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芝加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财产权与中国发展变革
freedom110110 2011-6-21 13:2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面临诸多挑战,财产权问题作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国内外所关注。物权的内涵及其演变、财产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化解土地利用过程中引发的矛盾以及在后《物权法》时代如何构建相应的法律规范体系,引发了学者们从经济、政治、法律、公共政策等视角的讨论。在这一背景下,6月17日-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香港大学法学院和芝加哥大学法学院/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共同主办的“财产权与中国发展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举行。自国内外的法学、政治学、经济学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就经济发展变革背景下中国的财产权问题进行探讨。本人有幸受邀参加,聆听各国专家学者发言。 该次学术研讨会历时两天,来自中国、美国和欧洲等多个国家的近40位顶尖学者就“规范拆迁,保障无权”、“财产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从宪法学的视角审视中国财产权的发展改革”、“土地与公共政策”、“财产权与经济发展”、“公司治理,金融与产业”等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研讨会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芝加哥大学法学院院长Michael Schill教授、香港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宪初教授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表达了对与会嘉宾的欢迎,并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开幕式由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主任杨大利主持。   开幕式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利明教授作了题为“规范拆迁,保障物权”的主题发言。主题发言环节由芝加哥大学法学院院长Michael Schill教授主持。王利明教授首先指出了中国房屋拆迁中存在着拆迁不规范、暴力拆迁等问题,不仅给被拆迁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也给拆迁活动带来了巨大阻力。随后,王利明教授回顾了中国的征收制度,他指出,中国的房屋征收制度始于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写进宪法,是中国第一次从宪政上保护公民的财产。04年宪法修正案后,学者对物权法是否应当就房屋征收进行规定存在争议。王利明教授认为,征收不仅仅是行政关系,也是关乎财产权的民事问题,应当由物权法规定。同时,他着重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物权法制定和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物权法没有对开发商的资格等作出详细规定;二是公共利益的明确和划分应由特别法来规定,不应由物权法来细化;三是关于征收的法定程序的问题;四是被征收人的补偿问题。演讲中,王利明教授还谈到了《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修改,他指出,修改后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授权国务院对城市房屋征收征用程序行使制定权,与物权法的相关规定相适应。最后,在回顾中国的征收制度的基础上,王利明教授介绍了即将出台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他从条例的名称、主体、征收纠纷的裁决者、公共利益的具体化、完善对被征收人的补偿规则等方面阐述了该条例对我国房屋征收制度的促进作用,同时,他指出,该条例并没有对农村房屋征收的问题作出相应的规定,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在自由提问和发言环节,Michael Schill教授作了简要评议,王利明教授与现场嘉宾分别就公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问题、房屋价格评估自由协商问题和法定程序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王利明教授主题发言后,研讨会围绕“财产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展开。这个单元由杨大利教授主持,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Donald Clarke教授、康奈尔大学Andrew Mertha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Jacques Delisle教授分别发表了题为“中国城市土地的隐性革命”、“从‘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到‘钉子户’:中国财政权的变革”和“‘领先’于‘落后’的法律与‘权利’类型:霍费尔德的报复、法律与政治自由裁量在中国财产制度变革过程的特殊作用”的演讲,围绕中国的土地所有权问题、中国财产制度的发展和自由裁量权在中国发展变革中的作用问题等相关问题发表了意见。在评议和自由谈论阶段,芝加哥大学法学院Tom Ginsburg教授、华盛顿大学法学院Carl Minzner教授分别对演讲做了评议。   17日下午,研讨会在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举行,研讨会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中,与会学者从宪法学角度对我国财产权制度进行了深入探讨。房绍坤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宪法财产权条款三题”的演讲。他指出,我国当前宪法财产性条款二层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我国应该学习德国的三层结构,加入财产权的限制这一层次。他还着重介绍了我国私有财产的个别保障与制度保障两种机制。王卫国教授以“农村土地权的改革进路”为题,详细介绍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了土地使用权“私权化”、“民权化”,“流转化”三大发展趋势。他表示,当前农村土地征收问题的实质是私权利与公权力的对抗。王卫国教授认为政府应当准确定位,依法征收,严格执法,杜绝与民争利的情况,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制度环境。张宪初教授作了题为“财产权:促进政改的制度性手段”的演讲。他表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和内在矛盾凸显的时代背景下,法律修正、政策调整等手段已经走到了极限,难以继续发挥实质性功用。针对上述问题,张宪初教授认为:需要从体制入手,对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加以适当调整。“上下同欲者胜”,他相信在改革开放的大关口上,只要政府与人民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寻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冯玉军教授对三位学者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第二个环节围绕“土地与公共政策”展开。Peter P. S. HO教授以“中国的土地、所有权与住房:趋势与新发展”为题,介绍了其关于中国问题的研究结果,指出了中国当前财产权保护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郭明瑞教授以“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物权保护”为题,介绍了我国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保护和用益物权人的保护问题。他指出,部分农业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此过程中需要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Joyce MAN教授从财产权的视角,介绍了中国的土地及财产税制度。她结合中国财产权和中国房地产制度的发展现状,分析指出了当前中国房地产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她认为,当前中国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收入,未按评估价对房产进行合理征税,这种的税收机制并不能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亟需合理的改革。最后,苏福兵教授从法律与政治的关系出发,对三位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Lee FENNELL教授对下午的研讨会进行了总结。   18日上午,研讨会分两个环节展开。第一环节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教授以自己在四川的实地调研为依据,就农村土地转让问题作了主题发言。第二环节继续就“土地与公共政策”展开讨论。芝加哥大学教授Lee Fennell教授、香港大学Eva Pils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守英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陶然教授、瓦萨学院苏福兵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束缚与棍棒:房屋财产权”,“城市财产及住房权利的激进主义”、“中国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困境和改革”、“争夺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发展权”的主题演讲。在其演讲中,Eva Piles教授区别了激进主义和合法抗议,并介绍了中国住房权利激进主义在结构和内容上的变化。   18日下午,研讨会由房绍坤教授主持,围绕“财产权与经济发展”、“公司治理,金融与产业”两个主题展开了讨论。在“财产权与经济发展”环节中,芝加哥大学Tom Ginsburg教授、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张晓波先生、麻省理工学院黄亚生教授分别就“东亚地区财产权与经济的发展”、“不对策财产权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农村金融逆转”作了主题发言。在“公司治理,金融与产业”环节,在张宪初教授的主持下,斯坦福大学Jean QI教授、芝加哥大学OmriBen Shahar教授、杨大利教授和蒋俊彦教授分别就“作为政治回报的股权分享:中国企业的产权改革”、“以保险规范财产权”、“产业重组与产权:以煤炭和原油业为例”展开了讨论。杨大利教授指出,矿产权是一种特殊的财产权,不同于一般的财产权,矿产权的名义所有人与实际控制人不是同一人,这往往造成法律灰色地带。随后,他介绍了矿产权自清朝至今的发展历史。接着,他举例说明了实践中在矿产权方面存在的官僚敲诈现象。他认为,要防止财产权被政府机构损害,通常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可以有效地牵制政府权力的政治机构或者利益团体。
32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失之交臂旧金山
热度 2 xuyingxiao 2011-6-17 21:09
本意在旧金山背面的 San Mateo 住一晚上,又省机票,又可以再看看大洋景观。 不想一连串的意外,最终只得在芝加哥住了一晚,加州的酒店已付了钱,白白浪费了一晚上。 芝加哥的机场只提供两个酒店,一个在机场,要90多美金,一个要乘十几分钟的车,免费接送,60美金一晚。当然是60美金了,不过一拼名字,竟然是希尔顿,只是叫希尔顿Guarden Inn. 尽管没能在加州住一晚上,但旧金山还是要来的。12日上午到达旧金山的机场,只是只能呆在机场了。即便如此,也看到了几个第一次看到的景象: 飞机降落前看到了这么多年寻觅而未得的一景:山峰从绵绵不绝的云中露出来,在天上又出现一座耸立的山。只是不像想象中擎天一柱那么壮观,感觉像海中孤立的一个小山包。 飞机再起飞前,白云如流水般铺挂在群山山顶,宛如仙境。看着绿水青山,不禁感慨,按照我目前去过的地方,如果以后有什么让我下决心留下来的话,或许就是旧金山了。 起飞后第一次见到飞碟,一大一小两个飞碟悬浮在空中,发着金光。 和我想象中的飞碟一模一样。自此我更相信很多目击飞碟的都是飞机或其他飞行器在太阳照耀下的幻像。
个人分类: 旅游|2697 次阅读|3 个评论
马不停蹄:哥伦布-芝加哥-旧金山-首尔-浦项-庆州
热度 2 xuyingxiao 2011-6-15 14:40
小飞机出发 芝加哥没赶上下一班飞机,只得入住Hilton Garden Inn。 旧金山。 首尔国际机场乘地铁。 地铁票,进出刷卡,出了出口,有个机器回收卡,放进卡,过一会吐出5000元押金。 等候地铁。我要乘9号线,本以为很简单,谁知问了几个人竟然不明所以。最后找了个学生模样的,终于明白是要乘火车到另外一个机场才能乘9号线。 地铁地面路段经过滩涂。 机场地铁有中文报站。 9号线,无论是人还是地铁,都让人恍如已经到了国内。 首尔快速巴士站。和国内的长途中转站很相似。 沿途密密麻麻的高楼让人心里堵得慌。 一路坎坷,每一个环节都有意外,需要应急管理。其实谈不上应急管理,是应急应付。几经波折,终于到达庆州,入住了不是Inn的Hilton。
个人分类: 旅游|3244 次阅读|5 个评论
St Clair Lake游记
热度 1 陈众 2011-6-5 11:13
St Clair Lake游记
住在底特律,被五大湖包围着半年多了,愣是没能突破重围,跑到湖边看看。 今天下定决心一定要去湖边看看,查了半天资料,都说St Clair Lake是北美最牛叉的钓场。仔细揣摩了一下,既然下周要去芝加哥,反正密西根湖是看定了,不如就先去圣克莱尔湖看看吧。 先去10Mile的 Lakeside Fishing Shop买了minow,顺便问问哪里可以钓鱼。老板很是热情,先问我们想钓什么鱼,然后呼啦啦地说了一大通,大致听明白说某某river某某park不错,实在没法准确输入到GPS,于是请他写下来。然后又请教他什么假饵钓小嘴鲈鱼好,也不知是忽悠我们还是怎么的,他推荐了一个$5.99的,号称用它,他是什么鱼都钓到过。彭总最后决定搞一个,至于后来什么都没搞着,那是技术问题了。 此后一路走一路问,终于找到了Metro Park,进门$5停车费,绕了一圈,奔到湖边,大把的比基尼,横着的晒太阳,竖着的jogging,啥也不干,拍照留念先! 虽然不属于五大之列,只是连接Lake Huron和Lake Erie的河流上的一个小瘤子,实际大小却在号称八百里的洞庭之上。 沿着船坞,迅速找了个地方开工! 一只松鼠妈妈叼着小松鼠窜上了树 却不小心让它从十米高的树上掉了下来,所幸安然无恙。 由于还不会跑,偲偲童鞋有幸第一次摸到了小松鼠 岛上可以游泳,有沙滩和Pool两个选择,Pool$3每人,烧烤、沙滩排球、高尔夫,内容蛮多。 今天钓到了Drum Freshwater,大约有45cm 当时路过三个老美,见我们只有两条小Perch,向我们展示他们以前钓到的大鱼照片。此时,一不留神,Old Navy的祖传鱼竿就刺溜刺溜地被它拉到湖里去了(关于Old Navy及其先进事迹,参见彭总大作 Sheridan 的故 事 )。 我赶紧换假饵的三角钩,尝试打捞,刚挂好。彭总已经两杆从水里打捞到线,拉上来一看,居然鱼还在. 经过解剖学鉴定,此鱼为女性! 关于是否好吃,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1/Fishing/31336379_31337261_1.html 讨论中一半一半。居然有说吃起来像吃橡胶的,于是决定做成鱼干好了。
个人分类: 美国生活|653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国尚无卓越的大学校长 (翟亚军)
ccqqsunshine 2011-5-19 14:48
转:《杂文选刊》2011年第5期 中国尚无卓越的大学校长 翟亚军 卓越的校长可以推动一所大学的崛起和振兴。综观高等教育史,世界一流大学都是与众多闪亮的大学校长联系在一起的,正如艾略奥特之于哈佛大学、康普顿之于麻省理工学院、赫钦斯之于芝加哥大学、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 中国似乎并不缺少卓越的大学校长。首先,我们的大学校长都是卓越的科技工作者。仅以“985工程”高校为例,在三十九位校长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十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六位,外籍院士一位,共计十七位,约占44%。其次,我们的校长都是卓越的教学工作者,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有十四位“985工程”高校校长位列其中。再次,我们的校长都是卓越的管理者,在第二轮全国教育教学水平评估中,参评院校五百八十九所,良好以上五百六十八所,占总数的96.4%。试想,如果校长缺少卓越的管理才能,能建成如此优秀的大学吗?而且,不仅如此,大多数的大学校长还是管、科、教“三栖”。 中国又似乎真的没有卓越的世界一流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公布的“2010年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显示,在世界前十名大学中,美国八所,英国两所;前二十名中,美国十七所,英国两所,日本一所;前一百名中,美国五十四所,英国十一所,日本和德国都是五所,加拿大四所,法国、澳大利亚、瑞士、瑞典各三所,荷兰、丹麦两所,俄罗斯、比利时、以色列、芬兰、挪威各一所。而截止2009年6月,我国共有一千九百零九所普通高等学校,在这近两千所普通高校中,最好的排名也在一百五十名以后。我们且不论此排名科学与否,但是,中国没有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是一个没有太大争议的问题。 在中国,吊诡的不是我们拥有众多“卓越”的大学校长,也不是我们没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而是这两种彼此冲突的结论能和谐存在!体制的护航导致了悖论的和谐存在,也异化和扭曲了我们对中国大学校长的认知。于是,校长不再是大学的校长,其卓越与否和大学无关,其荣辱进退只与自身的学历、经历和资历有关。于是,横贯中国大学,我们就有了目光如豆、坐井观天的校长;有了随波逐流、固步自封的校长;也有了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校长;而大学校长“抄袭门”、“学历门”的频繁出现也显示出我们还有部分追名逐利甚至追腥逐臭的校长。 卓越的校长之于世界一流大学居功至伟。作为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大学校长是大学的设计师和引路人。他应该是战略家,应该是实干家,应该是改革家;必须有战略家的远见、实干家的气魄和改革家的信念;他更应该是一个教育家,深谙教育规律,尊重教育规律。威廉·冯·洪堡,柏林洪堡大学的创始者,率先提出了“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理念,从此科学研究成为大学的基本职能之一。洪堡的办学思想和柏林大学的改革也成为近代大学的典范,不仅影响了欧洲高等教育的近代化进程,而且还影响到世界其他各国,成为世界各国大学效仿的榜样。蔡元培,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坚守“大学自主和学术自由是大学之生命的首要原则”,为了抵制外界对学校的干涉,十年任期八次请辞。康普顿,麻省理工学院腾飞有力的推动者,才智过人,能力非凡。1938年,当华盛顿卡内基协会聘请范内瓦·布什担任该会主席时,为留住范内瓦·布什,康普顿欲请辞院长一职而让位于他。1948年,当康普顿察觉其得力助手吉利安可能会离开麻省理工学院,为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发展,他第二次请辞,推荐吉利安为校长。如此的卓识、胆略、气魄和胸襟,敬佩之余,我们可能会联想到,中国缺少卓越的大学校长,恐怕也不能全部归罪于体制的羁绊! 中国需要世界一流大学,中国更需要卓越的大学校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我们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营造一个让有才能的人可以施展才能的环境,不要再让碌碌无为者游弋有余,锐意进取者举步维艰;一方面,牢固树立校长是一校之长的理念,从大学需要的角度选拔校长,从对学校贡献的角度评判校长,回归校长本源。非如此,世界一流大学只会与我们渐行渐远,跻身世界一流也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臆想和意淫罢了。 转载: http://www.qikan.com.cn/Article/zwxk/zwxk201105/zwxk20110520.html
21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4名华人当选2011年美国科学院新科院士(兼生物医学领域点评)
piaojian 2011-5-10 01:02
美国当地时间2011年5月3日中午2011年美国科学院院 Xie, X. Sunney; Mallinckrodt Professor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Biology,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biology,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ss. 谢晓亮,出身于化学世家,其父为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著名教授谢有畅。他1984年毕业于北大化学系、获学士学位,并在本系继续攻读研究生。1985年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攻读博士,1990年获博士学位后在芝加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92年起在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工作,1999年被聘为哈佛大学化学与生物系终身教授,是该校仅有的两位中国大陆的终身教授之一。目前其研究重点是单分子光谱检测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谢教授曾获美国物理学会的青年光谱学家奖、以色列总统奖等多项殊荣(转自百度百科) 值得关注的是谢教授2010组织在北京大学建立了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dynamic Optical Imaging Center, BIOPIC),我的一个朋友加盟该中心担任PI。 Kung, Ching; Vilas Professor of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departments of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 of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研究微生物的信号传导,主要是离子通道,实验室中国人不少,看名字像是香港人 Ye, Jun; NIST fellow,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JILA fellow, JILA; and adjoi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不详 外籍院士 Li, Jiayang; professor, 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and vice presid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李家洋,植物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历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所长助理、所长,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其他生物医学领域值得关注的本土大牛如下 (按姓氏字母排名),其中不少HHMI研究员: Akil, Huda; co-director, Molecular and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Institute, and Gardner Quarton Distinguished University Professor of Neuroscience and Psychiatr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令人尊敬的女神经科学家,主要贡献是首次发现内源性鸦片 肽 的生理作用,曾经担任全球最大神经学会th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主席 Bartel, David P.; investigator,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and professor of biology, department of biology,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作为年轻的HHMI研究员,主要贡献发现microRNA和阐明其和功能和调控机制,其当选也顺应目前的miRNA热潮。 他的经典论文Bartel DP, “MicroRNAs: genomics, biogenesis, mechanism, and function,” Cell 116(2): 281-97, 23 January 2004按google检索至今已被引5700次。 Beaudet, Arthur L.; Henry and Emma Meyer Professor and chair,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and human genetics,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Houston 主要贡献genomic imprinting Birchler, James A.; Curators’ Professor, division of biolog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主要贡献Drosophila and Maize genetics Buckley, Rebecca H.; J. Buren Sidbury Professor of Pediatrics and professor of immunology, 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Durham, N.C. 女免疫学家,78岁高龄当选为院士确实不容易 Church, George M.; director, Lipper Center for Computational Genetics, and professor of genetics, department of genetics, Harvard Medical School, Boston 56岁,技术开发大师,1984年发明了第一个直接基因组测序方法direct genomic sequencing method ,后期又发明 molecular multiplexing and tags,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methods和 DNA array synthesizers. Dietz, Harry C., III ; investigator,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and Victor A. McKusick Professor of Genetics and Medicine, McKusick-Nathans Institute of Genetic Medicine, departments of medicine, pediatr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and genetics,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Baltimore HHMI研究员,主要研究血管壁的发育,促进了对马方综合症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Goldberg, Michael E.; David Mahoney Professor of Brain and Behavior, and director, Mahoney Center for Mind and Brain, Columbia University College of Physicians, New York City 主要研究认知神经科学,即将当选th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主席 Gottschling, Daniel E.; full member, basic sciences division, 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Seattle 运用酵母为模型研究老化和肿瘤之间的关系 Hawley, R. Scott; investigator, Stowers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Kansas City, Mo. 染色体的同源重组等机制 Heuser, John E.; professor of biophysics, department of cell biology and physiology,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t. Louis 69岁,发明了quick-freeze deep-etch electron microscopy ,对电镜技术的发展有主要贡献 Hultgren, Scott J.; Helen L. Stoever Professor of Molecular Microbiology, and director, Center for Women’s Infectious Disease Research,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t. Louis 研究致病菌浸入宿主的机制 Jacobsen, Steven E.; investigator,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an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HHMI研究员,用拟南芥为模型研究DNA甲基化 Kingsley, David M.; investigator,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and professor of developmental biology, department of developmental biology,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lif. HHMI研究员,研究脊椎动物骨骼发育和进化 Kobilka, Brian K.; professor, departments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physiology and medicine, 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tanford, Calif. 突出贡献在于鉴定出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的分子结构,GPCRs是非常重要的药物靶点但是非常难得到其晶体结构 。有趣的是他于1987– 2003当选为HHMI研究员(一个聘期5年),后来没有续聘(个人推测估计是工作当时没得到HHMI评委的认可,不然谁也不愿放弃HHMI 对当选研究员每年雷打不动的巨额资助),不过其后来的贡献得到公认,其鉴定的GPCR结构被列为Science杂志The runners-up for 2007′s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 Manley, James L.; Julian Clarence Levi Professor of Life Sciences,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s,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City 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尤其是mRNA splicing Maquat, Lynne E.; J. Lowell Orbison Chair and professor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School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 Rochester, N.Y. 又一位女科学家,学校不是很出名,主要研究翻译机制,尤其是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 (NMD) Mellman, Ira S.; vice president of research oncology, Genentech Inc., South San Francisco, Calif. 发现endosome,在进入公司前任耶鲁大学肿瘤中心主任,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主编 1999-2008 Nathan, Carl F.; chairman,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 Cornell University, New York City 主要研究macrophages Nussenzweig, Michel C.; investigator,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and Sherman Fairchild Professor and senior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immunology, Rockefeller University, New York City HHMI研究员,研究B lymphocytes and dendritic cells发育和功能 Parada, Luis F.; professor and Diana K. and Richard C. Strauss Distinguished Chair in Developmental Biology, department of developmental biology,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Dallas 信号传导,原癌基因在发育和肿瘤中的作用 Warren, Stephen T.; William Patterson Timmie Professor and chair, department of human genetics, Emory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Atlanta 主要研究fragile X syndrome 的遗传学。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主编1999-2005。 2004就当选为Institute of Medicine of the National Academies院士。 新当选的外籍院士有两个非常瞩目 Hartl, Franz-Ulrich; director, department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Max Planck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 Martinsried, Germany (Germany) , 发现蛋白质折叠中的分子伴侣chaperone(炸药奖级别的重大发现)1998年当选为EMBO 会员 Yamanaka, Shinya; senior investigator and L.K. Whittier Foundation Investigator in Stem Cell Biology, Gladstone Institut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Japan) 2009年因发现诱导多能干细胞iPS获得有小炸药奖之誉的Lasker Basic Research Award,当选完全没悬念 总的来看生物医学领域的院士有20多位,在总数(一共72)上占绝对优势。从学科分类看,传统学科遗传学在今年当选的超多,包括中国的外籍院士也是植物遗传学领域的,而肿瘤领域的很少,似乎和去年肿瘤领域当选的比较多有关(可以参考2010年院士点评博文)。
15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不去回不去吧
pekoxfleyu 2011-5-6 16:46
房子被水淹,和太太住在芝加哥卖场对面的旅馆里,生活就像是被水淹了 房子一样, completely a mess. 不能回想这过去的三个月,没一天知道自己过两天会在哪里将要做什么, 只是凭着直觉去走,或者,被别人带着走。 偶然听着小贝的歌,二哥说要帮她介绍给李大哥,看看有没有机会帮她实现 梦想。半年过去了,没什么太大的进展,我跟大哥也是偶尔在网上碰到聊聊, 他忙他的,我忙我的,碰到了也许能吃个饭,推荐小贝的事情就越来越拖到后 面。 之前因为涉足工业界的事跟二哥颇为激动地分歧了一把。现在想来没谁对错, 国内是个大熔炉,回去的人总信誓旦旦的要做番事情,而旧居在国内的人看得更 明白些。像老办法一样,我们求同存异了。二哥终于有了女朋友,没见过,但二 哥动了心的,终会不错。 抗战前夜有句话说,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如今有种哽咽在喉的感觉 要说理想不到最后放弃的时候绝不轻言理想。好多次走在上海的街头,熙熙攘攘 的人群中,地铁缤繁的坑道里,想象着自己用身体历练生活,如同一个行脚的僧 人,入世来修行。于是想疯了去西藏,觉得在那天,那地之间行走,挺好的。 然而俗务缠身总是愿望无法实现的理由,现在成了别人的老板,很快会成为孩子 的老豆,老这样,老那样的,无所事事,无所逃避,无所这样,无所那样。我走着 看着天,天也看着我,两者相逢一笑,恩仇没了,乡怨也没了。阿甘那电影里说丹 中尉最终和上帝取得了谅解,我这算吗?谅解了上帝也放弃了跟他斗,你看不见暴 风雨中骑在桅杆顶上的战士,只看到一个拄着拐杖的老跛子。 成了老什么老什么的,看到自己的理想是实现不了了的,真的要跟某某的祖先发 生友达以上的关系!然而一息尚存,就不妨去帮助孩子们实现他们的梦想,这,大概 是我的新梦想了。 王阳明说,我不知道我做圣人如何,但圣人做我也不过如此。孔子困于陈蔡,学生 从供桌上偷来人家的祭品给他吃,他问都不问拿来大嚼,要知道他是肉不正不食的阿。 圣人尚且如此,你看我萎缩老头子有什么问题呢? 大概这是很多人的伤感,每每被说前途无量了,但到了前途才发现自己能够掌握的 也就那么远,那么多,没有什么值得商量的余地,于是说前途,无量尔。 小时候住的地方叫做水工局,太原的边角料地方,现在成了市中心。无数个夜晚,老 爸骑着单车,前横梁上坐着我,回到那个温暖的小平房里。后来都搬走了,那算作家么, 只是个地名,问老人们也都还知道,九零后但凡不知了。所以没有什么回不去的家,只 是,心归安处才是家罢了。
个人分类: 生活在别处|31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尚与阳春约
pekoxfleyu 2011-5-6 16:43
又忙碌一夜,天色微明,看不到日出的痕迹。 窗外的雪在飘,对在芝加哥久居的人来说,不大不小,不痛不痒,不冷不热, 不开怀不 热情的那种下法。然而地面依然的白了,即使随即会化去,也竟然的白了。 我想我不算对 生活太矫情的人,既能阳春白雪的穿 black tie 去品酒会,也能下里巴 人的穿混纺的军裤去 排队等看劳什子的世博会。然而这望着窗外的雪景的十几平米的 地方,倒有点像囚室了, 囚住了我对未来的想象,也囚住了我的做梦的,为了做梦而 睡的觉。 记得那时在牛津读书的时候,有一年住在校外。平常的饭都在学院里吃,更助 长了我 的 懒惰,很少去超市。于是有一天晚上就饥饿难耐了,冰箱里又什么都没有。 这时候,我 对自己说了一句至今难以忘怀的话,“睡吧,睡着就不饿了”。 诚然,生活是一种磨炼,但因为磨炼而生活就不那么惬意了。我突然明白了为自由 的那 种饥渴一般的欲望,那种爱情和生命都可抛弃的饥渴。我想起了桑塔耶那, I scarce know which part may greater be, What I keep of you, or you rob from me. 我不知道哪一部份多, 是你带走的我, 还是我留下的你。 有一天 George Santayana 在哈佛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窗台上的一只知更鸟吸引住他 的目光。 他停在那,注视良久(当然学生们也莫名其妙的注视着他),然后回头轻声对 台下的学生说,请 允许我告辞,我与阳春有约: Excuse me, I have a date with spring 。随 即放下讲义,翩然而 去,从此离开执教23年的讲台,云游欧洲, 89 岁时死在了罗马。 人总有忍耐的极限,我想我会某一天消失,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躲在如下三个地方 之一, 芝加哥湖边我的小房子里,贾巴江楚克却林的庙里,要不,就是大哥演唱会后台的 灯光师傅, 亡命之徒 可会全力以赴 是不是穷途末路 有没有藏身之处 亡命之徒 逃亡要全力以赴 喘息在穷途末路 给我个藏身之处 当车声隆隆 梦开始阵痛 它卷起了风 重新雕塑每个面孔 夜雾那么浓 开阔也汹涌 有一种预感 路的终点是迷宫
个人分类: 生活在别处|30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民国与中共清华大学学术成就奖项的对比zz
热度 2 cinnabaris 2011-5-1 22:56
一个有趣的关于清华大学的对比数据 诺贝尔奖获得者 中华民国国立清华大学 3: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 中共清华:0 诺贝尔奖被提名者 中华民国国立清华大学 2: 张明觉,吴茂昆 中共清华:0 沃尔夫奖获得者 中华民国国立清华大学 1: 陈省身 中共清华:0 拉斯科奖 中华民国国立清华大学 1: 张明觉 中共清华:0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中华民国国立清华大学3:陈省身,杨振宁,李远哲 中共清华:0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中华民国国立清华大学:11 中共清华:0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中华民国国立清华大学:7 中共清华:0 陈省身 31届数学系 硕士 南开大学数学系学士 国立清华大学数学系硕士 德国汉堡大学博士 曾任国立清华大学教授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芝加哥大学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数学家,微分几何学家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76年获美国福特总统颁发的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1984年,获以色列总统贺索颁发的沃尔夫数学奖 —————————————————————————- 夏鼐 31届历史系学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34年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曾获伦敦大学埃及考古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专门委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和中国社会科学 院副院长兼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由于他在考古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和贡献,曾先后获得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德意志考古研究 所通讯院士、瑞典皇家文学历史考古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意大利远东研究所通讯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等荣誉称号。 —————————————————————————- 戴振铎 33届物理系学士 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学士(1937) 曾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工作, 哈佛大学博士 70年代提出了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的并矢格林函数法方法,著有《矢量分析新论》和《电磁场理论中的并矢格林函数》。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曾任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入选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协会研究员、美国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协会无线和传播学会主席,获IEEE百年大庆奖、美国电子工程学会百年杰出成就奖等大奖。 戴振铎教授和清华学子林家翘教授同为最早当选美国国家院士的两名华裔科学家。 ———————————————————————————————————————- 张明觉 33届心理系学士 国立清华大学-心理系学士(1933) 剑桥大学博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生物医学界最高奖Lasker Award获得者 生殖生物学家、育种学家,试管婴儿之父、口服避孕药发明者,波士顿大学教授 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 50年代初,他和G.平卡斯合作,共同发明了以甾体激素为基础的女用口服避孕药,至今仍为全世界妇女所采用。1950年,他成功地移植了兔的受精卵,提出卵龄和子宫内膜发育必须“同步”的概念,不仅为家畜的胚胎移植和良种培育提供了理论根据,而且为干扰卵子与子宫内膜的同步发育、控制生育指明了一个新方向。1951年发现“精子获能”的生理现象,为哺乳类卵子体外受精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1959年首先报道兔卵的体外受精获得成功,从此结束了生殖生物学界几十年来对哺乳类卵子体外受精能否成功的争论。到目前为止,多种动物卵子的体外受精及其技术上的改进都首次来自他的研究报道。由于他在体外受精和卵子移植研究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并获美、英、意等国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学术团体颁发的奖章。 ———————————————————————————————————————— 林家翘 34届物理系学士 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学士 加州理工学院博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 在流體力學、應用數學領域享譽國際學術界 ————————————————————————————————————————- 施铨元 34届化学系学士 国立清华大学化学系学士(1937)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石油化工专家 ————————————————————————————————————————- 何炳棣 34届历史系学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文理学院院士 1937年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以清华大学庚款公费留美生的身份,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完成完成英国及西欧史博士学位。1965-1987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汤姆 逊讲席教授。1966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75-1976年出任美国亚洲学会会长,197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艺文与科学院院士。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完成 两种主要著作,已被国际学术界列为经典之作。中文主要著作有《中国会馆史论》、《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和《中国古代土地数字的考证与评价》。 —————————————————————————- 李诗颖 36届土木系学士 国立清华大学-土木系土木系水利专业学士(1940)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 卞学璜 37届航空系学士 国立清华大学-航空系学士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权威专家,国际著名计算力学权威,杂交有限元学派创始人。 創建雜交應力有限元法,是迄今有限元界引用最多的有開創性的論文之一,創發展雜交/混合元學派等,在理論與應用雙方面都有先驅性的建樹而天下知名 ————————————————————————————————————– 杨振宁 38届物理系学士,42届物理系硕士(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昆明)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士(1942),硕士(1944) 1957年以中华民国公民身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93年获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1995年获 爱因斯坦奖章,与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与罗伯特·米尔斯一道提出了杨-米尔斯理论,即非阿贝尔规范理论,对基础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的基础 ————————————————————————————————————————— 李政道 42届物理系学士(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昆明) 国立浙江大学物理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士 芝加哥大学博士 1957年以中华民国公民身份与杨振宁以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王浩 40届数学系 学士42届硕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43年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毕业。1945年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哲学部毕业。 194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哲学部毕业。194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1951年在瑞士联邦工学院数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51-1953年任哈佛 大学助理教授。1954-1961年在牛津大学作第二套洛克讲座讲演,又任逻辑及数理哲学高级教职。1961-1967 年任哈佛大学教授。1967年后任美国洛克斐勒大 学教授,主持逻辑研究室工作。1986年兼任北京清华大学名誉教授。50年代初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后又被选为不列颠科学院外籍院士。是世界著名的大逻辑学家。 —————————————————————————- 华罗庚 国立清华大学学习,数学系助教,讲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於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方面作出贡献 ———————————————————– 吴宪 清华学堂留美预备班 中国生物化学之父,1931年于《中国生理学杂志》上最早提出了构形变化导致蛋白质变性的机理。在临床化学、气体与电解质的平衡、蛋白质化学、免疫化学、营养学以及氨基酸代谢等领域的研究居当时国际前沿地位,并为中国近代生物化学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开拓和奠基的工作。was an early protein scientist who was the first to propose that protein denaturation was a purely conformational change, i.e., corresponded to protein unfolding and not to some chemical alteration of the protein. This crucial idea was popularized later by Linus Pauling and Alfred Mirsky. ————————————————— 吴大猷 南开大学学士 密歇根大学博士 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学之父,曾任国立北京大学物理学系教授 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是他的学生 ————————————— 李远哲 59届放射化学系硕士 国立台湾大学-化工学士 国立清华大学-放射化学硕士 化学家,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 首先以分子角度來研究化學反應的動力學 ——————————————————————————————————————- 吴茂昆 著名的超导科学家,于1987年与朱经武博士发现世界第一个高于液态氮温度的超导体:YBCO超导体(YBa2Cu3O7-δ Tc~92K),被提名诺贝尔物理奖, 。1989年吴茂昆应邀回国,任教于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从事高温超导的研究。 ———————————————————————————————————————– 蒲慕明 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学士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博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从事轴突导向和突触可塑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研究,是一位国际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 ------------------------ 张茂松 国立清华大学-学士 国立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博士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子工程系教授和高速电子设备实验室的主任,对微波功放大装置的贡献尤为突出 ----------------------- 徐遐生 天文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加大柏克莱分校天文系主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与林家翘共同提出密度波理论,其父为徐贤修,父子皆曾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 孔祥重 数学系68届学士 美国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博士,哈佛大学比尔盖茨讲座教授。美国工程学院院士,对资讯科学与工程有重大贡献。究領域包含平行演算法,大型積体電路架構設計、行動計算與電腦網路等。曾獲Guggenheim Fellowship, 美國華人工程成就獎 —————————————————————————- 郭位 核子工程系72届学士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系統之Wisenbaker講座教授、副校長兼工程學院副院長,香港城市大学现任校长。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在电子产品及系统的可靠度研究方面享有盛名,曾获颁IEEE可靠度终身成就奖 —————————————————————————- 有两位清华校友要重点介绍,唐南珊和张子文是首次开发出常见病主流药物的科学家,世界医药科技发展史上记载了我们两位清华人的名字 唐南珊 1972届化学系学士 哈佛大学博士,Roche Institute ofMolecular Biology博士后,参与开发細菌來生產α型干擾素的研究工作。今天,α型干擾素用來治療多種疾病,包括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以及多種癌症,全球銷售額超過20亿美元。后担任貝勒醫學院的分子病毒系副教授 1986年创立Tanox制药公司, 致力于治疗哮喘和艾滋病的公司,成功开发出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抗IgE抗体XOLAIR(Omalizumab),是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的主流特效药。2000年在NASDAQ以超过10亿美元市值成功上市,2002年,抗IgE的全新药品——XOLAIR获得美国商品药物管理局审批核准生产销售,供罹患温和性及严重性哮喘的成年及青少年患者作治疗使用。2006年被基因技术(Genentech)公司以9.19亿美元收购 张子文 1970届化学系学士、1972届化学系硕士 哈佛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Baylor医学院教授,与唐南珊女士共同創立Tanox公司,担任研发副总裁 他发明的Anti-IgE是治疗哮喘的第一個有效生技藥物,另一个治疗艾滋病的抗体药物Ibalizumab(TMB-355)已经通过临床2期实验,可有效降低患者HIV病毒载量。美国过敏哮喘与免疫学协会(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Immunology, AAAAI)医学奖得主,为首位获该项国际级医学殊荣的华人。
3907 次阅读|1 个评论
要读的20本书
fealock 2011-4-13 00:57
1. 《断层线》(Fault Lines) 作者:拉古拉姆 · 拉詹 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 2. 《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ll) 作者:安德鲁 · 罗斯 · 索尔金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 3. 《被掠夺的星球》(The Plundered Planet) 作者:保罗 · 科利尔 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学家 保罗向世人阐述:经济学与环境相关。 4. 《理智的乐观者》(The Rational Optimist) 作者:马特 · 里德利 英国著名科普作家、曾任《经济学人》记者 作者以欢快的笔调阐述了为什么一切都会好的,包括非洲和全球变暖问题。 5. 《非理性的积极力量》(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 作者:丹 · 阿里利 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和经济学教授 6. 《这次不一样》(This Time Is Different) 作者:肯尼斯 · 罗戈夫和卡门 · 莱因哈特 分别为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马里兰大学经济学家 回顾了人类历史800年中如影随形的金融危机,作者是少有的金融危机预言者。 7. 《自由》(Freedom) 作者:乔纳森 · 弗兰岑 美国小说家 作者刚刚荣膺“最伟大美国小说家”,小说探索美国精神的转变。 8. 《网络战争》(Cyber War) 作者:理查德 · 克拉克和罗伯特 · 克纳克 分别为政经咨询师、国际事务研究员 曾对“9·11”事件发出警告的那个人,再发危言:美国没准备好应对网络恐怖主义。 9. 《华盛顿规则》(Washington Rules) 作者:安德鲁 · 巴切维奇 战争问题学者 剖析了流行看法对国家发展的阻碍。 10. 《看不见的大猩猩》(The Invisible Gorilla) 作者:克里斯托弗 · 查布里斯和丹尼尔 · 西蒙斯 心理学家 解开日常生活中的错觉之谜。 11. 《乡土式微》(Ill Fares the Land) 作者:托尼 · 于特 英国历史学家 已故历史学家愤慨拷问集体价值观。 12. 《关于妥协和卑劣的妥协》(On Compromise and Rotten Compromises) 作者:阿维沙伊 · 马加利特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哲学教授 和平与正义之间的冲突是本书核心。 13. 《瞬变》(Switch) 作者:奇普 · 西斯和丹 · 西斯 美国《快公司》杂志专栏作家 从行为心理学角度探讨从个人到政治的巨变,一本帮你改变事物的书。 14. 《大空头》(The Big Short) 作者:迈克尔 · 刘易斯 华尔街知名立传者 15. 《人类成就》(Human Accomplishment) 作者:查尔斯 · 默里 美国企业研究所社会学家 《钟形曲线》一书合著者,曾因“智商决定社会地位”的言论轰动全美,这是他对“知识”的有一次独特见解。 16. 《能源神话与现实》(Energy Myths and Realities) 作者:瓦茨拉夫 · 斯米尔 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环保科学家 比尔 · 盖茨力荐的环保书。 17. 《印度畅想》(Imaging India) 作者:南尼 · 尼莱卡尼 印度企业家 作者对印度的蓬勃发展提出反思。 18. 《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s) 作者:乔治 · 阿克洛夫和罗伯特 · 席勒 分别为社会经济学家、耶路大学经济学家 作者认为人类的不理性推动着市场。 19. 《一览表宣言》(The Checklist Manifesto) 作者:阿图尔 · 加万德 美国外科医生、《纽约客》撰稿人 作者呼吁用更好的工具—“一览表”来综合信息,这已得到世卫组织采纳。 20. 《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Here Comes Everybody)
0 个评论
赴芝加哥欢迎胡锦涛主席见闻
热度 1 zsl 2011-2-8 06:18
赴芝加哥欢迎胡锦涛主席见闻
一月份胡锦涛主席访美,全球普遍关注。胡主席此次访美行程为华盛顿、芝加哥,本来与密歇根州无关。但是1月中旬突然收到MSU中国学生会的邮件--他们将于1月20日组织部分华人留学生、学者等赴芝加哥欢迎胡哥。如此难得的机会,本人自不会放过,家人14日来美,同样也高兴地加入了欢迎人群之中。 二十日美国天气寒冷,带着一睹主席风采和为中国添彩的愿望,大家早早便来到了集合地点-MSU体育馆东侧。密歇根州立大学中国学生会组织了三百多人,分乘六辆大巴于十一点左右出发,下午三点左右到达芝加哥,胡主席将于下午5-6点到达芝加哥入住的宾馆。一路上大家兴高彩烈,聊着各种各样的话题,部分学生还放弃了上课的机会,加入到芝加哥之行。大家普遍对中国这几年经济上取得的骄人成就而自豪,尤其是在全球和美国经济不景气之际。从美国高调欢迎胡锦涛主席一事,可以看出中国的国际地位较以往大大提升了,同样,从中国留美学生数升为第一也可以发现:中国已经是今非夕比了... 下午二点五十大巴到达芝加哥指定地点.组织者告知我们在芝加哥的时间安排和注意事项,大家便纷纷步行到胡哥下榻的宾馆前领取小国旗和横幅等。芝加哥的气候远比密歇根冷,而且当天刮大风,估计有五、六级,车上我们吃了点干粮,中午饭自己解决。预计五点多胡主席一行将来到宾馆,三点开始,宾馆前就聚集了许多欢迎的人群,慢慢的人越来越多,各种节目也纷纷登场:有美国骑兵、中国龙灯、美国中学乐队等等。其中也有一些杂音:法轮功组织了部分人,拉起了抗议的横幅,藏独也有一小队人在游行。但是比起欢迎的人潮人海,这些就很渺小了,学生们激情昂扬,挥舞国旗、唱起了国歌,风越来越大,组织者让大家分拨去商店取暖,但大家都怕失去好的位置,而不愿意离去,就连我八岁的儿子也在凛冽的寒风中坚持着... 下午六点了,还没见到胡主席的专车,各种欢迎的活动也慢慢少了,有人开始传说胡哥已经下榻宾馆,但我们都希望这不是真的。六点半,组织者告诉大家可以返回了,我们知道消息为真了。芝加哥之行,虽然我们没有亲睹胡主席在美国的音容笑貌,但大家还是普遍觉得不虚此行。胡锦涛主席此次美国访问所得到的接待规模是中国国力上升的象征,它也预示着我们的祖国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愿所有的华人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1867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近出现了最可怕的飓风和暴风雪
xupeiyang 2011-2-3 16:07
飓风“雅斯”在昆士兰州汤斯维尔市和凯恩斯市之间的地区登陆,中心位于卡德韦尔与因尼斯费尔之间100公里长的海岸地带。飓风最大风速达每小时290公里,大风掀翻屋顶,将大树连根拔起,造成17万户居民家中断电。 强劲寒风和冰冷冬雨使得美国大半地区的道路结冰,树木和电线杆被连根拔起。在遭遇暴风雪袭击的芝加哥,部分地区的降雪量超过63厘米。在美国东北部,厚重的冰雪导致一些建筑物屋顶坍塌。 • 冰雨暴雪席卷美国30州 13000次航班被取消(图) 东北网09:32 • 暴风雪袭击美国芝加哥严重影响城市交通 国际在线09:31 • 暴风冻雨大雪在美国肆虐 5800架次航班取消(图) 搜狐01:27 • 美国遭遇大范围暴风雪袭击 6000余次航班被取消 中国新闻网02-02 08:54 • 大范围暴风雪将再袭美国 局部地区降雪或超15厘米 解放日报02-01 05:51 • 大范围暴风雪将再袭美国 一亿人生活将受影响 中国新闻网01-31 07:27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29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胡主席特精神
xupeiyang 2011-1-21 16:54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12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上的今天 1月19日博主日记
xupeiyang 2011-1-19 07:28
2刚才接到“中国公众健康知识普及高峰论坛”邀请函,1月25日 北京 中国科技会堂 3 本来计划放假25日回老家浙江的,老妈妈身体好多了,不着急了,今天原定的飞机票改签为28日下午4点,国航CA1547,和夫人一起去老家,开心。 4 我原来每周近10万粉丝呢,有的铁杆粉丝,主要是大学的学生和老师,也许放假前忙于考试呢,新系统后才十万分子一的客人了,他们找不到我了,怎么百度也搜索不到我啦,我在QQ、信箱、电话都做了广告啦,我们科学网有新系统啦,回来吧,我的铁粉丝。请同志们互相转告。许培扬博客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 5 研究生李阳的论文被《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录用了,去寄版面费1200元。 1736年,英国科学家 詹姆斯·瓦特 诞辰 1929年,中国近代思想家 梁启超 逝世 1988年,第一个 台湾 返乡探亲团抵达 北京 1996年,科学家揭开 黑猩猩 不能说话之谜 2005年,韩国宣布汉城的 中文 名称改为 首尔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20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上的今天 1月18日博主日记
热度 1 xupeiyang 2011-1-18 05:56
2 今天农历12月15日,是我夫人的生日,我请夫人晚上吃饭,送给她鲜花,应该应该。 3 上午参加重大传染病知识服务平台项目研究阶段成果汇报会。 会议时间: 2011 年 1 月 18 日上午 9 点 会议地点: 医科院信息所三楼会议室 会议主持 : 池慧 参会人员: 池 慧 许培扬 安新颖 王敏 洪娜 孙晓北 钟华 高东平 九瑞:刘浩 蔡晨光 阳光 会议内容: 九瑞公司向项目组作了阶段成果汇报,课题组成员针对九瑞公司的报告及展示的平台试运行版本提出了进一步的修改意见如下: 1. 增加按资源类型的检索; 2. 进一步增强“全文来源”功能的便捷性,对可开放获取的数据库做一标识; 3. 增加付费全文传递功能; 4. 增加用户指南; 5. 增加检索结果的(选择性)批量下载、保存、导出、发送功能; 6. 修改版权说明; “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研究信息化技术平台研究 ” 课题组 二 〇 一 一 年一月十八日 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 二十一条 ” 1942年,世界重量级拳王 阿里 诞生 1944年,苏军解除了 列宁格勒 之围 1960年,世界首台 红宝石激光器 研制成功 1992年, 邓小平 南巡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405 次阅读|1 个评论
戴利家族
chemicalbond 2011-1-8 12:59
近日,奥巴马任命 比尔 戴利 ( William Michael Daley )为新的白宫办公室主任。这位戴利曾经是克林顿政府的商务部长。记得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时候,他是戈尔的竞选负责人,在佛罗里达的选票重新计算事件中多次出现在风暴中心。 他的大哥( Richard Michael Daley) 名气可能更大,那是因为 Richard 戴利 从1989年开始一直是芝加哥的市长。虽然去年宣布在今年5月任期结束后就不再竞选连任了,他已经打破了他老爹( Richard Joseph Daley )21年的芝加哥市长记录了。老戴利从1955年开始就是芝加哥的老大,一直到1976年去世。 戴利一家不仅在芝加哥势力强大,在美国的民主党内也是影响深刻【老戴利有7个孩子,有个John P. Daley,曾经是伊利诺州的参议员和众议员,现在是民主党在芝加哥的支部书记 】。戴利家族是爱尔兰人后裔,他们与同族同党的肯尼迪家族(老巢在波士顿)的关系自然非同一般。1960年肯尼迪(John Kennedy)竞选总统时就得到了老戴利的鼎力相助。遗憾的是,戴利家族还没有出一个总统,这一点也是无法跟德州的布什家族相比的。 三个家族,无论是芝加哥的戴利,波士顿的肯尼迪,还是德州的布什,都受到无数当地人的喜爱,也长期遭受政敌们的仇恨。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家族政治虽然不再有往日荣誉,不过它的影响依然将长期存在。 【注: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了Wikipedia,下面的照片是 网络搜索来的 :开车从90号高速向西开进芝加哥的时候能见到这么一个欢迎招牌。】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045 次阅读|2 个评论
水波效果:珍妮·甘与非女性建筑
yaoyaxin 2010-9-15 19:36
水波效果:珍妮甘与非女性建筑 Paul Goldberger ( New Yorker,2010.2.1 ) 芝加哥市中心新落成的水厦(Aqua),是一座82层的酒店式公寓。坚固强劲的钢筋、混凝土、玻璃材质,与绝大多数摩天楼并无不同。但是,这座建筑的设计师珍妮甘(Jeanne Gang)女士,45岁,芝加哥人,却为我们指出一条呈现建筑如丝绒窗帘般柔和线条与质感的设计路径。她从一座传统的方形玻璃盒子建筑开始,通过设计超薄混凝土的曲线阳台、每层各异的造型,将方形建筑的四个面包裹起来,弯曲流动的超薄混凝土,将建筑立面变成仿佛被风掠起的水波起伏的景观。高大坚固的巨厦,给人的却是自由舒卷、旋律轻柔的感觉。 建筑是一切建筑师的成就。甘于1997年开始独立执业,在偶遇水厦项目之前,从未设计过摩天楼。几年前,她在一次宴会上与吉米罗文伯格(Jim Lowenberg)相邻而坐,这位地产商在老伊利诺伊中央铁路花园开发了名为东湖开发区(Lakeshore East)的大量普通塔楼,还有一个主要地块待开发,罗文伯格想在那里做出点名堂,因此请甘来一试。 由一位女性建筑师设计这座世界级摩天楼,引起芝加哥人的关注。甘的作为,多少将人们从摩天楼与男性关联的昧见中解放出来。水厦作为一座地标建筑,颇具竞争力,建筑切实,人们能买得起,这令地产商高兴;建筑足够动人,令建筑评论家高兴。与它类似的许多建筑不可能任意建多高,或任意选择建筑师的性别。 此外,水厦的成功,不仅是甘指出一条巧妙、低成本的设计路径,将普通玻璃盒子变成令人心动的建筑。通常,建筑设计基于两种并非立竿见影的方式:从技术上看,建筑实际功能的设计比其外观更不寻常。根据地方环境,立面外悬的阳台为建筑遮挡夏日骄阳;进而保护建筑免于芝加哥的海风威力,这点更具独创性,也是摩天楼工程设计面临的挑战之一。阳台创造的环形山谷造型,巧妙地迷惑了芝加哥飓风,使其不能畅行无阻。风被隔断成很多小部分,整座建筑不再需要调质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这个数百吨重的机械装置置于高楼顶部,以稳定建筑对抗风力产生的振动和摇摆。甘利用曲波疏散风力,并在每层设风路向上的阳台。通常,临街高出60、70层的公寓建筑不允许设阳台,因为那里风太大,人没法儿出来。 第一瞥水厦波曲的立面,从周围盒子式建筑中伸出,可能想到它是过去几年 滴团(blob)建筑的放大版,曲线形式大部分由计算机设计。但是,甘不同于其他建筑师(Greg Lynn or Hani Rashid),她将美学与工程融为一体,以更切合芝加哥现代建筑传统的方式,而非建筑外表所见。现代主义建筑源自19世纪末的芝加哥,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路易斯沙里文(1856-1924), 约翰鲁特(1850-1891), 密斯凡德罗(1886-1969),SOM三位建筑师,将解决构造问题的实用手段提高到艺术层面。甘的设计即使审美观不同,但无异前贤。对于她的一切可视的力量,水厦绝少空想。在许多建筑形式甚至有时最好的建筑形式缺乏超越事实的真正理性,而建筑师却乐此不疲的时代,水厦的值得钦佩之处,是没有武断自足。她重申了芝加哥现代主义建筑的信条美丽动人的建筑形式能够出现在实用领域。 在此意义上,甘与世界当红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并无不同。哈迪德是聪明的构型师,但若不是随心所欲,她的建筑将一无是处。她的名望与浪漫的设计,无形中让人们以为女建筑师钟情于造型而胜过解决问题。事实上,许多女建筑师成功的建筑实践,作为理性的创造者,偶尔也能作出美的作品,而非女建筑师的自炫。 耶鲁大学55岁的教授、建筑师迪伯拉伯克(Deborah Berke),在纽约主持一个建筑事务所,设计酒店、画廊、学术建筑、住宅,代表作邦德街48号公寓(她的作品简约,但不简单;优雅,但不华丽;富足,但不浪费) simple, not simplistic; elegant, not extravagant; luxurious, not lavish.)在旧金山,凯茜西蒙(Cathy Simon)成立了SMWM事务所,直到最近一次合并前,还是美国规模最大的女建筑师执业事务所,完成了旧金山轮渡大楼复原、旧金山公共图书馆等项目。加拿大多伦多KPMB事务所合伙人之一玛丽麦金娜,刚完成了多伦多皇家音乐厅设计,正主持蒙特利尔城市大学新校园规划。费城文丘里事务所的丹尼丝布朗、斯科特布朗,已经成为规划与城市设计领域超过一代的主力。 女性建筑师对于现代设计比对观念更有兴趣,她们进入建筑设计,较少作为表达一套思想的机会,毋宁作为回答关于地方、业主、功能性质等一系列问题的途径。甘说:我宁愿对某个地方、某种材料、某个项目进行研究,对于一种形式思考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开发商不喜欢那样,但那是我最钟爱的。水厦项目在确定以波状混凝土阳台构建轮廓的立面设计之前,她尝试了几个思路。获得建筑学位前,甘在鹿特丹的库哈斯事务所工作了两年,在哈佛,她决定做建筑师之前考虑先做工程师,因此她主要从能否建造出来思考建筑。她还对自己的建筑看上去像什么保持激情,我偏爱轻盈的结构,轻盈近乎脆弱的事物,但我不可能在第一天就勾出水厦的草图。像诺曼福斯特一样,甘也着迷于一个细节,但她不会带着应该像什么的先入之见开始设计。 作者到芝加哥拜访甘,一起经过几座建筑,她对两座新建筑更感兴趣。一座是哥伦比亚大学社区中心,另一座是哥伦比亚大学影视品制作中心,都位于南部。社区中心建筑立面由几层不同形式的混凝土构成,逐层不平地叠置,看似一幅巨型沙画,以灰色和米色抽象构成,是以非传统方式运用传统材料达到有力的美学表达的另一实例。哥大艺术学院设在一组老式建筑中,影视品制作中心是学院建的首个全新结构,一座丰富的混凝土与玻璃建筑,内部布局为强调从此区到彼区的构架视线,她以一名导演通过镜头如何成像来接近项目设计理念,她也给一些立面玻璃染色,使色块类似于电视测试的图案形式。 那不过是一种雕虫小技式想法,甘出色的建筑作品未陷此窠臼。她在设计中努力突出业主的身份,一些设计思想专为某个业主创作,决不会出现在为其他业主的设计中。美国南部某环境中心设计,她决定用再生材料建造绝大多数建筑,结果不仅用再生钢材建外挂板,而且用蓝色牛仔布作为绝缘隔热材料。印度海德拉巴一处住宅项目,她正探索以高层形式重释印度传统庭院民居的途径。 甘毫无兴趣建树标志自己形象的作品,她的设计本质上是现代主义的,但仅凭风格还不能形成她的作品;材料,技术,从公众视角理解建筑的努力,对于建筑的运用,对她将意味着更多。她说:一些建筑师陷入设计被神化的物体,但是,当你可能设计你想要的任何东西,而不必将它实际制造出来时,你设计不能用或不可靠的东西,那可不是我想做的。
个人分类: 过眼译|746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美国房价对比中国房价
Dettem 2010-8-12 09:44
美国房价对比中国房价 美国费城,在美国属于中等城市里面规模比较大的。它的经济实力比纽约、洛杉矶、迈阿密、芝加哥或者休斯顿相比较是有点差距的。换算到中国国内,其经济地位和中等发达的省份的省会差不多,比如:重庆、郑州、合肥、南昌什么的。前天在费城当地的电视台的财经频道听到当地的房地产平均价格为:$633/平米;而当地的平均收入为$5.8万。折合每年可以买不到92平米的房子;结合当地的住房习惯(住带草坪和花园的独立小楼)每套房子大约300-400平米;大约4年多的收入就可以买一套;如果加上贷款,当年就可以付了首付拿到房子。而国内像郑州、合肥、南昌之类的城市的房价又如何呢?在我移民之前,那里的房价据说到了¥8000/平米;而那里的平均收入为¥4万。折合每年只能买5平米的房子;如果贷款,那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国内的房奴就是这么诞生的。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在鄙人看来无非下面四个方面:   1、国内政府的不负责任造成的。在房地产市场的培育方面企图放卫星、搞大跃进;违背经济规律;把西方需要一百多年的培育房地产市场的过程压缩到不到20年完成;这就是违背经济规律。在西方房地产市场从政府统一管理到纯粹的市场调节所用的时间是必须的,不能打折扣。要知道老百姓的适应过程,维护市场秩序所建立的法律制度,人们的法律意识,这些过程是不能被压缩的。   2、美国人不怕贷款,人生苦短需尽欢,可以提前享受到好车好房,不贷白不贷!有一个玩笑说,美国人的银行里永远存着一个月的工资。当然,这和美国的福利体系也有关系。美国人医疗保险和社会安全税是强制的,所以不必太担心医疗费。加上公立教育是全免费(连书本费都免了,因为书是上一届的学生用过传下来的)。所以,美国人也没有太强的危机感。而相比之下,中国人没有太强的贷款习惯,我们习惯一次性付清,这样才踏实,国内的中国人还信用卡还得特别及时,基本上把信用卡当成储蓄卡在用。   3、美国银行发放贷款程序简单。美国信贷体系极为发达,贷款手续非常简单。每个人都有一个社会安全号,这个号码记录着每一个人的信用。美国人一般通过房地产公司向银行提出申请,银行根据买房人的信贷记录发放贷款。于是,美国人买车买房很少一次付清,大多都是贷款买房。   4、根据我的观察,当地税前月收入在4000美金左右的工薪阶层还是比价普遍。$30万可以买一套不错的别墅,如果是30年贷款的话,每个月的月供也只有$1000左右,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两个人在工作,供一套这样的房子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发达的社会信贷体系加上相对低廉的价格,是美国中产阶级能够买得起好车好房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如果中国不打算修正自己在培育房地产市场的过程所犯下的错误。国内老百姓在近50年之内是无法摆脱房奴的悲惨命运的。就像《星球大战》里面西斯皇帝策反阿纳金成为达斯.维达公爵所说的那句台词那样:This is your destiny!(这是你的命运所在!)无法改变的命运! 中国的高房价,是各地方政府对土地的实际垄断以及房地产开发商的市场垄断联合向广大民众进行经济掠夺的罪恶本质的必然结果.衣食住行,人之生存根本.经济是发展了,而且多数人都开始有钱了,可横在众人面前的重重大山却愈发高大了,生活的成本愈来愈高了,生存的状态愈发恶劣了.试问,这种掠夺式的发展是否要以毁掉几代人的幸福为代价,如果人一辈子奋斗的结果仅仅够一套住房,我们的民族还有多少希望.难道我们发展的目标就是靠众多房奴把头十个房地产开发商送入世界500强,然后让他们满世界开发房产,把中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以廉价的奴隶式的方式牺牲在大小工地上.没有什么比这种变态更危险更无耻更落后更愚昧的自杀方法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12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访学见闻(21):芝加哥(Chicago)印象
wangyk 2009-11-26 07:19
王 应 宽 2009-11-25 UTC-6 CST UMN, St Paul 美国访学见闻( 21 ):芝加哥( Chicago )印象 繁华风城好交通,一日乘遍水陆空 9 月 7 日 ,我和北大来访的吴博士凌晨 5 点钟就起床准备出发,刚洗漱完毕,正准备下楼,就接到事先约好送我们去机场的好友 Dr Calvin Sun 的电话。匆匆下楼坐上孙老师的 Van ,一路畅通,不到半小时就到了圣保罗 - 明尼阿波利斯国际机场( St Paul-Mineapolis International Airport )。例行安检,除了我带的一罐啤酒准备早餐饮用被没收以外,顺利过关。天气晴好,适于飞行旅游。飞机一路顺利抵达芝加哥。 因为提前预订了芝加哥城市观光半日游( Chicago Land and Lake Half-day Tour ),需要从机场赶到市内的某个地方接头上车。因此,从机场到市区乘坐了空中乘铁 / 地铁( Lifted Train )。乘车的先购票,因为是自动售票机,吴博士好心,塞进去 6 刀准备买我们 2 人的车票,结果只出来一张票,怎么等待敲打就是不出来第二张票。后来仔细一看说明,票价三元,一次购买一张,不找零钱。吴博士的三刀就只好捐给芝加哥公共交通了。我再花三刀买了一张票后辗转上车。乘铁苦短,只有可怜得俩节,在钢铁高架上飞驰,牛哄哄的就到了市区。到市区后乘坐了旅游公司的大巴( Bus/Coach ),先沿着陆路的参观路线游览,黑人司机兼做导游,边开车边讲解,英语铿锵有力,讲到他们黑人的成功故事时语气特自豪。因为我们早起一路颠簸到芝城,中午正犯困,在迷迷糊糊中看了些景观。陆路游程结束后又乘坐游艇( cruise/yacht )沿着芝加哥运河旅游,观赏运河沿岸的建筑和风景。游艇旅游结束后就各自作鸟兽散。因为我们要赶火车去密歇根州的圣约瑟夫 (St. Joseph) ,对公交路线不熟悉,加之时间比较紧,于是乘坐出租车 Taxi 到达火车站。检票进站后,搭乘 Amtrak 火车沿着密西根湖向目的地进发。在这短短的半天时间,我们相继乘坐了 SUV 私家车( Van )、飞机、地铁、公交大巴、游船、出租车和火车,基本乘遍了美国常用的几种交通工具。美国的火车之简陋令人难以想象,我们到达圣约瑟夫后,见到了世界上最简陋的火车站,其实还够不上火车站,在一家西餐馆的旁边,有一个简易遮阳篷,地上随意的摆着几张木桌凳,没有候车室也没有车站工作人员。若不是刚从火车上下来,真不敢相信这就是火车停靠站!最令人吃惊的是,我们提前预订的从芝加哥 - 圣约瑟夫的往返火车票,等我们办完事返回芝加哥时,在那个简陋的火车站久等不见火车来,最后被告知我们的火车被取消了。最后一辆公交大巴来了把沿途等火车的乘客捡拾( Pick Up )了送回了芝加哥。 风城 芝加哥,气候多变 到芝加哥的旅客,最好多带几件衣服,以适应该地多变的气候特点。这座城市以风大出名,素有 风城 ( The Windy City )之称。如果一月份正好在马路口碰上密歇根湖刮来的刺骨寒风,你就能体会到这个外号的分量。风还不算芝加哥的唯一气候特点,它温差之大也是远近闻名的,冬季气温会低于摄氏零下 30 度,夏季气温会高过摄氏 40 度,都是有过的纪录。如果你冬季到芝加哥正好遇上特别暖和的天气,可别误以为芝加哥的冬季温暖如春,那里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马路上常看到电动报告牌,上面显示时间,下面显示温度,一分钟换一次,恐怕也和这变化莫测的天气有关。我们在游船上也是,太阳一晒,游客们都脱去外套;风一吹,大家又传说外衣。 我们此次水陆半日游,既看到繁华的商业区,也看到高楼林立的天际线,芝加哥运河、桥梁及沿岸的建筑。主要旅游景点包括:海军码头 /Navy Pier ,海岸警卫队救护站 / the Coast Guard Station ,密西根湖 /Lake Michigan ,格兰特公园 Grant Park ,士兵体育场 /Soldier Field ,阿德勒天文台 /Adler Planetarium , Joseph Petrillo Outdoor Band-shell, 芝加哥艺术研究院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音乐厅 Orchestra Hall ,谢德水族馆 /Shedd Aquarium, 自然历史博物馆 /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South Commons, Jackson Park, University of Chicago, 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 湖心大厦 Lake Point Towers ,等。 芝加哥就是高,不愧建筑艺术之都 一提起摩天大楼,人们就想起纽约。其实美国最高的大楼并不在纽约,而在芝加哥。 美国最高楼 西尔斯大厦( Sears Tower ),就坐落在芝加哥市中心偏西,顶上两根巨型天线直刺青天,深褐色的铝质外壁和青铜色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璀璨发光。楼高 443 米 ,地上 110 层,地下还有 3 层,包括两个线塔则高达 520 米 。此楼由美国最大的建筑师事务所之一 SOM 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采用 9 个 75 英尺 (约合 23 米 )见方的钢架结构方筒束成一个整体。整个建筑分成 4 级。第一级到 50 层为止, 9 个方筒全用。二三两级各截去对角两个方筒,最高一级减去三个方筒,留下两个一直至 110 层。这样,在楼在空中形成高低错落伸缩形节奏,类似中国民族乐器中的 芦笙 形象,不但造型变化丰富,而且带来了稳如泰山的效果,这幢摩天大楼由 1600 名工人用 3 年时间建成。 1974 年对外开放,当时为世界最高建筑。这项纪录保持了 20 多年,直到 1996 年才被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一幢新楼打破。根据美国高楼与都市住宅委员会( Council on Tall Buildings and Urban Habitat )目前所使用的四分类建筑物高度判断法,加上楼顶天线后总高 527.3 米 的希尔斯大厦至今仍拥有四类最高头衔中 含天线总高 的世界纪录头衔,虽然在其他三项上都已输给位于台湾的台北 101 大楼。西尔斯大厦的房主是美国最大的连锁百货公司之一西尔斯 罗巴克。第 103 层叫摩天台( Skydeck )对游人开放,可俯视芝加哥朝晖和夕阳,气象万千的景色。有时还可遇到楼顶红日高照,楼下云积雨落的奇景。可惜此次时间紧,没有机会登楼观光。不过此前,我已经登顶了拉斯维加斯的云霄塔和纽约的帝国大厦。 芝加哥不愧为 摩天大楼的故乡 。这段建筑史要从 1871 年说起,那时尽管城市还很简陋,大都是木屋,但正处于蓬勃兴旺的发展时期。不料祸从天降,当年八月据说奥利里太太家的牛圈里一头牛踢翻了一盏煤油灯,于是燃起了熊熊烈火,火势迅速蔓延,烧毁了一万七千所房子,十万居民流落街头。灾后,工程师和建筑师采用新技术,在烧光的空地上盖起许多新式的钢筋水泥楼房,积累了很多经验。 1885 第一座高层建筑应运而生,一位名叫詹尼的建筑师采用钢铁承重框架盖起了住宅保险公司的十层办公楼。这在当时是划时代的来临。不久,芝加哥就以高楼林立的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此地大胆创新的建筑师们还形成了一个强调 形式服从功能 的建筑新流派 芝加哥学派,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今天,在芝加哥 40 层以上的楼厦大约就有 50 座,十层八层的到处都是,摩肩擦背,你勾我连,把芝加哥塞得满满的。游览芝加哥,就好像参观建筑艺术博览会,又好像阅读一部生动的现代建筑史,可以欣赏到建筑大师 路易斯 沙利文 、伯纳姆、 鲁特 、 赖特 和 密斯 范 德 罗 等人留下的作品,欣赏到许多富有特色的摩天大楼。离湖滨不远那一栋,银光闪烁,像一支巨大的白玉簪。它是芝加哥最漂亮的摩天大楼之一,叫阿莫科大厦( Amoco Building ,原名标准石油大楼)共 82 层,高 346 米 ,为世界上最高的大理石贴面楼。主人是家富豪的石油公司。湖边的那一座,叫汉考克大厦( Hancock Center )共 100 层, 343 米 ,是个截面成矩形的锥体,平顶上伸出两根天线,直插云霄。在楼顶上可以观光市容。这两栋大厦在美国高楼榜上,坐第四、第五把交椅。湖滨还有一座,叫湖尖塔( Lake Point Tower ),相貌平平,但却是世界上最高的公寓楼, 70 层里全是住家。沿芝加哥河再回头看,那玉米棒似的双子星大厦,高 60 层,下面设商店、餐厅、银行、车库、影院、溜冰场和办公室等,上面是公寓。住户足不出楼,衣、食、住、行、乐都可解决,怪不得这一对并连的楼厦起名马利纳城( Marina City ),真是一座城中之城。在其东边不远,矗立着里格利大厦( Wrigley Building ) 35 层。里格利公司的总部设在里面。这家公司已有上百年历史,是世界最大的口香糖世界著名的 箭牌 生产商。产品风靡各国,甚至有人把它的口香糖与可口可乐、汉堡包并列,作为美国生活方式的象征。大楼也有特色,乳色的楼面,方整的造型,真让人想起口香糖。 资料链接: 芝加哥-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6045.htm 芝加哥-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 芝加哥 抵达芝加哥,市长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我们的奥运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他们这里说同一个世界,同一片蓝天。不知道谁抄谁的? 谢德水族馆 /Shedd Aquarium Sears 大厦 Photo on the cruise 从芝加哥乘火车Amtrak途径印第安纳州西北角去密西根州的圣约瑟夫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7240 次阅读|1 个评论
异彩纷呈的芝加哥建筑
罗帆 2009-2-10 15:14
异彩纷呈的芝加哥建筑 我爱大自然,因而并不喜欢城市钢筋水泥筑成的景观。记得当我徜徉在秀丽的西子湖畔,看到湖滨大道方向竖起的高楼,不仅为杭州扼腕叹息。然而,当我来到美国的芝加哥,穿过浩瀚的密歇根湖水远望市中心的建筑群,眼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浑然融为一体。我伫立在风之城冬日的寒风中,心已被这壮美的景色所征服。 芝加哥是美国的第三大城市,市中心的建筑群异彩纷呈,形成了著名的芝加哥学派。这一名称,实际上是世界建筑界对芝加哥市建筑成就的礼赞。芝加哥学派用自己的建筑向人们展示了独特的美,表现出非凡的创意和智慧。 漫步在密歇根湖畔,远处的市中心建筑群造型和色彩别具一格,在变化中又不失为和谐的整体。除了常见的矩形,还可见到菱形、尖塔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等等。这些建筑物的色彩丰富,有浅棕、米黄、大红、墨绿、浅蓝、锌白、黑色和深浅不一的灰色,还有各色格子、条子相间的不同搭配。建筑师们不仅注重整体效果,而且注重细节,如罗马式建筑上的柱头雕刻设计精当,阳台细部和铁花的制作工艺考究。西尔斯大厦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之一,已成为芝加哥的象征。 100 层的汉考克大厦、 80 层的标准石油大厦,也是芝加哥市中心区的摩天大楼,远远望过去,似乎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图 1 在密歇根湖畔远望芝加哥市中心的建筑群 西尔斯大厦是一幢办公楼 , 由 SOM 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 1974 年建成 , 高 443 米,比已成为历史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高出 30 多米,是当今全美最高的建筑物。在它的顶层上,两根粗壮的天线直入云霄。总建筑面积 418000 平方米,地上 110 层,地下 3 层。整个大厦平面随层数增加而分段收缩,从 51 层以上切去两个对角正方形, 67 层以上去掉两个对角正方形, 91 层以上又减去三个正方形,只剩两个正方形向上延伸到顶。大厦结构工程师是建筑师 F. 卡恩,他为解决高层建筑的关键性抗风结构问题,提出了束筒结构体系理论并付诸实践。整幢大厦被当作一个悬挑的束筒空间结构,离地面越远剪力越小,大厦顶部由风压引起的振动明显减轻。其造型犹如 9 个高低不一的方形空心筒子集束在一起,挺拔稳定 , 简洁利落。大厦不同的立面形态各异,突破了一般高层建筑呆板对称的造型手法。这种束筒结构体系是建筑设计与结构创新有机结合的杰作。 图 2 高耸入云的西尔斯大厦 当我登上西尔斯大厦第 103 层的旋转式观赏台,鸟瞰芝加哥市的全景,气势庞大的建筑群错落有致,纵横交错的街道层次分明,宝蓝色的密歇根湖恰似阳光下的大海。在市中心的高楼大厦群中间,芝加哥河水潺潺流过一座又一座桥梁,偶见游船在河中航行。 图 3 鸟瞰群楼及芝加哥河 芝加哥的城市规划别具匠心,一系列的博物馆,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精华,与一个个没有围栏的公园衔接得天衣无缝,将天赐的密歇根湖与人造的城市连接在一起。著名的芝加哥艺术馆、菲尔德自然博物馆、科学和工业博物馆,依傍在密歇根湖畔;茶褐色的天文馆和锌白色的水族馆坐落在伸入湖中的半岛上,与市中心区的建筑群遥相呼应。艺术馆附近是富有时代感的千禧公园,科学和工业博物馆旁边则是富有自然气息的海德公园。自然博物馆外的格兰特公园东面毗邻密歇根湖,其实是沿湖的一大片草地,北面树木中矗立着林肯的铜塑像。公园中央用红沙铺地,中心是一座名为白金汉喷泉的巨大喷泉,喷出的水柱交相辉映,池中有八匹青铜铸马,造型气派而又精巧。 图 4 远眺群楼、格兰特公园及密歇根湖 图 5 锌白色的水族馆 再次走进格兰特公园的那天,风很大,只有我一人在雨雪中独行。雪花悄无声息地落在林肯的肩上,他端坐在高高的石台上默默无语。他身后的建筑物高低错落,若隐若现,显得朦胧而又虚幻。我陶醉在历史的遐思之中,全然忘记了寒冷。 芝加哥市北面的西北大学和南面的芝加哥大学,都是闻名遐迩的名牌大学,其中的建筑物不乏特色。艺术学院的大门开在哥伦布大道旁,门口两座青铜巨狮相望,学院后墙外就是格兰特公园。在市政中心广场,矗立着毕加索的巨形雕塑作品。在密歇根湖畔及群楼间的空地上,随处可见枯黄而松软的草地,游人随意可坐,清闲自在的野鸭四处游荡。草地上设有儿童游戏场、足球和高尔夫球场,普通市民和游人可尽情享用。 我在西尔斯大厦的建筑展中看到了芝加哥水塔的照片,这座米黄色的古典式建筑已成为市中心的一道古朴的风景。相传 1871 年间,芝加哥市曾经起过一场大火,全城烧成一片瓦砾,惟有这座水塔幸免于难。 20 世纪初重建城市时,人们把它保留了下来。尖塔形水塔的底座由大理石构成,上面花纹凸现,承力的圆柱造型优美,门窗的雕刻精美。角落里有一尊落地大钟,仿佛诉说着随风而逝的故事。 城市建筑,往往记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传承着特有的文化,反映出独有的风格。芝加哥的建筑,不仅是杰出的立体绘画和凝固的音乐,而且是美国迈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文明见证,是美国人民创新精神的充分体现。在我的心目中,它们不仅是芝加哥的骄傲,而且是芝加哥人奉献给全人类的厚礼。
个人分类: 旅途掠影|613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