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契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卢梭与《社会契约论》
sstone2009 2018-7-1 21:20
最近,断断续续读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掩卷感慨,一是感慨卢梭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为此必然地谈论政府的形式问题,从而触怒当局,但他不惧于此,努力践行“我把我的一生献给真理”,以致于在1778年7月2日逝世时,他仍然是一个负案在逃得犯人;二是感慨卢梭得才华,他娓娓道来,滔滔不绝,仿佛在与我交谈,努力地说服我,以严谨的逻辑、渊博的学识、平静而偶尔激愤的言辞,把我从愚昧之中,渐渐地给予光亮、给予启示,然后让我豁然。 于是,我便渐渐看见了一位智者,从两百多年前的历史尘封中向我们走来,致我们以微笑,给我们以真诚的鼓励。今天,他所主张的民主共和制已经为大众所熟知,他所描绘的公民、主权、政治共同体、立法权、法律、政府……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曾指引人类前进的道路;未来,他所阐述的政治权利的原理,仍将有益于人类的持续探索。 卢梭认为,政治共同体的基础是它的所有成员的公约,即社会契约,这是一种特殊的公约:把参加公约的人都结合在一起,不使他们受任何一个个人的奴役;把他们唯一的意志作为法规加之于全体订约者,使每一个个人同以往一样的自由!他强调,有了法律,自由才能存在,从而使公约具有力量!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7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师生之间还是签订一个“权益和责任协议书”吧
热度 21 wangdh 2018-1-25 10:44
师生之间还是签订一个“权益和责任协议书”吧 王德华 一位博士生因为生活和学业中的各种压力而走向了自杀之路,着实让人惋惜。有说是导师奴役学生导致的恶果,也有说博士生是成年人了,个人的行为应该自己担责。有各种说法是很正常的,但不管怎么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死不能复生。 媒体又一次抓住了机会,把当今已经没有多少温情的师生关系,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渲染得阴冷阴冷的。原本是温馨愉快的师生关系,却变得冷若冰霜。导师们看了心寒,研究生们看了心凉。 有些事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悲惨的事情也是可以不发生的。 悲惨的事情发生了,应该引起重视的还是想办法如何避免以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有哪些措施可以抑制此类事情的发生。 作为研究生,当遇到师生之间的难题的时候,应该知道有哪些途径可以获得帮助。我想每个研究生培养单位都有相关的管理部门,学院有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学校也有研究生院,研究生院又会有具体的研究生事务负责部门。遇到问题,学会寻找解决途径,能够找到相关部门寻求帮助,是一个大学生起码应该具备的能力,更何况是研究生。如果学生不懂,不会,不知道,导师可以告诉学生,研究生管理部门可以告诉学生,《研究生手册》上也应该有这些实用的内容。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微信时代,年轻人应该越来越机灵才是。 我在 2013 年曾经写过一篇调侃的文章,说在研究生复试的时候导师可以与学生签订一个协议: 链接: 研究生复试:咱们是否签一个君子协议呢? 几年过去了,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问题,不是越来越少,貌似越来越尖锐,矛盾的类型和性质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改变。师生之间的矛盾需要付出生命才能解决,问题就不是一般问题了。 所以,我特别想提一个建议,针对当今日益恶化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可以或者应该制定或签订一个关于师生双方的权益与责任协议书。双方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益后,就认真执行它。 师生权益和责任协议书可以包括 4 个方面的内容 : 导师的权益 导师的职责 研究生的权益 研究生的职责 导师有哪些权益 ? 导师除了有晚上 12 点以后不接学生催论文修改稿电话的权利外,也应该有不被研究生辱骂、甚至威胁的权利。 研究生有哪些权益?研究生有不给导师倒水泡茶的权利,女研究生还有晚上拒绝男性导师单独约谈的权利。 导师有什么职责?导师有责任了解和清楚自己研究生的基础和能力,也有责任给研究生留出谈恋爱的时间的责任。 研究生有什么职责?研究生有保持试验台清洁的责任,有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的责任,也有把中文写通顺、把英文写的符合语法的责任。 就这些吗?在这里只是开个不是玩笑的玩笑而已。( 具体内容,请您补充完善 !) 师生双方的权益和职责包含的内容是很多的,具体应该包括哪些大的方面,哪些具体的方面,真的需要认真讨论和协商。 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维护师生各自的权益,保证研究生的学术生活正常有序进行。 签订了协议书就能保证不出问题了吗?这谁也不敢保证,但师生双方都有一个职业操守的意识,有一个契约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签订了协议书,师生之间还有温情吗?该有的,总是有。没有的,想索取也是空想。有人说西方的师生关系就是工作关系,不掺杂情分,人非草木,所以我不信。我们东方的师生关系今天这么冷冰冰的,也不能说就是由于我们的情分过浓所导致的。 师生关系,本质上应该算是一种缘分。缘分的事情,怎么少得了情分。但因为情缘,而忽视了职业要求,那就是自寻烦恼了。 非常希望各位导师和研究生提出自己想到的双方的“权益和职责”,先谢了!。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14573 次阅读|45 个评论
人类价值观的三个阶段(三)中国
热度 3 lvnaiji 2018-1-25 10:16
吕乃基 三、中国的道路 1. 现实 西方国家相对清晰地走过了价值观的三个阶段,当今世界更多的国家可能是这三个阶段,主要是前两个阶段的迭加,其典型当数中国莫属。迭加,不是融合,也不是混合,而是“纠缠”。中国,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中的纠缠最甚者。 中国和美国,就价值观的历程而言,可以说是当今世界的两个极端。 自孔子建构儒家学说,特别是秦一统天下之后,数千年传统社会即沉浸于以家为核心的血缘价值观之中,国,只是家的放大,家国一体。任何群体都有分化与整合两个趋势,西方国家的个人本位体现分化趋势,随后在契约的安排下整合;中国除了民国时期有过短暂不充分的分化外,自古至今几乎始终强调整合, 个人的价值从未得到充分发展。 进入19世纪,内忧外患,鸦片战争、八国联军、甲午海战,国破家亡的危险,致使血缘价值观强化再强化。在发现问题不止于“船坚炮利”之后,也开始了对血缘价值观的反思。 在西方思潮特别是进化论的影响下,一方面是个人价值观萌生,另一方面是“中体西用”的固守。辛亥革命试图构建与个人价值观相匹配的契约价值观。国家成为公器,而非一族一姓的“私货”。在这种政治组织理念下的国家,相对于封建皇朝更具有政治正当性和社会号召力 。这一浪潮在五四运动和随后的“科玄之争”中达到顶峰,随后被内乱打断。 对于价值观的递进过程而言,在中国历史上来自外部的影响莫过于日本的入侵。 每每“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就是血缘价值观压倒契约价值观之时 。打断中国内生的现代化进程,这是日本对中国犯下的最大罪行。 49 年后,中国对内延续并重塑历史上的血缘价值观,对外与持契约价值观的西方世界为敌,“某某亡我之心不死”;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力度,批判契约价值观,经由阶级斗争、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闹革命,铲除个人价值观。个人价值观一旦被铲除,也就无所谓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契约”可言。批林批孔,传统文化,血缘价值观也在批判之列。剩下的只是无时无处不在,以及貌似无所不能的权力,可以称之为“ 权力-共同体价值观 ”。实际上,此时的权力也就走到了自身的反面。 80 年代的思想解放,说到底,解放的就是个人价值观,所诉求的主要是政治权利,要求建立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契约关系。包产到户是一个“增加的产量归农民”的合约。“中国改革开放,所有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的”。所谓“违法”,就是对前30年“权力共同体”的否定。随即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发生了个人价值观与前30年所构建的权力共同体价值观之间愈演愈烈的冲突。 92 年后转向市场经济,共同体与个人之间“搁置争议”,貌似在共同“钱进”的道路上,相逢一笑“泯分歧”。 然而,问题没那么简单,当下中国实际上再度陷入价值观的冲突甚至对立之中。 人的解放必须包含针对“性本恶”的“底线设计”,以及市场经济的有限规则和重复博弈。由于个人没有与个人,以及共同体达成契约关系,没有制度的准备,到处涌现的是“自我中心的无公德的个人” ,追求经济利益,以自我为中心的物欲倾泻而出。 与此同时,诸如“大河”与“小河”之争,家国之争等依旧在不同层面展开。强调权力-共同体价值观的一方还不时唤来传统社会的血缘价值观,强调起源,如龙的传人、黄皮肤黑头发,子不嫌母丑,等等,以这些非契约的关系作为凝聚个人的源泉。在民间,央行成了“央妈”,甚至马云也成了“爸爸”。这些说辞不只是戏言,而是反映了血缘价值观在中国根深蒂固的影响。 任何契约,只存在于在契约所涉及方面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个体(个人或组织)之间。既然中国的绝大多数个体从来没有从民族与国家中独立过,本来意义的契约关系也就无从谈起。在依法治国的口号下,中国个人与共同体,以及个人之间契约关系的建构,不得不经历漫长的过程,以及必然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在此意义上,中国与第二阶段抽象的“契约共同体价值观”相对应的是“ 权力-血缘-契约并存的共同体价值观 ”。其特点是,其一,个人地位弱化,不具备与共同体对等的地位。重要的不是底线之上个人的充分自由与个人之间的自组织,而是个人的价值须凝聚到共同体的目标上来。其二,在处理共同体与个人的关系上,权力、血缘,最后才是契约,共同发挥作用。 重要的是“权力-血缘-契约”三者的次序 。当下中国,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契约大多宽泛,有大的变通空间,如“原则上”,以及有待“正确理解”,而何为“正确”,唯有权力方拥有解释权。柳传志认为,对民企最大的挑战源于中国不断调整的政商关系。他提醒企业家们,中国历史上的商人都来不及走完自己这一程的路,形势就发生了变化。 眼下,对前30年,特别是对特定个人与文革的评价等,在某种意义上都与在中国历经千年的价值观之争相关,以及在延续这一旷日持久的争论。可以说,价值观的争论成为当今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乃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整个国家特定的存在方式。 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对于中国的价值观之争也具有重大影响。他国——通常是美国、日本——可以轻而易举影响中国,然而这种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却是至关重要。中国,有太多“核心利益”“裸露”在世人面前,都可能“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牵动中国人的心,影响权力-血缘-契约三者的权重,强化前二者,弱化后者。 中国,经由艰难卓越的历程一路赶超而成为GDP第二的国家,外部压力减小,看似可能为价值观的提升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现实中却并非如此。原先那么弱小,发达国家居高临下俯视中国,中国对其不构成威胁。而今中国强大如斯,世界之大,无不感受到中国一试身手的影响。前有阻击,后有追兵。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拉美陷阱,形形色色的陷阱无处不在,与此同时还需克服强大的路径锁定。 可以预料,在“权力-血缘-契约共同体价值观”中,共同体与个人之争,以权力与血缘为一方与契约之争,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左右中国的舆情,影响中国发展的路径。 有趣的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之间反复拉锯的中国,相对而言却可以轻而易举进入第三阶段,也就是“主体间”以及“天人间”的人类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认为中国行将,并正在改变世界,虽然也不是没有争论。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前文已述及的,中国,在第一阶段的“血缘价值观”期间或之前,已经孕育了人类价值观,这就为当下中国接受人类价值观做了铺垫。 2. 在抽象与现实之间 这些年中国经济一路赶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高铁、量子通信卫星、航母,一直到GDP。这些成果既追认以往道路——政府由上而下干预经济与社会的合法性,又赋予未来继续干预的合法性,也就是坚持“权力-血缘-契约共同体价值观”。“对比1949年前中国陷入的历史低谷,”上述事实“确凿无疑的证明了,自那时起,中国选择的现代化道路,不仅是成功的,而且是极其成功的” 。GDP说明一切,碾压一切。 与此同时,一些后进国家选择沿抽象的价值观之路(如“华盛顿共识”)前行,并未带来实际的成功。作为某种另类,中国的道路值得深思。 总体而言, 由中国当下的“权力-血缘-契约共同体价值观”可以概括出中国道路的三大特色:首先,目标整体最优, 局部服从整体,为此必须强调党的绝对领导,也就是在价值观中“权力”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次,不追求理论的纯洁, 以实践的结果论证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因而也就是执政的正当性。 复次, 道路灵活变通。 在确保权力地位的前提下,“权力-血缘-契约”三者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可调。三大特色简言之就是, 权力的必要性,执政的正当性,以及道路的灵活性 。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大特色的背后清晰可见“契约共同体”的身影。WTO,意味着与国际接轨,依法治国,把权力关进牢笼,是对权力方的制约;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作用,负面清单,是对社会与资本松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激发社会与资本的活力。中国把自由、民主、法治、公平等普适价值写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权力-血缘-契约共同体价值观”中,契约共同体价值观的权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增长。 说到底,改革开放本身就表明, 中国融入普遍接受契约共同体价值观的世界潮流之中。这才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所有成果的根本原因,也是执政正当性进而合法性的根本依据 。与此同时,近日的金融会议和监管、取消社团的一系列举措表明,社会与资本依然处于权力的控制之下。 所谓“灵活变通”,换言之,就是“模糊”,在空间上模糊各种要素各个变量之间的界限,在时间上模糊过去、现在与未来。然而需要指出的是, 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下,模糊,具有明确的倾向性和方向性。 模糊具有倾向性。 模糊理论与现实,认识与实践。必须以中国国情为重,充分考虑到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虽然在实践中或多或少“渗透理论”,譬如人类历史必须经由“现代化”阶段,市场经济阶段不可逾越,等等;但是刻意强调的无疑是实践“优位”。 模糊价值观的三个阶段。历史上的血缘共同体、现代的契约共同体,以及后现代的人类价值观共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模糊”的产物,重要的是,权力统摄所有这些价值观。 模糊,政府、社会组织与个人在空间(广义)上没有清晰的边界,在时间上是因为历史。中国从来没有与传统之间清楚地切割、清算,即使面对半个世纪前的文革。传统被一再呼唤。无论何时,中国人 似乎永远处于和今天相同的发展阶段,同时又处于历史之中。 然而,中国又在模糊中前行,这就是模糊所具有的方向性: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最显著的标志无疑是GDP,相关的还有高铁、航母……。虽说不唯GDP,但由于在体制、道路和价值观等方面争议不断,而在GDP这一点可以形成共识。 模糊中的方向在于权力的施为。中国政府拥有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强大的权力,具有动用权力的惯性,以及情不自禁干预的欲望。中国发展的一大动力是各省各地之间的竞争关系,“勇者”可以升官晋爵。 当下中国市场经济的规则模糊,个人与机构的市场经济行为难以有效自组织。虽然GDP位列世界第二,但外部竞争的态势甚至更为严峻,前有阻挡后有追兵。以上两点说明权力由上而下干预的必要性。 模糊的原因是,契约不明,或干脆没有契约。正是这一点导致中西方运行方式的一个根本区别。西方国家的契约价值观清晰明了刚性,因而任何新的举措都会或多或少改变各方之间的契约关系,都要经过彼此间的反复博弈,何况还有反对党的穷追猛打。 中国契约的一大特点是柔性,譬如“原则”,譬如“精神”,各方之间可调的空间大,更重要的是拥有权力的一方拥有对“原则”和“精神”的最终解释权,以及没有反对党的掣肘。这就使得权力方具有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强大行动力,事前无须多加解释,事后虽众说纷纭,却木已成舟。典型如央视大楼,无论怎么看,就“矗立”在眼前。这就是既成事实。假以时日,最终人们接受了“它”。不仅如此,GDP、天眼、高铁、量子通信卫星、C919,这样的名单可以列出一长串,成为继续前行的台阶,进而成为权力合法性的基础。 事前与事后,知与行,区分中西。 最终,灵活的道路不仅是“手段”,道路本身就具有价值,那就是复杂系统的自适应过程。 然而,三大特色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市场不透明、无序、甚至混乱,付出了相应的成本或代价。市场主体与市场行为被迫跟从频繁的“政策调控”而广泛短期化 ,更严重的问题是投机和人性的堕落。在国际关系上,其他国家难以厘清中国的行为方式。权力的干预则使得本已模糊的规则变得愈加模糊,还夹杂着权力寻租和违规。 三大特色的背后还存在诸多悖论与人性相关的三大悖论 :权力悖论,认知悖论,以及道德悖论。 首当其冲的权力悖论,由此派生认知悖论与道德悖论。在深化改革中,权力必须得到进一步改造,“关进牢笼”,以发挥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作用。牢笼,是经济和社会的规律,是契约,是社会的监督。权力的改造是中国未来的重中之重。如果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旨在说明权力的正当性,经济与社会自身的发展便可能被扭曲,以服从政治的需要。 契约价值观关系到“我在哪里”。在空间上,中国人,可以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可以卑躬屈膝,唯唯诺诺;却难以堂堂正正做人;在时间上,中国人可以是“巨婴”,可以是“老人”,却罕见一个现代意义的成年人。不仅如此,他还将受到来自巨婴和老年人两方面的攻击。 由此可见, 强化契约价值观,厘清各方之间的关系,是深入改革开放的核心 。 此外,如果说美国需要整合白人与少数族裔,整合三个阶段的价值观;中国也有待整合。其一,整合国内在相当程度上对立的舆情,整合各民族及其宗教;其二,整合香港,看似弹丸之地,在如此悬殊的实力对比下,20年过去了,何以至今依然难以收服人心,值得深思;其三,还有眼下僵持不下,甚至渐行渐远的台湾。 在看得见的未来,中国在相当程度上将沿着过去40年的道路前行,坚持三大特色,同时在权力的框架及可控范围之内,调整权力与契约的关系,以给予并激发社会与个人,市场与资本更大空间与活力。 姚选民,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向何处去—— 一种政治哲学层面追问, http://www.cqvip.com/QK/83655X/201701/671263121.html 许纪霖 https://wenku.baidu.com/view/a0def9ed4afe04a1b071de96.html GDP 无用论:清朝的 GDP 是世界第一吗?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824488-1.shtml 基辛格:论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及局限性 http://www.lishicui.com/gushi/155.html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5685?tcode=smartrecommendulu-rcmd=1_02ra_art_6_1b060257714146f48bb436d66bbf71f9 https://mp.weixin.qq.com/s/jYTSvipQtJKpKqEkUWB9YQ
个人分类: 人文|6617 次阅读|9 个评论
人类价值观的三个阶段 二、美国的道路
热度 2 lvnaiji 2018-1-22 21:52
吕乃基 1. 现实 上述价值观演化的三个阶段只是一种抽象,是一种看问题的参照系,在实际情况下,只有少数国家,主要是西方国家基本上按部就班经历这样的三个阶段。 令人惊讶的是,刚刚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美国,在当今世界各国现实的价值观中成为了一个另类:即使顺利经历三个阶段的国家,依然可能会由第三阶段退回到第二甚至第一阶段。类似的还有英国脱欧。 分析美国的历史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特点:由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路主要由西欧国家完成。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美国直接由第二阶段开始,跑的是“半程马拉松”。按托克维尔的说法,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正因为此,所以对于美国来说,既没有第一阶段血缘共同体价值观的遗产,也没有相应的重负和历史的“纠缠”,在血缘上并不存在一个“美国民族”。 《独立宣言》中如此“宣言”: “我们坚信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谁坚信这些真理?——美国人。谁是美国人?——坚信这些真理的人民。曾经, 民族认同与政治原则就这样的不可分割 。”亨廷顿如此界定美国人 。 不仅如此,直接由第二阶段开始的美国还回过头来,反哺依然处于与血缘共同体价值观纠缠之中的欧洲,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成为1789年欧洲《人权宣言》的模板。 美国在建国之初就确立个人-共同体契约价值观,从而为个人价值观的充分发展和在契约基础上的自组织提供了足够大的舞台。当世界各国的移民——在相当程度上是不堪本国血缘价值观对个人价值观的制约——来到美国,自由女神高举火炬欢迎他们。 美国,不是血缘共同体,而是“民族的熔炉”。 熔炉是如此有效,美国情不自禁去“熔”整个世界,却一再碰壁。 第三阶段的“主体间”人类价值观,其最为一般意义上的内涵可以说就是“宽容”。一开始是以“契约价值观”为主流的意识形态,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产生“致歉意识”,要求对少数族裔宽容 ,对移民宽容,对同性恋宽容 ,对种种细枝末节宽容;继而没有了主次之分,乃至以细枝末节压倒主流,给予落后族裔超国民待遇,这就是所谓“政治正确”。 美国一些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里,就开始讲类似于王子和王子,而不是和公主永远幸福生活在一起的故事,美其名曰是为了避免孩子们长大了成为歧视同性恋的人。 一旦各少数族裔不是靠认同主流文化传统而赢得上升渠道,而是依靠认同不同于主流文化传统的少数身份而更能赢得上升机会,“按闹分配,多闹多得”;甚至出现白人冒充黑人等少数族裔、印裔冒充黑人以求更好教育和事业机会 。主流文化传统便失去了在熔炉中的主导作用和凝聚力,主体民众的不满日益膨胀,理论上的“最优”,反而日益成为自己和所属人群的桎梏 。 在左翼激进自由主义者看来,那么多外族人来投奔自己,正表明美国文明的强大道德感召力。这既是基于基督教文明的道德信仰,也是对扩展“美国梦”影响力的政治实践的支持。然而,这样做无疑把外部的文明冲突、民族/种族冲突与宗教冲突,未经消化大规模地移入了美国社会内部 。 少数族裔(主要是黑人、西裔)把精力用于索取更大的教育加分待遇,要求降低课程难度(以至于有的美国大学为迁就等学生而取消了数学课程),要求在教学内容中用对历史进程影响甚微的黑人替代千百年来对人类文明和历史进程影响巨大的白人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等巨匠。 与此同时,美国政界推进立法,要求硅谷高科技企业招募员工时不再唯才是举、而是按美国人口种族构成招募,甚至主张监狱犯人构成也应当反映美国种族构成比例。类似于当年罗马帝国,这些少数族裔,“除了选票以外什么也没有”(西塞罗)。 特朗普当选的原因之一就是对上述种种“政治正确”的反叛,去意识形态化。从一开始的签证事件、退出TPP、首访沙特中东,到七国峰会显现与盟国关系冷漠,等等,这些举措清楚表明,特朗普是在从第三阶段的“主体间人类价值观”倒退,也是从实际上走过头的“政治正确”回归。 随后,世人又目睹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这是特朗普当选后美国与世界关系中的大事件,涉及人类的命运,全球为之哗然。在本文的视角看来,这同样是价值观的倒退,由第三阶段“天人间人类价值观”倒退。 在某种程度上,特朗普的倒退没有止于价值观第二阶段。由来自欧洲的白人后裔组成的“美国民族”隐然成型。“美国民族”并非来自如其他国家那样在历史上由血缘为核心的共同起源,而是迫于少数族裔越来越大的压力,“来自种族危机感”。争取就业市场和关税自主,即重商主义,属于典型的经济民族主义;反非法移民、限制合法移民、紧缩难民政策,属于政治民族主义 。 特朗普在价值观上的倒退受到坚守人类价值观的人士的反对。虽然“政治正确”未必正确,却并非全然不正确,可以弃之如敝屐。 哈佛、麻省理工等世界一流学府的校长教授连连发公开信,表示要坚守美国核心价值观。梅丽尔•斯特里普的金球奖演讲也说明了这一点。逾半数美国人不支持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的决定。一些州和城市表示不欢迎特朗普总统的举动。马斯克辞去特朗普顾问委员会的职位。苹果、特斯拉、通用等美国企业大佬也纷纷表示不满。即使特朗普的团队也未必一致支持。 特朗普为了重振美国制造业和重振美国经济,成立 制造业委员会和战略与政策委员会, 将美国商界最精英人士拉进了这两个组织,为美国的制造业和美国经济出谋划策,这是特朗普与美国精英的蜜月期俱乐部。最近, 特朗普无可奈何宣布,将结束 这两个组织,不仅 标志特朗普重整美国制造业、重振美国经济的计划受挫,而且标志美国部分精英弃特朗普而去。 美联社的评论是,特朗普决定退出《巴黎协定》,给全世界传递了一个明显的信息:“全世界都会质疑,美国到底是否可信。”纽约时报评论道,美国变成“流氓国家”,世界已经出现一个“反美阵线”。德法意领导人集体回应美国退出决定:《巴黎协定》不容重新谈判,“因为它为我们的星球、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经济描绘了一种赖以存续的手段。”甚至紧跟美国的日本也表示不满。 虽然如此,美国依然在全世界占据文化高地。美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全世界首屈一指,那么多高校位于世界前列,世界各国的留学生趋之若鹜。好莱坞的电影边收获票房,边传播其价值观。 更重要的是,美国几乎无以伦比的创新氛围,从摘取诺贝尔奖到马斯克,还有阿法狗。作为自由的经济体,美国提供了良好的商业环境,注册的外国公司之多为全球之冠 。新上任的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尼基•黑莉称,“在跟各国驻联合国大使接触时,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们都要求美国担当起世界领袖的角色”。她将把人权议题作为安理会日常优先事项考虑,并称“美国是世界的道德良心”。只要美国这个灯塔还在闪耀,就永远不需要担心自己会迷失 。 2. 在抽象与现实之间 在价值观方面,美国和西欧的教训,看来是由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操之过急,走得过远。 在“政治正确”的旗帜下,表面上非主流文化群体获得了与主流相当的“平等地位”,实际上没有经历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的磨合、碰撞,深层的隔阂只会在一派莺歌燕舞的华丽表象下积聚。边缘人群固然避免了融和之苦,保留了自己的根,实际上并未从内心接受第二阶段建立于个人基础上的契约价值观。 由此可见,问题看似出在主流与边缘之间,实则是价值观推进的阶段不同。在民族的“熔炉”中,这些少数族裔在相当程度上实际上坚守本民族的血缘价值观,坚守其中来自起源的林林总总的“特色”。 与此同时,契约价值观也没有准备好,如何与越来越多未接受普适价值的少数族裔及其成员相处。少数族裔希望得到在契约价值观中可以享受的一切,甚至可以要求更多;却不打算履行在契约中,自己对他人和共同体应负的职责和义务。 这种情况在美国就是, 在给定的时间空间中,“熔炉”能“熔”其他民族的质与量是有限的。 这里可以设想“熔”的若干指标。一侧是“熔炉”,大小,其中原有人群的质与量,“质”,指熔炉持个人价值观的深度,以及契约价值观是否足够强大;另一侧是被“熔”的人群,人数,及其持有的血缘价值观的深度。 在特朗普当选之前,美国的情况是,不顾熔炉是否足够大,炉温是否足够高,燃料是否足够多;不顾所熔的对象是否经过预热,是否“可熔”,一意孤行,甚至把熔炉强推到全世界。在某种意义上,所有移民“逆差”的国家,特别是西方世界,都是或大或小的熔炉。英国在2004年以来,接收了大约220万东欧人口。德国,仅2015年的几个月内就接受了100多万难民。 于是在现实中,西方由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过程中,既有正面的提升,包括精英的反思和少数族裔的融入,也存在逆向被拖累的过程。其实,欧盟成立、扩容,到欧元区,也并非水到渠成。经济上的差距,违约与公投等主权上的纷争不断,再加上难民和恐袭,让一些原本发达与安全的国家和人民萌生退意,英国脱欧跨出了倒退的第一步。 “整合还是解体”,这是“民粹主义与反全球化时代的欧盟危机” 。由于正面的提升被扭曲、泛化,因而西方国家整体而言,在价值观上发生的变化不是上升,而是被外来属于第一阶段的价值观混杂和摊平;与此同时,有可能重新激起在本国原已不成为问题的血缘价值观的反弹。有人这样预言法国的走向,不是伊斯兰化,就是法西斯化。 近日发生在弗吉尼亚州的事件进一步暴露了美国社会矛盾之深。美国,看似打算从头打造血缘价值观,历史上从未存在过的“美国民族”呼之欲出。 目睹特朗普在当选后的所作所为,悉尼市市长克洛弗·摩尔(Clover Moore)感到“心碎”。他感叹,“一旦他们掌握权力,政府在短时间内就能造成这样的破坏”。所谓“破坏”,实际上就是价值观由第三阶段后退,从抽象-理想的状态回到现实。这就是所谓“可以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 而精英、西方世界对特朗普的批判在于,在回到现实之际,作为商人的特朗普似乎丢掉了理想。不可理想化,但不能没理想。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此处的“理想”实际上有两个含义。其一,把第二阶段的普适价值推向世界;其二,由第二阶段上升到第三阶段,宽容各种“少数”,少数族裔、同性恋、其他宗教信仰,等等。 相应于两种含义的“理想”,也就存在两个需要面对的现实。其一,不顾相应国家的国情硬推,只会适得其反,颜色革命的后果就摆在眼前。其二,那些“少数”实际上并未打算接受和认同普适价值,而那些多数,还要为接纳少数而付出偌大的经济进而社会成本。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价值观上的差异是“软”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语境各异,再加上还有人不讲理,因而之间的尺度分寸难以厘清;而说得清楚的是硬的一面,那就是经济地位,包括收入、福利、安全,等等。这就涉及到第一部分中述及的人的“三大关系”。 价值观提升,需要与三大关系保持协调,在进入价值观第二,尤其是第三阶段之时,需要得到人与自然(物)的关系的支撑,特别是经济上的支撑。强推第二阶段价值观,譬如说颜色革命;勉强维持第三阶段价值观,譬如接受难民,优待少数族裔,都需要付出甚至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经济停滞,安全恶化,这就是英国脱欧的缘由,也是被“摊平”者之所以选择特朗普的理由,要求从高不可攀的人己关系,回到脚踏实地的人与自然(物)的关系。 价值观的第二阶段,普适价值——契约价值观,只有遍及到全人类(至少在相当程度),才可能水到渠成进入价值观的第三阶段。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中国的这句老话用到此处正合适。以美国无血缘共同体之累的“半程马拉松”之“熔炉”,尚且未能“熔化”自己国家内的少数族裔,又何以熔化全世界?再说,美国,是否愿意与世界分享其财富,向世界提供提升价值观的物质基础? 西方国家沿着自己的道路虽然在一段时期快速发展,在世界各国中脱颖而出,但不具备普适性,少数国家成功仿效,在于结合了自己的国情。如果强行推向世界,颜色革命,人仰马翻;即使在自家的院子里,同样步履维艰,难以前行。 抽象的契约价值观具有普适性 ,然而普适价值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接受会经由不同的道路,经历漫长的过程。 2001 年,美国通过的印地安人法案定义了当年美国白人与印地安人武装冲突的历史是大屠杀。 不仅是美国,而且是西方世界,如当年图灵自杀事件 类似的,汉族冒充少数民族,以获得高考等优惠。 这不是文明的冲突,是文明的崩溃——他预见了特朗普时代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731/09/35357286_675516462.shtml 梅新育,逆向歧视搞乱了英美,也在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http://wribao.php230.com/category/news/1446023.html 萧功秦 西方保守主义崛起是对左翼激进自由主义的反向运动 http://www.aisixiang.com/data/103834.html 唐昊,白人民族主义能挽救美国吗? http://www.wzms.com/read.asp?wzms=8newsID=24364 罗天昊 , 中美战略对决:美国仍在遥远的山巅?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8570?full=y http://www.sohu.com/a/195818121_49883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619/16/7872436_664473834.shtml 吕乃基,论“特色”与“普适”争论的实质,东北大学学报2015,4
个人分类: 人文|5489 次阅读|4 个评论
人类价值观演变的三个阶段(一)
热度 1 lvnaiji 2018-1-18 09:14
吕乃基 摘 要: 血缘共同体价值观、契约共同体价值观,以及人类价值观,是人类价值观演化的三个阶段,分别关系到起源,我从哪里来;对此刻的定位,我在哪里,我是谁;以及我到哪里去。价值观的三个阶段主要是对西方发展历程的抽象,世界各国会走不同的道路。 美国直接由第二阶段开始。美国不是血缘共同体,而是“民族的熔炉”,已经走到第三阶段,甚至试图去“熔”整个世界,依然可能会由第三阶段退回到第二甚至第一阶段。美国“民族”处于分裂之中。 中国当下是“权力-血缘-契约并存的共同体价值观”。中国道路的三大法宝:目标整体最优,以实践的结果论证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以及道路灵活变通,兼有模糊性和倾向性、方向性。道路本身具有价值。 在看得见的未来,中国将在权力的框架内,倾向性与方向性的引导下调整契约关系,以给予并激发社会与个人,市场与资本更大空间与活力,同时又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 人类社会的发展千条万绪,或进或退,或停滞或曲折,但还是可以由两个角度梳理其脉络。其一是科技的发展。尽管有科技双刃剑之说,但毕竟很少会有人愿意抛弃这一切回到原始社会。试问那些崇尚原始者,批判现实者,形形色色的修炼者,是否可以与现代科技所有的关联一刀两断,前往地球上尚存的蛮荒之地生活? 其二是人类价值观的演进。相对而言,科技的发展已有大量研究,线索日渐清晰;而价值观的演进虽或有更为庞杂的研究,却因研究者往往持有自己的价值观,致使研究成果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 以下试图从人类历史中梳理出人类价值观抽象的演进历程,对照分析中国与美国在现实中发生的过程,以期得出有益的启迪。 一、抽象:人类价值观的三个阶段 撇开各种先入之见,从最抽象的层面来说,自古至今,人类的价值观经历三个阶段。 1. 血缘共同体价值观:我从哪里来 远古,各部落生活环境各异,各有自己特定的图腾崇拜和相应的价值追求,彼此间无优劣高下之分。远古时期因生产力低下,必须以“举部落之力”方能应对严酷的自然环境,以及或开拓疆域以获取更多资源,或抵御其他部落以守护自家的资源。因而对外,在部落之间必然争夺资源,征战不断,对内则以共同体的利益约束和凝聚个人。个人融化、淹没于共同体之中。 这是人类最初的价值观,一言以蔽之,强调其成员的共同起源,乃至彼此间的血缘关系,故称“ 血缘共同体价值观 ”,简称 “血缘价值观” 。 有必要指出,在“血缘共同体价值观”时期,世界各地或多或少出现了超越共同体而面向人类,乃至面向宇宙的价值观;体现在中国,是面向“天下”的胸怀,天人合一。这样的价值观同样体现在在基督教(四海之内皆兄弟)和佛教(普渡众生,一沙一世界)之中。 2. 契约共同体价值观:我在哪里 近代以降,经由科学理性和启蒙运动的梳理和澄清,得出人“类”的“本原”或“始基”——个人本位,天赋人权。以契约关系规定公权与私权的边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理顺共同体内部整体与个人,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张力。 需要指出,个人的天赋人权并非排斥共同体,只是共同体的成员主要并不是由血缘关系凝聚起来——其典型是美国(后文还要述及),并不强调特定的共同“起源”,而是抹掉各个国家与民族的特殊性,强调有社会之前的“自然状态”(这或许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思维实验”),重要的是相互间特别是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契约关系。 于是,一方面民族犹在,血缘价值观犹在;另一方面,在血缘价值观之上于一定程度上迭加,或部分转化为契约共同体价值观。 在西方,血缘价值观的载体主要是家庭,甚至家庭中也渗透契约价值观;在东方,血缘价值观依然扩展到全社会,陌生人也称兄道弟,甚至马云也成了“爸爸”。因突出个人与共同体的契约关系,近现代的价值观可以称为 “契约共同体价值观” ,简称 “契约价值观” 。 有必要指出,市场经济不仅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而且承载价值,承载了个人本位、契约,以及底线之上自由的发展空间。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正是在契约共同体价值观中,个人价值观既得到张扬,又经由契约关系与他人及共同体相处。在此意义上, 作为普适价值,契约共同体价值观可以穿透形形色色血缘共同体的边界,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 在原有血缘共同体将个人锁定于共同起源之中时,持契约价值观的国家因充分调动了个人的积极性而迅速发展起来。 由于路径锁定,以及由于对外依然面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边界条件的其他共同体的竞争或合作,在外部压力下,依然有必要强调同一起源与血缘以一致对外。因而在价值观的第二阶段及之后的漫长岁月,无论是一国之内还是国际关系上,血缘价值观与契约价值观都将长期共存。 启蒙运动之后的历史,可以说就是血缘价值观与契约价值观此消彼长此起彼伏的历史。 相对而言,因推行契约价值观而领先一步的国家外部压力较小,反过来又强化契约价值观;而落后国家外部压力大,倾向于强调血缘价值观,往往因契约价值观偏弱而压抑由下而上的动力,越弱则越强化血缘价值观,以至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普适价值放之四海而皆准。所有国家都不能以国情为由将普适价值拒于国门之外。然而通往、接受普适价值,以及自身原有的价值观与普适价值相融合的途径和方式各有千秋。 正是这种差异,因以契约化解共同体内部对立冲突而先强大起来的(主要是西方)国家,或倚强凌弱,或将普适价值强加于相关国家,不顾其国情制造“颜色革命”。眼下,西方国家已经或正在接受教训,感受,进而反省由此造成的各种灾难,或以种种方式向曾经的殖民地国家致歉,或接受难民,人类的价值观进入第三阶段。 3. 人类价值观:到哪里去 第三阶段,超越个人,超越共同体。当今世界逐步形成了人作为“类”的价值,简称“ 人类价值观 ”,可以区分为“主体间”人类价值观,以及“天人间”人类价值观。同时也伴随着不时的后退,如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后的一系列举措。 “主体间”人类价值观,旨在以人类的名义,处理和协调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三个半世纪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60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等,即旨在处理共同体之间的纷争。1863年,红十字国际委员诞生。经过150多年发展,红十字成为一种精神、一面旗帜 。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2016年7月1日通过决议草案,进一步保证互联网自由以及人们在互联网上享有与现实生活中相同的权利。这被互联网活动人士视为一次重大的胜利。欧盟是欧洲(主要是西欧)的一些国家沿这一方向在现实社会迈出的重大一步。 “天人间”的人类价值观,主要共同应对科技双刃剑的负效应,如气候变暖等,今后或许还要考虑人工智能的影响。 这两种“人类价值观”彼此纠缠在一起,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就是典型的一例,下文还将述及。 血缘共同体价值观、契约共同体价值观,以及人类价值观,三个价值观前面的定语,既是持有相应价值观的主体,也是三个阶段价值观各自的落脚点。这就是价值观演化的三个阶段。价值观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不全然抛弃上一阶段的价值观,而是将其作为自己的初级阶段包含在内。 在某种意义上,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于历史、现在与未来。 第一阶段“血缘共同体价值观”关系到起源,我从哪里来。第二阶段是对此刻的定位,我在哪里,我是谁。第三阶段,我到哪里去。“从哪里来,我是谁,到哪里去”,这正是哲学的根本问题, 起源经由现在通往未来,未来经由现在照亮起源。 当今世界的一大特点是,处于价值观不同阶段的各国共存于一个地球,这是空间上的关系;在一国内部,实际上也是三个阶段共存,既有在地域上发展不平衡,也有时间上的纠缠,协调历史、当下与未来之间的张力。空间上的关系与时间上的纠缠,一国内部的纠缠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往往交织在一起。 有必要说明三点。 其一,价值观的三个阶段主要是对西方发展历程的抽象。相对而言,西方的发展路径清晰,较易提炼概括出线索;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过程则较为模糊(并非贬义),较难抽象出条理分明的脉络。 其二,还可以由多种角度梳理价值观演化的路径,如公平与效率,但主要存在于市场经济与工业革命之后;如价值观的左右之分,但如所知,中国之左右,与西方之左右,非同一含义,且在传统社会并无左右之分。 其三,在某种意义上,价值观的三个阶段还伴随着人的“三大关系”(梁漱溟),即人与自然(物)的关系,人际关系,以及人己关系。人在任何时候都同时面临这样的三大关系,只是在不同时期,对三大关系之一会有所侧重。 在价值观的第一阶段,三大关系没有分化,处于混沌状态。第二阶段,在契约共同体价值观的国度,三大关系首先开始分化,随后由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市场经济)上升到人际关系(国会、工会等),主要涉及国家与个人关系的契约价值观与三大关系中的人际关系阶段同步。在对前两个阶段反思的基础上,第三阶段主要对应于人己关系。 一个健全的个人在其一生大致就经历这样的三个阶段。童年处于家庭血缘共同体之中,三大关系尚未开化,处于混沌状态。青年要买房买车赚钱养家,处理人与自然(物)的关系,同时处于各种人际的契约关系(婚约、公司、政府、商家、银行、保险公司、律师等),老了写回忆录,站在“人类”的立场反思人生,进入人己关系阶段。 在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的关系上,三大关系的递进大致就相当于个人的一生。正是在此意义上,马克思称希腊及而后的西方世界是正常的儿童。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01-19/8128824.shtml
个人分类: 人文|2277 次阅读|2 个评论
说好的“永久”呢?360云盘关闭,契约精神烟消云散
热度 7 hongkuan15 2016-10-21 12:58
刚得到通知,360云盘将关闭个人云盘服务,转型企业服务。明年2月份前必须把资料转移! 第一感觉是,这是不是真的?当初不是 说好的“永久免费”,“永久容量”吗 ?咋就说关就关了呢? 看他们的公告,主要原因是:部分不法分子利用360云盘存储传播非法文件、侵权盗版牟利、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屡有发生,严重侵犯正版企业的合法权益,更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在未找到安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之前,决定停止云盘个人版服务。 听起来挺有道理啊。云盘中存了很多不良信息,很多动作视频是从这传播出去的,国家查到了得管啊,可360能力有限,管不了啊。细细琢磨,这事好像是说: 老子管不了,干脆不干了 !360一举把责任推给了国家监管部门和不法分子。 在登陆页面,确实有提醒,不得上传分享违法的东西。但是显然,提醒的作用不大。 那是不是360真的没有能力管吗?我看未必,其它网盘企业有办法审查上传和分享的内容,不符合的通不过。今年就在360云盘上查处了400多万部动作片。当然这样做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我看是360不想管了,因为他们这个云盘处于大面积亏损。 实际上,已经有多家云盘公司关闭了个人存储和分享功能,目前,应该仅剩下 百度网盘和腾讯微云两家公司了,不过他们两家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继续关闭。虽然,现在两家在360公布关闭后都承诺继续提供个人存储服务。 商家的承诺真是不可信, 契约精神面对商家利益显得无足轻重。 而大家对中国人普遍缺乏契约精神的质疑早已有之。契约精神其实在中国根不深,它还是在西方比较盛行。西方的契约精神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关于正义的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契约思想,亚氏提出交换正义的概念。交换正义是人们进行交易的行为准则。不得损人利己是交换正义的基本原则,现代契约精神是从自愿交易理论推演而来的。契约精神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其产生难以摆脱宗教的烙印。西方文明传统中具有一种契约精神。这种精神首先表述在“神人立约”的意义上。 构建信用体系,离不开契约精神 。信用与契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甚至信用要靠契约来维系,可以说传统的商业文明时间里的契约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如此,不断发展的商业文明有反过来催生了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契约精神。契约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诚信精神,只有交易的双方遵守契约,切实履行合同,才能确保交易安全,市场经济才能发展起来。 诚信的建设一定要以制度来保障,要有巨大的惩罚措施 ,使得不诚信的人所失大于所得,而且总是如此,人们就会选择诚信。诚信只是一种选择,久而久之,诚信会成为一种道德。其实西方人并不比我们守信,而是不遵守信用的代价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没有诚信的西方人简直寸步难行,生不如死。这就迫使他们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诚信。对西方人来说,失去信用,就是失去精神生命,这两者没什么区别。 好的制度还要严格执行,执行不力就是形同虚设。 在美国,大部分人开车都能遵守交通法规,是因为他们天生遵纪守法吗?不是,而是他们一旦交通违规了,惩罚是相当严厉的,不仅有罚款,第二年的保险费等都大幅度提高,交通违规代价高昂!反观中国,违法付出的代价并不高。关于制度和执行,可以看看汪晓军老师的博文: 看到这些新闻似乎我们所有研究努力都白费了 。 对于环保, 我们目前的重点可能还不是提高排放标准的时候,而是严格执法!对商业诚信和个人诚信也应该这样。 不知道云盘的关闭是否涉及违约,当然,我估计360公司肯定咨询过律师了,一定有办法躲过法律纠纷。但是对我们用户来说,还是给我们造成了很多不便,我那上了T的数据该怎么办?以现在的网速要下载多长时间?下载下来的数据还得买硬盘存储。这其中的时间成本,附加的费用都是损失。对免费的客户这样也就算了,但是对付费的用户仅仅退还费用应该是不合理的。 我那些数据该怎么办呢?
5020 次阅读|9 个评论
用‘契约’以保证官员们不下台?
热度 11 lin602 2013-12-20 22:18
博文‘ 一场微型“政变”?-评管敏鑫教授非正常去职 ’,博主再三强调按照‘契约’,浙大管敏鑫院长不应该被解职,因为他的契约年限没有满。要用‘契约精神’来解决中国高校官位年限的问题。 因为我对管敏鑫一点也不了解,所以下面的例子及其他,与管敏鑫均无关,只是说这处理方式的问题。 随便打个比方,某个领导,四年任期,在任上时,工作方法粗暴,将公权用于自己的课题、实验室、研究生,将公款(设备费、公共事业费)用于为自己的人脉服务。将不合格的人招聘到自己单位,拉一派打一派,结果造成民怨。造成单位人心与工作混乱,甚至工作都不好开展,或者许多人‘人在曹营心在汉’。 假如上级让他下台,或者下面的教师们联合起来抵抗,甚至上访让他下台,他说,按照‘契约’他的四年任期没有满,让本人下台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我们要遵照‘契约精神’。你说,这合理吗? 即使发达国家都可以投不信任票让最高领导下台,还可以解散国会重新大选。 要知道,中国目前的契约不能单单用于领导任期,应该用于一切方面,要按契约让领导们用好公权,领导权力要受到制约,要接受监督。美国总统如果有什么问题还可以被‘下台’呢,尼克松不是这样吗?而且美国总统都不是想干吗干吗,而在中国,不少院校领导在自己单位内的权力比美国总统还大。 不要太强调中国官员们的契约年限。中国的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
4010 次阅读|60 个评论
缺乏契约诚信,“标注”不能解决转基因应用管理
热度 1 lbjman 2013-10-30 09:25
缺乏契约诚信,“标注”不能解决转基因应用管理 最近有关转基因问题的争议愈演愈烈,随着专业人士不断加入“反转基因”阵容,质疑的呼声越来越高,质疑问题的质量越来越专业,转基因技术应用存在安全问题不可否认,而且这些安全问题不断被大家揭开并逐步深入探讨。但是挺转基因们的偏执态势,实在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其实这都是“利”惹的祸,并且丢失了做人“良心”。 最典型的是整天在科学网上游荡的某人,是体制内具有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却干起国外XXX公司中国区转基因技术应用推销员,实在是丢失职业操守,理应受到大家侧目与批评。 面对这样的局面,“挺转基因”们退而求其次,提出转基因作物商业推广争议的解决方案:在销售环节通过标注“非转基因”和“转基因”来区别不同食品或不同作物,以便消费者能够选择不同的产品偏好,给大家都有一个公平选择的权利和机会。该方案思路看似合理,实际上是很恶毒,明摆着该推销员认为13亿中国同胞很弱智,这个建议实在是低估了13亿中国同胞的智商。很简单,我们社会缺乏契约诚信,“标注”能解决复杂的转基因商业管理吗? 案例一 : 中纺农业收储掺入994吨转基因菜油,净赚238万仅罚15万 ,“目前进口转基因菜籽油到岸后的成本价在7928元/吨,今年国家托市收购的菜籽折油价格在10400元/吨以上,二者价差2400多元,该企业掺入994吨进口菜籽油,至少可赚238.56万元价差。”在这次作假操作中,作假总成本=采购成本+受到罚款=7928元/吨*994吨+15万元=803.04万元,作假利润率=238.56万元/803.04万元= 29.71%,该利率高于目前黑市高利贷的市场利率 ,在这样暴利驱动下,仅仅依靠“标注”就能解决复杂的转基因商业管理吗? 案例二 :在我国各大超市中,可供选择的食用油的品牌一般不超过4个品牌,很多超市一般仅有2个品牌的食用油标注“转基因”或“非转基因”,而且 “非转基因”食用油的单价一般是“转基因”食用油单价的1倍以上,如,某品牌一级压榨花生油,标注为“非转基因”的4L价格为50元,而标注为“转基因”的4L价格为120元。如果在销售环节中,出现作假操作,虽然 标注为“非转基因”,但是油却是“转基因”的油,则存在200%以上的暴利 ,在这样暴利驱动下,仅仅依靠“标注”就能解决复杂的转基因商业管理吗? 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先后爆发了几次严重的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食品载体或添加剂或原材料出现问题引起的,而之前很多专家都称称这些食品载体或添加剂等都不存在安全问题,但是使用多年后其结果又如何呢?苏丹红致癌,....等等,不胜枚举。有前车之鉴,为何没有后事之师?其实,挺转基因们鼓吹推广转基因商业化,其实是“利”字惹的祸,这些人整天宣传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真的是为科研吗? 目前我们都不能生产出关系到后代健康成长的合格奶粉,包括社会管理高层在内的人员都需要从香港地区或其他国家进口奶粉,放开转基因作物或转基因食品商业化后,谁能保证我们食用标注为“非转基因”的食品就一定是“非转基因”而不是“转基因”食品呢? 我们社会缺乏契约诚信,依靠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注“转基因”或“非转基因”,在暴利驱动下,能解决复杂的转基因商业管理吗?不能!我们应大力支持转基因研究,但是涉及到商业推广,我们必须慎重再慎重考虑安全问题!不慎重,才是误国误民! 相关链接: 谈谈“社会经济安全与转基因主粮争议”: http://bbs.sciencenet.cn/blog-764211-715368.html 美国人吃了多少转基因?看数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734243.html 农业部为何沦为转基因食品或作物的推销员?: http://bbs.sciencenet.cn/blog-764211-733776.html “院士请求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夹带不良利益驱动: http://bbs.sciencenet.cn/blog-764211-734362.html 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决策,国家领导人面临艰难选择: http://bbs.sciencenet.cn/blog-764211-734559.html 风雨欲来—— 孟SH都转基因商业运作之中国攻略(一): http://bbs.sciencenet.cn/blog-764211-734883.html 特殊会议 —— 孟SH都转基因商业运作之中国攻略(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64211-735334.html 转基因争论凸现科技情报安全存巨大漏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64211-736520.html 1400多吨转基因菜油流入国家储存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64211-736973.html 资料关注:农业部副部长李家洋简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64211-737409.html 中储粮:无能力区分检测转基因和国产油菜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64211-737681.html 网传副部长李家洋受聘美国公司推广转基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64211-737685.html
550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意地消费规则与契约正是我国的现状:科学网某虎事件有感
热度 55 陈安博士 2012-5-18 18:56
  看过一期《非诚勿扰》,有一个男孩在一开始选择了一个女孩,而那个女孩也最后选择了这个男孩(表现为最后留灯)。可是,最后这个男孩后悔了,他的节目段结束后他却不想领走这个女孩了。   主持人大怒:怎么能这样?不能这样!   俺理解主持人的愤怒,因为在设计这套规则的时候,就明确有“如果你开始选择了她她也你留灯到最后,则你必须领走她”。但是,男孩临阵破坏了这一游戏规则,那就很不厚道了。   你可以蔑视一个游戏中的规则,你不去玩就是。当然,在有垄断的状态下你没法选择不玩,这样的情形咱们单说。但是,类似于这些你可以选择不去参与玩的游戏,你还是去玩了,就算是默认了人家制订的规则(或者有明确的合同?),那么,再在现场临时破坏大家之前都认可了的规则那就很不地道了。   说句俗一点的,那就是: 游戏玩不起!一边凉快去。   刚刚过去的科学网某虎事件也一样,为什么大家会认定他是华南理工大学的博士生,因为科学网遵从的是实名规则,在你入网的时候就明确地告诉你必须实名才可以注册。结果你却一开始就抱着消费科学网的态度来进入,胡乱填写了自己的姓名和机构,后面的尴尬就不是科学网缺乏严格审核制的尴尬,而是刻意破坏规则的某虎们的尴尬。   我们的国人习惯于破坏规则已成恶俗的惯例。本来,很多欧洲国家、美加澳等国一开始都把中国大陆人和其他国家的人一样看待,甚至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也是,可是,我们不断破坏人家的明规则和约定俗成的规则,结果,中国人的行李在机场被检查的次数越来越多,而看着周围白肤色的人昂然走出机场而国人被滞留,那滋味是很不舒服的,可是,这个能怪人家吗?   我2008年在罗马尼亚则是遇到了另外的一个场景,我和另外两个中国人被海关留下,我很诧异,怎么就留中国人呢?结果,另外两个人每人交了50美元才出来,而留滞根本没有正当的理由,我还是坚持没交,我手续齐全,为什么非要行贿给你50美元呢?真是日怪。   但是,对于罗马尼亚的海关官员来说,这类情形屡见不鲜,每次只要截住中国人,就可能有意外收获,何乐而不为呢?而此事成为滥觞说不定最开始就是国人的行贿行为启发了罗马尼亚海关官员也未可知呢,唉。   某虎事件中,其人最开始就可能抱着(恶意)消费科学网和科学家伙们的态度来注册的,一个不守游戏规则的人,在博文中即便表达出来的愤怒是真实的,也会让人恶心不已。   规则如果形成契约,则就是理论上必须遵守的一个东西,相当于合同,一张车票就是一份合同,如果旅客不能被送到目的地,则是违背了合同,要承担违约责任的。而实名进入科学网,也是一份契约,你如果一开始就没有兴趣遵守,可以选择不来,外面的网站多的是。但是,一旦认可了科学网的规则,那就没有理由不遵守。   国人真是太聪明了,这位注册名为某虎的博士研究生也足够聪明啊。   一个聪明人的类似聪明举动随后立刻就会带来对于整个体系的不信任,科学网开始信任大家注册的信息,不加严格验证,但是出现一个恶例,就会打破这种本来相互信任的格局。      我看有人竟然会责怪大家为什么那么愿意不加质疑地信任某虎注册的华南理工大学的相关信息——我的天!我们为什么不相信呢?我们默认了某虎注册时是认可这个实名规则的,他填写的这些东西当然也就认为是正确的个人信息喽。   在众多的聪明人面前,看来我们还是太傻。我们更傻的是,他居然第二篇博文还说什么已经被约谈,甚至可能被开除,这激起了一向愿意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来为研究生们说话的吴宝俊同学的极端愤怒,直接向华南理工大学叫号!甚至威胁华南理工大学!而事实证明这个某虎再次把大家涮了一把,这下某虎应该非常高兴了吧——竟然第一篇假名注册的博文就把中国的教授、博士、博士生、硕士生涮了好几千个,这种感觉真爽啊!   中国,未来还需要更多某虎这样的聪明人吗?   也许是,也许不!
个人分类: 趣论|6713 次阅读|110 个评论
[观点]读周博主博文有感
htrmt 2011-1-8 12:19
读周博主博文 为什么“西方特别是美国最愿看到分裂的中国”?——答网友 一文有感: 1、如果法律能完全反映民生愿望 2、如果法律能够被充分的执行好 结论:社会的发展亟需“契约”精神--取信于人的社会氛围。 2011.0108.2029刚通过吴博主博文 葛剑雄:中国人信仰什么? 看到葛剑雄的访谈录,其中也有关于诚信与契约精神的内容,原始出处是 ,在 中葛先生期望通过宗教来解决诚信和契约精神。关于宗教可以参见中文维基宗教词条的解释 。另外请参见 人性、宗教、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通过树立社会主流文化来达成诚信和契约精神更为可取。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6307?page=4 http://zh.wikipedia.org/zh/%E5%AE%97%E6%95%99
个人分类: 杂类|3133 次阅读|0 个评论
澳洲纪行(十七):新西兰的诚信故事
fqng1008 2010-3-4 04:33
在罗托鲁阿期间,小吴跟我们讲了几个与华人有关的诚信故事。 去年,新西兰华人(香港移民)勾结印度人办假驾照的丑闻,曾经轰动一时,之后又报道了新西兰华人办假婚姻拿身份PR的事件,随后有听说有人被抓卖新西兰大学的假文凭。甚至连奥克兰东区的社区小报Times记者,也秘密前往华人办的按摩院,来探察违法行为。 那段时间,在媒体周而复始的炒作下,华人的行为触动了新西兰主流社会的神经。据说假驾照事件被判19个月监禁,不能贷款,找不到工作,5年之内不能离开,在新西兰,失去信誉就失去了人格和基本的生存氛围。导游的话颇有哲理,中国人对别人的话都将信将疑,新西兰人对你说的都相信,一旦发现你说假,就再也不相信你了。对于假文凭事件,被警方逮捕的三名中国公民分别是一名27岁的女子,和两名年纪分别是26岁和27岁的男子,他们将出席Manukau地区法庭的聆讯,被控造假。据说在过去三年他们制作了超过100套假文凭,被警方没收的收件人全是中国人的姓名。此事曝光后,美国大学学历监管机构促请新西兰方面加强立法,将颁发和购买虚假文凭的行为定为犯罪行为,因为美国、比利时、英国以及一些东南亚和太平洋国家是假文凭泛滥的重灾区。 当然,也有华人儿童受到奖励的故事。说是一家矿泉水公司,自称产品含有维生素E,两名华人儿童有些怀疑,化验后向相关部门举报。随后经验证属实,将该公司所有商品下架,罚款1亿纽币,顾客也可根据发票获取赔偿。这两名华人儿童各获100万奖励。 西方社会重视诚信,可能与他们的契约精神有关,中国文化缺少这些。或者,所谓谎言社会或谎言/政治是某种不自信的制度在文化层面的折射......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3231 次阅读|0 个评论
P2P破坏了网络运营的游戏规则
abyssoop 2010-1-28 12:57
P2P的思想由来已经,但作为口号被提出来是近十年的事。在过去的十年,P2P成为了网络领域的宠儿,不断受到追捧。当然,每一项技术的推广也都会受到巨大的阻力。对P2P来说,版权问题和巨大的流量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两大因素。具体地,版权问题侵犯了内容制作商的权益,最近广电部门对BT进行大规模封杀是这一矛盾的集中体现;P2P导致的巨大流量则损害了网络运营商的利益,导致了网络运营商对P2P的封杀或限速。虽然P4P为大家描绘了一个很好的蓝图,但是要让ISP真正部署P4P的服务,则还是拭目以待。至少我本人对P4P能否广泛部署是持悲观态度的。 进入2010年,P2P头上的光环逐渐褪去,人们需要面对的是P2P何去何从的问题。撇开利益纠纷来说,P2P技术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从用户的角度看,P2P给这一代的网民带来了太多太多。但是,运营商和制作商不是慈善机构,作为商人,盈利才是王道。当然,运营商也不能肆无忌惮,毕竟用户也是运营商的上帝。如果完全不顾及用户的感受,则可能会流失大量的用户群体(当然,前提是用户有的选择)。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另一点,也是很少被意识到的。P2P破坏了现有的网络运营的商业规则。整个互联网运营是建立在一个provider-customer的模式之上的,也就是某些大的ISP向小的ISP提供网络接入,并向其收费。而最核心的ISP之间则形成peer-peer关系,相互之间转发流量但不收费。当然,下游的网络如果需要,也可以建立peer-peer关系。这样,实际上网络形成了一个层次的结构。如果将互联网看成一张图,那这张图并不是无向简单图,而是每条边都具备语义的。运营商之间的商业契约关系最终通过路由协议BGP的策略控制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互联网特有的一个特征:即网络的连通性并不代表路由的可达性。因为,有些网络(特别是下游的网络)是不愿意给其它网络提供流量中转服务的。但是P2P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只要在这个网络内拥有了P2P的节点,则它就可能给其它网络进行流量的中转。最近,随着重叠网的出现,重叠网运营商呼之欲出。在解决重叠网的技术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重叠网的部署可能对底层网络带来的冲击有多大。重叠网产生的流量是不是会破坏现在底层网络运营商之间的契约规定,从而使得运营商之间的契约都需要重新制定,导致整个互联网运营模式的重新洗牌。更重要的是,这种重新洗牌会不会破坏现在互联网的层次模型,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如路由协议,流量控制等等。。。
个人分类: IT信息|5016 次阅读|3 个评论
忠于契约而非忠于人(转载)
huangtao07 2009-12-26 11:53
自封建制衰败之后,人们就很难理解封建制的那套机制,秦以后的儒家习惯于以自己生活的君主郡县制来想象西周、春秋社会;一直到今天,还有人特别强调西周的宗法性质。其实那个社会带有相当强烈的契约性质。 首先,周王与诸侯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周王与楚、秦这样的异姓诸侯,固然纯属契约关系,与同宗、姻亲诸侯间同样主要依靠契约来维持。订立契约的仪式就是 策命礼。诸侯、卿大夫固然是依据宗法而获得爵位之继承权的,但是,每一次继承却必须经过策命礼予以确认,否则就不具有合法性。 根据现有文献及新出土的青铜器上的文字,史学家们已经初步复原了周的策命礼的仪式,比如,齐思和教授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发表的一篇极为重要的论文就对此进行了论述。 策命礼显示了封建制的本质,即人与人之间通过契约建立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封臣效忠领主,领主保护封臣。这种契约仅对本人有效,而不可世袭。这一点,中西相同。不过,父子相继是人的一种本性,而领主知道,爵位世袭意味着封建堕落为专制。周王当然要竭力阻止这一点,因而有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宪法条款:诸侯死亡,儿子继位,必须经过重新册封,新诸侯亲自对周王表示效忠。反过来也一样:诸侯对周王的效忠会随着周王的死亡而终结,新王即位,诸侯必须到王廷朝贺,同时接受新王的册封。 所谓策命礼,涵盖了这两种情形,其本质是通过一套神圣仪式,在周王与诸侯之间不断地重建权利与义务关系。如许倬云教授所说,史官读命书,受命者受策。加之以赏赐,信之以瑞玉,正是为了确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诸侯、卿大夫与其封臣之间,同样是个人间的契约关系。《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了一个故事:九月,晋惠公卒,怀公命无从亡人,期期而不至,无赦。狐突之子毛及偃,从重耳在秦。弗召,冬,怀公执狐突曰:子来则免。对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策名委质,贰乃辟也。今臣之子,名在重耳,有年数矣。若又召之,教之贰也。父教子贰,何以事君。刑之不滥,君之明也,臣之愿也。淫刑以逞,谁则无罪。臣闻命矣。乃杀之。卜偃称疾不出,曰:《周书》有之,乃大明服。己则不明,而杀人以逞,不亦难乎。民不见德,而唯戮是闻,其何后之有。 晋怀公是晋惠公的儿子,本来在秦国做人质,听说父亲已死,就潜逃回国即位。但他深知自己的君位并不稳定,最大的威胁就是自己的叔父,流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即后来春秋第二霸之晋文公。因此,即位之后,晋怀公便下达一份命令:所有跟随重耳流亡的人必须立即脱离重耳回国,逾期不从者,将严惩不贷。 狐毛和狐偃就是重耳的两个追随者。他们逾期未归,晋怀公就抓住其父狐突作为人质。说来狐突应当算重耳的外祖父,因为他的女儿嫁给晋献公,生下重耳。所以,狐毛和狐偃是重耳的舅舅。这且不论,这位老人借此机会讲了一通封建人际关系的基本原理:一个人必须通过策名委质的仪式,与领主订立契约,才能获得任用,成为领主的封臣。维系这两者间的关系的美德是忠。他的儿子与重耳虽属亲戚关系,也是通过订立契约建立主臣关系的。按照社会的基本伦理,他们必须遵守这一契约,否则就是不忠。晋怀公不听这一套,杀了狐突。另一位贤人卜偃大发感慨:违犯社会公德,靠杀人来执政,迟早是要灭亡的。果然,不出一年,晋怀公就兵败被杀。 狐突讲到了 忠,这似乎是封建时代最大的美德。孔子在《论语》中就反复论及忠、信:所谓主忠信,所谓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或者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但此处所谓忠,是指忠于契约。后人常把忠理解为忠于某个人,这是有悖于封建价值,而属于专制时代的观念。而且,封建时代的忠是双向的,双方都要忠于契约,一方违约,也就解除了另一方的责任。至于信,字面意思是履行契约义务。信的范围更广一些,可能是从忠引申出来的,含义则相近,指信守契约、承诺。孔子也特别强调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治国也要讲信: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君子信而后劳其民,自古人皆死,民无信不立。如果不理解封建制的契约性,就无从理解信这一美德的至关重要性。 到后来,甚至在孟子那里,就较少谈论忠、信了。封建制度解体,人与人的关系不再是契约性的,忠、信就不再是最重要的美德了。日本人特别强调忠、信,似乎就与其直接自封建制转化而来的历史有关。
个人分类: 历史哲学|187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4: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