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同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凳子:与共和国第一烈士段德昌将军孙女同窗
热度 1 fqng1008 2016-6-1 09:14
按:在《当归771》群里,凳子发来了她写的 “ 与共和国第一烈士段德昌将军孙女同窗”,一时赞誉之声鹊起。我忍不住将它转过来, 也保留一份记忆。 2016 年5月20 日,收到这条微信 随即,查看了这部40集由宋业明导演的电视剧《彭德怀元帅》...... “彭德怀赶去同共产党派到湘军的代表段德昌见面。...... 随后,彭德怀同段德昌见面,段德昌告诉他省委领导见到他的入党申请书很是高兴......” 第一次听到段德昌将军的名字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就是政治课:党史。一日,课间休息时间,政治课主讲老师坐在教室前第一排,手里拿着茶杯,正慢慢往嘴里送。所谓茶杯,其实用的是医院装过膏药的园桶状透明玻璃瓶,上面是金色铝制铁盖。里面泡的东西看的清清楚楚。政治课,每周2小时。一节课下来,也没有同学去提问。所以呢,老师就在那悠悠地品着他的绿茶。 阅马场老校区,一号楼第一层右边走到尽头是771班的教室 段童鞋走到政治课老师旁边,轻轻地坐了下来。段童鞋和政治课老师他们两个人就在那里低语着,谁也没听见,谁也没在意。政治老师从来没有说过我们班有一位共和国早期领导人的后代。她的政治课考分没拿到第一名。那个时候,每门课的分数是要在全班念的。 彭德怀是开国十大元帅之一,引导彭元帅走上革命道路的人当然不能不交待;因此,段德昌将军就必须出现;事实上,另一位开国元帅贺龙,也与段德昌将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十大元帅中有二位都与段德昌将军有关,或者说,段德昌的肩上曾经驮着共和国的二大元帅,这该是位何等伟大的前辈?然而,历史有时候也很为难,电视剧没有写太多有关彭元帅引路人——段德昌将军的来龙去脉…… 那就这样告诉你吧,“1952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段德昌的家属颁发了第一号“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等同于烈士),落款“主席”二字签名是毛泽东亲笔写的”段德昌将军不是就义在战场上。一个国家授予一位死于自己“大清洗”而不是驰骋并光荣于疆场上的将军为共和国第一位烈士,这个国家该有多少难言之痛。所以,一直以来,对段德昌将军的报道慎之又慎,少之又少。 这是1983年修建的德昌将军公园,段德昌将军全身铜像屹立于德昌公园正中,段德昌烈士纪念碑在德昌公园中心,1995年重建。碑身为棱柱体,通高19.95米,钢筋混凝土结构,镶嵌大理石,正面镌刻“段德昌烈士永垂不朽”,何长工题书。纪念碑于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段德昌中学位于湖北恩施州巴东县最南端的鱼米之乡——金果坪,因“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段德昌在此长眠而得名。 1933年5月1日,夏曦在金果坪主持召开“公审”大会,宣读段德昌的“罪状”,将段德昌以“改组派”的罪名杀害,年仅29岁。在英勇就义以前,段德昌向红三军的全体指战员作了永别讲话。他说:我相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在全国胜利的那一天,希望红军能回到我的家乡,转告我的亲属:我段德昌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没有给洪湖人民丢脸!历史将会作出公正的结论。 段德昌将军孙女所在的那个班有86个童鞋。一位吴童鞋说:段將軍的人品值得我們學習,即使他自己蒙受最大的冤屈,即使自己即將離去,但他依然無怨無悔,相信自己所奮鬥的事業必定成功;他對個人的問題毫不計較,其高尚情操令今人羞愧。向段紅同學問好! 段德昌将军孙女所在的那个寝室(阅马场校区)有6个女生 段童鞋入校前就是党员,一入校就是中医系771班第五组组长。段童鞋个头不高,大约1米6吧。园园的脸,扎着羊角辫,一口好听的普通话,衣着朴素,喜欢穿女军装,军球鞋、军挎包,军用洗漱杯等等绿色产品......那个年代,穿军装是一种时髦。能搞到正牌军装,那就是一种“身份”了,至少也是有“路子”吧。段童鞋为人随和,走路比较快,这和她喜欢穿军用球鞋很般配了。同一个寝室里,属她的军用品最多。 她家大院是有岗哨守着的。如果和她放学一起去,那么门口的岗哨是不会问一个字的。否则的话,岗哨要打电话确认后,才能进去。 她们家很少做饭。段妈是医生,已经退休在家,很少在家做饭的原因是单位食堂一应俱全。差不多三餐都是在食堂买。她们家住在三楼,一共也就是三楼。记得段童鞋拿着搪瓷碗一蹦一跳下楼梯的样子:“我去买饭了啊!”。同窗呢就装模作样地抹桌子。抹完了桌子就在那把抹布清干净。她家的厨房很大。作事很方便。“你看,”她妈妈这样对段童鞋说,带有四川口音:“你们(指段和她妹妹)从来是抹了桌子就把抹布放在那里。日复一日的用。你们什么时候清洗过抹布?xxx 用完后总是把抹布洗得干干净净再用”。“你从来不清洗抹布?”同窗有点不相信地问段童鞋。“抹布不就是抹布吗?洗个什么?”段童鞋对同窗做了一个怪相。 段同学很喜欢她弟弟。记得有一次她拿出一张她弟弟穿军装的照片。她在反面写着:“亲爱的弟弟”(图片是段弟弟和段爸)段童鞋学习很刻苦。中午午休,大家一般地都会睡一会. 她很少午睡。有一次跟着她到教室,看她中午到底在干什么。她看见同窗来了,就拿出一个肉罐头。同窗打不开,她就告诉怎么打。打开了。她们俩就把那个肉罐头全部吃光了。二个女生,刚刚吃过午饭的啰。一个肉罐头,起码有7-8两吧?!说实话,非常好吃。后来同窗才知道,那是她弟弟从部队带给她的。到底是部队的肉罐头,实在是很好吃。那个幸福的时光大约是1979年...... 段童鞋那个时候晨跑就可以一口气从学校跑到大桥上。往往她晨跑锻炼回到寝室,其她的同学还...... 段童鞋性格很开郎,不时地还喜欢哼哼什么歌曲的。但经常能听懂的是这样一首:“猪呀,羊呀,你到哪里去?……送给那亲人解放军”。这首歌既不悠扬,也不激昂,但很直白,也很温暖。在学习的空闲,听一听是很放松的。但是要同窗唱,实在是不愿意唱。同窗也下过农村,但对猪和羊没有什么感情,更别说是歌唱它们了。当时就在想,那么多新潮一时的校园歌曲,还有那日日滲入内地的港台靡靡之音和不断慢慢复旧的舒情小调,她为什么独独衷情这首“猪呀羊呀“呢? 段童鞋拉手风琴。班里毕业晚会上,段童鞋拉的的手风琴曲子是:...... 印象中,段爸寡言,但喜欢摄影。每次去段家,段童鞋就要拿出很多照片来看。印象很深的一张照片是段爸给段妈在杭州拍的。一个传统中式花瓶造型的门里,段妈站在门中,与美丽的风景融为一体。当时觉得段爸好浪漫!段爸会自己冲洗放大照片 。 段坐在班上的第一排。经常在老师眼皮下干私活。很喜欢专业以外的东西,比如看手风琴曲谱? 湖北中医药大学后来搬到了昙华林,这是段童鞋在昙华林校区教室第一排座位的左邻右舍。 和童鞋拜访医圣李时珍家乡时的留影。这位童鞋说:“记得在大学期间最后的一年,段童鞋经常邀请我去她家学习,她爸爸会教我们如何取景拍摄,洗照片......大家也许还有印象,前一阵子,段童鞋发到群里我俩的合影,就出自于她敬爱的父亲之手,而她家里是如此的简朴而温馨。那丰富的精神世界与简朴的生活,真的不是如今权贵达人无法相的(所能想像的)。我为有这样的同窗好友而自豪与欣慰。她那为人处事低调的风格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毕业实习的医院。冠名77级的同学实际上比78级仅相差半年.为了不影响这两届的毕业实习,77级的同学先完成毕业实习一年的硬指标,再回校学习半年。 段德昌将军孙女所在的那个寝室(昙华林校区)毕业前夕同寝室合影。 好大的寝室!居然可以安排这么多的室友。很可惜,现在这个老建筑被拆除了。“记得去她们家,段妈段爸教我打麻将,学的半会不会,晕晕乎乎,都说麻将桌上这种半会不会的人手气好能赢钱,我还真是迷迷糊糊的赢了段爸的钱。其实到现在我都不太会玩那玩意。回忆起和段爸在一起的时候,一位段童鞋的室友百感交集…… 后来段童鞋去了东洋,获得了医学博士。这是她探亲回汉时的聚会,这时的段童鞋已经不一样了。 段童鞋体形保持得很好。由于长期在国外,其谈吐,举止,衣着和面貌已远远不是当年的段童鞋了。一缕不易察觉的淡红妆均匀自然地抹在两颊;一顶黑色草帽,帽沿是黑底带白点,别致高雅(有点奇怪她为什么要戴帽子);淡淡的浅米色布裙配上黑底白点的短袖短衫,黑色的珍珠项琏,整套服装看起来是就是黑,白和米色;非常清新简捷明快随意,搭配得体大气高贵。一条长长的半透明灰白相间飘逸的丝围巾自然而然地从颈旁垂下来,脚蹬一双黑色的中细跟皮鞋。很有女人味,是那种集知性,优雅和成熟女性于一体的女人味。很难把她与当年读大学时的段童鞋放在一起。 2015年,段童鞋回汉了。她回忆了这个故事:她家住在卓刀泉,就一条马路。一次汉口的一个童鞋请她去玩。她对人来人往的十字路口(武胜路)显得有些心怵。“不用怕,”那个同学对她说,“你跟着我过马路好了。”她跟在那个童鞋右边,紧紧地拽住她的右手,就像是乡下人一样。那个童鞋又好气又好笑。就在她们刚刚瞄过左边,把头转向正前方,准备一起过马路时,一辆自行车突地从左边冲过来,俩个人一起倒在了地上。想不起来是自己吓得倒下去的呢?还是被自行车撞倒的。反正是一起倒下了。事后,她逢人便讲那个童鞋是如何吹牛不怕过马路,结果却这般出洋相。直到这次,2015年10月的童鞋聚会上,她还在回忆这个事故。 段德昌将军的儿子,段童鞋的父亲。 “我爸一辈子远离媒体也不允许我们接触媒体”(2015年11月10日段童鞋的微信)一个烈士的儿子,一辈子不愿意提起自己伟大光荣的父亲,那该有多少倍的百感交集,千遍唏嘘,万般无奈?段德昌将军是红军中公认的儒才,黄浦第4期。大凡有才的人,都有思想。段将军说过,宁当檀木(硬木),也不当楠木(软木)。段将军1933年5月1日在红军“大肃反”中,以“改革派”的罪名杀害,年仅29岁;1945年,党中央在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任弼时曾对段德昌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事迹作了详细的报道。1952年毛泽东给段德昌签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烈士证”。历史终于做出了公正的评价。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这首歌是歌剧《洪湖赤卫队》的主题曲,用以记述上世纪30年代洪湖赤卫队的革命斗争。当年赤卫队领导人是段德昌将军,金同学说,现在洪湖瞿家湾还有段虹爷爷遗迹。 东湖之滨!某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李x总理,南访武昌,听说段爸在卓刀泉,想请段爸去聚一聚。毕竟他们都在延安...... “要我去见他?”段爸问带信的人,“他来看我还差不多”。段爸不屑这一顾。你说说,这是不是叫...... 高寿的段妈是共和国第一代大学生,段童鞋和家人 2009年,段德昌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段童鞋和家人 1988年10月,中央军委又下文正式确立段德昌为我国建军史上的33位军事家之一: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叶挺、许继慎、段德昌、蔡申熙、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1994年增为36位。 段童鞋的家人 段爸一辈子不愿开口,一辈子没有写下对他那伟大父亲——段德昌将军的只言片语。所以,段爸不愿提连共和国都难言的往事。他用眼睛,如果眼睛不够的话,就借助摄相镜头来观察世界,观察生活。一辈子都寡言的段爸,病逝于口腔癌。谁说病不是由内而发的呢? 段爸病重期间,段童鞋一年往返七次看望父亲。 一位在省老干部局工作的金同学回忆到:“那年,我看到发的文件,说段德昌的儿子去世了……我就赶紧把联系方式抄了下来,给了我们班长……据说,段德昌的死……与贺龙还是有……”后来,771在汉童鞋都有段妈家里的电话号码。 段童鞋显然继承了她父亲的教悔,她背起相机——尼康D7000单反相机,配长焦镜头的——周游世界,光西藏她就去了三次。如果说第一次是好奇, 第二次是眷念的话, 那么第三次,就一定是某种追求了。 给段童鞋的祝福。 2008年适逢苏联大清洗70周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成为第一位就大清洗表态的国家元首,他说:“我们所有人都应当记住这一历史悲剧,但不是悲剧本身。之所以需要纪念,是因为我们应该清楚,为了国家发展和进步,选择更有效的道路需要政治上的争论,需要大辩论,需要交换意见和斗争,但所有这些都应该是建设性的,而非具有破坏性的......这样的悲剧曾在人类历史上反复上演,其原因是那些看似吸引人的空洞理想被置于人类的基本价值观——珍视生命、人权和自由之上。 段德昌,湖南南县人。他的孙女:段虹,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系771班,最后学历:日本九州大学医学博士。彭德怀,湖南湘潭人。1945年,彭德怀参加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任弼时主持讨论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会上即要求为段德昌平反,恢复其名誉。在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介绍人一栏,填的就是段德昌的名字。毛泽东,湖南湘潭人,刘少奇,湖南宁乡人,贺龙,湖南桑植人...... 这随便一数,来自同一个湖南的顶级国家领导人就这么多,是不是....... 段德昌将军永垂不朽!彭德怀元帅永垂不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个人分类: 谈情说爱|1921 次阅读|1 个评论
满江红 · 重返科大
dongmingwang 2015-5-22 16:53
满江红 · 重返科大 似火燃烧,激情在、青春岁月。 怎能忘、求学科大,群雄逐猎? 淑女狂攻非理化,书生猛读皆文哲。 决胜时、点进绿茵场,真豪杰。 七八一,佳人绝;才子众,争不歇。 四牌楼上下,几多情结? 往日同窗寒舍友,如今异地他乡客。 见有期、已白少年头,归心切。 七八一:中科大七八级一系(数学系)班级编号 四牌楼:七八一学生宿舍与教室之所在 (王东明)
41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昔日同窗今何在?
热度 9 zywsict 2014-9-8 18:19
在哈哈网上看到一组图片“昔日同窗今何在?”,感觉挺有趣,也颇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就转发于此!
个人分类: 转载|3378 次阅读|17 个评论
六游西湖赐圣地诗
冯用军 2013-5-17 21:41
2013年5月16-18日,受有关方面邀请,荣幸第六次造访“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暴雨中的会后,游历西湖、西溪湿地,午餐楼外楼,夜宴茶博士,之后见到了阔别十年的本科同窗李同学、王同学,青梅煮酒、把酒言欢、回溯过往、展望未来,幸甚之,特赋诗一首,特以记之: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烟雨何时休? 在杭同窗乐相聚, 友谊盛情赛绿洲!
个人分类: 《最文学》杂志|1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离别
kuiyongzhang 2013-1-28 14:45
离别一 积雪渐融化,枯藤长新芽。 又是岁尾时,人走愁无暇。 离别二 行将谈读书,本是话家常。 学道历三载,师友一段情。 最怕沉默时,相顾眼角湿。 聚别总是缘,劝君莫伤感。
2534 次阅读|0 个评论
那时年纪小
热度 16 saraca 2012-12-20 23:45
图1:抚仙湖水清又清。 宝是我的高中同学,曾经的同桌。 回想以前的青葱岁月,耳边总回荡着课间、放学时仨并列同桌的笑声。午饭后在操场上散步回来,我们仨总是蹑手蹑脚地步入安静的教室,偌大的教室,已有不少同学在专心学习了。散步时聊天的兴致还未散去,边做作业,边低声地聊天,说到高兴处,总也忍不住就在教室里开怀笑起来,如同高温的油锅,落入了一滴水,噼里啪啦地打破着宁静。静悄悄的教室里,不少同学的目光都集中过来,有的恼,有的笑。我们仨就自觉地埋下头,捂着嘴巴偷偷地笑。宝坐中间,她那“咯咯咯咯”的笑声一直停不下来,自己都快滑到桌底了。一旁的“边”笑弯了腰,双手捂着肚子忍不住侧身移到过道上,笑得前仰后合,泪花闪烁。我靠窗,只好把头埋在桌上,使劲儿地捂着耳朵,抵抗着笑声的感染力,泪水早已沾湿了衣袖。 那时,窗外天蓝云白;那时,我们仨谈着三毛,对远方充满了向往;那时,讲着《围城》的妙语连珠,对钱锺书的笔墨赞叹不已;那时,比划着数学老师课间休息时用“兰花指”抽烟的优雅姿态,眉飞色舞,哈哈大笑。“那时年纪小啊,你爱谈天我爱笑, 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在叫,不知怎样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紧张有序的高中生涯,就这样在我印象里,是忙碌学习之余的欢笑。 图2:学校旁的波斯菊 — 17岁的花季 上大学了,我和宝的学校相隔不远,周末总能相约着到翠湖边上听古筝、去筇竹寺看大大小小的罗汉佛像,在园西路上东游西荡,当然少不了的依旧是大笑。边在兰州,非常遥远,让我想起作家师陀的《邮差》中 的一段:“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三人中的她,干嘛就那么远呢?不过,兰州大学,多么令人向往的大学啊!这时候,我们仨在一起的日子,就是假期里,混在一块,要么天天炮制小锅米线,要么自己制作泰国西米露饮料,要么就一起打打闹闹,放声大笑。 笑声,似乎是我们仨的主题,是我们仨在一起的魅力源泉。不管是上学还是工作了,只要凑在一块,我们总能会心一笑,也总能掀起一阵阵开怀大笑。我们可以不谈生活、工作上具体的困难,但我们喜欢讲自己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歌,看过的风景。具体的私事、小事,也可以谈,但旁边的人,总是一副理解模样,静听,仔细分析,帮你出主意。在这里,宽容、理解、支持是我们仨默契的微笑和开心一笑的根源。 20年过去了,我们仨各自忙碌着。边,是一两年见一次的,从遥远的异国他乡回来相聚。记得上次边回来,我和宝是初春凌晨跑到机场迎接的她,冷风清冽。闹铃一响,宝立马起身,身着睡袍立刻驾车到了机场,紧接着拉回,立马倒头大睡,因为做律师的她第二天还得出庭。我和边,在宝家,如同在自己家里,开始收拾屋子,打扫卫生。等宝回来,站在自己家门口,是一副惊讶的表情,闪烁的泪花,她开心地说,是不是走错地方了?这是她的家吗?朋友仨在一起开始探讨如何收拾屋子,如何保持干净,紧接着就开始瓜分边带来的各种礼物,熟悉的笑声又荡漾开去。 20年多年了,我和宝在同一城市,也各自忙碌着。电话聊天,见面的次数慢慢变得稀少,变得很薄,几乎成了空气了。只知道,每次路过对方的家门时,会想,这里住着我的一个朋友。有时,会掏出手机,打个电话:“喂,在家吗?我路过你们家了。”常常,对方也忙碌在路上。有时,伤感会有一丝:那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 后来,宝给我电话,说:“我路过你家门口了,可以蹭饭么?”我经常不在,但接到电话,总会哈哈大笑,很快乐:“不在!”顿了一下,我说:“有个请求可以吗?以后每次路过我家时,你就打个电话,如果在,我请你吃卤米线!”宝一边开车,一边哈哈大笑:“好啊!要放很多辣椒油的那种!”朋友间,总是说话算话。一两个月,总能接到宝打来的路过电话,有时我出差在深山,有时我忙碌在实验室,我俩彼此没有叹息,稍微聊几句,就说:“记得下次还打哦!”又开始各自忙碌着自己的营生了。 冬日正午,接到宝的电话,未等她开口,我立马说笑着说:“大宝!我在家,快过来吃米线吧!”我的宝,依旧咯咯咯地笑个不停:“好啊,快到你们家门口了,我要吃卤米线!” 好久好久不见,一见依然如故。我俩坐在阳台上,晒着太阳,聊着天,吃着米线,边谈边哈哈大笑。开心的宝,发了一条微信:“路过老大家,蹭饭成功!”冬阳暖暖的,屋子里明亮宽敞,心里似乎也如明镜般清澈。大笑后的安静中,宝斜靠在沙发上,轻轻地问:“边,春节还会回来吗?”我笑笑,不语。 窗外是碧蓝如洗的天空,没有一丝云,也没有鸟儿飞过的痕迹,放佛二十年的岁月不曾从指缝中溜过。心里又开始浅吟低唱:那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 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在叫,不知怎样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图3:湖畔躺椅 — 梦里花落知多少。 图5:回望 - 年少时的影子。
个人分类: 我的朋友|7008 次阅读|33 个评论
江城子——忆同窗
yezuqscx 2012-11-22 15:06
江城子——忆同窗
江城子——忆同窗 当年风雨共寒窗,情满腔,意飞扬; 指点江山,风华盖世芒。 遥想西斋昏灯下,多少夜,断人肠。 云程健翮任翱翔,天一方,情却长; 相别数载,犹忆少年狂。 待到他年寻旧梦,随百鸟,归钱塘。 (壬辰感恩节,整理通讯录抒怀,首句改汪槱生先生词,末句改周本湘先生词) 弘毅 毕旅 惜别 离聚
个人分类: 似水流年|7800 次阅读|0 个评论
随笔之三十七:《幸福》“师祖父母敬”
uvard 2012-4-5 18:45
幸福 日月山海在, 国家校室兴; 师祖父母敬, 友窗兄妹亲。 --鲍毅
个人分类: 随笔小记|22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毕业博文《致室友》引共鸣
brbaba 2011-5-26 21:23
“真的,真的,这里面的情节我们宿舍都上演过!”网友纷纷转发一条微博,在网上@闺密室友,“亲爱的,收到了吗?”“送给曾经同窗的兄弟们!”这则“致室友”的博文“我们不仅是室友,还是一辈子的朋友”,在毕业季即将来临之际引发网友共鸣与怀旧。   室友,一辈子的朋友   “我们不仅是室友,还是一辈子的朋友!”《致室友》中和室友一起生活的许多细节、熟悉的言语让人难忘。“起床!要迟到啦!”“手机帮我拿一下,谢谢。”“走,去吃饭!”“今天冷了,你穿多点。”下一句,你会听到“我今天穿啥呀?”“我今天不想去早课了,你帮我点名,就说我生病了,好不好?”“音乐小声点,我打个电话!”“下去吃饭么?帮我带个饭上来吧!”“我关灯啦!”……“我们或许会吵架,但用不了几天又会重归于好。我们在一起度过的一天、一周、一月、一季、一年……”   因为毕业后,不会有人帮你答“到”了;不会有人帮你带热腾腾的饭回宿舍送到你手上了;再也不会有人笑你穿反了衣服,扣错纽扣了;再也不会有人不买生活用品,却又霸道地占用你的东西了;再也不会有人在你伤心难过时,听你抱怨然后陪你一起哭……   所以,让我们趁现在,我们还没有毕业,我们还睡在一间房子里,我们还没有各奔东西,好好珍惜这份幸福吧!   珍惜帮我喊“到”的日子   “再多各自牛×的时光也比不上一起傻×的岁月。7110的各种姐!”住在一起有摩擦,分开了又会想念,下个月就要迎来毕业季的网友面对“致室友”很感伤啊。   “我们是十二人一间宿舍呢!在一起住的日子很开心啊!偶尔玩得很High,偶尔吵吵!以后你们还会记得我吗?我是猪丽!”“致我们终将过去的宿舍生活。”“马上毕业了,朋友们要各奔东西,真舍不得,昨晚在家看寝室姐妹打闹玩笑的视频,怎么办?还没分别就想哭了……”“转发此微博:珍惜这难得的缘份吧!每个人都要学会忍一时风平浪静,忍一时海阔天空!希望你们都能忍,这样我们就不会有不愉快,我们就能像以前一样嬉戏打闹了……”   《致室友》也引发了室友们的“撒娇”互动:“赶紧的,都帮我打饭吧。”“让你们适应睡觉时永远开着灯的日子也只有两年多了,看来要加大训练的力度!”“帮我喊到的日子还有两年多,你们要好好珍惜了。”“好好珍惜吧,我们还有一年的时间。”   上铺的兄弟,你还好吗   跟室友分开的童鞋开始怀念那些“与室友同居的大学时光”。“大学时代的幸福智慧出现在即将步入大学,或者已经毕业的人眼中,因为好多人都不懂得珍惜眼前所拥有。回忆与憧憬多美,都比不上现在这一刻实在。”“同感,一辈子的朋友,远隔千里也断不了的友情,倍加珍惜。”“想念他们了,不知道他们现在过得如何。”   “咱学校的食堂都不让外人吃了吧,好像花钱都不行,必须有饭卡。但是门口的小吃依旧红火!我想凉面阿姨了!”“怀念各种包子”“好想哭……”“你帮我占位,我帮你答到,一人买六个人的饭,六个人一起通宵达旦,聊天聊地谈帅哥……”   “相聚的时间太短,分开的时间太长!”范玮琪的妈妈也被感动了,在网上对范玮琪、黑人陈建州、以及范玮琪的“姐妹淘”吴佩慈、范晓萱等人说“要珍惜友谊”。   “刚刚才和他们通了电话。”陷入思念的网友纷纷行动起来。“转发此微博:王大湘王大湘。虽然你没开微博,但是我还是想说,像我俩这从小学到现在的铁杆友谊,是坚不可摧的对吧?”“转给我的今天嫁为人妻的室友;不巧:好像还没她围脖呐……”“让我想起于彤。呵呵,现在联系不上了,不知道她还好吗?”“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你可还好?”     我们不仅是室友,还是一辈子的朋友!   ——送给室友(部分)   “起床!要迟到啦!”   “走,去吃饭!”   “今天冷了,你穿多点。”   下一句,你会听到“我今天穿啥呀?”   “我今天不想去早课了,你帮我点名,就说我生病了,好不好?”   “下去吃饭么?帮我带个饭上来吧!”   “我关灯啦!”   这些话很熟悉吧。   我们可以和舍友处得像兄弟姐妹。   我们或许会吵架,但用不了几天又会重归于好。   我们会珍惜彼此相处的日子   因为毕业后:   不会有人帮你答“到”了;   不会有人帮你带热腾腾的饭回宿舍送到你手上了;   再也不会有人不买生活用品,却又霸道地占用你的东西了;   再也不会有人在你伤心难过时,听你抱怨然后陪你一起哭了   ……   趁现在,我们还没有毕业,   我们还睡在一间房子里,   我们还没有各奔东西……   好好珍惜这份幸福吧!   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有了。  来源:扬子晚报
个人分类: 杂谈|24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半个世纪前同窗聚餐望湘园
黄安年 2010-12-29 19:59
半个世纪前同窗聚餐望湘园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29 日发布 除夕将至 , 新的一年转转眼就到。北师大中文系 1957-1961 年级 (1) 班部分在京同学聚餐于西南三环马家堡附近的首地大峡谷购物中心的望湘园。该购物中心是今年 9 月才开张的 , 为西南三环地区提供了新的集购物娱乐餐饮于一体的活动场所。据东道主杨蔼仁老师介绍 , 以湘菜为特色的望湘园是京城顶尖的湘菜馆之一。与会的有北京语言大学的冯芝润夫妇(他的夫人是刚刚由天津赶来的)、住在亦庄附近的李秀山、吕启祥夫妇、住在洋桥附近的杨蔼仁夫妇和杨蔼仁的 94 岁高龄的老母亲。杨蔼仁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几个之一 , 前两天刚刚是他 72 岁生日,而曾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李秀山今年已经是 80 岁了。 与会老同学虽然住在北京 , 但是半个世纪来在一起聚会的机会并不很多。今天能够在望湘园聚餐感到格外的珍贵 , 近三小时的相聚,话题很多 , 家事、国事、社会事无不涉及,个人健康更是大家议论的热点 , 离别时相约明年在聚。 下面是即时拍摄的五张照片。 1 ,自左起 , 杨蔼仁、李秀山、吕启祥、冯芝润四同学。 2 ,冯芝润夫妇,吕启祥(中)。 3 ,自左起 , 李秀山、吕启祥。 4 ,杨蔼仁、吕启祥。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3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朝华午拾:同桌的她》
liwei999 2010-4-5 18:21
我从来不看古装电视剧,也基本不看韩剧。可是领导爱看,有时就跟着瞄一眼。前一阵看《新醉打金枝》,第一次见到女主人公韩国影星蔡琳,吓了我一跳。天下还有这等奇事,她跟我暗恋过的大学同窗简直是一个模子。脸像、身材、神态,举手投足,不差分毫。特别是那双略带忧郁的杏眼,凝脂般白皙柔嫩的皮肤,宽大的额头,还有那上唇人中略翘的红唇皓齿,天哪,是造化神工,克隆再现,还是时光倒流,尤物重见?只能说,天怜其美,唯美永存。感谢现代科技,使得我少年的记忆变得如此栩栩如生。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口试的考场。文革以后第一届77级高考,我加试了英语,初选后需要口试。父亲陪我乘车从县城赶到W市的口试考场。她的出现有如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她其实长我一岁),让我眼睛一亮。很少见如此娇嫩的少女,羞答答地随着她父亲嘀嘀咕咕做临场前的最后准备。 我父亲于是搭讪,想为我寻求一些应试技巧,得知这位父亲是大学教授,恰好跟我父亲的老同学是同事。女孩父亲说,要紧跟形势,学一些英语的日常政治用语,比如华主席提出的抓纲治国:Grasp the key link and run the country well。 我默念着刚学到的抓纲治国,就这样糊里糊涂进了口试考场。考官倒没有问什么政治,只是简单问问年龄籍贯,然后让我朗读一段白求恩大夫的故事,念完后要求复述出来。我大胆复述了三五句:Dr. Bai-qiu-en is an old friend of China and Chinese people. He is a communist party member in Canada. He came to China in 1939 to support our anti-Japanese war. 出考场后,赶紧拿眼睛去寻那个女孩,可惜早已香消影逝,随风而去,不留一丝芳踪。 世界上的事情常常是这样,在一个偶然场合,邂逅一妙龄女郎,惊为天人,久久不能释怀。可人海茫茫,又身处两地,绝无再见的可能,徒增感喟而已。非常羡慕这个天仙一样的女孩有个教授爸爸精心培养,心想来年北外或者上外的校花非她莫属了。 但是,生活也有比小说还巧的时候,她居然成为我的同窗,来到当时不入流的师范学院。新生入校的时候在校园见到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及至发现他原来是同班同学,大喜过望。再后来,因为我全班最小,她在女生中也最小,不知前世修得什么福分,居然同桌相邻,虽无耳鬓厮磨,却有幽香袭人,娇喘入闻,凡夫俗子的我早已不知身在何处了。 三十人的班级,有七个女生,人称七仙女,她是老七。同桌的她爱穿雪青色的确良衬衫,显得胸前很丰满,亭亭玉立。四年下来,她总是正襟危坐,修女似地目不斜视,使得我也不好意思偷看她。比肩而坐,井水不犯河水,只是养成了心猿意马的恶习。我们平时在路上相遇,也不敢直眼相视。只是晚自习的时候,我常默默地透过窗玻璃的镜像欣赏灯光下的她的面容和倩影。 77级毕业照 七仙女 跟名校有很多选修课不同,我们这种学校课程很死板,全班同学总是绑在一起,在同一个教室,上同一组课,跟中专似的。这样的情形使得我们都有固定的座位。我很幸运,我和同桌的七仙女在第一排,六仙女在我身后,五仙女在我隔壁。 我们是文革后第一届,同学背景各异,年龄相差也大,但都免不了前朝遗少陋习。全班同学除了死读书外,根本没有社交和娱乐。男女生也极少谈话,个个是先帝毛主席的好学生,自觉克己复礼,非礼勿视,心灵严重扭曲。须知大家都是18-30岁正当年啊,班上居然没有一对谈恋爱的,直到临毕业才有几个年长的哥们开始四外寻找对象,也没敢打七仙女的主意。只有一个中文系的嬉皮才子似乎总想跟她套瓷,称她为 my Little Rabbit Merry,但也无从下手。 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我尽管占尽地缘优势,被仙女包围,可近水楼台不得月。但又不心甘。好在我年龄最小,于是倚小卖小,先是跟老大姐们有交往,特别是跟长我五六岁、风趣幽默的三仙女,成了莫逆之交。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俩打着练习英语口语的幌子,每天晚上象恋人约会似地在月光下尽兴海聊。可是对年龄相近也是最漂亮的七仙女和六仙女(长我两岁)有所顾忌,不敢造次。 对近在咫尺远在天边的七仙女的暗恋伴随了我的大学生活。当年的笔记、诗稿,连同我写的四大本小说,都不幸在流浪搬迁途中丢失。曾经为她写过的新体诗《女神》早已灰飞烟灭,连残片也未留下。只有一首藏字诗,我还清楚地记得: 尔东陟兮, 岂可西及? 里亡玉兮, 惟可悲夫! 前两句字头里面嵌含着七仙女的芳名(第三行里面的玉也指她,因为她的名就是一种美玉),后两句里惟就是立委喽。意思很简单,故意用晦涩的词句表达,主要是自惭形秽,怕同学识破我的暗恋而无地自容。当时写完这偈语似的骚体诗,颇孤芳自赏一番,觉得此间禅机,神仙也解不透。其实这所谓诗译成白话,根本没有什么情诗的意蕴,不过是叹南辕北辙无缘成双罢了: 美人啊,你往东边去, 我在西面怎能追到你呢? 我的心中失去了美人, 难道不是很可悲怜的么? 暗恋单纯而凄美,同桌四年,一直埋藏在心底,直到毕业分离也没有勇气提起。这种情感很象李琛唱的一首歌《窗外》: 今夜我又来到你的窗外 窗帘上你的影子多么可爱 悄悄的爱过你这么多年 明天我就要离开 多少回我来到你的窗外 也曾想敲敲门叫你出来 想一想你的美丽 我的平凡 一次次默默走开 毕业以后,她留校任教,我在山区教书。一年后我考上研究生回母校探望,老同学相见分外亲热,有说不完的话。还是社会磨练人,短短的一年分别,彼此都有大变化,她再也不象以前那样羞涩和压抑。七仙女后来还见过一面。她那时在南大念研究生,我路过南京,邀了在美院念研究生的老班长一起去看她。人真会变化,在学校她很少跟男生交往,那次去,她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和激动,好像我们去看她,让她在姐妹里特别有脸面的样子。 2006年九月二十二记 ~~~~~~~~~~~~~~~~~~ 当年的诗《女神赞》 (2100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February 22, 2007 02:04PM 后记:当年的诗稿《女神赞》已在搬家途中丢失,但并没有“灰飞烟灭”。曾打印留给哥哥一份,没想到他居然保留至今。 女神赞 好修篇一 人非草木,安能无情?血肉之体,孰不慕英?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娉婷仙姑,吾侪梦俦. 爱之恋之,莫之污兮.仰之敬之,莫我知兮! 莫我知兮,心弗见兮.念之肠断,涕若霰兮. 无题 尔东陟兮,岂可西及?里亡玉兮,惟可悲夫! 学无已兮,诗无体兮.人无常兮,心无伤兮! 五 夜,己经两点, 远近几只梦的眼. 有绿色的,有黄色的, 一闪.一闪. 乌青的穹隆, 轮廓略显. 挟着寒气, 夜神抚我脸. 万籁俱寂, 我却听出了音响: 嗡嗡嗡,象蜜蜂, ___是我生双翼的耽想. 耽想中的她, 亲近又遥远. 细语蜜蜜, 笑窝浅浅. 六 怎么,大地颤微, 敢不是地震来临,乘着人们熟睡? 我丢下诗笔跳出窗外, 蓦然记起她还在房内. 象黑色的闪电, 我猛冲进去. __alas!她安然脱险, 我却遭了致命一击. 感谢上帝! 我满意地死去. 魂灵似乎正听到, 她在为我哭泣. 九泉之下我微笑安心: 一个完美的女神, 要抵得多少 我这样的凡人,Amen! 作于一九八零年十月一曰夜 《朝华午拾》总目录(置顶)
个人分类: 朝华午拾|2143 次阅读|3 个评论
同窗感怀:和曹广福自嘲
杨学祥 2009-2-5 13:20
同窗感怀:和曹广福自嘲 风流悲白发, 英雄忆少年, 相见无岁月, 难忘同窗寒。 行路多坎坷, 苦思少艰难。 祝君尧舜上, 朱颜笑百年。
个人分类: 诗词|2234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5: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