渲染,即使是对于玻尔、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学者,在谈及他们成就的同时,也讲述了他们所犯过的错误和遇到困难时的内心困惑。自认为在这些方面,这套书确优于其他物理学史论著。 这本书的翻译缘起于科学出版社2007年初在中科院物理所召开的一次物理出版选题会,在那次会上我曾谈了对这套书的看法,提出就物理学史著作而言, 《20世纪物理学》 当属上乘之作,若能翻译出版,必能惠及我国广大物理学工作者和学习物理的学生。不料这个即兴发表的意见,竟然引起出版社的重视,他们马上联系了翻译版权,并且要我负责组织这套书的翻译。翻译一套由31位撰稿人撰写的正文篇幅达2000多页、附录几百页的大书,谈何容易?我只能推托。记得那时与我联系的是出版社的胡凯编辑,禁不住他的“软磨硬泡”,最后还是他的热心感动了我,只好把这件事答应下来,这也叫“自作自受”,谁叫你当初要推荐这套书的呢? 接手这一任务后,首先要做的是物色翻译者。这套书共27章,分别讲述物理学的各个分支以及交叉学科在20世纪的发展历史,每章的内容不同,撰稿人文风各异。为保证翻译质量,必须组成一支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俱佳的翻译队伍,根据个人专长分工翻译。为此,我和中国物理学会出版委员会负责人、中科院物理所聂玉昕同志及科学出版社胡凯编辑商量并在一定范围内征求其他同志意见后,分头联络动员我们认为的合适人选参加工作。我借助同学、朋友、同事关系,反复动员,邀请了秦克诚(第二章)、丁亦兵(三、九章)、邹振隆(四、二十三章)、姜焕清(五、十五章)、郑伟谋(七、八章)、陶宏杰(十一章)、常凯(十二章)、赖武彦(十四章)、阎守胜(十七章)、王龙(二十二章)和曹则贤(二十四、二十七章)。聂玉昕同志联系了麦振洪(六章)、朱自强(十章)、龙桂鲁(十三章)、沈乃澂(十六章)、宋菲君(十八章)、白海洋、汪卫华(十九章)、孙志斌、陈佳圭(二十章)、喀蔚波(二十五章)、张健(二十六章)等同志陆续加入。他们都是精通所译领域的专家,他们的志愿加入,使得这套书高质量译出有了保证。组织翻译队伍的工作前后花了大约半年的时间。 接下来就是具体翻译工作,由于每人工作量不同(工作量最大的当属与我同年考入北大物理系的丁亦兵和邹振隆,丁负责译两章256页,邹负责译两章237页),故交稿日期没有作硬性规定,总原则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越快越好。记得期间全体人员只开过一次会,科学出版社提出了若干具体的翻译要求,译者们也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会议决定书中物理学家的名字不用汉语翻译一律用原文。后来,我和聂玉昕又商量为保证质量,每章必须配校对人,至于校对人选,由译者根据情况自行决定。各位译校人员非常尽职尽责,翻译工作进展顺利,2009年下半年起陆续有人交稿,一直到2012年底,全部译稿交齐。 本以为稿子交齐后很快就可出版。不料阅读译稿后,发现虽然译者们都很认真,但每篇译稿都程度不同地存在问题,要达到出版水平,还必须做大量的统稿加工。统稿工作极其琐碎繁杂,既要逐页对照原文核对各章译文,以消除漏译、误译。又要对各章的译文做必要的文字修改润色,在尽量做到忠实于原文的同时,还要统一科学术语。鉴于不同译者有各自的文体、风格和用词习惯,统稿工作颇为困难,进展缓慢,直至2014年才出版了第一卷。第一卷的统稿,得到秦克诚同志大力相助,若没有他的帮助,出版可能还要推迟,在此特别表示感谢。之后又经一年奋斗,于2015年出版了第二卷。现在第三卷将要面世,这一卷除统稿外,编辑汉语拼音排序的主题索引和人名索引也花费了大量时间。我在统稿中所作的修改,多数未与原译者沟通,如有错误,当然由我负责。除对译文把关外,对在原书中发现的一些错误和不当之处,我也都做了修改或以“总校者注”名义做了说明。尽管如此,错误仍在所难免,诚挚地希望读者发现错误后,不吝指教。 在此我要对全体译校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并诚恳致歉。感谢他们花费大量时间辛勤译书,使这套物理学史的大书得以用汉语出版并惠及广大物理学工作者和学生。之所以致歉,歉在我个人统稿效率低下,致使他们的劳动成果未能及早与读者见面。在准备出版的整个过程中,科学出版社的钱俊编辑一直与我密切合作,为了保证出版质量,他和他的同事不厌其烦地根据我的修改一次又一次修改清样,他们的耐心和专业精神令人感动。在此我谨对钱俊及其编辑集体表示衷心感谢。此外,衷心感谢中国物理学会对这套书出版的资助。 最后要说明的是,这套书的主译者署名本应是我和在翻译工作的组织和物色译者方面踏踏实实做了大量工作的聂玉昕同志,但因他坚决拒绝,只好由我独掠其美,深感惶恐。 这套书的三位主编在序言中提到本书特别介绍的物理学家时,曾写道:“近代物理学的历史告诉我们,这些学者以及难以数计的其他一些人,尽管并非个个聪明绝顶,但却都具有天才并献身于他们所从事的、他们认为无比重要的事业。这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如果这一套书的讲解能鼓励他人更好地来讲这个故事,我们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在这套书的中译本出齐之时,我们谨希望全体译校者用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语言讲述的这个故事,能鼓励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人献身于物理学这个“无比重要的事业”。 刘寄星 2016年7月31日 于北京 译校者名单 第1卷 第1 章:刘寄星译, 秦克诚校 第2 章:秦克诚译, 刘寄星校 第3 章:丁亦兵译, 朱重远、秦克诚校 第4 章:邹振隆译, 张承民、秦克诚校 第5 章:姜焕清译, 宁平治、秦克诚校 第6 章:麦振洪译, 吴自勤、刘寄星校 第7 章:郑伟谋译, 刘寄星校 第8 章:郑伟谋译, 刘寄星校 第2卷 第9 章:丁亦兵译, 朱重远校 第10 章:朱自强译, 李宗瑞校 第11 章:陶宏杰译, 阎守胜校 第12 章:常凯译, 夏建白校 第13 章:龙桂鲁、杜春光译校 第14 章:赖武彦译, 郑庆祺校 第15 章:姜焕清译, 宁平治校 第16 章:沈乃澂译校 第3卷 第17 章:阎守胜译, 郭卫校 第18 章:宋菲君、张玉佩、李曼译, 聂玉昕校 第19 章:白海洋、汪卫华译校 第20 章:孙志斌、陈佳圭译校 第21 章:刘寄星译, 涂展春校 第22 章:王龙译, 刘寄星校 第23 章:邹振隆译, 蒋世仰校 第24 章:曹则贤译, 刘寄星校 第25 章:喀蔚波译, 秦克诚校 第26 章:张健译, 马麦宁校 第27 章:曹则贤译, 刘寄星校 刘寄星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秦克诚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丁亦兵 中国科学院大学 朱重远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邹振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张承民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蒋世仰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姜焕清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宁平治 南开大学物理系 麦振洪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吴自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 郑伟谋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朱自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研究所 李宗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陶宏杰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常凯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龙桂鲁 清华大学物理系 杜春光 清华大学物理系 赖武彦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郑庆祺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沈乃澂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阎守胜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郭卫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宋菲君 大恒新纪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张玉佩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李曼 大恒新纪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聂玉昕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白海洋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汪卫华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陈佳圭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涂展春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王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曹则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孙志斌 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 喀蔚波 北京大学医学部物理教研室 张健 中国科学院大学 马麦宁 中国科学院大学 编辑手记 这套译著的出版前后历经9年,体现了以刘寄星研究员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物理学家对我们国家物理事业的深厚情怀,他们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令人敬佩。翻译工作艰难繁重,译者又极其认真,其中艰辛可以想象!参与翻译的老师都是各自领域的重要学者,为了做好翻译工作,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想起这些,总是让参与本书出版的编辑们心怀感动。 科学出版社能出版这样的图书,是幸事。相信这本书会引导激励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物理学的研究和教学中来,向参与本书翻译工作的所有人致敬! 【延伸阅读】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赞美20世纪物理学 讲述20世纪物理学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 本文由刘四旦 摘编自 ( 美 ) 布朗 (Brown, L.M.) 等编 、 刘寄星 等译 《 20 世纪物理学 ( 第 3 卷 )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6 .8 )一书“译后记”。 ISBN 978-7-03-047635-7 20 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 物理学在20 世纪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改变了世界以及世界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 20 世纪物理学 》 是由英国物理学会、美国物理学会组织发起, 由各个领域的知名学者(有很多是相关领域的奠基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执笔撰写, 系统总结20 世纪物理学进展的宏篇巨著, 其内容涵盖了物理学各个分支学科和相关的应用领域。全书共分3 卷27 章, 最后一章为3 位物理学大家对20 世纪物理学的综合思考和对新世纪物理学的展望。本书可供物理学科研工作者、教师、物理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 以及对物理学感兴趣的人员使用。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点击文中 书名、作者、封面 可购买本书
个人分类: 科学书摘|9516 次阅读|33 个评论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赞美20世纪物理学
热度 11 sciencepress 2015-7-14 08:30
一位网友给的图注:众神的合影,各种单位、常数、方程、定理的人类形态……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赞美物理学在20世纪所取得的成就。 1900年到来之际,由Newton,Maxwell,Helmholtz,Lorentz以及许多其他人的思想奠基的辉煌的经典物理学大厦似乎已近乎完美;然而经典物理学的这一高度发展状态显现出了某些结构上的瑕疵,结果证明这些瑕疵远非看起来那样肤浅。在世纪转折前后几年的实验和理论发现直接导致了改变物理学家基本观念的革命:原子结构,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但是必须强调,此前的经典成就并未被抛弃,它们最终被视为更为一般的概念的特殊情况,因此现代物理学家仍然必须对经典动力学和电磁学保有正确的理解。除去最为先进的高技术之外,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掺和到大多数技术应用中毫无必要;除去极少数例外情况,经典物理对日常发生的事件和使用的装置都能做出有效的描述。 尽管如此,朝本质上属于本世纪创造的近代物理学的转换极大地扩展了物理科学的范围。在近代物理的框架内,不仅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乃至原子核的组成部分的结构,而且处于大小尺度的另一端的整个宇宙,均已变得可以观察、讨论并使研究者能做出有根据的想象。量子力学阐明了原子的结构并且在它被发明之后的一两年内即表明,至少在原则上它可以解释化学键的来源。 本世纪50年代,用晶体学方法对几个最简单的蛋白质和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改变了对生物学机理的研究。这当然完全不是说化学和生物学是物理学的分支学科,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在处理他们那些极为复杂的材料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法。物理学家单独处理这些问题时,完全没法与化学家和生物学家相匹敌。但物理学家只要确信其它学科只是运用物理学思想阐明自己的发现,而不是注入迄今未知的自然规律从而毁掉自己领域的研究,他们仍然可以在这个方向上继续自己的探索。 从一开始我们就意识到,我们编辑的《 20世纪物理学 》这几卷书只是撰写这部历史的第一步。在当前阶段这部历史的撰写不能仅仅留给专业的科学史专家,我们所期望的,是本书可以激励他们在以后承担这个任务。书写这部历史的第一步,是由物理学家们指出哪些是他们自认为的本领域中最重要的发展,并且尽可能地剥离掉那些不仅在外行人看来而且即使从事物理学研究的同行们看来也非常困难的复杂问题,使得大家都明白物理学是如何发展的。 我们希望给学习物理学的学生们(也包括教师们和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讲述一个展现这部历史中某些事件的故事,这个故事将使他们受到鼓舞而不是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即使我们最后离达到这个目标仍有某些距离,我们至少给严肃的科学史专家们提供了一个研究这段近代史的起始点。事实上,对近代物理学某些领域的历史已有相当深入研究,但这三卷书将清楚地表明,对近代物理学历史的研究还仅仅是开始。我们这样说,绝无低估已有成就之意。 本世纪初年还有一些顶尖的物理学家能保持与各个活跃的物理学研究方向接触,现在已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了。这不仅仅是因为现在已完成的研究工作比过去多得多,而是因为在不同领域工作的研究者们,除了他们学生时期所学的东西之外,已很少有共同的东西了。基本粒子物理理论和技术近来已很少有能向固体物理转换的内容,而由超导研究的进展曾激发起来对基本粒子物理的重大贡献,也已经过去了好几十年。除去要求各位专家们撰写他们所从事领域的内容并希望他们能指出与其他领域的联系之外,我们别无选择。书中以页边旁注方式给出的交叉引用汇集了一些领域间的联系,它们有助于表明某些领域发展的具体思想所涉及到的其它领域。 无论如何,这套书仍不可避免地会存在遗漏,我们谨向那些发现他们喜好的观点或他们自己的重要贡献被忽略了的读者致歉。尤其遗憾的是,我们找不到一个作者来讲述电子线路系统如何由无线电通信开始,通过雷达和电子计算机,直到其技术威力支配了实验设计、数学分析及计算的发展史。今天去参观任何一个物理实验室都会使人惊叹,如果没有发明晶体管,还有哪些研究可能进行或值得开展?这仅是技术发展与物理学研究密不可分的一个事例,但也许是最惊人的事例,这段历史完全值得与物理思想发展的历史并行研究。 我们也意识到,我们对物理学的社会作用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例如,物理学发展在战争中的应用以及由军事项目积累起来的对物理学发展的利益(抑或可能的危害?)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我们还忽略了科学资助政策(特别是“大科学”的资助政策)、研究者之间、实验室之间和国与国之间的科学成果的交流以及其它一些主题。对于科学哲学与物理学的关系我们仅给予了极少注意,其实二者关系极大。我们并非认为这些问题不重要,与此相反,阐述这些论题需要远比这几卷书大得多的篇幅,我们希望这些论题以更为完整的方式得以处理。也许我们的工作可以为这种努力提供有用的背景。 他们是真正懂得何谓杰出的。 我们在这几卷书里所采取的低调描述,可能会引起一些普通读者以及活跃的物理学家们的惊奇:因为前者已经习惯了新闻记者式的夸张,后者则对诸多研究论文和快讯中常见的对自己结果首创性吹嘘的现象感到无奈。如果任何人有资格使用那种高调语气,一定是那些为自己所撰写的工作付出一生并亲自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他们是真正懂得何谓杰出的。正如那些与Einstein或Heisenberg或Feynman(以及其他物理学的英杰)交谈过的人绝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滥施夸奖一样,我们的科学英杰们都不会做出夸大的宣称。当他们最终突然认识到真理时也许会感到激动不已,一些人在向他人解释自己的发现时甚至会略显炫耀,但他们都知道所有这些早已在那里等待着被发现。他们通常并不是从无到有的革命性的创造者,而是像他们的先辈一样,先在一件纺织品上发现瑕疵,然后找到如何去修补这些瑕疵的方法,并为这件纺织品重新展现的美丽所陶醉。 谈到整套书的安排组织,指出以下几点或许是有益的。 第一卷 主要涵盖了本世纪前半期的材料,该卷的各章大部分由物理学兼物理学史专家撰写,也就是说,这些作者以前曾撰写过有关的物理学及其历史的著作。 第1 卷目录 第1章 1900年的物理学 第2章 引进原子和原子核 第3章 量子和量子力学 第4章 相对论的历史 第5章 核力、介子和同位旋对称性 第6章 固体结构分析 第7章 热力学与平衡统计力学 第8章 非平衡统计力学:变幻莫测的时间演化 第二卷 和第三卷则含有更强的专业味道,主要处理本世纪后半期的较重要主题。 目录 第2卷 第9章 20世纪后半叶的基本粒子物理学 第10章 流体力学 第11章 超流体和超导体 第12章 晶体中的振动与自旋波 第13章 原子分子物理 第14章 磁学 第15章 原子核动力学 第16章 单位、标准和常量 第3卷 第17章 固体中的电子 第18章 20 世纪的光学及光电子学物理 第19章 材料物理学 第20章 电子束仪器 第21章 软物质:概念的诞生与成长 第22章 20 世纪的等离子体物理学 第23章 天体物理学与宇宙学 第24章 计算机产生的物理学 第25章 医学物理学 第26章 地球物理学 第27章 对20世纪物理学的省思:散文三篇 本世纪的一些伟大物理学家的照片和传略散见于全书的各章中。这些物理学家并不是按代表排名前50之类的标准去刻意选择的,而是要求每位作者在自己所撰写的领域内挑选几个做出最突出成就的学者的结果。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向读者奉献了一个具有多样性的现代物理缔造者们的样本。近代物理学的历史告诉我们,这些学者以及难以数计的其他一些人,尽管并非个个聪明绝顶,但却都具有天才并献身于他们所从事的、他们认为无比重要的事业。这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如果这一套书的讲解能鼓励他人更好地来讲这个故事,我们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Lurie M Brown Abram Pais Brian Pippard爵士 本文由刘四旦摘编自(美) 布朗(Brown, L.M.) 等编、 刘寄星 等译 《 20世纪物理学 》一书。第1、2卷已出版。 20 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 物理学在20世纪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改变了世界以及世界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 20世纪物理学 》 是由英国物理学会、美国物理学会组织发起, 由各个领域的知名学者(有很多是相关领域的奠基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执笔撰写, 系统总结20 世纪物理学进展的宏篇巨著, 其内容涵盖了物理学各个分支学科和相关的应用领域. 全书共分3卷27章, 最后一章为3位物理学大家对20世纪物理学的综合思考和对新世纪物理学的展望. 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转载请留言或联系:(010)64000159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个人分类: 科学书摘|8500 次阅读|22 个评论
[转载][紀錄] [现实之舞 La danza de la realidad (2013)][高清720p][
lcj2212916 2014-12-25 23:36
导演: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编剧: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主演: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 Pamela Flores / Jeremias Herskovits / 布朗提思·佐杜洛夫斯基 / Bastián Bodenhöfer / 更多... 类型: 传记 官方网站: www.ladanza.cl 制片国家/地区: 智利 语言: 西班牙语 上映日期: 2013-05-18(戛纳电影节) 片长: 130分钟 又名: 童年幻舞(台) / 舞蹈现实 / Dance Reality / The Dance of Reality IMDb链接: tt2301592 睽违影坛23年之后,尤杜洛斯基将压箱底的奇诡珍宝一次放大绝,以自己的人生作为蓝本,让亲儿子成为生命的化身,从童年阴影到成长追寻,所有情慾歌舞信仰仪式,全都化为华丽繁複的视觉元素,展演出一场又一场荒诞幽默、诡魅不安的心灵探索,宛如Cult版《八又二分之一》,比《圣山》更光怪陆离、比《鼹鼠》更直探灵魂。这是一部实验传记电影,绝非虚构,因为所有的角色、场景、事件都是真实的,但却也在尤杜洛斯基的生活导引叙事中,逼迫我们拓展想像力、逼近极限,攫取掌握所有转型衍化的可能性。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81080641
4552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著名地质学家(A.R.Brown)告诉你什么是地震解释?
热度 4 毛宁波 2013-5-12 17:15
美国著名地质学家ALISTAIR R. BROWN(《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作者)最近在AAPG撰文,详细介绍什么是地震资料的解释(What Is Seismic Interpretation?)。该文章短小精悍,希望你读了能解开心中的种种疑惑! The horizon track on Lines 57 and 60 defining the structure, and the Horizon Slice sliced through the data volume 40ms below. (From Interpret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AAPG Memoir 42, SEG Investigations in Geophysics No. 9, Seventh Edition, 2011.) Seismic Interpretation is the extraction of subsurface geologic information from seismic data. On that definition we all are agreed.However, if we seek a more penetrating explanation, we find practitioners get tongue-tied and talk around the subject in a variety of ways.In this article I attempt to give a longer, more descriptive definition that will apply to every interpretation project involving reflection seismic data.The danger in seismic interpretation is in thinking that everything we see is geology! Reflection seismic data comprise: Continuity of reflections indicating geologic structure. Variability of reflections indicating stratigraphy, fluids and reservoir fabric. The seismic wavelet. Noise of various kinds and data defects. Seismic interpretation is the thoughtful procedure of separating these effects. The seismic wavelet starts as the pulse of seismic energy, which, generated by the energy source, travels down through the earth, is reflected and travels back up to the surface receivers carrying the geological information with it. This recorded wavelet is minimum phase of some frequency bandwidth, and during data processing it is converted (we hope) into a zero-phase wavelet, making interpretation easier and more accurate. The interpreter is not directly interested in the wavelet itself but rather in the geological information that it carries. Thus, understanding the wavelet and distinguishing its characteristics from details of the geology is one of the critical tasks of today’s interpreter. Noise is ever-present in seismic data. It may be random noise, it may be multiple reflections, it may be refracted energy, it may be other energy of unknown source. The data may suffer defects because of: Irregular data acquisition showing as footprint. Obstacles to the data acquisition crew. Equipment difficulties in the field. Processing problems. The interpreter must know enough about the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to recognize these undesirable features, and thus to not confuse them with the geology he/she seeks. Seismic energy is reflected from interfaces where the acoustic properties of the rocks change. These interfaces follow sedimentary boundaries created at the time of deposition of the sediments. Following the continuity of these reflections then defines for us the structure imposed on these boundaries by the tectonic forces of geologic history. Following this continuity and making structure maps is thus the most basic, and most traditional, activity of seismic interpretation. To aid in this endeavor the seismic interpreter can manipulate the data and the display in various ways. The time-honored approach to prepare the data for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is to apply 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in the late stages of data processing. This reduces amplitude variability (where most of the statigraphic information lies), and hence increases visible data continuity. The interpreter also may compress the display color bar to optically saturate and thus to render invisible more of the amplitude variations. Other techniques include the use of Instantaneous Phase (which completely destroys amplitude information) and Structurally Oriented Filtering. All these are good ideas – provided the interpreter realizes that they are directed at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only, and that the requirements of later, more advanced types of seismic interpretation are quite different. Once the structure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interpreter turns his attention to stratigraphic interpretation and the detection of hydrocarbon fluids. Overwhelming important here is seismic amplitude – and the amplitude may be presented to the interpreter or extracted from the data in various ways. The data loaded to the workstation must be True Amplitude and Zero Phase, and the interpreter must satisfy himself that the data used are such. Understanding the wavelet is complicated and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fundamental separation of effects) but outside the scope of this article.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visibility of stratigraphic variations the interpreter will remove the structure – and the best way to do this is to make a Horizon Slice. The concept behind the Horizon Slice is the reconstitution of a depositional surface at a key point in geologic history. The structure used for the reconstitution is most commonly defined at the level of the objective. However, it is often better to define the structure at one level (conformable with the objective) and to use this to remove the structure at the objective level. This very effectively separates structure into step one and stratigraphy into step two. This procedure is illustrated in the accompanying figure. The horizon tracked on the two vertical sections follows a reflection with good structural continuity and little, if any, stratigraphic variability. The horizon track is then displaced downwards by 40 ms (a simple horizon computation on the workstation) to intersect the prominent red blob visible below it, and the amplitude is then extracted along the displaced track. The resulting Horizon Slice, on the right of the figure, shows a very clear channel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red blob) with interesting amplitude variations along it. When the seismic interpreter extends his analysis even further and enters the field of reservoir evaluation, the data requirements are even more stringent, but the Horizon Slice concept is still effective in removing the effects of structure. Some form of Inversion may be used here, and this process converts interface information (amplitude) into interval information (acoustic Impedance). The more advanced forms of inversion seek to remove the wavelet, and this is therefore part of the fundamental idea of separating effects. However, the challenge here is to exactly understand the wavelet that has to be removed. This is difficult, and many inversions suffer and projects fail because of this issue. So seismic interpretation is the thoughtful separation (with workstation assistance) of the various effects that the subsurface and the seismic acquisition process have mixed together! http://www.aapg.org/explorer/2013/05may/geocorner0513.cfm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勘探进展|8505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精通九国语言的辜鸿铭的外语学习法--背诵法
yulele 2013-1-6 13:31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精通九国的语言文化,国学造诣极深,曾获赠博士学位达13个之多。他的思想影响跨越20世纪的东西方,是一位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学者,又是近代中学西渐史上的先驱人物。   辜鸿铭10岁时就随他的义父——英人布朗踏上苏格兰的土地,被送到当地一所著名的中学,受极严格的英国文学训练。课余的时间,布朗就亲自教辜鸿铭学习德文。布朗的教法略异于西方的传统倒像是中国的私塾。他要求辜鸿铭随他一起背诵歌德的长诗《浮士德》。布朗告诉辜鸿铭:“在西方有神人,却极少有圣人。神人生而知之,圣人学而知之。西方只有歌德是文圣,毛奇是武圣。要想把德文学好,就必须背熟歌德的名著《浮士德》。”他总是比比划划地边表演边朗诵,要求辜鸿铭模仿着他的动作背诵始终说说笑笑,轻松有趣。辜鸿铭极想知道《浮士德》书里讲的是什么,但布朗坚持不肯逐字逐句地讲解。他说:“只求你读得熟,并不求你听得懂。听懂再背,心就乱了,反倒背不熟了。等你把《浮士德》倒背如流之时我再讲给你听吧!”半年多的工夫辜鸿铭稀里胡涂地把一部《浮士德》大致背了下来。   第二年布朗才开始给辜鸿铭讲解《浮士德》。他认为越是晚讲,了解就越深,因为经典著作不同于一般著作任何人也不能够一听就懂。这段时间里辜鸿铭并没有停顿对《浮士德》的记诵,已经可谓“倒背如流”了。   学完《浮士德》,辜鸿铭开始学“莎士比亚”的戏剧。布朗为辜鸿铭定下了半月学一部戏剧的计划。八个月之后,见辜鸿铭记诵领会奇快,计划又改为半月学三部。这样大约不到一年,辜鸿铭已经把“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都记熟了。   布朗认为辜鸿铭的英文和德文水准已经超过了一般大学毕业的文学士,将来足可运用自如了。但辜鸿铭只学了诗和戏剧,尚未正式涉及散文。布朗安排辜鸿铭读卡莱尔的历史名著《法国革命》。辜鸿铭此次基本转入自学,自己慢慢读慢慢背,遇有不懂的词句再去请教别人。但只读了三天,辜鸿铭就哭了起来。布朗吃惊地问“怎样了?”辜鸿铭回答说:“散文不如戏剧好背。”布朗又问辜鸿铭背诵的进度,发现他每天读三页,于是释然:“你每天读得太多了。背诵散文作品每天半页到一页就够多了。背诵散文同样是求熟不求快,快而不熟则等于没学。”   辜鸿铭所在的中学课业本来是极繁重的,但由于辜鸿铭各科在布朗身边都提前打下了基础,整个学习过程便显得毫不费力。学校的功课既然顺利进行,没事时辜鸿铭便接着记诵卡莱尔的《法国革命》。他越读越有兴致,可是读多了便无法背诵。若按布朗的要求慢慢来,又控制不了自己的好奇心。就这样时快时慢地把卡莱尔的《法国革命》读完了。后来辜鸿铭终于征得义父的同意,可以随便阅读义父布朗家中的藏书了。有许多书,辜鸿铭并没有打算背诵,但也在不经意间“过目成诵” 了。   布朗对养子的寄望极高。他曾告诉辜鸿铭:“我若有你的聪明,甘愿作一个学者,拯救人类;不作一个百万富翁,造福自己。让我告诉你,现在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想侵略中国,但是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学者却多想学习中国。我希望你能够学通中西,就是为了你都担起强化中国,教化欧美的重任,能够给人类指出一条光明的大道,让人能过上真正是人的生活!”   依照布朗的计划辜鸿铭应该先在英国学文、史、哲学及社会学,然后再到德国学习科学。学成之后才可以回中国修习传统文化。布朗当初确实没有看错,辜鸿铭十四岁时,学术造诣就已经非一般人所能比。他只用了短短四年的时间,不仅初步完成了布朗拟定的家庭教学计划,而且基本上修完了所在中学的各门主要课程。布朗不禁暗自为养子的聪明而感到骄傲。辜鸿铭在学校里初步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其他课程的成绩也都很出色,已经可以申请毕业了。   大约在1872年春季,辜鸿铭正式入爱丁堡大学就读。辜鸿铭在爱丁堡大学的专修科为英国文学,同时兼修拉丁文、希腊文时又不知暗自哭了多少次。他立志遍读爱丁堡大学图书馆所藏希腊、拉丁文的文、史、哲名著。刚开始时,读多少页便背诵多少页,还没觉出什么困难;后来随着阅读量的逐渐增大,渐渐感到吃不消了。他要自己坚持,再坚持,一定要一路背诵下去。辜鸿铭晚年忆及此事时曾说:“说也奇怪,一通百通,像一条机器线,一拉开到头。”   到后来,不仅希腊、拉丁文,即如法、俄、意各国的语言、文学,辜鸿铭也能做到一学就会,触类旁通。据说辜鸿铭回国后,除本国语言外,尚能操九种文字与人交流,则其基础主要是在爱丁堡大学读书时打下的。   《论语·季氏》有云:“生而知之才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兽而学之,又其次也。困兽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至于“困”字的意思,旧注谓“有所不通”,钱穆先生解作“经历困境”,辜鸿铭则自谓“吃不消”。他晚年曾对人说:“其实我读书时主要的还是坚持‘困兽而学之’的方法。久而久之不难掌握学习艺术,达到‘不亦说乎’的境地。旁人只看见我学习得多,学习得快,他们不知道我是用眼泪换来的!有些人认为记忆好坏是天生的,不错,人的记忆力确实有优劣之分,但是认为记忆力不能增加是错误的。人心愈用而愈灵堂!”辜鸿铭忆起读书时的往事,不禁慨叹道:“困兽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兆文钧《辜鸿铭先生对我讲述的往事》)则当时人们多认为辜鸿铭的博学在于他的天赋聪明,辜鸿铭自己是不承认的。   1877年4月,辜鸿铭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所有相关科目的考试,在英国文学方面的学位考试中又表现非凡,顺利获得了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这一年辜鸿铭仅20岁。   辜鸿铭自莱比锡大学毕业后,又赴巴黎短期进修法文。布朗又为辜鸿铭联系入巴黎大学,意在让他学一些法学笔政治学。其实当时辜鸿铭只22岁即已遍学科学、文学、哲学,并熟谙各国语言,造诣确非一般中国留学学生可比。辜鸿铭以极快的速度读完了巴黎大学整学期的讲义和参考书,除偶尔去学校上点感兴趣的课以外,辜鸿铭每天都抽一点时间教他的女房东学希腊文。从刚开始教他学希腊文字母那天起,辜鸿铭就教她背诵几句《伊利亚特》。他的女房东笑着说:“你的教法真新鲜,没听说过。”于是,辜鸿铭就把布朗教自己背诵《浮士德》和莎翁戏剧的经过讲给她听。她说:“好,我就这样学下去。”辜鸿铭说:“等你背熟一本,你就要背两本,拦都拦不住。”   辜鸿铭的女房东常常拿着《伊利亚特》来到他的房间,把学过的诗句背给他听,请求他的指点。辜鸿铭的教法果然有效,他的女房东在希腊文方面进展神速。许多客人见辜鸿铭教她学希腊文的方法与众不同,都大为惊讶。   辜鸿铭后来曾对晚清直隶布政使凌福彭说:“学英文最好像英国人教孩子一样的学,他们从小都学会背诵儿歌,稍大一点就教背诗背圣经,像中国人教孩子背四书五经一样。”从辜鸿铭教他的女房东学希腊国土受希腊纯正的启蒙教育一般。此法乍看强度大,难度亦大,其实则不然。若由字母而单词再简单拼句,则学习者在心理上就产生学外国语言的隔腊情绪了。辜鸿铭还依此法教会了他的女房东简易的拉丁文,也不过三两个月的工夫而已。   辜鸿铭深厚的西方素养极得益于童年背诵《浮士德》、《莎士比亚》的经历。他后来在北京大学教英诗时,有学生向他请教掌握西方的妙法,他答曰:“先背熟一部名家著作做根基。”辜鸿铭曾说:“今人读英文十年,开目仅能阅报,伸纸仅能修函,皆由幼年读一猫一狗之式教科书,是以终其身只有小成。”他主张“中国私塾教授法,以开蒙未久,即读四书五经,尤须背诵如流水也。”
11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荒原上的 芭蕾舞-布朗尼
热度 4 学数学的苹果 2012-12-30 23:49
荒原上的 芭蕾舞-布朗尼
荒原上的芭蕾舞,优美 的语言描述神奇的动物世界。这些动物和动物之间的爱,动物和人之间的爱以及人和人之间的爱的故事,让人们重新思索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让我们进入一个美丽神奇的世界。谢谢徐磊及其夫人,我会仔细认真的去读这本书,并写一份读后感作业. 如果你心情不好,不妨来一块布朗尼,口感甜腻,心情会大好。感谢菲妹妹。。。
2393 次阅读|11 个评论
崩溃边缘,该唱一首什么歌
yejian 2012-8-17 23:37
崩溃边缘,该唱一首什么歌 ——读《崩溃边缘的世界》 (2012上海书展12本好书之一) 孙萌萌 早就有人认为,春节是中国人的陋习:“春运”被称为“世界奇迹”,疯狂送礼、海吃豪喝,也已让不少人生厌。   13亿人口在一个节日上大肆消耗,如同科幻。主流经济学家大概会称赞这些消费,就像国人在欧美大量采购年货而被外媒称作“拯救世界”那样。   擅长讲故事的田松,曾在8年前讲过一个打碎窗玻璃的故事。一块玻璃碎了,从农民不愿糟蹋东西的角度来看是坏事,可按照盛行的经济理论来看,又是带动产业链、增加GDP的好事。但这产业链的一端是矿产资源的消耗,另一端是生活垃圾的增加。至于那些因打碎窗玻璃而增加的工作机会,用田松的话说,不过是安心拿钱的理由。既然如此,就不要打碎玻璃,大家一起唱支歌儿也都安心拿钱好了。   然而,这支歌儿并不是那么容易唱的。 莱斯特·R.布朗 在其《崩溃边缘的世界》中向哥白尼致敬,认为如同哥白尼革命一样,新经济观最终将取代传统经济观,取得全球性的胜利。这一胜利,是建立在数十年的环境观测和分析的基础之上的。自2003年《B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出版后,B模式2.0、3.0、4.0也相继出版,直到2011年1月《崩溃边缘的世界》出版,“B模式”的战歌已唱了近10年。B模式,更确切应译为“替代计划”(PlanB),相对于“原计划”(PlanA)而言。而原计划,也就是田松的“破窗理论”了。用布朗的话说:我们用自己的会计系统欺骗自己,不将种种巨额成本记入账簿,是走向破产的会计方式;环境趋势是描述未来经济状况和社会最终状态的主要指标,今天地下水位的下降,就是明天食物价格上涨的信号,而极地冰盖的退缩,就是沿海房地产贬值的前奏。   洛克菲勒基金会前主席戈德马克说:“人类文明的灭亡已不再只是什么理论设想或者学术推演,而是我们脚下走着的道路。”森林萎缩、土壤侵蚀、地下水耗竭、渔场崩溃、气温升高、冰盖消融,这些趋势都表明传统经济系统不可靠。   2008年夏,我从上海来到甘肃定西市通渭县一所小学支教。我们洗漱是积存的雨水,饮用是房东挑来的井水。水用完喝完时,器皿底部总是积着厚厚的泥沙。回到上海后,我常在开水龙头的一瞬间产生一种“为富不仁”的感觉,这“富”当然不单纯指金钱。2011年7月,甘肃省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报告出炉,报告说,与2004年监测数据相比,全省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349平方公里,沙化面积减少1121平方公里。不过,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另一份报告却强调,位于中国中北部的两个沙漠正在扩展并趋向合并,将形成一个跨越内蒙古和甘肃的大沙漠。   站在黄土高坡上望着远山和干涸的河床,一个朴素的问题不由冒出来:他们该怎样发展?没有多少人甘愿贫穷,让急匆匆的人们停下来唱一支歌儿大概不会得到回应。不只是资源贫瘠的区域,即使是在青山绿水的地方也一样。   在浙闽交界,有一座森林覆盖率高达75%的国家级贫困县。2010年,我们来到此地做低碳项目考察。无论是当地领导还是普通村民,对于自家森林、泉水、矿产、河流,乃至老房子,充满自豪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种稀缺资源”,可说是妇孺皆知。然而,传统的经济思维让他们发出这样的疑问:这种资源如何才能转化为经济财富,这种转化又何时才能见到成效?   在一处风景秀丽的山谷,专业人员测量了浙南古民居的各项数据。几家房主告诉我们,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将此地开发成著名旅游度假村。考虑到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巨大破坏,低碳调研小组并不赞赏这样的规划,却又无法提出更具吸引力的方案。当地政府有风力发电试验点,也有污水处理试验点。但以我的“小人之心”观之,这些能否在旅游开发中发挥真正的作用,尚不明确。尽管如此,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在发展过程中对待环境和资源小心翼翼的态度,还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就在我为此感动时,另一种令人泄气的解释冒了出来,浙南地区多劳务输出,大家都在外面赚钱,虽是“国家级贫困”,居民却一点也不贫困。在这种情况下,谁又舍得消耗自家资源、破坏家门口的环境呢?“建设生态大县”的口号令人心动,可到底该怎么做?   如何拯救我们的生态和经济环境,布朗的回答十分坚定。B模式以两类政策为基石:一是税收重构,即降低所得税和提高碳排放税,后者包含燃烧化石燃料的间接成本,如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的代价,都应计入化石燃料的价格。二是重新界定21世纪的安全。威胁人类未来的不是武装侵略,而是气候变化、人口增长、水资源短缺、贫困加剧、食物价格上涨,以及国家失能。此外,更重要的是重新配置政府财政的轻重缓急,从而将各种资源转向实现   B模式的目标上。具体包括:植树造林、土壤保持、渔场修复、普及初等教育,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实施妇女生殖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布朗甚至觉得应以战时速度的大规模动员来重组经济。   在乌尔里希·贝克看来,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等一系列环境事件以及其他风险,构成了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风险社会。掌握了定义风险的主动权,也就掌握了控制现在及未来世界走向的权力。在崩溃边缘的世界里,我们该停下来,想想该唱一首什么歌。 吹响拯救地球的集结号 任文伟(世界自然基金会上海项目办公室主任)   20年前,10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齐聚里约热内卢的环境与发展峰会讨论地球和人类的未来。20年过去,各国首脑在同一城市又举行了里约+20峰会。但是峰会结束,我们并没有看到政治家们达成一个可以实施的共识。   也许布朗先生早预见到了这一结果,所以他还在不断为人类和地球的命运苦苦呐喊。虽然有些政治家们缺乏远见,但是可持续发展已经生根发芽。通过像布朗先生这样的环保先驱和环保思想家的不断努力,越来越多的来自社区和企业的领袖们正在成为一股保护环境的重要力量。   《崩溃边缘的世界》一方面给我们敲响警钟,另一方面,也再一次为人类拯救地球吹响集结号。拯救我们的生态和经济环境的时间已经不多,布朗先生希望用“战时紧急动员模式”来启动公民社会的自下而上的力量和国家机器的自上而下的行动,唯有如此,我们的地球才有希望。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12   
30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谈“布朗先生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harmonism 2010-7-9 00:25
再谈布朗先生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曾纪晴 前几天与武夷山老师就他所写书评中关于布朗先生坚决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顶了一下牛,抬了一下杠(参见: 与武夷山老师商榷 布朗先生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我主要的观点是:假如布朗先生真的坚决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那么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武老师认为,布朗先生是不是真正的学者,读了他的著作才能下判断。不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是无法对他下判断的。 由于我确实没有读过布朗先生的著作,所以我只能承认我的无知。但仅就布朗先生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这一点来说,依据武老师的介绍,我想还是可以做一个判断或推断的。但毕竟没有读人家的著作,对人家的思想不了解,说话的底气就不足。 刚好前天科学网送了一张 20 元的礼品卡,我立即就用它购买了布朗先生的《 B 模式 4.0 》。很快,今天我就收到书了。中午书一到手,午饭都来不及吃呢,就快速扫描书中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有关的所有内容。遗憾的是,布朗的书中没有出现坚决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那样的内容。我认真地读了《 B 模式 4.0 》第七章消除贫困,稳定人口,也没有关于中国计划生育的内容。仅在第七章第二段提到了一下中国在消除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之后,则大篇幅地介绍了除中国之外的其它国家成功的 family planning 方面的经验和成绩。布朗介绍了印度、巴西、几个东南亚国家(包括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非洲的一些国家(比如埃塞俄比亚)、伊朗和墨西哥等国家实 行 family plan 的情况,着重推介了除印度之外的那些成功推行 family plan 国家的有关降低和稳定人口数量的成功经验。所有那些推行 family plan 的国家,都根本没有中国计划生育的影子。 按理,假如布朗先生坚决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 《 B 模式 4.0 》第七章消除贫困,稳定人口他就应该好好介绍一下中国计划生育的成功经验啊。但是,布朗先生根本就没有介绍中国的计划生育。我想,他应该是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完全不可能向世界其它国家推广的,介绍它就没有任何的意义。而世界其它国家成功的 family planning 则是完全可以向世界推广的,也就是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价值。 假如布朗先生不了解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个关注资源环境与人口问题的著名人士,那是不可想象的。布朗先生应该是知道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不同于 family planning 的。所以,他介绍世界其它国家成功的 family planning 范例时自然就不能将之混同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绝对不能翻译为 family planning ,翻译为 family planning 就是赤裸裸的对国际社会的欺骗。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较为准确的翻译应是 one- child policy 。其实,相对于 family planning ,中国的计划生育实为政府强制性执行的国家生育计划,因此可以翻译为 forced government planning 。布朗先生不傻,他怎么可能将中国的 forced government planning 当作 family planning 的典范向全世界推广呢? 在 《 B 模式 4.0 》中,我没有找到布朗先生坚决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证据。武夷山老师认为,布朗先生 作为在美国的学者,在主流意识形态都认为中国搞计划生育就是侵犯人权的情况下,他不怕挨骂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我认为这反而是真正学者的表现。很遗憾,在 《 B 模式 4.0 》中我没有看到他这种 真正学者的表现。他连中国的计划生育都不敢提,更别说逆美国主流意识形态而对侵犯人权的计划生育唱赞歌了。 或许,布朗先生虽然不敢高喊坚决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但他可能用实际行动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比如据说他写的《谁来养活中国?》就是提供了一个在中国搞计划生育的合理性基础。虽然我还没有看过他的《谁来养活中国?》,但是我想,他即使是认为粮食问题可能为中国的发展带来制约甚至灾难,实际上就是支持中国减少人口,他也是不敢公开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从他在 《 B 模式 4.0 》关于 family planning 的成功经验推介中,我们可以推测他所支持的减少人口的方式也是 family planning 那种。 布朗在 2008 年 6 月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曾经表示: 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是 计划生育 和淡水渔业。我们不知道他的英文原文如何,仅按翻译的中文意思来理解他似乎是对中国的计划生育的褒奖。或许这可以作为它坚决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证据?果真如此的话,那就很难理解他为什么不在他的 《 B 模式 4.0 》中介绍一下中国的计划生育对世界的贡献。或许,当时他是来中国访问,为了讨好中国(政府),而《 B 模式 4.0 》则是向全世界发行,他才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或许,人是复杂的,读他的一本书并不能完全了解他的全部思想,听他说的一句话也不能代表他的真实想法。我依然还是那句话:假如布朗坚决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他就不配称为真正的学者。只是从他的《 B 模式 4.0 》来看,他是支持 family planning 的。或许他潜意识里愿意见到中国人口减少的结果,而不管这个结果是如何得来的。但正如武夷山老师说的,他不见得会支持中国计划生育过程中的一些野蛮做法。 2010-7-8
个人分类: 未分类|5922 次阅读|4 个评论
与武夷山老师商榷“布朗先生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harmonism 2010-7-4 19:02
关于 莱斯特布朗先生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与 武夷山 老师商榷 曾纪晴 最近, 武夷山 老师写了一个书评 书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 介绍了因《谁来养活中国》一书而闻名中国的美国未来学家 莱斯特布朗先生及他的新著《 B 模式 4.0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一理念应该说是深得人心的,没有多少人反对,只是真正能够实行的人大概不是很多。布朗先生能够身体力行,这一点是让人敬佩的。当然也没有什么,因为他作为一个美国人尽管他跟我一样不开汽车,踩自行车,但他的碳排放绝对比我高。 武夷山 老师一直是我钦佩的人,因为他在科学网博客中无私地分享了许多他的真知灼见,同时也对我们这些后辈给与许多的支持和鼓励。但 武 老师在介绍布朗先生时,以钦佩和欣赏的语气介绍了布朗先生坚决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这让我多少有些讶异。布朗先生曾多次公开说中国的计划生育是对世界的贡献。他的言论已经遭受到许多的批评。于是,我在 武 老师的博文下面跟帖,开始了布朗先生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讨论。 发表评论人: harmonism 他坚决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假如此话当真,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学者。 武 老师:当真。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他认为中国以及其他国家都应该控制人口。但并不等于他支持中国具体执行时的野蛮做法。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学者,读了他的著作才能判断。 发表评论人: harmonism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其特定的含义,假如去除那些野蛮的做法,那就不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了。老外简单地用 family plan 当做计划生育,其实是完全不懂中国的计划生育。中国的计划生育,表面上是提倡,实际上却是野蛮地强制,老外几个能懂? 发表评论人: harmonism 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他认为中国以及其他国家都应该控制人口。 如果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他就更加不应该支持中国单方面实行计划生育,因为按照他的观点,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有计划生育的责任,那么唯独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显然是对中国人的极端不公平。 发表评论人: harmonism 因此,我觉得,布朗先生不是一位真正的学者,他更可能是一位政客。他支持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显然是不想看到中国有那么多的人口。中国已经实行了 30 多年的计划生育,布朗先生有没有倡议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为什么他要中国人腾出生存空间让他们老外去生存和发展? 假如他是一位真正的为了全人类利益的学者,他就绝对不应该只支持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假如需要计划生育的话,也应该是在全世界的范围内,经过联合国讨论协商,做出计划生育的全球性决议。显然,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坚决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任由中国人单方面实行计划生育为外国人腾出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他关心环境问题,无非是关心他们自己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武 老师:他倡议所有国家都实行计划生育。中国搞计划生育,并非是听了他的劝告。不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是无法对他下判断的。 发表评论人: harmonism 计划生育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的灾难,让中国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0 年之后,中国将开始品尝计划生育带来的苦果。现在计划生育的恶果已经开始显现。 发表评论人: harmonism 武 老师,虽然我不了 解布朗 先生的思想,但不管怎么讲,我觉得布朗先生在全世界没有第二个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情况下,坚决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他就丧失了一个真正学者的资格。 任何人,只要是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他就丧失了起码的良知,不配成为真正的学者。 武 老师:作为在美国的学者,在主流意识形态都认为中国搞计划生育就是侵犯人权的情况下,他不怕挨骂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我认为这反而是真正学者的表现。我在不止一件事情上看到,自己独立思考做出判断的外国学者得出的结论恰好与中国当局的立场一致,于是遭到痛殴。 发表评论人: harmonism 其实,任何与普世价值相违的所谓独立思考,均可能与某当局立场一致。这应该没有什么奇怪的吧。 武 老师:再展开来讨论就越说越远了。如果以普世价值为政治正确而不再做独立思考,那与中世纪信神并没有什么两样。更何况,有哪条普世价值是经过全球投票的?不侵略,不杀戮,应该是普世价值吧,可是,一般美国人会承认开发新大陆、杀印第安人是罪过吗?只有独立思考的美国人才会承认。 发表评论人: harmonism 普世价值需要经过全球投票吗?根本不必,只需要问问自己的良心即可。 一般美国人不承认开发新大陆、杀印第安人是罪过,就等同于没有罪过吗?承认不承认是一回事,有没有是另一回事。当他们走进教堂,或者夜深人静的时候,问问自己的良心,他们肯定是承认的只是他们不可避免地要走出教堂,白天不可避免地要来临,他们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各种社会关系之中,牵涉各种利益纠葛之中。 关于独立思考,那就要看它独立于什么了。独立于专制的思考那是进步的,相反,独立于普世价值的思考,那就反动了。 武 老师:我曾写过真理的可怕,适用于这里。自以为掌握了真理、自以为掌握了普世价值的人,都是可怕的。因为,具体的真理是什么?具体的普世价值是什么?都没有定论。 我这里的批评指向两面。自以为计划生育政策是正确的、不惜一切代价(手段)也要加以贯彻,是可怕的;自以为计划生育政策一定错误,而不是进行历史性的评价,并进而把拥护计划生育的人统统视为恶魔,也是不太合适的。 发表评论人: harmonism 武老师:我曾写过真理的可怕,适用于这里。自以为掌握了真理、自以为掌握了普世价值的人,都是可怕的。因为,具体的真理是什么?具体的普世价值是什么?都没有定论。 这个我同意:自以为掌握了真理而实际上违背真理的人当然是可怕的,恐怖的。 我们就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来说,支持它和反对它,总有一个是真理吧。布朗先生坚决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不知道他是否自以为掌握了真理?否则,他为何如此坚决?请 武 老师指教。谢谢! :) 此外,对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如果当局不是自以为掌握了真理,为何坚决实行了 30 年,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在各种计划生育造成的恶果开始显现的情况下,也丝毫不为所动?也请 武 老师指教。谢谢! :) 武 老师:听起来俗得不能再俗,但所谓真理经常就在两造之间,而不是总有一个是真理。 发表评论人: harmonism 呵呵, 武 老师抓住一个漏洞,就要回避两个问题啊。 :) 就算真理在两造之间吧,请 武 老师指教一下上述两个问题,如何? 发表评论人: harmonism 我这里的批评指向两面。自以为计划生育政策是正确的、不惜一切代价(手段)也要加以贯彻,是可怕的;自以为计划生育政策一定错误,而不是进行历史性的评价,并进而把拥护计划生育的人统统视为恶魔,也是不太合适的。 谢谢武 老师的补充。 假如要历史地、科学地评价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就应该把计划生育带来的好处与恶果拿出来全面衡量。我没有任何偏见,愿意摆事实讲道理。 对 于布朗 先生坚决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特殊内涵,布朗先生自然也就是支持惨无人道的计生暴力。基于此,我当然认为布朗先生不配称为一名真正的学者。 至于普世价值,虽然没有人能够穷究其全部的具体内涵,但不能因此而认为普世价值毫无内涵,或者因为不能全面准确地穷尽所有具体内涵,而认为不存在普世价值,或者普世价值没有一定的价值内涵。 事实上,普世价值之所以是普世的价值,就在于其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布朗先生要是不明白,他完全可以去问问世界各国的人:愿不愿意被中国的计划生育?假如答案五花八门,那就表明在这个问题上不存在普世价值,但是假如答案出奇地一致反对,那当然就表明在这个问题上存在普世价值。当然,这完全是一个笨办法。聪明的办法是,布朗先生只需要问问自己:我愿意被人家抄家、在睡梦中被计生人员绑走、不经本人同意强制结扎、堕胎吗?当然布朗是个男的,不过他可以问问自己,他愿意他的夫人受到如此待遇吗?答案就很显然了。 武 老师:自然而然的推论是成问题的。比如,海外华人普遍支持北京奥运会,就说明他们也支持我们为办好奥运采取的一切安全措施吗?其实,我们的分歧点并非计划生育本身,而是,是否简单化、绝对化地下论断。 发表评论人: harmonism 武 老师这个例子举得不够好,完全无法类比。呵呵。 :)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之所以是中国的,就在于它并不同于国际上熟悉的 family plan 。人家的是完全自愿的,而中国的却是强制的。 布朗先生不可能坚决支持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同时又反对野蛮的强制措施。因为,假如他反对野蛮的强制措施,它必定反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这完全是因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特殊内涵决定了的。 假如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完全自愿的,没有任何强制性,事实上它就完全是一个新的政策了,而不再是原来的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了。我敢保证,假如去除了强制性,完全实行自觉自愿的 family plan ,不要说布朗先生,全中国人都会支持这样的计划生育。 当局快快实行啊。我第一个举手赞成。
个人分类: 科学幽默|3626 次阅读|11 个评论
武夷山老师:布朗喊你关注他的《谁来养活中国》续篇
yejian 2010-3-22 17:20
Newsweek : Business as usual has started to read like the end of the world. 《B模式》,全球23种语言、27个文本除了英语,有阿拉伯语、保加利亚语、汉语、波斯语、法语、德语、印地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马拉地语、挪威语、波兰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俄语、斯洛文尼亚语,西班牙语、瑞典语、泰语和土耳其语。英文有三个版本(美国∕加拿大,英国∕英联邦,印度∕南亚),西班牙文有两个版本(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中文有两个版本(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 《B模式4.0》,大陆中文版预计2010年4月出版(林自新、暴永宁、胡晓梅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莱斯特布朗以实事求是的坦率方式,告诉我们应如何建设更加公正的世界,并应怎样拯救地球于气候变化。这是我们大家都应当倾听的。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 《B模式4.0起来,拯救文明》 中文版序言 《纽约时报》 最近刊登了基思布拉德舍( Keith Bradsher )撰写的文章,认为中国加大油门力争成为绿色能源的主力军特别是在太阳能发电领域。在面临气候挑战的世界中,这是鼓舞人心的喜讯。 作为经济不断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低成本、可持续发展方面,可能成为世界的楷模。例如,仅仅几年前,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还集中在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地。可是,到了 2006 年,中国的产量便超过了美国。在太阳能电池制造业中,中国正在进入世界领先地位。 在 2009 年初,中国技术开发集团公司和青海新能源集团宣布:它们拟在边远省份青海联手建造一座太阳能光伏发电厂。第一期工程的发电能力为 30 兆瓦;全部工程完工后,总发电能力将达 1000 兆瓦。对于中国这个在 2008 年年底只有 145 兆瓦太阳能电池发电能力的国家,这是向未来跃进了一大步。 太阳能开发的步伐,随着太阳能热水器(又一种太阳能收集器)的出现而加快。中国现在已经安装有 2700 万只屋顶式太阳能热水器,大约有 4000 个生产太阳能热水器的厂家,这种相对简单便宜的技术已经惠及还没有通电的乡村。只要区区 200 美元,村民们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太阳能热水器,洗上热水澡。以 2009 年时的情况而论,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屋顶太阳能热水器是在中国。 中国也在迅速开发风力资源。这个国家的北部平原、西部高原、广袤的崇山峻岭和绵长的沿海地域,都有丰富的风力资源。中国拥有充足的可利用风能,利用风能可以轻易地使其现有的发电能力翻上一番。目前,中国已经有大约 12000 兆瓦的风力发电能力,绝大多数来自 50 到 100 兆瓦的风电场。另外还有许多中型风电场正在兴建中。 最近即将启动的名为风电基地的开发项目,目的是建设六个吉瓦级的风电场集合体,每个的发电能力至少是 10 吉瓦。这些风电场将分别建在甘肃( 15 吉瓦)、内蒙古西部( 20 吉瓦)、内蒙古东部( 30 吉瓦)、河北( 10 吉瓦)、新疆哈密( 20 吉瓦)和上海北面的江苏省沿海地带( 10 吉瓦)。建成之后,它们的发电能力将达到 105 吉瓦,相当于 2008 年初全世界的风力发电总能力。 到 2009 年中期,几乎所有的主要汽车制造厂家都已经宣布,准备上市插电式复合动力车或者全电力汽车。与此同时,世界上第一辆达到商用水平的插电式复合动力车,已于 2008 年 12 月在中国进入市场。它就是中国的比亚迪( BYD ),目前已批量生产,以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的每辆 22000 美元的价格出售,并计划在 2010 年进入美国和欧洲市场。 这些进步令人振奋。但是,像我在《 B 模式 4.0 》中所提出的,如要在 2020 年达到减少碳排放 80% 的目标,还要做更大的努力。燃煤发电厂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它使地球变暖,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自然系统造成压力。食物很可能是导致文明崩溃的薄弱环节。(参看第一章。) 和世界各地一样,中国的食物供应也不断趋紧。地下水位下降,土壤侵蚀,耕地它用,以及冰川消融,使得食物产量严重降低。在小麦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玉米占三分之一的华北平原,地下水位下降迅速。过度抽汲已经大量消耗浅层地下水,不得不打井开采当地的深层地下水,而深层地下水是不可回补的。 据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说,中国正在北方三个相邻的流域中开采地下水。它们是流经京津地区的海河流域、黄河流域及其南部的淮河流域。因为每生产 1 吨粮食需耗水 1000 吨,而海河流域每年短缺近 400 亿吨水( 1 吨水的体积为 1 立方米 ),这意味着蓄水层一旦耗竭,粮食收成将减少 4000 万吨,按目前的消费水平,这是中国 1.36 亿人口的粮食年需求量。 而在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之时,作为黄河和长江水源的冰川也在不断退缩。中国科学家历经 25 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为黄河和长江补给水的所有冰川都在迅速消融。这会导致黄河这一目前养育着 1.47 亿中国人的河流,在旱季出现流量的剧减。长江也受到冰川消融的威胁。居住在这个流域的 3.69 亿人民之所以能生产出中国绝大部分的稻米,靠的都是长江水。 中国权威冰川学家姚檀栋预测,到 2060 年,中国三分之二的冰川将完全消失。他说:青藏高原冰川的全面消融终将导致一场生态灾难。而且,随着收成减少导致食物价格上涨,还会引发经济和社会灾难。 在中国,燃煤发电厂是造成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和青藏高原冰川消融的祸首。然而,中国还在运行着此类发电厂并拟建新的燃煤发电厂。这就是说,这个国家正在用自己的努力,释放出使全球变暖的祸首二氧化碳,从而使自己的食物安全遭受到最直接的威胁。功过真是令人难以评说。 现在,中国的食物安全取决于从根本上改变其能源经济构成。要保往青藏高原的冰川,中国不仅必须停止建设新的燃煤发电厂,还必须将运行中的陆续关闭。中国的谷物收成,大约 80% 来自水浇地,而中国的灌溉,绝大部分是水利用效率不高的地面灌溉,其中大部分灌溉用水取自黄河和长江。 对中国未来的食物安全而言,能源政策比农业政策更为关键。如果冰川消融断了他们的灌溉用水,农业产量必定下降。对此,农民们是无计可施的。这种灌溉用水的可能丧失,连同华北平原地下蓄水层的面临耗竭,是中国食物安全前所未有的最严重威胁。 中国不是面临挑战的唯一国家,但由于人口占了世界总数的六分之一强,中国出现的任何情况都会影响世界的其他地区。伴随着中国迅速增长的经济,这个国家有可能成为全球经济从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动力向以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为动力转变的主要领导国家。 莱斯特 R 布朗( Lester R. Brown ) 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211 次阅读|2 个评论
泰晤士报:经济学家质疑英国银行毒性债务防范计划
panfq 2009-2-3 02:27
斯蒂格利茨: 不应该让良币追逐劣币。这是已被丢弃的旧思想 金钱换 垃圾 思想 的新版本。新的提案是批量购进垃圾。 泰晤士报:经济学家质疑英国银行毒性债务防范计划 上周末一些著名经济和金融专家在达沃斯论坛上对美国、英国和欧洲为稳定全球金融体系所采取新的极端措施的有效性及其成本表示怀疑。 著名经济学家对英国首相布朗的通过政府担保以防范英国银行的 不良贷款资产的 计划的有效性提出质疑,布朗的措施也可能被奥巴马总统采用。 奥巴马本周准备宣布一揽子计划以清理美国银行,其中很可能包括建立一个 坏帐银行 (bad bank) 接管和掌控有毒资产。 德国总理默克尔正计划在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开展一项基于 坏账银行 办法的救援计划。 有人猜测,爱尔兰政府本周将投资 70 亿欧元( 61 亿英镑)于该国最大的两家银行在。根据资本重组计划,联合爱尔兰银行 (AIB) 和爱尔兰银行各自将获得 35 亿欧元的优先股,同时还要政府担保 240 多亿欧元的不良贷款。所有英国邮政局账目由爱尔兰银行运作。 据爱尔兰财政部的消息,有关新计划周末有过紧张的谈论,计划将取代政府的第一项给每家银行注入 20 亿欧元的计划。一位来自联合爱尔兰银行 (AIB) 的 发言人表示,新的数字只是猜测。 据了解,都柏林热衷于在信用评级机构审查爱尔兰的评级之前采取行动。穆迪已对共和国的前景展望 消极 。上个月,爱尔兰政府已使该国第三大银行 盎格鲁爱尔兰银行国有化。 一些世界著名的政策专家在达沃斯论坛上对于国家支持的坏账银行在恢复停滞的信贷流动至家庭和企业方面是否有效,存在着严重分歧。 世界经济论坛上银行及商界领袖对关于如何对付危机方面缺乏共识、对政府行动的缓慢表示失望。预期的美国财政部的举措 从大笔新资本注入来支持银行(模仿英国先前的措施),再转换到最初的坏账银行计划以收购与过去贷款相关的不良证券,遭到有影响力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 . 斯蒂格利茨 ( Joseph Stiglitz ) 的抨击。 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任主席斯蒂格 利茨 教 授说:你不应该让良币追逐劣币。这是一个我认为已被丢弃的旧思想 金钱换垃圾 ( cash for trash ) 思想 的新版本。新的提案是 批量购进垃圾 ' 。 斯蒂格 利茨 教授说,经营坏账银行的成本 可能上升。 如果我们处置不当,我们就要讨论一个很难管理的国家债务 。 然而,华盛顿和柏林正在酝酿坏账银行提案,预计英国也紧随其后。为此提案辩护的是美国联邦储备前任副主席、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艾伦 布林德( Alan Blinder )他说: 可选的办法是什么?让处于水下的银行淹没不成? 布 林德 教授对目前华盛顿正在考虑的、英国为有毒资产担保同时又让其留在 银行 财务状况表上 的计划提出质疑。他说: 你不能对已发生的风险投保 你不为一所已烧毁的房子买火灾保险。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秘书长葛利亚( Angel Gurra )说,坏账银行计划是差中选优的选择。缺乏可行的替代办法意味着没有选择。 ( 潘发勤译自《泰晤士报》2009-2-2) 原文链接 Economists express doubts over Brown's ring-rencing plan for toxic debts in British banks http://business.timesonline.co.uk/tol/business/industry_sectors/banking_and_finance/article5635979.ece 光明观察 刊发 2009-2-3 其他转载 凤凰资讯 香港政府中联网
个人分类: 国际|33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国首相布朗要面对金融保护主义的挑战
panfq 2009-1-31 10:25
提要:一方面批评保护主义政策,强调国际合作,另一方面又通过减少国外贷款以增加给国内的贷款,英国首相布朗陷入自相矛盾之中。 英国银行已大幅削减给国外借款人的贷款,官方数字显示,在英国首相布朗警告不要陷入金融保护主义的时 候,也突显了他自己要面对的挑战。 在星期五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言,英国首相坚持国际合作的绝对必要性以确保资金和银行贷款流向新兴市场。 他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说,如果我 们不这样做,那么将会去杠杆化( deleveraging ,解除杠杆融资的操作),这相当于去全球化( deglobalisation ),相关能力丧失将限制世界经济的增长。 但他的话是针对国际读者的,与他最近面对已部分国有化的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国外不良贷款时所作的惊人之举相冲突。英国财政部一直坚持让苏格兰皇家银行把面向英国家庭和企业的贷款增加 60 亿英镑,以作为把 50 亿英镑的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权的报答。 周五,英格兰银行的数字显示,英国的金融机构都响应政府的压力,通过大量减少给非常驻居民的外币贷款,维持给英国公司和家庭的贷款。去年第四季度外币贷款的减少胜过自 1990 年有记录以来的任何时候。 英国银行家协会统计主任大卫 . 杜克斯( David Dooks )表示,英国银行感到来自政府的压力,贷款时须优先考虑英国借款人,而不是国外借款人。杜克斯说, 政府的每一次讲话的目的是 支持英国公司,这样做的自然结果是,英国银行将主要集中在英国。 摩根大通 (JPMorgan) 的经济学家马尔科姆 . 巴尔 (Malcolm Barr) 说 :当你开始观察英国银行的时候,你会意识到,英国银行所做的大部分工作不在英国。英国银行目前的处境这一事实,主要是他们一直在做英国以外地区的业务。 英国银行贷款给英国非金融公司仍然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去年第四季度未偿还贷款总额下降 30 亿英镑这是自 1997 年有记录以来贷款净额的最大跌幅。 花旗集团的经济学家迈克尔 . 桑德斯 (Michael Saunders) 认为,如果银行去杠杆化继续按这种速度进行,对经济的影响将是极其严重的 。 潘发勤编译自 达沃斯 2009 深度报告 Brown faces protectionism challenge 2009-01-30 。 相关阅读 1. 金融风暴下的蛋:去杠杆化会带来什么 . 2008-10-13 . 上海证券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8-10/13/content_10186556.htm 2. 英国财政大臣布朗批评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http://finance.sina.com.cn/j/20050913/00541962180.shtml
个人分类: 国际|332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9: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