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保护主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
heitiedan2012 2013-10-11 07:17
读黄树东《大国兴衰》,只读了几页,有了以下的想法。书中提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条道路,一条是贸易自由主义,一条是贸易保护主义。两者相互争论,两者也相互替代。 在资本初起阶段,因为刚刚发展商品生产,所以为了积累财富,商人们需要国家的支撑与扶持。而当时的国家,尽管还是封建制度下的专制制度,也需要通过贸易积累财富,所以当时的欧洲诸国比较盛行重商主义。很难说这种贸易是自由主义的。因为资本需要的市场不是天然形成的,它需要靠国家的力量,有时是依靠武力来强行打开的。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便是列强用枪炮打开中国市场的一个例子,南京条约要求中国开放诸多口岸,这里有哪一个口岸是自由贸易的结果?开放口岸就是要做生意,或者直白地说,就是要强迫中国接受西方列强的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资本在具有一定的实力之后,感觉到国家的干预,特别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存在,对资本与贸易是一种束缚,是一种不自由。于是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理论就成了资产阶级一定要高举的旗帜。这面旗帜举了一百多年,从十八世纪末,一直举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1929 年,震撼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迫使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不得不退出资本主义的课堂,取而代之的是凯恩斯的理论。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之通论》实际上提出了与自由主义理论不同的宏观经济学理论,而在这个经济学里,他强调的是政府必须对经济有所干预。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完全的放任自流,搞所谓自由主义经济,其实是会对资本主义造成巨大伤害的。 凯恩斯的理论实施了四十年左右,到了 1973 年,西方经济在所谓能源危机的打击下,告别了自四十年代末以来的二十多年黄金发展时期,走上长期低迷、迟滞和衰退的道路。于是新自由主义理论开始攻击凯恩斯理论,认为国家干预对经济发展有弊无利。所以资本主义经济又开始青睐自由主义观点,新自由主义也就在这个阶段开始流传起来。 凯恩斯的理论为什么开始管用,后来又不太管用了呢?因为凯恩斯的办法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如果说在古典自由主义时期,资本就如同一个成长中的人,在他成长过程中,会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在那个时候,人们看着这种感染没有什么办法,只好由着这些细菌病毒来戗害这个人,会导致他感冒发烧。但烧过之后,他又逐渐恢复了体力,又能够重新成长。只是这种患病的周期会越来越短,对这个人的健康损害极大。凯恩斯就采取退烧止热的招数,体温高了就赶紧降温,低了就想办法升温,这就让这个人不会发生短期内的周期性发病,但细菌与病毒会在这个人身上长期积累,实际上也是在积蓄力量。一旦凯恩斯的招数抗不过细菌病毒的进攻,那么疾病仍然会发生,而且来势会更加凶猛。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治疗招数就不太管用了。这就是凯恩斯理论所面临的困境。这就让新自由主义可以乘虚而入。 新自由主义不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的简单恢复,它实际是在新形势下,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所需要的一个理论、一个政策和一个工具。资本主义已经不再是单个工厂企业的生产规模,也不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规模,而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规模,即大型跨国公司甚至大型跨国集团的全球生产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需要打破一切国家壁垒,为资本在全球的畅通无阻开辟道路,这就是新自由主义产生的全球背景。任何阻挡国际垄断资本的障碍都会被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定要除之而后快。 所以,所谓“华盛顿共识”,所谓“休克疗法”,都是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政策与措施。新自由主义的矛头不仅针对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不会放过各种发展中国家。所以自由化必然伴随着西方式的民主化,政治上的障碍拆除了,经济上的资本就可以大行其道了。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危害,新自由主义理论本身也越来越对自己面临的困境难以自圆其说。但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在自身没有遭到强硬的抵抗之前,它极力鼓吹新自由主义,但它遭到强烈的抵抗时,它又举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从总体来看,其实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并不是什么两派之间的争论,它不过是资本的两只左右手。需要哪只手时,就用上哪只手,左右开攻,管用就行。
2839 次阅读|0 个评论
麻烦动物保护主义者进来评论一下
热度 2 Bobby 2013-5-30 21:22
http://www.kankanews.com/ICtaste/info/2013-05-30/1655344.s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42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德国凭什么成为“中国崛起”的赢家
edisonlou 2013-3-11 19:57
核心提示:与鼓吹贸易保护主义的美国工会相对照,北欧的工会,大多欢迎全球化的竞争。德国的各种精密仪器、机械,则是“中国制造”的基本工具。德国人骄傲地宣称,中国固然是“世界工厂”,但这个“世界工厂”是德国的公司建造的。 按照“福利养懒人”这个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规矩,北欧的“福利国家”应该是最多懒人的地方。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不妨通过北欧国家和美国就业保障制度的对比,来看看完善的福利制度如何“养出”更高素质的劳动者。 美国的传统制造业,瞄准的是大众市场,采用大规模生产的“福特体制”。“福特体制”的特点是标准化、流水线化,不仅每个部件都可以随意替换,工人也可以随意替换。工人所从事的是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其功能近乎一个机械手,不需要太多的训练,有“普通技能”大致就可以应付。与之相对的,是精品生产,瞄准的是所谓“利基市场”(niche market),或称“缝隙市场”“小众市场”。特别定作的高端产品,批量甚小的特殊产品,乃至生产消费品的特殊器具、机械等等“生产性物资”,都属于这类。这样的生产模式,所要求的技能非常精深,职工必须具有处理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中的问题的能力。介于两者之中的,则是多元化的大规模生产(DMP: diversified mass production)。这种生产仍然面对大众市场,保持很大的批量,但比较灵活,可以针对用户的需求随时根据产品的原型进行修改。日本的汽车业和电器业大致就属于这种模式。 美国的体制,鼓励少数人拔尖,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创造阶层。这些人不管从事哪个行当,都有通才教育的背景,视野开阔,创意充足,不受本专业传统模式的限制。因此,美国每能领导突变式的变革。乔布斯就是这方面典型的弄潮儿。同时,这些聪明人能够设计出傻瓜都能操作的大规模生产程序,减少了对高级技术工人的依赖。一旦工人如同随时可替换的部件一般,企业就随时可以“外包”到低薪国家,在全球化中表现得异常灵活,但也导致了工人的价值越来越低,导致了所谓“冲向底层的竞争”(race to the bottom):既然中国工人能干美国工人的活儿,老板凭什么支付美国工人的高工资?如果印度工人拿一半钱就能干中国工人的活儿,中国工人的工资也过高了。美国制造业在“中国制造”的冲击下风雨飘摇,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德国、北欧等发达国家,则不仅不怕“中国制造”,反而把“中国制造”看成是自己的机会。与鼓吹贸易保护主义的美国工会相对照,北欧的工会,大多欢迎全球化的竞争。德国的各种精密仪器、机械,则是“中国制造”的基本工具。德国人骄傲地宣称,中国固然是“世界工厂”,但这个“世界工厂”是德国的公司建造的。这就使德国制造业成为“中国崛起”的赢家。这里的根本原因是,在德国、北欧的生产体系中,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绝非随时可以替换的部件。许多产品,除了这些工人外谁也作不到一流的水准。采取终身雇佣制度的日本,大致也是如此。 不妨举几个例子。2012年10月底美东飓风前夜,我从电工那里订购了便携发电机,是个美国牌子,噪音很大。我问:“有安静点的吗?”答:“你愿花那个钱,就买本田。”这台美国牌子的900美元。本田多少?上网一查,同等能量的,一种2700多美元,一种4000美元。本田的牌子,放在汽车上是个平民牌。但从割草机到私人飞机,沾上“本田”这两个字就贵。几年前买加湿器也有同样的经历。买美国的牌子,100美元以下肯定下来了。但噪音大,在琴房、卧室难以使用。换个德国牌子,白天几乎听不到声音。但一台要400美元。同样是常用消费品,美国往往经营廉价的大众品牌。德国则专精于小众的高端产品,利润边际大得多。我曾为此事问过搞工程的朋友。对方解释:机械加工的精度,只有德国和日本等几个国家能达到这样的一流水准,人家的技工是十年磨一剑的功夫,好像祖传的一样,美国那种粗犷的流水线生产,大多对此望尘莫及。由此也不难理解,美国人也可以搞出几款豪车,但缺乏足够的技能资源在高端产品上全线出击。你装个空调,安静的高端产品几乎一色的日本品牌。美国产的窗式空调噪音往往很大,难以进卧室。 那么,德国、北欧、乃至日本的制度,是如何鼓励企业培养职工的专精技能呢?各国的模式虽然有所不同,但大凡不出如下三大福利要素:就业保障,失业保障和工薪保障。就业保障,非常类似于我们所谓的“铁饭碗”,如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德国企业,则通过“工作委员会”中的职工民主事实上保证了职位的稳定性。失业保障,主要是使失业人员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近乎原工资的收入。这在北欧国家最为发达。工薪保障,则是保障掌握某一技能的人才,无论在哪里工作都能获得法定水准的工资。这三个因素,构成了强大的福利体系,不仅没有“养懒人”,反而激励职工精化自己的技艺。 首先看公司专用的技能。这种技能的生成,特别依赖于就业保障,即员工不会遭到解雇。越是专注于小众高端市场的公司,其应用的技术往往越是专精、适用面越狭窄。高级技工掌握相关技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磨练。一旦掌握,这样的技术也只能在本公司内运用。如果离开这家公司,这些技工就无法依靠这样的专门手艺吃饭,只能靠人人都有的“普通技艺”,也就是成为一名非熟练工人。所以,技工们在决定把自己的青春投入一项狭窄精深的技艺时,必须知道使用这种技艺的公司靠得住:它不仅会长期雇佣自己,而且将支付可观的薪酬。从这个意义上看,职工决定全身心地精研公司所需要的专门技术,实际上就是在公司的技术资产上进行投资。公司只有保障了这种投资的回报,才能一代一代地不断吸引新的投资。经济萧条时解雇几个员工貌似削减了开支、增加了效率,实际上是削弱了公司的技术资产。 接下来是行业专用技能,这种技能的生成,更依赖于失业保护。一般而言,德国、日本比较注重就业保护,即公司对骨干员工多提供“铁饭碗”。北欧“福利国家”,则更注重失业保护。这种失业保护有几个要素。第一,失业者可以长期享受福利,不会有短期生存危机;第二,福利的“工薪替代率”相当高,失业的人拿到的福利经常在原工资的80%左右;第三,失业者有权选择“适当的工作”,拒绝那些和自己的技能、工资水平不相符的工作。比如,你作为一个高级工程师失业了,有个普通技术人员的空缺,你可以拒绝接受,继续领取失业福利。因为你此时的福利,如果按原工资的80%算,可能高于一个中层职位的全薪。同时你也不必去干低于你技能水平的工作。在这种体制的保护下,职工虽然没有终身雇佣,没有“铁饭碗”,但失业后可以靠80%工资水平的收入坚持很长一段时间,并有着专业进修等许多提升技能的机会,犯不上被生存情势所逼而屈就一个低薪的工作,日后可以在本行业找个同等的甚至更高薪的工作。这就有效地保护了行业技能资产。 德国、北欧的体制虽然在就业和失业保护上各有侧重,但都共享着另一特点,即工薪保护:同一行业的工薪,往往是全行业工会和雇主协会统一讨价还价确定的。结果是,你在某一行业干某一种工作,无论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工资。你不要指望跳槽而长工资,除非你的职位级别升了。不过,你的职位级别,往往是由行业内的权威证书所界定,不能由公司随意乱定。这种薪酬制度最大的一个功能,是保证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哪怕同行业中有大量的失业,许多人愿意接受更低的薪酬,所有企业也都必须维持高标准的薪酬,除非工会和雇主协会达成新的协议。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看来,这是人为地把薪酬抬高到市场价值以上,增加了劳动力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但是,福利制度则另有逻辑:这种工薪保护,使每位准备进入新行业的年轻人都能够计算出一个理性的预期:培养自己技能的成本是多少,掌握这种技能后,一生的总收入大致是多少。这样的确定性,鼓励更多的人进行技能投资,增加了社会的技能供给。在“福利国家”人们经常说的是:低薪是缺乏竞争力的企业的保护伞。支付不了高薪的企业应该被市场淘汰。这就像我们那个引体向上的比喻一样,真正的壮汉,是能够负重拉起自己的身体的人。 (转载自中国经营报)
个人分类: 边走~~边看|2424 次阅读|0 个评论
PK,蒋科学请进。
热度 2 zhanghuatian 2012-4-11 13:44
有些问题只有风头过后才能心平气和的讨论。是关于熊的问题. 发帖之前先站位,对于动物保护主义我是绝对站在你这边的 。 写这篇文章的人是我的老朋友刘仰,各位一定熟悉一本叫《中国不高兴》的书,他就是作者之一。我对刘仰的定位是“高级5毛”。确实,中国像他这么有水平的5毛很少。前些日子他写了一篇挺熊的文章,他的观点很有代表性,我是反驳不了,期待您的表现了。 从胡庆余堂到归真堂 胡庆余堂是由胡雪岩创办的中药老字号,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西历1874年)。据说胡庆余堂出品的中药以宋朝皇家药典为本,并选用历朝历代的验方,其品质一流,深得海内外赞誉。与北京的同仁堂并称为中国著名的国药老店,成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中药现实载体。 胡庆余堂不仅仅只是制药技术,而且也是一种文化。例如,胡庆余堂的创始人胡雪岩曾经写道:“医者,是乃仁术也”。“是乃仁术”四个字,至今仍挂在胡庆余堂的墙上,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于医学的一种态度。仁,不以赚钱为目的,而以治病救人为目的。仁,针对的是人。胡雪岩还留下了“戒欺”匾额,其中写道:“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 医药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几乎每一个普通人一生中都会与之发生关联,但是,绝大多数普通人对于医药都缺乏了解,因此,为了实现“仁”,为了“戒欺”,医药行业的自律非要重要,目的是为了在广大普通人中牢固树立诚信的形象。为了做到这一点,胡庆余堂历史上也有很多佳话。比方说胡庆余堂有一种药,叫做“全鹿丸”,当时曾经有人怀疑“全鹿丸”的成分可能有假,胡雪岩便决定制作“全鹿丸”时,让梅花鹿披红挂绿地上街,让所有人都看到并当众宰杀,以示诚信。这一做法后来长期成为胡庆余堂的传统。实际上,有类似做法的,历史上并不只有胡庆余堂一家,始创于康熙三十八年(西历1700)的翁长春药店也曾经以此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诚信。 说点历史小掌故目的是想说最近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归真堂。在媒体营造的舆论中,归真堂因取熊胆,几乎被妖魔化,但数据表明,归真堂的销售量最近明显上升,为何,因为媒体妖魔化的宣传使得广大消费者相信,归真堂用的真熊胆,而非假冒。当然,这个现象的出现,并非是归真堂自我炒作的结果,而非那些想“黑熊”、想“黑归真堂”的人没有预料到的。 从胡庆余堂的梅花鹿到归真堂的“V认证熊”,中国的中医药使用了不少动物药,两者还有一个共同点,即梅花鹿和“V认证熊”都是养殖的,而非野生。当我们说“是乃仁术”,它一定是指对人的“仁”,如果是指人与动物之间没有差别的“仁”,那么,梅花鹿入药也是罪过了。推而广之,吃牛肉、吃猪肉、喝牛奶都是罪过了。这显然很荒唐。即便按照动物保护的观点,我认为,某种动物要受到保护、种群不至于灭绝,关键就在于它要对人有用,否则,保护它毫无意义,谁还去保护?例如,老虎现在处境比较危急,如果虎骨能够入药,养殖老虎就会有动力,野生老虎的保护(哪怕先放养)就会出现转机。藏羚羊也一样,如果藏羚羊的绒毛能够合法地使用,人工养殖藏羚羊就能开展,猎杀野生藏羚羊就会减少。还有一个典型是中华鲟,人工养殖中华鲟技术成熟后,猎捕野生中华鲟的现象就减少了。对于保护野生熊来说,归真堂的人工养殖、繁殖,其实是促进了野生熊的保护。目前,我国人工养殖的熊超过两万头,野生熊超过四万头,这是好事。当然,利用动物要避免虐待动物,这也是需要注意的。比方说胡庆余堂现在已不再当众杀梅花鹿。有一段时间胡庆余堂曾经开放梅花鹿的养殖场供人参观,因梅花鹿胆小,现已不再开放。 之所以现在有人“黑熊”、“黑归真堂”,还没有“黑梅花鹿”、“黑胡庆余堂”,本质原因是,有人发明了号称能够替代熊胆的人工合成药。为了推广合成药,必须先搞臭中医的天然药,因为天然熊胆药是人工合成药最大的商业威胁。如果有人今后又搞出了号称可以替代梅花鹿的人工合成药,下一步,“黑梅花鹿”、“黑胡庆余堂”将必然出现。到那个时候,整个中医药都将成为被“黑”的对象。现代商业条件下,医药是暴利的行业,西医药为此暴利,将不惜一切代价诋毁中医药的名誉,以实现它一统医药江湖的目的。“黑熊”、“黑归真堂”不过是刚刚开始。 抛开中医药阴谋论不谈,他的主要观点:对动物资源人工饲养的应用,能够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在捕杀野生动物现象仍然存在的今天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如果减少人工饲养,会不会出现对野生动物捕杀行为增加的现象?
423 次阅读|7 个评论
为什么大陆专利无保护
热度 2 renyongli 2012-3-24 20:47
为什么大陆专利无保护?这也是令很多国内外专利权人、尤其是国内专利权人感慨万分却又无可奈何的问题。很多人将这个问题归结于司法腐败和地方保护主义。这确实是一方面的原因。尽管我们可喜地看到,最近一两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整体法制环境和执法力度已经有了大大进步,但当前仍有很多专利权人发出上述感慨。这就值得人们深思了。 对专利权的保护主要是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具体来说,司法保护是由法院来提供,行政保护是由各地知识产权局来提供。这看似是政府职能部门的事情,但是本博主认为,作为专利权人,以及专利申请人(授权后就成为专利权人),也有必要自身有所作为。 首先,专利权人要做到的首要事情是确保自己的专利具有抗规避性和稳定性,这是行使专利权的前提。当然,技术可行性和市场需要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四方面都具备的专利权人,对于“为什么大陆专利无保护?”这一问题才具有现实追问权。这些方面在本博主的在科学网博客上的另一篇博文《为什么我的专利不挣钱――答科研界和工业界好友问》中已有讨论,不再赘述。 其次,假设专利权人已经拥有具有上述四性(技术可行性+市场需要性+抗规避性+权利稳定性)的专利权,此时专利权人行使权利中面临的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发现侵权行为以及获得侵权证据。这是启动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的前提,也是专利维权实践中面临的最突出、最关键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打官司打的就是证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司法原则,在知识产权领域也是适用的。笔者以为,发现侵权行为以及获得侵权证据,单靠专利权人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与诸如司法部门、地方专利行政部门、工商部门、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工业设计单位甚至是私人侦探等各方力量合作方可。但是,与上述各方力量的合作,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公司型专利权人而言,由于有财力和人脉支撑,且行使专利权直接关系到其技术垄断地位的变现情况,尚有足够的动机和实力可为之。有此威慑,故潜在侵权人往往还不敢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对某公司所属专利实施侵权。因此,实践中,侵权者对于公司所属专利往往采用较为隐蔽的方式或侵权与否存在争议的方式来实施侵权。(注:关于这些较为隐蔽的方式或侵权与否存在争议的方式,本博主略知一二,但因涉及具体的技术方案,且侵权者各有高招,且涉及很多敏感的法律问题,故不便在本文中予以公开。读者有意了解的话,可以就具体情况联系本博主。 但对于个人型专利权人来说,由于财力和人脉资源均有限,往往 有心无力 。而对于大学和科研院所型专利权人来说,虽然它们名义上是很多专利的专利权人,但实际上由于它们所拥有的专利数目过于众多,且其下属的教授和研究员等实际上处于利益主体多元化和松散化的局面,以及诸多体制上的原因,故专利权的行使与否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型专利权人的自身利益往往缺乏直接关联性,故大学和科研院所类型的专利权人虽有财力和人脉,但往往没有十分强烈的动机去主动发现侵权行为以及获得侵权证据,是谓 有力无心 。由于对潜在侵权人构不成有力威慑,故上述这两种类型的专利权人往往更容易被侵权。 专利权本质上属于一种无形的财产权。对于财产权被侵犯后所提供的救济,目前实践中实行的是“民不举,官不究”的原则。故,没有了专利权人自身在发现侵权行为以及获得侵权证据方面有所作为,则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根本无法启动,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自然也就无的放矢,难有成效。而且,即便是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能够启动,如果专利权人提供的证据不充分,也是很难胜诉的。这也就是很多专利权人容易忽略之处。 可见,要想改变“大陆专利无保护”这一现状,尚需政府职能部门、专利权人、社会组织等多方形成合力,可谓任重而道远。如今,政府已经表态要尊重知识产权,净化执法环境,提高执法效率。专利权人自身也要抛弃“等靠要”的思想,主动与各种社会组织积极合作,去维护自身的权利。毕竟,你的权利,你不去维护,谁去维护?所谓“上帝拯救自救的人”是也。
个人分类: 专利相关|3223 次阅读|2 个评论
恒念物力维艰:其实我是万物保护主义者!!!
jsnjjlj 2012-3-3 23:25
恒念物力维艰:其实我是万物保护主义者!!!
周末的早晨阳光把我叫醒! 我一个人在康大的校园里散步。 老外很少周末加班,(所以曾有人戏言,在康大周末加班的不是中国人就是神经病) 因而校园里很静谧. 蓝天、白云、红墙,颇有一点天人之间的和谐感: 回来却发现从国内穿来的 牛仔裤不知何时已经磨破了,不能再穿了! 我是一个很费裤子的人,这大约与我的行走坐卧习惯不好有关 。(详情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32802do=blogid=460582 ) 心中不免有些落寞,因为我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不独对人,而且对物。 (杯子: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32802do=blogid=320673 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32802do=blogid=510894 书) 我想这与我接受的世界观有关:“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 所以,我希望可以珍惜与善待一切事物( 衣不如旧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32802do=blogid=480725 和 瓜香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32802do=blogid=480745 ) 所以,我从不会认为一个民族会比另外一个民族高贵,我也不会认为一个物种会比另外一个物种高贵! 天地万物,不过是大道运行的具体体现。 所以,我不会觉得非洲草原上,羚牛迁徙时受到狮子的攻击是一件惨绝人寰的事情! 我也不会觉得山羊啃食青草就是一件善良的事情,(事实上,很多地方的沙漠化正与此有关) 所以,只要像海子诗中描述的那样:“珍惜粮食和蔬菜”,“恒念物力维新” 那么,就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所以 我会教儿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我也会向他讲述基督教的餐前祈祷。
个人分类: 东方营销学|334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与黑暗搏斗,需要的是引入光明
热度 8 yatou 2012-2-21 11:52
上一文未谈动物保护主义,但还是被涉入到那里面去了。 在动物保护主义这个问题上,我奉行二傻的一句话:与黑暗相搏,只能使黑暗越来越黑。解决的根本办法,是将阳光引进来。 我在曾纪晴老师 《中国动物权利保护的兴盛与人权保护的衰落》 文下的评论里讲了自己对动物保护主义这件事情所持的基本观点,或者是我的根本理念: 小时候,妈妈给我订阅连环画报。看过的一本中讲的是一个画家,他在一张巨大的纸上画一位美女。边画边自我陶醉:看她的眉毛,弯弯的,象一轮月亮;看她的眼睛,黑黑的,象珍珠般闪亮晶莹;------只是,当他结束了这幅每个部分都精美绝伦的画像时,远处一看,他傻眼了:因为整个画像已严重失衡,虽然每个部位都非常美。 附评曾老师的文章:赞同!如果一个国家的人的心灵是扭曲的,其动物必是受虐待的。一个国家的人权更重要。我们都知道,一个从小挨打的孩子,其必然要以某种方式进行报复,与同学打斗,折磨小动物。关注于人类心灵的康健,其重要性要远过于其他引发而出来的一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属于衍生性的问题,是属于主干下的细枝和末节。本末不要倒置。力量不要用歪。具备整体观念,弘扬大爱为先。 蒋劲松:三种动物保护思路 其中第三种比较激进,也是蒋老师所遵从的思路,是这样的: “要反对这样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在任何情况下,非人类动物都是人类动物的工具,在任何情况下,非人类动物都要为人类动物服务。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人类动物的权益都凌驾于人类动物之上。当人类动物与非人类动物的权益之间发生冲突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的看法:这段纲领性的描述有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面存在着大的逻辑空隙。不靠谱。 蒋劲松老师来山大讲课,其间学生有问:如果肚中长了蛔虫,是杀还是不杀? 记得蒋先生是用佛教中一个故事做为对它的回答。路遇虎,因饥饿而生命危在旦夕。遇虎者将自己作为食物奉上,并因此而成佛。 常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人需要适合于他的生存环境。对于肉类,适当进取即可。这个观点,许多博友给出非常明确的阐述。去除吃当中对肉的执着,吃什么都是可以的,也是我们古来所欣赏的随遇而安的境界。 对于那蛔虫,杀与不杀,没有明确的标准。唯有的标准就是:长在谁的肚子里。长在一个要成佛的人的肚子里,他就舍了这条性命了;因为他要成佛嘛! 可是长在老百姓的肚子里,比如我,杀勿论。 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这里,有标准吗? 不要主义,一主义就麻烦。这是生活在中国的百姓应有的常识。 (有机会再续) 附一位网友转发的文章 黄凯平:动物保护组织的爱心与伪善   近年来,很多动物保护主义都会高举爱心的旗号,把吃不吃狗肉与猫肉当成区分文明与野蛮的一个标准。我认为这非常荒谬, 一个人不会因吃了肉(包括狗肉)而变得道德堕落,一个人同样也不会因收留了几条流浪狗而变得高尚起来。    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于其对人权的保护程度,而不是对动物的保护。在历史上,包括希特勒在内的很多德国纳粹的领导人都是坚定而真诚的动物保护者,希特勒还是个素食主义者,德国在当时还制定了世界上最为严格的动物保护法,这也是今天德国动物保护法的前身。 但这一点也不妨碍他们对犹太人与战俘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当然,与日本人屠杀中国人相比,他们确实没有那么血腥,比如在毒气室里的人可以听柔和的音乐死去,也许这正是他们在实践对动物必须无痛屠宰的主张吧。   即使在今天,西方的一些极端动物保护组织仍然被称为恐怖组织。地球解放阵线(Earth Liberation Front)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明确定为“国内恐怖组织”,这个组织自称将以打击经济和游击战的方式阻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美国制造无数起纵火案,造成了超过两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这个组织声称为了保护动物而袭击过甚至杀害一些从事活体解剖的科研人员,他们办公室的负责人Jerry Vlasak 坦白承认说:“ 我认为不必杀太多,5条、10条或者15条人命就可以拯救一百万、两百万或者一千万动物的生命。” 而资助过他们的另一个动物保护组织——善待动物协会的创始人Alex Pacheco称 “纵火、毁坏财产、入室偷窃等‘犯罪’行为如果是为了动物,都是可以接受的。” 善待动物协会虽然不公开支持这些暗杀和威胁他人的事情,但也从不表示反对与谴责。这个组织也在香港建有中文简体版的网站进行宣传与募捐,却丝毫不提他们组织的极端理念。   澳大利亚的辛格教授是动物保护主义的泰斗级人物,他所著的《动物解放》是动物保护主义的圣经般的著作,但在他所写的《智障残疾婴儿是否有生存权利?》的报告中却否定了那些身患严重智力障碍的新生婴儿(出生一个月以内)的生存权,提出如果其父母和主治医生都确信这些新生婴儿如果活下去将是一种非人道的徒劳时,就应该尽快对他们实施安乐死这一激进的结论。因为他的这一观点,被欧洲许多人权团体所攻击,以致欧洲很多学术会议都迫于人权团体的压力而没办法邀请他参加。    在中国,动物保护主义者的暴力行为也屡见诸报端: 有媒体报道,天津某人因射杀了流浪狗被一群动物保护主义者暴力围殴;台湾居民林彦如不堪小区众多流浪狗的骚扰而捡石头驱赶,爱狗人士们对着这位居民丢鸡蛋、推倒他的摩托车,甚至出手殴打;每逢网络有杀狗或虐猫的照片或视频出现时,总有人提议对照片或视频中的人进行人肉搜索,甚至发出追杀令;在就动物保护的话题进行讨论时, 动物保护主义者对发表反对意见的人爆粗口,谩骂也是非常常见。   中国的动物保护主义者还特别喜欢拿发达国家的动物保护主义来与中国比较,似乎中国之落后是因为对动物保护不够造成的。是的,中国确实比发达国家要落后,但落后的地方在于对人权的保护,是法治、是宪政,是自由市场,是科学与技术,与动物保护全然无关。希望通过保护动物来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完全是舍本求末。   (作者系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博主评论:人如果不从内心收敛贪婪之念,一个社会不将它主要力量放到对众人慈悲心的弘扬上,因为某一个细节问题,进入到因偏激之行而引发的人与人的大战中,已失去了最基本的意义,遁入末法。用去执着而又兼备理性的佛法和道法教化人类,是动物保护最根本的解决途径。
个人分类: 随笔杂谈|4935 次阅读|13 个评论
“稳出口扩进口”定调明年外贸工作
simonjo828 2011-12-8 11:23
   2011年12月7日,刊于中国经济时报   日前,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辽宁沈阳考察工作,并召开六省市进出口形势座谈会。他强调,进出口对宏观经济、就业和社会稳定都至关重要。要认真贯彻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稳定出口,扩大进口,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从王岐山的讲话透露出这样一种迹象:在欧债危机问题没有得到落实以及全球经济复苏不力的形势下,中国的进出口将受到明显影响,尤其在各国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的压力下,中国对外贸易的不确定性非常大。鉴于此背景,保持进出口贸易的稳定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是一个重要保障。而且,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王岐山的讲话一定意义上给明年中国外贸工作定了调。   可以看到,今年下半年以来,外贸下降较为明显。从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来看,8月份,我国出口总值开始由7月份的1751.3亿美元跌至1733.2亿美元,环比下降1.1%;9月份,出口、进口以及进出口总值环比均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2.1%、0.2%、1.2%;10月份,这3个数值的下降幅度进一步扩大,分别达到7.2%,9.5%、8.3%。根据市场预期,11月份的进出口增速将降至个位数,最终有可能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这显示出目前的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而且,随着中国外贸规模的扩张,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反补贴调查的最大目标国,全球70%以上的反补贴调查针对中国,地方政府的政策则成为调查重点。这无疑促使地方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   因此,稳定进出口、促进外贸平衡对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诚如王岐山所言,要切实减轻进出口企业税费负担,加大对有订单、有效益出口企业的金融支持,特别要重视解决中小出口企业的困难。可以预期,在保持外贸基本稳定的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企业减税将实施。   其次,加快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尤其是在劳动力成本压力下,加快东部地区的产业转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总之,在西方国家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的形势下,保持外贸稳定增长是保持经济增长的需要,这或许是王岐山反复强调中国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的含义。
个人分类: 中国经济时报|13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若美国一意孤行实施保护主义,无利于 中美双方
dongzg101 2011-10-17 05:56
若美国一意孤行实施保护主义,无利于中美双方 2011-10-16 02:35:59 浏览 4257 次 | 评论 14 条 若美国一意孤行实施保护主义 , 无利于中美双方 (发稿 钟华 ; 审校 乔艳红) 路透北京 10 月 13 日电 —— 美国参议院周二通过中国汇率议案 , 使得中美在汇率问题上的争端扩大 , 这引发市场对中美爆发大规模贸易战的忧虑 , 加上全球经济金融前景悲观 , 这可能增添短期资本避险情绪 . " 如果中美爆发贸易战 , 短期可能有资本流出中国去避险 ; 但中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 , 对国际资本还是有较强的吸引力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表示 . 他并表示 , 尽管当前中国还存在贸易顺差 , 贸易盈馀多少也有商品价格和季节等波动原因 , 但中国对外贸易较此前已总体在趋于平衡 , 美方这时要求人民币以更快速度大幅升值是没有道理的 . 而且在美国当前经济不景气和通胀苗头浅显的时候 , 中国向美方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 , 还有利于美国国内的稳定 . " 美国不要太短视 , 应该有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人民币汇率问题 ," 徐洪才说 ," 如果美国一意孤行实行保护主义 , 将会波坏国际多边贸易体系 , 爆发贸易战 , 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 美国众议院议长贝纳周三表示 , 旨在向中国施压促其允许人民币升值的议案构成 " 巨大的 " 贸易战风险 , 不应在美国国会获得通过 . 此前参议院刚刚在周二通过了该议案 . 该议案将允许美国政府对汇率遭低估国家的商品祭出反补贴税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周三称这项议案以所谓 " 汇率失衡 " 为名、行保护主义之实 , 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 . 中国央行也称对人民币汇率的无端指责 ," 可能严重影响中国正在进行的汇率改革进程 ". 中国央行 2010 年 6 月 19 日宣布重启汇改 ,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 并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 , 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 . 但一直表示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波动和变化的基础 .( 完 ) 1 上一篇 若美国一意孤行实施保护主义,无…
8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国首相布朗要面对金融保护主义的挑战
panfq 2009-1-31 10:25
提要:一方面批评保护主义政策,强调国际合作,另一方面又通过减少国外贷款以增加给国内的贷款,英国首相布朗陷入自相矛盾之中。 英国银行已大幅削减给国外借款人的贷款,官方数字显示,在英国首相布朗警告不要陷入金融保护主义的时 候,也突显了他自己要面对的挑战。 在星期五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言,英国首相坚持国际合作的绝对必要性以确保资金和银行贷款流向新兴市场。 他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说,如果我 们不这样做,那么将会去杠杆化( deleveraging ,解除杠杆融资的操作),这相当于去全球化( deglobalisation ),相关能力丧失将限制世界经济的增长。 但他的话是针对国际读者的,与他最近面对已部分国有化的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国外不良贷款时所作的惊人之举相冲突。英国财政部一直坚持让苏格兰皇家银行把面向英国家庭和企业的贷款增加 60 亿英镑,以作为把 50 亿英镑的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权的报答。 周五,英格兰银行的数字显示,英国的金融机构都响应政府的压力,通过大量减少给非常驻居民的外币贷款,维持给英国公司和家庭的贷款。去年第四季度外币贷款的减少胜过自 1990 年有记录以来的任何时候。 英国银行家协会统计主任大卫 . 杜克斯( David Dooks )表示,英国银行感到来自政府的压力,贷款时须优先考虑英国借款人,而不是国外借款人。杜克斯说, 政府的每一次讲话的目的是 支持英国公司,这样做的自然结果是,英国银行将主要集中在英国。 摩根大通 (JPMorgan) 的经济学家马尔科姆 . 巴尔 (Malcolm Barr) 说 :当你开始观察英国银行的时候,你会意识到,英国银行所做的大部分工作不在英国。英国银行目前的处境这一事实,主要是他们一直在做英国以外地区的业务。 英国银行贷款给英国非金融公司仍然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去年第四季度未偿还贷款总额下降 30 亿英镑这是自 1997 年有记录以来贷款净额的最大跌幅。 花旗集团的经济学家迈克尔 . 桑德斯 (Michael Saunders) 认为,如果银行去杠杆化继续按这种速度进行,对经济的影响将是极其严重的 。 潘发勤编译自 达沃斯 2009 深度报告 Brown faces protectionism challenge 2009-01-30 。 相关阅读 1. 金融风暴下的蛋:去杠杆化会带来什么 . 2008-10-13 . 上海证券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8-10/13/content_10186556.htm 2. 英国财政大臣布朗批评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http://finance.sina.com.cn/j/20050913/00541962180.shtml
个人分类: 国际|333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