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反思科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二傻强烈推荐一个很讨厌的牛人!
热度 30 隔壁家的二傻子 2013-6-4 00:45
二傻强烈推荐一个很讨厌的牛人! 二傻在科学网这么多年,没看上几个人! 原来还特喜欢李淼,可惜他没评上院士。。。 原来也特喜欢饶毅,可惜他也没评上院士。。。 环顾左右,哎?!还有程代展! 可惜他不想当院士! 左右言它,哎?!还有何祚庥! 可惜他早就是院士! 今天,突然发现,有个神人!名曰【李晓榕】!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87793 好像很厉害! 可惜二傻还是不喜欢! WHY? 因为,他跟饶毅一样,不回复任何人的评论! 牛!真牛!不愧是【老千】啊!!!哈哈! 但是二傻仔细看了李哥哥的诸多博文,不过如此! 虽然对科学の牛顿式思维有所反思。。。 距离 【傻帮讲座】 还是差十万八千里啊, 哈哈哈!!!
个人分类: 胡言乱语|9326 次阅读|76 个评论
科普研究:科学的可证伪与对科学的反思
热度 3 zbt92 2012-12-5 11:36
文 / 张博庭 最近,曾参加中国科协举办的科普能力建设高级培训班,有机会接触到了一些社会学者,并与之在是否应该“反思科学”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和争论。我作为一名理工专业的科普工作者,以前很少接触社会学工作者,一直没有注意到很多资深的学者(包括一些发表的文章和名词解释),居然对科学的可证伪性存在着巨大的认识误区。 目前,百度上对科学的可证伪性是这样解释的: Falsifiability ;指从一个理论推导出来的结论(解释、预见)在逻辑上或原则上要有与一个或一组观察陈述发生冲突或抵触的可能。所有科学命题都要有可证伪性,不可能为伪的理论不能成为科学理论。 范畴为自然科学。这是著名科学 哲学家 卡尔· 波普尔 的著作《猜想与反驳》中提出的概念。 波普尔 认为判断理论(命题)是否科学的标准是: Flasifiability (经常被译成 “ 可证伪性 ” )。 由此看来,百度的解释确实存在严重的错误。主要是这句“ 所有科学命题都要有可证伪性,不可能为伪的理论不能成为科学理论。 ”中应该改正一个字。即:为“ 所有科学命题都要有可证伪性,不可能 证 伪的理论不能成为科学理论。 ” 尽管没有去读 · 波普尔 的原著《猜想与反驳》,但是,仅从“ 波普尔 认为判断理论(命题)是否科学的标准是:可证伪性 Flasifiability ”这句话来分析,我们就可以认为,波普尔说得没错。不过,这句话中的“可证伪性 Flasifiability ”也许是表述得过于简练(或者说翻译得不够准确),按照一般的语义,“可证伪”它既可以理解为是“可被证伪”,也可以解释为“可用来证伪”。 然而,如果“可证伪”不是“可用来证伪”,而是“可被证伪”的话,那么可能很多人都会迷惑,为什么“可证伪”的理论(命题)反倒是科学的呢?显然,如果这个“可证伪”就是“可被证伪”的简称的话,那么分明是已经能证明是“伪”东西,怎么反倒成了科学了呢?难道科学就一定是有“伪”的“错误”吗? 对于这样的结论。如果你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不迷信权威”的话,那么你一定应该得出波普尔完全是在胡说的结论。我倒是觉得,波普尔一点都没有胡说,而是我们的一些人错误的理解(或者翻译)了他的原话。不过在我的概念中,历来都认为波普尔的科学可证伪性,就是指“可用来证伪”,而不是“可被证伪”。因为,对于有理工科基础的人士来说,科学的“可用来证伪”性应该说是一个常识。 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在给定的条件下,要证明一个定理(命题)成立的要求是必须满足充分必要条件。如果你只能证明你的命题满足充分性条件,而不能证明它同时也满足必要性条件的话,你的命题就有可能是不严谨的,不成立的(也就说还不能称之为定理)。但是,如果你不仅证明了你命题的“充分性”,同时也证明它的“必要性”,那么毫无疑问,你的命题就是一个完整的数学的定理。其实,波普尔的科学的可证伪性,就是说科学不仅要正确,而且还必须要满足必要性条件的证明。 在数学上充分必要条件,经常被表述为“当,且仅当” A 条件下, B 结论成立。这里“当”就是指 A 条件与 B 结论之间已经满足充分性的证明,“仅当”的意思就是指 A 条件与 B 结论之间也满足必要性的证明。用文字来叙述就是,充分性,即:如果你可以证明有了 A 的情况下,一定能会出现 B 的结论。必要性,即: B 结论只能在 A 条件下产生。这个必要性条件的证明,就是可以称为是一个证伪的过程。也就是说,只要你能证明存在任何没有 A 条件出现的情况下, B 结论就不能成立的话,那么这个命题(定理)就一定“科学”的。或者说,如果你能证明存在任何一种没有 A 条件出现的情况下, B 结论也能成立的话,那么这个命题(定理)就一定“不科学”的。 命题的因果关系一一对应,且具有排它性,这就是定义命题的科学性所必须的严谨。这里的排它性,也就是可证伪性。自然界的事物,往往会有多种的因果关系。例如,有 A 可以有 B ,但有了 C 也同样可以有 B 。现实中,因为长着白毛( A )的是山羊( B ),长着黑毛( C )的也同样是山羊( B )。所以,山羊( B )是白色( A )的命题(说法)虽然不能说是错误,但它也不能算严谨(科学)的。 但是,对于“天下乌鸦一般黑”的说法(命题),如果你说长着黑毛( A )的是乌鸦( B ),但同时还能证明所有不长着黑毛的,都不是乌鸦( B )。所以,天下的乌鸦( B )都是黑色( A )的命题(说法)就是严谨(科学)的。由此可见,可证伪性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是鉴别命题的“偶然正确”和“必然正确”重要标准。要知道,根据科学的定义,只有在给定条件和范围内,必然正确的命题,才能算是严谨的科学。 有人可能不理解,要证明命题的必然正确性,为什么非要用“可证伪”的办法呢?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证明数学定理(命题)的时候,一定要分别用充分性和必要性来证明。如果你不用必要性的证明,你永远也不能说你的数学定理(命题)成立。例如,我们还用上面“天下乌鸦一般黑”的例子。你可以分别证明赤、橙、黄、绿、青、蓝、紫色的鸟,都不是乌鸦,但是,世界上的颜色无穷无尽,如果你不用“可证伪”的必要性证明的办法,证明“不长黑毛的,就不是乌鸦”的话,你就永远也无法确切的说“天下乌鸦一般黑”的说法(命题)严谨成立。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得到关于科学的几个重要结论: 1 、可证伪性对于科学的判定是必须的,就如同数学定理证明中的必要性证明一样,必不可少。 2 、偶然正确不等于科学,但是,科学一定(必然)正确(在给定的条件和范围内)。世界上没有绝对真理,当然也就没有无条件正确的科学。但是,世界上相对的真理还是存在的,与之相对应的科学在其给定的条件和范围内,就是绝对真理长河中的相对真理。因此,无论在任何时候,科学只能(根据条件和范围的变化)被发展,而不可能被推翻。 3 、判别一个命题必然正确(科学与否),要比判别这个命题是否偶然正确困难得多。所以,要得到某一种科学的结论,需要知识的积累和在不断的探索实践基础上归纳、推理和证明。因此,科学没有捷径,只有那些沿着崎岖的小路不断攀登的人,才能到达科学的顶峰。 4 、误解科学的科证伪性,为反思科学、反对科学的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因为要取得科学上的任何成就都是艰难的,但是想靠反思科学、反对科学出名则是相对容易的。反科学只要胆子大,只要敢说谎、会炒作,就很容易成为“名人”。所以,很多缺乏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又爱慕虚荣的人,都喜欢曲解科学的可证伪性,为他们反科学的哗众取宠当护身符。
3915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4: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