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聪明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一个健康活力的国家应该让平庸的人去做执行层面管理!
热度 4 hanshiqing 2011-11-30 15:54
一个充满活力的健康国度劳动力分工应该怎样才合理呢? 应该让最聪明智慧的人去 做下列工作: 管理体制和制度的设计和完善(但他不能自己去做管理,否则他会使坏的。执行层面必须由平庸的人去做) 科学创新(要真正在科研一线) 商业模式的创新(如阿里的马云) 新闻记者(社会评论和批评者) 艺术 。。。。。。 而下列工作一定要平庸的人去做: 官员(行政管理者只需要执行制度办事就可以了,太聪明的人会添乱钻空子) 生产者 监督者 清洁工 。。。。。。 这样的国家能不强大吗? 例如:在美国留学的时候, 人们都知道各个学校的教授,但不知道校长,院长。都知道那些商店,但不知道州长,市长。
个人分类: 国家的管理|2940 次阅读|6 个评论
上帝有妈妈么?
热度 1 jinkai719 2011-11-24 01:25
上帝有妈妈么? 这个涉及伦理和宗教的问题 , 当然,当然还涉及到宇宙学, 但却是一个孩子提出来的,你怎么回答? 当我们长大的时候忘记了孩童时候很多奇怪的梦, 我们走在前面或者更前面的几个聪明人 制定的游戏规则下亦步亦趋, 孩童的时候的那种浪漫没有了, 我们满眼铜臭,追求着别人的或者大多人想要的东西, 但是,你内心真正想要么? 别人去上大学,你可以跟着,但是,但是我有孩子, 如果有一天跟我说,爸爸我不想上大学这个问题, 不想上学,我们会给什么答案? 这个我们都曾经考虑过的答案! 我现在可以想象很多人, 很多人都会无话可说,但是但是。。。。 我们思考,不断思考,但是思考了什么? 最后又有什么行为呢? 上帝有妈妈,多好的想象! 有了这个想法,我相信 不管孩子或者大人, 有这个思考的人, 一定会有作为的! 因为这个世界上最需要创造力, 什么是创造力, 那就是不一样,那就是敢于扯淡! 不敢在写什么哲学之类,政治之类, 为什么我们有很多人听见了哲学,政治啦, 会跟打了鸡血一样? 只是有感而发的小文章,把我搞的成什么了? 我不是上帝的妈。。。。
209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袁隆平:我成功的“秘诀” 知识 汗水 灵感 机遇
热度 2 zjwumei 2011-11-3 08:45
袁隆平:我成功的“秘诀” 知识 汗水 灵感 机遇 经常有人问我,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其实谈不上什么秘诀,我的体会是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首先,知识是基础,是创新的基础 。现在科学技术这么发达,你是个文盲,是不可能成功的。“知识就是力量”,道理大家都很明白。我认为在知识方面不一定要博古通今,成为一个学问家,但是除了要对自己从事的专业很熟悉以外,还应掌握一些相关领域的知识,以开阔视野。要了解最新发展动态,因此你还要懂一些外文,在科学研究中我赞成标新立异,但大方向要把握好,要正确,一定要避免盲目性,以免走进死胡同。过去有聪明人研究“永动机”,这违反了能量守恒的自然规律,走向了死胡同。 第二点,是汗水 。任何一个科研成果都来自于深入细致的实干和苦干。育种研究是一门应用科学,要到田里去干,肯定要流汗。我们在攻关的时候,在水稻生产基地每天都背上一个水壶,我带两个馒头,中午下田,顶着太阳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流了很多汗。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乐在苦中,因为有很强的希望在激励我。我培养学生,第一要求就是要下试验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培养你,我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第三,要有灵感 。我的体会是灵感在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中,具有几乎相等的重要作用。灵感来了,一首好诗、一首好曲就来了,没有灵感,挖空心思、搜肠刮肚也写不出。什么是灵感?我体会它是以思想火花的形式出现,一闪就来了,但一闪又过去了,你要是去找可以找到,往往是由一种外界因素诱发产生。我体会到,灵感是知识、经验、思索和孜孜追求综合在一起的升华产物,它往往在外来因素的刺激下突然产生,擦出火花来。 1997年,我到江苏农科院观察他们培育的新品种时,其中有一个品种形态吸引了我,我突然一闪念,领悟出了超级杂交稻的株型模式,现在这个模式已经在选育超级杂交稻品种的实际工作中运用。美国的《science》(《科学》)杂志十分关注,刊登了这个模式,加以介绍。其实那“一闪念”就是灵感。我奉劝从事科学研究的同志,要及时捕捉和运用在探索中孕育和迸发的灵感,做“有心人”,及时捕捉思想火花,不要让它闪丢了。 第四是机遇 。雄性不育野生稻的发现,为 杂交水稻 研究成功打开了突破口。有的人说我们发现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是靠运气,我看这里是有运气存在,但是不是单纯靠运气呢?我们在设计技术路线时,曾经构想“把杂交育种材料亲缘关系尽量拉大,用一种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通过这样来突破优势不明显的关隘。按照这一思路,我和助手到云南、海南去找野生稻。 美国学者唐·帕尔伯格先生曾写下《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他在书中谈到,从统计学上看,发现雄性不育野生稻事件明显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可是这种奇迹居然发生了。他还列举科学史上一系列偶然事件的巨大作用,如弗莱明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时,观察到无意飘落的青霉菌可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由此他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爱德华·詹纳看到挤牛奶的女工免出天花,从而发明了天花接种疫苗……这些发明创造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当事人不仅亲眼看到了这些事物,而且从内心领悟并很快抓到了这些事物的本质。这就是科学研究工作的本质。 机会成就有心人,偶然的东西带给我们的可能就是灵感和机遇,所以我们说偶然性是科学的朋友。科学家的任务,就是要透过偶然性的表面现象,找出隐藏在其背后的必然性。 来源: 光明日报
个人分类: 教育相关|2263 次阅读|6 个评论
细读博士-------马or骆驼,成才or三多
热度 1 jinkai719 2011-11-1 21:18
故事开始于: “ 朋友问:马和骆驼一辈子谁走得远?我说:一定是马。他说:错,骆驼走得远。马跑一会就会停下来。而骆驼一旦开始走,不让它停它是不会停的。一个聪明人所创造的财富不一定会比笨的人多。笨的人可能每天都在创造,而聪明的人过一段时间后会停下来。所以永远不要用你的现状来判断你的未来 .” 博士做了已经三年余,见过的博士没有上百,也有几十了吧。什么人才能优秀的,如何从平凡到优秀?一直是我的一个疑惑,没有机会成为最优秀的,但是我一定要知道怎么才能优秀! 在实验组里做过游泳队教练,发现学习游泳的人,有的真的是学的快,学上1个小时,很快就会在泳池里划拉,有些就是怎么也学不会。可是过了半年在回头看学习游泳的人,游泳游的最好的人,一定是那些开始学的最笨的人,why? 学的快的,很快,就不来了;学习笨的,因为自己学的不好,就坚持半年一直来学习。 经常慨叹“上帝给了女人美貌,就一定给她智慧”这句话,我一直认为跟美女在一起是享受,但是跟那些美女聊天就是受罪,尼玛什么的,我感到我的内心受着煎熬,所以美女只能看,不能聊天。。。。 上帝开了一扇门,也一定关了一扇? 最近,对于我周围的博士和以前的博士的观察,发现各个实验组做研究做的最好的,不是那些成才,不是那些聪明的人,不是那些学的快的成才们,而是三多,是三多?哥,你搞笑了?是真的。在那些成功的博士身上发现了一种平常,一种简单,可能是令人感觉傻的简单,举个例子:发文章,写文章是有技巧的,热点性,标题的吸引性等等,但是,当你真正在做研究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所有的技巧,所有的这些,当你觉得你想写,喜欢做的事得到了成功的时候,发文章那写的所谓的一切技巧对于你没有什么用!而对于那些痴心技巧和机巧的人,那些成才们很多时候都会剑走偏锋,“独孤求败在山崖下的用剑,从名剑到重剑,最后到无剑”不就是学习做事的最好诠释么? 回到成才和三多的话题,想起电视剧的编导说的话“周围成功的人都是三多!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三多和成才的复合体。。。。。我们的故事其实是让人的两面在一个起跑线上一起跑步,看那个能最后成功? 刚才,看了周迅的访谈的一句话让我感觉喜欢: 不管成功与否,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简单! 一位博友说: 嘻嘻,我就是那个学游泳学得最慢的。。。。。我想,我的教练一定很无语啦 我回答: 其实作为教练的我还是喜欢聪明的孩子 , 因为作为教练需要一种回馈,教练都喜欢聪明的孩子,教 育学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遇到一个能够领略自己的思想的学生, 但 是,但是,真正的教育家才能喜欢培养人!《论语》中就拿颜渊来说,没有子贡的能力,没有子路 的做事,甚至没有被孔子骂的子罕的理财能力,但是孔子,都自比不如,why?我相信颜渊绝对不 是那只马,那个成才,但是一定是那只骆驼,那个三多,那个热爱生活,即使那个世界不是特别的 太 美好 !
2680 次阅读|3 个评论
微博:自私的聪明人被重用必会造成其聪明之才的极大浪费
热度 1 周可真 2011-11-1 07:56
陈安兄近发《 为什么聪明但自私的人很难被重用 》一文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我对这个问题有如此粗浅的看法: 聪明人自爱其聪明之才,人类也需要聪明人利用其聪明之才去进行专心的创造,这就是为什么聪明但自私的人很难被重用的原因,这既是聪明人的自我选择,也是人类的选择。如果自私的聪明人被重用,聪明人的聪明之才又如何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呢?!那样的话,必会造成聪明人的聪明之才的极大浪费。
个人分类: 人生.世相|3563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学:坏在聪明人手里?
热度 4 phd9992000 2011-10-24 08:18
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优质人才,教育主管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的“评估”、“计划”、“工程”、“学者”等措施,可收效似乎并不明显。与巨大的投入比较,效率实在太低了。原因在哪里? 偶以为,是因为大学教师们太聪明了。 不管是什么“评估”、“计划”,还是“工程”、“学者”,只要有目标(想起了模特们“只要有规则,哪怕是‘潜规则’,就好办”的话),那就好办。需要论文,聪明的大学教师们就会搞出N多论文;需要“成果”,就搞出N多“成果”。这些“论文”、“成果”真正能够解决多少问题,没有多少人在乎。因为其目的也不在于科研水平有多少提高,而是一骑绝尘,直奔人民币而去。 太聪明的人,如果有信仰,那是很可怕的,令对手感到可怕;若没有信仰,那也是很可怕的,使得这个团体可怕得一塌糊涂。 那么,大学教师们为何会这么聪明呢? 说到底,还是管理部门“训练”出来的。从秦始皇那时候就开始训练,第一个训练科目叫“焚书坑儒”。-----把书烧了,绝了文化传承载体;把人杀了,看以后谁不听话?后续的训练科目就更丰富了,例如朱元璋......,例如“嘉定三屠”,留辫子的杀,不留辫子的也杀,直杀得文人们没了脾气。后来文化种子的传承者,也就是今天的大学教师们,终于看明白了:神马都是浮云,只有捞钱才是真的啊! 看来要解决大学教师太过聪明的问题,不是那么容易的。管理部门还是减少些“训练”,让大学回归“Conservative”。
个人分类: 科教感悟|2155 次阅读|4 个评论
聪明还是愚昧?你的答案!
热度 3 daodezhenjing 2011-10-12 01:37
我家小孩一岁多时得了液疝,体积好大,老婆去了医院问,治这种病一般要在三岁以后,因为手术要全身麻醉,年纪太小容易引起脑瘫,那只好让小孩忍痛等着了!我学过医,从书上查了一些中医治疗液疝的方法,就尝试一些方法来治,可总是效果不佳,没有办法,只好另请高明了。于是我上网猛查,终于发现一个小地方的医生有个脐疗偏方,死马当成活马医吧,于是邮了三百块钱,汇过来十粒药丸,按照要求自己又花钱买了一点麝香,嘿嘿,还真管用,不到一个星期,用药只有几付,就治好了,没用完的还送了别人。 想想这份经历,我经常感慨万分,中医里面真有好东西啊,如果听医院医生的,花钱需要五六千,小孩要受开刀之苦,还要忍痛二年。而按照一个偏方,贴在肚脐上,一点付作用没有,小孩不知不觉,病就好了,花钱仅仅四百元。当然,如果我懂得偏方,估计只有一百块就足够了,要理解偏方的价值嘛! 从实践结果来说,我算还是聪明人,不迷信医生,敢于相信偏方,不怕别人骗钱,花很少的钱治好了病。可我的邻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当然不是居住的邻居,而是公司附近的一家人,它们的小孩也得了这样的病,小孩经常疼痛难忍,他们也去医院问过,花钱需要六七千,等到三岁做手术。我出于好心,告诉他们有偏方能治,可他们不信中医,觉得西医才是最科学的,西医治不好,中医肯定也治不好,结果到了现在,还让小孩在痛苦中活着。为了让他们相信,我使出了很多办法,比如拿着我家小孩得病时的照片让他们看,证明确实我们家小孩得过,是用偏方治好的,可一点用没有,他还怀疑我另有目的。最后我一气让他们自生自灭去吧! 从这个事例也可以说明,人太聪明了不好,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你总怕人骗,结果什么事都不敢做,害的只是自己,象我这样傻傻的,即不迷信,又不怕骗,终得正果。 这是实事,不信我有小孩的照片为证,也有偏方持有者的联系方式,当然还有众多邻居为证。如果谁家小孩也得了类似的病,或许我能提供点有用的信息。
214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学是使聪明人变“笨”的一种学问
duke01361 2011-7-23 11:04
“科学是使聪明人变‘笨’的一种学问”。这是我一直想说又不愿意说的一句话。之所以想说是因为迄今为止,整个“科学网”上,如此多的“高人”上没有人说出这样的话,而这却又是从事科学的最基本要求。好像应该属于“天机”不可泄露的东西。 我不想说,这句话可以点醒很多“作着科学家”美梦的人,但是,如果你能够理解这句话的本义,那么至少你还算得上是一位“聪明人”,那么如果从事“科学”活动,你只需要变得“笨”一些就好了! 我之所以说“科学是使聪明人变‘笨’的一种学问”,而不是“科学是是聪明人变得‘蠢’的一种学问”只是因为我理解“蠢”意味着“不聪明”,而“笨”更多地是说一个人“做事情”的技巧不“高明”,于是,延续这样的思路,我还要更进一步地说:如果我们承认科学是使聪明人变“笨”的一种学问,那么,我们还要承认工程和艺术是使“聪明人”变“巧”的一种学问。 这些表述应该成为我们开展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和艺术教育所必需遵循的宗旨。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宗旨! “科学”无论其定义有多少歧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科学”必须能够为我们提供“可信赖的知识”,什么样的知识值得我们“信赖”? 实证!只有实证过的知识,或只有能够通过“实证”的考验的知识才值得我们信赖! 所以科学家必须具有能够为我们提供“可供实证”的知识,而这需要科学家拿出“笨”功夫!而不是“巧”功夫! 工程学家需要做出一些有用的东西,这个过程中不能“笨”,艺术家需要为我们提供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这个过程不能“笨”。在工程和艺术这些活动中,精巧的构思,加上或简洁或出人不意或高超的“实现”过程可以成就工程师和艺术家的美誉,体现工程师和艺术家的价值。 而科学很少会是这样,“科学”离不开科学家的“笨拙”,需要科学家放弃想当然的人类思维属性,拚弃投机取巧的欲望,但这仅仅是说在提供可信赖知识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当然,很多的可信赖的科学知识会使人出其不意,会使人觉得充满了艺术美感。而这又是科学、工程和艺术同源的东西了,这不是在过程之中,而是体现在结果上。 23-07-2011Uni Wollongong NSW
个人分类: My Ideas|32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故事,悟生活
热度 1 pingcn 2011-6-10 12:25
看到一个故事,缩写一下,写个感悟——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对自己的头脑、学问、智慧非常自信。喜欢和聪明人说话,而遇到学识浅薄、思维混乱、说话缠夹不清的师兄师弟,每每会气急败坏,大发脾气,常常把一句:“你怎么还不明白?你猪脑袋啊”挂在嘴边。师父屡次教育他都没用。 可是有一天,一次上山打柴的经历让他改变了看法—— 打柴回去的路上,他累了,就放下柴担到溪水边喝水,洗脸。这时山里那只经常来这边玩、和打柴的小和尚很熟的那只小猴来了。小和尚洗完想要拿汗巾擦脸,却发现汗巾还挂在那边的柴担上,他也确实是很累了,于是就指着柴担,示意让小猴替他去拿汗巾。 小猴跑过去,从柴担上抽了一支木柴,给小和尚拿了过来。小和尚觉得很有趣,又让小猴去拿,并用手比划呈方形,嘴里说着:“汗巾、汗巾”。小猴又去,拿回来的还是木柴。 小和尚笑得更开心了,这次他拿一块石头丢过去,正好丢到汗巾上,然后指给小猴“看到了吧?拿那个汗巾”。小猴再去,拿回来的还是木柴,而且还是一幅得意洋洋的表情,好像在说“你看,我多能干!”看着小猴一幅志得意满的样子,小和尚笑得前仰后合。 回来以后,小和尚把这件有趣的事告诉了方丈。于是方丈问他:“你跟师弟们讲道理,他们听不明白,你就会发脾气。可是小猴听不明白,你为什么反而觉得有趣?”小和尚一愣,回答说:“小猴听不懂是很正常的,因为他是猴。可师弟他们是人,他们不应该听不懂我说的道理。” 方丈说:“应该?什么又叫做应该呢?首先每个人天生的悟性不同,悟性好的人,并不是他的功劳;悟性差的人,也不是他的过错。就算是悟性相同的,后天所处的环境又不一样。出生在书香门第的人,并不是他的功劳;出生在走卒屠户的人,也不是他的过错。就算是环境一样的,能遇到的师父又不一样。遇到一灯和尚的,未必是他的功劳;遇到酒肉和尚的,未必是他的过错。人与人有这样大的差异,你凭什么就能说谁‘应该能’怎么样呢?更何况,天道无常,人世无常。今天他比你差,你可以看不起他,明天他若比你强了呢?那时候他再来看不起你,你心里感受却又如何?你不对小强发怒,是因为你是人,他是猴,你比他的智慧高得多,因此你就可以包容他的错误。而你师弟他们是人,你也是人,你的智慧跟他们是同一个档次,因此就包容不了他们的错误。…… 感悟—— 包容是需要智慧的,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 反观自己,有时候像是小和尚,有时候像是他师兄师弟,有时候干脆像是小猴子。 当自己当了“小和尚”时,要提醒自己:每个人的环境不同、资质不同、遇见的人不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所以,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势必会有差异,随意地“推己及人”,认为“这么简单的道理他当然应该懂”,一旦对方不懂就气急败坏的,实在是自己的欠缺。 当自己是愚钝的“师兄师弟”,遇见对方说话语气、态度不好、用词尖锐刻薄时,懂得,他的“火气”也许是因为他最近事儿不顺,气儿不顺;也许是因为自己没听对,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但是不一定完全是因为自己太愚钝、朽木不可雕,所以大可不必太过自责,也不必因为对方的态度就严重影响自己的心情和做事的热情。 当自己无意间当了“小猴子”,反反复复一直误解了对方的意思,还洋洋得意时,就该小心了——悟性这么差,心那么满,啊,这个,那个,这可不大好噢,哈哈…… ps: 刚才看到一句话,很好,收藏到这里—— 如果你是狮子,别人骂你是狗,你不会真的变成狗,故不用为此而生嗔;如果你是狗,别人赞叹你是狮子,你也不会真的变成狮子,故不必为此而生喜。所以,别人的赞叹,不会让你变好;别人的指责,也不会让你变坏,这些没什么可执著的。我们应以这样的心态,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12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周版《鹿鼎记》
yanghang 2011-5-11 16:12
还记得周星星版的《鹿鼎记》吗?韦小宝初入天地会的那段,陈近南一脸正气地拉他进密室说,我们反清复明,就是要抢回属于我们的钱和女人!韦小宝问,那为什么要说反清复明之类的屁话呢?陈近南说,聪明人只对聪明人说实话,外面那些笨人只要拿空洞的理想忽悠之……韦小宝大悟,两人一拍既合。出来后,两个人依旧是一脸正气地面对那些呆鸟,慷慨陈词。
个人分类: 小语|18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聪明与智慧的区别(引用)
entropy 2011-5-11 11:31
昨天听傅偑荣的讲座,讲到知识与智慧的区别。 知识针对某一领域而且成体系,智慧是对人生的总结。 今天又看到:智慧只依本性,知识要攀外缘。 下面是刚才看到的,束之高阁。 原地址: http://user.qzone.qq.com/845415808?ptlang=2052ADUIN=147284921ADSESSION=1305074438ADTAG=CLIENT.QQ.3127_FriendInfo_PersonalInfo.0 聪明是一种生存能力,而智慧是一种生存境界。  世界上聪明的人不多,估计十中有一,而智者更为罕见,估计百里无一。  在现实生活中,不愿意吃亏的是聪明人,而愿意“吃亏'的是智者。  聪明人与别人过事总能保全自己的眼前利益,而智者则更多的看重的是长远利益。  聪明人能把握机会,知道自己什麽时候该出手;而智者知道什麽时候该放手。所以拿得起来的是聪明人,放得下的是智者。  聪明多数得益于遗传,而智慧更多靠修炼。  聪明能获得获得很多知识,而智慧让人更有文化。反过来,一个人知识越多越聪明,而文化越多越智慧。  聪明靠耳朵,靠眼睛,所谓耳聪目明;而智慧靠心,所谓慧由心生。  聪明人喜欢处处胜强,超人一筹;而智者则喜欢更多示弱,含而不露。因为他知道示弱不仅是一种智慧,亦是一种的力量。智者常常是那种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的人。  聪明人总喜欢把自己闪光的一面展现出来,也就是所谓的脱颖而出。比如在一个聚会里聪明人嘴忙,往往侃侃而谈,因此是茶壶;而智者耳忙,注意聆听别人,因此是茶杯。茶壶里的水最终要倒进茶杯里。  聪明人常常因为左右逢源而显得热闹,而智者往往因为甘于淡泊而显得冷清。前者赚来的是一时的人缘,而后者更能长久的赢得人心。  聪明能带来财富和权利,智慧能带来快乐。因此聪明人往往有更多技能,而现实中这些技能只要机缘巧合,就能转化为财富和权利;但是财富和权利与快乐很多时候不能成正比,因为快乐来自人心。因此求才求聪明容易;求脱离烦恼,非修智慧不可。  如果把全世界所有的人排列起来,你会发现里面极度自信的智慧和极端自信的聪明两种不同风格的人:一种隐于人后,柔和如风,上善若水;另一种跳到台前,咄咄逼人,频频亮相。前者是以不争而达到无所不争,以无为而达到无所不为。真正体现了老子“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哲理。  还有一种所谓的聪明人,以为别人不象其一样相互倾轧着去谋生就是愚蠢弱智和低能的表现,殊不知他人的立身立世的原则与喜好;亦不知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心驰八荒;更不知一旦对方真的要与之一决高下,他/她那点聪明有算得了什么?这种“聪明人”在自我夸耀时候的口气和样子,就如同囚徒在夸耀自己的囚室有多么宽敞一般的虚荣和沐猴而冠的滑稽。  这样的“聪明人”往往太好妒和好强,永远以自我为中心;自己活的疲惫,也让身边的人跟着疲惫;常常把周遭搅得乌烟瘴气。不管别人感觉如何,“聪明人”永远自以为是又亢奋不已。更有甚者在没有掌声的日子里,不甘寂寞的自我造势,自我喝彩,如果仅只是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也便罢了,还极尽贬损他人之能事;仿佛不这样就不能抬高自己;结果是越想拔高自己,就越显得渺小;殊不知如此贬低别人就是贬低自己,而且是彻底的贬低了自己。  这样的“聪明人”与上面所提到的聪明人又不是一个类型,是次于聪明人的“聪明”。这样的“聪明人”是孤独的,永远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这是他/她“聪明”的代价。  郑板桥说“聪明难,糊涂更难”。其实郑氏的糊涂是需要智慧的“糊涂”所以难得糊涂翻译过来,就是难得智慧。可见智慧有多难。
33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得奖与被得奖
热度 1 neverlate 2011-4-19 22:57
今天2010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的初评结果公示了,我所在的项目组通过了,据说很可能是二等奖。老关看初评结果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他在一个通过的申报项目中位列第四,可是他从来不知道有这回事。 原来这种聪明人的游戏也是一种过家家。想起了去年在合肥开会的时候,东北大学的一位老师讲了一个笑话: 老师甲问老师已:你说咱们项目研究的东西到底和现实距离有多远? 乙惊异地回答:距离?这根本就是两码回事儿嘛!
9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xzren:关于日本地震的分析
热度 1 sheep021 2011-3-15 09:41
对此次地震,我没幸灾乐祸.从政治上说,日本这次地震,可以说,是东亚政治力量的一个分水岭,虽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束手无策,但人类可以以自己力量应对大自然,而人类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会付出代价.从政治上说,日本国内政治可暂时平缓一下.而从东亚范围内看,小日本其实是极其脆弱的,这个暴露,可以说,如果小日本的政客是聪明人的话,应该能感悟到一些重要东西,最好可彻底提醒小日本,为小日本以后的以后的政治军事动向敲响警钟:一个在安全上是极其脆弱的国家,过分的依赖与过分的张扬都是极其愚蠢极其危险的,特别是小日本的核电,这暴露出小日本的巨大弱点. 目前部分国民对这次地震流露的情绪比较复杂,其实这个思想与情绪是可理解的,从近代历史上,小日本给中国人的伤害是最重的,而且目前还不知悔改,民间有些发酵,是正常的,这也是有关阶层需要的,"民意"也是政治筹码,这也是小日本需要警醒的地方.也更是他要反思的地方,尤其是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到这个样子,从经济上看,这次地震,又是国际经济秩序的一次洗礼,对东亚经济的组成是一次考验,而对美国经济的复苏,是利而不是弊. 如果我是日本的聪明政客,我绝对不发展核武器,从这次地震将日本的弱点暴露的赤裸,被扒光了所有的衣服. 从最近这几次国际上最大的自然灾害看,各国的救援机制对比可看出,中国的打可满分.而美国的那次奥尔良水灾,可看出美"民主"体制的"优点",就是金钱的万能."自由"的可贵,智利的地震,可看出中等国家的救援与大国的救援相比,还是国力问题.而海地的那次,则明显看出小国对天灾的无力,受制于人的可怜.小日本这次的救援可圈可点的不多. 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6e180c01017g5g.html
个人分类: 地震预测|18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东大乱,对美国是“利”是“弊”?
热度 3 周可真 2011-2-24 13:45
作者:黄哲 来源: http://bbs.huanqiu.com/thread-532710-1-1.html 中东大乱,犹如一场大地震。对多数人而言,地震是邪辟罪恶,唯恐避之都不及;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此想,有的人就是唯恐不来地震,因为地震,可以趁火打劫。最明显的就是躲在白宫里的几个男女。不过, 美国 人很聪明,但聪明人往往要被聪明误。中东是个大马蜂窝,如今这个大马蜂窝已经被捅破了,马蜂已经飞满天了,不可收拾了。时至今日,不管哪个 国家 、不管哪个组织,包括美国在内,都没有人敢拍胸脯,可以收拾中东已成事实的这个乱局了。 中东大乱,乱源盘根错节、错综复杂。既有腐败、贫穷民生问题,也有宗教派别冲突问题。而这些问题,不是靠把几个“皇帝”拉下马,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要搞乱一个国家容易,但一旦搞乱了,要恢复正常,就不是那么轻松了。伊拉克、阿富汗十年八年下来了,至今仍爆炸声不断。 美国是一个典型“唯恐天下不乱”的国家。但美国又是一个典型始终没有吸取 历史 教训的国家。伊拉克、阿富汗至今屁股仍未洗干净,就迫不及待,伸手要再玩弄中东这块赌盘了。殊不知美国这次在中东的博弈,因中东的这个赌盘实在是太大了,何况,中东又是 世界 能源重地,美国要在这里铤而走险,实际上是在玩火。 美国试图让中东几个国家,都按照美国的政治蓝图进行施工,这有可能吗?美国强制穆巴拉克下台,穆巴拉克下台了, 伊朗 的军舰也通过苏伊士运河了;这难道就是美国所要求的吗? 中东已经天下大乱了,谁来收拾这个残局?美国有此能力吗?中东的乱局,肯定就对美国有利吗?但可以肯定的是:“乱”就是“恐怖主义”的滋生地、就是“恐怖主义”的温床。如果弄不好的话,很可能中东今后就要成为“恐怖主义”的大本营。而“恐怖主义”的主要对象,就是美国自己。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个历史教训,美国的政客们永远也学不会的。
个人分类: 转贴转载|2122 次阅读|2 个评论
海龟和土鳖都是中国学术的敌人
热度 76 hongfei 2011-2-7 16:38
海龟和土鳖都是中国学术的敌人 2011.02.07 不少海归和土鳖真的相信,只靠中国人就可以搞好中国的学术。 中国的学术,和美国或者欧洲的学术一样,只靠一国的聪明人是搞不好的,更不会领先于世界。美国社会如果也像中国的这些海龟和土鳖一样的想法,美国很快就会变成世界上和中国一样大而不当的国家,不仅学术,技术、商业、文化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会落后。 我有一个梦,就是在中国最好的大学和研究所,有全世界公认最聪明和最有成就的人在那里研究和学习。我不仅希望清华北大这样所谓中国最好的大学里面,有一半的教授是出生于全世界不同的国家,而且希望中国能够称得上大学的的地方,都有不少出生于全世界不同国家的教授和学者成为那里的主人。 在这个意义上说,那些海归博士教授绝不是中国学术的救星,土鳖博士原则上更是中国学术的敌人。因为他们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中国的学术只是属于他们坐地分账的禁脔,而不是属于世界和全人类的财富。 所以,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其实是中国学术和中国社会的敌人。
个人分类: 科学人文|24617 次阅读|96 个评论
诠释大智若愚
热度 3 陈安博士 2011-1-23 20:50
  有人觉得,知识分子都应该是大智若愚的人。   俺们觉得大智若愚其实是这样的一批人——   他们看上去与世无争、富贵与我如浮云,但是实际上世俗的任何好处都没落下。   只是看上去无争罢了,实际上,争起来还是挺厉害的。   看一些官场小说,一到两虎相争一个位置的时候,会有聪明人去外地党校培训去,结果,组织部门看争得厉害了,就想找个不争的吧,而其实这个“不争”的才是最想争的,只是策略有所不同而已。   大智若智呢?看上去很聪明,别人欺骗或者谮越不了,而实际上也很聪明,什么好处也都落不下他。   大愚若愚,好像不需要解释。
个人分类: 物论|3131 次阅读|5 个评论
世人新说
张能立 2009-11-29 08:03
世上人可以分两类:一是糊涂的人,二是聪明的人。对于糊涂的人,暂且不表。聪明的人又分两类:一类是头顶上非要顶一个锅盖,心里才能舒坦,否则,整个人像失去魂魄似的,六神无主;另一类是头顶上除了天之外,什么都没有,这类人胆大妄为,还准备不断地进化,让身子长得长些,更长些,直到穿过云霄直插天穹。这两类聪明人互看对方,都觉得对方和第一种糊涂人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比第一种糊涂人还糊涂。头顶顶着锅盖的聪明人,总想把自己的锅盖复制一份安到那类只顶着天的聪明人的头顶上。头顶上只顶着天的聪明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总觉得头顶上顶着锅盖的聪明人,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应该是很难受的。于是,也想劝甚至准备亲自动手帮顶着锅盖的聪明人,把锅盖取下来,那知顶着锅盖的聪明人不仅不领情,而且还嘲笑头顶上只顶着天的聪明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痛哉!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个人分类: 时评|1961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大智慧的人
liux831 2009-2-1 11:41
世界上有一些人,他们有大智慧。 美国Cornell大学的Tanksley发表了600多篇论文,而且,大多是引领世界的。 林彪认为,战争的辩证法就是用不怕牺牲的精神来换取最小的牺牲。 美国的中国研究专家认为,中国人了不起,有些很强悍。 陈景润可以破解歌德巴赫猜想,爱因斯坦发表了相对论。 这些人都具有大智慧。 具有大智慧的人具有如下特征: 1.不善言辞(林彪) 2.大智若愚(陈景润),在小事上不做文章 3.天生的成分大(毛泽东) 4.引领世界(Tanksley) 5.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美国的中国战略专家) 6.具有高IQ和多数受过良好的教育(奥巴马,哈佛大学毕业)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真正的大家是不会来博客的或直接来博客的(见饶毅理论,见附件.)。 饶毅在博客大赛颁奖晚会上的讲话 2008 年 12 月 19 日 ,饶毅教授出席 CN 域名杯全国首届青年科学博客大赛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在晚会上发表了即兴演讲,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现将讲话稿整理如下: 非常感谢科学时报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自己除了跟博客的关系以外,跟科学院其实有很长时间的交往。我相信你们多数是科学院的学生,我从 1995 年开始一直到现在科学院有很多各种交流。 我自己开始做博客的原因非常简单,是因为我以前发表过一些文章,发表过文章以后,没有一个聚集的地方,后来赵彦来跟我说,他们这里有博客,我就把原来那些东西放在他这里。我非常感谢科学网的主编和编辑们,因为我这个博客有个问题,我自己并不管理,因为我抽不出这么多时间来,所以我是写好了文章以后,发表了以后,或者是没有发表的东西,我想可以放在网上的,我就寄给他们编辑,他们帮我放上去,所以如果你们在我的博文后面想跟我互动,互动不了的话,是因为我没有密码,我不知道怎么做这个事情。我想我也不能做,我做了以后后面会跟一群没有理智的人,追到我后面我受不了,有理智的人,我一点都没有问题,但是总会有一两个追到我后面,我没有办法。 我要谢谢科学网的人。我后来觉得博客非常重要,现在在中国通过博客,特别像质量相对来说比较高的科学网的博客提供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场所,也就是说以前特别是我们做科学技术的人,很难在外面说话,因为话语权都被文科的统治了,我们要说什么话都要通过他们,他们过滤了以后,再变调了以后出来的东西你觉得不太对,博客我觉得至少让我们愿意说话的人,像我们王鸿飞经常有很有趣的东西可以直接交流,直接可以看大家有什么思想,还有什么文化。 在英文杂志里,我很喜欢看两个杂志,一个叫《纽约客》,还有一个叫《纽约书评》,不是《纽约时报》的书评,这两个杂志网上都可以看得到,我很喜欢看,因为它们传承了很多文化,是不同的人写的文章,写的非常有趣,比记者写的东西要有趣。我不是说记者都不行,现在有一部分中国的记者,我觉得质量非常高,像王丹红。还有一些人,科普写得非常好,我自己不太写科普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有一部分记者写得很好,所以我不太写,以前我自己写一部分科普,但是我觉得有博客以后,有一部分科学家在平时就会讲一些故事,这样的话不同学科的人还有不同思想的人可以通过博客的层面真的可以看到一些不同的东西,所以我自己有时候看,我不能保证经常看,但是我有时候看,看的非常有趣,所以我觉得对我们的科学网博客对整个中国文化长远是一个推动。 其他地方我不太去,因为领域相隔太远了,还有作者水平参差太远了,我搞不懂。我碰到文科,我干脆跟你们说了,有一个文科的人叫王小东,跟我们著名的科学家的名字是一样的,不过他中间是一个大小的小。这个人我以前不太知道,我只知道一点,他发表一些很激烈的言论,后来我终于有一次在一个场合见到他,我才知道,文科里面有相当一部分这种人,说起话来乱说的没有根据,没有证据也是敢说的。他说话的态度,坐在下面乱骂人,他和人家争起来,一个指头指到人家脸上去。我们对科学文化感兴趣的人出来,平心静气地讲一些事情,这样既是对我们文化的传承,也使我们的生活特别是跟智力相关的生活是一个促进,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东西。所以从这些层面来说,我觉得科学网的博客做得相当好。当然我们有很多的比较,所以我希望大家在有时间的时候交流一些东西,并不是说一天到晚一定要做,但是通过这个渠道,大家有个理智的、智力水平高的、有趣的交流场所,所以我非常支持这个事情。 我自己的感想就讲到这里。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7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