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新的起点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机器理论与工程设计
benlion 2014-7-22 00:13
目录 1 、猜想与验证 – 科学方法论 2 、数学与技术、设计艺术 3 、数学、句法结构与程序语言 4 、微电子学与集成电路 5 、微 - 纳米加工与生物信息技术 6 、细胞设计与遗传学语言 7 、生物反应器 – 细胞工厂 8 、细胞传感器 – 药物分析 9 、神经回路与细胞通讯机器 简介 医学之祖 – 扁鹊,医圣张仲景、药圣孙思邈。 依据医学和药学与临床实践的体系化完备,以及记载的完整与延续等特征,经历了第 1 到第 3 代医学的经验医学、实验医学到系统医学,构成科学范式的组织化层次,从过去到现代综合和逆向的还原等。 医学,往往同时具有科学与宗教的特征,如医德的伦理守则等。文化结构 – 宗教 - 哲学 - 工程为轴线,科学 - 艺术为 2 翼,科学方法为数学、技术等,艺术方法为历史、文学等。 人体细胞的基因组信息是软件、细胞物质是硬件,认知和神经系统是硬件,大脑储存的记忆信息或文化等是认知、思维和情感的软件,通过教育和训练,以及人生经历等将外部资讯转化成了心理和精神的软件,习惯行为和固定思维都是教育转化的内置软件等。 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包括,微电子机械装置的机器和活体细胞构造的机器,原理上是生物系统的构造与功能。 细胞机器和神经元计算机到神经网络多层次的机器设计等。 中国最大的资源宝库是中医中药,最大优势就是用现代科学和技术方法研究与开发这个宝藏,实现系统医学与药物学的发展计划;因为,中国传统的其它资源,如,数学、技术和艺术等已经基本转换或汇入了近现代西方科学与艺术体系。 - (机器理论,序) -
个人分类: 2014y|16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明论 - 述评
benlion 2014-7-21 20:38
人类文明起源于定居的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也是在欧洲的庄园经济发展起来。游牧和航海民族,如,匈奴和维京文化属于原始的文明,印度和希腊文化属于次生的文明。 印度 - 希腊和犹太 - 华夏轴心时代的古典文明,在埃及 - 巴比伦第一代文明的基石上发展起来,如,几何、医学、天文、律法、神话和甲骨文等,都明显有尼罗河 - 两河流域的相同文化因子。 三星堆文明遗址的印度洋贝壳,以色列古代约瑟部落的后裔等,楚国出土的玻璃珠等文物,都是古代中国与地中海、印度洋区域的文明存在交流的证据。 元代的蒙古疆域,覆盖了波斯和古罗斯国家,直接构成中西文化的双向交流,明朝已有希腊文献的传入,清朝有众多西方传教士翻译文献的中西文化双向传播。 明末清初的中国与欧洲处于相同机遇,文化双向交流,古代文化的诠释和西方文化的传播等,欧洲传教士,以通融和结合为策略,以发展和超越为目标。 中国 - 印度与希腊 - 欧洲文化的哲学、技术和艺术等,自地理发现和宗教改革之后,在查理曼欧洲 - 英国等区域发展了组织化和复合化的科学范式和工业模式。 古代中国的经验科学,数学方法偏重于运算和模型,希腊的自然哲学,数学偏重于几何和推理,并非经验科学没有数学方法。实验科学,中国贡献主要是技术方面,系统科学,中国哲学影响了康德、莱布尼兹等演化的思维方法。 人类文明,如果,以埃及 - 巴比伦文明为中东的古代集大成文明,那么,轴心时代的古典文明和中国中古文明、欧洲近现代文明,相继是文明体的替换和经历了 4 代文明和 3 次轴心时代的发展。 注 * : 1991 年的 “ 科学的结构与中国的未来 ” 已经论述了轴心时代现象与模式转换,尽管 “ 轴心时代 ” 的词汇我是 21 世纪才见到。 另,参观过的博物馆:泉州的华侨博物馆、特拉维夫的以色列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和伦敦大英博物馆等。 - ( 4 轴心时代理论) -
个人分类: pacific|2572 次阅读|0 个评论
“硅谷”与大学城
benlion 2014-7-20 05:32
近现代文明是在查理曼欧洲发展起来,也就是以意大利到瑞士 - 荷兰为轴线、法国 - 德国为 2 翼的欧洲核心区域。从西班牙 - 葡萄牙到南美洲、捷克 - 波兰到俄罗斯和从西欧到北美 - 澳洲,进入环太平洋的发展。 以色列 - 希腊和印度 - 尼泊尔的地中海和印度洋等区域文明,均未能发展出近现代科学与工业文明。中国 - 阿拉伯 - 查理曼欧洲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轴线,在意大利,而后荷兰开启了近现代文明的发展。 英国与荷兰的合作过程,从北海区域和英吉利海峡的影响到英联邦,而后,北美 - 澳洲成为环太平洋文明的轴线,俄国和南美成为 2 翼发展。 经历科学和工业革命,从欧洲到美国的大学城、工业城,成为现代科学与工程的偶合发展模式。大学是文化创造中心,技术发明转化为工业的经济创新。美国硅谷,形成的条件,不仅,传统大学优雅清静的自然环境、追求理想的人文环境,而且,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和引领世界潮流的艺术中心,如,斯坦福大学和好莱坞等。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有仙则灵。硅谷的核心,仍然是世界型人才和文化精神,如,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和企业家、金融家的开拓创新精神。 中国,也建立了很多科技园、工业园和大学城 * ;但是,仍然人才是关键,必须建立起世界一流的大学、研究机构和引进开创未来科学和技术的人才,以及探险精神的投资家等,才可能形成知识创造、技术发明和转化为创新经济的态势与氛围。 注 * :目前,基本没有形成国际一流大学,尤其欠缺技术发明和知识转化能力,主要是引进外资企业和海外转让技术。 附、实证科学的奠基 达芬奇时代,欧洲仍然没有实证科学,培根、笛卡尔论述了不同于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归纳、演绎逻辑是科学逻辑的起点。伽利略、波义耳、胡克等发明仪器,韦达、莱布尼兹发明数学符号,笛卡尔、帕斯卡、牛顿、欧拉等近代数学等,这些哲学的逻辑学、科学方法的实验仪器和数学是实证科学建立的基石。开普勒的小孔光学实验、光度学与平方反比定律,时钟的节律与钟摆原理等,都奠基了实证科学的定量方法等。 欧洲传统强于原子论、分析哲学和力学、物理学与理论思辨,中国传统强于整体论、综合哲学和化学、生物学与实践技术。当代中国科技上不去的关键还在于技术发明、仪器设计和工程制造等本来属于中国传统强项的领域,由于西方的工业革命而远远落后了,哲学思辨也已经不再像诸子百家时代具有创造力了。 其实,这些前面基本论述过了,尤其西方传教士来华的东西方双 向 文化传播,包括,诸子百家对欧洲社会与管理科学、人本主义和现代艺术等深刻的思想和方法影响。 参见,齐曼、默顿、梅森等科学和技术史,描述了东西方交流和科学是学者与工匠传统的结合。 -(猜想与验证)-
个人分类: 市场|3483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与文化 – 进化史
benlion 2014-7-19 04:28
如果,依据达尔文的观点“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那么,科学的历史就比较悠久,实证科学诞生之前,人类认知的客观知识(参见“ http://en.wikipedia.org/wiki/Science ”),可以称之为经验科学,如,中医学和中药学。 近代科学的诞生,不同于古代经验型或实践、应用型科学,不仅,在于科学研究范式是理论与技术的结合,而且,也在于组织化的科学研究机构。理论方法,包括,哲学思维和数学论证,技术操作,包括,实验技术和运算技术等。 人类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不仅,在范式、模式的构成要素上存在前后传承与交叉综合关系,而且,在思想、概念、方法和技术等内容上存在信息传播与内涵延伸现象,如,尽管没有见到系统或合成生物学的术语,却可能从 R.Rosen 或汤普森的文献(在《结构论》引用)感悟到了延伸的内涵,而又转换到新的概念。 同理,人类的迁徙、贸易和交流蕴含的信息会形成文化影响力,从埃及 - 巴比伦到波斯文明,而后,印度 - 希腊、犹太 - 华夏文明的更替,如,袄教就影响了犹太教和佛教的发展。从轴心时代文化,到中国诸子百家和技艺,经阿拉伯的东西方交融纽带,再到查理曼的欧洲文明发展,人类文明的历史交流和相互影响,需要科学和文化史学家深入和细致的考古、考证与研究,甚至,人类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与变异,也可能将来在人类遗传学得到深入研究。 - (猜想与验证) -
个人分类: 市场|2804 次阅读|0 个评论
群体智慧
benlion 2014-7-18 17:21
- 社会学与管理学革命 “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翻译成集体智能是否合适?因为,我国过去就说领导的 “ 集体智慧 ” ,我在 2003 年 -2005 年论述社会伦理和规范是通过诚信守约建立的 “ 群体智慧 ” 。“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概念最早起源于 WM. Wheeler1911 年的蚂蚁行为研究,“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术语也叫“ group intelligence ”, 20 世纪 70-80 年代发展或扩展了范围, 90 年代才迅速发展起来;但是,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和社会行为学的概念。 我的“群体智慧”概念,起因于社会的组织化行为思考;然而,主要是就伦理学和管理效率而言的哲学概念。哲学,包含了逻辑学、美学和伦理学,人类智慧,也就包含了社会行为的伦理学在内。社会的伦理规范,可以使组织化行为比单独个体行为具有更多属性和智能,也是系统论和非线性思维,或人类社会的交流与通讯导致高层次组织化的智慧;因而,伦理学或组织原则也就成为一种智慧。 1999 年我用“ genomic intelligence ”来表述基因组编程的智能或细胞的软件程序,也是类比于“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和认知科学的概念来提出。人类心智是神经系统网络的行为,神经元受基因组的遗传信息编码和表达而形成,表现为生理学功能、生物化学过程和生物物理现象等。一切数学计算( computation )或运算,也存在基因、分子和细胞、大脑等层面,或体现为方程式运算的数据转换过程等,而且,人脑的交流网络和电脑的通讯网络,构成更高层次的运算系统。 然而,我的“群体智慧”重心不在这个智能或人类心智,而是在于伦理学和社会行为规范与组织管理的高效率自身就是一种智慧。 18 世纪的欧洲奠基了教育学,政治学、法律学和经济学等, 21 世纪在自然科学与技术革命之同时,也可能将伴随更加重要的社会科学与管理革命。 附、市场选择创新 商品经济不等同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交易双方的自由自愿行为,不存在第 3 方干预或操纵,在股市的庄家大举进出就是操作行为,而行政干预也是第 3 方掌控。 创新是经济学概念,技术设计和商业模式的改进使得适合市场需求和客户喜爱与满意,这就是一个“产品包”的概念。一个“产品包”,包括一系列相关技术、工艺和服务等指标和性能,体现为相关系列的专利和配套商业服务。同理,一个科学研究项目的立项,也是体现为相关系列的课题和论文汇集。 之所以,中国尚没有进入创新型社会,就在于单纯的数量概念欠缺一个产品开发、一个项目研究的连续和过程,往往在起步阶段就浅尝辄止。可能是科学家更换了课题,也可能是资金中断,缺乏持续资助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从而导致半加工品,乃至初浅表层研究的浮躁现象。 参见: 1、“ 集体智能:一个可能出现的新学科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12582.html ); 2、“Collective intelligence”(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llective_intelligence )。 - (探索与思考) -
个人分类: 市场|2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际公司与大学 – 模式
benlion 2014-7-17 17:13
1 、以色列 - 欧洲, 2 、英国(澳洲、加拿大) - 美国, 3 、日本 - 东亚等。 中国古代书院和古镇是大学和企业的萌芽,南、北儒家书院构成中国古代文化中心,而各自诸子百家也建立了知识和技艺的传承体制。 欧洲大学构成近代 4 大文化中心,起初是神学院、医学院和法学院,而后,才形成文学院、理学院和工学院等建制。科学进入大学始于哥廷根的科学教育、剑桥的卡文迪许实验室,而工业实验室开创于爱迪生和贝尔实验室等。 德国教育改革使学术独立和研究型大学建立,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首先引进德国大学体制,而后,在英国、德国教育体系基础上发展了企业运作模式。 现代大学的校长和教授与公司的 CEO 和科学家基本或原则上是对等概念;但是,大学教授申请经费和培育学生、发表论文,企业科学家申报项目和公布专利、制造产品。 中国公立大学和国企属于国家所有而归政府管理,民企起因国企和乡镇企业改制,而后,外企、华商和海归创业等经济发展模式。 附、 2 向选择 自 20 世纪 70-80 年代,开始探索中西医学与药物学、数学与绘画艺术(如,埃舍尔的绘画), 90 年代形成纯科学研究去海外和创办公司在中国的想法。 自 2008 年以来,一直思考第 3 次工业革命将在何处发生,以及创新型机制能否建立起来。 - (探索与思考) -
个人分类: 创新|2088 次阅读|1 个评论
4轴心时代文化
benlion 2014-7-15 16:25
- 环太平洋发展未来 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埃及 - 巴比伦,之后形成 4 轴心时代文化,希腊 - 罗马文化在前,秦汉到明清文化在后,再后是近代欧洲和现代全球文化。 影响日本现代化的中国文化部分是明朝的朱子学说,影响欧洲哲学的也是明朝时期的朱子学说,明朝的理学和陆王心学已经比较适合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切入,明清早期的欧洲传教士,也以比较适合切入中国文化的模式传播西方文化;但是,往后几百年欧洲与中国却走向迥然不同,欧洲创建了新的科学范式和体制模式而中国仍然停滞在过去的形态。 洋务运动开始重新学习西方文化和科学与发展工业,辛亥革命开始学习西方体制和建立大学,改革开放重新派遣留学,仍然,不能回避早期中西文化交融的切入点,系统医学和抽象艺术的探索,就是基于中西文化和哲学的思考。 美国独立战争,象征进入 19 世纪的环太平洋发展,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洋务运动等, 2 战之后联合国成立,进入全球文化时代。 附、结论 1 )印度 - 希腊神话、犹太 - 华夏史学的文化模式; 2 )近现代文明 - 4 次科技革命和 3 次工业革命; 3 )从经验、实验医学到系统医学 – 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 * ; 4 )工程医学与生物工业 – 生物反应器与细胞计算机; 5 )从神权、君权社会到商权社会 – 2006 年美国提出全球公司概念。 注 * : 1993 年、 1994 年会议与日本等国际交流, 1996 年、 1999 年会议和规模化互联网等国际交流。 2003 年转入中西文化等探讨的国际背景是 911 事件。 - (探索与思考) -
个人分类: 梦想|2404 次阅读|0 个评论
技术立国策略
热度 1 benlion 2014-7-14 00:09
人类文化,包括人文( humanities )和科学( sciences ) 2 部分和中间的哲学纽带,同一个生物物种的人类存在精神和躯体的共同特征,而且,人类迁徙和贸易与文化交流,导致同一个人类的整体文化走向分别发展而又走向合一,形成一个体系结构。 如,日本现代化是在江户时代的中国明朝朱子学说、儒家学术和欧洲荷兰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而又日本 - 东方文化影响了荷兰 - 欧洲的现代绘画艺术。 人文精神,涉及人格独立和心性修炼,体现为文学、艺术的传媒或涵养的教育模式,科学体系,涉及知识与操作的技能,体现为数学、技术方法和认知与实践模式。 人类轴心时代,印度、希腊与华夏哲学分别奠基了心学、理学与仁学的文化模式,往后的数学、技术和艺术等发展,为近现代科学与工业文明奠定了基础,尤其是技术,包括,筹算与运算技术、工程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近现代文明,科学离不开精密仪器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工业离不开自动化软件和加工制造技术等,而且,科学仪器也离不开工业制造技术,技术是制约科学和工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现代社会,基础科学研究不受国界限制,应用研究和技术却受到保密和产权的限制,资本的增殖和资源开发关键在于技术发明和设计的创新;因而,只有充分奠定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实力,才可能在科学和经济上取得优势地位。 - (海内外印象记) -
个人分类: 梦想|2282 次阅读|2 个评论
母校:厦门大学
benlion 2014-7-13 16:36
科学的构成 – 科学是发现知识和知识的整理,技术是发现知识的途径,艺术对技术操作设计,哲学是知识的组织与整理,数学对知识的定量关系计算。 国际学术和技术影响力的研究型大学是创新型产业园的文化核心,围绕先进技术开发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投资机制等是创新型企业能够生存和成长的前提;但是,引进人才和资助项目偏于技术扩散型和知识传播型,并不把重心转移到自主开发型模式和国际前沿型领域,而又欠缺后续支持和追踪投入机制,就很难以转换到创新型社会。 中国古代文化,以襄阳到曲阜 - 商丘 - 开封 - 登封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衡阳 - 长沙 - 九江等古代书院为中心,现代文化以珠三角 - 海峡两岸、长三角和渤海湾为中心;然而,中国近现代化的起点,开启于衡山区域到太湖区域的洋务运动。 以日本 - 韩国到菲律宾 - 新加坡区域的中心是海峡两岸,能否以厦门岛为建立创新型特区试点呢?也就是以美国加州的斯坦福大学和硅谷为模式,开辟国际化的研究型与创新型发展机制。 - (海内外印象记) -
个人分类: 梦想|2473 次阅读|1 个评论
追求梦想的时代
benlion 2014-7-12 16:25
1991 年,我发表专论“科学的结构与中国的未来”阐述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断层, 1992 年 -1996 年提出中西文化、哲学的交汇和系统医学 – 系统遗传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生物系统的科学与工程研究体系。 20 世纪 80 年代的学术繁荣和论辩,中国产生过很多新的学术思想和理论等;但是, 90 年代末就基本中断了,我恰好到国外去了而持续到 2003 年国际上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的全面兴起。 系统生物学,一般是生物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合成生物学,基本是生物反应器和细胞计算机 2 个方面的工程系统生物学。细胞计算机的词汇 20 世纪 80 年代已有,属于微电子学概念, 90 年代我论述的是系统方法、微电子学与转基因技术整合的细胞仿生工程概念。 自 1983 年形成结构论的思想到 1993 年,经历了整个十年的中西科技历史、系统与科学哲学研究与思考, 1992 年提出系统医药学概念、原理和模型到 2002 年细胞动力学和自动化细胞的生物计算机探索也是整个十年。 2003 年转入了中西文化、艺术的东西方历史研究,而后,读到新闻报导,中国提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策略,于是, 2007 年参加教育部和科技部的“春晖杯”创新创业大赛, 2008 年成立系统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 2009 年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分子系统生物学会议,从而,展开了对系统生物学历史和国际进展的研究,进而,人类文明和科学方法的历史探索,2003年到 2013 年也是整个十年。 2008 年到 2013 年的 5 年,却发现一个意料之外的现象,就是海归夹层,横跨国内外的海外中国学人和华侨华人,几乎处于国内和西方社会的文化和体制交接层里面,既不属于西方主流社会,也不属于国内主流社会,也就是介于国企(大学也基本是国企模式)与外企之间。 北京中关村, 20 世纪 90 年代的科技与产业发展背景是一个关键因素。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拥有国内第 1 台 DNA 合成仪、第 1 台基因测序仪、第 1 台 mRNA 差异显示分析仪( omics 概念的前身是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mRNA 差异显示技术是 1992 年美国华人 Liang 和他导师发明,差异显示分析仪器是贝克曼公司制造),当时,国内第 1 台蛋白质测序仪、多肽合成仪和第一个质粒 DNA 或克隆载体,以及 NIH 在线数据库基因分析、同源检索、生物信息软件和技术等,都是首先从国外引进,这是推动系统生物学发展的技术背景。 2000 年胡德建立西雅图研究所和北野宏明举办 2000 年国际会议,也存在相同的背景,只是 DNA 合成仪和测序仪等是分子生物技术仪器,系统生物学的 omics 学研究是以 mRNA 差异显示分析为起点(参见 Ideker T 的文献),计算生物学或 in silico计算机模拟 的 e- 细胞研究是以 BO.Palsson 的血细胞模型为起点 ( 参见 M.Tomita 的文献 ) 。 实际上,我是 90 年代在国内提出的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的概念、方法和体系结构,世纪之交,只是在横跨海内外的时间内,展开了国际化和规模化的学术交流、论辩与通讯,然后,就回国,希望继续 90 年代在国内时的理想追求或圆一个梦想。 附、全球文明模式 夏禹的天子( son of god )到曾国藩的人子( son of man )概念,就是精神与躯体的概念,犹太 - 华夏的史学模式不同于印度 - 希腊的神话模式。轴心时代的文化渊源是埃及 - 巴比伦文明,从波斯到阿拉伯文明,成为东、西方发展与交流的纽带。 蒙古到奥斯曼帝国,形成东、西文化的交流与隔离,而后,欧洲开辟海上航线,进入近现代科学和工业文明的建立与发展。开启于地理大发现,以色列 - 英国为轴线发展,以工业革命划分近代与现代文明。 宗教(文学和艺术) - 哲学(儒释道) - 科学(数学和技术)的东西方文化融合,也是宗教 - 哲学 - 工程为主干,科学和艺术为两翼的文化模式,现代时期进入环太平洋发展。 - (海内外印象记) -
个人分类: 梦想|226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2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