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安全科普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职业安全人应以业界之外的广大人群为影响对象
热度 1 After50 2020-3-8 13:07
职业安全人应以业界之外的广大人群为影响对象 “ 安全是每一个人的事。 ”这是美国狂热安全主义者Lorenzo Coffin于1874年提出的。Lorenzo Coffin是促使美国1893年制订《铁路安全生产法》的先驱(见:杰费里 R麦金太尔著,王永刚译.安全思想综述 .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7: 21.)。这句话非常朴实易懂,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哲理,也有安全方法论的深层意义,安全必须依靠所有的人,也是所有人的事。同时,这句话也是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的直白表达。本人在2012年发表的一篇短文中,把“安全是每一个人的事”这句话归纳为安全工作的公理之一(见:吴超.安全工作十公理 .湖南安全与防灾,2012(12):58.) 。 反思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价值。 但长期以来,很多职业安全人还是脱离不开“人以群分”的规律,他们更愿意在职业安全人中组群和聊天及相互施加影响,我就加入了十多个职业安全人的微信群,其它安全培训和学术会议也是一样的,职业安全人总喜欢自己聚在一起。显然,这是由于他们有相同职业和共同语言等因素所促成的。但 这种习惯却忽视了职业安全人真正的使命,职业安全人的重要使命之一是要影响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承担起安全的义务和享受安全的成果。 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安全工作效果和提升整体安全水平,同时职业安全人本身才得以摆脱难以承担的重负,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安全与其它行业或专业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 基于此,职业安全人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和能力,就是要提高自身的影响力,能够用安全科学原理去影响提升广大非职业安全人群的安全素养、能力和水平,去转变和提升广大领导、企业员工、普通人民群众等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等。 那职业安全人如何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呢?这是延伸下来的另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这里简单举例说几句。职业安全界知名的人士曹贤龙在微信刚出现不久,就创建的“安全影响力”微信公众号,他年纪不大却做出了很大的影响。本人2005年在高校创建《大学生安全文化》课,并建成为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大学生安全文化—智慧树网 http://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2049529#teachTeam );2007年5月13日在新浪网开设了“安全文化点滴”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afetyculture ,从2011年1月26日以后转到科学网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2981 ,并当做业余兴趣一直更新着。这些就不多说了。 提升安全影响力和践行“安全是每一个人的事”的公理,大家都会想到,其重要途径之一是做科普。我们从学科建设的高度,首次创立了安全科普学的框架(见:王秉, 吴超. 安全科普学的创立研究 . 科技管理研究, 2017, 37(24): 248-254.)。 该文章目的是为促进安全科普学研究与发展,提升安全科普实践效果。针对目前学界对安全科普理论研究不足的现状,基于学科建设高度,开展安全科普学的创建研究。首先,从安全科学视角,基于科普的定义,提出安全科普的定义;其次,提出安全科普学的定义,并深入剖析安全科普学的内涵;最后,系统探讨安全科普学的研究范围、学科特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学科基础5个学科基本问题。安全科普学是专门研究安全科普规律的一门新兴综合交叉学科,其研究可为安全科普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1)安全科普是以提高公众的安全素质为目的,以公众与社会的安全科学需求为导向,运用通俗化、大众化及公众乐于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安全知识与技能、倡导安全科学方法、传播安全科学思想、弘扬安全文化与树立安全伦理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安全科普具有安全教育功能、安全科学功能与安全文化功能等5项主要功能。2)安全科普学是以不断提高大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安全保障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提升大众的安全素质为出发点,以安全科学和科普学为主要学科基础,以大众及社会的安全科普需求为实践基础,以安全科普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为特定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与探讨安全科普的定义、内涵、特征、功能、过程、原理、技术、方法、保障体系、作品创作、管理及效果评估等,以揭示安全科普规律,从而指导安全科普实践活动的一门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新兴应用型交叉学科。3)通过分析安全科普学的研究范围、学科特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学科基础5个学科基本问题可知,安全科普学的研究范围明确,学科特征独特,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内容丰富,学科基础坚实,其具备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所有条件。 此外,安全科普学的外延及学科体系的完善问题、安全科普学的应用实践,以及安全科普学方法论等众多问题尚有待深入研究,在此,呼吁更多的研究关注并投入安全科普学研究。 更多相关论文: 雷雨,吴超.安全数据素养的作用机制及其促进研究 .情报杂志,2019,38(09):192-197+207. 章雅蕾,吴超,王秉.安全情报素养:总体国家安全观背景下安全人员的必备素养 .情报杂志,2019,38(03):33-38+113. 王秉,吴超.安全信息素养:图情与安全科学交叉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07):35-41. Bing Wang, Chao Wu, Lang Huang. Data literacy for safety professionals in safety management: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n basic questions and answers . Safety Science,2019, 117: 15–22.
个人分类: 科研杂文|2808 次阅读|3 个评论
安全理论科普化的一次尝试——动漫诠释40种安全管理思维(两集视频)
After50 2018-4-30 07:51
安全理论科普化的一次尝试 ——动漫诠释 40 种安全管理思维 (两集视频) 吴超(编导),李杨森(制作) 【推介词】 企业的安全在 管理 ,管理的核心在 方法 ,方法的灵魂在 思维 。 拥有科学的安全思维并在实践中能够 灵活和恰当的运用 ,会让你的安全管理工作脑洞大开、得心应手、高人一筹、效果更佳。 40 种安全管理思维是多项安全理论成果的缩影和结晶。 该动漫作品倾注了作者数月的心血和智慧,也是一次安全理论科普化的创新尝试和公益行动。 特此倾情奉献给广大热爱生命的人。 顺祝大家五一劳动节快乐! 【上集】( 13 分钟) 40 种安全管理思维(上集) _ 腾讯视频 https://v.qq.com/x/page/s0634iy5vhs.html 【下集】( 14 分钟) 40 种安全管理思维(下集) _ 腾讯视频 https://v.qq.com/x/page/q0634ipo7gy.html 内容来源:吴超 , 王秉 . 40 种安全管理思维 . 现代职业安全, 2018, (3): 67-71. ( 1 )安全 “ 系统思维 ” ( 2 )安全 “+ 思维 ” ( 3 )安全 “ ?思维 ” ( 4 )安全 “ 正思维 ” ( 5 )安全 “ 逆思维 ” ( 6 )安全 “ 忧思维 ” ( 7 )安全 “ 降容思维 ” ( 8 )安全 “ 降变思维 ” ( 9 )安全 “ 降维思维 ” ( 10 )安全 “+ 互联网思维 ” ( 11 )安全 “+ 媒体思维 ” ( 12 )安全 “ 可视化思维 ” ( 13 )安全 “ 可感化思维 ” ( 14 )安全 “ 可知化思维 ” ( 15 )安全 “ 模型化思维 ” ( 16 )安全 “ 可控化思维 ” ( 17 )安全 “ 可能化思维 ” ( 18 )安全 “ 大数据思维 ” ( 19 )安全 “ 相似思维 ” ( 20 )安全 “ 比较思维 ” ( 21 )安全 “ 情感思维 ” ( 22 )安全 “ 信息不对称思维 ” ( 23 )安全 “ 统计思维 ” ( 24 )安全 “ 演绎思维 ” ( 25 )安全 “ 归纳思维 ” ( 26 )安全 “ 分解思维 ” ( 27 )安全 “ 细节思维 ” ( 28 )安全 “ 模糊思维 ” ( 29 )安全 “ 薄弱思维 ” ( 30 )安全 “ 屏障思维 ” ( 31 )安全 “ 冗余思维 ” ( 32 )安全 “ 底线思维 ” ( 33 )安全 “ 法制思维 ” ( 34 )安全 “ 人因思维 ” ( 35 )安全 “ 能量思维 ” ( 36 )安全 “ 信息思维 ” ( 37 )安全 “ 长期思维 ” ( 38 )安全 “ 循证思维 ” ( 39 )安全 “ 主动思维 ” ( 40 )安全 “ 透明思维 ”
个人分类: 安全科学理论|36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安全生产科技“十二五”规划将建立6个安全科普平台
lanxum 2013-9-23 12:17
安全生产科技“十二五”规划将建立6个安全科普平台 130923 李健 国家安监总局于2011年11月10日印发了《安全生产科技“十二五”规划》,规划中说将建立9大类100个技术平台,其中包括建立6个安全科普平台。建议总局网站上的“安全生产科普网”内容也要实时更新,以便更好地“安全科普”…… 国家安监总局的安全生产科普网页面,还是2005年王君当局长时的滚动新闻 进入安全生产科普网,只有目录,没有具体内容 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省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中心)主办 的“安全科普网”
个人分类: 安全生活|37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安全科普比安全科技更加重要——暑假我做这件事
热度 2 After50 2013-7-27 22:31
安全科普比安全科技更加重要——暑假我做这件事 “安全是每一个人的事;安全教育从出生就开始。”说实的,除了生活文化知识外,能够被这么说和这么说能被所有人接受的专业却极为少数。显然,涉及每一个人和从小就开始的安全教育,它必定是属于科普教育,而这也是科普的属性和科普最能发挥其力量的事。 大量实践表明,事故大多数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而绝多数经常有不安全行为的人大都是安全文化相对比较低的人,他们更需要安全科普。而且,越底层的人群一般越需要安全科普。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安全科普胜于安全科技!有志于为大多数普通人的安全健康事业做贡献的专业人士,应该抽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安全科普上,不管是做培训、编科普读物、写博文、上电视等等。 基于上述理由,前段时间我接到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分社的邀请,要我编写一本适用于职高学生的安全文化基础教程,开始乍一想觉得层次太低了,但回过头来思考一下,感觉这也是一个投入安全科普工作的机会,因此我也欣然接受了,并决定这个暑假就做这件事。 其实,编写科普书在某种程度比编写研究生教材还难,其写作风格和思维方式很多专家学者还很难做到,这种科普难谱的事实对于安全文化方面的科普读物也一样。 有人肯定会问: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有关学生的安全知识,只要在网上百度一下,就可查到海量的信息,这还需要再重复编书吗?其实,网上的海量安全知识良莠不齐、混乱繁杂,如果要从中甄别出合适某类人群的有用安全知识,却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并且达不到系统性学习的目的。个人认为,只要能编写出一本比较有质量、有针对性、有系统性的安全文化教材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可接下来肯定有人会再问,现在市面上的安全类读物已经随处可见了,你还编个啥?是的,如果上最系统的国家图书馆中文图书典藏数据库检索,人们很快会找到上百本与安全文化相关的图书,而安全专业书更是成千上万;不过,把图书限定为学生的安全文化再做检索,有关读物就寥寥无几了。 迄今,很多作者为各层次学生编写的安全教育图书很多,这类图书的内容概括起来大致为如下情况: 第一类是由保卫人员和学生思想工作者编写的学生安全知识读物,讲授的老师也大多为学校保卫人员或当地消防人员。这类课程主要侧重于防火防盗等安全知识,内容比较简单,介绍的安全知识主要限于校园期间需要。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和学习中应注意安全知识,这些内容学生普遍认为过于简单,缺乏安全理念、基本的专业安全文化等内容。 第二类是由心理学领域的教师编写的学生心理健康读物并由该领域的教师讲授,这类课程主要侧重于心理健康问题,从大安全的角度看,内容相对较窄,没有涉及基础安全文化和基本的专业安全文化等内容。由于学生的安全文化学习不仅是心理安全的内容,因此,内容也显得不够。 第三类是由安全工程专业人员编写的安全工程概论等读物并由该领域的教师讲授,这类课程又过于专业了一点,非安全类专业的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而且缺乏学生需要的通用安全文化知识。 还有,上述几个方面的安全教育读物缺乏从安全文化的深度和广度去传播,未曾用“安全人”的理念去教育和塑造学生,没有反映出安全知识终身需要学习和安全是每个人的事的道理。 上述分析不禁为个人编写这本职高学生安全文化科普教程提供了新的编写思路。我希望 安全素质教育 不仅仅是安全基础知识的普及,而更重要的是安全文化的熏陶和安全观的塑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安全意识比安全知识更加重要,只有使安全知识上升成为安全文化,安全知识才能进入人的骨子里,才能在行为中奏效!这是我想编写上述教程的第一思路。其次,现在许多安全专业文化正在转变成基础安全文化,作为一个未来从事某一职业的职高学生,他们应该学习一些必须的专业安全文化知识,因此,教程应该使安全素质教育和安全专业教育有机交融。再者,教学内容需要向大安全观延伸, 从大安全的视角来谈安全的价值和学习安全的意义,从终身需要的时间段来谈安全文化,从你我他多方位需要来谈安全文化,从个人、家庭、集体和国家多方位来谈安全文化的,而不是仅仅为了学习者个人减少事故和伤害的狭隘安全去学习安全知识。最后,科普编写需要采用科普语言和图文并茂的方式,使教程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这既是一个教程编写的创意,但更是对编者的一个挑战。为了实现上述的效果,这样即使是科普教材也很难谱写了! 作为一名到了 56 岁的职业安全教师,对于安全这类传统专业我感觉在技术领域去创新、创业已经不太适宜我了,而且自己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愿望也越来越低了,但利用自己较长时间的工作经验和较成熟思想积累,转向做一些安全科学理论方法的上游研究和开展一些下游的安全科普推广,却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和引发自己的兴趣,这也是自己近年慢慢热衷于安全科学理论和安全科普两头的原因。 我现在这么认为,安全更需要科普,安全科普比安全科技更加重要! 这篇博文写到这,突然想起这也可权当我编上述教程的前言草稿啊!
个人分类: 安全科普|3604 次阅读|2 个评论
安全科普: 安全科学“基本4条”是普适方法论,谁都该关注
热度 3 Greg66 2012-12-25 23:41
安全方面的博文一直热度不太高,笔者以为原因是大家对安全这门科学还不够了解。笔者希望大家都来关注,一方面对于大家自己、家人、亲戚、朋友的安全、健康有好处,另一方面有利于该学科的发展,对企事业单位乃至全社会的安全有好处。其实,安全科学中很多原理都具有普适性,对工作、生活各方面都适用,应该得到每个人的关注。下面仅以安全科学的4条基本理论基础为例解释其普适性。 安全科学的最重要4条理论基础是“任何事故都有原因、事故的原因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大事故是由小事故累积而来(安全累积原理)、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组织错误”。这四条中的前3条由海因里希(Heinrich)在1931年提出,最后一条根据组织行为学原理演绎而来。他们是日常工作、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的基本方法论。 “任何事故都是有原因的”,意思是说任何事故都可以预防。事故就是人们不期望的、突然发生的、造成损失的意外事件。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期望的结果,如果一旦因为某个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就有可能使我们不能取得期望的结果,但是这种情况是能够预防的,其条件就是预先想好,在学术上叫做风险评价(识别、评估、控制)。这条理论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防备可能出现的非正常事件的措施。 “大事故是由小事故累积而来”更具有普适性。比如,美国驻利比亚大使2012年9月11日在利比亚班加西遇袭身亡、美国的使馆多年以前还在非洲或者西亚遭到过袭击以及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等等,这些都应该与该国长期采取的多项外交政策有关,是外交政策执行的累积结果。生活中,发生家庭不稳定等,也是平时生活中的微小矛盾积累的结果。孩子考上名牌大学与否,也很可能与日常学习习惯积累有关;一个年轻人能否成才,与其日常每件小事情能否做好有关。谚语中的“多行不义必自毙”、“常在河边走总是要湿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都是这条理论的朴素描写。根据这条理论,我们一旦发现有一些不正情况,一定要警惕,一定要及时处理,否则大的不利事件就要来临了。但这也不意味着必须得有很多小事件后才能有大事件来临,我们一旦把范围扩大,我们见到一个小事件时,扩大了的范围内其实已经有很多小事件发生了,这些小事件足以累积成大事件。所以任何一个小事件都不得疏忽。 “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组织错误”意思是说,组织成员在工作中出差错,表面上看是他个人的原因,实质上,根源原因在于他所在单位,在于他所在单位的工作程序要求、单位安排的培训、单位的运转理念(在安全科学上叫做“安全文化”)、单位的管理(体系)等。比如,一个财务员记账记错了,看起来是他犯错,但是深入调查,一定能发现组织管理上的漏洞,这和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漏洞是一样的。这说明,这条基本理论也是普适性的。根据这条理论,要杜绝工作、生活中的不利事件,从单位管理层面开始是个根本性的办法,这和足球联赛成绩不好就换教练的道理差不多。 “事故的原因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意思是说,解决任何问题时都需要软、硬件资源,只配置一种资源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且,人的行为最重要,不是吗?毛泽东就说过,“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主观能动性的因素”,物是靠人来支配的。解决好人的因素,90%以上的事情就解决好了。 经上述分析,安全科学的这4条理论基础,对于工作、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适用,是具有普适性的方法论,难道大家不值得都关注安全科学吗?其实安全科学中还有许多知识都具有普适性,适用于所有工作、生活事项,是普适性的方法论。
个人分类: 1|4919 次阅读|8 个评论
说不尽的中小学踩踏
热度 6 fpe 2012-11-29 09:07
说不尽的中小学踩踏
说不尽的中小学踩踏 11 月 28 日中午,长沙芙蓉区育英二小发生小学生踩踏事件,约三十名小学生受伤入院急诊。我已经就踩踏问题发表了很多的“闲谈”“扯淡”“胡说”,这里再罗嗦几句。 1. 为什么踩踏发生? 根据国内十多年来的近 50 次踩踏分布,我们可以看出踩踏主要是发生在换季的时候,尤其是秋冬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2000 年《 Nature 》杂志发表一篇德国 / 匈牙利的文章,公布了 Dirk Helbing 团队的恐慌逃生算法,其中有个关键性的参数就是人体之间的阻力,即所谓 Agent 模型需要人体之间的阻力,才能模拟拥塞这种常见的非正常人流状况。 秋冬季是添加衣物的时节,当人体阻力增加,而行为习惯没有发生改变,就是踩踏发生的重要背景了。 我想,长沙最近温度可能下降,导致衣物突然增加,是很可能的成灾要素。 当然,这是废话,临近冬季,不论说什么都是降温的。这是常识,然而常识没有得到重视,这是谁的问题呢? 图 1. 国内校园踩踏发生时间分布(纵坐标是踩踏次数,横坐标是发生月份。另外没有发生踩踏的月份是因为放假,人群密度为零, 因而安全)。 2. 为什么是中小学? 儿童容易恐慌,因为他们没有经验。大人看到过度拥挤,就不过去了,而儿童对此没有危险意识,持续的拥挤导致突然发生的恐慌。 另外,儿童势单力薄,缺乏对外力的抵抗,很容易成为恐慌的牺牲品。大凡有儿童参与的群体灾难,受害人的主体大体是儿童,比如 北京密虹公园踩踏,太原迎泽公园踩踏 等。缺乏常识,对危险懵然无知,遇到困境容易恐慌,对外力的抵抗力不足,是儿童踩踏的主要原因。 英国的 Victoria 厅踩踏,美国的 Italian Hall 踩踏,国内的克拉玛依大火(包括踩踏) ,都是儿童比例过高,发生群体恐慌( mass panic )造成的灾难性结果。 3. 为什么没有死亡? 群体灾难的发生,当事者无法自救,需要外力帮忙。在过去的近 50 次踩踏中, 91% 的死亡都是发生在晚上 18 ~ 22 点的时段,就是因为诊断不利、救助不力、抢救不利等时间性要素造成的。 这一次长沙踩踏发生在白天,所以没有死亡,这是不幸中的万幸。所以踩踏结果是发生在白天,发现及时、解脱及时、抢救及时造成的。 图 2. 国内校园踩踏死亡发生的时间分布(时间,死亡人数,所占百分比)。 4. 如何避免校园踩踏? 简单说来,避免踩踏需要降低局部人群密度,这是预防踩踏的硬件条件。大门宽大一点,走廊敞开一点,少几个瓶颈环节,就减少了发生拥塞的物理条件。 美国小学通常只有 500 学生左右,根本没有发生踩踏的人群密度,也缺少发生局部密度过高的硬件(环境)条件。 其次,教育人群提防拥挤。这是天天说,而又无法深入贯彻的主题。您当然可以说,国内的消防工作者也会深入校园,宣传安全常识。可是他们不是职业化的,因此距离职业化的科普和宣传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美国各级州政府都有专门的消防科普材料,供校园科普参考。显然,我国政府对校园安全常识科普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差距。 5. 如何根除校园踩踏? 踩踏发生,总有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可是为什么总是搞不好?这是政治问题,教育部权力太大了,可以管地方的校园安全。后者是当地人自己的事,是地税支持的公益事业,所以增加教育投入(而不是依赖中央拨款,靠地方的税收),普及教育质量,把小学教育还原成真正的素质教育,是解决校园踩踏问题的根本措施。美国小学生都在干啥,不都是玩吗? 社会不公,来源于教育资源的不公,导致教育观念的不公,最后是反映到社会等级的不公。 没有重点小学,怎么会有那么高的人群密度? 这是国内校园群体踩踏发生的关键性因素。治理踩踏,需要从规范化校园(降低人群密度),普及素质教育入手,而不是靠文件,靠问责,靠人祸入手。 另外,校园的安全科普,还是离不开高素质的消防队伍,仰赖职业化的消防专业人士。这,也是造成校园踩踏的缺陷之一。没有系统的知识和亲身的经验,安全常识怎么可能搞得有声有色,深入浅出?不能把消防队伍职业化,就是我们公民缺乏安全常识的制度性原因了。
个人分类: 消防时评|6954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9: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