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监管缺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国内论文抄袭与监管缺失关联密切
陈龙珠 2010-9-28 17:04
这些年,国内社会风气整体不尽如意,自然会影响到一些科技人员对待发表学术论文的严肃性。 前几年,在查阅相关主题文献时,我先后偶然发现了自己早些年在《岩土工程学报》上发表的2篇短文被人抄袭发表:第一篇在华北地区一本省级建筑行业的科技刊物上,第二篇则是在西北地区一本地震期刊上。作为好奇,我分别与那两本期刊的编辑部去了电话,其遭遇让我感触颇多。 对第一篇,我给那本期刊编辑部去了电话说起这事,对方要求我提供被抄文章的信息,当得到确认后,一位编辑竟然问我咋不了解这种情况已较普遍和能否私了:请抄袭的作者付给我一笔钱。我说我一位大学教授,不缺钱用且哪能这样收钱呢?!接着我问他们这本期刊咋每月能刊登那么多文章和如何防范抄袭和造假的。对方回答说这是为了满足大量投稿正式发表的要求(评职称、申请学位等之用),而对每篇要发表的文章,作者除交版面费外,还须与编辑部签订一份责任自理的协议。根据这份协议,那位编辑在电话说,抄袭与他们期刊无关。面对这样的科技期刊,我还能说什么呢?后来那位作者按编辑部给他的电话号码找到我期望谅解,说那文章是从网上买来的,事前并不知道是全文抄袭之作,其所在单位已取消了他当年申请高工职称的资格。这时倒是我觉得不好意思了,我原本只是想提醒那本刊物的编辑部避免发表抄袭之作的。 对第二篇,抄袭得更为恶劣:将我文章中所引用解析解的条件改为另一个,但全文和图表几乎没有任何变动,还包括一幅图排版中的错误也是照抄的。我给那本期刊的编辑部也去了一个电话通报了这个信息。没想到的是,不久这本期刊的主编亲自回电话道歉,并表示对其在自己单位工作的第一作者按单位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同时在当时最近的一期期刊上刊登相关文章抄袭声明。而第二作者据说是第一作者的大学同学,在东北一家据说遍及一座大城市的著名大学任教,我也曾去电话与其所在学院的头儿提及此事,不日后给我的回复是,该教师在年前晋升教授时没采用这篇抄袭的文章,故不予追究,仅此而已。 遭遇这两次被抄袭之后,已经好几年了,我不再检索自己的论文是否被抄袭,因为这事有否,与我的职责无关。属于我职责的是,每当有工程硕士生提交学位论文初稿时,我一般少不了选择多种文字组合再上网检索一番,以尽力避免自己的身边发生糟糕的抄袭行为。( 脱产在校攻读的学位论文,我平时对情况较为了解,是否抄袭相对容易辨识的 )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处于西北边陲的那个期刊编辑和挂靠单位的领导们之纯朴的工作作风,以至于今年4月份在南京开会相遇那位主编时,我还特意当面向他表示了敬意!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4984 次阅读|3 个评论
金融产业链传递了什么—钱塘江之二
lvnaiji 2009-2-1 10:06
金融产业链传递了什么? 产业链的存在就是传递 / 转换某些重要的要素。对金融产业链来说,除价格之外,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流动性、信息、监管、利益和风险。 流动性。 资产证券化的直接目的就是将低流动性的不动产抵押贷款转变为具有高流动性的短期资本或货币工具,从而可以在市场上随时兑现收回资金。这样就使得原本几十年的资金周转周期经证券化后变成具有高流动性的债券和凭证。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也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和资本收益率。然而风险和收益总是相伴相生,因此流动性的过度增强,也伴随着风险的急剧增加。与此同时,由于信用评级机构的预警能力的滞后性,投资者不能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 因遭受风险而直接造成损失 , 监管部门也因为对评级信息的依赖而滞后推出监管政策。高流动性 vs 滞后效应。 信息不对称。 在次级信贷市场 , 由于借款人不能提供完备的信用证明文件 , 因而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在现代金融产业链的扩张过程中 , 借款人和贷款人信息随着证券化结构产品的构造逐渐丢失 , 投资者面临着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显著。同时信用增级、流动性增级机构和保险担保公司的引入 , 又提高了信息的复杂度。首先 , 评级机构向被评级机构提供服务 , 双方存在经济利益关系,在庞大的咨询费面前,评级机构往往丧失其公正性:高估价值,低估风险。再加上评级过程的非透明性 , 投资者不能有效地辨别评级的公正程度,只能选择相信。 监管缺失。 信息不完全方搜索信息的成本大,市场失灵时尤其显著。解决市场失灵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有关监管部门发挥其监管作用,但是,首先这些衍生产品都经过好几次包装,产品的复杂性使得监管越来越难;第二,互联网上的交易一般无据可查,无法监管;在衍生产品交易市场中,买卖双方直接洽谈,在统计上加剧了监管难度。第三,以小监大 ,10 万年薪的监管人员去监管 100 万年薪的精英,确实存在技术难度;第四,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被监管者比监管者拥有更多的信息,从而使得监管成本巨大,在监管收益小于或者等于监管成本时,监管者将没有足够的激励进行监管。 利益与风险及其传递。 金融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期待、依赖下一个环节的增殖,而下一个又必须放得更大。在利益的驱动下,各个环节的主体都在泡沫里进行非理性的投资:当可以预期到会有其他投资者花更高的价格购买该金融产品时,投资者们都不关心该产品 本身的 内在价值,而是敢于在价格虚高的时候冒巨大的风险去投资,于是泡沫越吹越大,风险也累积得越来越大。 金融创新必须社会化。 次贷之后的金融产业链是一连串金融创新的结果。然而金融创新有待社会化。一种技术创新的社会化通常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基础理论的提出与完善,接着是相应的应用理论框架的建立与完善,然后是应用标准和基于这些标准的各种协议的开发,最后才是符合协议的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 美国金融创新异常活跃,新的金融产品在华尔街得到快速生产、复制、发展和广泛流传,但监管实际上是金融创新社会化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跟上。当新的金融衍生品被引入金融产业链,必须使与之相关的金融监管、定价和评级等相关环节一同发生转化,否则该项创新就不会获得应有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金融衍生品与其左邻右舍是否兼容?是否拥有一个或若干标准?以为引入金融衍生品,金融创新产业化就完成了,从而终止金融创新过程(相关监管、定价和评级的开发),这将使金融创新半途而废,甚至为危机埋下隐患。因此,金融监管应包涵在金融创新以内,而不能被排除在外。 有待社会化的还有互联网。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交易商的反应更加迅速和果断。交易成本更低,交易速度更快捷,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金融交易变成了一种赌注很大却简单易行的电子游戏。然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减少或者消除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既来自下家的轻信,也源于上家在缺乏监管情况下诚信的缺失。有人称之为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次灾难 。 王飞 杨琳,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次灾难,新闻周刊 2008 年 10 月 27 日 14:54
个人分类: 经济|4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