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女企业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Siminar 2 企业家政治参与的性别比较与分析
热度 1 tianchuanhao 2013-1-7 19:12
n 报告人:郭夏娟教授 n 主持人:王诗宗教授 n 时间: 11 月 9 日下午 2 : 00-3 : 00 n 地点:外经贸楼 211-2 企业家政治参与在我国仍然是一个新现象。虽然学术界对此有所研究,但就该群体参政状况的性别比较与分析并不多见,可以说几近空白。报告人以政治参与理论和性别理论为依据,选择四组案例( 2006 年的温州市女企业家协会调查; 2004 年的温州市第十届民营企业家人大代表调查; 2010 年的温州市、温岭市、丽水市和湖州市的 98 位企业家人大代表调查; 2012 年的杭州市和湖州市女企业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调查),对企业家政治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性别分析,发现男女企业家在参政过程是的同与异。    研究发现一,两性企业家的实际政治参与和参政意识存在明显反差。改革开发以来,企业家参政始于 1993 年 21 名非公经济人士作为代表进入全国政协。自此,企业家参政成为我国政治开明的重要标志,受到诸多关注。在此背景下,女企业家的参政议政呈逐渐上升趋势。以浙江省为例,从第十届代表中女企业家占 13.63% ,上升到第十一届的 17.12% 。但是,与男企业家相比,女企业家的人数与比例明显低于男性。另一方面,数据显示,女企业家参政的公民意识与性别意识都明显高于男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女企业家的参政意识高于国营企业家,且女性高于男性。进而,作为企业家的女性,当她们从政治的边缘趋向中心的初期,更多地将政治参与和企业利益直接关联,而随着企业家参政的制度化程度提高,她们 对参政议政的诉求也越来越向高层次目标转换,对政治参与的理解也逐步提升。 研究发现二,尽管制度设计提供给男女企业家的参政途径并无差异,但实践中,女企业家的参与途径明显少于男性。两性的共同之处是普遍依赖于 “ 安排性参与 ” 。但两性获得 “ 被安排 ” 的机会不尽相同,女性明显少于男性。正因此,女企业家普遍认同 “ 非制度参与 ” ,以弥补女企业家的政治资源少于男企业家的缺陷。这导致女企业家对参政途径具有双重缺失感。一是与其它社会群体相比,女性与男性同样感到途径缺少;二是与男企业家相比,女企业家的缺失感明显大于男性。调查数据表明,参政途径的欠缺感与企业规模与产值具有相关性,即企业规模大产值高,企业家参政途径相对较多,反之亦然。 研究发现之三,女企业家的实际参政能力并不低于男性,但自我评价低于男性对她们的评价,说明女企业家缺乏足够的自信。从女企业家的实际能力看,她们在任职期间的议案提案和建议数量与男性存在差异,女性的议案总数相对少于男性,分布在每年 1 - 7 个区间,而较为集中的区间是提过 2 - 3 个。相比之下,男企业家议案数量大,但分布间距较大,相对集中的是提过 2 - 3 个。与女性不同的是,男性没有提过议案的高达 20.5% ,比女性高出 14.9% 。而男性中数量最高的多达 236 个。综合两者来看,女企业家在任职期间提出议案和建议比较均衡,很少有出现两个极端的情况,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她们的政治责任感普遍较强,整体能力均衡。从这一点看,女企业家的参政议政能力并不比男性弱。 研究发现之四,女企业家的参政效能感低于男性。原因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女企业家提案的内容很多涉及的是社会事务,如食品案例、环境保护、教育等内容,而男企业家提案更多的涉及经济发展内容。在地方政府致力于发展经济与增进财富的目标下,后者更容易为决策者所关注和吸纳,因此,男企业家的参政效能感自然高于女性。二是女企业家的参政经历与经验相对不足,或多或少会影响其参与活动的质量,包括议案与建议的质量,会被认为是低水平参与,会影响其实施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报告者分析了女企业家参政过程存在的制度与文化障碍,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讨论中,与会者就如何完善论文观点提出建议。第一,作为一个探索性的论文,非常有趣而且有意义,如果能够增加理论构建,会更有意义;第二,如果能够补充男女企业家的数量以及参政的比例,结果会更有说服力,目前的女企业家参政人数偏低可能是因为总体的女企业家人数远远低于男企业家;第三,同样的原因,如果没有证据表明男女企业家中参政比例相近,而是女性企业家参政的比例更低,受到的筛选更严格,那么样本有偏,直接比较男性与女性参政可能就不太合适。 郭教授对以上问题一一做出了回应。目前的研究和访谈仍然在继续,以上的建议能够帮助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记录人:田传浩
294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2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