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绿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海粟绿地(重新开放)晴日
Mech 2020-6-6 22:56
与天山公园隔凯旋路相望有海粟绿地,过去留过照片,《 海粟绿地 》。其实就是把刘海粟美术馆前面的空地绿化,辟为园林。堆起矮山,挖出小池,密植树木,修建步道。似乎颇具规模,其实面积很小。美术馆还没有开放,绿地也谈不上重新开放,本来就是开阔地。多处入口,象征性地绷着绳子。但里面已经有些人,我也抬脚便过了。这篇称为“重游新拍”也许更合适。但为说明是疫情缓解时所去,还叫现在的名字。随手拍些照片。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2923 次阅读|0 个评论
1901年至2019年绿地与健康研究演进与领域动态
yzw900501 2020-5-3 03:07
Links between green space and public health: A bibliometric review of global research trends and future prospects from 1901 to 2019 (近日,由哥本哈根大学余兆武团队发表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的综述文章“ 从文献计量学的视角揭示了近一个多世纪(1901-2019)以来“绿地与健康”相关文献的研究热点、趋势以及领域动态) 摘要 Considerable specific cross-sectional and review studies have linked exposure to green spaces to improving public health, but there is no bibliometric review attempting to systemically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se existing articles. Here we aim to uncover global research status, trends, and future prospects in green spaces and health (G-H) research then propose a framework fo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nd pathways that link green space to public health. We obtained 18,961 G-H research publications from the core Web of Science collection from 1901 to 2019,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ation outputs, key scientific disciplines, and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 between countries and institutions. Besides, content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keywords, including keyword co-occurrence analysis and keyword clustering analysis. We found: 1) a steady quantitative increase in publications, active journals, and involved countries and institutions since the 1990s; 2) a significant increase and changes in G-H related interdisciplinary categories, with environment-related disciplines becoming the mainstream; 3) research focus and trends that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high-frequency co-occurring keywords; 4) three main knowledge domains, namely, green spaces and physical health, mental health, and ecosystem health, that were identified and visualized based on keyword clustering analysis; 5) a framework of underlying mechanisms and pathways linking green space to public health that is proposed based on visualization of the three main knowledge domains. We suggest that the main challenge of G-H research is to further clarify in-depth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nd pathway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including multiple nations, disciplines, and study designs. The lack of co-occurring keywords and clustering information related to social well-being suggests that research related to social health is lacking. Based on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quantity, qu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space for public health, a health-based environmental plan should be proposed in the future. 研究背景 大量的学术文献探讨了绿地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并且绝大多数的文献通过实验研究( experimental )、典型案例研究( cross-sectional )或长期跟踪调研( longitudinal )的方法证实了绿地能够带来的各种健康效益,如整体健康、出生体重、压力、抑郁和焦虑、多动障碍、术后康复、肥胖与 II 型糖尿病、传染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全因死亡率等。但是,目前尚无研究从科学计量学的视角对这些现有文献进行系统和回顾性的分析。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该文分析了 Web of Science ( WoS )数据库中关于“绿地与健康”的文献,通过数据清洗与筛选之后,共采集到 18961 篇高质量( WoS 核心检索)英文文献。由于最早的一篇文献发表时间为 1901 年,因此文章时间范围为设定为 1901-2019 ,并且分成了四个子阶段,依次是 pre-1990s 、 1990s 、 2000s 、和 2010s 。 图 1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检索关键词 研究结果 一、自 1990s 以来,出版物,期刊以及国家和机构的数量一直在稳步增长;在发文数量上,美国始终是四个阶段发文数量最多的国家。自 2010 年以来,中国成为该领域发文增长数量最快的区域。 Figure 4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publication activity of institutions over three decades 二、与 “ 绿地与健康 ” 领域相关的主题(跨学科)显著增加,在第一阶段( pre-1990 )阶段,发文主题主要为公共健康领域;到了第二阶段( 1990s ),生态学成为主流领域。至 2000s 以后,与环境相关的主题成为绿地与健康领域的主流,如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等。 三、基于高频词和共现关键词分析领域的研究重点和趋势,由于在第一阶段( pre-1990s )论文的关键词无法获得,故研究团队着重分析了 1990-2019 近三十年的研究情况。发现 1 )绿地和缓解人群压力一直是重要的关注焦点。另一个热点话题是绿地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例如, Gascon et al. (2016) 等发现居住在绿化环境较好,绿地可达性好的社区可以降低人群死亡率 ( 主要降低由于患心血管疾病而导致的死亡率 ) 。此外,三十年来,弱势群体,尤其是老人和儿童,一直是该领域关注的主要对象。 图 2 1990s , 2000s ,和 2010s 高频词可视化 四、基于关键词聚类分析,识别并可视化了三个主要知识领域,即绿地与生理健康,绿地与心理健康以及绿地与生态系统健康。 1 )绿地与生理健康:在蓝色的聚类中,“健康”、“公共健康”、“幸福”、“绿地”、“公园”等关键字之外,绿地提供的文化生态系统服务也聚类出现,如节点“休闲”、“游憩”。然而,该聚类中最大的节点是“体力活动”,与上述研究术语有很强的关联性,表明绿地 ( 如公园 ) 促进某些类型的体力活动 ( “锻炼”、“散步”和“骑自行车” ) ,进而获得众多健康效益,如降低患肥胖症的几率等。 2 )第二个聚类群体是关于绿地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世界卫生组织将精神卫生定义为“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潜力,能够应付正常的生活压力……”。就这一概念而言,心理健康包括幸福感和精神疾病的缺失。节点最大的“心理健康”主要与“压力”、“抑郁”和一些疾病相关的关键词相关,如“死亡率”、“流行病学”和“高血压”。 3 )三个聚类中最大的红色聚类对应绿地与生态系统健康之间的联系。最大的“生态系统服务”节点主要链接“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绿色基础设施”、“干旱”、“城市热岛”、“可持续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绿地通过提供广泛的生态系统服务,如清洁水、减轻水危害、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维持生物多样性和预防热应力,在促进城市生态可持续性和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 3 绿地与健康三大知识领域 此外,该文依据关键词语义分析的视角,提出了绿地作用于人群健康的潜在机制和作用途径的研究框架。 Figure 6 The framework of plausible pathways linking green space to public health, based principally on high- frequency keyword and cluster analysis 结论 该研究从文献计量学的视角回顾了过去 100 多年 “ 绿地与健康 ” 领域的发展趋势。关于绿地与健康的最早英文( WoS 核心数据库)是在 1901 年。有趣的是,最早的文献是论述绿地对人群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人们担心新建成的水上公园中的蚊子会加剧疟疾的传播。随后,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绿地对公共健康的重要性。具体来说,接触绿色空间促进心理健康,特别是缓解城市居民的压力,一直是 30 年来的研究重点。随后, “ 体力活动 ” 在 21 世纪初出现,并成为一个高频词汇,伴随着 “ 锻炼 ” 和 “ 散步 ” 等相关词汇。因此,我们猜测学者们开始通过促进体育活动来探索绿色空间所提供的生理健康效益。 2010-2019 年,人们对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此外,与生态系统健康相关的研究也急剧增加。在未来,需要更深入和广泛的研究来考虑绿地与社会健康之间的关系,并且在未来应提倡以健康为导向的环境设计,在有限的绿地中实现更佳的健康效益。 作者简介 张金光,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在读,南京林业大学与哥本哈根大学联合培养,主要研究绿地与健康规划。Email: zjg@njfu.edu.cn 余兆武,博士,助理教授,现就职于哥本哈根大学地球科学与自然资源管理系。主要研究城市生态、城市气候与规划、城镇化及生态环境效应。Email: zhyu@ign.ku.dk
个人分类: 论文交流|21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深圳丽水园
Mech 2020-4-29 22:55
在留仙大道以北、丽水路以西有块很小的绿地,称为丽水园。顺便一提,第一次听说留仙大道,还以为与蒲松龄有什么关系。很诧异,蒲留仙一直在山东,不应该与深圳有关系。后来发现想多了。留仙大道来自地名留仙洞。也要怪蒲松龄老先生的字太俗。丽水路的名字似乎是来自附件的西丽水库。阴天,而且有些背光,用手机拍些照片。丽水园与大学城的体育活动区只是一墙之隔。等天气好时再去拍照。 最后张图片隐约可见的亭子为丽水亭。上面有楹联 丽日蓝天映麒麟 水碧风清醉桃源 藏头“丽水”,麒麟是指附近的麒麟山,桃源也是附近的地名。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2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绿池鸳鸯
Mech 2019-6-26 17:1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绿园 》的绿池中有鸳鸯。两只大的, 12 只小的。雄鸳鸯在太阳下东张西望,雌鸳鸯领着小鸳鸯在水里变速游泳。看来丧偶式育儿在动物中也有,希望还不至于诈尸式育儿。 相机有些情况,按快门有延迟反应。所以拍照片少。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29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街上最后的梅花:美人梅
热度 1 gardening 2017-3-25 13:42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在百花凋零的隆冬先行开花的梅花,走过了漫漫的一个多月花季,随着春暖花开,逐渐走近尾声。 有过灿烂的花开 , 就会有黯然的花落 ,毕竟去也终须去。 嘉松南路绿带 不过,凌寒独自开的梅花,来也纷呈,去也异彩,拥有近千品种的梅花,最后粉墨登台的 美人梅 ,不仅有让人遐思的美名,更有浓而不艳的妆容,为梅花的谢幕画上精彩句号。 美人梅( Prunus × blireana cv. Meiren )是法国园艺师1895年以 红叶李与重瓣宫粉型梅花杂交 而成,不仅延续了梅花花朵重瓣、较大、花色娇艳的特点,又融入了紫叶李叶色紫红、花量繁密的性状,成为 唯一 叶色紫红 、 后期花叶同放 的梅花品种,也是 花期最晚 的梅花品种。 上海辰山植物园 当然,引起我对美人梅特别关注的却是源于 上海松江区嘉松南路东侧绿化带的一段美人梅 ,虽然长度仅1公里左右,但每年3月10日左右,美人梅盛开,并一直坚持到月底。在背景树黛绿色雪松林带衬托下, 粉红色的花带 更为 绚丽夺目,妩媚可爱,成为那段时间乘班车经过时, 窗外最为养眼的风景 。 嘉松南路绿带 说起街上的梅花,还有一段往事。数年前,有一媒体记者来电,问我 是不是城区绿地梅花越来越多,表明城市环境越来越好了 ,希望我谈谈这个话题,尤其介绍梅花与城市环境关系的科学知识。由于以前很少关注梅花,对梅花的品种、习性、栽培知识更缺乏基本了解,不知为不知,恐贻笑大方,自然婉拒了采访。 不过,很快就从报上看到, 梅花权威陈俊愉院士欣喜于上海市区众多梅花开放,陈先生表示,这说明上海空气二氧化硫含量大幅降低了,因为 梅花是空气监测者,对二氧化硫尤其敏感 ,二氧化硫含量稍高,梅花叶片会出现斑纹,甚至枯黄脱落。陈先生还回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空气二氧化硫增多 ,导致上海梅花生存艰难, 许多梅树被迫迁移到当时是农田的淀山湖畔和闵行莘庄地区 。 顺 便提一句,今年(2017年)是陈俊榆先生诞辰100周年,在梅花盛开的季节,全国多地举办纪念陈先生的活动,上海也在去年建成的莘庄梅园举办“ 花凝人生—陈俊愉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 ”,缅怀先生情怀,弘扬梅花精神。 嘉松南路绿带 静安雕塑公园 确实,梅花在公园、居住区栽植的越来越多,街头绿地也时常 能碰到梅花的倩影。美人梅作为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的梅花品种,比较耐寒,能在华北地区露地越冬, 可能是最适合公共绿地栽植的梅花品种之一 。美人梅株型优美,花大繁茂,花色雅致,嫩叶紫红色,还是良好的 色叶树种 , 早春赏花,其它季节赏叶,值得推广应用,相信会有 越来越多的 美人梅 走上街头,让城市更加美丽。 静安雕塑公园 延伸阅读 : 寒冬的清新气息:梅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762906.html 上海雕塑公园梅花胜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873440.html
个人分类: 园林植物|10224 次阅读|5 个评论
白云飘飘合肥绿:往返航程赏美景(1)
xucq45 2016-8-2 16:57
暑假期间去贵阳开会,会后参加了贵州自费旅游。来往乘坐的飞机均在合肥经停,航程中欣赏到一些美景。去程中飞近合肥时,“白云朵朵天上飘,俯瞰绿毯分外娇”的美丽景色映入眼帘。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3152 次阅读|0 个评论
买对房子了吗?离绿地越近孩子越不易得过敏
热度 8 hongkuan15 2015-11-13 11:16
作者:Doctor D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出现过敏,哮喘和其它慢性炎症等异常情况越来越多。儿童多接触环境中的微生物,增加生物多样性的有助于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家庭周边2-5公里内森林和农田等绿地的数量越多孩子发生过敏的几率越小。 儿童过敏是受过敏原刺激后,身体产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于免疫系统的的异常反应。特应性敏感Atopic sensitization属于过敏的一类。通常引起的异常反应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皮炎,湿疹,疱疹,瘙痒等生理或皮肤症状。在青少年儿童时期,皮炎,湿疹,疱疹等皮肤症状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婴儿期,由于这一阶段的宝宝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出现湿疹的比例非常高,相信当过父母的人都有体会,在我周边,我还没见过从未出现湿疹的宝宝。 然而,医学发展到今天,还仍未弄清楚其具体的致病原因。 “卫生假说” 认为可能是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 人类生活的环境和生活习惯越来越卫士,越来越干净导致的。远离了环境中的微生物,也就远离了健康。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 距离绿地越近的家庭,孩子患过敏的比例越低,并且这种降低可能是由于皮肤上的共生微生物的增多引起的。 该研究收集了芬兰和爱沙尼亚的1044名0.5-20岁的孩子的家庭住址信息和过敏水平的数据。研究发现,在距离家庭2-5公里内,森林和农田的覆盖率与家中孩子患过敏的比例呈反比,也就是说森林或农田覆盖率越高,孩子患过敏的几率越低。其中,皮肤上的一类共生微生物-变形菌的增多能够解释大约20%的变化。可能森林或农田覆盖率的升高导致孩子皮肤上共生微生物的增多,进而降低了过敏的发生几率。 上图A显示了选取的物种地域类型,包括森林,农田,湿地,水边和建筑物。上图B和C显示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患过敏的比例与森林和农田覆盖率的关系,其中黑色实心原点代表患过敏的孩子,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6岁的孩子(B),还是13-20岁的孩子(C),他们 患过敏的比例随着农田或森林覆盖率的升高逐渐减少 ,也就是越接近外围的红线,黑色实心原点出现的越少。说明森林和农田覆盖率越高,患过敏的孩子越少。 搞科研到这可还没完,上面这种数数的方法太简单,这样的计算有点Low,下面开始“高大上”的计算方法,继续分析森林和农田覆盖率与过敏的关系,经过回归分析,发现 生活在农场的孩子过敏几率要明显低于生活在非农场的孩子 ,并且都会随着森林和农田覆盖率的升高过敏的几率逐渐降低(见下图A)。此外,还发现 农民过敏的比例明显低于非农民 ,并且他们患过敏的比例也会随着森林和农田覆盖率的升高过敏的几率逐渐降低(见下图B)。各年龄段的孩子患过敏的比例也不一样,13-20岁的比例高于6-12岁的比例,并且他们 患过敏的比例也会随着森林和农田覆盖率的升高过敏的几率逐渐降低 (见下图C)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过敏率降低呢?现在,发挥我们的想象吧,闭上眼睛,想一想! 当我们生活在一个周围都是森林和农田的地方,我们要回家就得经过这些地方,森林里生物多样性很高,各种动植物都有,作为分解者的微生物自然少不了,整体处于良好的生态系统中。农田里需要经常耕种,经常裸露出土壤。这两个地方的共同点就是比较“脏”。孩子每天从这里经过必定会沾染上泥土,而泥土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是不是这些微生物减少了孩子过敏的几率呢?答案是肯定的! 该研究进一步检测孩子皮肤上的共生微生物的组成,发现有一类细菌在不爱得过敏的孩子皮肤上特别多,这就是变形菌(Proteobacteria)。 孩子皮肤上变形菌的相对含量与孩子居住地森林或农田覆盖率呈正比,覆盖率越高,孩子皮肤上变形菌越多,孩子就越不容易得过敏 (见下图)。 看到这里,是否回答了标题的问题?为了让孩子少得过敏,买房子时还是尽量买靠近农田或森林的地方,至少在周围2-5公里范围内有较高的覆盖度就行。可事实上,这样的房子通常都位于郊区,我们这些每日奔波上班挣钱养家的人,由于交通不便可能一开始不会把房子买的那么远。已经买了周围都是高楼大厦房子的也别着急,其实重点并不在房子,而在于微生物,只要懂得尽可能多的让孩子接触土壤,接触微生物,多融入大自然就能够让孩子获得足够多的微生物,也就能减少患过敏的几率。 赶紧带着孩子到森林,农田里尽情折腾去吧! 参考文献:Ruokolainen L, von Hertzen L, Fyhrquist N, Laatikainen T, Lehtomaki J, Auvinen P, Karvonen AM, Hyvarinen A, Tillmann V, Niemela O, Knip M, Haahtela T, Pekkanen J, Hanski I. Green areas around homes reduce atopic sensitization in children. Allergy 2015; 70: 195–202. 原文: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303942/pdf/all0070-0195.pdf
6882 次阅读|9 个评论
好大一幅布艺画
热度 1 huailu49 2015-10-17 10:41
(时间:2015.10.15,地点:陆家嘴绿地)
个人分类: 城市园林|2018 次阅读|2 个评论
棉桃朵朵绿茵茵
热度 2 xucq45 2014-7-5 13:07
7月3日上午,从北京飞往南昌。进入江西地界时,飞机在蓝天上翱翔,下面是洁白如雪的白云,像一朵朵棉桃,时分时聚,再下面是青山碧水。飞抵南昌机场时,绿草茵茵,映入眼帘。 注:下面2张照片摄于北京丽豪宾馆
个人分类: 秀美风光|2918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1) ── 绿地
热度 9 jiangxun 2013-1-5 09:31
作者:蒋迅 2012年6月,我回到了阔别五年的母校北京师大。在2007年上次我回母校后,我曾经写过几篇博文谈 我对北师大的印象 。五年后再一次回到母校,我发现她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利用散步的时间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照了相。现在就把这些照片贴出来,同时谈我对校园的新印象。照片比较多。我将分多分贴出。 首先,北师大比五年前变绿了。上次回母校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的2007年,校园里到处是施工工地,就像整个北京似乎都在翻修,绿地破坏得比较严重。校领导显然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在奥运场所建成之后,在绿地上下了一番功夫。环境大为改观。 沙盘 校医院后的小路 校医院前的假山和庭子 古树保护 一条马路 教三楼前 前“数学楼”前 原绿园小山坡上 科技楼前 主楼前 家属区一角 家属区又一角 绿树丛中小红楼 家属楼    请继续阅读: 2012年北师大新印象 (2) ── 新图书馆和新主楼
个人分类: 杂谈|3843 次阅读|22 个评论
天通苑社区数字十年 汽车人行道和绿地
热度 1 黄安年 2012-10-28 08:14
天通苑社区数字十年 汽车人行道和绿地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10 月 28 日 发布 号称亚洲最大的天通苑社区 , 我从 2002 年入住至今整整十年 , 十年巨变 , 成绩巨大 , 无可置疑。不过只讲成绩不加反思就难以有针对性地改进我们的工作。十年来天通苑社区从一座被称为脏乱差的“阿富汗”睡城,发展为京北城乡结合部聚集了六七十万人口富有活力的车水马龙商业繁荣的城乡和外来人口集居社区。 然而就宜居环境来说 , 在发展过程中却也有不少需要反思和改进之处,这里只来说说天通苑社区的汽车人行道和绿地间的协调问题。 2002 年时 , 天通苑地区的私家汽车不足现在的 1/10 ,极少有汽车停放在人行道和占有绿地的情况。而今车满为患 , 整个社区成了停车场 , 车占人道 , 行人被迫走车道 , 居民楼边和一些道路两旁的绿花地被积压和占用,十年来行人道的面积越来越小,居民人均占有的社区绿地面积越来越小,从这个角度说 , 宜居程度比十年前更差了。 实事求是地说天通苑社区规划之初 , 车道、行人道、绿化带设计合理 , 但是这一切均被缺乏前瞻性的汽车拥有潮所冲击得七零八落 , 由于这个问题的配套设计和管理上的严重滞后,导致今日天通苑成了露天停车场和行人道及绿地越来越少的局面,这个问题如果在下一个五年、十年中不很好解决 , 天通苑免开宜居尊口。 当务之急是最大限度地开放所有地下车库;清理、制止和杜绝汽车停占人道上的情况,坚决制止汽车占有绿化地的情况 , 运用经济和必要的执法手段杜绝乱停车现象。 如果说拥有汽车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那么汽车的有序停放和管理则是社区文明程度的表现。
个人分类: 民生问题小议(10-11)|3232 次阅读|1 个评论
随笔之149:《元都遗址》“象驮豹伴文武臣”
uvard 2012-7-13 12:53
随笔之149:《元都遗址》“象驮豹伴文武臣”
元都遗址 绿地红花柳临风, 青松白云桥观影; 象驮豹伴文武臣, 狼牙马刀述史功。 --鲍毅
个人分类: 随笔小记|29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强化城市绿地的减灾能力
gardening 2012-7-8 20:18
五月本是春意盎然、五彩斑斓的季节,但 2008 年 5 月 12 日 的汶川地震,在黑色的瞬间,大地撕裂,山峦震动,美丽城乡顿时化为砖瓦废墟,数万骨肉同胞顷刻之间阴阳永隔,成为国人心头永远之痛。在过去的 4 年里,大家都在思考同样的问题,在自然灾害目前,人类很渺小,在敬畏自然的同时,我们能否顺应自然规律,更好地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四川“5.12地震”映秀遗址 城市是高密度居住空间,防灾避险空间狭小,自我调节能力有限。而城市的灾难却是多种多样,既有大家普遍关注的地震、洪水等,也有暴雨、台风、地面沉降、环境污染、火灾、瘟疫,乃至恐怖袭击等,这些灾害多呈突发性特点,常常猝不及防,并导致更加严重的次生性灾害。在自然和人为灾害面前,城市非常脆弱,甚至不堪一击。 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城市绿地在提升生态、景观、文化等功能和品质基础上,也应增加城市避险减灾能力,兼顾和完善防灾功能,发挥避难疏散作用,成为市民便于利用、安全有效的防灾减灾空间。因此,在对灾害风险(如灾源、承害体易损性、灾情等)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绿地防灾和减灾依据,强化主动避灾的发展意识,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平灾结合的原则,完善减灾设施,规划建设防灾公园、临时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隔离缓冲绿带、绿色疏散通道等综合防灾避险绿地系统,形成防灾避险综合能力强、功能完备的城市绿地系统。 以抗震的木结构建造的都江堰市向峨小学新校区 城市绿地是最有效的避难所,强化减灾也是提升绿地功能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绿地规划建设中,应加大应急避难场地、设施设备等投入,深入研究防灾绿地景观序列构成、平灾功能转换、逃生路径优化等关键技术,形成合理容量的避灾环境,完善有效的社会管理系统;同时,根据日本等国的经验,也应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城市居民应对突发性灾难的心理准备和行为能力,只有从容准备和防范,在灾难面前,才能避免更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人类也才能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川“5.12地震”映秀遗址 在“ 5.12 汶川地震”四周年之际,本期《园林》杂志以“绿地与减灾”为主题,从防灾避险绿地功能潜力、布局适宜性及规划体系、绿地与海啸、防灾公园实例等方面,比较全面地分析绿地与减灾的关系,探讨增强绿地减灾功能的途径和方法,为提高城市综合减灾避险能力提供参考。
个人分类: 城市生态|41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城市绿化几个问题的讨论
chenzz1937 2009-2-12 22:37
城市绿化几个问题的讨论 1. 坚持乔灌草结合的原则 曾几何时,一些城市为修建大型城市草坪广场而伐林砍树,这曾引起人们的议论。而今,又有一些城市因建冷季型草为主的四季常青草坪面积过大,水与养护费用过高,不堪重负,而又搞森林城市、大树唱主角,甚至规定乔草 7:3 。弄得有些人不敢再提草坪建植,仿佛是草坪之过,这也失之偏颇。最近更有甚者,有人还说什么城市树木的死亡草坪有责任、草坪修剪噪声扰民、草坪是无效绿化、负效绿化等等,大有全面否定草坪之势,这也有点过分。 其实,在自然界,不同生态环境下,乔灌草很好结合,巧妙和谐地生活在一起,构成多样的植物群落,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为高大的树木、矮矮的小草、中等的灌木,有其不同的生态功能,他们占据不同的空间,吸收不同高度的阳光与空气,发挥着不同的生态功能,在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内,乔灌草几乎谁也离不开谁。就拿地下部分来说,大树根粗而深,小草根细而密,二者结合,小草把表层土壤保持而不受水侵风蚀,大树把全剖面土壤保持住。有某些地方,只有大树成林,而无小草覆盖,照样会黄土飞扬,表层水土流失不止,如南方的按树林下。在自然界,有的地方由于严酷的自然条件可以无树无林,如辽阔的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美不胜收,几乎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无草。草,在极严酷的条件下生存繁衍。正因为如此,有人机械地搞乔草 7:3 的比例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所以有人说树可以防风和降低风速,但不能固沙防止风蚀,我国近年某些地方沙尘暴之所以历害,那是由于草地植被的破坏,而不是树种得少了。至于草坪耗水问题,我们认为要科学分析,要实事求是,有人说:面对抽水机一样的草坪耗水、草坪的抽水功能往往让那些急需水分的树木得不到应有的水分。这些话确是言过其实,是文学语言,可能是炒作,不可信。那到底草坪要多少水呢?为什么我们看到草坪老是要浇水呢?是根系主要集中于 30 厘米 的草坪草把水都抽走以至于树木枯死吗? 试验表明,草坪植物水分的消耗虽有一定差异,但较高的高羊茅,在北京,在其生长季内也不过 792 毫米 ,即每平方米大约 0.792 吨,可是有人曾撰文说,在北京每次浇水每平方米要 1 吨水,这真叫人哭笑不得。 至于谈到树与草坪哪一个更耗水?这恐怕是个常识性问题,在我国,当年降水量低于 400 毫米 的时候,自然植被只能是草本植被构成的草原,而不是高大乔木构成的森林。草原无林这是客观规律,是自然界长期选择的结果。为什么?这主要是水分决定的。另外,植物生态类型划分时,一般把植物分成旱生植物,中旱生植物、中生植物等不同水分生态类型,其中乔木主要都是中旱生植物,而由这些中旱生植物构成的森林,其蒸发蒸腾耗水量,在湿润气候下与草地大体相同;而如果在干旱条件下,其根系扎得很深,可充分利用地下水时,则显著大于草地。另外,一些国家试验还表明,园林常用的橡树其耗水量是狗牙根草坪耗水量的 2-4 倍。草坪的根系主要集中在 30 厘米 的土层中,而树木的根系,除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一般深达 2 -3 米 甚至 10 多米。至于我们看到草坪老是浇水,这里面有许多技术问题,也有管理问题。 总之,城市绿化要乔灌草结合,不可能单打一,这是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但这里我们也要强调,四季常青草坪不宜多发展。前几年,我们有些人到欧洲一看,冬天的草坪还是绿色一片,所以就要求我们到处都要搞四季常青的草坪。需知这四季常青的草坪草种都是适合生长于温凉气候条件下的冷季型草种,如早熟禾、黑麦草等。这些草种,对温度降水变化很大的我国大陆性气候很不适应,特别是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染病,另外,这些品种生就的娇嫩脾气,我们到处都搞四季常青,自然养护费用要高,水要足。建植面积过大,自然不堪重负。其实,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生态环境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在一些重要地段,建植少量的这种高规格的草坪,而不要攀比,大发展。其实,即使在经济发达的美国、欧洲,这种高水平的四季常青草坪也不多见。再说,草坪冬季枯黄一段时间又何尝不好,他正反映了自然界生长发育节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也是一种美丽的景观。另外,我们还认为,多开发一些土生土长的草坪草种十分重要。我国资源丰富,几乎所有的草坪草种种质资源我国都有,如何加大科技、人力与物力的投入进行开发,十分重要。长期以来,我们主要解决吃饭问题,无力顾及草坪草种问题。现在条件不同了,我们迫切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力度支持草坪草种的研发。现在已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这有一个过程。草坪草的育种与其他植育种一样,不是说今天投入,明天就会有产出,它需要时间。 其实,乔灌草结合中的草不完全是草坪,而是草本植物,其中包括地被植物。要加大绿化,要提高生物多样性,地被植物十分重要。现在引起人们关注的三叶草、马蹄金、麦冬、马蔺、百脉根等都是很好的材料。另外,还有一些攀援植物,对于发展垂直绿化也十分重要。 几乎在所有的国家,除极少娄地方外坪是开放的,就是说, 人们可以到草坪上漫步、躺卧、戏耍、野餐、晒太阳,去享受与草坪零距离接触那种特殊的感受和亲切,去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要求,缓解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君不信,当你躺在柔软的草坪上望着白云蓝天的感觉思绪与情感与你能看着草坪的情况是十分不同的。当然,我国情况不同,人多,大家都到草坪上,不出几天,草坪草就会因过度残酷而枯死。但我们可否一方面加强管理,另一方面从草种选择上来解决呢?我们总不能老是这样,建一块草坪,插上一块牌子,增加人们一分反感吧?我们已有一些成功的例子可供参考。据说,上海戏剧学院的院内就有一些草坪可以让学生在上面躺卧,这对学生素质、情趣的培养也许有些好处。在沈阳植物园,也有一块用结缕草种种植的草坪,它就是对游人开放的,孩子们可以在上面踢球,成人们可以在上面漫步。在广州,园林部门用假俭草、结缕草、两耳草等草鞋种营建开放的公共绿地,人们可以在上面嬉戏。在福州,把宽叶钝叶草种在开放的绿地上,也取得了成功。据报道,在北京也有近万平方米的开放草坪已建成。 总之,在不同的城市中,我们都可以选择一些更耐践踏的草种去营造开放的草坪绿地,因为不同的草种其耐践踏的程度有差异,一般而言,结缕草是很耐践踏的草种。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加强管理的角度把封闭的草坪开放,因为所有的草坪草种都具有一定耐践踏能力。我曾参观意大利比萨斜塔附近人工建植的草坪,那里参观游览的人很多,他们采用轮流开放的办法。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做。事实上,把草坪完全封起来,不仅会增加人们的反感,使草坪失去应用的功能与人情味,恐怕也不是建草坪的初衷,更不能体现以人为本,不利于草坪的推广,不利于草坪业的发展,而且不让人们进入的办法,对漂亮草坪景观的形成不是最好的办法。 2. 发展覆盖业把树坑盖地来 我们许多城市树坑的周围黄土一片,而且经常扫得很光,因而每当大风起时造成扬尘,这不仅成为城市空气灰尘污染的一个来源,而且很不美观。好像人们漂亮衣服上一个个很不协调的补丁。我们应当把这些补丁盖起来,如何盖?可用草坪,也可用整齐美观的小石头、小砖块、树皮、陶粒等,但要讲究一点艺术、美感,而不要杂乱无章,弄巧成拙。 北京林业大学园内用整齐的鹅卵石把树坑覆盖起来就很美观,北京颐和园有的地方用很好的树皮盖起来很好。北京要盖的这种树坑量很大,需要的材料很多,又可能形成一种产业。据说有人担心用树皮覆盖可能引起火灾,北京某研究单位进行研究,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除非有人有意去点火。 一些城市大搞大树进城、大树唱主角,这要谨慎。一颗大树,从生态效益角度而言,在城市在农村,在穷乡僻壤,在深山野谷基本都是一样的。而从经济角度是否划算很值得研究。不同树种要搞大树进城技术上也很值得研究,君不见,大树移植,成活者有之,树死的也不在少数。而且此风一刮,经济账也确实要算一算。当然,我并不反对在这个别特殊的场合,搞一些大树移植,尽快成林也不是不可,但大搞大树进城,而且大树唱主角,则是另一回事了。 3. 要加强草坪管理 在许多城市都有一种怪事,不注重草坪修剪,而是惟其不纯,天天花费人力去拔杂草。这恐怕是草坪管理上的一大误区。草坪美在何处?主要是整齐。经常修剪,保持其整齐划一,而不在有没有杂草,这正如一个人,有精气神,要经常理发、刮脸,而不在乎其黑发中有几根白发。相反,一个有满头黑发,但三个月也不理一次发,满脸胡子,同样会给人一种邋遢的感觉。所以我们与其天天拔草,不如经常修剪。其实,只要经常性地修剪,天然的草地也会十分美观。在国外,那种很纯的人工草坪其实很少,绝大多数是天然草地加经常性修剪。我在欧洲跑了一些国家,想找那种很纯的人工草坪很难。我们建议,我们城市绿化要量力而行,人工草坪不要建得太多,主要精力放在管理上,特别是修剪上。
个人分类: 未分类|6623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