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核电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核电

相关日志

核电比煤电用水还多?
热度 5 jiasf 2014-10-29 01:26
近日读到《中国对话》对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李俊锋 研究员的访谈,其中提到核电用水比煤电还多,不知道依据是什么。据我所知,大亚湾核电站装机容量2*98.4万千瓦,原设计年用淡水160万方,实际年最高用水65.91万方,现在已经降低到40万方/年,说明核电淡水用水定额在20万方水/100万千瓦装机左右。而燃煤火电100万千瓦装机电厂的淡水用水量在300万方以上。显然核电淡水用水定额比煤电淡水用水定额低很多。何来核电用水比煤电还多? 160 万 m 3 /a , 1995 年至 2002 年间大亚湾核电站的淡水用水 量为 62.16 ~ 69.45 万 m 3 不等(见表 1 、图 1 ) ,年均用水量为 65.91 万 m 3 ; 2003 年后大亚湾核电 站的换料检修周期由 12 个月延长为 18 个月,相应地 2006 年大亚湾核电站的淡水用水量为 55.36 万 m 3 ,略少于 1995 年 ~2002 年用水量, 2008 年甚至已下降为约 42 万 m 3 。与设计用水量比较, 大亚湾核电站运行期的实际用水量( 1995 年 ~2002 年、 2006 年、 2008 年)仅为其 26.3%~43.7% , 且随着用水效率和节水水平的提高,大亚湾核电站的实际淡水用水量在近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李俊峰:为何水比能源对中国更重要 作者:刘虹桥 来源:《中外对话》 2014年10月24日 字体: 小 中 大 中国水危机:为何水安全比能源安全更重要? 李俊峰 :中国是一个能源缺乏的国家,也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水安全和能源安全都很重要且息息相关,但是水安全比能源安全更重要、更复杂,也更需要引起重视。从国家层面看,中国石油60%依赖进口,仍可维系;但若10%的淡水资源需要进口,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制造业大国而言,将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水危机:中国目前正在实施一项雄心勃勃的能源转型计划,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在2050年前实现煤炭使用减半。在减煤过程中,水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李俊峰:对中国而言,无论是“高煤”还是“低煤”时代,能源与水都密不可分。中国未来的能源布局应当将水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按目前的设想,我们希望煤炭使用量能够每年减一个百分点,其他能源的比例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 煤炭开采、洗煤、燃煤发电、冷却、除尘、排渣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水。有人可能会认为,减少煤炭使用会节省大量的水。但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些替代能源同样需要消耗大量的水。 以页岩气为例,中国计划天然气和页岩气年产量在2030年前达到4000亿立方米,仅开采环节每年就要消耗至少150亿立方米淡水。燃煤发电和燃气发电站都是中国的耗水大户。风能和太阳能项目也离不开水。 中国水危机:如你所说,所有能源都离不开水。根据现行的减煤计划,在能源转型后,能源耗水量是否会减少? 李俊峰:如果用天然气或核电替代煤,耗水量可能减不了太多。因为天然气开采、核电冷却都需要大量的水,核电比煤电用水还多。 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调整是“被动的”受制于水资源的制约。煤和煤化工都要以水资源来定,核电也是如此。核电所需的大量冷却水限制了它的选址,沿海核电站可以用海水冷却,内陆呢?抛开安全问题,在内陆发展核电只能建在大江大河上。海洋干枯的可能性很小,但内陆河湖干涸我们已经目睹很多了。未来能源选址、能源种类选择,都不得不考虑水的制约性。 中国水危机:煤炭产业发展已经强调“以水定煤”。现行的能源规划是否已经将水安全纳入其中? 李俊峰:现在还没有这么看待。我们过去对水资源没有那么重视,觉得水是天上掉下来的。过去我们说中国是一个能源缺乏、土地缺乏的国家,但很少把中国看做一个缺水的国家。其实中国的水资源绝不丰富,并且利用的不好,污染很多。 但是,现在应该是已经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从中央来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提出向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宣战”。中央很快出了“大气十条”,现在 国家发改委 等部门也在紧锣密鼓地编制“水十条”。可以说,现在对水的关注度已经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上。 中国水危机: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显示,气候变化会对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产生影响。这会否影响未来的能源决策? 李俊峰:短期看,水资源的地理分布限制着能源项目的选址。这一点已经在能源项目的前期规划中得到清晰体现——新项目需要在工程书中精确计算耗水量、明确水源供应渠道和应急水源方案。 长远看,能源布局不得不考虑气候变化因素的影响。国家气候中心曾预测说,中国将从“南涝北旱”的格局逐渐转变为“南旱北涝”。显然,降水分布的变化将对中国未来20至30年的能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以核电站为例,在核电站60年的运行周期里,气候变化的影响会比较清晰了。现在要在安徽、江西等内陆省份规划核电站,就是希望使用长江和鄱阳湖的水源。单位未来真的有那么多水可用吗?我持怀疑态度。鄱阳湖经常干涸,里面是可以放牧的。 中国水危机:现在公众的“反核”声音很大,核电规划会否搁置? 李俊峰:就我的观察,核电如果现在不建,那么以后可能会更困难。核电未来的发展,一是取决于替代能源的发展情况,二是取决于成本。如何未来风电、太阳能发展地很快,核电可能想做都做不了。核电的环保措施越来越高,也增加了发电成本,削弱了核电与其他能源的竞争力。美国现在的页岩气发电成本降到每度电5美分,风电大概5-6美分,天然气发电不到10美分;核电比谁都贵,谁还会投资? 在核电可有可无的问题上,国内有很多争论。不少支持核电的专家说,没有核电无法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那我要问,有核电就能解决问题吗?中国计划在2020年至2030年间发展7000万到3亿千瓦核能。中国到2030年能源需求预计要到27到30亿千瓦。按这个数据,就算把全世界核电站都搬到中国,核电也只能解决中国能源消耗的不到10%。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比例。你说核电有多重要? 中国水危机:“十二五”期间,中国在西南地区批复了不少大型水电项目。你怎么看水电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李俊峰:过去十年是水电的黄金时期,今后十年是收尾期。中国水电的发展已经是强弩之末,不是加速发展;80%的理论开发量都已经开发掉了。中国现在的水电已经接近2.5亿千瓦,未来最多能做到3.5亿千瓦。到2030年,中国大规模水电建设应当已经结束。 中国水危机:在雅鲁藏布江、澜沧江和怒江等富有争议的跨境河流上,也规划了许多大型水电站。你做何观察? 李俊峰:这些(水电项目)很可能不会开发了。额尔齐斯河、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地理位置遥远、地质条件复杂、开发成本高。许多项目选址在极其不稳定的地质带上,还有一些处于高风险的地震带上。在这些地区继续建水电,要慎之又慎。就像我说的,水电的黄金开发时期已经过去了。 从政治层面看,环保意识对高层决策的影响已经显现。前任总理温家宝在他的第二个任期里,已经大大减缓水电项目批复计划。大家都是慢慢在改变。 中国水危机:那么,中国未来的能源结构将如何调整? 李俊峰:这很难预测。我们必须汲取国外的经验,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加速非化石能源的发展,二是把化石能源弄干净。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多能互补”。 我不是反对核电,但核电只是能源发展中的一小部分。太阳能、风能、水能、天然气都要继续发展,最终过渡到非化石能源。 同时,我们应当提倡节能、提高能效。这是不得不做的。我们必须给“发展”戴上两个“龙头”:一是环境容量,二是能源容量。新项目批复必须满足不突破环境容量、不对能源容量带来多大损害的前提。具体到能源问题,就不能再批复需要大量耗水的项目;任何一个新建设项目,都必须提供水源供应的计划和合同。 在宁夏,新建燃煤电厂如果想采用“水冷却”技术,就得先找到水源。实际上,由于宁夏省的水资源基本已经分配完,新建项目没有别的选择,不得不采用节水措施,或改用耗水较少“空气冷却”技术,但这都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来源《中外对话》作者:刘虹桥,中外对话与“中国水危机”合作的水项目分析师。加入中外对话之前,她供职于中国领先的财经媒体财新《新世纪》周刊和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日报《南方都市报》,并获多个奖项。)
个人分类: 水是杂谈|9277 次阅读|17 个评论
德国弃核的前前后后
热度 21 Jacking 2014-10-18 22:01
德国弃核的前前后后 文 / 陈钊 2011 年 5 月,德国宣布 2022 年前关闭德国境内所有核电站,德国弃核话题瞬间吸引了全球的关注,至今仍未消减。日本福岛核事故对于德国的弃核政策固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并不是全部的原因。以严谨和理性著称的德国人,不会仅仅因为一次核事故就做出这个如此重大的决定。那么,德国的弃核政策是如何形成的,现在又是什么状况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争议中前进的德国核工业 作为一个老牌的工业国家,德国于上世纪 50 年代便开始从事核电的研究,并建造了多座用于实验的核反应堆。 1969 年,德国建成了第一座商用核电站, 1974 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德国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核电,德国核工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1986 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德国民众反核声音强烈,德国政府停止了对核工业的支持。德国最后一座并网的反应堆是在 1989 年,之后就无新建反应堆了。截止 2011 年 5 月,德国一共建造了 36 座核反应堆(含实验堆),其中正在运行的有 17 座,核能发电比例占全国总发电量的 22.4% 。 然而,核电在德国的发展并不轻松。德国的反核力量在核电发展初期便已形成,并随着核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在第一座商用核电站建成不久,反核示威活动已开始出现。 1975 年,巴符州南部的威尔( Wyhl )小镇发生了德国历史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核运动。当时有接近 3 万人上街游行,反对在威尔建造核电站。这次游行示威的使得当地政府最终放弃威尔核电站的建造计划,反核运动取得了实质性的成功。在威尔反核运行的鼓舞下,德国其他城市也相继发生不能程度的反核示威活动。不过,除了威尔反核运动外,大部分的反核运动都没能使得政府改变核设施的建造计划。德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核运动是 1981 年的布罗克多夫( Brokdorf )反核运动,当时参加人数达到了 10 万人,维护警察达到 1 万人。但布罗克多夫核电站并没有因为反核运动而停建,它于 1986 年建成,至今仍在运行。 德国弃核计划的形成 德国的弃核计划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 80 年代。 1980 年,联邦议会调查委员会( Enquete Commission )首次提出退出核电的建议。这一建议极大地影响了德国民众对核电的态度,反核声音逐渐高涨。与此同时,支持反核运动的政治团体也得到了迅速成长。 1980 年,德国绿党宣布成立,并于 1983 年开始获得德国联邦仪院席位,成为了德国重要的政治力量。至此,核电在德国已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政治话题了。 1998 年大选中,绿党获得联邦议院 47 个席位,与施罗德领导的社会民主党组成联合政府,组成红绿联盟,绿党重要成员约施卡·菲舍尔担任施罗德政府的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在成为执政党之后,绿党便大力推进弃核政策。 2002 年,施罗德政府颁布“逐步退出核电”的法令,计划到 2022 年关闭德国境内全部核电站,绿党的弃核政策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 2002 年大选中,绿党获得 55 个席位,继续与社会民主党组成联合政府,为其推进弃核计划赢得了时间。然而,绿党的弃核政策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主要涉及核造成的能源缺口、经济损失和二氧化碳减排等问题。按照绿党的计划,从 2002 年开始每年关闭一家核电站,但在其执政时间里,只关闭了两家。 2005 年,默克尔政府上台,来自国内能源企业团体和来自德国二氧化碳减排的双重压力下,默克尔开始试图改变前任政府制定的弃核政策。 2010 年 9 月,默克尔政府宣布延长德国境内核电站的使用期限,将关闭时间从 2022 年推迟到 2036 年。至此,德国能否成功弃核,再次成为一个问号。 弃核政策的转折点 2011 年 3 月,就在默克尔延长核电站使用期限的决定还在饱受争论时,日本发生了福岛核事故。福岛核事故引起了德国民众对核电问题的高度关注,也给默克尔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民意调查中,有超过 80% 的民众反对默克尔延长核电站使用寿期的决定。 2011 年 3 月,就在福岛核事故发生的同一个月,默克尔领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在巴符州的选举中输给了红绿联盟。这是 58 年来基督教民主联盟在该州的首次失利,核电问题已然威胁到了默克尔政府的执政地位。 2011 年 5 月 29 日,默克尔领导的执政联盟在经过了 12 个小时的“马拉松式”磋商后,就弃核问题达成了共识,宣布于 2022 年前关闭德国境内全部 17 座核电站,并成立专门委员会就核能安全和逐步退出方案进行研究。从某种程度上讲,默克尔的弃核政策可以认为是为了重新获得选民支持的一种政治妥协。毫无疑问,默克尔的弃核政策得到了大多数民众的支持,默克尔政府也在 2013 年的大选中顺利连任。 不管是基于什么考虑,默克尔政府的决定都可以称为是一个勇敢决定。就算是在工业技术高度发达的德国,要想在 10 年内替换掉 20% 的能源供给方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其中带来的技术上、经济上甚至政治上的困难都是难以预测的。要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现状与困境 到目前为止,弃核政策已经实施了三年多。当初弃核政策反对者担心的大规模停电并没有发生,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也没有快到如弃核政策支持者所想象的能够填补关闭核电站所带来的能源缺口。从表 1 可以看出,从 2010 年到 2013 年,德国核能年发电量减少了 39.9TWh ,风能和太阳能年发电量总和增加了 27.4TWh ,两者之间存在着 12.5TWh 的缺口。尽管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增长速度已经非常快,但还是无法弥补放弃核电带来的全部缺口。为此,德国政府选择了新建燃煤发电站这一无奈之举。德国能源和经济部长称,为了弥补放弃核电的缺口,德国必须新建 8~10 座燃煤发电站。 2012 年,德国政府开始批准新燃煤电站的建造计划。 弃核核政策带来的另一个挑战是电价增长。按照德国政府官方公布的评估结果,弃核政策在未来十年造成的经济成本约 550 亿欧元,相当于每度电价增加 0.01 欧元。而按照非官方机构评估的结果,弃核政策在未来十年造成的经济成本则高达 2500 亿欧元,相当于每度电价增加 0.045 欧元。 从表 2 可以看出,相比 2010 年电价, 2013 年德国工业电价每度增加了 0.025 欧元,居民电价每度增加了 0.048 欧元。从图 1 和图 2 可以更加明显地看出弃核政策对于德国电价的巨大影响。弃核政策带来的电价增长压力远远超过了政府的预期,而电价的增长对于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德国经济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德国弃核,是人类可持续能源发展道路上的一次伟大探索。没有核电, 80% 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这样的目标固然诱人,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付出的代价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承受得起。德国,能否为人类开辟一条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值得我们期待! 参考资料 Germany: The birth of theNuclear Dilemma, from Website: K1 Project. Germany: to phase out or not tophase out?, from Website: K1 Project. Why Germany's nuclear phase outis leading to more coal burning, from Website: the energy collective. Prof. Dr. Bruno Burger, Electricityproduction from solar and wind in Germany, 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SOLARENERGY SYSTEMS ISE, 2010-2014. Nuclear power in Germany, fromWikipedia. Anti-nuclear movement in Germany,from Wikipedia. Renewable energy in Germany, fromWikipedia. Nuclear Power in Germany, from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 作者简介: 陈钊( 1987- ),男,广东潮州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IT )核能技术研究所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从事先进核能系统研究。 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u/Jacking E-MAIL: zchen214@mail.ustc.edu.cn
个人分类: 核能科普|20255 次阅读|49 个评论
[转载]环保部9月份拟批复并公示4个输变电工程及1个核电的环评
mhchx 2014-9-30 16:35
环保部9月份对4个 输变电工程 及1个 核电 做出环评批复并公示,公示期为2014年9月29日-2014年10月10日(5个工作日)。 一、2014年9月29日拟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秦山 核电 厂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运行阶段)的批复 秦山核电有限公司,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你公司《关于上报秦山核电厂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运行阶段)B版的请示》(秦核安发〔2013〕75号)和《关于上报秦山核电厂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运行阶段)C版的请示》(秦核安发〔2014〕65)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秦山 核电 厂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工程)厂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秦山镇。本工程以岭澳核电厂一期工程为参考电厂,按参考电厂翻版加改进的原则进行设计,建设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 秦山核电厂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运行阶段)符合《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和格式》(NEPA-RG1)的要求。报告书编制依据充分,采用的评价标准恰当,所执行的标准级别明确;放射性源项分析合理,对正常运行和设计基准事故条件下的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模式和参数合理;客观反映了本工程的环境保护设施性能、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情况。按照审评意见修订完善后的《秦山核电厂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运行阶段)》(C版),可以作为本项目的审批依据。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与现行的地方总体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等相容,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质量不产生影响;厂址周围非居住区边界和规划限制区边界的设置合理可行;本工程运行状态下对环境辐射影响很小;设计基准事故工况下导致的环境放射性后果满足《核动力厂辐射防护规定》(GB6249-2011)的要求。 我部原则同意你公司按照报告书所列的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开展下一阶段工作。 二、在首次装料后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根据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的相关标准要求,方家山核电工程的放射性流出物年排放量如下:气载流出物中,惰性气体为9.09×1013Bq、131I为6.45×108Bq、长寿命粒子为7.16×107Bq、14C为8.65×1011Bq、3H为6.30×1012Bq;液态放射性流出物中,3H为6.30×1013Bq、14C为6.20×1010Bq、其余核素为5.05×1010Bq。你公司应严格控制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并进一步综合考虑本工程的“三废”系统和处理工艺、运行管理措施和人员操作能力,同时结合国内同类型机组的运行经验和申请值,进一步开展放射性流出物年排放量申请值的优化工作。 (二)在首次换料大修前完成水泥固化线优化改造,期间应按承诺分阶段及时向我部提交进展报告,改造结束后提交完工报告。 (三)切实落实秦山核电基地温排水排放的实际温升监测和后评估工作。 三、在试运行期间,须按规定程序向我部申请环境保护验收。经验收合格后,项目方可正式投入运行。 四、我部委托浙江省环境保护厅配合我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负责该项目的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 五、你公司应在收到本批复后20个工作日内,将批准后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分送我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和浙江省环境保护厅。 环境保护部 2014年9月1日 抄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浙江省环境保护厅,环境保护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4年9月2日印发
个人分类: 政策|1419 次阅读|0 个评论
法国民众为什么接受核电?
热度 13 Jacking 2014-9-27 19:59
法国民众为什么接受核电? 陈钊 2014-09-27 法国核电站分布图 法国是目前世界上核电最受欢迎的国家。 2001 年 5 月,法国民意调查公司易普索( Ipsos )调查结果显示, 70% 的民众认为核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011 年 3 月,在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法国民意调查公司索福莱斯( TNS-Sofres) 调查结果显示,依然有 55% 的民众支持使用核能。法国核电为何能得到民众这么大的支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梅斯梅尔 计划与法国能源独立 在法国,人们每用 10 度电,就有 7.5 度来自核能发电。目前,法国境内有 59 座核反应堆,这 59 座核反应堆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给法国人民输送即廉价又清洁的电力。这些电力,法国人自己用不完,还经常卖给周边的国家,比如德国。目前,法国是世界上电力净出口最大的国家,其碳排放水平也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这种情况在 40 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上世纪 70 年代,法国的电力主要来自石油发电,但他们自己的石油资源非常少,大部分石油需要从中东地区进口。 1973 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欧派克组织( OPEC )在一年内将石油价格提高了 4 倍。这对于法国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当时的法国首相是梅斯梅尔 (Messmer ),他在危机关头,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几乎疯狂的庞大核能发展计划。该计划称,到 1985 年法国要建造 80 座核电站,到 2000 年要建造 170 座核电站,最后实现法国电力全部由核电提供的宏伟目标。这个计划被称为“梅斯梅尔 计划”,它开启了法国核电的大发展时代。在“梅斯梅尔计划”宣布当年,法国便开建了3 座核反应堆,并在随后的 15 年内,建造了 56 座核反应堆。 “梅斯梅尔 计划”实际上一个法国能源独立的发展计划。法兰西民族是一个崇尚独立自由的民族,他们不能接受自己国家的能源依赖于其他国家这样的现实,尤其是动乱的中东地区。民众同时也清楚,法国自己的能源资源非常稀缺,既没有石油也没有天然气,而仅有的一点煤炭也已经快耗尽了,要想实现能源独立,核能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因此,尽管“梅斯梅尔计划”的实施没有经过公众和议会辩论,但它一经推出便很快被民众所接受了。 核能信息科学家联盟与法国的工程师文化 虽然“梅斯梅尔 计划”得到了民众的普遍支持,但它在法国还是引起了很大的争论,这些争论主要来自于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当时的基本情况是,老一辈的科学家支持发展核能,他们关注的是能源发展问题,年轻一代的科学家反对发展核能,他们关注的是核能的潜在风险问题。 1974 年,也就是“梅斯梅尔 计划”发布的同一年,4000 名法国科学家联名向政府提交了一份请愿书,建议成立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核能信息传播机构,以确保法国核工业界为公众提供真实和透明的信息。这个机构称为“核能信息科学家联盟( Association of Scientists for Information on Nuclear Energy )”,简称 GSIEN( 法语缩写 ) 。 GSIEN 在开展核电公众沟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9 年,美国发生了三里岛核事故,核安全问题瞬间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焦点,尤其是正在大力发展核电的法国。当时的法国政府希望尽可能转移法国民众对三里岛核事故的关注,以减少核工业界的压力。而 GSIEN 并没有顺从政府的意愿,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地报道核事故的进展情况,给公众充分讲解了核事故和核安全的相关知识。在 1986 年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 GSIEN 同样开展了类似的行动。在这两次核事故中, GSIEN 通过独立、公开和透明地发布相关信息,提高了法国民众对核电的了解程度,也得到民众的高度信任。这为公众接受核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法国民众对于科学家的信任还可以追溯到他们的工程师文化。在法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地位很高,很多社会精英会选择成为一名科学家或工程师。这种尊重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文化,使得法国民众对对自己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给予了充分的信任,他们相信科学家对他们说的话,也相信工程师们能够保证他们身边核电站的安全。 政府和工业界的努力 为了提高核能公众接受程度,法国政府也进行了极大的努力。从 70 年代末起,法国政府针对各类核设施,成立了地区信息委员会 (CLI , Local Information Commission) ,负责核安全的信息跟踪和咨询。每年委员会都会编写一份公开的活动报告告知公众,核电站也需要向委员会提供与核安全及环境相关的必要信息。这些委员会的成员由当地“知名人物”组成,如当地政治家、职业联合会代表、环保协会、地方政府人员等等。 2006 年 6 月 13 日法国颁布《核电安全与信息透明法令》,赋予“法国核安全局”独立的行政机构法律地位,将“地方信息委员会”纳入法律范畴并保证了资金来源。通过法令的规定,强制要求相关单位透明公开核信息,而且任何个人都有权向核电站运营商要求提供有关核安全及核辐射的信息。 公开辩论也是法国政府提高核电公众接受性的重要途径。针对核设施的具体问题,在需要的时候可由国家工作辩论委员会组织开展公开辩论。通过辩论,民众可以充分了解到他们想知道的信息,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更加理性地做出对项目支持与否的选择。 法国核工业界也在提高核能公众接受程度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以法国电力公司( EDF )为例,他们为了获取公众的信任,制定了一系列信息透明公开政策。比如设立信息咨询中心,开设免费咨询热线,组织核电厂参观活动,发布每周邮件信息简报,开展专题性信息发布等。同时,法国电力公司在建设核电站时,也提供给当地民众提供了很多实质性措施,比如为当地民众提供工作岗位,为当地政府捐建基础设施,提交可观税收等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抵消当地民众对核电的反感情绪,拉近当地民众与核电站之间的距离。 发展核电,并不是核电企业业绩增长的“私事”,而是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关乎核电站周边民众生命安全的“大事”。法国核电能够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是政府、工业界和科学界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些经验,对于正在大力发展核电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资料 1. Nuclear power in France, FromWikipedia 2. Nuclear Power in France, From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 3. Why the French Like NuclearEnergy, by FORNTLINE producer Jon Palfreman 4. 法国如何让公众接受核电,南方能源观察微信号,作者韩舒淋, 2014 年 5 月 21 日 作者简介: 陈钊( 1987- ),男,广东潮州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IT )核能技术研究所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从事先进核能系统研究。 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u/Jacking E-MAIL: chenzhao316@gmail.com
个人分类: 核能科普|14353 次阅读|14 个评论
中国民众对核电了解多少?
热度 6 Jacking 2014-9-20 18:40
中国民众对核电了解多少? 陈钊 2014-09-20 最近,一段名为《核电小苹果》的视频上了央视 1 套综艺节目《博乐先生微逗秀》,《核电小苹果》主创人员和演员们上台给观众讲解节能用电小知识并介绍核电工作服。可以看出,在高层领导不断释放核电重启信号的背景下,国内主流媒体也在努力寻找拉近核电与公众距离的新途径。那么,我国民众对核电了解到底有多少呢?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项实地调研的数据。 背景资料 数据来源:《广东省核电公众认知的调查报告》 报告作者: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学生陈钊等 调研时间: 2008 年 7 月 调研地点:广东省深圳市 调研方式:问卷调查,登门访谈,电话访谈 调研人群:常住居民、街边群众、学生、用电大户、专业人士和公务员等 图 1 调研地点 表 1 受访人群 表 2 调研方式 受访民众对核电的了解程度 图 2 您对核电了解吗? 图 3 您认为核电会影响您的健康吗?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对一项技术的了解程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他们对这项技术的接受和支持程度。比如,从风险概率方面分析,乘坐汽车的风险程度要高于乘坐飞机,但人们对汽车的了解高于飞机,所以汽车的公众接受程度比飞机的要高。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只有 13.79% 的受访民众表示了解核电,而有 41.38% 的民众表示不了解。有 63.02% 的受访民众认为核电站对自己的健康有影响,而事实上正常运行的核电站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是不会产生影响到。这说明我国民众对核电的了解程度非常低,而福岛核事故期间我国发生的“抢盐”事件也反映出了这个事实。民众对核电了解程度低会导致公众不愿接受核电,从而产生反核心理。这需要我国加快推进核电相关的科普工作,努力提高公众对核电的了解程度。近年来,中国核协会、中广核集团等相关单位都提高了对核电科普的重视程度,加大了核电科普力度。 受访民众对发展核电的态度 图 4 您支持我省发展核电吗? 图 5 您支持我省发展核电的原因是什么? 图 6 您不支持我省发展核电的原因是什么? 这项数据显示大部分民众表示支持我省(广东省)发展核电,占 76.4% ,这远远超出了预期。这其中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 2008 年广东省的电力短缺情况比较严重,而受访民众支持核电的最大原因也是电力短缺。这里也可以看出,在能源危机压力下,民众还是能够接受发展核电的。在去年严重雾霾天气的困扰下,民众对核电的环保性能有了更多的了解,或许会成为支持发展核电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而民众不支持核电的最大原因是担心发生核事故,这项数据在 2011 年的福岛核事故之后,应该会有比较大的上升,这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受访民众对所在城市建设核电的态度 图 7 您支持在您所在城市建设核电站吗? 图 8 如果发生反核事件,您会参加吗? 大部分受访民众明确表示不支持在自己所在城市建核电站,占 52.08% 。这预示了我国未来核电发展过程中必将面临巨大的邻避运动压力。这个压力已经在 2013 年的江门反核事件中充分显示出来,这也是我国未来核电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在受访民众中,有超过一半的民众表示不会参加反核事件,但有 31% 的民众表示看情况。这可以说明,如果核电建设方和政府部门做好与当地民众的沟通工作,把核电建设信息公开透明地展现给民众,提高当地民众对核电的了解程度,反核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以上分析是基于 2008 年的调研数据开展的,调研活动为学生自发研究项目,非官方公布数据。时隔多年,该数据与现状必然存在较大差别,尤其在 2011 年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相关数据或许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以上内容只能起到参考作用。该调研活动只在深圳市进行,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无法展现全国情况。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发布类似的权威数据,可供研究讨论的资料非常缺乏。希望以后会有相关权威的数据发布,供研究者和决策者使用。 参考资料: 陈钊,等,广东省核电公众接受性的研究,《能源政策研究》 2009 年第 2 期 48-52 页 陈钊,等,广东省核电公众认知的调查报告,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 作者简介: 陈钊( 1987- ),男,广东潮州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IT )核能技术研究所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从事先进核能系统研究。 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u/Jacking E-MAIL: chenzhao316@gmail.com
个人分类: 核能科普|9757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中国核电站一览
热度 3 bioxncai 2014-4-24 22:09
已运营核电站: 浙江 秦山核电站 浙江 秦山二期核电站及扩建工程 浙江 秦山三期核电站 广东 大亚湾核电站 广东 岭澳核电站一期 江苏 田湾核电站一期 广东 岭澳二期核电站 辽宁 红沿河核电站一期 广东 阳江核电站 建设中核电站: 福建 宁德核电站一期 福建 福清核电站 浙江 秦山核电站扩建_方家山核电 北京 中国实验快堆 浙江 三门核电站 广东 台山核电站一期 山东 海阳核电站 山东 石岛湾核电站 海南 昌江核电站一期 广西 防城港核电站 辽宁 徐大堡核电站 山东 国核示范电站 筹建中核电站: 湖南 桃花江核电站 湖北 大畈核电站 江西 彭泽核电站 广东 陆丰核电站一期 重庆 涪陵核电站 广东 海丰核电站 四川 三坝核电站 浙江 龙游核电站 辽宁 东港核电站 安徽 芜湖核电站 河南 南阳核电站 湖南 小墨山核电站 吉林 靖宇核电站 安徽 吉阳核电站 福建 漳州核电站 福建 三明核电站 广东 揭阳核电 广州 韶关核电站 黑龙江省 佳木斯核电站 浙江省 苍南核电站 湖北省 松滋核电站 江西省 烟家山核电 广东省 肇庆核电站 江西省 瑞金第四代核电 广西 广西白龙核电站一期 资料来源:中国核电信息网
6042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国能源报刊登、国家能源局转载美国小型核电商业化一文
Jacking 2014-2-28 20:57
美核能复兴:推进小型核电商业化 ■陈钊 《 中国能源报 》( 2014年02月24日 第 05 版)   2013年底,美国能源部宣布,出资2.26亿美元支持努斯凯尔能源公司开展小型核电的技术研发和许可证申请。这是美能源部第二个小型核电资助项目。   作为奥巴马政府加速推进清洁能源战略的一部分,美能源部于2012年3月宣布了一项总额4.5亿美元的科研资助计划,帮助美国核工业开展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技术研发和许可证申请。   2013年3月,美能源部宣布了首个小型核电资助项目,巴威公司获得了至少1.5亿美元的资助。   在清洁能源战略中,到2030年,美国80%的电力将由包括核能在内的清洁能源提供。通过此次大规模资助小型核电研发,可以看出即使在福岛核事故之后,华盛顿对于通过发展小型核电实现其清洁能源发展目标仍寄予厚望。   革命性的能源形式   小型核电,也称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是一种新型核能利用形式,其规模为现有商用核电站的1/3或更小,具有灵活性高、安全性高和投资小等特点。   小型核电适用于电力需求规模小、电网基础设施薄弱的国家和地区,也可用于边远地区供电、居民和工业供暖供热、海上石油开采、海水淡化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到2040年,全球小型核电的需求量将达1000台。   由于规模变小,小型核电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极大提高,其核燃料装量只有大型核电站的5%,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远远小于商用核电站。同时,小型核电的投资金额也随之大大减小,建设周期得到有效缩短。在现有小型核电设计方案中,投资金额在几亿到几十亿人民币不等,建造周期缩短到 2至3 年。   而且,通过规模批量生产,可以有效降低小型核电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小型核电经济效益。这种成本控制方式已在美国海军造船业上得到验证。   此外,通过模块化设计,小型核电可在工厂里完成整个反应堆的生产和组装,然后通过卡车或火车运输到目的地进行发电,在寿期结束后可将整个反应堆运往后处理场,进行退役处理。   对于这种极具创新的设计方案,努斯凯尔能源公司研发部主任,前美国橡树林国家实验室核工程师丹尼尔·英格索尔博士表示,“我们正在寻找一种革命性的能源形式。”   抢占行业领导地位   据美国能源咨询管理委员会预测,要实现清洁能源战略,美国至少需要1100太瓦时的电力源自小型核电,该规模已超全美现有的100多座核电站的发电总量。   同时,小型核电也被美国工业界认为是替代退役电站和增强电网调节能力的极佳选择。   “它们可以有效增加电网的调节能力,因为它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增加容量,也可利用它们替代退役老化的化石燃料电站”前美能源部长朱棣文在《华尔街日报》专门介绍小型核电的文章中写道。   “小模块化反应堆是新一代安全、可靠的低碳能源技术,它为美国在全球低碳工业中占据领导地位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美能源部长欧内斯特·莫尼兹在项目资助发布会上说,“能源部致力于加强核能在低碳未来中的重要性,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这样的新技术将确保我们在全球核能行业中保持领先位置。”   美国如此大规模资助小型核电研发,正是期望通过发展小型核电加速推进其核能复兴战略,并希望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占领该领域的制高点。在美能源部与小型核电公司签署的协议中,明确规定所设计的反应堆必须在国内生产,以增强美国的制造能力和提高美国的出口能力。   按照美能源部规划,小型核电将在2025年实现商业化,届时美国将成为全球小型核电行业的领导者。保守估计,未来6年内,小型核电产业可提供约180万个就业机会和约2800亿美元的出口额。   发展战略四步走   对于如何成功实现小型核电的商业化,美国学者给出了“四步走”的战略方案。   第一步,尽快推进技术验证和许可证申请。小型核电属新型技术,对于负责设计的工程师和颁发建造许可证的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来说,需要时间和资金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和技术开发。美能源部此次的资助项目,目的便是为小型核电开发公司进行技术验证和许可证申请提供资金保障。   第二步,完成首堆建设。作为第一批生产建造的小型核电,因无法享受“规模生产”,高昂的造价或成其建造主要障碍。美能源部很大可能会成为首批购买者。通过其辖下的政府公共设施、国家实验室或军事基地进行购买。事实上,美能源部已于2012年3月,与三家小型核电开发公司签署备忘录,为这三家公司提供土地使用、现场资料等服务。   第三步,实现规模化生产。在完成首堆建设后,各开发公司的主要任务便是开展融资,扩大生产能力。预计2030年,全美小型核电生产能力可达年产20台。   第四步,全球商业化。经过前三步战略,将形成成熟的小型核电工业体系。各开发公司将向全球商业化拓展。预计2040年,全美小型核电生产能力将稳定在年产50台左右。   虽然小型核电商业化应用道路的发展前景仍存争论,且实际建造成本和经济竞争能力尚难确定,但美能源部的坚决举措表明了当局对该新型核电技术的巨大信心。一旦小型核电商业化应用战略成功实施,美国的核能复兴便指日可待!   (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核能技术研究所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 中国能源报链接: 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html/2014-02/24/content_1395383.htm 国家能源局链接: http://www.nea.gov.cn/2014-02/25/c_133141323.htm 科学网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89092do=blogid=762991
个人分类: 核能科普|31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核能进入我们的生活
热度 5 Jacking 2014-2-20 06:17
当核能进入我们的生活 陈钊 2014-02-19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在建核电机组数目最多的国家,全球 72 座在建核电机组中有 28 座建在中国。按照世界核协会的预测,到 2030 年中国的核电机组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核电机组数目最多的国家。核能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几乎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随着越来越多核电站的开建,核能一词将更加频繁地进入公众的视野。一座核电站的建造会涉及一座甚至多座城市的民众,一百座核电就会涉及一百座甚至几百座城市的民众。不管你愿不愿意,核能已在悄悄地进入中国民众的生活。作为一名普通民众,我们并没有义务去理解太多晦涩的专业词汇,但当核能进入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应当对它有多一点的认识。 1 什么是核能 核能,是指核裂变反应或者核聚变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对于什么是核裂变,什么是核聚变,我们这样简单地理解一下。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物体的质量可以转换成能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产生的能量等于消失的质量剩于光速的平方( E=mC 2 )。我们知道光速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值,而光速的平方更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只要有一点点质量的消失(这样表达并不太准确,但方便理解,具体内容可以查阅专业词汇质量亏损),就会有巨大能量的产生。原子核在发生核裂变反应(一个原子核分裂成多个原子核)或核聚变反应(两个原子核聚合成一个原子核)时,就会有质量的消失,从而产生巨大的能力。 核电站,就是指利用核能来发电的电站。它的发电原理和火电站非常相似,只是以核反应堆替代火电站的燃煤锅炉而已。基本流程是,核燃料在核反应堆里发生裂变反应,所产生的热量将蒸汽发生器中的水加热成水蒸气,水蒸气驱动汽轮机转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控制核反应,以及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核反应堆内的燃料进行冷却,就发展出了不同的反应堆堆型,如压水堆,沸水堆等。 图 1 核裂变反应原理图 图2 核电站发电原理 2 核能的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座反应堆是 1942 年美国物理学家费米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操场上建成的,这是著名的曼哈顿计划中的一部分。第一座核电站于 1954 年在前苏联建成,但当时建造核电站属于最高军事机密,并没有进行商业应用。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核电站是英国人于 1956 年建成。虽然英国人建的这座核电站功率非常小,但已成功实现了商业化,开启了核能商业应用的时代。 在人类成功掌握了核能发电技术之后,核电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从上世纪 60 年代初到 70 年代末,世界核电装机容量从 1GW 发展到了 100GW (约 100 座现代核电机组)。从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末的十年间,世界装机容量从 100GW 发展到了 300GW ,也就是说在这 10 年里全世界建造了大约 200 座核电机组。然而,核能的好景并不长。 1979 年,美国发生了三里岛核事故, 1986 年,前苏联发生了切尔诺贝利事故,世界核能瞬态掉入了深渊,停滞发展长达 20 年。 到了 2005 年左右,由于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化石能源危机的逐渐突显,各国政府开始重新指定核能发展计划,其中最为雄伟的发展计划就来自中国。正当全世界开始准备迎接核能复兴的到来时,日本发生了福岛事故,核能又重新成为了一个敏感话题。 图 3 世界 核能发展历史 3 谁在用核能 目前,世界上有 435 座核电,排在前三位的是美国 100 座,法国 58 座,日本 48 座,中国有 15 座,排在第八位。全世界核能发电占总发电量的 11% ,其中法国 74.5% ,美国 19% ,而中国只有 2% 。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利用核能最多的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核电技术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体现,能够大规模应用核能的也是世界上工业水平最高的国家,如美国、法国、日本等。我们知道,核电站具有很大的危险性,还存在诸如核扩散,核废料处理等诸多问题。但为什么核能能够在这些发达国家中得到快速发展,这些发达国家里的民众是如何看到核能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图 4 世界各国核电站数目 4 为什么没有放弃核能 核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核能发电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灰尘等环境污染物。核电也是一种经济的能源,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核电的发电成本基本与火电相当,甚至还要优于火电。 核能的安全问题是我们现在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发达国家通过几十年的使用经验足以告诉我们,核能的安全性完全可以得到保障。美国学者研究表明,美国人每年来自核电站的辐射剂量只占其年平均辐射剂量的 0.005% ,这个剂量只相当于吃一只香蕉带来的辐射剂量(每吃一根香蕉,人体内会增加 0.005 毫克的放射性元素钾 -40 ) ,而来自燃煤电站的辐射剂量占其年平均辐射剂量的 1% 。从能源事故来带的人员伤亡情况来看,核能也是优于其他能源形式的。比如日本福岛核事故,虽然造成了大面积土地暂时隔离,几十人民众需要临时撤离,经济损失严重。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如此严重的核事故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而一个小煤矿事故,一个小输油管事故,就能造成几十人的死亡。如果我们再把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算是的话,核能对人类安全的威胁是远远小于化石能源的。 事实上,美国大部分民众是支持核能的。调查发现,有 70% 的美国人支持核电, 84% 的美国人认为核能可作为未来电力的重要来源, 70% 的人会接受在最近的核电厂建一个新的反应堆 。 对于消费者来说,核电可以提供更加廉价的电力;对于环保主义者来说,核电是清洁的、低碳的能源;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核电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能源形式。在化石能源逐渐枯竭,气候变暖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人类是不可能放弃核能的。 5 核能对于中国的意义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能源消耗最大的国家,但中国的总体发展水平还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还需要继续发展,这也意味着中国还需要更多的能源。这么大的能源需求,我们靠什么来提供呢?据 BP 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观察报告,我国 2012 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 2735.2 百万吨油当量 /Mtoe ,化石能源占 90.9% ,非化石能源只占 9.1% ,而化石能源中,煤炭占了 68.5% 。有一个事实我们必须强调一下,化石能源终究会有用完的一天。这个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可能是 100 年,也可能是 200 年,大概就会在我们的孙子那一代出现。如何应对化石能源枯竭的问题,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表 1 2012 年世界各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气候变暖问题。去年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雾霾天气已经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雾霾天气的最主要原因正是由于大规模使用化石能源而向大气中排放出来大量的污染物。而气候变暖问题可能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但却是政治家关注的一个焦点。每年的联合国气候会议,各国政要都会如期出席。 2009 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已经向世界承诺到 2020 年,非化石能源要占比达到 15%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实现的目标。 核能,作为一种可大规模应用的清洁能源,对于解决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调整国家能源结构以及实现清洁能源发展目标,都是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文 / 陈钊) 参考资料 CDR Handbook on Radiation Measurement and Protection National Council on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Measurements No. 92 and 95 Perspectives on Public Opinion, NEI publication, June 2008 作者简介: 陈钊( 1987- ),男,广东潮州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IT )核能技术研究所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从事先进核能系统的设计与安全分析研究。 E-mail: zchen214@mail.ustc.edu.cn
个人分类: 核能科普|8362 次阅读|9 个评论
浅谈核能在解决雾霾问题中的作用
热度 13 Jacking 2014-2-9 22:35
浅谈核能在解决雾霾问题中的作用 陈钊 2014-02-09 2013 年,突如其来的雾霾天气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据报道,去年 12 月,全国 25 省(区、市), 100 多座大中型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 12 月 4 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破天荒地用了长达 2 份 30 秒的时间播报了全国的雾霾天气。解决雾霾问题,已成为了中国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地方“两会”中,有 26 个省份涉及空气污染治理内容,其中有 15 个明确提到治理雾霾天气和监测 PM2.5 。国家环保部也开始采取实际行动,与全国 31 个省份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省市 PM2.5 年均浓度下降目标。 污染源头在哪里? 解决雾霾问题,最根本的方法是从污染源头抓起。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 2013 )》,我国雾霾天气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化石能源消费逐年增多而造成的大气污染排放物逐年增加。这里的化石能源,指的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可以说,燃烧这些化石能源的源头便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源头,这些源头包括火力发电站、居民供暖锅炉和燃油汽车等。 那么,我国每年燃烧多少化石能源呢?据 BP 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观察报告,我国 2012 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 2735.2 百万吨油当量 /Mtoe ,居世界首位。其中,化石能源占 90.9% ,非化石能源只占 9.1% 。而在所消耗的化石能源中,煤炭占了 68.5% 。由此可见,我国现在消费的能源中绝大部分来自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中绝大部分来自煤炭。而煤炭,恰恰是排放污染物最多的化石能源。 表一 2012 年世界各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 资料来源:《 BP Statistical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3 》。 燃烧煤炭会排放多少污染物呢?以燃煤电站为例,一座标准的百万千瓦火电站,一年需要消耗煤炭约 3 百万吨,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 2.5 万吨,氮氧化物 1.5 万吨,灰尘 32 万吨,二氧化碳 600 万吨。 2013 年,我国火电装机容量 8.6 亿千瓦,相当于 860 座百万千瓦火电站,这些火电站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 2150 万吨,氮氧化物 1290 万吨,灰尘 2.75 亿吨。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就成为了 PM2.5 的主要成分。 表二 燃煤电站污染物排放量 * 以上数据均为粗略计算,具有一定的误差。 *以上数据为无采用脱硫脱硝技术燃煤电站的数据,采用脱硫脱硝技术后污染物排放量会明显下限,但同时电站投资成本和生产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核能的环保优势 从这个角度看,核能的环保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核能发电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也不产生二氧化碳。即使考虑从采矿到燃料生产、发电的整个能源生产过程,核能产生的有害气体也比化石燃料少得多。同样是一座百万千瓦级的发电站,核电站一年只产生核废料 30 吨(一辆大卡车的运输量),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灰尘和二氧化碳。 表三 核电站与火电站污染物排放量对比表 * 以上数据均为粗略计算,具有一定误差。 假设如果我们使用的一次能源中,将核能比例提高至 10% 左右(这个比例仍小于欧盟平均水平 11.9% ),而将煤炭比例降至 60% 左右(这个比例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2 倍),这相当于用 100 座核电站代替 100 座火电站的规模。按照这样的规模计算,我们每年可以减少燃煤 3 亿吨,这个规模相当于北京周边地区的燃煤总量。每年可以减少的污染物排放量为二氧化硫约 300 万吨,氮氧化物约 180 万吨,灰尘约 4000 万吨。 表四 100 座核电站替代 100 座火电站可减少的污染物排放量 * 以上数据均为粗略计算,具有一定误差。 根据上述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核能的环保优势。在各级政府制定的雾霾问题解决方案中,核能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选项。当然,大规模发展核能会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和公众接受性的问题。但是,世界上并没有一种能源形式是十全十美的。相对于已经威胁到生存环境的空气污染问题来说,核能对生存环境造成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毕竟,核能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成功应用了几十年。在安全高效的发展方针指导下,核能应为我国环保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文 / 陈钊) 作者简介: 陈钊( 1987- ),男,广东潮州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核能技术研究所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从事先进核能系统的设计与安全分析研究。 E-mail: zchen214@mail.ustc.edu.cn
个人分类: 核能科普|9426 次阅读|24 个评论
[转载]感谢日本核电给我们的警告
seawan 2013-8-11 16:33
福岛核电站污水处理失控 每天约有300吨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地下水流入大海。 http://energy.people.com.cn/n/2013/0809/c71890-22509859.html 感谢日本,感谢东电,感谢福岛核电站自我牺牲,感谢祚庥院士的公开信,感谢党中央国务院英明及时叫停中国内陆核电站的审批! 三大内陆核电站叫停开工无可能 前期投资达百亿
个人分类: 周围|14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太阳之光还是地狱之火——警惕科学,警惕科学家
tian2009 2013-7-26 11:30
发表于《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2013 年 7 月 21 日。原题《太阳之光还是地狱之火》,发表时的题目《警惕科学,警惕科学家》是编辑改动的。这个说法来自正文文字,也是我的意思。不过,用于此文,稍嫌宽泛。另外,此题与我 2012 年在《读书》发表的《警惕科技迷信》(原题《警惕科学》相近。 此文原是应出版方之约,为平井宪夫著作《核电员工最后遗言》的大陆版所写的序言,因某种故而未能采用。等候至今,终于正式发表。发表时略有删改,这里提供发表时的PDF版。 20130721B09_pdf.pdf 20130721B10_pdf.pdf 我自认为,这是对核电负面效应的可能性总结得相对全面的一篇文章。归纳起来有两点: 首先,核电必然(不是可能)存在危害; 其次,核电问题不是能源问题,是文明问题——工业文明自身的问题。 未删节版,过几天我贴到新浪博客上去。 20130721B09_pdf.pdf 20130721B10_pdf.pdf
个人分类: 工业文明批判|6115 次阅读|0 个评论
核能微科普之"数字看核电"
Jacking 2013-4-6 17:32
核能微科普之数字看核电 (IAEA2013最新数据) 2012 年,全球核能发电量占全球电力供应的12.9%,主要国家分别为: 法国77.7%,韩国34.6%,美国19.3%,日本18.1%,德国17.8%, 英国17.7,俄罗斯17.6%,印度3.7%,中国1.8%。 2012 年,全球运行反应堆437座,主要国家分别为: 美国103座,法国58座,日本50座,俄罗斯33座,韩国23座, 印度20座,中国18座。 2012 年,全球在建反应堆68座,主要国家分别为: 中国28座,俄罗斯11座,印度7座,韩国4座,美国3座,日本2座,法国1座,阿联酋1座。 全球反应堆共分为6种堆型,2012年各堆型所占数量分别为: 压水堆273座,沸水堆84座,重水堆48座,石墨气冷堆15座, 石墨水冷堆15座,快堆2座。 详细数据可浏览IAEA官方网站: http://www.iaea.org/PRIS/WorldStatistics/OperationalReactorsByCountry.aspx
个人分类: 核能科普|39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核电的未来
热度 1 cuncaoxin 2012-7-23 13:48
日本地震、海啸引发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再一次将核电的安全问题推到台前,也因此引发了该不该发展核电的大讨论,世界各国也纷纷重新审视本国的核电发展战略。秦山核电站二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指出,核电是安全的,福岛的教训应成为建设更安全核电的动力和契机,而不应是让核电止步的“红灯”。 据中国工程院2011年2月发布的《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称,到2020年,我国核电总装机规模达到7000万千瓦是可能的,届时,核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4.6%,核电发电量将占总电量的7.0%左右;2030年达到2亿千瓦,核电装机占总装机的10%,发电量占总电量的15%。该研究报告在分析我国能源的现实与长远需求、资源保障、技术发展和产业支撑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和长远期的发展愿景、目标、路线图、保障政策措施和建议等。 2011年3月12日,受日本大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损毁极为严重,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泄漏辐射,800多名工作人员大部分已撤离,但广受媒体褒扬的“福岛50人”仍然留守。其中一名志愿者说 : 核电的未来,就在于我们怎样处理这件事。我会带着使命感前去 …… 但是,福岛核事故之后,我国暂缓审批新核电项目。同时,对内陆核电建设的争议更加明显。 业内人士强调“唯有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发展核电,核能作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支撑性能源的优势才能体现出来。但是内陆核电的建设,还是要期待《原子能法》及子法、核安全规划等出台后,才能明确一些东西。” 核电成为近几十年来备受世界各国追捧的替代性能源。目前在全球440个核电站中中国仅占全球3 %, 而 能 源 消 费 却 占 到 了 全 球 能 源 消 费 的20%;中国大陆核电发电量仅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9%,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在备受争议的内陆核电站发展问题上,中核集团公司科技委常委张禄庆认为,随着我国经济逐步向内陆发展,内陆能源需求和结构的问题也会凸显,我国内陆必然要发展核电,但要慎之又慎。
25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核电的后续--东京公园辐射严重超标
热度 1 spetea 2012-6-10 00:08
作为一名核物理研究从业人员,我还是比较关注核技术/核能及其应用的话题的.核能在中国的大力发展,不仅促进了核物理人才的极大需求,也造成了目前中国核物理研究人员的人才紧张局面(包括一些知名大学的核物理人才招聘都受到了影响).作为一名内地普通本科院校对核物理抱有极大热情的核物理基础研究从业人员来说,对此局面及欣喜又无耐.一方面,社会需求的旺盛注定了毕业生就业变得更加容易,另一方面,对于目前我们迫切吸引构建研究组的极大阻力又感到无可奈何. 去年日本东电核动力发生事故的后续影响,一直极为关注.日本的核电事故极大的影响了中国核电的发展.从社会底层到管理层都对核电的发展变得更加慎重.但,从核能发展的大趋势来说,不管是日本还是德国民众的禁核声浪,我都相信核能的发展是人们无可避免的选择.只不过,人们需要用更加审慎的太对对待人们未来的能源需求--核能--人类社会进步不可避免的选择问题. 下面摘要新近网易新闻: 日本通网站报道,日本市民提供的情报称东京葛饰区的都立公园土壤发现辐射量超标,相关部门经过检查,发现每公斤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质达到了11万贝克勒尔( 详见网易新闻链接) 。 据悉,东京都议团派出专员到葛饰区的都立水元公园停车场内侧的草坪中进行土壤采样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土壤每公斤中含有放射性物质11万2000贝克勒尔。据日本政府规定,若废弃物每公斤辐射量超过8000贝克勒尔则由政府直接处理,而本次检测出的土壤辐射值却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东京都议团表示这些土壤需要先进行除污过滤,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就此做进一步调查。 ------------------------ 以下为我们的简短评论: 按照目前核物理界的共识,放射性元素的衰败规律机会不受外界的影响.外界因素包括压力/化合物/密度/形态等.因此,恐怕日本的处理措施只能采取的形式是深埋这种形式了.尽管目前的科研在某些方面发现这些类似的因素可能会影响衰败规律,但自然条件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所以按照新闻发布的内容,具体需要埋藏的土壤体积将是未知量.如有最新进展,我们将关注. 我们坚持和平和安全的利用核能,并坚持向公众推广核安全应用知识的推广,从而避免核恐慌和核误知(如,在我校的核科学与技术课程中,有一讲是关于核能的安全应用的:核电站不会发生如同原子弹般的爆炸等原理宣讲,宣传核技术应用的特色和不可取代),另一方面,反对核误解和核讹传(谣言止于智者,了解才会明白).相信这是核物理和核技术从业人员的一个基本素质. 对于日本东电的核电站事故,我们仍然表达谨慎(但并不是禁止)核能和核技术应用的态度.
个人分类: 社会现象|3181 次阅读|1 个评论
读 《由法国核电开发误区引发的思考》
QuentinYue 2012-5-20 19:38
读 《由法国核电开发误区引发的思考》 岳中琦 我国著名的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专家 傅冰骏先生是我的前辈和老师。他今年已 82 高龄了。多年来,他给过我不少指导和帮助。我拜读了不少他写的论文和文章,收获丰富。我对他很尊敬。 今年 4 月,在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的《岩石力学与工程动态》 2012 年第 1 期(总第 97 期)第 90 至 97 页,傅先生发表了一篇题目为“由法国核电开发误区引发的思考——与法国原子能和可替代能源委员会主席贝尔纳•毕高先生商榷”的论文。拜读后,我很受感动和教育。 傅先生在论文开始写道:“最近,关于核电安全的讨论不时见诸报端,使笔者不禁联想到去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之后,法国原子能和可替代能源委员会主席贝尔纳•毕高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的高见:“法国核电产业几十年来从没有发生过 4 级以上事故”以及“核电安全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设备,二是制度” 。毫无疑问,笔者在拜读毕高先生谈话全文之后,很受启发。但对上面提到的意见则不敢完全苟同。笔者认为对核电安全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还应该从更广阔的范围,更深入的层次进行研究。为此,笔者补充提出以下意见与毕高先生商榷,并与有关专家、同行共同探讨。” 傅先生在结束语中写道:“为了实现我国核电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在充分吸收、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懈奋斗、自主创新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在这方面,作者试图提供一些背景材料,与大家共同探讨。最后,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有的超级大国,在能源消耗无度,污染全球环境的同时,正在推行一套双重标准的“环境外交”政策。其实质是:将有毒废物、包括核废物输出到别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时,主张“广大无边,没有国界”;在制止他国污染物入境时,则是“严加防范,苛求有加”。对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另外,对国外某些高官、权威发表的议论应该认真思考,不可盲从。” 全文请 见 附件 FuBingJun201204.pdf 。 我为傅先生的真知灼见感到由衷的敬佩和高兴,也更加认同傅先生在今年 1 月的“国家强盛成就科学尊严”的论断(参见:光明网 http://tech.gmw.cn/2012-01/31/content_3465926.htm ) 。 2012 年 5 月 20 日 7:20 写成于香港大学黄克兢楼 602 室
4220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温Geraldine Ferraro 1984 的一句演讲词(关于核电)
seawan 2012-2-20 21:19
重温Geraldine Ferraro 1984 的一句演讲词(关于核电)
If we leave our children nothing else, let us leave them this Earth as we found it: whole and green and full of life. 假如我们不能给子孙们留下别的什么, 那就请将这个地球一如我们初来之时那样的传给他们: ——完整,绿色,充满生机。
个人分类: 周围|36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地震+艾琳”让美国核电安全倍受考验
热度 1 杨学祥 2011-9-9 14:02
“地震+艾琳”让美国核电安全倍受考验 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 2011-9-9 11:55:24 我要投稿 所属频道: 核电 关键词: 美国 核电站 反应堆 北极星核电网讯: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州8月下旬发生里氏5.8级地震,撼动整个东海岸。震中附近一座核电站失去外部电源,反应堆紧急停机,另外12座核电站出现异常。 尽管没有出现重大险情,科学家认为,这场“百年一遇”的地震给美国核电业敲响警钟。而之后飓风“艾琳”的来袭,又迫使美国东部地区两座核电站关闭。看来,是时候该对美国核电站做一次全面的体检了。 两座核反应堆自动停机 8月下旬发生的里氏5.8级地震,是弗吉尼亚州自1897年以来所遭遇震级最高的地震,也是美国东海岸67年来最强地震。北安娜核电站距离震中最近,不到24公里,地震后失去厂外电力供应,两座反应堆自动停机,靠柴油发电机维持燃料棒冷却作业。 核电站宣布进入警戒状态。这是美国核安全管理委员会4级紧急情况中危急水平第二低的级别。运营商自治领资源公司说,核电站没有遭受“严重”损伤,正评估反应堆是否在地震中受损或因机械故障停机。 核安全管理委员会发言人罗格middot;汉纳说,这座核电站配备4台柴油发电机,其中一台因冷却剂泄漏而未能运转。自治领资源公司说,已经启用备用的第五台发电机。 汉纳说:“眼下情况并不危急。他们能以现有发电机维持所有安全系统运转。”反应堆安全停机,不对公众构成威胁,但不清楚厂外电源何时恢复或反应堆何时重启。 北卡罗来纳州、弗吉尼亚州、马里兰州、宾夕法尼亚州、新泽西州、密歇根州12座核电站宣布出现“异常事件”,这是危急水平最低级别。其中,卡尔弗特悬崖核电站距离首都华盛顿最近,按照运营商的说法状态稳定,百分之百具备发电能力。 “艾琳”让核电站雪上加霜 经过地震洗礼,飓风“艾琳”几天后又如期而至。这场被奥巴马称为“极其危险”的飓风已经迫使美国东部地区两座核电站关闭,并有大约300万户家庭和企业遭遇大规模停电。 美国星座核能集团称,其下属的位于马里兰的卡尔弗特悬崖核电站已经关闭。一阵强风将该核电站的铝制墙壁刮下了一大片,而该墙与核电站最重要的变压器相邻。该核电站已宣布进入应急响应中最低级别的“异常事件”状态。 星座核能集团在声明中表示,事发核电站现场已有一个“大事件应急响应小组”在密切监控,美国核安全管理委员会也已派两名代表到现场。该公司表示,上述核电站的设计能够承受极端天气,目前是安全的。该公司将继续监控飓风“艾琳”的袭击。 美国核安全管理委员会公布的美国东部14个核电机组的状态显示,目前美国东部共有4个核电机组被迫关闭,除上述两座核电站外,位于弗吉尼亚州路易莎县的北安娜电站内两个核反应堆在8月23日5.8级地震中自动关闭,迄今未恢复正常。 另据美国东部各大电力公司的统计,该地区大约有300万户家庭和企业遭遇大停电。 核电站风险高于预计 福岛核事故教训之一,是地震和海啸威力超出核电站抗震和防海啸能力设计。一旦失去外部电源,只能靠备用系统应急,安全性将大大降低。 关注全球问题科学家联盟主张加强核电监管,联盟成员埃德温middot;莱曼说:“里氏5.8级地震的震级已经接近设计基准,令人忧虑。如果福岛事件还算不上警钟,那么核管理委员会和核电业这次真得着手检查国内所有核电站的抗震能力。” 许多核电专家认为,美国核电站建造时相对于设计标准有较大误差。核管理委员会去年检查发现,地震对核电站构成的风险高于先前预计,包括北安娜核电站在内,地震对落基山脉以东27座核电站反应堆构成潜在危害。 1979年宾州三里岛核电站事故时,维克托middot;吉林斯基是核管理委员会专员。他担心,虽然人们对地震的认识加深,像北安娜那样的核电站却没有重新接受评估。 “重要的是依照现有知识检查核电站抗震设计。”吉林斯基说,“相反,核管理会员一直在没有任何真正安全评议的情况下向核电站发放延期运营执照;他们不质疑任何当初发执照时的条件,只检查电站是否有处理旧设备的方案。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北安娜核电站距离首都华盛顿大约137公里,共两座反应堆,发电能力1800兆瓦,为45万户家庭供电。 两座反应堆分别于1978年和1980年获得商业运营执照。这家企业发言人威廉middot;霍尔承认,那个时候,一些系统设计时并不要求考虑抗震。 来自:环球周刊 http://news.bjx.com.cn/html/20110909/308650.s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285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15: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