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企业管理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企业管理

相关日志

企业组织是企业领导人延长的四肢
热度 2 shuhualu1016 2011-2-24 11:36
作者:舒化鲁 任何一个领导人要把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变为现实,就必须有一个组织作为他的工具,以推动其理想和目标的实现。理想和目标有多大,这个组织就需要有多大。组织相对于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的领导人而言,它就是这个领导人延长了的四肢。独立于他身体之外,由众多人构成的组织,可以直接服务于他的意志目标和他的价值判断。并且,一个企业领导人最终能否获得充分的成功,并不是简单的看他所控制的资源规模和他个人理想的大小,而是在于他把这个组织当成自己延长了的四肢进行协调、运行,发挥其作用的能力的大小。 在任何一个组织中,总存在没完没了的,为争夺这个组织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政治斗争。甚至在一个家庭也不例外,夫妻之间也还有争夺家庭事务主宰权的纠葛。为什么? 因为拥有了对组织的控制权,也就意味着他能够通过这个组织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各种党派政治组织是如此,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也是如此。 党派政治组织,是由信仰和价值观念相同的人构成的一种社会群体。这种信仰和价值观念,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不断说教和倡导的结果,但其基础却是加入这个组织的这些人,最终都认同了这种信仰、理想、目标和价值观念。 企业组织却完全不一样,构成企业这种社会组织联系的是经济利益关系。企业领导人也有他的理想和目标,但这种理想和目标首先反映的是企业投资人对利润回报的追求,企业的存在必须首先满足这一目标。只有这一目标实现后,其它理想、信仰才有价值。企业是建立在投资人的投资这一意志行为基础上的。全世界的企业界都知道,松下幸之助是一个非常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他把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目标,直接定义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但其前提却仍是企业本身的赢利和发展。因为松下幸之助是企业家,也是企业的主要投资人。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虽然不能再说企业的意志就是资本的意志,但资本对企业的统治力量仍是强大而残酷的。新浪的创始人王志东被赶出新浪,张树新被迫从瀛海威出走,也都是资本的力量在发挥作用。但资本的力量要发挥作用又离不开企业这个组织。所以,往往是资本所有人和企业领导人的结合形成一个特定的角色——企业家。而这个企业家的大小——影响力度和所能控制的资源规模,与这个企业组织形成一种独特的关联关系。一方面,由企业领导人来推动这个企业的成长;另一方面,这个企业的成长反过来又提升企业领导人的影响力和他所控制资源的规模。 在企业领导人推动企业的成长,与这个企业的成长反过来提升企业领导人的影响力和他所控制资源的规模这一关联关系中,首先是企业领导人把这个企业组织当作自己延长了的四肢来发挥作用。一个企业领导人最终能否获得充分的成功,并不是简单的看他所控制的资源规模和他个人理想的大小,而在于他协调这个组织,把这个组织当成自己延长了的四肢进行协调、运行,发挥其作用的能力大小。世界知名零售企业八百半,之所以把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零售企业帝国送上了断头台,就是因为八百半这个家族的后继人不具备协调、运行八百半这个“四肢”的能力。海尔的张瑞敏和联想的柳传志,之所以能把一个很小的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在全世界都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企业集团,是直接与他们两位最有效地协调了企业组织这个作为他们延长了的四肢的作用相关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领导人,能够把他所领导的组织协调好,这个组织就能够起到自身四肢延长的作用,不仅可实现自己越来越大的理想和目标,而且也会使这个组织不断壮大,从而使自己的这种延长的四肢越来越长。相反,如果不能有效地协调这个组织的运作,这个组织就不可能起到这种作用,甚至还会变成拖累自己的负担,消耗自身体力,使自己变得迟顿、笨拙、老态龙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舒化鲁管理网: www.shuaaaaa.com
个人分类: SH研究理论|22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11年度海外人才招聘公告
zhao1198 2011-2-9 20:22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11年度海外人才招聘公告 2010-11-09 12:50 MBA环球网 http://www.mbatrip.com/zhiye/lietou/lietou_09_18814.html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热忱欢迎海内外学人加盟,并对海外人才实行特殊待遇,提供良好工作条件,以便实现“立足中国发展实践,培养世界级管理人才,推动组织与社会进步”的学院使命。现在起进行2011年度海内外人才招聘。 目前教师岗位需要的专业主要是资产定价、公司财务、组织管理、国际商务、流通经济学、审计、会计、企业管理、营销等,应聘讲师职位者应具备相应专业方向的 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和一定的科研潜力(审计专业不要求一定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但必须有审计课程的教学经验)。应聘更高级职位者需要在顶级管理期刊上有 高质量研究成果发表,并具备高水平的授课能力。 此外,为使学院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特招聘有海外留学经验、英文读写能力强的行政人员一名,应聘者需毕业于海外知名大学,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商科背景者优先。 有意应聘者可从即日起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办公室姜明老师联系,发送个人材料,预约面谈时间等。 联系电话: 86-10-82509170 传 真: 86-10-82509169 E-mail:sddx2002xg@163.com
0 个评论
隧道工程偷工耍滑伎俩
热度 3 ywang69 2011-1-25 15:45
隧道工程由于埋在地下,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支护等级、围岩等级、涌水、突泥、瓦斯气体、围岩大变形等等变更设计的名堂很多,造价超过概算的情况很多,施工企业管理得好利润往往很大,有时甚至超过风光无限的桥梁,工程界有“金隧银桥”的说法。 公开招投标的许多情形是最低价中标,所以拿到项目后,为了保证利润,有意无意的偷工减料在所难免,尤其是分包后。隧道工程常见的偷工耍滑伎俩有不少,监理和业主一定要擦亮眼睛,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 一、开挖 1.暗洞开挖欠挖,导致断面尺寸不足,挖方量直接就少了。 2.超挖不按要求回填, 超挖回填片石更有甚者有编织袋装洞碴回填 3.开挖过程中设计的预留沉降量一点都没有开挖,到二次衬砌时到处是欠挖 。 4. 加大进尺。可增大一次开挖长度,减小工序交接次数。 现场监管小结:挖方量可以从出渣量及运输车次估算,也可以上凿岩台阶上用尺子量固定一部位,采用比较法施工。 二、非设计变更 1.双侧壁导坑开挖变成了三台阶七步开挖,或者台阶法,变成全断面也有。 2.仰拱填充与仰拱同时施工。 3.仰拱半幅施工,没有仰拱栈桥。 现场监管小结:施工过程中,及时核对围岩等级和地下水状况,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上报,以便修正。 三、工字钢 1. 工字钢的间距设计为 60cm, 实际施工中能按间距 80cm 的就不错了。 2. 同样的一种工字钢从 b 换成 a , I20 的变成 I18 的,并且工字钢的厚度有猫腻,不是长度有问题,就是在腹扳的厚度做文章。 3. 工字钢长度不按照设计长度做 , 一般工字钢的腿部都是悬空的 。 4. 工字钢有些是用几根根钢筋做的 , 然后用混凝土喷上 , 看了还以为是真的工字钢。 5. 纵向连接钢筋能省就省了,连接板就是从钢板上量一个大致尺寸,切割下来,大致位置钻个眼就算完成了,根本没有什么橡胶垫板,象混凝土垫块一类的东西,也就走走形式,基本没用过。 现场监管小结 : 工字钢这个环节需要经常到钢筋加工场检查,不允许不合格的进洞,在其加工好后,可要求其试拼,检验尺寸,在符合允许误差后,方可使用。 当然,其它的名堂还很多,以后慢慢说。
个人分类: 我有话说|6405 次阅读|3 个评论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shuhualu1016 2010-10-17 20:56
舒化鲁 尽管已有诸多企业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但因为现有人力资源开发方式,包括措施和思路,都存在严重的局限性,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这种局限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n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企业对所需人才资源的培训开发,没有让员工成为一个积极活动的主体,而是被动地接受企业的培训。从而使企业花钱组织的内部培训等工作,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有相当多的员工把这种培训当作一种负担,不仅是被动地接受,而且被动也不愿接受,从而造成这种培训的低效益和无效益。 n 培训的内容选择,不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的需要。无论是必要的员工素质培训,还是相关运用技能培训,都是如此。尽管培训工作做得好的企业,有相对完善的培训体系,但其内容的选择总是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企业所需人才,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和技能的问题,单有这两个内容的补充,远有足以开发出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 n 人才培训开发的途径简单而狭窄。一般企业对人才的开发主要是通过培训来完成的,也有构建企业人才梯队,通过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逐渐成长,以适应企业发展之后的更高要求的。但这种人才开发培训远没有在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上建立起稳固的联系。所以,员工只能被动地接受选择,并且常常因为企业负责人才梯队建设,进行后备人员选拔的管理人员,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限制,不能及时地把有潜力,可发展为企业发展所需骨干人才的对象都选拔出来。 n 人才培训开发,因为只注重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和积累,而没有深入到如何增强所开发培养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这一层次,即增强他们对企业发展的依存关系。因而,使企业投入人、财、物培训的人才,往往不能为企业所拥有。尽管有的企业通过协议形式来延长所开发培训人才在企业任职作贡献的年限,但远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使企业就像太阳神一样,成了他人的培训学校。 n 人才培训开发投入与企业所需人才的有效供给严重不适应,使企业投入多,收效远不理想。并且企业员工还天真地把这种培训视作企业不应该做的投入,从而使企业费力不讨好,花了钱还没有拢住员工的心。 要突破企业人才资源这种传统开发方式的局限,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企业人才的开发培训上,变企业一个积极性,为企业、员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并让员工对自身发展的要求上升为企业人才开发培训的主导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既做到降低企业的人才培训开发投入,又同时获得人才有效供给的满足。 这样,可能有些人会担心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从而使企业更难得到所稀缺的人才。在企业的人才培训开发上,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企业员工感觉到他是个人才,并又难以在你的企业发挥作用时,企业员工的离心倾向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企业在这个员工身上所做的投入并不能使这个员工永远对企业忠心不二。情感的力量是有效的,但又总是有限的,是利益关系把企业和员工捆绑到了一块。 只有当员工在这个企业有充分发展的机会,使他的才干可以得到利用,他的价值可以在这里得到充分实现,他才可能对企业忠心不二。同时,只有当这个员工对企业有不可取代的贡献,从而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个员工形成一种依存关系,企业才会重视他。也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企业的这种凝聚力才会有稳固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开发培训人才的思路,就应该转由企业越俎代庖,为员工进行设计,代替或者甚至是剥夺员工的发展思路,改为由企业提供机遇,员工自主设计自我发展计划,自我实施以实现自我发展。尤其是要从员工的意志和兴趣偏好入手,培养员工相对于企业发展他的事业的志趣,把他们的心,相对稳固地和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个人分类: SH管理技术和方法|3115 次阅读|1 个评论
管理者在企业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shuhualu1016 2010-9-25 14:03
作者:舒化鲁 如果说企业的决策层是由经营者构成,那么,企业的执行层也就主要是由管理者构成,尽管二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企业的发展必须通过他们的努力把企业的目标选择付诸实践,把决策贯彻下去。他们本身是构成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很多企业,发展上走弯路,并不完全在于经营者的决策失误,而在于执行层的不力,好的思路和方法无法贯彻落实,从而使一些很有前途的好项目不了了之,半途而废。同时,作为执行层的管理者还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企业的决策,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途径措施选择构成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说企业的经营者是构成企业的核心,那么,管理者作为一个执行层则是构成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支柱。在很多情况下,企业一定项目的选择又直接受制于这种执行层的现状。所以,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就强调:没有恰当的人不做。这里的恰当人并不是指的技术人员或者一般员工,而是管理人员,即能够担当一定项目的主持工作,能对项目的运作承担责任,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管理者。在一个企业,这类人力资源实际决定了一个企业发展的后劲。在一般情况下,即使高层次的技术人员,也都可以通过高薪聘来,而管理人员却不能通过简单的高薪吸引来实现。在一个企业中,管理者要发挥他特定的作用,担当他应该担当的职责,这不仅与他个人的能力才干相关,而且与他与这个企业组织的长期磨合达成的协调和融合相关。如果没有一定的磨合,与企业团队实现融合和协调,也就难以发挥出他应该有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者这种特定的人力资源很难仅仅靠钱购买实现积累。 管理者因为各自在企业组织运行中所处的层次地位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类: 其一,现场主管。即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现场承担一定管理职责的人员。 其二,中层主管。他们是对企业经营决策起上传下达沟通桥梁作用的人。他们往往负责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或者一个独立的公司或事业部。尽管他们所负责的业务面也已经比较广,但其企业经营的方向、方式却是已经被决定好了的。他们仅仅是按照这既定的方向、方式在措施上进行具体化,并通过特定的管理付诸实施。 其三,高层主管。在一般情况下,高层主管又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参与人,甚至可能会被吸纳到企业经营方针和方向等重大决策的制定过程中来。但他们并不是决策的最终定夺人,甚至他们被邀请参与经营决策的讨论,也并不完全是要使他们的价值选择在经营决策中有所体现,而是经营决策定夺人为了保证他自己的价值取向能够得到更充分的贯彻而采取的一种民主措施。但高层主管与中层主管的区别并不在此,而在于他们对一定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更大的影响。企业所制定的决策能否成功地得到贯彻,他们起着决定性作用。 管理者的三个小类,各自又都有自身的价值选择。所以,他们在对企业四大价值的关注的次序排列上也完全不同。现场主管因为处于企业的较低层次上,他们所拥有技能和知识的稀缺程度相对较低,因而使他们在劳动市场上实际上处于一种不太有利的地位,往往会供大于求。所以,他们非常看中自己的这一职位,因而他们对企业四大价值的关注顺序是:风险价值、美誉价值、交易收益价值,最后才是投资回报价值。只有风险价值和社会美誉充分高,企业的发展才相对稳定,才能保证他们的职业稳定和职业发展的稳定。 中层主管比现场主管的情况要好一些。一般而言,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层主管,也就具备了特定的才干,这种才干本身又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他们也会看重自己的职业发展,但他们更加看中自己的影响力和价值的实现。所以,他们关注的企业价值首先是社会美誉价值。他们在一个社会美誉价值很高的企业任职之后,如果他感到他的发展遇到了障碍,他会很容易地跳到一家新的企业。这种社会美誉价值本身会为他的这种工作转换提供一种支持。紧接着他们关注的是企业的交易收益价值。只有企业规模充分大,他们的职业生涯才有发展的余地,也只有当企业在规模上不断扩张,他们的职业发展才会有充分多的机会。他们也会关注企业的风险价值,因为他们的职业发展还有相当大的空间,所以,他们不希望企业发展走太多的弯路。他们对投资回报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投资回报的增长也许会通过员工分红和期权给他带来一定的利益,但这种影响对他们而言,已经相对很小。 高层主管就不同了。能成为高层主管的,就一定对企业经营的知识技能和才干都拥有一定的积累,因而他们在劳动市场上也就成了一种高度稀缺的资源,甚至根本进入不了劳动市场就被抢走。尽管经济收益的大小他们也会看重,但他们所看重的已不再是经济收益大小的本身,而是这种经济收益大小所包含的对他们价值的认同。他们所寻求的主要价值也就上升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影响力的扩张。他们对企业价值的关注顺序因而与经营者接近。他们不太看重企业的风险价值,因为他们很容易通过职业的转换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他们成为特定企业的高层主管之后,在这特定企业的职业发展的空间已变得相当有限。所以,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从而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力,具有更大的个人经历资本,使他在转换一个企业就职时,能够谋求到很好的职位。
个人分类: SH管理技术和方法|6019 次阅读|0 个评论
企业管理面临的源本性难题
shuhualu1016 2010-9-17 14:11
作者:舒化鲁 企业管理,远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哪家企业可一劳永逸地把企业管理的所有问题都解决好。一个问题解决了,总是又有新的问题会发生。而企业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发展的。 但在任何一家企业,无论其管理水平已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其所面对的难题都是一样的。企业所寻求的目标大同小异,企业达成目标可选择的途径措施也大同小异。难题是如何实现途径措施与所寻求目标之间有效连接。 美国经济学家哈维利本斯坦(HarveyLeibenstein)1966年提出了X低效率理论,被视为20世纪经济学上的一个重大发现。美国经济学家通过统计分析,认为,美国任何一个时刻X低效率的数值可能高达国民生产净值的20%40%,X低效率的数值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更大。 X低效率实际上就是组织低效率,其根源可归结为组织内部成员工作不到位,使企业组织所选择的途径措施与所寻求的目标对接无效,或者对接不严密,有资源流失浪费。这一问题的解,主要不在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中,而在企业组织运行管理中。企业管理的难题也就难在这一问题的展开上。 企业组织所寻求的目标是确定的,这就是实现交易收益、风险价值、投资回报和社会美誉四大价值的增值和积累。企业组织所能选择的途径措施也是相对确定的,因为企业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都是一个相对确定的量,不确定的仅仅在于对这有限的资源的配置上。正是这种资源配置上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同样的资源总量和资源结构,却完全不同的企业发展现实后果。 企业资源配置的过程,也就是企业组织为达成企业发展四大价值增值和积累目标而对措施途径进行选择的过程。之所以有措施途径选择不当,以及措施途径贯彻不力的问题,也都仅仅是因为在企业组织内部,有些成员工作没有作到位。因此解决X低效率的问题,也就是解决组织成员工作不到位的问题。 如何才能保证组织成员工作到位,这才是企业管理的最大难题。 展开这一难题,可归纳为五个方面的问题。这五个方面的问题,可以说才真正是企业管理面临的本源性难题。这五个本源性难题是: 1. 企业组织成员中总是有人不理解企业组织目标,不认同企业组织目标,其工作没有紧紧盯住企业组织目标; 2. 企业组织成员中总是有人缺少责任心,该他做的工作,总是没有按照时间和质量要求做到位; 3. 相对于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组织成员中总是有一些人的能力素质,显得太低,无法按照时间和质量要求,把工作做到位; 4. 企业组织成员中总是有人仅仅凭一时的热情做事,工作质量和效果老是波动不稳定; 5. 企业组织成员中总是有人没有形成对企业组织团队爱的情感,把自己的意志目标整合到企业组织目标上来,而是与企业组织貌合神离,只是想从企业组织中窃取自己的利益。 在现实中,企业管理的所有努力也都是围绕这五个本源性难题展开的。 1. 之所以要强化企业组织的领导力建设,是因为前列第一个难题的存在; 2. 之所以要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强化企业激励机制建设和员工绩效考核,是因为前列第二个难题的存在; 3. 之所以要强化企业组织招聘、培训、用人管理,是因为前列第三个难题的存在; 4. 之所以要强化企业组织内部沟通管理,构建强势企业文化,是因为前列第四个难题的存在; 5. 之所以要强化企业组织的团建设建设,是因为前列第五个难题的存在。 众多的企业在为解决前述五个难题上作了很大的努力,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之所以仍然没有解决好这五个难题,除了企业领导人往往存在理念上的偏颇之外,是因为没有找到贯彻落实那些理念的技术方法。由此以观之,找到贯彻落实有效理念的技术方法为企业管理装上长鼻子,也就成了企业管理难题中的难题。 舒化鲁管理网: www.shuaaaaa.com
个人分类: SH研究理论|30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员工薪资该怎么定(下)?
shuhualu1016 2010-8-30 13:10
作者:舒化鲁 企业薪酬管理,也就是对经济福利激励的管理。它主要是针对人的有的欲望的满足这一价值设定的激励。任何一个人必须首先维持其生命存在,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这种存在条件的给予或者剥夺,也就在企业内部构成了经济福利激励的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其内容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保险,以及表现为一种未来经济福利的股份期权享有等。下面我们分别来分析阐述。 一、基础工资管理的具体要求 这里的基础工资,是指员工进入企业组织,在特定的岗位上担当角色,企业以现金的形式发给的正常履行职责的劳动报酬。它是构成员工经济福利的一个比较稳定的部分。其管理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 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但也必须与岗位角色的工作实绩挂钩。即以达到一定的业绩标准为前提,达不到一定业绩标准,不能发给全额基础工资,必须等比例地扣减,以避免把基础工资变成大锅饭。 2. 其具体形式,必须严格根据岗位本身的特点选择确定,避免在企业内部套用单一的基础工资形式,以保证基础工资所必需有的激励作用。 3. 其核定和发放必须定时,不能无故拖延,造成激励作用的下降。它是员工把自己的努力和贡献贷给企业组织之后应得的报酬,任何形式的拖延,都会让员工感到被剥削、被欺骗,因而产生不满。 4. 员工有特殊需要,可以在一定比例之内预支基础工资。但必须事先确定预支担保管理制度,以增加员工预支基础工资的责任心,避免随意的预支行为。 5. 其核定的方法、标准、程序和发放的时间、形式,都必须事先与员工共同约定。一方面要保证其公开透明性,让每一个员工自己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要保持其稳定性,使这种共同约定成为企业组织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构成内容。 二、奖励工资管理的具体要求 奖励工资,也就是奖金,它是对岗位角色超履职标准的努力和贡献所给予的经济福利补偿。也就是说,没有超履职标准的努力和贡献,就不能享有任何形式和数量的奖励工资。其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 必须以严格 、科学的绩效考核为基础,没有超履职标准的绩效表现,就不能享有奖励工资。 2. 其核定必须事先确定能让员工明白,并且大多数都认同的计算方法,以通过其计算方法上的透明性和公开性来提升其激励作用。 3. 其计算必须充分考虑岗位本身的价值和贡献差别,不能随意确定几个等级来计算,以避免降低其激励效果。 4. 其核定和发放必须对应于绩效考核周期进行,并在绩效考核结束之后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以便通过激励的及时性来提升它的激励作用。 5. 奖励工资不能预支,即使是岗位角色可稳定地获得的奖励工资,也不能预支。奖励工资并不是一个确定的量,它除了决定于岗位角色个人的努力和贡献之外,企业组织本身的效益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附加工资管理的具体要求 附加工资又称作津贴,它是对特定岗位相比一般岗位必须做出的特别付出给予的一种补偿。这里所补偿的,并不是岗位角色的个人努力或贡献,而是他的工作特点本身对他提出的不同要求,包括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投入,甚至是健康上的损失。其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其发放不能采取大锅饭的形式,其计算必须与岗位角色的考勤和绩效挂钩。一方面必须考虑岗位角色在没有业绩贡献的情况下也必须付出的事实,即通过考勤确定的在岗个人相应付出;另一方面又要从企业存在和发展的角度考虑,没有贡献的付出对企业是没有意义的,企业没有必要为这种付出提供补偿。 2. 其项目和额度的确定必须有能让大多数员工认同的理由和依据。否则,就可能导致降低企业整个薪酬激励作用的后果。 3. 其发放可以随基础工资的核发一并进行,但必须单独列出,让岗位角色明了其内容和意义,以免被当作基础工资的一个部分。 4. 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应管理法规。国家政府有明文规定的附加工资,没有特殊理由的不能随意取消,但其发放可根据考勤和考核两个方面的依据来核定其数额的多少。 四、福利保险管理的具体要求 福利保险是以非现金的形式发给岗位角色的一种经济酬偿。其作用在于体现企业组织作为一个团队大家庭应该有的温暖,以增加员工的向心力。但企业首先是作为一个市场活动的主体存在的,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因此,它只能作为员工薪酬的一个补充部分存在,在整个薪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必须适度。其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必须与岗位角色的业绩贡献进行有限的挂钩。大锅饭式的福利保险,只会养懒人,降低薪酬的激励作用,进而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 必须严格控制,能少发不发的,就要尽可能少发和不发。毕竟企业不是家庭,没有必要全面保证每一个员工的生、老、病、死。 3. 必须实行分类差别享有,不能平均享有。其差别必须反映不同岗位角色对企业贡献的差别。既不能把它变成一种与贡献没有直接关系的等级特权,更不能使它脱离绩效贡献而仅仅依据个人的困难和需要发给。企业毕竟不是慈善福利机构。 4. 其核定和发放,都必须有事先确定的公开透明依据,不能有太多的随意性。尤其要避免把它变成一个岗位角色固定不变的收入项,否则,就会使它失去应有的激励作用。 五、股份期权管理的具体要求 股份期权,是根据岗位角色的贡献,授予的一种企业资产所有权份额,并且能在所限制的条件满足后转换为现金福利。其作用有二: 1. 实现员工贡献报酬的多样化。它直接可以起到减轻企业员工劳动报酬现金支付的压力的作用,把贡献大,现金支付多的劳动报酬的发放,在时间上后移,以使企业能有充分大的自我积累能力,实现发展。 2. 密切企业组织与员工个人的利益依存关系。它把员工的努力和贡献与企业的长期发展联系起来了,以直接起到锁住员工的心,增加员工的积极性,减少员工流动给企业发展造成的不必要损失的作用。 股份期权管理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 其实施必须有获得绝大多数员工认同的制度作依据。不能不顾员工的意愿,把员工应得的劳动报酬强行转换成不能即刻兑现的股份期权。 2. 必须保证在员工有充分多的现金工资收入的情况下实施。股份期权是一种未来经济收益,并且不确定。过多地以它来取代员工的现时经济收益,必然会导致员工不满,降低其激励作用。 3. 实现的层面要尽可能广泛,不能把它变成一种特权。并且,它实施得越广泛,越会对企业发展起到稳定的作用。 4. 其操作方法必须简单明了,其操作过程必须公开透明,并且都必须有事先确定的完善配套管理制度,以增加员工的认同和信心。 5. 在操作过程中,要避免任何形式的欺骗行为。否则,只会弄巧成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振荡。
个人分类: SH管理技术和方法|27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员工薪资怎么定?(上)
shuhualu1016 2010-8-26 13:56
作者:舒化鲁 企业薪酬管理,也就是对经济福利激励的管理。它主要是针对人的有的欲望的满足这一价值设定的激励。任何一个人必须首先维持其生命存在,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这种存在条件的给予或者剥夺,也就在企业内部构成了经济福利激励的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其内容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保险,以及表现为一种未来经济福利的股份期权享有等。 但是,经济福利,又不仅仅只是对应于员工有的欲望的满足。员工有的欲望的满足,必须由这种经济福利来实现。而超越有的欲望满足的经济福利激励,实际上又包含有对能和善的欲望提供的满足。吃不完、穿不完、用不完的经济福利,会直接转化为能和善的欲望的满足。赚的钱多,这本身体现的就是能。把钱花到吃、穿、用之外的什么地方,就有一种善的欲望的满足,甚至在吃、穿、用上如何花也都包含有善的欲望的满足。吃得起他人吃不起的东西,穿得起他人穿不起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种能的欲望的满足。选择什么东西吃,穿何种品牌,这其中又包含有一种善的欲望的满足。 为了分析的方便,在这里,把企业薪酬管理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企业薪酬管理的总体要求,也就是最基本的要求。它是企业薪酬管理的总体原则和思路。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1. 企业投入在劳动上的费用员工薪酬的任何一个价值物,都必须能够一方面体现员工已经为企业价值目标的实现所做的贡献,另一方面又能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作贡献。 2. 经济福利激励要尽可能在形式上多样化,以便对应于员工为企业作贡献的形式和过程,避免笼统地发给工资奖金。其形式可以包括基础工资、奖励工资、附加工资、个人福利、社会保险、公共福利等,并要求现金发放、实物发放、期权发放等多种方式结合,把重要的、数额大的奖励工资尽可能以期权的形式发给。 3. 必须有统一的经济福利激励政策,以避免经济福利激励在实施过程中发生目标上的摇摆,降低对员工按照企业存在和发展价值目标实现选择意志行为的诱导作用。 4. 对经济福利激励的多种方式,必须优化组合,以保证企业以最小的劳动投入获得员工最广泛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5. 经济福利激励要具体化,即必须直接对应到员工个人,避免把它变成单位、部门的公共消费,或者转化为单位、部门主管的个人权利。 6. 薪酬的结构必须与岗位工作特征相对应,以保证所投入的劳动费用,能充分起到激励作用。 7. 正向激励的奖励必须与负向激励的惩罚结合起来,并以正向激励为主。即主要通过对员工的贡献增量增加经济福利的激励力度,以强化经济福利的激励作用。同时,对于贡献小于履职标准最低要求的,要以扣发相应部分薪资的形式,给予负激励。 8. 薪酬的任何一个构成部分的核定和发放,都必须有事先的约定。只有根据事先约定来兑现相应的经济福利激励,才能使之产生充分大的激励作用。 9. 薪酬的任何一个构成部分的核定和发放办法,都必须公开、透明,保持相对稳定,并且要通过讨论沟通获得员工大多数人的认同。在大多数员工认同之后,以制度的形式作为共同的约定固定下来,不能朝令夕改。 10. 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有社会的责任,即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政府有关最低工资标准的限定。
个人分类: SH管理技术和方法|2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让员工想把事做好
shuhualu1016 2010-8-24 10:48
作者:舒化鲁 能力仅仅是岗位角色履行好职责的前提条件,是他有这种能力把要他承担的工作做好。但这远不等于他一定会完滿地履行好职责,出色地做好工作。这里还有一个他主观上的意志意愿问题――想不想履行好职责,把工作做好。岗位角色个人没有这种主观意愿,根本就不愿去做,也不会去做,更不用说做好。凡是他人不想做的事,他总可以找到不做的理由,更能找到无法做好的理由。这是任何一个管理人员都必须铭记在心的千古不变的真理。对岗位角色的意志进行管理,也就是给他注入履行好职责,做好工作的主观动机让他自主想做好工作。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管理活动,其核心目的都在此。管理的目的就是让他人做好工作。如果不能使他产生做好工作的意志意愿,有所行动,管理目的达成的可能性就是零。 如何才能让岗位角色形成履行好职责,把工作做好的意志意愿? 相对于一个众多成员彼此之间建立有稳定长久联系的企业组织,而不是单个自然人之间的一次萍水相逢,转瞬即逝的一次性共事,哄骗对方,让他做好工作是绝对达不到目的的。在企业组织内部建立激励环路,健全激励机制,才是唯一有效的选择。这也就是完善、规范由愿景设计、沟通交流、授权支持、跟踪考核、酬赏兑现五个环节构成的封闭反馈环路。把被管理者置于这样一个封闭的反馈环路中,使之不断受到感召,融入到企业组织中来,并在积极为企业存在和发展作贡献的同时,不断获得自己认定合理的利益和欲望满足,进而增强他为企业存在和发展努力作贡献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只有通过这条封闭的反馈环路,才能把企业内部所有单位或部门中所有岗位角色串连起来,保证每一个岗位角色相互之间都彼此配合,积极努力,完滿地履行职责,出色地做好工作。任何一个加入特定企业组织,成为一个特定岗位角色的人,都只是为了寻求自己的利益和欲望的满足,不会为了学雷锋加入企业组织,为企业排忧解难。利益才是一种割不断、揉不烂的联系纽带。不过这里的利益不仅仅是一种金钱物质利益,其内涵却是丰富多样的,任何一种形式的意志欲望满足的手段和条件的提供,都是一种利益。因而没有这样一个封闭的反馈环路,也就难以稳定地把企业组织整体利益与岗位角色个人利益,溶为一体,统一起来。
个人分类: SH管理技术和方法|2176 次阅读|0 个评论
管理者如何实现“决策零失误”?
shuhualu1016 2010-8-18 11:26
作者:舒化鲁 决策质量低,决策失误多,都是赖以决策的信息缺乏和决策制定人的情绪波动、情感纠葛、价值偏好、思维惯性这五个因素的作用造成的。只要找到防止和扼制这五个因素发生作用的措施和办法,提高决策质量,实现决策制定的零失误,也就完全可能了。并且造物主也是公平的,生一魔,又总会造一道,让这一道足可降这一魔。导致决策低质量和失误的五个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在这种客观存在中就包含有防止和扼制它们作乱的途径和措施。这途径和措施作为一个整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构建完备企业决策框架体系。 所谓构建完备企业决策框架体系,也就是事先对企业目标体系所包含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内容和内涵做出方向性限定,构建一个企业决策框架体系,把企业的各种决策都纳入到这个决策框架体系中来制定,使企业的所有决策,无论大小,都能彼此协调和照应,以避免因为顾此失彼而导致的决策低质量和失误。企业的决策框架体系也就是企业固有的目标体系框架。它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企业目标体系的不同方面,相互之间存在着相互支持或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使任何一个方面的已有决策,都会直接构成新决策和再决策的约束条件,使决策制定人必须紧密关注已有的决策对新决策和再决策的可行性限制。有了完整的决策框架体系,也就迫使决策制定人必须更全面地把握和利用决策优化选择的约束条件和资源。尤其是有了完整的目标体系,从方向上对决策内容进行了限定,这就迫使企业的决策制定人必须按照与之对应的目标体系的要求,及时有效地制定决策,以避免该有的决策被忽视或者被延误的情况发生。 其二,严格企业经营资源核算管理。 所谓严格企业经营资源核算管理,也就是在决策制定之前,对企业的经营资源进行一次相对全面的清理核算,以明确能用于实现新目标的资源数量和质量,保证决策所要确立的目标有足够的资源支持,使之能最终成为现实。尽管企业经营资源在未来某一时刻并不是一个确定的量,但它也不是没有限制的量。从决策制定的现在到决策项目付诸实施的未来,这期间能够发展和积累的经营资源的总量,总是有限的。它不可能不受到现有经营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制约。但这个量又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发生不同方向或积累或萎缩和不同程度或大或小的变化。这就必须在对现有经营资源进行核算的基础上,对从决策制定的现时现刻,到未来某一时刻可能发展和积累的经营资源进行预测。现有的经营资源加上可发展和积累的经营资源就构成对决策对未来活动进行计划、安排的刚性约束。因此,要保证决策制定不失误,也就必须对企业经营资源进行严格的核算。 其三,选择科学有效的决策分析方法。 所谓选择科学有效的决策分析方法,也就是让所有的决策都纳入一个经过检验的优化分析模型中,并按照这种模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约束条件、拟订方案,并在评估计算效果后制定决策。任何一个决策,也只有借助相应的科学决策分析方法的约束,并通过科学决策分析方法规范决策制定过程的组织和管理,才能避免决策人制定决策的随意性和拍脑袋决策。 所谓科学决策分析方法,也就是在紧紧把握住决策所寻求的价值目标的情况下,在约束条件限制的范围内,寻求最优极值的方法。所谓科学有效,就是强调这种寻求最优极值的方法,是具有充分的现实可行性的。决策所寻求的价值目标和约束条件不仅都是可以明确界定的,而且都具有可证伪检验的特性。它强调把决策所寻求的价值目标与决策约束条件建立在彼此之间的真实、客观、必然的联系基础上。只有当这种联系是真实、客观的,并且必然发生时,建立在这种联系基础上的优化分析和选择,才能真正保证行为选择的结果与行为选择的期望一致。科学有效的决策分析方法要求对决策信息进行科学的处理,去伪存真,并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并以此保证决策所赖以进行的重要信息,能得以完整地把握和充分地运用,从而使这种决策的所有约束条件都直接与客观现实,以及这种客观现实发展的未来现实相适应,相吻合。同时,科学有效的决策分析方法,都有明确的操作程序限制。运用这特定的科学分析方法,也就必须依据其操作程序要求,按部就班地实施。这也就限制了决策制定人的情绪波动、情感纠葛、价值偏好和思维惯性这四个主观因素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 其四,完善强化决策制定程序管理。 企业决策质量高低,是否发生失误,不仅与决策制定人的决策能力相关,而且与他制定决策的动机也相关。企业决策是否发生了失误,是从企业存在和发展的角度来评价的,而不是单从决策制定人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评价的。只有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的决策,才是高质量的决策。当然,企业决策制定人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也可能是完全一致的,比如企业直接为决策制定人个人所拥有,是决策制定人选择了通过创办企业来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价值。不过,这种二者之间的分离却更为普遍。因为企业决策不可能都由企业的所有者老板制定,而更多的决策都不得不授权让职业经理人和其它管理人员制定。但在任何一个企业中,决策制定人都是具有相当权力和地位的人,如果没有严格完善的程序予以约束,并且把这种程序作为保证决策质量的制度强行实施,即使有科学有效的决策分析方法,也会因为决策制定人自身的偏好和利益限制而任意加以取舍,致使这种科学有效的决策分析方法失去应该有的约束作用。 完善强化决策制定程序管理,也就是根据相应决策的科学分析方法的要求,对决策制定过程进行细分,并在细分的基础上,明确界定决策制定人在决策制定过程中不同环节的活动的责任。以此保证决策制定过程的每一个参与人都负责地、仅仅依据企业存在和发展价值目标最大限度的实现的要求制定决策,使任何一个决策制定过程的参与人都不得不抑制自己的情绪、情感、价值偏好和思维惯性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作用和影响。
个人分类: SH管理技术和方法|28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实现“决策零失误”?
shuhualu1016 2010-8-11 16:15
作者:舒化鲁 决策质量低,决策失误多,都是赖以决策的信息缺乏和决策制定人的情绪波动、情感纠葛、价值偏好、思维惯性这五个因素的作用造成的。只要找到防止和扼制这五个因素发生作用的措施和办法,提高决策质量,实现决策制定的零失误,也就完全可能了。并且造物主也是公平的,生一魔,又总会造一道,让这一道足可降这一魔。导致决策低质量和失误的五个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在这种客观存在中就包含有防止和扼制它们作乱的途径和措施。这途径和措施作为一个整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构建完备企业决策框架体系。 所谓构建完备企业决策框架体系,也就是事先对企业目标体系所包含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内容和内涵做出方向性限定,构建一个企业决策框架体系,把企业的各种决策都纳入到这个决策框架体系中来制定,使企业的所有决策,无论大小,都能彼此协调和照应,以避免因为顾此失彼而导致的决策低质量和失误。企业的决策框架体系也就是企业固有的目标体系框架。它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企业目标体系的不同方面,相互之间存在着相互支持或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使任何一个方面的已有决策,都会直接构成新决策和再决策的约束条件,使决策制定人必须紧密关注已有的决策对新决策和再决策的可行性限制。有了完整的决策框架体系,也就迫使决策制定人必须更全面地把握和利用决策优化选择的约束条件和资源。尤其是有了完整的目标体系,从方向上对决策内容进行了限定,这就迫使企业的决策制定人必须按照与之对应的目标体系的要求,及时有效地制定决策,以避免该有的决策被忽视或者被延误的情况发生。 其二,严格企业经营资源核算管理。 所谓严格企业经营资源核算管理,也就是在决策制定之前,对企业的经营资源进行一次相对全面的清理核算,以明确能用于实现新目标的资源数量和质量,保证决策所要确立的目标有足够的资源支持,使之能最终成为现实。尽管企业经营资源在未来某一时刻并不是一个确定的量,但它也不是没有限制的量。从决策制定的现在到决策项目付诸实施的未来,这期间能够发展和积累的经营资源的总量,总是有限的。它不可能不受到现有经营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制约。但这个量又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发生不同方向或积累或萎缩和不同程度或大或小的变化。这就必须在对现有经营资源进行核算的基础上,对从决策制定的现时现刻,到未来某一时刻可能发展和积累的经营资源进行预测。现有的经营资源加上可发展和积累的经营资源就构成对决策对未来活动进行计划、安排的刚性约束。因此,要保证决策制定不失误,也就必须对企业经营资源进行严格的核算。 其三,选择科学有效的决策分析方法。 所谓选择科学有效的决策分析方法,也就是让所有的决策都纳入一个经过检验的优化分析模型中,并按照这种模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约束条件、拟订方案,并在评估计算效果后制定决策。任何一个决策,也只有借助相应的科学决策分析方法的约束,并通过科学决策分析方法规范决策制定过程的组织和管理,才能避免决策人制定决策的随意性和拍脑袋决策。 所谓科学决策分析方法,也就是在紧紧把握住决策所寻求的价值目标的情况下,在约束条件限制的范围内,寻求最优极值的方法。所谓科学有效,就是强调这种寻求最优极值的方法,是具有充分的现实可行性的。决策所寻求的价值目标和约束条件不仅都是可以明确界定的,而且都具有可证伪检验的特性。它强调把决策所寻求的价值目标与决策约束条件建立在彼此之间的真实、客观、必然的联系基础上。只有当这种联系是真实、客观的,并且必然发生时,建立在这种联系基础上的优化分析和选择,才能真正保证行为选择的结果与行为选择的期望一致。科学有效的决策分析方法要求对决策信息进行科学的处理,去伪存真,并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并以此保证决策所赖以进行的重要信息,能得以完整地把握和充分地运用,从而使这种决策的所有约束条件都直接与客观现实,以及这种客观现实发展的未来现实相适应,相吻合。同时,科学有效的决策分析方法,都有明确的操作程序限制。运用这特定的科学分析方法,也就必须依据其操作程序要求,按部就班地实施。这也就限制了决策制定人的情绪波动、情感纠葛、价值偏好和思维惯性这四个主观因素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 其四,完善强化决策制定程序管理。 企业决策质量高低,是否发生失误,不仅与决策制定人的决策能力相关,而且与他制定决策的动机也相关。企业决策是否发生了失误,是从企业存在和发展的角度来评价的,而不是单从决策制定人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评价的。只有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的决策,才是高质量的决策。当然,企业决策制定人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也可能是完全一致的,比如企业直接为决策制定人个人所拥有,是决策制定人选择了通过创办企业来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价值。不过,这种二者之间的分离却更为普遍。因为企业决策不可能都由企业的所有者老板制定,而更多的决策都不得不授权让职业经理人和其它管理人员制定。但在任何一个企业中,决策制定人都是具有相当权力和地位的人,如果没有严格完善的程序予以约束,并且把这种程序作为保证决策质量的制度强行实施,即使有科学有效的决策分析方法,也会因为决策制定人自身的偏好和利益限制而任意加以取舍,致使这种科学有效的决策分析方法失去应该有的约束作用。 完善强化决策制定程序管理,也就是根据相应决策的科学分析方法的要求,对决策制定过程进行细分,并在细分的基础上,明确界定决策制定人在决策制定过程中不同环节的活动的责任。以此保证决策制定过程的每一个参与人都负责地、仅仅依据企业存在和发展价值目标最大限度的实现的要求制定决策,使任何一个决策制定过程的参与人都不得不抑制自己的情绪、情感、价值偏好和思维惯性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作用和影响。
个人分类: SH管理技术和方法|3038 次阅读|0 个评论
沟通交流是管理的重要行为
shuhualu1016 2010-8-10 11:42
作者:舒化鲁 笔者在此强调的是沟通交流,而不是只是沟通,尽管二者在语意上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笔者是想在沟通的语意中添加一种平等和相互的内涵。即这种沟通,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即使是下达指令,也不能改变这一点。强调其行为是相互的,表达是以对方在倾听,有反馈的前提下进行的。但在行文上,为了表达的方便,笔者却并没有,也没有必要对二者进行严格的区分。这是首先要说明的一点。 沟通是伴随管理全过程的一种管理行为,没有沟通也就没有管理,无论这种沟通是以哪种形式来完成。两目怒视、捶胸顿足、破口大骂是一种沟通,和颜悦色、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也是一种沟通。但是其沟通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 沟通传送的是一种信息,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意志意愿、一种价值观念。其目的是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志意愿和价值观念,以使对方按照自己的意志意愿和价值观念去行动。管理者下达指令是直言不讳地不容分辩地把自己的意志意愿和价值观念告知对方,让对方遵从。被管理者通过沟通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只是被管理者不能通过指令来表达自己的意志意愿和价值观念,但仍然可以通过沟通陈述自己的意志意愿和价值观念,包括自己对于上司及其所下达的指令的看法和意见。所以,下达指令、接受指令、听取汇报、汇报工作、讨论问题等等,这所有的沟通,都是在传递、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意志意愿和价值观念,其差别仅仅在于表达的方式不同。 表达意志意愿,是沟通的核心内容。即使传递的是一种信息,这也是在表达一种特定的意志意愿。对一定信息进行取舍,其中就包含有传递信息的人的意志意愿。情绪、情感的交流,更是一种直接的意志意愿的表达。在讨论问题中,似乎双方都是在听取对方的意志意愿表达,实际上在这种听的过程中,也包含有自己意志意愿的表达。是通过听取对方的意志意愿表达,以检验和探索自己的意志意愿及其被对方所接受的程度。在同事之间,或者在代表单位、部门的负责人之间的沟通,他们彼此之间谁也不能向谁下达指令,谁也不会听取谁的汇报,但这种沟通仍然是表达自己的意志意愿。价值观念,直接就是一种意志意愿,只不过并不一定表现为具体的行为要求,而仅仅是一种意见或看法。并且,沟通这一行为的目的,还不仅仅是表达意志意愿,简单地让对方知道我的意志意愿是什么,而且是要让对方认同自己的意志意愿,并按照自己的意志意愿去行动。 所以,沟通也就不是一件轻松随意能做好的工作,而是需要掌握其规律之后,付出努力,认真实施才能达到目的的活动。这也就是说,只有沟通具有充分的艺术性,并且严肃实施,才能够最终达到目的。即使是一个手握重权的高层管理人员,要使他的意志意愿能够变成下属员工的意志行为,仅仅把这种意志意愿告知对方是远远不够的。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如果对方对于你的意志意愿不能认同,对方就不会按照你的意志意愿去积极地行动,以贯彻你的意志意愿。对方不想做的事,不仅很容易找到不做的理由,而且也很容易在没有做好时,找到推卸责任的理由。 因此,一个主管,能否把他所担负的岗位职责履行好,沟通能力是一个很大的约束条件。选择的沟通方式恰当,运用的沟通艺术有效,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沟通效果。只有这样的主管,才能笼络住更多的人心,并使他所领导的团队步调一致地按照他的意志意愿行动,真正达到协调行为,统一行动,并使每一个成员都用最大限度地努力来保证这种意志意愿的实现的目的。相反,不善于沟通,沟通方式不当,词不达意,他所表达的意志意愿,不能被他所领导的团队成员认同和接受,这个团队的成员迫于一种等级强权的压迫,仅仅表面上顺从上司主管所表达的意志意愿,但背地里却硬磨软拖也就不可避免了。这就必然会使这个企业组织的运行效率下降,执行力削弱,使本应该顺利办成的事也办不成。在水平关系之间的沟通更是如此,谁也没有权力把自己意志意愿强加给对方,没有恰当的沟通方式和有效的沟通艺术,也就不可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个人分类: SH管理技术和方法|2679 次阅读|0 个评论
目标管理如何走出“形式主义”
shuhualu1016 2010-7-27 10:27
作者:舒化鲁 年初,我在一家企业效力,为他们作薪酬管理体系建设咨询。 这家企业属于一家二级法人公司,上面还有企业集团管着,只不过这集团公司仅仅是国务院原来的一个部改革分解后换牌子而形成的。 他们集团实施目标管理,与每一个下属公司总经理都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有定量的目标,也有定性的目标,总共 21 个项目。一天我和这家公司总经理谈起目标责任贯彻落实的事。 唉。别理这茬事。都是集团公司的那帮书生们生事,什么目标管理,都是弄弄形式。他说。 你们不是签了目标责任书吗? 目标责任书也是形式。 为什么?我有些奇怪,问道。 目标一二十个,并且有的相互打架,方向不一致,不同目标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也搞不清楚。我怀疑搞这东西的那帮书生,他们自己也没有搞清楚。我们怎么贯彻落实啊!狗屁,什么目标责任书,一发到我这儿,就锁进了档案柜,不到年底,我们不会看的。看了还扰乱我们做事的思路。他说得有点激动了,可能是他自己感觉到失仪了。他停了一会,又接着说,不同目标,方向不一致,我们怎么贯彻落实?我们向哪个方向努力? 年终集团公司不考核你们吗? 考核呀。并且还要兑现奖惩。 那你不当一回事儿,就不怕挨惩吗? 怕有什么用,会对照目标编数字就行。去年年终总结,有一个经营指标,我感到已相当不错了。我没有做假,事实求是地报上去了。可在我们集团几十个二级法人单位中,我居然还成了垫底的。最后集团公司还通报点了我们公司的名,并要冻结我们公司工资总额一年,在这一年我们公司不允许增加一分钱的工资基金,我们所有人都不得增加一分钱的工资。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人们运用目标管理技术,一般都没有目标体系的的概念,而直接把对下属岗位员工的工作要求,当成了目标。所以,往往给下属岗位的目标也就弄成了一大堆,繁琐杂乱,下属岗位员工也不知所从的数字指标。在被管理者看来,目标管理也就成了没有目标的管理。对下属岗位员工有多个方面的要求是不错的,对每一个要求提出量化的目标也是必要的。问题是要让下属岗位员工明了这不同要求转化成的目标之间的关系,即把多重目标梳理成一个体系,让他们能自主地进行协调。否则,上司通过目标向下属岗位员工下达管理控制标准,而任何一个下属所承担的职责又往往总是不只一个,总是有多种目标对他进行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方向一多元化,如果管理控制都有充分大的力度,下属就只能是接受五马分尸的刑法了。 在现实中,对目标作出分类的也有,不过分的是什么经营类、管理类、廉政类等等,分类没有把所有目标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分析,并揭示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这种分类也就失去了意义。 人们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发生形式主义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二; 1. 仅仅盯住具体工作事项制定目标,有多少个工作事项,就制定多少个管理目标,结果就使目标多而滥了。工作事项是具体的,多头的,依它制定目标也就不免相互打架,导致目标方向冲突。 2. 没有对目标进行分类,以明确不同目标之间的关系。十多个,甚至几十个目标,不作分类分析,也就不免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你即使都规定了权重系数,也没有用。不作分类分析,弄不清不同目标相互之间的关系,下属员工工作不是不知所措,也会无从下手,或者打乱仗,致使乱忙忙乱而降低工作效率。 不解决这两个问题,目标管理走向形式主义也就不可避免。 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 办法很简单,这就是避免针对工作事项制定目标,直接由企业发展所寻求的交易收益、风险价值、投资回报和社会美美誉四大价值的增值和积累目标的达成措施途径下分,制定目标,让目标直接对应于达成企业发展四大价值增值和积累的途径措施,这就可有效地避免目标多头杂乱的问题。这样也容易让下属明确不同目标之间的关系。加上通过对目标分类分析,并按分类确定目标,不同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容易让人明了了。目标分类分析界定模板,也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
个人分类: SH管理技术和方法|3214 次阅读|0 个评论
浅谈企业规范化管理实施的两条路线
shuhualu1016 2010-7-15 13:21
作者:舒化鲁 企业管理规范化,如何实施? 有人以为只要按照MBA的课程,杜撰一套制度,企业管理规范化就实现了。 按照MBA的课程,杜撰一套制度出来,就算实现了规范化吗? 非也。规范化管理不是靠死的制度去管人。学科独立的MBA的课程,是各敲各的鼓,各打各的锣,实现相互之间的协调和融和,本身就是一个难题。 企业要实施管理规范化,首先就必须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剖析,以把握其内在构成,理顺其关系。这也就是要求企业管理规范化的实施,必须经由企业组织构成和企业组织运行两条路线进行。 其一,从企业组织构成的路线进行。 企业组织,包括目标体系、组织架构、岗位角色、运行流程和企业文化五个构成部分。企业管理规范化从企业组织构成路线进行,也就要求对决策制定管理、组织架构设计管理、岗位角色管理、运行流程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五个方面全面实现规范化。 其二,从企业组织运行的路线进行。 企业只要存在,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组织活体,就不会听任人们随意进行解剖,它是存在于不断地运行过程之中。所以企业实施管理规范化,还必须考虑另一条途径,即从企业组织运行的路线实施。企业组织运行,包括信息流、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等四流的综合交叉运动。从企业组织运行的路线实施企业管理规范化,也就是对企业组织的信息流、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等四流的运动管理实现规范化。 管理规范化实施的两条思路,是相互补充的。如果要保证企业管理规范化的全面性和整体效果,这两条思路都得给予关注。并且针对不同企业,其选择也必须有所不同。 生产经营型企业,四流运动关系显著,线索清晰,可考虑选择从企业组织运行的路线分析着手实施。 商业服务型企业,四流运动关系模糊,线索紊乱,可考虑从企业组织构成的路线进行。 如果是一个两者兼有的大型企业集团,则必须同时从这两条路线分析组织实施,以达到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目的。
个人分类: SH管理技术和方法|31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企业管理中,把“应该”叫多了只会让人生厌
shuhualu1016 2010-7-12 10:17
作者:舒化鲁 我们在一些企业组织和机关部门,经常听到一些作主管的人,向他的下属训话说:你们应该积极主动些,不应该这样推一下动一下。你们应该认真负起责来,不应该拖拖拉拉,相互推委。你们应该相互支持,积极配合,不应该各自为政,搞本位主义。 但向他的下属们看去,他们似乎个个都仅仅是在听一个重复无数启蒙,乏味得让人生厌的故事。所说的应该都与他们不相关,有的甚至还会撅起嘴来。 这些主管错了吗? 没有。向下属员工提出要求,是每一个主管所应该拥有的权力。问题是认定下属应该如何如何,是不是下属员工就一定会按照所设定的应该行事。 主管设定的这种应该,会不会变成下属员工的行为活动上的表现,并不是主管一厢情愿的事。在下属认同接受你所设定的应该之前,设定的这种应该,什么也不是。任何一个下属都有自己的意识、意志,应不应该得由他们自己判断,他们任何人都不会轻易地接受别人设定的应该。要让下属员工按照所设定应该行事,不用叫应该,仅仅给予已经按照应该的要求做了,或者准备按照应该的要求去做的人,给予他们所期望的某种利益的满足就够了。楚王好细腰,后宫多有饿死人。如果楚王仅仅说你们应该把腰束细一些,可能谁也不会为了这个应该而节食。楚王一好,没有说应该,人们也自觉地束腰节食了。 在现实中,很多企业搞了企业文化建设,一进入大门,就可看到好多用非常美丽的词句表述的应该,可员工们却对这些应该是视而不见,很少有人用这种应该来约束和要求自己。任何一个好行为表现,仅仅提倡,是没有用的。哪怕是仅仅给予按照所提倡的努力方向行事的人一点很有限的欲望满足激励,也比这种空喊效果要好。
个人分类: SH管理技术和方法|32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舒化鲁谈管理之核心竞争力(一)
shuhualu1016 2010-7-9 15:00
舒化鲁谈管理之核心竞争力(一) 竞争力才是企业生存之本 佛教的《大正藏贤愚经》中,记载的有一则美妙的故事。它讲:一个国王,他有三个儿子,最小的一个儿子叫萨陲,心底非常善良,甚至对动物也怜惜万分。 有一次,国王带着大臣和家人外出游玩,国王有些疲倦了,在树下休息。他的三个儿子游兴不减。继续翻山越岭游玩。 他们在一个山洞口,看见一只母老虎。它疲惫不已,是刚刚生下幼崽,加之饥饿,已奄奄一息。它那对凶残的眼睛,已有些暗淡。它一眨一眨地,不时地扫过身边的小虎崽,有无奈,也有凶残。 萨陲对他的两个哥哥说:这只母老虎,已饿得不行了。真可怜!我看它的神情,是不是要吃自己的小虎崽啊! 两个哥哥说:是啊!可只有新鲜血肉喂给它,才能挽救它们的性命。 萨陲心想:到哪里去找新鲜的肉呢?要新鲜的血肉,得杀生才有哇!可不能为救一命而害一命啊! 他低着头,边走边想,想了好久。他最后决定牺牲自己,以救母老虎和小虎崽的生命。 你们先走吧!我还有点事,随后就赶来。他对两个哥哥说。 两个哥哥走了之后,萨陲从原路返回到老虎洞,闭上眼睛,扑到老虎面前,让老虎吃。可这只母老虎饿得连张嘴的力气也没有了。他爬起来,找了一根尖木棍,刺破了自己的手背,流出鲜血,让母老虎慢慢地舔。母老虑渐渐地恢复精力了,站起来,盯着萨陲看了一会儿。 天上真的掉下又嫩又鲜的肉了。它毫不犹豫地扑上去,张开血盆大口,钳住了萨陲的的脖子,咔喳咬断了。它见萨陲不再有什么动静了。它把萨陲身子撕开,除了骨头,整个儿都吃下去了。 萨陲的两个哥哥等了好久,不见萨陲随后赶来,不禁吃了一惊。他们想起与萨陲关于饿虎的对话,赶忙回头去找。 果然,只见老虎洞前血肉狼籍。母老虎精神抖擞,见他们回来,一副凶残的圆眼睛,盯着他们两兄弟。萨陲王子已被老虎吃得只剩下一副沾着血迹的骨架了。 这是一则非常美妙的故事,但也仅仅是一则美妙的故事。在现实中,这种故事是永远也不会发生的。现实中更多的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竞争。 在非洲大草原上,经常可以看到一群猛狮在围攻鹿群,鹿群拼命地奔跑,以逃避狮群的攻击。一只有些羸弱的老鹿,掉队了。一只雄狮扑上去,很快把它扳倒,大口钳住它的喉咙。老鹿不再反抗了,雄狮也恢复了精力。狮群围上来,一两只壮狮和它一块把老鹿撕开。它们开始进餐了。它们进餐也很有秩序,先是首功雄狮,后是壮狮,其它群狮在后。同类也有竞争,美餐中不时还响起小规模的冲突和打斗。幼狮就只能在母狮的照顾下用餐。 狮子不会怜悯老鹿,它们只会用它来充饥果腹。相对于狮子而言,怜悯就是自我饿毙。老鹿的同类也无法伸出怜悯同情之手,尽管有的还可能直接是它的嫡亲儿子、孙子它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被狮群一口一口地撕咬,吞下肚去。它们所能作的也就是心惊肉跳地远远望着狮群美餐。力不从心,敌不过狮群哪! 这就是动物世界,这就是现实中的动物世界。世界上没有那么多萨陲王子来果饿狮的腹,以制止这场永无休止的残酷杀戮。 市场是什么? 市场就是人类社会的动物世界。这里的竞争,丝毫也不比动物世界温文尔雅。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生物进行规则,天天在市场竞争中上演 任何一家企业都面临着数不清的狮群,有看得见的,有看不见的。他们随时随地都准备来蚕食自己的市场,随时随地准备置自己于死地,把自己的市场变为他们的美餐市场的扩展、收入的增加、赢利的提升。谁对谁也都不会有怜悯,任何一个怜悯都可能使自己变成其他竞争对手的美餐。 在动物世界中,任何一个动物要获得生存的余地,就必须有自己的竞争力。相对鹿,就是比狮子、老虎跑得快;相对于狮子、老虎,就是比鹿强壮有力。相对于企业,就是有强招,保证有客户不得不选择我的产品或服务的理由,或者比竞争对手拥有更多的资源优势,赌得起,输得起。
个人分类: SH研究理论|3522 次阅读|0 个评论
企业核心竞争力从何而来?
shuhualu1016 2010-6-29 02:55
作者:舒化鲁 在张氏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中,核心竞争力是不可分割的拆不开。要借助于千百万倍的显微镜,才能看清的电子、质子也还能分析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神物,就不能分解。 否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可分解性,实际上也就否定了核心竞争力的可打造性。这是地地道道的宿命观点。  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来就是体现在特定的能力上。而这种能力本身又可以视为多种能力的聚合,因而是完全可以分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其具体体现形式分析,可大体分解为十个内容。我们姑且称之为十大竞争力。 (1)决策竞争力。 这种竞争力,是企业辨别发展陷阱和市场机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及时有效反应的能力。不具有这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也就成了一具腐尸。决策竞争力与企业决策力是一种同一关系。决策频频失误的企业,肯定没有决策竞争力。没有决策竞争力的企业,也就是企业决策力薄弱。 (2)组织竞争力。 企业市场竞争,最终得通过企业组织来实施。也只有当保证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完成的事务工作,事事有人做,并且知道做好的标准时,才能保证由决策竞争力所形成的优势不落空。并且,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也必须以它为基础的。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明确而恰当地界定企业组织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保障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活动,没有恰当的人承担并完成,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从何而来? ( 3)员工竞争力。 企业组织的大小事务,必须有人来承担。也只有当员工的能力充分强,做好工作的意愿充分高,并且具有耐心和牺牲精神时,才能保证事事都做到位。否则,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的空话。保障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活动要有效率和效益,也就是保证活动的主体员工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能力、意愿、耐心和牺牲精神。 (4)流程竞争力。 流程就是企业组织各个机构和岗位角色个人做事方式的总和。它直接制约着企业组织运行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组织各个机构和岗位角色个人做事方式,没有效率和效益,企业组织的运行,也就不会有效率和效益。如果一个企业组织的做事方式没有效率,也就企业组织运行没有效率和效益,这直接是企业没有执行力。 (5)文化竞争力。 文化竞争力就是由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构成的一种整合力,它直接起着协调企业组织的运行,整合其内、外部资源的作用。蒙牛的二十五个法则,之所以能够成为蒙牛的核心竞争力,其原因就在于这二十五个法则都变成了蒙牛人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为准则。因而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都必然直接受制于它。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不统一,并且腐朽落后,决策就不免频频不失误,工作就不免效率低下。 (6)品牌竞争力。 品牌需要以质量为基础,但仅有质量却不能构成品牌。它是强势企业文化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折射体现。因而它也直接构成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的一种能力。没有品牌竞争力,企业组织内部和外部都不认同企业的做事方式和行事结果,企业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竞争力,更谈不上有核心竞争力。品牌一旦形成,又直接是一种资源。因而它是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7)渠道竞争力。 企业要赚钱、赢利、发展,就必须有充分多的客户接受他的产品和服务。如果没有宽阔有效的渠道,沟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客户隔离,也就必然会惨败无疑。因而,渠道直接是一种资源,渠道竞争力也就直接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内容。 (8)价格竞争力。 便宜是客户寻求的八大价值之一,没有不关注价格的客户。在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同等的情况下,价格优势就是竞争力。没有价格优势,最终都会被消费者淘汰。因而这一竞争力也就直接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内容。 (9)伙伴竞争力。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万事不求人地包打天下的日子,已成为过去,要为客户提供全面超值的服务和价值满足,也就必须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如果一个企业失去了合作伙伴的支持,也就无法适应客户价值满足集中化的要求,也就必然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它的增强,也就直接是企业支持力和和执行力的提升。 (10)创新竞争力。 一招先,吃遍天,这是市场竞争中的不二法门。要一招先就必须有不断的创新。谁能不断地创造出这一招先来,谁就能在这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它既是企业支持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企业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十大竞争力,作为一个整体,就体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整合企业资源的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十个方面的竞争力,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乏或者降低,又都会直接导致这种能力的下降,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降低。但这十种竞争力又各自相对独立。任何一个企业,拥有了这其中任何一种竞争力,也都是市场竞争一个制高点的占领。 打仗要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攻,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可以一个竞争力一个竞争力地打造。十个竞争力都打造出来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就打造出来了。 核心竞争力从哪里来? 按照张维迎博士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就只能从天上掉下来。但又不知道谁有这种奇遇。这种竞争力刚好从天上掉下来,把他砸晕了,让他糊里糊涂地抱住了它。 由前述分析可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可以拆开分析的,是由十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的。能分解分析,也就能够通过自主努力打造出来的。 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哪里来?或者说通过何种途径才能打造出来? 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全面实施企业管理规范化。 这决不是作者卖什么,吆喝什么。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身无法通过管理规范化之外的途径获得。 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的能力。而只有当企业管理全面实现了规范化,企业组织才具有决策力、支持力和执行力,企业组织的八大利益关联主体投资人、经营决策人员、管理实施人员、现场操作人员、产品客户、合作伙伴、社会公众、国家政府才能全面认同企业的行事方式,企业才具有对内、对外整合资源的能力。 如果一个企业管理不规范,连一个稳定有效的思维方式和行事规则都没有,企业组织仅仅在乌合之众与非乌合之众之间摇摆,没有效率,没有效益。构成企业组织内、外部环境活动主体的人,凭什么认同你的企业组织呢?不认同你的企业组织,那你凭什么整合分别掌握在不同活动主体手中的资源呢?唯一能有的选择就是偷,就是抢,就是骗。凭偷、凭抢、凭骗而积累资源,在市场经济体制已日臻完善,法律制度已日臻健全的现代社会,能走多远? 安然公司、德隆公司今何在?凭骗能维持经久辉煌的先例,现在没有,将来更不会有。 我们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依赖于企业管理规范化的实施,也就是对应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十大具体构成部分,包括对决策管理、组织架构设计管理、岗位角色管理、运行流程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品牌管理、渠道管理、成本管理、伙伴关系管理和创新管理,都对应实施规范化。 这也就是让企业组织在这十个方面的所作所为,以及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能经得起企业组织内、外环境活动主体的批判,使之能发自内心地认同,进而把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贡献于企业发展。否则,核心竞争力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没有人愿意把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贡献与你的企业发展所需,你的企业发展从何整合聚集资源? 当然,人们也可以想像,按照张维迎博士的思路,让一个伟大的母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生出来。
个人分类: SH管理技术和方法|3905 次阅读|1 个评论
企业组织运行的五行结构分析
shuhualu1016 2010-6-18 17:11
作者:舒化鲁 企业组织运行的四流,信息流、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加上企业组织,也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五行结构。 1、信息流对应于火,起升明的作用 灯塔的光亮就是信息,信息也是灯塔的光亮。正是信息流在运动的过程中,昭示了希望,预告了危机,从而直接左右着人们的意志行为选择。所以,信息流对应于火,起升明的作用。是它把光亮和希望带给企业组织的每一个成员。 人是为了希望而活着,有希望才有奔头,才会努力。企业的任何一个成员,如果在这个企业组织的希望彻底破灭了,他也就不再会呆在这个企业组织之内,而是逃离这个企业组织,加入到其它可能给他带来希望,或者能给他带来更大的希望的企业组织中去。 2、企业组织对应于土,起备化的作用 所谓企业组织,也就是一个现实的社会经济组织。它积累的四大价值所达到的规模,以及所特有的目标体系、组织架构、岗位角色、运行流程、企业文化,就构成了它的全部内涵。它既与信息流、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四者的运动混为一体。无论是信息流,还是人流、物流、资金流,它们都只能在企业组织之内运动。同时信息流、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又像四龙盘柱一样,盘绕着这个不虚不实的柱筒运动,因而使信息流、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直接体现为企业组织的运行。 不过,如果没有企业组织这个不虚不实的柱筒的引导,信息流、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也就难以实现统一和整合。 3、人流对应于金,起审平的作用 相对于企业组织而言,无论是人员的流进,还是流出的运动;无论企业组织成员是积极努力地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还是仅仅从企业谋取便宜,攫取不义之利,都直接体现为他们对企业组织运行过程和规则的一种判断。 企业组织有希望,发展前景看好,并且人们也感到自己的价值满足有希望与企业发展一同发展和实现,人员就流进。反之相反,则是流出。如果企业组织运行过程和规则混乱,有充分多的空子可钻,想占便宜的人就会挤进来,正直而想成就事业的人则会逃离。在这里,流动的每一个人又都是独立地进行判断。这种判断就是审平。 企业组织的每一成员,时时都在作这种审平。如果领导人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企业组织成员傻乎乎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只作贡献,不求回报的基础上,那结果肯定会让你失望。 4、物流对应于水,起静顺的作用 平稳顺畅是物流运动本身的要求。同时物流运动也只有平稳顺畅,才能保障企业组织运行的效率和效益。物流运动平稳顺畅,才意味着企业组织运行正常,才能在企业组织内部资源实现了整合的同时,有效地整合外部资源。这就是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并且这也是企业资金所固有性质的要求。 如果物流运动不再平稳顺畅,波动起伏,梗塞阻滞,物流运动也会要求通过强制性的调整,以恢复它运动的平稳和顺畅。任何一个企业组织,如果发生物流运动的梗塞,无论是停工待料,还是市场滞销,也都会集中力量速即疏浚。 5、资金流对应于木,起敷和的作用 几乎企业组织运行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用资金的注入来解决。企业组织运行过程中任何形式的梗塞,几乎都可以通过注入资金,加大资源投入缓解矛盾,解决问题。 企业组织运行的核心运动,就是资金运动。是资金流制约着物流,物流引导着人流。尽管从何处筹资,资金投向何处,等等,这些都是由信息流运动所驱动的,但信息流运动本身也得有资金流运动提供支持。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生成信息、传递信息、反馈信息、固化信息等等,无处不要资金的投入支持。物流运动仅仅是资金流运动的一种外在形式,是资金转化为实物形式的价值之后运动形成了物流运动。人流运动又仅仅是为物流的运动服务的,是物流运动的需求把人带入了企业组织运行的过程之中。
个人分类: SH研究理论|302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7: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