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科学原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现代泛系】的【科学原创】成果越大就越发注重基础研究!
冯向军 2018-9-6 22:27
【现代泛系】的【科学原创】成果越大就越发注重基础研究! 美国归侨冯向军博士 2018/9/6 【现代泛系】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越大,就越发注重基础研究! 人在做。天在看。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附录1】 【现代泛系叠加态】对归一化加法运算和封闭性乘法运算的 封闭性:“环”? 美国归侨冯向军博士 2018/9/6 【现代泛系叠加态】是整个极为庞大而简明的科学和学术体系:【现代泛系】的思维对象和研究对象。 【现代泛系叠加态】=rA+(1-r)非A (1) 这其中,0=r=1,或者说,r是大于等于零小于等于一的实数。A与非A是任意给定的两个相互对立的广义向量。所谓广义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指向的量。 所谓单位广义向量就是大小为一的广义向量。 二维数组( r,(1-r))既是 【现代泛系叠加态】在 A与非A所构成的二维广义正交坐标系上的坐标值所构成的 二维数组,又是 【现代泛系叠加态】在 A与非A上的二维柯尔莫哥洛夫公理化概率分布所构成的 二维数组。 ( r,(1-r))又直接叫做 【现代泛系叠加态】的 柯尔莫哥洛夫公理化概率分布。 【归一化加法运算的定义】:假如a和b是 【现代泛系叠加态】。那么,存在 0=r1=1和 0=r2=1,使得: a= r1A+(1-r1)非A (2) b=r2A+(1-r2)非A (3) 就有, a+b=((r1+r2))A+(2-(r1+r2))非A (4) 0.5a+0.5b=( (r1+r2)/2) A+(1- (r1+r2)/2) 非A (5) 就将 0.5a+0.5b定义为a和b 的 归一化加法运算。 【定理】: 【现代泛系叠加态】对 归一化加法运算有封闭性,恰似自然数集对加法运算有封闭性。 证明: 假如a和b是 【现代泛系叠加态】,那么 a和b 的归一化加法运算为: 0.5a+0.5b= (r1+r2)/2A+(1-(r1+r2)/2)非A 显然0= (r1+r2)/2=1,因此 0.5a+0.5b也是 【现代泛系叠加态】。这也就是说: 【现代泛系叠加态】对 归一化加法运算有封闭性,恰似自然数集对加法运算有封闭性。 【证毕】。 【现代泛系叠加态】的【封闭性乘法运算】的定义: 假如a和b是 【现代泛系叠加态】。就存在0=r1=1和0=r2=1,使得: a=r1A+(1-r1)非A (6) b=r2A+(1-r2)非A (7) 那么,定义 a〤b=(r1r2) A+(1-r1r2) 非A (8) 为 【现代泛系叠加态】的【封闭性乘法运算】。 【定理】: 【现代泛系叠加态】对 【封闭性乘法运算】运算 有封闭性 ,恰似自然数集对乘法运算有封闭性。 证明: 0=r1r2=1 (r1r2) +(1-r1r2)=1 所以 a〤b 仍然是【现代泛系叠加态】。这也就是说: 【现代泛系叠加态】对 【封闭性乘法运算】 有封闭性 ,恰似自然数集对乘法运算有封闭性。 【证毕】。 【附录2】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弹指超古今 美国归侨冯向军博士 2018/9/6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弹指超古今。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不是所谓“ 不可分量”---不是变量而是比任何有限量都小的常量,不是所谓的 具有有限的大小并且不可再分的“原子”,不是 莱布尼兹和晚年的 鲁滨逊心中的作为“合理的虚构之物”无限小量,更不是柯西所谓的以零为极限的变量。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是真实不虚的拥有无数日常生活原型并且符合【现代统计力学和量子力学】的【象薛定鄂猫一样的 新数或新数量 】。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这一【 新数或新数量】 具有如下不同于古今中外一切其他关于无穷小的学说中所包含的哲学观念: 1.不一而又不异于一。 2.不变而又不异于变。 3.不常而又不异于常。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是由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未坍缩态】和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坍缩态】所构成的整体或集合。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未坍缩态】=0.5【零】+0.5【非零】。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未坍缩态】 既不是复杂程度为零的纯【零】,也不是 复杂程度为零的纯【非零】,而是 复杂程度最大的,具有最大信息熵和最大发生概率的【确定性的复杂性】。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未坍缩态】是 【非零】之【零】;【零】之【非零】 :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未坍缩态】=【零】| 【非零】= 【非零】|【零】 当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引起某种变化或与 某种变化一一对应,就坍缩成【非零】或某个非零数。 当【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不再引起任何变化或所引起或所对应的某种变化业已结束,就坍缩成【零】或零这个数。但是, 无论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坍缩成【零】还是【非零】,其【实体或实在】从来不变 ,都是: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未坍缩态】=0.5【零】+0.5【非零】。 【附录】 无穷小量的前世今生 “无穷小”的思想实际上最初是在哲学范围内提出的,无论是在古希腊还是在中国都是如此。哲学家对“无穷小”进行了一定的论述,这正是“无穷小”方法得以在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科学发展中应用的思想基础。 在数学上无穷是一个经常出现的概念。简单地说它是有限性概念的反义词。人类对无穷的认识和刻画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在无穷小概念的现代处理方法出现以前的思想是这样的,有限量是由无穷多个‘不可分量’组成的,这样的不可分量不是作为变量而是作为比任何有限量都小的常量。这种思想的例子之一是从有限到无限的非常规分解:唯一有意义的过程是把一个有限量划分成个数无限增加而大小无限减小的组成部分”。这就是体现在古代的关于无穷的内涵。 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关于自然界,即物的本质, 在希腊学者中有两派对立的看法。一派是一元论,以巴门尼德(Parmenides)为首,一派是多元论,以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为首,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也属于这一派。一元论者认为存在之物是不可分的,一切变化都是幻觉。多元论者则认为物质是可分的,变化是真实的,并且把它理解为各部分的重组。物质可分的思想导致了原子的概念,原子具有有限的大小并且不可再分。 但是物的所有变化都是在空间进行的,因此空间本身也应该是可分的,不仅如此,空间的分割没有理由不能一迳继续下去,换言之,空间不能想象为由大小有限的、像原子那样的部分所组成,它的“最后”部分必须是“无限小”的。 可分的概念应用在物质和空间上造成了一对矛盾。巴门尼德的最聪明的弟子,埃利亚的芝诺(Zeno,他可能也是最聪明的希腊人之一,这或许是科学发展的不幸),抓住这个矛盾,提出了一系列悖论。虽然他的著作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亚里士多德为了批判芝诺,在其《物理学》中记下了芝诺的论点。针对一个量(如时间、空间、长度等)可以无限可分的观点,芝诺提出了两个悖论。其中之一是二分说(dichotomy ):一个物体,从A地到B地,永远不能到达。因为想从A到B,首先要通过道路的一半;但要通过一半,必须通过一半的一半,即道路的1/4;要通过1/4,必须先通过 1/8,这样分下去,永无止境。针对量是不可以无限分割观点,芝诺又提出了两个悖论,其中之一是飞箭静止说:如果时间分割到最后,得到不可再分的单元,那么在这个单元内,飞箭只能占据一个特定的位置,因此它是不动的。否则,若占据两个不同的位置,则可以将时间单元再分割为前后两段,这和原先的假设不合,于是所谓运动,只是许多静止的总合。通过悖论,芝诺辨证地论证了现实的一体性和恒常不变性。由此可以推出运动和空间的无限可分是一对矛盾。 当时的希腊人解决不了芝诺提出的悖论。亚里士多德以形而上学的方式论辩说,没有人能把空间分割成数目无限的部分,但是他并没有驳倒芝诺,后来欧多克索斯(Eudoxus )建立了适合于一切量(可公度量及不可公度量)的比例论,回避了无理量和无穷小的困难。 希腊最伟大的数学家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都没能逃脱亚里士多德在学术上的统治。欧氏几何体系僵硬,避开了计算曲线围成的面积的问题,阿基米德实际上用无限小量计算出至今仍通用的圆面积公式,但他也避开提及无限小量。 阿基米德用圆内接正9 6边形的面积去“接近”圆的面积。直观地,两个面积的差应该是一个很小的量,最后可以忽略不计。而正多边形的面积最后就“转化”为圆面积。 而在古代中国,早在先秦百家争鸣期间,墨家、道家、名家等都提出了各自关于无穷小和无穷分割的论述。其中后期墨家在《墨经》中对无穷小分割的观点与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十分相近 。“无穷小”方法在中国古代数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是无穷小分割。公元3世纪,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数学家刘徽不仅将这种方法应用在求圆周率的计算中,而且还用以解决圆面积公式和阳马、鳖臑体积公式等问题上。刘徽对于无穷小方法的应用比阿基米德更广,他还用于推导公式。但是,从本质上讲,他们都忽略了无穷小量,无穷小量并没有出现,而是包含于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之中,那时,人们所掌握的数学方法还没有到能将无穷小量逻辑地表述清楚。 这样无限小量在历史上第一次被流放,没有了无限小量,关于运动的研究便无法进行,因为定义不了速度的概念。希腊关于自然的研究从此停滞不前。 中古时代,无限小和无限大只能寄身在神学的范围内。无限小量的应用虽然遭到禁绝,但作为概念它还未被扼杀。这里由于柏拉图的思想还有着连绵不绝的影响。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不同,并不把存在局限在通过感官认识的世界中,但是由于这时期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宗教哲学家圣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e)对无限性的偏爱(在他那里, 无限性和神性几乎是一致的),反而使后来的许多哲学家和数学家,如开普勒、巴斯卡等一直没能清除无限小所带有的神秘色彩。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经过伽利略、开普勒、费马和巴斯卡诸人的努力,无限小才回到了关于运动的研究中。运动学,一门把物体表现为运动在无限可分的时间和空间里的学问,被建立了起来。牛顿说:“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几位学者正是形成巨人肩膀的主要人物。 但是伽、开、费、巴诸人都没有真正把无限小量驯服,因为他们都没有彻底摆脱欧几里得体系的羁约。直到17世纪60和70年代牛顿和莱布尼兹发明了微积分,才彻底解决了无限小量的归宿问题。而数学也不再由几何学独占,而是支撑在几何学和微积分学这两根支柱上。 牛顿把微积分学应用在物理学和天文学上,建立了运动三大定律,计算出行星的轨道。这是科学史和文明史上旷古未有的成就。它激发了18世纪以理性为标榜的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继之而来,它们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牛顿在运动和重力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运动定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瞬时速度这个概念的提出,它被定义为两个“小到几乎消失”的量的比或分数:分子是代表距离的量,分母是代表时间的量。这个概念是微分学的核心内容,它的基础则在于对无穷小量,也就是小到近乎消失的量(也不妨说就是微量,两个微量形成的分数就是微商)的更为成熟的理解。为了计算行星轨道,牛顿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把轨道分成无数多个小段,通过太阳的重力在这些小段上对行星速度的作用,他就能把这些小段整合成要计算的轨道。整合小段这个过程就是积分,计算得到的结果是惊人的:行星轨道都是椭圆,而太阳正居于两个焦点中的一个。这一结果与开普勒给出的经验定律完全一致。 这时候无穷小是导数(作为无穷小量的商)和积分(作为无穷小量之和)定义的基础,被认为是“潜在的”。无限小在微积分中暂时安下家,却并没有解决它的存在问题,因为它实际上只是游移在可能性与实存在性之间。哲学家们继续着热烈的争辩。其中最尖锐的批判来自贝克莱主教:“无限小量是数量逸去之后的幽灵。”但这时期的多数科学家们则不为无限小量的本质问题烦心,他们继承了牛顿的遗产,继续把微积分学这门新的学科应用在科学的发现上,取得了累累的硕果。18世纪被称为科学发现的黄金时代。 到了19世纪,科学发现的热潮已经过去,数学家们有更多的时间来考虑一个基本的问题:科学的大厦不应该建筑在一个从形而上学看来是有问题的基础上。数学有责任对贝克莱主教的责难给出完满的解答,数学家责无旁贷,从1801到1872年,几位杰出的数学家柯西(A.Cauchy),魏尔斯特拉斯(K.Weierstrass)和戴得金(R.Dedekind)为微积分学建立了一个新的体系,在这体系中,作为基础的概念不再是无限小量而是新引入的“极限”。无限小量被绕开了。微积分学有了一个至少在逻辑上是无懈可击的基础,而无 限小量则再度遭到流放。 柯西体系是至今大学教材仍在沿用的体系。它预示着数学将不再把基础建立在物理学或现实世界上而是逻辑学上。可是直到1965年A ·鲁滨逊(Abraham Robinsen)出版他的《非标准分析》之前,谁也没有想到逻辑学的发展重又把无限小量赎回。 柯西体系在文明史上同样有着巨大的影响。首先,无限小量的概念不再是必须的。因此哲学上关于它的存在性的争论也就失去了凭依。其次,戴得金的工作打破了关于数的连续性的传统看法,数不是通过无限小量“光滑地”粘靠在一起,而是任意两个数都可以被隔开。这个思想深刻地影响到哲学上的宇宙观:从一个事件“光滑地”过渡到下一事件的思想受到了怀疑。余波所及,文坛(乔依斯(注:乔依斯(J.Joyce,1882-1941年),爱尔兰小说家及诗人.小说《尤里西斯》多次被推为本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品。)、惠特曼(注:惠特曼(W.Whitman,1819-1892)美国诗人))、艺坛(余拉(注:余拉(G.Seurat,1859-1891)法国画家,新印象主义的创始人。))和乐坛(荀柏格(注:荀柏格(A.Schoenberg,1874-1951),奥-匈音乐家,首创以十二音阶。))相继出现了以不连续为特征的作品,用艾威尔德(见参考文献 )的话说,是新的连续概念触发了现代主义。 逻辑学的进一步发展使存在的问题让位给真的问题。在逻辑学大师哥德尔(K.Godel)工作的基础上, 鲁滨逊建造了一个包括无限小量(以及常规的数之外的一切奇异实体)的结构,亦即数学模型,并引用哥德尔的完全性定理推断出这模型中的全部述语(或命题)是真的。鲁滨逊把这模型称为“非标准宇宙”以区别于只含常规数的“标准宇宙”。属于非标准宇宙的微积分学就是“非标准分析”。在非标准分析中,无限小量像常规数一样参加计算,使微积分回到了牛顿和莱布尼兹时代的直观。在这模型中,过去无限小量引起的矛盾可以完全避免,因为在其公理系统中,并没有“它小于一切正数”的表述。非标准分析不仅比柯西体系的微积分更为直观和方便,也在许多领域里,如物理学、概率论、经济学等,有更合适的应用。 但是鲁滨逊最大的贡献还是在于最终解开了两千多年来围绕着无限性这个概念的疑团。使得它不再具有任何神秘性。当然,无限小量的存在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不少人认为,不含不相容性的数学对象应该具有超越我们感官世界的真实存在。鲁滨逊早年也倾向于这一柏拉图的哲学,但晚年又回到莱布尼兹的观点,即认为无限小量应该被看作一个“合理的虚构之物”。有一点是确定的,不论无限小量拥有什么样的存在,这存在丝毫不逊于常规的数一正数、负数、有理数、无理数等等一所拥有的。现代逻辑学告诉我们,我们所拥有的语言根本就不能把充满了无限小量的非标准宇宙和不含它们的标准宇宙分开。 “还有一点,非标准分析可以用来解答一个微妙的问题,那是以前研究经典分析时遇到的,即如果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都被看成是不合逻辑的概念,它们怎么能够成为一座最重要的数学科学大厦的基础呢?” 。 数学又一次赎回了无限小。这一次它会为人类的文明史带来什么呢?无限小量是否已经找到了永久的栖身之地呢?这些大概要让下个世纪来为我们解答了。 来源:《数学通报》2001 年第 03 期 http://www.sohu.com/a/207133828_650962 【附录3】 你我皆数---【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 美国归侨冯向军 2018/9/5 万物皆数。这数就是【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 一一对应【1】是一种常见的 对 应 ,指两集合 元素 之间有一对一关系的对应。 【人】,其实是与【生】这种【变化】一一对应的存在。【生】 这种变化还在,【人】就还在。 【生】 这种变化结束了(或处于其最终态或最终稳态【死】了),【人】就不在了。因此,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人】是一种【数】。当人这种【数】所对应的【生】这种变化还未结束时, 【人】 就坍缩为【非零】---某个非零数。 当【人】这种【数】所对应的变化【生】结束时, 【人】 就坍缩为【零】---零这个数。 那么【人】为什么必定会以从坍缩成【非零】变成坍缩成【零】 为自然或自在的过程 呢?或者说【人】所一一对应的【生】这种【变化】为什么必定会以【死】为 自然或自在的【最终态】或【最终稳态】 呢? 当【生】这种变化发生时,我们不妨假设【生】的最终态或最终稳态是B。 B=r【生】+(1-r)【死】 (1) 这其中,0=r=1。 现在我们来考察由【生】和其 最终态或 最终稳态B所和合而成的具有归一化坐标或概率分量的 【现代泛系叠加态】: 泛有序对(【生】,B)=(1+r)/2【生】+(1-r)/2【死】 (2) 因此,泛有序对(【生】,B)的柯尔莫哥洛夫公理化概率分布为二维数组: ( (1+r)/2,(1-r)/2) 。 由此可见,当r=0或B=【死】时 泛 有序对(【生】,B) 处于最大信息熵(1比特)和最大发生概率(0.25)的状态。按照【现代统计力学最大信息熵原理】,在无任何非自然约束条件下, 泛 有序对(【生】,B)必以 泛有序对(【生】,【死】)为自然状态或自在。这也就是说, 【生】的最终态或最终稳态的 自然状态或自在 就必定是【死】。 现在要问:在无任何非自然约束条件下,【人】的自然状态或自在是什么? 不妨假设【人】这种【数】为【现代泛系叠加态】: 【人】=(1-r)【零】+r【非零】 (3) 作为【数】的【人】的柯尔莫哥洛夫公理化概率分布为二维数组: ( r,(1-r))。由此可见,当r=0.5或 【人】=0.5【零】+0.5【非零】 (4) 时,【人】处于最大信息熵(1比特)和最大发生概率(0.25)的状态。按照【现代统计力学最大信息熵原理】,在无任何非自然约束条件下,【人】的自然状态或自在必定是: 【人的自然状态或自在】=0.5【零】+0.5【非零】 (5) 我们还要问:在任何非自然约束条件下,【人】的实体或实在是什么? 假设,在任何非自然约束条件下,作为【数】的人的非均匀柯尔莫哥洛夫公理化概率分布为二维数组: ( r,(1-r))。 我们假设唯有柯尔莫哥洛夫公理化概率分布才能映射实在而任何非柯尔莫哥洛夫公理化“概率分布”都只能映射虚幻。又假设 在任何非自然约束条件下,作为【数】的人的概率分布由无任何非自然约束条件下的自然或自在分布(0.5,0.5)和纯粹由非自然约束条件所产生的分布D和合而成。就有: (r,(1-r))= (0.5,0.5)+D (6) D=((r-0.5),-(r-0.5)) (7) 由(7)式可见,纯粹由非自然约束条件所产生的分布D是一总有一正一负概率分量而其各概率分量的概率值之和恒等于零的非柯尔莫哥洛夫公理化“概率分布”。因此,纯粹由非自然约束条件所产生的分布D只能映射虚幻。因此,作为【数】的人的 非均匀柯尔莫哥洛夫公理化概率分布中唯有 无任何非自然约束条件下的自然或自在分布(0.5,0.5)能映射实体或实在。这也就是说:在任何非自然约束条件下,作为【数】的人唯有其自然或自在 【人的自然状态或自在】=0.5【零】+0.5【非零】 是其【实体】或【实在】。 综上所述,【人】都是【数】。作为【数】的【人】就是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 作为【数】的【人】其自然状态或自在以及 在任何非自然约束条件下的 【实体】或【实在】就是【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未坍缩态】: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未坍缩态】=0.5【零】+0.5【非零】 (8) 作为【数】的【人】在与其一一对应的【变化】---【生】存在时,就坍缩成【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非零坍缩态】:某个非零数。 (9) 作为【数】的【人】,在与其一一对应的【变化】:【生】的【结束】或【最终态或最终稳态---死】实际发生时,就坍缩成【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零坍缩态】:零这个数。(10) 你我皆数。这数就是【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 参考文献 【1】一一对应,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0%E4%B8%80%E5%AF%B9%E5%BA%94/18877366?fr=aladdin 【附录4】 万物的自在或实在冯向军泛有序对皆数:【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 美国归侨冯向军博士 2018/9/6 冯向军泛有序对(A,非A)=0.5A+0.5非A (1) 冯向军泛有序对(A,非A)是具有最大信息熵和最大发生概率的最大似然【现代泛系叠加态】。 冯向军泛有序对(A,非A)也是万物在无任何非自然约束条件下的自然状态或自在,还是 万物在任何非自然约束条件下的实体或实在。 当把A看成一种有---有A这种存在,那么非A就是无---无 A这种存在。因此, A=【非零】,非A=【零】。 冯向军泛有序对(A,非A)= 冯向军泛有序对(【零】,【非零】) 冯向军泛有序对(A,非A)= 0.5【零】+0.5【非零】 (1) 但是作为【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的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未坍缩态】满足下式: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未坍缩态】= =0.5【零】+0.5【非零】 (2) 因此, 万物的自在或实在冯向军泛有序对皆数,皆是【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的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未叠加态】。 由此可见,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是应用范围极为广泛的新数或新数量。 【附录5】 包含【物理量子】、【数学量子】和【逻辑量子】的【万有量子】 美国归侨冯向军博士 2018/9/6 所谓【物理量子】就是【薛定鄂猫】。 【薛定鄂猫】是由【薛定鄂猫未坍缩态】和【薛定鄂猫坍缩态】所构成的整体或集合。 【薛定鄂猫未坍缩态】=0.5【生】+0.5【死】(1) 当作为【有】的【生】还在,【薛定鄂猫】就坍缩成【生】。 当作为有的【生】不在了或变成作为【非有】的【非生】或【死】了,【薛定鄂猫】就坍缩成【死】了。 因此: 【薛定鄂猫生坍缩态】=【生】(2) 【薛定鄂猫死坍缩态】=【死】(3) 【薛定鄂猫生坍缩态】和【薛定鄂猫死坍缩态】合称为【薛定鄂猫坍缩态】。 所谓【数学量子】就是【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是由【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未坍缩态】和【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坍缩态】所构成的整体或集合。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未坍缩态】=0.5【零】+0.5【非零】(4) 当作为【有】的【非零】还在,【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就坍缩成【非零】。 当作为有的【非零】不在了或变成作为【非有】的【非非零】或【零】了,【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就坍缩成【零】了。 因此: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非零坍缩态】=【非零】(5)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零坍缩态】=【零】(6)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非零坍缩态】和【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零坍缩态】合称为【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坍缩态】。 所谓【逻辑量子】就是【罗素量子】: 【罗素量子】是由【罗素量子未坍缩态】和【罗素量子坍缩态】所构成的整体或集合。 【罗素量子未坍缩态】=0.5【自吞的】+0.5【非自吞的】(7) 当作为【有】的【自吞的】还在,【罗素量子】就坍缩成【自吞的】。 当作为【有】的【自吞的】不在了或变成作为【非有】的【非自吞的】了,【罗素量子】就坍缩成【非自吞的】了。 因此: 【罗素量子自吞的坍缩态】=【自吞的】(8) 【罗素量子非自吞的坍缩态】=【非自吞的】(9) 【罗素量子自吞的坍缩态】和【罗素量子非自吞 的坍 缩态】合称为【罗素量子坍缩态】。 ...... 所谓【万有量子】就是对【冯向军泛有序对】的进一步推广: 【万有量子】是由【万有量子未坍缩态】和【万有量子坍缩态】所构成的整体或集合。 【万有量子未坍缩态】= 【冯向军泛有序对】= 0.5A+0.5非A(10) 当作为【有】的A还在,【万有量子】就坍缩成A。 当作为【有】的A不在了或变成作为【非有】的非A了,【万有量子】就坍缩成非A的了。 因此: 【万有量子A坍缩态】=A(11) 【万有量子非A坍缩态】=【非A】(12) 【万有量子A坍缩态】和【万有量子非A坍缩态】合称为【万有量子坍缩态】。 【附录6】 无求品自高-写在【牛顿原始微积分原理】 300多年后问世之际 美国归侨冯向军博士 2018/9/4 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皆数,并因此引发了数学史上第一次危机。 毕达哥拉斯所说的话本身没错。错在把这个数说错了。这个数不是自然数、不是整数、不是有理数,不是无理数,不是虚数,不是实数,不是复数,也不是任何一成不变的数或不断变化的变数或变量。这个数就是象薛定鄂猫一样的【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是【牛顿无穷小量⚪】的本质,是【薛定鄂猫】的数学本质,也是广义的薛定鄂猫-冯向军泛有序对(A,非A)这个万事万物的本原、本源、本体、自在、实在、实体的数学本质。 【牛顿原始微积分】300多年来无原理。现在, 【牛顿原始微积分的现代科学原理】横空出世、势不可挡,将在历史的长河中久经客观实在的检验。 【牛顿原始微积分的现代科学原理】就是基于现代前沿科学背景和大量人们熟视无睹的日常生活经验的【现代泛系量子微积分】! 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心包太虚而无所求归无所得。这样的人才能弹指超古今。唯斯人,吾谁与归? 【附录7】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一个人们熟视无睹的新数! 美国归侨冯向军博士 2018/9/3 人们熟悉自然数、整数、分数、有理数、无理数乃至复数。但是这些数都一成不变,不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坍缩成不同的值。量子力学中的薛定鄂猫一旦被观察就要么坍缩成生,要么坍缩成死。但是,迄今为止,除了【现代泛系量子微积分】以外,以在下有限的知识面看来,普天下似乎还没有任何理论或学说把【数】与【 薛定鄂猫】直接地紧密联系起来,更无人比在下更深切地感受到这种【如同 薛定鄂猫一般的新数】在现实生活中大量(被人们熟视无睹)的原型! 【原型1:镜中花】 当一个人被 镜中花所迷惑,这朵【镜中花】就会在这个人的头脑中引起【某种非零的变化】(比如觉得看见了一朵美丽的花等等)。这时,【镜中花】就与某个【非零数】相对应。一旦这 个人觉醒过来,突然发现【 镜中花】根本不存在,只不过是【镜】, 这朵【镜中花】曾经在这个人的头脑中所引起【某种非零的变化】 (比如觉得看见了一朵美丽的花等等)顿时就消失了。 这时,【镜中花】就与【零这个数】相对应。但是这个人如果再深入观察,就又会发现: 【镜中花】同时平等地是【花】又是【镜】。对于【镜中花】而言,【花】就是【镜】。【镜】就是【花】。从假定是【花】就可以推出是【镜】; 从假定是【镜】也可以推出是【花】。因此, 【镜中花】和【薛定鄂猫】一样,都是广义的薛定鄂猫的特殊形式:特殊的冯向军泛有序对。 【镜中花】=冯向军泛有序对(【花】,【镜】)=0.5【花】+0.5【镜】 【薛定鄂猫】=冯向军泛有序对(【生】,【死】)=0.5【生】+0.5【死】 但是与 【薛定鄂猫】不同, 【镜中花】还直接对应新数:【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的未坍缩态=0.5【零】+0.5【非零】 这其中,【零】是指向零这个数的单位广义向量, 【非零】是指向非零数的单位广义向量。所谓 广义向量是指既有大小又有指向的量。所谓 单位广义向量就是大小为1的广义向量。 当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引起任何变化时,就坍缩成某个非零数。 当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不再引起任何变化时,就坍缩成零这个数。 理由如前所述。 【原型2:水中月】 当一个人被水中月所迷惑,这轮【水中月】就会在这个人的头脑中引起【某种非零的变化】(比如觉得看见了一轮美丽的月亮等等)。这时,【水中月】就与某个【非零数】相对应。一旦这个人觉醒过来,突然发现【水中月】根本不存在,只不过是【水】,这轮【水中月】曾经在这个人的头脑中所引起【某种非零的变化】(比如觉得看见了一轮美丽的月亮等等)顿时就消失了。这时,【水中月】就与【零这个数】相对应。但是这个人如果再深入观察,就又会发现:【水中月】同时平等地是【月】又是【水】。对于【水中月】而言,【月】就是【水】。【水】就是【月】。从假定是【月】就可以推出是【水】;从假定是【水】也可以推出是【月】。因此,【水中月】和【薛定鄂猫】一样,都是广义的薛定鄂猫的特殊形式:特殊的冯向军泛有序对。 【水中月】=冯向军泛有序对(【月】,【水】)=0.5【月】+0.5【水】 【薛定鄂猫】=冯向军泛有序对(【生】,【死】)=0.5【生】+0.5【死】 但是与【薛定鄂猫】不同, 【水中月】还直接对应新数:【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的未坍缩态=0.5【零】+0.5【非零】 这其中,【零】是指向零这个数的单位广义向量,【非零】是指向非零数的单位广义向量。所谓广义向量是指既有大小又有指向的量。所谓单位广义向量就是大小为1的广义向量。 当【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引起任何变化时,就坍缩成某个非零数。 当【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不再引起任何变化时,就坍缩成零这个数。 理由如前所述。 【原型3:电视机屏幕中的剧中人】 当一个人被 电视机屏幕中的剧中人 所迷惑,这个【 剧中人 】就会在这个人的头脑中引起【某种非零的变化】(比如觉得看见了一个美女等等)。这时,【 剧中人 】就与某个【非零数】相对应。一旦这个人觉醒过来,突然发现【 剧中人 】根本不存在,只不过是【 电视机屏幕 】,这个【 剧中人 】曾经在这个人的头脑中所引起【某种非零的变化】(比如觉得看见了 一个美女等等 )顿时就消失了。这时,【 剧中人 】就与【零这个数】相对应。但是这个人如果再深入观察,就又会发现:【 剧中人 】同时平等地是【 剧中人 】又是【 电视机屏幕 】。对于【 剧中人 】而言,【 剧中人 】就是【 电视机屏幕 】。【 电视机屏幕 】就是【 剧中人 】。从假定是【 剧中人 】就可以推出是【 电视机屏幕 】;从假定是【 电视机屏幕 】也可以推出是【 剧中人 】。因此,【 剧中人 】和【薛定鄂猫】一样,都是广义的薛定鄂猫的特殊形式:特殊的冯向军泛有序对。 【 剧中人 】=冯向军泛有序对(【人】,【 电视机屏幕】 )=0.5【人】+0.5【 电视机屏幕 】 【薛定鄂猫】=冯向军泛有序对(【生】,【死】)=0.5【生】+0.5【死】 但是与【薛定鄂猫】不同, 【 剧中人 】还直接对应新数:【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的未坍缩态=0.5【零】+0.5【非零】 这其中,【零】是指向零这个数的单位广义向量,【非零】是指向非零数的单位广义向量。所谓广义向量是指既有大小又有指向的量。所谓单位广义向量就是大小为1的广义向量。 当【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引起任何变化时,就坍缩成某个非零数。 当【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不再引起任何变化时,就坍缩成零这个数。 理由如前所述。 【备考】【无限逼近】的原型 1.【镜中花】中的【花】和【镜】【无限逼近】,同为【花】与【镜】界面的中线: 【镜中花】=冯向军泛有序对(【花】,【镜】)=0.5【花】+0.5【镜】。 2.【水中月】中的【月】和【水】【无限逼近】,同为【月】与【水】界面的中线: 【水中月】=冯向军泛有序对(【月】,【水】)=0.5【月】+0.5【水】。 3.【电视机屏幕中剧中人】中的【人】和【 电视机屏幕 】【无限逼近】,同为【人】与【 电视机屏幕 】界面的中线: 【电视机屏幕中剧中人】 =冯向军泛有序对(【人】,【 电视机屏幕 】)=0.5【人】+0.5【 电视机屏幕 】。 【附录8】 【牛顿无穷小量⚪】的确切定义 美国归侨冯向军博士 2018/9/2 牛顿本人从未給出过关于【牛顿无穷小量⚪】的确切定义。由于【贝克莱悖论】的严重干扰,关于【牛顿无穷小量⚪】的确切定义历经200多年后,才由横空出世势不可挡的、经凤凰涅槃而浴火重生的【现代泛系】于2018年8月底給出! 【牛顿无穷小量⚪】的【现代泛系确切定义】:【牛顿无穷小量⚪】是构成【牛顿原始微积分世界】的【量子】。所谓 【量子】就是不能再被分割而其组成仅受自然约束条件限制的事物的基本存在形式【1】 【牛顿无穷小量⚪】这个【量子】的状态可分为未坍缩态和坍缩态,正如【薛定鄂猫】这个【微观世界的量子】的状态可分为未坍缩态和坍缩态一样。 未坍缩态牛顿无穷小量⚪是只广义的薛定鄂猫或特殊的冯向军泛有序对。 未坍缩态牛顿无穷小量⚪=冯向军泛有序对(【零】,【非零】)。因此, 未坍缩态牛顿无穷小量⚪=0.5【零】+0.5【非零】。 这其中,【零】是指向零这个数的单位广义向量,而【非零】则是指向非零数的单位广义向量。所谓广义向量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指向的量。单位广义向量就是大小为1的广义向量。未坍缩态牛顿无穷小量⚪平等遍历【零】和【非零】,同时是【零】又是【非零】,【零】就是【非零】,【非零】就是【零】。从是【零】可推以推出【非零】。从【非零】可推出是【零】。 坍缩态牛顿无穷小量⚪要么处于【零】态,要么处于【非零】态。当牛顿无穷小量⚪引起任何变化时,就坍缩成【非零】态。所谓【非零】态就是 指 某个非零的数。当牛顿无穷小量⚪不引起任何变化时,就坍缩成【零】态。所谓【零】态就是指零这个的数。 【备考】按【现代泛系】对【无限逼近】的确切定义,唯有达到【 未坍缩态牛顿无穷小量⚪】的变量才称得上【无限逼近零】。 【1】冯向军,关于决定性事件的概率论,科学网,2017年7月16日。 【附录9】 什么叫相互 【无限逼近】?---对现行微积分的拨乱反正 美国归侨冯向军博士 2018/9/2 平常,人们头脑里有两个概念。一个叫做相互【合一】,另一个则叫做相互【无限逼近】。 相互【合一】,人们普遍认为很好理解, 相互【合一】 就是彼此变得【等同】的意思。 但是,对于相互【无限逼近】 , 人们则总觉得似懂非懂,好象理解了,又好象没理解。 本文因此对相互【无限逼近】給出精确定义。 相互【无限逼近】的【现代泛系】定义: A与非A之间的相互【无限逼近】,是指A与非A同时达到了A与非A之间的界面的中线---【零界】。 【零界】既不纯属于A也不纯属于非A,而是A与非A的最大似然【现代泛系叠加态】:广义的薛定鄂猫或冯向军泛有序对。 A与非A的【零界】=冯向军泛有序对=0.5A+0.5非A (1) 当A与非A相互无限逼近,就有: A=【零界】=冯向军泛有序对=0.5A+0.5非A (2) 非A=【零界】=冯向军泛有序对=0.5A+0.5非A (3) 当 A【无限逼近】非A时, A=【零界】=冯向军泛有序对=0.5A+0.5非A (4) 当非A【无限逼近】A时, 非A=【零界】=冯向军泛有序对=0.5A+0.5非A (5) 【 例1 】 当 Δx【 无限逼近】零, 就有: Δx=零与非零的【零界】=冯向军泛有序对=0.5零+0.5非零 Δx=【牛顿无穷小量⚪】。 当Δx 【 无限逼近】零而引起任何变化时,就坍缩成某个非零的数。 当Δx 【 无限逼近】零而不再引起任何变化时,就坍缩成零这个数。 【例2】 现行微积分的极限概念并不包含【现代泛系】中的相互【无限逼近】。 现行微积分对极限的定义是: 设函数 在点 的某一去心邻域内有定义,如果存在常数A,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 (无论它多么小),总存在正数 ,使得当x满足不等式 时,对应的 函数值 都满足不等式: 那么常数A就叫做函数 当 时的极限,记作 在 现行微积分对极限的定义中,自变量x永远达不到与x 0 的【零界】,而函数f(x)也永远达不到与A的【零界】。 现行微积分的极限概念所包含的“无限逼近”是“彼此永远都在自己的世界内”意义下的 “无限逼近”。 【附录10】 试用中俄两国界碑的中线来理解【牛顿无穷小量⚪】 美国归侨冯向军博士 2018/9/1 当量 Δ x,按平常的人们的理解,【 无限逼近零】时,就相当于 Δ x处在中(【非零】)俄(【零】)两国界碑的中线上。未到 两国界碑的中线都不算无限逼近,而过了 界碑的中线就又不是 无限逼近俄国(【零】)而是达到单纯的俄国(单纯的【零】)或与 单纯的俄国(【零】)合一 了。 因此【 无限逼近】不是【不确定状态】,而是【确定性的最复杂状态】或确定性的复杂程度最大的状态。 这个 中(【非零】)俄(【零】) 两国界碑中线就是 【牛顿无穷小量⚪】。 中俄两国界碑中线=0.5中+0.5俄 (1) 【牛顿无穷小量⚪】=0.5【非零】+0.5【零】 (2) 【牛顿无穷小量⚪】既不是【复杂程度为零的非零】,也不是【 复杂程度为零的零】,而是复杂程度最大的【零与非零的现代泛系叠加态】。
个人分类: 现代泛系|1900 次阅读|0 个评论
答唐白玉:【万物皆数-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科学原创产生的背景
冯向军 2018-9-5 15:54
答唐白玉:【万物皆数-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科学原创产生的背景 美国归侨冯向军博士 2018/9/5 不可否认, 【万物皆数-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科学创新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古文化背景。但是,这种企图一举彻底改变【牛顿原始微积分】300多年来无原理这一【历史事实】的【重大科学原创】,还是以【现代科学】和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熟视无睹的大量原型为主要背景的。敬请阁下仔细阅读本文的附录。请务必细细品味、感悟。想必阁下必定会大开圆解的。另外按嘱,在文中增添了【一一对应】的定义。 顺祝学安。 冯向军 公元2018年9月5日写于母校所在地大武汉。 【备考】【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既是对【无穷小“原子”论】的超越,又是对 【无穷小“连续”论】的超越。 唐白玉 发表了回复 2018-9-5 11:54 文章标题: 什么叫相互【无限逼近】?---对现行微积分的拨乱反正 居士作为工程人员,也知道,微积分的发展,经历了科学家和哲学家很久的争论。数学思想史,对于其中无穷小的“原子”论观点和“连续”论的观点,也未回避?马恩哲学,不认为牛莱是微积分的最初发明者。像傅里叶那样的大家,也倾向于认为,微积分的发明优先权属于费尔马?把微积分主要归功于牛莱,关键似乎在:他们明确了(求)导函数(微)与(求)原函数(积)之间的关系。有旧文献讲,即使到柯西和黎曼那样的巨匠(居士不可能去亲自研读他们的著述体系),对于其“极限”的“定量化”描述,也未到现代教科书的“满意水平”? 很多应用陈述中,默认勒贝格积分,不限于黎曼积分? 较常见的观点:《庄子》,具有“连续”量的无穷小的意识。 你的“量子”和牛顿的“不为零”又忽“等于零”(?),还可让人想起,《老子》的“有”“无”不可“致诘”、万事万物分解齐同叠加。 回到早期的争论中,有所思辨、己见、支持、反对等,这确实不值得被网络屏蔽!往前致远,更见真功、才成就大家,试能证明多少定理和引出对实际问题的多少解或更好的解?老爱的相对论,不能回避它与已相当成功的牛顿体系的关系? 唐白玉 2018-9-5 12:31 开篇: 万物皆数。这数就是【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 【人】,其实是与【生】这种【变化】一一对应的存在。 狗也是数。 狗可能也有“生”这种“变化”? 人生,可能是有时限的? “一一对应的”需要说更清楚? 当然,现在说狗是“量子”堆,估计很多人不反对了。 抱歉,居士身体不好,得休息一下。 感谢你的热情。 === 【附录a】 你我皆数---【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 美国归侨冯向军 2018/9/5 万物皆数。这数就是【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 一一对应【1】是一种常见的 对 应 ,指两集合 元素 之间有一对一关系的对应。 【人】,其实是与【生】这种【变化】一一对应的存在。【生】 这种变化还在,【人】就还在。 【生】 这种变化结束了(或处于其最终态或最终稳态【死】了),【人】就不在了。因此,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人】是一种【数】。当人这种【数】所对应的【生】这种变化还未结束时, 【人】 就坍缩为【非零】---某个非零数。 当【人】这种【数】所对应的变化【生】结束时, 【人】 就坍缩为【零】---零这个数。 那么【人】为什么必定会以从坍缩成【非零】变成坍缩成【零】 为自然或自在的过程 呢?或者说【人】所一一对应的【生】这种【变化】为什么必定会以【死】为 自然或自在的【最终态】或【最终稳态】 呢? 当【生】这种变化发生时,我们不妨假设【生】的最终态或最终稳态是B。 B=r【生】+(1-r)【死】 (1) 这其中,0=r=1。 现在我们来考察由【生】和其 最终态或 最终稳态B所和合而成的具有归一化坐标或概率分量的 【现代泛系叠加态】: 泛有序对(【生】,B)=(1+r)/2【生】+(1-r)/2【死】 (2) 因此,泛有序对(【生】,B)的柯尔莫哥洛夫公理化概率分布为二维数组: ( (1+r)/2,(1-r)/2) 。 由此可见,当r=0或B=【死】时 泛 有序对(【生】,B) 处于最大信息熵(1比特)和最大发生概率(0.25)的状态。按照【现代统计力学最大信息熵原理】,在无任何非自然约束条件下, 泛 有序对(【生】,B)必以 泛有序对(【生】,【死】)为自然状态或自在。这也就是说, 【生】的最终态或最终稳态的 自然状态或自在 就必定是【死】。 现在要问:在无任何非自然约束条件下,【人】的自然状态或自在是什么? 不妨假设【人】这种【数】为【现代泛系叠加态】: 【人】=(1-r)【零】+r【非零】 (3) 作为【数】的【人】的柯尔莫哥洛夫公理化概率分布为二维数组: ( r,(1-r))。由此可见,当r=0.5或 【人】=0.5【零】+0.5【非零】 (4) 时,【人】处于最大信息熵(1比特)和最大发生概率(0.25)的状态。按照【现代统计力学最大信息熵原理】,在无任何非自然约束条件下,【人】的自然状态或自在必定是: 【人的自然状态或自在】=0.5【零】+0.5【非零】 (5) 我们还要问:在任何非自然约束条件下,【人】的实体或实在是什么? 假设,在任何非自然约束条件下,作为【数】的人的非均匀柯尔莫哥洛夫公理化概率分布为二维数组: ( r,(1-r))。 我们假设唯有柯尔莫哥洛夫公理化概率分布才能映射实在而任何非柯尔莫哥洛夫公理化“概率分布”都只能映射虚幻。又假设 在任何非自然约束条件下,作为【数】的人的概率分布由无任何非自然约束条件下的自然或自在分布(0.5,0.5)和纯粹由非自然约束条件所产生的分布D和合而成。就有: (r,(1-r))= (0.5,0.5)+D (6) D=((r-0.5),-(r-0.5)) (7) 由(7)式可见,纯粹由非自然约束条件所产生的分布D是一总有一正一负概率分量而其各概率分量的概率值之和恒等于零的非柯尔莫哥洛夫公理化“概率分布”。因此,纯粹由非自然约束条件所产生的分布D只能映射虚幻。因此,作为【数】的人的 非均匀柯尔莫哥洛夫公理化概率分布中唯有 无任何非自然约束条件下的自然或自在分布(0.5,0.5)能映射实体或实在。这也就是说:在任何非自然约束条件下,作为【数】的人唯有其自然或自在 【人的自然状态或自在】=0.5【零】+0.5【非零】 是其【实体】或【实在】。 综上所述,【人】都是【数】。作为【数】的【人】就是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 作为【数】的【人】其自然状态或自在以及 在任何非自然约束条件下的 【实体】或【实在】就是【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未坍缩态】: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未坍缩态】=0.5【零】+0.5【非零】 (8) 作为【数】的【人】在与其一一对应的【变化】---【生】存在时,就坍缩成【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非零坍缩态】:某个非零数。 (9) 作为【数】的【人】,在与其一一对应的【变化】:【生】的【结束】或【最终态或最终稳态---死】实际发生时,就坍缩成【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零坍缩态】:零这个数。(10) 你我皆数。这数就是【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 参考文献 【1】一一对应,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0%E4%B8%80%E5%AF%B9%E5%BA%94/18877366?fr=aladdin 【附录b】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基本定理】的【简明表述】和【证明】 美国归侨冯向军博士 2018/9/4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的定义】:【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是由【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未坍缩态】和【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坍缩态】所构成的整体或集合。【现代泛系微积 分量子未坍缩态】和【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坍缩态】均可称为【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 当【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引起任何变化时,就坍缩成某个非零数,因此就处于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非零坍缩态】 。 当【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不再引起任何变化时,就坍缩成零这个数, 因此就处于【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零坍缩态】 。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未坍缩态】 =0.5【零】+0.5【非零】。 这其中,【零】是指向零这个数的单位广义向量,【非零】是指向非零数的单位广义向量。所谓广义向量是指既有大小又有指向的量。所谓单位广义向量就是大小为1的广义向量。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未坍缩态】在真实意义上【无限逼近零】。 在 【 现代泛系量子微积分】中, 任何自变量增量 Δ x均被视为处于某种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坍缩态】的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要么坍缩成某个非零数,要么坍缩成零。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基本定理】 : 假设任意給定的【数学存在】最初包含非零自变量增量 Δ x,又假设该【数学存在】,自时刻t0起,处于形式上不同于其 最初状态,而又 从内容(如数值)到形式(如表达式的形式)不再随时间发生任何变化的最终态或最终稳态,那么自变量增量 Δ x就从t0时刻起坍缩为零。 证明: 因为最初的自变量增量 Δ x非零,至少引起了非零变化 Δ x,因此可视为处于【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非零坍缩态】。但是,自时刻t0起,作为【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的自变量增量 Δ x不再 引起任何变化。按【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 的定义,作为【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的自变量增量 Δ x就自t0时刻起坍缩为0。 【证毕】。 【推论】 假设任意給定的数学运算表达式,其初始态为包含 非零自变量增量 Δ x的E0。经若干等价变换,该 数学运算表达式从初始态E0 变成了在形式上实质性不同于E0的 E ,而E是 从内容(如数值)到形式(如表达式的形式)均不再随时间发生任何变化的最终态或最终稳态。那么,在 数学表达式的 最终稳态E中, 自变量增量 Δ x就坍缩为零。 【举例】 假设以x为自变量的函数y=f(x)=x 2 。函数的增量 Δy与 自变量的 增量 Δx的比为 : Δy/Δx=((x+Δx) 2 -x 2 )/Δx)=2x+Δx 则 Δy/Δx 是最初包含非零 自变量增量 Δx的数学运算表达式。经2次等价变换, Δy/Δx变成了 在形式上实质性不同于 Δy/Δx 的 2x+Δx,而 2x+Δx为 从内容(数值)到形式(表达式的形式)均不再随时间发生任何变化的最终态或最终稳态。因此在 最终态或最终稳态 2x+Δx中, 自变量增量 Δ x就坍缩为零: 2x+Δx=2x。 【附录c】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一个人们熟视无睹的新数! 美国归侨冯向军博士 2018/9/3 人们熟悉自然数、整数、分数、有理数、无理数乃至复数。但是这些数都一成不变,不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坍缩成不同的值。量子力学中的薛定鄂猫一旦被观察就要么坍缩成生,要么坍缩成死。但是,迄今为止,除了【现代泛系量子微积分】以外,以在下有限的知识面看来,普天下似乎还没有任何理论或学说把【数】与【 薛定鄂猫】直接地紧密联系起来,更无人比在下更深切地感受到这种【如同 薛定鄂猫一般的新数】在现实生活中大量(被人们熟视无睹)的原型! 【原型1:镜中花】 当一个人被 镜中花所迷惑,这朵【镜中花】就会在这个人的头脑中引起【某种非零的变化】(比如觉得看见了一朵美丽的花等等)。这时,【镜中花】就与某个【非零数】相对应。一旦这 个人觉醒过来,突然发现【 镜中花】根本不存在,只不过是【镜】, 这朵【镜中花】曾经在这个人的头脑中所引起【某种非零的变化】 (比如觉得看见了一朵美丽的花等等)顿时就消失了。 这时,【镜中花】就与【零这个数】相对应。但是这个人如果再深入观察,就又会发现: 【镜中花】同时平等地是【花】又是【镜】。对于【镜中花】而言,【花】就是【镜】。【镜】就是【花】。从假定是【花】就可以推出是【镜】; 从假定是【镜】也可以推出是【花】。因此, 【镜中花】和【薛定鄂猫】一样,都是广义的薛定鄂猫的特殊形式:特殊的冯向军泛有序对。 【镜中花】=冯向军泛有序对(【花】,【镜】)=0.5【花】+0.5【镜】 【薛定鄂猫】=冯向军泛有序对(【生】,【死】)=0.5【生】+0.5【死】 但是与 【薛定鄂猫】不同, 【镜中花】还直接对应新数:【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的未坍缩态=0.5【零】+0.5【非零】 这其中,【零】是指向零这个数的单位广义向量, 【非零】是指向非零数的单位广义向量。所谓 广义向量是指既有大小又有指向的量。所谓 单位广义向量就是大小为1的广义向量。 当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引起任何变化时,就坍缩成某个非零数。 当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不再引起任何变化时,就坍缩成零这个数。 理由如前所述。 【原型2:水中月】 当一个人被水中月所迷惑,这轮【水中月】就会在这个人的头脑中引起【某种非零的变化】(比如觉得看见了一轮美丽的月亮等等)。这时,【水中月】就与某个【非零数】相对应。一旦这个人觉醒过来,突然发现【水中月】根本不存在,只不过是【水】,这轮【水中月】曾经在这个人的头脑中所引起【某种非零的变化】(比如觉得看见了一轮美丽的月亮等等)顿时就消失了。这时,【水中月】就与【零这个数】相对应。但是这个人如果再深入观察,就又会发现:【水中月】同时平等地是【月】又是【水】。对于【水中月】而言,【月】就是【水】。【水】就是【月】。从假定是【月】就可以推出是【水】;从假定是【水】也可以推出是【月】。因此,【水中月】和【薛定鄂猫】一样,都是广义的薛定鄂猫的特殊形式:特殊的冯向军泛有序对。 【水中月】=冯向军泛有序对(【月】,【水】)=0.5【月】+0.5【水】 【薛定鄂猫】=冯向军泛有序对(【生】,【死】)=0.5【生】+0.5【死】 但是与【薛定鄂猫】不同, 【水中月】还直接对应新数:【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的未坍缩态=0.5【零】+0.5【非零】 这其中,【零】是指向零这个数的单位广义向量,【非零】是指向非零数的单位广义向量。所谓广义向量是指既有大小又有指向的量。所谓单位广义向量就是大小为1的广义向量。 当【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引起任何变化时,就坍缩成某个非零数。 当【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不再引起任何变化时,就坍缩成零这个数。 理由如前所述。 【原型3:电视机屏幕中的剧中人】 当一个人被 电视机屏幕中的剧中人 所迷惑,这个【 剧中人 】就会在这个人的头脑中引起【某种非零的变化】(比如觉得看见了一个美女等等)。这时,【 剧中人 】就与某个【非零数】相对应。一旦这个人觉醒过来,突然发现【 剧中人 】根本不存在,只不过是【 电视机屏幕 】,这个【 剧中人 】曾经在这个人的头脑中所引起【某种非零的变化】(比如觉得看见了 一个美女等等 )顿时就消失了。这时,【 剧中人 】就与【零这个数】相对应。但是这个人如果再深入观察,就又会发现:【 剧中人 】同时平等地是【 剧中人 】又是【 电视机屏幕 】。对于【 剧中人 】而言,【 剧中人 】就是【 电视机屏幕 】。【 电视机屏幕 】就是【 剧中人 】。从假定是【 剧中人 】就可以推出是【 电视机屏幕 】;从假定是【 电视机屏幕 】也可以推出是【 剧中人 】。因此,【 剧中人 】和【薛定鄂猫】一样,都是广义的薛定鄂猫的特殊形式:特殊的冯向军泛有序对。 【 剧中人 】=冯向军泛有序对(【人】,【 电视机屏幕】 )=0.5【人】+0.5【 电视机屏幕 】 【薛定鄂猫】=冯向军泛有序对(【生】,【死】)=0.5【生】+0.5【死】 但是与【薛定鄂猫】不同, 【 剧中人 】还直接对应新数:【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的未坍缩态=0.5【零】+0.5【非零】 这其中,【零】是指向零这个数的单位广义向量,【非零】是指向非零数的单位广义向量。所谓广义向量是指既有大小又有指向的量。所谓单位广义向量就是大小为1的广义向量。 当【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引起任何变化时,就坍缩成某个非零数。 当【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不再引起任何变化时,就坍缩成零这个数。 理由如前所述。 【备考】【无限逼近】的原型 1.【镜中花】中的【花】和【镜】【无限逼近】,同为【花】与【镜】界面的中线: 【镜中花】=冯向军泛有序对(【花】,【镜】)=0.5【花】+0.5【镜】。 2.【水中月】中的【月】和【水】【无限逼近】,同为【月】与【水】界面的中线: 【水中月】=冯向军泛有序对(【月】,【水】)=0.5【月】+0.5【水】。 3.【电视机屏幕中剧中人】中的【人】和【 电视机屏幕 】【无限逼近】,同为【人】与【 电视机屏幕 】界面的中线: 【电视机屏幕中剧中人】 =冯向军泛有序对(【人】,【 电视机屏幕 】)=0.5【人】+0.5【 电视机屏幕 】。 【附录d】 应该取消基于【柯西水货无限逼近】的不恰当极限符号 美国归侨冯向军 2018/9/4 现行微积分的极限符号: 是基于 【柯西水货无限逼近】---“不断逼近而永远都达不到”的。 在【现代泛系量子微积分】-【牛顿原始微积分的现代化】中,完全抛弃了【柯西水货无限逼近】或【柯西水货无穷小】。因此自然也就彻底取消了基于【 柯西水货无限逼近】的不恰当极限符号lim。非但如此,对应于现行微积分【取极限】操 作的 【 自变量增量 Δ x坍缩为零】,永远只会发生在数学运算的最终表达式中。绝不象现行微积分的 【取极限】操作,从头到尾都要不停地写烦人的lim。 【举例】 假设(f(x+ Δ x)-f(x))/ Δ x的最终形式是F( x, Δ x)。就称df/dx为函数f(x)在x处的导数: df/dx= F(x, Δ x)| Δ x=0 这个 df/dx就相当于现行微积分中,当 Δ x-0时, (f(x+ Δ x)-f(x))/ Δ x的极限。【取极限】的操作永远只发生在 (f(x+ Δ x)-f(x))/ Δ x的最终形式F(x, Δ x)中,而与一切中间过程毫无关系。 例如,假设 f(x )=x 2 。 (f(x+ Δ x)-f(x))/ Δ x=((x+ Δ x) 2 - x 2 ) / Δ x =2x+ Δ x 【取极限】的操作只发生在(f(x+ Δ x)-f(x))/ Δ x的最终形式2x+ Δ x中,而与一切中间过程毫无关系。 df/dx=2x+ Δ x | Δ x=0 =2x 【附录1】 【柯西无穷小】是地地道道的水货! 美国归侨冯向军 2018/9/2 柯西【1】把无穷小或无穷小量简单地定义为一个【以零为极限的变量】。本文把这种无穷小或无穷小量称为【柯西无穷小】,好有别于【牛顿无穷小量⚪】。 现行微积分对极限的定义是: 设函数 在点 的某一去心邻域内有定义,如果存在常数A,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 (无论它多么小),总存在正数 ,使得当x满足不等式 时,对应的 函数值 都满足不等式: 那么常数A就叫做函数 当 时的极限,记作 在 现行微积分对极限的定义中,自变量x永远达不到与x 0 的【零界】,而函数f(x)也永远达不到与A的【零界】。 假如 当 时 函数 的 极限为零。那么按柯西的定义 当 时, 就是【柯西无穷小】。 这个 【柯西无穷小】 所谓的“无限逼近零”,其实是“永远都在自己的世界---【非零界】内”意义下的 “无限逼近”,永远都无法达到【非零界】与零的界面的 中线---【零界】。所以 【柯西无穷小】就永远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无限逼近零】。只有【牛顿无穷小量⚪】,才是真实意义下的 【无限逼近零】。相 对于【牛顿无穷小量⚪】这个 【无限逼近零】的正牌货而言,【柯西无穷小】是地地道道的水货! 【备考】我们说中俄边境某界碑上的一根探针正差不多处在无限逼近俄国的临界位置,是指这根探 针正差不多处在 界碑的中线上。 界碑的中线既不只属于中国,又不只属于俄国,而是同时平等地属于既属于中国又属于俄国。象 界碑的中线这样的客观现实就是【零界】。 【牛顿无穷小量⚪】就处在这样的 【零界】,而 【柯西无穷小】永远达不到 这样的【零界】,只在“中国”(比喻非零界)一侧变来变去的。所以说 【牛顿无穷小量⚪】才是 【无限逼近】意义上的正牌货,而 【柯西无穷小】只是地地道道的水货!这真正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附录e】 什么叫相互 【无限逼近】?---对现行微积分的拨乱反正 美国归侨冯向军博士 2018/9/2 平常,人们头脑里有两个概念。一个叫做相互【合一】,另一个则叫做相互【无限逼近】。 相互【合一】,人们普遍认为很好理解, 相互【合一】 就是彼此变得【等同】的意思。 但是,对于相互【无限逼近】 , 人们则总觉得似懂非懂,好象理解了,又好象没理解。 本文因此对相互【无限逼近】給出精确定义。 相互【无限逼近】的【现代泛系】定义: A与非A之间的相互【无限逼近】,是指A与非A同时达到了A与非A之间的界面的中线---【零界】。 【零界】既不纯属于A也不纯属于非A,而是A与非A的最大似然【现代泛系叠加态】:广义的薛定鄂猫或冯向军泛有序对。 A与非A的【零界】=冯向军泛有序对=0.5A+0.5非A (1) 当A与非A相互无限逼近,就有: A=【零界】=冯向军泛有序对=0.5A+0.5非A (2) 非A=【零界】=冯向军泛有序对=0.5A+0.5非A (3) 当 A【无限逼近】非A时, A=【零界】=冯向军泛有序对=0.5A+0.5非A (4) 当非A【无限逼近】A时, 非A=【零界】=冯向军泛有序对=0.5A+0.5非A (5) 【 例1 】 当 Δx【 无限逼近】零, 就有: Δx=零与非零的【零界】=冯向军泛有序对=0.5零+0.5非零 Δx=【牛顿无穷小量⚪】。 当Δx 【 无限逼近】零而引起任何变化时,就坍缩成某个非零的数。 当Δx 【 无限逼近】零而不再引起任何变化时,就坍缩成零这个数。 【例2】 现行微积分的极限概念并不包含【现代泛系】中的相互【无限逼近】。 现行微积分对极限的定义是: 设函数 在点 的某一去心邻域内有定义,如果存在常数A,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 (无论它多么小),总存在正数 ,使得当x满足不等式 时,对应的 函数值 都满足不等式: 那么常数A就叫做函数 当 时的极限,记作 在 现行微积分对极限的定义中,自变量x永远达不到与x 0 的【零界】,而函数f(x)也永远达不到与A的【零界】。 现行微积分的极限概念所包含的“无限逼近”是“彼此永远都在自己的世界内”意义下的 “无限逼近”。 【附录1】 试用中俄两国界碑的中线来理解【牛顿无穷小量⚪】 美国归侨冯向军博士 2018/9/1 当量 Δ x,按平常的人们的理解,【 无限逼近零】时,就相当于 Δ x处在中(【非零】)俄(【零】)两国界碑的中线上。未到 两国界碑的中线都不算无限逼近,而过了 界碑的中线就又不是 无限逼近(【零】)而是达到(单纯的【零】)或与 单纯的【零】合一 了。 因此【 无限逼近】不是【不确定状态】,而是【确定性的最复杂状态】或确定性的复杂程度最大的状态。 这个 中(【非零】)俄(【零】) 两国界碑中线就是 【牛顿无穷小量⚪】。 中俄两国界碑中线=0.5中+0.5俄 (1) 【牛顿无穷小量⚪】=0.5【非零】+0.5【零】 (2) 【牛顿无穷小量⚪】既不是【复杂程度为零的非零】,也不是【 复杂程度为零的零】,而是复杂程度最大的【零与非零的现代泛系叠加态】。 【附录f】 无求品自高-写在【牛顿原始微积分原理】 300多年后问世之际 美国归侨冯向军博士 2018/9/4 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皆数,并因此引发了数学史上第一次危机。 毕达哥拉斯所说的话本身没错。错在把这个数说错了。这个数不是自然数、不是整数、不是有理数,不是无理数,不是虚数,不是实数,不是复数,也不是任何一成不变的数或不断变化的变数或变量。这个数就是象薛定鄂猫一样的【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 【现代泛系微积分量子】是【牛顿无穷小量⚪】的本质,是【薛定鄂猫】的数学本质,也是广义的薛定鄂猫-冯向军泛有序对(A,非A)这个万事万物的本原、本源、本体、自在、实在、实体的数学本质。 【牛顿原始微积分】300多年来无原理。现在, 【牛顿原始微积分的现代科学原理】横空出世、势不可挡,将在历史的长河中久经客观实在的检验。 【牛顿原始微积分的现代科学原理】就是基于现代前沿科学背景和大量人们熟视无睹的日常生活经验的【现代泛系量子微积分】! 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心包太虚而无所求归无所得。这样的人才能弹指超古今。唯斯人,吾谁与归?
个人分类: 现代泛系|5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打破惯性思维才会有科学原创
热度 7 accsys 2017-6-27 07:38
打破惯性思维才会有科学原创 姜咏江 如何才能有科学原创?这是科学研究中值得思考的问题。科学知识的继承应该说是一般科技创新的基础。这就是科学研究中“不要重复发明轮子”的理由。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这是普遍适用的道理。但原始的创新仅仅有很好的继承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打破常规的继承模式,去寻求前所未有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够诞生。 教育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将人类社会成功的经验以知识的形式快速地传授给了学生。但对于原始创新来说,学校教育常常是无能为力。因为原始科学创新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需要个人通过独立地思考和实践才可以诞生。自然,原始创新的人才需要很好地接受教育,不然会“坐井观天”,会重复制造出“车轮子”,还误认为是创新。现代社会,如果一个人没有受到先进的科学知识熏陶,没有掌握领域中最必需的理论和方法,奢谈创新,基本上无疑是“痴人说梦”。反过来说,一个“学霸”,已有理论知识都掌握得很好的学生,将来就一定会成为原始科学理论或科学技术的创始人吗?我想,多数人的回答是否定的。 什么样的人会成为原始科学理论技术的创始人?那就是那些能够充分继承前人或国内外已有知识技术,敢于破除惯性思维束缚的那些人。人类的科学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了这一点。想想,哪位科学的大师不是从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之中摆脱出来的? 其实,学术和中国的武术一样,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分离出许多学派。这种学派现象,实际上就是一种科学研究中的惯性思维模式。不是吗?当一种新的理论或方法出来的时候,许多科学人都会拿出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进行评论,进而产生否定或质疑,甚至嘲讽的声音。这种现象的产生,多数是惯性思维的方式造成的。这种思维方式被“评审专家”使用,所造成的后果会可想而知。 如何对待“号称”的原始创新?那就要认真地分析创他的概念、方法、逻辑推导过程、支撑创新的实例等是否真正正确可行,而不是对比以往的公认的科学结论,稍有偏差就立即枪毙。历史已经多次证明,重大的原始创新,往往是在对已有理论和技术的否定基础上产生的,这就不可避免的会遭到“卫道士们”的批判。那些卫道士实际上是科学惯性思维的牺牲品,其中不乏有自认知识全面的懵懂者。 一般来说,用已有的科学知识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多数情况下都是对的。由于个人生活范围和能力的限制,没有知识的指导,就肯定是一个低能人。但科学知识的发展前进,需要高智商的人去打破常规,去发现和创造新的能够更好地解释和替代已有的知识,丰富人类改造世界的理论和方法。这些创新者,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了惯性思维”的方式,敢于提出前所未有理论和方法,从而达到科学知识的新的境界。 我们国家经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在已有先进科学知识的获取掌握上,我们已经成为了世界论文发表大国,这就是成就之一。我们要真正成为科学技术强国,只发那些“跟风研究”的论文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建立自信心,勇于打破科学惯性思维的方式,在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用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打破一切科研成果靠国外评价的落后方式,敢于掀起“国内研究创新,国内探讨评判”的科学风气。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快速地进入世界科技强国的行列。
个人分类: 随笔|6160 次阅读|14 个评论
开天辟地的科技创新请教权威好比问道于盲
热度 6 accsys 2016-12-6 10:39
开天辟地的科技创新请教权威好比问道于盲 姜咏江 科学研究分为两种。一种是跟随研究,另一种是开创性研究。 跟随研究,最盛行的是跟风研究。这种研究常常是领域的权威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的同行评议,是最有效的肯定与否定研究成果的途径。 从无到有的开创性研究,企图通过请教权威,想通过同行评价,快速得到评价,这无异于问道于盲。这是因为你是开创者,你所主张的东西别人尚未想到,怎么能评价你的成果?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你的研究成果,说出你的理论方法,让更多有兴趣的人去探讨,理解。当人们承认了你的研究成果之后,自然会接受你的主张,甚至有人会跟随着深入研究下去。 真正的从无到有的创新科研,开始不会有人看好你,因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根本不会支持你。你的兴趣才是你巨大的动力。 2016-12-6 有感
个人分类: 随笔|2383 次阅读|10 个评论
悲哀:中国人科学原创一定要用英文发表吗?否则不算?
热度 20 accsys 2016-10-15 18:42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要研究世界顶尖的计算机科学问题,因为研究这一问题需要他一生的积累。这积累包括数学、物理学、电子学和计算机等一系列深刻的科学。他立志要自己制造一台属于自己的计算机。在中国他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做到了。一个属于他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的动态计算机原型验证机于 2006 年诞生了。他兴奋,因为他认识到这会是世界上最快的,能够让众多道程序在众多不同类型处理器上,不用操作系统调度,而是程序自我动态调度,同时并行执行的计算机系统。他所设计的计算机微体系结构可以实现“弯道超车”。然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个计算机科学只认国外,不认国内的国度里,无人问津他的发明创造。有人劝他将这一发明用英文到国外去发表。他没有这样做,他想让自己的同胞们优先掌握这种设计,因为这样自己的国家有可能摆脱被牵着鼻子走的命运。 呼号十年,因为他的研究不能迅速产生利润,虽有企业认定这是重要的发明,然而也不敢投资进入。至于国家基金,根本就不可能有份,因为那都是有申请人年龄限制的。 2014 年在他宣传发明的动态计算机设计的博文中,有一个网友说动态计算机与 P/NP 问题相比,后者才是值得研究的大问题。百无聊赖的老头,一下子又激起了探索新问题的欲望。于是他就决定在科学网上研究 P/NP 问题。 P/NP 问题是一个与数学紧密相关的计算机科学未解难题。凭借一生知识的积累,他敏锐地意识到用他发明的限位数理论,用简单的子句消去法,就可能实现对 NP complete 问题中的 k-SAT 在多项式时间内求解。为了能与同行探讨,他随时将自己的思考放到科学网的博客中,这其中难免出现错误,受到网友的嘲笑他也不怕。相反,他感谢网友对他的不客气评论。历时两年多,他终于研究出了切实可行的 k-SAT 求解的子句消去法,证明了最复杂最坏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复杂度内求出 k-SAT 的解。 最终,他将论文投到了 2016 中国计算机应用大会,并得到了大会的首肯,推荐到国内一流期刊发表。然而,就在这好消息到来的时候,他接到了取消 2016 中国计算机大会的 P/NP 问题论坛的坏消息。 P/NP 问题论坛被取消,最重要的理由就是“需要相关讲者有一流期刊和会议上的论文发表作为支撑”。这里所指的一流期刊是国际上的。 大家都知道, P/NP 问题是世界难题,是百万美元千禧大奖之一。如果任何人能够在世界一流期刊上发表解决了这个问题的论文,那么就意味着这一问题就已经解决了,我们中国计算机大会还有必要去开 P/NP 问题论坛吗?当初我申请举办 P/NP 问题论坛的目的,就是要我国研究这一问题的学者能够一起畅谈、探讨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让那些中国的原创能够有一个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现在看来,在中国真正的科学原创要想能够在行业内发表出来,阻力实在是太大了。就连一个行业内大型探讨的机会都难! 中国的学者能不能在中国率先探讨我们的原创?如果我们不论什么创新发明都要首先由国外来鉴定,我们有机会在重大的科学问题上进入世界最前列吗?在有些方面,在国与国竞争激烈的领域,我们难道不能够“先国内,后国外”吗?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高科技保密”,难道我们的东西就一律都要公开,要有国外来认可吗? 在科技创新发展的国策之下,应该迅速扭转将一切科学研究的成果都交给国外的落后科研评价体系,应该敢于在国内率先发表创新的成果,特别是那些科学原创。这样中国才会出大师,而不是在那里祈求诺贝尔大奖。 姜咏江 2016-10-15
个人分类: 随笔|5217 次阅读|49 个评论
能不能认可创新是国家科技领先的关键
热度 7 accsys 2016-3-27 07:44
能不能认可创新是国家科技领先的关键 姜咏江 目前我国科学界最大的弊端是什么?就是不敢或不愿意认可本国的科技原创!不是吗?请问,哪项重大的科技原创是我们自己首先认可的?从这一点就可以推断:那些有权评价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是无能,就是私心太重。我国现阶段的科学评价体系,不知冤死了多少原创的科学家。这样的例子在数学界有很多,其他领域有谁知道呢?别人不说,就是现在著名的屠呦呦,如果没有国外诺奖,在我国的科学界有谁会如今这样重视和尊重她? 一个国家要成为科学领先的强国,必然要依靠科技创新。我国领导人现阶段提出的科技创新战略,毫无疑问是强国富国的伟大战略,这必将对我国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要实现国家的科技创新战略,当务之急就应该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科学评价体系。试想,自己国家的科技原创都要依靠他国来认可,那么这个国家还能有什么科技领先的奢谈吗? 什么是科技原创?科技原创是你首先有,而别人没有的先进的东西。这种创新本国不去组织评价,而是必须写成所谓的“英语论文”,让那些懂英语,但还不懂我们这个国家语言和创新发明内容的外国人去评价,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科技创新最重要的东西是成果。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够有自己的一套认可和推广科技成果的评价体系,不善于用本民族的语言评价和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是全靠那一纸非本民族语言的论文,要由其他国家的专家来认可,这个国家能够快速地成为科技强国吗? 做为中国人,我真诚地盼望办好中文科技刊物,勇敢地在国内开展好科技创新的评价。在这个网络时代,很容易展开本民族语言大众的科学评价,让每一个有能力去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人,都能够畅谈对某些发明创造的看法,展开公开公正的认可、批评或讨论,让我们的科技评价体系,从所谓的闭塞的专家体系中解放出来。只有这样,我们这个国家才会真正实现科技领先的愿望。 能不能建立起我国自己的公开公正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是我国能不能成为科技强国的关键所在。 2016-3-27
个人分类: 随笔|3251 次阅读|16 个评论
科研基金如何更能激励原创
accsys 2011-1-3 11:01
姜咏江 科研基金如何发放才能有效激励科技原创?那就是一切要以科研项目的实际内容为衡量标准,不论年龄,无视科技权贵。 科技原创多数产生于个人的头脑当中,特别是那些开山的理论和方法。由于是原创,开始多数人很难理解,特别是不易被那些科技界有名气的权威们所理解,因而常常是步履艰难,在经济上非常需要国家的支持。此种情况正是国家基金当用之时。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识别科技原创和如何恰当地加以支持?识别科技原创大致有两种方法。 其一、本国无高人,借助国外高人观念审定。 此种情形多见于我国现阶段的国家基金评审。为什么这么说?无需多言,请看中国特色的跟风科研暴涨,就足以说明问题。 其二、在现有的条件下,组织比较高人顺着创新者研究的思路进行评价,进而决断是否应该给与支持。比较高人不应是跟风科研者,而是那些确有科学分析能力,对项目内容相对比较熟悉,不迷信权威,评价中能够说出道理的人士。 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但时下我更主张后者。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已经脱离了闭关锁国的时代,我们与科技发达国家的距离已经不是很远了,我们已经有能力进行有成效的科技评价了。只要我们能够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评价制度,我们就能够自己去识别科技创新的项目,恰当地实施国家支持。 无论国内国外,忽视重大科技原创的例子屡见不鲜。问题是我们如何能够保证这种遗憾的忽视会少一些,少加条条框框,基金评审应广开科学研究之路。 一、 取消年龄限制。 科学原创可能发生在人生的任何时期,我国各种基金支持提出的年龄限制不利于科技创新研究。比如60岁以下的限制。且不说人类寿命的延长,实际上一些人往往是在晚年才总结出复杂的理论和思想,为保证国家的钱打水漂,可以分段支持嘛。科学研究不可一概而论。 二、 重大理论科研项目(例如973)不要强求团队。 组织研究团队基本上是属于工程的事情。工程的特点是理论问题多数人已经通晓,本质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实施和实现。国外尖端的科学项目,我们为了尽快掌握,组织团队攻关是正确的方法,然而这些项目一定不是原创。原创的理论和方法基本上出自个人,强行要求团队,会产生制约效应,反而不利于理论研究。 三、 重项目前期研究,不重单位和资历,开创个人申报通道。 资金项目支持应该重视前期研究成果,而不应该看申报人员的单位、资历和以往取得的成绩。我国科研基金的评审常以工作单位,个人资历等作为入门的条件,这是极不科学的做法。由于科学理论的发明具有极端性和分散性,并不依据工作单位和个人资历产生,因而重工作单位和重资历会将真正创新的研究置之度外。历史上重要的发明创造出自于意想不到地方的事情屡见不鲜。 四、 不请知识落伍的专家做评委。 基金评委不能以名气作为先决条件。我国确实有一些过去很有名气的专家,然而他们的知识现在落伍了,请这样的专家做评委只能误事。 五、 重成果审查胜于申报。 我国基金申报很严,然而结题却很草率,必须设法扭转。应该加强基金科研项目成果展示评价,无果而终应该给予批评。 2011-1-3
个人分类: 科研讨论|35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科学原创不应求全责备
zhulin 2009-2-10 10:28
纵观物理学史,有好多工作并不是一步到位,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也不可能一下子考虑得那么周全。 1900 年的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代表着当时重量级物理学家的水平,但他提出的能量子以及对黑体辐射公式的推导都是有问题的 ( 他的振子没有零点能,他对黑体辐射公式的推导存在着明显的内部矛盾,爱因斯坦后来有明确的评论 ) ,还有,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存在 稳定性 与 连续谱 的死穴,而玻尔的原子模型则是没有任何道理、是强行引入的,只是为了解决原子有核模型存在的 稳定性 与 连续谱 的死穴,但这些都是诺贝尔奖级的成果。我们不能求全责备,要求他们一步到位,我们后面的工作才是在他们提出的框架下搞好装修,完善他们的工作 最宝贵的是原始创新,尽管它有一些粗糙! 马克思说: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摘自甘永超在科学网博文中的回复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111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5: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