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高技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高通才是真正任性,罚款有何用?
热度 7 laserdai 2015-2-10 19:09
高通(qualcomm)是地地道道的一家美国芯片制造商,特别制造和供应智能手机的芯片。高通自己有此高技术绝活,所以很任性,对于销售到中国的芯片想怎样定价就怎样定价,有本事你就别买。我多次强调过,牛人都有牛脾气,高通也一样。 可是,可怜的中国啊,根本没有能力制造这样的芯片,只好面对如此的任性。 中国政府,不知道发了什么邪劲,说高通违反了中国的反垄断法,对高通罚款,数额是去年销售额的8%,而不是10%,还是留了情面。 高通一点都不犹豫,很爽快答应了。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随便你罚款,这些都会加在售价上的,相当于帮助中国政府多收了一笔税款而已,举手之劳! 这就是无聊的呐喊:别在强奸我!有用吗?大家看看。 中国调查反垄断:高通将支付天价罚金 以生产手机等行动通讯装置和产品所需芯片而知名的美国高通说,将对中国支付近10亿美元的罚款并接受调低授权费等等的条件 。总额9.75亿美元的罚款创下了中国历来对企业开罚的纪录。 高通在美国时间周一(2月9日)发表声明称,不会抗辩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称该公司违反中国反垄断法律的裁定。声明表示,虽然对发改委的调查结果感到失望,但是也对发改委检查并核准该公司所提的修订计划。 中国的发改委在一年多前开始对高通展开反垄断调查,据称调查已经影响了高通在中国市场的获利能力。在周二(10日)举行的记者会上,中国发改委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说,罚款不是主要目的,而高通也极为配合调查,所以 罚款是按高通去年在华销售额的8%开罚,而不是10%。 许昆林同时强调,高通之所以被查,是因为发改委在2009年接到两家美国公司的举报之后,开始准备立案调查。而且到2014年还有一家美国公司提出举报,而举报的企业除了中国公司之外,还有其他亚洲国家的企业。 高通另外也同意让步向中国提供3G与4G的基本技术授权,还有就是降低手机芯片权利金的计算方式。未来在中国境内, 高通将以手机或者行动装置零售价格的65%作为收取权利金的计算基础,不再以手机的完整售价作为计算基础。 高通上个会计年度营收为265亿美元,其中半数来自中国市场,高通的高层表示该公司的做法已经将在中国做生意的“不确定”因素一扫而空。 许昆林说,发改委的调查和处罚,是为了“恢复竞争秩序”,同时也说发改委在开罚之前曾经和高通有28次的会谈和协商,作了充分的沟通。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3897 次阅读|19 个评论
[转载]Copycat China?
热度 1 laserdai 2015-1-28 07:04
China's challenge: Moving from copier to innovator By Katie Hope Business reporter, BBC News Leadership expert Steve Tappin says it can be difficult for successful Chinese firms to dominate overseas When Brent Hoberman, the founder of online interior design and furniture store Mydeco.com, visited China one man in particular was keen to meet him, offering to meet any time of day or night. When they got together, the man explained that in 2007 he too had wanted to launch some kind of web business but had had no idea how to go about it. Then he'd found Mydeco.com and simply copied it, very successfully, and he wanted to express his gratitude personally to Mr Hoberman, perhaps best known as co-founder of online travel firm Lastminute.com. From his perspective it was flattery. And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I understand that imitation is the sincerest form of flattery, says Mr Hoberman. But to a Westerner this kind of imitation seems pretty outrageous. ( Staff at one fake Apple store in Kunming were dressed to resemble staffers at the genuine stores ) n China, though, it is hardly unusual. In 2011, a US blogger discovered a fake Apple store , prompting an official investigation that uncovered a further 21 such stores in the south west of the country. The set-up was so convincing that even some of the staff believed they worked for the US tech giant. There are also Chinese hotels with similar or identical names to well-known Western brands such as Marriott Hotels or Hyatt, and the US embassy estimates that 20% of all consumer products in the Chinese market are counterfeit. If a product sells, it is likely to be illegally duplicated, it warns. The practice of copying and producing fakes is so entrenched in Chinese culture there's even a word for it - Shanzhai (山寨) . So far this hasn't been a problem.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conomy has expanded at a blistering double-digit pace for almost three decades, making it the envy of its Western rivals. But with growth slowing - last year China's economy expanded at its weakest pace for 24 years - Chinese businesses will need to innovate if they want to succeed not only at home but even more importantly abroad. Joe Baolin Zhou, chief executive of private education firm Bond Education, believes firms are already beginning to make the shift. He says the copying trend partly stemmed from a sort of gold rush whe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irst began to open up its economy in the 1980s, allowing the creation of private firms. Spending time and money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imply wasn't an option for these pioneers, who had limited resources and inexperienced staff. For business owners who seek instant success, they usually copy. At that time it was rigid or mechanical copy, they just copied everything, he says. In contrast, Mr Zhou says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start-ups have already started to innovate, pointing to firms such as e-commerce giant Alibaba and Tencent's messaging service WeChat as having learnt from their Western rivals but then developed and improved their services for the Chinese market. But ensuring innovation becomes more widespread will require a radical shake-up of the way firms are managed. In China, typically, the word of the boss is absolute and for an employee lower down the ranks to suggest another way of doing things can be seen as disrespectful. Deng Feng, chair of Chinese venture capital firm Northern Light Venture Capital, describes the current style of leadership as managing rather than leading. Managing in China means how to control people. We have to change the mindset, myself and all these Chinese entrepreneurs, to encourage and lead people rather than just manage or tell them what to do, he says. (Youku Tudou boss Victor Koo says the firm built its own proprietary technology from the start) One way that firms can help shift these cultural norms is to recruit from a variety of backgrounds and cultures. Chinese computer giant Lenovo, the world's largest PC firm, has offices in more than 60 countries and 40% of its board members are non-Chinese. Many of its overseas businesses, including those in Europe, the US and Japan, are also led by local staff. For Lenovo, it's crucial that in the future it will blend the cultures of both the West and the East, because for the markets they have entered they are facing very strong rivals and fierce competition. So they will have to combine Western innovative power with Eastern culture, says founder Liu Chuanzhi. The early signs from the second wave of start-ups founded since China opened up its economy, frequently led by people educated in the West, are encouraging. Viktor Koo, chief executive of video-sharing giant Youku Tudou, often dubbed China's YouTube, studied in the US and subsequently worked in Silicon Valley before returning to China. Right from the beginning, when he founded the merged entity's predecessor Youku, Mr Koo said the firm built its own proprietary technology, and also did original programming, well before its international counterparts. We innovated to really adapt to what is happening in our local market. Well you have to adapt. Or else you won't win. That's really, the essence of it. http://www.bbc.co.uk/news/business-30983730
个人分类: 高技术与经济|1824 次阅读|1 个评论
荒唐的幽默:中关村 PK 硅谷
热度 13 laserdai 2014-4-27 06:45
昨天见到一篇博文, 中关村 PK 硅谷 ,看后我捧腹大笑,笑过之后顿悟,这是一则荒唐的幽默。我推测,作者的幽默功底比较深厚,如果不给出一篇注解,绝大多数人真的会信以为真。类似地,也可以说,蚊子 PK 狮子,这的确是一则大家可能都知道的寓言故事,该寓言的结束还是大赞蚊子的胜利,同样是荒唐的幽默 。 硅谷是世界领域的高科技摇篮,硅谷的成就在于培植和成长了世界级的众多高科技大企业, 这些之所以成为世界级,因为他们有很强的垄断地位,如英特尔的芯片,IBM,苹果公司,微软,谷歌等等等。硅谷成长起来的高科技企业,都是具有很强的高技术原创,山寨二字,根本见不到。 回头看看中关村,过去就是一个北京城外的小村子而已,就是卖盗版碟和色情光盘的地方,后来经过大力鼓吹、包装和吹泡泡,现在膨胀到整个北京大都市,北面上地附近的北关村,东边的东关村,东南面亦庄的东南关村,还有西南关村,钢厂搬走后的西关村,等等一起都称作中关村,听说近来还申请成为一个品牌。 大中关村的很多西方,本博主都认真去过看过最少也收集过资料,创业人士有关官员也接触过一大把,创业经历的故事知道了太多太多,总体印象, 其实就是当年的龙须沟,沟里蚊子臭虫滋生遍地而已, 将来的将来,十有八九要被填埋掉。 这村子当年是盗版碟的中心,后来虽然鼓吹和扶植创业,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可有一件高科技产品值得称赞?百度,新浪等门户网站,哪一个不是山寨美国?况且,这些还都是软件系统,说完蛋就完蛋。至于高科技硬件系统,更没有听说过半件值得称道的。没有一种新药出来,没有芯片技术,更没有像样的高技术设备和装备产品,能跟世界产品可以 PK 的。一句话,这里没有真正的高科技,最多也就是山寨。 至于扶植初创企业,更是纯粹的漂亮口号。如果你有大把的钱往里面砸,根据那些复杂的优惠条款,只能得到一些塞牙缝的钱,值得要么? 在中关村,拿出几页纸,说是一个创业idea,有人会理你么, 天使投资会看一眼么?要知道,在硅谷,靠几页纸的创业idea可以忽悠到投资者的大把的钱,在中关村,这比天方夜谭还要天方夜谭。 就算你拿出几页纸,说有一项高技术,可以填补国内空白,质量和国际上产品不分伯仲, 中关村会相信你么?我相信,一定会要求你自己筹集资金,然后中关村的各方(政府资助和各色创投)按比例给你追加到一点点,塞塞牙缝而已。要知道,有好的创业想法的人哪里有什么资金? 中关村的风险投资,其实是无风险投资,简称为风险投资,这样不是听起来美妙吗? 中国的高技术本来就是白给,还用解释吗?看看当年的非典,温州动车追尾,到玉兔冻死,再到这次马航事件,还不一目了然,关键是没有人真正懂高技术,中关村当然没有人真正懂高技术,你拿份高技术创业idea去,中关村当然没有人明白,如何能资助你?至于你有世界原创的高技术,更不要去麻烦中关村了,还是老老实实去硅谷。 中关村的高技术都是如此,其他各地的,比如苏州,武汉,深圳等等,那就更不用说了。还是一句话,中关村是高科技创业的龙须沟 。
个人分类: 高技术与经济|3470 次阅读|34 个评论
2014中国科学院科学与社会系列报告发布
热度 3 sciencepress 2014-3-18 09:24
由《 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 》《 2014科学发展报告 》《 201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组成的“2014中国科学院科学与社会系列报告”日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作为中国唯一年度科学总览性质的报告,该系列报告已连续出版17年。 现将媒体报道情况整理如下: 新华网: 2014中国科学院科学与社会系列报告发布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18日06 版): 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呈上升态势 新浪网: 《2014科学发展报告》出版 《2014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 中国科学院发布《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 更多详细内容: 年度科学总览《2014科学发展报告》发布 创建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201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发布 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最新排行榜出炉 《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聚焦材料与能源技术
个人分类: 科学动态|5186 次阅读|4 个评论
美国继续对华高技术封锁:一华裔软件工程师承认窃商业机密
热度 2 laserdai 2012-9-27 04:04
2012年9月19日报导: 美国司法部说,美国华裔软件工程师杨春来周三认罪,承认为中国的一家期货交易所窃取了美国公司商业机密。 杨春来曾受雇于美国最大的期货交易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11年,担任那里的高级软件工程师。 他于2011年7月被捕,后以盗窃和转移商业机密的罪名被正式起诉。杨春来被控盗取CME电脑软件的源代码。 49岁的杨春来面临最高10年的监禁和25万美元的罚款。 提起来杨春来,说来话长。杨是著名侨界领袖,所以他被抓的根本原因,都怀疑这更是一场政治斗争。 “杨春来案”: 当事人坚信无罪被控盗窃商业机密两项罪名, 2011-10-06 http://bbs.chineseofchicago.com/showtopic-5178.aspx 【 芝加哥侨学网 报道】自杨春来于今年7月8日获保释候审以来,北伊州联邦地区法庭10月4日首次开庭。联邦检查官正式向主审法官提交杨春来涉嫌 “盗窃商业机密”的两项指控罪名,杨春来本人则坚信无罪,其辩护律师正式宣布将为杨春来作无罪辩护。 杨春来的辩护律师为著名律师爱德华杰森(Edward Genson)、合作律师为芝加哥地区著名华裔律师黄正东。当日上午11时,杨春来本人在两位律师的陪同下出庭,十多位关心杨春来的华裔人士旁听了当日开庭。 据悉,联邦检查官当日宣布的两项指控,均为涉嫌“盗窃商业机密”(theft of trade secrets),为违反同一法律的两项指控。当日法庭开庭之前,很多到场的华裔人士向杨春来本人表示问候与关心,开庭结束后,大家也同杨春来握手致意。杨春来本人对当日到场的华裔热心人士表示感谢,对广大华裔社区的关注与关心表示感谢。 杨春来原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ME)高级软件工程师,今年7月1日被联邦调查局(FBI)以涉嫌盗窃该交易所机密文件为由逮捕。7月8日杨春来获保释,在家候审。杨春来案发生以来,芝加哥华裔社区给予了充分关注,华裔社区还曾发起联署公开信活动,呼吁主审法官法官能确保公平、公正的审理,杨春来的合法权利受到保护。 北美在线说 : 一名亲中的侨领涉嫌窃取商业机密在芝加哥被FBI逮捕,这名叫杨春来的人是旅美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专业人士协会会长,该 协会总部设在芝加哥,有效会员超过千人。 在美国,大量华裔、特别是华裔新移民拥有工程师职位。这种工作体面且收入不错,他们过着中产阶级的生活。谈及在美国生活的感受,杨春来说:“我的总结就是‘好山好水好无聊’。美国的生活环境非常好。清洁、安静、社会秩序井然。华裔工程师们大多过着稳定的生活。如果没有特别的变故,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以后几十年生活的样子。” 但是对于男人来说,发展事业的欲望总是存在的。“相比于美国,现在的中国有太多的发展机会,而且充满刺激。我们协会有些会员已经回到中国,还有人也打算回来创业,为了帮助他们,协会正在做牵线搭桥的工作。这不,我刚从天津回来。那里正在建设的滨海新区又是一个机会点。”   杨春来大概两年回中国一次。由于回来并不频繁,国内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他的眼中就更加放大。“当年要资金投入是招商部门的主要话题,可是现在人家上来就问,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或好的项目?”联系2000年在深圳谈合作的情形,杨春来说。   他还告诉记者,这决不是自己的一家之言,而是与许多回国蹚创业路的朋友交流后得出的结论。“这次在天津滨海新区参观也是如此。当地招商引资的负责人告诉我,他们不缺钱,风险投资有的是,只是苦于没有适合的项目。”   杨春来的感受反映了近年来中国对外招商引资的新变化。前些年,新移民从发达国家回国求发展,手中握有项目、技术,但是各地最期待的则是资金注入。两厢不匹配,项目和技术不好找“婆家”。近两年,在华投资前景持续被看好,大量资金持续涌入,“海归”的项目和技术也就拥有了落地的大环境。   当然,考虑到家庭等种种原因,许多人选择留在美国。“留下的人不是不够热爱中国,相反,越是身在异乡,他们越能了解乡愁与乡情的浓烈。”杨春来说。   杨春来自己也暂时要留在美国。为了寄托对家乡北京的思念,他在自家花园里种上了茴香和“心里美”萝卜。“别看这些在国内很普通,在芝加哥城,这些菜可是独此一家!”   杨春来说,只有当地华人社团开工作会、北大校友聚会,他才会拿出这些菜来包饺子、凉拌,慰藉众人思乡的情绪。有一年,在庆祝国庆的盛宴上,当地华人社团送给中国驻芝加哥总领馆外交官的礼物,也是这异乡罕有的“心里美”萝卜!   杨春来,1963年生,祖籍北京。现任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USA)高级系统分析师,旅美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专业人士协会主席。   学历:博士1991.1-1998.5 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USA); 硕士1985.9-1988.7, 北京大学物理系; 学士1981.9-1985.7北京大学物理系。   工作经历:   2000.10至今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USA)高级系统分析师;   1997.9-2000.5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USA)实验室主任;   1996.4-1997.8迈拉斯古瑞欧公司(Melles Griot,USA)技术顾问;   1991.1-1996.3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 USA),研究,教学助理;   1988.7-1990.9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   主要社会职务:   2008年10月至今,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2009年10月至今,旅美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专业人士协会,顾问   2007.10-2009.10,旅美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专业人士协会,理士会主席   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旅美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专业人士协会,会长2006年8月至今,大芝加哥地区华人华侨联合会,常务理士   2004年6月至2005年9月,美国芝加哥地区北京大学校友会,会长。 【芝加哥华语论坛讯 2011年07月19日 】杨春来案的被捕,在华人社区引起很大的震惊和反响。一些侨胞说,杨春来平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担任过一些重要社团的负责人,为加强中美关系和社区的进步和繁荣起到过不小作用。杨平时为人朴实和谨慎,他的被捕,很令人意外和吃惊。 大芝加哥华联会理事长刘红说,杨春来是华联会的常务理事,他的被捕引起很多华人的关切。不论这一案件的结局如何,我们在美华人都要注意充分意识到和严格遵守我们住在国的法律和自己公司的有关规定和政策,特别是在一些敏感部门工作的华人,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该做的就不应做,防止出现严重的后果和受到伤害。 当地和统会会长吴灏认为 ,华人应当密切注视这个案件,我们要求美国司法部门秉公执法,维护杨春来的合法权益。 希望不要再出现象李文和那样的冤案情况, 李文和被关九个月,最后除一项“不当下载文件”轻罪外,其他几十罪名全部都撤销,以致最后是法官道歉,又赔款,结果实际上是两方面都输了,都受到重大损失。我们希望杨案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受任何政治或其他因素的干扰,做出合理判决。 也有不少侨胞指出,这一案件,不仅仅是杨春来的个人事件 。 现在有的报道和传言不负责任地任意夸大和歪曲事实,利用杨春来有意回国创业和与国内联系密切来说事,企图向中美关系和人才交流工作泼脏水,甚至用各种方法想对一些侨胞施加压力,我们对此必须保持警惕,不让任何企图利用这一案件来抹黑华人和中美关系的人得逞。 黄正东律师为杨春来争取保释作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杨春来家属和政府指定的辩护律师克里斯托佛•格雷尔的肯定。 黄正东律师特别提醒大家不要把这一 “个案” 泛政治化,本来就是一项涉及公司商业机密的单一指控,没有必要节外生枝,把问题复杂化。 美国的一个重要宪法原则和法治观念就是“无罪推定”,即刑事案件被告人在未经司法程序最终被判为有罪之前,都应被认为是无罪的。直至今日, 杨春来案件刚刚开始审理,切不可把杨春来作为有罪之人来看待。 (文章来源:《芝加哥华语论坛》,节选)
个人分类: 高技术与经济|4093 次阅读|4 个评论
美国对华高技术封锁:一华裔工程师因泄密被定罪
laserdai 2012-9-27 03:57
2012年9月26日媒体报导: 美国华裔工程师刘思星(Sixing Liu 音译)因非法窃取美国公司敏感军事技术信息出口至中国而被定罪。 刘思星曾经担任航天和军用技术 L-3Communications属下的Space Navigation的高级工程师。该公司为美国国防部研发导航设备和其他部件。 联邦法庭陪审团周三(26日)判决刘思星有罪,9项罪名包括非法出口国防信息和持有盗窃贸易机密。 他将于明年1月7日被判刑,最高可判20年监禁,并可能被驱逐出境。 据 美国政府指控,刘去年秋天携带电脑在重庆和上海参加会议。在会上,他演示了他正在研发的技术,违反了美国禁止在没有执照或国防部授权的情况下出口国防材料的法律。 他还被控去年11月从上海返回美国时就有关他在中国的活动对移民官员撒谎。 他抵达机场后,美国特工在其手提电脑中发现机密资料。 刘思星1993年来美国,有博士学位,在美国有长期居留的合法身份,已婚,有3个孩子。 更多阅读: 美华裔工程师被控窃军事情报案开庭, http://news.sina.com.cn/c/2012-09-13/133425165576.shtml
个人分类: 高技术与经济|35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博:施华洛世奇:人工还是天然?
热度 2 xcfcn 2012-8-18 19:46
施华洛世奇显然是卖(人工)技术的,而不是卖(天然)材料的。 人类很奇怪,对于原材料,还是希望天然的,比如有机蔬菜、山珍海味、珠宝等东西。 其实很多人工材料已经远远超过天然的了,比如钻石、食品添加剂、人造美女。 但是,对于很多产品(原材料的装配/加工),却无止境的追求高技术,比如电脑、手机。 一边是对天然材料的迷恋,一边是对高技术(人工)的追逐。这中间难道没有一丝矛盾吗? PS:施(人工)水晶的尴尬就是看你怎么看,如果你把它看成原材料,那么它就是人工的赝品。如果你把它看成是技术产品,它就是高技术,就是无价之宝。
个人分类: 杂论|1596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一张江男看韩国三星谈国家核心竞争力
laserdai 2012-6-25 18:56
发现最近很多韩国人或者韩国雇佣的人天天在网上发三星的消息,感觉牛逼得一塌糊涂。 韩国人的自豪感直线上升,我想通过三星谈谈什么才是 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2004年毕业,学的是工科,目前在上海张江工作,就是网上说的“ 张江男 ”,我目前在一家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工作,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半导体产业, 三星的核心技术就是这个半导体芯片制造 ,比如手机里的芯片,这些核心的元件就是半导体制造厂造的。我从事的行业和三星电子的核心产业的制造领域一样,都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 集成电路原理的我就不详细说了,各位可以百度一下。功能从手机芯片,到巡航导弹的控制器,从民用到军用,是用途非常广泛的产业。 首先,作为同行,我非常尊重三星电子,三星电子的利润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英特尔。 在核心工艺及成品率领域,三星也是在业内领先,可以说是规模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制造公司。 如果说 国观发帖的韩国人说 三星电子比中国同行强,或者说在半导体生产领域韩国领先中国,这无可厚非 ,各位也不要骂他,这是事实。如果国观发帖的韩国人通过三星想证明韩国人比中国人优秀,甚至高中国人一等,我就只能说这是小国寡民的夜郎自大了。首先半导体芯片的生产涉及几个领域,第一是集成电路设计,第二规模生产,第三装备制造业及材料。 我从业8年,可以告诉大家,在芯片制造领域,生产芯片的设备,没有一种是韩国生产的。 这个就是说,在装备制造业领域,韩国根本就啥也不是,这个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这个就类似被国人诟病的大飞机项目,说中国只能组装,发动机啥的根本搞不出来。韩国的三星就是一个这样的公司,它所有的生产设备都是进口,设计及生产自己完成。所以我说 韩国人夜郎自大,充其量只能说韩国是集成电路大国,但不是强国,因为最核心的竞争力-装备制造业非常落后 。 韩国举全国之力打造三星,投入了那么多的财力物力,成功是正常的,你那么牛逼咋一台生产设备都造不出来? 我来说说什么是一个国家半导体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从设计上说,最牛逼得是美国硅谷,所有仿真用的软件都是老美做的,知识产权巨贵,利润也是产业链中最大,老美自己把的牢牢地。然后是半导体芯片的制造,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生产设备、生产材料还有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上目前业界只有这几个国家,美国(应用材料、lam、kla-tencor等)、欧洲(ASML等)、日本(Nikon、TEL等)。我兔仔近十年大力投入装备制造业,目前可以生产一些低端工艺的生产设备。在这里我多说一点,在生产设备领域,我认为做的最好的是日本,鬼子可以将所有的生产设备都造出来,有些是行业标准,有些是可以使用,但不是行业标准。而且所有的零备件全部是自己造的。不过鬼子最近在走下坡路,小鬼子的水平和老鬼子差太多,不论是敬业精神还是技术,都在下降。 下面我说说装备制造业中最复杂的设备,光刻机,被誉为人类20世纪的发明奇迹之一。各位可以百度一下原理,光刻机就是放大的单反,光刻机就是将光罩上的设计好集成电路图形通过光线的曝光印到光感材料上,形成图形。最核心的就是镜头,这个不是一般的镜头,可以达到高2米直径1米,甚至更大。目前业绩有5家公司分别是荷兰的ASML、日本的Nikon、日本的canon、美国的ultratech以及我兔的SMEE。我兔排名第四,很快就能超过canon。为什么只有这么几家,因为这东西不是一般人能做的。目前业绩最先进工艺是22nm,也就是说,光刻机要将22nm的线条刻到芯片上,纳米是啥概念,你用手按一下桌子形变的大小。肉眼根本看不出。 荷兰的ASML目前在业界稍领先日本的尼康,但它最核心的镜头不是自己造的,是德国的蔡司生产的,这种光刻机是精度最高,分辨率最高的,速度最快。 日本的光刻机全部是国产,特点是稳定,故障率低,分辨率和精度也不差, 英特尔只用日本尼康的光刻机 。 佳能和ultratech目前比较差,基本被挤出了主流市场,不过还有一点点市场份额。 我兔从大使馆被炸后,痛定思痛,经过近十几年的研究,目前可以在低端工艺的光刻机领域有一席之地,设计自主完成,零备件一部分国产,一部分进口,镜头自主设计及组装,镜片国内和国外的都有。 可能jy会骂中国是山寨,我可以骄傲的告诉你,这玩艺不是谁都能山寨出来的,一个镜头内部有几百上千个镜片,每个镜片都按照设计安装,差一点都不行,每个镜片都有自己的功能,大小也不尽相同,这里集成了光学设计,光学测试,精密机械加工等核心技术,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韩国人连火箭都发射不上去,像这么复杂的东西根本山寨都山寨不出来。 下面我说说,为啥我兔要发展半导体装备制造业。1999年我兔的使馆被米帝轰炸,这大大出乎了党中央的意料。领导一般会问:这啥导弹可以这么准的打到我?答:巡航导弹。 问:这导弹靠啥控制? 答:集成电路。 问:我们能造集成电路吗? 答:能,但是我们的设备100%依赖进口。领导惊愕:啊?这不是还得被打吗,我们也要有这个设备,开整! 这个只是笑话,更大的原因是这个设备利润太高了,以光刻机为例,业界最先进的ASML300mm双体扫描式光刻机,一台的售价是5000-6000万欧元,欧元阿欧元!利润至少50%!向三星、台积电这样的超级工厂一个厂就得有60-70台,大家算算,多少钱。荷兰只有两个企业,一个是飞利浦,一个是ASML,就这两个企业,就让荷兰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日本的nikon便宜一些,但是有英特尔的支持,生意也是很好的。我兔的战略是非常正确的,这么大的蛋糕咱也得分点,我兔的光刻机一台也要几百万美元,这只是刚刚起步,日本和欧洲积累了50年,我兔十几年,在给我兔10年,就可以对他们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和他们竞争。我兔的长期战略就是要能全部国产化半导体装备,这个可能要50年几代人甚至更长。 我就想告诉大家什么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不能像韩国人那样有一点小成绩就夜郎自大,要向我兔一样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刻苦钻研,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上,这才是强国之路,作为一名工程师,我深感祖国在发展,国力在增强,有人说应试教育培养不出思想家,只能培养出工程师,但是我非常庆幸国家培养出了数以千万计的工程师,我兔的核心竞争力将在这些70、80、90后工程师的手中逐步提高,成为真正的科技强国。
个人分类: 科普|33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技界委员:不能制造高精尖仪器成不了发达国家
sunapple 2012-3-9 08:29
科技界委员:不能制造高精尖仪器成不了发达国家 “国家投几亿、十几亿元给你们,对国民经济有什么用?”常有人这么问叶培建委员。 作为“嫦娥”等卫星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叶培建十分看重科学仪器研制。在他和许多科学家看来,科学仪器不光可以满足人类好奇心,也是决定民族前途的“国之重器”。 谁说科学仪器赚不了钱? 叶培建在两会上讲了一个故事。“以前的客运火车,工作人员在停车的时候,拿扳手或钢棍敲敲车轮。你知道他为什么要敲?听声音。” 过去车轮轴承质量不好,长期负荷催生裂纹,敲轮是为了排查异响。货运火车更容易出问题,却无法停下来“敲”,因此轴承经常断裂。 这个难题,居然被我国的一个航天项目解决了。卫星上应用的一种红外探测仪,可以敏锐地捕捉到热量的变化。把许多红外仪布置在铁路沿线,就能第一时间察觉到轴承的热量异常,进而发出警报。 叶培建告诉我们,卫星上的仪器,还有很多可以直接或稍加改造后用来“赚钱”。比如卫星上的高精密相机镜头,其设计思想可用于很多设备,比如光刻机上——没有它就别想造出CPU等大型集成电路。而卫星上使用的计算机,功率小,重量轻,耐极端条件,是未来计算机参考的模板。 科学仪器的世俗价值,不像它的“神圣”价值那样经常被提及。费米实验室的创建者威尔森,向国会要两亿美元做加速器。被问到“项目是否有助于国防”时答道:“它不能保卫美国,但它让美国值得保卫。” 实际上,加速器也为人类做出了贡献——欧洲的粒子加速器实验室里,诞生了互联网。而加速器催生出的新技术,也刺激了电子业的进步。 科学仪器也可以直接用在产业中,著名科学家王大珩曾举出许多例子:电子显微镜、质谱仪、CT断层扫描仪、X光物质结构分析仪、光学相衬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既为发明人赢得了诺贝尔奖,又开辟了滚滚财源。 生物产业被寄予厚望,而最受欢迎的生物实用设备,比如基因芯片或极微运动探针,都是实验室里的仪器。 而随着人们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重视,原本用于实验室的各种检测仪器,也开始为日常生活提供信息。 一切高级机器的原型 “关键零部件和仪器仪表支持不够,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难题。”水下机器人专家封锡盛委员在两会上谈到,中国出资支持重大装备时,往往忽视先进装备的基础工作。 这个基础说到底,是精密仪器——而科学仪器是其中最精密的,其他机器都发源于此。 蒸汽机可能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机器。第一台蒸汽机,是气压学家帕潘出于兴趣研制的仪器,它利用蒸汽制造真空。一百年后,格拉斯哥大学的一个科学仪器工匠,对蒸汽机做出重要改进,他就是瓦特。 18世纪开始,购买科学仪器成为欧洲时尚,很快大批实用机械问世,这不是偶然的。机械发明家往往是科学仪器匠或钟表匠(钟表起初也是科学仪器)。英国是当时科学仪器的世界中心,与它成为工业革命策源地大有关系。 最高的精度来源于光学仪器。比如“工业之母”数控机床,它使用一种叫“光栅”的尺子,其标刻的准确度,决定了机床精度的上限。 最好的光栅出自一家德国公司:它花2亿欧元建了一个三级隔振的车间,振幅不超过1.5纳米,且温差只有百分之一度。这家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原子钟,还有中国国家计量局不具备的长度传递标准。因此德国机床得以使用全球最准的尺子。 高端制造离不开精密仪器——往往就是科学仪器。著名的蔡司公司,既生产高质量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也生产照相机镜头和工业镜头,这并非跨界。光学仪器起初都用于科学。 飞驰的高速列车,轴承之所以不会折断,要感谢光学仪器提供的高精度;摩擦最小的活塞引擎,寿命最长的喷气发动机,也离不开光学仪器“指正”。 发达工业国不仅有雄厚的科学仪器制造基础,而且政府也不敢轻视仪器创新。美国国家自然基金和国立健康研究院出专资,提出要确保美国科学仪器业的领先;欧盟前几年斥资41亿欧元用于辐射源和望远镜等新型仪器;日本政府从2004年开始斥巨资研制世界尖端的分析计量仪。 中国仪器产业弱势 今年初,中国政府宣布拨款8亿元资助科学仪器,这是历来最大的投入。但中国仍缺乏科学仪器的制造经验,目前国内业界大多数是小作坊生产,研发投入只占销售额2%—3%。外国业界则为历史悠久的巨型企业统治,研发投入平均占销售额的十分之一。 在江苏某市,已经形成了一个仪器中心,有一百多个仪器企业,但很多都是以仿制起家,很难说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突飞猛进的科研经费中,大头用于购置各种高端科学仪器,而这些仪器中国大多不能生产。2010年的科学仪器逆差,就接近100亿美元。政协委员朱星参与的一项调研显示,中国每年上万亿元的科研固定资产投资中,六成用于进口设备,部分领域完全依赖进口。 北京吉天仪器公司的老总告诉科技日报记者,40年前,某些关键零部件就只能依赖进口。比如光谱仪器必用的光电倍增管,直接影响仪器灵敏度和稳定性。40年过去了该器件仍依赖进口,每年花掉该公司300多万元。 制造精密的科学仪器,需要精密光学和特殊材料学的支撑,而这些领域强调的都是上百年的积累,无法一蹴而就。一个数据是:外国科学仪器公司的开发投入平均占销售的10%,而我国仅占2%到3%,因此国产仪器只在中低档市场徘徊。 全国政协委员、物理学家赵忠贤举了一个例子:中科院六年前完成的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在高温超导体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有些仪器的研发难度特别大,也不是短期就能做出来的。”赵忠贤认为,原创性的先进仪器是在国家的科研计划,包括863计划﹑973计划以及科学院和基金委计划的支持下,长期积累而成的,涉及材料、器件和设计能力及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的结果。 “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制造一些高精尖仪器,即使这个国家真的很富有,它仍然算不上真正的发达国家。”赵忠贤说。 重大科研仪器专项专家委员会会议在京召开 本报讯 近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以下简称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第一届专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等24位委员以及10位特邀专家参加了会议。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推动我国重大科研仪器设备自主研制工作,中央财政拨专款设立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该重大科研仪器专项2011年作为试点,暂由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作为项目组织推荐部门。 该重大科研仪器专项资助对促进科学发展、开拓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创性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制;以及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或集成创新,用于发现新现象、揭示新规律、验证新原理、获取新数据的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负责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管理,主要职责包括: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组织项目的推荐、申报、评审、批准、跟踪检查、验收、后评估以及成果管理。 根据该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的工作程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根据当年预算和专家委员会的咨询意见确定当年征集项目数量,通知项目组织部门推荐立项建议。 该专项与科技部同类相关项目进行共同限项检索,项目负责人同期申请或承担此类专项限为1项,但不纳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其他项目的限项范围。(柯伟) 中央财政拨专款设立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 为推动我国重大科研仪器设备自主研制工作,中央财政从今年开始拨专款设立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以下简称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管理。本次推荐工作有关事项如下: 1.重大科研仪器专项资助面向对于促进科学发展、开拓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创性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制;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或集成创新,用于发现新现象、揭示新规律、验证新原理、获取新数据的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制。面向行业及非科学研究应用的不在此次征集的重点范围。 2.该专项资助面向科学研究的重大仪器设备的研制,对于一般及非重大仪器设备的研制不在此次征集范围。 3.项目建议单位应在本领域具有长期积累和明显的技术与人才优势,项目建议应具有明确的技术路线和可行性分析。 4. 采取限项推荐,原则上每校不超过3项。各高校应严格把关,推荐具有明显竞争力的项目建议。教育部科技司将在各高校推荐的基础上择优推荐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5.推荐项目按照建议书提纲编制《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立项建议书 》。纸质材料一式3份和电子版光盘二份,请于4月27日前函报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不接受邮寄。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明媚(010-66096301, kjs413@126.com ) 原文请见: 关于征集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立项建议的通知 我国启动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试点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推动我国重大科研仪器设备自主研制工作,中央财政拨专款设立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以下简称重大科研仪器专项)。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管理,立项建议由有关部门组织推荐。试点期间暂由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作为项目组织推荐部门。 一、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的定位 根据国家科学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以科学目标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重点发展方向,鼓励和培育具有原创性思想的探索性科研仪器研制,着力支持原创性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工作,为科学研究提供更新颖的手段和工具,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我国科学研究原始创新能力。 二、重大科研仪器专项资助范围 (一)对于促进科学发展、开拓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创性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制; (二)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或集成创新,用于发现新现象、揭示新规律、验证新原理、获取新数据的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制。 三、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管理职责 自然科学基金委负责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管理,主要职责包括: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组织项目的推荐、申报、评审、批准、跟踪检查、验收、后评估以及成果管理。 项目组织部门是指国家或地方相关主管部门,是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实施单位的组织者。主要职责包括:推荐项目,组织管理和监理等工作。负责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会同自然科学基金委组建项目专家组并组织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论证,引导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持续开展科研仪器设备自主创新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是项目的具体实施主体,必须在相关领域具有长期积累和明显的技术与人才优势。主要职责包括:提出项目立项申请;组织成立项目管理工作组、技术专家组和用户委员会;联合国内优势力量协同攻关;管理项目经费,提供项目实施所需的相应保障条件;主动配合项目过程监理,保证按时、按要求完成既定目标。 四、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工作程序 (一)组织推荐立项建议、限项规定 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根据当年预算和专家委员会的咨询意见确定当年征集项目数量,通知项目组织部门推荐立项建议。 该专项与科技部同类相关项目进行共同限项检索,项目负责人同期申请或承担此类专项限为1项。但不纳入自然科学基金委其他项目的限项范围。 (二)遴选并确定立项建议 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将立项建议提交相关科学部,由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遴选建议立项项目。 (三)填报《项目申请书》 (四)项目初审及论证 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科学部对项目申请书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项目由项目组织部门会同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科学部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并提出论证意见。需要修改完善的,由项目组织部门通知项目承担单位对申请书进行修改完善。 (五)项目审批 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专家委员会对通过项目专家组论证的项目进行评审,由项目申请人报告申请书主要内容,专家组组长向专家委员会介绍建议立项项目论证情况,经过充分讨论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建议资助项目,报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务会审批。 (六)结果公布 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的审批结果。 五、有关注意事项 (一)项目承担单位应按要求撰写《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立项建议书》(简称《立项建议书》),《立项建议书》电子表格可在自然科学基金委网页(www.nsfc.gov.cn)的“下载中心”下载。 (二)项目承担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将《立项建议书》提交到所属部门,由部门统一推荐到自然科学基金委。 联 系 人:谢焕瑛 冯勇 联系电话:62326941 62327230 更多阅读 中央财政拨专款设立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2011-4-25 20:18:26 匿名 基金委《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的成果如何呢??? 又弄出一个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千万别拿纳税人的钱瞎折腾啊! 2011-4-25 16:04:46 匿名 有无重项问题,似乎没有限制? 2011-4-25 10:29:08 匿名 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的定义是什么,那些设备算,重大科研仪器,是不是又重又大的设备?????????? 2011-4-25 8:30:46 匿名 这样出结果快,咱们国家不是什么都讲究效率第一,国际水平! 2011-4-25 0:05:01 匿名 国内仪器研发还处于儿童搭积木的水平!把国外生产的关键元键买回来,间单组装一下。里面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更别提什么自主创新。这些事,沿海的山寨工厂都可以做。 吕喆:国产原创性科研仪器研发都欠哪些账 一个国家的科研仪器研发水平,特别是能否研制出原创性的科研仪器,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基础科学研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潜力。然而,当下原创性的国产科研仪器常常是“千呼万唤难出来”,原因何在?盖因“欠账”太多。 一欠需求牵引 这种牵引首先应该表现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生产的具体任务对某种仪器的需求上。有了需求,才会有人去研制和生产仪器,如果这些仪器能够占领市场并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自然会有人去做。 目前牵引拉动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我们的科研还远未成为当今世界的领跑者,反而是以跟踪研究居多。这种状态下所用的科研仪器以已经商业化的、有钱就买得到的成熟产品为主。而目前拥有充足经费的采购者们倾向于采购比较现成的进口仪器,似乎除了国防等领域需求的高端仪器,很少有人愿意进行自主研发或采买国产仪器。 实际上,真正有望做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实验科学研究工作必须依靠有自己特点的先进科研仪器,特别需要那些运用到许多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自主研发的仪器,这样的仪器没有现成的产品可买,即使有类似的也需要买回来再升级改造和进行系统集成。显然,如果不重视仪器的研发,在实验手段这个环节上就轻易地输掉了关键的一局,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直接使自己处于落后的位置。 此外,国人惯有的崇洋心理,还造成同档次的国产货无法和进口货平等竞争,这种现象在高端科研仪器方面表现尤其明显。 要形成高端科研仪器研发的有效牵引,一方面,研究工作要超越目前的跟踪模仿阶段的“二流”水平,达到国际领先的“一流”水平;另一方面,仪器研发水平本身也要上去,帮助大家建立对国产科研仪器的信心。 二欠投入和政策 目前我国的仪器研发经费是不足的,而且还很不均衡,因此“钱”必然长期困扰仪器研发工作。 我们应该注意到,除了直接投入,目前用在采购仪器上的钱,有一部分实际会间接用到研发上,因为如果国内的科研院所都能花比较多的钱用于采购国产的新型科研仪器,就可以使国产科研仪器的创新—研发—销售形成一个顺畅的良性循环,如能让企业乐于投入大笔的经费在研发环节,这样研发和生产的队伍也容易稳定,自然会对创新非常有利。 因此,在科研仪器采购的经费安排上,也应有适当的政策鼓励科研院所采买国产仪器,虽然这些国产仪器在技术指标上尚不能全面和国外进口仪器抗衡,但是却在使用、维护和维修方面要比进口仪器便利和便宜得多。 此外,大到国家,小到一个具体的单位甚至课题组,都欠缺一些合理、稳定的针对仪器研发的激励政策。当前的考评和奖励体系中,罕有涉及自主研发仪器的工作量如何换算的内容。这种激励政策的缺失,造成科研人员除非必须或者自己本身痴迷于仪器的改进和研发,否则基本上不会对仪器的自主研发感兴趣。 为了搞好原创性的科研仪器研发,项目主管部门应该把仪器自主研发成果作为科研项目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各单位在制定员工考评和奖励制度时,应该明确新仪器开发和改进方面工作量的计算标准及相应的奖励规格,这样才能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科研仪器的研发。 三欠基础和能人 国产科研仪器研发根基尚浅,基础薄弱。 这一方面源于我国在基础材料和加工技术方面比较落后,这种落后影响到了包括仪器仪表行业在内的整个工业技术领域。主要表现在常用的基础材料和器件的质量不够好,虽然可凑合着用在普通的民用技术中,但用于高端的研究型仪器,则很难保证其技术指标能够达到科学研究的要求;有时虽可以通过“优中选优”选出最合适的材料和器件,但成本太高很难被产业化大量生产和使用。 另一方面的基础薄弱,是指理论基础。目前做仪器研发的人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在理论水平方面通常低于那些需要使用仪器做研究的科学家,对一些与仪器研发相关的重要的科学原理没有吃透或掌握不全面,难以对仪器的相关原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因而难以迅速形成新的设计。此外,由于大学的分科教育体制,很多研究和技术开发人员的知识面不够宽,也影响了他们对仪器的研发能力的提升。 而做仪器研发,有些能人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有基础扎实、立足于科学前沿、对所涉足领域的科学问题非常清楚的一批高素质、有实践经验的人作为设计师,他们要知道目前急需的研究手段和实验技术,能提出原创性的解决方案,并善于整合资源实现设计。随后,还要有能工巧匠做出好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国产科研仪器。当然,这些能人都不是天生的,需要长时间的仪器研发工作去培养和锻炼,研发团队也需要不断的磨合。 四欠核心和深度 我国对科研仪器研发的介入深度不够,经常是浅尝辄止。由于全新原理的原创科研仪器的价值通常不容易迅速被人所认识,因此靠新仪器打开市场赚钱较难。从事仪器研发和生产的单位更习惯于生产、改进和销售那些在市场上受欢迎的仪器,包括以往市场份额大、口碑好的老型号仪器和对这些老型号仪器做小的改进,通过提高数字化和自动化程度、增加部分功能、改进外观设计等方式来获得用户青睐。这种小修小改的“研发”远远无法达到原创的级别,只是这样做便于赚钱,所以不少科研仪器的研发生产单位乐此不疲。 目前我国很多仪器的核心部件实际是进口国外产品。这种利用产自不同国家的零部件进行组装生产仪器的状况在全球化时代虽属正常现象,但其中有一些根本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却仍自我标榜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货精品,则完全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实际上,科研仪器如果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是难以占有稳定的市场份额的,更无法在科学界获得良好的口碑。 五欠信心和人气 正是由于前面提及的一系列原因,国产仪器的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往往都缺少足够信心。 生产者对原材料和器件没信心,对自己的产品也没信心。销售者在向用户推销时更喜欢炫耀他所卖的仪器里面有哪些部件完全是进口的,仿佛进口的“标签”就是高质量高性能的保证书一样,却对自己的技术和产品没有足够的信心。 许多使用者也对国产仪器缺乏信心。真正理解原创性的国产科研仪器研发工作的意义,并能够自觉支持和投入这方面工作的人还不多。目前不仅主管领导对仪器研发重视不够,有时甚至在科研队伍中也有很多人不赞同做自主研发,或者即使不反对,也不会积极协助做仪器研发的人。没有一定的人气,这种科研仪器的研发可能会变成一个“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从而影响研发积极性。 此外,一件复杂的研究型仪器的研制涉及很多学科的知识,通常需要一定规模的团队(甚至是跨单位、跨行业的组合)的合作。这个研发团队应该建立行之有效的团队合作制度,其成员应该具有高度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尽可能多地沟通交流,避免闭门造车,这样才能把仪器的研发工作真正做好。目前,国内包括仪器研发在内的很多科研合作还需要加强。 总之,只有补上这些“欠账”,才能指望未来有一些新型的国产原创性科研仪器被研发出来,而以新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手段为基础的原创性领先成果才有可能被做出来。 (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305 次阅读|0 个评论
无名高地上的四个站
热度 1 jlpemail 2012-2-17 12:38
上一个雨季的时候,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是两个站,拥有两种技术,都是所谓的高 技术,因为都是观测卫星的台站。我介入了一些工作,这让某些人感觉恐怖。极力地排斥 和压制我,目前,TA赢着,很得意;是个很会算计的人,我不会。我就知道傻干活。 好心人劝我离开,我说此地风光很好。因为,在肮脏的污泥里,看见于芙蓉来说,就是美好。 后来,这个高地引进了两种技术,其中一个,怎么说呢?也是高技术,因为也和卫星 有关。是和通信有关的卫星,功德无量的卫星啊,促进了人们的交流和沟通。那么第三个进 来的,也是有功德的,是促进人员往来的。这个站,输送了许多人,进山,或者下山。 进山的人们,看到蓝天白云,心胸开阔,内心明亮了;下山的人们,感觉到了俯冲的势不可 挡。是打虎下山的子荣的感受啊。所以,这个更是有功德。 后两种技术,在高墙外。 前两种在里面。 可爱的人们,路过上方山景区的时候,别忘了这句话: 此处风景很好! (图片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5do=blogid=542171 )
个人分类: 消息场|2742 次阅读|2 个评论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要点
LEOLAND 2011-10-27 14:49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2011 )》要点 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2011 )》,新增了“高技术服务产业”,包括知识产权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生物技术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 8 个重点领域。其中, 知识产权服务 涵盖三方面: 1. 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专利技术分析、知识产权布局研究、知识产权风险预警、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管理咨询、法律事务等服务; 2. 知识产权数据加工、翻译、专题数据库建设等信息加工服务;知识产权申请、注册、登记等代理服务; 3. 知识产权的交易、推广、评估、投融资、证券化、托管、公证、培训等服务; 电子商务服务 涵盖七方面: 1. 行业、区域、企业及消费者的网络交易服务,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密和认证技术的电子认证服务,在线支付服务,物流配送信息服务; 2. 网络信用信息及评估服务; 3. 网络身份管理与验证服务; 4. 网络信息管理与检测服务; 5. 网络交易安全保障服务; 6. 网络维权服务; 7. 电子商务系统技术支持服务。 检验检测服务 包括: 1. 标准信息分析 2. 标准中创新技术的分析、应用和保护 等标准咨询服务。 五部委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上一版“指南”于 2007 年发布。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2637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技术和全球化时代的时间与空间
热度 3 lvnaiji 2011-4-8 09:00
吕乃基 高技术和全球化给当代社会带来一系列重大乃至根本变化,其中之一是时间和空间及二者关系的变化。 在空间上,其一是分散化。在经济活动与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之时,经济活动的单元趋于微型化、分散化。市场细分多变 , 要求授予基层更多的权限以发挥其主动性,当即就地处理问题 , 以免错失良机或招致风险。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助长了这一点。每一个人都可以经由网络主动地获取信息 , 并以其独特的个性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其二,与分散化同时发生的必然是原有垂直金字塔构架的“中空化”。既然基层与个体都能获得信息,都能做出自己的决策,于是大量位于中层的结构和人员逐步成为多余。 其三是网络化。全球化与分散化这对立的两极通过网络化建立起联系 , 其主要特点是实时、非线性和交互。正是由于网络 , 于是每个单元,每个人彼此联系 , 互相依存。同时,跨国的、一体化的经济组织对每个单元和个人的活动进行协调和组织管理。网络化使资源经济活动由封闭和孤立走向开放和互联。分散和参与显示了个性和活力 , 而联系和依存又将每个个人、每个单元联系起来。大量中介机构和平台的出现顺应并推动了这一进程,淘宝网和阿里巴巴为国人所熟知。经济活动越是全球化就越要求分散化 , 而经济活动的分散化 , 又必然通过网络化或趋于均衡而加强全球化 , 并推进其走向一体化;或得到加强而发展为巨涨落。网络不仅联系着各个终端 , 而且它本身就是一个无限的空间 , 其中不仅存放着和传播着知识 , 是知识风云际会之处 , 而且产生着知识 , 是知识无穷的源泉。网络的价值等于接点的平方 , 网上世界孕育着知识创新的无限天地。短期内海量的点击率及其无规则的漂移和超链接使得“一切皆有可能”和一切皆不可预料。 全球化使经济成为一个整体,分散化使经济富有活力,网络化架起全球化与分散化的桥梁,中空化使经济高效低成本运行,各种中介和平台所伸展出来的流与链推动这一进程。 在时间上首先是流动多变。所谓某某人在某处“默默地”“一干就是二三十年”,就是时间的停滞。其一折射出社会的封闭和僵化,没有向社会中的个人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或者有意无意以权力或舆论剥夺其选择权利;其二是某人本身的无能,没有去改变现状,至少应该试图做得更好。因而在今日流动多变的世界,这样时间停滞的状况将成为往事,不会再作为歌颂的榜样。 其次是节奏加快。中国古代有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固然肯定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但在时空关系上强调的是,空间是障碍,时间有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空间越来越不成问题,互联网更是使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周游世界。“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马克思的这句话或许即意味着只要给人类足够的时间,例如并非限于 2012 ,人类就能充分拓展自己的空间,包括实在的空间和虚拟空间。然而时间却日益紧缺,到处都声称“第一时间”(见 第一时间和零距离 )即是明证。时间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市场的竞争中所谓快的压垮大的,就说明了这一点。发展快慢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类型的标准。目前,时间已经变得越来越紧缺。必须认识到,时间是一项资源,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必须考虑其中的时间成本。不仅如此,其他资源可以再生,甚至废物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时间则一去不复返,一旦放错了地方不可能重新使用。第一时间在许多场合成为一句遁词,零距离实际上不可能。真实发生的倒可能是“零时间”:许多事情压缩在瞬间同时发生。 第三是未来引导。所谓“快”,并不单纯就是营业额、利润,以及一度乃至至今依然热衷的 GDP ,而是包含发展的方向和质量,这就是指向人类未来的和共同的发展目标。 上述时空特征的迭加又带来了新的因素。空间上的分散化和时间上节奏加快 , 意味着系统中的随机涨落越来越普遍而频繁 , 这就孕育了机会和风险。空间上的网络化和时间上的流动不居 , 意味着这些涨落的范围越来越广,频率越来越高,幅度越来越大,并且在彼此间发生越来越广泛、深入 , 以及发生多变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扩展到全球范围并造成巨涨落。前不久的金融危机,以及眼下的“日本地震,中国抢盐”就是典型。一般的说法是:蝴蝶效应。或许我们将或已经生活在一个越来越不确定以及“大起大落”的自然界和社会之中。
个人分类: 简介及学术方向|4361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江青曾建议救活陈景润 为之感动落泪
ssglwu 2010-12-11 08:38
吴国林 中国当代更需要陈景润这样的学者。中国也需要在数学这一高技术上取得更大的进展,否则数学的落后将阻碍我国科学与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0_12/11/3456909_0.shtml 本文摘自:《文史参考》2010年第21期,作者:丁东,原题:《江青曾帮助陈景润》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谈到数学家陈景润出名的过程,他们都说是因为徐迟1977年底发表的《歌德巴赫猜想》。的确,这篇报告文学让陈景润成为举国关注的公众人物。但他们几位却不知道,此前四年,陈景润就引起了中共高层不寻常的关注。 1973 年2月,陈景润感到身体不适,在去医院的路上遇到了中科院数学所业务处处长罗声雄。陈说:最近,我完成了对猜想的证明,论文也写好了,你看怎么办?罗问:论证过程有问题吗?陈说:绝对没问题。但是我担心没法发表,即使发表了又会挨批。罗声雄为人仗义,就和本所的乔立风共同起草了一份题为数学所取得一项重要理论成果的简报,越过数学所,直接送给了中科院领导。地质学家武衡时任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他看到简报,赶到数学所,当着该所党委书记的面说:单是陈景润有论文不敢拿出来的事,就应该向总理反映。那位书记说:陈景润的论文能不能发表,要经全体群众讨论通过。武衡随后在全院大会上不点名地表扬了陈景润,说:我国年轻的数学工作者在数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一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当时新华社女记者顾迈南在场,从一位局长口中知道这项成果的创造者是陈景润。第二天,顾迈南来到中关村,通过中科院数学所采访陈景润。时已暮春,陈景润还穿着厚厚的棉裤棉袄。旁边的人说,陈景润患结核病,长年发低烧,所以穿得厚。顾迈南采访调查后写了两篇内参:《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景润作出了一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和《助理研究员陈景润近况》,刊登在专供高层阅读的《国内动态清样》上。 江青的秘书杨银禄回忆:1973年3月底的一天中午1时许,江青起床后,洗漱,吃了早点,照例到办公室看文件。她在我给她挑选的文件中看到一份《国内动态清样》,内容是对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有重大贡献的陈景润极为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情景。他住在只有6平方米的小小房间,屋内的光线非常暗淡。连一张桌子都没有,只有4叶暖气片的暖气上放着一只饭盒,一堆药瓶,连一只矮凳子也没有。工作时把被褥一起翻起来,当桌子用。由于房间潮湿、阴暗,空气不流通,很污浊,陈景润患了肺结核。喉头炎严重,咳嗽不止。还经常腹胀、腹痛。江青看完这条消息以后,立刻打铃叫我。我进入她的办公室,看到她拿着一块小毛巾正在抹眼泪。她用哭腔对我难过地说: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领域内最深奥的理论,不少发达国家的高级数学专家都在研究运算,陈景润在这方面作出贡献,这是中国人的骄傲。而他的境况竟是这样,我们能不管吗?过了几天,江青又打铃叫我。我到她办公室后,她急急忙忙地跟我说:你再看看这份《清样》,现在有主席和我的批示。我接过一看是关于陈景润情况的那份《清样》,发现上边有江青批示:主席,是否先救活陈景润为好?毛主席批示:请文元同志办。姚文元又批示:陈景润的论文在哲学上有什么意义?江青说:你看完了吗?我说:领导的批示我看完了。江青说:姚文元书呆子,他的批示文不对题。你给迟群打个电话,告诉他赶快到我这里来,这是他负责的领域。 3 月25日 凌晨3点,迟群和武衡、顾迈南、协和医院张孝骞一行人,登门看望陈景润,把他接到清华大学,向他传达了毛泽东的批示,并由张孝骞等大夫给他作了体检,让他住进了解放军309医院。随后,陈景润的论文,以最快的速度在《中国科学》英文版16卷第2期上发表。 从此,陈景润处境大变。周恩来提名他为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并由时任副总理的华国锋落实。胡耀邦在中科院主持工作期间,也想为陈景润调整住房。陈景润成了风云人物,免不了在当时的政治运动中有所表态,所以粉碎四人帮以后,一度引起争议。上级需要科学界的突出代表时,优先选择了同样创造了一流成果的杨乐、张广厚等人。好在陈景润被冷落的时间不长,随着徐迟文章的发表,他一下子成了中国最耀眼的科学之星。而此时的江青已经是千夫所指,徐迟的文章自然不便提及她对陈景润的所作所为了。江青登上高位后作恶甚多,但她对陈景润的帮助还是应当实话实说的。
个人分类: 杂记|2639 次阅读|1 个评论
民族企业广州鸿芯微电子的控制权争夺战-转
sunapple 2009-7-18 14:11
惊心动魄的较量:中国高科技之花再次凋零,外资和洋买办联手导演悲剧   芯片行业是中国高科技皇冠上的明珠,中国芯从2000年到今天近十年时间,激发着无数中国IC人的创业冲动,凝集着无数中国人对中国高科技实现自主可控的期盼。   芯片行业在很多人、包括大企业家、高级 政府 官员眼里,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外星科技领域,只有洋人才懂、海龟略知的行业,动辄投资数亿、数十亿美元,动辄是全海龟、全博士精英场,十分神秘。   在这些神话的笼罩下,在南方,在广州,一支静俏俏的纯本土团队,三年时间磨一剑,用不到2000万人民币,依托中国顶尖的芯核技术,开发出一款性能介于S3C2410/S3C2440间的嵌入式系统通用SOCGC3210系列芯片,芯核性能达ARM9水平,应用这款芯片的终端产品陆陆续续开始投入小批量产,该团队新一款DSP芯片也即将定型,一切都是曙光在前。   该创业团队还创造出中国利用外资的新模式,不是引进二手生产线,不是建立血汗工厂,而是真正利用外资,培养根植本土的高科技人才队伍,纯设计、纯品牌、无工厂化的企业模式--创业团队的持股公司,和外资HK P*NNACLE合资成立了广州市鸿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正当鸿芯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创业团队不断回购外资股份,其团队持股公司(含公司发起人)股份比例节节上升,即将于明年上破50%控股时,突然间风云突变!外方在洋买办的协助下,6个月内打出一套连环拳,抢夺公司控制权。    2008 年底,P*NNACLE极为信任,赋予资金调度全权的、起钦差大臣角色的姚*(男),被创业团队发现挪用公司资金,P*NNACLE外资方起而不相信,继而发现姚*挪用资金数是中方揭发的N倍(姚*自签供状承认约合为1300万挪为私用),洋人大怒,在2009年1月把姚*踢出公司董事会,但很神奇地,事后P*NNACLE外方竟愿意放过姚*,只需要分期慢慢还款即可,实质上,姚*过多地借入外资起到了稀释中方创业团队股份的作用。   当时,P*NNACLE以关闭公司要挟中方,中方创业团队顾全大局,主动承担姚*还款的连带责任,使公司暂时渡过 危机 ,公司法人代表由姚*变更为中方创业团队的企业发起人。但双方互信几乎无存,P*NNACLE外资方再次对中方创业团队公司提出关联交易质疑,中方创业团队为求公司续存,再次忍辱负重,同时也是因为对公司前景信心的增强,提前清退浮存资金(外资原还款期在2012年后),保留的账上资金还不足被挪用资金数。   最终,中、外两方股东达成保持业务现状一年的约定,今年4月20日签定董事会决议,允许一年内的关联交易(而外方自己控股的子公司却不受关联交易限制),决议还达成中方股份比例2009年超过40%,2010年超过50%。   及后,外方股东的太内监军黄*敏(女)--表面上是公司微小股东、实为P*NNACLE员工--每周到鸿芯公司查账,后来还增加了一个香港买办梁*坚,百般挑剔、刁难。   2009年6月下旬,姚*开始拖欠还款,中方团队即报案寻求司法协助,此时平地起风雷,黄*敏于7月6日借鸿芯公司办理中方股份增加需办理工商变更的机会,盗走公司公章和执照。中方团队当日即报案,作废声明在7月9日南方日报(B02版)登出,同日在公安局备案的新公章启用,工商执照办理了遗失补办,黄所窃得的章证顿成废物。   也就是在7月9日,上午10时许,黄*敏带着一批洋人、洋买办趾高气扬地到达公司研发场地,中方团队即要求黄*敏作出对窃用公司章证期间行为负责的声明,黄*敏傲慢拒绝,中方团队报警,要求记录口供,黄*敏即时花容失色,洋老板及时出来救美,说I hatechinesegovernment.,声称如要求中国警方到场他将离场,中国境内的涉嫌犯罪行为不由中国警方处理?真是起有此理!自己的政府自己骂,可出自洋人之口就别样味道了。中方团队坚持在中国司法框架内解决,洋老板和洋买办马上护着其得宠的、立了头功的监军黄*敏仓惶撤离。2分钟后警方到场,呼叫黄*敏回来落口供不回。   就在警方离开不到20分钟,洋买办、一个香港人梁*坚手持一份声称是董事会决议的纸状物前来递送文件,声色俱厉,但身后多出的肥大保镖却显示出他的心虚。   鸿芯公司的董事会议事规则是75%股份同意才能通过重大事项,而该份纸状物不知何时通过,也没有通知中方董事到会,上面没有中方创业团队的签名,只有P*NNACLE老板的签名、P*NNACLE两名员工的签名(即黄与梁)。其上声称全面改组公司管理层,滑稽地任命卖灯泡的小贩,即香港梁*坚,为鸿芯公司总经理,并声称作废4月20日全体中外董事签署的董事会决议!   7月10日,他们持作废的公司章证申请得到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查封鸿芯公司账户传票。在公司芯片即将大卖,上下游客户华盖云集之时,这个动作使全公司一下子陷入绝境。此过程中,广州仓边路信德中心的*信律师事务所扮演了不光彩的帮凶角色,在明知的情况下,利用作废章证进行办事,亦有违律师道德操守。但是,受人钱财,为人消灾,也难苛求了。   中方管理层不承认伪董事会会议及其所谓决议,并把危机通报全公司员工,所有上述事件的书面字据、材料均封存备查。   一个很有希望的中国高科技企业、一个即将爆发的本土创业团队标杆企业,却就此行将就木!!中国顶级芯核技术产业化将遭遇重大挫节!!!   珠海炬力公司,也是一家高科技芯片企业,前些年同样发生过几个台湾小股东,在炬力发展到顶峰时,伙同外资大股东哄抢公司管理权,挤走炬力原班本土创业团队的案例。   有些人总说中国人素质低,搞不了高科技,只能靠引进。可是走进来的洋人、洋买办,却往往就是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杀手!   洋人在中国喜欢的都是奴才,要么是干苦力的人形机器,要么是听话、有点贪心的买办。国内投资人(团)又鲜有敢为人先的风险投资习惯,有独立见解、有专业技能的中国创业团队路在何方?   我们全体中国人自己开发的芯片,即将被这些狗奴才协助外国鬼子强行掠夺了!鸦片战争是中国的耻辱,是可耻的战争侵略;现在,洋人又在这些狗奴才的协助下,对我们进行的是 经济 侵略!   只要你是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只要你的 民族 性还没有泯灭,请帮助转载! 风起云涌:鸿芯微电子公司事件跟踪 鸿芯公司事件(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621645.shtml )两日间又是风起云涌。 7 月 13 日下午,代表 P*NNACLE 香港人梁某等召集大股东说明会,其意是接管公司,会议刚开场,中方股东在警察的协助下带走了 P*NNACLE 的另一代表人、事件的导火索人物黄某,黄某始则否认拿过公章(这是导致公司不能运作的导火索事件),但在当事职员对质下,转用采用缄默权。 7 月 14 日上午,代表 P*NNACLE 香港人梁某利用公司人事部经理导演了一个上班事件,然后带领员工去各部门控告公司不让员工上班。此事真是诡异得很:梁某声称自己现在是公司法人,但又出钱出车带员工去告公司,岂不是告自己?而且,由香港人带队闹劳资纠纷群体事件,真是让人意外,还投诉公司给的遣散费不够。其实,现在公司混乱,很多员工都希望迅速拿到遣散费后离开,不愿介入股东间的争斗,但封闭账户让员工拿不到遣散费的却是 P*NNACLE 股东,封账户、让员工拿不到遣散费的人反而带员工去要求遣散费,真够贼喊捉贼的。如果真为员工的遣散费着想,就应该要么 P*NNACLE 马上停止单方面行动、和中方股东磋商解决方案,要么清盘公司让员工拿到足额遣散费。 不论这些洋奴、洋买办进行何种活动,他们是必然要失败的!理由有三: 中方股东的行为全部合情、合理、合法。而 P*NNACLE 股东的行为是背信弃义(推翻董事会决议、不承认双方签字的备忘录),已经输了一个理字;罔顾员工切身利益,拉着员工去大巡游,当人质、棋子用,输了一个情字;变更公司重要事项不召集董事会(只是 P*NNACLE 单方的会议只能是 P*NNACLE 的内部会议),单方面颁布决议,鼓动员工到中方股东的公司去上班,诸如此类,输了一个法字。 中方股东是企业的创办人和发动机,可以在任何合适的时候迅速恢复公司的运作,而那几个洋买办和洋奴只是跑脚的,除一张嘴败坏公司外,做不了任何对公司生存和发展有益的事情。即使现在他们象是装备精良(又是宝马,又是霸道),财大气粗,但终究无法持久。那个香港人梁某只是一个工艺品贸易中间商,虽很想转型高科技,但高科技企业靠的是智力,单靠财力去抢夺,并不是有效的。 中方股东是理想主义者,盈利只是诸多考虑因素之一。而 P*NNACLE 老板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只会考虑盈利或亏损,一旦发觉此事投入的精力和金钱并没有回报,则会马上停步,并没到对芯片事业矢志不渝的地步,他纵容买办、奴才去闹事的时间和耐性是有限,准备再多花进去的金钱其实也是有限的。 梁某和黄某虽然很想控制鸿芯公司,但只一接到洋老板的新指示,则消失得也会很快。 以前,日本打中国,除武力外,还靠中国的叛徒、汉奸、奸商等软实力。很遗憾地,鸿芯公司一个小战场上,同样演绎着相同的故事。个别鸿芯公司的工程师被姚 * 和 P*NNACLE 私下恩惠来收买忠心,长期担当内应、线人角色。人事部经理杨 * (女),更是在大股东说明会上充份表现了风中杨柳的性格。 还有一个丑陋的奸商,对鸿芯公司资金被挪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洋人起意接管鸿芯公司的一个桩脚是谁?我们在后续事件曝光中予大家详细道来。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5699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技术的使用技术
xu782219 2009-5-17 14:09
2009-5-5 高技术的使用技术 可调口腔正畸托槽定位技术发明的启示 有一种技术,我称它为高技术使用技术。这种技术是使用或操作高技术的技术。如果这种技术越简单、越易操作,就会使得高技术越容易推广和普及。上世纪 80 年代初,我和朋友们创办青岛实用技术开发公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这种使用技术。 电子计算机技术是不断迅速发展的高技术,但是其输入技术就从最原始的打孔穿带,逐步发展成为键盘输入、手写输入,乃至语音输入技术的,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容易操作,这才利于大众使用,以致现在普及到几乎是家家户户。 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 王 选 将汉 字分解 为 点 阵 , 发 明了 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 压缩 技 术 和高速 复 原方法, 研制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 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被 誉为 当 代 毕 升 。 这也说明高技术使用技术本身,同样也可以是高技术。 中国航空工业青岛疗养院口腔医师高庄存和他女儿青岛市华康齿科口腔医师高翔宇的发明可调口腔正畸托槽定位技术,就是典型的高技术使用技术。这项发明使得目前 最先进的用于治疗错 ( 牙合 ) 畸形的矫治技术,一般口腔科医师都能轻易掌握。 据统计,我国儿童错 ( 牙合 ) 畸形(牙列拥挤、反颌等)的发病率约为 50% ,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更高。其中超过半数的患者需要进行医学干预、接受正畸治疗。 现代有三大类固定正畸矫治器:方丝弓矫治器, Beeg 细丝弓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 方丝弓矫治器是由美国的 Angle 博士 1928 年发明的。该矫治器曾是固定矫治器的主流,目前在美国使用率已下降至 10% 左右,在我国现阶段仍有约 80% 以上的正畸医师继续使用。 Beeg 细丝弓矫治是由澳大利亚 Beeg 博士 1954 年发明的,目前在美国仍有少数医师在使用,近十几年来被以 Beeg 矫治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Tip Edge 差动直丝弓矫治器所逐渐取代。 直丝弓矫治器是由美国的 Audrews 博士 1970 年发明的,被称为第一代直丝弓矫治器。 1976 年美国的 Roth 医师对第一代直丝弓矫治器经过进一步改良,发明了第二代直丝弓矫治器。 1997 年美国 Mclaughlin 博士、英国 Bennett 博士、巴西的 Trerisi 博士合作共同发明了 MBT 直丝弓矫治器,被称为第三代直丝弓矫治器。 直丝弓矫治器是一种使用广泛的正畸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超过 80% 的正畸医师采用这项技术。尤其 MBT 直丝弓矫治器可帮助医师达到一致的并且可以预见的矫治效果,这些效果的 90% ~ 95% 是通过该技术系统自行完成,这些优点是方丝弓矫治器和 Beeg 细丝弓矫治器等矫治技术所不具备的。 MBT 直丝弓矫治器与其它矫治技术相比,具有能精确定位牙齿;缩短医师椅旁操作时间,既减少患者的痛苦又减轻了术者的劳动强度;患者感觉更舒适,并易于合作;可避免牙齿往返矫治,减少了牙根吸收的风险;缩短了疗程,拔牙病例平均减少 3~6 个月,不拔牙病例平均治疗时间为 12 个月。对快节奏运作的现代社会而言,节省时间就意味着巨大的效益和财富。 MBT 直丝弓矫治器是当代最新、最先进的矫治技术 ,并代表了现代矫治技术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该技术在国内仅在少数大医院中有应用,美国的使用率也只有约 30% 。造成 MBT 直丝弓矫治器难以推广普及的原因,因其配套的使用技术托槽的定位方法存在缺陷与不足所致。国内外现有的 MBT 托槽的定位方法有二种,一为目测法,二为托槽定位器与目测结合法。目测法的误差太大,定位托槽准确率低,使重粘托槽的必要增加 50% ~ 60% ,不仅不能充分发挥 MBT 直丝弓矫治器的优良性能,获得高质量的矫治效果,有时反而产生预期之外的不利牙移动,造成牙齿往返矫治,显著增加了牙根吸收的风险又延长了疗程,其后果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国内多采用目测法,发达 国家 医师多采用第二种方法,即用托槽定位器来确定 MBT 托槽在牙冠上的高度,再用目测法来确定托槽纵轴线与牙冠长轴相一致。但是该法使用的托槽定位器仅能确定 3.5mm 、 4.0mm 、 4.5mm 、 5.0mm 等有限几种固定的托槽高度,这些数值是根据白种人临床牙冠中心高度值表中的数据选取的,该表又是大样本白种人临床牙冠中心高度值,经统计学处理后制定的,仅有五组数据提供五种选择,供数以亿计的人从中选用,显然,这与任何个体牙齿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相符。因此用托槽定位器所确定 MBT 托槽的高度,与患者实际的临床牙冠中心高度并不完全一致,存在误差。若是考虑到种族、个体的差异,又加之目测法导致的误差,用该法定位 MBT 托槽仍然存在精度不高、转矩表达不很准确、不能进行个体化治疗、临床操作需时较多、而且治疗后期需较多弓丝弯制进行补偿矫治等诸多不足。 高庄存、高翔宇通过不懈努力、反复研究实验,终于攻克了一直困扰国内外正畸医师准确定位 MBT 托槽这一临床操作难题,提出的《可调口腔正畸托槽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和应用》以及《可调口腔正畸托槽定位装置》分别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成功受理。 高庄存、高翔宇的发明提供了一种 小巧实用 可调口腔正畸托槽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它 与目测法相比可减少 50% ~ 60% 重粘托槽的必要;与西方发达 国家 医师所使用的托槽定位器与目测结合法相比,托槽定位的精度有显著的提高。 它能以任意一颗牙齿的临床牙冠中心高度值为准来定位托槽,解决了正畸治疗中准确定位 MBT 托槽这一关键问题,同时解决了制约 MBT 直丝弓矫治器 推广普及的瓶颈。 此发明 有四个显著特点: 可双向调节定位,使托槽就位更准确;任何种族、任何个体均可使用而实现个体化治疗;缩短了 粘贴托槽 操作时间,减轻医师的劳动强度,又适合配用化学固化粘结剂,因而大大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 既适合直丝弓矫治器的托槽(包括 Andrews 、 Roth 、 MBT 、 Tip-Edge 以及国人的直丝弓矫治器 的托槽 )等, 也可用于方丝弓矫治器的托槽,用途较广。 此发明可大幅减少或避免因托槽粘贴不准确所造成的牙齿反复矫治,从而大大减少了牙根吸收的风险,既能获得高质量的矫治效果,又缩短了治疗时间,病人感觉更舒适。任何一位正畸医师只要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本发明,均能够做到准确定位 MBT 托槽,均能达到专家的治疗水平。 高庄存大夫是个虔诚的基督徒,怀有大爱心,热切希望有志者合作开发这项技术,从而帮助广大的错(牙合)畸形患者同样能够有最佳微笑。 愿有更多的高技术使用技术发明,以更利于普及高技术。
个人分类: 未分类|4271 次阅读|0 个评论
会聚技术——高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
热度 3 LVNAIJI 2009-4-3 10:31
在科学上,百年前由两朵乌云酿成现代科学革命,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开启了微观世界和宇观世界。 21 世纪初,会聚技术登上舞台,将科学技术会聚于自然界演化的最高成果人脑与意识。会聚技术会把人类带向何方? 一、会聚技术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1 年 12 月 3 ~ 4 日,美国商务部技术管理局、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纳米科学工程与技术分委会 (NSTC-NSEC) 在华盛顿联合发起了一次有科学家、政府官员等各界顶级人物参加的圆桌会议,商讨会聚四大技术,提升人类能力,首次提出综合 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的会聚技术 ( Nano-Bio-Info-Cogno NBIC) 在所会聚的四大技术中,纳米尺度是包括神经细胞在内的生物反应和功能执行的量级;生物技术必须在纳米尺度实现;信息技术负责存储、记载、计算、处理、分析、传播在认知过程中的巨量信息;最后,认知科学居高临下,对上述内容加以集成,把人的知识、智能以及技能提高到新的高度。简言之,会聚技术在纳米的尺度,以生物特别是神经系统(主要是大脑)为对象,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揭示和提升智能为目的。 会聚技术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应于量子阶梯,目前已知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形式有六种,即基本物理运动(包括机械运动、热、电磁运动)、宇观物理运动、微观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以及意识。它们的关系大致构成了由简单到复杂运动的序列,近代以降,人工自然大致即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的序列进化 。 古人所制造并使用的简单工具主要是机械技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机和各种热机又登上舞台。机械、热机和电机成为人工自然的主要部分,它们相当于简单物理运动 。 18 ~ 19 世纪,无机化工产品如酸、碱和有机化工产品如染料、药物、炸药等逐一问世。 20 世纪,各种人造纤维、新型材料相继上市,化工产品在人工自然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50 年代初生物学革命后,生命科学获得很大进步。目前,由生物工程生产的生物制品正在成为人工自然中新的组成部分 。 在这一简略的回顾中,可以看到自近代以来,人工自然的进化大致由机械、热机、电机,经由化工产品到生物制品。这是一条由简单运动形式到复杂运动形式的发展路线。人工自然由基本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命运动的方向由低到高推进。这就是近现代技术发展的路径 。 在运动形式的序列上,意识运动位于生命运动之上。于是,在技术的发展道路上,生物技术之后就是意识技术。显然,会聚技术正是意识技术,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 二、会聚技术的特征 作为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会聚技术具有两个特征:科学技术一体化,以及沟通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 。 会聚技术要求开发科学和技术之间的界面。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院士裴钢把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列为会聚技术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科学技术一体化这一说法已经有段时期了,所描述的主要是科学和技术在外部的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 在会聚技术中,科学和技术的一体化是内在的,在对象和操作层面走向同一。科学和技术内在的一体化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已见端倪,在意识层次的会聚技术,于科学与技术的交汇处又取得进展,如关键的工具,包括科学仪器、分析方法和新材料系统。这种新工具一方面应用于科学研究之中,神经元的电信号、化学物质的迁移,细胞的生命活动 , 以及由分子到全脑的认知过程,纳米层次的科学是它们共同的基础。大部分的统一在基础科学层面上发生 。 另一方面,其本身又成为新的技术手段,作用于、改造,乃至创造出新的脑组织和新的功能 。 纳米技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移动原子 , 利 用 35 个 原子组成 IBM 几个字,既是实验,又是技术成果。信息技术在研究和设计材料结构和性能、以及设计复杂分子结构和微观结构中同样发挥至关重要作用。总之,实验成了创造,科研就是技术,认识就是实践。今天的科学家是在进行着行动中的观察,这样的科学知识离技术只一步之遥 。 会聚技术科学技术的内在一体化特征有可能导致新的矛盾 ,如科学研究的自由、发散和不确定,与技术的目的性、收敛和确定之间的矛盾,科学理性与技术理性的互补与矛盾等 。 现在就是最高(黑格尔)。如前述,会聚技术涉及自然界演化的最高层次大脑和意识运动,必然将研究自然界演化过程所经历各个阶段的各门学科都包含在内。裴钢院士列举了生物学、心理学、细胞学、脑科学、遗传学、神经科学、语言学、逻辑学、信息科学、人工智能、数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 。 由于会聚技术以人脑及意识运动作为研究和实践对象,因而必然涉及人文社会科学 。 研究者认为,在以往的建模认识过程中往往只考虑研究对象,自觉不自觉地将人的因素置于认识过程之外,因此难以解决此问题 。 若把客观事物 + 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综合,把人的思维与行为特点,如模糊性、形象性、推理启发性等等加入进去,则可突破传统模型及相关综合方法的局限性,产生新的、更高层次上的认识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对生物的神经网络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认识之后,提出将人类已获得的对各个领域的认识与已发现的思维规律相结合,建立具有再认识功能的人工神经网络。该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高度的并行性,高度的非线性全局作用,很好的容错性与联想记忆功能,以及十分强的自适应能力和自学习能力 , 它是人类认识能力的延伸 。 为了深入了解认知过程,要求注意到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丰富的文化 。 要求开发一种新的技术语言,与基于复杂系统的数学、纳米级结构的物理学和智能的层次之上的科学和工程挑战进行交流 , 从小学到研究生教育就开始引入统一科学的相关基本概念 。 的确,在科学、技术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整合之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层次关系 。 在空间尺度上有纳米 / 微观(原子、分子、细胞)、个体(脑组织区和全脑)、集体和社会四个层次;在复杂程度或不确定性上,有从感知、知识、思维、性格、意志、价值,一直到高度不确定的情感这样的系列;以及还有马斯洛从生理需求、认同,直至自我实现的需求层次 。 问题在于,其一,层次间的模糊性。意志可以克制情感,克制生理需求,乃至舍弃生命 。 情感也能突破意志,支配行为。其二,这些层次彼此间的关联。复杂系统面临的一项主要挑战是集成和使用各种部件的分层体系构架。大致可以这样理解:在上述空间、复杂性和需求三个视角中,空间尺度所涉及的是实体,其他两个视角涉及实体的运动方式和功能。其三,人脑与生命、个体与环境,特别是个体与集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目前,会聚技术所研究和施加作用的主要是纳米 / 微观层面的实体,由此必然影响两个方面:高层的实体和全部功能。在上述层面上,可以提出微观的知识论、类型学的知识论,发生学的知识论,以及人机共生的知识论 。 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整合所遇到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内外关系,即内省的主观的心理学与外在的、客观的、可实验的科学的关系。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外部环境经由何种机制影响到人脑及以下层次,后者又如何应对外部刺激并作出反应,作用于环境。会聚技术拓展连接人类神经系统的脑对脑和脑对 机的 界面,产生包括脑 - 脑交流在内的高效通讯手段 , 必将全面影响人类自身能力 。 专家讨论会聚技术对人类社会行为、社会认知、个体间关系、集体过程、语言应用、正规和非正规环境学习、社会行为的心理和生理关系的影响,集中研究力量开发被称作交互器( Communicator )的系统 。 三、人机合一 会聚技术的本质是人机合一 。 回顾历史,技术的发展过程就是人化,是人工度不断提高的过程 。技术沿基本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到意识运动的发展历程就说明了这一点。当技术是机械,人机之间有巨大的鸿沟。随着技术的渐次发展,差距随之缩小。伴随计算机的步伐,人机界面日益友好并终于跨入人机合一的阶段,尽管在此阶段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例如,由意识、思维、智慧到情感的系列 。 如果说,以往技术发展的动力在于人机之间巨大的差距,人不得不俯就技术,当技术是机器时,人也只能是机器 。 人因俯就而批判技术,如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和马尔库塞的《单面人》,批判推动技术的发展。随着技术渐次进步,由机械经化工技术到生物技术,人也从机器经化工厂到生物,一步步挺直身子,站立起来。随着人机差距越来越小,人对技术的批判之心逐次冷却,而恐惧之意日渐萌发 。这种大众化的底层的心理现象无疑将遏制技术的发展。技术终于从工具、平台,进化为对手。面对如此强悍的对手,凯文沃里克认为 , 人类唯一可以和机器人竞争的方式,就是通过电脑提高人的大脑功能 。 人机合一无疑是化敌为友的最佳选择。那么,一旦人机合一由意识、思维、智慧攀到情感的高峰,什么是技术未来发展的动力? 如果说,以往技术的发展在于追随,毕竟人类进化在先,技术跟随人类的足迹,人机界面友好是技术发展的目标;那么随着人机合一时代的到来,技术的发展失去了追随的目标。什么是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至今,技术的发展已经沿着自然界演化的路径完整地走了一遍(当然不是重复),正在向最高点也就是终点迈进。人机合一,这既是技术和人类自身发展的终点,又是新的起点。自然界演化到此为止,人机演化由此开始。前途莫测。一方面,对会聚技术的前景好评如潮:将可持续地加强人类精神、体能和社会能力,提供成功应对挑战的方法。大大增加人类的理解水平,转变人类感知和身体能力,提高人脑和工具、个体和集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力。有了大量新工具和深入了解人类创造力源头,工程师、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大大扩展创造力。新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以快速和可靠的信息交流为基础,将大大增加商务、教育和政府中管理人员的效率。更令人神往的是,当人与计算机联网时,可以获得无穷的知识,可以像计算机一样不断地升级 。 另一方面,前所未有的危险也摆在面前 。 纳米技术的 自我催化反应 是否会产生半人类 、 准人类或超级机械化人类 ?发展到生物纳米阶段,分子的组合虽然像是科幻小说,但的确已有公司在研究。 最 为令人不寒而栗的是 , 控制人类大脑将成为可能 。 试想,会聚技术觉察灵魂深处的蛛丝马迹,风吹草动,甚至以人的价值判断、意志情感为对象!进而,受到计算机病毒攻击的大脑又会何去何从? 正因为此,强调必须找到方法,通过研发和推广会聚技术来解决伦理、法律和道德问题 。 这需要新机制,确保能在所有大型 NBIC 项目中代表公共利益,在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过程中贯彻伦理和社会的科学教育,确保决策者彻底认识面临的科学和工程的后果 。 欧洲科学与新技术伦理组织指出,我们应该努力确保植入这样的 ICT ( 信息与通信技术 ) 芯片不会创造两个阶级的社会,这些芯片只应该用于那些需要它们的人,而不是那些希望增强自己机能的人 。 科学家们清楚地看到,会聚技术最可喜也是最可怕之处,是可能全面影响人类自身能力,完全有理由担心是否会引发人类技术灾难,因此及早开展与技术研发同步 的 NBIC 的社会、伦理、环境和法律影响的研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迫与重要 。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 2004 年的 会聚技术年会上 , 一个非官方组 织 CTBA( 会聚技术律师协 会 宣告成立,关注会聚技术本身的多面属性以及所产生的影响,研究会聚技术究竟会对法律、伦理道德 、 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 然而,由此能否确保决策者彻底认识面临的科学和工程的后果? ) 问题不仅在于会聚技术对于整个人类的意义,而且在于人际关系 。 实际上,在某些情况下,通过植入微芯片来控制个人或者社会团体的时期已经发生了 。 200 万年前人猿相揖别的情景正在此刻重演 。 凯文沃里克这样描绘电子人和会聚技术的前景:不用多久,那些没有电子化的次等人种像本世纪初的人类那样过着未进化的生活,即可能变成将来的黑猩猩。既然有超感官能力、高性能的通讯手段与最先进的人机结合大脑,那么,变成一名电子人!这就是凯文沃里克作出的果断选择。于是,只要有一个人迈出第一步,不甘被支配的后续者必将源源不断 。 从我们也要搞原子弹,到有谁愿意变成将来的黑猩猩,海德格尔的促逼如影随形 。 对人类的诱惑,支配的权欲,反支配的抗争,面对这些欲念,伦理的诉求显得何等苍白 ! 人类正在走向新的起点 。 技术一直在两难之间前进,而今两难已越来越趋于极端 ; 往日,两难尚处于人类的控制之下,而今之两难或如天堂令人神往,或如地狱面临深渊,难以自持 。 人类注定在此无解之中不断地向前走去 。 某年高考的作文题是,如果记忆可以复制,在列举了正反两种观点后,一位应考的高中毕业生异乎寻常老练地结尾 : 50 年后再议 。 引人注目的是,在图表 2 技术发 展与运动形式的关系中,明显可见技术发展的加速趋势 。 沿着纵坐标,由基本物理运动(以热机计)到化学运动约两个世纪,化学运动到生命运动大致百年,而后不过二三十年,意识运动便呼之欲出 。 50 年后还有没有人类 ? 或许,这些都不过是杞人忧天。因为自由意志是以生命体为基础,生命体会借助植入芯片发生自组织 。于是 50 年后,面对这一切的,已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人类,而是超越自然演化最高阶段的新的物种 。 再者,如果说,会聚技术是高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那么在会聚技术之后呢? 裴 钢 在中国科协 2005 年学术年会发表题为《 纳米 - 生物 - 信息 - 认知 会聚技术:中国的新机遇?》的主题报告。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25509/51788/51790/3631582.html 李明信 科技一体化的趋势, 解放军报 2001 年 04 月 04 日 王乃明 论科技一体化与科技统一体, 学习论坛 2004 年 10 期 郑文范 论科学与技术的统一,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年 02 期 林坚 , 谢连生 从 STS 观点看科学技术一体化及其社会功能,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 年 03 期 孙成权 美国发展会聚技术的目标及其战略影响,科学新闻,更新时间: 2006-3-25 11:54:56 http://www.SciEI.com/Article/write/material/Index.html 潘天群,技术知识论,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999 , 6 卢旺林 , 李光 慎言科学技术一体化,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年 01 期 杨蒲,东南大学2003级博士生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论文 吕乃基, 人工自然 的 进化 及 其代 价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5.5 陈红兵 国外技术恐惧研究述评,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1 , 4 Kevin Warwick 《我,电子人》 2002 , http://www.osholovers.com/osho/bbs/simple/index.php?t41706.html 陈超等,文汇报 2004-3-28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信息咨询与研究中心战略研究部供稿。 赵 克会聚技术及其社会审视,科学学研究 2007 , 6 苏健华,奴隶的印记? - 谈人体与芯片的结合 《网路社会学通讯期刊》第25 期,2002 年10 月15 日
个人分类: 科技|6872 次阅读|10 个评论
高技术特征分析
lvnaiji 2009-3-27 21:51
如所知,高技术具有高知识含量、高情感、高投入、高附加值、高风险、高竞争、高渗透,以及高速度(周期短)等特征。但是这些特征一般都属于经验层面,有待揭示其背后的根据。笔者已发的博文 技术发展的规律人工自然的角度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讨论的出发点。 高知识含量。在所讨论的第一条规律中给出了技术发展与运动形式关系的曲线,有一个对应于基本物理运动的最低点。在这一点的左侧即沿时间横坐标回溯,历史上的技术虽然曾涉及生命运动和化学运动,但在养殖动植物时并不具备细胞、蛋白质和其他化学知识;从事炼金术和炼丹术者既不具备相关化学知识,也不知卡诺循环和麦克斯韦方程。在转折之后,有机化工建立在有机结构理论和物理学知识的基础上,现在的生物技术则以人类以往的相关知识为基础。这就是高知识含量。 高情感。同样,在转折之前,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人的意志、情感较少能贯注到技术中去;而在转折之后,人的因素,包括知识、情感,如第二条规律中的个性化及彼此非线性相关,以及第三条规律所描述的人化,都是高情感的组成部分。 高投入、高附加值、高风险和高竞争。在类似于生物进化树的技术的进化树上,位置越高,分枝越多。以取暖为例,原始人有一堆火即可,后来出现了炉子,然后是红外线、油汀、空调,还有中央空调。于是生产油汀的厂家不仅要与其他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家竞争,还要与空调、红外线等竞争,甚至还要与古老的炉子竞争。由此,高竞争得到解释。 在诸多竞争者中,难以预料何者可能获胜,此乃高风险,因此也高投入。然而一旦成功,即独步天下。四川长虹的电视机只能由市场定价,定竞争价,因为电视机是在原有的市场中挤占;而微软的产品则是由企业定价,定垄断价。由此便说明了高附加值。 在技术进化树上还可以发现第二个特点:越往上长,相邻两个分岔的距离就越短,表明技术越来越快地推出新品,这就是高速度或周期短。第三个特点是,越往上长,每个分枝就越细,意味着品种越来越多的产品,每一种只满足越来越少的消费者的需求,此即个性化,也是高情感的组成部分。 高渗透。在技术发展的第二条规律中,论及工作机、动力机和控制-学习机的关系。第一阶段是工作机,第二阶段是工作机加控制机,后者可以与各种工作机相结合。瓦特因而自豪地声称,我的蒸汽机是万能机,这就是渗透。 20 世纪上半叶自动化中的控制机,下半叶出现的学习机,同样可以与所有以往的技术相结合,如各种嵌入式软件等。渗透还表现在第三阶段各类产品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或者说在技术标准基础上的兼容。 以上由技术发展规律说明高技术的特征,或者说,为经验层面的高技术的特征找到了内在的依据。当然这只是说明的一个视角,还可以由经济学、社会学等视角展开。
个人分类: 科技|3532 次阅读|1 个评论
论高技术的极限
热度 1 lvnaiji 2009-2-24 09:38
本文在于分析阻碍高技术发展的壁垒,以便扫除壁垒,从而为高技术的发展输入持久的动力和开辟广阔的道路。 技术的发展从来就有壁垒,在古代主要是存量的不足如土地、劳动力等,近现代也还是存量,主要是原材料、能源和资金等,现代以来,制度、知识、需求和消费等对高技术发展的影响逐步显示出来,制约技术发展的因素正在发生由物质层次向精神层次以及由过去向未来推移,也就是由自然转向社会,由外部的物质因素转向人类自身,由技术产生前的诸要素转向技术产生过程中的制度进而产生后的消费及新的需求。一句话,人类社会本身特别是未来的进程正在成为高技术发展的壁垒,成为高技术的极限。 克服高技术的极限,也就是高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在广义上,可持续发展包括五大支撑系统:基础系统,指劳动力、资本、能源和原材料;智力系统,指知识和信息;环境系统,指消除环境生态危机;动力系统,指消费增长的拉动;最后第五项为过程系统,指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减灾防灾。可持续发展理论不仅在于社会和经济领域,而且也可以用于分析高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高技术来说,基础系统的影响正在减弱,智力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环境系统没有直接联系,随着由以产定销转为以销定产,动力系统也越来越重要,最后过程系统关系到社会制度,实际上前面四个系统中都有制度的影响。这样就把制约高技术发展的壁垒归结为三大系统,也就是智力系统、动力系统和过程系统。在高技术的发展中,动力系统又可以区分为消费和需求两个阶段。以下就从知识壁垒、消费壁垒、制度壁垒和需求壁垒等四方面论述。 一 知识壁垒 高技术的发展首先需要知识特别是科学知识的支撑,这就面临知识壁垒。知识壁垒的含义包括以下方面:知识的复杂性、知识的丰富性、知识的积累性、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共享。 知识的复杂性属于知识的质的范畴。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的认识对象变得越来越复杂,于是知识也越来越复杂。就科学而言,认识对象的复杂在于三点:沿量子阶梯上行、下行和扩展。沿量子阶梯上行,人类将面对生命和意识。至今我们仍难以说明生命的本质,至于人的意识,涉及150亿个脑细胞及彼此间的关系,更涉及无限的千变万化的环境。沿量子阶梯下行,组成与被组成,极大与极小越来越纠缠在一起,不可能单独去认识。最大的复杂性在于扩展,由严格的规律扩展到偶然性,由孤立的研究对象扩展到环境及其干扰,由实体到关系,由线性到非线性,由纯客观到主体参与。如果说,沿量子阶梯上行和下行主要涉及自然科学,那么上行和扩展则介入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例如知识的社会建构论等。我们能获取并掌握如此复杂的知识吗?即使对于人类自己创造的知识,我们又能否完全理解?例如(注:臧灿甲提供此例。)用遗传算法来解决排序问题,在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比依据任何现有的排序算法的程序都要快得多的排序程序,但科学家并不理解这些指令是如何工作的,也无法将其分解为由可理解的各部分组成的分层体系。 知识的丰富性属于知识的量的范畴,通常说的知识爆炸或信息爆炸也是这个意思。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只是一叶扁舟,我们的接受极限并没有出现同样的突破,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几千年甚至几万年前相比,没有什么重大的变化。知识和信息的无限性和人体生理和心理极限间存在矛盾。如何对海量的知识进行选择和应用,如何泛舟于知识的海洋,这是知识壁垒的第二方面。 知识的积累性属于知识的动态特征。人类的进步关键在于知识的积累,然而,知识的积累也带来问题,那就是学习。动物界存在这样一个规律:低等动物的后代在出生后即可不依赖父母独立生存,而高等动物的后代在出生后则于一段时期要靠父母的抚养和教育。动物越是高等,这一时期就越长,最长的无疑是人类。动物受教育的时间成本与其在进化树上的地位成正比。进入人类社会后,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儿童受教育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这似乎相应地延续了自然界中的规律。其结果是,子女一代要接受更长时间的教育才能达到知识的前沿,才能创造新的知识,人类将付不起受教育的时间成本。如果沿着目前(特别是中国)的教育模式继续下去,不用太久,我们就只能终身沿着前人走过的路攀爬却达不到顶点。 知识的创新也属于知识的动态特征。知识的积累强调的是知识的连续性、循序渐进,知识的创新则强调知识的中断、跳跃,需要非逻辑思维或非线性思维,如联想等形象思维,以及灵感、顿悟等直觉思维。当前,由于新知识不断涌现,因而知识加快老化;由于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连网的作用,知识共享的量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速度越来越快,因而知识的贬值也越来越快。知识的老化和知识的贬值共同表明,知识的创新比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由此也就对非逻辑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人类发展至今对于逻辑思维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研究,而对于非逻辑思维,特别是直觉思维几乎尚是空白。有人说,对于直觉思维,我们或许也只能以直觉来把握。如何发展非逻辑思维?对于我们说不清、道不明的思维,又如何去学?如何去教?我们如何创新? 最后是知识的共享。知识只有共享才能增值,才能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倡导自由软件运动的托瓦尔兹宣称,只有在社会能自由地享用创新的成果时,创新才是对社会的贡献。然而知识共享却面临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壁垒。客观视角考察知识本身的状况。随着认识对象的个性化、背景的个性化,以及认识主体的个性化,必然是知识的个性化。然则个性化的知识如何交流,如何共享?主观视角考察知识持有者的状况。几千年来持有知识,特别是持有独一无二的知识从来是个人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人所皆知的中国古代寓言猫教老虎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这种情况随着知识的地位日益重要而有增无减。知识究竟是私有还是共享?封闭还是开放?以上从五方面分析了知识壁垒。克服知识壁垒关系到人类自身的认识学习能力和彼此合作协调的能力,?和?还关系到后面要讨论的制度壁垒。人类以知识克服了物质壁垒,又面临知识壁垒。人类将如何克服知识壁垒? 二 消费壁垒 我们以列宁和黑格尔的有关认识过程的论述来理解消费方式对于技术发展的影响。对象在被认识之前,对于认识者来说只是直接的、消极的存在,是外在的,或者用康德的术语就是自在之物。一旦我们认识了它,它就成为一种积极的存在,在我们的思维中随时可再现它的一切,它是内在的为我之物 。这些概念也可以移植到实践领域来理解消费过程。设计生产出来的商品在被使用前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只是外在的、直接的、消极的存在,是自在之物。只有消费才能使之对于消费者来说成为积极的存在。只有在消费中,也就是在商品与主体以及与其对象间充分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展示它的一切,商品才能成为内在的为我之物。反过来,对于商品来说,它的存在方式就是被消费。 工业时代技术的知识含量比较低,在消费中通常了解商品的原理,例如自行车;即使不了解原理也能够很好地使用,如电视机。因而可以说,工业时代技术的商品基本上得到充分消费。随着技术的发展,其知识含量越来越高,消费的难度也随之增加,目前可以说,除了极小一部分人以外,大部分人手头计算机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些功能超出大部分人的消费能力,然而,厂家又在不断提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各项性能。研究者还发现,人们面对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等,会把新的媒介当成真的,而在此时人往往是无意识的,这就是所谓媒体等同。之所以如此,背后的原因是,人类的大脑还没有进化到可以适应20世纪科技的水平。 这种消费对于技术的滞后,必将阻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充分消费,人类方能站在由商品人工自然所构成的平台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从事创造,从而推动技术的发展。 然而成为悖论的是,充分消费又会带来问题。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必然会受到某种影响。例如工业技术的影响是人是机器,商品对人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行为层面,对精神的影响较弱,而且这种影响是人们所抗拒的,而抗拒本身又引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单面人所揭示的是整个工业体系和技术理性的影响,但仍然属于比较浅的心理层次,作用也比较间接,所以较容易揭示出来,并受到批判,从而引导技术的发展。高技术的商品与服务对消费者的影响则更加深刻,其座架的促逼作用更大,不仅在生理层面,而且在心理层面,并在消费过程中不断强化。时间越长,使用越熟练,消费方式越会形成某种定势,甚至成为消费者本性的一部分积极的存在或内在的为我之物。消费者将难以承受改变而需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不仅在于经济方面,而且涉及到习惯、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价值观念等,以及涉及交往方式。高技术之所以有如此之大的影响,首先是由于它的高知识含量、高情感和人机界面友好,因而对消费者的影响也就直接深入地达到精神领域,消费者甚至迷恋、沉溺于其中而难以自拔。其次是科技黑箱 的作用,技术越发展,其商品和服务就越黑,越能对消费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显然,消费方式一旦成为定势,将阻碍技术发展,或造成路径锁定,诱导或迫使尔后的技术沿既定方向发展。消费壁垒,特别是消费者沉溺于高技术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之中,让我们想起浮士德中的靡非斯特。 三 制度壁垒 目前,制度对技术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制度经济学层出不穷就说明了这一点。不过目前主要关注的是生产阶段的制度,确实,高技术的发展也给生产制度带来挑战,如目前提倡的软件开发的市集模式,同时也是分散模式。本文认为消费阶段的制度同样重要。鉴于长期以来消费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以及上文已论证的消费的重要性,在当前与消费相关的制度在一定意义上更值得关注。以下分析消费者获取和占有商品和服务的方式。 一般来说,消费者获取商品的方式有两种,即被迫的接受和主动的选择。前者是由于少数商品的垄断,后者则是众多商品间竞争的结果。垄断在工业时代或更早即已存在,通过低价倾销打败竞争者而取得垄断(注:顺便指出,笔者并非绝对地仅对垄断,只是与反对绝对的竞争一样反对绝对的垄断。)。这种垄断容易被打破,如新的科技创新、新的竞争者,乃至发生经济危机等。到高技术时代特别在信息技术中,垄断又有了新的形式,那就是捆绑。各种商品间因技术标准、软硬件的关系,以及升级换代等而要求彼此兼容。如果在任何场合都没有主导的技术标准,那么各种商品就会陷入混乱之中,难以形成有机的、统一的平台。但是,如果某个企业商品的技术标准长期占据主导甚至垄断地位,进而将必须与该商品兼容的配套商品一并销售,这就是以捆绑的方式排除竞争者的相关商品,强使消费者接受其一整套商品。在另一些情况下,其他企业为了生计使自己的商品与之兼容,否则就卖不出去,这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种弱的捆绑。其结果是,其他企业所创造的新技术、新功能也都被纳入垄断商品的势力范围中,使之成为无所不能的百宝箱。垄断地位的商品和技术标准似乎是混沌理论中的吸引子,或是像黑洞一样,把与之兼容的其他商品都吸引过去。不管是强的捆绑还是弱的捆绑,其结果都是强化了拥有主导技术标准的商品的垄断地位,不仅影响到同一平台上的其他商品,而且影响到升级换代,影响到构筑新的平台,也就是技术的发展。某种商品越具有强势,越具有垄断地位,延续的时间越长,路径锁定就越严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在IT领域由于其外部性特征而得到放大,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路径锁定效应。 要消费先要占有。占有的方式主要是产权关系。在农业和工业社会中存在各种产权矛盾,随着高技术的到来,产权关系中突现出新的矛盾:知识产权的私有和知识的共享,上文知识壁垒已经涉及到这一问题。典型案例无疑就是微软和自由软件运动。前者坚持知识产权的私有,守住源代码这条蛇,只交给消费者一条在更新换代中很快就会弃之如敝屣的蛇皮,一个无法研究和改变的黑匣子,然后由不断地蜕皮和捆绑获利。这里的关键是,消费者并未真正占有注意,这里占有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实际上是共享他已经花了钱买来的商品,并未能充分消费。因而在商品的存在方式中还有消极因素,并不完全是积极的存在,这就影响、阻碍了技术的进步。后者宣扬知识的共享和开放,消费者完全共享全部程序,可以自由地修改,从而自我完善,自我负责。自由软件因充分的消费而成为积极的存在,得以推动产生新的软件。一方面是数百年来延续至今关于知识创新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则在于知识的本性,知识只有共享才有价值,如何在二者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以推动技术的进步? 四 需求壁垒 上述三大壁垒从根本上说就是需求壁垒。 需求,在客观上是由于缺少。对于高技术的发展来说,这里的缺少并不是消费者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去购买现成的商品或服务,而是指高技术尚未能提供该项商品或服务。在主观上是由于不满足,是需求主体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客观存在不能满足主观需求,或主观需求超越客观存在。超越有两种含义,在广度上是需求的个性超越存在的普遍性,也就是由生理需求的雷同相似走向心理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的多样化必然引导、要求相应的商品和服务也多样化。在深度上是需求的层次超越存在的层次(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而引导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管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要求突出主观能动性。然而,高技术正面临需求壁垒。 首先,知识壁垒意味着有可能无法提供发展高技术所需要的知识。其次,消费壁垒指出,大多数人或者并未充分消费高技术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主观需求没有超越客观存在;或者沉溺于其中,主观需求满足于客观存在;或者被高技术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锁定(注意,锁定是相互的,技术被锁定,也就是消费者被锁定),主观需求难以超越客观存在。最后,制度壁垒揭示,垄断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也就是削弱了消费者需求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消费者没有真正占有-共享商品,也就谈不上什么超越。此外,现代人担心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危害,一再疑虑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过人类,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遏制正常的需求。 技术的发展过程就是人化的过程,也就是人机界面越来越友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与机器的关系从人是机器发展到机器是人。从人是机器到机器是人不仅包含技术的人化过程,而且揭示出人与机器的关系及其变化。在当技术尚停留于机器的水平之时,人也只能俯就机器(马克思:人类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看到了自身)。人的潜在的未完成的本性与机器之间存在有巨大的鸿沟,正是这一鸿沟所产生的强大需求拉动技术不断提升。随着技术的每一步发展,人类沿着技术所搭就的平台逐步挺直身子站立起来,人的潜在的未完成的本性渐次变为现实和得以完成,人与技术特别是高技术之间的差距日渐缩小,也就是人机界面越来越友好,由此而产生的对高技术的需求拉动因上述种种原因也随之而缩小。而今高技术的发展正在踏上人的层次,机器是人。当机器是人之时,人又为何?上述种种壁垒正表明人机界面接近之时的问题,对高技术的伦理思考也在于人类自身发展的滞后和对技术是否会超过人的担忧。比尔盖茨曾宣称,技术绝不会等待人们有了准备后才发展。不错,在人机之间有巨大差距时固然如此,然而当人机界面友好之时就未必如此。可以预言,人机界面彻底友好人机无界面之时,也就是技术停止发展之日。人类必须与高技术同步发展,并且不断地超越之,以在人与高技术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从而引导和拉动高技术继续朝人的方向攀登,从根本上说,也就是为人类自身的发展构筑更高的平台。 【参考文献】 列宁.哲学笔记 .163,221. 吕乃基.论消费及其演化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4). [美]巴伦 李维斯等著.卢大川等译.媒体等同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2. 吕乃基.论科技黑箱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2).
个人分类: 科技|592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汽车产业高新技术功底尚浅-(转帖)
sunapple 2009-2-4 10:26
中国汽车产业高新技术功底尚浅 侯宇明 目前,我国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技术已经很高,但在电子控制的最核心领域掌握的却不多。真正掌握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需要我们的汽车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 如今再去讨论半年前的一些事情多少有些显得过时,但探讨个案背后深层次的矛盾,无论任何时候却都值得我们深思。 2008年6月,就在国家即将实施国Ⅲ排放法规之时,中国重汽推出了H泵+EGR发动机国Ⅲ重卡产品,由于价格较电喷技术的国Ⅲ发动机重卡产品低了很多,购买者趋之若鹜,但由此也引发了行业内的一次大规模讨论。除了有关EGR技术存在着发动机重大隐患之外,争议还包括,作为一种应对国Ⅲ的缓兵之计,EGR能否满足未来对国Ⅳ排放的升级要求。 引来纷争的关键原因其实还在于它的价格便宜。 在东风科技部部长、汽车专家侯宇明看来,在价格敏感的重卡行业,这意味着中国重汽的EGR产品将占领着更多的市场份额。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去年重卡行业前高后低的走势之中,搭载EGR发动机的中国重汽重卡产品一枝独秀。 但EGR本身的技术并不高深,以前国外也有厂家进行研发生产。在国内,任何一家有规模的卡车企业也都能制造出来。问题是,在此之前大家都没有想到要对它进行研究,事实上,也没有人敢这么想。EGR确实让人头疼,但这恰恰是中国重汽的高明所在,这种想法和精神值得佩服。虽然这不是希望看到的结果。我也在想这个问题:怎么就没有出来既不是电喷也不是EGR的另外一条创新路线呢?即便是成本高点也可以。侯宇明直言不讳。 来自中国重汽的说法似乎也证明了这一分析。 中国重汽生产EGR实际上是迫不得已。原因很简单,符合国Ⅲ排放要求的发动机的电控共轨系统被外资企业所垄断的事实一直以来都是行业的痼弊,国内发动机企业对此怨言也颇多。无奈之下,受中国市场的影响以及与海外垄断企业抗衡的思想左右。中国重汽才推出了EGR发动机产品并对其垄断行为进行了一次有力打压。尽管它备受争议并需要付出诸多的代价。 资料显示,在国内当前的国Ⅲ柴油机市场中,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博世高压共轨系统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两年前,博世向中国提供的高压共轨系统的价格每套为2万元以上,而且收取一笔价格不菲的产品标定费,利润很高。 中国重汽生产EGR的做法似乎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并最终使得博世对其产品价格下降。2008年9月,博世共轨系统对国内发动机企业进行大范围降价。降价的幅度高达一成,尽管降价针对的主要是小型发动机的共轨系统,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中国重汽与之抗衡的一种胜利。尽管博世对此并不以为然,认为类似的降价博世每年都会有好几次,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 此外,国内企业近两年对于柴油机电喷系统的研发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也让垄断巨头们有所顾忌。 据悉,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辽宁新风集团吉尔燃油喷射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产品已经开始试配和准备生产;成都汪氏威特的电控组合泵已经开始小批量装车;一汽也推出了第一款自主研发的高压共轨国Ⅲ柴油机。另外,日本电装、德尔福等强劲竞争对手的高压共轨产品也陆续登陆中国,其中,电装的高压共轨系统生产工厂早在2007年已在常州开工建设投产。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博世一统天下的局面可能会被打破。 现在全世界生产发动机的企业都离不开博世的高压共轨系统。如今,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的很多厂家也掌握了类似的技术。但我们的产品性能却始终达不到博世的精度水平。很多企业做这种产品是没有问题,但大规模的产业化就有些困难。我感觉,中国的制造工业水平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就像是我们的自主品牌轿车那样,表面看起来还不错,但仔细观察,却总感觉它存在着一些差距。我们的卡车也是如此,尽管外观已经和国外的高端产品差距不大,但仔细观察,却总是在细节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产品制造的精度还有待于加强。侯宇明告诉记者,在当前汽车技术不断推进的过程之中,中国的汽车产业在核心技术领域和精细加工领域功底尚浅。 目前,我国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技术已经很高,但在电子控制的最核心领域掌握的却不多。我们还没有真正掌握这种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这需要我们的汽车企业共同努力。在侯宇明看来,中国人其实并不缺乏发明创新能力,但将样品生产成产品、继而转化为商品的能力却和将产品精细化的能力一样相对较弱。 侯宇明说:目前,国内的一些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也在对一些高附加值的新技术进行研究,但研究归研究,如果拿到企业去却总不是那么一回事,在应用上就差了很多。这也反映出了我国汽车技术在产学研一体化领域的弱势。在国外,产学研一般都是建立在中长线的合作基础之上,而在中国则严重脱轨,产、学、研严重分离。即使有这方面的合作也是松散的,这样就导致了研究成果无法变成产品投入市场,使研究机构无法实现真正的成长和沉淀,使企业无法带来更大的技术提升。这其实对我们产业的发展很不利。我们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四大发明,但这四大发明在现实中应用的却不多。相反,国外把我们的火药拿过去进行应用,再来打我们,这种教训很惨痛。 此外,苏联的惨败也值得我们吸取教训。在侯宇明看来,苏联在很多领域的技术水平都和美国相当。然而,他们的高科技却只为国防军队服务,结果造成了国强民穷的局面,并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而美国却由于可以将原本军用的高科技快速地转化为民用,因此,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啊! 眼下的经济危机,或许会给我们的汽车企业一次沉淀、蓄势待发的机会。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虽然国家投入的4万亿元资金汽车企业很难能够争取到,但刺激消费却可以很好地拉动国家一连串的经济。因此,我们的汽车企业应该在这方面有所准备。一是要加大核心技术领域和精细加工领域的研发水平,以便在未来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尽管加大科技含量起到的效果也许并不能立竿见影,但却对我们的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大有好处。二是要加大产学研的力度,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对于科研部门来说,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都将有利于提升双方的品牌内涵和影响力,有利于科技创新,有利于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有利于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更有利于我们国家的建设。侯宇明表示。 《科学时报》 (2009-2-4 B1 中国汽车周刊 )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444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1: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