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女随父姓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子随母姓,女随父姓
热度 38 yanjx45 2013-2-5 15:19
世界著名科普杂志《 Scientific Americans ( 科学美国人 ) 》的中文版《 环球科学 》 2013 年第 2 期“ Life's Grandeu r( 生命的壮阔 ) ”专栏发表了本博主的这篇科普文章,现全文转载如下 : 子随母姓,女随父姓 儿子 从 母亲 比从 父亲 继承的遗传物质更多;而与 儿子 相比, 女儿 继承 父亲 的遗传物质更多。 撰文 严家新 子女的姓氏随父还是随母,其实可以自由选择。但在当代中国,“ 重男轻女、传宗接代 ”的传统观念仍然相当流行,绝大多数子女都是随父姓,女性通常不能进入“家谱”,女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剥夺了继承和传递姓氏的权利。 按遗传学观点,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相结合开始的,每个人都从父母双方各获得大约一半的遗传物质。所以从遗传学的角度看, 子女随母姓还是随父姓都是合理的。 绝大多数子女随父姓而不随母姓至少是不公平的 。 在子女都随父姓的“风俗”下,似乎只有生男孩才能传宗接代,只生女儿则常被误认为是“绝后”。这些错误观念的流行导致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得不快乐,甚至引发这样那样的社会悲剧。其最明显的一个恶果就是歧视、虐待、买卖甚至杀害女婴,致使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并由此进一步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子女到底应该跟誰姓? 从遗传学的观点出发,科学家曾提出过改进姓氏传递规则的建议。 2008 年,复旦大学的遗传学教授 卢大儒 提出了一种男女平等的姓氏传递规则: 子随父姓,女随母姓 。卢大儒认为,让人们接受女儿也可以“传宗接代”的理念,既有科学性又体现公平,有利于淡化“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按“子随父姓,女随母姓”的传递规则执行后,我们很容易分别从父系、母系追溯家族的历史 。人类的性别是由第 23 对染色体 ( 性染色体 ) 决定的,男性的性染色体包括一个 X 和一个 Y 染色体 ( 女性为 2 个 X 染色体 ) 。男孩总是从父亲那里继承 Y 染色体,这是他从父系祖先所能获得的唯一不变的遗传物质。 子随父姓 ,姓氏与 Y 染色体可建立密切的对应关系,可根据姓氏 ( 即 Y 染色体 ) 来追踪家族甚至整个人类沿父系的起源和进化史。    与父亲相比,母亲还额外将环状的 线粒体 DNA ( 含 16,569 个碱基对 ) 传递给下一代。线粒体 DNA 从母亲传给儿子只能传一代 ( 儿子再不能往下传 ) 。线粒体 DNA 却能够通过母系一直传播下去。 女随母姓 ,这些女性继承者和母系祖先都拥有共同的线粒体 DNA 。    按“ 子随父姓,女随母姓 ”的传递规则,同一姓氏的男性都拥有相同的 Y 染色体,而同一姓氏的女性则都拥有相同的线粒体 DNA 。 每个人根据自己父亲和母亲的姓氏,可分别追溯自己父系和母系的族谱。     对这一提议,有一种批评的声音是:“某个家庭生了女儿可能本来就不高兴,结果女儿还要姓外姓,男方全家可能会更不高兴,会更想生儿子”。 还有一种提议是 “ 子随母姓,女随父姓 。 ” 为什么应当“子随母姓”? 更严格地分析,儿子从母亲比从父亲那里继承的遗传物质更多。 儿子的一对性染色体中,较长的 X 染色体来自母亲,较短的 Y 来自父亲。人类 Y 染色体的长度只有 X 染色体的 1/3 ,而且正逐渐退化,携带的遗传信息越来越少,现在仅剩下不到 100 个基因,只 编码 20 多种 蛋白质 。而 X 染色体编码超过 1,000 个基因 ( 是 Y 的 10 倍以上 ) 。此外,儿子还从母亲那里额外获得一个环状的线粒体 DNA( 含 37 个基因,可用来制造 13 种蛋白质 ) 。人类基因组的基因总数为 2 万多个,可见 儿子从母亲那里传承的基因要比从父亲多 4% 以上 ,因此儿子更应该随母姓。 为什么应当“女随父姓”? 因与儿子相比,女儿继承父亲的遗传物质更多,比儿子更有资格随父姓。 女儿的一对性染色体为两个 X ,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女儿从父亲得到一个 X 染色体,而儿子相应地从父亲得到的是一个 Y 染色体。因此 与儿子从父亲继承的基因相比,女儿从父亲那里传承的基因要多 4% 以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 “传宗接代”的目的是想更多地传递基因,那女儿就比儿子更有资格继承父亲的姓氏,即整个社会其实更应该“重女轻男”。 在现实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男孩在相貌、体型、性格等方面与母亲更相似,而大多数女孩则更接近父亲。子女在潜意识心理中往往也更依恋双亲中的异性。如果规定必须“子随母姓,女随父姓” ,有可能导致“重女轻男”社会风气的形成,就有可能扭转“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以上两项建议其实都是 权宜之计 。从根本上来讲, 我们整个社会应当淡化姓氏的观念 。 人类个体通过有性生殖将基因融合到人类群体中,个人与群体的基因永远在不断交流,密不可分。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滴水与一条河流之间的关系:在任意时刻从这条河流中取出任意一滴水,誰能说清它是来自上游的哪些水滴?将来它又会分散到下游的哪些水滴之中?我们每个人其实都继承着几乎所有姓氏的血统。在历史的长河中,要用姓氏来标记某些水滴,价值确实有限。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基因大融合的速度和规模与日俱增,人们心目中姓氏的概念也不可避免地会越来越淡化。
个人分类: 姓氏文化|27432 次阅读|9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