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古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理工科硕士毕业论文致谢写成这样的,怕是没有几个吧
热度 1 haojiawei 2018-3-20 09:47
致谢 “邯郸”者,十朝古都,西枕太行,东望齐鲁,坐南北之要冲,扼中国之咽喉,自殷商之始三千年未改其号。三国魏人张晏注曰:“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盖人文地理笃有其奥,久长之数谙晖象矣。自庚寅年八月南下邯郸,已有六年六月有余。时年,二九之岁,稚小生耳,清明闲暇,携友两三,赴丛台观武灵胜迹,乘风云袖,入赵苑赏佳丽照眉;亦曾上紫山揽月捧太极,也过往南湖清聆易筋经。支漳河垂丝待小鲫,木栈道踏步伴清歌。其乐自得,揽胜为歌,从心所欲也。 寒暑四往,已是在研之岁,昔弟为长,别离师兄数人。加冠有二,当思学徒上进矣哉,由时未晚。其时欲考矿大而未取,辗转本校幸留,从师张安兵先生至今已有两年有半。先生不惑之年,身形消瘦,墨瞳深眸,常颔首而行。谈吐温和,弟子交通,平易近人。且先生多有业,常分诸子弟,期学得实技,以积实用经验,此乃学问,再者绩效资之,以舒口囊,每每想来,深得恩惠,甚为感激。至于学问研究,助益良多,定文骨,集资料,实验检核,舒文通句,纠误弥缺,方能作文章两篇,成其学业,复见谢此恩。 有师王贺封者,精通文章之道,常校我文章,梳查文理,通达词句,提文眼,竖文骨,正言批评,深受教导,深表感谢。有师者,赵玉玲、李喜盼、刘海新、王冬利、张兆江、承达瑜、赵安周、曹媛诸先生,于学生平日帮助甚多,于失意之时见宽心安慰,于困惑之时见支持鼓励,日常往来亦如长亲,在此一一致谢。 初入师门,得师兄师姐:焦旭、张玉洁、温成龙、杨延涛、周晓鹏、何娇娇、贾宗盼、王帆诸位,照顾体谅,教授经验,此恩致谢;又有同门刘海龙、田志秀、赵兵杰、范倩倩、彭占山、孙秀云、李家宝、任本伟、王怡菲、王丽丽、李红红,共处一室学习生活,此情长存。复念幼弟王禹珩者,孩提未及,天真烂漫,吾常以食诱之,蹒跚而随,且幼小年纪有让梨之贤,甚为可爱,愿吾弟茁壮成长,愚兄拜上!!! 与诸老师、同门,共处两年有余,得包涵容让,关怀照顾之处颇甚,在此再表感谢! 余嗟今二十有六,无一不承惠于父母,生我,养我,育我,方有我一世人间,得尝生而为人之六欲七情,窥探天地大道之浩然正气,慕圣贤之传道遗慧,仰大家之格物妙方,纵享人生之美乐也,在此顿首拜谢!!! 某才疏文陋,幸得师兄史显云、师弟蔡灵瑞,润色文章,正笔校书,且平日里论拳议理,合君子之交,甚为感激! 文浅词薄,粗鄙之处,祈评阅老师谅解海涵,情至此语难尽,不知所言。 2018年3月17作于邯郸 郝珈纬
1583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小学好古文受益终生
热度 18 qpzeng 2014-9-11 08:18
我小时候求知欲十分旺盛,每学期的语文课本上仅有的几篇古文和诗词都被我背得滚瓜烂熟,但这点“小吃”很难满足我的好奇心,于是想方设法寻觅 更多古书 典籍 ,有时甚至跑到废品收购站淘书,为的是要“饱餐”一顿。我还 曾 多次死乞白赖地求同学借读 古典小说, 更犯傻的是从同学那儿借到一本成语词典,居然没日没夜地 把所有词条都抄了下来,现在所理解 的“爱屋及乌 ”(按拼音被排在词典前面 )这个成语就是那时候记下来的。记得我还只有几岁就 能给人讲“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的对联故事。 我写文章很喜欢引用成语和熟语,大概也是小时候博闻强记打下的根底。 记得那时候上语文课,我写的作文常常成为老师讲解的范文,而且经常参加作文比赛并取得好成绩。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当年高考语文中的一段文言文,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翻成白话文。诸如“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现在看到别人引经据典、 出口成章,我只能佩服和欣赏,根本谈不上活学活用了,因为已经记不住了,可见儿时的刻苦用功是多么重要。 我们那时候还习书法、练珠算,虽然现在用电脑打字、算数,毛笔和算盘都用不上了,但写字锻炼了自己的专注,如同钓鱼培养耐性一样。同样,打算盘也能通过活动手指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这对于提高学习成绩也有间接效果 。说实话,我 当年写得一手好字、打得一手好算盘还是觉得 很有成就感的,可惜现在的小学生可能都没有这样的拿手绝活了,更不用说知道何为宣纸何为砚台,连外国人津津乐道的中国功夫和孔孟之道也早已在中国本土式微了。 在如今的中小学校,文言文几乎在语文课本上绝迹,这不利于我们的子孙后代了解自己的历史,甚至于他们连阅读近百年前的文献都有困难,谈何了解和熟悉?中国大陆的简化字也用了几代了,现在的中小学生可能没有几个能认识繁体字的。可是,要阅读古籍就必须通繁体字。这对于那些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学、历史学、中医学、考古学的人来说尤其重要,必须在中小学阶段打好基础。正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中国人最缺的是“礼仪”和“人伦”,过去的“破四旧”和“打倒孔家店”已经把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中国人在公共场所的言行已经远不能跟周边文化背景相近的国家或地区(如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居民相比。这不是中国人天生素质不行,而是受传统熏陶太少。虽然《三字经》、《弟子规》中的古训不一定全对,但其中还是有一些教人如何为人处世的经验总结,细细揣摩,必有收获。 “温故而知新”。 重温经典不等于守旧,更不意味着倒退。 做人既要向前 看,也要向后看。读书既要读古书,也要读今书,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 中国人在全世界建立无数孔子学院,却在家门口让自己的弟子不知何为中国文化 , 岂非咄咄怪事? 一个不重视历史、不珍惜祖先遗产的民族是没有教养的乌合之众,也得不到世人的敬重!倘若如此,谁该问责?《三字经》上早已写得清清楚楚:“ 养不教,父之过 ”!请问某些反传统文化的父亲们,你们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没有家教、不懂礼貌的人吗? ! 附: 看完台湾传统文化方知大陆“四不像”
个人分类: 生活杂感|5121 次阅读|31 个评论
假期来了,要教孩子一些“无用”的知识
热度 41 qhliu 2014-1-28 11:00
(和哥哥一起给老爸做“生日蛋糕”) 孩子 班主任是武汉大学的数学硕士,有一次对她们训话说,不要以为你们会一点微积分就有什么了不起! 初中生就有人学微积分?! 吓得土著和土著婆神志不清! 期末考试,孩子的英语试卷中有一道题目如下: What are two reasons to be a teacher? 正确选择是 ( ) 1, January and February. 2, March and April. 3,May and June. 4, July and August. 我们又是一头雾水,特地咨询了她们老师。原来这道题考的是孩子脑筋急转弯的能力! 孩子的负担实在太重了,竞争压力太大了。 我们的态度却一以贯之: 课内不争第一名 , 课外不上文化类补习班。可能也是这个原因, 孩子非常喜欢她们学校,每次上学都兴高采烈。看见孩子整天很 high ,父母心满意足。 假期来了,我又开始给孩子讲一些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事情,主要用于在 散步时闲扯 。就地取材,止于猎涉。 一,为什么是浮光跃金而不是浮光跃银? 范仲淹《岳阳楼记》写道:“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为什么不说 浮光跃银 ? 银白色的月光照耀静谧洞庭湖,水面跳跃动荡,反射的月光和天上的月光相比,颜色基本相同。作者似乎应该写浮光跃银而不是浮光跃金。其实不然。 在物理上,光的反射过程是光要想钻入“水皮”,然后再从“水皮”中钻出来,加上水面附近水气较重,这一进一出反射的月光就有较严重的损耗。月光本来是银白色,而银色中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俱备。但不同颜色成分经过水面后损耗不同,青蓝紫部分损耗较严重,反过来就使得湖面上反射的月光略带赤橙黄。因此,水面上反射回来的月光会略微偏红黄,夸张一点就是浮光跃金。 读书人何以区别于常人? 见常人所不能见,言常人所不能言! 二,看事物看物外之趣,读书读题外之味,是读书人的入门功课 清中期文学家沈复《闲情记趣》说:“余忆童稚时……,见藐小之物必细查其纹理,故时有 物外之趣 。” 清末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大凡咏物诗,或借物兴感,或借物自况,或借物寓意,方有 题外之味 ……”。 南宋大学问家朱熹《观书有感》全诗如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不见楷行草隶篆,不读文言辞章句。首先看见的居然是方塘半亩,云影天光。然后推想这是作者博观、厚积的结果。 从朱熹欣赏书法作品可以看出,他不但穿透书法本身,产生了第二层次的感性感受,还能在第三个层次上即理性层次上进行探讨。 从感性中看出理性来、看出隐藏的规律来,是读书人生活的最高层次。 三,写作文不能追求文学性 什么是文学性?文学性的最高形式就是诗性。而作文最重要的是把事件和感受写清楚,特别是细节要交代清楚,至于文学性可遇不可求。 台湾作家於梨华有本小说很有名,书名叫《又见棕榈,又见棕榈》。这个题目就有文学性,但不可以写到作文中。而且这个文学性不可再用! 你们同学有篇作文结尾写到:“如果我是一只爬墙虎,一定要爬上高高的墙头……。”这就是文学性。恰到好处,作文就出彩,但不可追求,宁拙勿巧。 好作文不可胜数。有篇作文的开篇如下:“放学后女儿没有地方可去,又担心我接不到她,便跑到我必经的路口去会我。”(徐金秋,《散文百家》2013第2期)。时间、地点、人物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能勾起进一步阅读的兴趣。这就是好作文的开篇范例。 ——— 土著最伟大的事迹,是给孩子将解荀子《劝学》,讲稿在此: 劝学.pdf 。 (从刚出生就和爸爸妈妈一起爬山) (钢琴和画画一直是孩子最大的课余爱好)
个人分类: 拾穗记|12490 次阅读|81 个评论
台湾抢救国文教育联盟要求中学国文课讲授四书!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3-5-3 12:04
张晓风吁抢救国文教育 恢复必修中国文化教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03 11:43:25 抢救国文教育联盟等人今天在“立法院”召开记者会呼吁,恢复四书为必修课程。左二站立者为张晓风。(中评社 黄筱筠摄)   中评社台北5月3日电(记者 黄筱筠)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抢救国文教育联盟”今天在“立法院”举行记者会呼吁,台湾“教育部”要恢复中国文化基本教材《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必修课程,反对古文比例从65%减为45%。之前辞职的亲民党“立委”张晓风力挺恢复古文课程。她并说,“看看对岸的教育,我们应该要警惕。”   抢救国文教育联盟副召集人张晓风、执行秘书李素真、前元智大学校长彭宗平、台湾大学化学系名誉教授刘广定、国民党“立委”陈淑慧等出席记者会。   张晓风不当“立委”后炮火更猛,她痛批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执政施行教改后,教出了一推坏老师,也教出一推奇怪的公务员。她举例说,就像之前普悠玛号的列车通车,竟然轨道和火车头不符,还把火车卡住。当初只知道要取很炫的名字,却不知道应该要丈量轨道和火车头的尺寸,这些公务就是在教改浪潮下长大的孩子。   陈淑慧也指出,现在中文已经是趋势,她小孩虽然是在美国出生受教育,但是连托育班的校长都会讲中文,既然中文已经是趋势,台湾教育在推广全民英检时,是否也应该要加强国文教育。   抢救国文教育联盟召集人是诗人余光中,但他今天没有出席。联盟宣言是坚决反对“政教合一”的不当操作;反对高中国文的时数由每周五节减为四节,反对文言文的比例由60%减为45%;反对将“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由必修改为其自生自灭的选修! —— 蔣科學按:在五四前夕,台灣這些關心教育的學者專家們提出這樣的呼籲是很有意義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我讀過,編得很出色。與台灣相比,大陸在文化上面“去中國化”的力度遠超李登輝、陳水扁,難道不該反省嗎?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4244 次阅读|6 个评论
国家领导人还是【慎用古文】
热度 23 outcrop 2013-3-20 10:21
最近国家领导人好像喜欢上了文言文,他们的团队可能希望借古文化来恢复某些中国的传统和文化,但我觉得不是个好习惯。一来打着传统旗号,可能表明了某种自信的缺乏;二来用的不好的话,容易造成负面解读。随便举两个例子: 【当官发财,应当两道】这句话首先就没能摆脱封建的官本位思想,既然是古时候说的古话,必然有其封建历史背景——当了官爷,满足了名声和尊严,就别要利益金钱;换算到马斯洛模型,就是你满足了你的自尊需求,就别老想着低级的物质满足——这显然是不符合人性需求模型的;即使封建时代,这句话也不过是理想化的要求罢了——不然就没 升官发财 这个词。这是总理说的。 再比如【治大国若烹小鲜】,还是在先秦时代的治国观念——中国人做菜,历来是靠个人感觉而不是规范化操作;这种烹小鲜的治国观念直觉、原始而且朴素,很难满足当今时代下大国的发展需求。这是主席说的,接下来的话是“……的态度,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但我不觉得【治大国如烹小鲜】和这后半句有什么联系,表达的也不是这种意思。 表达 政策理念的第一要义,我认为是精准无歧义。对于习惯白话的老百姓来说,这类文言的比喻是不利于准确的交流和沟通;而且这类文字自古以来解读角度多,含义模糊,也不利于明确的表达政策和理念——看看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的诸多解读就知道了 。 国家领导人是一个国家的风向标,一旦开始这个引用古文的方向,必然是上行下效。鼓励恢复传统文化是好事,但不必在政策传达上引用古文;一来不便大众和下属去领会,二来东拼西凑显得不够理论自信,三来用不好的话贻笑大方。 因此,国家领导人还是慎用古文;含义清晰明确的大白话就好。
个人分类: 《人天逍遥》读书笔记|6638 次阅读|56 个评论
切磋贴:聊聊对总理引用的古文的翻译
热度 57 BlueAdagio 2012-3-18 12:40
切磋贴:聊聊对总理引用的古文的翻译 刚刚看到一篇转载文章《 温家宝引用古文 张璐翻译令人拍案叫绝 》(见下面),有点如鲠在喉,决定冒着变熊猫眼之风险(这边半夜啦 )拿这个话题做一回事后诸葛亮。虽然不是外语或语言文学专业的,可能天生对文字有种敏感,和英文也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对两种语言的异同以及各自的优势多少积累了一点个人体会,在这里就和大家一起琢磨琢磨。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不知道总理的翻译们平常有没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事先了解总理喜欢读些什么书引用些什么典故并做点相应准备。如果没有,那这个现场翻译的水平我认为是很高的。换上我,大概只有目瞪口呆转过头去问“总理,您刚才说了些啥”的份儿,呵呵。但如果把现场这个因素拿开,我自己倒觉得不论是现场翻译版也好还是翻译家的修改版也好,都可以考虑在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1。虽然总理是在引用古文,但从译文里我完全看不到类似let me quote this saying, someone once said之类的暗示,仿佛全都变成了总理的原创,这就有点像写论文时引用别人的结果却不给人家credit一样,我觉得有点不大合适。 2。虽然是一字一句地翻译出来了, 但从整体上看两个版本都似乎太拘泥于直译,没有充分考虑并利用到英语特有的文法和表达习惯。出来的结果就是译文都显得有点拖泥带水,有些地方又让人一头雾水(比如什么是modest self-reflection?),字面意思好像在但有些地方又让人一下子抓不准,再就是不能完全体现出原文的神韵和力度。 我这里就试着拿文章里提到的作为例子点评一下。因为没有时间多想,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 A- 我将在最后一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现场翻译:In my last year in office, I will not waiver and carry out my duties, and will remain true to my conviction, I will always be with the people. 点评:"I will not waiver"这种表达方式似乎比较少见,而且完全可以更公整更eloquent,比如排比句。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前总统里根和肯尼迪(还有他的弟弟Teddy Kennedy) 等公认出色的讲演家的其中一道杀手锏就是言简意赅的重叠式短句。 试试这个译法: During my last year in office, I'll "remain loyal to my duties, remain true to my beliefs", and remain here with my people. (注:duties and believes更押韵,另作为一国之长,我总觉得用“my people"比一般的“the people"更有力。) B- “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诲。” 现场翻译: Officials should serve as loyalas they can conscientiously when they are in office and engage in modest self-reflection when their terms end. 何教授:Once made in a responsible position, an official should do everything loyal to the country( or to the people), and when his terms end, hes hould give a self-assessment (selfcriticism) in a humble manner. 点评:这句话的后半部我觉得挺难翻译得好,上面两个版本我更赞同何教授的。我试着改了一下: "When chosen, officials should spare nothing for the loyalty and only look back with humbleness when it's time to step down." C-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现场翻译:There are people who will appreciate what I have done but there are also people who will criticize me, Ultimately, history will have the final say. 何教授:What I have done may be appreciated and criticized by the people, yet ultimately history will give me a fair assessment(or judgment). 点评:这句话的中心是“我”,从这个角度我觉得何教授用被动语气突出“I"(更严格来说是"what I have done")是个很好的主意,现场版的“There are people"显得有点喧宾夺主了。但两个版本似乎都有点长,不够有力,反映不出原句的风采。试着把它改短一点: "I might be appreciated or I might be condemned, but only time will be the judge." (注:condemned也可以换作vilified or denounced or demonized,但我觉得都比用criticize更恰当。Time这里我想也可以换成history。“have the final say"有点太口语化而“give me a fair assessment"则似乎太啰嗦了。) D-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现场翻译: In line with the conviction that I will do whatever it takes to serve my country even at the cost of my own life, regardless of fortune of misfortune to myself. 何教授:If a man is willing to sacrifice his life for the interests of his country, he will never mind things concerning his personal fortunes and misfortunes. 点评:第二版比现场版来得通顺易懂,但似乎都忘了“岂”字的语气,改一下: "If one were to sacrifice his life for his country, why would he change course merely because of his fortune or misfortune." E-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现场译文: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 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点评: “For the good that my heart believes in, I have no regrets even if I would die many deaths." F-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现场译文:My conscience stays untainted in spite of rumors and slanders from the outside. 点评:有点长,改短一点: "False attacks can't taint my soul." 抛砖引玉而已 。Have fun with the translations! 以下为转载内容: 温家宝引用古文 张璐翻译令人拍案叫绝(图) 新闻晚报 温家宝总理曾多次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引用古今中外的诗词歌赋。此次记者会上,总理再次显示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采。发布会上温总理引用的古 典诗词,由于中文和英文的文化背景差别很大,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很难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一般都只能翻译大意。张璐在发布会上的表现,在翻译行家看来,总体上都译得很地道。 【微博热传】 美女翻译将古文译得令人拍案叫绝 昨天记者见 面会结束后不久,网上一条题为“英语学习:美女张璐翻译温总理引用古语”的微博被网友纷纷转载。微博上说,“每年全国两会的国务院总理记者会,现场翻译都 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今日,温家宝总理记者会上的翻译是张璐,她2000年毕业于外交学院,翻译风格敏捷、优雅,尤其对温总理引经据典的古文翻译令人拍案叫绝。” 在微博的附件中,有张璐对2012年温总理答记者问中的4句古语翻译。网友纷纷跟帖表达崇拜,大部分网友都表示张璐将古语翻译的非常恰当,十分直白,值得学习。 曾 经翻译过《论语》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志康教授在看了网上流传的张璐对温总理古文的现场翻译后,认为张璐的翻译将古文的意义基本上译出来 了,但文采尚未达到与原文匹配的程度。“译者水平相当高,但还有进一步朝上攀升的空间,还需要英语文学方面的学习,英语语文的修炼。真正的佳译是长期积累 的自然结果,而不是临渴掘井那种准备的结果。”上外高翻学院院长柴明炯教授表示,每次温总理在举行记者见面会时,都会引用很多古文和诗词,以表达中国特有 的意识和文化。他表示,在翻译界有一句话叫做“一个专业的翻译,不做无准备的翻译”。因此,专业翻译在翻译前一定会对讲话者本人想表达的内容、背景乃至说 话语气等做充分了解。像总理记者见面会这样重要的场合,张璐在翻译前肯定做过很扎实的准备功课。 【复旦教授点评】 临场发挥成这样绝不容易,行文还能更好些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翻译系主任何刚强教授表示,昨天温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上,即席翻译应当说是做得非常出色的,临场能发挥到这样的水平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古诗文的口译在这种场合,更显情势的急迫紧张,几乎是没有时间来推敲思考的,只能给出一个大概的(主要的)意思。 我将在最后一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In my last year in office, I will not waiver and carry out my duties, and will remain true to my conviction, I will always be with the people. 当然,作为旁听者,尤其是作为事后诸葛亮,是完全可以对这类译文发表一些不同的看法。而中国古典诗文在译成英文的时候,也往往不止有一种译法,因为不同译者理解的角度与英语水准都会存在差异。又如“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诲。”这一句,当场的翻译是这样的: Officials should serve as loyalas they can conscientiously when they are in office and engage in modest self-reflection when their terms end. 这样译大意也基本表达出来了。但是如果让何教授译,他可能会换一种说法: Once made in a responsible position, an official should do everything loyal to the country( or to the people), and when his terms end, hes hould give a self-assessment (selfcriticism) in a humble manner. 再如:“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当场的翻译是: There are people who will appreciate what I have done but there are also people who will criticize me, Ultimately, history will have the final say. 这样的翻译虽然极有解释性味道,但总的意思并没有发生偏离。如果要讲究一点的话,何教授觉得还可以这样译: What I have done may be appreciated and criticized by the people, yet ultimately history will give me a fair assessment(or judgment). 何教授不太同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现场翻译 In line with the conviction that I will do whatever it takes to serve my country even at the cost of my own life, regardless of fortune of misfortune to myself. 似乎应改成下面的行文可能更好些: If a man is willing to sacrifice his life for the interests of his country, he will never mind things concerning his personal fortunes and misfortunes. 何教授指出,古文的翻译主要是理解到位,然后是英文要有比较高的水准,如果英文写作水平不高,译出来的东西肯定是不能让人消受的。 链结: (2010-03-16) 人 大闭幕后,温家宝总理的记者招待会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温总理再次以睿智和博学、以富有文采的回答,迷倒了中外记者。与此同时,坐在温总理身边的美女 翻译张璐,由于现场流利地翻译温总理引用的古诗词,也受到亿万观众和网民的热捧。昨天,记者在各网站微博上看到,张璐的排名超过了刘翔获得世锦赛第七的消 息。 “我觉得她翻译得很好,的确是国家级水准。”清华大学外语系主任罗立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整个发布会翻译很流 畅,不少政治领域的词汇,译得都比较恰当。发布会上温总理引用的古典诗词,由于中文和英文的文化背景差别很大,其中深刻的文化内涵很难在翻译中体现出来, 一般都只能翻译大意。不过她表现出色,这些诗词总体上都译得很到位。 网友们的热评则更富有感情色彩,大家议论最多的,正是她翻译古典文学 的能力。温总理引用《离骚》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许多网友发现张璐的翻译有很巧妙的地方,“汉语习惯说‘九死’,英语一般要死上 thousandtimes(一千次)才够。”认为张璐把“九”翻译成 “thousandtimes”非常贴切,猜测她是出身名门,饱读诗书。还有不少网友为张璐的气质倾倒,KelseyLiu在微博中写道:“高翻张璐就是 我永远的榜样啦!她才是真正的职业范儿,有气质,有品位,发型也好看。我要向她这个目标勇往直前!” 记者了解到,张璐是外交学院国际法系1996级学生,2000年毕业,后来改行做高级翻译,现任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有着丰富的高翻经验,是国家领导人的首席翻译,也是重要对外场合的首席翻译之一,外界对她的赞赏是:“反应敏捷、举止优雅。” 另 据媒体报道,由于温总理的语言非常丰富,谈话时常常引用古诗词和专业词汇,需要翻译做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一般多会在小本子整理出总理以前说过的古诗句和成 语,免得临场慌乱。另据张璐外交学院的小师妹介绍,张璐非常聪颖,也很勤奋,常常加班到凌晨一两点,几乎每天听BBC、VOA、CNN,喜欢做笔记,爱看 《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等。 ■现场翻译: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张璐译文: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 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2、“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张璐译文:My conscience stays untainted in spite of rumors and slanders from the outside. 相信昨天上午的温总理会见中外记者会大家都看了,我看了,看得很认真,当然听得也认真。除了温总理的人格魅力,相信大家也必定被幕后女翻译张璐的声音魅力所征服。
个人分类: 东扯西读|8450 次阅读|81 个评论
古文诗词歌赋楹联赏析 开篇
热度 5 readnet 2011-2-22 16:23
引子 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 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刘洋的博客 反感说话夹带英语的人 (仅好友可见) 准确的说,是反感这样的人: 明明正宗的大陆人口,母语是简体中文, 日常生活中却喜欢时时口中夹带洋文, 又不是什么还没翻译过来的专业词汇或者缩写; 中文输入法似乎也间歇性的出问题。 这种人和那种出门几年, 就一口南腔北调不说家乡话的人类似, 总让我感觉别扭。 【此处省略n个字】。 以下正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 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毕桥的博客   毕桥的个人博客 › TA的所有博文 › 查看博文 来自“心怿”的诗 银河飘茫,群星熠,永恒大宇演绎。 爱恨悲欢,道中行,可歌可泣泪盈。 星系燃烧,强光曝炸,卷起宇宙潮。 时空舞台,精神花朵永照! 试问鸿蒙奇点,情种何处寻?使人叹息。 伤怀寂寞,无为时,结爱生死相依。 东方神游,多情随萍漂,怡飞亦渺。 人生虚空,梦幻世界可逍? 上面 这首诗来自 后公元 3303 年 , 玄幻 小说 主人公 桥杰 先生所作。 他很想向你讲一讲他的故事, 科研寂寥时,希望你能喜欢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76898 何朝宇的博客   何朝宇的个人博客 › TA的所有博文 › 查看博文 诗与知己 闲来无事,造句弄词,可组出万千,却难挑一二中意为诗! 人亦如是,多为你我,少有知己存,当选者必定合道同志! 赫英 赫英的个人博客 › TA的所有博文 › 查看博文 我眼里的诗歌 我眼里的诗歌, 是自然流淌的河, 是清白自在的风, 是潇洒飘荡的云朵。 我眼里的诗歌, 是爱恨爆发的火, 是洗荡灵魂的瀑布, 是含而不露的秋波。 我眼里的诗歌, 是身边实在的生活, 插上想象的翅膀, 披上韵律的鼓锣。 我眼里的诗歌, 是大众, 是天地, 是祖国。 是我和朋友的呐喊, 是我一人的月下独酌 …… 扩展阅读:   中西语言对比: 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吗?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民族精神家园
个人分类: 古文诗词歌赋楹联赏析|7138 次阅读|14 个评论
假期让儿子背古文、《弟子规》和《三字经》
chrujun 2010-8-23 20:16
背古文是提高学生水平的一个好办法。这个假期先让读小学4年级的儿子背了下面的文章: 1. 《谏太宗十思疏》 这篇文章讲了不少深刻的道理,值得一学。 2.《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 《陋室铭》 4. 《岳阳楼记》 5. 《爱莲说》 6. 《小石潭记》 上面几篇主要是写景抒情 最近几天让他被《弟子规》和《三字经》。我觉得这是最紧要的,先让他学点做人的道理,再学其它知识,不为晚。
个人分类: 我的教学|4405 次阅读|8 个评论
看古人如何教我们当医生
hjf306 2010-8-1 16:09
今日闲来无事,翻起了书柜里的那些古书。看到了一套中医刊授教材《医古文》, 出版于 1984 年, 共三册 。第一册的文章主要节选自历代著名医家的著作,第二册则主要选自《左传》、《史记》、《后汉书》、《老子》、《庄子》、《孔子》、《孟子》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作。第三册则是介绍了古书句读、训诂基础知识、工具书使用、文学学知识、音韵学常识语法概要等。 前言第一段:医古文这门课,自中医院校开办以来,一直作为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列入教学计划。它是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医籍能力的一门工具课。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医院校的古代汉语语言课。要读懂古代医籍,不掌握古代汉语这个工具是不行的。所以,广大中医工作者迫切要求学好医古文,以便更好地继承、发扬祖国遗产。 记得刘力红老师在《思考中医》一书中提到,现今很多中医院校包括老牌的中医名校,对中医经典著作的重视已经大不如前了,《素问》、《灵柩》竟沦为选修课。要是哪个中医博士案头上放本《黄帝内经》,那就要被人笑话的。岂不知历代医家都将其奉为圭臬,学医者无人不读。书柜里也有几卷竖排版的《黄帝内经》。经典理论尚且如此,此类古医文恐怕更是无立足之地吧。不知现在状况如何?未经调查,不敢乱言。 《医古文》 第一篇文章为【医工论】,选自《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作者姓名尚无可考。短短三百余字,读后深为感慨,古人对待行医何等重视,毕竟医者面对的是一个人的生命,小者疾病,大者性命,岂能不重?反观今日,有红包不足而免费为产妇缝合肛门者,相比之下,岂不汗颜。 医工论 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能明理以尽术业。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如此,然后事必济而功必著矣。若不能正己,岂能正物?不能正物,岂能愈疾?今冠于篇首,以劝学者。 凡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动须礼节,举乃和柔,无自妄尊,不可矫饰。广收方论,通博义理,明运气,晓阴阳,善诊切,精察视,辨真伪,分寒热,审标本,识轻重。疾小不可言大,事易不可言难,贫富用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苟能如此,于道几希。反是者,为生灵之巨寇。 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如到其家,需先问曾请医生未曾?又问曾进是何汤药?已未经下?乃可得知虚实也。如已曾经下即虚矣,更可消息参详,则可无误。又治小儿之法,必明南北禀受之殊,必察土地寒温之异,不可一同施治,古人最为慎耳。 另:曾在王号老师的博文《医生和党员的誓词,感人泪下》看到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原文如下:我以阿波罗及诸神的名义宣誓:我要恪守誓约,矢忠不渝。对传授我医术的老师,我要像父母一样敬重。对我的儿子、老师的儿子以及我的门徒,我要悉心传授医学知识。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无论进入谁家,只是为了治病,不为所欲为,不接受贿赂,不勾引异性。对看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生活,我决不泄露。如果我违反了上述誓言,请神给我以相应的处罚。 可见中西方的古人,对医生这一行业都是十分敬重和谨慎的。佩服佩服!
个人分类: 我思我在|4195 次阅读|0 个评论
求助:是否有合适的典故或诗句或西谚
windlight 2010-7-16 09:23
赵凤光 有限的资源满足无限的欲望,三个变量互相制约和发展,科学将有限的资源逐步变为无限,经济和政治手段来(市场与计划)来调配资源,道德文化宗教等把无限的欲望逐步节制或转移。 这句话作为一个视角来看还是有些以偏概全,挂一漏万,但还是感觉不够简洁,不知是否有高人可以帮忙改写,或提供类似的古诗古文或西谚。 多谢各位老师指导!
个人分类: 思辨|34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0高考古文作文
wujingzhi 2010-7-2 10:37
后生可畏!今看到这篇近来广为流传的高考古文作文,基本是完全看不懂,比看《史记》之类的困难多了~印象中《红楼梦》里的生僻字很多,看到这篇作文生僻字的密集程度,《红楼梦》也是小巫见大巫了~ 丈夫未可轻年少,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了~不过个人以为公众大可不必捧之为奇才。人才难得,捧杀于襁褓,实乃憾事!给予大家健康成长和发挥的环境更重要紧迫。 http://news.sina.com.cn/s/2010-07-02/032520592973.shtml 呱呱小儿,但饮牛湩 ,至于弱冠,不明犍 状。佌佌 之豚,日食其羓 。洎 其成立,未识豜豭 。每啮毚臑 ,然竟不知其夋 兔之三窟也。方彼之时,窋 咤之态,非闤闠 之中所得见也。 白话文: 今北方久熰 ,瀵氿甃眢 ,坌 [i]坲坲 ,燾 天幠 日。土地皴 崩,罅 可容人。南疆霶霈 ,洚水肆虐,当此之滈 ,茅舍尽走。欲苫 不能,啼泣啾啾 。 凡此异态,非天之咎。 君不见斵 楩 焚樟,岵 之为屺 ,睇眄 之下,万山尽屼 ,百尺篔 簹 ,化为竹箸。于彼幼蛇,匌 不盈寸,巴蛇王虺 ,尽化柈 饈。玈 气烰烰 ,上格瑶池,贫地徠 贾,以丰其貲 。然千丈方圆,萊 菔 不生,九天之上,星河不见。 呜呼!漫山设棙 ,遍地尽罘 。此天灾也?人祸也!河海黟 然,浊水仍倾,此天灾也?人祸也!斵 木  竹,彍 弮 待兽,以至鹿不得走,翬 不得飞,蚁不得宭 ,髬 髵 不见。此天灾也?人祸也! 翕 合沴 气,终日涽 涽。天不复蓝,水不复清。未有乌云,天何暝暝?赤鸟既出,焜 耀无复。看天下,鸟飞不下,鮮鲜狉狉,当此之时,何处貣 青天? 所幸者,人知之也,人更之也。然,上作纲法,下偩 几何未可知也。 今天下多灾。北国井冞 ,陈主复至,当与孔张俱歾 。南域之霖,大禹洊 存,只得扼腕而叹息。人不咎己而咎旱魃 ,不诮 己而诼 共工。未之可也。闤闠所趋,不可恈 恈。当思子孙后代,人己知之。然行之效,则体躆朝堂者思之,媕娿 之徒,弃不婟 嫪 ,国之大蠹,捐而必究。 吾所思者,河泮水墺 ,杨槐蓁 蓁,町 疃 ,柳榆其秝 。苾 葌 柅 柅,游屮 葳 蕤 ,见柳而人不攦 ,视草而众不蹸 ,日驾双軑 之车,斐斐闾巷之間,目不復睺 ,鼻不再鼽 ,鸟不惊人,鮒 游淰 然。 人者,天地孕育。今其反万物,此獍 也。今其不宜瞡 瞡,遗祸孥 孙,当修长远之道以藾万世。 今吾执聿于此,所思者,舍旁早蟠一株,今当唪唪 ,攲 枝水上,当复驾舴艋,  其落桃,投于苙 。坐银杏树下,觀兒童嬉於树下,  于砖祴 ,搤 腕而惜水中未置菱藕几株。燠 热之时,而可摘菱冣 菂 ,爇 之为饘 ,以奉亲房。   呱呱坠地的小孩,只知道喝牛奶;到二十岁,还不知道牛的样子。幼小的猪,(小孩)每天都吃它的肉;等到成年,也不能分辨猪的公母。人们常常啃吃野兔的兔腿,然而最终却不知道狡兔有三窟。在那个时候,兔子从洞穴里出来的神态,不是街市之中能够看见的。   现今北方久旱,泉涸井枯,尘埃飘拂,遮天蔽日。土地干裂,缝隙大可容人。南疆大雨滂沱,洪水肆虐。遇到这样的水灾,草舍都被冲走。想修缮而不能,人们只能啾啾地啼哭。   凡是这样的异象,并非上天的罪过。   你难道看不见砍伐树木焚毁森林,草木葱郁的山变得荒芜。极目远望,万山都光秃秃的。百尺高的竹子,都做成了竹筷子。对于那些小蛇,粗不足一寸,(与)剧毒蛇王,都成为盘中美味。工厂黑色的废气蒸腾上升,上达瑶池。贫穷之地招徕商贾,以增加他们的财富。然而方圆千丈之内,连萝卜都不能生长,九天之上,星河也不能看见。   哎!人们漫山遍野地设下捕兽的机关和抓兔子的网。这是天灾吗?是人祸啊!河海里的水已变得漆黑,各种废水还在不断向其中排放。这是天灾吗?是人祸啊!砍木伐竹,张弓等兽,以至鹿不能奔跑,鸟不能自由飞翔,蚂蚁不能群居,野兽鬃毛竖起也不能看见。这是天灾吗?是人祸啊!   人们呼吸着浊气,整天昏昏沉沉。天不再蓝,水不再清澈。没有乌云,天空为何阴沉?旭日升起,太阳光彩明亮的样子也不复存在。看人间,鸟飞而不敢落下,很少能看见野兽成群奔跑,在这样的时候,到哪里去能乞求到青天?   庆幸的是人知道这种灾难,人能够改变这样的状况。然而,国家制定法令,民众有几个能遵守执行,就无法知道了。   现在天下多灾多难。北国井枯,(即使)陈后主再次到来,(也只)当与姓孔与姓张的两个妃子一齐死在井底;南疆大水,(即使)大禹还活着,(也)只能扼腕叹息。人们不归罪于自己而归罪于造成旱灾的鬼怪,不责备自己却责备共工。不可这样做啊!城市的发展不能急功近利,应当考虑到子孙后代。人们已经知道后果的严重性。然而力行改变,则是那些当权者要思考的。阿谀奉承的小人,舍弃而不要怜惜;国家的蛀虫,舍弃而必定要追究。   我所梦想的是,河流边上,杨槐青翠丛杂,舍边空地上,柳树榆树稀疏而均匀地排列着。芳香的兰花和野草长得十分茂盛。看见柳枝,但人们不去折断它;看到草坪,但众人不去践踏。在街巷之间徘徊散步,眼睛不再迷茫,鼻子不再堵塞,鸟悠适而不怕人,鲫鱼偶尔被水边的动静惊走。   人是天地所生。现在反而残害万物,这(如同)是生下来就吃母亲的野兽。现在不应当目光短浅,遗祸子孙。应当作长远之计来福荫万代。   今天我执笔于此,所想的是,屋旁长有早蟠桃一株,如今应果实累累。桃树的枝丫斜伸向水面,我想再驾小舟,拾起它落入水中的桃子,扔进猪圈。坐在银杏树下,观看儿童在树下嬉戏,在砖铺的小道上闲适地散步。扼腕叹惜水中没有种植菱藕几株。夏天炎热的时候,就可以摘菱聚莲,烧煮成粘稠的粥,侍奉亲长。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1084 次阅读|1 个评论
需要一直学习的一段古文——《大学》之经部分
热度 3 brant1593 2009-12-29 18:34
大学之道(1), 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释」 (1) 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 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 博学 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 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 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 穷理正心,修己治人 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 博学 的意思。 道 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 明明德:前一个 明 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 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 明 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 亲民:根据后面的 传 文, 亲 应为 新 ,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 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 得:收获。 (6) 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 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 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 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 (10) 庶人:指平民百姓。 (11) 壹是:都是。本:根本。 (12) 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 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14) 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 事情、做法等 ) 。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05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老了是不是容易守旧?——简评季羡林先生最近的谈话
陈小斌 2009-2-3 16:14
偶而看到季羡林先生关于简化字、文言文的谈话,只有一个感觉:人老了是不是思想就会守旧? 简单的一点意见: 1)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汉字起了巨大的作用, 没错。但是 读古文必须读繁体字,中国文化的信息都在那里面 , 这个就有问题了, 难道简体字作为载体会减少古文的信息量?也许专门的牵涉到说文解字的文章会有一点,但大部分不会有 可以觉察到 的影响; 2) 汉字简化及拼音化是歧途,祖先用了几千年都没感到不方便,为何到我们手里就抛弃了? 汉字拼音化先且不论,因为还没有做嘛,而且我也看不出现在还有谁急切要求汉语拼音化。但是,汉字简化,已经用了几十年,也没看出有什么不方便之处。按道理,一种东西,对于会用的人,用得越久,就越熟练,越短就越生疏。知识分子几千年没觉得繁体汉字不方便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甲骨文可能用的时间更长,后来还不是被简化了吗?因此,从逻辑上看,这条理由和其结论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3) 古文今译是毁灭中华文化的方式,必须读原文,加注释即可。 对于专业的中文研究人员可能是这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原著将会耗费太多的时间。假如我只想了解中国的历史,而不管其文采,难道非要去读原著?提倡读原著可以,但说不读原著读今译是毁灭中华文化,这就有些危言耸听了; 4)最后一点没有特别的意见。 附:季羡林老人谈国学 2009-02-02 老愚BLOG( http://blog.sina.com.cn/laoyu ) 昨天下午,去301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老人精神健旺,妙语连珠。在谈及国学普及时,他说了一番意见。 一、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汉字起了巨大的作用。读古文必须读繁体字,中国文化的信息都在那里面; 二、汉字简化及拼音化是歧途,祖先用了几千年都没感到不方便,为何到我们手里就抛弃了?追求效率不是简化字的理由。越南文字拼音化之后,头戴帽子,脚穿鞋子,很滑稽。季先生着重谈到当年简化汉字时,把皇后的后与以后的后弄成一个字所带来的遗憾; 二、古文今译是毁灭中华文化的方式,必须读原文,加注释即可; 三、振兴国学,必须从娃娃抓起。老人特别指出,给成人讲的国学与给娃娃讲的应该不同,得用心思编教材。
个人分类: 一孔之见|8628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8: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