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国逻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学思维尚待弘扬——从环保高工的留言说起
热度 6 jiasf 2019-5-4 21:00
昨天发了一篇博文,讲述我为侄女婿家水井被养猪场污水威胁而网络投诉的经历。本意是表扬红网作为新媒体在环保投诉中的积极作用、表扬当地有关部门对百姓呼声的积极响应、积极作为,关掉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养猪场。没想到却引来一位网友不明就里的指责: “好可怕! 一旦举起 食品安全 和 生态环境 的砍刀,一切迎刃而解!神马问题都不是问题 养猪污染土壤的说法很神奇” “您说养猪粪便污染了农田耕地,我无话可说 奇谈怪论、歪理邪说不可怕,可怕的是传播歪理邪说,以专家教授的名义传播” “你们这些聪明的大臣们都说皇帝的新装很漂亮,只有不谙事理的小屁孩看不见” 从该网友的科学网主页可以看到他的工作单位是深圳市宝安区环境科学研究所,而且搜索一下还可以发现他是该所的环境工程高级工程师。这就很让人奇怪了:第一,高级环境工程师竟然不知道养猪场可能污染土壤?第二,即便起先不知道,在别人解释以后,竟然还是不能理解养猪场可以污染土壤的道理?第三,即便不理解,要怀疑别人的结论,也应该拿出专业的根据吧?为何会不讲逻辑就很主观地就认定别人错误呢?第四,即便不会严密的科学思维,也不该颐指气使地指责别人、直接给人扣帽子吧?哪来的这样的就自己高贵、别人就低劣的道德优越感呢? 如果仅仅只是该网友个别人有这样的表现,倒不值得大惊小怪,当作大样本中的“奇异值”就可以了。但实际上我们周围很多人的思维方式都是如此。这就让人觉得有些无奈了。 尽管也不乏逻辑严密的学者,但整体而言,我们的文化基因里面太缺乏 严密的 科学思维。 我们的文化传统往往追求对事物有自以为是的自圆其说的解说,而不追究事实究竟是什么,不注重对所提出的理论进行严格的实证检验。所以我们有对所有现象都似乎能解释、但却提供不了具体答案的阴阳学说,有对人的各种际遇似乎都能解释、但却指导不了人生发展的风水学说、命相学说。 我们的逻辑推理往往是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上的类比。核桃因为形状像人的大脑,所以吃了可补脑;锁阳因为长得像男性勃起的阳具,所以可以补阳!动物的阳具被认为是很好的壮阳补药,也是因为古人认为动物的阳具很雄壮,男性吃了也会很雄壮。 很多人缺乏关于集合全称判断的大数统计思维概念,简单用个例来下全称判断。最典型的例子是基于 某个病人A的某病B,在看 某个医生C之后就好了,就推断医生C会治病B。殊不知这其中存在多种可能性:医生C真治好了病人A的病 B;A在找C的同时,还接受了别的治疗,是别的治疗治好了A的病B;A的病是自愈的,跟C没有关系。要在多种可能性当中排除其他而留下一种可能,需要做大样本对照实验,利用大样本的统计检验来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绝对不能用一个案例或者少数几个案例来下结论。 再举个之前讨论的海河平原地下水变化的例子,关于海河平原地下水趋势应该如何判断?因为海河平原是一个很大的空间范围,对其总体变化情况应该是对全范围所有地方的地下水变化情况进行平均来作判断,而不能采用海河平原某个地点的地下水的变化情况来代表海河平原整体的情况。就单个点而言,有的地方上升,有的地方下降,都代表不了整体趋势,而必须看平原整体的平均状况。 具体到养猪场是否可能污染土壤,我相信那位网友是基于他早年在农村观察到的使用猪粪的经验,但不能仅仅因为猪粪尿在过去农业生产中是很好的肥料、不存在污染土壤现象这一种情况,就否认可能存在过多的未经处理的猪粪尿进入土壤会污染土壤这另一种情况,固然前一种情况是事实,后一种情况也是事实,二者并不互相排斥,不能因为一种情况的存在就否认另一种情况的存在。以偏概全不行! 韩寒说“ 世界上逻辑分两种,一种是逻辑,一种是中国逻辑。”为了帮助理解他的原意,我把他完整的一段原文也贴在这里。这是他关于观察丁俊晖与沙利文斯诺克大师赛的决赛后观众给丁俊晖留言的感想: “ 世界上逻辑分两种,一种是逻辑,一种是中国逻辑。 一帮毫无成就的人居然还指责一个世界冠军的教育模式有问题,就是中国逻辑。昨天换个号称有文化的人上场,估计还一直以为后面的那个骂他的观众在给他加油呢。丁这次打了一杆147分满分,得了将近50万人民币的奖金。我看见网上居然还有人骂。你以为练147分钟就能打147分啊。谁都会心理不平衡,但这样变态的心理不平衡,难道真是中国教育的对人类的畸形培养的产物?人家为了打球,在丝毫没有看到希望的情况下,把老家都卖了,举家去广东。你没这魄力赚不到钱就闭嘴。中国人就是这样,恨不得所有运动员和写书的都穷死,穷的在街上要饭,靠政府补贴过日子,然后那些一个月拿个几千块钱的就可以假装同情同情安慰安慰。当个局长之类家产上千万倒是没人觉得希奇,都觉得是应该的。这是多么可怕的中国逻辑。人家拿个几十万奖金(还是国外的奖金,如果国内发的,肯定又要有**叫唤,这钱干嘛不去支援希望工程啊)就叫声不断,说人家凭什么啊,凭什么,就凭你不能。你为什么不能,因为如果今天你死了,明天就有无数人可以顶替你。” 韩寒直指很多中国人的逻辑本质是没有逻辑!虽然场合有所不同,用逻辑所评价的对象——这里是科学判断,他那里是体育比赛——也不同,但很多中国人的所谓逻辑实际上是没有逻辑,表现完全相同! 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中,科学思维的气场真是还很弱小。所以很多专业人士对于科学问题不是追根问底探求真理,而是也搞中庸之道取其中,甚或凭私人关系的亲近来选择支持谁;最有代表性的科学家可以相信且大力宣扬特异功能;大学教授冠冕堂皇地宣扬风水;官员、主持人、演员、企业家要成群结队去膜拜骗术大师;众多无知而无畏者不弄清事实、不讲求证据就夸夸其谈,甚而没有证据就给别人扣上各种莫须有的罪名! 科学思维尚待弘扬!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773 次阅读|31 个评论
请“不要将学术讨论意识形态化”
niehuihua 2014-1-21 09:01
国人一直缺乏平等对话和理性辩驳的传统文化,惯于接受非黑即白的观点,并且以观点的异同来决定个人的爱憎。我特别欣赏盛洪教授在十年多年前的几句话:讨论问题,第一不要怀疑别人的动机,因为动机是不可证实的;第二,不要怀疑别人的智商,因为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智商肯定不低。奈何中国人,尤其是网民,就是喜欢“阴谋论”,就是喜欢将别人贬得一无是处,仿佛全世界就数他聪明。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网民的理解力似乎仅限于140个字以内,甚至只限于标题,所以“标题党”才会有市场。可是,说这些有用吗?互联网从来就不是讨论问题的地方,而是发泄不满的场所。我在新年献词《2014:希望中国网民讲点道理》(http://doctornie.blog.sohu.com/300163112.html)中已经对此表示了绝望。可惜,张载的四句名言里居然没有“开启民智”。此时此刻,我特别佩服鲁迅的半句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 附上盛洪的那篇著名评论文章 不要将学术讨论意识形态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盛洪 知识积累、学术发展和文化演进,是一个社会自发地演进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依赖于“自由”,即学术的自由探索和理论的自由竞争。而自由与规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只有存在着公正的秩序,才能保证学术自由不是若干个人的,而是全社会的。 既然要自由地探索,就会有学术上的分歧以至冲突,解决的方法,就是学术讨论、争论以至竞争。具体的形式,就是批评与反批评,理论的挑战与应战。批评的意义,不仅是一种理论向另一种理论的挑战,对于被批评者来说,批评可以使得他思考得更为周密,理论表述更为无懈可击,更可以激发他对自己理论的拓展。因此批评与反批评做为一种制度,对于学术发展的促进作用,要高于任何个人。 但若要批评与反批评的制度发挥作用,就必须有恰当的规则,否则批评与反批评就不会达成上述的积极后果。一个不太好的倾向,就是将学术意识形态化。所谓意识形态,就是对一种主张的简化的表述,它可以帮助大众理解相对复杂的理论和政治主张。但意识形态的形式不易引入学术讨论中。因为学术讨论需要的是细密的分析,而简化的表述会忽略许多概念的细微区别,掩盖问题的复杂性,损害学术研究的质量。更为严重的是,意识形态的因素往往年政治因素联系在一起。将意识形态的因素引入,就相当于将政治因素引入。我们知道,一旦如此,就很难有公正的学术批评与反批评了。 因此我们一直主张,要小心谨慎地将学术与意识形态分开,推而广之,要避免将学术之外的因素引入到学术领域。 在学术批评中,我们主张第一不要怀疑对方的动机,第二不要怀疑对方的智力。一个理论,只接受两种形式的批判,一是逻辑批判,一是经验批判。在此之外的所谓批评,只能被认为是对学术讨论的干扰。 当然,这样的主张和原则,目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并且没有一个高高在上的法官强制大家这样做。因此自律是重要的,如果我们还自称是知识分子的话。 出处:盛洪,《 不要将学术讨论意识形态化》,《经济学消息报》,1999年6月18日。
784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种“中国逻辑”的定义解析(二)
热度 1 fqng1008 2013-7-7 07:22
二、逻辑学家的“中国逻辑”    从定义的角度看,第二种是三种“中国逻辑”中最为靠谱的。刘邦凡在《船山学刊》2005年04期发表了“什么是中国逻辑”的论文,这是逻辑学学者的研究结果。他检索CNKI收录的1994-2005年发表的论文,以“中国逻辑”为篇名或要害词的文章只有23篇。他总结说,我们所谓的中国逻辑,就是指“中国古代逻辑”,指以亚里士多德逻辑为传统的西方逻辑传入中国之前,未受其影响的中国传统逻辑。具体地讲,中国逻辑是以“墨家逻辑”(《墨经》中的名辩逻辑思想与方法)为主线的,同时包括先秦其他诸子百家的逻辑内含,也包括先秦以后中国文化典籍中一切有关逻辑的思想与方法。不过,“中国古代逻辑学思想的发展,到了《墨经》,就同登上高峰一样”。“假如说西方传统逻辑是以亚里士多德逻辑为代表的话,印度逻辑是以因明为代表的话,那么,也可以肯定地说,中国逻辑以墨家逻辑为代表,墨家逻辑是中国逻辑成就最高的主体部分。”    他引用温公颐先生话来说:“中国逻辑与西方三段逻辑和印度三支逻辑既有相同的方面,又有不同的方面,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中国的名、辞、说(说辞),有一般逻辑的特征,但不能和古希腊、古印度等同。……从逻辑的总的性质来看,西方推论三大类属为依据,可以说是外延的逻辑,这与中国的三物逻辑有所不同,我国古代的三物逻辑重在内涵,‘类不可必推’、‘推类之难,说在名之大小’。‘类’,即应作为推论的依据,又不能完全依靠。公孙龙曾注重内涵的分析,我姑且名为内涵的逻辑,这是中国逻辑的一个特点。”   具体地说,他赞成刘培育先生的观点:“‘名辩学’与‘中国古代逻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名辩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建构的一门学说,主要研究正名、立辞、明说、辩学的方法、原则和规则。这门学说的核心是逻辑学,但也包括熟悉论和论辩术等内容,与政治和伦理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逻辑学是名辩学的核心,并非名辩学就是中国古代逻辑。名辩学在中国逻辑却没有得到很好发展,也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   他在文章中还讨论了墨家辩学与逻辑之间的关系:第一,墨家辩学不能简单地与逻辑画等号,就整体而言两者不是一回事;第二,由于墨家辩学也讨论了推理,所以墨家也有自己的逻辑思想和学说。因为墨家辩学以言谈论辩为对象,讨论了涉及言谈与论辩的诸多内容:语言的本质与功用,语言的特征与组成,言义关系,语义与语用;论辩的界说、性质与功用,论辩的认知基础,论辩的诸种原则与要求,论辩中立辞的根据与组成,论辩的诸种方法与谬误等。就整体而言,墨家辩学与逻辑的研究对象、目的不尽相同。墨家辩学以言谈论辩为对象,以“取当争胜”宣说墨家“义事”为目的;逻辑以推理为对象,其目的既涉及语言交际行为,更要为科学认知提供工具。同时,墨家为使自己宣说的义事获得他人赞同,也为了使论辩胜败的判定为他人认可,必然要讨论“立辞”。《大取》所谓“立辞”,是指命题的成立。墨家辩学主张,任何一个命题的成立,都要有相应的理由和根据。假如一个命题没有其赖以成立的理由,就是荒谬的了。这就是《大取》所说,“夫辞,以故生……立辞而不明于其所生妄也。”墨家用做提出理由以成立命题的基本方法是“说”,即《小取》所谓“以说出故”。这表明,墨家辩学的“说”,是提出理由(“故”),以成立一个命题(“辞”)的过程,即推理(论证)过程。所以说,墨家辩学虽然以言谈论辩为研究对象,但同时也涉及了推理。    我认为:(1)严格地说,逻辑学只有一个。尽管从人类推理、思维角度看似乎有一些联系,如果追索逻辑学的源流,印度的“因明”与中国古代的“名辩学”可能很难有亲缘关系。我不是逻辑学专家,不敢肯定现代的逻辑学中是否有某些理论来自于古代印度和中国的某些逻辑思想;如果没有的话,“中国逻辑”或“印度逻辑”根本无从谈起。这与医学不同,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无论中国古代医学或印度古代医学是否对现代医学有所贡献,他们都有自己的医疗实践,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因此也有自己的医学。    (2)“中国逻辑”等于“中国古代逻辑”,这个说法不太妥当。试想,如果存在一个“中国古代逻辑”,那么就会有与之相应的“中国现代逻辑”。显然,所谓“中国现代逻辑”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思维规律的基础学科——“逻辑学”。因此,从分类学的角度看,“中国古代逻辑”不能等同于“中国逻辑”,而仅仅是中国古代的一些非系统的逻辑学思想。 以上说法,是否妥当?特请教于相关专家。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3572 次阅读|2 个评论
三种“中国逻辑”的定义解析(一)
热度 2 fqng1008 2013-7-4 10:27
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至少有三种“中国逻辑”,试正名之。 一、韩寒的“中国逻辑” 在三种“中国逻辑”中,韩寒提出的“世界上有两种逻辑,一种叫逻辑,一种叫中国逻辑”最著名,最流行,很多人把它说成是“名言”。首先,研究韩寒“中国逻辑”的内在含义(即内涵,或定义),似乎可以描述为“中国当代的某些非逻辑思维(逻辑错误)”。显然,这不合乎定义规则,因为它不是认识对象或事物具有的“确定的含义、位置、界限和规定”,“中国逻辑”不等于“中国当代的某些非逻辑思维(逻辑错误)”。 也许,韩寒采取的是“列举定义”方式,即指出一定的例子来让对方认识到一个词的意义。请看他的举例说明:“ 百姓:这鸡蛋真难吃。 五毛:有本事你下个好吃的蛋来。百姓:这鸡蛋真难吃。五毛:再难吃也是自己家的鸡下的蛋,凭这个就不能说难吃。百姓:这鸡蛋真难吃。五毛:比前年的蛋已经进步很多了。百姓:这鸡蛋真难吃。五毛:你就是吃这鸡蛋长大的,你有什么权力说这蛋不好吃?百姓:这鸡蛋真难吃。五毛:自己家鸡下的蛋都说不好吃,你还是不是中国人!百姓:这鸡蛋真难吃。五毛:隔壁家那鸭蛋更难吃,你咋不说呢?百姓:这鸡蛋真难吃。五毛:嫌难吃就别吃,滚去吃隔壁的鸭蛋吧。百姓:这鸡蛋真难吃。 五毛 : 鸭蛋是好吃 , 可是不符合我们家的具体情况 。 百姓:这鸡蛋真难吃。五毛:凡事都有个过程,现在还不是吃鸭蛋的时候。百姓:这鸡蛋真难吃。五毛:光抱怨有什么用,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努力赚钱买鸡!百姓:这鸡蛋真难吃。五毛:心理阴暗,连鸡蛋不好吃也要发牢骚。百姓:这鸡蛋真难吃。五毛: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蛋,美国鸡蛋好吃,你去吧!百姓:这鸡蛋真难吃。五毛:我们养鸡场处于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基本养鸡方法二十年不动摇!百姓:这鸡蛋真难吃。五毛:难吃的鸡蛋是极少数,绝大多数鸡蛋是好的,是优秀的,是经得起考验的!百姓:这鸡蛋真难吃。五毛:小心被别有用心的鸡利用,你真傻!百姓:这鸡蛋真难吃。五毛:老百姓不关心鸡蛋还是鸭蛋,老百姓只关心有没有蛋吃。百姓:这鸡蛋真难吃。五毛:祖宗三代都是吃这个鸡蛋长大的,你竟然敢说这个鸡蛋难吃?百姓:这鸡蛋真难吃。五毛:其实鸭蛋是个巨大的阴谋,试图颠覆我们家。百姓:这鸡蛋真难吃。 五毛 : 没有 XXX ,你连这鸡蛋都吃不上。” 有个网友留言说:“同学评论说这是五毛必备,我觉得还别单说五毛,这逻辑在父母嘴里更常见。大部分父母常常对孩子使用这套逻辑啊,都是从小培养出来的。近来我看了好几本教育方面的书,说的就是一句话——宝宝,你不喜欢吃这个鸡蛋,那就放着吧。亲爱的小白菜们,让我们自己学会说:宝宝,你不喜欢吃这个鸡蛋,那就放着吧。”其实不然,这更是“宣传家”教化子民的方式,找出很多“顾左右而言他”的理由,唯恐你不信。 易中天觉得这个说法不错,于是进一步扩展了其外延 :(1)问态度,不问事实;(2)问动机,不问是非;(3)问亲疏,不问道理。而且找出共同特点是不讲事实,不讲逻辑,不讲道理。只要是自家人,说什么都是对的。如果是自己仇恨、反对的人,说啥都不对。他不是反对你的意见,是反对你这个人。哪怕你跟他意见一致,他也要从动机、态度等方面,找你的茬。他最后总结说:现在最喜欢讲“中国逻辑”的,主要是三种人。一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把水搅混。这种人,我称之为“乌贼”;第二种是“疯狗”,逮谁咬谁;第三就是“脑残”,人数最多。乌贼是使坏的,疯狗是咬人的,脑残是起哄的。 常见的逻辑错误有偷换概念、偷换论题、概念不当并列、因果倒置、循环论证、自相矛盾、模棱两可、循环定义、同语反复、推不出等,按照易中天的说法,“中国逻辑”还不仅是逻辑错误,“问态度不问事实,问动机不问是非,问亲疏不问道理”似乎是一种思维定式。有人把它归结于多年的“冷战思维惯性”,因为毛泽东说过两句著名的话,一句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话的意思是干事情之前首先要分清敌我,分清敌我之后干什么呢?第二句话就是“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这两句话既是判断方式也是行为指南,而这套思维逻辑的本质是用屁股决定脑袋。 但无论如何,他们这样定义“中国逻辑”,是违反逻辑学定义规则的:一是中国逻辑不等于逻辑错误,二是某些中国人的逻辑错误不能扩展为所有中国人的逻辑错误。因此,你采用非逻辑的方式责怪别人的逻辑错误,岂不是有点滑稽?!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258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逻辑
zhanghuatian 2013-1-24 16:40
“逻辑”加上中国二字,自然就是贬义的了, 观念的战争,往往会陷入争论双方各执一端、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困境。为何说服不了呢,往往是因为“逻辑”遇上了“中国逻辑”。 中国逻辑的第一特点,是国情论。 我见到的国情论有两种,一种是强调变革中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做出符合中国特点的变革,就像一些国家选择了民主共和,一些国家选择了君主立宪,这都是国情和历史决定的。而另外一种则是用国情为吾国的一切症结辩护,为一切罪孽洗白,把国情变成了进步的阻碍,这里要说的是后一种。 江平先生说,30年前我们批判两个凡是,现在要批判两个谬论:稳定压倒一切,中国情况特殊论。中国自然有其国情、有其特色,这决定了我们不能教条化,不能奉行“拿来主义”。只是,中国的国情与特色,不该成为阻止我们“拿来”真理的借口,用何兆武先生的话讲,倘若真理不合国情,那么需要加以改变的是国情,而非真理,“国情要适合真理,而不是真理要适合国情”。可惜,对中国逻辑的坚守者而言,这些话始终不大入耳。他们眼中,国情的阴霾,阻断了眺望真理的视线,只能惜取眼前物,国情——如贪腐、专权——即存在,存在即合理。   第二特点,是辩证法的滥用。它与第一特点如胶似漆,互为表里。辩证法为国情论提供了论证的工具:哪怕国情再不好,辩证来看,总有好的一面。国情论则为辩证法制造了运行的语境。要言之,辩证法的作用,一是捣糨糊,二是遮羞布。它最大的害处,在于混淆了是非善恶,因为一旦辩证起来,是中有非,非中有是,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再如,用辩证法审视官员腐败,虽然违法,却润滑了科层制,提高了办事效率,并不全是坏事呢。辩证法是哲学思辨方法,而有些问题需要有一说一,把一些该较真的问题用辩证法来思考,就是有意无意的胡搅蛮缠。   第三特点,是诛心,即易中天所云“问动机,不问是非”——须知心之为心,动机之为动机,恰在于不可测问。当然这不是中国逻辑独有的病症,却在中国流毒尤烈。如果你要问“方舟子的老婆为什么剽窃”?方粉:“你是不是屁股不干净?“类似的,你批评一个名人,他的粉丝立即上前围攻,质问你什么动机,是不是嫉妒,是不是借机炒作,进而上升到人格问题、立场问题——凡事不论理性论人品,不论事实论立场,结果只能是各执己见,双方之间的裂缝越来越深,达成共识的可能性越来越微弱。   第四特点,是附会。以旧闻为例。据陈伯达秘书缪俊胜回忆,有一次在京西宾馆开会,会议室厕所未标男女,其间陈伯达上厕所,出来碰到江青,江火了:“你怎么上我的厕所?”陈解释,这里并未标示男女。“啊?你今天上我的厕所,明天就会闯我的卧室!”——江青的不讲逻辑或“中国逻辑”,其一是霸道,将会议室厕所的主权纳入自己名下;其二是附会,将厕所与卧室等同,将“上我的厕所”与“闯我的卧室”混为一谈,事实上,厕所与卧室本不相干,“上错厕所”并不必然会导致“上错卧室”,二者之间不能递进,将它们强行牵连在一起,便打乱了逻辑的前提。   第五特点,是混淆:从混淆公私,混淆道德与制度,到混淆是非,混淆善恶。譬如有人因私德不谨,曝光天下,其论敌便谓:依你这德行,假如上台执政,必定是一大贪官、酷吏。这种论断常能蒙蔽一些受众。然而,稍加明辨,当可知贪官和酷吏,与其人的德行并无必然关系,而取决于制度的设计,公权力是否受到了制约。制度不改,谁上台都一样,君子执政,转眼便是小人。对道德与制度的混淆,可谓吾国的一大沉疴,导致我们的制度建设,屡入误区而不自知。   ……   这五大特点,犹如五毒,身染其一,理智便受损伤。扪心自问,我亦不敢说自己健全,所以这些批判,首先是自我批判。   综上所述中国逻辑不是逻辑,而是逻辑的天敌,是一种痞子文化,而不讲逻辑的民族是可怕的。而中国现在正被这种痞子文化笼罩!
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