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名额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天朝5:劫贫济富式的天朝特色公平 - 说说高考配额
热度 23 lzcyzm 2016-5-16 16:17
《前言》 写完这篇文章后,看到 喻海良博主的精选博文 《 扒一扒 C9 大学招生情况,清北很冤 》。 我个人一向还是非常欣赏 喻博主 的,可惜喻老师这篇博文的结论非常惊人,甚至已经荒诞到不值得我去批驳的程度。很多东西大家都能看到,所以用不着我多说。 卷入细枝末节的争论反而容易让人忽略事情的主题 。 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给出一个明确的态度: 什么? 你跟我说 不同省份 高考招生的配额是公平的? 而且你期待我相信? 你是在逗我吗? 你真的以为哥的智商不到80? **** 最近的热门话题是高考录取名额的分配不公问题。一本录取率 9%的江苏需要拨出大批名额支援落后地区,而一本录取率高达24%的北京居然一毛不拔。(见:《 江苏考生难上本一以上院校引发不安 》)。 网上网下吵成一片,科学网上也是如此。这本就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可还是惊讶的发现不少的前辈学者犯着几乎小儿科的错误。我本来号称休博到七月份,不应该写博文,破例说话不算数影响终归不好;可是如果不写,总是觉得有如骨鲠在喉。好在孔子说过:“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而先人孟轲也说过:“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远远的比按照纸面意义上的信守承诺重要的多。 正在筹划写作的时候看到这篇神文,比我更准确的说出了我所有想说的话。直接引了。文章略长,但是系统的读过之后,就自然明白所谓“公平”应有的模样。 《谁上大学需要特权?》 作者 =刘瑜 来,给你出一道题。假设你来自于火星,突然被扔到中国,你可能被扔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可能被扔到河南这样的内地省份,甚至还可能被扔到西藏这样的边疆地 区。不幸的是,你被扔到中国去的使命,就是去上中学,然后高考。当然了,如果你想考进北大清华这样的牛校,你肯定希望自己被扔到北京上海,因为那里学习条件好,分数线又低嘛。问题是,你被扔到这 3个地方的概率一模一样,各三分之一。这个时候,让你来设计一个理想的高考分数线制度,你会怎么设计? 这个假设的情形,不是我的发明,而是美国政治哲学家罗尔斯的发明。罗尔斯 1971年的时候写了一本厚厚的书,叫《正义论》。因为这本书厚得让人望而却步,所以我斗胆把它庸俗成一句话:只有当你不知道自己可能是谁时,才能想清楚什么是正义。 当然了,他有一个术语,叫“无知之幕”,也就是一个人在对自己的社会处境暂时失明的情形。一个站在“无知之幕”后面的人,既可能是比尔·盖茨,也可能是一个 非洲饥民。如果你觉得正义就是杀光富人瓜分他的财产,万一“无知之幕”一拉开,发现自己就是比尔·盖茨,恐怕你会后悔得一头撞死。如果你觉得正义就是 Windows系统卖5000美元一套,万一“无知之幕”一拉开,发现自己其实是非洲饥民,估计也要捶胸顿足。 好了,你站在“无知之幕”后面,你得想想什么的高考分数线制度最合理。 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不如我们来看看美国人所面对的一个类似的问题,和他们的回答: AffirmativeAction(平权行动)。 “平权行动”是 1960年代随着美国黑人运动、妇女运动兴起的一项政策。由美国总统约翰逊在1965年发起,主张在大学录取学生、公司招收或晋升雇员、政府招标时,应当照顾少数种族和女性。目的就是扳回历史上对黑人和女性的歧视,把他们在历史上承受的痛苦折算成现实的利益。 “平权行动”实施之后,黑人和妇女的大学录取率、政府合同中的黑人中标率大大提高。高校录取制度尤其是“平权行动”的热点。有的大学,甚至明确地采取了给黑 人、拉美裔申请者“加分”的制度或者给他们实行百分比定额制。这种拔苗助长的善良愿望,促成了美国的大学里各种族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到 90年代中期,一个曾经几乎是“纯白”的学校,已经被“平权行动”粉刷得五颜六色:39%的亚裔;32%白人;14%的拉美裔;6%的黑人和1%的印第安人。 然而从 197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对“平权行动”嘀嘀咕咕,其主要的矛头,就是它矫枉过正,形成了一种“逆向歧视”。 1978年的“巴克案”(BakkeCase)打响了反对“平权行动”的第一枪。巴克是一个白人男性,连续两年被一个医学院拒绝录取,与此同时,这个医学院根据16%黑人学生的定额制,录取了一些比巴克各方面条件差的黑人学生。巴克不干了——我不就是白点吗?我白招谁惹谁了?他一气之下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最高法院裁定对黑人学生实行定额制是违宪的,但仍然在原则上支持“平权行动”。 紧接着,嘀咕发展成了议论,议论发展成了抗议。最著名的抗议,来自 1990年代中期加州州长PeterWilson。他抗议道:“不能让集体性权利践踏个人的权利,我们应当鼓励的是个人才干。”于是他大刀阔斧地开展了废除“平权行动”的运动。1995年6月,公立的加州大学及其九个分校废除了录取学生中“平权行动”。1996年11月,加州用公投的方式废除了包括教育、就业、政府招标等各方面的“平权行动”。1997年4月,这一公投结果得到了最高法院的认可。受到加州的影响,另外十几个州也开始蠢蠢欲动,要铲除逆向歧视的“平权行动”。 取消“平权行动”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1998年是加州大学各分校取消“平权行动”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伯克利大学黑人学生的录取率下降了一大半,从1997年的562个黑人下降到1998年的191个;拉美裔的学生也从1045个下降到434个。各大学校方很有点“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的感慨。 2003年“平权行动”再次成为热点问题。因为今年最高法院遭遇了一个新的“巴克案”——密歇根大学的Gratz/Grutter对Bollinger案。2003年6月23日,最高法院再次作出了一个八面玲珑的裁决:密歇根大学给每个少数民族申请者加20分的本科生录取政策是违宪的;但同时,它又裁定法学院为了增加学生的“多样性”而照顾少数种族是合法的。这与其1978年对“巴克案”的裁定是一样的:原则上支持“平权行动”,但反对用定量的方式来固定这种“平权行动”。 如果说最高法院 1978年的暧昧还是理直气壮的,2003年的暧昧就已经是如履薄冰了。那个加分制违宪的裁定是6比3作出的,而法学院“平权行动”原则合法的裁定,是5比4惊险胜出的。PeterWilson们吆喝了这么些年,终于把“平权行动”的阵脚给吆喝乱了。 “平权行动”争论的核心,正如众多社会问题的核心,是一个“程序性正义”和“补偿性正义”的矛盾。“程序性正义”主张一个中立的程序施用于任何社会群体,而无 论结果如何——同一条起跑线,兔子也好,乌龟也好,你就跑去吧。“程序性正义”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历史”、“经济”和“文化”的无视。一个经历了 245年奴隶制、100年法定歧视和仅仅30年政治平等的种族,必须和一个几百年来在高歌雄进征服全球的种族放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补偿性正义”则主张根据历史、文化、经济条件有偏向地制定法律和政策,以保证一个相对公平的结果。但“补偿性正义”面对一个不可避免的操作性问题:由谁、如何、是否可能来计算鉴定一个人的历史、文化和经济遭遇?一个祖上是黑奴的黑人录取时加 20分, 那一个祖上是华工的亚裔应该加多少分呢?一个祖上四代是贫农的人,和一个祖上两代是贫农的人,分值又有什么不同?一个穷白人和一个富黑人,谁更应该加分?这就听起来有点耳熟了,而且是不太悦耳的一种耳熟。这种“补偿性正义”的原则,需要一个巨大的国家机器来整理、裁判历史和现实无限的复杂性,而这种裁判权 一旦被权力机器劫持,问题就不仅仅是如何抵达正义,还有这架机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了。 所以说,美国最高法院对“平权行动”的暧昧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智慧。它一方面赞同将历史、经济等因素融入政策的考虑当中,否定了纯粹的“程序正义”;另一 方面,对如何具体地补偿历史、经济问题,又支支吾吾。毕竟,就算是爱因斯坦,估计也研究不出历史和现实之间、经济地位和政治资本之间的兑换率。 承认一个一个的人,也承认一群一群的人。承认你矫捷的身手,也承认他人肩上历史的十字架,因为在“无知之幕”的背后,你可能是一只兔子,也可能是一只乌龟。 【我稍微修改了原文的结尾 】 好了,终于可以回到咱们开头提的那个问题了: 来自火星的你,被扔到大城市、内地、边疆的可能性各三分之一,你会如何设计高考分数线方案? 你可能会说: 3个地方分数线一样嘛!大家公平竞争嘛! 你也可能会说:让边区分数线低一点,其他两个地方一样,因为那些地区贫穷,教育条件有限,人家北京上海的孩子用电脑打字,俺们这里还是凿壁借光呢。 你还可能会说:我选择让北京上海分数线低一点,其他两个地方一样。因为天朝的历史文化现实体制都很有特色啊! 我们知道,这三种选择,第一种叫“程序性正义原则”;第二种叫“补偿性正义原则”;第三种,姑且称之为“ 天朝特色 ”原则吧。 ** 《后记》 文章有点长,不过,能有这样一篇文章准确生动的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公平其实是挺难得的事情。文章的来源叫做《 xx的细节》,我特意把xx两个字删掉了。 “不公平”本身都不是个事儿。不管是生活在国内还是作为移民生活在国外,追求公平本身都是困难的。活着就需要容忍一定量的不公平,否则日子也就不用过了。 我转这篇文章目的很简单: 对于想要理解公平真相的人,这篇文章很完美的解释什么才叫公平: 公平的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可能有多个。有些时候我们自己都搞不清怎么才是“最”公平的,但我们确实能看到什么是不公平的——比如天朝的高考招生名额分配制度—— 公然的向政治更强势的地区倾斜 (而非经济教育落后地区倾斜) 估计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最奇葩的制度。 我们可以接受一个并不公平的现在,但是我们必须了解公平应该是什么样子;只要了解了公平的本来面目,也许,有一天我们能把公平变成现实。 ** 《后记2》 天朝的事情,切勿牵扯过多;如果牵扯过多,就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从根部就开始倾斜腐烂。此文点到为止,勿要纠缠。 ** 往日博文 天朝 4:天朝学术圈的“伪PI制” 天朝 3:欲练神功,必先自宫 天朝 2:教授原来是高级博后 天朝 1:兼职的院长
个人分类: 青椒|8868 次阅读|42 个评论
博士生名额分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热度 40 Taylorwang 2015-12-9 08:13
随着国家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高等院校,文革结束前毕业的教师差不多全部退休了,而文革后毕业的教师,许多还没有到退休年龄。国内外的博士,博士后越来越多地引进到教师队伍,年年的晋升职称,各种引进人材的计划,使得在职的教授,博士导师队伍越来越宠大。相应的博士生招生规模,在前几年大规模扩招,博士生培养规模达到甚至超过美国以后,扩招的步伐也开始放缓。这样,博士生的招生,也就慢慢形成了“僧多粥少”的现象。在我校,一个博士导师只能招 0.7 名博士。 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这日益紧张的博士生招生名额,考验着各个单位领导的智慧与品行。分配的方法,主要有二种,方法一:按上一年的科研工作业绩,及取得的头衔给定指标分配,业绩好或有头衔可以招二名博士生,业绩差的没有名额;方法二:考生与导师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近似平均分配博士生名额,每人最多招一个。 任何分配方法都有正反二个方面,方法一的优点,博士生分配指标与业绩挂沟,对博士导师更有激励作用,希望导师们为了拿到下年度的博士生招生指标,就必须出更多的有显示作用的科研成果,如高影响因子的 SCI 论文;若能拿到特殊头衔,如大江大河学者、千人,甚至院士等,不仅可以招一个,而且另外再补加一个名额的奖励。方法二的优点似乎是更公平一点,特别是对考生更公平一些。因为每个导师都有招博士的资格,则报考博士的学生就有更多的选择权。既然博士生是稀缺的资源,则考生更有权利选择优秀的,对学生比较负责,且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生活补助的导师。报考博士的学生,年龄往往都不小了,若能让他们在选导师时有一定的自由竞争,就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及将来就业的方向作出更合理地选择,也可为自己争取了较好的生活补助。导师支付了较高的经济补助,选择学生时也就更加谨慎,指导博士也能更加尽心,若不能达到博士毕业要求时,则能及时劝退那些严重超时的博士生。 虽然第一种方法有其合理的一面,第二种方法的公平主要是对博士生的公平。另外,在保证博士毕业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增加 10-20% 的博士招生量,但相应也就规定 10-20% 的博士生淘汰率,使博士生的毕业数量仍在控制的范围。我们还可以结合这二种方法,寻找更合理的做法。一方面按业绩,确定特别优秀的导师,最多可以招收二名博士生,而一般的导师,最多只能招收一名博士生,但能不能真正招到博士生,还要看导师的“人品”,即有没有优秀的学生愿意选择这位导师。为防止博士生的招生数量大于允许招的博士生名额,学院可组织教授委员会对要读博士的学生进行择优录取。 这样做的好处是博士生对导师的选择有更大的自主性,且能保证博士生的合理权益,同时,也可以让学校能招到真正优秀的学生来读博士 ,而不是象现在这样,选择了有博士生招生名额的导师就可能有博士读,否则,即使再优秀也没有读博士的机会。同时 对博士生导师也是相对公平的,既体现了业绩优秀者可以多招生,又能体现若师德不行,也有可能招不到学生压力。 我下面的建议应是比较合理,也是比较重要的,但它也是比较难执行的一个问题。就象改革一样,一旦牵涉到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改革就会受到强大的阻力。这个建议是:每个博士导师,在读的博士生总人数必须有一个限制,如不能超过 5 人。即让那些跟在导师后面,读了四年,甚至五年,六年博士的导师,在这些累积的博士生总人数超过 5 人时,这些导师将自动失去招收新博士生的资格。这样,这些导师就必须作出一个选择,要么拿出更多的精力来指导博士生,让他们能尽快毕业获得博士学位;要么尽快地劝退那些兴趣不在做科研,但占了博士生名额的学生。这样做,还可以防止部分导师,将博士生看作廉价的科研劳动力而故意拖延博士生毕业的行为,从而能更好地保证公平,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33082 次阅读|98 个评论
20万一个博士生(名额),16万一个博士后(名额),哪个值?
热度 2 zhgzhang 2014-5-31 07:51
如今的社会,什么都可以用钱衡量,什么都能用钱买到。 在导师多,学生名额少的今天,“计划外”直博生名额甚至博士后名额都是紧俏货。 “你们学校买一个直博名额多少钱?” “20万。” “这么贵!那得多少科研经费支撑!”B教授说。这是一般人的想法。因为这个钱必须从劳务费出。而劳务费在总经费中的比例很小。除非是“横向”项目。 “太便宜了!不就1年4万吗!” C教授回答,一不小心露富了。 “那博士后呢?” “16万。” “更便宜!” “博士后只有两年,合一年8万,比直博生贵一倍。” ”博士后比直博生能更快出活儿吧。“ ”那可不一定。如果和你的专业不太一致,第一年熟悉工作,第二年找工作,还有时间干活吗?“ “也是”。“那你能不能帮我买一个直博生名额?” “……”
9169 次阅读|6 个评论
何不取消名额分配,实行项目经费全成本核算?
jingpeng 2012-7-4 13:39
我的博客一般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很少讨论具体的政策。主要是自己也身在科研单位,同学老师看到了会比较尴尬。但人活一辈子,有什么就说什么,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很多问题我们都知道,只是没有说出来。以后可能会改改风格,赶点时髦,也谈谈对现在科研体制的一些看法。 这几天科学网讨论很热的一个问题,就是院士招博后和名额。名额这种东西,我总觉得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不知道欧美是不是也搞这一套。人本来就是要流动的,你想招人,就应该凭实力和待遇,而不是用一些政策来限制。政策和名额由谁来定?这是官本位和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这里就会有很多操作的空间,非领导的一线工作人员或年轻老师就会很无奈了,造成一线工作的人待遇偏低。或许,大家在这种环境里待久了,已经习惯了,反而很少人反对这个。 项目的全成本核算 现行制度,认为做项目的人都是单位养的,不需要项目经费提供。甚至还有和企业合作的项目,没有人员费,鬼给你做事!现在招人全看名额,有名额,能招就招,多多益善,造成了现在学生多,指导老师少的全国普遍情况。 说了些问题,现在提点建设性的意见。何不仿照欧美的做法,在项目的预算里,进行全成本核算?这样的话,根据项目任务工作量和难度,需要多少硬件、软件和人员,来做项目预算,人员的工资参考社会上招人的标准。相比现行制度,这就需要大幅提高人员经费的比例。导师拿到项目,用项目的经费来招人。招什么人,怎么招,招多少,国家不需要管,给导师足够的自主权。导师就会根据实际需求,慎重考虑招人了。招的人不够,项目难以完成,招的人太多,经费不足。总的来看,就会达到一个项目多,经费多的导师招人多,项目少,经费少的导师招人少,达到一种平衡,类似市场调控。这样,也就无所谓什么名额了,甚至考研都可以取消,导师招社会上的人都行。 但是,所有这些都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严格的项目结题审查。导师要对这个项目完成情况负责,国家只要仔细检查项目完成情况就行了,需要及其严格的把关。为了保证质量,可能需要请国外的一些同行参加,增加考核的成本。但我相信,增加的这些成本,对现行的一些超大项目来说,可以减少资源浪费,绝对是合算的。 为什么改革就这么难呢?可能大部分科研人员还在生存线上挣扎,缺乏像饶毅这种真心想搞科研,有责任感又敢于担当的人吧。
个人分类: 技术-方法|4241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生招生还有名额
热度 1 xiegming 2011-9-9 14:45
最近很多同学发邮件联系保送,由于刚开学 事情实在多,没有一一回复。夏令营的时候本来我预招了一名学生,但后来的沟通又让我放弃了这名学生。所以目前还有名额,欢迎大家联系申请!
个人分类: 研究生招生|4594 次阅读|1 个评论
即将外审,等待学术委员会的审判
热度 5 xiegming 2011-4-18 00:01
今年是17个副教授,学校给了1个晋升正教授的名额。上个周五刚刚进行了教授会的报告与投票,4个人报名申请,结果3个过了2/3的票数,可以进入下一轮。如果现在撤销申报,就不计次数,明年可以继续申报。如果不撤且最终没有评上,那么就计次1次,且明年自动停止申报1次。教授会时我也认真听了其他三位同事的汇报,感觉对自己还是有一定自信的,或许是一种盲目自信吧,所以决定继续往下走。当然,我心里也有一些非学术方面的担心(或许是小人之心) ,但是现在不能说,等结果出来后再说吧。 要忙的事情还很多,我不想在此花费更多的精力了。是不是教授,或者够不够教授的水平,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 其实应该报告个好消息,从今年开始,工学院新旧体制人员,从平均工资的角度上,要做到同工同酬了。我们老体制的人,每年会多发两个月的工资,钱从学院出,至少近几年没有问题。
个人分类: 职称 待遇|4659 次阅读|4 个评论
还有2个博士生名额!
热度 3 xiegming 2011-3-2 00:19
而申请转博的硕士有4个,准备报名考试的有9个! 3月19-20日他们就要考试了,祝他们好运! * * * * * * * 今年七月能毕业几个硕士学生呢?有两个应该差不多,还有一个问题很大,很可能延期,又要被批了。 * * * * * * * 上个学期真没有白上《计算概论》的课,有一个本科生在实验室继续做科研,而且结果不错,春节的时候还居然从初二到初五都在工作。开学以后也很积极,希望能够有比较大的突破。 再次感谢胡老师! * * * * * * * 也忘了那天不知为什么,和孩子在一起,我说我快死了。结果美美立刻就哭了,抱着我说爸爸你不要死,我会想你的。接着亲亲也跟着哭了。以前只是亲亲会这样,现在好了,两个都知道了。不过我也不对,把自己的幸福感建立在孩子的泪水上哈! * * * * * * * 今天接到科学网邮件,关于科学网顾问博主委员会的事。我有些犹豫是否参与,因为怕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能够尽义务。但是,感觉科学网还是给我带来了很多帮助和快乐,应该为她做点事情哈。
个人分类: 记忆·感触·工作|5245 次阅读|5 个评论
为什么不同学校研究生名额差别这么大,请教育部给个说法?
热度 2 DNAgene 2010-9-2 09:32
前几天,一则新闻气得我头晕脑涨,《中国博士质量调查》。该报告称一个导师指导47名博士生,也就是每年招15-16名博士生。怎么可能呢,现在名额这么紧张。现在每年只有一个名额,再这么宣传下去,教育部以为研究生名额还是太多,再压缩,我们就只能几年招一个博士了。 看到该新闻,我立刻给《长江日报》打电话,抗议。接线员导师挺客气,就是记者不喜欢理财不同观点,我的抗议石沉大海。 后来,看到该新闻被科学网、新语丝等众多网站转载,影响相--当大。怎不忧心。 但看后面引出的网友评论,我惊奇地发现,现在名额宽松的学校还真不少。最近四川大学的 唐常杰 老师在建议新导师第一年招3个硕士生。羡慕极了,川大网友回复说现在最多招6个了。我不是针对川大,而是综合很多网友的说法,感觉各单位之间(硕士、博士)研究生名额差异太大了。我周围的,北大、北师大、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没有哪个单位平均每个导师达到2个硕士名额的,博士就更紧张了。在这几个单位,估计院士、校长一年也没有6个名额。 请网友踊跃回复,我们调查一下各单位研究生名额紧张与否。请注意前提,不包括专业硕士、专业博士。专业学位都是XX班,与各位科研人员乃至我国整体科研水平没有任何关系。如果名额差异确实如网友回复所显示的那么大,我们就需要教育部给个解释。 求求大家了,为了各位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乃至我国整体科研水平,提供你们的信息吧。 ------------------------------------------------- 另请参考冯用军老师的博客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m/user_content.aspx?id=356153 周光礼《中国博士质量调查》可信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001 次阅读|11 个评论
研究生招生名额分配有玄机
热度 1 xiegming 2010-7-16 00:21
最近两个事情闹心,其中一个就是研究生招生的事情。 让我感觉不舒服的就是没有给所有老师一个清晰明确的关于招生名额的分配的详细说明,整个过程缺乏透明性。 或许分配过程中已经做到了公平公正, 但是由于没有及时把相关信息转告大家, 使得大家不知道是否公平公正。同时,缺乏一种监督机制,老师没有机会对分配过程进行监督和质疑,只能被动接受分配结果。 而我今天看到的结果是: 专业甲有4个老师,给分配了4个博士名额,10个硕士名额。 专业乙有6个老师,给分配了4个博士名额,5个硕士名额。 差的也忒多了吧!第一个专业的老师平均一人一个博士,2个半硕士;第二个专业的老师平均一人0.67个博士, 0.83个硕士! 我看了相关老师转给我的解释,也感觉很不合理,细节我就不透露了,或许是那位老师转述不全面吧。 我要找院长当面质疑。 在研究生名额分配的问题上,是不是每个老师都应该有发言权呢? 内容更新: 已经和院长交涉过了, 得到如下信息和结论,名额分配是各专业出人一起开过会讨论的,所以以后务必要派一个能挣能吵的老师出席。
个人分类: 研究生招生|6300 次阅读|2 个评论
今年研究生招生形势更加严峻
xiegming 2010-7-6 21:04
夏令营要到了,很多学生和我联系保送事宜. 欣喜之余, 一直为名额的紧缺而担忧. 果然,昨天参加相关会议的学科副主任转达消息:今年学院又新增了教员, 而招生总名额没有增加。 工学院和GeorgiaTech搞了一个联合培养计划,包括生医和材料专业,要占用去20个名额,几乎等于给这两个专业的教员每人一个名额。而剩下的名额,他们还要和我们均分。 最后的结果是,对于我们专业来讲,人均1/3个博士名额. 为了避免悲剧继续发生,我强烈建议我们学科点也赶快联系一家国外高校,也搞一个联合培养,这样才能保证名额。 联合培养确实对学生培养有好处,可是凭什么就应该给那么多名额?如果是学校和人家签了什么合同,就应该由学校负责解决名额,凭什么损害其他专业老师的利益呢?我们没有妨碍你们签合同,也没有反对你们这样做!如此厚此薄彼,干脆把其他专业都停招算了!
个人分类: 研究生招生|5158 次阅读|10 个评论
保送生由两个又减到了一个
xiegming 2009-10-12 00:06
学院把原来7个名额又调整为5个,我的一个学生排在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告诉人家赶快寻找其它地方,这里不能录取了。唉,据说北大各个院系都认为名额太紧张,向研究生院申请名额,但是北大就是住的地方太少,无法容纳更多的学生,所以不敢多招。 刚刚进入一种工作模式2周,结果就来个国庆放长假,又切换回带孩子的状态。不过哪里也没去,不敢乱跑。孩子不让去外地,否则要在家里隔离一周才能去幼儿园,而且天天要记录体温、是否咳嗽等等。 终于假期结束了,还不如把开学放在国庆之后得了。其实实验室的有些任务很紧,有几个学生也没有放假,但是我还是担心能否顺利完成。实验室的管理国庆之前有了些动作,但是还不完善,还要继续制度化,所以国庆之后会继续整改。 从目前的情况看,想报考北大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的同学们赶快转到其它地方吧,因为这里根本没有录取名额。也好,到时候我就也不用出卷判卷了。
个人分类: 研究生招生|4100 次阅读|4 个评论
笔试第一名不能录取,这样的事情是否公平合理?
xiegming 2009-3-29 12:57
刚刚得到的消息: 笔试第一名,比第三名总分高22分;面试表现也不差。 仅仅是因为和需要招生的导师专业不对口,而名额限与两人,只能录取第二名和第三名,第一名就不录取。 这样的考研制度是否公平合理? 我们除了应该尊重导师的权利,是否也要尊重考生的权利? 明天我要去院里找人评理。 ---------------------------------------- 经过一番周折,付出相当代价,终于搞定了。
个人分类: 研究生招生|5074 次阅读|6 个评论
报考的硕士可能一个也招不到~~
xiegming 2009-3-27 21:38
一共有30多人报名,比工学院其他所有专业报名人数总和还多快一倍,经过笔试,给了4个面试机会,然后只有两个录取名额。 我已经有两个保送的学生了,还有老师没有招到学生,还是要照顾一下的,所以我没有去争这两个名额。 不过从出题,阅卷,面试,到个别考生的反复沟通,感觉花了这么多精力,最后却没有收成,不免有些失落。 本来我的设想是会有一些专业招不够学生,我们可以得到一些调剂名额,但是我只估计对了开始,没有估计对结局。 这些名额虽然不多,但是存在了。可是院里调剂给了另外的专业,这些专业或者钱多,或者新来了老师。 看样子以后招生这个趋势会保持下去,从现在开始必须主动调整科研方向和内容,适应环境的变化了。
个人分类: 研究生招生|400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天去硕士专业考试阅卷
xiegming 2009-2-8 14:28
今天去阅卷,09年的硕士招生试题。一共有30多个人报名,是所有专业中报名人最多的,可能超过了其他专业的总和还多。其中采用自控为专业考题的有20多人,我是最后一个判完的老师。 题目也是我出的,应该说非常基本。不到一半的人过了90分的基本分数线。贫富差距非常大,满分150,结果有140多分的,也有10多分的,当然也有60到80多分的。 我个人的意愿是笔试只是一方面,面试也很重要。很多考试善于得高分的人,动手能力不一定好,知识运用的能力不一定好,创新意识不一定强,这个都需要其他方式进行了解和测试。 不过录取名额已经很少了,也就2~3个,其实实验室非常缺学生。不过其中有4个强军计划的学生也考过了,他们不占正式名额。相比统招生,他们都工作了很多年,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这样让老师带起来会很吃力,需要考虑合适的题目给他做。 怎么才能招到更多的学生呢?
个人分类: 研究生招生|388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