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晚清时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冯丽硕士:《北直农话报》与晚清直隶农业传播研究
kexuechuanbo 2016-5-31 09:45
《北直农话报》与晚清直隶农业传播研究 邮箱接收全文 【作 者】 冯丽 【学位授予单位】 西北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导师姓名】 姚远 【学位年度】2009 【摘 要】清朝末年中国传统农业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西方近代农业科技逐渐传入中国境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直隶高等农业学堂的学生于直隶省保定创刊《北直农话报》,它为直隶甚至中国北方地区农业由传统走向近代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文将从新闻传播角度考察该刊的媒介形态、传播内容、传播模式等,并分析其浓郁的地方特色为该刊带来的影响和表征。笔者搜集到该刊的部分原件,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其他历史资料主要采用历史文献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北直农话报》是北方最早的农业科技期刊,它以“振兴农业、开通民智”为办刊宗旨,其传播模式表现为典型的复合传播,贯通课堂教育传播—期刊传播—社会教育传播。它是袁世凯在直隶地区推行新政的产物,并打上了区域政治文化的鲜明印记。此刊尝试用农业戏曲、农学诗歌、农学小说等文艺体裁传播农业科技内容,并开创我国科技白话文的先河。《北直农话报》倾力打造“兴农强国”的舆论氛围,提倡实业救国,激发民众的爱国思想。在传播渠道上该刊对西方近代农业科技进行了第三次传播,其流程为:西方近代农业科技——西方近代农业科技经日本学习——直隶高等农业学堂的日籍教习以及经翻译的日文教材——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学生创办的《北直农话报》——中国... 隐藏更多
个人分类: 弟子学位论文|2356 次阅读|0 个评论
魏梦月硕士:晚清《汇报》及其初期自然科学知识传播
kexuechuanbo 2016-5-31 07:53
晚清《汇报》及其初期自然科学知识传播研究 邮箱接收全文 【作 者】 魏梦月 【学位授予单位】 西北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导师姓名】 姚远 【学位年度】2012 【摘 要】本文基于对晚清传教士期刊《汇报》初期(第100号—第211号)共112期原始文献的考证分析,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法,从传教士期刊史、科学传播史、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传播学角度切入,以分析办刊环境着眼,着重探讨了《汇报》编辑出版详况、主编者的办刊实践活动、传播特色、传播策略及其初期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特别是该刊对生物进化论输华后发起的第一轮猛烈攻击这一科学传播事件进行分析,以期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汇报》的学术价值,为晚清期刊演化提供实证依据。《汇报》是由“天主教第一报人”李扶所主编的一份以传播西学、报道时事为主的综合性教会期刊。依托法国天主教耶稣会,《汇报》充分贯彻“学术传教”策略,大力传播西学,其初期所传自然科学知识,大致梳理各学科17-19世纪以来的主要理论成果,但囿于当时民众科学素养大多低浅,故彼时所输入的自然科学,多为基础知识,仅处于启蒙阶段;社会科学上,较之前的《益闻录》《格致益闻汇报》,不仅篇幅比重加大,而且明显偏重对西国新思想、新体制等社会改革方面的介绍,尽管传教士传播西学之根本在于宣传教义,扩大教会影响力,但在客观上却促成西学东渐之风盛行,对长期处于封建思想禁锢下的中国人,具有深刻的启蒙作用。同时,《汇报》还衍生出诸多二次传播产品,经李杖所译的《西学关键》《舆学续编》等科普书籍,均是先在《汇报》上刊载而后集结成书的,这些书籍涉及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等基础学科,为使国人了解当时世界自然科学知识的发展状况提供便利条件,进一步扩大了西学传播的影响。“问答”一栏的设立,延续了《格致汇编》以来传教士期刊的优良传统,解答读者之困惑,注重传播效果的反馈,形成读者与编者间互动的传播模式,有利于西学传播的二次延伸拓展。主编李杕先后创办《益闻录》《格致益闻汇报》《汇报》等系列传教士期刊,首次实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西学传播中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的身份,为天主教的文字出版事业倾尽毕生心力。他竭力维护天主教利益,只要遇到与天主教利益相冲突的言论,必奋起驳斥,以生物进化论的批判为例,他凭借深厚的中西学修养,写成《天演论驳议》系统全面地对生物进化论进行批判,并直指其理论缺陷,坚决捍卫天主教的尊严。李杕也时常编发宣传西方先进体制和思想的评论文章,以频繁的言论刺激广大有识之士的觉醒。《汇报》所载《物类生克说》对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之说提出批判,成为第一份对生物进化论提出批判的传教士期刊,为主编李杕后期所发表的传教士批判生物进化论的力作——《天演论驳议》的诞生奠定思想铺垫,客观上促使国人开始了解生物进化论,进而影响其在中国的传播深入化。然而,囿于世界观、认识论的狭隘,《汇报》在西学传播上始终存在矛盾性,对一般科学知识乐于介绍与宣传;但对与教义相抵触的科学知识,则坚定维护宗教立场坚决批判。其大量刊载有关天体物理学与动物学的科普文章,却也固执地坚持“神创论”的至高无上,反对一切有违教义的科学知识,充分暴露出传教士期刊科学视野的狭窄。 隐藏更多
个人分类: 弟子学位论文|2437 次阅读|0 个评论
陕西大学堂章程及其意义
kexuechuanbo 2014-8-20 08:25
陕西大学堂章程及其意义 应西北大学校长办公室之约,写成此短文,作为向教育部汇报的校史依据。其中红色部分,均为吾所改。 1900 年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仓皇西奔,9月至太原,10月到陕西,在西安住了11个月。1901年10月陕西巡抚李绍棻 就近 上奏筹建陕西大学堂 。提出按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举办新式学校(删去——这是皇帝的职责,不能由一省巡抚决定提出) 。翌年,陕西巡抚升充奏准成立陕西大学堂, 光绪帝有“著即督饬,认真办理,务收兴学实效,单并发”的朱批。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陕西大学堂总教习屠仁守恭呈《陕西大学堂章程》御览。其章程包括学堂办法、学堂条规、学堂经费三部分。其课程分为中学和西学两大类。中学分四门十六目,即第一门为性理格致,分明伦、修身、综物、博文等四目;第二门政治时务,分治纲、掌故、内政、外交等四目;第三门为地舆兵事,分形势、绘图、法制、韬钤等四目;第四门为天文算术,分测绘、推步、元化、积微等四目。四门中,学生任选一门为专业。西学也分四门,即算艺科、质测科、电化科、文语科。由此可见,《陕西大学堂章程》与张之洞受命草拟的回銮新政中《兴学诏》的基本内容大致符合,未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窠臼。 陕西大学堂于旧历光绪二十八年年三月二十五日(公元1902年5月2日)开学上课,招生40人,规定学堂规模为200人。光绪三十一年(1906),陕西巡抚曹鸿勋根据陕西大学堂学科门目不齐、学生程度不高的实际情况,奏请清政府批准把陕西大学堂改办为陕西高等学堂,原在堂学生先补习中学堂课程一年,再学习高等学堂课程。宣统元年(1909),陕西高等学堂开始举办正科,但没有正科毕业生。辛亥革命后,按照民国教育体制,陕西高等学堂 改为陕西高等学校,不久又改为西北大学 。陕西大学堂的校址在西安市东厅门,即现在西安市第二十中的校址,校舍是在原省城东考院和西安府崇化书院的基础上扩建起来的。学堂全年经费支付银两万多两,如增建校舍、图书、仪器,另外筹措经费。陕西大学堂的学制规定为四年,预科一年,补习普通科学科,高等正科三年。大学堂事务,首任总办吴树棻,山东历城人,进士出身,后补道。陕西大学堂改办为高等学堂后,开始设立专任监督,主持校政,先后担任监督的有樊增祥(陕西布政使兼)、杨宜瀚、仇继恒、周镛等。监督下设教务长、斋务长、庶务长。陕西大学堂设总教习一人,负责教学教务工作,首任总教习屠仁守,湖北孝感人,进士出身,一生著作颇多,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屠仁守因病去职后,由总办吴树棻兼任总教习。大学堂的教习由三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清朝进士、举人,如狄楼海,山西人,进士出身;一部分是国外留学生和国内大学毕业生,如邵力子,在大学堂任法文和西洋史教习,又如宋元 恺 (陕西耀县人,日本留学生);一部分是外国籍教习,如铃木直(日本籍)、足立喜六(日本籍)等。陕西大学堂的学生按规定从优秀中学毕业生中挑选,实际上因无生源,由各府、州、县按经义史招考,由大学堂选择录取。 正如京师大学堂一样, 陕西大学堂没有正科毕业生,只办理了三期中学堂毕业生,共208人。但不少学生考入国内分科大学和出国留学生,如钱鸿钧被送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回国后曾任西北大学校长。 《陕西大学堂章程》是我国西部地区迄今所见的第一个经皇帝御览批准施行的大学章程,从而填补了西部高等教育制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空白,提高了本区域大学教育制度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传承性,也通过社会建置的固化提高了社会化和制度化的程度。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有无这种大学制度也许无关大局,但因其诞生于我国周秦汉唐文明的发祥地陕西,又出现在四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语系(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和与欧亚国家经济与文化的交汇点——我国偏远的西北地区,因此尤显其拓荒意义。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制度,是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创建和完善的,不仅有教育部长以训令形式颁布的《西安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组织规程》,还有各部门、各个机构的规章,如《导师会组织章程》《训导处组织章程》《本校学生生活指导委员会简章》《本校战区学生贷金委员会简章》等。西北联大还在其子体北平师范大学学生生活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大学训导制度和章程,并在重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向全国推广。另外,1938年,西北联大与中央大学、西南联大、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五所大学共同创造了我国第一个《师范学院规程并办法》,由此从民国二十七年度(1938),教育部颁布《师范学院规程并办法》和《师范学院组织大纲》,将全国大学下属的教育学院全部改为师范学院(见:西北联大研究所主编.《西北联大史料汇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8页)。 附:陕西大学堂章程 陕西大学堂章程 学堂办法 第一条 陕西学堂系钦遵叠奉谕旨开办,慎选教习督课,诸生以中学为体,以西学为用,必明体乃有益于身心,必达用乃有裨于家国,绩学尚已,敦品尤先,若不知砥行饬躬尊君亲上为何事,即知慧日启,学业日精,流弊将不可问甚,有摭后狂瞽谬说谓人人有自主之权,驯至诋訾圣贤,畔道离经,王化涵濡,奚容有此郊遂之设,正为斯人杜渐防微,当以此为开宗明义。 第二条 大学堂为全省学堂总汇之所,其学生应于各府直隶州所设中学堂内之优生挑选升入,现因各处中学堂未能克期编设,暂由各府厅州县按经义史学先行招考申送,以备甄录,凡十八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通解经史,文理明顺,身家清白,体质强健并无嗜好者即为合格。 第三条 大学堂本应专立精舍,因各府直隶州议设之中学堂及各州县议设之小学堂尚无成效,可期入学堂一事无所取材,姑立精舍虚左,以待录取诸生,暂分阶段,上舍训课,俟各府州县学堂依次有成,中舍上舍学生毕业后,再升入精舍。 第四条 学堂延聘总教习一人,分教习四人,帮分教四人,洋教习一人。如教习德不称位材不称职,应由总教习总办商之巡抚,随时更换。西学洋教习选定后,由学堂订立合同,呈候巡抚派充。 第五条 考选学生以二百名为额,合陕省之驻防七府五直隶州,按其平日文风之优劣,学额之多寡,分立定额,如有一府无人报考,则此府全额皆空。如额数不足,则再不得侵占他府空额。其客籍回民,亦一律酌量甄收,以免向隅而宏乐育。 第六条 肄业诸生半多寒素,如令自备禀膳势必裹足不前。其朝夕饔餮悉由学堂一体供应。然士皆果腹,膏火亦应代筹,正课一百名,月给膏火银二两,副课不给。其正课学生由中舍升入上舍者,每月加给笔札银二两,升入精舍者再加给笔札银二两,以期愧励。惟须已应月课者,方准照领膏火银两。 第七条 学堂有月课、有季课,月课由总教习阅定后择尤酌给奖赏,季课则由总教习评定甲乙,交总办转送巡抚查核,应否给奖,临时再定。其因病在假欠课者,假满病痊仍须一体补课。 第八条 肄业诸生心术品行是否不 踰 范围,材力聪明是否可期成就,应由教习提调详加察核,于到堂三个月后告知总教习会同总办复加考核,以定去留。其天姿高明而心术不正者,立时斥逐。亦有心术纯正而赋质少绌者,考核以后再留三个月以观后效,加两次考核,实属不堪造就不准再留。 第九条 上舍学生毕业后,由总教习考取优等发给凭照,有愿入精舍者应即升入肄业,有愿赴本省州县学堂及他省学堂充当教习者听之,又或愿赴京师大学堂肄业者,由巡抚咨送,至欲出洋游学或愿派练习实事亦酌量咨遣,其有品学出众材质迈群者,应由巡抚随时奏请,破格优奖,至寻常学生毕业后应如何选举鼓励,现已奉旨由政务处会同礼部核奏,俟奉咨行到陕即行钦遵办理。 第十条 挑选学生既以三十五岁以下者为合格,其三十五岁以上不能兼攻西学而中学尚优者,应另设师范学堂,俾未第老儒,得借枝栖,俟学成考验后给以师范凭照或派充中小学堂教习,或自行设帐授徒,均听其便。其本无学行未经给予师范凭照者,不准教授生徒。其师范学堂章程另行筹议。 第十一条 学堂书籍图画仪器等项,原为堂内诸生讲习测验而设,少是携出学堂,违者议罚,遗失损坏者勒令赔偿。 第十二条 学堂设立养病房一所,药房即附其中,并派医生司事,每日辰正医生到堂,患病诸生或由自己报明或由同班代报,立即拨医就诊。其中病重应回家调理者,由医生报明提调,转告总教习给假放回,病痊仍回堂肄业。 第十三条 学堂设立工房一所,派熟悉制造者经理,优予工资,凡学堂一切仪器以至测验等项,均令随时修理。唯不准堂内上下人等属令配造自用器物。又立浴房一所,派人经理,以期洁净。 第十四条 学堂设立藏书楼、译书局、博物院各一所,以资考证而广见闻,但甫经创始并营不易,拟俟规模稍备,再行商酌办理。 学堂条规 第一条 大学堂内恭记至圣先师孔子暨本省诸先贤先儒,每年延师开学、散学之期,由总教习、教习、总办提调率领学生分班恭诣行礼,其每月朔望则由总教习、教习率领学生行礼并宣读圣谕广训一条。 第二条 每年恭逢皇太后万寿皇后千秋,由总办率领诸生齐班望阙行礼。 第三条 学生每日三餐,分别冬夏各有定时,每晨夏令七点钟,冬令八点钟在各房早餐,十二点钟午饭,夏令六点钟,冬令五点晚饭,咸赴饭厅会食,肃静无哗。眠起亦有定时,凡早起夏以卯初,冬以辰初,晏息夏以戌正,冬以亥正,息后各一律灭烛,住房门首各挂名牌一方,以便稽查。 第四条 学堂假期年假准给一月,以开印封印为起止。清明给扫墓假一日,端午、中秋各给假一日,假满即回,不得延旷。每月初十、二十、三十日三日准予休沐,省亲治事,即日回堂。其距家道远不愿请假者听如。于例假外遇有庆吊等事必须出堂者,须由家长报明,不得仅以本人口说为凭,如无家长或远隔不能代陈,亦须同班学生作保,方准给假。 第五条 学堂为礼法之地,应对乃弟子职,各学生于总教习前均执弟子礼,升堂则揖,退亦如之,寻常相遇垂手侍立。于堂内各官亦应一律致敬。 第六条 学生在堂讲授之时,各宜端坐静听,如有未喻,许其就前从容质问,其在舍读书遇有疑义,亦准随时请质。若同时有论难者,必俟问者语毕,答者意尽,然后接次回答,不得搀论,以致嘈杂不清。此不但堂规所系,抑亦学养攸关,最宜切戒。 第七条 书楼未建以前,先择一室存支中外经史政艺各书,委员经理以备诸生查阅。此收约分两类,一为考查之书,只准诸生赴藏书处查检,不准携借。一为诵习之书,准其借归讲舍摘抄,书凡几卷,立限几日,眼同委员登注簿内,阅毕依限缴还,仍眼同登时销号,如有毁污及遗失者,查明责令赔偿。 第八条 稽古莫如读书,通今莫若阅报,无如中外报章大都失实,阅之徒乱人意,现准政务处咨会,每月汇编政要一册,刊行各省。将来即以此册摆印多本,送交学堂,俾诸生传观,据以考求时政。 第九条 学生非寻常日食之物不准携入学堂。各房洒扫及琐屑事务,雇有斋夫堂差伺应,学生不得私自添人,如寄家信由委员汇齐饬送,学生不得任意遣堂差外出,如斋夫等不服役使,语言无状,准学生迳告委员禀明处置。 第十条 教习教导诸生以明廉耻、知羞恶、敦崇礼让、激发忠良为第一要义,其有违犯堂规,不敦品谊,不守礼法,及梗顽不率,不能完其课程者,或量予记过或降列等次或开除名额,应由各教习商承总教习会同总办提调秉公核办,其父兄不得到堂辩论,违者治以妄诉之罪。 第十一条 教习常年督课,各有专责,不宜时常请假致误课程,即有紧要事故亦须告知总教习,转告总办代为详请,并声明假限以便另派教习代为督课,假限届满即行回堂,逾限不回,束修照扣,如在两月以外不能久俟,即当辞退另延。 第十二条 学堂立功过簿三本,除总教习总办外,各教习各学生共列一簿,提调委员共列一簿,各司事夫役共列一簿。各教习各学生功过总教习主之,各委员各夫役功过总办主之,分别详记,以便酌量去留有所依据。 学堂经费 第一条 学堂经费原议常年额支银二万两,核计尚属不敷,应俟临时酌增,本年于额支二万两外,另筹银二万两,为创办一切之用。此后如有增置房舍、书籍图画、仪器等类,不在额支之例者,随时由总办禀明巡抚核定筹款,其常年经费分四季赴藩库具领。 第二条 学堂礼延总教习一人,每年束修银二千四百两。洋教习一人,每年束修银二千四百两。分教习四人,每年束修银各四百八十两。帮分教四人,每年束修银各一百四十四两。派委总办一员每年薪水银九百六十两,提调一员每年薪水银七百二十两,文案收支各一员,每年薪水银共九百六十两,司事二人每年工食共银一百九十二两。学生二百名,每年约需火食银六千六百两,百名膏火每年共银二千二百两,书役斋夫等项执事约三十余人,每年共约工食银一千三百两左右。纸张笔墨等项每年约银四百两,油烛茶火等费,每年约银六百两。以上共约计银二万六千两之谱。加给笔札及月课季课奖赏及遇润加增尚不在此数。 第三条 学堂经费如束修、膏火、薪水、工食以及日用火食、笔墨、纸张等项杂款均属额支。所有一切详细数目,应由总办提调于开学前切实估计,分造清册呈清立案。其常年活支之款,如购置书籍仪器家具以及药房化学格物各种材料,并修葺房舍等项详细数目,虽难预估,亦应将筹办大概情形分别缮具清单,随案声明候夺。 第四条 学堂常年额支经费,应由总办督同提调各员,撙节开支核实造报。收支委员于每年六月十二月,将出入数目清结两次,分造四柱清册,连同原簿呈由总办提调核查,公同派员复查一次,详对各项凭单领状发票收条有无讹误,查勘明晰,再行呈报,如有赢余尽数另储留备活支拨用。 第五条 学堂经费归总办综理大纲,并设收支一所,遴派得力委员专司收发银钱,仍由总办提调随时认真严密抽查。 第六条 堂内应行置备一切对象,由总办 、 提调核定,缮具支款凭单交承办人赴收支处具领后,仍将原单存提调处以备核对,售货之家数无 巨 细,皆令出具发票二纸,计明银钱数目,一存收支处,一存提调处。收支处不见凭单,不准擅发分厘,其各项凭单领状发票收条,均由部办提调签字后,仍交收支汇存备查。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23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幻人才培养令人心忧
热度 4 Wuyishan 2012-8-30 11:26
科幻人才培养令人心忧 文·本报记者 王 怡 (科技日报,2012,8,30) 2012年8月15日,《科幻世界》杂志的副总编辑姚海军宣布,将中国当代科幻领域最畅销的长篇小说之一《三体》译成英文版,销售到海外。 《三体》是由科幻作家刘慈欣创作,一部史诗式的科幻三部曲,中文版已累计销售约40万套。在中国科幻迷心目中,它几乎等同于中国的“星球大战”或是“阿凡达”。 《三体》英文版的出版意味着中国长篇科幻对外输出,同时也意味着中国文化借助着科幻这一文学形式在世界进行传播。 中国科幻文学的历史远远比人们想象中的要长,跨度已达百年。从尚处于帝制的晚清时期就有了半文言文的中国科幻,现今国人大多对此并不了解。其实中国科幻早已被国外科幻研究所关注,但若要让中国科幻被广大国人熟悉,尚需时日。 “我们在研究国外的科普作品,寻找规律,写我们中国自己的科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岩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一直致力于科幻理论研究和创作的他,现在每年都会培养一到两名科幻文学的研究生。同时,吴岩还在北师大开设了科幻作家写作班和科普作家写作班,为中国科幻和科普的创作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不可被混淆的普通青年与文艺青年 科普和科幻如果不同时出现,常常会被认为两者差不多,都和文学创作相关,其实没那么简单。 “科普和科幻有着本质的区别。打个比方,科普就像是科学的仆人,是为科学技术传播普及知识,让广大受众通晓科学技术,为科学技术的传播服务。科幻则是一个文艺工作者,将科学用文艺的形式表现出来。科幻文学描绘的不仅仅是科学技术,还可能是思想性的实验”。 “儿童喜欢阅读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是科普作品。在书里,科学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学形式被讲述出来,读者了解了相应的科学技术。《环游地球八十天》则是一部科幻小说。作品讲述的虽然是在已知的世界中漫游,但是作者构思巧妙,所描述的景色壮观、故事情节惊险、引人入胜,许多东西在当时还没有科技上的现实性。” 在阅读这样的科幻作品时,读者都知道这并不是真实的,也就是作家并未真正的去环游世界,但是读者依然愿意跟随作家进行一次思想上的“环游”,这正是科幻的魅力,它带给了读者幻想的愉悦感。 吴岩十分细致认真的分析着科普科幻的区别。他说:“关于什么是科普,什么是科学传播?在我看来,科普作品就是以科学霸权为主要内容的大众话语体系,文本中一旦出现矛盾,科学是最终的主宰者。作品和作家,都是科学的奴仆。而科幻,是文学,作品和作家不是科学的奴仆,科幻作品是有文学在规范着它,科学活动只是相关内容的一个部分。文学在我理解就是,个体对于社会反映。在科幻里,作家对于科学技术社会作出他们的反映,蕴含着作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几年前,吴岩一直在培养着科幻作家,希望他们能写出中国科幻的好作品。现如今,吴岩还开始了他的科普作家培训。科普作家在写作时是有章法和规则可以遵循的。 “我国的科普创作一直围绕着趣味性在讨论,其实这是一个100年前就讨论的话题了。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让科普真正发挥它的教育作用”。 “我现在正在和我的团队研究国外的科普作品,以发现其中的写作规律,让我们的科普创作可以借鉴。” 这里所讲的“规律”简言之,既是文本构造的方法。比如,我们强调科普的可读性,那么就要关注如何增强其趣味性。这里,为了解释一个科学技术,讲多少个故事适合?将故事置于作品的什么位置?用什么故事引入更能吸引读者阅读?都是科普创作需要思考的。 吴岩和他的团队根据相关的论文,对科普作品创作方法进行摸索和实验。在他们的研究设计中,结合心理学方法是一大特色。请一组儿童读者,对一部科普作品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观察读者的反应。在阅读结束后进行讨论和问卷调查,询问作品哪个情节让其印象深刻,科普知识最终能否被读者所接受等都在设计之中。 阅读科幻并不是学习成绩的敌人 这个暑假吴岩做了很多关于儿童科幻普及阅读的活动。8月8日,在国家图书馆少儿馆,“文津讲坛”吴岩带着他的新书,为200多名来自扬帆计划的孩子谈科幻应该怎样读。 在吴岩看来,科幻是帮助培养合格公民的有力工具。科幻并不拘泥于知识的对错,而是关注创造力,关注科学兴趣,关注科技与时代、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关注创意与未来的联系。因此,读科幻就是要让孩子参与对当前科技发展、道德改进、社会变革的讨论中来,科学教育是为了培养有参与能力的合格公民。 “科幻阅读会耽误学习,这是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的一个误区。科幻与学习文化知识并不矛盾。一方面,阅读可以启发孩子思考、活跃思维,另一方面科幻阅读比起其他文学创作类型更能增加阅读趣味性、可读性,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好选择。” 他举例,1999年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是一个典型的科幻题目。如果学生一直关注科幻小说,对于这个题目的作文不会憷头,在考场上自然会有很多灵感迸发,写出优秀的作文。 科幻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创意性。它不认为解决问题存在“唯一办法”,相反应该活跃头脑,开拓视野,敢想敢做,找到新的方法。比如科幻小说中常常会利用时间、空间的多元性来做文章。“时光机”“平行世界”“时间旅行”这些科幻元素,能穿越古今,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正是科幻为我们打开思维束缚,将不可能变成有可能。 在讲座中,最让吴岩印象深刻的是提问环节。“平时,和孩子们面对面的交流并不少,讲座也不少。这一次,面对来自边远地区的孩子,我还是有点担心,和他们聊科幻,该从何谈起?这对我是一个挑战。” “有个孩子问我,我们无法见到您说的书,该怎么办?我说,好的。你们中多少人能上网?没有人举手。我心中咯噔一下子,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为了圆场,我只好说:期待我们的村村通工程尽快发展完善起来,还有我们的农家书屋计划早点完成,希望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到好书!” 暑假里,吴岩不仅仅参与了“扬帆计划”讲座,还深入到成都图书卖场,和科幻小读者们面对面的交流,向他们推荐科幻文学作品。 当国人在排队观看《蜘蛛侠》时,我们的科幻电影在哪里 自2010年世界华人科幻协会成立,同年全球华语星云奖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和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设立。从去年开始,在华语科幻星云奖中,有一个奖项是“最佳科幻影视作品奖”。虽然第一次设立,但是同年的奖项中并没有诞生金奖,只有四部影视作品被评为银奖。当嘉宾打开信封准备宣读获得金奖影视名单时,也没有想到是空白。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说明星云奖的评委客观、公正、严谨的评奖态度;另一面也反映出我国科幻影视在科幻领域失语。 “今年,华语科幻星云奖受到了更多地区科幻人的关注。当我们把评奖公告发出,收到了来自香港、台湾等很多科幻作家的响应,很多作品如雪片一样纷至沓来。这让组委会的评委们很是欣喜”。 在华语科幻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和作家的重视时,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的委员们并没有过早的庆贺。在他们看来,中国科幻影视要找到自己的路,还任重道远。 这一届华语科幻星云奖为了提携科幻影视,特别发出了关于征集优秀科幻微电影的公告。众所周知,提到科幻电影,人们谈到所谓“大片”多为欧美科幻电影,如《阿凡达》《蜘蛛侠》《变形金刚》等等。这些电影不仅一部出名,其后的续集也是部部上坐,电影周边的产品也是热卖。 科幻电影在欧美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输出,对于其它民族文化形成冲击。 “最实用的例子就是,现在很多学生都热衷于参加托福雅思的英文考试。在其考试中,听力题中也许会有‘BIG BROTHER’‘老大哥’。如果没有阅读过乔治·奥威尔的《1984》,考生们就很难理解对话的深层涵义。又比如‘A Clockwork Orange’《发条橙》这部英国作家安东尼·伯吉斯的小说,后又被美国导演改编成同名电影。当英国人提到‘as queer as a clockwork orange’时,想要表达怪异的意思,如果对这部作品不了解,则不能领会其中的意味。” “我们这一届华语星云奖很希望能在科幻影视方面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觉得如果从短片、微电影做起也许是很好的尝试。可是在实际推广中,我们也发现了困难”。 “视频的制作是需要资金的支撑,在寻找资金支持中我们遇到了难题。”吴岩说在和一些影视公司商谈时,有的公司是答应的很顺利,但最终所能提供的资金少之又少。有的公司只是表示对此很感兴趣,去不愿进行投入。 “没有资金,首先吸纳不到优秀影视人才,其次影视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产业,如果没有人愿意在此进行付出,我国科幻影视的发展还只能是空谈”。 科幻影视被国人广泛关注,也许还需要时间,但是中国科幻早已进入了世界科幻人的视野。美国科幻杂志Fiction Study决定在2013年发行一期中国专号。这份科幻理论杂志不仅关注晚清中国科幻作品研究,也会探讨中国科幻电影的意象。 8月末,吴岩要登上飞往芝加哥的飞机,他受邀参加今年在芝加哥举办世界科幻大会——Chicon 7。在那里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幻作家、评论家、科幻迷进行交流。吴岩在大会上还会参加著名作家、中国科幻界的好朋友波尔的90岁庆典。他兴奋地说,有不少年轻的内地科幻作家即将赴会,中国科幻正在登上世界科幻的舞台。
个人分类: 鼓与呼|3470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7: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