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最新动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医学研究最新动态
xupeiyang 2013-10-21 17:36
医学研究动态 (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所提供) 2013 年 10 月 21 日 1. 多酚饮食与个体寿命直接相关 中文: http://www.baikemy.com/news/1/6489861015809 原文: http:// 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23803472 2. 白藜芦醇或有益于肿瘤治疗 中文: http://www.baikemy.com/news/1/6489797730817 原文: http:// 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23522452 3. 维生素可降低乳腺癌患者死亡风险 中文: http://www.baikemy.com/news/1/6489747040513 原文: http:// 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24104882 4. 男性抑郁症易引发冠心病 中文: http://www.baikemy.com/news/1/6489642315521 原文: http:// www.ncbi.nlm.nih.gov/pubmed/22895117 5. 阿片类药物可有效治疗成人慢性咳嗽 中文: http://www.baikemy.com/news/1/6489556969985 原文: http:// www.ncbi.nlm.nih.gov/pubmed/23928798 6. 低血糖增加患者患病率和死亡率 中文: http://www.baikemy.com/news/1/6489498594049 原文: http:// www.ncbi.nlm.nih.gov/pubmed/24089536 7. 认知功能药物可保护脑瘤患者脑功能 中文: http://www.baikemy.com/news/1/6489368683009 原文: http:// 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Memantine+for+the+prevention+of+cognitive+dysfunction+in+patients+receiving+whole-brain+radiotherapy%3A+a+randomized%2C+double-blind%2C+placebo-controlled+trial 8. 联合化疗方法可延长卵巢癌患者生存期 中文: http://www.baikemy.com/news/1/6489227751937 原文: . http:// 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Efficacy+of+Chemotherapy+in+BRCA1%2F2+Mutation+Carrier+Ovarian+Cancer+in+the+Setting+of+PARP+Inhibitor+Resistance%3A+A+Multi-Institutional+Study 9. 吉西他滨提高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 中文: http://www.baikemy.com/news/1/6488749556737 原文: http:// www.ncbi.nlm.nih.gov/pubmed/24104372 10. 大便隐血检查可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 中文: http://www.baikemy.com/news/1/6488696257281 原文: http:// www.ncbi.nlm.nih.gov/pubmed/24047060
个人分类: 科研动态|17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基因最新动态
热度 2 xupeiyang 2013-8-2 20:18
“转基因技术推广应用速度之快创造了近代农业科技史上的奇迹,这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在中国科协今天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 面对面 ”活动上,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说。 黄大昉给出的第一组数据是转基因育种技术发展17年以来,相应农作物面积情况。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一份报告,2012年全世界有28个国家1730万户农民种植了1.7亿公顷即25.5亿亩的转基因作物,还有59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转基因产品,这些数字反映出当下全球转基因生物育种的发展态势。他说,“这一个多世纪以来,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农业科学技术有这种发展势头,17年面积增加了整整100倍。” 中国力推转基因似乎也是“大势所趋”。日前,科技部也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先后5次召开会议,对转基因等5个重大专项2014年度计划进行综合平衡。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组织的报告,2012年全世界有28个国家的1730万户农民种植了1.7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即25.5亿亩。还有59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转基因产品。这些数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转基因生物育种的发展态势。 有专家指出,如果中国决定加快发展转基因作物,需要注意的是,首先,可以效法美国政府审批转基因种子时采取的谨慎做法,同时进行大规模科学研究和示范,以确保对人体、环境以及在田间作业的农民无害,等市场成熟时再批准其商业化;其次,在进行田间试验时,转基因作物和非转基因作物的耕地之间必须保持一定间隔,保证试验的准确性。 ​ 法国解禁 转基因 玉米 恢复大面积种植仍不可能 中国经济网 2小时前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法国《欧洲时报》网站8月2日报道,孟山都的MON810 转基因 玉米2008年以来就被排除在法国种植物之外。尽管法国行政法院撤销了种植... 阿根廷开始试种 转基因 小麦 中国网 3小时前 阿根廷试水 转基因 小麦 转基因 种植大势所趋? 凤凰网 10小时前 国产大豆或完败给进口 转基因 大豆(图) 网易新闻 1天前 农科院研究员:国际贸易市场上很难买到非转基因大豆产品 2013/07/12 农业部回应转基因大豆进口评审时间过短质疑 2013/07/03 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17年增加100倍 2013/07/12 20 questions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20 QUESTIONS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FOODS http://www.who.int/foodsafety/publications/biotech/20questions/en/
个人分类: 转基因学|2048 次阅读|2 个评论
大数据研究最新动态
热度 1 xupeiyang 2013-6-15 15:37
大数据时代来临 概念股蓄势待发 大数据未来三年规模达101亿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大数据”概念股今年以来股价走势 同方周侠:“大数据”概念已成熟 企业需打破行业 大数据预测个人行为 大数据时代来临 首次披露阿里巴巴的“数据闭环” 超级计算机强势领航大数据时代 人人公司大数据落地 联合清华大学共推“人人指数” 数字化革命和大数据背景下的消费者细分 爱奇艺王湘君:大数据时代的营销模式变革 视频监控背后的大数据:在超级潜力跟道德禁制之间怎么选? 缔元信CEO秦雯支招企业:借助大数据做网络营销 酷6网总裁刘文博分享上任工作:借助大数据提高用户体验
个人分类: 数据科学|2543 次阅读|1 个评论
H7N9禽流感病毒研究的最新进展
热度 1 xupeiyang 2013-4-7 15:14
提醒大家近期远离活禽!!! 4月3日,《病毒学报》发表了4月1日收稿,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卫生部医学病毒和病毒病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几位学者合作的文章,介绍了H7亚型流感病毒的特征。其中特别提到3月31日报道的中国上海、安徽两地发现的三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情况。   文章指出,这次人感染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在2003年荷兰地区首例感染致死病例后再次出现H7亚型感染死亡病例。该病毒乃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型重配病毒。也这也就意味着,病毒和以往在禽类身上发现的H7N9病毒相比,已经有了显著变化。  至今仍然许多专家迷惑的,是H7N9在过去从来没有这么严重,但是这次似乎人在感染后,病情发展特别快。而知道了这种病毒已经具备了H9N2的遗传学特征,似乎为这个问题找到了答案。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最早于1966年分离于火鸡,虽然表现低致病性,但该病毒传播广泛,能造成免疫抑制并使宿主容易发生继发感染。更值得一提的是,H9N2这种病毒被证明已开始具备能够感染哺乳动物的特征。   《病毒学报》上的前述文章显示,禽流感病毒除H5N1、H7N7以及H10N7等有感染人的报道外,H9N2也有感染人的报道。   禽流感从禽类传染到其他动物,典型的案例其实是猪。早前业界曾有分析,如果猪被确认感染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和人类流感病毒在猪体内混合重组,产生一种新型的、致命的、有能力人传人的毒株,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近年已发现猪身上有禽类病毒的病例。其中,H9N2就已在中国多个省份的猪场被分离出来。   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署名平继辉的一篇博士论文则指出,中国是在1994年从广东省的一个鸡场中分离到第一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此后该亚型禽流感病毒迅速向临近省份蔓延。自1998年以后,中国利用一株早期分离株制备灭活疫苗,并在一些省份进行了应用。但该亚型病毒的流行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在免疫鸡群中仍然有病毒感染发生。值得指出的是,在几个省份的猪场也分离到了H9N2亚型流感病毒。   南京农业大学对1996~2002年中国大陆所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抗原性分析和小鼠感染试验表明,许多毒株发生了抗原变异,部分晚期分离株已获得了感染哺乳动物的能力。   发表于2012年第一期《畜牧兽医学报》上陈陆等人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近年来H9N2亚型禽流感的流行变得日益频繁,病毒也进入了一个快速进化阶段,有可能进一步发生遗传变异而进化出毒力更强的毒株。或是受体结合位点的突变导致出现具有与人和哺乳动物流感病毒受体结合的能力,或者出现抗原性变异后导致免疫失败。   文章指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进化与变异不仅会给目前禽流感的防制带来困难,而且还有传染给人的潜在威胁,所以应当加强H9N2亚型AIV变异株的监测和防控措施研究。   事实上,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发现者、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副主任卢洪洲向财新记者介绍,尽管H7N9病毒是由禽流感病毒演变而来,却显示出与哺乳动物细胞结合的能力,以及在接近哺乳动物正常体温生长(哺乳动物的正常体温低于禽类)等特性。   不过,目前H7N9人感染禽流感新型重配病毒究竟经过什么路径得以重组复制、并感染到人,尚无定论。一些被确诊的病例曾有过动物或动物环境接触史。上海活禽市场的鸡和鸽子已被明确感染H7N9病毒。H7N9动物传人的途径究竟为何,这正是现阶段有关研究部门调查与监测的重点。 解析H7N9新型重配病毒 http://china.caixin.com/2013-04-07/100510417.html 新H7N9甲型禽流感的起源和基因组进化(初步发现) 本文报道了我们对新 H7N9 甲型禽流感的起源和基因组进化的研究,初步的结果表明这个病毒是一个全新的病毒,是由三个病毒重组后产生的 (H9N2,H11N9, 和 H7 家族 ) 。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个病毒已经开始产生新的变异。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14529do=blogid=678002 H7N9是什么,致死率有多高? H7N9是此前未曾在人体内发现过的一种新型禽流感病毒,目前人感染此种禽流感的症状为早期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进而发展为严重肺炎和呼吸困难…… 人感染H7N9禽流感解答:是否会人传人? 自3月底公布出来首例人感染H7N9病毒后,引发了社会密切关注,从禽流感病毒的来源,到未来是否会引发人传人的疫情进展,再到如何防治防控,都牵动着许多人的神经…… Nature发文关注中国H7N9人禽流感事件 最新一期(4月3日)Nature杂志也以“NovelbirdflukillstwoinChina”为题,指出这种病原体在家禽中无明显致病性,这导致对其的监控难以开展,也因此令其有机会更好的在人体中适应,并最终造成大规模疫…… H7N9人禽流感事件:没有任何鸟感染H7N9+死亡6人 目前国内近期均还没有任何关于鸟类感染H7禽流感的报告,这也许是由于这些感染现在还没有表现出严重疾病,或者是由于监测或报告未到位。香港大学的流感病毒学家裴伟士认为现在关键在于追踪导致人体感染病毒的鸟类或其他动物…… 如何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 尽管H7N9病毒感染人类的情况是首次出现,但国家及省市疾控中心在经历了SARS、H1N1等疫情之后,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4月3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并发布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指导各地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H7N9流感病毒在活禽市场检出率最高】农业部今天下午发布消息,截至目前农业部8个工作组在上海、安徽、江苏、浙江等重点省份,对活禽市场、养殖场、养殖户和野禽中采集的11229份样品进行检测发现,H7N9流感病毒在活禽市场检出率最高。提醒大家近期远离活禽,注意个人卫生。
个人分类: 传染病学|3426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些牛人博客,超有实力的研究机构等的网站链接
innovatefli 2013-1-19 11:24
以下链接是本人整理的关于计算机视觉(ComputerVision, CV)相关领域的网站链接,其中有CV牛人的主页,CV研究小组的主页,CV领域的paper,代码,CV领域的最新动态,国内的应用情况等等。打算从事这个行业或者刚入门的朋友可以多关注这些网站,多了解一些CV的具体应用。搞研究的朋友也可以从中了解到很多牛人的研究动态、招生情况等。总之,我认为,知识只有分享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真诚希望下面的链接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1)googleResearch; http://research.google.com/index.html (2)MIT博士,汤晓欧学生林达华; http://people.csail.mit.edu/dhlin/index.html (3)MIT博士后Douglas Lanman; http://web.media.mit.edu/~dlanman/ (4)opencv中文网站; http://www.opencv.org.cn/index.php/%E9%A6%96%E9%A1%B5 (5)Stanford大学vision实验室; http://vision.stanford.edu/research.html (6)Stanford大学博士崔靖宇; http://www.stanford.edu/~jycui/ (7)UCLA教授朱松纯; http://www.stat.ucla.edu/~sczhu/ (8)中国人工智能网; http://www.chinaai.org/ (9)中国视觉网; http://www.china-vision.net/ (10)中科院自动化所; http://www.ia.cas.cn/ (11)中科院自动化所李子青研究员; http://www.cbsr.ia.ac.cn/users/szli/ (12)中科院计算所山世光研究员; http://www.jdl.ac.cn/user/sgshan/ (13)人脸识别主页; http://www.face-rec.org/ (14)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V小组; http://www.eecs.berkeley.edu/Research/Projects/CS/vision/ (15)南加州大学CV实验室; http://iris.usc.edu/USC-Computer-Vision.html (16)卡内基梅隆大学CV主页; http://www.cs.cmu.edu/afs/cs/project/cil/ftp/html/vision.html (17)微软CV研究员Richard Szeliski;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en-us/um/people/szeliski/ (18)微软亚洲研究院计算机视觉研究组;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en-us/groups/vc/ (19)微软剑桥研究院ML与CV研究组;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en-us/groups/mlp/default.aspx (20)研学论坛; http://bbs.matwav.com/ (21)美国Rutgers大学助理教授刘青山; http://www.research.rutgers.edu/~qsliu/ (22)计算机视觉最新资讯网; http://www.cvchina.info/ (23)运动检测、阴影、跟踪的测试视频下载; http://apps.hi.baidu.com/share/detail/18903287 (24)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王晓刚; http://www.ee.cuhk.edu.hk/~xgwang/ (25)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汤晓鸥); http://mmlab.ie.cuhk.edu.hk/ (26)U.C. San Diego. computer vision; http://vision.ucsd.edu/content/home (27)CVonline; http://homepages.inf.ed.ac.uk/rbf/CVonline/ (28)computer vision software; http://peipa.essex.ac.uk/info/software.html (29)Computer Vision Resource; http://www.cvpapers.com/ (30)computer vision research groups; http://peipa.essex.ac.uk/info/groups.html (31)computer vision center; http://computervisioncentral.com/cvcnews (32)浙江大学图像技术研究与应用(ITRA)团队: http://www.dvzju.com/ (33)自动识别网: http://www.autoid-china.com.cn/ (34)清华大学章毓晋教授: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ee/4157/2010/20101217173552339241557/20101217173552339241557_.html (35)顶级民用机器人研究小组Porf.Gary领导的Willow Garage: http://www.willowgarage.com/ (36)上海交通大学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 http://www.pami.sjtu.edu.cn/ (37)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视觉实验室刘允才教授: http://www.visionlab.sjtu.edu.cn/ (38)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助理教授Kristen Grauman : http://www.cs.utexas.edu/~grauman/ (39)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智能图文信息处理实验室(丁晓青教授): http://ocrserv.ee.tsinghua.edu.cn/auto/index.asp (40)北京大学高文教授: http://www.jdl.ac.cn/htm-gaowen/ (41)清华大学艾海舟教授: http://media.cs.tsinghua.edu.cn/cn/aihz (42)中科院生物识别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 http://www.cbsr.ia.ac.cn/china/index%20CH.asp (43)瑞士巴塞尔大学 Thomas Vetter教授: http://informatik.unibas.ch/personen/vetter_t.html (44) 俄勒冈州立大学 Rob Hess博士: http://blogs.oregonstate.edu/hess/ (45)深圳大学 于仕祺副教授: http://yushiqi.cn/ (46)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 http://www.aiar.xjtu.edu.cn/ (47)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员Robert T. Collins: http://www.cs.cmu.edu/~rcollins/home.html#Background (48)MIT博士Chris Stauffer: http://people.csail.mit.edu/stauffer/Home/index.php (49)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识别研究组(Anil K. Jain教授): http://www.cse.msu.edu/rgroups/biometrics/ (50)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Thomas S. Huang: http://www.beckman.illinois.edu/directory/t-huang1 (51)武汉大学数字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研究中心: http://www.whudpcv.cn/index.asp (52)瑞士巴塞尔大学Sami Romdhani助理研究员: http://informatik.unibas.ch/personen/romdhani_sami/ (53)CMU大学研究员Yang Wang: http://www.cs.cmu.edu/~wangy/home.html (54)英国曼彻斯特大学Tim Cootes教授: http://personalpages.manchester.ac.uk/staff/timothy.f.cootes/ (55)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教授Jiebo Luo: http://www.cs.rochester.edu/u/jluo/ (56)美国普渡大学机器人视觉实验室: https://engineering.purdue.edu/RVL/Welcome.html (57)美国宾利州立大学感知、运动与认识实验室: http://vision.cse.psu.edu/home/home.shtml (58)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GRASP实验室: https://www.grasp.upenn.edu/ (59)美国内达华大学里诺校区CV实验室: http://www.cse.unr.edu/CVL/index.php (60)美国密西根大学vision实验室: http://www.eecs.umich.edu/vision/index.html (61)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麻省大学),视觉实验室: http://vis-www.cs.umass.edu/index.html (62)华盛顿大学博士后Iva Kemelmacher: http://www.cs.washington.edu/homes/kemelmi (63)以色列魏茨曼科技大学Ronen Basri: http://www.wisdom.weizmann.ac.il/~ronen/index.html (64)瑞士ETH-Zurich大学CV实验室: http://www.vision.ee.ethz.ch/boostingTrackers/index.htm (65)微软CV研究员张正友: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en-us/um/people/zhang/ (66)中科院自动化所医学影像研究室: http://www.3dmed.net/ (67)中科院田捷研究员: http://www.3dmed.net/tian/ (68)微软Redmond研究院研究员Simon Baker: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en-us/people/sbaker/ (69)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李凯: http://www.cs.princeton.edu/~li/ (70)普林斯顿大学博士贾登: http://www.cs.princeton.edu/~jiadeng/ (71)牛津大学教授Andrew Zisserman: http://www.robots.ox.ac.uk/~az/ (72)英国leeds大学研究员Mark Everingham: http://www.comp.leeds.ac.uk/me/ (73)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Chris William: http://homepages.inf.ed.ac.uk/ckiw/ (74)微软剑桥研究院研究员John Winn: http://johnwinn.org/ (75)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Monson H.Hayes: http://savannah.gatech.edu/people/mhayes/index.html (76)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孙剑: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en-us/people/jiansun/ (77)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马毅: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en-us/people/mayi/ (78)英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David Lowe: http://www.cs.ubc.ca/~lowe/ (79)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Bob Fisher: http://homepages.inf.ed.ac.uk/rbf/ (80)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Serge J.Belongie: http://cseweb.ucsd.edu/~sjb/ (81)威斯康星大学教授Charles R.Dyer: http://pages.cs.wisc.edu/~dyer/ (82)多伦多大学教授Allan.Jepson: http://www.cs.toronto.edu/~jepson/ (83)伦斯勒理工学院教授Qiang Ji: http://www.ecse.rpi.edu/~qji/ (84)CMU研究员Daniel Huber: http://www.ri.cmu.edu/person.html?person_id=123 (85)多伦多大学教授:David J.Fleet: http://www.cs.toronto.edu/~fleet/ (86)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教授Andrea Cavallaro: http://www.eecs.qmul.ac.uk/~andrea/ (87)多伦多大学教授Kyros Kutulakos: http://www.cs.toronto.edu/~kyros/ (88)杜克大学教授Carlo Tomasi: http://www.cs.duke.edu/~tomasi/ (89)CMU教授Martial Hebert: http://www.cs.cmu.edu/~hebert/ (90)MIT助理教授Antonio Torralba: http://web.mit.edu/torralba/www/ (91)马里兰大学研究员Yasel Yacoob: http://www.umiacs.umd.edu/users/yaser/ (92)康奈尔大学教授Ramin Zabih: http://www.cs.cornell.edu/~rdz/ (93)CMU博士田渊栋: http://www.cs.cmu.edu/~yuandong/ (94)CMU副教授Srinivasa Narasimhan: http://www.cs.cmu.edu/~srinivas/ (95)CMU大学ILIM实验室:http://www.cs.cmu.edu/~ILIM/ (96)哥伦比亚大学教授Sheer K.Nayar: http://www.cs.columbia.edu/~nayar/ (97)三菱电子研究院研究员Fatih Porikli :http://www.porikli.com/ (98)康奈尔大学教授Daniel Huttenlocher:http://www.cs.cornell.edu/~dph/ (99)南京大学教授周志华:http://cs.nju.edu.cn/zhouzh/index.htm (100)芝加哥丰田技术研究所助理教授Devi Parikh: http://ttic.uchicago.edu/~dparikh/index.html (101)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后Helmut Grabner: http://www.vision.ee.ethz.ch/~hegrabne/#Short_CV (102)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贾佳亚: http://www.cse.cuhk.edu.hk/~leojia/index.html (103)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吴建鑫: http://c2inet.sce.ntu.edu.sg/Jianxin/index.html (104)GE研究院研究员李关: http://www.cs.unc.edu/~lguan/ (105)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Monson Hayes: http://savannah.gatech.edu/people/mhayes/ (106)图片检索国际会议VOC(微软剑桥研究院组织): http://pascallin.ecs.soton.ac.uk/challenges/VOC/ (107)机器视觉开源处理库汇总: http://archive.cnblogs.com/a/2217609/ (108)布朗大学教授Benjamin Kimia: http://www.lems.brown.edu/kimia.html (109)数据堂-图像处理相关的样本数据: http://www.datatang.com/data/list/602026/p1 (110)东软基于CV的汽车辅助驾驶系统: http://www.neusoft.com/cn/solutions/1047/ (111)马里兰大学教授Rema Chellappa: http://www.cfar.umd.edu/~rama/ (112)芝加哥丰田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Devi Parikh: http://ttic.uchicago.edu/~dparikh/index.html (113)宾夕法尼亚大学助理教授石建波 : http://www.cis.upenn.edu/~jshi/ (114)比利时鲁汶大学教授Luc Van Gool : http://www.vision.ee.ethz.ch/members/get_member.cgi?id=1 , http://www.vision.ee.ethz.ch/~vangool/ (115)行人检测主页: http://www.pedestrian-detection.com/ (116)法国学习算法与系统实验室Basilio Noris博士: http://lasa.epfl.ch/people/member.php?SCIPER=129576 http://mldemos.epfl.ch/ (117)美国马里兰大学LARRY S.DAVIS教授: http://www.umiacs.umd.edu/~lsd/ (118)计算机视觉论文分类导航: http://www.visionbib.com/bibliography/contents.html (119)计算机视觉分类信息导航: http://www.visionbib.com/ (120)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博士Marcos Nieto: http://marcosnieto.net/ (121)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张磊: http://www4.comp.polyu.edu.hk/~cslzhang/ (122)以色列技术学院教授Michael Elad: http://www.cs.technion.ac.il/~elad/ (123)韩国启明大学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实验室: http://cvpr.kmu.ac.kr/ (124)英国诺丁汉大学Michel Valstar博士: http://www.cs.nott.ac.uk/~mfv/ (125)卡内基梅隆大学Takeo Kanade教授: http://www.ri.cmu.edu/people/kanade_takeo.html (126)微软学术搜索: http://libra.msra.cn/ (127)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Radu Timofte博士: http://homes.esat.kuleuven.be/~rtimofte/ ,交通标志检测,定位,3D跟踪 (128)迪斯尼匹兹堡研究院研究员:Iain Matthews: http://www.iainm.com/iainm/Home.html http://www.ri.cmu.edu/person.html?type=publicationsperson_id=741 AAM,三维重建 (129)康奈尔大学视觉与图像分析组:http://www.via.cornell.edu/ 医学图像处理 (130)密西根州立大学生物识别研究组:http://www.cse.msu.edu/biometrics/ 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图像检索 (131)柏林科技大学计算机视觉与遥感实验室:http://www.cv.tu-berlin.de/menue/computer_vision_remote_sensing/parameter/en/ 图像分析、物体重建、基于图像的表面测量、医学图像处理 (132)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数字多媒体研究组:http://www.cs.bris.ac.uk/Research/Digitalmedia/ 运动检测与跟踪、视频压缩、3D重建、字符定位 (133)英国萨利大学视觉、语音与信号处理中心: http://www.surrey.ac.uk/cvssp/ 人脸识别、监控、3D、视频检索、 (134)北卡莱罗纳大学教堂山分校Marc Pollefeys教授:http://www.cs.unc.edu/~marc/ 基于视频的3D模型生成、相机标定、运动检测与分析、3D重建 (135)澳大利亚国立大学Richard Hartley教授:http://users.cecs.anu.edu.au/~hartley/ 运动估计、稀疏子空间、跟踪、 (136)百度技术副总监于凯:http://www.dbs.ifi.lmu.de/~yu_k/ 深度学习,稀疏表示,图像分类 (13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新波教授:http://web.xidian.edu.cn/xbgao/index.html质量评判、水印、稀疏表示、超分辨率 (138)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Michael I.Jordan教授:http://www.cs.berkeley.edu/~jordan/ 机器学习 (139)加州理工行人检测相关资料:http://www.vision.caltech.edu/Image_Datasets/CaltechPedestrians/ (140)微软Redmond研究院研究员Piotr Dollar:http://vision.ucsd.edu/~pdollar/ 行人检测、特征提取、 (141)视觉计算研究论坛:http://www.sigvc.org/bbs/ 中科院视觉计算研究小组的论坛 (142)美国坦桑尼亚州立大学稀疏学习软件包:http://www.public.asu.edu/~jye02/Software/SLEP/index.htm 稀疏学习
个人分类: 项目来源|26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教你如何掌握你所研究的领域的最新动态
jake361921861 2012-12-26 09:14
你在烦如何了解你所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吗? 你在烦经常去你熟悉的期刊进行繁琐搜索吗? 你是否想知道有没有一种自动功能来掌握最新动态吗? 我在小木虫上也发表了的,回复率/点击率= 1371/6878,有人说很好,有人说简单实用,有人知道的当然觉得没什么,但是我想分享的是给那些不知道的科研爱好者, 下载附近内容,你就知道了,但愿对你有用。 如何了解最新动态.doc
17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贴:如何掌握你所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
treblestar 2012-12-25 22:12
“Google学术搜索”是一个非常棒的工具,如何使用“Google学术搜索”来了解你所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 http://bbs.sciencenet.cn/thread-1127690-1-1.html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51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杨青平,一个滥用话语权给民众下毒的健康报总编
蒋高明 2012-11-19 22:33
来源:作者博客作者:金微时间:2012年6月28日 15:20 15 次浏览 0 条评论 欢迎分享安和四季精彩文章: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42/87/27/8_1.html 杨青平,一个滥用话语权给民众下毒的健康报总编 文/金微 提要:杨青平,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用自己的主观臆测当作真理,以之作为批驳别人的依据。杨青平以引为傲的是自己农业大学的身份,这个上世纪的科班生,对于眼下转基因的最新动态不关注不跟踪不学习,他不仅是活在自己的臆想的世界,还活在上世纪的转基因年代里,他只会用自己一些可怜零碎的生物知识去忽悠那些比他更可怜的读者。他说自己是科普转基因,但是他的文章里要科普没科普,要逻辑没逻辑,他只会进行政治诽谤和人身攻击,用他的价值观给质疑转基因者进行定性,然后展现自己无比强大自相矛盾的逻辑。作为大河健康报的总编,他掌握着该报的话语权,一篇人身攻击性的文章也能放在头版。他利用自己的话语权拼命为转基因辩护,在报纸上将转基因的风险和危害淡化,或许有人看了大河健康报而不再对转基因毒食保持警惕,那杨青平的作用则是直接地通过制造舆论隐瞒真相的方式给民众下毒。毒犯只是给个别或部分人下毒,只会毒少数人,而作为在河南公开发行的报纸,杨青平的“毒论”会影响很多的河南读者,是毒一大片。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给河南人民“下毒”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河南党报下的健康报的总编。 正文: 大河健康报的杨青平,已不是第一次“科普转基因”,也不是第一次写文章攻击我。之前他曾写过一篇文章《主流媒体莫造谣》,攻击我所作的转基因报道是造谣。 这一次,他再次在大河健康报的头版(5月15日)撰文《耸人听闻盖因误解之深》,据说这是他写的“转基因真相之七十六”。他的文字,显示了自己强大的逻辑,他的文章,再次显示了自己无比的优越性。 我过去看过他所作的系列转基因科普文章,总是找不到可以驳斥的地方。他总是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惯于拿自己的主观臆测当作真理,还大言不惭地以此作为攻击别人的依据。他对转基因的无知,让人诧异,更让人意外的是,他把无知作为炫耀的资本,作为屡试不爽的批驳依据。 杨青平喜欢给人扣帽子,他说反对转基因科学家都是极端环保主义,但是,转基因技术开拓人及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伯格博士很早就提出警告:基因重组和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都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有潜在的严重威胁的,误用转基因食品作物技术可能给人类带来无法挽救和无法弥补的灾难性后果。他说中国人反对转基因是无知,媒体反转基因是愚昧,美国人发起反转基因游行占领孟山都运动那是什么?美国主流杂志《大西洋月刊》对转基因提出警告“转基因食品有非常真实的危险”,那又是愚什么? 杨青平的科普文章,从不见转基因最新的消息,如转基因农田的超级草、超级虫、生态避难所、微小核糖核酸(miRNA)、转基因公司撤离欧洲、美国占领孟山都行动、生物恐怖主义与生物国防等等,他的文章对这些信息采取回避的态度,更不要谈他对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 杨青平以引为傲的是自己生物专业出身,这个上世纪的生物科班生,对于眼下转基因的最新动态不仅不关注,对于科学家不断发现的新证据,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他是活在上世纪的转基因年代里,他只会用自己一些零碎的生物知识去忽悠那些读者。 科学是动态的,人们总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修正看法。“科学永远是通过否定自身的谬误而前进的,从横的方向看,科学永远正确,从纵向看,科学永远只是今天正确。明天的发现,一定会纠正今天的不足,甚至谬误。”转基因工程依据的理论,在30年前是“前沿”,但到了今天可能是谬误;如果拒绝接受最新的科学发现,坚持相信30年前的科学假设“正确”,那就是伪科学了。转基因究竟好不好,需要更多的实践来证明。转基因种植的策源地美国,已有官方报告说明转基因作物农业区出现了水系空气的规模污染,转基因食品作物可伤害动物内脏,而且,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带来“超级害虫”和“超级杂草”已经成为威胁美国国土安全的重大问题、国会已经召开过听政会、要求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拿出治理方案,至今未果。 在这些事实面前,杨青平可能觉得是天方夜谭,比如他问:世界上还有转基因武器吗?让人感觉无知还要无知的昂首挺胸、毫无顾忌了。 杨青平的转基因系列文章,不像是作科普,而是为了攻击人。他的文章都带有赤裸裸的人身攻击语言、对转基因学者进行冷嘲热讽,对学者的观点断章取义地进行曲解批驳,他还不断地对质疑转基因人士进行身份定性和政治株连。本来,这类扣帽子的文章不值一驳,但是,他作为大河健康报的总编,掌握着报社的话语权,一篇含各种攻击性语言的文章,却能够在这份报纸的头版刊登。 其本身的攻击,没有丝毫的逻辑可言。比如,杨青平把反对或拒绝转基因食品的人和组织称为“左派遗民”。他说:谁在反转基因?“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和‘文革’左派遗民。” 美国纽约时报等调查,80%以上的美国消费者反对或拒绝转基因食品。照杨青平的说法,美国80%以上的消费者民众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和‘文革’左派遗民”了?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先后提出法案,要求美国FDA-部门停止关于转基因鱼的审批工作,反对转基因技术侵入美国主食领域。照杨青平的说法,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国会成员们都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和‘文革’左派遗民”了?欧盟多数国家规定禁止转基因食品,拉美一些国家也有同样法律规定,亚洲也有些国家开始走上全禁转基因食品道路;按杨青平的说法,那些国家的民众和官员都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和‘文革’左派遗民”了?为了金钱利益而利用新闻媒体扣政治帽子和搞政治诽谤的做法,这不仅是卑鄙,更是无耻。 作为河南日报下的健康报纸,作为总编的杨青平,他从不对转基因风险和危害提出半点质疑,而是竭力地为转基因作出种种辩护,将转基因危害证据洗白,疯狂地攻击质疑转基因的学者,成为转基因集团的打手,为转基因上餐桌鸣锣开道。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竟然是一份健康类报纸,而且下属河南党报。他在转基因问题上,没有提出半点健康的信息,没有对大众的健康作出半点的贡献,反而利用信息战麻痹读者,是在为大众的健康“下毒”,毒犯下毒只是影响少数人,而杨青平用舆论下毒影响一大片,还好,他的报纸只在河南发行,他的“毒论”也只是影响部分的河南人。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给河南人民“下毒”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河南机关报下的健康报的总编。 (杨青平,1982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同年分配到河南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至今。现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大河健康报总编、河南农大兼职教授。著《皇粮国税:税制流变与王朝兴衰》,27万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著八集历史文献纪录片《皇粮国税》,10万字,中央电视台2007年9月15日至22日播出,大象出版社同期出版;著《影响中国历史的税制变革》,30万字,台湾大地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海外发行;合著《观念决定健康》,27万字,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以下我对杨青平的文章作部分点评(括号为点评文字): 耸人听闻盖因误解之深 转基因真相之七十六: □记者 杨青平 反对转基因,多年以来的“触目惊心”无非是“让老鼠绝育,损害老鼠内脏”的传闻,然而,2012年3月两会期间,一个最新的耸人听闻的说法通过新华社电波传遍全国。 (金微:世界上关于转基因致动物流产、损害老鼠内脏的文献不止一两篇,杨青平视而不见,利用话语权将它们斥为传闻,在开头这样定调是为了其后的转基因观点服务。关于转基因危害影响,最近光明网报道:2012年4月初,全球养猪技术水平最高的丹麦,一位叫做彼特森的养猪场场主,在丹麦全国农业最高级别的专家会议上作了一个别开生面主题发言,介绍自己猪场饲喂转基因大豆饲料后出现猪群严重疾病的现象,再改回喂非转基因大豆饲料后出现猪群健康变化的准确临床材料。这些变化包括:更易产猪仔、母猪产奶量更多、更少死猪仔、出生时猪仔体形更均匀、药物使用量减少、更高产猪仔率以及每栏猪仔数量增加。丹麦国家养猪研究中心在这次会上当即表态要做跟进研究,丹麦养猪研究中心还在4月2日发表了新闻公告:来自美国的数据证明:含有农药草甘膦的转基因大豆确实对猪的胃部健康有不良作用。养猪生产中心主任尼尔.佐治.凯尔森(Niels Jorgen Kjeldsen)说:“为动物健康着想,丹麦一定要就转基因大豆对牲畜健康的不确定性相关开展研究。通过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比较,我们希望能得到非转基因和转基因大豆这两类大豆是否影响动物胃部健康的确切证据。”试验将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丹麦所看到的动物异常现象以及所进行的试验,就是杨青平所说“转基因影响动物”的谣言。最近,微博上有个网友@诗评天下:我老家是山东莱芜的,当地农民都知道,先玉335不能喂猪,母猪吃了以后趁不上猪(方言:不容易怀孕),产仔数量下降,会生死胎!但并不知道先玉335是转基因的,而且从电视宣传还以为转基因是好的。看了我电脑上的资料以后,才知道先玉335是转基因的,是不好的!猪吃不怀孕,人吃了会怎么样?) 这个耸人听闻的说法是:“警惕敌国以转基因物种为武器,针对中国人口发动新型战略打击。”这样的军事语言,老百姓只能这样理解:敌国用转基因植物、动物、微生物,毒害、杀害中国人民。这比“让老鼠绝育,损害老鼠内脏”的传闻更吓人。 说这话的,如果是成天在网上妖魔化转基因的人,人们也许一笑置之,(金微:人们是谁?请不要利用自己的话语权杜撰一个毫无根据的“人们”。)然而却是一个严谨的军事理论家。他叫罗援,中国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少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 大凡理论家的话,都让人感到云山雾罩,需要解读。(金微:杨青平在自说自话?) “目前中国正面临生物安全威胁。”这话常常出自极端环保主义者之口,见多不怪,如今出自军事理论家之口可就奇怪了,目前哪个国家有转基因生物武器?(金微:转基因杀精玉米,听过吗?基因武器?难道你没有听过?井底之蛙杨青平,不要以自己的鼠目寸光来看这个世界,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还要拿出来炫耀,无知还无知的昂首挺胸。) “最现实的威胁是转基因物种的无序迅速扩散。”这应该指的是转基因作物在全世界迅速推广。转基因动物还圈在实验场里,转基因微生物则在科学家的实验室里,或在生物工厂的反应罐里,都不可能扩散。(金微:大概杨青平不还不知道转基因植物会产生负面效应吧,如超级草、超级虫等现实问题?) 最现实的威胁还包括“听任外国人插手中国疫苗以及其他生物药品生产”。现在的疫苗及生物药品,除了来自国企、民企,就是来自合资、独资药厂,还有进口的,不让外国人“插手”是不可能的。(金微:先曲解别人的意思、再对别人的话进行嘲讽,这是作为总编的你一惯的伎俩。) “最严重的威胁是敌国以转基因物种和特种疫苗为武器,针对中国人口发动新型战略打击。”仿佛一场生物战争就要来临,转基因大豆是从国外进口的,油还吃不吃?豆腐还吃不吃?狂犬疫苗还打不打?(金微:油要吃、豆腐也要吃、疫苗当然要打,但前提是要保证安全,进口了转基因大豆并不意味着转基因在豆就安全,农业部门用孟山都的广告作为转基因大豆安全评论当然就不行!中国经营报:《教授质疑孟山都转基因大豆审批 美国广告成科学依据》) 罗援少将建议“成立生物安全国家鉴定中心,在军队和地方设立平行机构,凡进口转基因生物必须同时获得这两个鉴定中心的许可证”。我国每年进口几千万吨转基因大豆、几十万吨转基因玉米,得有几千艘船,如此鉴定,耽误时间,那就等着去世贸组织当被告吧。(金微:如此害怕世贸组织状告,自觉主动地为洋大人着想。) 我相信罗援少将说的是他心之所忧,不是有意耸人听闻、骇人听闻,不过他应该对那些军事发烧友说,不应该在政协会上对新华社说。还嫌转基因争论不够热闹吗?再上升到军事高度,不是火上浇油吗?何况你又不懂转基因,在你的行内你是内行,在你的行外你是外行,搞农的、搞医的、搞药的、所有搞生物的,听了你的高论,不笑掉眼泪也笑掉牙。由此可见,非生物领域的知识分子乃至大知识分子,对转基因的误解有多深。 (金微:不写诗歌的就不能评论诗?不写散文就不能评论散文?不学农的就不能评论农业?似乎全世界只有搞转基因的人才有资格说转基因。如果转基因在试验室,转基因专家可以纯学术,普通民众也无权干涉,现在转基因主粮要上餐桌,已经不是学术范畴,而是影响到个人权利。另外,杨青平再次展现其滥用话语权的伎俩“搞农的、搞医的、搞药的、所有搞生物的,听了你的高论,不笑掉眼泪也笑掉牙。”请你举出例子来,我认识的搞农的、搞药的、搞生物不少人就提出对转基因安全提出警告。你杨青平惯于活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而且如此武断,把自己的主观臆断当作事实、作为依据,当成真理。) 下面介绍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对转基因的误解更深。 (金微:先入为主地给人扣顶大帽。究竟是谁误解,对转基因无知的杨青平没有资格定性) 金微,男,1985年生于江西省德安县,2007年毕业于南昌大学新闻系,先后在江西日报社所属的《大江周刊》、新华社所属的《国际先驱导报》任记者。刚出校门,初入社会,他看到、听到的全是“转基因让老鼠绝育”、“外国学者呼吁禁用转基因作物喂猪”之类的信息,便深信之,于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写出多篇攻击转基因的文章。 (金微:转基因推手不再讨论学术,不科普转基因,而是开始攻击我的学历、专业、资历,我说的事实驳不倒,对我的身份进行一番挖掘,无非是为了宣布我在转基因问题上没有发言权。) 方舟子说金微“一贯对转基因技术抹黑”,是“乌有之乡的枪手”(乌有之乡是“文革”左派的网站,制造、传播大量转基因谣言),把他列入“不良记者榜”。方舟子名气大,被方舟子点名,金微以为荣。 (金微:杨青平你是个“不良总编”,请你以此为荣吧。方舟子对我的栽赃和污蔑,我早已回应反击,扒了方舟子的皮,让他无话可说,你还好意思再用他方舟子的毛当令箭,逻辑真够强大。见《方舟子打着科普旗号陷害转基因报道记者》《小伙儿真棒,金微闪光》) 金微记者的成名之作是2010年9月21日发表于《国际先驱导报》并被新华网转载的一篇道听途说的调查报告,这是迄今为止闹腾最大的转基因谣言,《新京报》把它评为科技假新闻。 (金微:新京报科技周刊的那则报道早已因抄袭、伪科普、断章取义等被打脸,但这却丝毫不影响杨青平拿来当令箭,就像拿方舟子那些不值一驳的证据来对我进行攻击一样。我已见怪不怪。《直言了:光明媒体跟随方舟子、拿联合国搞假新闻。》) 文章说山西、吉林两省种植“先玉335”玉米后,老鼠绝迹、母猪死胎、小猪体弱多病、狗肚子里都是水,并推断“先玉335”是转基因,被老鼠偷吃、给猪狗当饲料,竟至如此。因为新华网转载,所以导致民意汹汹,农业部、环保部不得不调查、取样、检测。 (金微:杨青平,你OUT了,不仅有环保部、农业部,还有科技部、卫生部等部门,还有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等部门。我的一则报道能调动如此多的部门,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不正说明我“刚出校门”不简单么?杨青平,你也整个这么有影响力的报道出来,我就服了你。作为一个你眼中“刚出校门初入社会”的记者,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我的荣耀,而你却成天为转基因辩护,给转基因集团站台,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对转基因问题的认识,不是由一个人的资历决定。你在我面前倚老卖老,请拿出事实来驳倒我,而不是整天的栽赃污蔑。在真理面前,没有权威,在事实真相面前,没有所谓的总编记者这类的资历和经验之谈。顺道说一句,先玉335报道之后,我一直在新华社工作。如果我真的造谣,真的是子虚乌有的杜撰,新华社早就开了我。环保部、农业部用不着一而再地调查取样、检测、辟谣,国务院也不用一而再再而三地召开会议了,他们可以完全可以来找我,事实上,他们也多次找过我核实情况。如此气极败坏的攻击我,无非为了那个早已沉默的转基因公司吧。) 正如信邪教干邪事,记者信转基因有害便把谣言当做事实来证实转基因有害。(金微:诺贝尔奖学者的科学依据转基因有害,也是谣言。美国人民、欧洲人民反对转基因也是因为邪教?) 事实上,“先玉335”真的不是转基因,(金微:杨青平,你可以用你的命来担保不是转基因吗?)它是美国先锋公司培育的一个杂交玉米品种,美国以及许多发达国家都在种,如果是转基因,早就检测出来了( 金微:转基因早已检测出来,你不信,不过你后面又提到检测一事,你还是半信半疑吧。)。可是,后续报道又说,从美国专利局网站发现“先玉335”的父本、母本是转基因。然而,许多网民挖苦记者的英文水平、农学水平太差,其实英文原文说的是,别的育种者不得以此作为转基因材料。 (金微:请举出“许多网民”的例子,不要太多,鉴于你屡次三番毫无依据地杜撰民意,我有必要提醒你,我是媒体工作者,你用自己掌握的话语权杜撰民意,之前杜撰“人们”,这次杜撰“许多网民”,你能蒙蔽你大河报的读者,蒙蔽不了我。请问这就是你杨青平所谓的客观公正吗?请问杨青平你就是这样滥用你的话语权的吗?杨青平,你的英文很好吧?不提大段的报告,咱就提简历摘要的一句话“ a maize plant containing in its genetic material one or more transgenes and to the transgenic maize plants produced by that method. ”。看懂什么意思了吗?从何能得出你的结论:别的育种者不得以此作为转基因材料。) 无理取闹继续进行。(金微:民众反对转基因因为担忧转基因危害自己的身体,在杨青平眼里就是“无理取闹”,那请问你如何解释自己卖命地为转基因公司辩护?)一帮反对转基因人士或杜撰或道听途说环保部委托的机构从山西取回的玉米样本中检测出转基因启动子(金微:究竟是杜撰还是道听途说,请杨青平说清楚)。启动子相当于电灯的启动器,决定电灯的亮度。(金微:启动子是基因的一个组成部分,控制基因表达(转录)的起始时间和表达的程度。通俗地说,启动子就像“开关”,决定基因的活动。) 反对转基因人士质问农业部:“环保部检测出转基因的启动子,但是农业部公关环保部,不让环保部公布数据,‘先玉335’又大规模种下去了。”农业部工作人员回答:“并不是转基因作物才有启动子,所有植物都有启动子,检出启动子,并非就是转基因,这是专业上的问题。”这句话分明是在讲道理,不是在讲事实,但是金微记者竟报道《农业部首度承认环保部检测先玉335含启动子》,给人感觉这就是转基因的启动子。怪不得方舟子把他列入“不良记者榜”。 (金微:你反驳别人的逻辑真是高明,我文章《农业部首度承认环保部检测先玉335含启动子》对农业官员批驳,你居然又引用该官对启动子解释批驳我,有这么强大的逻辑吗?农业官员说“检测出的启动子并不一定就是转基因,因为普通植作物也有启动子。” 这好比说“环保部检测出了癌症细胞”,但农业部官员说:“凡人都有细胞。”杨青平不仅毫无常识,连基本的逻辑都没有,这样的辩驳,我估计转基因集团都不会用你。) 关于启动子,植物原有基因的启动子和转入基因的启动子是不一样的,如果环保部委托的机构真的检测出转基因的启动子,凭反对转基因人士以及金微记者的那股邪劲,一定会把检测机构公布出来的。(金微:检测机构不仅是一家证实,有好几家呢,杨青平不过是孤陋寡闻,不知圈内的事吧。) 闹腾一年,不少耗费,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声明:“我中心和国家其他转基因产品检测监测中心,以及欧盟认证认可的专业检测公司,分别按照执法程序,对‘先玉335’玉米种子样品进行盲样、平行、独立的转基因成分检测,均未发现转基因成分。并对申请品种权保护的‘先玉335’保藏样品也进行了检测,也未检出转基因成分。” 这个声明全世界都能看到,岂能有假。反对转基因人士以及金微记者却仍然执迷不悟,继续造谣。误解之深,不可理喻。 (金微:农业部一个声明让杨青平激动不已,他坚信不疑这则声明,并发出“岂能有假”的警告,权威部门成为杨青平打倒一切真相和真理的武器。不过,这个声明杨青平只是选择性地截取了一部分内容,声明同时对“启动子的问题”作了解释,并且农业部的另则声明同时自相矛盾地提到先玉335的抗虫的问题,可见柴卫东的分析:《请农业部回答,先玉335里面的花椰菜花叶病毒启动子到底是哪里来的?》。 杨青平,作为一个地方健康报的总编,不仅要为外资公司站台,还要为政府分忧,可谓肩负着双重的任务和使命,实在是有些为难。据说,有些自由主义的自由怀疑精神是有选择的,他们从来不怀疑国外,只会怀疑国内,一句话称所有的问题都是国内体制问题。不过,在转基因问题上,似乎是行不通了。杨青平无法肩负起对体制的自由怀疑,他要为体制分忧,毫无保留地支持政府部门的声明,同时还要拼命地为外资公司辩护,用句时髦的话说:他既要做好五毛的角色,同时又要当好美分这班岗,之所以能很好地履行了这个双重的身份,皆在于推销转基因需求所致。) 安和四季绿色健康联盟:http://www.anhesiji.com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674 次阅读|0 个评论
选出热点
liwenbianji 2012-8-2 16:47
期刊编辑都希望看到能拓展现有范围、开创新领域的研究。科研人员也大都希望自己处于领域的前沿,并做出”重大发现”,但很多人并不太清楚当于何处着眼。经 常,他们见到某个小领域内的“动向”,通常是一波论文发表高潮,却发现此时再去参与又太晚了。所以,必须要能够提前预测到这种“动向”。 下一个重 大发现可能很难预测,不过在文献和国际会议中仍然有迹可寻。因此,有必要经常阅读您所在领域的最新文献以获悉最新动态。找寻那些在“讨论”部分中没能解释 透彻的结果,无法解释的结果中常蕴含有科学探索的机会;不过也要记得:首先发表这些结果的实验室占有先机。阅读“读者来信”也能帮你发现本领域内的争议, 而任何解决这些争议的工作都是期刊编辑所乐见的。 要博览而不是只阅读你本领域的研究。这有助于你发现和其他研究领域进行“交叉”的机会—比如或许 又开发了一种新技术,或者一个无关研究中又发现了一种与你领域有关的新的蛋白相互作用。阅读《自然》、《科学》、《细胞》等顶级期刊是随时了解其他领域进 展的一种方法。关键词检索数据库则是发现与不同研究进行交叉机会的方法。通过关键词检索你可以了解某一领域研究的数量和影响力。若某一课题去年的论文发表 总数或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发表数大增,就表明该领域已成为”热点”。反之,若新发论文很少,或基本都在低影响因子期刊,就表明该课题不会广受瞩目。 保持了解最新进展,发现“热门”研究领域及潜在“新问题”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参加国际会议。国际会议常通过论文摘要和壁报的形式报道初步结果,从而让你在结果发表之前就获知最新动向。和其他与会研究者讨论也有助于提炼出最精准的研究问题。 最 后,值得注意的是:课题受的关注越多,竞争也越大。此外,那些报道有争议的观点、提出难以解释的研究结果以及开创研究新方向的实验室往往占据先机,也许领 先好几个月。要考虑你自己的独特优势在那里。有无别人没有的专门设备、样品、或资源?能否通过合作在新领域里迅速取得成果?如果有,那么就应着手提炼研究 问题,设计研究方案,然后开展工作,开始角逐。 Dr Daniel McGowan 分子神经学博士 理文编辑学术总监
32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汉语成强势语言 德国学术期刊《焦点》将出中文版
热度 1 hailang0 2012-7-23 13:30
以下这则报道应该让你也有这种体会。 孔子学院,全球推广汉语。《焦点》中文版,聚焦中国!   近日,欧洲最大的地区和区域比较研究机构之一德国莱布尼茨全球与地区研究所(GIGA)发布消息称,该研究所的知名学术刊物《焦点》(GIGA Focus)国际版将于7月起增加中文版,专门刊登中国学者可能感兴趣的国际事务研究论文。《焦点》因对地区和全球发展的最新动态分析而闻名。此前,该刊物仅以德语和英语出版。   中国驻德国汉堡总领事杨惠群说:“汉堡一直是中国经济通往欧洲的桥头堡,现在德国学术界又对中国给予了更多关注。我很高兴《焦点》中文版为两国学者搭建了一个对话的平台。”莱布尼茨全球与地区研究所所长戴特莱夫·诺勒特(Detlef Nolte)补充道:“谁想在国际学术界有所作为,就必须进行学术对话,而语言障碍往往限制了对话伙伴的选择。我认为,将英语视作全能的学术语言是一种谬论,我们出版学术期刊的中文版,更多地是想表达我们与中国学界进行严肃交流的意愿。”   莱布尼茨全球与地区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焦点》国际版负责人罗伯特·卡派勒(Robert Kappel)介绍,“英语的强势也导致了一种看法,认为以英语写作的论文应该受到特别的重视。但我认为,学术工作应避免视野狭窄。中文版的出版能够给世界专业出版物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拭目以待。”(刘潇潇/编译) 责任编辑:李秀伟 2012-7-19 9:20:05   来源: 2012年07月18日 《中国社会科学报》 Registrieren Sie sich für die Mailing-Liste (Neuerscheinungen, Veranstaltungen, usw.) GIGA Focus International Edition English No. 4/2012 EU Relations with "Emerging" Strategic Partners: Brazil, India and South Africa (Natalie M. Hess) GIGA Focus International Edition is the English-language version of selected issues of the five German-language GIGA Focus series . It offers condensed analyses on topical political, economic or social issues that are directed towards a broad public in politics, economics, the media, and society generally. GIGA Focus International Edition is an open access publication. GIGA Focus International Edition ist die englischsprachige Version ausgewhlter Ausgaben der fünf deutschsprachigen GIGA Focus-Reihen . Die Reihen des GIGA Focus bieten Kurzanalysen zu aktuellen politischen, wirtschaftlichen oder sozialen Themen, die sich an ein breites, Publikum in Politik, Wirtschaft, Medien und Gesellschaft richten. GIGA Focus International Edition ist eine Open Access -Publikation.
个人分类: 海外星云|304 次阅读|2 个评论
生物“共生圈”理论与人性善恶本质
kejidaobao 2012-6-26 14:05
——读王晋康的《与吾同在》 文/王卫英 科技发展为科幻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科幻也越来越受到读者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原创科幻呈现多元发展势头,一批堪与世界对话的科幻佳作相继诞生。 在中国科幻界,王晋康无疑是“核心科幻”创作的重要代表。作为一个有科学文化担当意识的作家,他立足民族本土,自觉而执着地建设着中国的科幻大厦。从《亚当回归》、《生死平衡》、《生命之歌》到《蚁生》、《十字》,他的小说追踪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警惕科技之于人类文明发展或可带来的震荡,并时刻保持清醒的反思。 2011年,王晋康的长篇科幻《与吾同在》震撼问世,小说在秉持这一风格基础上,将笔墨泼洒到遥远的异域,创造了一位来自外星的上帝——一条长满皱纹的五爪老章鱼,用攀缘的方式行走,用脑波通话。这位异星人上帝显然不同于人们“心造”的神灵,并非至圣至善,无所不能。他是一个实体的、有限生命的、内心充满纠结、心灵渐趋成熟的活人。这个异星人上帝还将感情的根须深扎于人类地球。在10万年历史长河中,他谛视人类文明进程,俯瞰人类从与生俱来的兽性向人性的步步升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与人类相守相伴,对他们产生了难舍难分、既厌恶又悲悯的情感,这种人间情怀令人动容。他既是人类历史的推动者、见证者、守护者,又是主宰人类历史和叙事逻辑的上帝。在行事风格上,与虚无缥缈的上帝迥然有别。他享受凡人的生活,尤其对东方文化情有独钟。他不但喜欢中国饮食,还偏爱地将“脑波强化器”赐予炎黄二帝,这使他们具有了与上帝沟通的本领。他爱护地球子民也留恋母族,在母族大举入侵地球并欲以地球人的肉体建立“四级食物链”时,他的安排和筹划又显示出世俗的诡谲多变。他和人类有共通的人性,又因种族的高级文明而获得超越人类的高远目光。 作品主题意蕴深厚,“与吾同在”包含双层意义:即“上帝与吾同在,善恶与吾同在”。“吾”即人类,是被关照的焦点。但在上帝眼里,人类究竟是什么样的种群?人类的“善与恶”缘何而来?又如何彼此消长?推动人类发展的铁律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在在构成小说的哲学谜题。这些谜题不仅隐含于小说题旨中,更融入小说情节中,宛如大河之浪花,滔滔而来,层层推进,牵引读者沿着故事的河流追索而下。 这个外星人上帝是作者的预设,实际上,上帝就在人间。正是借助独特的上帝视角,王晋康跳出肤浅的、人为的善恶观,从种族生存的全新角度看待生物道德;正是借助独特的上帝视角,王晋康上下10万年广征博引,评点人类文明史中自私与利他、竞争与共生密切纠葛的“天道”,在准确把握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独特的共生圈理论,认为:“生物的所有物种,当然包括人类,本性是邪恶的,但各物种在进化之路上前行时,也会逐渐建立一个共生的圈子。圈内的主流是和谐和利他,圈外的主流是杀戮和竞争。”共生源于种族“大我”的需要,共生圈能否建立并非取决于人类心灵的自我完善,而是取决于客观的生存需要。尽管人类社会中共生圈还未能涵括全人类,作者却以一场星际战争建立超前的共生圈,因“恶”的契机(外星入侵)向人类大同迈出坚实一步,充分显示了科幻小说的前瞻性、宏观性和以人类整体为主角的独特表达。 《与吾同在》深邃的哲学思考与跌宕情节的完美融合,使其成功实现了审美力度与阅读快感有机兼容的双重美学效果。在叙事策略上亦呈现出“双重复合”的逻辑结构。一方面以“上帝与吾同在”构建一条波谲云诡的故事线,另一方面又以“善恶与吾同在”构成本书的哲理线。小说开首以“序1——神话”与“序2——现实”的形式设序,这种双重迭序同时埋下两条伏笔,有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之妙;又用预叙技巧设置悬念,调动起读者的好奇:“上帝在隐忧中沉沉睡去。那时他还不知道,一场弥天灾难正悄悄向他的子民们逼近。”然后正文开始,上帝施福的2个孩子长大了;神秘的隐形飞球突然降临在世界各地,几乎勾得各大国擦枪走火;姜元善经常做一些扮演上帝的怪梦,严小晨则刻意回避她对姜元善的童年记忆……小谜题解开,大谜题却疑云密布,直待上帝亲自出场,引导情节由“结”到“解”,渐趋明朗。经过一番谋略权术的较量,脆弱的星际共生圈在外力影响下建立起来,代表人性恶的姜元善重新执政,而其妻子严小晨代表的善不幸挫败。情节发展证明一个事实:生物世界的道德派生于残酷的生存法则,微弱的善之光无法超越共生圈的范围,但一株孱弱的善之花终会在大恶的粪堆上长出来。因此,善恶与吾同在。这是上帝的发现,也是人类的发现。这个发现意义深远:作者以其世界乃至宇宙的宏阔眼光,审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时,不仅超越和颠覆了“天道酬善”的传统温情思维,而且在其哲学层面,向着终极真理逼近。 《与吾同在》对人类整体命运进行了深度思考,道出了人性恶的症结。面对书中锋利的解剖,也许会使读者感到痛楚。但当“天道酬善”的美好理念在现实的顽石上碰碎后,“共生圈理论”算得是勉强的补救,可以帮助文明种族在阴暗漫长的历史隧道中眺望到远处的微光,帮助他们在恶的粪堆上尽早发现和尽力呵护那株孱弱的善之花。因此,这是王晋康将科技视野与人文关怀完美熔铸的又一部科幻力作,值得展读。
个人分类: 栏目:书评|4292 次阅读|0 个评论
选出热点
热度 1 liwenbianji 2012-5-8 11:30
期刊编辑都希望看到能拓展现有范围、开创新领域的研究。科研人员也大都希望自己处于领域的前沿,并做出”重大发现”,但很多人并不太清楚当于何处着眼。经 常,他们见到某个小领域内的“动向”,通常是一波论文发表高潮,却发现此时再去参与又太晚了。所以,必须要能够提前预测到这种“动向”。 下一个重 大发现可能很难预测,不过在文献和国际会议中仍然有迹可寻。因此,有必要经常阅读您所在领域的最新文献以获悉最新动态。找寻那些在“讨论”部分中没能解释 透彻的结果,无法解释的结果中常蕴含有科学探索的机会;不过也要记得:首先发表这些结果的实验室占有先机。阅读“读者来信”也能帮你发现本领域内的争议, 而任何解决这些争议的工作都是期刊编辑所乐见的。 要博览而不是只阅读你本领域的研究。这有助于你发现和其他研究领域进行“交叉”的机会—比如或许 又开发了一种新技术,或者一个无关研究中又发现了一种与你领域有关的新的蛋白相互作用。阅读《自然》、《科学》、《细胞》等顶级期刊是随时了解其他领域进 展的一种方法。关键词检索数据库则是发现与不同研究进行交叉机会的方法。通过关键词检索你可以了解某一领域研究的数量和影响力。若某一课题去年的论文发表 总数或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发表数大增,就表明该领域已成为”热点”。反之,若新发论文很少,或基本都在低影响因子期刊,就表明该课题不会广受瞩目。 保持了解最新进展,发现“热门”研究领域及潜在“新问题”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参加国际会议。国际会议常通过论文摘要和壁报的形式报道初步结果,从而让你在结果发表之前就获知最新动向。和其他与会研究者讨论也有助于提炼出最精准的研究问题。 最 后,值得注意的是:课题受的关注越多,竞争也越大。此外,那些报道有争议的观点、提出难以解释的研究结果以及开创研究新方向的实验室往往占据先机,也许领 先好几个月。要考虑你自己的独特优势在那里。有无别人没有的专门设备、样品、或资源?能否通过合作在新领域里迅速取得成果?如果有,那么就应着手提炼研究 问题,设计研究方案,然后开展工作,开始角逐。 Dr Daniel McGowan 分子神经学博士 理文编辑学术总监
2463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选择研究热点
热度 1 liwenbianji 2012-2-9 10:19
期刊编辑都希望看到能拓展现有范围、开创新领域的研究。科研人员也大都希望自己处于领域的前沿,并做出”重大发现”,但很多人并不太清楚当于何处着眼。经常,他们见到某个小领域内的“动向”,通常是一波论文发表高潮,却发现此时再去参与又太晚了。所以,必须要能够提前预测到这种“动向”。 下一个重大发现可能很难预测,不过在文献和国际会议中仍然有迹可寻。因此,有必要经常阅读您所在领域的最新文献以获悉最新动态。找寻那些在“讨论”部分中没能解释透彻的结果,无法解释的结果中常蕴含有科学探索的机会;不过也要记得:首先发表这些结果的实验室占有先机。阅读“读者来信”也能帮你发现本领域内的争议,而任何解决这些争议的工作都是期刊编辑所乐见的。 要博览而不是只阅读你本领域的研究。这有助于你发现和其他研究领域进行“交叉”的机会—比如或许又开发了一种新技术,或者一个无关研究中又发现了一种与你领域有关的新的蛋白相互作用。阅读《自然》、《科学》、《细胞》等顶级期刊是随时了解其他领域进展的一种方法。关键词检索数据库则是发现与不同研究进行交叉机会的方法。通过关键词检索你可以了解某一领域研究的数量和影响力。若某一课题去年的论文发表总数或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发表数大增,就表明该领域已成为”热点”。反之,若新发论文很少,或基本都在低影响因子期刊,就表明该课题不会广受瞩目。 保持了解最新进展,发现“热门”研究领域及潜在“新问题”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参加国际会议。国际会议常通过论文摘要和壁报的形式报道初步结果,从而让你在结果发表之前就获知最新动向。和其他与会研究者讨论也有助于提炼出最精准的研究问题。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课题受的关注越多,竞争也越大。此外,那些报道有争议的观点、提出难以解释的研究结果以及开创研究新方向的实验室往往占据先机,也许领先好几个月。要考虑你自己的独特优势在那里。有无别人没有的专门设备、样品、或资源?能否通过合作在新领域里迅速取得成果?如果有,那么就应着手提炼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然后开展工作,开始角逐。 英文原文 Journal editors want to attract science that is pushing new boundaries and opening up new potential fields of research. Most researchers want to be at the forefront of science to make the next ‘big discovery’, but many aren’t quite sure exactly where to look. Often, by the time they see ‘movement’ in a particular sub-field, usually in the form of a flurry of publications, it is too late to be a part of the action.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anticipate this type of ‘movement’. Anticipating the next big thing can be very difficult, but clues can usually be picked up by reading the literature and attending international meetings. It is important to stay up to date with the latest literature in your field to stay abreast of developments. Look for results that are described speculatively in the discussion section. Findings that are difficult to explain often represent fertile ground for scientific enquiry, although it is worth remembering that the lab that initially published those findings will have a good head start. Reading letters to the editor can point to controversies in your field, and any work resolving these would be considered appealing to journal editors. Reading broadly, and not just exclusively reading research in your immediate field, can help you to identify potential “cross-overs” from other fields of research — perhaps a new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or a new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discovered that has relevance to your area of research, but is published in a study completely unrelated to your work. Reading top-tier journals like Nature, Science and Cell is one way to remain current with developments in fields other than your own. Key word database searches are a way to identify otherwise unrelated studies with possible cross-over relevance. Key word database searches can also help you to identify the volume and impact of research in a given area. If there has been a larg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on a particular topic in the last year, or a shift towards publications in high impact factor journals, then that is usually a good indicator that a field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f there are very few recent publications listed, or almost all of the publications listed are in low impact factor journals, then the topic is not likely to be of wide appeal. Another good indicator of a topic’s ‘hotness’ is the number of citations that articles in a given field receive, something that does not always go hand-in-hand with the journal’s impact factor; however, by the time a trend is recognized using this method, it is likely to be too late to join the rush. Certainly, seeing the same paper cited several times in different papers within a year of its publication is a good indication that the area is attracting considerable interest.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keep up to date with new developments and to identify ‘fashionable’ areas of research and potential ‘new problems’ is attendance at international meetings. Often this is where preliminary findings are presented, in abstract and poster form, giving you an awareness of new directions in a field before the findings are published. Discussions with other researchers at these meetings can help you to refine your research questions to the most pertinent. Finally, it is worthwhile remembering that greater interest in a topic means greater competition, and that the labs that have already published work revealing controversies, presenting unexplained findings and opening up new directions,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head start in the area, perhaps of several months. Think about your particular advantages. Do you have access to specialized equipment that other researchers might not have? Do you have access to samples or other resources that other researchers do not? Do you have existing collaborations that you can leverage to make rapid findings in the new field? If so, you should get to work on refining your research questions, designing your latest study and performing the research; the race is on. Dr Daniel McGowan 分子神经学博士 理文编辑学术总监
3521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网大学 医学继续教育课程
xupeiyang 2012-1-5 07:10
《英国医学杂志(BMJ)中文版》一直致力于将世界先进的医学成果及最新动态介绍给中国的医学工作者。为了让广大医生及时应用国际最新的继续教育内容,医纬达携手BMJ引入BMJ Learning在线中文版,内容包括各医学专业的互动临床模拟,病例研究和分析等课程单元。用户可以在线保存学习进展并打印学习证书。 请进课堂 http://cme.univadis.cn/portlets/home.aspx http://www.univadis.cn/HomeAnon/Pages/default.aspx
个人分类: 网络大学|276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20330美国FDA可降解金属Workshop最新动态
郑玉峰 2011-12-22 09:01
已经有专门的网址介绍 : http://erc.ncat.edu/biodegradablemetals/ (1)有最新的Agenda出来(见 agenda.pdf ),Speaker主要是德国军团和美国NRC RMB的人(美欧帝国主义总是在扮演主角),加上加拿大Diego和几个公司的人。期待能有些新东东听到。同时也期待有公司能在产品上突破,带动全球可降解金属的发展。 (2)医用镁合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组织中国军团(觉得我们中国就是邓小平说的韬光养晦,我们实力很好但不张扬外露)前往,不过会期1天,还要签证的繁琐,包括不菲的旅费和时差问题,估计有此热情的人不多,呵呵。
2047 次阅读|0 个评论
选出热点
热度 1 liwenbianji 2011-12-20 10:38
选出热点
期刊编辑都希望看到能拓展现有范围、开创新领域的研究。科研人员也大都希望自己处于领域的前沿,并做出”重大发现”,但很多人并不太清楚当于何处着眼。经常,他们见到某个小领域内的“动向”,通常是一波论文发表高潮,却发现此时再去参与又太晚了。所以,必须要能够提前预测到这种“动向”。 下一个重大发现可能很难预测,不过在文献和国际会议中仍然有迹可寻。因此,有必要经常阅读您所在领域的最新文献以获悉最新动态。找寻那些在“讨论”部分中没能解释透彻的结果,无法解释的结果中常蕴含有科学探索的机会;不过也要记得:首先发表这些结果的实验室占有先机。阅读“读者来信”也能帮你发现本领域内的争议,而任何解决这些争议的工作都是期刊编辑所乐见的。 要博览而不是只阅读你本领域的研究。这有助于你发现和其他研究领域进行“交叉”的机会—比如或许又开发了一种新技术,或者一个无关研究中又发现了一种与你领域有关的新的蛋白相互作用。阅读《自然》、《科学》、《细胞》等顶级期刊是随时了解其他领域进展的一种方法。关键词检索数据库则是发现与不同研究进行交叉机会的方法。通过关键词检索你可以了解某一领域研究的数量和影响力。若某一课题去年的论文发表总数或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发表数大增,就表明该领域已成为”热点”。反之,若新发论文很少,或基本都在低影响因子期刊,就表明该课题不会广受瞩目。 保持了解最新进展,发现“热门”研究领域及潜在“新问题”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参加国际会议。国际会议常通过论文摘要和壁报的形式报道初步结果,从而让你在结果发表之前就获知最新动向。和其他与会研究者讨论也有助于提炼出最精准的研究问题。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课题受的关注越多,竞争也越大。此外,那些报道有争议的观点、提出难以解释的研究结果以及开创研究新方向的实验室往往占据先机,也许领先好几个月。要考虑你自己的独特优势在那里。有无别人没有的专门设备、样品、或资源?能否通过合作在新领域里迅速取得成果?如果有,那么就应着手提炼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然后开展工作,开始角逐。 Dr Daniel McGowan 分子神经学博士 理文编辑学术总监
258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些牛人博客,超有实力的研究机构等的网站链接
shixuanlv305 2011-8-23 10:55
转自: http://blog.csdn.net/carson2005/article/details/6601109 以下链接是本人整理的关于计算机视觉(ComputerVision, CV)相关领域的网站链接,其中有CV牛人的主页,CV研究小组的主页,CV领域的paper,代码,CV领域的最新动态,国内的应用情况等等。打算从事这个行业或者刚入门的朋友可以多关注这些网站,多了解一些CV的具体应用。搞研究的朋友也可以从中了解到很多牛人的研究动态、招生情况等。总之,我认为,知识只有分享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真诚希望下面的链接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1)googleResearch; http://research.google.com/index.html (2)MIT博士,汤晓欧学生林达华; http://people.csail.mit.edu/dhlin/index.html (3)MIT博士后Douglas Lanman; http://web.media.mit.edu/~dlanman/ (4)opencv中文网站; http://www.opencv.org.cn/index.php/%E9%A6%96%E9%A1%B5 (5)Stanford大学vision实验室; http://vision.stanford.edu/research.html (6)Stanford大学博士崔靖宇; http://www.stanford.edu/~jycui/ (7)UCLA教授朱松纯; http://www.stat.ucla.edu/~sczhu/ (8)中国人工智能网; http://www.chinaai.org/ (9)中国视觉网; http://www.china-vision.net/ (10)中科院自动化所; http://www.ia.cas.cn/ (11)中科院自动化所李子青研究员; http://www.cbsr.ia.ac.cn/users/szli/ (12)中科院计算所山世光研究员; http://www.jdl.ac.cn/user/sgshan/ (13)人脸识别主页; http://www.face-rec.org/ (14)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V小组; http://www.eecs.berkeley.edu/Research/Projects/CS/vision/ (15)南加州大学CV实验室; http://iris.usc.edu/USC-Computer-Vision.html (16)卡内基梅隆大学CV主页; http://www-2.cs.cmu.edu/afs/cs/project/ ... ision.html (17)微软CV研究员Richard Szeliski;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en-us/um/people/szeliski/ (18)微软亚洲研究院计算机视觉研究组;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en-us/groups/vc/ (19)微软剑桥研究院ML与CV研究组;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en-us/gro ... fault.aspx (20)研学论坛; http://bbs.matwav.com/ (21)美国Rutgers大学助理教授刘青山; http://www.research.rutgers.edu/~qsliu/ (22)计算机视觉最新资讯网; http://www.cvchina.info/ (23)运动检测、阴影、跟踪的测试视频下载; http://apps.hi.baidu.com/share/detail/18903287 (24)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王晓刚; http://www.ee.cuhk.edu.hk/~xgwang/ (25)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汤晓鸥); http://mmlab.ie.cuhk.edu.hk/ (26)U.C. San Diego. computer vision; http://vision.ucsd.edu/content/home (27)CVonline; http://homepages.inf.ed.ac.uk/rbf/CVonline/ (28)computer vision software; http://peipa.essex.ac.uk/info/software.html (29)Computer Vision Resource; http://www.cvpapers.com/ (30)computer vision research groups; http://peipa.essex.ac.uk/info/groups.html (31)computer vision center; http://computervisioncentral.com/cvcnews (32)浙江大学图像技术研究与应用(ITRA)团队: http://www.dvzju.com/ (33)自动识别网: http://www.autoid-china.com.cn/ (34)清华大学章毓晋教授: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ee/4157/2010/20101217173552339241557/20101217173552339241557_.html (35)顶级民用机器人研究小组Porf.Gary领导的Willow Garage: http://www.willowgarage.com/ (36)上海交通大学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 http://www.pami.sjtu.edu.cn/ (37)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视觉实验室刘允才教授: http://www.visionlab.sjtu.edu.cn/ (38)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助理教授Kristen Grauman : http://www.cs.utexas.edu/~grauman/ (39)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智能图文信息处理实验室(丁晓青教授): http://ocrserv.ee.tsinghua.edu.cn/auto/index.asp (40)北京大学高文教授: http://www.jdl.ac.cn/htm-gaowen/ (41)清华大学艾海舟教授: http://media.cs.tsinghua.edu.cn/cn/aihz (42)中科院生物识别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 http://www.cbsr.ia.ac.cn/china/index%20CH.asp (43)瑞士巴塞尔大学 Thomas Vetter教授: http://informatik.unibas.ch/personen/vetter_t.html 整理的内容不见得完善,也不见得能满足所有朋友的需要。如果您有更好的网站资源,欢迎推荐给我。另外,如果你不想记录所有这些链接,也可以去我的博客,所有这些网址在我的博客都有链接。而且,以后我还会不更新!我的博客是: http://blog.csdn.net/carson2005
个人分类: 计算机视觉资料|39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对加拿大第3届可降解金属会议总结
热度 5 郑玉峰 2011-8-16 18:45
本次会议国内的北京大学、东北大学、郑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佳木斯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代表参会,中国军团继续以其稳定的参会队伍和 1/3 的摘要数量在这个领域展示实力,其中黄楠教授做了 Keynote报告 ,我代替缺席的澳大利亚 N.Birbilis 教授做了一个救火的 Keynote(离报告时间不到24小时我们4个主席商量决定让我做一个) ,我个人首次作为会议的共同主席,并和杨柯教授、关绍康教授分别担任了 session Chair ,国内多名教授做口头报告。由于去加拿大的费用不菲,有些老师由于费用和签证问题无法参加,所以我这里介绍下会议上的科学信息,与国内的同行,尤其是关注医用可降解金属的同行分享。 本次会议的主体仍是以医用镁合金为主,但仍有一些铁材料的文章,基本上目前的国际格局是,欧洲以德国(GKSS和汉诺威医学院)为主体的团队;美国以革命性金属研究中心为主体的团队,加拿大以 Lava 大学为主体的团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团队(新西兰因为最近的几次地震没有很新的结果报道)、以 KIST 为主体的韩国团队本次隆重亮相(他们最近组成了以公司和研究机构的联合体,做了很多动物实验,相比第 2 届会议上的默默无闻,这次是有很多爆料,而且还赞助了整个会议代表的告别午餐)。相比之下,我们国内团队之间的合作的紧密程度要差一些,可能这在未来会限制我们整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因为当做到产品的时候,就不是个体的行为,而是如何让中国的产品能走向世界,赚老外的钱,这个时候变成了国家利益。有在德国做博士后的朋友就和我说过,他们到德国的镁合金医疗器械公司去参观,人家不让中国人看,只让德国人看。所以这点我们中国的学者和企业界都应该学习。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能抓住可降解金属的机遇,有更多的原始创新,并形成我们的国家竞争力。 从科学内容上讲,我觉得的一些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 ( 1 )从镁合金设计的角度, 德国 GKSS 的 Norbert Hort 介绍了他们未来将侧重以 Ca, Ag, Nd, Eu, Gd 和 Dy 为合金化元素的 2 元和多元体系研究,这是他们首次如此明确自己的合金成分。我问他为什么把 Zn 排除,他说是因为 Zn 加入一定量后的毒性问题。 ( 2 )从 Fe 支架的动物实验角度, Hendra 在马来西亚开展了 Fe-35Mn 支架的激光切割、抛光和动物试验,而最后一个报告,波士顿科学 Charles Deng 更是精彩地利用 X-ray micro-CT analysis 测试了动物体内 Fe 支架的降解,外推出对应的速度模型。 ( 3 )从镁合金的 in vitro 的影响因素和如何测试细胞毒性,以及如何建立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的相关性方面,似乎德国 GKSS 的 Regine 和 Frank 前进很快,他们利用生物反应器做了很多的体外降解和毒性评价的工作,最近在 Acta Biomater 上发的文章,大家可以仔细研读,尤其是对于降解产物中有 MgCO3 和在如何做 MTT 测试方面的有很多好的提示,与去年的第 2 届会议比,我觉得他们似乎对于能够掌控好体外试验并建立与体内试验的相关性,变得有信心一些。 ( 4 )对镁合金的腐蚀产物,德国的 Mueller 教授的观点: MgH2 play an essential role on the degradation of Mg 可以考虑;而加拿大的 Joy Gray-Munro 利用 In situ ATR-FTIR 在水环境下直接研究 H2PO4/HPO4/CaCl2/NaCl/KCl/BSA 盐体系的反应产物都是很有启发的。美国的 Julia Kuhlmann 报道了动物体内的气泡内的成分分析,很有趣的是主要的成分并不是完全是氢气,但目前还没法能时时监控气泡内的成分变化,但这样的结果也是很让人思考的。 ( 5 )在 panel discussion 中,大家还是回到数据的可信性问题,一方面大家都期望有个可以依靠的标准,但又不能是盲目地建立标准,因为一旦建立标准,就成了违背标准就是违法的。大家觉得还是在还没有搞清具体应用之前先把各种问题暴露出来,但大家都呼吁在写文章的时候要尽量描述清楚试验细节。 ( 6 )对于骨科植入物, SYNTHES 公司的 T. Imwinkelried 给出的要求是: No disturbing gas bubbles, predictable strength rention, limited stress relaxation, stress corrosion resistance, corrosion fatigue resistance 。而对于支架材料, Boston Scientific 的 Charles Deng 给出的要求是: Deliverability, mechanical integrity, inflammation, degradation products, toxicity, etc. Nothing left behind 7-24 months, full strengths remain in 3-6 months. 会议期间,还讨论了第四届可降解金属国际会议的举办地,中国代表团提出可否在 2012 年在成都世界生物材料大会会后在中国开,欧洲的学者认为无法在 6 月份连续外出 2 周,而且似乎大家对费用的考虑更为主要,包括是否可以带一些学生参会,目前的决定是第四届可降解金属国际会议还是在意大利开,地点和 2010 年的第 2 届相同或附近,时间是 2012 年 9 月的第一周。 另外, 2011 年的第三届可降解金属国际会议的论文专辑将发在 Advanced Biomaterials 上,届时应该可以允许没有去参会的人投稿,如果国内的同行有兴趣,也可以联系我,我来和其他 3 个会议主席商量下,促成此事,毕竟这样的专辑文章可能会更集中,吸引读者的注意和引用。 本文的内容可能不完善,不代表所提到的学者的观点,纯属我个人观点。鉴于本人的英文听力水平和知识面有限,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4669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