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百分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考核是粗一些好还是细一些好?兼说研究生的面试
热度 8 fdc1947 2019-3-4 08:36
考核是粗一些好还是细一些好?兼说研究生的面试 无论 什么行业都有考核、评比,学校当然不例外。学生要考试,这是没有问题的,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对于教师,也要考核,不然无从晋升职称,甚至决定去留。评比先进,至少是从来就有的,但是评比、考核条件规定之细致,自引入 “数字管理”以来,比过去的“粗放管理”,自是细致了许多,而且随着时代的前进而越来越细致。 我小时候读书,大多数成绩都是五级分制,一开始是超(或优)、上、中、可、劣五等,其中 “可”还是算及格的。后来学习老大哥,改成5、4、3、2、1,但实际上是四级,没有得1的,而2分就算不及格了。也有称优、良、中、差的。为了分得细一点,在5、4、3、2的后面有加上+号或-号的。考试也有百分制的,但是,到期末的成绩单上,还是会折合成正规的5、4、3、2四等。我读书的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好像没有给学生的学习成绩排队的(这可能是我的幸运,我的大学同学中在有些省市的中小学是按百分制排队的)。所以,我也一直是浑浑噩噩,自以为成绩不错就可以了,从来没有以读书学习为苦差事。反而以看自己喜欢的书为乐,以弄清楚一个问题为乐。而今老了也是如此,退休在家仍然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 现在的学校对于学生是看得很紧的。虽然教育部规定不让给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按成绩排队,但是,他们告诉我说,老师们仍然是要给学生暗地里排队的。到了中学那就是公开的了,还要把排队的情况及时告诉家长,当然,家长比学生更着急,不按成绩排队大概家长首先不干。 现在对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抓得很紧。即使在大学里,教师出考试题目就要求把每一道题的得分情况事先设计好,每一道小题得几分,在上交给学校的试题中都要明示。我记得 1990年代也就是在没有扩招和大合校以前还不是这样的,那时候没有人来干涉我的考试情况,考试就我做教师的一个人说了算,也不需要出什么A、B卷,还要交给学校存档备案之类的事情。 其实,我们做教师的都知道,学生对一门学科学得好不好,做教师的不用一道题一道题的去加分,看完卷子,就可以看出来这个学生到底学习得好不好,大致属于哪个等级。一道题一道题的加分,其实对学生学习好坏的判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很小的分数差别实际上并不能反映出学生对这些试题理解的真实情况。从另一个方面说,考试的题目也不可能涵盖全部学习内容。任何考试也都只能看出学生学习的大致情况,不可能了解的清清楚楚。打个比方吧,人的脸上总是坑坑洼洼的,但是,如果要求用磨床加工的金属光洁度标准去判断人脸每一小块的光滑程度,或者说,要求把马拉松比赛的距离长度精确到毫米,那都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既然教师明明知道这样的情况,为什么还是要这样对分数斤斤计较呢?那就是因为必须要把学生按分数的高低排队,现在有很多考核都要严格的 “客观”、“公平”、“公正”。高考、研考就都是如此。高考等是如此,平时各科考试就也要如此。不但实行百分制,而且往往还有半分甚至精确到0.1分。 由于要 “分分计较”,而且要严格地“客观公平公正”,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减少甚至不需要阅卷者的主观判断。这样,我们的考试题总是有标准答案的。因为一旦没有了标准答案,那阅卷者的主观判断就会体现出来,就可能“有失公平”。但是,要做到这样,其试题就往往是只需要记忆的一些零零碎碎的题目。什么ABCD的选择啊,填空啊等等,极少需要学生自己发挥的题目。试题不难,能够记得就行。但是,为了拉开分数,试题就必须很多,面面俱到。决不能有所谓“难题、偏题”,更不允许有任何的“超纲”。 对于这样的试题,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也只有死记硬背才能够得到好的成绩,学生也必须对于各种类型的试题做得非常熟练才能够得到好的成绩。所以,我们的 “好学生”必须是能够熟练背书的,能够熟练解题的。但是,真要熟练背书和熟练解题就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一遍又一遍地从事极其枯燥的练习,而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得大多数学生失去了对读书学习的兴趣。于是学生在毕业时撕毁书籍、升学后不再认真读书就成了普遍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我们追求彻底和绝对的 “客观公平公正”的结果,也可以说是这种“客观公平公正”带来的副作用、副效应。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想一想,如果“客观公平公正”的结果只是培养出一部分只会背书的人和大多数不肯读书学习的人,这样的“客观公平公正”还有意义吗?当然,幸亏现在事情还没有发展到这样绝对的地步。 回过头来想一下,如果我们不要这样的过分 “客观”,也就是说,不给学习的评判者这样严格的框框,而真正让阅卷者去判断学生的水平高低,是不是可以做到呢? 我想,至少对于研究生的招生考核还是有可能这样做的。实际上现在的研究生复试也就是需要面试的过程,就可以是一个这样的过程。研究生招生的面试,从机制的制定本意就是要让研究生的指导教师能够当面测试一下,考生是不是符合他的要求,是不是可以并适合在他的指导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研究生指导教师都会很珍惜这个机会,因为毕竟师生们要在一起工作好几年的时间。这里,不但需要考察业务水平,也要看思想、作风以及兴趣等方面是不是适合的问题。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给研究生导师足够的决定权。如果是一个考核小组来考核,那么对于某一个具体的考生,其预定的导师就应当有决定是否接受的足够权力而其余的成员则应当起到监督的作用。 但是,现在很多单位的研究生复试并不是完全这样的,据说为了 “客观公平公正”,有些单位的领导者垄断了复试的权力。他们对于参加复试的考生再进行了一次笔试(这样的笔试是不是真的“公平公正”当然可以打一个问号),而把面试的时间减缩得很短,甚至只是组织一个较小的班子来进行面试,而不是让所有的导师来参与面试。他们把每一次考核的结果,都进行百分打分,而且事先预定了各次考核分数的百分比,初始占百分之几、复试的笔试占百分之几,面试百分之几,最后一计算就得到了总分。这样子看起来“客观”了,实际上,即使从最理想的情况(即没有领导的任何徇私舞弊)来判断,这至少是一种“愚蠢”的做法。它仍然还是使得只会背书不会做事情的人占了便宜,而研究生需要的不是光会背书,更需要的是对于知识和方法的深刻理解和掌握,要能够灵活应用,而这是上面所说的一分一分死扣的百分制甚至千分制笔试所难以考察出来的,只有认真的面试才是考察的最好方式。忽视面试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研究生导师的作用,而真正较好的工作,是需要研究生和他的导师合作配合做出来的。 在研究生的招生考试中,我认为导师的面试是最关键的。初始的成绩只是一个最低标准,一个进门的门槛。面对现在很多地方所实行的 “愚蠢”办法,导师们不要随意放弃认真面试的机会,马马虎虎地三言两句就结束面试。一定要不怕麻烦,尽可能考察出考生的真实水平。评价时不能太“书生气”,一定要在评分制度框架内充分利用可能的权力,想办法争取招收到自己认为合适的考生。因为,真正要与研究生一起学习和工作几年时间的是自己,招收到不合适的研究生,倒霉的也是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导师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观”意见并力争使自己的主观意见得到胜利。
个人分类: 教育|12212 次阅读|13 个评论
2015年5月高教关键词:职业教育周;基金资助新规;管办评分离
lgmxxl 2015-6-2 09:51
—— 职业教育周;基金资助新规;管办评分离;清华百分制终结 本月以下四个词汇作为四月高等教育关键词 :职业教育周;基金资助新规;管办评分离;清华百分制终结。 职业教育周:我国将迎来首届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 国务院决定自2015年起,每年5月的第二周为“职业教育活动周”(简称活动周)。活动周的设立,是国家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又一重大举措,必须认真组织实施。首届活动周时间定为5月10日~16日,主题定为“支撑中国制造成就出彩人生”。 活动周期间,各类职院校开放校园,面向中小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观摩教育教学成果,组织师生开展技能竞赛或展示,培养职业兴趣和职业意向;组织有条件的行业、企业开展相关活动,介绍产业发展前景、企业产品研发等情况;各职业院校在城市的主要广场、主要街道上进行招生就业咨询,发挥专业特长为民服务。 推荐理由: 职业教育活动周的设立,是强化、重视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随着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职业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但要让人们认识到接受职业教育,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基金资助新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使用有了新规定 据《光明日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为促进基础研究和学科发展而设立的最主要的科技计划项目,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由财政部、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修订发布。作为科研资金使用与管理的改革“新规”,相关政策呈现哪些新创举、新亮点?如何让科研资金“财”尽其用,真正促进我国科技创新? 以前,项目依托单位的管理成本补助,只占项目经费总额的 5% ;“新规”适度放开项目资金使用的条件限制,可依规提取一定比例的间接费用; 以前,项目经费不能用于支付在职人员的绩效,劳务费比例最高 15% ;“新规”明确,劳务费开支取消比例限制,研究生、博士后和临时聘用人员均可支出劳务费; 以前,科研经费的监管难免出现一些漏洞,导致部分经费“体外循环”;“新规”对部分资金实行“公务卡”结算,还增加了评价、承诺和公开机制; 近年来,国家财政对自然科学基金投入大幅增长,年均增长率达 21% ,经费管理渐趋严格。为此,办法要求,建立符合自然科学基金特点的绩效管理制度、评价机制、信用机制和承诺机制,建立项目资金信息公开机制和依托单位年度收支报告制度。 办法还规定,项目通过结题验收且依托单位信用评价好的,项目结余资金在两年内由依托单位统筹安排,专门用于基础研究的直接支出。这让高校的科研经费使用增加了一定的自主性。新办法中的定额补助和成本补偿等资助方式,也尽可能将科研失败造成的风险降到最低。 推荐理由: 中国科研管理体制存在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在这项办法中得到一定程度处理。此办法将有益国家基础研究的有效实施,避免因政策不公而产生的腐败问题。 管办评分离:教育部将建立教育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 新华网:教育部8日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意见》包括5个部分、22条。第一部分可谓文件的“总则”,强调了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二部分强调的是“管”的问题,围绕推进依法行政,对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提出了具体要求。第三部分强调的是“办”的问题,围绕推进政校分开,对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提出了具体要求。第四部分强调的是“评”的问题,围绕推进依法评价,对建立科学、规范、公正的教育评价制度提出了具体要求。第五部分对如何贯彻落实好《意见》提出了要求。 《意见》指出,建立教育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向社会全面公开教育及相关政府部门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优质服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意见要求,在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开展负面清单管理试点,清单之外的事项学校可自主施行,要尽量缩减负面清单事项的范围,更多采取事中、事后监管方式。 意见强调,要深化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教育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减少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行政干预,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规划、财政拨款、标准、信息服务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引导和督促学校规范办学。没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明确依据,不得随意进入学校进行检查。政府不得法外设定管理教育的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学校、教师、学生等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 推荐理由: 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重要制度保障。管办评分离是一项积极探索。 清华学业评价改革:百分制终结 《中国青年报》(2015年05月16日 01 版,记者诸葛亚寒):清华大学正式公布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业评价体系”方案,将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新的学业评价体系。从2015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始,清华大学学生正式成绩单中的成绩记录将以等级制形式呈现,百分制将成为历史。 清华大学副教务长郑力表示,新的学业评价体系,不是简单地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我们希望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地学习,而不是为了分数而被动学习。我们不希望学生为了追求几分的提高而浪费精力,应该把这些精力放在更多感兴趣和有意义的事情上。” 清华大学这项改革历经5年,通过多层次对不同学科、不同课类的教师和学生访谈,对近20所国内外著名大学的评分和评价体系进行调研,最终形成改革方案。 等级制评价体系,学校只给出参考标准,自主权完全交给院系和教师,他们可根据课程目标设定登记评价细则。同时,改革方案还允许学生在部分课程上自由选择等级制或者通过制。这些课程包含专业必修课、通识核心课之外的其他课程,院系根据专业要求制定规则。 推荐理由: 清华的这项改革“定位在‘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成效导向和促进多样发展’。但实事求是说,这项改革积极意义在于它倡导学生从重视分数到重视能力转变;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型。但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还是应该让学生在自己成长成材问题上,有更多选择权、自主权才可。
个人分类: 高教史料|23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怎样给学生打分
热度 5 fdc1947 2013-8-29 06:31
 我这一辈子,除了小孩子不懂事之外,似乎只有两个角色:学生和教师。虽然中间做过几年别的工作,但还是与青年人打交道,被人称为老师。做学生与做教师,都离不开分数。这分是学生挣的,又是教师给的。所以,也可以说,我与分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不过,我刚开始上学的时候,这成绩报告单上的分数却并不是数字。当时判定成绩的等第是:超、上、中、可、劣五等(后来“超”改称“优”),大家还是把它们称为分数。当然,在有些考试中,还是会用百分制评分,不过最后是要归于这个五个等级的。后来,开始学习苏联老大哥,改成用数字, 5 、 4 、 3 、 2 、 1 ,还是五等,不过好像没大听说给 1 分的, 2 分就不及格了,过去吃“可”还是及格的。为了把学生的等级分得更细一点,在每一个分数的右下角,又可以加一个角标, + 或者 - 。从初中到大学,差不多都是这样的五级分制(实际上只有四级)。只有在中考和高考这样的选拔考试中,才真正用着百分制。不过,那时候,中考、高考的成绩并不公开,自己并不知道,那成绩躺在自己的档案袋里,自己只知道是否被录取了。 正因为不用百分制评分,学校也从来没有公布过学生成绩的座次,并不知道自己是第 N 名。这样,也没有什么学习上的压力,“浑浑噩噩”,就知道读书罢了。 不过,现在除了一些地方正在改革的小学之外,中学、大学本科、研究生似乎更多的是使用百分制。有的中学甚至精确到十分位,零点几分。老师和校方还经常给学生按照得分的多少排队,每次排队都向全体学生和家长公布,某某学生进步了多少位,某某学生退了多少位。大学本科学生和研究生还要根据所得分数确定是否可以得到奖学金的奖励。总之,这分儿真的如俗话所说,成了学生的命根儿。学生为多得每一分而相互竞争,而苦苦挣扎。 但是,从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角度看,在日常的课程考试中,这百分制中的一分半分就这样重要吗?对于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多一分的学生就一定比少一分的掌握得好吗?我想,每一个做教师的人都很清楚,对于每门课程学生的学习情况,至多能够大致分几类:学得很好的,基本上弄懂的,半懂不懂的,一窍不通的。因而,从教育人的角度看,用五级左右区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分 100 分甚至 1000 分。 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最简单也最常用的办法是考试,而考试最讲究的便是试题。试题出得好,便能够考察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试题出得不好或者水平低,便不能够考察出学生的真实情况。所谓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就是学生对于该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这种理解是需要印在脑子里不容易忘记的。这个东西不是靠临考试以前背诵几个题目所能够解决的。我并不是说可以不要记忆,不要熟练的解题技巧,而是说,这些不是第一位的,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重要的。平时不认真学习,靠着临近考试之前的死记硬背而赢得的高分是不可靠的。骗了教师,也骗了自己。但是,这个责任在教师那里,谁让你出这样的试题呢?试题试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就得怪出试题的人。现在人们总是批评应试教育,其实应当批评的是出题者的无能,当然这里所说的无能者是广义的出题者,在许多情况下是考试的组织者。本来被试和应试就是一对矛盾,能够试出被试者真实水平的考试才是真正高明的考试。 我们 暂且不说高考那样的选拔考试,仅限于讨论学习各门课程以后的考试 吧。我以为,真正能够看出学生对于一门课程学习情况的,还是要看大的问答题、计算题等,如果出得好,这些题目往往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所以,也难以像现在的高考阅卷那样,具体定下来做到哪一步给多少分。 出一张试卷,若干道题,一道题多少分,这是现在大多数人通行的做法。但是,要真正确定好每一道题目对于学习好这门课程的贡献,实在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至于是不是做对了卷子上的大多数题就掌握了这门课程,没有完全做对大多数题的学生是否一定比做对了大多数题的人学得差,也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至于考试之前,对于每一道题,必须做出标准答案,给出评分标准,我看对于大学本科的课程,基本上没有必要,如果对于研究生课程,这样做就是作茧自缚了,不但束缚了学生,把教师也缚进去了。至于考试完毕,还要对每一道题进行所谓试卷分析,一点一点算小分,锱铢必较,实在是浪费时间。 我以为,教师在出试题时,要动足脑筋,把精力多下一些在出题上,力争能够试出学生的水平,但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阅学生的试卷,基本上还是认真的,看的时候,在必要之处作一些记号,看完之后,基本上对于该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当把全体学生的试卷都看了一遍,心里才对打分有了一点数。第二遍再看便是打分了,也用不着一题一题地计算分数,给了大概的分数便了,基本上就是按 5 、 4 、 3 、 2 打,后拖 + - 就是。如果学校要求百分制,则折合一下。对于不及格者,则须重新仔细看过,按每一题打分,一旦产生纠纷,总得有个防备。但是,大概因为这些学生是真的不行,他们自己心里有数,所以也没有产生过纠纷。 只要学生数不很多,三五十个以下,我总是这样做的。学生太多,这样做就太麻烦了。但是,我想,一个班的大学生弄得比中学生还多,实在不是一件好事。 总之,一分一分的计算,死抠所谓评分标准,未必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大的、总的方面看学生的试卷,判断可能反而更准确些。百分制并不比五级分制更准确。 看来,教育部就要下令小学取消百分制、实行四级分制了(见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 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看上去小而实质上是大大的好事。但愿将来所有的中学、大学都能够这样做。 
个人分类: 教育|4481 次阅读|8 个评论
Matlab画出‘百分比’坐标
热度 1 JRoy 2013-2-26 22:18
假若你现在的画图输出程序是: figure plot(X,Y,'g-*') %%% 或者有多组数据输出 plot(X,Y,'g-*',X, Z,'r-+') 想将Y坐标输出为百分制,只需将原来的Y数据放大100倍,然后用‘yticklabel’将Y轴硬变成百分制。 如下: figure plot(X,Y*100,'g-*') %%% 或者有多组数据输出 plot(X,Y*100,'g-*',X, Z*100,'r-+') h=gca; labels=get(h,'yticklabel'); %获取Y轴 for i=1:size(labels,1) labels_modif(i,:)= ; % 加上%符号 end set(h,'yticklabel',labels_modif); % Y轴变成百分制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28155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6: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