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理论创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开拓进取,不忘初心——纪念毛泽东“西学中”批示60周年(一)
fqng1008 2018-6-19 16:37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 聂 广 最近,总会正在筹办《 毛泽东“西学中”批示60 周年纪念活动 》和《第六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毫无疑问,正是老一辈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所开创的“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诊疗及科研模式,才有了今天综合医院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和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医教研的规范化进步。但是,衡量一个学科有没有发展前景,还要看它有没有自成体系的理论基础。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工作在这个方面遇到了瓶颈,进入徘徊不前的境地。作为第二代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我们处在理论融合的攻坚阶段,需要打起背包再出发。因此,当务之急仍然是开拓进取,不忘初心。 什么是初心?毛泽东主席当年倡导的创造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就是就是初心,也是我们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今天,毛泽东的中西医结合号召已经实施了60年,确实到了客观梳理、系统评价的时候。首先,这个目标能否实现,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其次,我们已经做了多少工作,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再就是,当前的主要障碍是什么,还有那些关卡?我们过去的工作存在哪些局限性,能否站在更高的境界,实现更切合实际的跨越?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一、“变亦变,不变亦变” 1999 年,《上海中医药杂志》第5期发表了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蔡定芳教授的“变亦变,不变亦变——论中医学发展大势”的文章,掀起了一场经久不息的中医界内部的论战。一方面讨伐声不断,上纲上线者频频;另一方面赞成和支持的也不少。作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秉承的是创新宗旨,总会号召我们理事、各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们撰写文章声援。当时, 我 由于没有成熟想法,同时感觉 论战无助于解决 问题,犹豫了一阵子终于没有动笔。 事实上,这一场论战不过是近百年来中医界内部保守派和革新派冲突的一次集中表现。一个多世纪以前,随着“西学东渐”的大潮,国内中医界及整个学界,敏感的学人已经深切地感受到 ,中医学也 面临“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甚至意识到“不变不足以谋生存”。因此,从“中西医汇通”到“中西医结合”,从“国医科学化”到“中医现代化”,革新力量始终走在历史的风口浪尖。 但在那场冲突前后,一些曾经活跃的革新派,有的演变成彻底的保守派。最具代表性的是如今已经102岁的邓铁涛教授,他曾经为“中医现代化”出谋划策,肝脑涂地,最后成为“纯中医”的执牛耳者。值得指出的是,邓老经历的情感波涛可能常人难以体会,但他代表的是一名中医赤子的拳拳之心。值得进一步指出的是,一大批革新派如今也随波逐流,日渐沉寂,激情不再。曾经轰轰烈烈的“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事业,呈现萎缩之势。 相信大家都看到了这一点,因为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高潮时入学的。想想那个年代,血气方刚的年龄,哪个不是怀揣梦想走上中西医结合道路的?那时候是老一辈中西医结合专家打天下的日子,中西医结合成果似雨后春笋,蓬蓬勃勃,形势一片大好。但时至今日,进入到理论融合、体系创新的关键时期,突破口在哪里?我们却徘徊不定。 当然,“体”的融合虽乏实质性突破,“用”的结合早已成效斐然。这一点, 陈士奎教授在“建国五十年中西医结合十大成就”已经有十分详细的介绍。 尽管当今社会“纯中医”虽然呼声很高,但实际上早已不可能回到从前。因为我们的中医已经不可能抛弃西医的检测技术和疾病诊断而独立地处理临床问题,也很少可以接诊未经西医干预的患者。毫无疑问,现在的中医医生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中西医结合诊疗,采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临床策略;现在的中医学生也无一例外地选择做中西医结合课题完成导师的科研任务。因此有人大声疾呼:纯中医在民间。 二、“不可通约性”横亘其间 “不可通约性”(incommensurability)是库恩在1962年出版的《利学革命的结构》中首次提出的概念,主要是为了说明科学革命的显著特征是新旧范式之间存在不可通约性。他认为,从科学革命中涌现出的常规科学传统,不仅在逻辑上与以前的传统不相容,而且二者往往不可通约。 按照库恩的理论,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是两个不同范式(规范)的医学理论体系,不可通约性是肯定存在的。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缺乏深刻思考,但它现在确切地梗阻在“中西医结合”的创新工作中,让我们进退维谷。为什么我们的理论研究常常是“结而不合”、“汇而不通”,不伦不类?在临床上,为什么中、西医仍然是难以融合的两张皮,“各吹各的号、各谈各的调”? 要解释这个问题,可以引用“体用之说”。就中西医学而言,“用”指应用技能,“体”指基础理论框架。两种医学在“用”的层次上相互学习并不困难,难的是深层次“体”的融合。但如果没有“体”的融合,就不会有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体系,学科也就无以奠定立足之本。从“三驾马车”走到“中西并重”,这就是根本原因。那么,要讨论中、西医学在“体”的融合上的困难,必须认识二者的范式差异。 我们对中西医差异、中西医比较已经有很多研究,见智见仁各有其辞,但二者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可能还得跳出中西医比较的小圈子才能看到。因为,就医学的知识形态而言可以分为两种,即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如果对传统医学进一步划分,这个大家族里不仅包括中医学、印度 吠陀 医学、古埃及医学、古罗马医学等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也包括古希腊医学、古巴比伦医学、澳大利亚土著医学、非洲部落医学等等,以及全世界各民族的医学。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而中国传统医学包括汉医、藏医、维医、蒙医、回医、苗医、壮医、土家医等。 那么,经过这样的梳理,二者最大的差异就明确地显示出来,即现代医学的独一无二与传统医学的五花八门。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得追踪中世纪之后的那一场绵延几百年的“科学革命”,因为经历了这场科学革命,科学才真正地从自然哲学的母体中慢慢地独立出来,或者说现代科学与古代科学逐渐产生了深刻的鸿沟。这条鸿沟,就是 “不可通约性”深层原因。 1982 年,我在《医学与哲学》杂志第10期发表了 “试论中国古代医学和古希腊医学的理论体系”,探讨了两种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学术内容和以后的变迁。其实在那个时代,所有传统医学都可以归为“原始的物质观”、“‘小宇宙’的人体观”、“抽象的疾病观”、“朴素的治疗观”,都是包含在自然哲学母体之中的医学。而且,各民族都采取自己的哲学学说来解释天文学、地学、气象学、农学等各学科的现象及其联系,古代科学出现五花八门和绚丽多彩就毫不值得奇怪了。 关于现代医学,人们常常认为它源于古希腊医学。但它并不是古希腊医学的一脉相承,而是一幕幕真实的脱胎换骨的历程。通过这个过程,现代医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告别“多元并存”,铸就“科学无国界”的格局。因此,我们再也看不到意大利医学、德国医学、法国医学以及美国医学的千差万别,世界各民族的医生都汇聚在“现代医学”的理论框架之内。 三、锻造“求实”精神 1 2 3 4 5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1215 次阅读|0 个评论
习近平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
热度 2 杨学祥 2016-5-18 16:25
习近平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 杨学祥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记者吴晶、华春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7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著名经济学家胡祖六推荐语:《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是刘鹤负责的一项重要课题研究报告之总结。从历史大视角考察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粗线条勾画了两次危机大背景与表症的异同,做出了一些颇有见地、值得重视的观察与评论,并针对中国具体情况提出了三点我认为很有价值的政策思考与建议。 刘鹤文章正确地指出危机爆发后决策者所面临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意识形态化的三大挑战。在民主政体,这些挑战可能绑架政府危机处置的政策与策略,导致处置延误,甚至采取急功近利的,在中长期具有危害性的政策,比如保护主义。但我认为,美国迄今的政策把握还算比较平衡,并没有走极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市场经济呈现固有的周期性波动,有时会发生严重的经济或金融危机。 http://zhqiangjun.com/ltjx/2016-05-16/53149.html 应该指出的是,经济学家虽然承认市场经济呈现固有的周期性波动,有时会发生严重的经济或金融危机,但却忽视了周期性波动规律产生的原因:太阳黑子周期对经济的影响。自然灾害链与经济危机相伴而生,自然灾害是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原因和导火索,如果不能有效抵预防相关的灾害链或灾害群,规避经济危机就是一句空话。 1973年、1987年、2001年的股市崩盘、1980年的美国衰退、1994年的债市危机、2008年的次级债危机……如果将这一些时间点联系在一起的话,不难发现,全球金融危机似乎也存在“七年之痒”。引人注目的是,太阳黑子、潮汐震荡、气候变化、洪涝灾害和厄尔尼诺同样也有7年周期,并且与金融危机的关联极其密切。时隔七年的厄尔尼诺已来袭,是否预示着金融危机也不远了? 规避经济危机必须从预防相伴而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做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7627.html 相关报道 习近平:脱离人民 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生命力 2016年05月17日18:13 新华社 习近平主持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   (原标题: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记者吴晶、华春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7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汝信、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钟君、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樊锦诗、复旦大 学中国研究院教授张维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怀德、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壮海、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金一南、中国 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王文先后发言。他们分别介绍了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学、政治学、文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军事学等学科和领 域的研究进展,并就如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创新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习近平认真听取大家发言,不时就有关话题同学者们深入讨论。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首先表示,发言的同志讲得很好,很多是真知灼见、肺腑之言,听了很受启发。他向全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强调,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 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现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不断健全,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马克思 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丰硕成果。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 出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 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 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习近平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 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习近平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 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 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 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把坚持 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习近平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是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 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 久的力量。二是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 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 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 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三是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 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 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   习近平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   习近平指出,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 程,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既要有比较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又要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科 学知识,以不断提高决策和领导水平。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习近平强调,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要把这支队伍关心好、培养好、使用好,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 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要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 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 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 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领导干部要主动同专家学者打交道、交朋友,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使用,让德才 兼备的人才在重要岗位上发挥作用。   习近平指出,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要大力弘扬优良学风,推动形 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 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王沪宁、刘延东、刘奇葆、许其亮、栗战书出席座谈会。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有关专家学者和学生代表等参加座谈会。(完) 责任编辑:乔雷华 SN098 http://news.sina.com.cn/2016-05-17/doc-ifxsenvm0533979.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327 次阅读|3 个评论
管理部门验证责任:科学研究领域没有独到见解至多是个好学生
热度 2 杨学祥 2015-6-26 13:03
管理部门验证责任:科学研究领域没有独到见解至多是个好学生 杨学祥 网友姜咏江最近指出,科学研究领域没有独到见解至多是个好学生。真正的科工作者应为了研究问题,不怕挑战权威,认真地探讨问题,并能够在探讨之中敢于最终确认对与错。这样的科学工作者才有可能成为科学家。在我们“跟风研究”之风盛行之时,在国家提倡“改革创新”之际,我们虽然需要科研领域内的好学生,但更需要科研领域的科学家。 我在评论中指出,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惧怕独到见解是中国人的通病,在中庸之道盛行的国度,创新没有存在的土壤,国家的管理和研究部门很少关心已经发表的独到见解,既不去检验,也不去应用:例如,郭增建等人1991年创建的月亮赤纬角变化与干旱的理论,是解释当前最热年和干旱的最具说服力的预测理论,可是,24年过去,该理论依然被埋藏在故纸堆中,管理部门无人问津。 我们的研究表明,当月亮在南(北)纬28.6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12小时后从南(北)纬28.6度向北(南)纬28.6度震荡一次 ,大气和海洋的南北震荡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这是以18.6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利于全球变暖。 数值计算表明,潮汐形变、圈层差异旋转和潮汐南北震荡是太平洋冷暖海流南北循环和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在圣诞节前后发生的原因。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年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年6月至2000年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3次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美国气象部门说,今年8月平均温度史上最高,而且今年可能成为史上最热年。 我们在2008年指出,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年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年6月至2000年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3次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管理部门必须首先当好多学派的检验者,不能以一孔之见,统帅全局,甚至毫无作为。 以上文字摘自论文: 杨冬红, 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23(6): 1813~1818 YANG D H, YANG X X.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in Chinese), 2008, 23(6): 1813~181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030.html 相关报道: 科学研究领域没有独到见解至多是个好学生 已有 547 次阅读 2015-6-25 12:04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创新 科学家 好学生 推荐到群组 科学研究领域没有独到见解至多是个好学生 姜咏江 如果一个人科研一辈子,总是在说前人、别人如何如何,而无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个人至多也就是该领域的好学生而已,是个科学工作者,根本不能称为科学家。 何为科学家?我认为科学家应该是在某一科技领域能够独领风骚之人,在这一领域至少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贡献。那些将一个领域的东西掌握得很全面,甚至连各种问题的来龙去脉,都能如数家珍一般清清楚楚,就是没有自己的开拓性贡献,所有的也就是对别人的解释或宣传,那他只够一个好学生的分,和具有开创性精神的科学家名誉无缘。 科学家的脾气应该是不轻信,善于刨根问底、追本溯源,善于在本领域内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多提为什么,从不放过任何碰到的疑问,善于思辨和解答,能够最终形成自己独到观点和见解的人。 真正的科工作者应为了研究问题,不怕挑战权威,认真地探讨问题,并能够在探讨之中敢于最终确认对与错。这样的科学工作者才有可能成为科学家。 在我们“跟风研究”之风盛行之时,在国家提倡“改革创新”之际,我们虽然需要科研领域内的好学生,但更需要科研领域的科学家。 2015-6-2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0399-900496.html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2812 次阅读|4 个评论
直觉与逻辑:理论创新所不可或缺其一的思维工具
周可真 2015-1-24 18:50
我在最近写的一篇学术论文(将在本年度发表)中提到: 文化创新作为一种创造力,其本质是经由发散思维而表现于外的行为,故文化哲学理应对发散思维以及与发散思维相关的直觉、灵感、顿悟等非逻辑思维进行研究,并把非逻辑思维置于它同逻辑思维的互相关系中来开展这种研究。 我对创造力与发散思维相互关系的理解是基于美国心理学家 吉尔福特(Joy Paul Guilford,1897-1987)的如下定义: “ 创造力是指最能代表创造性人物特征的各种能力,是经由发散思维而表现于外的行为 。” 我以为吉尔福特 所讲的 “ 发散思维 ” 就是指创新思维,并且实际上他是把创新思维本质地归结为发散思维的。 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 fluency ,即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地表达出的观念和设想的数量)、灵活性( flexibility ,即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灵活地思考问题)、独创性( originality ,即具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和独出心裁的解决问题思路)、精致性( elaboration ,即能想象与描述事物或事件的具体细节)四大特征。 但是,问题在于:被吉尔福特纳入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那些新颖的观念、想法、思路、想象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德雷夫达尔( J.Drevdarl )曾指出: “ 创造力是人产生任何一种形式的思维成果的能力,而这些结果在本质上是新颖的,是产生它们的人事先所不知的。 ” 据此,创新思维所产生的新颖思想,是在思维者不自觉的无意识状态中突然出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思维是直觉思维。 所谓直觉( intuition ),按我的理解,就是人脑以不假思索的灵敏反映方式,迅速达到对突然出现在面前的事物或所遇到的新现象、新问题的觉察、理解,并做出相应的行为选择。直觉与本能( Instinct )有共同特点,即它们都是在不自觉状态或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 按:英语“Instinct”一词,兼有“本能”与“直觉”双重含义。 】但直觉与本能又有区别:( 1 )本能是一种冲动,直觉是一种领悟;( 2 )本能是一种心理活动,但不是一种认知活动;直觉既是一种心理活动,更是一种认知活动。 另外,直觉与灵感、顿悟又有密切关系。 灵感(inspiration)和顿悟( insight)均属于直觉范畴,均是指直觉活动中新奇独特的念头突然来临的心理状态,即思维者对出现这种突发念头的自我感受,即自我感受到随着这种突发念头的出现而一下子走出思维僵局或思维困境,由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难状态转变为豁然开朗的洞察状态。【 按:“灵感”与“顿悟”互有同异:它们都是指与直觉活动中突然来临的新奇独特的念头相关的心理,但“灵感”是指直觉思维中思维者感知和理解对象的敏感度和灵敏度极高,“顿悟”是指直觉思维中思维者感知和理解对象的进程和速度极快。 】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 · 詹姆斯( 1842 - 1910 )曾说 :“ 伟大的思想家会预兆性地在一瞬间窥见事物之间的全部关系,整个过程发生的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无法言表 。 ”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 1777-1855 )曾说: “ 终于在两天以前我成功了……像闪电一样,谜一下子解开了。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导线把我原来的知识和使我成功的东西连接了起来 。 ” 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 1879 - 1955 )也曾说 :“ 那些思想不是以语言的形式来临的,我极少用语言来思考,一旦思想来临,我事后也许会想到要用语言去表达它 。 ” 诺贝尔奖获得者、 德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 玻恩 (Max Born , 1882-1970) 更是直截了当地说: “ 实验物理的全部伟大发现,都是来源于一些人的‘直觉’ 。 ” 按照上述心理学家和科学家的说法,科学创新是依赖于直觉。但是,在我看来,科学创新并非仅仅依赖于直觉,而是还依赖于逻辑,因为科学创新不只是经验意义上的发现,同时还是理论意义上的发明,进言之, 科学创新是从经验的发现到理论的发明的过程 。 经验的发现只是科学家作为思维者或认识者的个体所做出的创造,如果科学创新停留在经验阶段,其创新成果就只是 个人独见,一种孤立的、零星的看法,这种看法即使已为其个人的行动所证实,比如,他不仅认为矿石可以提炼出铁,而且还实际地从矿石中提炼出了铁,从而似乎证明了他的看法是正确的,但是,只要其看法还没有为其他人所认同,它便不具有现实的社会生命力,也就缺乏运动发展的现实根据,在这种情况下,它极可能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东西,犹如一滴孤零的水,是极易蒸发掉的。 某一科学创新成果要获得 现实的社会生命力,成为该领域的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并通过指导该领域的社会实践而使自己转化为社会现实,从而创造出实际的社会价值,就必须由个人独见的形式转换成社会共识的形式,这种转换过程就是它从 经验向理论的发展,这种发展必须依赖于逻辑,因为理论之所以为理论,就是因为它是具有一定逻辑形式的思想体系或知识体系。这种逻辑形式之所以必要,是因为逻辑是学术共同体中普遍适用的一套思维规则,学术共同体成员必须遵循这套思维规则来进行思维和表达作为其思维成果的一定思想或知识,他们的思维及其思想或知识才是可以被他们相互理解和接受的。 所谓理论,就是按照逻辑规则来表达的一定思想或知识的系统。 某个领域的思想或知识一经被理论化,即获得一定的逻辑形式,其思想或知识才具有为学术共同体成员都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普遍思想或普遍知识。一项科学创新成果必须获得这种普遍性,它才能获得其 运动发展的现实根据,成为该领域的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从而可以最终创造出实际的社会价值。 所谓理论创新,就是给予经由直觉所获得的某种新思想或新知识以一定的逻辑形式,使这种新思想或新知识由特殊的东西转变为普遍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直觉和逻辑是理论创新所不可或缺其一的思维工具。
个人分类: 逻辑学|4803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方向的审视与确定-致我的研究生
热度 12 ljrsch 2014-12-10 14:44
说明:本文是本人指导研究生选题讲座的文字整理稿,只代表本人的学术观点。感谢研究生An Yutong的文字整理工作。 研究生选择研究方向,确定研究题目的关键是一定要有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理论贡献、实践意义、方法改进与创新,有其中一个就可以。 要是发表论文,要做一个算法或者是一个参数的改进。那这个是可以发表论文的,很深很细。但是你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就是第一个要讲一下,研究方向一定要有意义。 第一个,一定要有理论贡献。 理论贡献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申请这个基金一定要有理论贡献,而且这个贡献要大。那么这个理论贡献要从哪里来,实际上是文献中理论的修正、扩展或者新建一个理论。但是就目前我的水平来说新建一个理论是比较困难的, 比较现实的是理论的修正、扩展以及中国化 ,中国化其实本身也是一种修正啊。 怎么样实现文献中理论的扩展与修正?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去看顶尖的期刊 , 要用批评的眼光看顶尖期刊上的论文。什么叫批评的眼光呢?就是站在审稿的角度。 我们看论文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个是学习,然后是找到研究机会。 找到研究机会最重要的是要有理论意义。所以第一点要找到反义,比如说你认为理论不对,能找出相反的例子。这样的话,你就有了机会来做一些理论的扩充。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在最后一天下午的讨论上,谈到了电子商务。网络减少了人们的搜索时间,减少搜索时间提高了效率。王宇菲提出来一个问题,有了网络有时候我买东西更费时间了,我上了一晚上的网,都没有买到一件衣服。这就是一个反义。我们用网络进行联系,有时候我们用QQ、微信等反而降低了我们的效率。 第二点是一定要做笔记,写读书报告。 我自己的看法是,这个的研究目标是什么,他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实际上跟我们开题报告,或者申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是一样的。 他怎么说的他的意义,他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 他在introduction里面会说,所以这个逻辑有必要在做笔记的时候写下来。你积攒多了这种写法,你自己就知道怎么写了。他写这个论文的背景和意义,他的目标是什么。这些都是密切关联的,每一个环节都是。 他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你是研究了一个算法还是研究了一个理论。 研究方法是什么。他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什么,这是五个重要的方面。 实际上我们答辩也是这五个重要的方面。写申请书也是这五个重要的方面。把这五个重要的方面说明白,还要把重要的句子、观点摘录下来。最后加上自己的看法,比如:反例、你质疑的地方、可以扩展的地方。 如果没有理论贡献,费了很多劲,却不能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如果你给出来一个理论框架,什么叫理论框架,咱们都知道TAM模型,技术接受模型,TOE模型,技术组织环境模型。你能不能给出一个框架,是有天壤之别,就这么简单。你不要说我就做电子商务信任,做ERP实施成功因素,做知识成功共享,就做高管团队的领导力,那你做这件事的背后理论是什么,背后有什么理论扩展或延伸,在你做论文之前就要想明白了。就是你在看别人论文的时候就要想明白了,看不明白就不要去做,否则的结果就是你发表不了高水平的论文,我觉得是这样。说到发表高水平论文,高水平论文一定是对社会是有贡献的,就是在学术界、企业界,对于社会的促进,高水平论文是有贡献的,是有人看的。而那些决策者、那些大家是看的,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关于理论贡献这一块我还要说一点,就是如果有太多人研究的理论,就别研究了,比如说技术接受模型。总结一下,理论贡献这一块你一定要找到理论的缺陷,可以扩展的地方。一定不能太经典,因为有太多的人做了,你发表的机会就小了。 第二个就是要有实践意义,实践意义是我们拿国家社科基金的关键。 你要拿国家自然基金,一定要有理论意义,拿国家社科基金一定要有实践意义。我说的实践意义是一定要有政策的含义。在后面我会有例子给大家说,因为这刚刚是个选题。在现实中有政策含义,有现实的启发和启示,那么这个怎么来判断呢? 第一点是热点的问题, 或者是说是未来的趋势,如果是过去的一个事,就不要去研究它了。 第二点是中国特色 ,也是我们的一个入手的地方。所以我给大家举这样一个例子,就是谢教授有一个国家社科的重点项目:食品安全违规行为的正式非正式双重治理分析。他其实研究的是食品安全违规行为的治理,正式指的是法律法规的惩罚,非正式指的是你这样做了后你的信誉就不好了,因为有道德的约束,人际关系的约束。这个项目就很有意义,很重要的事。人家的研究方法不是泛泛论述的,而是有非常规范的研究方法。我们的困惑往往在于非常有实践意义的一个事,不知道理论上怎么研究,要向人家学习。人家既是社科基金,又能发表论文,因为人家的论文是很规范严谨的,用很规范的方法去研究的。 第三个就是要有方法创新。 达不到理论创新,也没有那么大的实践意义,但是可以有方法创新,我认为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工科专业主要是这样,比如说计算机的、数据挖掘的、电器的、材料的、机械的,他们都是工艺和方法的创新。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数据挖掘算法,比如说个性化推荐的算法,协同过滤啊,社团划分啊,聚类啊,分类啊,关联分析啊,这些算法你来改进它,来提高应用效果。管理类的论文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语言非常重要,结果的讨论非常重要。
19703 次阅读|22 个评论
“权威”学说和“顺从”学说的毒害
热度 2 lbjman 2014-5-20 11:02
“权威”学说和“顺从” 学说的毒害 “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现象。社会学家从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 中引申出“马太效应”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而目前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现实是引起 羊群效应的头羊是马太效应的获利极大者。 无论是道家思想还是儒家思想,都尽量突出“权威”学说和“顺从” 学说的重要性 ,“权威”学说为统治阶层 找到运用权力的统治理论 ,而“顺从”学说也让 统治阶层 找到驾驭民众的驭用理论。“权威”学说和“顺从”学说都是道家和儒家留给中华大地的毒瘤,毒害作用就是“权威”主义盛行,导致中国人羊性明显而狼性不足,羊群效应和马太效应不断突出,头羊是既得利益者,也是两极分化获利者。 “ 引起 羊群效应的头羊是马太效应的获利极大者”的社会现实,强化了 “权威”学说和“顺从” 学说的实用性,也是“权威政治”产生的社会基础与发展根源。于是 “权威政治”的权力机制不断制造各个领域的头羊,也制造 各个领域的顺民,让头羊们控制顺民们的思想和诉求,不管 羊群效应和 马太效应导致 社会发展的结果如何,高举 “权威政治”的头羊们都是获利者,也是 既得利益的忠实维护者。 为了让 头羊们 控制顺民的思想和诉求,普遍性 驾驭手段就是宣传和强调羊群的集体主义,因为集体主义在应对重大社会项目时具有异常的“趋势力量”。这种 “趋势力量”具有立场坚定、目标一致、锲而不舍的特点,这种特点对于常规性技术或成熟技术的应用具有规模效应,明显符合经济学家们追求“成本最小化而利益最大化”原则。但 “趋势力量”对于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而言具有毁灭性的压制作用。 为何说 “趋势力量”对于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而言具有毁灭性的压制作用呢?因为 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于社会群体面对社会难题或自然难题而迸发出来的个体意识和个体思维的抽象归纳与总结,而不是 群体意识和群体思维的抽象归纳与总结,原因是 个体意识和个体思维存在天赋的差异,这种差异难以形成群体性(或一致性)创新, 这种差异只能允许 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以“个人主义”体现。 为何说 这种差异只能允许 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以“个人主义”体现呢?因为头羊的存在和作用就是强调已经存在 群体性(或一致性)意见或看法,大家“顺从”就是,“不顺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 群体性(或一致性)意见或看法的开拓与创新 。提出 “不 顺从 群体性(或一致性)意见或看法”首先是“个体异议”,形成所谓的 “个人主义” ,当大家都对 个体异议形成“顺从”时,才形成“集体主义”。 从以上思想可看出, 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权威”学说和“顺从” 学说实用性的遗留毒害是造成中国“权威政治” 产生的社会基础与发展根源, 羊群效应和 马太效应导致既得利益者过度倡导 “集体主义”, 过度倡导 “集体主义”导致 “趋势力量”过于明显,这对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具有毁灭性的压制作用。 因此,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几乎没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 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 道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权威”学说和“顺从” 学说“功不可没”,如果单独理解“功”字,理解为创新“自宫”,也许更贴近一些。 (注:以上思想方法,不够成熟,望见谅)
342 次阅读|5 个评论
小议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创新
黄安年 2013-11-19 07:14
小议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创新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11 月 19 日 发布 现代市场经济理论最发育和成熟的国家在西方尤其在美国 , 从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美国 , 从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典型,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没有充分的和成熟的市场经济的发展 , 就难以有成熟的现代市场经济理论。 我国今天所谈的市场经济理论,实际上是在社会主义理论框架下的市场经济理论,而按照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都是否定社会主义有自由支配的市场的,真正取得重大突破的是我国的改革开放 , 并且逐步扩大了市场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这次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角度看 ,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或者理论创举,但是我们同时要清醒地看到,这里说的“理论创新”在非社会主义国家的西方经济学眼中早已有之、早已行之,并非西方认定的“理论创新”。尽管这样,我们还是要强调在实行社会主义的中国实践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试想,这样一来,资本主义有的“优势”,社会主义中国也有,你有我有 , 我中有你,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是零和关系非此即彼吗?你试你的 , 我走我的 , 共同发展 , 殊途同归何乐不为 ?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2750 次阅读|0 个评论
云南四年连旱的科学悲剧:17年前的警告被“雪埋”
热度 2 杨学祥 2013-2-27 03:59
云南四年连旱的科学悲剧:17年前的警告被“雪埋” 杨学祥 近期,云南省水利厅称,受2012年降水偏少和近期持续晴热天气影响,云南部分地区出现干旱,目前全省已有60.4万人、33.5万头大牲畜出现不同程度饮水困难。云南连续4年干旱已成定局。 郭增建等人在1996年就提出中国特大干旱的月亮赤纬角变化18.6年周期,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的1941-1942年、1959-1960年、1978年中国都发生了大旱灾。蓝永超等人在2003年就提出黄河上游径流长期变化18年周期及趋势预测模型。 我在2008年指出,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因而也是未来可能的严重干旱的爆发时期。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必须做好预防严重干旱发生的准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97 天文条件和地球内部能量释放是云南干旱的两大重要背景,值得深入研究。 “缺乏防旱减灾准备和应对旱灾的能力是旱灾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关键。我们只有做到未雨绸缪,才能抗旱胜利。”现任国际水历史学会主席、国家水利部水文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社科院院长助理的郑晓云研究员认为,干旱是一种难以把握、缓慢发作的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国际经验显示,正确认识干旱的长期性,改变当前的干旱管理,树立长期防旱减灾的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预防性的风险管理,能有效抵御旱灾风险和降低危害,这是云南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6514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65271 在中国科学界,不是有没有科学创新,而是科学创新能不能被相关部门重视和得到应用。 相关部门科技情报的收集水平和科学态度令人担忧: 正确的意见的不到重视,证实了的理论得不到应用,这是对科学的极大讽刺! 17年的理论“雪埋”是中国科学界的悲剧。 相关文献: 郭增建, 秦保燕, 郭安宁. 地气耦合与天灾预测 .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6. 165-188, 116-117, 135-138, 198. 蓝永超,丁永建,康尔泗,等。黄河上游径流长期变化及趋势预测模型 。冰川冻土。2003,25(3):321-326。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2005,27(4):400,398。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杨学祥。有多少人关注灾害预警。中国社会报。2006年8月14日,第二版。 杨学祥,杨冬红。“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时期的全球飓风等灾害。海洋预报。2006,23(3):30-35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杨冬红,杨学祥。重大自然灾害周期及其动力机制。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 中国地球物理2005.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355-356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2007:200-204。 杨冬红,杨学祥。潮汐变化周期及其相关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2007:205-209。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地理教学》,2008, (5):1-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网络文章: 警惕“三年自然灾害”重演:旱涝18.6年周期 已有 3350 次阅读 2010-2-6 07:06 警惕“三年自然灾害”重演:旱涝18.6年周期 杨学祥 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2月5日,云南全省作物受旱面积已达2243万亩,其中重旱1537万亩,干枯385万亩;有490万人、334万头大牲畜因旱临时饮水困难。 18.6年是典型的潮汐周期,月亮轨道与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称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28.5度,最小值为18.5度,变化周期为18.6年。郭增建等人在1991年提出月亮潮迫使地球放气的观点,当月亮赤纬角最小时,它的直下点远离中国主大陆,所以在主大陆引起的地壳鼓起就小,因之地下放出的携热水汽就少,这样就不易诱使热带气团与高纬冷气团在中国大陆上相碰,因之雨量减少,会形成干旱,历史上,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1941-1943年(河南大旱)、1959-1960年(山西大旱)、1977-1978年(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1995-1997年(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4-5年大旱)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1932年(松花江大水)、1933年和1935年(黄河特大水)、1951年(辽河大水)、1969年(松花江大水)、1986年(辽河大水)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的大气潮和海洋潮最大幅度的南北震荡可激发冷空气活动,从而增大降雨机会。 拉马德雷冷位相使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的干旱加剧,使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的低温冻害加剧。2005-2007年的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极端冷事件频发;伴随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的到来,极端干旱事件也将越来越频繁。 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因而也是未来可能的严重干旱的爆发时期。 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我们认为,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未来十年极端干旱事件也将越来越频繁。我们必须做好预防严重干旱发生的准备 。 附件1: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08-9-16 20:13:41 未来旱灾:2014年至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 最近,“拉马德雷”频繁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甚至有人惊呼:拉马德雷气候冷相位的到来或将重现中国60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后期中国粮食难言安全,未来中国必将伸手向世界要粮 。人们不禁要问:拉马德雷与自然灾害有何关系? 2008年初中国南方50年一遇的冰雪冻灾把拉马德雷现象推向前台,它能加强拉尼娜现象,是中国南方严重冻灾周期性发生的原因。统计表明,强拉尼娜现象、8.5级以上强震、中国南方和北方严重低温冻害、南极海冰增长、飓风和台风增强、世界粮食危机以及流感世界大流行都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太平洋十年涛动亦称“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PDO)。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PDO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母亲”。“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近100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1890年至1924年,而1925年至1946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1947年至1976年,1977年至90年代后期为“暖位相”。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厄尔尼诺现象变得强烈。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拉尼娜现象变得强烈 。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中国东北严重低温冷害年1957、1969、1972、1976年都是厄尔尼诺年 。 依照1952-2008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统计图 ,1954-1955、1964、1977年湖南最严重的三次低温冻害得到验证。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超过4天的年份有1955(拉尼娜年)、1957(厄尔尼诺年)、1964(拉尼娜年)、1969(厄尔尼诺年)、1972(厄尔尼诺年)、1977(厄尔尼诺年)、1984年(拉尼娜年)。其中,6次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次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最大值年的集中时期,1954-1955、1964、1977年湖南最严重的三次低温冻害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在2000-2030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8年初中国南发发生了50年一遇的严重冰雪冻灾,低温冻灾频发的趋势值得关注 。 准60年的拉马德雷冷暖位相交替周期表明,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印尼地震海啸已经揭开了自然灾害再现的序幕,根据美国国防部秘密报告和灾害准60年周期,2010-2020年全球气候剧变,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和70年代前苏联农业歉收可能重演。历史的教训仍然历历在目。增加粮油储备,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是当前不容置疑的燃眉之急。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减肥,电荒和水荒呼唤勤俭节约、量入为出、保护资源的务实政策。2007年世界粮食危机验证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粮食变化特征 。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为1959年、1960年和1961年,处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其另一个天文特征是,1959年-1960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蓝永超研究员根据代表黄河上游流域径流动态变化的唐乃亥水文站1920年至2004年的径流系列统计资料,以及此间数十个气象站四十余年的降水观测数据得出结论,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黄河大体上经历了五个枯水期和四个丰水期。每个丰、枯水期段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枯水期持续时间为四至十五年,平均为九年;丰水段持续时间为七至十四年,平均为九点二五年。黄河上游每个丰、枯水周期平均持续时间基本相同,一个完整的丰枯循环周期大约在十八年左右 。 18.6年是典型的潮汐周期,月亮轨道与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称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28.5度,最小值为18.5度,变化周期为18.6年。郭增建等人在1991年提出月亮潮迫使地球放气的观点,当月亮赤纬角最小时,它的直下点远离中国主大陆,所以在主大陆引起的地壳鼓起就小,因之地下放出的携热水汽就少,这样就不易诱使热带气团与高纬冷气团在中国大陆上相碰,因之雨量减少,会形成干旱,历史上,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1941-1943年(河南大旱)、1959-1960年(山西大旱)、1977-1978年(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1995-1997年(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4-5年大旱)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 ;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1932年(松花江大水)、1933年和1935年(黄河特大水)、1951年(辽河大水)、1969年(松花江大水)、1986年(辽河大水)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的大气潮和海洋潮最大幅度的南北震荡可激发冷空气活动,从而增大降雨机会。 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因而也是未来可能的严重干旱的爆发时期。 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我们必须做好预防严重干旱发生的准备。 我们认为,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 。世界市场不是中国的可靠粮仓 ,天灾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困难。 2007年世界粮食危机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中国粮食安全——从数字到政治的思考。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8年9月9日14:21)。 http://www.foodqs.com/news/gnspzs01/200899142130348.htm 2. 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强拉尼娜事件导致冰雪灾害.2008-02-04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2/04/content_732105.htm 3. 杨学祥, 杨冬红, 安刚, 沈柏竹. 连续18年“暖冬”终结的原因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35(sup1): 137-140 4. 丁一汇. 透视“大雪灾”. 日期:2008-02-24 来源:文汇报,科技文摘。 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0802/t20080224_1768467.htm 5.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2008-4-26 9:17:4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24 6. 杨学祥. 世界市场不是中国的可靠粮仓:富国对穷国的掠夺?发表于2008-4-22 10:48:41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542 7. 王华, 李伯阳. 黄河上游将转入新的丰水期 15年的枯水期将结束 . 2005年10月22日.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tom.com/1988/20051022-2577210.html 8. 郭增建, 秦保燕, 郭安宁. 地气耦合与天灾预测 .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6. 165-188 9. 杨学祥. 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 .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1, 21(1):15~23 10. 杨冬红 , 杨学祥.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4):5-12。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97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3004.html 云南干旱成国内十大气候事件 持续少雨致干旱强度逐年累加 2013-02-26 08:22:00 来源:春城晚报 早春时节,本是小春作物栽种时节,但是在云南许多乡村却见不到人们忙碌的春播景象,取而代之的是,农民们每天忙活着找水。2009年云南发生旱情后,从事水环境资源研究多年的郑晓云就开始以云南干旱为课题,带领一个专家组从事云南干旱的相关研究工作。 干枯的庄稼 张彤 摄 村民四处找水 付兴华 摄   见不到春耕春播 农民每天忙活找水   ● 元谋县已有近130天没有降雨,境内6条河流断流。   ● 目前全省已有60.4万人、33.5万头大牲畜出现不同程度饮水困难。   早春时节,本是小春作物栽种时节,但是在云南许多乡村却见不到人们忙碌的春播景象,取而代之的是,农民们每天忙活着找水。   元谋县已有近130天没有降雨,境内6条河流断流。位于半山区的金沙坪傈僳族村小组,大半年没有补水的小水窖快要见底。等水、节水、盼水贯穿着村民每一天的生活。   眼睁睁地看着自家的庄稼地干得快冒烟,村民杞义龙毫无办法。因为没有水,他们的庄稼没有办法种。虽然政府已经为金沙坪每户村民修建了蓄水的小水窖,但从去年5月份就开始攒的水现在只有1/3了,杞义龙一家舍不得用。“如果实在吃不上水了,再用吧。”他说得有些无奈。   现在,村民们每天能做的事就是找水、到村后山坡唯一的饮用水取水点取水。24小时才能接到一桶水,村民们现在用抽签的方式来排序。情形不太乐观,出水点并不是一直有水,他们得等,等到水由山上的石缝中流出,通过皮管一滴一滴进入村民的塑料桶中。一整个昼夜守护水滴成了金沙坪22户村民的惯例。为了取水,他们还不分白天黑夜到更远的地方去背水。   不止金沙坪这个村子,整个云南全境,今年,许多村子都面临着缺水的困境。近期,云南省水利厅称,受2012年降水偏少和近期持续晴热天气影响,云南部分地区出现干旱,目前全省已有60.4万人、33.5万头大牲畜出现不同程度饮水困难。云南连续4年干旱已成定局。   云南干旱成为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 2005年4至6月,云南省出现了特大春夏连旱,干旱强度是1959年以来最严重的。   ● 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云南省出现了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   2009年云南发生旱情后,从事水环境资源研究多年的郑晓云就开始以云南干旱为课题,带领一个专家组从事云南干旱的相关研究工作。   根据云南省1959至2005年共47年的春夏连旱综合干旱指数变化周期,从12年的长周期看,云南省逐渐从湿润年转为了干旱年,从10年以下的短周期看,云南省已进入以干旱为主的周期中。“从变化趋势来看,目前云南可能处于要么不出现春夏连旱,要么就是出现特大干旱的历史时期。”郑晓云分析认为。   2005至2012年8年间,云南省有5年出现旱灾,干旱发生的频率较高,且持续时间越来越长。   2013年1月,云南干旱成为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持续少雨所致 干旱强度逐年累加   ● 2011年12月以来,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为20至50毫米。   ● 2010年、2011年我省数百条中小河流断流、数百座小型水库干涸。   关于云南旱灾的成因,学术界给出了一个普遍的结论: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   “受极端气候的影响,也和降雨量少有关。”郑晓云查看了气象方面的资料,从2009至2011年,全省3年平均降水总共偏少近半年的降水量,其中滇中东部地区更为严重(如昆明3年累积偏少50%)。2011年12月以来旱情更为严重,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为20至50毫米,中北部不足2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五至八成,全省河道平均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1%、库塘蓄水总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6% 。   持续少雨致使旱情无法得到缓解,干旱强度形成了逐年累加的态势。翻开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2011年我省数百条中小河流断流、数百座小型水库干涸;2011年全省库塘蓄水只完成任务的62%,是有气象记录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其中曲靖市只完成了蓄水任务的34%。(李荣 邓建华) 来源:春城晚报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3-02-26/content_8349078.html 陕西渭北和关中旱情持续加重 欢迎发表评论 2013年02月26日10:35 来源:新华网 作者:丁海涛   新华网西安2月26日电(记者丁海涛)记者从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了解到,2月中旬渭北及关中西部降雨较少,干旱持续发展。   根据2月中旬土壤相对湿度观测数据表明,秋播区土壤表层(0—10CM)相对湿度:渭北大部、关中大部旱塬29%—59%,属轻到重度缺墒;耕作层(10—20CM)土壤相对湿度:渭北大部、关中东部旱塬39%—59%,属轻到中度缺墒。   从2月下旬的气候预测来看,陕西全省仍处于少雨时段,目前干旱明显的渭北、关中西部干旱缺墒程度呈加重趋势。   农业气象专家建议,目前田间管理以促苗早发、弱苗转壮为主,有灌溉条件的应积极实施抗旱灌溉作业,无灌溉条件的旱塬地区,应抓住降水时段增施化肥,以肥调水促苗,促进早春分蘖,确保小麦群体成穗数。 http://news.hexun.com/2013-02-26/151476097.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682 次阅读|3 个评论
情报学的出路(3)情报的研究者
bfzhao2001 2012-7-1 08:33
年轻人不是年龄较轻的人,而是指心态和心智依然保持年轻的人。年纪长的人心态年轻,依然可以称为年轻人;年纪小的心态疲老,则不能轻易称之为年轻人了。 年轻人是理论创新的主力军,年轻人有几个天然的有利因素:1、喜欢新鲜事物,热衷于创新以突出自己,以区别于老一代;2、初生牛犊不怕虎,具有反抗精神,拥有人类蓬勃向上的精神动力;3、理论上的思维定势还未完全形成,并且没有学术顾忌;4、生活简单拖累少,便于开展集中的研究工作。 但是,年轻人做理论创新也有几个天然的不利因素:1、胆量有余耐心不够;2、精力有余功底不厚;3、想法多经验少;4、少磨练易挫折。 理论创新不是平地起风波,好的理论创新容易从以下几个方面产生: 1、哲学素养高,看问题有高度,能够迅速综合各种情况,理清逻辑思路,出大成果比较轻松容易; 2、知识跨学科,交叉研究,取长补短,思想交会震荡,创新火花常有,容易扩展出新的思想方法和理论体系; 3、精深专研各个时代的研究成果,通过历史梳理发现学科脉络,形成理论系统,具有强烈的历史穿透感; 4、在实践或实验中善用理论总结和提炼,发现新现象,发现新方法,发现新理论,容易成为经典案例和标杆理论。 任何一种学科要获得突破,肯定需要打破现有的东西,继承现有的东西,并超越现有的东西。 希望在年轻人身上!
个人分类: 情报学|1783 次阅读|0 个评论
理论创新的重要性
热度 1 scientister 2011-10-19 15:59
我的体会,理论创新对于没有试验资源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我们不能通过大量试验找到创新的依据,我们可以利用头脑思考创新的内容。在必要的时候开展必要的试验,可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对于贫民科学家,理论创新重于试验创新。 而理论创新需要大量的生活积累,需要大量的学习。 我做了一项重大技术发明的验证试验——低辛烷值汽油的压燃试验,直接试验经费不到200元人民币。其中租用设备花费100元人民币,嘿嘿。 我本人拥有丰富的创新思路,很多是突破性的原创创新技术和产品。正在从事好几项研究工作,工作量超过本职工作的两倍。但是,仍然有很多思路没有精力去做验证试验。
个人分类: 经验交流|3107 次阅读|1 个评论
网海冲浪手记:凤凰网——“凤去台空”的文化荒漠
pww1380 2011-7-31 20:55
杨文祥 最近,怀着一种猎奇和尝试的心理,在凤凰网开了一个博客。结果很不能令人满意。到目前为止,凡涉及重大严肃的思想与理论问题的讨论和稍有原创意义的文章,无一通过其网管的审核。今天,又有一篇文章未能通过凤凰网的审核。这是一篇关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理论思考的文章。 显然,凤凰网既不是思想的园地,更不是理论的森林。 思想与理论是文化的命脉。没有思想和理论这一智慧清泉的浇灌,凤凰网只能沦为一片“凤去台空江自流”的文化的荒漠,无论拉上多少文化名人作点缀也无补其精神的贫乏与思想的空虚。 信息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这一文明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并建立在社会高度开放、思想高度解放和精神高度自由基础之上的知识创新文明、理论创新文明和思想创新文明。而在这一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思想创新的基础之上,必然形成在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层次上的人类文明的历史进步。 凤凰网的运行尽管借助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环境和网络资源,但其办网宗旨与信息文明的历史方向却是背道而驰的,不可能承担信息文明精神家园建设的历史重任。 究竟是凤凰网能够阻滞人类社会信息文明建设的历史潮流还是信息文明的历史潮流改变凤凰网的方向,人们且拭目以待。
个人分类: 栏杆拍遍(Facing the Distressing Landscape)|244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学界没有理论创新——答张学文老师
热度 2 可真 2009-2-13 02:51
昨就张学文老师所提问者写了一篇回复(见《 关于 官科 与 民科 问题的几篇回复 》),张老师留言于我曰: 感谢周老师的回复。另外您下面的话等于认同了中国没有理论创新的观点: 中国科学界不能取得理论性原创成果,其文化原因在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向来是实用思维。自古及今未有人真正重视理论研究。个别人的理论兴趣,在整个科学界轻视理论研究的大环境中,根本成不了气候,因而也不可能取得实质性成就 ... 建国以来,在科学技术上,中国只是急功近利地为了经济建设的飞跃发展而搞些科学应用研究。我相信,只要把科学研究与经济建设捆绑在一起,从而科学研究失去其相对独立性,就不可能取得理论性原创成果 。 就我侧面接触,所谓的民科人士中目前不仅已经有很多大学毕业生,而且还有很多已经在本领域取得相当职称的人。单用水平低,可能概况不了所有问题。 早期的海龟们为我国现代科学的奠基功勋是大家肯定的。但是不能认为他们仅是传播了现代科学知识。其中有不少人也把科学精神带了进来。 钱学森既带来了科学技术,也企图带领中国发展科学。不期他后面的这个努力反到被中国的某些势力,打得几乎成为他的罪过!不多说了,烦人的问题! 对此,我作如下回复: 张老师:谢谢您!您所指出的关于民科的新情况,确实是在我考虑之外的,我只是根据官科对民科所普遍指摘的情况而如此道来根据这种情况,我说民科低水平,这已经是很为民科说话了,或许应该说伪科学、反科学才符合其情况。 另外,早期海龟确如您所说,也有不少人也把科学精神带了进来了,但这种精神恐怕主要是证实精神,并且这种实证精神已经与中国传统的实用精神融于一体了,成为所谓求实精神或务实精神,即哲学上通常所讲的事实求是的唯物精神了。然而在很长时间里,中国的所谓唯物精神,在学术上演化为政治实用精神,改革开放以后,则演化为经济实用精神了。 我确实认为中国科学界没有科学理论创新,但有技术创新。这与古代中国的情况相似。古代有四大发明,但无相应的科学理论。只是古代的技术创新是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而现在的技术创新,则主要是通过基于对西方科学原理的研究而加以应用的成果。用哲学术语来讲,这种技术创新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过程,这里的确包含着创新思维(我有相关的博文:《 论科学演绎思维的创造性 》)。 从唯物辩证的观点看,这种创造性即表现在思维主体积极主动地使思维中的一般适应现实中的一般,易言之,亦即依据现实情况来调整思想观念,以达到观念同实在相符合 。(见同上) 中国自春秋时代到明清时代,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思维成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清代有所变化,以机械归纳思维为主),所以中国人特别擅长于演绎思维不过,中国传统的演绎思维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演绎思维是有区别的,后者讲究逻辑规则,前者却没有逻辑规则,是一种推己及人式的主观类比思维。(中国现代演绎思维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这种主观类比思维的影响。)所以,搞技术创新,应该是中国人的强项。 但是,西方自培根以来所形成的在科学界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恰恰是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思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近现代西方传统的科学思维就是归纳思维。不过,这种归纳思维,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就是培根《新工具》所讲的那套归纳方法。实际上,这种方法在其运用过程中,是与亚里士多德以来一度成为西方思维传统的演绎思维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与古希腊哲学直到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思维有内在联系。所以,西方近现代科学思维就其主要特征而言,可以说是归纳思维,但就其本质而言,则应该说是同演绎推理与辩证综合相结合的归纳思维,只是各个阶段上其结合的程度不同,越往现代是结合得越紧密。 我认为,西方的科学思维中,其演绎是保证科学思维的准确性加上数学的运用,更保证了其思维的精确性;其归纳是保证科学思维的客观性,其辩证是保证科学思维的创造性在哲学上把辩证思维的创造性称为辩证法的革命性。 需要指出的是,西方传统的辩证思维与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不同:前者是理论思维,其辩证是概念的辩证,即辩证地逻辑思维,其最高形式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后者是直觉思维,其辩证是观念的辩证,即辩证地看待问题,其最高形式是老子的辩证法。 西方的现代哲学与现代科学都反对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但黑格尔辩证的逻辑思维并没有被抛弃。反形而上学和反辩证的逻辑思维并非是一回事。虽然现代西方哲学与现代科学都反对黑格尔式的哲学辩证法,但却并不反对科学的辩证法,相反,系统论、协同论等等,都是科学的辩证法,这种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在思维形式上是相容的,而不是彼此相互排斥的。 我认为,科学思维过程中的创造性,是来自于逻辑思维(包括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的辩证性。而中国古来几乎没有逻辑思维,虽有辩证思维,却又不是理论思维,而是直觉思维,所以,这种辩证思维无助于科学创新,只有助于生活和实践中的应变这种应变能力恰恰就是演绎思维过程中的创造性,表现在科学中就是技术创新能力。 中国科学界之缺乏科学理论原创,我认为总的说来是由于缺乏辩证的逻辑思维,主要是缺乏辩证的归纳思维,这使得归纳成为机械的归纳,从而难以实现科学归纳中从个别到一般的理论提升,因为这种理论提升是需要辩证的综合能力的。之所以出不了原创性的科学理论,关键就在这里。 归纳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就是黑格尔所说: 在知觉里,我们具有一个多样性的具体的内容,对于它的各种规定,我们必须一层一层地加以分析,有如剥葱一般。这种分解过程的主旨,即在于分解并拆散那些集在一起的规定,除了我们主观的分解活动外,不增加任何成分 。(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第 113 页) 所谓缺乏辩证的归纳,在思维方法上,就是陷入经验主义的分析。什么叫经验主义的分析呢?黑格尔说: 经验主义在分析对象时,便陷于错觉:它自以为它是让对象呈现其本来面目,不增减改变任何成分,但事实上,却将对象具体的内容转变成为抽象的了。这样一来,那有生命的内容便成为僵死的了,因为只有具体的、整个的才是有生命的。不用说,要想把握对象,分别作用总是不可少的,而且精神自身本来就是一种分别作用。但分别仅是认识过程的一个方面,主要事情在于使分解了的各分子复归于联合 。(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 113 - 114 页) 黑格尔这里所讲的联合就是指辩证的综合,即在思维中把对具体的感性材料的分析得到的一些抽象规定,综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基于逻辑分析的辩证综合所得的这个思维中的整体,才是事物真实的本质。只有在思维中通过分析和综合而使抽象上升到具体,才能真正实现由个别到一般的飞跃。 但是,正如黑格尔所说, 经验主义一般以外在的世界为真实,虽然也承认有超感官的世界,但又认为对那一世界的知识是不可能找到的,因而认为我们的知识须完全限于知觉的范围。 (同上书,第 116 页)这两年来,我从科学网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科学界的科学观念,恰恰就是这种经验主义观念,即只相信作为知觉对象的外在世界的真实性,不相信知觉范围以外的东西的真实性(即使承认也认为是认识不到或把握不到的),从而不相信超出经过分析具体的感性材料而得到的抽象规定范围之外的思维的真实性。由此当然不可能进行辩证的综合思维,从而必然使认识停留在要么是感性的具体,要么是思维的抽象,而无以达到思维的具体。如此,原创性科学理论从何谈起? 所谓思维中的具体,就是基于归纳过程中分析所得到的抽象概念的体系科学理论。但是,经验主义恰恰把关于抽象概念的体系的建构过程视为玩弄概念或文字游戏,其于哲学的鄙视亦是因此而起。其实,现代哲学所运用的概念要么是来自近现代的科学,要么是来自来传统哲学。即使是来自传统哲学的概念,这些概念能流传至今,也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哲学概念,未必就是应予否弃的。运用这样一些科学的和哲学的概念来进行理论的创造,这怎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不据事实地玩弄概念呢?如果哲学家不这样来进行理论创新,难道还需要哲学家先做了半辈子科学家再来当哲学家不成? 科学界对哲学的普遍鄙视态度与其不能进行科学的理论创新是具有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的。难怪恩格斯要说,一个民族离开了理论思维,离开了需要学习哲学史来加以锻炼才能得到发展的理论思维,就不能攀登科学的最高峰。恩格斯和马克思都既是哲学家也更是科学家,恩格斯这话不是随便说说的,但至今中国科学界有几个人还相信恩格斯的这些话呢?当然,学习哲学史,并不等于研究哲学史。再进一步说,作为搞科学的,也并非个个都要亲自去学习哲学史,但就整个科学界来说,却总是要有人学习哲学史的,至少不能轻视哲学,因为轻视哲学,就是轻视理论思维,就是不把科学思维的辩证性当回事,就是不认为科学认识必要达到思维的具体,必要进行理论的创造。 综上所述,我说中国科学界没有理论创新,这决不是纯粹胡说八道,而是有一定的根据的,虽然这根据也许并不充分。但我这样说,也无非是希望科学界多重视一些理论研究,而不要老是把科学知识 完全限于知觉的范围 (黑格尔语),如此而已。如果说得过火,敬请科学界的学者海涵;不实之处,亦敬请痛批和驳正。
个人分类: 科学之思|7192 次阅读|1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5: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