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西北大学故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西大故事之四十九:史启祯要学生做悲壮的“Smart-1”
kexuechuanbo 2012-11-26 16:17
史启祯要学生做悲壮的“Smart-1” ——史启祯在西北大学 2006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52年前的这个时候,也是金秋季节,我与你们具有同样的身份,也具有同样的心情:神秘、新鲜、踌躇满志。今天,我很荣幸能够代表西北大学的全体老师,在这个庄严的典礼上,向你们表示祝贺:祝贺你们在刚刚过去的高考中取得的好成绩,祝贺你们被录取为西北大学的学生,从今天开始踏上人生新的征程。在这个征程中,你们将由靠父母生活的孩子转变为自食其力的成人!从现在开始,你们将要逐渐学会独立把握自己的人生坐标。既然给了我这种荣幸,那就讲几句话,算是给大家提个醒。 学知识重要,学做人更重要 你们以“学知识”为目的踏进了大学的校门,这个愿望一点不错,它也是国家、人民和父母所期望你们的。我想要说的是,“学做人”与“学知识”同样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者甚至具有更大的重要性。 关于做人理念,我想送给同学们6个字:少索取,多奉献。其实,这个理念就是“智能1号”的设计理念。不久前,大家可能从新闻中看到关于“智能1号”探月的报道。“智能1号”的原名叫“Smart-1”,“Smart-1”以惰性气体元素氙为燃料,于2003年9月27日升空,2006年9月3日在月球落地。太空遨游1070天,行程1亿多公里,消耗燃料75公斤,平均每天70克,接近“零索取”。“Smart-1”在轨道上做了大量科学试验,向地球传回大量高清晰度图片,奉献不可谓不大;最后以撞月的方式结束使命,宁愿自己粉身碎骨,让科学家能够获得更多的月球信息,从而让它的“奉献”精神带上了强烈的悲壮色彩!开学典礼上讲这个故事,是希望大家记住“Smart-1”!记住从解读“Smart-1”而得到的做人理念! 努力建立起自净化机制,为自己划一道黄线 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相一致,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发生着撞击,大学,恰恰处在这一撞击的风口浪尖。进入大学校园,你会逐渐领略到优秀中华文化的精彩,也会隐约感觉到它那沉重的包袱。西方现代科学和文化会让你大开眼界,但向你身边逼近的东西并非总是文明。希望你们既要像“海绵”那样,在大学这种文化氛围尽情地吸纳,也不要忘记努力建立自身净化机制。你不能要黄河不吸纳它的支流和其中所带的污染物,但黄河水永远是养育中原老百姓的黄河水,关键就在于它在流经这块黄土地时发生的自净化作用。我平时与同学们交谈,总喜欢询问他们的消费水平。得到的印象是:每月300多元温饱,400多元小康。同学们不妨为自己在500元处划一道黄线,如果月消费超过500元,就应当回头评估自己的自净化机制了。 同学们,你们以不同的考分踏进校门,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有机会成为祖国建设急需的优秀人才。西北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历史最悠久的综合大学,近多年在教学和科学研究上的成果让同行们刮目相看。全校老师热情地欢迎你们,并将陪同你们充实地度过人生有意义的四年光阴。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2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大故事之三十八:西北大学教授中的五位前清举人
kexuechuanbo 2012-11-25 10:09
西北大学教授中的五位前清举人 一是邵力子( 1882 — 1967 ),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 )癸卯科举人,为陕西候补县令。在西大前身陕西高等学堂任教习,主讲法文、西洋史,后因参加学运被陕西当局驱逐出境,后来却作了陕西省政府主席。 二是西大前身陕西大学堂算术教习刘春谷(?— 1926 ),陕西长安人,清光绪二十年( 1894 )甲午科举人,曾任四川知县。他从光绪二十八年( 1902 )起,即在陕西大学堂任教。民国元年( 1912 年)做过陕西省实业厅厅长。 三是西大前身陕西大学堂分教习杜斗垣,陕西米脂人,清光绪十七年( 1891 )辛卯科举人。光绪二十八年起即在陕西大学堂任教,主讲数学。 四是冯光裕,前清举人,在民初西北大学教国文。 五是寇卓,字立如,号悔庵。陕西临潼人(今西安临潼区),曾寄籍长安。生卒年不详。清光绪十一年( 1885 )乙酉科优贡、举人。师从长安柏景伟、三原贺瑞麟。曾任四川大足知县,因对各教民间纠纷处理得当,使众服之。之后,复知宜宾、德格、甘孜、巫山等州县,因均有惠政,保为直属知州。入民国后归里。 1912 年任中华民国秦省都督府顾问、西北大学教授,主讲国文。曾任陕西孔教会会长。年 71 卒。著有《悔庵集》。在蓝田辋川留有:“四献礼文今从芸阁闻德遥瞻华岳肃;三原教泽独有蓝川绍行直与横渠齐”的楹联。 举人在明清时为乡试考中者之专称,被作为一种出身资格。在晚清与民国交替中产生的西北大学师资队伍却不由得带有两个时代的印痕。 (姚远) 图 1 邵力子照 图 2 民初西北大学照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23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大故事之二十九:西北大学第一批留日学生
kexuechuanbo 2012-11-12 10:32
西北大学第一批留日学生 至辛亥革命前夕,陕西留日学生已有 116 人之多。这其中,以西北大学陕源前身陕西高等学堂派出的留日学生规模最大,对陕西教育发展的影响也最为重要。 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十九日 (1905 年 9 月 17 日 ) ,陕西巡抚曹鸿勋上奏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拟派学生游学东洋并派员出洋考察。这次派出的留日学生,分别由陕西高等学堂、三原宏道学堂和陕西师范学堂遴选派出,计官费生 31 名,宦籍自费生 17 名,共 48 名,是清末陕西派出留日学生人数最多的一次。 其中,出自陕西高等学堂的留日学生有:安徽试用县丞、陕西澄城县监生 白常洁 ( 西垣 ) ,入经纬学堂学警察兼银行;陕西米脂县附生 高冠英 ( 奇卿 ) ,入振武学校习普通兵事科;陕西户县增生 王觐墀 ( 芝庭 ) ,入济美学堂习普通科后习工科;陕西咸宁县附生 钱鸿钧 ( 陶之 ) ,入早稻田大学习普通科后学农科;陕西泾阳县廪生 曹澍 ( 雨亭 ) ,入经纬学堂习普通科后习工科;陕西咸宁县附生 崔云松 ( 迭生 ) ,入早稻田大学习普通科后习农科;陕西渭南县附生 张蔚森 ( 荫庭 ) ,入济美学堂习普通科后习工科;陕西华阴县附生 郗朝俊 ( 立丞 ) ,入济美学堂习普通科后习工科;陕西合阳县附生 马步云 ( 凌甫 ) ,入早稻田大学习普通科后学农科;陕西绥德州廪生 张允耀 ( 星岩 ) ,入济美学堂习普通科后习工科等。这是初入学一年时的情况,其后在毕业时留学者的专业大都发生很大变化,习法政和经济学者居多。 (姚远) 图 1 留日学生之一钱鸿钧照 图 2 留日学生之一马步云照 图 3 留日学生名单(《秦中官报》)文献照 (进一步阅读请参阅:姚 远,董丁诚,熊晓芬,宋轶文等著:《图说西北大学110年历史》,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出版社读者服务部电话:029-88303012;029-88302590)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42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大故事之二十六:西北大学百年校庆的由来
kexuechuanbo 2012-11-12 10:25
西北大学百年校庆的由来 1996 年 12 月 29 日,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姚远首次呈书学校,认为“从 1902 年的陕西大学堂到 1912 年的西北大学,无论从行政指令、教师、学生,还是校址和学科性质,其历史极为连贯”,并提出“不失时机地将创建时间前推至 1902 年,在 1997 年庆祝建校 95 周年,而不是 85 周年,并迎接 2002 年西北大学建校 100 周年的到来”。该建议全文以《西北大学的源流与承袭》为题,发表于 1997 年 8 月 20 日出版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年第三期。 1997 年 5 月 18 日,上海地区校友会第三次联谊会全体一致通过,并具名“西北大学四十年代(城固)部分校友”,向学校提出《建议 2002 年为西北大学创建一百周年》。 这两次建议均未被学校党委采纳。 2000 年 9 月,姚远,刘舜康,赵弘毅,王周琨等四人联名向学校党委李军峰书记和孙勇校长再次提出在 2002 年举行百年校庆的建议,呈送《西北大学的两个历史源头》的论证报告,并向台湾、上海、北京、南京等地校友会广为散发。次年,原党委书记董丁诚教授在外埠参加有关会议时,感受到了校友要求举行百年校庆的紧迫性,亦向学校提出相同建议。 2001 年 5 月 21 日,校党委常委会初步认定了学校创建于 1902 年的建议,并逐级向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政府、国家教育部提出报告。 2001 年 5 月 27 日,按照陕西省教育厅胡致本厅长在听取杨春德副校长“关于西北大学拟在 2002 年举行百年校庆”汇报后的意见,由陕西省教育厅主持,在西北大学宾馆举行了“西北大学创建时间专家论证会”。陕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李钟善教授任专家组组长,以北京师范大学麻兴甫教授、陕西省教育厅教育史研究专家杨汉名先生,以及西北大学董丁诚、彭树智、赵弘毅、李永森、姚远、为专家组成员。姚远作了《关于西北大学创建时间的研究报告》,细数京陕两源,并展示十余件西北大学创建时间的历史文献证据。之后,专家们一致认为“西北大学有陕源与京源两个历史源头”;“历史清楚,事实确凿”,“应该溯至 1902 年”,并在姚远草拟,各位专家反复修改、专家组组长李钟善教授最后审定的《西北大学创建时间专家论证会专家意见》上郑重签名。 2002 年 10 月 15 日,西北大学隆重举行了百年庆典,获得圆满成功。 (姚远) 图 1 1996 年 12 月 29 日的姚远建议书末页和次年发表在学报的《西北大学的源流与承袭》一文首页扫描 图 2 1997 年 5 月 18 日的上海校友会 “西北大学四十年代(城固)部分校友”建议书首页扫描 图 3 《西北大学创建时间专家论证会专家意见》上的专家签名照 图 4 西北大学百年校庆会场照 (进一步阅读请参阅:姚 远,董丁诚,熊晓芬,宋轶文等著:《图说西北大学110年历史》,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出版社读者服务部电话:029-88303012;029-88302590)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46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大故事之二十五:马步云、张蔚森出席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
kexuechuanbo 2012-11-12 10:23
马步云、张蔚森出席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 正值辛亥革命如火如荼之际,陕西高等学堂留日学生、同盟会员马步云(凌甫, 1886 —?)、张蔚森(荫庭, 1884 —?)二人日夜兼程回到上海,并立即与在民立报馆的于右任联系,得知清军正从河南开封调派新军一混成协向潼关进攻陕西起义军。于右任告之说:“陕西最需要的是军火,不断有人来求我在外设法。顷有普陀山僧人代表向《民立报》表示愿助军饷,你最好在回陕前去一趟普陀山”。经与宋教仁、陈其美等协商,遂派马步云与同乡雷震至普陀山安抚,张贴保护寺庙的布告,在山上住了三天。前后山各寺的捐款后被存入陕西烟商义源厚,成为陕西辛亥革命购运军火的专款。 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受陕西起义军的委托,马步云、张蔚森与于右任(未出席)、赵世钰等 4 人被推选为赴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陕西代表( 17 省代表之一, 4 人占 1 票),并出席了总统就职典礼。 其中 ,马步云 ,又名凌甫,别号自力子,陕西合阳人,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官派赴日留学,入早稻田大学习普通科,后改习农科,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科,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2 年 1 月 28 日任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辛亥革命后的 1912 年 3 月,任西北大学创设会委员,并被聘为西北大学商科学长、教务长,主讲经济学、宪法等课程。之后,又赴日为西北大学选聘日籍教师、购置图书仪器设备和考察日本高等教育,与日本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中央大学、法政大学、庆应义塾大学建立联系,使西北大学等校学生可直接进入以上日本高校学习。 张荫庭 ,又名蔚森,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官派赴日留学,入济美学堂习普通科,后改习工科,毕业于明治大学,获政治学学士学位,归国后于 1912 年 1 月 28 日任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 1913 年 4 月至 1914 年 1 月复任北京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第一期常会议员、参议院议员,后任陕西都督府司法顾问, 1912 年至 1915 年,任西北大学创设会委员,西北大学教师,主讲国际法。 图 1 1912 年 1 月 1 日 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孙中山在南京举行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陕西高等学堂留日归国学生马步云、张蔚森以及于右任 等 4 人作为 17 省代表(占一票)的陕西代表选举临时大总统,并出席就职典礼 图 2 南京 临时参议院会议照 图 3 南京总统府照 (进一步阅读请参阅:姚 远,董丁诚,熊晓芬,宋轶文等著:《图说西北大学110年历史》,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出版社读者服务部电话:029-88303012;029-88302590)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28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大故事之二十四:西北联大发掘张骞墓轶事
kexuechuanbo 2012-11-12 10:20
西北联大发掘张骞墓轶事 1938 年 7 月 3 日至 9 月 2 日 ,正值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由西安迁汉中城固不到半年( 1938 年 3 月 16 日 正式迁离西安)的国立西北联大历史系考古委员会主持对汉博望侯张骞墓实施了发掘和增修。然而,在 1938 年 8 月 24 日至 9 月 2 日,已经发掘到墓冢东侧墓道东耳室,据说已经看见铁链所系的悬挂状棺木,但尚未进入墓室时,散居墓周数村的千余村民胸带“张氏后裔”红布佩条,群情激昂,扛着锄头、扁担,蜂拥至发掘现场,围住陵墓,要与掘其祖墓者决一生死,一场群殴瞬间蓄势待发。发掘遂中止,双方协商,遂改墓室发掘为墓道增修,退出墓道并回填墓冢,树碑留念,纷争遂平息。 其实,西北联大校常委许诵明、李蒸及许寿裳、黎锦熙等教授调查汉中著名古迹以后,提出张骞墓的发掘和增修详尽的计划。为此,事先商准各级政府,也曾与张骞后裔协商并获同意,一起发掘和增修工程。主持此次发掘的为西北联大历史系的陈士骥和周国亭两位教师,以及张循祖、杨贻等 20 余位学生。许寿裳、李季谷、陆懋德、许重远、黄文弼等历史系教授亦为主要参与者和研究者。县政府保安队陈思礼、联保主任朱秀峰(代表严维馨)、保长饶胜五、甲长饶文明等 13 名人工协助。由此看来,村民的举动完全是出于愚昧和无知。 鸠工后,陈士骥,周国亭发表发掘报告。次年由西北联大在墓前刻立“增修汉博望侯张公骞墓碑记”。其上有“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讲师吴世昌谨撰;国立 西北联合大学教授黎锦熙书丹;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会李蒸、徐诵明、胡庶华谨立;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五月吉日,田鸿玉刻石立”。 1939 年 4 月 6 日,西北联大全校师生员工 1 400 余人,为纪念“民族扫墓节”,提倡民族精神,整队赴汉博望侯张骞墓,举行祭扫活动。 1939 年 8 月 13 日至 14 日,刚由西北联大改为西北大学的学校考古室举办了张骞墓出土古物展览。先后有时在学校的教育部次长顾毓秀教授、学校常委李蒸、徐诵明、胡庶华教授、学校秘书主任黎锦熙教授,以及师生数百人参观。 1942 年,国民政府检察院院长于右任在国立西北大学视察后,也到张骞墓拜谒。 这是迄今对张骞墓惟一的一次正式发掘和科学发掘,在中国外交史、对外开放史、文化交流史和“丝绸之路”研究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姚远) 图 1 张骞墓 图 2 吴世昌所撰“增修汉博望侯张公骞墓碑记” (进一步阅读请参阅:姚 远,董丁诚,熊晓芬,宋轶文等著:《图说西北大学110年历史》,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出版社读者服务部电话:029-88303012;029-88302590)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21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大故事之二十:中枪而亡的刘含初院长
kexuechuanbo 2012-11-12 10:09
中枪而亡的刘含初院长 1927 年 8 月 25 日,一位年方 32 岁的青年正在为乡亲们书写对联,突然一声枪响,青年猝然倒地而亡。他就是西北大学前身之一——西安中山学院院长刘含初。 刘含初( 1895 — 1927 ) 又名刘翰章。 1912 年求学于西北大学前身之一三秦公学。 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1919 年在北京参加五四运动。 192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 年春,在西北大学与杨虎城合办的耀县三民军官学校任教。 1925 年 10 月,任国立西北大学讲师、代理事务长。 1926 年 4 月,西安被围期间,各校学生放假,与吴化之、王授金等创办暑期学校。 1927 年 3 月,改组西北大学为西安中山学院,任院长。 1927 年 6 月,徐州会议后,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公开反共,下令封闭西安中山学院,撤销其院长职务。中共拟安排去苏联学习,并返回家乡中部县(今黄陵县)安排家眷和做准备,同时在家乡做革命宣传,被陕北军阀井岳秀侦知,遂派部下杨衮前往捕杀。他在国立西北大学收束为西安中山学院时,对西北大学的外债、师生去留、围城中未考试的学生等作了妥善安排。在中山学院期间,主讲社会发展史课程,曾聘请邓小平、刘伯坚、魏野畴、杨明轩、苏联顾问乌斯曼诺夫、赛夫林等到校兼课或作讲演。 (姚 远) 图 1 刘含初照 图 2 西安中山学院照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18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大故事之十八:西安临时大学校友 中国驻苏联大使杨守正
kexuechuanbo 2012-11-12 10:04
西安临时大学校友:中国驻苏联大使杨守正 杨守正,曾用名田冲、田大聪,浙江上虞谢塘人。 1935 年就读于北平大学(后肄业),参加 “ 一二 · 九 ” 学生运动。 1937 年入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学习,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 年,西安临时大学南迁前,他北上抵延安,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40 年起历任八路军一二 ○ 师支队(三五九旅补充团)政治教员、支队政治处副主任,团政治处代主任、湖南人民救国军三支队政治部主鄂南嘉蒲宁县长,中原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吉林工业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历任东北工业部设计处处长、重工业部设计司司长,国家计委设计计划局副局长,国家建委标准定额局局长,辽宁省化工石油厅厅长,中共辽宁省委副秘书长, 1964 年起,任中国驻索马里、苏丹、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苏联大使。 1985 年后,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教授,外交学院、解放军外语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 1991 年被选为世界生产率科学院院士。 (姚 远) 图 1 杨守正照片 图 2 杨守正在国外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19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大故事之十六:“二刘事件”始末
kexuechuanbo 2012-11-11 09:43
“二刘事件”始末 这是西北联大政治系校友、著名作家、台湾中国作家艺术家联盟会长尹雪曼 (1918—2008) 所记述的一段浪漫往事——“二刘事件”。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时尚在西安。 “二刘事件”中的“二刘”:一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法商学院法律系的男生刘治国;一为经济系的女生刘秋英。女主角系湖南小姐,长得亭亭玉立,气质高雅,而且学习很好,因此成为男同学追逐的对象和谈资。男主角为联大剧团团长,是个好打扮的主儿,据与他同寝室的尹雪曼回忆,他每天早中晚都要洗脸,而每次洗脸两三盆水,香皂、雪花膏再涂抹之,个子不高,留个大背头,很潇洒,他是一个典型的“刘秋英迷”。大概迷得有点一塌糊涂,他邀刘秋英与他在西安街头合演一出街头剧 :刘秋英饰演女儿,他饰爸爸,因为家乡被日本鬼子占领,爸爸带女儿逃亡到后方,靠卖唱为生;这天女儿唱啊唱啊,想起了家乡,想起了母亲,忽然悲从哀来,哭将起来;这一哭,当然唱不下去;唱不下去,听众哪还能给钱,于是父亲不禁大怒,拿鞭子就打……,但这不过是剧情,并非真打。哪知道那天,他们二人表演此剧时,偏巧前一天刘治国去找刘秋英献殷勤遭拒,碰了一鼻子灰(传说)。于是,到了第二天演戏,刘治国竟然假戏真做,老实不客气地在饰演女儿的刘秋英身上用鞭子真抽起来!两鞭子抽下去,刘秋英疼得嗷嗷叫,爬起来就跑,戏装没下,戏也不演了,一口气跑回宿舍,立刻大哭大叫起来。 当天晚上,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湖南同乡会、还有刘秋英的几位粉丝来找刘治国兴师问罪。与刘治国形影不离、好似保镖死党一样的一位法律系彪形大汉——王姓同学挡在其间,刘治国却毫不理会,只管洗脸。加上其他同学阻挡拉扯,事情竟然不了了之。湖南籍同学只好偃旗息鼓,收兵回营,另谋他策去了。后来,学校很快南迁,刘治国未到陕南,这个故事也就未再发展,只流传于校园了。 这就是“二刘事件”的始末。它使人深切地感触到抗战时期虽然大敌压境,但临大学生还是不畏强敌,积极从事抗日宣传,学生生活丰富多彩,充满浪漫情调。 (姚远据尹雪曼:《大学生活二三事》改编) 图 1 尹雪曼:《大学生活二三事》文献照 图 2 西安临时大学在西安参加抗日游行示威(历史照) 图 3 今西安北大街通济坊,当年法商学院法律系、政治经济系、商学系三系所在地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23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大故事之十五:王耀东化妆逃出北平
kexuechuanbo 2012-11-11 09:38
王耀东化妆逃出北平 1937 年 7 月 28 日这天早晨,北平街头。王耀东像往常一样照常起早去北平大学女子文学院指导田径队练习,准备参加北平市大中学校田径运动会。 然而,这一天正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北平沦陷日。王耀东像北平社会各阶层的许多人一样,对此浑然不知,根本就没有任何战争动员或者准备。人们哪里知道,这天早晨,守卫北平的宋哲元二十九军已经撤离,日本侵略者正在进城。 王耀东走到半路,发现街上行人很少,一个个面露惊恐,一打听才知道鬼子马上就要进城了。第二天他就看见大批荷枪实弹的、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在天安门前和东西长安街耀武扬威。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日本侵略者肆意打骂我国同胞。 得知政府在西安成立了包括北平大学在内的国立西安临时大学,王耀东便与体育主任谢似颜,于 10 月间,离开北平,绕道前往西安。临走那天,妻子齐志修悄悄来到谢先生家为丈夫送行,王耀东心情十分沉重,留下 800 元钱,让弱妻幼女稍待时日听候消息,随即化装成商人模样(日军严查军人和学生),并在医院取得防疫注射证(否则日本人要临时注射防疫),当即启程。 这可是一段凶险难料的旅程,他们连闯四关。 第一关,在布满日本军队的北平火车站,王耀东用行李遮挡住脸面,总算在持木棒列队而立的日本兵夹道中进了站,进站后才发现被人盗窃钱包,好在是零钱,车票也在。 第二关,到了天津,出站后在一小旅馆住下,不敢贸然去车站取行李。眼见得日本宪兵扣留许多中国同胞。两位迂夫子,硬着头皮去拿行李,却见行李就摆在站台上,尚未检查,还是车站服务员提醒他们说“趁日本人没来,还不拿走”,两位迂夫子这才提上箱子就跑。 第三关,因为各铁道线成为中日争夺的焦点,他们只好改海路从天津乘轮船往青岛。在天津港,日军盘查极严,逐个检查行李物品,好在两人没有露出破绽,船过大沽口,总算脱离虎口。 第四关,从中国军队控制的青岛换乘火车到徐州,凶险却依然伴随。火车刚进徐州站,日本飞机就开始低空扫射,站台上的人纷纷逃避,只有他们还留在站台上,旁边有人高喊“卧倒!”,才赶紧俯身倒地,随即一排机枪子弹扫射过来,幸亏没有受伤。 一路心惊肉跳,两位体育精英终于在 10 月下旬到了大后方西安,双双被聘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体育教授。 三年以后的 1940 年,王耀东的妻子齐志修才带着两个孩子,历经艰险,数千里辗转找到陕南城固( 1938 年西安临大自西安南迁城固),一家人终于团聚。 (姚 远) 图 1 抗战中的北平 图 2 青年王耀东像(三十年代) 图 3 王耀东全家福( 1983 )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30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大故事之十四:锯掉脚趾变大脚的传奇女教授王非曼
热度 1 kexuechuanbo 2012-11-11 09:35
锯掉脚趾变大脚的传奇女教授 王非曼 1922 年,齐鲁医院外科迎来了一位 20 多岁的女子,要求做双脚放开矫正手术,将六岁裹起的三寸金莲放开。但 因她的脚骨已经定型,无法放开,需要每只脚锯掉三个脚趾才成。她二话不说就上了手术床。手术获得成功,尽管给她带来终身痛苦,但毕竟可以穿上定做的皮鞋啦, 一双脚获得了自由,年轻的心也获得了解放。她就是一代精英奇女子王非曼。 王非曼,幼名王淑静。她出身教育世家却不贪图安逸酷爱读书,对于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那个时代,犹如一个异类被全村人侧目称为王家出了个半疯子。她 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从初小到高中的学业。 1923 年,以全优成绩通过山东全公费赴美留学生的录取。是当年仅录的两名女生之一,且成绩第一,也是中国最早的公费女留学生之一。 1931 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家政学系硕士学位。回国后她先是在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任教, 是开风气之先的最早女教授之一。 后因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西迁内地坚持战时办学,经历了 8 年多颠沛流离的文化苦旅,先后执教于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师范学院。 王非曼不仅喜欢读书和教书,还有难以忘怀的革命情结。 1942 年暑假期间曾随团访问延安近 40 天,留下深刻的印象。她曾有个赴法勤工俭学的恋人回国后因闹革命而牺牲,也对她的革命思想产生了影响。 王非曼就是在这样政治动荡的旧中国,勇破传统,追求新知,教书育人,时刻关注着祖国命脉,用她那双为追求自由克服巨大痛苦而争取来的大脚丈量着天地四方,在家政学教育方面留下她不可磨灭的深深足迹。 (姚 远 王淑红) 图 1 青年王非曼 图 2 中年王非曼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3848 次阅读|1 个评论
西大故事之十三:毛泽东在陕北接见回乡省亲的马师儒
kexuechuanbo 2012-11-11 09:30
毛泽东在陕北接见回乡省亲的马师儒 1942 年 4 月,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马师儒教授回陕北米脂奔父丧期间,毛泽东主席在范文澜的陪同下接见并宴请了马师儒。毛主席宴请他时,介绍了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介绍了自己的家庭和革命经历,同时也询问了西北大学和陕南大学教育的情况。分别时,毛主席还特别请他回陕南后,向他早年的老师黎锦熙先生(西北大学与西北师范学院合聘教授)问好。此前,毛泽东还曾给黎老师寄赠过他所著的《论持久战》。 在陕北两个月期间,马师儒参观了延安的学校、工厂、农村,并在米脂、绥德,以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发表演讲。他眼见延安新气象,兴奋地说:“耳闻不如目见,信然,信然!”他赞扬边区是“国家民族新的生机”,指出国民党的报刊宣传是“传闻掩盖了事实,误解埋没了真相”。在辞别时,他坦率地说:“边区虽小,有新气象,就像咱陕北所说的新发展;反过来,重庆摊子虽大,但有死气,倒像一个破落户。毛主席体大思精,所望群策群力,中国大事已定,共产党必胜”。 他回到陕南西北大学后,不但鼓励女儿马昭信参加学运,奔赴延安,而且在一次“总理纪念周”演讲会上,讲到了毛主席问候黎锦熙的事,引起国民党、三青团的注意。随后,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陈立夫立即电饬西北大学:“身为文学院长,在陕北公开讲演,公开赞扬异党政治,应予警告!”同时,教育部训导委员会也密令西北大学指责马师儒“为奸党大肆宣传”。不久,赖琏校长也宣布免去其文学院院长职务,并放风说要对其“痛下毒手”。马师儒闻知,书写文天祥的《正气歌》,准备应付不测。 然而,当时毕竟还在国共合作时期,在当时的两位校长任内学潮不断,甚至被学生占领校长办公室、夺枪、夺印、全国声援西大学潮、各大报纸纷纷揭露真相的情况下,马师儒作为两方面都能接受的政治开明人士,反而于 1948 年 4 月 29 日被任命为西北大学校长。 (姚 远) 图 1 毛泽东与马师儒在陕北 (合成像,校史展览图片) 图 2 延安抗大 图 3 马师儒著作、手迹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1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大故事之十二:三入牢狱的红军军长陈浅伦
kexuechuanbo 2012-11-11 09:27
三入牢狱的红军军长陈浅伦 陈浅伦是从西北大学前身之一西安中山学院走出的惟一一位红军的军长。他曾三入牢狱,却宁折不弯,始终坚持革命。 1933 年 3 月底,国民党军队向马儿岩根据地发动进攻,并用重金收买隐藏在红 29 军内部的反革命分子、原神团头子张正万。 4 月 1 日,张正万利用红 29 军主力外出作战之机发动叛乱,在马儿岩包围袭击军部开会的会场。与会人员听到枪声后,立即进行反击,但因寡不敌众,除军长陈浅伦和政委李艮突围外,其余 40 名干部全部壮烈牺牲。 但是当他们转到西乡磨子坪后,不幸落入敌人之手。 4 月 6 日,敌人将陈浅伦带到磨子坪,准备杀害他,并把村里的群众赶来观看。面对凶残的敌人,他怒斥叛匪: “ 张正万,你这个狗东西,你杀我一个,杀不完红军,红军会给我报仇的! ” 并向在场的群众高呼: “ 乡亲们,不要怕,将来红军来了,有冤伸冤,有仇报仇! ” 最后在 “ 共产党万岁 ” 的口号声中壮烈牺牲,年仅 27 岁。 1906 年出生在陕西西乡的陈浅伦, 1925 年春考入汉中陕西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在汉中,开始接触革命书刊。 1927 年 4 月,考入西安中山学院农运班,学习马列著作和进化史等课程。 在英勇就义之前已有过两次被捕入狱的历史。第 一次是, 1930 年初,参加上海党组织的一次暴动,在捣毁《民国日报》与《申报》馆时被捕入狱,遭严刑审讯,关押一年。第二次是, 1932 年 5 月发动 “ 红五月运动 ” ,组织了汉中中小学生 1600 余人宣传抗日救国,揭露蒋介石卖国阴谋,再次被捕入狱。三个月后,经党组织营救获释。 两次入狱都没有丝毫消弱他的革命热情。 陈浅伦曾说: “ 我们共产党、红军闹革命,并不是为了当官发财,而是为了天下受苦人都有饭吃,有衣穿,都过上好日子呀! ” 有这样的大仁大义,人们就不难理解他三次入狱受尽酷刑,为何都宁折不弯啦。 (姚 远,王淑红)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17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大故事之十一:向往光明的赵寿山
kexuechuanbo 2012-11-11 09:23
向往光明的赵寿山 赵寿山 1912 年入西北大学预科,后转入陕西陆军测量学校。在西北大学预科第一学期时,得族人赵鹤一的资助。 他出生于清光绪二十年( 1894 )陕西省户县定舟村北堡。家庭贫苦,知道求学不易,所以刻苦学习、立志报国。 1924 年春,赵寿山加入杨虎城部队。西安事变时,赵寿山参与指挥第十七路军的军事行动。毛泽东曾说 : “对十七路军的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典范。 ” 事变后赵寿山任第十七师师长。第十七师驻防三原期间,赵寿山给红军支援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其他物资,多次受到中共领导人接见。抗日战争爆发后赵寿山曾亲率官兵与日军血战十五昼夜。 1938 年夏,升任三十八军军长,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达两年半之久。 日军称中条山为华北战场的盲肠炎,全国人民则把第四集团军称为中条铁柱。 1940 年冬, 蒋介石 下令调三十八军开赴河南,不久中条山失陷。赵寿山深感国共合作无望,遂于 1942 年 10 月经彭德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蒋介石对此极为恼怒, 1943 年冬调赵到重庆将官团受训,后又以调虎离山,明升暗降,调其到胡宗南控制下的甘肃武威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 1946 年 8 月,国民党反动派撤销他的总司令职务,以派其出国考察水利为名,调他到南京。在此期间,经地下党组织董必武的精心安排,摆脱了国民党特务监视,乘坐 “ 救济总署 ‘ 轮船,辗转上海、天津等地,于 1947 年 3 月由河北静海进入解放区, 在邯郸受到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的热烈欢迎。到陕北,毛泽东、周恩来给予他很高评价,并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前委委员。 1949 年 9 月,为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历任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和陕西省省长、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 1965 年病逝于北京。 (姚 远,王淑红) 图 1 赵寿山 图 2 杨虎城与赵寿山 ( 左一 ) 等部属合影 图 3 任弼时、彭德怀、赵寿山 ( 左三 ) 等合影 图 4 赵寿山战地手札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26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大故事之十:1913年入西北大学预科的孙蔚如
kexuechuanbo 2012-11-11 09:19
1913 年入西北大学预科的孙蔚如 1913 年孙蔚如入西北大学预科。 1913 年张凤翙改秦省一中为西北大学预科。赵寿山、孙蔚如就读。 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生于 陕西省咸阳 (民国时并入长安)县灞桥豁口村。今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豁口村, 1913 年入 西北大学 预科。 1915 年毕业于陕西陆军测量学校, 1916 年加入 中华革命党 反袁。 1918 年参加靖国军反段,靖国军失败后追随 杨虎城 , 1922 年任陕北镇守使 井岳秀 步兵团(杨虎城部队)团附。 陕西省长安县灞桥镇人,是原国民党西北军杨虎城部重要将领,陆军二级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任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陕西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日本投降武汉战区受降主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中央常务委员、陕西省政协副主席、陕西省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等。 毛泽东对孙蔚如将军统率的部队评价是: “38 军及其前身 17 路军,以其不断进步的 表现和巨大牺牲,在现代中国革命历史上树立了光辉的形象。 抗战期间,孙蔚如将军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尖锐斗争,实践了杨虎城将军发动 “ 西安事变 ” 的初衷。他向国民政府和陕西民众盟誓: “ 余将以血肉之躯报效国家,舍身家性命以拒日寇,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但闻黄河水长啸,不求马革裹尸还 ……”1938 年初,日寇沿同蒲铁路向晋南进犯,国民党部队纷纷逃往黄河西岸。孙蔚如作为陕西省主席力主武装民众、坚守黄河防线、阻敌西进。 38 年夏孙进军中条山迎击日寇,在两年半时间里打退日寇 21 次进攻,把不可一世妄言三个月占领中国的日本鬼子拒于潼关之外,使其进入关中掠占西北的梦想死于胎中。日军倾十余万兵力,三年中未能越过中条山一步,中条山曾被侵华日军称为 “ 盲肠 ” 。抗战八年,日军占据了我国东、南、北大片领土,却一直无力西进,当时的中条山真正成为关中和豫西的屏障。 孙蔚如率领第四集团军全体将士在没有友军支援的配合、军需物资极端缺乏的艰难情势下拼力死战,以近 2/3 人员伤亡(阵亡 2.1 万)的惨重代价始终巍然屹立于中条山上,有力遏止了日军打通 中亚 与德军会合的整体作战企图,用血肉保卫了关中故地,表达了 三秦 子弟兵的赤胆忠心。   当时的陕西报纸所称 “ 西北整个得以安定,皆赖我英勇将士在北岸艰苦支撑所赐 ” 并非虚言。日军视中条山为 华北 战场之 “ 盲肠 ” ,全国人民则把第四集团军称为 “ 中条铁柱 ” 。各地进步记者、各界代表团纷纷来到中条山。他们满含热泪,慰劳官兵;四处称颂,盛况空前。形势所迫,蒋介石也不得不对其抗战业绩表示赞扬。孙蔚如将军笑了,他挥笔作下了《满江红 . 中条山抗日》词一首。词中慷慨吟道: “ 立马中条,长风起,渊渊代鼓 ” , “ 新旧恨,从头数,挽狂澜作个中流砥柱 ” ,复杂的心绪,悲壮的情怀流溢于字里行间。这不仅刻画了他本人当时的精神面貌,而且也表达了全军将士决心在 中条山抗战 到底、消灭日寇的豪情壮志。 孙蔚如所作这首《满江红》曾经作为 “ 中条山铁柱子 ” 第四集团军的军歌激励着广大抗日将士:    “ 立马中条,长风起,渊渊伐鼓。怒眦裂,岛夷小丑,横池耀武。锦绣河山被蹂践,炎黄胄裔遭荼苦。莫逡巡,迈步赴沙场,保疆土。   金瓯却,只手补;新旧恨,从头数,挽狂澜作个中流砥柱。剿绝天骄申正义,扫除僭逆清妖蛊。跻升平、大汉运方隆,时当午。 ”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18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大故事之九:邓小平在西大前身中山学院讲学
kexuechuanbo 2012-11-11 09:16
邓小平在西大前身中山学院讲学 西安解围之后,冯玉祥与共产党有过一次合作,这就是在接收西北大学校产的基础上成立西安中山学院。 1927 年 1 月 18 日,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发布“收束西北大学,筹建中山学院”的命令。原国立西北大学代理校长王凤仪(来庭)、李寿亭(百龄)、赵葆华(尔鼎)、原国立西北大学代理事务长刘含初(翰章)、李子洲(登瀛)任“收束西北大学兼筹备中山学院”五委员。刘含初、王凤仪先后任院长。 这时,邓小平(当时名邓希贤)自法国勤工俭学回国,乘坐汽车经莫斯科、内蒙古到达西安,任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政治部主任,从而与西北大学的前身之一西安中山学院发生联系。 1959 年 7 月 22 日时任中山学院农运班主任的冯文江回忆:“星期六有专题报告,刘伯坚、邓小平、苏联顾问乌斯曼诺夫等都利用这个时间作过报告”。 1927 年 2 月即在西安中山学院工作的陈云樵所撰《一九二七年党领导的西安中山学院》一文回忆:“记得给我们作过报告的有苏联顾问乌斯曼诺夫、谢依夫林和刘伯坚、邓希贤(即邓小平)同志,还有惠友光先生等。他们的加桂花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1983 年 5 月 20 日,张觉(子敬)回忆:“西安解围以后,我从三原到西安,从政治队转到中山学院政治班学习。”“刘伯坚、邓小平同志和苏联顾问都给我们作过报告。我记得邓小平同志给我们作报告时用手卡着腰,讲得很生动。” 1983 年 5 月 6 日,与张觉同班的冯新梓也回忆:“在中山学院作过报告的有邓希贤”。 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也记述此事。 《邓小平年谱》对此也有详细记载。 (姚 远) 图 1 《邓小平年谱》中的记载 图 2 《我的父亲邓小平》中的记载 图 3 相距不远的西安中山军事学校(今西安北院门市政府内)和西安中山学院(今东木头市东厅门附近的西安高中)今貌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231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9: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