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张伯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民国西北大学地质学教授
热度 2 kexuechuanbo 2014-1-3 15:22
姚远.民国西北大学历任体育学教授 .李云峰,王民权主编.民国西安词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 民国西北大学地质学教授 张伯声( 1903 — 1994 ) 曾用名张遹骏。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 ) 6 月 23 日生于河南荥阳。 1917 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 1919 年选送清华学校, 1926 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旋即被保送留美。 1928 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 1928 年至 1930 年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斯坦福大学攻读化学和地质学研究生。 1930 年回国,至 1936 年期间,先后在焦作工学院、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河南大学和北洋工学院任教授。抗战爆发后,随北洋工学院迁陕西,先后在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大学任教,历任西北大学地质系主任兼岩矿教研室主任、中国地质构造研究室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 1994 年 4 月 4 日病逝于西安。他在地质学领域里贡献卓著:①在地质矿产方面,任豫西地质矿产考察团顾问,找到了多处矿山,其中以平顶山煤矿和巩县铝矿最为著名;②在前寒武纪地质方面,抗战期间,他对汉中地区前震旦纪花岗岩相对年代的研究,为汉南地块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发现了我国第一个太古与元古地层间的不整合界面——“嵩阳运动”界面,至今仍被地质界公认和沿用;③在第四纪地质与地貌方面,为黄河水利事业而进行的地质调查中,发现了“黄土线”现象,为黄土“水积说”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并对黄河河道发育史以及新构造运动与陕西水系发育的关系提出了独到见解;④在构造地质方面,创立了“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被公认为中国五大地质构造学派之一。在《地质论评》等刊发表有《陕西汉中区之前震旦纪地质》、《中条山的前寒武系及其大地构造发展》、《从镶嵌构造观点说明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等 90 余篇论文。著有《中国地壳的波浪运动说》、《地壳波浪与镶嵌构造研究》《张伯声地质文集》《地壳波浪与镶嵌构造研究》第 2 集等专著。 王恭睦( 1899 —?) 字望楚。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 )生于浙江黄岩。 1923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后赴德国留学,入慕尼黑大学,获地质学博士学位。归国后,历任两广地质调查所陈列股股长、中央研究院专任研究员、国立武汉大学教授、国立中央大学兼任教授、教育部编审、教育部地质矿物名词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国立编译馆自然组专任编译、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长、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西北区勘测处处长、勘测局副局长等。 1941 年 8 月到西北大学,任地质系教授兼系主任。他 1920 年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即与赵亚曾、杨钟健等发起创办北京大学地质研究会。建国初,曾参与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西北区勘测工作,筹建相应机构并担任主要负责工作,形成西北区地质调查所、地形测量队和科学实验所,还组建了渭北煤田队( 642 队)、秦岭铁矿队( 611 队)、甘肃白银厂队( 641 队)、甘肃阿干镇钻探队( 643 队)、甘肃武山石灰岩队( 623 队)、宁夏小松山铬铁矿队( 621 队)和宁夏平罗煤矿队( 622 队)等 7 个野外勘测队,亦合并指导延长油矿、铜川煤矿等地质勘测开发工作。与杨钟健合著有《地震浅说》(上海中华书局, 1924 )。在《地质论评》等刊发表有《陕西邠县永寿油质岩区地质》、《地质名词统一之经过》《矿物学名词》《地质学名词》《岩石学名词》《黄土之研究》《周口店之犀牛化石》等。 郁士元( 1900 — 1985 ) 号维民。清光绪二十六年( 1900 )生于江苏盐城。 1925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并留校任教。先后在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及东北大学任教。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副教授、西北大学教授兼地质系代理主任,同时兼任西北农学院教授。 1949 年后,历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陕西省地质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等职。 1944 年,为支持抗战,以西北大学地质地理系教授身份,具呈兵役当局,志愿从军,被国民革命军军政部派充为西安教导团少将政治指导员,成为全国抗战以来教授从军第一人, 9 月下旬,蒋介石特命军政部主任张治中电召入渝接见。 1985 年去世。他先后主讲过普通地质学、地质测绘学、中国地质与有用矿产、水文地质学及工程地质学等 7 门课程。抗战期间,由于形势所迫,西北大学地质系曾几度濒于停办。为此,他奔走呼号,克服重重困难,为西北大学地质系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在北平任教时,曾收留盐城同乡、在清华大学、北平大学和中国大学旁听的胡乔木借住在家。在《国立西北大学校刊》、《中国地质学会西安分会会刊》《地质学报》等刊发表有《勉县煤矿区之地质》、《西安附近的地质简述》、《汉中梁山地质》《渭北高原水文地质条件的初步探讨》等学术论文。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4070 次阅读|2 个评论
民国西北大学教授小传:地质学张伯声 王恭睦 郁士元
kexuechuanbo 2013-2-4 09:35
地质学 张伯声( 1903 — 1994 ) 曾用名张遹骏。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 ) 6 月 23 日生于河南荥阳。 1917 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 1919 年选送清华学校, 1926 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旋即被保送留美。 1928 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 1928 年至 1930 年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斯坦福大学攻读化学和地质学研究生。 1930 年回国,至 1936 年期间,先后在焦作工学院、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河南大学和北洋工学院任教授。抗战爆发后,随北洋工学院迁陕西,先后在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大学任教,历任西北大学地质系主任兼岩矿教研室主任、中国地质构造研究室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 1994 年 4 月 4 日病逝于西安。他在地质学领域里贡献卓著:①在地质矿产方面,任豫西地质矿产考察团顾问,找到了多处矿山,其中以平顶山煤矿和巩县铝矿最为著名;②在前寒武纪地质方面,抗战期间,他对汉中地区前震旦纪花岗岩相对年代的研究,为汉南地块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发现了我国第一个太古与元古地层间的不整合界面——“嵩阳运动”界面,至今仍被地质界公认和沿用;③在第四纪地质与地貌方面,为黄河水利事业而进行的地质调查中,发现了“黄土线”现象,为黄土“水积说”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并对黄河河道发育史以及新构造运动与陕西水系发育的关系提出了独到见解;④在构造地质方面,创立了“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被公认为中国五大地质构造学派之一。在《地质论评》等刊发表有《陕西汉中区之前震旦纪地质》、《中条山的前寒武系及其大地构造发展》、《从镶嵌构造观点说明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等 90 余篇论文。著有《中国地壳的波浪运动说》、《地壳波浪与镶嵌构造研究》《张伯声地质文集》《地壳波浪与镶嵌构造研究》第 2 集等专著。 王恭睦( 1899 —?) 字望楚。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 )生于浙江黄岩。 1923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后赴德国留学,入慕尼黑大学,获地质学博士学位。归国后,历任两广地质调查所陈列股股长、中央研究院专任研究员、国立武汉大学教授、国立中央大学兼任教授、教育部编审、教育部地质矿物名词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国立编译馆自然组专任编译、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长、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西北区勘测处处长、勘测局副局长等。 1941 年 8 月到西北大学,任地质系教授兼系主任。他 1920 年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即与赵亚曾、杨钟健等发起创办北京大学地质研究会。建国初,曾参与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西北区勘测工作,筹建相应机构并担任主要负责工作,形成西北区地质调查所、地形测量队和科学实验所,还组建了渭北煤田队( 642 队)、秦岭铁矿队( 611 队)、甘肃白银厂队( 641 队)、甘肃阿干镇钻探队( 643 队)、甘肃武山石灰岩队( 623 队)、宁夏小松山铬铁矿队( 621 队)和宁夏平罗煤矿队( 622 队)等 7 个野外勘测队,亦合并指导延长油矿、铜川煤矿等地质勘测开发工作。与杨钟健合著有《地震浅说》(上海中华书局, 1924 )。在《地质论评》等刊发表有《陕西邠县永寿油质岩区地质》、《地质名词统一之经过》《矿物学名词》《地质学名词》《岩石学名词》《黄土之研究》《周口店之犀牛化石》等。 郁士元( 1900 — 1985 ) 号维民。清光绪二十六年( 1900 )生于江苏盐城。 1925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并留校任教。先后在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及东北大学任教。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副教授、西北大学教授兼地质系代理主任,同时兼任西北农学院教授。 1949 年后,历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陕西省地质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等职。 1944 年,为支持抗战,以西北大学地质地理系教授身份,具呈兵役当局,志愿从军,被国民革命军军政部派充为西安教导团少将政治指导员,成为全国抗战以来教授从军第一人, 9 月下旬,蒋介石特命军政部主任张治中电召入渝接见。 1985 年去世。他先后主讲过普通地质学、地质测绘学、中国地质与有用矿产、水文地质学及工程地质学等 7 门课程。抗战期间,由于形势所迫,西北大学地质系曾几度濒于停办。为此,他奔走呼号,克服重重困难,为西北大学地质系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在北平任教时,曾收留盐城同乡、在清华大学、北平大学和中国大学旁听的胡乔木借住在家。在《国立西北大学校刊》、《中国地质学会西安分会会刊》《地质学报》等刊发表有《勉县煤矿区之地质》、《西安附近的地质简述》、《汉中梁山地质》《渭北高原水文地质条件的初步探讨》等学术论文。 详见文献: 姚远主编:《西北大学学人谱》(第一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第 1-546 页。 姚远主编:《西北大学学人谱》(续第二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第 1-388 页。 姚远主编:《西北大学学人谱》(第三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2 年, 第 1-560 页。 姚远:《西安历史大词典·民国西安词典·九 - 人物》,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3 年,第 433-611 页。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54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北联大教授列传:地质地理学教授张伯声、黄国璋、殷祖英…
kexuechuanbo 2013-2-3 15:53
地质地理学教授 张伯声 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大学教授、西北大学前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用名张遹骏。河南荥阳人。生于 1903 年。 1917 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 1919 年选送清华学校, 1926 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旋即被保送留美。 1928 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 1928 年至 1930 年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斯坦福大学攻读化学和地质学研究生。 1930 年回国,至 1936 年期间,先后在焦作工学院、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河南大学和北洋工学院任教授。抗战爆发后,随北洋工学院迁陕西,先后在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大学任教,历任西北大学地质系主任兼岩矿教研室主任、中国地质构造研究室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 1994 年 4 月 4 日 病逝于西安。他在地质学领域里贡献卓著: ① 在地质矿产方面,任豫西地质矿产考察团顾问,找到了多处矿山,其中以平顶山煤矿和巩县铝矿最为著名; ② 在前寒武纪地质方面,抗战期间,他对汉中地区前震旦纪花岗岩相对年代的研究,为汉南地块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发现了我国第一个太古与元古地层间的不整合界面 ——“ 嵩阳运动 ” 界面,至今仍被地质界公认和沿用; ③ 在第四纪地质与地貌方面,为黄河水利事业而进行的地质调查中,发现了 “ 黄土线 ” 现象,为黄土 “ 水积说 ” 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并对黄河河道发育史以及新构造运动与陕西水系发育的关系提出了独到见解; ④ 在构造地质方面,创立了 “ 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 ” 学说,被公认为中国五大地质构造学派之一。在《地质论评》等刊发表有《陕西汉中区之前震旦纪地质》《中条山的前寒武系及其大地构造发展》《从镶嵌构造观点说明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等 90 余篇论文。著有《中国地壳的波浪运动说》《地壳波浪与镶嵌构造研究》《张伯声地质文集》《地壳波浪与镶嵌构造研究》第 2 集等专著。 殷祖英 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大学教授。号伯西。河北房山人。生于 1895 年。早年入天津第一师范、北京高等师范史地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科学习。 1921 年起,历任北京高等师范助教、北京及天津女子师范学院讲师、河北省教育厅秘书科长。 1934 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攻研地理学。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入陕,历任西安临时大学文理学院地理系教授、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大学理学院地质地理系教授兼主任、西北师范学院教授。 1945 年抗战胜利后,转任北平师范大学教授,继任资源委员会北票煤矿驻北平办事处处长、河北省政府委员、教育厅厅长。 1949 年后,在华北人民革伞大学学习,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国科普协会业务部长。他长期从事地理教学与研究。 1934 年间,曾考察欧、美、亚、非 20 余国。 1942 年春,在西北大学期间,曾奉命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深入甘、宁、青、新实地考察。同年冬返校并数度举行学术讲演,详细介绍边疆物产、民族特性、油矿资源等,并测绘出有关地图。 1966 年去世。他旨趣广泛,长于书法、国画、诗词、治印、京剧等,有时亦扮老生登台演出。著有《初级中学教本世界史》(北平文化学社, 1934 )《世界地理》、《世界历史》《欧洲地理》等中学教科书。专著有《新疆及额济纳地理考察报告》《台湾的自然条件与资源》(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委员会)《从政观感记》( 1937 )《我国的资源地理》等。在《西北学报》《科学大众》等刊发表有《战后国都》《西北学会成立的意义》《回疆典型之吐鲁番盆地》《我国自然条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论文。 黄国璋 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大学教授。字海平。湖南湘乡人。生于 1896 年。 1926 年赴美留学,先后入耶鲁大学理科研究院和芝加哥大学地理系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1928 年归国之后,相继任中央大学地理系教授、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西安临时大学地理系教授、主任、西北联合大学地理系和西北大学地质地理系教授、系主任、西北师范学院史地系教授、主任。 1940 年起任中国地理研究所所长。 1949 年以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系主任兼校务委员、西北大学师范学院史地系教授、西安师范学院地理系和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系主任。 1966 年去世。他早在 20 年代即成为我国传播近代西方地理科学思想的先驱者之一,特别对 30 年代前后尚存的记述性中国古地理学的改造发挥过重要作用。他尤专于经济地理,代表性论著有《社会的地理基础》《我国国防地理》《中国地形区域》《爪哇低纬农业的研究》等。在《第四次太平洋科学会议会刊》等刊发表有《从地理方面检讨中欧政局的演变》《上海港地理位置的择抉因素》等论文。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两度在西北大学任教,为西北大学地理系的创建和地理、历史等学科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谌亚达 北平大学、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教授。字稷如。江西人。生于 1902 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预科和中法大学孔德学院地理系讲师及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地理系教授。 1937 年被聘为西安临时大学教授。 王钟麒 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教授。 详见文献: 姚远主编:《西北大学学人谱》(第一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第 1-546 页。 姚远主编:《西北大学学人谱》(续第二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第 1-388 页。 姚远主编:《西北大学学人谱》(第三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2 年, 第 1-560 页。 姚远:《西安历史大词典·民国西安词典·九 - 人物》,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3 年,第 433-611 页。 姚远主编:《西北联大史料汇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第 1-794 页。
个人分类: 西北联大往事|406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7: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