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高压氧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高压氧

相关日志

答朱清时之问——人体内“真气”存在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原理
热度 20 yindazhong 2017-7-3 09:46
人体内 “ 真气 ” 存在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原理 “真气”是什么?它到底真的存在吗?“真气”与我们呼吸的气体是什么关系?“真气”在体内如何运行?“真气”真的能强身健体,益寿延年吗? 不久前,担任过几个国家最著名科技大学校长的朱清时老先生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了《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的报告,不料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了关于中医“真气”身份鉴定的轩然大波,又一次把人体的“真气”、“气功”现象和研究架上了是真科学还是“伪科学”的熊熊大火上经受煎熬!媒体网络批评指点朱清时校长的言论沸沸扬扬,铺天盖地:从物理,到量子,从佛学,到玄虚,从心理,到生理,一直纠缠涌流到神经生物学、禅定气保健,以至整个中医、西医…… 为了比较真实地给出朱校长对于“真气”的体察实验和认知研究的信息,先将网上载得的“朱清时在北中医演讲全文”的部分剪辑如下 【1】 : “过去的十多年中,我一面学习与人体有关的医学和生物学知识,一面努力用自己的身体观察真气,以求用现代的科学语言来更准确地讲述真气和经络。 其实身体是我们观察世界的工具,所有科学仪器都是身体的延长,只要能排除心理作用,区别开客观和主观,身体也是一台好的观察仪器。 ” “做到了心息合一,没有杂念妄想,身体就开始发生一些反应和变化。《达摩禅经》讲是“息轻重冷暖,软粗与涩滑”。 “ 入静,调呼吸,意守气海,可以把全身的气聚集在那里,形成一个有力度的强气团,在气海慢慢地飘。意念可以操纵这个气团,但是当意念让它停留在气海时,它在气海憋一会儿后,会突然爆发,不受意念控制地上涌,沿脊柱(中脉)上行。   气团到腰椎时,有热辣辣的痛感,但很舒服;到大椎时常常被堵住,好像感觉挣得筋骨格格响;进到枕骨处也常这样;这时细调身体姿势,常有助于气过关;气到眉心轮,又会被堵住,这时会挣得头大幅度摇动,有些气能通过然后到达百会,像要把那里的板结的东西挣裂开来。” “ 气感更强和更安静时,可以感觉气团的路径中心像有一根细管(正好与脊柱中心一致),像电线一样,从气海连到头顶百会,气就像电流一样上下运动,气团的中心是个“小球”,它行经的管道位于脊柱中心,细若麦秆,这正是脊髓的位置,这时“小球”的运行是不大受阻的。” “2009 年,丹麦科学家用高清晰度的核磁共振技术,不但看整个大脑,也看整个脑干和小脑。他们发现,长期禅定也能改变脑干的构造,改善心肺和其他自主神经系统功能。” 讲座中,朱清时先生展示了自己的实验效果,他表示,“真气可以产生强烈的生理感受,可以让身体发热、一念不生、并有极大的快乐。无论修炼时生理感受多强烈,事后都会身体轻安,感官敏锐,而且,智力还会明显提高。” 1.“ 真气”训练的简单介绍 为了严谨深入地探讨锻炼“真气”或“气功”的原理,我们先介绍一些“真气”锻炼的过程,进而让读者对于“真气”产生及其“运行”的路线和技术有一个实际的了解。例如何谓“小周天”真气锻炼等等。 由于高级阶段的“气功”锻炼花样繁多,也容易气结一隅,造成伤病,所谓“走火入魔”,例如“大周天”等训练,我们不在这里具体介绍,也不建议大家贸然涉足。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真气运行练习方法”(简称“真气法”)可参照李少波等著名中医推介的以下五步法进行 【2】 。 1.1 真气法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真气法用鼻呼鼻吸作腹式深呼吸。第一步练习的关键是,吸气时“吸气入腹”,呼气时“意想心窝”(即心口部)。初练者往往不容易守得住心窝,可以采用数息法来帮助诱导入静。整个呼吸过程注意:缩小视野,心不外驰,以诱导入静为目的。 1.2 真气法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入 在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部发热时,就可以意息相随,用意念将心窝部的温热感一步一步引入丹田,其目的就是将心窝部集聚的真气沿着胸腹中线(中医的任脉)下达丹田,以打通任脉。第一步和第二步最常见的反应是肠鸣与排气,所谓“真气”加强了肠道的功能,正气驱除肠道浊气。 1.3 真气法第三步:调息凝神丹海热 通过前两步培养真气,使得上、中二焦真气趋向丹田,并在丹田(气海穴部位,脐下一寸半处)聚集。此第三步为进一步调息凝神,使真气不断充实,丹田气海进一步温热,使得任脉通达,为下一步贯通督脉打下基础。此步是真气法训练的重点,得法者大概30天可以做到第三步。 1.4 真气法第四步:蓄气通督勿相助 在意守丹田约30-40天之后,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力量时,即可意念引导真气(经会阴穴)延脊柱上行打通“督脉”(中医人体背后沿着脊柱的经脉)。上行时意念随之而行,若行到某处停下,也不以意识向上引导,所谓“勿相助”。上行的快慢取决于丹田的力量如何。第四部为全部功法中最难的一步,有人比喻为脱胎换骨!督脉畅通以后,一呼一吸形成任督循环,所谓“小周天”: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此状态与佛教、道教的“入定”、“顿悟”描述相通。 1.5 真气法第五步:元神蓄力生机育 这是真气训练的最高境界,一般人很难达到。这是静极生动的一种状态,所谓功能态。原则上还是守丹田,以静为务,功夫越深,入静越好,体内生理功能就恢复越好。通督之后,各个经脉也相继开通,会有种种得气震动的躯体反应,直至足底指尖,所谓“大周天”。 真气法的高级境界是分层次、分阶段一步一步达到的,这需要悟性和坚持,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极乐境界。 2. 关于“真气”的理论解释 中华文化中关于“真气”最经典的概括可以回溯到《黄帝内经》里《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介绍,所谓:真气乃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流动着而看不见的精微物质。《内经》中提及“真气”的地方有22处,分别为1)指先天之气;2)指正气;3)指经气。除了“真气”,中医养生文化还有“元气”、“正气”等概念 【3】 。 李连达先生对中医理论中的 “气”作了精炼归纳 【4】 : “气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全身之气,如真气、元气、正气、宗气等,是全身性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正气足则健康,正气虚则生理功能减弱,体虚多病。古人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及“扶正祛邪”的理论。全身之气包括了人体多系统、多种生理功能的总称。二为局部之“气”,如心气、肺气、胃气、脾气、肾气等,是指各系统、器官的局部功能,如心气虚是心或脑功能减弱,肺气虚是呼吸功能减弱,脾胃气虚是消化系统(包括营养、代谢等方面)的功能减弱,等等。” 简言之,中医理论中的“气”是泛指生理功能而言,泛指全身性或局部性的生理功能,用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防病治病能力。 现代生命科学中,与“真气”的理念和功效最接近的“气”应该就是能够产能供能的氧气(O 2 )。中医中与“真气”相辅助,进而维持生命的“水谷之气”应该就是在能量代谢中另一个可以产能的淀粉相关物质——葡萄糖(又称碳水化合物)。氧气和葡萄糖基本对应了现代生命系统中(三羧循环中)产能供能的两大核心物质。在《灵枢,刺节真邪》中我们甚至读到了“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的妙句。然而“真气”是否大约就是氧气呢? 3. 锻炼“真气”的效果与困惑 练“真气”的效果如何,这在朱清时校长和大量的实践者们身上已经有了诸多直接地体察和介绍,例如朱校长表示: “ 真气可以产生强烈的生理感受,可以让身体发热、一念不生、并有极大的快乐。无论修炼时生理感受多强烈,事后都会身体轻安,感官敏锐,而且,智力还会明显提高。” 又如,吕直的文章介绍,他在多年前,因患慢性胃炎与胃溃疡久治不愈,屡受疼痛和出血的煎熬,在著名中医李少波的指导下,锻炼真气运行五步实践,居然完全治愈。此后,在协助李少波教授举办培训班的过程中,还亲眼目睹了“真气”治病健身的多重效果,例如防治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慢性咽炎、肠胃炎、肝胆病、心脏病、糖尿病、脊椎病、腰腿痛、关节炎、神经官能症、肿瘤、肾病、阳痿、不孕、眼病、耳鸣等慢性病及疑难杂症等等。 总之,练气的实践者们认为,该方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养真气、协调阴阳、促进人体生命活动有序化,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益智健脑的治病养生目的。 然而,从以上罗列的现象和讨论以及炼气实践,作为现代生物医学工作者我们清楚地看到,在被广为推崇的“真气现象”面前还始终有着两个重大的生物医学问题没有答案: 一是,“真气”真的有吗?它到底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二是,“真气”真的有用吗?它究竟是如何“显灵”的? 关于这两个困惑,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朱清时先生的假说是:真气或许是大量神经元的涌现,“是神经元运行时的队列”。显然,人体内(在婴儿出生后基本不能分裂增殖)的神经元在数量上“涌现”是不科学的,但是在某种条件下,种种神经递质或灵感状态倒是有可能涌现。因此,所谓“真气”状态之时,出现“神经元的特殊功能涌现”那还比较靠谱。因为神经元的队列早就在人体脊柱两边整齐排列——恰好处在中医的所谓膀胱经的经线上,中医的捏脊治病就是在刺激按摩脊柱两侧的神经节以及肾脏部位,迫使这些器官组织分泌释放其中的理化物质,例如多巴胺、5-羟色胺或去甲肾上腺素等等。 4.“ 真气”存在的生物学依据 “ 真气”是否真的存在,这在许多人大脑里,不管是中医、西医还是大科学家如朱清时,都是有疑问的。但是如果您亲眼目睹过传统的杀猪过程,你就会觉得高等动物的皮囊内要存气或行气也许不是什么大难题。当然若是气太多了,失控了就有问题了,西医会称之为皮下气肿,气栓等等疾病。 下面是笔者当年在农村插队时亲眼目睹的杀猪故事:在给牺牲的猪放血、水烫之后,为了给猪体剃毛方便,传统的杀猪匠需要在猪的一只脚上戳一个洞,然后塞进一个空心的管子,捏紧或扎紧猪体上的破口后,屠夫对着烫泡后的死猪像吹气球一样猛吹,于是猪体就鼓胀起来,直到像一个充满的气球。于是刮毛的工人就挥起刮铲,从头到脚,动作麻利的刮了起来,直到猪体全身光光。这时拍拍猪肚皮,嘣嘣作响,就像敲鼓一样。联想到我们看到过的硬气功表演,一棒打去,或是一板砖拍下,棒折砖碎,而气功演员的肚皮、头皮等处依然挺拔锃亮,几乎完好无损!这无疑该归功于气功师常年操练的在皮下堆积的气体或气液混合体的“轮胎样”保护作用。 然而,“真气”到底是怎么进入体内的呢?笔者一开始曾试图以“渗透过膜”来解释人体蓄积真气的主要途径。 我们日常所习惯的呼吸往往是采用胸式呼吸,而忽略了腹式呼吸。在人体心脏和双侧肺脏的下面,肝、脾、胃的上方有一层肌纤维膜。它是胸腔和腹腔之间的分隔,称为横隔膜(diaphragm )。横隔膜的运动能帮助肺呼吸,通过横膈的一张一弛作腹式深呼吸,就叫腹式呼吸。“真气”是否就是以某种方式和途径透过横膈膜的空气呢?上文中炼习李少波“真气”的第一步似乎就在炼穿越横膈膜的“心窝气”呀。 横隔膜是隔离胸腔与腹腔的肌膜,某些新生儿因发育不全横隔膜不密封,于是用小肚子帮忙,一扇一扇的作腹式呼吸。呼吸科的医生们是不认可横膈膜可以透气漏气的假说的,因为那样就是医学上的“气胸”、“气腹”、“气肿”病人。当然对于气体渗透过膜,现代医学也是可以认可的,例如对气胸、气肿病人以高压氧进行“消消气”的治疗,但这个消气过程有点慢 (约15%每天) ,一般需要几天时间才行。这样一来,似乎气体在体内渗透过膜的程度和速度成了“真气”及“气功”训练的关键制约因子。尽管我们知道两栖动物,包括龟鳖的厚厚的皮肤也是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辅助呼吸的。 其实从上文杀猪的故事里我们不难想象,哺乳动物的“皮囊”下都隐匿着一个储藏和运输空气的空间,只是我们平时不用它作为呼吸和生存的工具,只有在特殊职业或特定情况下偶尔借用一下。当然象“气功”、“瑜伽”、“禅定”、“打坐”、“太极”等等强身健体的实践中,腹式呼吸被频频使用,其实都是在做“行气”的文章。大自然早就从各种各样的心理生理健身活动中给了我们启发暗示,说明“真气”在内脏中是可以“从容存在”,并实现“有限穿越”的。 然而单靠渗透过膜来解释论证人体可以适当蓄积“真气”,似乎很显得苍白无力,我们还要继续寻寻觅觅,上下求索。 肠呼吸又可称之为胃肠道呼吸(intestinal respiration,gastric respiration)是水生动物通过在消化道内腔的上皮细胞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也就是生物通过胃肠道来实现的空气呼吸或水呼吸过程。 在进化发生上,鳔和肺都由消化管生成,同时胃、肠也有呼吸作用。初级动物如环节动物,又如常年生活在海底的 螠虫(echiura) 俗称海肠子都是属于可用胃肠道呼吸的动物。螠虫能从肛门向直肠内摄取海水,通过直肠的薄壁与体腔内含有血色素和血红蛋白的血细胞进行气体交换。 泥鳅 、鲶鱼的 肠呼吸 尤其赫赫有名:泥鳅浮出水面,吞吸空气,而后可以从肛门排出气泡。排出的气体中,O 2 减少,CO 2 增多。龟类的副膀胱、海参的呼吸树、蜻蜒幼虫的直肠气管鳃等都具有同样的机能。肠呼吸对于鳃呼吸和皮肤呼吸确实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但是如果使环境条件适宜,环境水的含氧量维持饱和(25ºC,约8 mM),这些动物依靠肠呼吸的程度则会降低,所谓用进废退。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技能不仅限于水生动物,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有此潜在的功能,只是在进化中渐渐被“遗忘了”或被暂时“束之高阁”了。这个功能其实就是许多动物在特异生存环境下的“第二个肺腑”。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在本文后面将把“胃肠道呼吸”称之为“第二肺”功能。 行文至此,如果您对人体的腹腔“第二肺”呼吸功能还是将信将疑,笔者这里建议您回去做一个21世纪的“阿基米德浮力实验”。 首先建议您去找一个大大的浴缸或澡堂,或是泡进游泳池的浅水区。请您用仰泳的姿势平躺漂浮在水中,您的手指可以轻轻触碰池底以保持身体的相对稳定。此时由于您的肺部在身体的上半部,您的上体一般会高于下半身在水中漂浮。想象一下如果你用横膈膜扩大胸腔帮助肺部吸气,那么您以肺为主的上半身应该更加充满气体,更高的往上浮出水面。然而,诡异的事情接下来就要发生了!请您最大可能地作腹式呼吸,深深地吸入一口空气……您会疯狂地发现,您向上大幅度浮起的恰恰是您的下半身,您躯体上的按理没有可能进空气的臀部,甚至是您的脚尖抢先浮出了水面!这岂不是解剖学上的荒唐透顶的咄咄怪事?那么多空气突然一下子从哪里钻进了您的下半身!这个实验您可以翻来覆去地重复和体验,并且发愣和沉思。您兴许还会兴致勃勃地发现,在完成这个匪夷所思的“下半身浮起”过程中您居然没有感到任何气体透膜的艰辛和痛苦,竟然不费吹灰之力(您只用了吸气之力),还迅速得几乎不花任何时间! 如果您真是个对“真气奥秘”苦思冥想,百思不得其解的“科学狂”学者的话,这个“阿基米德浮力实验”足可以让您疯狂地从水中跳出,光着身子跑到大街上去大叫:“我发现了”!“太神奇了”!“我的下半身可以藏入大量空气”! 实际上,众多“真气”培训学员在练习一个阶段后频频出现的嗝气、肠鸣、矢气以及通便都充分说明了胃肠道呼吸的真实性和普遍性。不过,尽管我们上面的存气实验会做得很成功,要让空气在胃肠道内通过渗透过膜,或“第二肺”呼吸,进而实现丹田蓄积发热还是需要一个较长阶段的适应和训练才能成功。另外由于消化道及相关器官中各种膜组织的个体差异和练功人的心理性格等差异,有些人的腹腔蓄气容易获得,而有些人则不易练出。 当练功者们能够让空气透过体膜在胸腹之间自如进出,并且在腹腔丹田蓄积,进而产生一定的气压,气功和真气相关的奇异事件便会接踵而来,涌流而出。当然此时此刻,在现代医学的解剖刀下似乎啥事也没有发生。这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功能师一调息,真气就隐身走了?腹腔一打开,“真气”就烟消云散了?其实,此时此刻,我们对这已不再感兴趣。我们现在最感兴趣的事情是:“第二肺”透(偷)来的空气真的有“魔力”使人强体健身吗? 5. 神奇的局部供氧 有了猪体的“皮下行气”和泥鳅的“肠道呼吸”的新概念,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探讨“真气”的愉悦心情、改善思维、强身健体、甚至防病治病的诸多神秘功效了。这是“真气疗法”的科学原理,也是“气功锻炼”的神秘机制。 氧气是生物体生存的必要条件,大部分组织细胞需要氧气来产生足够的ATP以供细胞代谢。对于正常的人体来说,氧气由外向内,经过肺泡交换,血管运输,从宏观到微观,由主动脉到微循环,氧气的体积分数(氧分压)一般会以梯度下降,到达各细胞时氧分压只剩下大气氧体积分数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5】 。氧体积分数是细胞产能的物质基础及衡量指标,也是调节细胞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给病人吸氧是现代医院在治疗或抢救重症病人时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甚至一度被用来作“包治百病”的尝试。 然而,做过细胞培养的科学工作者一般都知道,传统的细胞培养实验多在常氧(大气氧环境)下进行。我们知道大气氧的体积分数约为21% (160mmHg),此氧体积分数远远高于体内诸多组织器官中细胞生存的实际氧体积分数。事实上,人体各组织细胞在各自独特的生理环境下,其氧体积分数并不一致。肺泡血管氧体积分数约为14%(100mmHg) 【6】 ,人体血液中的氧体积分数为10%~13% 【7】 ,人体脑组织的氧体积分数为3%~14%,骨髓腔内氧体积分数为1%~7% 【8】 ,人类软骨细胞(无血管组织)生长环境的氧体积分数为0~7% 【6】 。 因此,由于常氧条件培养细胞并不能完全符合体内细胞的生理环境状态,于是有研究者提出“低氧培养”的概念:即模拟细胞生理性低氧环境对细胞进行培养,使得实验条件更符合细胞的真实生理环境,以更有利于研究细胞的各种真实的能量代谢、基因表达或增殖过程。例如大量研究表明,胚胎 组织 的培养在氧分压为3%时才能活得好。尽管不少文献将体内的低氧水平称为缺氧状态,但实际上对于正常组织和细胞的生长而言,此低氧水平才是真正正常的生理状态。 如是可以想见,细胞在体内获得的由毛细血管送进来的氧只有大气氧分压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躲在血脑屏障后面的神经细胞是不是更加处于“氧饥饿”状态? 毫不夸张地讲,相对于正常生理状态的组织细胞,由“第二肺”进入腹腔的大气氧(21%,160mmHg)就成了事实上的“高压氧”,尤其对于躯体脊柱内外的神经细胞来讲应该更是如此!更何况在气功大师丹田内蓄积的空气可以超过一个大气压,甚至达到几个大气压。高压氧医学技术告诉我们,吸入两个大气压的空气就能让肺泡里的氧分压增加一倍半以上(由100mmHg增加至260mmHg) 【9】 !医院里用高压氧舱选择1.5或是2个大气压治疗疾病的特殊功效在气功大师面前其实并非高不可攀。这就意味着气功师可以将高于一个大气压的空气直接送入“真气”运行可及的组织细胞。 在“打通任督两脉之后”,人体内就拥有了高氧分压的“真气”在气海(丹田)以至脑海内周旋,见证奇迹的时候就要到了。 当接近或高于大气氧体积分数的“高压氧”被运送到身体的各个专业细胞,尤其是送进常态为低氧分压的脊髓神经组织和排列在脊柱两侧的神经节群的时候,获得了额外的高浓度“特供氧”的神经细胞就进入了新常态:督脉周围以至脑海中平时生活在较低氧分压(1-7 % )环境中的神经组织得到了高浓度的非肺供氧,以至高水平的产能供能,我们的神经组织能不欢欣鼓舞、神清气爽、灵感涌流、超越凡胎吗?我们的脂肪或肌肉细胞能不震颤发热、代谢加速、排出毒素、改善状态吗? 实际上,“局部供氧”是龟、鳖、蛇、鳄等变温动物在冬眠生存时期为了节省能量所采用的特殊生理措施,冬眠中龟鳖只向心脏、大脑供氧,现在这个“局部供氧”技术俨然被我们人类反其道而用之,用来开拓人体的特异功能。当我们的非肺局部供氧通过“小周天”甚至“大周天”把“真气”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无论是作为硬气功的“轮胎样”抗击打,还是作为能源用的“第二肺”作用,都会导致ATP以至肌酸磷酸能量库的高饱和。有了直接作用在细胞组织的额外供氧供能,人体的防慢病,治未病甚至出现“超级大脑”那样的超能状态,一切都有了可能:消除疲劳、提高智力、改善免疫、祛病防病…… 回到科学机制的角度来思考“真气”显灵的原理,现代医院常用的高压氧仓以至吸纯氧防病治病的机制就是“真气”作用原理最好的生物医学解释。 6.“ 气功”机理与故事尾声 我们都知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简单道理,也就是所谓哪里缺血,哪里就会出现问题;哪里缺氧,疾病就会在哪里发生。但是这些问题的本质并不是缺血或缺氧,而是缺少了组织细胞赖以生存的能量!在哪个部位缺能,就会使得哪个部位的功能削减以至机能丧失。自由基生物医学研究,所谓缺血(缺氧)再灌注实验,就是把某个动物的肢体死死扎紧停止血流半小时,然后再松开来引发大量的氧自由基导致机体损伤。 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以很自信的说,许多练习“气功”的健身运动中神奇的“真气”就是含氧21%左右的空气,当空气蓄于皮下,就增强了抗皮外击打的能力,当空气不经血管被运输到某身体器官就会改善那个局部器官的状态和功能。具体讲,当生物体从“第二肺”获得的空气不经血管被运输到神经相关组织系统就会改善神经组织的供氧供能,改善神经元树突、轴突的电化学状态,增加神经递质的合成分泌,提高局部神经敏感程度,以至戏剧性地改善思维状态以及机体的健康状态。 时至今日,如果我们试图通过网络,检索“气功的作用原理”,我们会大失所望地发现,维基百科说这个词条源自中华文化,而在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中几乎没有严谨科学的现代生物医学的表述。百度百科的解读是: “ 气功是中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和疾病、疲劳、衰老进行斗争的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创造出来的一种自我身心锻炼的摄生保健方法。它是着眼于“精、气、神”进行锻炼的一种健身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方法来调整精、气、神的和谐统一。调心则意念专注,排除杂念,宁静以养神;调息则呼吸均匀和缓,气道畅通,柔和以养气;调身则经络气血周流,脏腑和调,从而做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通过系统的锻炼,可以使“精、气、神”三者融为一体,以增强新陈代谢的活力,使精足,气充,神全,体魄健壮,生命延长,推迟衰老。” 一些勉强探讨“气功原理”的科学解读也模糊虚无,牵强附会,有经验性的功效描述,没有实际的生物医学实体及理化机制。例如: “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在气功锻炼的过程中,调身以使全身的肌肉骨骼放松,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紧张性的下降,因而可以诱使情绪得到改善。调息则通过呼吸的调整按摩内脏,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器官功能;同时可以兴奋呼吸中枢,进一步影响和调节自主神经系统。而调心,意守以至于入静时对大脑皮质有调节作用,可以使大脑皮质细胞得到充分的休息;也能对外感性有害刺激产生保护作用。”“ 用现代科学语汇来说,这个‘内气’,应属某种生物能场。通过特殊方法以调动人体内气,是气功与体育锻炼的根本区别。” 等等等等,东拼西凑,不明就里,不忍卒读…… 尽管以往关于“气功”原理的解释不够靠谱,然而“气功”锻炼的无创性、内脏性、神经性、高产能性、代谢改善效应、躯体保护效应以至防病治病效应都比刮痧、火罐还是无疑要远胜一筹,独占鳌头。另外意念在导引真气和气功的运行中可以起到指挥棒作用,主要属于神经系统的定向导通敏化作用,因为这里涉及到许多心理生理交互作用细节,容易引起误解与争议,本文暂不作深入探讨。 总之,当我们明白了大多数动物可以有:1)实施一定程度的“肠道呼吸”的“特异机能”;以至2)人体内可以由炼气产生“第二肺”进而向机体提供“局部高压氧”的科学道理,真气和气功就可以从此告别被贬低为“伪科学”和“玄学”的负能量纠缠,名正言顺地纳入人类强体健身,防治疾病的实践和探索之中。中华文明宝库中从此又擦亮了一颗金光灿烂的皇冠上的明珠! 参考文献 朱清时. 我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朱清时在北中医演讲全文. 2017-6-15.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615/09/27922566_663267988.shtml . 温小鹏. 中医真气运行与瑜伽训练法之比较 . 光明中医, 2011, 26(11): 2177-2179. 张维耀. 论真气学说(一),一般概念“气”的源流 . 天津中医药, 2005, 22(4): 308-310. 李连达, 李贻奎. 院士研究真气之我见. 科学网, 2017-6-1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5370do=blogid=1060956 . 邢文, 杨少光, 韩之波 等. 常氧培养与低氧培养肺间充质细胞凋亡的比较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14(49):9253-9256. 王立维, 黄文, 赵渝. 低氧培养对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的影响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16(23):4329-4334. Sullivan M, Galea P, Latif S. Whatis the appropriate oxygen tension for in vitro culture . Mol Hum Reprod,2006,12(11):653-658. Lee JH, Kemp DM. 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display myogenic potential and perturbed function inhypoxic conditions .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6,341(3):882-883. 刘景昌. 高压氧医学的理论与新技术 .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8.
个人分类: 生命科学|6101 次阅读|6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