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横向项目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研经费的申请使用出现的问题,仍是诚信问题
热度 20 Taylorwang 2013-11-15 07:37
科技部部长万钢炮轰个别学者滥用科研经费的问题,媒体网络也经常报道一些极端的甚至触犯刑法的滥用科研经费的案例。如报销相同的起止站的火车票 1 千多张;用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的姓名申请劳务费,但实际上这些劳务费并没有进入学生的口袋,而是流进了科研大户的腰包;将千万级的科研经费转到自己老婆开的公司账户,而公司并没有提供相应的科研技术服务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理应受到谴责。有人认为目前的科研经费的管理不合理,受谴责的应该是这些管理规定,而不是这些滥用经费的人。我认为这是二码事, 科研经费的管理要改进,但这些滥用科研经费的人,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也应受到谴责与制裁! 目前我国的科研经费基本上都是有编制的人来申请的,有编制,就会有固定的工资收入,而国家的纵向科研经费在申请时,就有劳务费的预算,其所占科研经费的比例一般不超过 10% 。这笔钱,无论是国基,还是 863 , 973 ,或其它什么专项,这些科研经费都有明确的研究目的,也都有比较详细的预算。在经费使用时,预算有时与实际支出存在偏差是可以理解的,但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将它转化为自己口袋中的钱。若认为目前研究人员的工资偏低,现在房价飞涨, CPI 居高不下,科研人员的工资都不抵街上的泥水工了,故要用部分科研经费补贴家用,这种想法就不对了。 我们承认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市场经济的工资水平主要由市场的需求所决定的。人们头脑中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想法应该改一改了,那是过去教育不普及,读书成为少数人的稀缺资源,在那种情况下,读书人能比不读书的人能赚更多的钱是可以理解的。由于只有少数人能读书,从书中读出黄金屋,从书中读出颜如玉也就皆有可能。现在人人都有接收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学教育再也不是精英教育的时代了,大学毕业再也不像以前就必然成为社会的精英,这样, 不同职业的工资,就主要由市场的需求所决定。求大于供时,价格上升,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也在所难免! 这就好象每个大学毕业生都愿意呆在办公室做文员,谁都不愿意做体力活的搬运工。在广东佛山的一些陶瓷厂,大学刚毕业的文员,工资降到 2500 元,但文员仍很多,而搬运工的工资涨到 6000 元一个月,因没有人愿意做,工资仍要往上涨。 在美国,国家级专业的研究队伍比我们小多了,更多的研究人员从属于各个大公司。在美国的大学,教职员工也并不是社会上工资较高的阶层,在中国,也会是这样的情况。在大学,教授们的收入也是参差不齐的,有些高级教授成为富翁是必然的,如哈佛大学一位著名的生物医学教授,拥有及参股了十家高科技公司,他能不富有吗?但更多的教授,依靠每年 8-10 万美金的年薪,也能过上体面的生活。在国内,年薪在 10 到 20 万元的教授也是比较多的,生活也应能过得去,但指望通过做国家的纵向科研项目,通过不诚信的手段将科研项目的国家的钱,转化为自己口袋内的私房钱而致富,那就大错特错了。可以要求将目前的纵向科研项目劳务费的上限提高到 20% ,从而能用于支付博士生与博士后的科研补助,但手续要正规,且真正是用于一线研究工作人员的生活补助。 有人讲,若申请者捞不到好处,那为什么要做国家的纵向项目? 我想做纵向项目的目的决不应是捞取项目的劳务费,而是存在其它的荣誉与收益的问题。 大的方面讲是解决国家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若没有这个大前提,国家也不应该给科研经费。小的方面或个人方面来讲, 只有拿到国家的项目,才能做一些深入的基础研究,从而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申报各种科技奖励,这些都是获得较高社会地位的关键。 国内的高校,现在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应都有奖励,在许多学校,若能发表在“ Nature ”或“ Science ”,一篇文章的奖金都超过 10 万元。其它的国家级的科技进步奖,发明专利奖,省级的奖等,也都有不菲的奖金。 科研人员或教授,通过科研成果拿奖金,那是值得提倡及光荣的事。 若有重大发现,获得 NB 的炸药奖,我估计中国的获奖者在国内的各种综合的经济收益,要比在美国多许多倍! 科研人员的其它收益,应更多地来自科研成果的社会服务上。 无论是通过国家纵向科研基金研究得到的研究成果,还是通过企业项目或科技服务得到的成果,都可以在社会上推广应用,获得横向课题而得到经济利益。横向科技服务的课题,虽然有些也是研究项目,但项目经费的管理就与纵向科研经费不同了, 这些技术服务项目的经费,可以有 70-80% 作为科技人员的劳务费支出。 只要不使用假发票报账,或其它不诚实的手段转账,并按国家的税法交纳相应的税收,这个收益应该是合法的,拿得也是理直气壮的,纳税是光荣的! 获得国家的纵向基金的收益应引导到研究成果获奖,或获得科研成果,将科技成果进行社会推广应用的收益上来 ,而不应该是在做项目的过程中,通过不诚实的手段将国家的科研经费转化为自己的私房钱!有人可能会讲,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奖的,或有些基础研究的成果是不可能转化为应用成果的。其实退一步想一想,纵向科研经费能解决申请者的平时一切与研究相关的开支,也可用它来出差调研及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且能满足研究者的研究兴趣。 既然走上了基础研究这条路,就应该以满足自己的研究兴趣为导向。有可能出版专著而名留青史,也有可能获奖致富。 若成绩平庸,有稳定的收入,平静的生活,也是一个不错的人生选择。
10286 次阅读|36 个评论
科学研究需要整天呆在实验室里吗?
热度 52 Taylorwang 2013-8-14 08:04
有一种观点就是:科学研究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必须整天呆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或天天坐在书桌前沉思苦想,才能取得重大成果。我不否论,科学研究有艰苦的研究过程,也不否论有不少研究成果,需要巨大的脑力与体力付出,但我相信,有时一个新思想,一些“好点子”、“好主意”更多的是要有一定的休闲背景下才能产生的! 近几年,媒体上和网上都宣传了我们华南理工大学的本科生,因参加深圳华大公司的人体基因工程的测序工作,并在《 Science 》杂志上发表了多人并列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对于本科生,能直接参加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并在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当然是一件值得宣传的了不起的事。但这种人类基因的测序工作,也就是做有实验技巧的高级技术工的工作,为了抢先测出基因图谱,必须夜以继日地辛苦工作,这种研究成果,当然是来自于实验室的辛勤劳动。它虽然也在探索未知,但与发明创造仍是有所差异的。我相信,当你整天忙于做手头上的事务性工作时,你是不可能有时间来进行深度的思考,没有深度思考,创新性的思想也就不容易产生的。 我们讲机遇总是降临到有准备的人头上,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前,我想他的大脑中也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当他走到苹果树下时,放松了紧绷的神经,拓展了思维空间,当一颗苹果从树上掉下,砸到他的头上时,一个重大的科学发现产生了。有人讲,数学家陈景润的研究就是夜以继日,在忘我的工作下开展的,我敬佩象他那样认真工作的人,但我们也要知道,他是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的猜想”,而哥德巴赫在发现他的猜想时,也许就是在轻松,休闲的环境下产生的。 我自己的感觉就是:当手上的事太多,天天忙禄时,是没有任何想法的,想的只是如何很快干完手头的工作。当我们有空闲的时候,大脑不一定同步休闲,有时反而活跃,特别是与朋友,与同事讨论或争论某些问题时,有时就会碰擦出思想的“火花”。我自己就有几个这方面的实例,如我们为了提高废水处理的微生物在水处理填料表面上的挂膜性能,而开展的填料表面亲水性改性的研究,该研究就是在几个朋友一起吃饭喝酒而产生的新想法。有了这个新的想法,后面查资料,做具体的小试及中试研究,再到工业化应用研究。至于具体的技术开发工作,首先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方向确定了,再加班加点,这些只是提高一些这项技术开发工作的效率,而这个新想法,却是在比较休闲的吃饭喝酒的环境下产生的。 定期参加一些学术研讨会是重要的,在与同行的交流中,有时会得到很好的启发。由于受“会务经济”的影响,现在国内各种各样的单位或个人,打着各种协会、学会,甚至政府部门旗号组织的会议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有些会议请我参加是免费的,但我到希望自己付费,参加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交流活动,因为为了省那 2000 元左右的会务费,浪费了几天的时间,还不如真的交了 2000 元钱,参加一个真的有可能擦出思想火花的学术会议。对于国内的学术会议,我感觉比较靠谱一点的还是知名杂志组织的一些学术会议。有时,北京的挂着中国 ** 协会组织的会议,说不定就是 1-2 个人组织的,以收取会务费,一些商家的赞助费,获取会务利益而组织的一个所谓的交流会。 对于搞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的人员,更不能整天呆在实验室里进行闭门造车的研究。我就是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的教学研究人员,我认为,我的研究,就必须有一半的功夫花在实验室外,因为我的研究是“二头在外”的研究,研究项目的来源是社会的需求;研究的成果,也是要重新回到社会实践中应用和验证,并不断加以修正和改进。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时,还要考虑开发的技术与成果,如何进行市场拓展。作为技术研发方,以前可能还有人找上门来,现在要想拿到横向的科研合作项目,都要主动出击,走出去了。通过走出去,也就能了解社会上的实际需求,从而开发出合符客户要求的技术和产品。作为高校,同时还担负着培养本科生与研究生的重任,故在应用课题的研究工作中,采用一些新技术,也许就有新现象与新理论发现,发表学术论文,申请相关的专利就能与研究相结合。我们远离北京,拿国家级纵向课题的能力实在有限,重点也就只有横向开发的应用性课题。想一想,横向课题与纵向课题也差不多,作为项目主持,都不能整天呆在实验室搞研究,都必须有不少时间在外面跑,只不过跑的方向不同,纵向课题是向上跑,去北京,“跑部钱进”,而我们搞横向课题为主,就必须向下跑,跑厂矿企业,来获得研究项目!
20503 次阅读|111 个评论
总是搞不定的横向项目商务谈判
热度 7 soar1120 2012-12-1 14:58
青椒的工资是很低的,作为讲师,我从学校能够拿到的所有收入一年大概是3万多。 不过好处也很明显,有非常自由的时间,同时工科总是能找一些横向项目来补贴自己。 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申请不一样,横向项目的经费是要和企业进行谈判的。 读博士的时候,就帮导师搞过几次横向课题的商务谈判。 不过我似乎霉得很,由我负责的谈判每次都是以谈崩告终。 其中一次是藏区某公路检测,我带去的报价是200万,结果业主只愿出30万,根本没法谈。 另外一次是某大桥的监控,业主有80万的预算,我觉得施工单位有问题,施工质量恐怕很难保证,监控风险太大;另外80万的合同,成本占了一大部分,利润不高,就建议放弃这个项目。 毕业后,我也和设计院有一些合作,通常是帮他们做一些计算分析,提供一些咨询意见。这种合作没有签订很正式的合同,费用我也从来不提要求,每次都是等事情做完,他们给多少,我就收多少。 最近,有个同事介绍几个横向的项目,让我自己去谈。 一个是某设计院的两个大桥的计算分析。 对方直接问我要多少钱,我犹豫了一下,说10万。 对方问:一个桥要十万呀? 我一听,好像是不是报高了,我赶紧回答,两个10万,两个一共十万。 对方马上回答:恩,我觉得你的报价,和我的期望相差不大。 听这个意思,我好像是报低了。 后来咨询下同事,同事痛斥我是扰乱市场,两个桥,起码报25万,底线是20万。 前两个周,施工单位要做一个大桥的整体吊装,需要做一些吊装过程中的局部应力分析。 我又按照以前的习惯,先把事情开始做了,到昨天基本上把事情做得差不多了。 我就开始去谈合同,当然我也打了小算盘(不知道是不是自作聪明),项目时间很紧,越到后期,我可能会主动一点。 这次我学乖了,先问了问有经验的同事,而且问了几个人,都说要报价10万以上,最好是报15万。 可是到报价的时候,我又心软了,开口就变成12万了。 对方一听急了,说过去找华南理工的某教授,最多就是5万。我怎么能要这么高的价格。 我也傻了,怎么会差距这么大,难道我又要扰乱市场了? 我真不适合去谈价格
4903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