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毕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13岁孩子的遗书
热度 37 mdzhao 2015-6-14 14:57
毕节四个孩子的死,科网上最先看到的是小润的“ 四个死去的小孩 ”,小润是做特殊儿童教育的,对这些孩子有着特别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后来有多篇博文,但没深入展开,也许这样的主题不是科网最关注的吧,那么多博文只有陈晨星博友的“ 我们没有见过面 ”被精选。今天看到张灿博友“ 毕节那四个孩子的死 ”,博主本人就是毕节人,文字中更多了些对当地整体环境和人们心态的分析,看后感叹不已。 自己对农村、农民工、留守儿童都不太熟悉和了解,所以即便写点同情、批评还是分析,都可能显得矫情和不到位,但还是想说说自己在看到那个老大留下的遗书时自己的震撼和感想。因为这真的是一封让我至今想到还是会身上发冷的遗书。“谢谢你们的好意,我知道你们对我的好,但是我该走了。我曾经发誓活不过15岁,死亡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清零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的拒绝和对死的渴望。孩子的自杀现在也已经非常多了,就是城里的孩子,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也会选择自杀,媒体上经常能见到这些报道,让人痛心的不仅是生命的离去,还有就是大多数孩子走的时候都那么决绝,很少有对生活和亲人的留恋。而毕节这个孩子,不仅自己已经没有了生的欲望,还带走了他3个妹妹! 在刚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们的指责首先是当地的政府,特别是毕节这个地方,几年前就发生过五名孩子栖身垃圾箱,因点火取暖而窒息死亡的惨案,而今又有四名5岁到13岁的留守儿童在家中喝农药自杀,而政府早年承诺的关爱留守儿童要做的那些事情,现在检查一下竟没几件落实的。不过后来看到相关报道,发现当地的政府包括孩子所在学校以及他们的老师,不可谓对他们不关心,就在他们自杀的当天还刚与他们谈完话,为两个女孩检查了脸上的伤,还嘱咐了让老师带大孩子张启刚去理个发;让村里给孩子们每人发放四套衣服,如果没有鞋,再给一人买两双鞋;让领导和老师们凑点钱,给孩子们补充一些炊具,并买一些米送过来。所以我认为,至少本地基层的领导不是对这些孩子不闻不问。我甚至觉得,目前看到的相关处理恰恰是这些基层的领导被处分,真的有点冤! 那个孩子的遗书目前看到的是一个大致的内容:“谢谢你们的好意,我知道你们对我的好,但是我该走了。我曾经发誓活不过15岁,死亡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清零了!”我就在想:一个孩子为什么曾经“发誓活不过15岁?”当然,这只是曾经,也许是在他遭到什么打击的时候的一个想法,如果生活给了他希望,给了他温暖,这个曾经便可能是永远的曾经,可现在我们看到的却是把曾经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去回溯一下这个孩子的过往,村民们就说过,这孩子曾遭受过很严重的家庭暴力,导致“性格很孤僻”,他曾经被父亲殴打,左手臂打到骨折,右耳朵撕裂,也曾经被母亲脱掉了他所有衣服,罚他裸体在天台的大太阳下晒了2个多小时。何况后来他母亲出走不知去向,父亲也外出打工,几兄妹就如同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之上。是的,谁说他们的父母能不承担主要的责任呢?生了这些孩子,却让他们像野草一样自生自灭,虽然也盖了楼房,也给了生活费,但这又如何能抵得上亲情的关爱呢?我总觉得,孩子遗书中“谢谢你们的好意,我知道你们对我的好”,所指的“你们”应该不包括他的父母,而是那些关心他的老师和村民们。 这不是个不知好歹的孩子,而是能感受别人对他好的人,可我甚至都有一个感觉,也许这样的好也成了孩子不能承受之重。否则为什么那些来看望他们的人刚走不久,悲剧就发生了呢?可见孩子心里其实是拒绝这些关爱的,甚至不惜以死去逃避这种他不希望接受的爱。而我虽然不忍心去指责这个孩子,但却对他把几个妹妹一起送上绝路还是非常痛心。我相信3个女孩并不像哥哥那样,把死亡当作梦想,据后来的采访报道,在兄妹们的班主任的印象里,9岁和8岁的妹妹一直乖巧,学习成绩也不错,数学、语文能考六七十分。在当地农村的学校,考到80分,就算优等生了,她们的成绩应该在良好的层次上,而最小的妹妹当天在幼儿园户外活动时拿着呼啦圈还玩得很开心。我不相信这样的几个花朵一样的女孩会突然想到了死,是哥哥把她们带上了绝路。 看到有一篇文章:“ 留守儿童为谁买单 ”,提到东北师范大学邬志辉完成的一份基于10省市9448名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样本为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实证调研发现,留守儿童在身体生长发育、教育监管方面弱于非留守儿童。其中,五分之一的农村留守儿童没有与成年人一起居住,处于监护缺失的状态。早些时候就看到过报道,中国避免了其他国家在城镇化中出现的贫穷、失业和贫民窟等共性问题,可这却是以农民工牺牲了家庭和亲情为代价的,许多务工者只能住公棚和集体宿舍,以至于不少夫妻在同个城市却只能分居,更别说和孩子一起生活了,条件好一点的即便在城市已经相对稳定,甚至有了住房的人员,却也往往难以解决孩子入学的问题,更有中考、高考的各种门槛,把不少孩子最终赶回了农村而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说,悲剧出现的时候,我们又怎么能一味去指责孩子的父母呢? 对于四个孩子的自杀事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作了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对各地加强督促,把工作做实、做细,强调临时救助制度不能流于形式。对不作为、假落实的要严厉整改问责,悲剧不能一再发生。而我们看到的是,总理发话了,各地都忙开了,比如,“ 贵州启动留守儿童全省大排查:不漏一户、不少一人、不走过场 ”、“ 民政部决定会同有关部门专项督查社会救助 ”,只是,我总觉得,这种一阵风的行动能成为长效机制吗?更让人无非释怀的是,从这个13岁孩子的遗书上看,即便这些政策都落实到位,那颗冷冻的心也不见得就能化开,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真正的家。
个人分类: 其他|6822 次阅读|47 个评论
[转载]是谁逼死了毕节4名留守儿童?
热度 6 nipy 2015-6-14 10:57
是谁逼死了毕节4名留守儿童 ? 据澎湃新闻报道, 2015 年 6 月 9 日晚 ,贵州毕节 4 名留守儿童在家集体服农药自杀身亡。最大的哥哥 13 岁,最小的妹妹仅 5 岁。他们的父亲长年在外打工,母亲则被人拐跑。爷爷奶奶已过世,外公外婆年纪大了无法照顾孩子,只剩 4 个孩子在家中。 贵州省毕节市,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几年来却出了一件又一件与留守儿童相关的事件: 一个月前, 2015 年 5 月,毕节 7 名女童被老师猥亵。这些孩子年龄基本都在 6 到 7 岁,多为留守儿童; 2013 年 12 月,毕节 5 名留守儿童在放学路上被农用车撞死; 2012 年 11 月,毕节 5 个男孩在冷雨夜躲进垃圾箱生火取暖,结果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最大的 13 岁,最小的 9 岁。他们全都是留守儿童。 与前几次的事件略有不同:这一次,四兄妹不是被害、意外死亡,而是喝下农药,用一种主动的方式离开这个并不接纳他们的世界。四个乳臭未干、甚至还不能理解什么是死亡的孩子,怎么就能做出这么一个决绝的决定 ? 我们不知道。有一位自称是 4 名死亡儿童亲属的村民说, 1 个月前, 4 个孩子因没有生活费辍学在家,家里唯一的食物是去年的玉米。平时,孩子们将玉米磨成玉米面,不用筛子筛干净,就凑合吃了, “ 因为太穷了 ” 。而孩子的父亲虽留了联系电话,却一直打不通。 当然有人会指责家长的不负责任,在这个越来越重视家庭、亲情,所有的媒体都在呼唤 “ 常回家看看 ”“ 停下脚步关心下一代 ” 的时代,居然会有狠心把孩子扔在农村、自己进城打工的父母,实在是与 “ 家和万事兴 ” 的主流价值观不符。 可是,当我们在城市中看到许多人打着不稳定的零工、随时可能被拖欠工资、受工伤没有办法治疗、即使拿到工资也仅仅够自己温饱的时候,即使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父母,真的还有底气去要求他们 “ 常回家看看 ” 吗? 对于冷漠的乡邻、支离破碎的农村社会生活关系的批判也是不乏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城、资本下乡,剪碎了原有亲和、稳定、和睦的村民社会网络,留下一个空心化的农村,只有孩子和老人孩子坚守。 然而当留守的村民们陷入了集体的贫困之中,自己的生存都没法保障,又怎么要求他们去关心乡邻呢? 当然,地方政府的不作为又可以拿来说一说。简单翻看一下毕节市政府 201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民生建设这一点赫然占了大量篇幅:省级 “ 十大民生工程 ” 完成投资 145.43 亿元,市级 “ 十件重点民生实事 ” 完成投资 177.52 亿元、占年度投资任务的 101.99%……“ 减贫摘帽 ” 城镇新增就业 5.84 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 18.5 万人,被评为 “ 省级创业型城市 ” 等等,努力鼓励农民在本地就业、创业,却对大量外出务工人员留下的孩子不闻不问,极少有专门关注关心他们的政策。 不过细想想,外出务工人员创造的财富与价值都被劳务输入省份拿走了,为什么留守儿童这个包袱要让输出地承担呢?当地政府也是挺冤的。 或许是国家关于社会救助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这个指责在三年前几个孩子死在垃圾箱的时候就出现过。同时国家也确实出现了政策调整,然而并没有什么 X 用 …… 那么,到底是谁扔下了孩子?谁逼得他们不得不死?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伴随着第一批打工仔打工妹的出现,第一批留守儿童也来到了世间,原想着父母进城打工,获取更多的收入补贴家用,在农村的孩子会有更幸福的童年。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第一代农民工还取得了比较可观的工资,养活了自己,还能寄一部分回家,几十年后,现在农民工的工资却常常连自己都不够花了。 有个统计数据可以说明。我们都知道最低工资是根据当地消费水平和生活资料价格计算出来的。 1992 年最低工资标准 245 元相当于职工平均工资( 494 元)一半,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之内。一般认为最低工资占平均工资的 40% 到 60% ,属于比较合理的区间。北欧国家的最低标准高于平均工资的 60% ,因为社会贫富分化比较小,收入差别不大。但是,以深圳为例,最低工资绝对数额虽然在增长,占平均工资的比例却一路走低,到 2010 年只占百分之二十几,不到百分之三十。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农民工平均工资的数额在全国来说还是比较高的,都是这样低的比例,在其他地方打工的工人,又能有多少钱能补贴回家呢? 进城务工父母的相对贫困,给留守儿童带来的是绝对贫困。这一次的被父母留下的五个孩子,就是长期得不到家长的抚养,除了父亲走前留下的玉米没有任何可以养活自己的东西,不是喝农药自杀,也只能饿死。 在家庭的场域内,他们不得不被父母遗落,在社会保障领域,他们也被遗忘。目前对于地方的社会救助,主要依靠地方财政,而地方财政收入,依靠的是税收。然而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沿海城市成为资本集散地,大型的企业集中在东部沿海以及大城市,务工人员也这样集合。劳务工输出省份的税收就极度不足,却承担着大量社会救助的负担。许多需要救助的人自然无法顾及。这种不平衡的发展不打破,无论怎么加强管理、防止贪腐也无法真正实现社会救助应有的效果。 同时,伴随着资本下乡以及农民工进城打工,农村的大量耕地荒废或挪作他用,农村的孩子也不得不依赖于市场才能解决温饱问题,钱就成为一切的中心。没有父母寄回的钱,他们只能选择做童工,挣点活命钱,或者选择死亡。当父亲留下的玉米吃完了, 4 个孩子选择了后者。 上世纪 50 、 60 年代,为了发展贵州、四川、广西等一系列三线地区的建设, “ 三线建设 ” 计划轰轰烈烈地展开,一批大型重工业工厂在这些偏远的地区开工,带动了一大片地区的发展,大量补贴了地方财政,拉动再生产领域条件的提升,缓解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如今,当一切以发展为纲、全民进入 GDP 狂欢的时候,这些偏远地方的孩子却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遗忘在了角落。 资本的逻辑在于不断地扩张,将有利于自己的东西卷入其中,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挤压得一分不剩。生产领域的压榨扩展到再生产的空间中,农民工的孩子、父母就首先受其害。这样一个断裂的社会就形成了:一边是发展的盛宴,东部沿海城市在高速发展的狂欢之中,有一位资深的经济学家说:到了 2020 年,我国有望成为高收入国家啦,所有人共享了发展的果实啦!然而这个论断面对了 4 个孩子的死,简直是一个天大的玩笑。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不改变不平衡的发展,那些家庭温馨、社会和谐的话语又有什么用呢?! 原文链接 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15-06-12/87531.html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1154 次阅读|7 个评论
你们都是好孩子
热度 6 satangell 2015-6-13 21:27
(图片来自网络,为法国电影《四百击》剧照) 题记: “ 我曾经发誓活不过 15 岁,死亡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清零了! ”—— 张启刚, 2015 年 6 月 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遗书。 新闻,无论真假,总是社会最真实的写照。最近的新闻,一面是关于中国的股市飙涨,在资本的盛宴中无数新富从中诞生;一面是在贵州毕节,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一名 14 岁的儿童,领着他的三个妹妹服毒自杀。 
 法国有句谚语: “ 一个孩子只有被打四百下才能长大。 ” 导演弗朗索瓦 · 特吕弗以《四百击》为题,以自己的人生为蓝本,讲述了 13 岁的安东尼的遭遇。安东尼因受到家庭冷落而逃学,撞上母亲偷情后开始彻夜不归;因为试图偷窃继父的打字机而被送到了少管所,少管所的管理异常严苛,安东尼终于选择了逃离。摆脱了看守的追赶,安东尼来到海边,面朝大海,他的脸上充满了青春的迷惘。张启刚承受了比安东尼更加残酷的现实,但是却没有青春的迷惘;实际上,他已经等不到青春,因为生活远不止四百击。 那一天, 2015 年 6 月 9 日,整个中国沉浸在早几日股市破 5000 点的喜悦与疯狂之中;那一天,乙未年壬午月丙辰日,诸事不宜,张启刚满怀决绝,外面的世界,与他无关。我在想,他是如何劝诱自己的三个妹妹喝下那刺鼻的农药的;我甚至在想,那一天,他们有没有去满足一些过去奢望过的东西,比如,一个生日蛋糕。 大约十几年前,我和我的同学们还在准备高考的时候,就面对了一个这样的事实:如果你出生在河南、湖南、安徽、山东这样的省份,那么当你一身伤痕冲过高考满身血迹提剑四顾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同班中来自北京的同学,他的高考分数在你的家乡只能上一所大专。 十几年前,你们还是全国一张卷,可以让你们知道自己的努力并非全无意义;十几年后,你们已经无法对自己做出判断,无法知道自己的努力有什么样的结果。而许多时候,不知道结果就意味着没有结果。我在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常常会在第一节课上告诉他们,你们虽然来到一所并非顶尖的大学,但这并非全是你们的错。如果你出生在北京,以同样的人口比例折算,可以进一所很好的大学。所以,不要放弃希望,你们都是好孩子。 可是,张启刚没有等到这一天,其实,他也不大可能等到这一天。没有人告诉他 “ 你是一个好孩子 ” ;甚至,没有人告诉他 “ 你是一个孩子 ” 。一开始,人们猜测他们的死亡是因为贫困,可后来发现他们的生活水平在当地属于中等(甚至偏上);于是,人们希望可以归咎于他们的父母,认为家庭的撕裂导致了少年的悲剧。可是,这是真相的全部,还是皇帝的新衣? BBC 有一个系列纪录片,每隔 7 年出一部,从七岁开始纪录 14 个不同出身的孩子们一生的成长。最新的一集《 56Up 》,似乎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 “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 。就在几十年前,我们还曾经试图创造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但看上去并不成功。于是,我们接受了差异化的社会,我们将差异带来的差距视为理所当然,却忽视了差距的成因并非来自人本身的差异,而是他们所承受的机会不平等。 整个社会都在掠夺农民,他们被迫以极低廉的价格向社会提供着他们的农产品;当这样的收入无法满足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希望的时候,他们选择了离开家乡,以同样低廉的价格为工业化输入自己年轻的血液。出卖自己的同时,他们还要忍受市民社会对他们的嫌弃,制度化的嫌弃。因为这种嫌弃,他们被迫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家乡,第一代农村留守儿童就此出现。十几年过去了,阶层更加固化,社会更为分裂。那些曾经的留守儿童已经长大,他们去远方打工,留下他们的子女成为新一代的留守儿童。生活于他们而言,只是重复,没有希望。 一个理想的社会,是富人不敢堕落,穷人怀有希望。并非所有的富人都会堕落,但是穷人没有希望,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真实而残酷的一面。也许这不是全部,但在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和观者的自主筛选下,这一面已经变得尤为触目。 什么是正义?罗尔斯给出过非常经典的论述,在他看来,一个社会的正义,并非是为了追求效率(或者社会的最大利益),而是为了实现最弱势群体的最大利益。如何做到这一点?给予社会中的人以平等的机会,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前几天,有学生采访,希望我谈一下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希望。这样大的命题,我无法阐述,但我还记得当时的结语: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你们的身上,有中国法治的希望。 ” 理想永远无法达致,即便法治,也只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次优选择。 你们都是好孩子,改变世界,不要绝望。
个人分类: 夜雨醉话|5921 次阅读|10 个评论
我们没有见过面
热度 22 wozaikx 2015-6-12 09:32
题记 : 毕节又一次发生不幸,四个孩子就这样告别世界,发生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让人痛彻心扉。 这是我们国家的耻辱,也是我们时代真正的悲剧。 据统计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如此庞大的一个儿童留守群体。他们常年与父母分隔,难得团聚,许多孩子由年迈的祖辈照看,共计约有 6000 万人,其中甚至还有 200 多万儿童独自居住,无人看管监护。城市边缘还生活着 3600 万流动儿童,尽管与打工的父母生活在一起,但依然缺乏关爱。他们多数固然缺乏必要的经济条件,但更缺乏的是亲情和家庭教育。他们中有很多孩子的生活水平低下,受心理或生理疾病困扰。还有不少性侵事件、非正常死亡等经常在 各地发生 …… 我们不仅应该反思,还应马上行动,救救孩子! 今天不谈科学,忘掉科普,蹲下来写悼诗 …… 我们没有见过面 ——写给毕节的四个孩子,或者还有一亿个              作者 陈叔叔 对不起,陌生的孩子! 我们没有见过面 在今天 叔叔听到了你们的故事 我们没有见过面 饿了吗?馋 嘴的孩子! 我们没有见过面 有玉米 你爸离开前种下的口粮 家里唯一的主食 亲娘呢?撒野的孩子! 我们没有见过面 早走了 你妈三年前被人拐跑了 再没有她的消息 逃学吧?懒惰的孩子! 我们没有见过面 不想去 你们一个月前辍学在家 学校老师不再管 六一哩?健忘的孩子! 我们没有见过面 没想过 城市里小朋友有爸妈陪 你却在六月走了 农药啊?捣蛋的孩子! 我们没有见过面 瓶空了 哥哥和三个妹妹都倒下 睡着了就不难受 可恶呀?那些城里人! 我们没有见过面 只有钱 叔叔也是他们中的一个 谁也没让爸回家 对不起!可爱的孩子! 我们没有见过面 这世界 亏欠你们的太多太多了 多少泪水也无补 对不起!亲爱的孩子! 我们没有见过面 在今天 叔叔听到了你们的故事 我们好像见过面
11001 次阅读|42 个评论
闷死垃圾箱的五个孩子生前照片找到了
热度 3 xupeiyang 2012-11-21 07:33
毕节市大量适龄儿童不能正常上学——贵州毕节市五儿童闷死事件 在2011年网友给贵州省委书记留言:如今毕节市许多乡镇成千上万的孩子不能正常上学读书了,原因是各地学校要求孩子家长出示乡政府开据的计划生育证明,家长去乡政府开这个证明要交500元钱,很多家长交不起或不愿交。 @ 人民网 凯迪资料。 贵州家长在五名男童死亡11天前就已报案 最近几天,五个孩子在垃圾箱中不幸离开的消息让人们聚焦关注。相关负责人“严肃处理”,但具体办案细节,目前仍未公布。法律人士认为,公安部门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5个孩子失踪,家长都报了警,报案到发现死亡,整整11天。 http://t.itc.cn/teVgN 流浪童之死 毕节否认系责任事故称是“意外” 毕节市委宣传部唐光星副部长明确否认“责任事故”这个说法,强调这是一次“ 意外事故”。死者家属介绍,5个孩子中有4个处于辍学状态,5名男孩时常相约出去玩耍,有时几天不回家。当地派出所和邻近县的派出所曾多次将孩子送回家。 心很痛啊! 许博主 毕节被冻死男孩的合影 这可能是贵州毕节被冻死于垃圾箱中的孩子们唯一的一张合影。拍照地点为毕节学院路段地下通道,这里距离孩子出事的地点,也就百把米。 奇迹:毕节五个孩子闷死垃圾箱前一两天照片竟然找到了 我今天白天去了五个孩子所在村子,毕节市七星关区海子街镇擦枪岩村团结组五个孩子家里,也没见到五个孩子照片。但是,一个奇妙的途径,我竟然得到了五个孩子生前照片。 据说,这是孩子闷死垃圾箱前一两天,一位路人用手机,在毕节学院路段地下通道阶梯上照的。这里距离孩子出事的地点,也就百把米。这很可能是五个孩子来到人世间,留下的唯一一张图片。 请记住他们的名字:陶中井(12岁)、陶中红(11岁)、陶中林(13岁)、陶冲(12岁)、陶波(9岁)。 【相关链接】 【访谈】李元龙:披露“五流浪儿身亡”事件始末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8782614page=43uid=usernames=userids=action= 分享到 74 延伸阅读: 贵州毕节:五个流浪儿,为避寒闷死垃圾箱 五流浪儿为避寒闷死垃圾箱,事发贵州毕节 贵州毕节5名流浪男童为避寒躲垃圾箱被闷死 贵州毕节5名流浪儿为避寒躲入垃圾箱被闷死 5名男童垃圾箱被闷死的悲情追问 贵州毕节5名闷死男童曾流浪多日未获救助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3934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2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