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博士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博士们,请高价卖自己
liudongyang 2009-5-12 20:36
不当之处,欢迎拍砖 又到一年毕业忙,又是一年麦梢黄。看着还是空白的协议书,心中不禁懊恼,同样是人差别就那么大呢?博士前几年还是猪肉的价钱,有房子带家属;现在破落成土豆白菜论堆估着卖了,长的不大不好看,就卖不掉。就是找到买主,对方还要你出示原产地证明--第一学历本科211大学,那感觉岂是郁闷两个字可以形容的。 无论我承认与否,大学生已经与民工站在一个线上,硕士生与本科生抢饭碗,博士生在一边傻呆呆的找不着北:我该卖给谁?其实卖给谁都一样,都是打工。差别在于薪水,声望,福利保障,孩子成长的环境。找工作形势不好,很不好,后果也严重。形势再不好,请擦亮双眼,不要低价委身卖自己,一定要找个高价的买主。 为政府效劳 好处那是大大的有,内情地球人都知道。不要端着自己是知识分子的架子,不愿与人同流。在中国知识分子要么做帮凶,要么被奴化。挺起腰杆做公共知识分子,很难。与其穷端着架子,让老婆孩子不自在,还不如被招安了好。小酒天天有,经常绕地球,何乐不有。薛涌教授有一篇文章评论中国让博士进公务员系统,认为是大浪费。薛先生在美国呆久了,习惯美国的社会阶层流动规律,在中国却是万般皆下品,唯有公仆高。博士学位可以用权力搞到手,但有了博士学位却不一定能靠上权力。权衡利弊,还是投诚吧。去机关,把握政策,今日始,一边实验,一边熟诵求实半月谈,待他日,入衙门,悠哉悠哉度余年! 给高校打工 从青椒做起,闭上两眼扳指头,自己如果不出意外,到退休时混到什么样子,完全可以想象的出来。求稳者,痴迷于科研者,在高校是个好去处。基础学科的发sci,搞应用的与市场紧密联系。拥有自己的独门暗器,在大学都应该混的差不多。看文献,做试验,练练授课,登讲坛,尽心教,喜看弟子春满园! 替资本家卖命 个人认为,卖命最好找外国资本家,本土的资本家还要斟酌(垄断企业除外)。换一个好听的名字--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相对来说已经有自己一套成熟的企业制度,稳健的企业文化,完善的晋升和薪酬体系。在跨国公司工作,薪酬较高,压力较大,人所共知。别的行业我不了解,我的同学在饲料和兽药行业较多,在合资或独资公司干的哥们,都差不多,有车有房,小康大康的日子过着。在一些内资企业干的,薪水福利低于外资公司,制度命令朝令夕改,要么自己炒老板,要么被老板炒掉,混的郁闷大有人在。有能力的才能进入跨国公司卖命,次一点进国内公司。博士毕业进企业,三思后行,外资企业最优先。 出口也行 做博后,负笈度重洋,重续苦日。而今迈步从头越,沐欧风美雨,享洋人福利,最好绿卡,后辈少受独桥苦。 毋回乡村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李昌平在2000年3月写信给朱镕基总理。过去近十年了,农村略有改观 ,但农村不是大学毕业生施展才华的舞台(刚毕业只有激情,尚无才华),更不是博士生要去的创业地方。你要回去扶贫吗,你有人脉能带来贷款吗?你要建设新农村,你有项目吗?你要立志在农村干他一百年,你的激情不会枯竭吗?你的sci论文能否处理农村复杂的宗族利益关系吗?回农村,可以去散心,可以去度假,可以去送雪炭,但不是你职业和事业的根据地!可以去体会农村的艰难,来忆苦思甜珍惜现在你我拥有的机会和条件。如果响应所谓的口号,一头扎到农村,对不起,你会很后悔。毛爷爷在上世纪号召青年人: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那里可以大有作为 。一时间上山下乡风起云涌,最后父辈很受伤。对于国家而言,损失上千万青年人的前途不是个大问题,对于一个个体来说,那将是百分百的悲剧。农村需要人才,需要技术,需要资金,真的很需要。到农村,也很无奈无奈。如要去,先攒钱,或做官,广阔天地等你干。 我出身农村,强烈不愿回去,不是我不爱那片土地,是我没有能力去爱那片土地! 立己---价格要高一点。达人--先养活了自己,再谈高尚。
个人分类: 见闻评论|1278 次阅读|6 个评论
博士生发表文章的背后——也来说说博士生发文章这事儿
热度 1 boxcar 2009-5-11 19:22
刚才看了本网名博主王鸿飞老师的博文, 博士期间应该发表多少文章?(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0829 )也想就这个问题发表下自己的见解,本来只是在写个回帖结果越写越长,最后还是决定专门用一篇博文来探讨一下这个学生关心、导师关爱而且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 其实博士生发表文章是总体上讲有经验可循,而对于每个学生个体却无固定之规的。有的学生善做研究,但在一个阶段之中因为不善于表达而没有多少象样的文章发表,甚至出师不利,投稿屡屡被拒而致信心倍受打击;有的学生却善于把结果迅速地写成文章发表出去,而且因为表达好发表得极为顺利,文章发得多了,外人看起来感觉其人很顺而且很牛,获奖和受表彰的机会也因此明显增多。其实文章的多寡的影响因素众多,绝不简单,判断一个学生的水平、能力和发展潜力也不能单看文章(无论其数量还是质量),还要看这篇(或者这些篇)文章背后的东西。 首先,我们要看这个博士生对自己的这个文章的熟悉程度和理解深度。表面上看,这似乎压根不该是个问题第一作者居然会不理解自己的成果?其实不然!一篇文章的诞生说难真难,说容易也很容易。在网络时代,我们不难知道什么是目前某领域的热点问题,如果前面已经有人对某个问题做了些研究并发表出来(文章)或表达出来(学术交流),那么后面的人循着其研究的轨迹不难找到可以做的东西(这个过程需要有些自己的想法),通过适当地改变所使用的材料、实验方法和理论模型及参数,就可以做出些新的东西,由于涉及的很多过程都有章可循,对结果的解释分析有文献可引,所以一篇文章的诞生是可以很顺利的。在此过程中,研究者可以如拼图组合一般进行工作,对问题理解不够深刻甚至对许多相关知识不熟悉也许都不影响成果(文章)的诞生。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在成果的背后,博士们是否真的熟悉和理解。 其次,我们还要看课题组和导师所提供的支持力度。现代的科研很强调合作,只擅长单打独斗的研究者会被看做堂吉诃德式的另类,作为学术大师也许无所谓,但作为博士生,完全脱离导师的指导和学友们的协助搞不好也将一事无成。反过来的另一面却是,在面临着各种对优胜者评选之中数量优势似乎永远是决定因素,而数量是最容易通过集中力量办成的大事儿。为此,单位会采取集团作战的战略,用比较广阔的人力资源组成团队帮助一个人,辅以最优先的工作条件和最优厚的待遇,支持少数人拔尖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大量的成果(例如文章),这些文章背后不能抹杀的一个团队的努力,这些文章的前面站立的是一个优秀的成功者,这样在随后的众多评选和PK中会所向披靡不断地成功,但希望他(或她)万勿忘记身后那些提供支持的师生。 最后,还要看看文章与结果之间所发生的是要从多到少还是要从少到多的缘由。有些工作要的就是一个完整性,注定要很系统、很细致地完成,这种情况下,很多的实验数据却只形成了很少的文章,我们会看到高度浓缩的精华。而有的工作,面面俱到的后果是面面不到,特别是学生(他们还只是普通人,不是顶级牛校教育出来的超级牛人)在刚刚开始撰写文章阶段,有一种误区就是认为数量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于是拼命地测试并堆砌数据,却不能理清这些数据的头绪,总结出规律,做出最合理的解释分析,面对这样的情况,把一篇包括了很多结果的文章适当的拆分一下就未必是坏事。因为当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一部分彼此之间最密切相关的实验现象而非忙于对大量现象和数据仅作粗浅描述的时候,理解的深化才能真正的开始,写出的文章也能真正有突出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把原先构想的一篇近乎包罗万象的大作分成2~3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但在每篇文章都能把最突出的发现讲清楚,分析透彻就更有好些。当学生受过了充分的训练之后,对科研的理解和思路上了台阶,有足够的能力和耐心处理并分析大量实验结果的时候,Short Communication自然就会越来越少,Article也会不断产生,这本来就可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自然演化过程。必须指出的是,那些单纯为了增加文章发表的数目而拆分文章的做法绝对不应在导师那里得到支持。 在我看来,博士生还是应该发些文章的,但真正能发表多少绝对是因人而异,因课题组而异,甚至因导师而异。 可惜有些导师和学科的学位委员会总是希望有一个容易操作的硬杠杠作为判据来使用,过了就可以答辩获得学位,没过就继续操练吧。。。于是选择了文章数量和/或影响因子之和,这样他们的工作变得简单,做一两个数字大小的比较就行了,而且标准定的高些,更显要求严格。为了迎合有决定权的老师们的口味或者达到必须达到的标准,简单地追求数目和质量(杂志的影响因子)的文章大跃进早就开始了,在这期间已经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篇缺乏新意、在方法和分析上存在简单重复的实验或计算的文章,现如今这种习作已经显得太多了。 那么博士生到底该发多少文章?在当前的形势下,要拿到博士学位,估计至少要发到导师和学位授权点的要求;要PK回一个优博,可就必须是高高益善了,多多益善了。 总之,高水平、经过了精雕细刻、影响深远的好文章肯定是大家最为期望的,但绝对不是信手拈来的,应该是每个博士生心中的目标,即使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也应该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逐渐迫近这一目标而不是远离它。 最后祝愿看我这篇博文的学生们努力工作,潜心研究,多出文章+出好文章---多出好文章!
个人分类: 教育|15641 次阅读|7 个评论
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 暨 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学术研讨会 将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召开
xuqingzheng 2009-5-7 14:31
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 暨 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学术研讨会 征文通知 会议网址:http://www.ipiu.org.cn/PhDC (非教育网用户) http://see.xidian.edu.cn/iiip/PhDC (教育网用户) 科技传承文明,交流促进发展。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的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暨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学术研讨会将于金秋十月在古都西安隆重召开,本次会议诚邀人工智能与计算智能、图像与视频处理、智能信息处理领域的博士生,围绕相关学术主题,进行自主的、前沿性的学术探讨,促进博士生的思想碰撞,激发创新思维,形成创新思路,提高博士生的创新意识和组织、交流及表达等综合能力。现面向全国博士生广泛征集优秀论文及参会人员。 会议由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对所征集到的论文进行评审,论文一经录用,作者参会期间的住宿、伙食费用均由会务组承担,免收任何会务费,会务组将遴选一定数量的西部地区博士生提供往返硬座车票费用,其他参会博士生的往返旅费由所在学校研究生院或导师课题组提供(会务组将提供参会邀请信)。会议将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做特邀报告。本次会议将设立优秀论文奖,并将部分优秀论文推荐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正刊发表(EI核心检索)。 征文对象: 全国在读博士研究生 征文主题: 凡是涉及到人工智能与计算智能、图像与视频处理、智能信息处理的研究成果均可投稿,大会征文的部分主题如下(不限于以下主题): 多尺度几何分析 复杂网络 机器学习 计算智能 模式识别 视频处理 数据挖掘 压缩感知 遥感图像处理 医学影像处理 自然图像处理 重要日程: 2009年5月10日 论文收稿开始日期 2009年8月15日 论文收稿截止日期 2009年9月18日 论文录用通知发出时间 2009年10月中旬(4至5天)召开会议 征文要求: 论文第一作者必须为在读博士研究生,论文长度不限,A4纸型排版。建议投稿格式为pdf文件。同时请填写附件中的投稿回执,放于论文首页。 所有论文将由学术委员会统一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大会将对所有录用文章印刷装订成会议内部交流论文集(论文版权仍归作者所有,不收取任何费用, 仅作会议交流使用,不公开发表),并将部分优秀论文经作者同意后推荐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正刊发表(EI核心检索)。 论文及会议期间产生的学术成果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稿件涉及保密内容,请作者特别处理。来稿必须是作者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得抄袭和剽窃。 投稿方式: 投稿及咨询请通过电子信箱 phdxidian@gmail.com ;投稿时,邮件标题请注明全国博士生会议投稿_第一作者姓名,并同时填写附件中的回执放于论文首页。 征文通知
个人分类: 未分类|43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引自 学者王鸿飞教授的博客:“博士学习中应该了解的一件事”
canpingp2222 2009-5-6 22:47
博士学习中应该了解的一件事 2009.05.05 如果一个博士生希望从导师那里直接学到什么知识,那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都会感到非常失望。因为做博士的目的不是学习,而是探索和发现新的现象和知识。原则上导师事先并不了解这些现象和知识,他最重要的责任和任务只是带领或协助研究生去探索和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导师一定要知道如何有效地在智力和工作上折磨自己的学生。 每当我看到有研究生评论说自己的导师并不懂得他所研究的问题和内容的时候,我就会摇头说这个学生还不明白他和导师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 我在做博士的时候,我的导师从来没有到实验室参与过任何实验。他如果要到实验室来找我,他会很礼貌地敲门,说:May I come in? 或者说:If you have a moment, may I have some words with you? 他是绝对不会碰实验室里面的任何东西的,而且他还常常会看见实验室的某个不了解的仪器或装置好奇地问:What is this? 尽管这样,导师对我研究的帮助其实非常大,而且真正地训练了我成为一个好的科学家。在每一次小组会上或者单独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候,他会要求学生把所有的实验细节和数据的细节讲解给他听,然后问很多看起来很天真或者愚蠢的问题。如果学生解释不清楚,他会进一步地追问,一直到所有的疑问都得到解决,或者直到所有的疑问都有一个需要进一步推进的新的实验计划或理论方案去尝试回答。在他的诘问下,学生常常会发现很多他问出的问题其实自己并没有真正思考过,而自己常常也抗拒去思考这些问题,因为思考它们意味着要做更多的实验和理论工作。通过导师的不断诘问,我们常常会突然开窍,找到新的思路和可能性,以及实验或者理论的突破点。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学会了在他提出这些问题之前就自己去思考可能会被提出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训练。 按照国内不少研究生的理解,这样的教授真是垃圾:既不在实验室中帮助自己,还要不停地用自己无知的问题来折磨自己。按照这种看法,柏拉图一定会认为苏格拉底是世界上最垃圾的老师,应该立刻被毒死。 中国学生常常对导师的这种诘问式的讨论非常不习惯,并且产生抗拒心理。我自己对此倒是没有多少的问题。我在上大学时读过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对话录,其中苏格拉底采取的全是这样的对话方式。所以,我并不觉得这种诘问是一种折磨,反而会觉得是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的一种挑战。苏格拉底式的诘问其实是最有效的发现和接近真理的方式,苏格拉底的传统也是西方科学能够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维基百科上对苏格拉底诘问方法(Socratic Method)的介绍链接: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cratic_method 中国人其实也非常喜欢诘问别人,但是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并不把诘问作为发现和认识真理的手段,而只是一种通过诡辩占上风或获取不正当利益的方法。其实,最大区别正是在于这里。有经验的导师对学生的诘问实际上是一种很高超的技艺,如果诘问的结果不能达成发现真理的目标,原则上就会被人们当成刁难人的诡辩。其实我们在科学网的博客和相关评论中就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在我的经验中,我的一些学生在刚开始做研究的时候会对我的诘问感到恼怒,有时候还会觉得我是在刁难他们。不过因为我基本上能掌握诘问的节奏和目的,所以他们的恼怒其实还算是好的现象,发现他们已经开始恼怒的时候我甚至会心里暗自高兴。只要这个学生有一些基本教养,知道学生绝对不可以对老师恼羞成怒,并且只要他还有一定的求知欲望,那么他在恼怒以后迟早会按照我所诘问的问题去仔细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如果学生对这种诘问没有正面的回应,而是采取回避和不吭声的对策,那么这个学生就还远远不能进入真正的研究的境界。作为导师,必须要找寻进一步的办法,逐步让他感到寝食难安,不得不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曾经和自己的博士导师谈到过1973年的那部反映Harvard大学法学院学生生活电影The Paper Chase。他说那也是他最喜欢的一部电影。这是一部真实反映西方知识界学习探求知识的过程的作品。电影中那些法学院的学生必须面对的正是教授的苏格拉底诘问式教学的考验和折磨,有的会受不了而退学,有的甚至会神经失常,而能够应付下来的会成为真正的人才。 imdb上电影The Paper Chase的信息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070509/ 探求真理不仅仅是一种态度,而且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成为习惯。合格的研究生导师,最重要的首先是自己要在探求真理的问题上受到足够的训练。很多人具有超人的才智,也有丰富的知识,但是却并不知道如何教会学生探求真理,那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自己还没有受到足够的训练。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特点的研究生导师,其中最好的就是能够在智力和工作上不断地挑战自己学生,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步。这样的老师往往不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却能够真正有利于学生的事业和前途。 总之,好的导师原则上不会在研究生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让学生感到舒服和轻松,尽管糟糕的导师常常会。
个人分类: 未分类|4707 次阅读|1 个评论
落实了2009级的博士研究生课题
jyx123321 2009-5-1 11:13
昨天上午9:30,我们学院终于公示了博士生的复试成绩。本课题组的QP同学获得了读博的资格,能继续在本课题组工作,很是欣喜了一番! 这样的话,我们课题组就有了2名2009年秋季入学的博士生。其中一名是硕博连读的WXX同学,在转博之前就在我名下读研,转成博士生之后在一位博导名下读博,继续在本课题组工作,其研究课题(纤维复合材料的内应力及其诱导变形的按需调控)是连续、深入的! 刚刚获得读博资格的QP同学,在三年硕士阶段在一位博导名下读研,在本课题组工作,与我名下的研究生一视同仁;转成博士生之后还是在这位博导名下读博,继续在本课题组工作,其研究课题(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损伤的集成分析与优化设计)也是连续、深入的! 个人体会,如果一位研究生同学能用上5-6年的时间,深入地研究一个课题,是能取得一些有特色和创新性的成果的!一个课题组,如果能脚踏实地、矢志不渝地在一个研究方向上不懈探索10年左右,有可能取得若干很有特色和创新性的成果,在这个研究领域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当然,作为课题组负责人,要为这两位博士生同学准备好48000元的助研津贴,在他们博士入学的半个月内一次性交付给学校,以供学校给他们按月发生活费(每年10个月,共30个月)。还要准备好在每年学校假期里同学们坚持工作的助研津贴、各种奖金和福利费,以及科研业务费! 衷心希望这两位同学继续与本课题组的其他同仁一起努力而且严谨地工作,取得科研突破,体会创新的乐趣!我相信他(她)们会做得很好!
个人分类: 未分类|4663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平:三导师高于博士生;博士生高于二导师;二导师高于大导师
大毛忽洞 2009-5-1 06:36
水平:三导 师高于 博士生;博士生高于二导师;二导师高于大导师 导 师和 博士究竟谁的水平高? 这要看什么水平? 如果是经营(领导、领军)水平,肯定是导师的高。 而且是大导师的高于二导师; 二导师的高于三导师; 三导师的 高于 博士生。 如果是学术水平,可能要如下排队: 三导 师高于 博士生; 博士生高于二导师; 二导师高于大导师。 例如,一个科学寡头性的课题组(科研公司),其特点是分工明确,流水作业。 大导师搞钱跑关系; 二导师起草合同写文书; 三导师归纳报告写总结; 博士生做实验写文章。 在这种情况下,博士的水平不但完 全是 博士生自己的事情,连大导师和二导师的水平也完全取决 于 博士生的水平。 如果一个导师带 100 个博士生,应该就是这种情况。 或者是多单位挂名招博士生的,差不多也是这种情况。 美国有很多金融寡头, 这次的金融危机就是这些金融寡头搞起来。 美国也有一些科学寡头, 下次美国的科学危机也将是这些科学寡头搞起来的。 对于美国的科学寡头团队(科研公司)来说,就是: 大老板搞钱跑关系,一周来点卯一次实验室; 二老板起草合同写文书,一般呆在办公室; 三老板归纳报告写总结,一般呆在实验室; 博士生做实验写报告写文章; 本科生在显微镜下读数据。 (这是生物科学领域的科学寡头)
个人分类: 以前和现在|4796 次阅读|5 个评论
西工大航天学院博士生申请学位手续及毕业离校手续攻略
热度 1 xiaguangqing 2009-4-8 14:25
为了方便各位博士生更高效率的办理手续,尽快毕业,报到工作,现推出如下攻略(已搜索,无重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论文定稿后,打印两份(不用装订),送航天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处,由教学督导组两位教授评审论文,评阅时间1~2周。 二、根据航天学院督导组的初评意见,修改论文,最终定稿。之后到西工大研究生院领取博士论文封皮,装订论文8份。 三、由导师确定学位论文评阅送审名单,注意五位明评老师中,至少有两位外单位的教授(博导)。最好选择西安高校和研究所的教授,以便于评阅老师参加论文答辩。同时确定答辩秘书。学位论文评阅送审计划审批表需由学科组负责人签字,学院学位分委会审核。 四、学位论文送审时提供以下材料 1、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申请材料目录表 2、学位申请表(到学位办领取) 3、培养计划(之一:课程计划) 4、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单(成绩单在研究生院教学办办理) 5、博士生出席学术专题讲座情况表 6、培养计划(之二:论文计划) 7、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表(含论文选题报告评议表) 8、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 9、学位研究生社会实践报告表 10、学位研究生阶段考核表 11、指导教师对学位论文审查意见书 12、学科组对毕业研究生审查意见书 13、结合论文工作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复印杂志封面、目录、论文全文) 14、学位论文评阅送审计划审批表(送评时用,不归档) 15、送审的学位论文(提供2份盲评,1份存档留查) 16、博士学位论文自评表7份,其中2份为盲评格式(评审时用,不归档) 注意:学位研究生社会实践报告表可能还没有盖团委的公章,需要自己到长安新校区盖章。 五、以上材料备齐后,与答辩秘书一起去西工大学位办办理论文送审手续。注意西工大友谊校区和长安新校区的办公时间,避免耽误答辩秘书的时间。两份盲评由研究生院送审,评阅时间1~2月。打印五份博士论文同行专家评阅意见书,取五个印有西工大学位办的信封。 六、五份明评意见书自己去取或者寄到答辩秘书处,盲评意见由研究生院学位办通知答辩秘书。盲评意见返回后,与答辩秘书一起拿着五份明评意见书到研究生院学位办办理手续。 七、在研究生院个人空间填写打印西北工业大学学历教育授予博士学位登记表,需由导师签字。填写学位申请表中评阅意见,由导师确定答辩组主席和成员(一般就是五份明评的评审老师),经学院学位分委会审核后,与答辩秘书一起带着上述两表到研究生院学位办办理答辩手续。领取学位论文答辩会议记录和答辩表决票。 八、由导师确定答辩具体时间,到航天学院研究生秘书处领取答辩公告,于答辩前两天粘贴3张。 九、学位论文答辩时还需具备以下材料 1、评阅人评阅意见书7份 2、评阅意见综述(由答辩秘书书写) 3、学位论文答辩会议记录 4、答辩表决票 5、学位论文4本 十、办理毕业手续 1、通过论文答辩后,应从研究生院主页各种表格中下载、填写、打印《博士答辩上报卡》,需由航天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签字,于第二个工作日交研究生院学籍办办理博士毕业证。 2、到航天学院研究生教导员处领取毕业研究生登记表、博士研究生离校手续单。办理毕业、离校相关手续。毕业研究生登记表中学校和校长章需要先到西北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出具证明,之后到西工大长安新校区党政办盖章。 3、在学校图书馆上传博士论文,审校合格后,打印提交学位论文(电子版)验收回执,填写后需由导师签字,盖航天学院公章。 4、到航天学院党委办理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5、离校前,由本人亲自到校档案馆将成绩单及毕业研究生登记表归档。 6、领取毕业证。 7、持博士毕业证复印件及博士研究生离校手续单到学生处就业办公室办理报到证。 8、持博士毕业证复印件及就业协议书到学生处就业办公室办理派遣手续。 9、持派遣证到公安处户籍室办理户口迁移。 毕业啦!!!工作啦!!!加油吧!!!
个人分类: 未分类|10083 次阅读|2 个评论
博士生发表的又一篇论文
majorite 2009-4-3 08:44
Tectonophysics, Vol. 469, 61-72, 2009 - Correlations between compressional and shear wave velocities and corresponding Poissons ratios for some common rocks and sulfide ores Qian Wang, Shaocheng Ji*, Shengsi Sun, Denis Marcotte Dpartement des Gnies Civil, Gologique et des Mines, cole Polytechnique de Montral, Montral, Qubec, H3C 3A7, Canada *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Abstract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Vp and Vs and corresponding Poissons ratios are important in modeling and interpreting seismic data in terms of chemistry and lithology. Data from high-pressure laboratory measurements of compressional and shear wave velocities (Vp and Vs) are analyzed for 12 common categories of rocks (amphibolite, anorthosite, basalt, diorite, eclogite, felsic gneiss, gabbro-diabase, granite, intermediate gneiss, limestone, mafic gneiss, and peridotite) and 4 types of massive sulfide ores (chalcopyrite, pyrite, sphalerite and pyrrhotite).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linear correlation provides good descriptions for the Vs-Vp and lnVs-lnVp relationships. Poissons ratio is linearly correlated with Vs, Vp, shear modulus(G) and Youngs modulus(E) for these rocks and sulfide ores. A decrease in Poissons ratio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s in Vs, G and E. However, the variation of Poissons ratio with Vp depends on the logarithmic ratio (i.e., Rs/p). Poissons ratio increases or decreases with Vp when 0. Rs/p varies systematically with lithology (0.300 for granite, 0.573 for diorite, 0.602 for felsic gneiss, 0.631 for intermediate gneiss, 0.721 for gabbro-diabase, 0.768 for mafic gneiss, 0.866 for eclogite, 0.890 for amphibolite, and 1.391 for peridotite). It is suggested that Rs/p can be used as a proxy for the composition of the deep continental crust and the upper mantle. Key words: Seismic velocities; Poissons ratio; Shear modulus; Youngs modulus; Rocks; Sulfides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3526 次阅读|5 个评论
试验从烧水开始
liudongyang 2009-3-20 22:03
试验开始了,从烧水开始。 实验室位于学校的外围,狮子山的尾部,人们戏称这是华农的西伯利亚。院落紧凑而幽静,两座小楼,楼旁是常绿的香樟树和金桂树,以鸟语花香来形容不为过。一楼是门诊部,诊室,注射室、药房和手术室;经常有犬吠声传上来。二三楼是实验室,病理切片室,细菌培养室,生化测定室,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培养室,条件很齐备。 每天骑自行车15分钟,从宿舍赶到实验室,开电脑,下载voa节目,转到mp3上。或泛听,或精听(听写句子)。中午采食过后趴在桌子上小睡片刻,睡得眼睛发涨,手臂发麻。晚上十点半准时走,如果想通宵作试验也可,目前我还没有,相信以后会有的,我期待着这一天。 实验室的纯水制备:先从学校里面拉过来一蒸水、在烧成二蒸水。我做细胞培养,需三蒸水,烧起来很费时间;为了那娇嫩的细胞,耗时间也要做。 和其他实验室的帅哥、美眉交流,有些实验室雇佣工人帮着做烧水,清洗瓶子,洗涤白大褂。听了这些,我艳羡不已,口水暗流。咱只有流口水的份,自己的活儿还要自己干。毕业即失业,找个烧水的工作也可以的。 也想到南湖边看看桃花的娇羞,嗅嗅油菜的清香,瞄瞄春天的美眉,或者对着劣五类水发发小呆。心中一直焦虑,放不下来,也许到毕业的春天会放松一点点。 夜近深,就此打住吧。
个人分类: 科研记录|721 次阅读|0 个评论
80后如何成为想当科学家的博士生
热度 1 chyq721 2009-3-19 14:36
我是一名在读博士生,同时也是一名 80 后。读完王德华老师的《就是要怀着想当科学家的志向去读博士》博文,联想到此次考博多数为 80 后,特别是如我一般的 85 后,于是根据读博将近两年时间的经验思考如何成为想当科学家的博士。 亚里士多德说搞科学必须有三个条件:强烈的求知欲、茂盛的好奇心以及有闲。科学家目前多数是一种职业,政府出资研究解决了科学家们的物质生活,所以科学家们都是有闲的。另外两个条件则是作为 80 后,特别是 85 后必须努力获得的。 我就是想做一名科学家,因为我自信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非常之强盛,在我的心底里如果有谁要破坏我那颗能够保持高强度求知欲与好奇心的童心,我就会跟这个人决裂,即使是我的父母或导师。因此我自信我有一定的经验介绍如何拥有求知欲与好奇心的。 80 后,特别是 85 后应该算是受变态式应试教育最深的一代, 97 年大学扩招时我们刚好就读初中,等到了高中,父母们已经意识到只有考上大学、读大学方能出人头地,不再有读书无用论,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唯有在题海战术中才能获得一线希望。而等我们考上大学,却发现,学生扩招了,老师们还没有扩招,特别是老师们的教学思想还没有跟着改变,教学严重赶不上社会的发展,这导致我们感受到所学专业知识根本不能立马在进入社会后利用上;而为了避免太多本科生涌入用人单位导致高的竞争性,社会又在鼓吹读研论,所以研究生又扩招了;读完研究生依然发现无法立马融入社会,于是又有人鼓吹社会需要大量博士的理论,无法是想鼓励作为学生的我们延迟就业罢了。金融危机肆虐,就业形势不好,于是有更多的人选择读研和读博了。以上的种种状况让我们何以养成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呢? 首先我们是应试教育下长大,处在人生定位的起始阶段,我们是被老师安排着生活,并养成了所有人应当服务于自己的心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也就没有机会驱使我们因为害怕无知所带来的鄙夷而培养求知欲。笔者高中时唯有吃饭的机会可以看一看报纸,从图书馆借的科学家传记书都被我的班主任没收,为的仅仅是让我考好。其次,到了大学,我们立马进入到一个生活需要自己来设计的阶段。本来应试心理下,只要认真揣摩出题人的心思就能获得高分,就能获得被人尊重的快感;可是到了大学,面对着一个学期的课本数量远远超过高中三年的书本,面对着所学知识是各种基本原理或者是技术细节而没有必要拐弯抹角时,面对着所学专业知识名字上与所报专业名字不相符时,我们变得困惑了;而且这种困惑还没有人来解答,一方面我们有了困惑只会想着问同样困惑的同学,考试心态让我们没有与他人交流的基本能力,见人就脸红如何表达出困惑,如何敢去通过询问长者而获得解答呢?另一方面,在我们的映像中长者都是对我们提出要求的人,比如我们的父母,我们的高中老师,只会要求我们去识记死板之知识而不会教授我们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口头上说要知其所以然,实则上当我们有不然之怀疑时却尽力打压,所以我们变得讨厌跟长者交流。没有交流技巧同时又没有交流的欲望,导致我们的困惑始终摆在心内而无法解答了。报纸和书籍基本上都是长者们写的,往往让我们觉得高高在上,就是我们这种讨厌跟长者交流之心态在作祟了。个人觉得要想获得强盛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关键就在于破除内心的这份因为应试心理而带来的自我封闭感。 如何破除?首先来一个自我暗示,相信自己立志做一个科学家,而来读博士,一定会比饶毅教授教出来的博士生强大。想当一个科学家首先就应当破除应试心理,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没有什么牛逼可言,无非是会考试罢了,真要是给他们一篇论文然后讨论出里面的创新点以及自己的想法,他们会跟我们一样没有可出彩之地。所以不要因为自己考试成绩差而自卑,而要因为你每天掌握了一个你那些成天只想着考试之同学所没有学到的好玩的知识而充满自信。比如,你读能源专业,然后看了一些农业方面的书籍,与那些只会考证的同学相比,你有可能会遇上一个能源与农业相结合而产生的创业机会(你可以不相信,但是我未来的研究内容会证明给你的)。 如果你真的期待这份自信,那么你迈出了克服考试心理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给自己一个暗示,要求自己每天睡觉前获得一份非专业的知识。我本科四年里,选择的是跟我的室友辩论,每天晚上我都会抛出一个跟我们专业毫不相干的话题,说出来然后跟我的室友辩论,听他们的见解,觉得不合意处,我第二天会抽空上网或者是上图书馆进行求证的。就是在这种为了压倒室友的心态下我有了旺盛的求知欲,久而久之变成了习惯。如今,我又开始跟我的博士生室友进行这样的事情。如果你的室友不愿意配合,我建议,你每天给他们打水,先施与好处,然后他们碍于情面自然而然会开始跟你辩论,听取你的说法的;也许等他们走入社会后心底里该对你表示感激的。 求知欲旺盛了,只要愿意提出疑问,只要信奉着尽信书不如无书,自然而然就会生成很好的好奇心。一定要相信你也能够提出一个跟爱因斯坦一样的问题,看见水滴落到地面溅起的水珠,然后你好奇于水珠的精彩,好奇于水珠的产生过程,那么有可能你会在这种好奇心驱使下走进表面物理的美妙世界以水珠为中心,心中的疑惑会驱使你在日常书籍的狩猎中碰到表面物理知识的。 等我们对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信心时,可能已经不在乎身边同龄人对我们成功与否的质疑了。求知欲和好奇心让我们以科学思考为快乐,而超越了世俗人对车子房子等物质追求,佛法说物质追求永远在苦中挣扎,唯有超越物质,像一箪食一瓢饮的颜回一样获得精神上的无尽快乐的。科学思考本身就会带来精神上的快乐享受的,能够体会到科学思考之快乐本身该是一名合格的科学家了吧。其实当一个科学家一点都不难的,同时大力推行自主创新的社会里一定会优待科学家,一定会让他们有足够的闲心思考问题的。朋友们,让我们只管培育求知欲与好奇心吧,钱啊、车子啊、房子啊、爱情啊都会自然而然的跟进的,关注科学思考才是获得高薪,获得更高地位的有效捷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需要创新的年代里,那么让我们一起享受科学思考,做一名快乐的想成为科学家的博士吧。
个人分类: 胡思乱想|6773 次阅读|6 个评论
一个博士生写的论文把我搞崩溃了
xiegming 2009-3-7 02:53
现在是凌晨三点。 本来想熬夜把一个学生的论文修改,明天好投一个会议。 可是改着改着,我要崩溃了。 学生犯了一个让我难以接受的错误,我都欲哭无泪了。 我必须写点文字,把情绪释放一下。 我甚至想我一直花那么大的心血是否值得,或许真是我的指导有问题。 文章不改了,但是今夜肯定无眠。
个人分类: 研究生培养|5882 次阅读|2 个评论
开博第一篇
liudongyang 2009-2-18 21:33
很高兴在科学网开了博客,一直在看其他前辈和同行的博文,收获很大。做游客在下面潜水不过瘾,出来开博客也冒冒泡,大科学家冒大泡,我这小博就跟着吐点小泡了。自己刚开始博士生生活,在这里记录自己的点滴,与大家分享我的经历与思索。
个人分类: 见闻评论|8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德国的两个月游学生活
tsrabbit 2009-2-7 08:19
我在去年的9月15日收到EMBL总部发来的正式录取通知,成为EMBL格勒分站(1975年建站)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中国籍博士生。并从去年10月13日至12月12日间,在EMBL海德堡总部修完了分子生物学的核心课程(必修课)。 EMBL的国际博士生项目每年大约从全球招收40-50名博士新生。由于EMBL在原则上只为拥有其成员国国籍的学生提供EMBL内部奖学金,所以班上的欧洲学生占了绝大多数。像我这样来自非成员国的博士新生,则需要导师另找资金来源来养活。导师当时帮我联系经费的时候颇费了些周折,好在格勒分站的站长Stephen博士特别关照,从分站的研究经费中特批了一笔款项来作为我的奖学金来源,这才解决了我和导师的后顾之忧。 在去年的10月11日,我和同一个实验室的另一位博士新生来自加拿大的Cristina(同时也有意大利护照,所以符合领取EMBL内部奖学金的资格),启程前往海德堡。从格勒去海德堡并不方便,我们先是搭乘大巴赶到里昂国际机场,然后坐德国汉莎航空(LUFTHANSA)的班机飞抵法兰克福国际机场,然后再搭乘事先订好的的士到达海德堡。我很幸运地被安排住在EMBL下属的ISG旅馆,和一个来自克罗地亚的男生Nenad合住一套宽敞的顶层公寓(penthouse)。Cristina则被安排到EMBL下属的另一处招待所(guesthouse),和班上的另一位中国学生(来自北大生科01级的王虹同学)成了室友。 由于EMBL并不是大学那样的教学单位,所以我们的课程也和普通的大学课程不大一样。我们没有固定的长期教师,也没有指定的课本,所有的课程都以讲座的形式,由EMBL及其他研究机构(如海德堡大学,德国马普所等)的PI(PrincipleInvestigator)和教授们负责讲授。根据每个PI的研究领域的不同,课程内容也被相应地划分为:Genomics,Evolution,DevelopmentalBiologyandBehaviour,ProteomicsandStructuralBiology, CellBiology,ChromatinandTranslation, DiseaseMechanismsandPathogens这七个主要模块。每个模块都包含讲座及实验室实习,最后通常由journalclub收尾。我们每天的日程安排基本上是早九晚六,课后还需要花相当一部分时间来阅读推荐的文献,为journalclub做准备。如果周末再赶上个把学术会议的话,那基本就没有时间休息了。为了鼓励EMBL各个分站之间的交流,在整个课程的中段,EMBL还安排了博士新生去EMBL其他分站短期访问的项目。我就在去年的11月19日到11月23日间,和其他14位同学去EMBL的汉堡的分站作了短期访问。剩下的同学们则分别去了EMBL的格勒分站或是Monterotondo分站(位于罗马附近)。 在课程进行到后半段的时候,由于前段时间课程的强度较大,而某些课程模块又和部分同学的专业方向相差较远(尤其是结构生物学这个模块,由于牵涉到较多的数理知识,不少人听得一头雾水),所以出勤率变得越来越低。最严重的是在最后的一个模块,某天上午,44人的大班只有12人出席。而当天的主讲人中。有一位还是特别从纽约飞回来赶着做这个讲座的。这使得主管这个模块的PI对此极为不快。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也尽量抽空参加同学们的聚会,包括每周二的篮球比赛,室内攀岩,大小舞会等。海德堡老城区附近的大小酒吧也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和足迹。到课程末尾的时候,班上的同学间都已经建立了相当密切的友谊。由于每年EMBL的博士新生都会负责组织下一年的国际博士生研讨会(EMBLinternationalPhDsymposium),在海德堡学习时所建立的友谊也让大家在回到各自的分站之后仍然能够紧密协作,顺利完成这一活动的组织工作。 在课程的最后一天,所有的学生都领到了一张由EMBL颁发的证书,表明持证人已顺利通过了所有的课程,并拿到了相应的学分。这也给我在德国这两个月的游学生活划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此后,就需要集中精力来应付博士课题中的诸多挑战了。
个人分类: 游学德意志|92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启发院士给他的博士生的一封信
deminglei11 2009-1-17 15:18
谈做学问兼论人生 读各人工作计划后看法点滴 最近我拜读了各位送交的年度工作计划,仔细推敲后,仍感到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十分严重: 第一,对课题理解不够,有的根本谈不上理解,做了不止一年,尚未进入角色。 第二,已经完成的工作量严重偏少,博士(有的是从本室硕士上来的)做了几年还未见到可以发表的东西。 第三,在计划中倾向于以最低工作量结束研究。即游击战法。以消耗最少的人力来解决战斗。 这是从纸上看到的。从实验室看到的现象是,有那么几位常不到实验室照面,似乎这里是一个可来可不来的地方。而且愈未进入角色的,愈不钻研文献;工作做得愈差的,愈少见做实验。请各位想想,你不学,怎么能变内行?你不干,怎么会有结果?不钻研与自己课题密切相关的文献,不把实验室工作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不能算作一个名副其实的博士生。 写一点专题读书报告,其实是一个领域内进入角色的好方法。一篇不够,可以连续写几篇,直到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方面较好地弄懂为止。如果在写读书报告的同时,加进一点自己的见解就更好了。写得好的可以送出发表。这对加强业务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深化对自己研究工作的感情和培养事业心都大有益处。几年来我们大会小会说了很多,而至今交得很少。有人说是没有时间,我看是不愿投入时间。对博士生而言,每天工作 12 小时是正常的,少于这个时间就不正常了;每周工作六天半以上是正常的,少于六天半就不正常了。我这里是基于美国 PhD 四年学制所得到的概念。在我们目前三年学制还要强制性学半年英语的情况下,上述时间的投入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下限。 人生一世,应该追求有所建树。记得有一首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此诗所描述的虽有些封建意识,倒也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想稍加以补充的是在男女完全平等的时代里,女儿也应当自强。走到了做科学这条路上,博士生阶段有无成就与将来有无建树关系十分密切。椐我观察,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凡是后来有所成就者,大多在博士学习阶段就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理解的基础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广博的知识和不断求知的欲望;二是作为今后发展基础的工作成就;三是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和以工作作为第一需要的人生观。试想:要建功立业,博士生阶段不搏,更待何时? 有的研究生说,在我们这个实验室读研究生如何如何辛苦,在有些地方读研究生如何如何轻松,入错了门的委屈和追悔不及的心情溢于言表。我不知道是该 轻松 的羡慕 辛苦 的,还是象我们 辛苦 的研究生这样羡慕人家 轻松 的。但就我看来,身在国家级的实验室里,从事着国际前沿的研究工作,要做的工作都有相应的保证条件,大可一展才华,以慰平生,应该受到全校乃至全国的羡慕,而不是相反。对 轻松 妄加羡慕的人,其实是没有弄清楚为什么读研究生这个最起码的问题,或者是读研究生的动机本来就存在问题。他们读研究生所看中的大约只是一张文凭,自己对自己就不抱成才的期望,这种思想倾向是应该下大功夫纠正的。 我们这里几乎所有的人 都希望 博士毕业后到国外去做博士后,我很赞成,并愿尽我之力给予支持。我很希望我们实验室出去的人将来在国际上都成为知名人士。今后在我们室 毕业的 博士出 国做 博士后可能主要有两类途径,一类是经我提名推荐,另一类是博士生本人争取,而将以后者为主。而后者却意味着要参与国际竞争。博士论文做得好,竞争性就强,我也乐意推荐,用人方也愿意接收。博士论文做得不好的,我不愿意推荐,而且推荐起来难度也大。其实,各人的路在各人自己脚下,各人的命运在各人自己手里。成败兴衰,全在各人,请各自勉。 祝福积极评价的博士们,多发文章,早日毕业! 来自 http://www.51xuewen.com/Group/Topic_Show.aspx?ID=8344GroupID=794
个人分类: 未分类|7124 次阅读|3 个评论
一个硕士不想转博士了!
xiegming 2009-1-12 22:44
一个去年入学就想转博的硕士生最近给我发邮件,说又不想转了。一个主要原因是家人下岗了,作为孩子想尽早负担起家庭的责任。 我虽然有些惋惜,但是非常理解,其实在我读博士的时候也非常有类似的想法。很多同学出去兼职,我也跟着做了一些。但是没有做久,因为发现博士毕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实际上,本科生最后一年,就打算不再要家里的钱了。每月只有150的补助,伙食很差,第二学期终于出了问题,咳痰带血,还不敢告诉家里人。校医院查不出来,给转到北京市胸科医院做气管镜检查,就是一个人去的。前一个病人是个老男人,肺癌,进去检查之前还大无畏的样子,出来就蔫了。我进去,躺在床上,四肢被固定,眼睛被蒙住,就静静地等着大夫检查。当时心里就想,如果这时候这几人把我杀了,都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情。揪出舌头,喷麻药,开始检查,一个管子从鼻孔深入下去,似乎也没有那么恐怖。但是仍然没有查出结果,一直就这么拖着。 五月就要到了,导师说你还做不做毕设了,再不做来不及了。我一急,不管他了,赶紧做吧。结果论文按时完成了,身体也稀里糊涂就好了。 最近几年做体检,大夫检查鼻腔的时候总说我的鼻膈膜是歪的,一边大一边小,现在想想是不是当初检查造成的。 sigh, 扯远了。 现在想招到让自己满意的博士生还真不容易。首先,自己的资历名气处于劣势,让学生满意不容易,往往是牛人们招不下的再转到我这里;其次,目前想从事科研事业的人似乎不多,读个硕士已经足够找理想工作了,让学生有继续读的动力不容易;还有我们处于这个理科占优的学校,知道我们的人不多,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不容易;最后我们目前招博士的专业名字是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有点吓人,让人喜欢理解这个专业不容易。其实国家自然基金委已经改为动力学与控制了。乐观的估计,过不了几年或许教育部也会改。据说这个名称是沿袭苏俄传统,对应的英语翻译就是Dynamics and Control. 每年的招生都很认真,希望能够找到好学生。其实目前也收了一些很不错的学生,希望能够把他们指导好,有一个好的过程和好的结果。
个人分类: 研究生培养|8614 次阅读|6 个评论
科技导报社“博士生创新研究资助计划” 开始接受申报
suqing1961 2008-11-12 22:19
博士生创新研究资助计划 由科技导报社组织实施,旨在支持相关基础学科在读博士研究生积极开展创新科学研究,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起步科研工作添力助跑。 数学、地球科学、生物学、天文学、基础医学 5 大学科品学皆优且已开题的在读博士研究生均可申报。 鉴于重庆市科协已为 博士生创新研究资助计划 资助 20 万元,该计划 2009 年资助额已达 30 万元,资助在读博士生名额相应增至 15 人,每位资助金额为 2 万元人民币。 科技导报社同时设立 博士生创新研究资助基金 ,并视基金募集情况逐年增加 博士生创新研究资助计划 资助名额。 博士生创新研究资助计划 2009 年申报工作自 2008 年 10 月 1 日 始, 至 2008 年 11 月 30 日 截止 。 有关 博士生创新研究资助计划 的详情,请登录科技导报社网站查询: www.kjdb.org 。 博士生创新研究资助计划 联系人:《科技导报》编辑部 陈广仁博士, chenguangren@cast.org.cn 。
个人分类: 科坛漫步|38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士生待遇问题之再思考
Bobby 2008-10-28 07:11
一、博士生待遇真正成为问题的不是简单的多寡问题,而是不均的问题 博士生待遇(或者说研究生的待遇)在文科、理科方面是不同的,即使在理科方面的不同学科也是不同的,在不同大学或研究所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研究所的不同实验室与课题组也是不同的。佐证可见参赛选手迟菲的博客《中科院的女生们在穿着打扮方面》( http://blog.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2036 )在中科院读书的待遇还是不错的,少的有将近一千元每个月,多的 4 千的都有。 一位 van 的游客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才 2200 呢。迟菲在回复中说一般生物或者化学类的研究所待遇比较低,而信息类研究所待遇较高。个别信息类研究所有些做 项目的 博士一个月可以拿到 4k 的。而实际上,在地 方院校 博士生每月待遇有的只有国家给的数百块钱而已。研究生的待遇除单位的规定外,导师是否有课题或课题的基金有多大,以及导师是否愿放血有关。另外现在还存在公费生、自费生、半自费生的差别。俗话说的好,不患寡,患不均。研究生的待遇是很多同一单位不同导师或不同课题组的学生私下谈论重要的话题,也是熟悉内幕的学生在报考研究生或选导师考虑的重要指标。 二、学者教授们呼吁提 高 博士生待遇实质是要提 高 博士生的最低收入线(基本津贴) 博士生待遇(或者说研究生的待遇) = 基本津贴 + 课题(或单位)津贴。基本津贴由国家发放,课题津贴则波动很大,随上述各种因素而变化。呼吁提 高 博士生待遇的学者教授们的研究生未必就是待遇最差的,他们实际上是想要政府提 高 博士生的最低收入线(基本津贴)。如果基本津贴很低,而主要靠课题(或单位)津贴来提高学生的待遇,则在中国现阶段会产生 有的博士生在天堂,有的博士生在地狱的结果。而更加严重的待遇差别跟社会贫富差距太大一样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比如有些地方教育研究单位或有的学科会更加边缘化。 三、国内和国外研究生待遇的可比性不强 国外的研究生主要是奖学金制度,另外学费跟本国及外国学生来源不同而不同(在英国,欧盟学生学费仅为非欧盟学生的 1/2-1/4 )。中国到国外的留学生除极少量的国家公费生外,主要是学习好、素质高、拿奖学金的,以及家资丰厚的自费生。在国内读研的学生除少量对科学真正感兴趣的外,不少是难找工作的,家里没有关系的,或者家庭收入偏低的。比如农科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本科生欠费早已是家常便饭,研究生待遇低更让学生的境况雪上加霜。有的农科研究生还需要自费读。国内现在也在加大奖学金的力度,但在没有完全奖学金制度之前提 高 博士生待遇(或者说研究生的待遇)应该对中国的下一代科学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7129 次阅读|13 个评论
也谈提高博士生待遇
zhengxiaoqi 2008-10-2 19:08
听说国家将出台政策提高在读博士生待遇,由现在的平均每月350元,提高到3000元左右。我虽然马上就要毕业,肯定赶不上这个好时候了,不过还是非常欣慰。记得几天前看过一篇博文,说每月350元的补助,是对博士生群体的一种侮辱。一般在读博士生的年龄在25-30岁之间,在农村已经是娶媳妇生孩子、孝敬老人的年龄。读书接近20载,也基本上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再伸手给家里要钱,于情于理说不过去。这350块中国元,就是在国内一般城市,也不太够每个月的生活费吧。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已经把博士生变成社会上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因此,才有了复旦博士猝死的惨剧,才有了层出不穷的博士生自杀事件。另一方面,统计表明我国大约90%的基础研究是博士生在做的,这些基础研究对于我国的科技、经济发展,乃至中华民族的崛起都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提高博士生的经济、社会地位,很有必要。 我国每年能招收5万名博士,一般是3-4年毕业,这样在读书博士生数量大约是20万,如果每个人每年补贴3万,一共就是60亿。虽然数量也不少,但相对于我国财政收入,还是可以轻松承受的。别忘了,我国每年公款吃喝的钱,就有大约800亿,这还是几年前的数据。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各阶层收入是系统化的。你提高了博士生的待遇,博士后的呢(现在博士后的待遇大约在2000-3000元/月)?高校青年教师的呢?单方面提高待遇,会破坏整个的收入体系。这个是需要决策部门考虑的。 另外,整个博士生招生体系,奖学金评定体系,乃至博士培养体系都需要相应调整。以确保纳税人的这每年60亿没有白花。
个人分类: 学习工作|8897 次阅读|13 个评论
清华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方向博士生招生信息(2009年对外招生)
shangsh 2008-8-18 15:04
2009年水文水资源专业对外招生导师及考试科目: 院系所、专业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04 水利水电工程系 081500水利工程 05水文学及水资源 雷志栋 尚松浩 王忠静 ① 101英语 ② 206数值分析 ③ 312工程流体力学 ④ 501综合考试 详细信息可查阅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主页 http://166.111.4.32:8080/yjsy/main.nsf/SecondClassParaShow?openformClassCode=C04
个人分类: 教育|650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2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