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对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某种对称的图
热度 4 hailanyun0415 2013-7-14 14:07
老邪在 好玩的直方图 中提出要找对称的曲线,我就我的理解先画个简单的:下面这两个函数应该符合文中1、2的要求,当然是属于没有归一化的,纵坐标不是概率,毕竟都到2了: $y=2x$ $y=2(1-x)$ 不过这两个函数在0-1之间的定积分是为1的,积分函数可以写成: $y= x^2$ $y=1-(1-x)^2$ 梦回吹角连营 中提到了双峰函数,太复杂的函数处理起来比较容易出错,所以我只用到了正弦函数: Mathematica里面 $Sin ^2$的意思就是$(Sin )^2$ 这两个函数不是随便乱找的,因为他们在0-1之间的定积分都为1,积分函数可以写成: ==================================== 根据老邪的建议补充定义: 概率密度函数:$p(x)$ 对称概率密度函数:$q(x)=p(1-x)$ 概率密度积分函数:$r(x)= \int p(x)dx$ 对称概率密度积分函数:$s(x)= \int q(x)dx=1-r(1-x)$ 面积: 公平线 之下: 公平线 之上: ----例1: 概率密度函数: $p(x)=x$ 对称概率密度函数: $q(x)=p(1-x)=1-x$ 概率密度积分函数: 对称概率密度积分函数: 面积: 公平线 之下: 公平线 之上: ----例2: 概率密度函数: 对称概率密度函数: 概率密度积分函数: 对称概率密度积分函数: 面积: 公平线 之下: 公平线 之上:
个人分类: 其他|3909 次阅读|8 个评论
对称&美
snowcock 2013-3-4 20:50
吃完饭,消化消化食儿,写点啥吧! 想起了大学时,男人们最爱谈的话题——政治、女人和食物,至少在我们宿舍是这样的。说到女人,时常的话题是关于美,女人的美。“羊羔虽美,众口难调”,何谓美女,在我们心中各有不同,但大致两位美女——周慧敏和奥黛丽.赫本,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单说赫本之美,最初我个人到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是看了“罗马假日”后,突然觉得赫本很美,清纯。当然也喜欢派克,优雅的绅士。我看赫本之美,是因其脱俗的气质。有兄弟喜欢赫本,说起赫本的美是因其完美对称的脸型。后在某杂志看到,研究显示赫本的确有张完美对称的脸。气质和对称都是赫本美丽的原因,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就说说对称之美吧。 美很复杂,对称可能是美的条件之一。对称为什么对美来说这么重要呢?我想原因之一是对称是动物进化的选择和方向。大致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左右对称的体制。左右对称的体制利于运动,因有很好的平衡性。由此扩展,影响到人的审美。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是对自然本性的承认和接纳。对于人似乎也是一样的,很多人并非天生美丽,但愿意接纳自己,快乐的生活,这就应该是美的。所以,我极为反对整形(某些特殊情况例外)和严重的化妆。 总之,真的才有可能是美的,故有“真情真美”。世界有很多不美的东西,是因为我们把某些“真”理解错了或丢了。贪婪是人性中最大的“丑”。人皆自私,但没有任何私仅仅通过自私就可以实现的。老子有云“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个是“真”,纯粹的自私其实是“丑”。 说多啦,就到这里吧。
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冬至的对称:2012-12-21,12:21
热度 4 zlyang 2012-12-21 12:20
冬至的对称: 2012-12-21 , 12:21 冬至, 像往常一样, 终于来临。 我期盼的这天, 终于来临。 他说: 一切将像往常一样。 由于没有**, **将更加堕落, 世界将更加幽默。 YHWH的仁慈, 早已成为**作恶的根据。 请毁灭我吧! 全能的上帝, 这才是对我真正的救赎! 世界变得如此幽默, 我活在这里, 还能做些什么? 冬至, 冬天即将来临, 冬天已经来临。
4870 次阅读|12 个评论
由上门维修家电想到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利润
热度 7 cutefay 2012-9-14 13:19
前些日子换灯泡时,灯泡炸裂。后来换了一个新灯泡,还是不亮,那应该是灯座或者线路坏了。我不知道该怎么修,就打了两个门口维修小广告的电话,他们报的价格都差不多,上门检查的费用100元,如果换件,换件的价格另算。我一听,觉得收费也太高了,估计也就是他们花5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情,还要这么贵。给空调加氟,一次才80元呢! 后来,灯座被邻居一对夫妇中的老公花了几分钟修好了,只是灯座里面有根线烧断了,接上就好了。于是,我就没花这个冤枉钱。后来我心想,其实遇到这样的问题,可以自己把能拆开的东西拆开,检查一下。不就是个灯座嘛,里面线路自己应该能看得懂,看到哪儿断了接上就行。这样免得被这些维修工狠宰一笔钱还生气。 为何家电维修乱收费如此严重,而空调加氟的收费则还正规一些?我想,可能是因为空调加氟一次多少钱也是可以明码标价的。这样的情况,是顾客和维修人员的信息对称度要高一些,维修人员不好暗箱操作。而家电维修,顾客因为往往不知道坏在哪里,只有维修人员自己知道,信息高度不对称,维修人员就可以以检测哪里坏了很费劲之类的话来多收费。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3133 次阅读|8 个评论
杨振宁与翁帆,人生能有几对称?
热度 34 xqhuang 2012-3-25 11:41
杨振宁与翁帆,人生能有几对称? 杨振宁先生成名于宇称不守恒,却因(82,28)对称而走红。有人已经算出来了,杨先生与翁夫人下一个对称 年龄是(93,39),那么,他们俩下下次对称年龄是多少?他们一生能有几次对称?借此文,公布本 人的最新研究成果。 设杨先生与翁女士结婚时的年龄为AB(AB),则翁女士的年龄为BA,它们满足(AB,BA)的对称关系。xy年后,他们的年龄可以表示为 ,不难发现当x=y时,他俩的年龄再次对称,而x、y的最小值是1。所以,理论上每隔11年,他俩的年龄会发生一次对称相变,但实际情况略有不同。 已知,杨翁夫妻的A=8、B=2,根据11法则,下一个对称点是 (93,39), 下下次对称发生在(104,50),很遗憾,这个对称性发生自发破缺!杨翁夫妻一生能有几次对称?让时光倒流,(82-11,28-11)=(71,17),那年翁帆是汕头大学学生,杨先生正计划在那里开首届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再往前推,(71-11,17-11)=(60,06),再推(49,-05),再次发生自发对称破缺!结论:杨先生与翁夫人一生仅有四次对称,它们分别是(60,06)、(71,17)、(82,28)和(93,39)。 问题:怎样的夫妻年龄差会出现最多的对称次数? 根据本人的对称理论,答案是9岁。相应的对称年龄是(10,01)、(21,12)、(32,23)、(43,34)、(54,45)、(65,56)、(76,67)、(87,78)、(98 ,89),一共9次,九九归一! 从医学角度,男人在32—38岁的时候精子最优异,而女人最佳生育期是23-28岁。如果男女相差9岁,并在第三次对称年龄(32、23)时结婚生子,是不是会生下更优秀的后代?这有待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7442 次阅读|74 个评论
系统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热度 1 daodezhenjing 2011-10-21 14:44
  任何一个理论都有一个立足点,而这个立足点的正确与否就决定了这个理论的未来。系统论也是同样,它也有立足点,没有这些立足点,系统理论就缺乏最坚实的支撑。那么系统理论的立足点是什么呢?   系统理论的立足点有两个,一个是对称,一个是不对称。各位看官说了,对称与不对称是一对矛盾,怎么可能统一在一个理论中呢?您接着往下看,就知道对称和不对称也是可以统一的。   我们先说对称的一面,这种对称是指物质的对称,或者说物质的统一,万物虽然看起来复杂多样,但它们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两样,它们不仅有同样的本性,而且遵循着同样的原理,唯一不同的就是它们的组织形式。   那么这个假设能够成立吗?对普通人来说,这一点是极难理解的,明明看起来物质之间巨大的区别,怎么可能是由同一种物质组织起来的呢?不过,这却是古今中外绝大多数哲学家的一致认识,而且科学的发展也不断证实了这一点,如所有东西都可以转化为能量,用能量也可以造出我们所知的所有基本粒子,如果你相信物质是不灭的,那么它就不正好证明了物质的统一性吗?   需要指出的是,科学上虽然也承认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但这种统一和哲学的统一完全是两回事。科学上的统一是一种泛统一,即丰富多样的物质是由少数几种死寂不变的基本微粒组成的,而在哲学家们看来,所有东西都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组合,他们只有量上的区别,而没有质的区别。我们能够给这种物质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仔细想来,竟然无名可起,因为它包括了自然界的一切,我们怎么可能用它组织起来的一个个体的名称来描述它呢?不过,为了描述的方便,人们还是给它起了各种各样的名字,在中国它的名字就叫气,而在西方,它的名字就多了,如现代科学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称之为以太,赫拉克里特称之为火,还有人称之为水,如此种种,其实它们描述的都是同一种东西。如我们可观察到的世界的一切实在都是它的一种组织,而空间看起来一无所有,其它也是这种统一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只不过处于无组织状态罢了。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得到很多重要的结论,为系统论的建立坚实的基础。具体的结论有以下几点。   第一、这种物质是连续在空间中的,实体看起来间断,其实却是由这种连续的物质普遍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这种物质是在紧张的相互压迫中存在的,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是它的本性。正是这种本性的存在,才使局部物质有可能在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中组织起来,成为一个个可观察的实体。   第三,这种物质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有序,一种是无序,相对而言,实体是它的一种暂态有序结构,而空间则是它相对无序的状态。   第四、能量和物质是统一的,它就体现在物质的紧张程度之上。有序的物质密度大,彼此之间的紧张程度高,内聚的能量也大,而无序的物质密度小,彼此之间的紧张程度低,内聚的能量也小,因此,当物质从有序向无序转化的时候就会释放能量,而能量也会引起局部混沌物质的组织使它从无序向有序转化,自然界的能量就是通过连续物质的有序和无序变换在空间中传递。   第五、每一个事物都是在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存在的,反抗、扩张,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是它的本性。   第六、自然界存在一个最基本的运动规律,它无形无象、无所不在,存在于自然的每一个事物当中。   我们再来看系统论的第二个假设,它就是不对称。很多人在想,既然万都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组合,那么这种不对称肯定不是质上的。不错,这种对称只可能来源于物质的运动当中,或者说运动上存在着一种本质的不对称。那么这种不对称到底是什么呢?   现在不少人都知道黄金分割数的存在,它最早由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并被美学家柏拉图誉为“黄金分割律”。但长期以来,人们并不知道它存在的理由,原来它就体现在物质在运动上的不对称。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学模型来描述自然的每一个系统在有限空间内的发展规律。设大圆为系统的生存空间(母体),小圆为从小到大成长的子系统。在它成长之初,大圆的空间相对它是无限的,于是它会加速发展,随着它个体的成长,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有限,等它发展到一定极限,它就会走向衰退和灭亡。有兴趣的数学爱好者可以计算出这条曲线,它就是一条标准的黄金曲线,它的极限点就是黄金分割点。由此可见,黄金分割数的出现并不偶然的,而是一个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自然也正是有了这种不对称,统一的物质世界才永恒地表现出生机和活力。   从这种不对称我们也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的推论:   第一、每一个系统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壮大、衰退、灭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对称的。   第二、每一个系统的发展都和它所依赖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外在环境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顺应它使系统永生,违背它使系统灭亡。   至于第二个假设能否成立,那就要看用它能否合理地解释自然界的一切。如果能,则反正它的科学性。如果不能,那么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到底能不能呢?我们下一节接着看。
个人分类: 系统科学|117 次阅读|1 个评论
自然的对称和不对称
热度 1 daodezhenjing 2011-9-22 20:51
  自然的对称就体现在物质的统一性上面,自然万物都是由同一种基础物质组成的,这种物质充满着无限的宇宙空间,它们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反抗是它们存在的本性。有了这种本性,局部物质才有可能在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中组织起来。因此,不管是有序的物质,还是无序的物质,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   自然的不对称不可能体现在物质上面,因为它们都是一样的,它只可能体现在它的运动过程中。在实际的生活,我们都知道,系统的发展过程是不对称的,在它的发展阶段是能量的积聚过程,它发展比较慢,而在它走向灭亡阶段,是释放能量的过程,速度比较快。这种不对称也可以用系统中的“一”控制“多”来体现,系统都有一个中心要素,它本质上和组成系统的其它要素没有什么两样,在力量上也无法与众多要素相比,可就是它控制了众多要素,形成一个统一目标的整体。由此可见,不对称就存在于系统的运动之中。正是有了这种不对称,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
169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失足成千古憾
gwwsq 2011-9-21 14:10
一失足成千古憾2.doc 一失足成千古憾 ——谈谈时间和空间反演物理学中的理性失足 江棋生 1992 年至 2010 年,我的部分身心一直沉浸在物理学分立对称性领域之中。回眸自己 18 年来百味遍尝、余韵未尽的求索生涯,引发我最大感慨,也是我最想一吐为快的,是人的理性失足问题。 一、 时间反演物理学中的理性失足 1992 年深秋时节,我开始阅读普利高津的《探索复杂性》一书(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6 年出版)。在该书第 47 页上,我读到了如下一段话: 通过 和 ,人们可以看到,由变换 ,引出了进一步的变换 ,唯有加速度不变:质点仍沿着同一轨迹运动,只是方向相反。 这段话使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T 变换居然具有使质点运动反向的功能!于是,我试着自己导出 这一结果来。我的推导过程如下: . (1) 果然,三下五除二,我得到了物理学界公认的结论: T 变换下,质点运动方向反过来了! 不过,我后来注意到,在上述推导过程中,质点位移矢量作了如下变换: T : . (2) 这就是说,质点位移矢量在 T 变换下保持不变。由于质点的运动方向是由位移来表征的,因此我得到结论:在 T 变换下,质点的运动方向保持不变。 显然,我根据式( 2 )独自得到的结论,与大家公认的结论尖锐冲突,完全相悖。这使我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我的困惑首先在于:式( 2 )根本不是我发明的,它早就为所有了解 T 变换的物理学家所熟知,但是,为什么从未见到有人从式( 2 )引出势在必得的结论: T 变换下质点运动方向保持不变?我的困惑还在于:如果我独自得到的结论是对的,那么式( 1 )就肯定是错的;然而,错又出在哪里呢? 为了摆脱困惑,我第一步是板上钉钉地确认:式( 2 )无误,我从式( 2 )引出的结论无误。第二步是平心静气,一定要把式( 1 )中的错误找出来。乍一看去,式( 1 )无错。再细看,还是无错。从看似决不可能出错的式( 1 )中找到错误所在,足足花了我整整一个月时间。最终,我从最基本的速度矢量定义出发,找到了式( 1 )推导过程中的问题所在。 什么是速度?速度是人们为了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程度而引入的物理量,它是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和那一段时间的比,也就是单位时间里的位移,其方向就是质点位移的方向。不言而喻,分母上的“那一段时间”,只能由正的标量项来表示。上述速度定义,既适用于 t 系,也适用于 系。速度定义了然于心之后,我豁然开朗,马上确认:在 T 变换下,如果质点位移方向未变而速度却反了向,这肯定是荒唐的。接着,我给出如下分析: 在 t 系中,我们有瞬时速度表达式 。由于时间坐标 t 是单调增的,因此总有无限小增量 ;这样, 就是无限小的“那一段时间”,而 的方向就是 的方向。这就是说,式子 正确地体现了速度的定义。在 系中,如果我们写下瞬时速度表达式为 ,它是否与速度定义相符呢?由于时间坐标 是单调减的,因此总有无限小增量 ;这时, 不能表示无限小的“那一段时间”,而 的方向也与 的方向正相反。这就是说,式子 没有正确体现速度的定义。于是在 系中,符合速度定义的瞬时速度表达式只能是 :由于总有无限小增量的相反数 ,因而 就是无限小的“那一段时间”,而 的方向就是 的方向。 基于上述分析,在 T 变换下,我们有位移 “位移”: ,那一段时间 “那一段时间”: ,因此,速度 “速度”: ,也就呼之欲出了。请看: , . (3) 式( 3 )和式( 2 )和谐协调,毫无矛盾!式( 3 )的得到,不仅使我推翻了所谓 T 变换使“质点运动反向”的结论,而且使我举一反三,很快推倒了所谓 T 变换下存在“奇变量”——改变符号的物理量——的一般结论,而得到了 T 变换下一切物理量均保持不变的结论(参见我的《 T 变换时的物理量变换》一文)。 从上面的讨论可知,在现有时间反演物理学中,至少出现了两次理性的不慎失足。第一次失足是,对式( 2 )的物理意义疏于一问,从而没有发现位移不变号而速度却变号的荒唐事。第二次失足是,在式( 1 )的推导过程中,无意识地背离了速度的定义,把本该成立 (4) 的地方,想当然地写成了 , (5) 从而得到了 T 变换下速度反向、运动反向的错误结论。我在《透视 T 变换》一文中,对上述两次理性失足给出了描述。 时间反演中“奇变量”的不存在,给现有时间反演物理学大厦带来了毁灭性的大劫难。在发现“奇变量”是虚妄的之后,我着手对现有时间反演物理学进行全面审视和批判。到了 2005 年夏天,我开始系统地梳理和写出自己关于时间反演的研究心得和成果。在完成十分之九的工作量之后,我又确认了现有时间反演理论中的第三个理性失足之处。 在关于时间反演的文献中,人们不难发现如下 T 变换下的物理量变换式: 对任意的运动质点矢径 ,有 T : . (6) 我认为,式( 6 )也是“想当然地”写出来的。众所周知,在时间反演下,对任意 ,我们有 T : , (7) 如果式( 6 )能够成立,则对任意 ,必有 . (8) 显然,式( 8 )是不能成立的。因此一般地,式( 6 )不能成立。我在《 T 变换时的物理量变换》一文中,提及了由式( 6 )所代表的第三个理性失足之处。 二、空间反演物理学中的理性失足 刚发现式( 6 )不能成立的时候,我心中不是太有底。如此绝不深奥的东西,为什么别人没发现,就你发现了呢?我于是想到,不妨去看看空间反演理论,看看 P 变换下物理量是如何变换的。 我带着问题,从时间反演物理学大厦出来,进入空间反演物理学殿堂,本意是去学习和取经的,却不曾想到,我马上发现了一个与式( 6 )类似的理性失足之处。在 John David Jackson 教授的《高等电动力学》第 271 页上,我看到,任意磁感应强度 在空间反演下有如下变换: P : . (9) 而在同一页上, Jackson 教授认定 为“赝矢量”,即在空间反演下保持不变的量。换句话说,对任意 ,成立 P : . (10) 十分不幸,我们刚刚在时间反演物理学中看到的同样的理性失足,竟在这里也出现了!显然,由于对任意的 ,不可能成立 , (11) 因此,式( 9 )是不能成立的。顺便说一句,如果 为矢量,式( 9 )同样不能成立。这是因为,对任意的 ,不可能成立 . (12) 更为不幸的是,我继而发现,在空间反演下,其实并不存在什么赝矢量!如果说,式( 9 )之不能成立已经使空间反演物理学大厦面临地震威胁的话,那么,赝矢量的虚妄则将使整座大厦遭受灭顶之灾。 通过潜心考察、推敲和论证,我确认:赝矢量的“存在”是由两个理性的不慎失足所共同造成的。 理性的第一个失足之处是:在空间反演下物理量变换的数学推导中,出现了想当然的“随手”之笔。试拿角动量 L 的变换为例来说明。我们知道 , (13) 矢径 r 、动量 p 和角动量 L 构成右手系。根据式( 13 ),人们推得空间反演后角动量 的表达式如下: . (14) 一直以来,式( 14 )似乎天经地义,无懈可击。然而,我要指出,其中第二步的导出是想当然,是不能成立的。请看: . (15) 式( 15 )告诉我们什么呢?它告诉我们:在空间反演前构成右手系的矢径 r 、动量 p 和角动量 L ,经空间反演即左右变换后,矢径 、动量 和角动量 依然构成右手系。我不禁要问:“依然构成右手系”,根据何在? 我没有看到任何人给出我想要的根据。而我自己,则找到了左右变换将右手系变成左手系的根据。大家知道,单位矢量 i, j 和 k 构成右手系: . (16) 空间反演后的 、 和 构成什么系?构成左手系。因此,我决不会随手写下: , (17) 而会充满底气地写下: . (18) 我确信,空间反演既然将 i, j 和 k 构成的右手系变成了 、 和 构成的左手系,那么,它也必定会一视同仁把由矢径 r 、动量 p 和角动量 L 构成的右手系,变成由矢径 、动量 和角动量 构成的左手系。于是当然有 . (19) 从式( 19 )往下走,就能得到 L 不是赝矢量而是矢量的正确结论: . (20) 由此可见,式( 15 )所表征的理性的第一个失足导致了所谓“赝矢量”的出现。 导致“赝矢量”出现的第二个理性失足之处则是:人们在观察镜像时,定力不够,没有把握住观察者的本分,而是成了镜像改造者暨观察者,并从对自己参与制造的赝镜像的观察中,无独有偶地得到了与式( 14 )相呼应和扶持的、存在“赝矢量”的结论。 本来,有一个基本道理是大家都明白的,那就是:镜像世界中共时地发生、演化镜外世界中的一切;镜像观察者只有观察镜像世界的权利,而无权选择性地抹去镜像世界的某些事件,无权干预、改造镜像世界中的任何进程。例如,每个去理发店理过发的人都清楚,如果理发师用右手在给顾客理发,则镜像世界中的理发师,一定是在用左手在给镜像世界中的顾客理发。谁也不会出现幻觉,认为给镜中顾客理发的,不是镜中用左手理发的理性师,而是店里的理发师像台湾魔术师刘谦那样,将右手伸到镜子里面,去给镜中的顾客理发。 现在,让我们从理发转为物体旋转方向之确定。当镜外物理学家约定俗成地用右手来确定一个旋转物体的旋转方向时,在镜像世界中共时发生的,是镜中物理学家在用左手来给那个镜中旋转物体确定旋转方向。一个忠于职守的镜像观察者所要做的,就是如实报告说:镜中物理学家左手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镜中旋转物体的旋转方向。然而,这时却出现了不幸的一幕。在现有空间反演物理学中,镜中旋转物体的旋转方向,竟然不是由镜中物理学家确定的,而是由镜像观察者将右手伸到镜子里面去加以“确定”的!理性在这里出现了可悲的迷乱和失足:镜像观察者无意识地超越了自己的本份,一是抹去了正在从事本职工作的镜中物理学家,二是越俎代庖,在想像中将自己的右手伸到镜像世界中,握住镜中旋转物体,并用右手拇指的方向表征该物体的旋转方向。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镜像世界中物体角动量方向之确定上(参见《透视赝矢量》一文中的图 3 )。当镜外物理学用右手中指的方向(假定为垂直向上)去表示物体的角动量方向时,镜中物理学家则共时地用左手中指的方向(垂直向上)去表示镜中物体的角动量方向。然而,类似的理性失足又一次出现了。镜中物理学家用左手中指的方向表示镜中物体角动量方向的图像被抹去了,代之于观察者自己在想像中将右手伸到镜像世界中,并用其右手中指的方向(垂直向下)去表征镜中物体的角动量方向。当镜像观察者无意识地干了上述两件出轨事之后,他郑重其事地、负责任地宣称,镜像告诉我们:镜中物体的角动量方向为垂直向下。于是,诡异的“赝矢量”就这样诞生了。 现在我们看到,上述镜像观察者嘴里的“镜像告诉我们”,是完全不靠谱的。在理性失足的情形下,他对镜像世界进行了涂抹、干预和改造,把镜像搞成了赝镜像,再从对赝镜像的解读中,得到了角动量是赝矢量的不当结论。如果尊重和敬畏镜像世界,则镜像告诉我们的是:镜中物体的角动量方向由镜中物理学家所确定,为垂直向上。因此,角动量决不是什么赝矢量,而是地地道道、如假包换的矢量。 容易推得,一切以矢量积方式表示的物理量都不是赝矢量,而是地地道道、如假包换的矢量。 三、对一桩旧公案的新判决 赝矢量被证伪之后,由它所派生的赝标量和赝张量,当然也成了并不存在的虚妄之物。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对 54 年前的一桩旧公案,进行重新审理,给出新的判决。 1956 年至 1957 年间,物理学界出了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在李政道、杨振宁、吴健雄等物理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弱相互作用中左右并不对称”被确认,普适的左右对称原理被推翻。面对这一千年未有之变局,物理学家泡利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这一边,是曾经确信无疑、并依然觉得不应有错的左右对称原理;另一边,是看来无可辩驳的吴健雄小组的实验结果。他迷茫而无解地悲叹:大自然为什么不能公正地对待左与右?上帝怎么是个左撇子呢? 现在,事情出现了戏剧性的巨大转折。基于赝矢量、赝标量和赝张量的存在被否定,我在《透视赝矢量》一文中,对这桩旧公案作出了两条新的判决: 1 、李政道、杨振宁获得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论文《质疑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完全丧失了立论依据。这篇论文的精华可概括为:宇称守恒从来没有在弱相互作用领域中受到过检验;建议在弱相互作用实验中去测量赝标量项,通过观察赝标量项,就能得到宇称守恒是否受到破坏的结论。现在,由于赝标量的不存在,上述精华化为乌有。 2 、通过直观解读钴 60 核 衰变过程及其镜像反映,可判定该过程中左右依然对称。原有解读从旋转钴核的角动量是赝矢量出发,认定钴 60 核 衰变中“左右并不对称”。现在,从旋转钴 60 核的角动量是矢量出发,则完全可以确认,其 衰变过程中左右依然对称。 随后,在《弱相互作用中左右依然对称》一文中,我又作出了第三条判决: 3 、所有那些“证实”弱相互作用中左右并不对称的实验,其实恰恰都证明了弱相互作用中左右依然对称。 理由是:所有那些实验都是通过测量特定的赝标量项,并根据赝标量的特性来认定弱相互作用中左右并不对称的。而事实恰恰是,实验物理学家们费心费力测量的,其实都是标量项;而根据标量的特性就能确认:弱相互作用中左右依然对称。 四、 我的三点感悟 理性的失足,或理性的不慎失足,完全有别于理性的力有未逮,有别于面对复杂深奥的问题时,理性的局限性和无奈感。 理性鞭长莫及而有待将来,这并无多大遗憾。然而,理性游刃有余却不慎失足,则留下无边憾事。对此,我有三点感悟: 1、 一失足成千古憾 时间反演物理学中的理性失足,催生了不该有的“奇变量”。空间反演物理学中的理性失足,畸化出古怪的“赝矢量”。这两种失足,本来都可避免,但却发生了;并且多少年来,人们盲然未察,此实为物理学史上之一大憾事! 而更为令人遗憾的是,一百多年来,时间反演物理学以“奇变量”为基石,空间反演物理学以“赝矢量”为基石,分别建起了辉煌光鲜的理论大厦;如今,却因基石被证伪,两座大厦均面临整体崩塌的命运! 这些年来,我曾几十次地追问自己:我所碰到和经历的,真是这样悲催魄动的故事吗?我几十次地回答自己:看来,还真是这样。 世人皆知“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句话中有一个重要的内涵“一失足成千古憾”,刚好恰切地表达了我的第一个感悟。 2 、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个人有缘察觉现有理论中的理性失足,自然就不是憾事,而是幸事了。这种察觉有运气成分,但也一定需要认真、敏锐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在察觉之后,是对理性失足的认定和洞明。察觉、认定、洞明,这是三步曲。在后两步曲中,我的感悟是:尤为需要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儿。 我相信,察觉到式( 2 )和式( 1 )相矛盾的人,绝不可能只有我一个。然而,在所有那些有所察觉的人中,进一步认定式( 2 )对、式( 1 )错的人,恐怕只占十分之一。最后,在认定式( 1 )错的人中,洞悉它到底错在哪儿的人,又至多能占十分之一。我在认定式( 1 )为错的过程中,有过多次“还是算了吧 ! ”的念头。世界物理学大师中,有谁不认可式( 1 )?波尔兹曼、维格纳、普利高津、霍金、彭罗斯、李政道、杨振宁……,他们全都认可。我一再质问自己:难道你比他们还有眼光?!那么,是什么支撑我选择不理会权威而坚持我自己的认定的呢?是咬定一条:式( 2 )肯定对!式( 2 )对,则式( 1 )必定错。接下去,我剖析式( 1 )。式( 1 )浅显简洁,浑身透明,似乎哪一步都不可能出错。我还是用老办法,锲而不舍,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 式( 14 )中的毛病和镜像观察者不守本分的出轨行为,我也是靠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儿悟出来的。我记得有段时间,我每天好几次在镜子前反复比划,自言自语地说:“对,他们出轨了!” 3 、正视人的理性失足 理性失足是阴沟里翻船,发生的概率不高。但每翻一次,一般都会造成难以逆料的重大后果,让人深深遗憾,令人潸潸痛惜。我真诚地呼吁,在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中,人们要认真正视人的理性失足问题。先前和现有的众多理论成果中,恐怕还有一些未被发现的理性失足之处。而在当下和今后的研究中,则要提醒自己,尽可能不再出现新的理性失足。 科学哲学这一学科,是否也有必要把理性失足纳入视野,加以琢磨? 非科学领域中和日常生活中,大家是否也要警觉“想当然”,要力求避免理性之失足? 在即将命笔的另一篇文章中,我也将怀着并不轻松的心情,说一说“宇称”问题上的三处不幸的理性失足:一是将类似式( 9 )的宇称变换误认为是左右变换,结果也就很要命地把“宇称守恒”误认为“左右对称”了。二是在推导宇称守恒定律的过程中,犯了低级错误却一直茫然未察。三是自由粒子波函数明明证伪了宇称守恒定律,却愣是选择性失明,视而不见。 2011 年 3 月 18 日 初稿 2011 年 3 月 23 日 定稿
个人分类: 格物链接|10 次阅读|0 个评论
银河系呈镜面对称,几近完美
热度 3 sheep021 2011-5-25 19:17
银河系呈镜面对称,几近完美
银河系具罕见对称美 2011年05月23日 15:21:42  来源: 新华国际   【美国连线杂志网站5月21日报道】题:银河系呈镜面对称(记者罗恩·考恩)   一项新研究提出,银河系几近完美。   天文学家提出这一论断的基础是,他们发现银河系一条螺旋臂向外延伸至银河系边缘。这一发现表明,银河系具有罕见的对称之美———其中一半事实上是另一半的镜像。   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的托马·达姆和帕特里克·撒迪厄斯说,他们发现的这一结构很可能是盾牌—南十字臂从银河系内部向外延伸的部分。这一发现表明,盾牌—南十字臂完全缠绕着银河系,因而这一螺旋臂与银河系的另一主要螺旋臂英仙臂呈对称状。   这些研究人员在即将出版的一期《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指出,这两个螺旋臂似乎是从呈棒状的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相对两端向外延伸的,而且都缠绕着银河系。   达姆在研究有关以21厘米无线电波长进行辐射的原子氢云的大量数据时发现了上述新结构存在的证据。这一新发现的结构距离银河系中心大约4.9万光年,这一螺旋臂的众多巨型分子云之一含有相当于5万颗太阳含量的分子氢。   这一结构此前遭到忽视是因为,它倾斜于银道面之外。达姆说,大部分有关螺旋臂的研究关注的是银道面。   威斯康星大学白水分校的罗伯特·本杰明指出:“这是一项重大的新发现。发现这一结构中存在分子气体有力地证明了这是一个螺旋臂。” 这些图俺喜欢。 古人说中医的理论至少在银河系内是成立的,诚非虚言。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195 次阅读|3 个评论
对称十三言
baolintan 2011-1-7 12:20
对称十三言 2011 年 1 月 6 日 星期 2 于闻涛苑 魂牵梦挂, 频添白发, 俱惘然, 水月镜花! 多情亦绵长, 愁望秋冬春夏。 无可奈何花落去! 细品酸甜苦辣。 余生何苦短, 朔风天马! 仍昂扬, 还记宏愿, 问天寻涯。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0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是两个鼻孔?----聊聊生物的对称
热度 1 tianyizhang6 2010-12-6 13:06
发发的研究精神我很欣赏,他刚发的博文《 小发发: 那鼻孔为什么也有两个呢? 》便是一例。同时也看到了小发发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也正因为大发发有研究的精神,凡事追求证据,才会经不起小发发的拷问。由此,我想到了一个可能很有效的小学素质教育的方法:一个老师同时教距离 10 公里的两个班,上课的前十分钟让 A 班的同学就一个话题展开讨论,老师把问题记下来,然后到 B 班找答案。反之亦然。这样,老师可以省不少力气。 小发发问:为什么人有两个眼睛、两只耳朵、两个鼻孔?。生物体的对称现象很普遍,从果蝇到人都如此(如下图)。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大家更喜欢对称的生物。我曾经看过一篇八卦娱乐文章,说很多女性着迷于美国黑人影星丹泽尔 . 华盛顿,认为他的那张脸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因为我不是女影迷,所以不知道这是否属实),据分析,丹泽尔 . 华盛顿的脸的左右对称程度出奇的高,这是魅力的来源之一。如果我们假设生物的对称是造物主的意思,那造物主一定具有吴宇森或周星驰的气质:满足观众的要求嘛! 从功能上来说,两个肯定比一个强,有个后备很重要。从发育的角度来看,胚胎早期要产生一个前后极化( anterior-posterior polarity ),形成一条轴线,然后以轴线为指导,左右开弓,就形成了对称的生物体,器官成对出现。 但动物体内的器官也不总是对称的,心脏和肠子就如此。这个应该与功能相关:不对称可以让它们更好地工作。这种不对称的机理有些复杂,但有些情况下,单个基因的改变,可以决定肠子的取向(如下图)。 Hozumi et al., 2006
个人分类: 分子遗传|7409 次阅读|15 个评论
上帝自相矛盾,还是酩酊大醉
yanghualei 2010-8-27 21:56
科学证明了磁单极子存在,其又验证了正电子空穴存在 有时真纳闷:上帝真的和它表现的一样的不可思议 真的如老爱说:最让人不可理解的是上帝是可以理解的? 其一会演绎对称与协调,一会演绎孤独与同一 事态 不确定 ,确定? 知识 不可知 ,可知? 上帝 形单影只,还是相濡以沫? 上帝真的自身逻辑上就相互矛盾? 还是有时候太过于陶醉其成就狂饮几壶,进而失态? 可知,不可知,是泾渭分明还是相互联通 自悖,自证,是科学范式还是哲学命题 抑或高估了上帝,抑或上帝每天都是酩酊大醉 在抑或上帝每天在欣赏人类的话剧 叫你人类在他面前永远是个戏子 人类忘记了在演戏还是在生活 知道有一天人类慢慢老去,其依旧在高呼 在真理湮灭的地方,人类变成了孩子,偶依然年轻
个人分类: 科学史|3051 次阅读|1 个评论
把道德当作商品可以解决腐败问题
yanghualei 2010-8-7 17:49
1.给某一类人A扣上不道德,走后门,贪污,腐化的帽子 意味着A的道德资本减少 记减少x单位道德 A通过贪污,走后门收获利益(在这只考虑金钱是社会货币) 记收获y单位金钱(在这里假设市场是充分的即x=y) 因为道德、名誉等品质方面的东西,具有对称剥削性 即A少x单位就意味着咱们B多了x单位 记B获得x单位道德 (就类似能量的单位为焦耳一样,资本的单位在这约定为元) 按理说,最终A失去x单位道德资本,获得y单位金钱资本,并且是公平交易,只不过把道德资本兑换了金钱资本,即合情又合理啊,没有什么值得批评的地方,关键问题出在那,大家那么讨厌腐败 原因: 1.道德不是通货,不能在市场流通,拿道德不能购买商品(故A实际上道德资本没有减少) 2.A与B道德与金钱的交换没有遵从自愿原则(由于道德的对称性剥削特类似量子的纠缠效应,A与B是一个系统,A出售道德的同时意味B道德的获得 ) 3.即使道德有价格也远远低于货币价格 故B认为不公平 措施 :假如对道德赋予上价格,并且其能像金钱一样子在市场上买面包,估计腐败就会消失 2.就是把市场机制引入道德交易中,利用市场的分配资源的优点,合理配置道德 社会上那些不顾或者损害集体利益,而没有得到惩罚的行为大家归结败德现象 大家仔细想下假如败德当事人是为了当前货币资本而败德,那他将收获货币资本 而失去了道德资本(舆论的压力,名声、信誉的下降、社会关系的恶化) 但现实中货币有价,是社会中的通货;然而道德不是,也没有相应的 测度和定价机制,故在商品市场虽然有道德参与,但不考虑其相应的通货属性 只称有道德参与的交易活动为道德或者不道德 问题在:败德行为虽当事人道德减少,但道德不是通货,当事人没有相应得到道德通货损失故称不道德;被损人没有得到相应道德通货补偿,故道德。 假如道德是通货,社会将没有道德或者不道德,因为是公平交易(道德通货和货币通货相互转换) 推动道德通货建立方案: 1.对道德进行测度 2.建立道德的定价机制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2773 次阅读|2 个评论
对称天线的简单小结
williammilo 2010-2-28 20:42
我的博客已经搬家到 xiongbox.com 欢迎访问熊伟博士的网站! 本文永久链接 http://xiongbox.com/对称天线的简单小结/ 1.对称天线是指 若在馈电点将天线分为两半,而这两半的几何结构形式和尺寸完全相同,则称为对称天线 ,如菱形天线、鱼骨形天线等。反之,则称为不对称天线。 2. 由于对称天线的对称性,当采用平衡馈电时,两半对应线段上的电流也应是对称分布的,在对称平面中的方向图同样具有对称性 。实际使用的对称天线,由于杂散电容的影响,例如对地分布电容的影响,也可能使两半失去平衡,从而引起方向图的不对称。对称天线和不平衡馈线(如同轴线)连接时,须采用平衡-不平衡变换器以保证天线两半的平衡,常见的变换器有四分之一波长扼流套、U形管和传输线阻抗变换器等。 3.对称天线还有一狭义的理解,即将中心馈电的偶极天线称为对称天线,也称为偶极天线。 常常采用加粗天线线径的方法来降低它的特性阻抗,以展宽工作频带 。为了减轻重量和节省材料,在中、短波波段可用若干根导线构成笼形或栅形的臂以加粗天线的等效直径。 4.偶极天线输入电阻的近似公式为了提高半波偶极天线的输入阻抗,常采用折合振子,折合振子可看成是间距远小于波长的相耦合的两个相互平行的半波振子。两振子直径相等时,折合振子的输入电阻较半波振子可提高4倍,约为300欧。 5.偶极天线是 短波和超短波波段中使用最为广泛 的天线。 在超短波波段,偶极天线可独立使用,也可作为强方向性天线阵的阵元。在微波波段,一般用作馈源 。
个人分类: 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科学|4017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物体的完美对称及生物大分子的非对称性与单一手征性
liluyuan 2009-11-23 11:36
有朋友说,生物体是完美对称的,但构成生物体的分子却又都是不对称的,具有手征性,例如右旋糖、左旋氨基酸,这是为什么? 这的确是个有趣的问题,涉及到生命的起源。 有机分子常常具有手征性。化学合成过程中,左右两种手性的产物都可能产生。但在生物体内却不一定如此。生物体的大分子是由各种小分子构成的。作为构成生物体的小分子化合物往往都有一定的手征性,例如糖类都是右旋分子,氨基酸都是左旋分子。这个现象被称为生物分子的单一手征性(homochirality)。 我的理解,单一手征性首先应该是生物大分子结构稳定性的需要。例如生物体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DNA,负责携带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的载体的结构特点应该是既稳定又方便复制。 DNA的双螺旋结构恰恰具备这两个特点。DNA的主要构件之一是核糖。双螺旋的成功构成要求参与结构的全部核糖分子都具有相同的手征性。同样地,蛋白质结 构特点也要求其基本成分氨基酸的手性相同。 非对称性对于生物体的功能也至关重要。生物体的某一项功能的成功执行,例如生殖,是一系列信号在机体内各种组织和细胞之间成功传递的结果。非对称物体的另一个特征是其结构具备特异性,而特异性是信号本身及其传递过程的第一要素。 那么,为什么生物体选择了右旋糖而不是左旋糖,左旋氨基酸而不是右旋氨基酸呢? 我想,这是因为进化过程的两个特点:随机性和不可逆性。遗传信息的突变是随机的。进化过程做出的选择是不可逆的。生物体的最初形成过程目前尚属未知,但很 可能经历了核酸、氨基酸的形成,核酸单体形成多聚体(DNA或RNA),氨基酸单体形成多聚体(蛋白质),DNA或RNA与蛋白质形成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病 毒,再进一步形成单细胞、多细胞生物。这个过程一旦起始便不可逆,除非过程中断,从头再来。好比在球赛开始前猜硬币的正反来决定起始进攻方向,一旦作出选 择,球赛便开始。球赛开始后便不可逆转。 球赛开始前裁判掷出的硬币有正反两种情形,生命的基本载体也有左旋和右旋两种选择。我的猜测,我们所知的地球上现存的这种生命形式最初选择了右旋糖和左旋氨基酸。 宇宙里跟地球类似的行星估计有上亿颗,生命发生过程很有可能在别处再来一次。如果生物进化在别的行星上再来一次,最初的病毒在挑选核酸和蛋白质时,完全有 可能选择跟我们的相反的手性化合物。但是,构成生物体的非对称小分子无论是是左旋还是右旋,构成的生物体的整体依然应该是对称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6999 次阅读|2 个评论
对称的芭蕉叶与剪纸艺术的起源
ecoliugy 2009-11-3 23:22
芭蕉叶上的孔,左右极其对称 芭蕉叶两侧出现对称孔的原因:芭蕉叶刚刚发芽的时候,整个叶子是卷筒状的,当被虫 子咬一口 后,随着叶子的展开,叶子便出现了两侧对称的孔。原理就像剪纸一样。 剪纸艺术中的左右对称 互动百科 解释剪纸艺术起源,道:西汉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传说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帝思念 不已,卧不安度,食不甘味,于是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象为其招魂,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 艺术的起源于生活。假若第一张照片中,虫子所创作的芭蕉艺术就是剪纸的灵感来源,那么,剪纸艺术 也算是一门仿生技术。 Pic 2 转自: China art world (Art more precious than gold)
个人分类: 未分类|11347 次阅读|2 个评论
对生命之美的若干补述_____心迹瞬间
agrilife 2009-10-27 00:10
================================== 对生命之美的若干补述 _____ 心迹瞬间 ================================== 一、对称之美 对称是种美,但不对称也一直在开拓着另一种美,另一种宏观上的整体完美,这好比生态系统中不断突围的紊乱和制衡。大家都知道生命不总是对称的,就像叶子有互生也有轮生,就连两瓣对称的种子中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生理生化分工,因而两瓣种子可能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或相同的成分却有不同的构象(或手性) 半粒种子研究法在遗传及生理探索中曾得到足够的重视。生命形态的非对称性是因器官或组织的分工进化而异所导致的局部图景,就如人有左右两脑,分工不同却在维持人的思维及行动上总体是对称的。(最极端的例子就是人的心脏和胃的分布并不在脊椎纵轴上。) 二、过渡之美 这里说的过渡不仅是指可以随时间或个体差异而连续变化的数量性状(如人的身高、种子产量等),更要突出的是指不同性质归属之间的过渡。你知道人皮肤颜色的黑白之间有黄和棕;你也知道生命的性别除了雌雄异体之外还有雌雄同体,还有的同一个个体年轻时是妈妈,再长大一点后不知是妈还是爸,再长大一点后就成了完全的爸爸(如黄鳝,牡蛎(牡蛎是一年一种性别的交替变化,终其一生));或许你也知道种子萌发成苗时的幼苗形态长势除了有子叶出土(种子下胚轴先伸长从而把子叶带离地面,如油菜、黄豆)和子叶留土(种子上胚轴或中胚轴先伸长从而使子叶滞留于土壤里,如水稻、蚕豆)之外,还有第三种介于两者之间,兼有子叶出土和子叶留土的特点(上胚轴和下胚轴几乎同时伸长,如花生、莺尾);这些不同性质的生命融汇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多样性,就和无机界里不同性质的物质或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形成相互溶解、扩散或交迭融并的趋势一样 大自然厌恶断层或巨变正负两极、相对两性、固液气典型三态之间等等等等总有着某种形态或性质的过渡媒介或方式。有时即使是隔阂,也能找到某个层次上联通过渡的类别或形态。 过渡趋势 不仅是大自然的现象或归属,也可能是我们阐释真理时所立足的比存在某种力的作用更高的解释层次以解释洗衣粉为什么能去油污为例,看看我们一步步追问为什么过程: 洗衣粉去油污 洗涤剂高分子的亲水端和亲油端分别萃取其周围的水和油分子 分子排列形成的表面能 分子间力(静电引力) 电子云 / 电子轨道在原子核作用下的重排 过渡趋势。 在这条问答链上过渡势是解释归宿吗?其实,我和你一样,无意于苦苦穷究所谓的解释归宿,只是我觉得过渡之美是客观存在并可加以利用的。 在自然界没有突然,在我们的社会学、心理学里也没有突然,当然这里似乎叫没有纯粹可能更准确些。比如,人性格的开朗与内向,有纯粹的吗?我想大多数都是开朗与内向兼有的甚至多重性格就像你喜欢邰正宵之类的温柔情歌,你也会在某个时候喜欢上黄家驹之类的奋进摇滚只不过是我们在所处的不同的生活氛围、不同的成长阶段或面对不同的交流对象时开启了不同的情感释放通道。再比如人的自信与自卑,其实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和行为表现都在不停的交换着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心态,人无完美脸、人无永强时,自信与自卑是一个健康的人支撑情感世界的两种正常心态,前者让人落落大方,后者催人谨慎奋起,全在于我们如何去平衡。而且很多时候,走向了任何一个极端都会导致平淡致远那种和谐心态的塌陷。所以,这正如你早知道的人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不必怀疑自己的心态是多么的奇怪。 罗嗦这么多,其实想说:在这个大千世界里,过渡无处不在,我们可以积极寻找和利用过渡的桥梁或拐点,丰富自己的认知和思维,提高我们工作或交流的效率。 三、精简之美 这就像生命总想偷懒一样,任何养分迁移、生理代谢或基因转录的分子行为都会千方百计地寻找 短路 ,这同样受一种普遍存在的趋势所作用 最经济趋势,就是说以最小的能耗或原料或最短的时间参与生命过程或决定生命进程,这和物理学中的短路、国际贸易中为实现最低风险和最大效益而决定交易术语的选择是一致的。你细致到分子层次,继续欣赏:分子作用总是选择在最佳的取向(化学键最薄弱的方位),并以最保守的姿态和路径发生。 所以,人偷懒本是天经地义的,今天可以不做的不想做、可以由别人来做的自己就免得热心过度、可以找更简省的工具或方式来做的就坚决试图抛弃陈腐的工具或方式 走短路!也正是市场上人们说 世界是由懒人支撑起来的 正是由于他们想偷懒,才有了各种方便、快捷和发达的发明创造,以种种革新的工具或方式解脱自己的不情愿的现状。当然这是个俏皮的说法,绝大多数发明还是那些天真的有心人在保持时刻警觉地发现美的心态时,借用本来的自然行为规律或生命思维方式来实现更快捷、更省力、更能供人享受的生产或生活状态。这样的懒人你怎么说他懒呢?呵呵,当我们想偷懒的时候,是否也试图思索一哈子: 到底怎样做才能让我懒得了? 而那些想钻空子、拈轻怕重、在其职不尽其责的 走短路 ,不是走短路,是占便宜 ^_^
个人分类: 自然之临|51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喜欢对称:小鸟和树叶,还有听课者
大毛忽洞 2009-5-26 16:22
喜欢对称:小鸟和树叶,还有听课者 GOOGLE照片
个人分类: 画意和诗情|61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过度跑步损伤为什么发生在身体特定一侧
bio 2009-2-8 14:25
虽然有很多人研究与过度跑步损伤相关的因素,但是对于为什么损伤发生在身体特定一侧,科学家知之甚少。有些研究者把损伤易感性归因于几种力、结构、动力学和运动学因素的异常水平。大多数研究者将受损伤的跑步者的损伤侧肢体与健康对照组的任意肢体相比较,但是有证据认为损伤风险与跑步者的双侧特征有关系。 美国人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调查力、结构、动力学和运动学因素是如何与过度运动损伤相关联的。这个研究的首要目标是比较仅有身体一侧损伤史的跑步者损伤侧和未损伤侧肢体的这些因素。结果显示有损伤史的一侧髋内旋关节活动度和胫骨加速度峰值都提高了。这个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比较有损伤史的跑步者和从未遭受与跑步运动相关的跑步者的双侧肢体的不对称水平。结果显示对于所有变量,两组间的不对称水平相似。这个研究的最后目标是比较有损伤史和无损伤的跑步者这些因素的双侧值。结果显示在有损伤史的跑步者中,双侧的髋内旋关节活动度和与正常足弓高度指数的偏差都得到了提高。 在有损伤史的跑步者当中,双侧的胫骨加速度峰值明显不同,但是与无损伤史的跑步者相比较,并不是在双侧都得到了提高。这些结果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损伤风险是与双侧的危险度系数相联系的。 《人体运动科学》(HumanMovementScience)2008年27卷6期 原文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1679457 (牛文鑫/编译)
个人分类: 生物力学|409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9: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