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美国加州地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继续关注美国西部地震——源于USGS的地震现场照片
热度 1 dkysdc 2019-7-9 10:40
当地时间7.4日6.4级地震后,美国地质调查局很快对地震现场的地表破裂情况开展了调查。7.5日晚7.1级地震之后,更大规模的地表调查工作已经启动。以下为当地时间7月4日和6日的现场照片,两次地震的地表破裂特征是不一样的,7月6日的照片没有标注时间,最后两张是7.4的照片,下面标注了拍摄时间,所有照片均来源于美国地质调查局官方网站(USGS)。 加州178号高速路面破坏情况,Trona西南(SW of Trona) 7.1级地震震中Searles Valley附近的地表破裂 USGS和加州的地质学家正在对7.1级地震造成的最大垂直位移( 12英尺,3.65米) 进行测量 7.1级地震震中Searles Valley附近的路面 7.1级地震的 断层擦痕 地震使铁路发生了变形,铁轨弯曲 震中(Searles Valley)附近的航空照片显示出明显的右行破裂特征(红色箭头为笔者所加) 6.4级地震后178公路上的裂缝(7.4日拍摄)(注意与7月5日7.1级地震的地表破裂特征进行对比) 6.4级地震后178公路上的裂缝 (7.4日拍摄) (注意与7月5日7.1级地震的地表破裂特征进行对比)
个人分类: 地质灾害|11345 次阅读|1 个评论
解读美国加州近期地震
热度 3 qsqhopeiggcas 2019-7-6 21:44
自 2019.7.4 至 2019.7.6 ,沿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洲板块边界发生了震群事件,其中包括 3 次 M ≥6.0 地震(图 1 ),按时间先后次序分别为: 1. 6.2 196km WSW of Bella Bella, Canada 2019-07-04 04:30:44 (UTC) 10.0 km 2. 6.4 12km SW of Searles Valley, CA 2019-07-04 17:33:49 (UTC) 10.7 km 3. 7.1 17km NNE of Ridgecrest, CA 2019-07-06 03:19:52 (UTC) 17.0 km 图 1 近一周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与北美州板块边界处的 M ≥6.0 地震 (据 NEIC ) 好奇的亲们可能会问,沿该板块边界的地震们活跃吗?从图 2 看出自 1900 年以来, M ≥7.0 地震几乎把该板块边界占领了,您说活不活跃。 这些地震发生在哪个地震区呢?发生在我们命名的旧金山地震区【 1 】(图 3 )。 图 2 1900.1.1至2019.7.6 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洲板块边界处的 M ≥7.0 地震 (红圈为 2019.7.6 M 7.1地震 ) (据 NEIC ) 图 3 全球地震区划分图 (编号 40 为旧金山地震区) 近期发生的地震属于什么事件类型呢?按美国地震学家在 M 6.4 地震后的说法, M 6.4 地震为主震,后续的地震为余震; M 7.1 地震后,地震学家改口了,说前面那个 M 6.4 是前震,后面的 M 7.1 是主震。再者,如果 M 7.1 级地震后有更大的事件发生,估计前面的地震又会称为前震了。从图 2 看出, M 7.1 级地震处于不少 M≥ 7.0 地震的包围中,那么这些地震该是什么关系呢?大概地震学家们会蒙了不可。 要判定某一次地震为什么事件类型(如主震、余震、预震、前震等),必然涉及到地震序列,而地震序列又涉及到统计的时空范围。所以说,判定某次地震所属的事件类型,首先得能科学厘定该时空范围,然后根据可靠的方法进行判识。由于过去未能从科学层面解决这些问题【 2 】 ,故无法判定某次地震所属的地震事件类型。 原理上,每一次地震所属的事件类型应是固定不变的,不会因为前后发生不同强度的地震会改变。地震学家们把某次地震所属的地震事件类型当“橡皮泥”玩,说明其对地震类型的定义和判识存在问题、对地震产生过程的理解不清楚。 为何该地震区的地震们一直疯闹呢?这是因为该区当前地震周期尚未结束,未来有标志性地震( M W 9.3~9.8 )发生,从图 4 知目前距其临界状态尚远。在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框架下,定义发生在两次标志性地震之间的事件为预震,临近下次标志性地震的预震为前震。因 M 7.1 地震后,该地震区仍距临界状态尚远,故判断 近期发生在加州的地震(包括加拿大 M 6.2 地震)均为预震。 图 4 误差修正后旧金山地震区 1523.12.20 至 2016.2.24 之间 M W ≥ 7.0 地震的 CBS 与时间关系 ( CEs 表示标志性地震,其中 CE1 为 1700 年 1 月 26 日北美卡斯卡迪亚俯冲带 M S 9.0 地震、 CE2 为 1899 年 1 月 24 日格雷罗 M uk 8.6/9 月 10 日阿拉斯加湾 M S 8.6 双震、 CE3 为 1964 年 3 月 28 日阿拉斯加南部 M W 9.3 地震 ;红虚线为下一次标志性地震的临界 CBS 值 ) 那么,这些预震可以预测吗?我们的研究表明,标志性地震和标志性预震(通称为标志性事件)遵循确定性演化规律,为可预测地震事件类型【 3 】。然而,近期发生的这些预震为非标志性事件 ,故无法预测。不过,各路高手们可以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猜测, 冀有万一之得 自娱之,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我们曾分析过该地震区地震趋势【 1 】,指出该标志性地震发生前, 该区还将发生不超过 M W 9.1 预震 。 至于加州地区,根据地震活动性和地震空区范围判断,估计预震震级上限为 M W 8.6 。随着时间的延续,该地震区的地震活动将日趋频繁猛烈,故有关国家不断提高防震减灾能力方为正招儿。 备注:因为每个地震区的预震太多了,本来不打算写有关预震的博文,然有些朋友十分关注加州地震,敦促我写一写,于是乎就急就章。 参考 【1】旧金山等地有可能从“天堂”变成“地狱”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984741.html 【2】从英国人关于“主震”和“余震”的有趣说法谈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00982.html 【3】“地震能否被预测”是科学命题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34122.html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12432 次阅读|9 个评论
美国西部地震频发——请关注
热度 6 dkysdc 2019-7-6 17:20
当地时间2019年7月5日晚20:19(北京时间7月6日11时19分),美国加州南部发生了7.1级地震,震中坐标是北纬35°46',西经117°36',震源深度17km,震中位于洛杉矶西北方约200公里。这场7.1级地震发生前的34小时,曾经发生了一次6.4级地震,之后,地质学家强烈。截止到北京时间7月6日晚,该地区已经发生2.5级以上地震400余次。拉斯维加斯、洛杉矶等多地有强烈震感,地震已经造成火灾和道路损毁。美国地质调查局已经发布红色预警,意味着可能造成的破坏非常广泛,需要美国全国甚至国际社会的响应。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这些地震造成的损失至少超过10亿美元。 下图是刚刚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截取的地震形势图,1日之内,这张图中包括的2.5级以上的地震已经400余起。 美国加州是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板块两大板块的相聚的地方,两大岩石圈板块的边界即是特别著名的圣安弟列斯断裂。太平洋板块以每年数十毫米的速度向北美板块下面俯冲,因此,沿着这个大断裂和次级断裂积聚了极大的能量。受此影响,美国的加州和墨西哥等都是地震多发区(图2)。为精准预测和预报地震,科学家进行了持续不懈的努力。 虽然科学家们对大多数地震发生的地理范围大体上是比较清楚的,但还不可能像天气预报一样来进行地震预报。 我们先从加州南部的一个只有18户的小镇说起。 加州有个小镇叫做Parkfield,只有18户人家,但是在地质和地震领域却小有名气,曾经分别于1857,1881,1901,1922,1934和1966年发生了6次6级左右的地震,每次地震的间隔周期大概是20~30年。1966年地震之后,有人预测下次相似规模的地震将在1993年前发生。然而,到了1993年,预计中的6级地震并未发生。一晃又过了10年,2003年,在Parkfield北西方向30多公里的Paso Robles却发生了6.6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多个建筑物损坏,并有2人死亡。 2019 年7月的这次地震,震中离 Parkfield 将近 140 公里,但是其形成时间距离 2003 年的地震为 16 年,从统计上讲,我个人认为仍然与 Parkfield 周边的地震发生规律相符合。今天先讲到此,下次讲 Parkfield 的钻探过程与成果。 北美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边界与相对运动(箭头方向代表板块运动方向,箭头中的数字是每年移动距离,单位是mm)
个人分类: 地质灾害|12809 次阅读|10 个评论
相同的警告:加州地震专家称美国西海岸未来有发生大地震可能性
杨学祥 2017-5-26 16:23
相同的警告: 加州地震专家称美国西海岸未来有发生大地震可能性 杨学祥 加州地震专家称美国西海岸未来有发生大地震可能性 2017 年 05 月 26 日 15:21 环球网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俄罗斯卫星网 5 月 26 日 报道,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科学家称,美国西海岸“可以确定”会发生大规模地震,这“只是时间问题”。 他们呼吁公众不要因为恐惧而失去勇气,而应该对此保持知情,并着手采取行动保护自己以及家人和财产。   报道说,加州的一些城市已经要求对易受损的建筑物进行翻修。在明年,美国地质学会的科学家们将会展示一款地震预警系统。根据设计,该系统可以通过人们的的个人电子设备通知即将来临的地震。   地震学家露西•琼斯 (LucyJones) 在最近向日本地球科学联盟和美国地球物理联盟会议上发表的演讲中表示,专家们向公众发布地震信息的方式需要做出较大变化。   她表示,常见的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之间的地震预计,让公众很大程度上对这种预告掉以轻心,并被动应对,最终导致公众对地震应对不足。 琼斯建议科学家们能够通过预警,让有需要的业主准备翻修或者替换那些岌岌可危的楼房。她也强调了社区的重要性:“一座倒塌的建筑很有可能影响另一栋建筑,一些人的不作为很有可能导致其他人受伤。” ( 实习编译:孙刘锐 审稿:谭利娅 ) http://news.sina.com.cn/o/2017-05-26/doc-ifyfqvmh9098577.shtm 北美缺失特大地震:美国地震数量次数急剧增长究竟为何 ? 已有 840 次阅读 2017-1-3 07:0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5041.html 北美缺失特大地震:美国地震数量次数急剧增长究竟为何 ? 杨学祥 美国加州伯帝以北 21 公里 处发生里氏 5.9 级地震 2016 年 12 月 28 日 16:29 FX168   美国地质调查局: 美国加州伯帝以北 21 公里 处发生里氏 5.9 级地震,震源深度 5 公里 关注微信号 ytx607 ,获取第一手投资消息,英明投资人的绝佳选择!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orex/datafx/2016-12-28/doc-ifxyxvcr7877381.shtml 美国地震数量次数急剧增长究竟为何 ? 2016-09-23 14:15:46 每个国家每年总会有地震发生,如果是在地震带上的国家,那地震就和家常便饭一样了。中国与美国差不多,地震也是多的,不过有报道称,过去的 10 年,美国地震的似乎太过于频繁的,这是为什么呢 ? 难道是地球目前处于活跃时期了吗 ? 比如从 1967 年到 2000 年,美国中部和东部震级达到 3.0 级及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发生 21 场。但过去的 10 年中,这些地区的地震数量增加了近十倍。 2011 年,地震次数居然达到了创纪录的 188 场 ! 美国中部和东部发生了什么事情,竟然让地震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呢 ? 一般来说,如果发生过一次大地震,比如近些年我国的汶川大地震或日本的东海大地震,大地震过后会有许多次余震,这会让短期内的地震次数有大幅度的增加。然而美国并不是这个情况,最近一些年美国本土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地震,因此那些增加的地震并不是大地震后的余震。 http://www.lishiquwen.com/news/54807.html 触发这么多次地震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地震学家对这些地震进行了研究,他发现,这些地震与遥远地区发生的大地震没什么联系,并不是余震。相反,这些地震与许多废水注入井有明显的联系。 在美国,为了开采地下岩层中储存的天然气和地热能源,工程人员会通过井口向下注水,把能源“冲洗出来”。在过去 10 年中,袭击美国中部的震级达到 4.5 级及以上的地震,至少有一半发生在注水井的附近,震源都在注水井附近地下的断裂带上。原因是当废水注入到地下的过程中,使局部的断层承受了更多的压力,一旦超过了岩层的承受能力,就会引发地震。同时,废水也让岩层之间更加顺滑,容易发生地震。 世界各国如今正掀起开采页岩气、页岩油的新能源革命,其中的一个核心技术就是把水压到地下,用水压来击碎岩层,释放出原本禁锢在岩层里的天然气和石油。这么做本身不会造成地震,因为那些含有油气资源的岩层会被压得支离破碎,这样的岩层并不会集中释放能量。但是地震学家发现,含油气的岩层周围的岩石也会受到注入水的影响,那里的岩层并没有碎裂,注入水会诱发岩层产生地震。 以前人们一直没有评估注入井开采油气资源带来的地震风险。现在看来,这种风险不容忽视。尤为可怕的是,如果未来人们向地下更深处注入大量的废水,试图获得更多的油气资源时,有可能会触发更大级别的地震。所以地震学家建议,在用注水井开采油气资源之前,应该对当地的地震风险进行评估。 http://www.lishiquwen.com/news/54807_2.html 美国地震进入高发期 比如从 1967 年到 2000 年,美国中部和东部震级达到 3.0 级及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发生 21 场。但过去的 10 年中,这些地区的地震数量增加了近十倍。 2011 年,地震次数居然达到了创纪录的 188 场。注入井开采油气资源带来的地震风险并不是全部原因。 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第一个统计特征是,地震的发生地点具有明显的洲际差别:只发生在美洲和亚洲。美洲、亚洲与欧洲、非洲、澳洲的最大差别是具有高耸的山脉和广袤的山地冰川。 我们在 2011 年建立了地震和气候相互影响的地球物理模型,地震火山活动和气候的相互影响具有普遍意义。气象学家忽视了一个明显的事实:全球变暖的最大危害是,与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互动,引发气象 - 地质超级灾害链。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不仅在于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且在于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所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相互影响,构成气象 - 地质超级灾害链。 在 1890-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4 次,亚洲和南美洲各发生 2 次。 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7 次,亚洲发生 3 次,美洲发生 4 次(北美 3 次,南美 1 次)。 在 2000-201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 6 次,亚洲发生 5 次,南美洲发生 1 次。 美洲大震减少,特别是北美大震的缺失,值得特别关注。 趋势对比表明,亚洲进入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美国地震的可能性也不能忽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262.html 表 1 1890-2012 年全球 8.5 级以上地震(按时间排列)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洲籍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亚洲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南美洲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南美洲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亚洲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亚洲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亚洲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亚洲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北美洲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南美洲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亚洲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北美洲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北美洲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亚洲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亚洲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南美洲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亚洲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表 2 1890 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 PDO )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 级以上地震次数 9 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 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亚洲 1890-1924 6 ( 4 ) 2 0 1890-1924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 ( 1 ) 1 0 1925-1946 暖 温暖期 1946-1977 11 ( 7 ) 3 4 1957-1976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 ( 0 ) 0 0 1977-1999 暖 温暖期 2000-2012 6 ( 6 ) 5 2 2000-2030 冷 低温期? 活跃期 注 : 特大地震为 Ms 8.5 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有 50-60 年拉马德雷周期, 200 年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 1800 年潮汐长周期,以及 2 、 4 、 10 万年冰期周期。 根据地质学的地壳均衡理论(单位均衡面上的物质柱体质量相等),大陆冰盖融化,负载减少,大陆地壳要均衡上升;海平面上升,负载增大,海洋地壳要均衡下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 1 万年前有 2000 米 厚的冰盖融化,已经均衡上升了 500 米 ,并将继续上升 200 米 。同样,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 130 米 ,洋壳均衡下降了 43 米 (地壳与水的密度比大约为 3 : 1 )。所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并没有因为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 北极海冰融化惹的祸: 2016 年 11 月北极气温较以往高摄氏 20 度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11 月 25 日 援引法新社报道,科学家 11 月 24 日 表示,气候变迁的恶性循环使海洋暖化加剧、南风加强,导致北极圈气温异常升高。 根据丹麦气象研究所的数据,过去 4 周以来,北极冰盖上的气温持续较以往平均温度高出摄氏 9 度至 12 度。 总部位于哥本哈根的丹麦气象研究所每小时追踪一次北极圈天气变化。气候研究员斯滕德尔 (MartinStendel) 表示,北极冰盖上方日前几天的气温是温暖的摄氏零度,比往年 11 月中的典型气温高出整整摄氏 20 度。他告诉法新社记者,这是 1979 年卫星数据时代来临至今,记录到的最高气温。他们观测到的现象,极为异常。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s/2016-11-28/doc-ifxyawxa2959097.shtml?cre=newspagepcmod=floc=1r=9doct=0rfunc=1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0025.html 我们在 2016 年 12 月 26 日 指出,北极冰盖融化,特别是格陵兰冰盖融化,将导致剧烈的陆海地壳均衡运动。 2000 年以来,北美特大地震的缺席是一个有背于地震历史的异常现象,表明北美发生特大地震的几率逐年增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3288.html 2016 年 10 月 4 日 之前仍有大地震可能 美国南加州“度日如年” 时间: 2016 年 10 月 03 日 18:25:08 中财网   加州紧急应变办公室发出警告称,在美国时间 10 月 4 日 之前,都有可能发生大地震。   美国地质调查所指出,由于萨尔顿海( Salton Sea )畔的孟买海滩( Bombay Beach ),自 26 日起至今,发生了约 140 多起有感地震,地震规模介于 1.4 至 4.3 之间,群震频繁,需特别留意。   应急办公室官员称,这种警告根据检测结果,一般一年会发出一到两次。   科学家对于此次可能出现 7 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估算为百分之一至三千分之一之间,通常情况下平均概率为六千分之一。目前估计高概率会一直持续到 10 月 4 日 。   地质学家 MorganPage 称 , 贯穿加州南北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每 300 年就要引发一次大震,但该断层的最南端自 1690 年起还未发生过断裂,断层南段积累了大量未释放的能量。   加州因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内,好发地震。 1994 年 1 月 17 日 洛杉矶 6.6 级大地震,造成 62 人死亡、 9000 多人受伤、 2 万 5000 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超过 300 亿美元。本次地震死亡人数少,主要归功于洛杉矶地区建筑物具备了良好的防震功能。当地政府和人民在该地多次发生地震后,树立了较强的意识,在建造房屋时,大都采用木质结构,植根于坚实的岩层中,并依山势而布局,所以当地房屋的抗震性能非常优越。   地震虽然造成了 300 亿美元损失,但发生后标普指数并未有太大反应,当天甚至收涨 0.2% 。 去年太空总署喷射推进实验室( JPL )地震学家预测,南加州未来两年半内,发生 5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高达 99.9% 。 王 . 维 . 峰  . 华 . 尔 . 街 . 见 . 闻 http://www.cfi.net.cn/p20161003000137.html http://www.jingchucn.com/money/2016/10/03112921539057.shtml 科学家预测加州未来三十年会发生强烈地震 2008-04-1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华盛顿 4 月 14 日 电 ( 记者徐启生 ) 据美联社今天报道 , 美国科学家认为 , 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几乎可以肯定在 2037 年之前会发生一次强烈地震。 根据最新的计算 , 科学家认为 , 在未来 30 年 , 加州发生 6.7 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为 99.7%, 而且在南加州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要大于北加州 , 可能性为 97% 对 93% 。他们表示 , 目前还不能预测可能会发生地震的准确地点和时间 , 但是这个分析将会为居民提供预警 , 以敦促他们对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好防御准备。 据悉 , 加州地区是美国地震活跃区之一 , 单单南加州每年就大约会发生 10000 次地震 , 由于震级太小 , 人们感觉不到而已。上一次发生较大的地震是在 1994 年 , 地震造成 72 人死亡 ,9000 多人受伤 , 损失达 250 亿美元。 http://www.gmw.cn/01gmrb/2008-04/16/content_762057.htm 最近的加州地震可能是大地震的前奏 从许多方面来看 ,6 月 28 日的兰德斯地震是一种不祥的自然力量 . 在震后的几个星期 中 , 该地区发生了数千次令人不安的余震 , 另外这次地震还引发了位于数百公里外火山区内 难以捉摸的小震群活动 . 但是最使人震惊的是 , 这次 40 年来南加州发生的最大地震似乎已经明显地改变了地下的应力场 . 在逸一过程中 , 这次地震可能已经唤醒了这条布老实睡觉的龙 —一 美国最大和最危险的圣安德烈斯断层 . 帕萨迪纳的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们怀着激动而又紧张的心情匆匆地给本已范围很大的地震台网增添了一些便携式地震仪 . 地质学家赫德纳特 (KenI/udnut) 忧郁地说”在圣安德烈斯断层活动之前 , 我们也许会捕捉到某种地震前兆” . 圣安德烈斯的最南端一直是使科学家胆战心惊的地方 . 从 1948--1986 年 , 在邻近该断层 的地区只发生过一次矩震级为 5.8 或夏大的地震 . 此后 , 又发生过 7 次地震 , 其中包括令人印象深刻的矩震级为 7.5 的兰德斯地震 . 仅在 4 年前 , 科学家曾预测过 , 沿圣安德烈斯最南端的锁闭块体 , 在今后 3O 年中的某个 时候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为 40. 同时他们还提醒说 , 该断层的这一部分的破裂有可能在相邻地段 , 即可能在远刊西边的圣贝纳迪诺和几乎远到北边的贝克斯菲尔德触发一些地震 . 结果是 , 在这个人口密集的洛杉矶盆地的门阶上会发生一次矩震级为 8 的令人生畏的大地震 , 这次地震的能量将是兰德斯地震的 5 倍 . 科学家们现在已从兰德斯地震的蛛丝马连中发现有理由怀疑发生这次灾难性地震的时刻表有可能大大提前 . 地震学家们认为 , 从 4 月棕榈泉和约书亚特里国家纪念碑附近发生矩震级为 6.3 的地震 时起 , 就开始了一系列重大的连锁反应两个月之后 , 在一条无名断层上发生了一次微震 . 突然地震计的读数急剧上升 , 因为破裂引起了附近较大断层上的地震系列 . 在兰德斯地震发生后 3 小时 , 大贝尔湖郊区的人们被一次矩震级为 8.6 的余震吓破了胆 , 那里的烟囱崩塌 , 建筑物倾例 . 为什么这次地震发生在大贝尔 ? 近几周 , 门洛帕克的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研究小组把这一问题归结为两种不同的计算机模型 . 虽然这两种模型的细节不同 , 但结果却惊人地相似 . 在没有考虑兰德斯地震的效应之前 , 逸两个模型都未显示出大贝尔断层周围有特别的威胁 . 但是 , 当科学家一旦计及兰德斯地震的地面运动程度及其方向时 , 突然在计算机屏幕上出现色码为红色的危险信号 . 最近 , 这两个小组已开始采用他们的计算计算机模型窥测未来。他们从这些高技术的水晶球中感到了紧张和不安。地球物理学家斯坦( R.Stein )说:“为了释放出兰德斯施加于它的应力,圣安德列斯南部本身就必须发生矩震级为 6.5 的地震。”型属于剪切应力,这种应力的方向与该断层平行,从而增加了滑动的趋势,但是还存在另一种应力,叫做压应力,它阻碍滑动。这种压应力的方向与该断层是垂直的,就像一排无形的订书钉,把两边固定在一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地球物理学家杰克逊( D.Jackson )说:“最叫人担忧的是剪切应力增加而压应力下降的时候,这正是我们认为已经发生的情况。” 兰德斯地震和大贝尔地震切割了构成三角形两边的断层,当这些断层破裂时,位于三角形内的巨大地块向北移动一米,从而松开了位于三角形底边的圣安德列斯断层。根据这种奇异几何形状产生的威胁,杰克逊把该地区叫做“百慕大三角区”。 居住在加州南部的人想要知道的不是圣安德列斯断层南部是否会滑动,而是想知道何时滑动。遗憾的是科学家至今还不能回答这一问题。 摘译自 TIME,Aug,24,1992( 挪白琪译,郑金涵,魏淳校) http://www.docin.com/p-699802079.html 美国大震的可能性不能忽视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 ―― 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我在 2012 年 2 月 20 日 指出,欧洲严寒和美国 40 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我在 2008 年 6 月 1 日 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 1 (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 30 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 8 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 8.5 级以上地震有: 2010 年 2 月 14 日 智利 8.8 级地震;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 2012 年 4 月 11 日 印尼苏门答腊 8.6 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 54.9 ,东经 153.3 )发生 8.2 级地震,震源深度 600.0 公里 。 中新社旧金山 8 月 30 日 电当地时间 8 月 30 日上午 ,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 7 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 4.7 级至 5.4 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2117.html 我在 2012 年 2 月 20 日 指出,欧洲严寒和美国 40 年来最暖冬天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冷还是变暖的大讨论,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北美会发生特大强震吗? 耿庆国提出了旱震理论: 6 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 1 ―― 3 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随震级大小而增减。在旱后第三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一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美国的异常干旱和暖冬可以被锁定在旱震理论的范围之内,可检验的异常现象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9490.html 据 2014 年 8 月 18 日 最新报道,美国重要粮仓加州,已连续 3 年干旱,气候专家预测未来加州干旱仍将持续,为节省用水,加州农民改变种植的农作物。 美国加州的大震正在孕育,已接近爆发极限。 2014-03-1013:18:14 美国加州附近海域发生 7.0 级地震,这是加州大震的前兆和证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0469.html 一场特大地震的形成需要积累地下巨大的能量,中国四川汶川 8 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2006 年四川遭遇百年未遇大旱; 2008 年初中国南方发生罕见冰雪冻灾; 2008 年 5 月 12 日 中国四川汶川发生 8 级地震; 2009 年 7 月 4 日 地震灾区遭遇“ 7.14 ” 暴雨洪涝灾害; 干旱 - 地震 - 暴雨的灾害链值得关注。 美国也经历了同样的灾害链过程: 2011-2012 年美国发生罕见干旱和高温; 2013 年美国发生多次暴雨和龙卷风等极端灾害; 2014 年 1 月美国遭遇极地蜗旋袭击,发生 20 年未遇极寒。 2015 年 5 月美国加州持续干旱。 巨大的能量在美国积累,中国四川汶川 8 级地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明显的能量积累过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8993.html 直到 2015 年 5 月,加利福尼亚州此前连年遭遇大旱侵袭。从中部山谷中的小型家庭农场到落基山脉的水力发电站均受到降雨减少的影响艰难求存,同时高涨的饮用水价格也使整个地区经济受到相当程度的打击。水资源价格上涨使许多农场被迫闲置土地,当地许多农业人口失去工作机会。 2015 年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雨水虽然能够缓解加州的干旱,但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近来在德克萨斯州以及俄克拉荷马州的暴雨已经让美国人心有余悸。在德克萨斯州,尤其是休斯敦地区,暴雪已经淹没了大片民房,并导致至少 10 人死亡。而在多山的加州,如果暴雨也像在德州和俄州一样在短短数周内倾斜而下,将会导致许多山体滑坡事件,对加州人民安全和经济影响可能还会更大。 1998 年加州连降暴雨导致多处山体滑坡,造成至少 2 亿美元经济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683.html 美国灾难不仅如此,大震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098.html 2017 年 5 月 11 日 结论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地震活跃期, 2004-2018 年是特大地震活跃期。 2017-2018 年 亚洲和美洲存 在发生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其中,日本大震的可能性最大。 原创 2017-02-14 研究部预报中心的文章与我们的统计数据和研究结论大致相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1560.html 参考文献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621 。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杨冬红 , 杨学祥 .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 28 ( 1 ): 58-70 。 杨学祥 . 海底扩张的潮汐模式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03,23(2): 77-80. 杨冬红 , 杨学祥 , 刘财 . 海平面震荡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 世界地质 , 2004, 23(4):407-410.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8-9.
个人分类: 潮汐预警|167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