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成果价值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再捋捋“影响因子”的胡须
热度 4 qsqhopeiggcas 2017-6-17 12:58
本文只扯“科学”,不涉及工程技术。这一段时间,不少人对“影响因子”又上瘾啦,因为“影响因子”直接影响到不少人的“银子”,呵呵。咱也跟跟风,捋捋“影响因子”的胡须,让其在风中多飘扬一会儿。 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寻找描述某种自然对象演化的本质规律。因此,评价一项研究结果是否有重要价值,取决于:( 1 )客观性(正确性);( 2 )重要程度。 如何评价某项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呢?按照公认的科学标准,需满足:( 1 ) 逻辑自洽性;( 2 )实证。对第一条,懂得科研范式的科学家伙应深谙此道,否则该去跳广场舞啦。对第二条,我看不少既得利益者,揣着明白装糊涂,想蒙混过关,拿“影响因子”当豆包,以替代“实证”这个硬通货,这都是“屁股决定脑袋”惹的祸啊。 任何研究结果,若通不过“实证”的检验,只能视为是一种可能的观点或假说,恐怕连成果也算不上。 即使 某项研究发表在影响因子很高的杂志上,可能说明其是某个“热点”问题,不能说明其正确与否。若没有“实证”或通不过“实证”,绝不能认为是科学的东东。 通常,某个观点被提出后,需要经历长期的检验过程,才能判断其“真伪”。例如,老爱的广义相对论从 初期 铺天盖地的质疑到广泛接受,正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华罗庚先生说的“早发表晚评价”也说的是这个理。 在我国,不少既得利益者,靠多发表高影响因子杂志论文快速起家,认为影响因子越高或引用率越大、成果价值越大,以“影响因子”取代“实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对这种错误思潮,该给予当头棒喝,否则永远叫不醒故意装睡的既得利益者。 【 图片来自网络,无商业目的,在此致谢 】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4915 次阅读|7 个评论
发表Top 10 SCI论文的秘籍
热度 18 qsqhopeiggcas 2013-1-22 20:35
在科学网,有人以发表的 SCI 论文进入 Top 100 为荣,还洋洋得意。介个嘛,不算啥,俺身边的同事们写的论文不但进入了 Top 10 ,也有几个人进入了 Top 1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 Number One 啊,牛叉大了去了。 有一次,和牛叉们闲聊时, TA 们分别谈到了一些类似诀窍的东东,俺总结归纳后,写就这篇博文。既然是秘籍嘛,一般人俺都不告诉 TA ,因为科学网上的童鞋们是二般人,就说说吧,但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啊,别人可是你的潜在竞争对手啊。 秘籍 1 :发表综述性文章 在专业杂志发表综述性的文章,这个引用率比较高。你想啊,这个文章发表后,别人写 Paper 打算向该杂志投稿时,在 Introduction 部分得引用之,否则审稿人会说你“对研究现状了解不清楚”,在修改稿中得加入那个文献。即使审稿人忽略了不提,主编也不会放过给杂志争脸的机会,必须让你再次修改,你如不是糊涂人,就应该明白审稿人或主编的“暗示”了。好了,明白了,照此修改后文章就被接收发表了。久而久之,那篇综述性文章就 Number N 了。 秘籍 2 :写基础数据性文章 现在学科越来越细化,专业杂志越来越多。在专业杂志上,多发表基础数据的文章,这样若别人提出一个新东东,得用你的数据验证或检验之,就得引用你发表的文章。 如果你的数据是独一份的(其他国家没有样品来源、没有测试数据,如我国的黄土、青藏高原特有的构造及不同年代的岩石),那就更好了,用不了 5 年,你发表的基础数据文章引用不超过上千次才怪。 小贴士【 1 】: 测数据、做实验、搞观测的容易发表 SCI 论文,但不要为发表论文而发表论文,也不要一步留神成了洋人的高级打工仔 。数据只是我们创立理论、原理、学说的证据,有些数据还是不要随便发表为好,不要被“聪明”的洋人利用。等科研积累到一定程度,要用新理论、新原理、新学说征服包括洋人在内的人,而不是仅用作为研究基础的数据发表文章,这或许是“ 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的灵魂所在。 秘籍 3 : 跟踪热点 当某人发表了一篇有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热点或新方向的(如当年的超导、纳米等)文章(第一时间,属于纵向突破)后,你得有灵敏的嗅觉和意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得赶紧抓住。抓紧时间,夜以继日的做实验、分析数据,结果出来后,赶紧在“第二时间”投稿发表,若在“第三时间”发表就稍晚了。“第二时间”发表的文章,虽属横向发展的成果,也有较高的引用率,若赶在“第二时间”的上半场亮相,几年后也能进入引用的 Top M 。 俺总结的秘籍就这些吧,其它的请童鞋们补充。 小贴士【 2 】 :据不完全统计,得 NB 奖的牛人们,其成名作很少在奶车( Nature )或萨斯( Science )上发表,在文章发表后短期内很少有人引用,即使引用,也多是负面的,以批评为主,也几乎没进入过啥“掏破”。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章的价值才显现出来,文章被后来人称为可载入史册的大作,人也才不止是人名,而是科学伟人。 TOP N 能代表啥?童鞋们明白了吧。科研成果是由其水平和价值说了算,不是杂志的级别、影响因子或引用率说了算。再者,某杂志的影响因子高,能表示你发表文章的影响率大吗?即使看引用率,也得看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也得看是“自己人”引用还是“外人”引用。 参考 【 1 】秦四清,在何种杂志发表文章只是自己的喜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647201.html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11252 次阅读|37 个评论
在何种杂志发表文章只是自己的喜好
热度 3 qsqhopeiggcas 2012-12-28 12:55
在俺们天朝的科技界,真是无奇不有。不但人分三六九等,杂志也分神马国内核心、国内 SCI/EI 、国际 SCI/EI 、国际顶级权威杂志 (CNS) 等,还有影响因子、引用率。拿大项目、国家奖励、评职称、争院士,没有这些东东,肯定没戏。 大部分国内科研人员的母语是汉语,用汉语写文章肯定比用英语表达的淋漓尽致。有些文章中文已经发表了,经加工整理或补充数据后,耗费大量宝贵的时间进行“汉译英”发表在国际 SCI 杂志,累不累呀? 其实,科研成果,尤其是重大的出人意料的原创性成果,往往一开始很难被人理解,成果也难以发表。这时,最好的办法是不管杂志的级别,先发表了再说,因为知识产权是有优先权的。 如果某人真正解决了像癌症一样的科学难题,不管你发表在名不见经传的何种杂志,在网络检索如此发达的今天,肯定会引起关注,得到大家的承认。成果是由其价值说了算,不是杂志的级别说了算,也不是国际、国内权威说了算。 一项重大原创性的成果,初期不但难以发表,而且发表后可能无人问津,发现人或发明人甚至还会被戴上“疯子”的帽子。往往在 N 年后,科技界才会发现其成果的巨大价值,疯子才能变成天才,诺奖得主高锟“光纤通讯”的成果不是经历过类似的过程嘛。引用率能代表神马东东?实践、事实或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你的成果初期未被关注、未被引用,在 10 后开始像“金子一样闪光”,这样的成果才可能是载入史册的伟大成果。 洋鬼子们是大大的狡猾啊,以地球化学领域为例,中国人高价卖 TA 们产的仪器,再利用国人廉价的高级科研打工仔,取样测试后成果发表在 TA 们出版的洋杂志,为 TA 们积累数据。打工仔们是洋洋得意,一年可以发表数篇影响因子大于 2.0 的 SCI 论文,洋人们是躺在被窝里偷着乐,暗想“好啊,版权不但是我们滴,等你们的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俺们就利用之造出一个类似‘板块构造’的学说,那时候,哼,就没你们什么事儿了,哈哈。”这是双赢吗? 测数据、做实验、搞观测的容易发表 SCI 论文,但不要为发表论文而发表论文,也不要一步留神成了洋人的高级打工仔。数据只是我们创立理论、原理、学说的证据,有些数据还是不要随便发表为好,不要被“聪明”的洋人利用。等科研积累到一定程度,要用新理论、新原理、新学说征服包括洋人在内的人,而不是仅用作为研究基础的数据发表文章 ,这或许是“ 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的灵魂所在。 如果有一天,在何种杂志发表文章只是个人的喜好,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就标志着我国的科研体制有了实质性进步,我国由“论文大国”真正成为了“科技强国”。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5173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